【导语】传统文化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15篇优秀的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
第1篇传统文化与中国梦学习心得体会 第2篇【教师心得】学习传统文化后的心得体会 第3篇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示例一览 第4篇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第5篇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第6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第7篇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第8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感悟 第9篇个人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第10篇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第11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第12篇2022年严以修身心得体会范文: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第13篇企业文化之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第14篇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心得体会 第15篇中国梦 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第1篇】传统文化与中国梦学习心得体会
xx___洞悉历史和现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他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意味着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向上、文明开放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味着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富裕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经提出,就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表达了近代以来艰辛跋涉的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是激励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旗帜。
一
伴随中华民族的日益富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国际上有一些人对中国梦的实现心存芥蒂和疑虑,担心中国发展强大后会对别的国家构成威胁,抛出和散布“中国威胁论”,将中国梦误解为“强权梦”“扩张梦”“霸权梦”等。实际上,这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曲解,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中国人民族性格缺乏了解而产生的误读。
中华民族素来推崇以“和”为导向的为人处事的观念。“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中的这句话,将和睦、和谐看作圣君明主治理国家最值得称道、最为可贵之处。《孟子·公孙丑下》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把“人和”放在“天时”“地利”之上的崇高位置。古代先贤认识到事物的千差万别和世界的丰富多彩,主张“和”时并不抹杀事物各自的特点。《国语·郑语》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是肯定差异和不同实乃事物发展的规律。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其“和”的核心是协调不同,求同存异,寻求不同主体和对象之间的和平共处。孔子宣扬的“和而不同”理念,体现了对差异和不同的尊重与包容,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象,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历经坎坷而跋涉前行的重要精神滋养。这种理念赓续数千年,一直受到国人的推崇,它在当代的最佳表述,就是费孝通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种理念和立场,与某些国家推行单边主义,有意或无意地实施具有精神殖民色彩的文化霸权实有霄壤之别。
10多年前我曾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和汉普舍尔学院访学半年有余,给美国及西方学生讲授中国文化时,曾谈到孔融让梨是中华传统礼仪和美德的表现。美国及英国学生都说“让梨”固然值得肯定,但“争梨”也并非不好,某种意义上还更值得提倡。美国及西方社会更多信奉“竞争哲学”乃至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中华民族则更多推举“和为贵”思想与宽厚中和的“中庸之道”。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美国及西方文化基因的显著差异之处。西汉张骞两次率队出使西域、明朝郑和七次带领庞大船队远游西洋,为什么丝毫没有侵占别国土地、掠夺别国财富,而是成为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节?究其原因在于,中华民族具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中国人崇尚的君子人格向来鄙视和不屑于不择手段的巧取豪夺。正如xx主席今年访问蒙古国时发表演讲所说:“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念和传统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积极开展对外交往通商,而不是对外侵略扩张;执着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而不是开疆拓土的殖民主义。”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历史上曾长期居于世界强盛地位,却从未称霸,而是近睦远交,协和万邦,主张四海一家,共同发展。中华民族血液中缺少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文化基因,绝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逻辑。不论从文化传统看,还是从现实作为看,中国梦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又是与其他国家合作共赢、携手发展的和平梦。
二
从历史文化传统看,中国梦不仅是国家强盛梦与和平梦的统一,也是人民富裕梦与公平梦的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现阶段已初步迈入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准和生活质量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但在国家经济发展与人民富裕幸福之间,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重视。
比较一下国民经济增速与居民人均收入指数会明显发现,多年来国家经济发展较快,老百姓收入虽然也在不断提升,但后者的增长幅度远不及前者。不仅居民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发展问题引起社会关注,而且城乡差距和区域不平衡等问题也长期未得到很好解决。不仅直接事关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而且直接事关社会的公平公正,是实现中国梦,让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生活必须解决的问题。
孔子两千多年前就告诫我们:“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就是说,不必担忧财富不多,而要担忧财富分配不均;不必担心人口太少,而需担心不安定。因为财富平均了就见不出贫困,关系和谐了就不觉得人口少,社会安定了就不会倾覆。孔子这里所说的,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在提倡“平均主义”,而主要是强调“不均”会导致人们的“不安”,进而易于引起社会的震荡,实际上是申述公平公正对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性。《礼记·礼运》还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种建立在平等公正基础上的“大同”梦想,是古代先贤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是历代中华儿女向往和追寻的目标,与今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源流相承,一脉贯通。
正是如此,中国梦的实现不仅在于做大蛋糕,使人民真正富裕起来,而且在于分好蛋糕,让人民更多享受公平正义的温暖阳光。对此,___明察秋毫,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有效措施。面对国民经济发展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指数存在明显落差的问题,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面对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以及市民与农民同等待遇等问题,国家目前推行的户籍制度改革及一系列惠民惠农的利好政策,正在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让村民与市民享受同等“国民”待遇。面对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收入落差过大、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收入严重不平衡、少数人富与多数人富矛盾尖锐等问题,不仅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部署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国家还在资源配置、政策倾斜、进一步开放市场打破垄断、调整已有利益格局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深化改革,为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运行机制孜孜以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孕育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又深深扎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里。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统里汲取营养,领会和理解中国梦的深厚底蕴与丰富内涵,有助于全面把握中国梦包含的多方面多层次题中之义,从而更好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以锲而不舍、奋发有为的艰辛努力,逐步接近和抵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目标。
【第2篇】【教师心得】学习传统文化后的心得体会
原创: 孙宏维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
2022年8月份,带着一颗要真诚修身的心,走进了传统文化推广协会,似乎要在这里寻求安慰似的,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失败的一塌糊涂,四十多年了,始终要找一个突破口,洗涤自己的心灵。从生活到工作,始终不是自己满意的状态,怎样改变现状,让自己可以活得轻松、活得幸福。万千世界中,万千种生活,哪一种适合哪类人,冥冥之中似乎早有定数。
埋头读《大学》、《中庸》、《孝经》、《论语》初步有了了解,儒家思想是何等的让人敬佩,每一句话,反求诸己时的泪目,切肤之痛的反观生活点滴,感叹、再感叹!完美人格的雏形孔子早已定论,现在的我们只是摒弃被污浊的心灵,以修身为本的理念重活一次,直至终老,不留遗憾。
信仰——真正了解了其内涵,标杆——真正了解了其风向。内心笃定外表祥和,也许是修身最高境界,精致、干练衣着得体、妆容干净,活出女人不一样的生活。多读书,气自华,修炼成淡淡的女人,用优美的诗词赞美身边一切美好。做好妈妈、好妻子是我努力的方向,女性要柔美,要肯就下,似水一样缓流,遇刚则绕。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事必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把圣人教悔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回想起来,我真的很幸运,有幸学到传统文化,曾经的有恃无恐狂妄等等,阻碍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万事都要分清彼此的责任。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3篇】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示例一览
正视传统文化的存在,在前人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只有使传统文化的精华成为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才能实现文化的创新。今天第一心得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精选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示例一览,希望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文化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文化,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并且号召“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直是生活在我们这块大地上的炎黄子孙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也是今天我们提升文化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周易》有两句话: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当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作《论君子》演讲,引用了这两句话,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清华校训;张岱年更是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概括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北京出版集团出版了一套名为《经典通读》的系列丛书,其中精选了马克思、亚里士多德、黑格尔、达尔文、爱因斯坦等一批影响世界的西方思想巨人的学术经典,包括《资本论》、《社会契约论》、《物种起源》、《政治学》、《乌托邦》等20部著作。出版方宣布将寻找一位文化娱乐明星为这套丛书担任代言人,并联合中国图书商报社、人民网等媒体启动了“最有文化魅力明星”的评选活动,徐静蕾、陈鲁豫、曾子墨、杨澜、濮存昕、易中天、于丹、郭敬明等12位明星成为候选人。这是出版方准备实施的“图书宣传娱乐化”的理念,并且认为娱乐文化明星同样有资格来代言哲学图书……此举引起了读书文化界的非议。
用娱乐文化明星推广、宣传人类经典,难以淡化掉商业和娱乐的色彩,但这种传播形式,是否就不能引起大众读者对经典的注意和关心,不能起到推广和宣传大众阅读经典的作用?这实际上还是反映出了在这个大众时代如何解决经典阅读的这一问题。而且,这是一个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需要广泛探讨和尝试的阅读问题。
其实,这种大众化方式解读经典,从这两年以来的易中天在“百家讲坛”的“品读”历史文化,和于丹式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便已开始了,其受大众欢迎的程度,甚至成了人们回归传统文化,思考“国学”热,引发在这个物质时代如何保留和珍存对人类经典的情怀思考的契机。的确,易中天、于丹们对文化经典的解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读,但阅读的现实越来越证明这种通俗化、大众化传播、解读和普及经典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的拉近大众读者与经典的距离,让经典和现实、和时代心理结合起来,让人类文化经典活在当下、活在当代人的心里的一条探索之途。
人类拥有经典——不论是产生于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历史时代——这是人类文明历史、文化历史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种要素——我们在谈论人类的文化财富时,往往以人类的经典作品作为象征和代表。经典作品的品质,应该包括它的时代性、民族性、历史性、文化性,它们都是一些表达伟大观念的伟大的作品,这些古老伟大的作品可以看作是文化或哲学的化身……
经典作品固然是历史的、传统的,但我们无法切断它与当代人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精神的,也是文化心理的。“古代的预言家和哲学家,在我们的心灵世界里,与现代最有领悟力的作家一样,都是同时代的人。有些古代作家比现代畅销书更能搔到我们经验与情境的痒处”。经典作品往往反映了人类的一些普遍观念和思想心理,现实和理想的矛盾、灵与肉的冲突、生与死的叩问、理性和感性的纠缠、善与恶的交锋、对人类终极追求的自觉意识……经典作品的超越时代,历久弥新,总能让读者从中找到共鸣,许多读者不就是在阅读经典中,从中世纪的流浪儿,19世纪的俄国贵族青年,或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布拉格的小职员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就是经典作品持久的价值。这就是经典对现代人精神和灵魂的深远的影响。
记得一位西方文化批评家谈到他对待经典的文化态度时说,“没有人比我更尊重经典的作品,我欣赏其中的精神的崇高以及知识的渊博”,“但是宗教,政治机构,以及人情风俗的差别都已经在这个世界里造成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应该把脚移到一个新的制度上,才能适应现时代的趋向和精神……假如荷马活在现代,他也会写出一些好诗,能适应他所属的世纪”。这告诉我们,真正的经典作品,要成为“养育所有生命因而也养育现代人的生命的源泉”,不能仅仅是过去历史的,是一种文化记忆,也不能总是处于退守状态,“这种精神财富必须不仅仅是一种有关过去的知识,它还必须采取当代富有生命力的形式”,这样,或许,经典才能永恒和不朽,并使我们对经典充满信心。这就需要大众化的阅读,需要大众化、通俗化的解读方式的存在,就需要按照时代的已经变化了的精神、心理、人情风俗来理解经典、认识经典,需要对经典进行继承和创新……
当我前些日子看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听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高声朗读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时,觉得特别提气。这是天下最好的文章之一: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于丹说,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她本人的“心得”只是提供一种阅读方式,希望千心万心皆有自己的所得。易中天说,为什么要读经典?就是因为能从经典中,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出版这套《经典通读》系列丛书的初衷,也是通过对西方经典进行大众化的“于丹式”解读,在普通大众中传播科学理性的思想。
据说,在西方一些国家的旅馆房间的床头,常摆放着一部《圣经》。美国历史学家余英时曾经就此提出过一个很实际的建议:中国旅馆的每个房间都应该放一部“四书”,就像日本人放佛经,西方人放圣经一样,“摆一本四书总有人会翻两句,得一句有一句的好处”。谁不希望人类文化的经典,是如此深入和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普通、平凡、寻常的细节之中呢?
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而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实现创新发展,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比如,以“走近孔子、喜迎奥运、同根一脉、共建和谐”作为主题,精心组织安排相关活动,深入开展“讲文明、知礼仪、树新风”活动等等。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包容性与开放性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主动搭建接触、交流、合作的平台,才能更好地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推动我国文化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第4篇】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我通过反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深入领会《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我的心灵逐渐得到了净化,世间的浮躁与虚无逐渐得到了剔除,精神得到了升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之所在。我的体会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人们道德行为的规范标准。在现在社会当中,有的人,道德下滑、道德沦丧,品行低劣。我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光盘上看到,一个少年打骂自己的母亲,让母亲去死。他学习了传统文化,聆听了传统文化的讲坛后,他变了,懂得礼仪廉耻了,懂得不孝敬父母就是大逆不道。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孝”文化,也是弘扬中国礼仪之所在。也就是注重人的道德修养,道德素质提高了,行为规范了,就懂得孝敬父母,善待他人。所谓“百善孝为先”,“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子全家安”,人只要注重孝道了,全家安好,人人和谐相处,整体社会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稳定。
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弘扬传统文化光盘上讲黑龙江的一少年,十五六岁,就学着研制炸弹,干一些违背人性、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事,这充分说明了没有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教育,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还有一个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学生胡斌,年仅22岁,把父母的钱拿来,成天泡在网吧达六年之久,把爸妈的钱拿来,七张钱,都是一百的,用来点燃抽烟。他听了传统文化的报告后,发誓要孝敬父母,善待父母的劳动成果。是传统文化纠正了他的心灵,感化了他,洁净了社会的一角。另有一妙龄女子,说实在活不下去了,最后学习了传统文化,就没有了轻生的念头,是传统文化改变了她的人生。
以上事例说明学习传统文化,能够指引我们走人生正道,理智从事,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我们人活着,一生要胸怀宽阔,要像大海一样容纳百川,不能只想个人得失,不择手段,单纯追求物质享受,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传统文化要我们注重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我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我们的所作所为要符合自然规律,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热情,多做事,做善事,有利他人,有利社会。这样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意义。
三、中国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的前提,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一公益论坛光盘上所讲,隋代李春设计的赵州桥,距今1400多年,历史之悠久!地基达1.49米,很牢固,这足以体现出我们老祖宗的伟大。可就在赵州桥的旁边却立着一块由美国人做的标榜奖牌。这不禁令人心寒,令中国人心寒。难道我们就没有一点自信心,还要去问老外,问美国人我们聪不聪明,我们难道就没有一点民族自信心吗?所以,我感到我们中国人应该有中国人的样子,要相信我们的祖先,我们要自尊自信。
四、学习传统文化、是维持一个政党长治久安、取得伟大胜利的保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胜利,就是因为他弘扬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它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民心、顺民意、得天下,这也符合客观规律,这也是它的伟大之所在。胡主席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他的理论依据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我看到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光盘上所讲,地税局长张瑞听了传统文化讲座,学习了传统文化,他可以做到不贪污,一心为民,税取之于民,造福于民。这也符合胡书记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只有这样,一个政党才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习主席的”依法治国“、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治理国家,也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在里边。
五、抓教育、振兴中国传统文化是当务之急。传统文化是中华的圣贤文化,是拯救世界和解决21世纪社会问题的智慧之所在,现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孩子的初期教育至关重要,传统文化就是让孩子从小接受为人之道。要齐抓共管,家庭父母,学校教育,社会关注形成整体教育体系。全方位渗透圣贤文化《弟子规》、《三字经》等,既要言传、更要身教,只有从小给孩子打好做人的根基,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华民族接班人。
传统文化也是中国的历史文化,被遗弃了一百多年了,现在面临着复兴的大好时机,我们要以学习传统文化为精神动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为了民族的振兴、使传统文化脉脉相传,就要使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开展人人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圣贤文化活动,社会就会和谐稳定,中华民族就一定会永远强盛。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2)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
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为首,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
人生当中有很多挑战,改坏习惯的过程是不断上进的,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总会有很多波折的曲线上升。在我们平常处事行事的过程中,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各自择,天心地宁;各相择,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真诚的话;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尊重的话;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
家里的每个人,都做好了,那这个家自然兴盛,自然和谐。
百善孝为先,什么是孝?如何行孝?有父母去奉养,又亲爹、亲娘可以叫,是一种人生的幸福,不能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悔事。
我们中国人的孝并非愚孝,舜的故事告诉我们孝敬父母,不能让父母难受,伤心,“大杖则走,小杖则受”的心灵才是对父母真正的孝顺。
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今之孝者,立身行道,而扬名于后世。
【第5篇】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一、 我终于找对了人生的方向
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后,我才知道要怎样做一个人,我才明白人生的价值与目的在哪里。
以前,我不是不努力,可以说我是一个很努力的人,甚至可以说我一直在拼命地努力。可上了十几年的学,上了十几年的班,还是不知道人活着为了啥?记得从上初中开始,关于「人生价值与意义」的问题就一直让我迷惑,甚至苦恼。上班后,我便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视同于我的薪水与地位,认为这些就是体现我人生价值的。为了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我努力地工作,在工作中始终比较顺畅。可薪水与地位让我满足时,我也没快乐,还是心无主宰。我经常愁眉不展,难道我的人生就只是这样吗?生命就这样渐渐老去而已吗?我不甘心,但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越努力,越迷惑。现在我知道,我走错了方向,当然越走偏离的就越远。
以前,我不知道作为一个女人应该相夫教子,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从小没有父母教我。我认为女人同样要打拼天下,心里认为相夫教子的人生太没有价值。不懂女人的本分,我做女人是极不合格的,尤其是「妇功」一项,基本女人应会的,我全不会做,除了会上班。家里的活我不太会干,我们一家三口人,全在外面吃,儿子吃幼儿园,我们在单位吃食堂。当老师讲到「妇功」时,我都很惊讶,心想:女人还要会这个呀?
以前主要是思想意识不对,努力的方向不对。如今,我可以说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只要找对了人生方向,走的快点、慢点都没有关系,但人生的方向一定要对。我是幸运的,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可我知道,还有许多人,同样也很努力地追求,但没有人教他,他遇不到,仍然继续拼搏奋斗,生活在茫然与黑暗之中。所以,我认真地学习,希望将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我的家人、我的朋友及所有有缘的人。
二、中国传统文化化解我多年积怨 抚平心头重创
事情要从我小时候说起。
五、六岁时,我看到有一次母亲很喜欢一件旗袍,因舍不得钱而没买,那时我就有一个理想:我长大了,一定要给母亲买好吃的、好穿的,让母亲天天享受女儿的爱心与孝心,让母亲为有我这样的女儿而骄傲。从小,我没什么大的志向,心里就想着到那时,看母亲笑容满面,我就很陶醉,我一直规划着以后如何孝养母亲。
但在我还没有能力供养母亲时,母亲就离开了我。当时我在读高中,这个打击对我来说太大了,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母亲与父亲不是一直在外地治病吗?所有的人都告诉我,安心在家上学,母亲治好病就会回来了。我天天盼着母亲早点回家,怎么突然治不好了呢?母亲走时,我实在不明白,怎么会成这样了?我一时根本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因为在母亲治病的整个过程中,我从来没想过母亲会治不好,会永远的离开我们,我还等着要孝顺母亲呢!
母亲就这样走了,生活还是要继续,我还要上学。我认为,我的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毕竟我还有父亲,我还有家。可后来,在短短的一年里,我就什么都没有了。
父亲又找了一个女人,经常不回家。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家,下了大雪,雪很厚,骑不了车,我与一个女同学搭伴走回家。天很黑,伸手不见五指,当我们走到胡同里时,突然有一双黑手从后面把我按进了雪地里。我回头一看,一个蒙面人,我吓得大叫。也许是我的大吼大叫吓跑了那个坏人,那个坏人跑后,我瑟瑟发抖,不知道怎么回的家。
回家后爸爸还是不在,我给爸爸写封信,告诉爸爸晚上不要出去了,我很怕。可第二天,爸爸还是不在家,后来我想,不在就不在吧,我与弟弟有一个家就行。可后来,这个希望也破灭了,父亲与继母结婚,把我们的房子卖了,带着我与小弟住进了继母的家。
继母原是一个四十多岁还没结婚的女人,性格特别怪,很厉害。按理说,继母的家也应该算是我们的家,可在那个家里,我就找不到一块属于我的安全的地方,经常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遭来了大骂。当时,我只想找一个安全的角落,钻进去想我的母亲,舔我的伤口,可没有。当我们受委屈时,父亲每次都沉默,我感到父亲不再能保护我们了,不再是我们的依靠了,我与父亲反抗,我更加想念母亲。
有一次,小弟在学校打篮球,不小心把脚踝扭伤了,脚不能动了。一天晚上,弟弟躺在床上,我陪在他床边说话。这时,继母手里拿着电线冲进门来,她二十几岁的侄子,拿一个大棍子,也冲进来,进屋就打我和弟弟,我们稀里糊涂地被打了出来。
从家里逃出来时,弟弟穿着拖鞋,我们无处可去,黑龙江的冬天特别冷,特别黑,我们站在大桥上,欲哭无泪。哭也没有用,第二天还要上学,我们去了亲戚家。父亲说我们长大了,可以不再管我们了。从此,我们在每个亲戚家轮流住。
后来,实在没有地方住了,我住校了,弟弟租了人家养鸡的房子,把高中读完。
为了不向父亲要钱,我为一个初二的小女孩做家教,每晚辅导二个小时,挣五元钱,当同学们上晚自习时,我就一个人骑车出去。黑龙江的冬天很冷,每天十点多回来,自己就是一个雪人,不是因为外面下雪,是自己呼的气冻在脸上。最难的是天很黑,家教的地方又特别远,学校很偏僻,一个人骑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路上,心里特别害怕。
一切都过去了,大姐大学毕业,弟弟考上高中,姐姐把弟弟接到身边,供到毕业为止。
中专毕业我就结婚了,尽管我没与爱人谈过一天恋爱,但他说能给我一个家,并带我离开家乡,这正是我想要的。
我有了自己的家了,但我仍然无法忘记伤痕累累的过去。
当我在电视上看到父母儿女相亲的画面时,我就会控制不住眼泪。
当陌生人给我一句稍有一点温暖关爱的话时,我也会泪流满面。
十几年,没有人解开我的痛苦。而当我有了孩子,我更不能理解父亲,我是那么地爱我的儿子,可是爸爸,您为什么忍心把我与弟弟丢在外面四处流浪?我怨恨父亲,怨恨了十几年。因为当时我心里太苦了,受的苦越多,就越怨恨父亲,可我越怨恨父亲,我就更加痛苦。
现在想一想,如果当时能有一个人,指导一下我的思想,我的心就不会那么苦。如果当时有人,给我介绍一下大舜至孝的故事,我想我的心不会那么不平。
如今,我总是反省自己,为什么我受了一点委屈就愤愤不平,舜的继母是时时要置他于死地的,他仍很孝敬顺从。而我的父亲、继母并没有要害我,我心里还那么怨恨。舜在孝顺父母的时候,心里一定不是苦的,可我苦了十几年,眼睛都让我给哭坏了,我还是始终摆脱不了。
如今,我感谢我的经历,它给我坚强的意志。
我现在特别感恩我的父亲,感恩父亲把我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我真正体会出老师教导的一句话:「念恩快乐一辈子,念怨痛苦一辈子。」当我一念记起父亲的种种关爱时,我的心顿时感到父亲是那么的爱着我。
听母亲说,我出生时,整夜地哭,母亲有病,是父亲整夜抱着我。
上小学时,我有关节炎,有时痛得站不起来,是父亲背着我楼上楼下的看病。
初中毕业,没考上重点高中,我把自己关在屋里大哭,父亲就焦急地等在门口,一直到我出来。
母亲走后,我接受不了现实,得了一种气喘痉挛的病。当我第一次犯病时,在课堂上被同学抬到医院,父亲冲进医院,把我背到抢救室。
得知我带孩子在山东学习时,父亲发短信告诉我:别上当。
当我一念转过来时,我真正感受到父亲爱着我。
圣与凡真的只在一念之间,天堂和地狱的感受也只在一念之间。
外在的环境什么都没有改变,只是我一念变了,整个世界全变了。在我惊喜的同时,我也明白了,我十几年的苦,不是来源于外面,而是来源于我的思想、我的内心。
父亲养育了我十几年,生我、养我的恩德,我都报答不完,还怨恨什么呀?
父亲也不愿我们受苦,也是无能为力。当时,家里关系复杂,我们不懂为父亲承担压力,不懂事,只是一味地怨恨,现在知道是大不孝,而且当时在反抗时,言语上也很过激。
现在想想,最苦的不是我们,而是父亲。失去母亲,新家鸡犬不宁,儿女流浪在外,父亲怎么会快乐?我当了母亲,如果是我儿子流浪在外受苦,我简直都无法活下去了,我体会出父亲当时是以什么心情过日子呀!而且,我们十几岁,受点苦磨练自己,没什么,可父亲当时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
当我一念转过来时,我不再怨恨父亲了,也不怨恨继母了,我真的能理解她。一个女人,四十多岁才成家,在我们相处的过程中,伤害是彼此的,我给她同样带来了不快乐。如果有错,错全在于我。我不懂事,作为女儿,不懂关怀父母,不会让父母开心,不顺承父母心意。我还错在不接受现实,不是开开心心经营新家,而是封闭自己,天天想母亲,一脸怨气,让别人一看,当然特别生气。所以,因全在于我自己,是我自己造成的。
至诚感通,当我一念怨恨的心化解后,与我十多年没联络过的继母,突然要来我家过年。感动之余,我更坚信这是老祖宗的安排,他们一直在期待我的转变。继母在我简单的家里住了半个月,为继母洗脚,大年夜,组织家里所有的人为继母三跪九叩,继母穿上我与姐姐精心挑选的新衣服时,流着泪给父亲打电话:「老曲,我终于有女儿了!」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父母爱我们,我们孝父母,没什么可说的。一个小动物,主人爱它,它还爱主人呢!可父母不喜欢我们,我们能承欢父母,曲顺其意,那才是为人子女应尽的本分。尽管十几年我都没有做到,可现在我回头了,而且,也带动了姐姐、弟弟,一起化平心里的伤痕,一起孝顺父母。
弟弟打电话给我,我说:「给爸打个电话吧!」弟弟说:「打什么打,有啥好说的!」我当时没有说什么。又有一次,弟弟又来电话,我与弟弟说:「我感到以前我错了,以前不懂事,父亲老了,父亲知道你买车了,在深圳车多,父亲让你小心点!」我又回忆了以前父亲对我们的好,又说:「父亲快六十岁了,我们三个孩子都在外面,六十岁生日我们回去吧,也让父亲体会养我们三个儿女没有白养,不是只给父亲带来负担,也能让父亲快乐、安慰!」当我说完这些,接着又说了一个小时的电话,弟弟说:「把爸的电话告诉我,我现在就打!」
今天,我的思想有这么大的转变,有两个救命恩人,就是王老师和仉老师。
两位老师讲解的圣贤文化,让我走出了十几年的痛苦,给了我新的人生。如果不是遇到老师,不是遇到圣贤文化,凭我自己,到死我也转不过来怨恨的思想,我会死死地记着我的伤害,记不起父亲的好,感受不到父亲的爱,我的世界永远好冷,我的孝心永远起不来!
我真诚地感谢老祖宗的圣贤文化,感谢我的恩师——王老师、仉老师。
记得以前听老教授讲到「人生有许多的困难,都是因为孝道没有做好!」当时还很怀疑,心想:人生的困境与孝有啥关系?现在我理解了,就我而言,如果从小有孝心,顺承父母的心意,我哪会受那么多苦,我后来的家庭也不会经营不好,这都是有直接原因的。如果在逆境中,不是怨恨而是顺承,尽管我不会像「大舜」一样得天下,至少也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呀。那为什么以前没有孝心,现在有了呢?因为以前没有人教导,现在有了好老师教导。所以,我要好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希望用圣贤文化让小孩子的眼睛永远明亮,让青少年不再有我以前的迷茫与困惑,希望与我有同样经历的孤苦的孩子心中充满爱,让所有家庭不再走我走过的弯路,愿天下所有的家庭都能幸福美满,我将会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
经历了三十多年人生风雨,是中国传统文化救了我,并给了我新的人生。
感触:
在我心理转变的整个过程中,有过太多的挣扎与过渡。有段时间,我就问自己,我为什么就孝不起来?我为什么就放不下?这种挣扎很苦,就像一个伤口,结了厚厚一层疤,每次触碰,都在流血,流了血又会结更厚的伤疤,为了不受伤,只能把它放在最隐蔽的地方不再触及。而如今,不但伤痕没有了,伤痛的感觉也没有了,这是需要时间过渡的,需要将伤痕一层层慢慢揭开修复的。所以,我呈现的是一个结果,其中过程曲曲折折,令人感慨万千。因为时间关系,没能尽心尽力整理这个过程,还请大家原谅。但是,是中国传统文化救了我!感恩无私奉献的老师们!
【第6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一)
在这个物欲横飞的世界里,或许你的那颗心早已和我一样的浮躁、不安!而曾经的那份安然、恬静已渐渐地丢失,在现实面前丧失了自我!但我是一名幸运儿,在我的大学生活中遇到了'小传',并让我重新找回了那颗最真的心、最初的自我!
'小传'是我们学院'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基地'协会的简称。遇到'小传'是在我大一快结束的时候,那时看到老师和学姐学长们在校园里做宣传!'小传'的宗旨是: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和谐社会的创建注入一份力量!从此,我便爱上了这个协会!
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小传'的每一位成员都要从《弟子规》做起!每天早上晨读一遍,利用课余时间看有关的视频资料。当我读到《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时,让我倍感深触。想想以前在家里,父母叫我做点事情,可我总是爱拖延,甚至为此跟父母发生争吵,顶撞父母。就连最基本的中华传统美德——孝顺父母,都没有做到!真的感到很惭愧!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昔此时',我深深体会到了我们的时间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看电视剧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今后,我要多利用这些时间去学习传统文化和阅读书籍!
《弟子规》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慢慢地按照《弟子规》去改正这些缺点。
在'小传'期间,老师还组织我们去秋浦书院做义工。每次我走进书院,都觉得身心格外的和谐,那份突如其来的安静,才发现是我内心一直所追寻的!在做义工期间,除了打扫卫生外,更多的是在书院里进行参学,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修身养性!参学的课程有:论语读书会,管仲班,茶艺,古琴等!而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古琴!老师不仅教我们弹琴和讲有关的知识,还和我们分享他自身的经历。让我知道了:要想弹好古琴,离不开丰富的人生阅历!古琴——可以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沉稳,心态变得平和。在你心情烦躁时,听琴一曲,可以排解郁结于心的烦闷与忧愁,并沉醉于古琴那独有的端庄幽雅的意境之美。学习古琴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化内涵,缓解了压力,还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和气质。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在这个人人拜金的物欲横流的今天,学习传统的优良的东西,渐渐被大家觉得稀奇了。这是为什么?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很多。文化是一个太深厚的主题,我无力探讨什么。但是以一个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 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无喜亦无悲,无欲亦无求,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呢?
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 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位教育教学服务。
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安静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更好的去珍惜生命,感受生命。
不敢说自己是个有智之人,但至少在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后, 我知道一个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尘世的浮华与虚无,我要寻找我的快乐的精神家园。只要肯于学习,勤思考,相信,总有一天可以达到我想要的的境界。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三)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 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
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苦在现实中。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非常感谢领导们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
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有缘人来到国学班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
【第7篇】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8月23日—29日,本人有幸参加了由肇庆市教育局组织的为期7天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交流,深入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弟子规》等课程。教授们的讲座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让我深有感触,受益匪浅。
一、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弟子规》、《论语》等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几千年文化的积累,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是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结晶。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对为人处世有了新的认识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
的话负责,“言既出,行必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对学校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孩子受到外来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变得冷漠起来:他们爱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手里的玩具大多是芭比娃娃、奥特曼??;总是谈论着一些日韩卡通人物;大多数幼儿在家以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来消磨时光,很少外出散步、与小伙伴们玩户外游戏。
在我们这样一个文化大国,孩子不仅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感受越来越少,而且他们离真实的民族文化也越来越远,这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会让人受到很好的熏陶,三字经、弟子规 、论语和四书五经等等,这些古人给后人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在学生的教育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使学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唤醒学生对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热爱,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个人若能在孩童时期就汲取人类最好的精神营养,早早培养起自学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走上卓越的人生之路是必然的。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广泛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日常道德修养大有好处。相信通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教育,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给他们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用传统文化的教育来点亮孩子的心灵。
人的道德必然与他的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教育就要让孩子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做事。万事德为先,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同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者,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
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而且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之能够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好和更大的作用,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第8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感悟
中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以百余年磨难为基点,以五十余年发展为基石,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成就了中国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
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可现在呢,“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你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
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
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而已。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
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现在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保卫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你还等什么?快行动吧!
【第9篇】个人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进而言之,传统文化,顾名思义,传统是本民族一直以来依赖并延续的生活习俗、人文理念、审美观点等等综合在一起的民族根本性,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是现代人们社会活动的行动指南和道德底线,居家在外接人待物行为处事的准则,人生幸福社会和谐人类进步的保障。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以工业化、教育普及化和科学化为重要特征的现代文明,许多的传统文化被逐步淡化了。尤其在中国,在文革对传统文化的清洗和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形成“向钱看”的不良习气之时,发掘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便显得更为重要了。
由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的畸形,导致在这一段历史上出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次质疑。中体西用?全盘西化?持这些观点的人在历史上不是少数。到了现在,圣诞节,万圣节,这些西方节日甚至要比某些本来重要的传统节日更加隆重。当然这也是商家炒作的结果,但无疑,许多人已经出现了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总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可以说,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的历史。同样,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与培育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所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决不单纯是个文化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发展的问题。否定传统文化,必然抹煞民族精神。那种认为中国现代化只能从异质文化中汲取力量,企图以文化就是以西方文化模式代替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过程称为西化派是错误的从认识论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 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像某些人所说,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而是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优良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决不可少的。
二、知行合一观。
三、重视人的精神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这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四、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五、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六、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是把传统文化与现实对立起来,传统文化并非一潭死水,而是一个动态系统。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革新与丰富传统。否则,就不会变为现实的文化传统。所以不能把传统文化简单地归结为“过去的历史”而应认识到它同时关系着现在与未来。其实,任何现代化只能从现实传统文化出发,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一旦毁灭了传统,文明也随之消失。”所以对传统文化决不能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而必须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见,传统文化对于现在日益浮躁的社会风气有相当强的调节作用。然而,许多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分析仅局限于孔孟之言,缺乏实践精神。对于当今这样一个已经存在道德失范问题的社会而言,传统文化所体现出的修养方法更突显出其必要性。只有当每一个人都自觉的以传统文化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并且努力地去结合实际来更新传统文化,社会的道德水准和道德意识才会得到一个很明显的提升。再审视当前社会,由于人员流动性加大,我们很多时候都处于一个“陌生人社会”,没有熟人,也就缺乏了一种舆论压力,在这样一种社会中很容易养成肆意胡为的习惯。由此可见,在这种情况下,更要重视自身的修养,我们要养成一种理想的道德人格凭借自己的内心信念,无论身处何处都能依靠传统文化教给我们的做人方法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并付诸行动。
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种修养功夫,是一种自律品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对传统文化在道德修养方面的实践,可以看到传统文化永远不会因时代变迁而失去现实意义。
【第10篇】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一、 我终于找对了人生的方向
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后,我才知道要怎样做一个人,我才明白人生的价值与目的在哪里。
以前,我不是不努力,可以说我是一个很努力的人,甚至可以说我一直在拼命地努力。可上了十几年的学,上了十几年的班,还是不知道人活着为了啥?记得从上初中开始,关于「人生价值与意义」的问题就一直让我迷惑,甚至苦恼。上班后,我便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视同于我的薪水与地位,认为这些就是体现我人生价值的。为了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我努力地工作,在工作中始终比较顺畅。可薪水与地位让我满足时,我也没快乐,还是心无主宰。我经常愁眉不展,难道我的人生就只是这样吗?生命就这样渐渐老去而已吗?我不甘心,但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越努力,越迷惑。现在我知道,我走错了方向,当然越走偏离的就越远。
以前,我不知道作为一个女人应该相夫教子,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从小没有父母教我。我认为女人同样要打拼天下,心里认为相夫教子的人生太没有价值。不懂女人的本分,我做女人是极不合格的,尤其是「妇功」一项,基本女人应会的,我全不会做,除了会上班。家里的活我不太会干,我们一家三口人,全在外面吃,儿子吃幼儿园,我们在单位吃食堂。当老师讲到「妇功」时,我都很惊讶,心想:女人还要会这个呀?
以前主要是思想意识不对,努力的方向不对。如今,我可以说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只要找对了人生方向,走的快点、慢点都没有关系,但人生的方向一定要对。我是幸运的,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可我知道,还有许多人,同样也很努力地追求,但没有人教他,他遇不到,仍然继续拼搏奋斗,生活在茫然与黑暗之中。所以,我认真地学习,希望将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我的家人、我的朋友及所有有缘的人。
二、中国传统文化化解我多年积怨 抚平心头重创
事情要从我小时候说起。
五、六岁时,我看到有一次母亲很喜欢一件旗袍,因舍不得钱而没买,那时我就有一个理想:我长大了,一定要给母亲买好吃的、好穿的,让母亲天天享受女儿的爱心与孝心,让母亲为有我这样的女儿而骄傲。从小,我没什么大的志向,心里就想着到那时,看母亲笑容满面,我就很陶醉,我一直规划着以后如何孝养母亲。
但在我还没有能力供养母亲时,母亲就离开了我。当时我在读高中,这个打击对我来说太大了,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母亲与父亲不是一直在外地治病吗?所有的人都告诉我,安心在家上学,母亲治好病就会回来了。我天天盼着母亲早点回家,怎么突然治不好了呢?母亲走时,我实在不明白,怎么会成这样了?我一时根本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因为在母亲治病的整个过程中,我从来没想过母亲会治不好,会永远的离开我们,我还等着要孝顺母亲呢!
母亲就这样走了,生活还是要继续,我还要上学。我认为,我的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毕竟我还有父亲,我还有家。可后来,在短短的一年里,我就什么都没有了。
父亲又找了一个女人,经常不回家。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家,下了大雪,雪很厚,骑不了车,我与一个女同学搭伴走回家。天很黑,伸手不见五指,当我们走到胡同里时,突然有一双黑手从后面把我按进了雪地里。我回头一看,一个蒙面人,我吓得大叫。也许是我的大吼大叫吓跑了那个坏人,那个坏人跑后,我瑟瑟发抖,不知道怎么回的家。
回家后爸爸还是不在,我给爸爸写封信,告诉爸爸晚上不要出去了,我很怕。可第二天,爸爸还是不在家,后来我想,不在就不在吧,我与弟弟有一个家就行。可后来,这个希望也破灭了,父亲与继母结婚,把我们的房子卖了,带着我与小弟住进了继母的家。
继母原是一个四十多岁还没结婚的女人,性格特别怪,很厉害。按理说,继母的家也应该算是我们的家,可在那个家里,我就找不到一块属于我的安全的地方,经常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遭来了大骂。当时,我只想找一个安全的角落,钻进去想我的母亲,舔我的伤口,可没有。当我们受委屈时,父亲每次都沉默,我感到父亲不再能保护我们了,不再是我们的依靠了,我与父亲反抗,我更加想念母亲。
有一次,小弟在学校打篮球,不小心把脚踝扭伤了,脚不能动了。一天晚上,弟弟躺在床上,我陪在他床边说话。这时,继母手里拿着电线冲进门来,她二十几岁的侄子,拿一个大棍子,也冲进来,进屋就打我和弟弟,我们稀里糊涂地被打了出来。
从家里逃出来时,弟弟穿着拖鞋,我们无处可去,黑龙江的冬天特别冷,特别黑,我们站在大桥上,欲哭无泪。哭也没有用,第二天还要上学,我们去了亲戚家。父亲说我们长大了,可以不再管我们了。从此,我们在每个亲戚家轮流住。
后来,实在没有地方住了,我住校了,弟弟租了人家养鸡的房子,把高中读完。
为了不向父亲要钱,我为一个初二的小女孩做家教,每晚辅导二个小时,挣五元钱,当同学们上晚自习时,我就一个人骑车出去。黑龙江的冬天很冷,每天十点多回来,自己就是一个雪人,不是因为外面下雪,是自己呼的气冻在脸上。最难的是天很黑,家教的地方又特别远,学校很偏僻,一个人骑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路上,心里特别害怕。
一切都过去了,大姐大学毕业,弟弟考上高中,姐姐把弟弟接到身边,供到毕业为止。
中专毕业我就结婚了,尽管我没与爱人谈过一天恋爱,但他说能给我一个家,并带我离开家乡,这正是我想要的。
我有了自己的家了,但我仍然无法忘记伤痕累累的过去。
当我在电视上看到父母儿女相亲的画面时,我就会控制不住眼泪。
当陌生人给我一句稍有一点温暖关爱的话时,我也会泪流满面。
十几年,没有人解开我的痛苦。而当我有了孩子,我更不能理解父亲,我是那么地爱我的儿子,可是爸爸,您为什么忍心把我与弟弟丢在外面四处流浪?我怨恨父亲,怨恨了十几年。因为当时我心里太苦了,受的苦越多,就越怨恨父亲,可我越怨恨父亲,我就更加痛苦。
现在想一想,如果当时能有一个人,指导一下我的思想,我的心就不会那么苦。如果当时有人,给我介绍一下大舜至孝的故事,我想我的心不会那么不平。
如今,我总是反省自己,为什么我受了一点委屈就愤愤不平,舜的继母是时时要置他于死地的,他仍很孝敬顺从。而我的父亲、继母并没有要害我,我心里还那么怨恨。舜在孝顺父母的时候,心里一定不是苦的,可我苦了十几年,眼睛都让我给哭坏了,我还是始终摆脱不了。
如今,我感谢我的经历,它给我坚强的意志。
我现在特别感恩我的父亲,感恩父亲把我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我真正体会出老师教导的一句话:「念恩快乐一辈子,念怨痛苦一辈子。」当我一念记起父亲的种种关爱时,我的心顿时感到父亲是那么的爱着我。
听母亲说,我出生时,整夜地哭,母亲有病,是父亲整夜抱着我。
上小学时,我有关节炎,有时痛得站不起来,是父亲背着我楼上楼下的看病。
初中毕业,没考上重点高中,我把自己关在屋里大哭,父亲就焦急地等在门口,一直到我出来。
母亲走后,我接受不了现实,得了一种气喘痉挛的病。当我第一次犯病时,在课堂上被同学抬到医院,父亲冲进医院,把我背到抢救室。
得知我带孩子在山东学习时,父亲发短信告诉我:别上当。
当我一念转过来时,我真正感受到父亲爱着我。
圣与凡真的只在一念之间,天堂和地狱的感受也只在一念之间。
外在的环境什么都没有改变,只是我一念变了,整个世界全变了。在我惊喜的同时,我也明白了,我十几年的苦,不是来源于外面,而是来源于我的思想、我的内心。
父亲养育了我十几年,生我、养我的恩德,我都报答不完,还怨恨什么呀?
父亲也不愿我们受苦,也是无能为力。当时,家里关系复杂,我们不懂为父亲承担压力,不懂事,只是一味地怨恨,现在知道是大不孝,而且当时在反抗时,言语上也很过激。
现在想想,最苦的不是我们,而是父亲。失去母亲,新家鸡犬不宁,儿女流浪在外,父亲怎么会快乐?我当了母亲,如果是我儿子流浪在外受苦,我简直都无法活下去了,我体会出父亲当时是以什么心情过日子呀!而且,我们十几岁,受点苦磨练自己,没什么,可父亲当时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
当我一念转过来时,我不再怨恨父亲了,也不怨恨继母了,我真的能理解她。一个女人,四十多岁才成家,在我们相处的过程中,伤害是彼此的,我给她同样带来了不快乐。如果有错,错全在于我。我不懂事,作为女儿,不懂关怀父母,不会让父母开心,不顺承父母心意。我还错在不接受现实,不是开开心心经营新家,而是封闭自己,天天想母亲,一脸怨气,让别人一看,当然特别生气。所以,因全在于我自己,是我自己造成的。
至诚感通,当我一念怨恨的心化解后,与我十多年没联络过的继母,突然要来我家过年。感动之余,我更坚信这是老祖宗的安排,他们一直在期待我的转变。继母在我简单的家里住了半个月,为继母洗脚,大年夜,组织家里所有的人为继母三跪九叩,继母穿上我与姐姐精心挑选的新衣服时,流着泪给父亲打电话:「老曲,我终于有女儿了!」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父母爱我们,我们孝父母,没什么可说的。一个小动物,主人爱它,它还爱主人呢!可父母不喜欢我们,我们能承欢父母,曲顺其意,那才是为人子女应尽的本分。尽管十几年我都没有做到,可现在我回头了,而且,也带动了姐姐、弟弟,一起化平心里的伤痕,一起孝顺父母。
弟弟打电话给我,我说:「给爸打个电话吧!」弟弟说:「打什么打,有啥好说的!」我当时没有说什么。又有一次,弟弟又来电话,我与弟弟说:「我感到以前我错了,以前不懂事,父亲老了,父亲知道你买车了,在深圳车多,父亲让你小心点!」我又回忆了以前父亲对我们的好,又说:「父亲快六十岁了,我们三个孩子都在外面,六十岁生日我们回去吧,也让父亲体会养我们三个儿女没有白养,不是只给父亲带来负担,也能让父亲快乐、安慰!」当我说完这些,接着又说了一个小时的电话,弟弟说:「把爸的电话告诉我,我现在就打!」
今天,我的思想有这么大的转变,有两个救命恩人,就是王老师和仉老师。
两位老师讲解的圣贤文化,让我走出了十几年的痛苦,给了我新的人生。如果不是遇到老师,不是遇到圣贤文化,凭我自己,到死我也转不过来怨恨的思想,我会死死地记着我的伤害,记不起父亲的好,感受不到父亲的爱,我的世界永远好冷,我的孝心永远起不来!
我真诚地感谢老祖宗的圣贤文化,感谢我的恩师——王老师、仉老师。
记得以前听老教授讲到「人生有许多的困难,都是因为孝道没有做好!」当时还很怀疑,心想:人生的困境与孝有啥关系?现在我理解了,就我而言,如果从小有孝心,顺承父母的心意,我哪会受那么多苦,我后来的家庭也不会经营不好,这都是有直接原因的。如果在逆境中,不是怨恨而是顺承,尽管我不会像「大舜」一样得天下,至少也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呀。那为什么以前没有孝心,现在有了呢?因为以前没有人教导,现在有了好老师教导。所以,我要好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希望用圣贤文化让小孩子的眼睛永远明亮,让青少年不再有我以前的迷茫与困惑,希望与我有同样经历的孤苦的孩子心中充满爱,让所有家庭不再走我走过的弯路,愿天下所有的家庭都能幸福美满,我将会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
经历了三十多年人生风雨,是中国传统文化救了我,并给了我新的人生。
感触:
在我心理转变的整个过程中,有过太多的挣扎与过渡。有段时间,我就问自己,我为什么就孝不起来?我为什么就放不下?这种挣扎很苦,就像一个伤口,结了厚厚一层疤,每次触碰,都在流血,流了血又会结更厚的伤疤,为了不受伤,只能把它放在最隐蔽的地方不再触及。而如今,不但伤痕没有了,伤痛的感觉也没有了,这是需要时间过渡的,需要将伤痕一层层慢慢揭开修复的。所以,我呈现的是一个结果,其中过程曲曲折折,令人感慨万千。因为时间关系,没能尽心尽力整理这个过程,还请大家原谅。但是,是中国传统文化救了我!感恩无私奉献的老师们!
传统文化论坛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9月28日,也就是昨天是我们伟大的圣人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纪念日。也正是这个周末,得益于公司董事长周总非常热爱这类培训,亦或是公益讲座,所以,只要有机会,他总是积极鼓动员工参加这一类的培训。 这个周末很充实,感谢周总让我们有这个机会,参加这次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第6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共建文明幸福家园“公益论坛。
国际会议中心是举办国际经济会议的地方,也是海峡两岸交流开会的地方,能够容纳xx余人。这次论坛场面也非常宏大。主办方是厦门市委宣传部和中共厦门市委文明办。主要承办单位有厦门京闽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厦门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等。还有一些友情单位的赞助等。
会场,有好多热爱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热心义工,辛苦地为到场的人士服务着,也从未体现出他们的疲惫。每当,参会的人们进门,他们总是行师者礼(90°弯腰行礼,还带上他们特有的欢迎词:老师,欢迎您!),好多义工,举牌子,带领入场的人派对,入场,总是 秩序井然。我想到了那句古话:”有礼则安,无礼必危。“在这么有礼节的环境下,总是很舒心。热心的义工们,真的辛苦啦!在讲座期间,京闽酒店的员工(淑女和绅士们)还带来京闽酒店的企业文化,礼仪风采展示以及演唱团的精彩歌声。五星级酒店真是名副其实,培养的员工也是那么有涵养。还有义工们的手语展示,都给我们带来了愉悦的气氛。
听了2天的讲座,收益也是颇丰的!每一个老师都很用心,都用自己真实的例子来讲述,我被他们每一个故事深深地吸引着。论坛主要的主讲老师有:张瑞局长《中国传统文化给党员干部带来的真实利益》;曾越华老师《传统文化是家庭教育的根》;王红校长《涵养女德 传家兴业》;王春来警官《人生忠孝能两全》;吴健敏老师《弘扬传统文化 共铸幸福企业》;彭鑫博士《弘扬中医文化 造福人类社会》;史立明老师《弘扬传统文化 共建幸福家园》。
这些课里面我最喜欢的是王红校长讲的《涵养女德 传家兴业》这个讲座。王红校长是女子德慧大学堂校长,王红校长就是很有女人味,真是温柔如水,声音温柔,体态优雅,看到她,就想认真听她讲课。女子德慧大学堂 xx年由国学大师南公怀瑾倡办,亲自命名并题。大学堂致力于唤醒女性本自具足的智慧与能量,光大母教,承继德风,身心康宁,齐家治国。从而提升生命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开创美好世界。德慧大学堂的校训是彭鑫博士提出的:柔软、洁白、厚德、明慧。在讲的过程中,有提到了妇德、妇言、妇功、妇容。每个方面王校长都举出实例来解释。针对妇言举出的例子印象最深:她举出来的是他们学堂中的一个真实发生的事情,一个女人和丈夫吵架了,心情不爽,最后老师问她是不是跟丈夫吵架了,最后说到了不吉利的话,最后她的丈夫真的车祸死了。妇言,要择其辞而说。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学会语善。妇容,不明思议,就是女子要在意自己的容貌啦;妇功,我只记得一句是:专心纺织……,现在的姑娘,能纺织真的好难得的,哈哈!妇德:讲的主要是做女人应如水,水很温柔,但是很有力量。女人要做最低的大海,容纳所有的江河,这便是妇德。还讲到了7种妻子,我只记得宋美龄是属于知识妇,她用她自己的知识,始终帮着蒋介石,妻子的一言一行也是会影响着丈夫,比如宋美龄是信仰基督教,所以无论蒋介石在哪,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做祷告。最最深刻的是钱钟书的妻子——杨绛。她的婆婆对她的评价是:”摇得了笔杆,握得了锅铲,做的了粗活,正所谓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啦“,在她丈夫眼里,她是世界上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还有降到其他的一些妻子的类型我没怎么记住,还提到婚姻,结婚是与这个人结婚还是与与这个人结婚的同时,还需要与这个时代背景结婚。例如,南怀瑾的原配妻子挽翠就是不仅与南怀瑾老师结婚了,还与南怀瑾老师所处的背景结婚了,守着婆婆尽孝道,待着两个孩子长大成人。
对于张瑞局长的讲座印象最深的是党员干部一定要廉洁从政,易经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他提到了最重要的两本小书:《弟子规》和《太上感应》。他举出了很多真实的案例来证明这种祸福。就拿天下第一贪的和珅来说,最后在xx年间,子孙断绝。而天下廉洁的官员有很多,岳飞,林则徐等。最最廉洁的是范仲淹,据调查,现在范仲淹的后人有很多,当的官或从事的职业一个比一个好嘞!太上还曰:其曾行恶事。后自悔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说明之前犯错,只要能改之,都可以获得福报的!
接下来讲讲王警官的忠孝两双全。王警官是河南省一个监狱警官,写书,也陆续被出版。还荣获全国孝子的称号。他用他自己真实的故事来讲述,今天会场上,灯光微暗,加上王警官的丰富情感,也许在场的很多人都热泪盈眶吧。他的父亲从小给他灌输,是男人就得像个爷们。母亲总给他鼓励。在父母亲都瘫痪的时候,他总能为父母亲着想,放弃自己的业余生活,还为他父母亲制造出许多瘫痪老人使用的小发明。真是不容易啊,在可以有提拔的机会的时候,他还是毅然放弃了这个宝贵的机会,留在父母身边。他的孝心感天动地。
下午,是彭鑫博士讲的中医文化。彭鑫博士幽默风趣,总喜欢用相反的例子来讲述,哈哈!我记得最深的是,生气容易导致生病;人活着要难得糊涂,当下安心;如果想造病啊,那就得做到想尽办法让自己心情不好啊;吃不下睡不着也是容易造病的哦!如果想养生啊,那就需要向婴儿!据美国调查,婴儿一天笑170次,而成年人每天才笑7次;哈哈,3岁之前,都是纯阳之体;总之就是要做到心无挂碍——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最重要的是家和万事兴——健康!这里又再次提及女人在家庭的重要啦!哈哈!彭鑫博士还举出好多他诊断的真实例子,教训深刻。
史立明老师是本次论坛主持人,也在今天下午最后做了总结,再次强调了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很感谢有这么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士,还有花及精力、财力、物力的公益论坛。京闽酒店还提供了这两天的爱心午餐,我们都吃的好幸福,为了不浪费,午餐前,我们诵读感恩词,哈哈,最后,我们同事几个都硬撑着把爱心午餐吃的粒粒不剩,做到真正的不浪费!
中华名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真的觉得认真研究每句话,感觉那些书,那些话都是我们当代人的照妖镜,那些精髓都是过来人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怎么做。即使公益论坛培训时间短暂,但是关键我们人人都要做个旗手,弘扬传播我们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阅读原文举报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单位老总决定由我带队,去参加南京居美馨文化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为期五天(4月2日—4月6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4月2日下午3点,我们一行五人乘坐单位的专车前往南京居美馨文化教育培训中心,一进培训中心的大门,只见门口有好几位老师躬身站着,又是鞠躬又是问好,我感到甚为惊讶和不习惯,觉得他们也许是出于礼貌而已。
签名、报道、找宿舍、领学习教材,均由辅导老师引领,我被分在第四组,辅导老师是来自镇江的尹小溪先生。瘦高个,1米80的个子,脸上的微笑没有停止过一刻,让我们倍感亲切。
我们这期学员班,共有来自全国14个省市的56家企业的160名学员。有企业老总,有企业中层干部,还有普通员工,有20来岁的刚参加工作的姑娘小伙也有白发苍苍的老同志。
由于是封闭培训,所有员工一律不许无故离开大门一步。我们宿舍四个人:淮安人陈宝国,哈尔滨人王云鹏,石家庄人王建斌和我。大家每天必须在六点起床洗漱,而我最懒,每天都是舍友呼了几遍仍然无动于衷,非要等到尹老师推门来呼我起床才起来。
早上,全体学员到教室齐颂《弟子规》和《孝经》,再去食堂用餐,用餐时需齐颂《感恩词》: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仁关心帮助,感谢农夫辛勤劳作,感谢大众信任支持。听老师解释,该培训中心粮食均来自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热心赞助,所以请大家用餐必须择量而行,避免浪费,听老师这么一说,学员们均把碗中的米饭等吃的一干二净。
这几天,集中学习了台湾人蔡礼旭老师的《如何经营幸福人生》(录像)、台湾人李泳杉老师的《21世纪的健康饮食》(录像)、中央党校教授刘余莉老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录像)、中心张晓东老师的《百善孝为先》等课程,还聆听了中心靳雅佳老师的用音乐感悟孝道的课程,老师边唱边讲解人生、社会与家庭,歌曲《父亲您辛苦了》、《母亲您辛苦了》、《丈夫你辛苦了》、《妻子你辛苦了》、《跪羊图》等无不催人泪下。海南省海口监狱的沈芝梅警官和南京德国独资的菲尼克斯公司李慕松总裁的精彩演讲,也赢得了学员们的阵阵掌声。
这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在这个被西方的风俗习惯及思潮日日侵扰的今天,在这个人人拜金的物欲横流的今天,在这个良心大大地被撕咬被刀割被蒸煮的今天,我们拿什么奉献给我的家庭、社会、国家?
人生不外乎三情:亲情、爱情、友情。因为利益的鬼使神差,我们的友情变得有些刀光剑影了,我们的爱情变得有些呼天抢地了,我们的亲情变得有些捶胸顿足了。马克思说过资本主义社会是个赤裸裸的金钱社会,那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唉,我无言以对。
记得新加坡有个作家说过我们对月亮上有啥有啥很了解,却对隔壁邻居姓甚名谁一无所知。这是社会的整体的情感日渐冷漠、提防、猜疑造成的,今天学雷锋的人仿佛成了新新人类,学习传统的优良的东西,渐渐被大家稀奇了。这是为什么?
十亿人民九亿赌,还有一亿在炒股。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要开张。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这些民间的早些年的顺口溜,反映了什么?xx总理说现在一些人经商和做人都缺乏道德,大家为人处事一定要讲道德。
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你为人子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和谐社会在我们的祖先25xx年前的孔老夫子那里早就期望了,老夫子希望的社会:人们和睦相处,国家安定团结,社会是个大同的社会和谐的社会。
而如今,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怎么做?指望别人还是放下包袱自己从头开始,从当下开始,我们每个人自己心里有数啊!
4月6日下午,我们打好包,带好各自的行李,和在中心门口恭送的老师们一一道别,我们每个人这几天不光学会了向大家鞠躬行礼,也学会了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今年5月4日,xx___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深入学习xx___讲话精神,对于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概括和提炼。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层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牢牢把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xx___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个方面下功夫。
准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营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延续,二者在内在上是统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沃土,离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华文化历来强调“民本”。《尚书·五子之歌》中讲:“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指的就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和基础,唯有百姓富足安康,国家才能和谐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要求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关注民生,唯有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富强昌盛,这是民本思想在当今时代的升华。中华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人合一”意指人类活动应顺应自然规律,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而不同”则强调在与人交往之中既能与之保持和谐友善关系,又能坚守自己的立场,不完全附和对方。这种理念要求人们在与人相处时应“求同存异”,保持人与人之间自由、民主、平等的关系,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尊重自然,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这反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即是“和谐”思想的体现。
从社会层面来看。《论语·卫灵公》中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要顾及他人感受,不能将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孟子·滕文公上》中讲:“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教导人们要彼此关心、互相扶助。《孟子·梁惠王上》中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指在赡养老人、抚育孩子时,也应顾及与自己无血缘关系的老人及小孩。这些强调博爱的论述都是以“和谐”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反映。体现在当代,就是要求致力于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从公民层面来看。《周易·乾》中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指君子应发奋图强、勇于拼搏、永不停息。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谈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指国家存亡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要求人们以国家兴亡为己任。《论语·里仁》中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要求人们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德修身。《论语·述而》中讲:“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要求人们待人接物懂得包容,以宽厚胸怀承载万物。《论语·子路》中讲:“言必信,行必果。”强调做人讲求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办到。《论语·为政》中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证了“诚信”的重要性。《孟子·离娄下》中讲:“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指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孟子·公孙丑上》中讲:“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指要待人善良、乐于助人。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公民层面的论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上存在着诸多矛盾与问题,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乎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切身利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反映的民族精神、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在当今仍有借鉴价值意义。新的时代,应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第11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初学《弟子规》,看到首孝悌,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好像真没怎么尽过孝,惭愧!想起小时上学,教师就讲的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总以为是自己有钱了,有能力了,才能尽尽孝心。在外上学了,上班了,结婚了,有孩子了,感觉跟父母离的更远了,也更少了关怀与孝顺。以前每次回去都很少跟父母沟通,很少做过什么家务,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甚至,让干个什么也懒的去干,就是做也不及时,仿佛是个外人一样的处之。甚至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小事跟他们顶嘴,闹矛盾,拍拍屁股就走了,根本没有顾及他们的心情。
现在读了《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感觉很无地自容。教养自己那么大,怎么我依然像个孩子一样的不懂事呢?现在自己孩子也上学了,自己做的榜样在哪里呢?深深自责的同时,我因为工作原因,争取一星期或两星期回去一次。说实话,看到父母不知何时变白的头发,累弯的腰,我的心像是被揪一般,不用再叫我,我主动去抢着干家务,只要他们能干动的,第一心得范文网我也一定能干动。其实他们也不图我多有钱多有能力,健健康康,和和睦睦,有时间一家人陪着吃顿饭,聊会,就已经很满足了。这点为人子的,我一定要努力尽心做到,这也是《弟子规》让我学会一个做人子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其次是对“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的思考,以前一直觉得,人比人气死人,人家有才华,比什么,再学也赶不上,就这样吧,抱着破罐破摔的心态安慰自己。学了这几句后,觉得自己很颓废,很堕落,怎么会没有上进心呢?就算不如别人,也应该努力的去充实自己吧,如果自己不努力,那永远赶不上别人,天资短浅,勤能补拙吧。自己跟自己的昨天比,一天一小步,水滴石穿,总算努力过吧!
然后是对“宽有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的理解。联系到工作当中,感觉没有个计划。这也急着做,那也等着完成,这个没做完就忙于另一个,眼高手低,结果一件也不能圆满完成,还会给工作造成麻烦,不能及时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范文网反而还感到委屈,是在干啊,怎么达不到效果呢?原来是犯了“紧有限,宽用功”了,只是想着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事倍功半。理解“宽有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后,对工作方法有了重新的认识,要一头一头的来,仔细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不可急,要用心下功夫的做好每一样工作。再一个要专心,一切以大局为重,不可做工作以外的事,不然不但不能完成领导交托的任务,反而会令自己手忙脚乱,得不偿失!
以上,是我学习《弟子规》浅显的`认识,以后继续学习,领悟,努力改善,把它用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努力践行。正确经营好自己的家庭,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以身作则,为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一已之力!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就介绍到这里,想查看更多相关优质范文,请上第一心得范文网。
【第12篇】2022年严以修身心得体会范文: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严以修身是人生的基点,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xx___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修身律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孔子倡导“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孟子强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大学》认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在于修身。一些古圣先贤、仁人志士之所以能够立德立言立功而名垂青史,无一例外都离不开严以修身。今天的党员干部自觉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认真践行“三严三实”新要求,也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严以修身,使内心充盈强大的正能量。
要在“博学”中坚定理想信念。学习是人生成长之梯,是一个人获取知识、提高素质、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有人说,不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不知什么叫“忠”;不读李密的《陈情表》,不知什么叫“孝”;不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不知什么叫“节”;不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不知什么叫“义”;不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知什么叫“情怀”。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产党人,要担当起神圣使命,必须善于学习,特别是要认真学习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学习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学习______60多年的发展史,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从而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要在“内省”中提升道德境界。反躬内省是中国古人的重要修身方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讲的都是内省的道理。内省,就是内心省察自己的思想、言行有无过失,通过自我检查、自我批评、自我提醒、自我约束,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共产党人要做到严以修身、保持政治本色,内省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当然,内省必须以努力学习为前提,以参加社会实践为基础,脱离了学习和实践,单凭主观的内省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就会步入死胡同。作为党员干部要借鉴古人的这种修养方法,积极用好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自觉以党章为镜、以党的纪律规矩为镜、以先进典型为镜,时时处处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党员标准,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要在“笃行”中砥砺高尚情操。修身和学习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坚持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严以修身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西汉刘向在《说苑·政理》中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南宋陆游也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修身立德不是坐而论道评价别人,而是要身体力行。只有在深入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才能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砥砺高尚情操、锤炼意志品行。因此,党员干部做到严以修身,不仅要强化理论学习,更要注重在艰苦环境、危难时刻磨炼意志、砥砺品质,在直面矛盾、破解难题中培养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的精神,在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增强为民意识、升华爱民情怀,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以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赢得群众的认可与拥护。
【第13篇】企业文化之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在懵懵懂懂中我与大连鸿祥共同走过了三年半的时间,回首走过的路,作为一名企业家,自己真的是很惭愧,走了很多弯路。2010年可以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与《弟子规》结缘、与传统文化结缘,让我很幸运的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企业经营的方向。
说实在的,什么是传统文化呢?我琢磨'传'就是传承,'统'就是统一。一个家通过家规、家道的承传,达到统一和谐的目的。其实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企业就一个家,企业文化就是家的文化。企业其实真的就像一个家,老总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员工就跟孩子一样,一个企业老总不仅仅是个管理者、还应该是员工的亲人、员工的老师。正如《三字经》中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如何教?教什么?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学习传统文化之后,慢慢的好像一点点找到了答案,就教我们中华五千年古圣先贤的优秀文化,从自己做起,身教大于言教。
以前没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最让我头痛的问题是员工的频繁流动,员工来了走、走了来就象走马灯似的,员工的不断跳槽、工作的不断交接真的对企业是弊大于利。从去年5月份开始员工每天早晨通过半小时的晨会学习《弟子规》、学习《孝经》,我与员工共同反省对父母孝道的落实。员工通过学习通过反省深深体会到'居有常、业无变'.体会到自己工作安定、身心健康能让父母少了多少挂念。从学习传统文化后,每月公司都举办一次《感念师恩——大连鸿祥员工分享会》,记得有一次恰巧是员工的生日,我们请来了员工的母亲,这位80后的年轻男员工第一次给母亲跪拜磕头,感恩母亲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感恩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育大,员工集体送了他一个洗脚的木盆,希望他能常常给母亲洗洗脚,大家在泪水中唱起了《感恩一切》的歌曲。自己也通过学习深深体会到孝道对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的重要意义。09年十一的时候我第一次给所有员工的父母写了一封信,并让员工带回去一个红包给父母,我说这是'孝金',希望我们都能感念父母的恩德,过节上班后员工带回来父亲的一封信让我至今难忘,这位长辈希望我能坚持传统文化的学习并带动全公司的员工都能学习落实传统文化。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企业的家文化的起点。从去年下半年到到现在员工通过学习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对人、对事的自私自利的一些看法,很多时候大家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能更全面的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企业的稳定性大大强化了。
以前我头痛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和谐,员工之间经常为琐事计较,怎么样才能让企业更有凝聚力?我觉得一个家之所以是港湾,是因为永远都有父母无私的爱的海洋让你任意停留。一个企业也是如此,老总要用无私的爱和感恩的心让员工感受到,我从自己做起有两点:第一就是要改掉自己发火的毛病,'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让企业这个磁场充满了爱和感恩;第二就是我拿出对待自己儿子的爱心对待我的员工,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从道理上明白了,最重要的是从心上做,力行真的是很艰难的事情。有时候忍不住还会发火,但会很快回头并给员工道歉。记得我们全体女员工刚学完《女诫》后,女员工开始轮流自己做饭做菜,我也每天中午都上去吃,很多年轻的女员工从没做过家务,但是做起来都很高兴,菜做的不是很好吃大家也都包容着吃了。有一天我做在办公室就琢磨,自己怎么这么差劲,就没想到给员工做点好吃的,教教女员工怎么做饭呢!于是自己那天中午就亲自下厨做了两个菜,员工格外高兴,就像兴奋的孩子似的全都吃光了,紧着说好吃,后来就告诉女员工怎么做饭更有味道、怎么配菜。往年年底我们都是出去吃饭店,今年大家在12月31日那天都聚到一起一同包饺子,我订了个大蛋糕,上面写着'我们是一家人',大家在一起真的就象一家人吃年夜饭那样开心极了。那一刻,我想这不就是企业的凝聚力吗?爱是什么——爱就是用心时时感受别人的需要。
每天晨会我都会与员工一同念感恩词,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恩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感恩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恩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感恩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感恩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见识;感恩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每每念到这些,我都会释然很多,因为现代的人真的很容易抱怨、烦恼,原因不外乎上面几种,当你在面对上面的境界都能心存感恩之心的时候,自己的心态一定就会平和许多。我很感恩投诉我们的会员,因为每一次投诉都让自己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都能够更加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以前我对不学习传统文化的员工会很烦恼,觉得那么好的文化你为什么不学呢?自己生闷气、抱怨,但现在自己则很释然,觉得正是他们的存在让自己看到自己的问题,'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正因为自己做的不好,不是很好的学习的榜样,当然无法感染身边的人提起兴趣,他们就是我身体力行弟子规的推动器。
传统文化的学习最关键的是改变了我对财富的看法,正如《大学》里所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为财土、财有吉凶。记得有位销售经理曾经困惑的对我说:'我不知道您到底希望我们做什么,我们的工作不就是不断提高销售额吗?!'我说其实我们以前对金钱的看法都是不正确的,不能为了赚钱而赚钱,不该赚的钱赚来的是灾祸。其实企业如同一棵大树,树有树根、树枝、树叶,会开花结果,我们希望果实长得繁茂,那么方法不是在果实上下功夫、应该是在树根上下功夫,企业财富大树的树根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这个企业全体员工的德行,懂得做人的道理就懂得做事了道理,就能够将事情处理得有智慧,就懂得如何剪枝修叶,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这个员工好像恍然大悟似的频频点头,但实际上明白道理是一回事,真正能在生活中去落实,真的是很难。很多时候员工当时很明白,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将所学的全都抛到脑后了,结果办了糊涂事情,钱是赚了但出问题了会员投诉。脑子里要时时刻刻有这个弦,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人只有天天读圣贤书、天天想圣贤事,才能在做事的时候习惯性的考虑自己做的是否符合圣贤的标准。
很多时候员工为了销售忘了《弟子规》'信'篇的教诲,落实'信'就是君子之财取之有道、就是安贫乐道。让'道'成为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题,我希望有一天我们所有的员工都将财富观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上,而非功利主义者,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走的更加久远。
学习传统文化、学习怎么做个如理如法的好人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很幸运有这样一群同事与我同行,让自己的人生之路不孤单。看到员工一天天成长起来,真的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比赚到多少钱都开心。更多的年轻人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明白了一些道理,找回了失落的灵魂,不再空虚郁闷,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身边的人有了更多的爱和感恩之情,我想这就足够了,正如员工写到的'学习传统文化,我们都在路上……'愿更多人与我们同行!!
【第14篇】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5月4日,xx___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深入学习xx___讲话精神,对于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概括和提炼。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层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牢牢把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xx___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个方面下功夫。
准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营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延续,二者在内在上是统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沃土,离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华文化历来强调“民本”。《尚书·五子之歌》中讲:“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指的就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和基础,唯有百姓富足安康,国家才能和谐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要求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关注民生,唯有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富强昌盛,这是民本思想在当今时代的升华。中华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人合一”意指人类活动应顺应自然规律,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而不同”则强调在与人交往之中既能与之保持和谐友善关系,又能坚守自己的立场,不完全附和对方。这种理念要求人们在与人相处时应“求同存异”,保持人与人之间自由、民主、平等的关系,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尊重自然,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这反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即是“和谐”思想的体现。
从社会层面来看。《论语·卫灵公》中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要顾及他人感受,不能将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孟子·滕文公上》中讲:“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教导人们要彼此关心、互相扶助。《孟子·梁惠王上》中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指在赡养老人、抚育孩子时,也应顾及与自己无血缘关系的老人及小孩。这些强调博爱的论述都是以“和谐”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反映。体现在当代,就是要求致力于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从公民层面来看。《周易·乾》中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指君子应发奋图强、勇于拼搏、永不停息。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谈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指国家存亡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要求人们以国家兴亡为己任。《论语·里仁》中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要求人们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德修身。《论语·述而》中讲:“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要求人们待人接物懂得包容,以宽厚胸怀承载万物。《论语·子路》中讲:“言必信,行必果。”强调做人讲求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办到。《论语·为政》中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证了“诚信”的重要性。《孟子·离娄下》中讲:“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指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孟子·公孙丑上》中讲:“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指要待人善良、乐于助人。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公民层面的论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上存在着诸多矛盾与问题,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乎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切身利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反映的民族精神、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在当今仍有借鉴价值意义。新的时代,应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第15篇】中国梦 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xx___上任伊始,就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理想。为了这个宏伟目标,我们无疑要继续搞好改革开放,搞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生态建设、军事建设等,还要搞好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强国的巨大作用。
在文化强国方面,我们首先要重视亿万人民群众的文化实践创造,其次要重视吸收世界上的先进文化,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则是文明的源泉,是宝贵的历史遗产,是世界上少有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实现文化强国的历史支撑。
传统文化的历史支撑,首先是给中华儿女以自信。传统文化有很多精华,给人类作出过重要贡献。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少有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曾数度辉煌。有过秦皇汉武的文治武功,有过唐宗宋祖的盛世雄风,有过明朝郑和的七下西洋,有过大清初期的康乾盛世,有过具有人类文明里程碑意义的四大发明,还有诸子百家的学术殿堂,流派纷呈,群星灿烂,有绵延不绝的二十四史,卷帙皇皇,还有抵达西亚、北非、欧洲的陆地与海上丝绸之路……,直至17世纪,中国的经济实力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只是从18世纪开始,中国才逐渐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到了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农业文明的国门。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警钟,唤起了中国人民的警醒和斗志。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求新的救国方略。最终由中国共产党人用社会主义救了中国,发展了中国,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这段由屈辱到重新站起来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史,用了1xx年的时间。一部中华文明史告诉人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不可战胜的,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
xx___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
今天中国人民可以满怀自信地走在人类文明的大道上,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辉煌。
传统文化的历史支撑,其次表现在理性、智慧、力量的传承上。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不竭的源泉,是建设现代化大厦的雄厚根基,是不断攀登人类文明高峰的丰厚积淀。
xx年4月1日,xx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指出:“xx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
xx年五四青年节xx___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我们应该熟悉民族的传统文化,研究民族的传统文化,尊重民族的传统文化,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往开来,综合创新,使中华文明在新的千年放射出新的光彩,走在人类文明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