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培训教材心得体会3篇

发布时间:2023-02-27 07:02:16 查看人数:3

【导语】教师培训教材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3篇优秀的教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培训教材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教师培训教材心得体会

【第1篇】教师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xx年3月,我很荣幸的参加了xx年小学科学新青岛版教材教法培训,使我收获很多,获益匪浅。回首培训的足迹,发现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获得了新感悟,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许多疑问得到了启发解决……

作为一位科学老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等)。梁海亮老师、申贤和老师、县教育局的谢主任的精彩讲座,精辟的论述常常回荡在我耳边。他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曾经在教学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解决,以下是我培训后的几点感受:

1、构建科学课堂文化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学生承传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课堂既是一种研究的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甚至于专家们提出了“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将课堂视为决定学校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而文化充盈于课堂之内、渗透于师生之间,文化是课堂的养分,离开文化,课堂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课堂中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文化的问题,所以我们应切实可行的构建课堂文化。这将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那么构建课堂文化又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a、从“单向型教学”向“多向型教学”转变,构建“对话文化”;b、从“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教学”转变,构建“质疑文化”;c、从“应试型教学”向“素养型教学”转变,构建“团队文化”。因此我们要从课堂文化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科学教学课堂,结合传统的课堂,结合课堂面临的改革,以自己独特的眼光,构建起适合新课程理念的科学课堂文化。

2、科学课堂教学应以科学探究为主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意味着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策略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研”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学生们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做计划、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把所学的科学内容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的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释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有了亲身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听到或记住有关的知识和结论;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的性质等一系列问题,有了切身的认识和体验,而不仅仅是获得了关于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

3、拓宽学习视野,应用到教学中

培训活动虽然结束了,接下来我要做的是把所学到的知识授予同仁并大胆地应用到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及时反馈,不断提高。培训之后我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思想意识上树立较强的终身学习意识和科研意识,要奋发图强,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完善自我,相信终将有一天,我也将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今后,我会一如既往,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于“科学”教育事业上,使自己真正起到一个科学教师的作用。为科学课美好的明天继续加油!

教师教材教法培训

教师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第2篇】教师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

教师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一

为进一步优化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了解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点及使用方法,促进各单位、各学段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平衡,每学期开学前都会组织各年级段的数学教材教法培训,这次培训包括教师对单元教学的解读、专家团队的专题报告、视频对专题知识探讨、分组讨论等环节,通过培训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局及教研员老师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个人综合素质的关注。本次学习不仅澄清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实践新课改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教材有了更加深刻的整体认识。

人教版教材的总体特点是情境串引发问题串,让学生在解决现实情境中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同时在情境图的解读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尽管每学期我们都对所教教材进行了解读,但我们对教材的认识仅停留在本册教材上,只是对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材处理等进行浅层次理解。对其他年级各册教材与本册教材之间的关系,知识结构,目标体系知之甚微。通过学习,对人教版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每单元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在教材中的地位是什么,通过学习都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为我在今后每单元的教学中,如何做好与前面知识的衔接,如何向后续知识延伸和拓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明确了每单元、每课教材的教学策略

1、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要树立单元教学思想,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弄清学生每一个单元已经学习了哪些知识,要学习哪些知识,为哪些后续知识做准备。

2、每一课的教学要读懂图中故事和图中信息,在读懂信息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且一定要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重视解题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比较和提升。教师要加大对学生的解决问题思维方式的引领和指导力度,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学习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帮助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重视自主练习的处理,对每一道练习题目,不仅要能正确解答,而且要更深层次的挖掘练习的含义,有些新知识的学习就放在一些练习题目中。

三、知道特殊版块的的教学方向。

这里的特殊版块指的是实践活动、我学会了吗、总复习、教材总体分析、丰收园等,这些板块是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容易忽视或者说教法差异最大的环节。在培训中韩国万老师抓住了教师在这里的困惑,重点让教师分析解读从而让教师不再茫然。让他们知道从何入手,从何教学。我非常有幸对一年级下册总复习进行教材解读,通过自己与团队成员的努力对总复习教学有了深入的研究,明白了教学中的策略,掌握了复习的方法,并对知识有了整体的、系统的掌握。

四、掌握了五种课型的基本模式

在培训中万老师就对课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结合县组织的系列达标课对数学课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讨。那时我已经了解了基本的教学模式,但对于这种课到底怎样上还存在困惑,这次的培训不但让我了解了课如何上,更加深入的掌握了五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及教育理念,对其中的教学策略、注意问题更明确。

(一)计算课

计算课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的具体流程为:列算式———说意义———试做———汇报交流———算法优化。

对于计算教学我们研究的较多,而且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但往往我们更加重视计算的真确率,从而忽视了计算的过程以及对算理的研究,特别是计算课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更容易忽视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也就是学生对自己所列算式的解说。我感觉对学生来说列算式不难,难在说题意上,我们发现我们的新课型注意了这点让学生“说意义”,只有真正理解了题意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二)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具体流程为:自主探索(整理信息——列式——理由——解答)——合作交流(交流——汇报)——总结提升(优化)。对于解决问题这种课型我想从我听过的两节课谈起:一节是高春霞老师讲的相遇问题,一节是吴正宪老师讲的二年级两步运算的问题,这两节课都很好的运用了我们的新课型。他们都把重点放在了自主探索中的整理信息上。因为只有把信息整理到位也就是学生真正的了解题意|——理解题意——掌握题意,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两位教师利用读题、说题、直观演示、画题等不同的方法深入的对题意进行解析,而且吴正宪老师还利用辩论会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让学生在争论中发现问题的关键,明确解题的入手点。两位教师的做法为我们以后上这种课型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探究课

探究课的具体流程为:猜测——验证——结论。

我们的教材中许多课是非常适合用探究课的模式教学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等,这种课让学生真正的融入课堂,让他们感到他们就是课堂的主人。通过自己的猜测、验证,直至得出结论。让他们体会数学家探讨知识的过程,体会数学的神秘。

(四)统计课

统计课的具体流程为:产生统计的必要性——探索统计方法——分析统计结果。

统计课的关键是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经历统计的过程,学会分析统计的结果。新的课型就是从这三方面进行解读的,让我们的学生经过这三个教学流程把数学应用于生活,让生活更加的有目标。

(五)概率课

概率课的具体流程为:猜测——验证——结论(三步)

猜测——实验——分析——推断——结论(五步)

五步教学模式一般用在等可能性的教学中。我们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有的是0,还有的是1,更多的是0——1之间的某一个数。教会学生猜测才能更了解生活,教会学生验证才能体会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大有小,教会学生根据结论来决策,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有利于学生在社会上更好的生存。总之,无论哪种课型模式只有我们教师真心去研究,去探索,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落到实处,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五、体会到备课实效的重要性。

从培训的分组讨论中我了解到现在各镇,各学校都有各自的备课形式,甚至一个学校也存在多种备课形式,有电子备课、备课本备课、活页纸备课、教参书或课本圈点备课等。那么这么多的备课形式是否满足了备课的实效性呢?我想备课形式多样并不一定备课实效就高。因此,如何提高备课的实效才是重中之重。

教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二

开学第一周的星期五,我参加了全区小学五年级语文通研教材培训会。聆听了高国华老师对本册教材深入、全面,而又透彻的分析,令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将我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高老师先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了归类,如西部风情、回味童年、语言的精妙、感恩亲情等,从感性上让授课者对本册教材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又将教材分为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四个大的块面并进行逐一讲解。

识字教学。五年级学生不论是识字量,还是写字量已经近达饱和,许多孩子,甚至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识字教学,重在阅读。这就造成了一些孩子夹生现象严重,错别字及不规范的字比比皆是。这就给我们老师敲响了警钟,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将识字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中,扎实有效的进行落实。平时还要做到一课一听写,一单元一听写。很好地完成小学阶段识字教学的任务。

阅读教学。教学中首先要精备教案,所设计的问题不宜过碎。这也是我们许多老师课堂上所谓的“面面俱到”,对学生的“不放心”。这样一节课下来,重难点没有很好的凸现出来,反而眉毛胡子一把抓。如《白杨》一课,保老师是这样设计的。文中的第十三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即承接了上文,作者写白杨树的特点从而赞美白杨树,又引启下文借白杨赞美边疆的建设者。可以从这一段入手,白杨树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赞美它的什么呢?边疆建设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引出对全文的学习,这样文章的思路就很清晰了。其次要把握住课后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如《草船借箭》一文,课后练习题三中,“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解决了这个问题,课文的难点便迎刃而解。

本次的培训使我明白了,我们每天都在上课,对教材的解读,我们真正做到了吗?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课,向孩子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教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三

10月11日——10月12日,我参加了在龙岩市松涛小学举行的小学《道德与法制》新教材培训会。此次培训是由北京市西城区自忠小学李爽老师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解读,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

这套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课程改革成果,满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需要,促进小学生基本文明素质的养成,反映人类文化成果,充分体现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有中国气派的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该教材真正反映儿童成长需要的教材,以培育学生道德自主建构能力为旨归,循情、据理,又具有行动和实践品性的教材,“利学易教”的教材,文化多样性的载体和文化公正的见证。

教材的整体设计,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这个经验,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有内在的心情感受,有理性的思考,也有身体活动的感知。但这个整体性,在自发经验的层面上,往往是模糊的、不明晰的、片断化的。道德教育的教材与教育过程,就是要帮助学生将这样一个模糊的存在状况明晰化、自觉意识化。

道德与法治的框架设计,以生活为经,以学生的内在发展为纬。贯穿本框架设计的'线索主要有以下两条。一是暗线,即学生生活或者成长中遇到的重要事件或者问题,以每册相对集中的核心教育主题的方式隐含于教材内容的设计中。二是明线,即各册单元的逻辑安排。这条线索由两个要素交织组成:时间与空间。

另外李爽老师还详细的介绍了每一课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怎样开展教学以达到学习目标,课堂上应注意什么。

总之,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展开课堂对话的凭借,是教师走进学生生活及其内心世界的一个桥梁,因而,教材是一个“教本”。教材也是引领学生进入教育文化,并在其引领下,与教材中主人公开展对话的凭借,因而,教材也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学本”。因此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教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四

一、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得抓教师素质。担当素质教育重任的中小学教师,其素质结构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学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素质及健康向上的身心素质。

要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尤其是创新素质。

第一、要自觉更新观念,增强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第二、要勇于实践,在开展创造教育的尝试中磨练创新的胆识;

第三、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勇闯新路,勇挑重担,切实抓好对年青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特别要发扬三种精神:

一是吃苦奉献精神。要不断使教育水平登台阶,必须有一支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二是勤俭持“教”精神,要从一支粉笔、一张稿纸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工作习惯;

三是勇争一流精神,要树立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决心和信心,教学有目标、工作有动力、措施过得硬、任务完得成。

要提高教师科学文化素质,鼓励教师参加合格学历和高学历进修,学历不达标教师不准晋级。要求教师坚持教研论文,人人接受微机培训等,多渠道地提高教师科学文化素质。

要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扎实开展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发挥教师进修院校的作用,营造学习氛围;加快培训骨干教师的步伐,采取教育深造、竞教说课等方式,建立一支学科结构合理,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

要提高教师身体素质,让教师善于工作、学习、生活和休息,勤于锻炼身体,永葆教学青春。

只有教师素质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才能真正地得到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新环境、新秩序,才能得到切实营造和建立。

二、让学生精神世界更美好。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高度发展的标志,被喻之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两手”。

学校是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阵地。青少年的成长如何,将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他们能不能承担“两个文明”建设的重任,以及在其中作用的大小,直接取决于他们的思想状况和道德水平。所以学校应大力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秀品质,按照“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将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学校,责无旁贷地肩负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担。首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净化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抵制社会上与精神文明不相容的腐朽思想、不良风气的侵蚀,加强自身思想修养,提高思想水准和政治素质,以培养世纪之交合格公民和可靠接班人为己任。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规范职业言行,自觉地做文明教师,作好学生的表率,牢记“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用文明的言行去陶冶青少年,使他们在文明的环境里茁壮成长。

其次,清理校园内不健康的文化垃圾,在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政治思想教育于课堂内外,净化校园语言、行为,造就良好的育人氛围,将社会上的文化垃圾拒之于校门之外,拒之于学生心灵之外,用英雄模范人物的伟大形象地置换那些所谓的“歌星舞星”。用共产主义理想道德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使他们能吮吸成才的营养,呼吸文明的空气,成为健康、文明的一代新人。

三、多研究些问题。

教育教学研究本身就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基层教研更不能脱离教育教学实践孤立存在,它是教师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永远承担着培养合格的未来成员的社会接班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新的期待,我们的教育对象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新的变化,社会期待与教育现状之间的差异,就构成了现实的教育、教学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准确、深刻地把握这些问题,不断探索适应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就将难以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是基层教研的基本任务、目标、价值之存在。

发现问题就需要有“问题”意识,要善于从社会发展、社会进步二特点出发,从教育教学二现状出发,切实把握社会发展与教育教学现状的差异。前不久,有关人员对300名教师进行开放性阅卷调查,要求教师列举出当前教学中最困难、最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对教师中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最终依然有几个方面,其中前3个是:

①、评价方式落后,师生面临的压力大,素质教育难以落实;

②、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设备落后;

③、学生学习分化问题严重。从这表明教育教学中值得我们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很多,我们需要有发现问题的意识,也要有发现问题的理论修养,当然这但该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这个意义上看,教研也是教师从人格的自我需要,他需要我们多一点问题意识,多一点奉献精神、批判精神和忧患意识,少一点趋炎附势、随波逐流,板凳坐得十分冷,梅花香自苦寒来。

四、体罚不是教育。

体罚和变相体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早就废止的教育方式,但在共和国成立了几十年的今天,体罚和变相体罚却依然存在。为何会出现屡禁不止的现象呢?私下认为体罚和变相体罚之所以有它的市场而屡见不鲜,是因为有那些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心目中有下列误区:

1、你娃子不听话,打了你是为了你好;

2、师父,天地君亲师,香火上占个字,打也无妨;

3、严师出高徒,打就是严。

xx小学x校长的一句话却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体罚是教师无能的体现”。

教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五

一、咱们的老师非常用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有许多好的办法。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存在着对教材的解读不够细、不够深的问题。这就是对文本的研读的问题。(这位领导用了文本这个很专业的词)。去年推门听课,发现了不少问题。大家要注意公开课与常态课的区别。有许多常态课讲得很好。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当然需要过程。老师的成长是怎么成长起来的。把更大的时间用在自己的成长上来,大部分老师听得很认真,记得很仔细,这其实是尊重他人与尊重自己的表现。既来之,则安之。试想一想,你在那里认真听、认真记也是把时间花去了,你在那里“讨论,说其他的一些事”也是把时间花去了,你为什么不珍惜时间?(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这正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一些人总是不能在什么干什么事,总是来个错位,这是很可笑的。)如何发挥教研组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这是重点检查任务。看看咱们的教研组是怎样开展活动的。

二、提高课堂效率,抓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学情而定。

现在由40分钟变为35分钟,不提高教学效率是不行的。课外预习这是一项工作,不能以零起点开始上课。要进行教材的研读,进行有效学习。老师的有效工作最终体现在孩子的有效学习上。反思我们的教学课堂哪些事情应该是学生干的,要进行很好地落实,尤其是对整篇课文的读,将读进行到底,首先是课文课上的读,第二是课外的读。

在此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老师的引导是很关键的,也是很讲学问的,“跳一跳,摘桃子”的说法,很好。由于在《想别人没想到的》这一课开始老师没有抓住画师的出题目的,所以在后来的过程中,老师一再强调“画师是通过骆驼来画多的”,但这时学生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所以总是不能很好地理解编者的意图,不能真正领会进行想象的力量,而是在一开始通过一个小故事就告诉了学生“创新”。这其实是很成问题的,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创新”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问题,这一个词并无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到“看问题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也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特别是小徒弟实际是利用的人们进行想象的空间,通过画面上没有的,表达出了画后可能含有的,而正是这种想像的力量使徒弟的画得到画师的称赞。小徒弟难能可贵的是超乎平常,用一种超常的办法表达的无限的可能。这种通过“无来表示有的能力”,是一种大智慧的表现。其实所有的厅奇思妙想妙就妙在进行充分的想象。

这是新教材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在这些很可爱的文字后面有着深刻的道理。

教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六

一、教材整体分析

(一)、两调整

1、调整到本册教材的有三处,分别是原二年级下册中“混合运算”和“加与减(二)”。原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前移到本册最后一单元。

2、调整出本册教材的有三处,分别是:原“千克、克、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生活中的推理”后移到三年级下册;原“时间与数学(二)”和“观察物体”内容后移到四年级下册;“可能性”后移到四年级上册。

(二)、两整合

将联系紧密可以整体呈现的部分课节进行了整合。

1、第五单元“周长”将“花边有多长”和“地砖的周长”两课合并为一课,

2、第七单元将原来的“认识年月日”、“看日历”“猜生日”整合为一课,

(三)三新增

新增加了一些内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实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四)三重设

二、教材特色介绍

1、借助画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化繁为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2、将计算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3、以寻找算式在生活中的原型为例,增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4、大数目的加减混合运算,很容易出错,教科书突破了这一难点。

5、教科书非常重视图表表示问题,读懂图表等基本素养的培养、

6、乘除法中增加了点子图等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7、从“回顾”入手展开学习活动,调动已有认知基础,建立起已有生活经验和所学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8、用常见的、直观的、应用广泛的现实模型开展新知的认识。

9、利用相关内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材也在不断地整编。新教材编写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了教材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重新研究知识之间的整合;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

总之,《新课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给我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宽广的舞台,我将努力践行课标新理念。

教师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

【第3篇】教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

为进一步优化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了解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点及使用方法,促进各单位、各学段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平衡,每学期开学前都会组织各年级段的数学教材教法培训,这次培训包括教师对单元教学的解读、专家团队的专题报告、视频对专题知识探讨、分组讨论等环节,通过培训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局及教研员老师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个人综合素质的关注。本次学习不仅澄清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实践新课改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教材有了更加深刻的整体认识。

人教版教材的总体特点是情境串引发问题串,让学生在解决现实情境中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同时在情境图的解读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尽管每学期我们都对所教教材进行了解读,但我们对教材的认识仅停留在本册教材上,只是对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材处理等进行浅层次理解。对其他年级各册教材与本册教材之间的关系,知识结构,目标体系知之甚微。通过学习,对人教版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每单元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在教材中的地位是什么,通过学习都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为我在今后每单元的教学中,如何做好与前面知识的衔接,如何向后续知识延伸和拓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明确了每单元、每课教材的教学策略

1、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要树立单元教学思想,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弄清学生每一个单元已经学习了哪些知识,要学习哪些知识,为哪些后续知识做准备。

2、每一课的教学要读懂图中故事和图中信息,在读懂信息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且一定要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重视解题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比较和提升。 教师要加大对学生的解决问题思维方式的引领和指导力度,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学习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帮助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重视自主练习的处理,对每一道练习题目,不仅要能正确解答,而且要更深层次的挖掘练习的含义,有些新知识的学习就放在一些练习题目中。

三、知道特殊版块的的教学方向。

这里的特殊版块指的是实践活动、我学会了吗、总复习、教材总体分析、丰收园等,这些板块是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容易忽视或者说教法差异最大的环节。在培训中韩国万老师抓住了教师在这里的困惑,重点让教师分析解读从而让教师不再茫然。让他们知道从何入手,从何教学。我非常有幸对一年级下册总复习进行教材解读,通过自己与团队成员的努力对总复习教学有了深入的研究,明白了教学中的策略,掌握了复习的方法,并对知识有了整体的、系统的掌握。

四、掌握了五种课型的基本模式

在培训中万老师就对课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结合县组织的系列达标课对数学课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讨。那时我已经了解了基本的教学模式,但对于这种课到底怎样上还存在困惑,这次的培训不但让我了解了课如何上,更加深入的掌握了五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及教育理念,对其中的教学策略、注意问题更明确。

(一)计算课

计算课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的具体流程为:列算式---说意义---试做---汇报交流---算法优化。

对于计算教学我们研究的较多,而且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但往往我们更加重视计算的真确率,从而忽视了计算的过程以及对算理的研究,特别是计算课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更容易忽视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也就是学生对自己所列算式的解说。我感觉对学生来说列算式不难,难在说题意上,我们发现我们的新课型注意了这点让学生“说意义”,只有真正理解了题意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二)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具体流程为:自主探索(整理信息——列式——理由——解答)——合作交流(交流——汇报)——总结提升(优化)。 对于解决问题这种课型我想从我听过的两节课谈起:一节是高春霞老师讲的相遇问题,一节是吴正宪老师讲的二年级两步运算的问题,这两节课都很好的运用了我们的新课型。他们都把重点放在了自主探索中的整理信息上。因为只有把信息整理到位也就是学生真正的了解题意|——理解题意——掌握题意,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两位教师利用读题、说题、直观演示、画题等不同的方法深入的对题意进行解析,而且吴正宪老师还利用辩论会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让学生在争论中发现问题的关键,明确解题的入手点。两位教师的做法为我们以后上这种课型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探究课

探究课的具体流程为:猜测——验证——结论。

我们的教材中许多课是非常适合用探究课的模式教学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等,这种课让学生真正的融入课堂,让他们感到他们就是课堂的主人。通过自己的猜测、验证,直至得出结论。让他们体会数学家探讨知识的过程,体会数学的神秘。

(四)统计课

统计课的具体流程为:产生统计的必要性——探索统计方法——分析统计结果。

统计课的关键是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经历统计的过程,学会分析统计的结果。新的课型就是从这三方面进行解读的,让我们的学生经过这三个教学流程把数学应用于生活,让生活更加的有目标。

(五)概率课

概率课的具体流程为:猜测——验证——结论(三步)

猜测——实验——分析——推断——结论(五步)

五步教学模式一般用在等可能性的教学中。我们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有的是0,还有的是1,更多的是0——1之间的某一个数。教会学生猜测才能更了解生活,教会学生验证才能体会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大有小,教会学生根据结论来决策,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有利于学生在社会上更好的生存。总之,无论哪种课型模式只有我们教师真心去研究,去探索,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落到实处,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五、体会到备课实效的重要性。

从培训的分组讨论中我了解到现在各镇,各学校都有各自的备课形式,甚至一个学校也存在多种备课形式,有电子备课、备课本备课、活页纸备课、教参书或课本圈点备课等。那么这么多的备课形式是否满足了备课的实效性呢?我想备课形式多样并不一定备课实效就高。因此,如何提高备课的实效才是重中之重。

教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2

10月11日——10月12日,我参加了在龙岩市松涛小学举行的小学《道德与法制》新教材培训会。此次培训是由北京市西城区自忠小学李爽老师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解读,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

这套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课程改革成果,满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需要,促进小学生基本文明素质的养成,反映人类文化成果,充分体现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有中国气派的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该教材真正反映儿童成长需要的教材,以培育学生道德自主建构能力为旨归,循情、据理,又具有行动和实践品性的教材,“利学易教”的教材,文化多样性的载体和文化公正的见证。

教材的整体设计,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这个经验,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有内在的心情感受,有理性的思考,也有身体活动的感知。但这个整体性,在自发经验的层面上,往往是模糊的、不明晰的、片断化的。道德教育的教材与教育过程,就是要帮助学生将这样一个模糊的存在状况明晰化、自觉意识化。

道德与法治的框架设计,以生活为经,以学生的内在发展为纬。贯穿本框架设计的线索主要有以下两条。 一是暗线,即学生生活或者成长中遇到的重要事件或者问题,以每册相对集中的核心教育主题的方式隐含于教材内容的设计中。二是明线,即各册单元的逻辑安排。这条线索由两个要素交织组成:时间与空间。

另外李爽老师还详细的介绍了每一课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怎样开展教学以达到学习目标,课堂上应注意什么。

总之,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展开课堂对话的凭借,是教师走进学生生活及其内心世界的一个桥梁,因而,教材是一个“教本”。 教材也是引领学生进入教育文化,并在其引领下,与教材中主人公开展对话的凭借,因而,教材也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学本”。因此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教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3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这是本次学习最大的收获。

一、咱们的老师非常用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有许多好的办法。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存在着对教材的解读不够细、不够深的问题。这就是对文本的研读的问题。(这位领导用了文本这个很专业的词)。去年推门听课,发现了不少问题。大家要注意公开课与常态课的区别。有许多常态课讲得很好。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当然需要过程。老师的成长是怎么成长起来的。把更大的时间用在自己的成长上来,大部分老师听得很认真,记得很仔细,这其实是尊重他人与尊重自己的表现。既来之,则安之。试想一想,你在那里认真听、认真记也是把时间花去了,你在那里“讨论,说其他的一些事”也是把时间花去了,你为什么不珍惜时间?(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这正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一些人总是不能在什么干什么事,总是来个错位,这是很可笑的。)如何发挥教研组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这是重点检查任务。看看咱们的教研组是怎样开展活动的。

二、提高课堂效率,抓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学情而定。现在由40分钟变为35分钟,不提高教学效率是不行的。课外预习这是一项工作,不能以零起点开始上课。要进行教材的研读,进行有效学习。老师的有效工作最终体现在孩子的有效学习上。反思我们的教学课堂哪些事情应该是学生干的,要进行很好地落实,尤其是对整篇课文的读,将读进行到底,首先是课文课上的读,第二是课外的读。

在此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老师的引导是很关键的,也是很讲学问的,“跳一跳,摘桃子”的说法,很好。由于在《想别人没想到的》这一课开始老师没有抓住画师的出题目的,所以在后来的过程中,老师一再强调“画师是通过骆驼来画多的”,但这时学生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所以总是不能很好地理解编者的意图,不能真正领会进行想象的力量,而是在一开始通过一个小故事就告诉了学生“创新”。这其实是很成问题的,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创新”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问题,这一个词并无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到“看问题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也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特别是小徒弟实际是利用的人们进行想象的空间,通过画面上没有的,表达出了画后可能含有的,而正是这种想像的力量使徒弟的画得到画师的称赞。小徒弟难能可贵的是超乎平常,用一种超常的办法表达的无限的可能。这种通过“无来表示有的能力”,是一种大智慧的表现。其实所有的厅奇思妙想妙就妙在进行充分的想象。

这是新教材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在这些很可爱的文字后面有着深刻的道理。

教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4

一、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得抓教师素质。担当素质教育重任的中小学教师,其素质结构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学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素质及健康向上的身心素质。

要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尤其是创新素质。第一、要自觉更新观念,增强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第二、要勇于实践,在开展创造教育的尝试中磨练创新的胆识;第三、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勇闯新路,勇挑重担,切实抓好对年青教师的培养与提高。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特别要发扬三种精神:一是吃苦奉献精神。要不断使教育水平登台阶,必须有一支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二是勤俭持“教”精神,要从一支粉笔、一张稿纸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工作习惯;三是勇争一流精神,要树立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决心和信心,教学有目标、工作有动力、措施过得硬、任务完得成。

要提高教师科学文化素质,鼓励教师参加合格学历和高学历进修,学历不达标教师不准晋级。要求教师坚持教研论文,人人接受微机培训等,多渠道地提高教师科学文化素质。

要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扎实开展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发挥教师进修院校的作用,营造学习氛围;加快培训骨干教师的步伐,采取教育深造、竞教说课等方式,建立一支学科结构合理,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

要提高教师身体素质,让教师善于工作、学习、生活和休息,勤于锻炼身体,永葆教学青春。

只有教师素质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才能真正地得到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新环境、新秩序,才能得到切实营造和建立。

二、让学生精神世界更美好。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高度发展的标志,被喻之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两手”。

学校是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阵地。青少年的成长如何,将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他们能不能承担“两个文明”建设的重任,以及在其中作用的大小,直接取决于他们的思想状况和道德水平。所以学校应大力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秀品质,按照“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将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学校,责无旁贷地肩负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担。首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净化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抵制社会上与精神文明不相容的腐朽思想、不良风气的侵蚀,加强自身思想修养,提高思想水准和政治素质,以培养世纪之交合格公民和可靠接班人为己任。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规范职业言行,自觉地做文明教师,作好学生的表率,牢记“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用文明的言行去陶冶青少年,使他们在文明的环境里茁壮成长。

其次,清理校园内不健康的文化垃圾,在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政治思想教育于课堂内外,净化校园语言、行为,造就良好的育人氛围,将社会上的文化垃圾拒之于校门之外,拒之于学生心灵之外,用英雄模范人物的伟大形象地置换那些所谓的“歌星舞星”。用共产主义理想道德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使他们能吮吸成才的营养,呼吸文明的空气,成为健康、文明的一代新人。

三、多研究些问题。

教育教学研究本身就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基层教研更不能脱离教育教学实践孤立存在,它是教师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永远承担着培养合格的未来成员的社会接班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新的'期待,我们的教育对象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新的变化,社会期待与教育现状之间的差异,就构成了现实的教育、教学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准确、深刻地把握这些问题,不断探索适应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就将难以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是基层教研的基本任务、目标、价值之存在。

发现问题就需要有“问题”意识,要善于从社会发展、社会进步二特点出发,从教育教学二现状出发,切实把握社会发展与教育教学现状的差异。前不久,有关人员对300名教师进行开放性阅卷调查,要求教师列举出当前教学中最困难、最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对教师中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最终依然有几个方面,其中前3个是:①、评价方式落后,师生面临的压力大,素质教育难以落实;②、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设备落后;③、学生学习分化问题严重。从这表明教育教学中值得我们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很多,我们需要有发现问题的意识,也要有发现问题的理论修养,当然这但该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这个意义上看,教研也是教师从人格的自我需要,他需要我们多一点问题意识,多一点奉献精神、批判精神和忧患意识,少一点趋炎附势、随波逐流,板凳坐得十分冷,梅花香自苦寒来。

四、体罚不是教育。

体罚和变相体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早就废止的教育方式,但在共和国成立了几十年的今天,体罚和变相体罚却依然存在。为何会出现屡禁不止的现象呢?私下认为体罚和变相体罚之所以有它的市场而屡见不鲜,是因为有那些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心目中有下列误区:

1、你娃子不听话,打了你是为了你好;

2、师父,天地君亲师,香火上占个字,打也无妨;

3、严师出高徒,打就是严。

xx小学x校长的一句话却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体罚是教师无能的体现”。

教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5

开学第一周的星期五,我参加了全区小学五年级语文通研教材培训会。 聆听了高国华老师对本册教材深入、全面,而又透彻的分析,令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将我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高老师先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了归类,如西部风情、回味童年、语言的精妙、感恩亲情等,从感性上让授课者对本册教材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又将教材分为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四个大的块面并进行逐一讲解。

识字教学。五年级学生不论是识字量,还是写字量已经近达饱和,许多孩子,甚至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识字教学,重在阅读。这就造成了一些孩子夹生现象严重,错别字及不规范的字比比皆是。这就给我们老师敲响了警钟,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将识字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中,扎实有效的进行落实。平时还要做到一课一听写,一单元一听写。很好地完成小学阶段识字教学的任务。

阅读教学。教学中首先要精备教案,所设计的问题不宜过碎。这也是我们许多老师课堂上所谓的“面面俱到”,对学生的“不放心”。这样一节课下来,重难点没有很好的凸现出来,反而眉毛胡子一把抓。如《白杨》一课,保老师是这样设计的。文中的第十三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即承接了上文,作者写白杨树的特点从而赞美白杨树,又引启下文借白杨赞美边疆的建设者。可以从这一段入手,白杨树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赞美它的什么呢?边疆建设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引出对全文的学习,这样文章的思路就很清晰了。其次要把握住课后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如《草船借箭》一文,课后练习题三中,“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解决了这个问题,课文的难点便迎刃而解。

本次的培训使我明白了,我们每天都在上课,对教材的解读,我们真正做到了吗?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课,向孩子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教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6

我参加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版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我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实现教学最优化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每一次培训,都让我们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教师的成长之路应是一条学习之路,也是一条反思感悟之路。下面就将本人的一些体会浅谈如下:

一、教材整体分析

(一)、两调整

1.调整到本册教材的有三处,分别是原二年级下册中“混合运算”和“加与减(二)”。原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前移到本册最后一单元。

2.调整出本册教材的有三处,分别是:原“千克、克、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生活中的推理”后移到三年级下册;原“时间与数学(二)”和“观察物体”内容后移到四年级下册;“可能性”后移到四年级上册。

(二)、两整合

将联系紧密可以整体呈现的部分课节进行了整合。

1、第五单元“周长”将“花边有多长”和“地砖的周长”两课合并为一课,

2、第七单元将原来的“认识年月日”、“看日历”“猜生日”整合为一课,

(三)三新增

新增加了一些内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实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四)三重设

二、教材特色介绍

1.借助画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化繁为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2、将计算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3.以寻找算式在生活中的原型为例,增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4、大数目的加减混合运算,很容易出错,教科书突破了这一难点。

5.教科书非常重视图表表示问题,读懂图表等基本素养的培养.

6.乘除法中增加了点子图等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7、从“回顾”入手展开学习活动,调动已有认知基础,建立起已有生活经验和所学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8、用常见的、直观的、应用广泛的现实模型开展新知的认识。

9、利用相关内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材也在不断地整编。新教材编写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了教材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重新研究知识之间的整合;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

总之,《新课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给我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宽广的舞台,我将努力践行课标新理念。

教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培训教材心得体会3篇

教师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范文教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一为进一步优化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了解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点及使用方法,促进各单位、各学段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平衡,每学期开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