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读后感

毛泽东读后感(6篇)

发布时间:2022-04-25 21:56:03 查看人数:43

【导语】毛泽东读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6篇优秀的毛泽东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毛泽东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毛泽东读后感

【第1篇】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毛泽东是我们中国的伟大人物,没有他也就没有我们的新中国,他的选集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还有端正了我们的思想。

首先,我和很多人的感受一样,不相信这是伟大领袖毛泽东曾说过的。以为是网友恶搞。于是我专门翻阅了原版的“毛选”,确为毛选第五卷里的话,能专门收录在毛选里应当是比较慎重的。所以我觉得,这是毛泽东的本意。

为什么会这么想呢,或许是时代不同了,就是某些人自以为的“素质高”了,不再有“点名批评”了,大家一团和气就真的一团和气了。比如对贪污犯取消死刑,仿佛就真的没有应该判死刑的贪污犯了!毛泽东作为国家主席,应为全国最高层,居然会点名批评同样处于“高层”的同事,后来也同样成为“伟人”的邓小平同志,这要在现今,怎么可能呢!官官相护,相互吹捧都唯恐不及呢,怎么可能批评,还指名道姓的批评,确实让人惊讶。这大约也应该归功于“受党的教育多年”罢!

这样对事不对人的点名批评仿佛是毛泽东习惯用的一种方式,似乎唯这样方可不愧为同志。就在这本《毛泽东选集》第五卷里有收入《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七年一月)“北京清华大学,有个学生公开提出:‘总有一天老子要杀几千几万人就是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来,这一‘家’也出来了。邓小平同志去这个大学讲了一次话,他说,你要杀几千几万人,我们就要专政。”又提到这个邓小平同志,他依然在“领导岗位上”,因为毛泽东前次点名批评的是邓小平同志的方法问题,按毛泽东的话说,应该是“治病救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错误不要紧,只要改正,就是好同志”。可见毛泽东对邓小平并不像很多自以为自己是大人物的那样对某某有成见之一说。毛泽东才是真正的大人物,一个真正的伟人!在他心里的词典里就根本没有某些自以为大人物的小人们总想着的那个词。

现在为什么不太批评或者不点名批评了呢,是不是现在的“领导者”们没有错误,或者犯的都是“普遍错误”而不是“个人错误”呢?很显然不是的。这个问题要深入说开去是相当复杂的,我辈非领导者,更不是所谓的“高层”大人物,信息少,孤陋寡闻,就更只能说一些毛皮,所以也就只好让大家姑且听之,权作闲聊而已。

首先,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以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生产力发展了,人民生活确实得到了巨大的改善,“朱门酒肉臭”虽然比比皆是,“路有冻死骨”确实较少了,从世界范围里,中国人是最好管理和忽悠的(这有赖于儒家思想的伟大教化),只要给口饭给片瓦,基本一辈子不会造反,也不太会提意见,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他们被听不进意见的领导们领导惯了,知道反正提了意见也没人理会,干脆就懒得提了。但千万别以为他们没有意见,没有委屈,更不要触碰他们的底线,即,不要砸他们的锅,不要揭他们的瓦!底层生物(原谅我说出真相)在生存底线遭受挑战时,会迸发出比高等生物更可怕的战斗力,会以伤害自己及对手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枪弹和刀剑面前,人的生命都是同样的脆弱。所以毛泽东把中国人民比作巢里的雀儿。从主席的这段话中能亲切体会到他对中国人民的真实情感,但他又深谙“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是啊,中国人民确实很卑微,他们大多不会关心政治,只关心粮食和蔬菜、房子、生产工具。但如果建设了几十年近百年的中国,连老百姓最起码的生活还保障不了,我们不觉得这个党无能吗?我们不觉得作为这样一个党的党员感到羞愧吗?

第二,是党内,特别是所谓“领导”们,他们总保持“一团和气”,甚至打着“维稳”的旗号,官官相护。自己身边的部下或者同事出了问题,能掩饰且掩饰,对待“民怨”能压制就压制,能逃避就逃避。从不客观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情况出现大致有两种可能,一是今天看到别人的错误害怕就是自己的明天,今天我护着他了,寄望着下次他保住我;或者本来就有自己的一份,不先死保护他自己怎么办?批他就等于批自己,所谓要倒大家都得倒!所以,现在常常一犯案就是大案,窝案;让老百姓都误以为共产党怎么啦!仿佛都坏了似的,长期的捂住盖住堵住,势必“积重难返”,都下刀割肉了,岂有完肤!

第三,有些所谓的领导,自己没有什么能力,看不出贪污腐败分子的丑恶伎俩,或者看出了也没有足够的证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像毛泽东那样一针见血批评了人,还可以给人指明一个解决的办法,哪怕例举另一个有利的案例。这样的人原本就不能做领导来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错误的当上了领导,也许不是你一个人的错,但你没能耐,占着茅坑不拉屎,还自以为屁股坐在领导位置上就人五人六,小丑腐败分子明目张胆在你面前耍花枪,严重危害党的形象,你居然毫无察觉或者束手无策,那就是你的错!有错就改,犹未为晚。所以,领导者一定是有点才能,庸才最好趁早下台。

共产党是要得到教训的。不要以为物质生活比较丰富了,人民生活有点保障了,不造反了,这个官就容易当了,就不需要努力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做人做事,时代的发展都是这样的,你不学习,人民学习,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要求,他们的处事方式和方法就会跑到你的前面去,靠压制,靠蒙骗,靠和稀泥打哈哈都不可能是长久之计,依靠粉饰终究不可能有长治久安。所以毛泽东说“共产党是要得到教训的。”他的话不是没有得到过验证。只是,作为共产党员的我辈,不希望我们的党,接受这样那样的教训太多,特别是不要太严重,一个受伤过重的身体是要损害根本的。把教训尽量吸取在最初阶段,把产生教训的行为和思想消灭在萌芽阶段,则应是我们每一个党员的责任。

“现在,在所有制方面同民族资本主义和小生产的矛盾也基本上解决了,别的方面的矛盾又突出出来了,新的矛盾又发生了。县委以上的干部有几十万,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里。如果不搞好,脱离群众,不是艰苦奋斗,那末,工人、农民、学生就有理由不赞成他们。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这些震耳欲聋的囊囊诤言,被不少党员干部耳边风,当成了不合时宜。不知道他们“与时俱进”到何处去了,餐馆酒肆里还是娱乐城休闲中心去了?长此以往,还是毛泽东的那句话“共产党是要得到教训的。”至少,也如他所说“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我说革掉很好,应当革掉。”

毛泽东是一伟人,一巨人,凡夫俗子难以能及,但很多共性是不可更改的,比如“身正不怕影子斜”“无欲则刚”等等,毛泽东作为国家主席,吃穿住行与常人一样艰苦朴素,战争时期,他一共有六位亲人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生命且不说,建国之后,唯他的亲属基本上没有得到显赫的“高位”,没有什么“富二代”。请问:我们如今的“公仆”们怎么样?又有谁能比他更有资格使自己的后代成为“富二代”?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建立自己的政权并在强大的对手面前取得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当年有一大批大公无私的优秀的共产党员,一批先人后己,甚至从来就不想自己的优秀的共产党员!如今怎么样?什么“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什么“忙碌的公仆在包厢里,重要的工作在宴会里,该抓的工作在口号里,妥善的计划在抽屉里,应煞的歪风在通知里,辉煌的数字在总结里。”等等等等。长此以往,如何得了!杜牧云:“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毫无“怕怕”乎!

毛泽东选集你是否看过了?你和我有共同的看法吗?一起来探讨下吧。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第2篇】毛泽东传读后感800字

【第1篇】

如今建党90周年,眺望天安门城楼,让我们不禁想起祖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一生。

这本书的作者是菲力普?肖特,那么这本书就是以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去诠释着一个国家主席传奇的一生。毛主席出生于湖南韶山农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而作者如此称呼他的童年——儒门少年。其实,他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当上共产党的领袖,而是在红军长征的一个初夏,当红军成功地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时,毛主席才使他自己成为无人可竞争的领袖。当然前面还有其他的斗争。直到八年多以后,毛主席才最终成为党中央主席。主席这个名称,他一直保留到去世。人们奉承和赞美他为“中国伟大的舵手”。

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用史沫特莱的话来说,他的情绪‘含而不露,他是孤独的’。他的个性能激起人毫不掺假的忠心。他是冷峻果敢与无限宽容的结合;眼光远大于学究似的注意细节的结合;坚定的意志于极端的敏感,外在的超凡的魅力于内在的谋略的结合。”的确,他与常人不同。

那么,我产生了许多疑问。现如今,有谁见过一个高级领导是整天啃着窝窝头,睡着茅草屋的?有谁没见过一个高级领导吃着山珍海味,住着豪华房亦或是小别墅?现如今,有谁听说过一个高级领导开会是点着一盏煤油灯,盘腿坐在炕上的?有谁没有听说过一个高级领导开会亮着几十盏灯,穿着西服坐在五星级酒店的高级会议厅里,旁边放着一杯咖啡?现如今,有谁说过领导体贴下属,加班的时候送上一瓶饮料?有谁没说过物价涨,工资低,加班加点不给费?

如今吾等能昔日者所不能,惜乎昔日者能吾等所不能。然吾亦奈何?

毛泽东,史书上永远抹灭不了的名字,或者说他在结束了几千年的王朝制度后,已经不知不觉的走上了新一部史书的封面,登上了中国新一座金字塔的顶端。

《毛泽东传》中毛主席的一生犹如不断展开的明代长卷画,完整,百折不回。

【第2篇】

对中国人来说,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父亲,是一位伟人,是中国人心中的信仰。但是,他是如何成为新中国的建立者的呢?他付出了怎么样的代价?他的世界是怎样的,是什么造就了他的成功?他的视界又是怎样的,他对于人生,对于社会,他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和看法?

毛泽东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徘徊的,是崎岖的,忽上忽下,忽进忽退。在这条道路上,他在不停地修炼自己,磨练自己,塑造一个伟大的形象,锻造一颗强大的心。这颗强大的心,是沉着的,是冷静的,是“定”的。如果一个人的心永远是晃晃悠悠,从来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呆着的话,这个人绝对不会成功,绝对不会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在这个强大的心的背后,藏着许许多多伟大的传奇,这些传奇一点一点地累积,造就了新的中国!

人,是什么?是一个点。人与人之间,是有关系的,有的复杂,有的清晰明了。这个关系,就是线。 许许多多的点,构成了一个人群。一个又一个的人群和许多线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张庞杂的大网。这,就是社会。而毛泽东的视界,就是这张网,而不是自己的那个点。现在这个社会中,有很多人,包括一些国家级的人物,目光只在那个小小的点上。长此以往,这个网将不复存在,点点们也会像一盘散沙在宽广的大地上漫无目的地滚动。

这样看来,毛泽东是个有目的、有遥远的目光的人。

同时,我认为毛主席是个不冷不热、不温不火的人。也许是因为社会的冷酷,也许是因为家庭的残暴,也许是因为奇怪的性格,总而言之,他的“相”很稳重,但是他的有些行为却看似很随意。他有的事情做得特别认真,有的事情却是淡淡而过。这说明,他分得清事物的轻重。他的一切做法都是跟着理性走的,是跟着那颗安定的“心”走的。但是,毛泽东的一生也不算是完美的、安详的,他也有想错的时候,也有懊悔的时候。他也“杀”过很多人,得罪过很多人。但是,这是一种大局观,是伟大的人才有的视界观。他这么做虽然牺牲了自己,但是拯救了更多的人!

我,是个感性的人。一个感性的人就像是水中的一片叶子,漂来漂去,随着水波游动,没有一个稳定的位置。而毛泽东,他更偏向于理性,这是他成功的关键。理性的人有很好的思维方式,他们不会因环境或周边的人改变而改变。不过,他们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有点“认死理”,只坚持于自己的想法,而果断地拒绝他人的建议。就像是“是”与“否”之间,理性的人只会择其一,而感性的人会在其间徘徊不定。我不是毛泽东那样的人,但这并不说明我就不会成功。我的视界不像毛泽东的那样宽广、深远,我以为是我还太小,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是因为我不愿意,我不愿意做的事我永远做不成。如果我愿意去扩大它,填补它,充实它,它自然就会变得深远、饱满。

我的语文陈老师曾说到过:“阅读一个人,就像是看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照亮自己。”是的,阅读毛泽东这个人,我找到了我自身上的缺陷,我觉得自己在迅速成长。但是,我不会成为他的复制品。我只会从他的身上看到我的不足,我会去弥补这些不足,以完善我的生命。

【第3篇】

毛泽东从一个农家子弟,以坚强的毅力,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终于使中国人民昂首阔步地行走在世界的舞台。近日阅读《毛泽东传》,拜读领袖灿烂诗篇的手迹,我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的思想,他的灵魂,他的人格魅力,是我们的指明灯,是我们的开路人!

他一生不会打枪,却带兵打下一个锦绣的河山。在他之前,多少英雄豪杰,都是为自已打天下,为皇帝打天下;只有他,为穷人闹革命。他的心中没有自己,只有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他最神圣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让整个中华民族都能够扬眉吐气的政权。为了这一事业,他的兄弟姐妹,他的妻子儿女,都因他而长眠在硝烟里。但他却依然矢志不渝。为了让新中国不再遭受外来势力的凌辱,他坚持把宝贝儿子送上朝鲜前线。

毛泽东靠什么秘诀快速取胜呢?他是靠信念靠民心,是靠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民族魂。得民心者得天下,他率领的军队所到之处,受到群众的积极支持,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被俘虏的国民党军队,纷纷掉转枪口成了人民的军队。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中华民族再一次血脉相通,心心相印地融为一个整体。

从明代以来,中国就开始衰落;这个千年帝国,在近代曾屡次遭受屈辱。从毛泽东开始,中国走向强势。是毛泽东改变了这个东方大国的命运,让中华民族重新挺立在世界的舞台!他改变的不仅是中国的命运,更重要的是,他挽救了近乎衰落的中国文明。是毛泽东让我们走向强盛,是毛泽东让今天的中华民族重新焕发了青春!

他给整个中国带来了自信,他让整个中国团结一心。他让这个千年帝国的封建割据永远成为历史,让千年来的民族矛盾彻底化解。在新中国积贫积弱的情况下,他勒紧裤腰带,集全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终于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让全世界华人都挺起头来!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同时他也是一个诗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哲学家。他的诗作,王者之范,气势无比,李白杜甫不能及。他的书法如他的性格,洒脱飘逸,自成一体,气势恢弘。他的文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纯粹的群众语言,但哲理深刻,一句顶万句。他的哲学思想,让哲学家自叹弗如,他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深深地扎下了根基!

毛泽东的思想精髓,犹如黄钟大吕,让我的心头增加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今天,中华民族的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只有不断开拓进取,昂扬奋进,才能谱写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一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

毛泽东传读后感800字

【第3篇】毛泽东传读后感600字

【第1篇】

《毛泽东传》终于在前天看完了,历时三个月!

看罗斯.特里尔写的这本书的时候,对毛泽东,我们心目中“神”一般的领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感觉到了一个真实存在的人。

我觉得毛泽东首先是思想家,无论是他早期的反传统建立新民主的思想,后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灵活运用”,一直到后来“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其次他是军事战略家,“农村包围城市”,“论持久战”,“进攻与撤退间的迂回战术”,“运动战”,等等,就连我这个对战争一点都不感兴趣的小女子,也知道了这些战术,呵呵!

然后他是一个“蹩脚”的诗人,哈哈!这是我自己的感觉,其实我对诗词没有研究的,对毛的也没有研究。

我还觉的他特别的聪明,其实不能简单的这样说,应该是睿智吧。

我还觉得他有“痞子”气,表现在他的语言上,经常说一些“不文明”话作比喻,但是又特别的恰到好处。

读完这本书后,对于毛泽东,我是又敬佩又遗憾,佩服的方面就不用多说,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的,他统一全中国就是最伟大的事业了。

遗憾的是文化大革命“没有成功”。其实我觉得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让所有中国人的道德水平提高,希望每个人都有“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可是事与愿违,而且同时也被别人钻了空子,谁知道当时他耳边都是吹得什么风呢?(我觉得只有通过物质刺激才能提高这种觉悟,可是好像毛认为一旦掺杂了物质这一右倾的事物,就变成资本主义了,又要被打倒!唉,所以文化大革命肯定不可能成功的了。)我是事后诸葛亮,我们都是。

想到的东西很多,可是只写了这些。

我最喜欢毛泽东的地方是:他诙谐的比喻,就是喜欢他说的那些“不文明”的话,哈哈,总是恰到好处,还总是把外国人搞得莫名其妙,真是妙哉!妙哉!

【第2篇】

喜欢阅读,总以为自己经历平凡,人生阅历简单。因而只能多点阅读,用间接的感受弥补亲身体验的不足。每当在书城显眼的地方看到《毛泽东传》时总忍不住会多看两眼,但也仅此而已,因为那么厚厚的一本,确有让人望而生怕的感觉:什么时候才读得完!但这次则把它权当一项任务,买了回来,也算给自己下了一个硬任务,看你还跑得了!

这部传记是美国人特里尔写的,他将毛泽东放在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的历史起点上来客观地描述他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毛泽东17岁才'出乡关',与早期其他一些著名的共产党人比较起来,他接触外部世界和新知识、新思想也许要晚一些。但是,从书中我们看到,他虽和同时代许多人一样经过一段曲折后才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但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否定自我的精神。这就使得他能做成前人未能做成的事业,达到前人未能达到的高度;这也就使得当许多和他同时代的曾经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徘徊不前甚至步入歧途的时候,而他却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带领更多人取得成功。

这部传记没有把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当做天生的'救世主'或'完人'来写,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努力反映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对于中国革命,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便什么都成竹在胸,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也不是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他自己还说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长征中他也指挥打过败仗。这部传记没有回避这些,而是一一做了客观的叙述和评价,从而保持了全书的历史真实性。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身上集中了一个伟大民族和时代的精粹。这种境界,不是大家都能达到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和道路得到程度不同的启示。因此可以说,这部传记是一部毛泽东的启示录。

每一部传记的结语,都值得自己反复品读。我认为那是作品的精华。句号,并不意味着结束。传统意识、大写的自我、人际竞争、健康状况等,都影响着毛泽东的人生,同样反作用于我们大中国。毛泽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超人,更是丰碑。2007年的十一月,繁杂的工作之余,我多或少地走近了这一历史伟人,有了一点属于自己的感慨。琐碎忙碌的日子,忙里偷闲,拾起书本,安静的心竟能读得进这种大部头的书,也是一种难得的收获。

【第3篇】

毛泽东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起伏。他从小便时一个叛逆的孩子,不喜欢读中国自古以来的儒学知识。青年时更加凸显出来,认为中国应该重点关注农民,后来还参加过长征,最终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代优秀领导。他从小酷爱读类似于《水浒传》这样反叛的书,这对他往后的理想打下了基础。毛泽东是湖南韶山人,正如所有湖南人一样,有着憨厚朴实的一面,也有阴险狡诈的一面。

毛泽东爱读书,什么杂志都爱不释手,为了读书,他从每天繁忙的农活中忙里偷闲,如海绵一般挤出水来,从中读书。晚上睡觉了,都躲在被窝里点燃豆大的灯火,借着一丝丝光亮看书。他从这些书中获取了不少知识,后来才利用这些知识成为了文学家、军事家和革命家。毛泽东自幼就常常和爸爸顶嘴,和爸爸反着来。家里他还与母亲、长工组成了一个反抗团队,专门来对抗父亲。毛泽东小时候的事迹很多,但是,我最钦佩的还是他少年时,那种看书的精神。

现在的同学们都不怎么喜欢看书,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下课奔跑与打游戏的身上。在那个时代,也在现在,都没有一个人像毛泽东一般会如此刻苦,深夜中还不忘看书。可见,读里名列前茅的好学生,虽说他中缀学,英语方面也有不少缺陷,但书对一个少年来说,真的是收获颇多。因为刻苦读书,毛泽东后来成为大学他仍然成绩优异。这不是天分,而是他后天的勤奋努力,才有所丰收的回报。而且,从毛泽东身上,我们也会发现读书不能只看一个方面。毛泽东看政治的书,看军事、文学、数学、武侠小说和科学地理,这些杂七杂八的书,都让他在每个领域中都颇有学识,见识不少,知识面非常丰富。我们也要向毛泽东一样,刻苦读书,才能和《沁园春.雪》中的一句诗一样:“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成为今朝祖国的风流人物!

【第4篇】

读了《毛泽东传》这部书,对毛泽东有了深的 了解。

这部传记将毛泽东放在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的历史起点上来客观地描述他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毛泽东17岁才'出乡关',与早期其他一些著名的共产党人比较起来,他接触外部世界和新知识、新思想也许要晚一些。但是,从书中我们看到,他虽和同时代许多人一样经过一段曲折后才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但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否定自我的精神。这就使得他能做成前人未能做成的事业,达到前人未能达到的高度;这也就使得当许多和他同时代的曾经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徘徊不前甚至步入歧途的时候,而他却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带领更多人取得成功。

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一生,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注重探求事物的'大本大源'。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后,这一特质和思想源头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他对问题从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地去解决,而是力求抓住事物的本质,从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并从理论上做出新的概括。书中对理论问题的叙述和分析,由于紧扣住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显得既深刻又生动,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形成发展的脉络,也从一个重要侧面集中反映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这部传记没有把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当做天生的'救世主'或'完人'来写,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努力反映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对于中国革命,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便什么都成竹在胸,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也不是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他自己还说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长征中他也指挥打过败仗。这部传记没有回避这些,而是一一做了客观的叙述和评价,从而保持了全书的历史真实性。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身上集中了一个伟大民族和时代的精粹。这种境界,不是大家都能达到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和道路得到程度不同的启示。因此可以说,这部传记是一部毛泽东的启示录。

毛泽东传读后感600字

【第4篇】毛泽东矛盾论读后感1000字

毛泽东矛盾论读后感1000字1

《矛盾论》是《实践论》的姊妹篇,是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初期撰写的文章,是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党内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该文发表于一九三七年八月,全书两万五千多字,共分七部分。一、两种宇宙观;二、矛盾的普遍性;三、矛盾的特殊性;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五、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六、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七、结论。

文章开明宗义,首先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法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矛盾有着普遍性和特殊性,任何事物都有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有着统一性和斗争性,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着的,矛盾也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运动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着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如:宇宙运动、火山地震、风雨雷电、四季交替等等不一而足,运动产生了宇宙,运动使宇宙得到平衡。因为空气运动才产生了风雨雷电,风雨雷电又促进了万物生长。在微观世界中,由于微生物的广泛存在,分解消化产生化学反应,使得大地山清水秀、万物勃发。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是变化着的,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就是侵略和反对侵略的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在这个阶段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存在,斗争仍然会持续存在下去,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唯物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因为矛盾的普遍存在,同时矛盾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认识矛盾、解决矛盾,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对我们现阶段的工作仍然有着强大的指导意义。

读着毛泽东同志81年前的文章,回想当时内战未除、抗战初起、战火纷飞、民族涂炭的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统一全党意志,引导解放区的党、政、军、民认识当时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认识对立、统一关系,认识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掌握抗日战争的主动性,《矛盾论》和《实践论》一样,是用哲学观点阐述战略问题的又一篇宏文。想到这里,不禁浮想联翩,特赋诗一首:

世间万物总牵连,矛盾如织在其间,对立统一有规律,运动恒古是向前。因地制宜毋教条,对症下药别主观,唯物辩证法大道,哲学光辉万万年。

毛泽东矛盾论读后感1000字2

《矛盾论》是毛 泽 东继《实践论》后又一片哲学著作,旨在克服存在于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但从它诞生之日起,它的作用已远远超过了那些,在新的时期,它仍能够发挥作用,为新的问题带给解释和方法。《矛盾论》是毛 泽 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时至今日,它仍然指导着我们的实践。它永恒的生命力所在,是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超多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系统的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法则,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实践的正确的认识论。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必须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 泽 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状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矛盾论》至始至终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展开,其以唯物辩证法为出发点,透过阐述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逐步深入的阐述了矛盾的好处。

毛主席用了一句话来表述矛盾的普遍性,即“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在我看来不可能有哪个人能用更简练的语言来表述矛盾的普遍性。“时时;事事”表现了矛盾的无时不有,无所不在。其与恩格斯所说的“运动本身就是矛盾。”及列宁对于对立统一法则所下的定义相统一,无论是生命活动还是人类的后天行为,无论是客观现象还是思想现象,矛盾都普遍的存在着,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的特殊性是区别一件事物和科学研究区分的重要依据。毛 泽 东认为,人类认识的过程就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这不仅仅总结了人类的认识过程,而且必将人类认识和科学发展带给重要哲学思路。

我们认识人往往是看他们之间的不一样点,因为如果只看相同点,那么人与人之间便没有任何区别,也无法分辨出不一样的人。矛盾亦是如此,人们认识矛盾往往是透过矛盾的特殊性。毛主席对其特殊性做了完善清楚的解释:不一样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科学研究的区分正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就我个人理解而言,矛盾的特殊性即为事物的特殊性,而我们的认知又往往从事物的特殊性开始,比如说,我们结识一个陌生人,最先记住的往往是他的个性之处,慢慢熟识之后才会记住他的一般特征。当然,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不可分割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他们的关系即为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除去个性,共性便不再存在,除去特殊性,普遍性也不复存在。

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都认为矛盾就是互相冲突的事物,当然在以前我也如此,但是从《矛盾论》的观点来看,我们无疑是错误的,我们往往只看到了矛盾的斗争性,而忽略了它的同一性,斗争性很好理解,就是指事物互相对立的一面,而同一性相对要深入一些,它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或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必须条件下相互转化。用通俗的话来讲,矛盾的同一性就好比生与死、上与下;生死相对,但如果没有生,就无所谓死;上下相对,但如果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两者相对且相依而存。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实行土地改革,将拥有土地的地主阶级转化为失掉土地的阶级,而以前是失掉土地的农民却转化为取得土地的小私有者,这也是矛盾的同一性的表现。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主要表此刻以下方面: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资料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以中国革命的实践来看,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趋势下发生的,这是矛盾的普遍性。而中国革命在资本主义没有大的发展的状况下就取得了胜利,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至于《矛盾论》中提到的对抗的问题,我的认识是:矛盾是有限度的,在必须限度内,矛盾不会突出的表现出来,但矛盾一旦超出限度后,就好比炸弹被引爆,事物会立刻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换句话说就是对抗;对抗是矛盾激化后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抗能够被解决,但矛盾不能被化解,它会始终存在。

而今,离毛 泽 东创作《矛盾论》虽然已经过去了70多年,可《矛盾论》却仍然不减其效用,以其强大的理论力量指导着我们的实践。须知,人生在世,我们会面临许许多多的矛盾,个性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矛盾更是多如牛毛。此外,不一样层面的人要应对和解决的矛盾的类别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层次的部门、政府要应对和解决的矛盾也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类型的企业、社会团体和组织要应对和解决的矛盾还是不一样的,所以为了做出正确的选取,就更需要我们懂得矛盾的普遍性,认真思考和分析各种矛盾,并从中梳理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来设法解决各种问题。社会在前进,人类在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正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正确把握这一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发展,这对个人、群众以至于一个民族的前途都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 泽 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个性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好处。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应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务必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个性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务必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我人生的特殊性。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构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构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在情感与理智这一对矛盾方面,不能把其分割开来而只按情感办事,不能情感地思考问题,曲解事实而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应自觉地用理智战胜情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情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首先应正确认识到特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不能片面强调精神作用而忽视物质利益,同时又要认识到不能忽视精神生活的作用和好处。物质利益对我们青年人来说,总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但我们要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对待,不能片面追求物质享受而被物欲所累。

社会在前进,人类在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正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正确把握这一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发展,这对个人、群众以至于一个民族的前途都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总而言之,我始终坚信,无论是过去,此刻或是未来,《矛盾论》都会永存于世,它永远不会失去其绚丽的光彩,永远会以其特有的力量指引着我们的各种实践,带领我们选出正确的道路。而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更就应牢牢掌握其精髓,并将之应用于实践,为我们的成功增添一份力量。

毛泽东矛盾论读后感1000字3

最近拜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不禁为其的深刻论述所折服。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主要是为了克服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今天,对我们学习唯物辩证法有很大的帮助。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

毛泽东的这篇着作,在7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指导着我们的实践。他永恒的生命力所在,是它系统的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法则,发挥了列宁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实践的正确的认识论。毛泽东同志写作矛盾论时,是为了使党和人民从思想上认识到教条主义的错误,从实践中认识到辩证法在认识世界中的巨大威力。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事物的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只有通过分析具体事物的矛盾,分析在具体事物中体现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结,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着重分析了矛盾的特殊性,分析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系,提出了共性和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的重要论断,为解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做出了卓越贡献。矛盾及矛盾运动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上,是有重要意义的。十九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劳资关系有所缓和。第二国际内部有人提出,资本主义能够通过逐步调整和平的进入社会主义。其实,这只是矛盾没有激化的状态,矛盾仍然存在并发展。后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即证明了这一点。但是,矛盾的普遍性只能是通过各种具体事物的矛盾表现出来,而具体事物的具体的矛盾表现形式,就是矛盾的特殊性,亦即矛盾的相对性、个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实际也就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通过个别来表征。个别由于其有别于一般的特性而获得其个别意义。“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对于我们从事科学研究也很有帮助。

同时,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也是唯物论的一个表现。只有通过唯物论的观点看待矛盾,才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克服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同时,对矛盾的特殊性,

不仅要全面的,深入的看待矛盾,还要对矛盾的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各方面认真考察。

以中国革命的实践来看,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趋势下发生的,这是矛盾的普遍性。而中国革命在资本主义没有大的发展的情况下就取得了胜利,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表现在: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内容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失去一方,他方即不存在。一切矛盾着的事物和矛盾着的概念,都是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倾向。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相对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对立的斗争性是不受条件限制的。它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阶段,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而矛盾的同一性则必定要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条件的改变则促成矛盾的转化,没有一定的条件则矛盾双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着重分析了矛盾形式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区别。对抗性的矛盾发展到终点,必然要用外部冲突的方法来解决;而非对抗性的矛盾则主要经过调整内部关系,建立和谐与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正确分析和判断矛盾的具体性质对于指导革命实践至为重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它不仅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而且也是认识的规律。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毛泽东矛盾论读后感1000字4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是20世纪的历史巨人。他不但以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的实践,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而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的创造,在中国文化发展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毛泽东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又都和他投身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和他一生刻苦的读书生活分不开的。读书,使毛泽东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毛泽东最重视哲学。他在哲学这个领域花了很多功夫,读了很多哲学著作,不仅有马列的,还有西方哲学家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以及我国古代哲学家的一些著作。毛泽东正是在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把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并写出《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划时代的哲学著作。毛泽东和马克思一样,特别重视历史和哲学,在他的《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

《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代表性著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它们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认识论。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矛盾论》是毛泽东继1937年7月完成《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党内存在的严重教条主义思想,于同年8月完成的,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过演讲。毛泽东的《矛盾论》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言简意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是一种庸俗进化论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以及从一个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

毛泽东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指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自始至终存在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都带有特殊性,每一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中矛盾带有特殊性,同一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上矛盾带有特殊性,同一发展阶段上矛盾双方各有特殊性。

通过对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论述,毛泽东系统阐明了关于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理论,即关于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理论。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的转化,使事物发生性质的变化;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转化,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差别。矛盾发展不平衡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创造性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更加完善,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

毛泽东明确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中存在斗争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个性中存在共性,“在相对的东西里面有着绝对的东西”,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他特别强调,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但不是矛盾斗争的形式。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和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就是斗争的形式,则应该根据矛盾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实践中,必须具体研究各种矛盾斗争的具体情况,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

毛泽东在文章最后以精辟的笔调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他强调,事物矛盾的法则就是对立统一的法则。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矛盾论》通篇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全面系统深刻论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意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经典文献。《矛盾论》从辩证法角度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以从《矛盾论》为主要影响的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促使我世界观转变的催化剂。

在以前,我的正义感使我对光明与黑暗、善与恶能够分辨。追求前者而厌弃后者。但我从没有想到怎样去改变这现实中的一些丑恶现象。我只知道依靠个人奋斗、掌握实在的技能、本领,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作一个清白的、有用的、争气的人。读了《矛盾论》,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使我的认识升华了。我感到,要改造现实,不能光靠个人的努力,还要团结周围的人,所有的中国人一起来努力。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人,我必须掌握矛盾普遍性的分析方法,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在实践中科学分析和正确处理各种具体矛盾,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完善自身发展进而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矛盾论》一直是我反复阅读的经典。在此基础上我还读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感到自己认识客观规律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以后,很多问题豁然开郎,让我深感茅塞顿开。读《矛盾论》让我认识到:哲学是帮助你怎样去认识客观世界—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帮助你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去发展事业——改造世界包括改造自己的学问。每个人都有他的哲学。毛泽东号召哲学走出课堂,让每个人都受益无穷。

毛泽东矛盾论读后感1000字5

近期,单位组织了《青年读经典》的活动,号召大家学习革命经典,学习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哲学理论水平和把握客观实际的能力。我通读了推荐文章,收获很大。现就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矛盾论》的第四部分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文中指出,“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文章在这一部分,准确地分析了1840年到本文创作时的1937年,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到国内革命战争阶段,再到当时抗日战争的社会矛盾发展变化情况,抓住了各阶段的主要矛盾。

《矛盾论》对于矛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认识和把握矛盾的正确方法,提出并解决了抗日民族运动的理论问题,指导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同时,《矛盾论》也为认识后来的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哲学武器。

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新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跨入了新的世纪。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如何正确分析把握当前的矛盾问题,是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的关键前提。

在党和国家做出新的战略抉择前,胡同志于今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一次重要的战前动员。在讲话中,胡同志强调,我们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但是,我注意到,通篇讲话中没有特别指出矛盾之所在。胡同志虽然没有在讲话中说到这些,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他提出的治国方略相对应的看出党中央对当前社会矛盾的分析和把握。

胡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在不断的发展创新,现在它的目标已经发展到“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据这一论断,中国的社会矛盾应该是富强文明和谐的对应方面,说明在这些方面,我们的社会还存在诸多矛盾,需要树立这样的目标以解决相应的矛盾,而且解决这些矛盾应该是深刻而艰巨的任务。

因此就可以认为,党中央把这四方面矛盾看作是当前社会的重要矛盾,而且这四方面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方面。根据《矛盾论》,主要矛盾只有一个。那么,哪一个是主要矛盾呢?或者这是否说明应该有一个更本质的矛盾隐藏在它们之后,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呢?

建国以后,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当时对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这样的——已经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判断能否在今天仍然不变呢?

新中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经历了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历并还处在邓小平时代开始的改革开放进程中,经济规模已排名世界第四,经济体制已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政治不断发展完善,文化思想不断丰富开放,社会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复杂进程中。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在新的形势下,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这说明我们对于社会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于社会个体的需求进一步关注,而社会个体的需求也进一步丰富。这种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吃饭穿衣上,随着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个体对于自身利益的要求不断增多,物质生活条件、思想文化自由、政治参与、法律地位平等,还有很多方面都成为了个体需求的要素。

于是,就有很多人提出,社会矛盾不能再以原来的眼光来看待,也要解放思想,发展新认识新观点。比如,有学者提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既不是官方普遍认为的“社会生产落后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也不是近来某些学者提出的“公共品供给落后与公共品需求之间的矛盾”,而是“权力的代表性落后于人民日益增长的权利意识。”他认为,目前中国社会经济指数总体已经达到小康水平,而社会政治指数却仍基本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不少地方和单位“公仆们(官员)”权力代表性落后于“主人们(民众)”日益增长的权利意识,构成中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认识。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我们打破了很多旧的,解放了社会生产力,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但是还存在很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不配套、不完善、不相适应的事物。比如上面这位学者提出的,就是政治体制改革领域的问题。根据经济学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政治体制改革是与经济体制改革一起,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而经济发展是要为全体人民服务的。不搞清这些存在的相互联系,突出权利意识矛盾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一叶障目、管中窥豹的。

《管晏列传》中指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精神、文化、政治、都以衣食冷暖为基础,这也是人的根本权利——生存权,是一切其他权利的基础和前提。那么我们先来看,生存权解决了没有。由于中国幅员辽阔,社会发展极端不平衡,地理上的东低西高,在经济上却呈现出东高西低,尽管社会总体进入了小康社会,但是我们的小康还是初级的,还要以全面的小康社会为目标。截至2006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还有2148万人,城市、农村还存在大量的低收入人口。几年来,国家加快建设全民社保体系。为什么社保体系的建立这么迫切?就是因为广大的社会群体缺乏保障,生存权受到了较严重的威胁。

在社会总体迈入了小康社会后,我们的发展质量却还存在很多问题。就拿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食品质量问题来说,远有假酒致命案,近有安徽阜阳奶粉事件;教育费用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负担,尽管国家在教育上已经投入很大,但是离解决问题还相距甚远;还有医疗质量、价格问题,房价高企问题等等。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复杂的转型期,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带来的剧烈变动更加重了这些矛盾。如果我们无视这些社会问题,把权力意识的矛盾作为主要矛盾,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厦就会在缺乏基础和支撑的情况下倒塌。前苏联和东欧的剧变已经成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尽管权利意识也是人民群众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在化解类似以上基本矛盾前,权利矛盾还不能上升为主要矛盾。而且,社会主要矛盾的传统观点并没有出现社会环境上的本质差别。我们一直坚持的社会主要矛盾认识,考虑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需求,与邓小平同志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一致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点的,因此也仍然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而这个矛盾就是隐藏在富强文明和谐对应方面背后的主要矛盾。

实际上,党中央对这个问题是有回答的。200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

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不是攻击一点,不计其余的,是和稳定与发展并存的。我们不仅要把握主要矛盾,还要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才能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才能在复杂的形势面前保持清醒,为努力完成我们的历史使命而奋斗。

毛泽东矛盾论读后感1000字

【第5篇】毛泽东传记读后感800字

毛泽东传记读后感800字1

喜欢阅读,总以为自己经历平凡,人生阅历简单。因而只能多点阅读,用间接的感受弥补亲身体验的不足。每当在书城显眼的地方看到《毛泽东传》时总忍不住会多看两眼,但也仅此而已,因为那么厚厚的一本,确有让人望而生怕的感觉:什么时候才读得完!但这次则把它权当一项任务,买了回来,也算给自己下了一个硬任务,看你还跑得了!

这部传记是美国人特里尔写的,他将毛泽东放在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的历史起点上来客观地描述他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毛泽东17岁才'出乡关',与早期其他一些著名的共产党人比较起来,他接触外部世界和新知识、新思想也许要晚一些。但是,从书中我们看到,他虽和同时代许多人一样经过一段曲折后才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但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否定自我的精神。这就使得他能做成前人未能做成的事业,达到前人未能达到的高度;这也就使得当许多和他同时代的曾经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徘徊不前甚至步入歧途的时候,而他却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带领更多人取得成功。

这部传记没有把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当做天生的'救世主'或'完人'来写,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努力反映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对于中国革命,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便什么都成竹在胸,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也不是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他自己还说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长征中他也指挥打过败仗。这部传记没有回避这些,而是一一做了客观的叙述和评价,从而保持了全书的历史真实性。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身上集中了一个伟大民族和时代的精粹。这种境界,不是大家都能达到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和道路得到程度不同的启示。因此可以说,这部传记是一部毛泽东的启示录。

每一部传记的结语,都值得自己反复品读。我认为那是作品的精华。句号,并不意味着结束。传统意识、大写的自我、人际竞争、健康状况等,都影响着毛泽东的人生,同样反作用于我们大中国。毛泽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超人,更是丰碑。2007年的十一月,繁杂的工作之余,我多或少地走近了这一历史伟人,有了一点属于自己的感慨。琐碎忙碌的日子,忙里偷闲,拾起书本,安静的心竟能读得进这种大部头的书,也是一种难得的收获。

毛泽东传记读后感800字2

《毛泽东传》终于在前天看完了,历时三个月!

看罗斯.特里尔写的这本书的时候,对毛泽东,我们心目中“神”一般的领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感觉到了一个真实存在的人。

我觉得毛泽东首先是思想家,无论是他早期的反传统建立新民主的思想,后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灵活运用”,一直到后来“”的发动。

其次他是军事战略家,“农村包围城市”,“论持久战”,“进攻与撤退间的迂回战术”,“运动战”,等等,就连我这个对战争一点都不感兴趣的小女子,也知道了这些战术,呵呵!

然后他是一个“蹩脚”的诗人,哈哈!这是我自己的感觉,其实我对诗词没有研究的,对毛的也没有研究。

我还觉的他特别的聪明,其实不能简单的这样说,应该是睿智吧。

我还觉得他有“痞子”气,表现在他的语言上,经常说一些“不文明”话作比喻,但是又特别的恰到好处。

读完这本书后,对于毛泽东,我是又敬佩又遗憾,佩服的方面就不用多说,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的,他统一全中国就是最伟大的事业了。

遗憾的是“没有成功”。其实我觉得毛泽东发动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让所有中国人的道德水平提高,希望每个人都有“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可是事与愿违,而且同时也被别人钻了空子,谁知道当时他耳边都是吹得什么风呢?(我觉得只有通过物质刺激才能提高这种觉悟,可是好像毛认为一旦掺杂了物质这一右倾的事物,就变成资本主义了,又要被打倒!唉,所以肯定不可能成功的了。)我是事后诸葛亮,我们都是。

想到的东西很多,可是只写了这些。

我最喜欢毛泽东的地方是:他诙谐的比喻,就是喜欢他说的那些“不文明”的话,哈哈,总是恰到好处,还总是把外国人搞得莫名其妙,真是妙哉!妙哉!

毛泽东传记读后感800字3

毛泽东从一个农家子弟,以坚强的毅力,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终于使中国人民昂首阔步地行走在世界的舞台。近日阅读《毛泽东传》,拜读领袖灿烂诗篇的手迹,我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的思想,他的灵魂,他的人格魅力,是我们的指明灯,是我们的开路人!

他一生不会打枪,却带兵打下一个锦绣的河山。在他之前,多少英雄豪杰,都是为自已打天下,为皇帝打天下;只有他,为穷人闹革命。他的心中没有自己,只有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他最神圣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让整个中华民族都能够扬眉吐气的政权。为了这一事业,他的兄弟姐妹,他的妻子儿女,都因他而长眠在硝烟里。但他却依然矢志不渝。为了让新中国不再遭受外来势力的凌辱,他坚持把宝贝儿子送上朝鲜前线。

毛泽东靠什么秘诀快速取胜呢?他是靠信念靠民心,是靠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民族魂。得民心者得天下,他率领的军队所到之处,受到群众的积极支持,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被俘虏的国民党军队,纷纷掉转枪口成了人民的军队。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中华民族再一次血脉相通,心心相印地融为一个整体。

从明代以来,中国就开始衰落;这个千年帝国,在近代曾屡次遭受屈辱。从毛泽东开始,中国走向强势。是毛泽东改变了这个东方大国的命运,让中华民族重新挺立在世界的舞台!他改变的不仅是中国的命运,更重要的是,他挽救了近乎衰落的中国文明。是毛泽东让我们走向强盛,是毛泽东让今天的中华民族重新焕发了青春!

他给整个中国带来了自信,他让整个中国团结一心。他让这个千年帝国的封建割据永远成为历史,让千年来的民族矛盾彻底化解。在新中国积贫积弱的情况下,他勒紧裤腰带,集全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终于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让全世界华人都挺起头来!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同时他也是一个诗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哲学家。他的诗作,王者之范,气势无比,李白杜甫不能及。他的书法如他的性格,洒脱飘逸,自成一体,气势恢弘。他的文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纯粹的群众语言,但哲理深刻,一句顶万句。他的哲学思想,让哲学家自叹弗如,他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深深地扎下了根基!

毛泽东的思想精髓,犹如黄钟大吕,让我的心头增加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今天,中华民族的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只有不断开拓进取,昂扬奋进,才能谱写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一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

毛泽东传记读后感800字4

对中国人来说,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父亲,是一位伟人,是中国人心中的信仰。但是,他是如何成为新中国的建立者的呢?他付出了怎么样的代价?他的世界是怎样的,是什么造就了他的成功?他的视界又是怎样的,他对于人生,对于社会,他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和看法?

毛泽东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徘徊的,是崎岖的,忽上忽下,忽进忽退。在这条道路上,他在不停地修炼自己,磨练自己,塑造一个伟大的形象,锻造一颗强大的心。这颗强大的心,是沉着的,是冷静的,是“定”的。如果一个人的心永远是晃晃悠悠,从来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呆着的话,这个人绝对不会成功,绝对不会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在这个强大的心的背后,藏着许许多多伟大的传奇,这些传奇一点一点地累积,造就了新的中国!

人,是什么?是一个点。人与人之间,是有关系的,有的复杂,有的清晰明了。这个关系,就是线。 许许多多的点,构成了一个人群。一个又一个的人群和许多线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张庞杂的大网。这,就是社会。而毛泽东的视界,就是这张网,而不是自己的那个点。现在这个社会中,有很多人,包括一些国家级的人物,目光只在那个小小的点上。长此以往,这个网将不复存在,点点们也会像一盘散沙在宽广的大地上漫无目的地滚动。

这样看来,毛泽东是个有目的、有遥远的目光的人。

同时,我认为毛主席是个不冷不热、不温不火的人。也许是因为社会的冷酷,也许是因为家庭的残暴,也许是因为奇怪的性格,总而言之,他的“相”很稳重,但是他的有些行为却看似很随意。他有的事情做得特别认真,有的事情却是淡淡而过。这说明,他分得清事物的轻重。他的一切做法都是跟着理性走的,是跟着那颗安定的“心”走的。但是,毛泽东的一生也不算是完美的、安详的,他也有想错的时候,也有懊悔的时候。他也“杀”过很多人,得罪过很多人。但是,这是一种大局观,是伟大的人才有的视界观。他这么做虽然牺牲了自己,但是拯救了更多的人!

我,是个感性的人。一个感性的人就像是水中的一片叶子,漂来漂去,随着水波游动,没有一个稳定的位置。而毛泽东,他更偏向于理性,这是他成功的关键。理性的人有很好的思维方式,他们不会因环境或周边的人改变而改变。不过,他们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有点“认死理”,只坚持于自己的想法,而果断地拒绝他人的建议。就像是“是”与“否”之间,理性的人只会择其一,而感性的人会在其间徘徊不定。我不是毛泽东那样的人,但这并不说明我就不会成功。我的视界不像毛泽东的那样宽广、深远,我以为是我还太小,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是因为我不愿意,我不愿意做的事我永远做不成。如果我愿意去扩大它,填补它,充实它,它自然就会变得深远、饱满。

我的语文陈老师曾说到过:“阅读一个人,就像是看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照亮自己。”是的,阅读毛泽东这个人,我找到了我自身上的缺陷,我觉得自己在迅速成长。但是,我不会成为他的复制品。我只会从他的身上看到我的不足,我会去弥补这些不足,以完善我的生命。

毛泽东传记读后感800字5

如今建党100周年,眺望天安门城楼,让我们不禁想起祖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一生。

这本书的作者是菲力普?肖特,那么这本书就是以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去诠释着一个国家主席传奇的一生。毛主席出生于湖南韶山农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而作者如此称呼他的童年——儒门少年。其实,他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当上共产党的领袖,而是在红军长征的一个初夏,当红军成功地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时,毛主席才使他自己成为无人可竞争的领袖。当然前面还有其他的斗争。直到八年多以后,毛主席才最终成为党中央主席。主席这个名称,他一直保留到去世。人们奉承和赞美他为“中国伟大的舵手”。

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用史沫特莱的话来说,他的情绪‘含而不露,他是孤独的’。他的个性能激起人毫不掺假的忠心。他是冷峻果敢与无限宽容的结合;眼光远大于学究似的注意细节的结合;坚定的意志于极端的敏感,外在的超凡的魅力于内在的谋略的结合。”的确,他与常人不同。

那么,我产生了许多疑问。现如今,有谁见过一个高级领导是整天啃着窝窝头,睡着茅草屋的?有谁没见过一个高级领导吃着山珍海味,住着豪华房亦或是小别墅?现如今,有谁听说过一个高级领导开会是点着一盏煤油灯,盘腿坐在炕上的?有谁没有听说过一个高级领导开会亮着几十盏灯,穿着西服坐在五星级酒店的高级会议厅里,旁边放着一杯咖啡?现如今,有谁说过领导体贴下属,加班的时候送上一瓶饮料?有谁没说过物价涨,工资低,加班加点不给费?

如今吾等能昔日者所不能,惜乎昔日者能吾等所不能。然吾亦奈何?

毛泽东,史书上永远抹灭不了的名字,或者说他在结束了几千年的王朝制度后,已经不知不觉的走上了新一部史书的封面,登上了中国新一座金字塔的顶端。

《毛泽东传》中毛主席的一生犹如不断展开的明代长卷画,完整,百折不回。

毛泽东传记读后感800字

【第6篇】《少年毛泽东》读后感600字

今年暑假,我借了一本《少年毛泽东》。少年毛泽东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他长大后会成为这么伟大的革命领袖呢?我带着这个问题,翻开了这本书。

可是,看完整本书,我没有找到期待的答案。少年毛泽东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有许多奇特的经历,或是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就和许许多多旧社会的孩子一样。

妈妈对我说:“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后果,一个伟人,他不可能是凭空造就的。你用心多读几遍,一定能找到答案的。”我又把整本书看了好几遍,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

他从小就有强烈的反抗和斗争精神。先生打他板子,他就逃到山谷中走了三天;父亲与他发生冲突,他以死相逼。结果每次抗争,他都取得了胜利。这让他明白:要用公开的反抗来保卫自己的权利。他还特别喜欢看关于造反的书。我觉得正是这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反抗精神,才使他日后能带领中国人民反抗剥削,反抗压迫,建立新中国。

他从小就有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少年时代,他的思想上已经开始革命。他的头脑里“开始有了某种程度的政治意识”,开始明了“大家都有救国的责任。”从此,他走上了救国的道路。

他从小就同情劳苦大众。闹饥荒时,他把家里的米施舍给穷人。灾民被惨杀时,他觉得有切肤之痛。他把老百姓看成是自己的邻里兄弟,所以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妈妈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是有前因后果的。”毛泽东长大后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伟大领袖,我想,我已经找到答案了。

《少年毛泽东》读后感600字

毛泽东读后感(6篇)

毛泽东传记读后感800字1喜欢阅读,总以为自己经历平凡,人生阅历简单。因而只能多点阅读,用间接的感受弥补亲身体验的不足。每当在书城显眼的地方看到《毛泽东传》时总忍不住会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毛泽东范文

  • 毛泽东传读后感(3篇)
  • 毛泽东传读后感(3篇)74人关注

    【第1篇】《毛泽东传》终于在前天看完了,历时三个月!看罗斯.特里尔写的这本书的时候,对毛泽东,我们心目中“神”一般的领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感觉到了一个真实存在的 ...[更多]

  • 毛泽东传读后感(3篇)
  • 毛泽东传读后感(3篇)51人关注

    【第1篇】如今建党90周年,眺望天安门城楼,让我们不禁想起祖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一生。这本书的作者是菲力普?肖特,那么这本书就是以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去诠释着一个国家 ...[更多]

  • 毛泽东读后感(6篇)
  • 毛泽东读后感(6篇)43人关注

    毛泽东传记读后感800字1喜欢阅读,总以为自己经历平凡,人生阅历简单。因而只能多点阅读,用间接的感受弥补亲身体验的不足。每当在书城显眼的地方看到《毛泽东传》时总 ...[更多]

  • 毛泽东读后感(8篇)
  • 毛泽东读后感(8篇)36人关注

    毛泽东传记读后感800字1喜欢阅读,总以为自己经历平凡,人生阅历简单。因而只能多点阅读,用间接的感受弥补亲身体验的不足。每当在书城显眼的地方看到《毛泽东传》时总 ...[更多]

读后感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