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历史纪录片《圆明园》向我们展示了圆明园的华美与雄壮,也唤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愿面对的历史,但同时也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不该丢失的记忆。
我们曾经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二的财富,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一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点燃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然而,当我们站在历史的至高点时却开始满足于眼前的一切,故步自封,我们选择了闭关锁国。就在我们自给自足的这段时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被一点一点的甩在了后面。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这样说过: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这一奇迹已经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格兰……雨果直截了当地揭露了英法联军丑陋的嘴脸与无耻的行径。
在当时,西方人自诩文明人,他们把中国人称作野蛮人。然而就是他们这样的“文明人”却用一种最原始、最野蛮的手段来对待他们口中的“野蛮人”。这在现在的我们看来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枪支,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军是那么不堪一击,一面是大炮的狂轰猛炸,一面是皇帝的悠闲沐浴,画面是那样令人心酸,难受。清军士兵一个接着一个的倒下,这是横扫欧洲的蒙古骑兵最后的挽歌。
外国传教士,当时的参战士兵、将领,亦或是维克多雨果,他们所能表述的、记录的所有关于当时的细节,在熊熊大火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那样空前绝后的宏伟建筑在眼前燃烧殆尽,留给人们的震撼大概用语言是无法真切形容的吧。圆明园这样一个举世无双的园林,就这样随着浓浓黑烟消散了。
影片通过郎世宁的口吻来叙述,我个人觉得这是导演有意为之。以一个西方人的口吻去叙述,又为此增添了许多真实的色彩。我觉得导演的心智和技巧都是值得称颂的。以传教士的眼见与思绪为线索、用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讲述它的美丽,这些非但丝毫没有减轻看着它毁灭时带来的痛苦,反而更让人百味俱生。因为当美好的事物在眼前时我们常常不以为然,当它再也没有了之后,我们才会倍感珍惜。若不告诉我们它是怎样的辉煌,又怎会让人有这切肤之痛。。
前段时间网上关于重修圆明园的讨论,我认为其实没有必要的。历史的残垣不应该去复原,留一片记忆在每个人心里,时刻提醒着每一个人才是必要的。谁毁掉了圆明园?这个问题在今天来讲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段历史,那段记忆,我们究竟还是不是那个外表华丽,巍巍壮观,却仍然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犹如惊鸿一瞥的“圆明园”。
于今天而言,圆明园的毁灭无疑是我们不该丢失的一份记忆。留着这段记忆,不是为了报复,而是要它成为我们的见证,见证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我们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成长。留着这段苦涩的记忆,才能书写甜美的明天。
版权作品,未经《99作文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