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作者萧红。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想出去走走,多些感受阳光、芳草、感受那些单纯而温暖的笑脸。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呼兰河传观后感900字作文,方便大家学习。
呼兰河传观后感900字作文1
团圆媳妇的婆婆实在是没法了,跳大神跳的也越来越奇了。开始用大缸给媳妇洗澡,而且是当众洗的。这一盛举一传开,大家都想去开开眼界。开始洗澡了,大神打着鼓,命令她当众脱衣裳,衣裳她是不肯脱的,婆婆就请了几个看热闹的人一起帮忙把她衣服给撕了。然后把她塞进大缸里,用滚热的热水往她身上浇。媳妇哭着喊着来回上蹿下跳,旁边的人在一边狂喊,还有些小孩不明缘由,看着这景象在那手舞足蹈的拍起手来。等那媳妇实在跳不动了,也没了叫喊,大家以为团圆媳妇死了,都跑去拯救她,竟有心慈的人,流下眼泪来。一看没死,只是昏过去了,大家伙就又回来了。团圆媳妇命还有,大家也都松了一口气,这要是死了该多可惜啊!等了一会又有人在她身上浇热水,“表演”又开始了。于是浇了昏,昏了浇,到最后团圆媳妇实在是没了一点力气,大家的好奇心和热度也慢慢淡了,众人就把她抬出来摆在炕上,婆婆赶紧过来拉了一床破被子给她盖上。这赤身裸体的真够羞的!就这样洗了两三次,每一次到给团圆媳妇洗澡的时候,群众都趋之若鹜,个个眼前发亮,精神抖擞。斗一个“被妖魔鬼怪附体”的小媳妇,这真是一个让人享受又刺激的表演啊!
没多久,团圆媳妇真的死了。
读完这么一段,我真的陷入了久久的沉思。我在反思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群体?人的劣根性是如何样子的扭曲?人性到底可以复杂到哪种程度?这些都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我在想,一个个性解放、性格开朗的十二岁小姑娘,竟然被群众视为另类而且遭受百般屈辱,直至被活活折磨至死,香消玉殒。我们为团圆媳妇的死感到惋惜的同时,也难免不陷入深思:到底是谁扼杀了一个花季少女?是她的婆婆?还是那些街坊邻居?
我想并不全是。
扼杀她的还有那个时代的愚昧和封建,还有那闭塞的小城里迂腐的思想,还有那些鲁迅笔下麻木的“看客”,还有人性骨缝里散发出的冷漠好奇的心理……种种原因造成了这个悲剧。现实中,尤其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悲剧不断上演,层出不穷。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性是复杂的:一个人可以善良到为了一只猫的死去而痛哭流涕,也可以冷漠到看着一个受伤的人一点点死去而无动于衷,还把这看成“表演”;一个人可以吝啬到一毛钱都不愿意花,也可以大方到为了给亲人“驱鬼”或是为了求得好运而不惜下血本;一个人可以为了一件正义的事孤身奋战打抱不平,也可以为了一件热闹的事好奇的事甘愿充当“看客”……可复杂总归复杂,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在这样一件件悲剧背后投入应有的思考,求得自我人性的解放。
呼兰河传观后感900字作文2
鲁迅评红楼梦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我读萧红女士的呼兰河传,恰恰也隐隐有这种感觉。然悲凉之雾却是一种最为真实的生命体验,是作者晚年回顾童年和故乡所感受到的一种悲壮的美。
呼兰县,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畔有满、回、朝鲜、、赫哲等15个少数民族。当我读萧红女士这本小说时,最先感受到的是东北土地的厚实和粗野,人民的困苦和麻木。
逐渐发现也有热闹的庙会,人们有唱秧歌的、看野台子戏的,热闹异常。作者花了诸多笔墨描写自己的祖父、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还有冯歪嘴子,这个突破了封建礼教,和大姑娘王大姐结婚的人,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和嘲讽。当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茅盾先生如是评论呼兰河传。确实,全书的悲凉寂寞感始终萦绕不去。那个村口的大坑,时常淹死牲口和孩子,却没有人管。胡家的童养媳——小团圆媳妇,这个十二岁的快乐的女孩,最后在左邻右舍的挑拨谩骂中被残忍的用开水洗澡。王大姑娘同磨官冯歪嘴子的爱情,同样是在众人的诽谤、中伤中继续。这些又不能不是我扼腕叹息。
然而从本书看萧红女士的文笔,既非鲁迅匕首投枪般直刺民族劣根,也非郁达夫般文笔华美的勾勒出整个回忆。她只是慢慢地、朴素地陈述,尽管凄婉,尽管优郁,却仍然美丽得动人。我们只感到这是作者的信笔写去,自然而洒脱,毫不矫饰。
呼兰河传观后感900字作文3
谈到解放,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类思想水平的提高,人们本该已经摒弃了愚昧,摒弃了毒害国人千年的迷信思想。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人性的解放的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人们的愚昧与迷信仍然存在而且同样让人思考。发生在我身边的经历就足以说明问题。
我所生长的农村,人民无疑都是质朴的善良的,但他们仍然有摆脱不了的愚昧,遇到问题还是会找这种途径寻得解决。比如哪一家出了事遇到了灾难,这家人就会去请所谓的“阴阳仙”来家里吃饭,然后让他瞧瞧家里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这时这位“仙人”就会在这家宅基地和祖坟地转上一转。结果还真发现了问题:无非就是你家宅基地有些洼,需要用土垫一垫;或者你家门前这个树位置不对,需要挪一挪;再或者你家祖坟地边上少一根桩子,需要嵌入一根。
再比如哪家遇到了麻烦事总是解决不了,愁眉苦脸的时候,有人就会建议这家主人去哪哪找人看一看。主人心里一想,兴许去瞧瞧高人找找办法就真的解决了。于是带上礼物不辞辛苦赶去讨问,说明问题之后这位高人就会指点该怎么怎么做:无非也是你家谁谁谁什么时候不要出门要背星;或者你家闺女出嫁不要嫁到哪个方向;再或者你要在哪个方向烧几天纸等等。求“神”的人都照做了。
这之后,有灾难的那家好几年都没了灾难,有麻烦事的那家麻烦事也解决了,都风调雨顺了。这时乡亲之间都会相互传来传去,说哪个地方的“仙人”或高人就是厉害,对他赞不绝口,以后谁家要有什么事还去请。就算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人们就会再建议主人要不换一个“仙人”再去看看,兴许你家问题很多,需要不同的人指点。这时主人还是会照办,继续“求仙问道”。
如果这些还都是我听来的,那我亲眼所见的就更真实了。我所见的这种我到现在都找不到一个可以打出来的名字来命名它。也是哪家有了麻烦,就会找年长的长辈给看一看,是不是碰到哪个孤魂野鬼了。我所亲历的是奶奶做的,有人找她给瞧一瞧是不是遇到谁谁谁了。奶奶清楚了来由,就开始去厨房忙起来。只见她找来一个碗,倒上半碗凉水,用两根筷子在碗上摆一个十字,然后再用一根筷子挑着用麻线系上的小土块,放在十心正上方。
然后开始用手边晃土块边问话。一问:“他家出现了怎样的问题是不是碰到了你谁谁谁?是的话土块转大圈一直转,不是的话土块在碗边转几圈就停下。”如果找到了是哪个小鬼搞的鬼,就会先骂上几句,然后二问:“你是不是缺钱花了?是的话土块就转大圈一直转,不是的话土块就在碗边转几圈就停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问题所在,然后夜晚几点在哪个方向给这个小鬼送点纸钱就行了。
呼兰河传观后感900字作文4
读这本书的时候想了很多关于读书这件事。上学的时候鼓励读书,但是给读书设了一个“框”:要读好书,读对学习、对成长有好处的书,“框”内的鼓励,“框”外的禁止。这原本是好事,五千年文明传下来那么多书,这个“框”是个读书的捷径,但是也带来了副作用,那就是读书时带有很强的目的性。
上高中的时候读书最多,那个时候大家都读优美的抒情散文,为的都是在高考的作文中可以写一个抒情的排比段做开头,诗一样的排比段做结尾,《读者》、《意林》之类的杂志如同抗生素一样起效快被推荐,但是《平凡的世界》、《呼兰河传》之类的小说就是中药,见效慢被放弃了。
工作之后,没有了语文课也不需要写“八股文”,突然对读书这件事迷茫了,我该读点什么书,再翻起《读者》,里面的心灵鸡汤让我觉得很腻,没有什么比踏踏实实的工作更有用,早就过了那种靠一篇文章就能把秉性都改变的年纪,就算是能改变也是量变引起的质变,也许你已经努力慢慢的改变了,只是这篇文章提醒你认识到了这一点。
书还是要读的,最终选了一本萧红《呼兰河传》,还有选的过程就好像我的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利用率多高,就好像我没有时间看电影、喝啤酒、在网上打发时间一样,假如看了一本对我没有用的书时间浪费了太可惜。现在想想都觉得可笑,玩的时候大把的挥霍时间,从没有觉得可惜,读书的时候倒算计起时间来了。一开始读的时候还是心心念念的想从书里学到点什么,比如读到:“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冤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边非常苦的,想托生,又找不着路。
这一天若是一个鬼托着一个河灯,就可以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之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河灯这件事情是件善举”,之后很开心,觉得学到了东西长了知识,如果这就是我读书的目的,那何必去翻着厚厚一本书,找这么个知识点,直接看民俗常识不是更直接?
呼兰河传观后感900字作文5
孔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我不反对祭拜,相反我还会坚持如孔子他老人家教导的一样:祭拜就必须真诚,就好像我们祭拜的祖先或神灵就在那里存在着一样,而不是作秀,做做样子。这也是我们表达对祖先的哀思之情,对神灵的敬畏之心的一种方式,是对遗憾的追悔,对精神的寄托。我敬畏神灵,但我反对迷信。我反对一切形式的盲目的、不健康的、违背道德与科学的祭拜、随从和崇信。我为五奶和弟弟的离去感到痛心,我也能理解二叔的痛苦和无奈。只是我觉得五奶实在是可怜,农村人的愚昧实在是可恨。如果真存在犯冲,真可以让一个人离去去换得另一个人的生命,那世界该变成什么样?生命该以怎样的状态存在?科学又有什么价值?我除了叹息和愤恨真的没有任何语言了。
《呼兰河传》里的人物给我的不单只有这些沉重的思考,也有比较积极的一面。冯歪嘴子展现给我们的就是积极的一面。
他也和团员媳妇一样是呼兰河的一员,原本并没有什么值得说的地方。可自从他偷偷的跟一个女人同居并生了孩子又被人发现之后,这就成了呼兰河最大的新闻,他也继团圆媳妇之后成为了呼兰河又一个明星人物。人们开始耐不住了寂寞,群众总是耐不住寂寞的,他们去冯歪嘴子家守候、打探,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在小城里传播。他们有专门的探访员,也有专门的宣传员。探访员探到信息以后,把信息传给宣传员,宣传员抓住信息以后不管真假大肆宣扬,信息传递到最后白的已经成了黑的,黑的成了不知道什么颜色的了。这些信息无非就是冯歪嘴子跟那个女人关系怎样,有没有吵架;女人有没有因为羞耻而跟男人哭闹,孩子长成了什么样;冯歪嘴子有没有因为害怕畏惧而想不开。群众总是好奇的,总是从众的。他们把这些信息当成谈资,当成趣味。他们希望冯歪嘴子家能出点什么事然后他们可以去看热闹。可他们挺失望的。冯歪嘴子家一直很风平浪静,一家三口过得其乐融融。老冯很疼老婆,女人勤俭持家,儿子活泼可爱。
可在他们有了第二个孩子之后女人就染病去世了。老冯一个人拖着两个孩子,小的才几个月大,生活又一贫如洗。这时周围的人都以为这回冯歪嘴子肯定会被生活打倒的,他会绝望的,他们想这回肯定能看到他们家的热闹了。可事实又让他们失望了。冯歪嘴子不但没有绝望,还很有信心的样子。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看着他的两个孩子,反而镇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