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15篇优秀的学习传统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
第1篇【教师心得】学习传统文化后的心得体会 第2篇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第3篇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第4篇个人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第5篇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第6篇学习传统文化心得 第7篇国学爱好者讲述自己八年来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第8篇2022关于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 第9篇学习传统文化之孝道心得体会 第10篇学习传统文化的体会心得 第11篇教师心得学习传统文化后的心得体会 第12篇学习传统文化心得感悟 第13篇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锦集 第14篇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经典范例 第15篇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共)
【第1篇】【教师心得】学习传统文化后的心得体会
原创: 孙宏维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
2022年8月份,带着一颗要真诚修身的心,走进了传统文化推广协会,似乎要在这里寻求安慰似的,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失败的一塌糊涂,四十多年了,始终要找一个突破口,洗涤自己的心灵。从生活到工作,始终不是自己满意的状态,怎样改变现状,让自己可以活得轻松、活得幸福。万千世界中,万千种生活,哪一种适合哪类人,冥冥之中似乎早有定数。
埋头读《大学》、《中庸》、《孝经》、《论语》初步有了了解,儒家思想是何等的让人敬佩,每一句话,反求诸己时的泪目,切肤之痛的反观生活点滴,感叹、再感叹!完美人格的雏形孔子早已定论,现在的我们只是摒弃被污浊的心灵,以修身为本的理念重活一次,直至终老,不留遗憾。
信仰——真正了解了其内涵,标杆——真正了解了其风向。内心笃定外表祥和,也许是修身最高境界,精致、干练衣着得体、妆容干净,活出女人不一样的生活。多读书,气自华,修炼成淡淡的女人,用优美的诗词赞美身边一切美好。做好妈妈、好妻子是我努力的方向,女性要柔美,要肯就下,似水一样缓流,遇刚则绕。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事必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把圣人教悔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回想起来,我真的很幸运,有幸学到传统文化,曾经的有恃无恐狂妄等等,阻碍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万事都要分清彼此的责任。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2篇】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我通过反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深入领会《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我的心灵逐渐得到了净化,世间的浮躁与虚无逐渐得到了剔除,精神得到了升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之所在。我的体会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人们道德行为的规范标准。在现在社会当中,有的人,道德下滑、道德沦丧,品行低劣。我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光盘上看到,一个少年打骂自己的母亲,让母亲去死。他学习了传统文化,聆听了传统文化的讲坛后,他变了,懂得礼仪廉耻了,懂得不孝敬父母就是大逆不道。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孝”文化,也是弘扬中国礼仪之所在。也就是注重人的道德修养,道德素质提高了,行为规范了,就懂得孝敬父母,善待他人。所谓“百善孝为先”,“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子全家安”,人只要注重孝道了,全家安好,人人和谐相处,整体社会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稳定。
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弘扬传统文化光盘上讲黑龙江的一少年,十五六岁,就学着研制炸弹,干一些违背人性、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事,这充分说明了没有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教育,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还有一个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学生胡斌,年仅22岁,把父母的钱拿来,成天泡在网吧达六年之久,把爸妈的钱拿来,七张钱,都是一百的,用来点燃抽烟。他听了传统文化的报告后,发誓要孝敬父母,善待父母的劳动成果。是传统文化纠正了他的心灵,感化了他,洁净了社会的一角。另有一妙龄女子,说实在活不下去了,最后学习了传统文化,就没有了轻生的念头,是传统文化改变了她的人生。
以上事例说明学习传统文化,能够指引我们走人生正道,理智从事,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我们人活着,一生要胸怀宽阔,要像大海一样容纳百川,不能只想个人得失,不择手段,单纯追求物质享受,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传统文化要我们注重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我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我们的所作所为要符合自然规律,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热情,多做事,做善事,有利他人,有利社会。这样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意义。
三、中国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的前提,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一公益论坛光盘上所讲,隋代李春设计的赵州桥,距今1400多年,历史之悠久!地基达1.49米,很牢固,这足以体现出我们老祖宗的伟大。可就在赵州桥的旁边却立着一块由美国人做的标榜奖牌。这不禁令人心寒,令中国人心寒。难道我们就没有一点自信心,还要去问老外,问美国人我们聪不聪明,我们难道就没有一点民族自信心吗?所以,我感到我们中国人应该有中国人的样子,要相信我们的祖先,我们要自尊自信。
四、学习传统文化、是维持一个政党长治久安、取得伟大胜利的保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胜利,就是因为他弘扬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它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民心、顺民意、得天下,这也符合客观规律,这也是它的伟大之所在。胡主席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他的理论依据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我看到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光盘上所讲,地税局长张瑞听了传统文化讲座,学习了传统文化,他可以做到不贪污,一心为民,税取之于民,造福于民。这也符合胡书记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只有这样,一个政党才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习主席的”依法治国“、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治理国家,也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在里边。
五、抓教育、振兴中国传统文化是当务之急。传统文化是中华的圣贤文化,是拯救世界和解决21世纪社会问题的智慧之所在,现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孩子的初期教育至关重要,传统文化就是让孩子从小接受为人之道。要齐抓共管,家庭父母,学校教育,社会关注形成整体教育体系。全方位渗透圣贤文化《弟子规》、《三字经》等,既要言传、更要身教,只有从小给孩子打好做人的根基,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华民族接班人。
传统文化也是中国的历史文化,被遗弃了一百多年了,现在面临着复兴的大好时机,我们要以学习传统文化为精神动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为了民族的振兴、使传统文化脉脉相传,就要使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开展人人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圣贤文化活动,社会就会和谐稳定,中华民族就一定会永远强盛。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2)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
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为首,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
人生当中有很多挑战,改坏习惯的过程是不断上进的,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总会有很多波折的曲线上升。在我们平常处事行事的过程中,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各自择,天心地宁;各相择,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真诚的话;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尊重的话;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
家里的每个人,都做好了,那这个家自然兴盛,自然和谐。
百善孝为先,什么是孝?如何行孝?有父母去奉养,又亲爹、亲娘可以叫,是一种人生的幸福,不能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悔事。
我们中国人的孝并非愚孝,舜的故事告诉我们孝敬父母,不能让父母难受,伤心,“大杖则走,小杖则受”的心灵才是对父母真正的孝顺。
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今之孝者,立身行道,而扬名于后世。
【第3篇】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一、 我终于找对了人生的方向
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后,我才知道要怎样做一个人,我才明白人生的价值与目的在哪里。
以前,我不是不努力,可以说我是一个很努力的人,甚至可以说我一直在拼命地努力。可上了十几年的学,上了十几年的班,还是不知道人活着为了啥?记得从上初中开始,关于「人生价值与意义」的问题就一直让我迷惑,甚至苦恼。上班后,我便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视同于我的薪水与地位,认为这些就是体现我人生价值的。为了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我努力地工作,在工作中始终比较顺畅。可薪水与地位让我满足时,我也没快乐,还是心无主宰。我经常愁眉不展,难道我的人生就只是这样吗?生命就这样渐渐老去而已吗?我不甘心,但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越努力,越迷惑。现在我知道,我走错了方向,当然越走偏离的就越远。
以前,我不知道作为一个女人应该相夫教子,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从小没有父母教我。我认为女人同样要打拼天下,心里认为相夫教子的人生太没有价值。不懂女人的本分,我做女人是极不合格的,尤其是「妇功」一项,基本女人应会的,我全不会做,除了会上班。家里的活我不太会干,我们一家三口人,全在外面吃,儿子吃幼儿园,我们在单位吃食堂。当老师讲到「妇功」时,我都很惊讶,心想:女人还要会这个呀?
以前主要是思想意识不对,努力的方向不对。如今,我可以说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只要找对了人生方向,走的快点、慢点都没有关系,但人生的方向一定要对。我是幸运的,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可我知道,还有许多人,同样也很努力地追求,但没有人教他,他遇不到,仍然继续拼搏奋斗,生活在茫然与黑暗之中。所以,我认真地学习,希望将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我的家人、我的朋友及所有有缘的人。
二、中国传统文化化解我多年积怨 抚平心头重创
事情要从我小时候说起。
五、六岁时,我看到有一次母亲很喜欢一件旗袍,因舍不得钱而没买,那时我就有一个理想:我长大了,一定要给母亲买好吃的、好穿的,让母亲天天享受女儿的爱心与孝心,让母亲为有我这样的女儿而骄傲。从小,我没什么大的志向,心里就想着到那时,看母亲笑容满面,我就很陶醉,我一直规划着以后如何孝养母亲。
但在我还没有能力供养母亲时,母亲就离开了我。当时我在读高中,这个打击对我来说太大了,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母亲与父亲不是一直在外地治病吗?所有的人都告诉我,安心在家上学,母亲治好病就会回来了。我天天盼着母亲早点回家,怎么突然治不好了呢?母亲走时,我实在不明白,怎么会成这样了?我一时根本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因为在母亲治病的整个过程中,我从来没想过母亲会治不好,会永远的离开我们,我还等着要孝顺母亲呢!
母亲就这样走了,生活还是要继续,我还要上学。我认为,我的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毕竟我还有父亲,我还有家。可后来,在短短的一年里,我就什么都没有了。
父亲又找了一个女人,经常不回家。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家,下了大雪,雪很厚,骑不了车,我与一个女同学搭伴走回家。天很黑,伸手不见五指,当我们走到胡同里时,突然有一双黑手从后面把我按进了雪地里。我回头一看,一个蒙面人,我吓得大叫。也许是我的大吼大叫吓跑了那个坏人,那个坏人跑后,我瑟瑟发抖,不知道怎么回的家。
回家后爸爸还是不在,我给爸爸写封信,告诉爸爸晚上不要出去了,我很怕。可第二天,爸爸还是不在家,后来我想,不在就不在吧,我与弟弟有一个家就行。可后来,这个希望也破灭了,父亲与继母结婚,把我们的房子卖了,带着我与小弟住进了继母的家。
继母原是一个四十多岁还没结婚的女人,性格特别怪,很厉害。按理说,继母的家也应该算是我们的家,可在那个家里,我就找不到一块属于我的安全的地方,经常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遭来了大骂。当时,我只想找一个安全的角落,钻进去想我的母亲,舔我的伤口,可没有。当我们受委屈时,父亲每次都沉默,我感到父亲不再能保护我们了,不再是我们的依靠了,我与父亲反抗,我更加想念母亲。
有一次,小弟在学校打篮球,不小心把脚踝扭伤了,脚不能动了。一天晚上,弟弟躺在床上,我陪在他床边说话。这时,继母手里拿着电线冲进门来,她二十几岁的侄子,拿一个大棍子,也冲进来,进屋就打我和弟弟,我们稀里糊涂地被打了出来。
从家里逃出来时,弟弟穿着拖鞋,我们无处可去,黑龙江的冬天特别冷,特别黑,我们站在大桥上,欲哭无泪。哭也没有用,第二天还要上学,我们去了亲戚家。父亲说我们长大了,可以不再管我们了。从此,我们在每个亲戚家轮流住。
后来,实在没有地方住了,我住校了,弟弟租了人家养鸡的房子,把高中读完。
为了不向父亲要钱,我为一个初二的小女孩做家教,每晚辅导二个小时,挣五元钱,当同学们上晚自习时,我就一个人骑车出去。黑龙江的冬天很冷,每天十点多回来,自己就是一个雪人,不是因为外面下雪,是自己呼的气冻在脸上。最难的是天很黑,家教的地方又特别远,学校很偏僻,一个人骑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路上,心里特别害怕。
一切都过去了,大姐大学毕业,弟弟考上高中,姐姐把弟弟接到身边,供到毕业为止。
中专毕业我就结婚了,尽管我没与爱人谈过一天恋爱,但他说能给我一个家,并带我离开家乡,这正是我想要的。
我有了自己的家了,但我仍然无法忘记伤痕累累的过去。
当我在电视上看到父母儿女相亲的画面时,我就会控制不住眼泪。
当陌生人给我一句稍有一点温暖关爱的话时,我也会泪流满面。
十几年,没有人解开我的痛苦。而当我有了孩子,我更不能理解父亲,我是那么地爱我的儿子,可是爸爸,您为什么忍心把我与弟弟丢在外面四处流浪?我怨恨父亲,怨恨了十几年。因为当时我心里太苦了,受的苦越多,就越怨恨父亲,可我越怨恨父亲,我就更加痛苦。
现在想一想,如果当时能有一个人,指导一下我的思想,我的心就不会那么苦。如果当时有人,给我介绍一下大舜至孝的故事,我想我的心不会那么不平。
如今,我总是反省自己,为什么我受了一点委屈就愤愤不平,舜的继母是时时要置他于死地的,他仍很孝敬顺从。而我的父亲、继母并没有要害我,我心里还那么怨恨。舜在孝顺父母的时候,心里一定不是苦的,可我苦了十几年,眼睛都让我给哭坏了,我还是始终摆脱不了。
如今,我感谢我的经历,它给我坚强的意志。
我现在特别感恩我的父亲,感恩父亲把我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我真正体会出老师教导的一句话:「念恩快乐一辈子,念怨痛苦一辈子。」当我一念记起父亲的种种关爱时,我的心顿时感到父亲是那么的爱着我。
听母亲说,我出生时,整夜地哭,母亲有病,是父亲整夜抱着我。
上小学时,我有关节炎,有时痛得站不起来,是父亲背着我楼上楼下的看病。
初中毕业,没考上重点高中,我把自己关在屋里大哭,父亲就焦急地等在门口,一直到我出来。
母亲走后,我接受不了现实,得了一种气喘痉挛的病。当我第一次犯病时,在课堂上被同学抬到医院,父亲冲进医院,把我背到抢救室。
得知我带孩子在山东学习时,父亲发短信告诉我:别上当。
当我一念转过来时,我真正感受到父亲爱着我。
圣与凡真的只在一念之间,天堂和地狱的感受也只在一念之间。
外在的环境什么都没有改变,只是我一念变了,整个世界全变了。在我惊喜的同时,我也明白了,我十几年的苦,不是来源于外面,而是来源于我的思想、我的内心。
父亲养育了我十几年,生我、养我的恩德,我都报答不完,还怨恨什么呀?
父亲也不愿我们受苦,也是无能为力。当时,家里关系复杂,我们不懂为父亲承担压力,不懂事,只是一味地怨恨,现在知道是大不孝,而且当时在反抗时,言语上也很过激。
现在想想,最苦的不是我们,而是父亲。失去母亲,新家鸡犬不宁,儿女流浪在外,父亲怎么会快乐?我当了母亲,如果是我儿子流浪在外受苦,我简直都无法活下去了,我体会出父亲当时是以什么心情过日子呀!而且,我们十几岁,受点苦磨练自己,没什么,可父亲当时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
当我一念转过来时,我不再怨恨父亲了,也不怨恨继母了,我真的能理解她。一个女人,四十多岁才成家,在我们相处的过程中,伤害是彼此的,我给她同样带来了不快乐。如果有错,错全在于我。我不懂事,作为女儿,不懂关怀父母,不会让父母开心,不顺承父母心意。我还错在不接受现实,不是开开心心经营新家,而是封闭自己,天天想母亲,一脸怨气,让别人一看,当然特别生气。所以,因全在于我自己,是我自己造成的。
至诚感通,当我一念怨恨的心化解后,与我十多年没联络过的继母,突然要来我家过年。感动之余,我更坚信这是老祖宗的安排,他们一直在期待我的转变。继母在我简单的家里住了半个月,为继母洗脚,大年夜,组织家里所有的人为继母三跪九叩,继母穿上我与姐姐精心挑选的新衣服时,流着泪给父亲打电话:「老曲,我终于有女儿了!」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父母爱我们,我们孝父母,没什么可说的。一个小动物,主人爱它,它还爱主人呢!可父母不喜欢我们,我们能承欢父母,曲顺其意,那才是为人子女应尽的本分。尽管十几年我都没有做到,可现在我回头了,而且,也带动了姐姐、弟弟,一起化平心里的伤痕,一起孝顺父母。
弟弟打电话给我,我说:「给爸打个电话吧!」弟弟说:「打什么打,有啥好说的!」我当时没有说什么。又有一次,弟弟又来电话,我与弟弟说:「我感到以前我错了,以前不懂事,父亲老了,父亲知道你买车了,在深圳车多,父亲让你小心点!」我又回忆了以前父亲对我们的好,又说:「父亲快六十岁了,我们三个孩子都在外面,六十岁生日我们回去吧,也让父亲体会养我们三个儿女没有白养,不是只给父亲带来负担,也能让父亲快乐、安慰!」当我说完这些,接着又说了一个小时的电话,弟弟说:「把爸的电话告诉我,我现在就打!」
今天,我的思想有这么大的转变,有两个救命恩人,就是王老师和仉老师。
两位老师讲解的圣贤文化,让我走出了十几年的痛苦,给了我新的人生。如果不是遇到老师,不是遇到圣贤文化,凭我自己,到死我也转不过来怨恨的思想,我会死死地记着我的伤害,记不起父亲的好,感受不到父亲的爱,我的世界永远好冷,我的孝心永远起不来!
我真诚地感谢老祖宗的圣贤文化,感谢我的恩师——王老师、仉老师。
记得以前听老教授讲到「人生有许多的困难,都是因为孝道没有做好!」当时还很怀疑,心想:人生的困境与孝有啥关系?现在我理解了,就我而言,如果从小有孝心,顺承父母的心意,我哪会受那么多苦,我后来的家庭也不会经营不好,这都是有直接原因的。如果在逆境中,不是怨恨而是顺承,尽管我不会像「大舜」一样得天下,至少也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呀。那为什么以前没有孝心,现在有了呢?因为以前没有人教导,现在有了好老师教导。所以,我要好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希望用圣贤文化让小孩子的眼睛永远明亮,让青少年不再有我以前的迷茫与困惑,希望与我有同样经历的孤苦的孩子心中充满爱,让所有家庭不再走我走过的弯路,愿天下所有的家庭都能幸福美满,我将会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
经历了三十多年人生风雨,是中国传统文化救了我,并给了我新的人生。
感触:
在我心理转变的整个过程中,有过太多的挣扎与过渡。有段时间,我就问自己,我为什么就孝不起来?我为什么就放不下?这种挣扎很苦,就像一个伤口,结了厚厚一层疤,每次触碰,都在流血,流了血又会结更厚的伤疤,为了不受伤,只能把它放在最隐蔽的地方不再触及。而如今,不但伤痕没有了,伤痛的感觉也没有了,这是需要时间过渡的,需要将伤痕一层层慢慢揭开修复的。所以,我呈现的是一个结果,其中过程曲曲折折,令人感慨万千。因为时间关系,没能尽心尽力整理这个过程,还请大家原谅。但是,是中国传统文化救了我!感恩无私奉献的老师们!
【第4篇】个人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进而言之,传统文化,顾名思义,传统是本民族一直以来依赖并延续的生活习俗、人文理念、审美观点等等综合在一起的民族根本性,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是现代人们社会活动的行动指南和道德底线,居家在外接人待物行为处事的准则,人生幸福社会和谐人类进步的保障。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以工业化、教育普及化和科学化为重要特征的现代文明,许多的传统文化被逐步淡化了。尤其在中国,在文革对传统文化的清洗和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形成“向钱看”的不良习气之时,发掘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便显得更为重要了。
由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的畸形,导致在这一段历史上出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次质疑。中体西用?全盘西化?持这些观点的人在历史上不是少数。到了现在,圣诞节,万圣节,这些西方节日甚至要比某些本来重要的传统节日更加隆重。当然这也是商家炒作的结果,但无疑,许多人已经出现了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总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可以说,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的历史。同样,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与培育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所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决不单纯是个文化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发展的问题。否定传统文化,必然抹煞民族精神。那种认为中国现代化只能从异质文化中汲取力量,企图以文化就是以西方文化模式代替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过程称为西化派是错误的从认识论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 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像某些人所说,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而是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优良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决不可少的。
二、知行合一观。
三、重视人的精神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这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四、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五、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六、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是把传统文化与现实对立起来,传统文化并非一潭死水,而是一个动态系统。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革新与丰富传统。否则,就不会变为现实的文化传统。所以不能把传统文化简单地归结为“过去的历史”而应认识到它同时关系着现在与未来。其实,任何现代化只能从现实传统文化出发,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一旦毁灭了传统,文明也随之消失。”所以对传统文化决不能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而必须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见,传统文化对于现在日益浮躁的社会风气有相当强的调节作用。然而,许多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分析仅局限于孔孟之言,缺乏实践精神。对于当今这样一个已经存在道德失范问题的社会而言,传统文化所体现出的修养方法更突显出其必要性。只有当每一个人都自觉的以传统文化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并且努力地去结合实际来更新传统文化,社会的道德水准和道德意识才会得到一个很明显的提升。再审视当前社会,由于人员流动性加大,我们很多时候都处于一个“陌生人社会”,没有熟人,也就缺乏了一种舆论压力,在这样一种社会中很容易养成肆意胡为的习惯。由此可见,在这种情况下,更要重视自身的修养,我们要养成一种理想的道德人格凭借自己的内心信念,无论身处何处都能依靠传统文化教给我们的做人方法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并付诸行动。
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种修养功夫,是一种自律品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对传统文化在道德修养方面的实践,可以看到传统文化永远不会因时代变迁而失去现实意义。
【第5篇】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任时光匆匆流去,岁月侵染几层烟火,我心依缱绻几分墨香,于一盏茶的间隙,手捧一书,在光阴的罅隙捡拾几片落红,问一场繁华落寞后的归宿是否是今生无法逃脱的宿命。然却寻遍千般皆不是,微觉情深为心困。
偶然熏得花香为风起,时而深的智慧为博知。若不是世间种种缘分结识于相逢的路途,就不会有共赏烟霞、同度良宵的机会。也许,昨天的我依然在探问温煦的阳光今日打在谁的脸上;也许,今天的自己依旧在为昨日的琐事耿耿于怀;也许,此刻的我在键盘上敲打着往日的无奈和彷徨……但有一点我始终坚信,那一次受益或许不是终生的却是深刻的。自从接触传统文化后,我常常思考,这一生的多数所得所习,或许在冥冥之中早已安排好了的,若不然,每一个个体普世的道理怎会有共性了?与此同时,我也发觉差异化在习得的知识的同时是必然的。学习传统文化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具体而言与人、与自然。
为人之道,不容小觑。人活一辈子,寻求的最终意义纵然无法摸清,却也基本知晓为人之道的重要性。论语里曾说君子是为人的一个方向标。但是世间百态千变万化,众生百相迥然不同。如何让众生心境的参差不齐修得齐头并进,共度幸福人生了。我想那必然是修心、知性、感念、物化、行知方可蓦然回首探寻人生幸福的真谛。然而在这过程中传统文化之道无时无刻不行在心中,用在其中。
回想起自己的那次经历,虽说奇妙,却也生发着几分感恩,几分欣喜。自从偶得传统文化之道的洗涤,心境渐觉清净,内心诸多喜怒哀乐也知是身心无所依傍,内景无所展望所致。故而知晓其本源,方觉刹那间心蓦地清明,原来智慧均在古圣贤为人之道的言论里。说起为人之道,从字体而言,是可以比拟为两个相投的个体相互携手才能描绘'人'字的立。而在与人之道时,知其最重要的是为德之心,人之伦常、人之关联皆是人之本性所发。而这其中的各所及之道理都源于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是我们祖先长期积累的经典。学习这些道理后便觉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尤其是在卷帙浩繁的书籍里传递下来的传统文化更是让我们现代人受益匪浅。若春风拂过大地,润泽着万物回春的向荣,似夏荷沁带着几分清雅,酥醉着行人驻足流连,传统文化的精髓何止这般的迷人和令人沉醉在其中了。想到世间万物的和谐相处,不由得觉得为人当因入万物的智慧之中。当将其自己植入一片静谧的天空下是否会陶醉着眼前的风景,是否会想那自然的和谐是如何运行的如此完美了?豁然开朗便知,在传统文化的天道之理里早已将任何自然之循环之道融入在其中。
常言道话不投机半句多,人不学不知道。若此刻净出尘世,不求闻讯世间种种,我想那必是清修者寻到万物皆空之想,万物皆因一场繁华而落幕。而这起源于人与自然的一种自生自导的果。众生都是修心之人方可名万物皆有最好的归宿,然众生却不得其扼要之精。故而觉传统之精华不慎重要,故而丢弃学习的能动意识。自从学习天道之本后,我时常省内而看外。尘世非渡空境,而知世道之理,万物运行之本,非为道呼所名,而晓其义。人与自然万物若行之合一,当会皆大欢喜。如果我们一味的索取,甚至在基本的规律面前不合乎自然的法,那后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最大受惠的是人和万物的共生体,而不是人本身孤立的个体。顺乎自然之道,我发觉认识是在失去时变的宝贵。如我们真的在抓住时就明理之源,自然会在发生前仅仅握住,那时就已然与不和规律的线相交,也渐渐更加和谐自然。至于人与万物皆因一场相遇而关联,何苦破坏彼此对于个体本有的认识。我想自然的事物本身不再重要,若不然,惊讶怎会出于不自然的感觉了。人与自然,难分离,人与万物皆由自然道法运行。素来平添几度离合,不因四季的更替,不因人的改变,这既是自然,也是人与自然可以共存的最基本的法。
恰逢春雨润无声,一场雨落添新颜。沉寂许久方可知,有些相逢是缘。来到学校的时日,一直对传统的文化存于心,却不想那久之未曾滋润的心,适逢甘露降入心底。那份小小的感动是有的,那份战战兢兢的心情是迫切的。学校的几次学习使我原本的初心有了种新的回归。回想当时初中的日子,那时的感觉意犹未尽。现今虽然少有触及,却也明这些道理对人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轻轻地我走了,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那手,却带不走那份感动。如果说一次远行意味着下一次新的征程的结束,我愿将那份心底最虔诚的感动影响着更多的人,将心底最美的风景分享给和我下一次一路同行的人。前方之行,无所顾及。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路,我看到了志同道合的人,这一路不说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的落寞。这一路有你们,这一次不说道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来一切都是如春花般绚烂,似夏荷般淡雅,犹秋叶般静美,当雪梅般凌然。心在远方,路在脚下。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这一路走来我们感恩老师的辛勤付出,更觉得学弟学妹们——你们的努力更加让基地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受到更多人的感动,影响到更多的人。'行百里者半九十',继续前行,继续带着学习传统文化的理念去践行,去影响更多的来者。
风轻轻掠过我的耳畔,我打开掩合的书,慢条斯理地行动起来。那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彷佛在我心里来回的传递一个信念,那就是:'终于等到你,还好没放弃。'
13软件一班
学生: 李义刚
【第6篇】学习传统文化心得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十分广泛,内涵极其丰富学习,特别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闲人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事的原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很多。文化是一个太深厚的主题,我无力探讨什么。但是以一个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无喜亦无悲,无欲亦无求,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呢?
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 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有识之士在探索。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位教育教学服务。
特别喜欢《易经》中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经常用这句话去勉励自己,交给我们怎样去做一个人,做好一个强者、智者。我经常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两句就会是一个圣人,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精深的文化随便精研点就受用终生了。
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安静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更好的去珍惜生命,感受生命。
不敢说自己是个有智之人,但至少在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后,我知道一个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尘世的浮华与虚无,我要寻找我的快乐的精神家园。只要肯于学习,勤思考,相信,总有一天可以达到我想要的的境界。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2):
富而不乐,贵而不安。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这些都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判断力、智慧以及不断的学习,所以人要时时地停下脚步来思考,方向是不是正确,不能在“忙、盲、茫”中度过。在我们的人生中,处处都充满了抉择,从择食、择言、择业、择偶、择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们要有判断力,要有智慧,而这些都归于我们是否学明白了,不能因为我们自己退却的心,消极的心,坏习气而打败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才会有大得。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为首,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
人生当中有很多挑战,改坏习惯的过程是不断上进的,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总会有很多波折的曲线上升。在我们平常处事行事的过程中,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各自择,天心地宁;各相择,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真诚的话;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尊重的话;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家里的每个人,都做好了,那这个家自然兴盛,自然和谐。
【第7篇】国学爱好者讲述自己八年来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国学爱好者讲述自己八年来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从一三年开始,也就是癸巳年,笔者开始接触传统文化,起初因为对佛学感兴趣,把基本的几部佛经读完,然后被《药师经》中的东方世界吸引,经常反复诵读体悟,感悟出生命中很多奇妙又无法解释的现象和佛理。
笔者带着佛经中的疑问进而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看传统医书时,顿时对中医养生的神秘震撼,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规律,进而开始接触并学习有关命理方面的传统文化。
经过三年的学习实践,发现各种术数书中有很多思想观点以及结论并不能让人完全信服,为了找到可靠的证据说服自己,继而翻阅过很多关于原始五行解说的书籍,发现古人对天文方面的研究成果竟然与当今的天文学成就高度吻合,惊叹之余,为了弄明白古人是怎样发现日月星辰运转规律对生命产生影响的奥秘,看了很多传统书籍,虽然没能找到合适的解释,但是发现,从魏晋以后隋唐以前有一种外来学说被吸收进来,那就是古巴比伦的星座文化。
我离开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进入了西方世界的星座学说,不同的文明带给人不同的文化体验,两河流域的传统文化也很精彩,西方文化的直观表述加之从东方传统文化中汲取的营养让我很快学会了绘制星盘并对星盘进行解读,对于同一个人的生命历程,用东方传统文化衍化和用西方星座文化解读的结果竟然高度相似,当然侧重有所不同,那就是,东方重客观体用,西方重自我感受,让我瞬间化解了学习传统文化中产生的很多疑问。
于是笔者又返回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逐渐清晰的生命画面出现在眼前,这种感觉就像我们平时看三维立体画一样,瞬间突显出来,结构严谨,无懈可击,只要不过多的注重某些细节,始终会保持全局的完整,然而,这个结果却令笔者更加迷茫了,为什么会这样?
宇宙中存在了何种能量在操控着万事万物的规律?这种规律象征始终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自从新冠疫情开始,笔者开始对道家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笔者放弃了其他自媒体平台中财经领域和星座领域的创作,3月22日正是甲子日,也是一个新的开始,笔者注册百家号成功通过,开始发表了第文章《老子的'道德经说了个什么道》并开始体悟老子的思想。
这就是笔者八年来学习传统文化走过的路,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学习传统文化的微小心得,希望能够对想要学习或是正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朋友有一点帮助。
首先,您学习传统文化想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您仅仅是因为国学热,想要弘扬传统文化,那么很难深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去,还会感觉枯燥乏味,并坚持不了多久。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有目标,有追求,不断地发现问题,才能顺其自然地把自己代入到传统文化的玄妙之中。
传统文化并不都是精华的传承,其中,也有很多让我们感到困惑的观念,也会遇到古人有意无意间挖的陷阱,如果把这些当成糟粕,那么您会少走很多弯路,如果把这些当成经验去实践,您将学会更多识别真伪和爬出陷阱的技能。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精华与糟粕的共同存在,在老子看来是自然现象,对于我们来说都会有用,但非只有好作用。
如果您对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兴趣,笔者的观点是最好读原著,不加任何注释的那种。您可以看一下笔者百家号中对《道德经》的体悟,也许你会嗤之以鼻或者咯咯大笑,甚至笔者写完后过段时间再读也会深感肤浅,即使这样,丝毫不会改变笔者对《道德经》的继续体悟。虽然幼稚,甚至体悟出的涵义距离《道德经》原著思想已经十万八千里,但这就是我当时的真实体悟,这就是学习的过程,把别人的解读临摹得再好,终究不是最真实的自己,我们寻找的是自己生命中的需要而不是和自己玩皮影戏。
如果我们一味的阅读传统经典,甚至可以背诵,但是从来不用,那就毫无意义。如果想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玄妙之处,就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研究上,一定要用,要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感悟出古人的大智慧。
无论学习哪方面的传统文化,保有认真求实精神显得非常必要,但前提是得学会挑选书籍。比如专注中医术数类,那就从基础开始看起,循着问题找书,不要随着兴趣宽泛涉猎,集中精力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证据,毕竟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书籍汗牛充栋,我们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把所有书统统看完。
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在这个相对自由的社会生态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世人厌倦了外在物质享受,逐渐追寻内在精神满足,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越来越高,但在学习、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过程中,也会或多或少的进入很多思想以及认识上的误区。
由兴趣引导进入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之初,难免会对古人及其思想或者某种信仰产生崇拜心理,而盲目相信其中的思想表现出的大智慧,也难免会主观片面的夸大某派贤人、某种术数、某种信仰在传承过程中产生的真实作用,从而极度主观的评价这些内容,对自己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产生过多干扰,以及屏蔽了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该持有的怀疑精神,那么这样就会产生迷信思想,所以对初学者来说摆正自己的价值观和认识论很重要。
文明是文化的体现,文化是文明的传承,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进步的思想,同时也有糟粕的经验,我们不能把古人失败的经验当成认识事物的法宝,更不能错误的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所以掌握古人思想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在阅读传统经典书籍时,笔者再次建议最好阅读古人的原著,而不是后人对原著的注疏。因为后人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带有自己的思想对原著进行解释,难免会遵循历史规律偏离原著思想,我们需要的是自然规律而不是社会经验。
有人说,阅读原著时由于自己认知限制,会偏移古人的逻辑和思想太多得不到真实解释,那也不能因噎废食,毕竟这是一条自我体悟之路,他人爱莫能助,也是一条必经之路,这种最肤浅的解读,是您此时此刻的体悟,不受任何解释的扰乱,是内心对自然规律的体验,即使前人的解释非常完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借鉴但不能接受,除非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因为只有自己的思想认识才可以影响甚至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我们不能失去宝贵的自我思考能力。
但是在自己理解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讲不通的地方,这很正常,毕竟有些经典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更何况有些经典已经被后人篡改,但不要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也不要为了把经典思想讲通,而把很多风牛马不相及的东西硬生生的安放在原著之上,这样会把我们应该面对的问题错误的解决掉,从而失去原著真实思想浮现出来的机会,所以不要为了自圆其说而生搬硬套,这样的解读既不符合原著思想,还会违背学习传统文化的初衷。
不要过度纠结某句话,甚至某个汉字的解读之上,每个汉字可以解释出多种涵义,但是经典之所以传承至今,不是因为深奥而是因为古人认识事物的正确思想,如果实在无法解释某个字或者某句话时,那么就放过,当做完通篇理解,基本可以体会出古人思想时,您会发现,那些不懂的字和句子已经不再重要,因为我们需要的是基本思想而不是古人经验的制作过程,有时候我们根本就没能读懂一本经典,但只要弄明白经典中的逻辑思想,也算是一种进步,毕竟我们不是专门研究传统文化的专家。
当我们学习传统文化逐渐深入的时候,要培养出学习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全盘否定,辩证取舍。如果认为传统文化全部是智慧精华的人,那么他就是在迷信,如果认为传统文化全是愚民思想和糟粕的人,甚至为了验证西方文化先进性而学习传统文化的人,那么他就是无知,这些态度都不应该出现在一个善于学习传统文化的人身上。
我们无论是对待传统文化还是对待西方文化,即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抵制抛弃。每一种文明都会有相应的文化传承,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魅力所在。晚清名臣张之洞在《劝学篇》中阐述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封建礼教影响下的先人尚且能够以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我们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更应该放下偏执。
所以任何文化中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权衡利弊,吸收实践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总结转化糟粕的传统文化。这就是我们学习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以后笔者会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不足之处请朋友们多多指教。
【第8篇】2022关于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
如果说经济的主体是物质丰富的创造,政治的主体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的主体则是精神家园的耕耘。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保障;传统文化则是民族的认同与归属。然而,在一个人心愈发浮躁功利化的社会,文化俨然成为一种奢侈品,似乎给人以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因此,我们应该重建文化家园,解决精神的归宿与寄托问题,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须要求。
文化传承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精神的寄托和灵魂的归宿。泱泱大国,不曾断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在这曲折迂回但又不曾断流的文化潮流中,我们有着无可比拟的传统建筑,我们有着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着修身养性的史书典籍。我们可以游故宫,览皇家王室之恢宏;登长城,观群山环抱之雄伟;赏园林,品江南水乡之柔情;我们可以包饺子,盼游子归家之团圆;赛龙舟,思爱国屈原之情怀;插茱萸,念异乡亲友之安危;我们可以吟唐诗,赞平仄音韵之美妙;诵宋词,叹国家兴亡之苍茫;读小说,慨人生命运之起伏,在中华文化的长河里徜徉,我们乐此不疲,流连忘返。传承悠悠大国之风范,继承光辉文明之伟大,不断地从经典中汲取营养,才能不断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文化虚无,是对民族文化的否定,是信仰的坍塌时代的悲哀。大文豪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曾批判过对文化的不正确做法。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既充满梦想又不乏困惑的时代;这是一个抛弃传统,丢掉根本,一味奉行“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时代;这是一个崇洋媚外,一切都是外国的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正在割断自己的精神血脉,努力把自己打扮成老外的时代,这种虚无主义盛行、缺乏信仰的时代,它正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研究生考试出现的问题,就能理解。中华文化强调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仁者爱人”等等思想。这些思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滋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血脉,深深融入每个炎黄子孙的精神基因中,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内在动力,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进行文化的创新,就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用好这湾源头活水,用其蕴藏的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进行文化创性,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进行文化创新,要认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认真汲取其中的精华,发掘其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觉性与文化的自信,增强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按照时代发展需求,对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进行改造完善,激活其生命力。
“拂面春风好借力,正是扬帆远航时”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态度,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使中华的传统文化永远在世界民族之林熠熠生辉,发扬光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是我们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义务。
2022关于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拥有无穷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美如山河,拥有高尚的精神品质。悠悠漫漫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风骨犹存,源远流长,独树一帜,而又熠熠生辉,深深念念中华悠久历史古迹,风韵犹存,博大精深,而又清新自然。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化气质,还可以开阔我们的人生境界,启悟生命的智慧。学习诵读名家经典,领悟传统道德的魅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是仁爱精神的象征,“色思温,貌思恭,居处恭,执事敬”那是礼法的遵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那是和的终极追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那是内圣外王的思想,“上善若水”那是道的境界。接触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解道家,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感悟佛教,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古圣先贤以己之思明我之智哉,明心见性,睿智笃行。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洞察体悟人生,开阔心胸。也许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但是人心却在逐渐的泯灭,高贵的道德修养又有几人能拥有。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体悟方能感知,感知方能做到。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学习感悟与行动。人的处世之法其实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也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更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至今,风雨无阻,彩虹依旧。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不去做到它!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如今的你应该倍加珍惜与运用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有生命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个人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在学习中,如果我们时时如此,积极主动地学习。那么,我们的学习也许会是一件和谐惬意的事,至于学,而乐在其中已矣。
感悟了,知晓了,学习了,懂得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领神会方可。
【第9篇】学习传统文化之孝道心得体会
学习传统文化之孝道心得体会范文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人世间最不能等的是什么?莫过于孝敬父母。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学习传统文化之孝道心得体会范文。
每天为了生计奔波,看惯了世态炎凉,看多了人间冷脸,以为自己已经没有了眼泪。看到演讲台旁的大屏幕上幼小的小女孩稚嫩的声音深情地叫着“妈妈”,“妈妈”。我的眼睛禁不住湿润了。我的孩子们也是这样“妈妈”“妈妈”的叫着我啊!妈妈,多么美妙的字眼啊!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的呼唤妈妈,那些生活的小磨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儿子第一次叫妈妈那天刚满四个月。做完一天繁重的工作,晚上十点多钟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婆婆看我进门,把孩子放到床上便翘着脚坐到旁边看电视。厨房冷冰冰的,房间乱糟糟的。年轻的我不会看脸色,一边笑着和婆婆说话,一边赶紧做饭做卫生。我幼小的儿子躺在床上,不哭也不闹,小脸一直挂着笑,眼睛一直盯着我转。我当时并不知道孩子饿了多久,只想把事赶紧做完。等我弄好饭,做好卫生,站到床前时,已经快十一点了,儿子望着我,突然叫了一声“妈妈”,然后把小脸转到一旁格格的笑,我惊讶极了,孩子才四个月,居然会叫妈妈?我惊喜地抱起孩子,儿子又冲我叫了一声“妈妈”,小眼睛里都是笑。我浑身的疲倦一下子消失了。小羊儿跪乳知道感母恩,我这么小的孩子饿着肚子,不哭不闹望着母亲欢笑,难道不是感母恩吗?这也是一种孝啊!
儿子七岁多的时候,有一天感冒,我带他去医院看病,途间路过一家花圈寿衣店。儿子远远地站住了,表情肃穆,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以后一定会给你买最贵的花圈。我笑着握住他的小手,问他:怎么会想到送妈妈花圈呢?妈妈还要把你和妹妹养大才能死啊!儿子有些着急,望着我的脸一字一顿的`说:妈妈,我是说你很老很老以后死了,我会买最贵的花圈给妈妈。我愣愣的看着我幼小的儿子,心里感动极了。我的孩子该是多么的爱我这个妈妈呀!我的孩子没有学过孝道,这么小的年龄,却已经知道妈妈去世后要厚葬妈妈,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感动的孝啊!
生活的艰难磨没了我的耐心,对着一天一天长大的孩子常常口不择言,不知道儿子怎么想,就算刚骂他出门,他也不忘说一句:妈妈小心。我知道他的意思,我的听力不好,他是叫我过马路小心车辆。心里也感动转眼却还是态度恶劣的对我的孩子。看着演讲台上讲课的老师,他主讲的内容是要教好孩子学孝道和弟子规。我真想对他说:老师啊,其实我们的孩子都是好孩子,需要学习传统文化的不应该是他们,而应该是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父母需要好好地学习啊!
我的孩子真的是很聪明很孝顺。那天大雨,儿子没带伞,看着已经放学了,又没法联系他,只有呆在家里站在窗边望着车站干着急。真是老天保佑,孩子下车时瓢泼的大雨居然停了。看着儿子轻快地步子过了马路,我心里松了口气。进门后儿子很得意的望着我的脸说:妈妈,你儿子很棒,这么大的雨身上一点没淋湿噢!是啊,我的孩子是很棒!这么大的雨居然没淋湿自己,他很好的保护了自己的身体,他知道怕父母担心,所以学会了保护自己,这不是孝又是什么? 难道孝道真是需要学才会吗?
吃晚饭后坐在桌旁和儿子谈论我去听了传统文化课的事,儿子很严肃的对我说:妈妈,学习传统文化是好事,但是好多事情不能牵强附会,爱和孝并不需要写到脸上。磕头作揖只是形式,古时候是因为没有凳子,古人只有席地而坐,慢慢演变成了下跪。现在是新世纪了,有必要往地下跪吗?难道下跪的人一定就是孝顺的人吗?还有节俭一方面是好事,另一方面却是坏事,如果所有的人都节俭了,消费自然就少了,经济自然就会停滞不前了,社会也就不会向前发展了。这样好吗?所有的事情不能只看一面的,我的妈妈。
我看着儿子,感觉好新奇,原来只是个高中生的儿子居然懂得这么多事情,看来我怎么样辛苦也是值得的啊!在孩子的面前,我成了小学生,在古人面前,我也是小学生,在生活面前,我更是小学生,需要好好学习的更应该是我们这类自以为是的小学生啊!这样想想,我心里豁然开朗了。
【第10篇】学习传统文化的体会心得
关于学习传统文化的体会心得
一、 我终于找对了人生的方向
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后,我才知道要怎样做一个人,我才明白人生的价值与目的在哪里。
以前,我不是不努力,可以说我是一个很努力的人,甚至可以说我一直在拼命地努力。可上了十几年的学,上了十几年的班,还是不知道人活着为了啥?记得从上初中开始,关于「人生价值与意义」的问题就一直让我迷惑,甚至苦恼。上班后,我便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视同于我的薪水与地位,认为这些就是体现我人生价值的。为了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我努力地工作,在工作中始终比较顺畅。可薪水与地位让我满足时,我也没快乐,还是心无主宰。我经常愁眉不展,难道我的人生就只是这样吗?生命就这样渐渐老去而已吗?我不甘心,但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越努力,越迷惑。现在我知道,我走错了方向,当然越走偏离的'就越远。
以前,我不知道作为一个女人应该相夫教子,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从小没有父母教我。我认为女人同样要打拼天下,心里认为相夫教子的人生太没有价值。不懂女人的本分,我做女人是极不合格的,尤其是「妇功」一项,基本女人应会的,我全不会做,除了会上班。家里的活我不太会干,我们一家三口人,全在外面吃,儿子吃幼儿园,我们在单位吃食堂。当老师讲到「妇功」时,我都很惊讶,心想:女人还要会这个呀?
以前主要是思想意识不对,努力的方向不对。如今,我可以说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只要找对了人生方向,走的快点、慢点都没有关系,但人生的方向一定要对。我是幸运的,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可我知道,还有许多人,同样也很努力地追求,但没有人教他,他遇不到,仍然继续拼搏奋斗,生活在茫然与黑暗之中。所以,我认真地学习,希望将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我的家人、我的朋友及所有有缘的人。
二、中国传统文化化解我多年积怨 抚平心头重创
事情要从我小时候说起。
五、六岁时,我看到有一次母亲很喜欢一件旗袍,因舍不得钱而没买,那时我就有一个理想:我长大了,一定要给母亲买好吃的、好穿的,让母亲天天享受女儿的爱心与孝心,让母亲为有我这样的女儿而骄傲。从小,我没什么大的志向,心里就想着到那时,看母亲笑容满面,我就很陶醉,我一直规划着以后如何孝养母亲。
但在我还没有能力供养母亲时,母亲就离开了我。当时我在读高中,这个打击对我来说太大了,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母亲与父亲不是一直在外地治病吗?所有的人都告诉我,安心在家上学,母亲治好病就会回来了。我天天盼着母亲早点回家,怎么突然治不好了呢?母亲走时,我实在不明白,怎么会成这样了?我一时根本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因为在母亲治病的整个过程中,我从来没想过母亲会治不好,会永远的离开我们,我还等着要孝顺母亲呢!
母亲就这样走了,生活还是要继续,我还要上学。我认为,我的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毕竟我还有父亲,我还有家。可后来,在短短的一年里,我就什么都没有了。
父亲又找了一个女人,经常不回家。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家,下了大雪,雪很厚,骑不了车,我与一个女同学搭伴走回家。天很黑,伸手不见五指,当我们走到胡同里时,突然有一双黑手从后面把我按进了雪地里。我回头一看,一个蒙面人,我吓得大叫。也许是我的大吼大叫吓跑了那个坏人,那个坏人跑后,我瑟瑟发抖,不知道怎么回的家。
回家后爸爸还是不在,我给爸爸写封信,告诉爸爸晚上不要出去了,我很怕。可第二天,爸爸还是不在家,后来我想,不在就不在吧,我与弟弟有一个家就行。可后来,这个希望也破灭了,父亲与继母结婚,把我们的房子卖了,带着我与小弟住进了继母的家。
继母原是一个四十多岁还没结婚的女人,性格特别怪,很厉害。按理说,继母的家也应该算是我们的家,可在那个家里,我就找不到一块属于我的安全的地方,经常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遭来了大骂。当时,我只想找一个安全的角落,钻进去想我的母亲,舔我的伤口,可没有。当我们受委屈时,父亲每次都沉默,我感到父亲不再能保护我们了,不再是我们的依靠了,我与父亲反抗,我更加想念母亲。
【第11篇】教师心得学习传统文化后的心得体会
教师心得学习传统文化后的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
20xx年8月份,带着一颗要真诚修身的心,走进了传统文化推广协会,似乎要在这里寻求安慰似的,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失败的一塌糊涂,四十多年了,始终要找一个突破口,洗涤自己的心灵。从生活到工作,始终不是自己满意的状态,怎样改变现状,让自己可以活得轻松、活得幸福。万千世界中,万千种生活,哪一种适合哪类人,冥冥之中似乎早有定数。
埋头读《大学》、《中庸》、《孝经》、《论语》初步有了了解,儒家思想是何等的让人敬佩,每一句话,反求诸己时的泪目,切肤之痛的反观生活点滴,感叹、再感叹!完美人格的雏形孔子早已定论,现在的.我们只是摒弃被污浊的心灵,以修身为本的理念重活一次,直至终老,不留遗憾。
信仰——真正了解了其内涵,标杆——真正了解了其风向。内心笃定外表祥和,也许是修身最高境界,精致、干练衣着得体、妆容干净,活出女人不一样的生活。多读书,气自华,修炼成淡淡的女人,用优美的诗词赞美身边一切美好。做好妈妈、好妻子是我努力的方向,女性要柔美,要肯就下,似水一样缓流,遇刚则绕。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事必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把圣人教悔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回想起来,我真的很幸运,有幸学到传统文化,曾经的有恃无恐狂妄等等,阻碍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万事都要分清彼此的责任。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12篇】学习传统文化心得感悟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她源远流长,即从中国产生人类起就有了中国历史,也有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在中国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时代,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两汉司马谈和刘歆的划分,诸子主要为儒、墨、道、法、农、杂、纵横、名家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的奠基石,深远地影响着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我们学习唐诗宋词,我们诵读名家经典,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领悟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还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社会生活都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问题。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发生了偏差。然而人作为人的存在,还应是以智慧、德行和审美情趣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存在。从这个意义上看,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为基础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
在对待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千方百计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众的思想,与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则视为离经叛道。这使各种新思想新观点难以发展。在社会矛盾的处理上,中国传统文化崇高人治。以权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现象十分普遍。
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还深深的感受到忠孝礼仪这四个字的重要性,最近北京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吸引了我的眼球,叫做幸福秀,昨天播出的家庭故事叫家有四凤。几个儿女为了争夺老人的财产来到了这个节目,老人已经是中重度的老年痴呆。目光呆滞的老人看着几个儿女在台上唇枪舌剑,自己全然不知。在陌生人看来,老人是特别可怜的,可是老人的几个儿女脸上冷漠的表情,真是让人们寒心。难道现实的社会真的事利字当头吗?你有没有想过你在和谁谈利益,是你至亲至爱的娘啊,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娘是怎么把你们四个人拉扯大的?孝顺孝顺,在孝顺之前,是不是应该先做到顺呢?
我听过一句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忠是舍弃小家顾大家的大无畏精神。这个固然重要,但是,世界一直像现在一样和平,不用我们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就多关心关心我们的亲人吧。
我们都知道,老人老了,是没有多大的用处了。但是咱们不能把它们当做累赘,他们是我们的宝贝。最值得珍惜的宝贝。
【第13篇】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锦集
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的国家;一个具有数亿人的国家;一个……
“学习争先虽重要,礼貌礼貌也要好。学校规定都遵守,见到老师要礼貌。同学之间相友爱,友谊小手牵的牢。爱护公物放心上,树立新风我做到。”这是一首礼貌礼貌歌。
礼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礼貌的定义:是指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意念和行为,是言谈举止对别人的尊重与友好的体现。
小时候,父母总是说见到人必须要叫。小时候的我天真烂漫,很听父母的话,一见到认识的人就会叫个不停,什么阿姨叔叔啊;姑父姑母啊……
此刻的我已是一个高一的学生了,不怎样爱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会叫人。一般见到熟人也就笑笑而已了……老妈一向说“见认识的人必须要叫,这是礼貌问题。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老师也经常说“在校必须要叫老师好,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学生。”但是此刻的我,总觉的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一向嘴边挂着阿姨叔叔什么的,会被我自己的朋友、同学笑话。
我承认这一点我做的不好,但我有自信的说我有一点做的很好——那就是尊老爱幼。
坐车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个性是公交车。在公交车上,后门一开就能看见三把黄色的单人座椅,这三把座椅是专门为老弱病残所设的。但我总是会看见一个孕妇或老人站着,偏偏会有年轻人、中年人坐在旁边。其实我猜想坐着的人有想让位的,但就是自己不想吃亏。直到售票员说“谁能让一下位”我有信心说我不是这样的!正因我做到,看见这样的状况会主动让位!
礼貌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礼貌能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礼貌相待的人喜悦!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来继续传承中华的传统美德——礼貌!
【第14篇】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经典范例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然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传统文化凝聚了五千年来所有人的智慧,我们的先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传统文化学好?我们不仅要学习传统文化,也要把它运用到现实当中,与时代结合,让五千年来祖辈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熠熠生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我龙的传人背后的悠久历史带给我们的力量!
【第15篇】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共)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一)
通过我院开课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离我们很远,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是指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民族小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能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呢?虽然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被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但我们仍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的文化。因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们生活中如今许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追求特立独行,在人生进程中已迷失了自己。哈韩、哈日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我们现在有些年轻人能够流利讲出国外的服饰历史以及饮食文化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却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诵一篇孝经。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但是在现代中国人的身上随着一代一代更替,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该得到继承的。
有段时间,我学习了关于《孝经》的知识,父母在最初的时候给予了我们生命,然后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教我们用勺子和筷子吃东西,教我们穿衣服、绑鞋带、扣扣子,教我们洗脸,等教我们学会了所有东西时候,我们首先回报给他们的是顽皮和顶嘴,我们忘记了父母将你我捧在手心,含在嘴里那些日子,我们忘记了父母是怎样把毕生的心血一点一点的传输给我们。所以我很庆幸能在这个时候学习到传统文化让我学会了感恩。
我们需要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才会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做出有利的贡献,才能是个有精神有信仰的有灵魂的人……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二)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就提出了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通过学习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五千年来所有中国人的智慧,我们的祖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传统文化学好?我们不仅要学习传统文化,也要把它运用到现实当中,与时代结合,让五千年来祖辈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熠熠生辉!
儒家要我们首先修身养性,然后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讲 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导我们:利己、利人,功德圆满。
这三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先要求我们自己明明德,摆脱了身心痛苦,悟了,获得了大的智慧,然后再去做事,帮助他人,影响他人,造福社会。
宋朝朱熹曾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五伦。它告诉我们思维的方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待人接物的原则: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学习的最根本就是培养每个人德行,具体来讲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一、孝:百善孝为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我们应该知恩感恩。一个人能知恩感恩,孝心才得以萌生。身为子女理应将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孝顺父母,不仅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和父母之智慧,这样才能真正让父母身心更快乐,生活更美满。
二、悌:一个'心'字,跟一个弟弟的'弟',心在弟旁,表示哥哥对弟弟妹妹的关心;心中有弟,就是兄弟间彼此诚心友爱。《弟子规》中'首孝弟'就说明了孝敬长辈、兄妹友爱是教育学习的重点。在家知道孝敬父母,在外面才知道尊敬老师、尊敬领导;在家懂得友爱兄弟,在外面才知道关心朋友、团结同事。在家里把孝道行好了,在社会上才能更好地接人待物。
三、忠:古人云:忠者,德之正也。惟正己才可以化人。而尽忠者,必能发挥出最大的智慧和才干,因为公生明,偏则暗;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忠于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四、信:是指做人诚实不欺骗别人,我们与人交往要有诚信。民无信不立,与他人交往,绝不食言,不妄语,不轻诺,言既出,事必行。
五、礼: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仪。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应学会礼仪,以礼待人。即洁身自爱,知节用和,克己制欲,不涉奸乱,端正心思,以德治事。
六、义:是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正义感。在社会活动中言行举止合乎正义和公益,不起盗心,不占便宜,不偏不倚,俯仰无愧。
七、廉:是指人的品行正,不贪污,廉洁自律。我们做事情应当洁身自爱、廉洁奉公,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思想上以清廉为乐。
八、耻:是说做人应懂得知耻、要有羞愧感。子曰:'知耻近乎勇',一个民族的强盛,往往崛起于这个民族自知所遭受的耻辱,继而才能勃发图强之力。
最后,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颗长寿树浇浇水、施施肥吧!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孝'是儒学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孔孟时期,出现了阐发儒家孝道观的经典著作《孝经》。历代儒学之士都大力宣扬'孝道';封建帝王也利用'孝道'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这二者的合力在民间的影响就是《二十四孝》的产生和流传。邯郸学院听了'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邯郸'的讲座之孝道后,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孝'是一棵从人的心灵深处生长出来的道德之树的根,根正才能大树茁壮,根深才能枝叶繁茂,根蒂牢固才能花果飘香。没有这个根,学什么都不会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禽兽不如了,所学所做只能是欺世盗名而已。人之根本在孝,本就是本性,也即是人性。这个根、这个本是情感最原始的生发地,一旦触动,便如闪电一般照亮那个地方,最能'摇其心、动其志、利其行'.也就是说最能帮助人回归本性,回归人性,恢复本善。孝是众德之根,诸善之源,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是民族认同,民族团结、民族振兴的基础。xx提出的以德治国方针,xx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实则都包涵了中华传统的孝道。
孝关乎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它让人的内心充满温暖,并把人提升到一个庄严和神圣的境界。'百善孝为先'的古训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准则。
今天,孝敬父母不仅要养父母之身,重要的是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这是行孝的三个含义。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就是说现在的所谓孝子认为能赡养父母,就算尽到了孝道,养狗、养马也同样是养,如果我们仅仅是赡养,而不尊敬父母的话,怎么能够把养父母,和养狗、养马区别开来?
在两千五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很多人对孝的认识仍然还停留在'能养'这个在孝行里面排在最后的层次上,认为只要满足了父母衣食住行的需要,便是孝顺父母了。这是我们时代的不幸,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不幸。当然。能够满足父母这些需要,尚有可取之处,也算是一种孝行。可悲的是,有些人在这个层面的孝也做不到。
养父母之心,首先是不能让父母为你的健康担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就是说,我们身上最小的器官毛发,最表层的皮肤都来自父母,就如同父母的身体,怎么敢毁伤呢?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孝经》也好,《论语》也好,《弟子规》也好,就是要把祖先那里的'孝'转化为现代'孝'的智慧,与时俱进,融入到现代生活中,焕发出人性的光辉,把孝化的习俗作为时尚,上升为信仰。孝心不能等,从现在开始;孝心不用说,从做开始。以孝为本,以孝为荣,以孝为乐。跟风就跟行孝风,追星就追贤孝星,成就我们的孝道人生。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四)
“孝”字好写不好做
山西省翼城县小太阳亲子园 黄丽蓉
一、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二、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效,却不曾注重小节。而“孝和林”恰恰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念之想。有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王希海老师用了26年的时间去照顾成为植物人的爸爸,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像王希海老师这样,又有多少能够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我们又回报给他们多少,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们用他们的青春呵护了我们一生的幸福。
三、爱自己的亲人,爱我们周围的人。学会去感恩每一个人。当我回去那晚,是妈妈给我开的门。我抱着妈妈说:“妈妈,辛苦了!妈妈,对不起!妈妈,谢谢你!是女儿以前不好,是女儿以前太任性了,女儿以前做过伤害你的事情,请你原谅不孝的女儿。”说到这里,看到妈妈头上又多了几缕白发,脸上又多了几条皱纹,我的心里是那么的难受,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地流了下来。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五)
《弟子规》让我学会感恩
山西省翼城县武池完小 谭君君
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父母对很多人来说,感触最深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行孝需越早越好。因为在这个世上,父母是最无私爱我们的。我们应感恩老师,因为老师打开我们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浓浓的师爱一直伴随左右。
要感恩国家。北宋范仲淹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清思想家顾炎宗也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对国家、社会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他的人生也因此而精彩。所以我们的心灵深处都应充溢着对国家沉甸甸的责任感。
要感恩所有的人。时常怀着感恩之心,念念想着别人的恩德,人才不会那么自私,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人才会活得开心,社会才会和谐,我们生存需要工作,生存需要付出,工作给予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工作还为我们提供了展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工作意味着责任,感恩让我们担负起责任。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六)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但在听了专家们的真诚讲座后,在座的老师都留下了感动的眼泪。而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让我们更加坚定一颗对父母的孝心,对师长,对朋友的恭敬之心。听完讲座,我的心里是沉甸甸的感觉,心灵得到了深深的净化。
对照弟子规,自己身上太多的缺点,很多都没做到过,没有想到过。回来后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自己的过错。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曾经有人说过这样的话: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回想起来,我真的很幸运,有幸学到传统文化。曾经的有恃无恐、狂妄等等阻碍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万事都要分清彼此的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我知道人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尘世的浮华与虚无,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体悟。我们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运用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学习传统文化不是就学一堂课、就看一本书后就回去激动几天以后就淡忘了,必须持续学习并从小事做起,找到在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的切入点,才能持之以恒,不断进步。
传统文化与中国梦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