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大道之行读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5篇优秀的大道之行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道之行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大道之行读后感的范文
引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道之行读后感的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道之行读后感的范文
《礼记》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一个描述,也是人类的理想社会状态,即大同社会。但大同社会的前提是“大道之行也”。
和大同社会一样,教育也是需要实现大同的。而实现教育大同的前提当然也在于大道,我认为这个大道则掌握在老师的手里。也只有实行了大道,老师才会是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道之于老师应是无限的耐心和爱心。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几千年来,老师的形象已在人们的思想中定格。拥有一颗爱心是老师的必备素质之一。孩子们的心灵和视野是纯粹的、干净的,所以我们老师必须以爱为出发点去看待学生身上发生的一切事情。就我个人而言,虽然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我一直谨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爱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第一年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一天,我发现我们班的一个小个子男生语文底子特别薄弱,基本的课文都读不下来,而且心理也比较自卑。于是,我找他谈了谈,发现他现在的学习态度很端正,只是由于小学的基础没有打好,跟不上进程心里很是苦闷。
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鼓励他首先要相信自己,对自己要充满信心。其次,针对他的学习情况,我们共同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在学好现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帮助他复习以前落下的知识。就这样,慢慢的,这个男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棒,更重要的,他自己也越来越自信了。在我的身边有很多老师都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他们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所有,几十年如一日,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何以支撑起她们的信念? 道之于老师应是不断进步的教学水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桃礼不言,下自成蹊。”当今社会发展之迅速令人咋舌。昨日还是粉笔书写的三尺讲台,转眼已全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设备。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能熟练地掌握电脑技术,并把它应用到教学上来。当然,教学水平不光光体现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上,更重要的还是老师要有渊博的知识以及独特吸引人的教学方式。一堂数学课能上的哄堂大笑,并在笑声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教学的艺术。作为新世纪的老师,想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就必须得学习这种教学艺术,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一套理念和经营方式,达到自己想要的教学效果。新时代的我们,要向着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前进。
道之于老师应是无与伦比的责任感。
老师的责任感关乎学生,关乎家庭,关乎国家和社会。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提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国家的兴衰在于少年,而少年的兴衰在于教育,教育的支持者则是老师。老师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责任关乎民族。所以责任感对于老师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是超乎任何一项技能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一个老师丧失了责任感,那他就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就不能在教师这一岗位上工作,这种老师是不允许存在的。在我身边的老师们,都是充满强烈的责任感的。有同学生病了,及时帮他们送去治疗;有的学生思想上心理上出现了问题,老师们及时帮他们分析开导,让他们走出困境。生活上出现了问题,老师们也都尽心尽力的去帮助他们……所有这一切,都是老师充满责任感的一种体现。但是,我们依旧要不断的加强这种责任感,为了我们的少年而努力,争取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道之于老师应是……
21世纪的中国,社会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新中国建立之初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事业也是一样,但离大同社会的梦想还有很远,“大同”社会以及教育大同是一幅宏伟瑰丽的理想社会的蓝图。有梦就是理想,为了我们心中这份美好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实现那份大同蓝图,去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理想并不能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仍在黑暗的天空闪耀!
大道之行读后感的范文想查看更多相关信息,请上第一心得范文网。
【第2篇】大道之行读后感
大道之行读后感1
《大道之行》一书是武安作家安秋生所著,全书三十余万字。书中讲述了我们公司董事长郭恩元开拓进取栉风沐雨的创业史。作家安秋生用朴实的语言,详细的讲述了郭董艰难曲折的创业史以及创业精神;讲述郭董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从一个太行山区的普通农民,白手起家,历经磨难,成长为享誉全国的农民企业家的光辉历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郭董的创业史真是险象环生,惊心动魄,离奇曲折。然而现在看来,这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转折,又都是郭董的创业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人说: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从郭董的成功经验来看,说这些话的人一定不是成功人士,郭董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每一个成功想要成功的人,必须是走自己的路,才会有成功的希望。
要知道成功绝非易事,成功的道路上人很多,但大多数人都倒在了成功的路上,只有郭董坚持到最后,如马克思所说的那句话: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郭董的经验就验证了这句格言,郭董成功的到达了光辉的顶点。
郭董的一生有几个精彩的看点:一、郭董放弃了高考。这是怎样痛苦的放弃,痛彻心扉的放弃。在中国人的传统中,人生四大喜事中有句话叫做金榜题名时。可见高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而且是十年没有高考,这是怎样的一次珍贵的高考?而且有能力高考的人也十分有限,郭董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这样的放弃是他一生的痛,也是最精彩的放弃,最华丽的转身。而正因为这样的放弃,才有郭董后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
第二个看点是:在炼铁最低迷的时候,可以说几乎是全行业亏损,很多小炼铁厂都已经停掉了。有人说:谁有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资本,谁就有成功的可能。在当时“谁生产谁赔钱”的情况下,郭董依然坚持不停产,终于等来了胜利的曙光,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谁都不会想到,当时的郭董是没有穿越周期的钱,可他却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穿越了经济周期,取得了巨大成功,绝对是企业家的神来之笔,堪称是经济奇迹。
后来的炼钢、轧钢都是在逆境中取得成长。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郭董从来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在偏僻的太行山中,由一个小工厂历经岁月洗礼成长为闻名遐迩的十里钢城,这堪称世界钢铁发展史上的奇迹。
凡做大事者,必有雄才大略,郭董就是这样。郭董最重要的一点不是他事无巨细,也不是他洞察秋毫,而是他在大势把握上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准确的把握整个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号准时代的脉搏,紧跟市场的脚步,顺势而为,事半功倍。没有对大势的准确把握,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之上,怎么能看到云卷云舒?怎么能笑到最后?
如今普阳钢铁已经成为全国五百强企业,十里钢城,巍峨的屹立在太行山中,每到夜晚普阳钢铁熠熠生辉,五光十色,流光溢彩。普阳钢铁是太行山中的最璀璨的明珠,闪烁着夺目的光芒,是太行山人的骄傲。
总之,《大道之行》这本书值得一读,通过这本书,让我们重温郭董创业的峥嵘岁月,体会成功的喜悦。在书中还可以看到郭董所领到下的普阳人在这几十年中,是怎样艰苦奋斗创建普阳钢铁的。郭董以及所有普阳人的奋斗精神,将永载史册,永不磨灭。
大道之行读后感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道路问题、方向问题日渐成为一团笼罩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头的疑云,挥之不去、驱散不尽,而且这种疑惑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越发浓重,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大厦就在这种不断加深的疑惑中日益风化破损,濒临倒塌。如何力挽狂澜于既倒,如何让“三个自信”在人民的脑海里扎根?除了党的理论工作者在试图用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注解当前中国的发展道路外,很多有识之士都在思考着这个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大问题,而且,相较于纯粹官方背景的口径化解读,这种思考往往更务实,更具建设性。由五位青年学者共同完成的《大道之行》无疑就具有这种特质。
本书在分析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得失的基础上,诚挚指出在新的经济和社会形态下如何改善党的建设如何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正如该书作者们坦承的那样,“作为共产党员,我们不屑于隐瞒自己的立场与观点;作为学者,我们不惮于尖锐的批判与颠覆性创新。像开垦过的大地裸露自己灵魂一般,我们捧出我们的心灵”,本书的立场观点与他们的良知同样掷地有声。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为我们如何通向那个我们一直都说不清道不明的“圣地”——社会主义——设计了明确的方案,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巨大的理论勇气将一个“空中楼阁”的抽象概念描绘成了一幅生动的施工蓝图,这可以说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创举。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我们的信仰终于从不可望不可及的远处,翩翩走来了。
本“方案”从文明、政治、社会、基层、经济五个领域分析得失,提出走向社会主义的方法和路径,这些植根于中国发展现状基础上的思索无疑是客观、理性和深刻的。其逻辑起点,是必须对当前已呈脱缰之势的“资本逻辑”进行制约,给它戴上“笼头”,防止其“获得支配其他领域的最高优先性”。资本这个“必要的恶”,放出制度的牢笼后,“已经渗入中国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等到它“对政治权力的驯化和对于人民民主的阉x割”时,社会主义的“南辕”就可能行进在它所希望的“北辙”上了。只有将“资本逻辑”纳入到“政治逻辑”的统摄之下,同时不断加强政治主体性、国家自主性、人民主体性和资本社会化建设,天下为公的“大道之行”将在我们坚实的脚步中昂首向前。
政治主体性。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建设,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与政治觉悟的政治主体,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始终不能遗忘、偏离、背弃革命的理想与信念,“确保资本的逐利性不会冲击、动摇、瓦解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与共识”。要在重建“自我经典体系”的基础上,以“类宗教”组织为目标,通过“实修”来动员广大党员践行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国家自主性。由于政治的主体性,决定中国政府有着不被资本轻易“俘获”的自主性,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为人民服务”。然而官员个体与市场主体间的利益纠缠,“可能扭曲政策的方向”,从而给国家的自主性带来隐性的侵害,同时损害执政党自身的先进性、代表性、纯洁性。官员个体的变异,特别是普遍存在的“一家两制”问题是植入国家自主性肌体上的一只“特洛伊木马”。要通过建立“看得见”的授权机制和问责机制,在干部选拔和考核中嵌入更多更有效的民主“防火墙”,防止“木马”作乱的可能。
人民主体性。社会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一个崇尚集体生活的天然的“人民社会”。然而,作为持续30年的大变局的结果之一,基层从“团结”走向“松散”,基层的去组织化、自治不足、民主失序、群众失语等等乱象,让“人民”这个整体逐渐“原子化”。要重新粘合这个分散、分裂的社会,必须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再组织,必须通过落实基层的实质民主,通过鼓励和引导人民“以志愿和非赢利方式组织起来”,将业已分化的群体重新整合成一个“命运共同体、伦理共同体和文明共同体”。
资本社会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生产资料公有”的设想,是对我们的现实道路构成质疑的主要因素。文字游戏式的理论创新,往往缺乏说服力,更没有在人民群众中达成必要的共识。然而,“资本社会化”理论的祭出,终于让人们看到了“从根本上打破资本的私人垄断,打破资本对知识的雇佣,打破资本对劳动的雇佣”的希望,看到了“资本服务于人民”的希望,看到了“劳动者主体性解放”的希望。到那时,“通过社会制度的有效安排”,“即使不出卖劳动,也可以维持基本的生存”,“许多人真正投身于自己感兴趣的事业”……
虽然,这并不是我们原来所渴望的那种理想化的社会,但是,无疑这不再是一个“乌托邦”式的臆想,而是可望又可及的存在。其实,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共产主义,所追求的本不应该是生活上的无止境的享受与物质资料的无节制的索取,而应当是基本生活条件满足基础上的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与提升。这使我想起了梭罗的《瓦尔登湖》,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多的极简生活,通常被看作是一次超验主义的实验,他以满足极低生活标准的劳动换取充足的自由时间“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当时康科德人眼中的游手好闲,在今天看来难道不是对自己“主体解放”的一次勇敢尝试吗?
大道之行读后感3
《礼记》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一个描述,也是人类的理想社会状态,即大同社会。但大同社会的前提是“大道之行也”。
和大同社会一样,教育也是需要实现大同的。而实现教育大同的前提当然也在于大道,我认为这个大道则掌握在老师的手里。也只有实行了大道,老师才会是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道之于老师应是无限的耐心和爱心。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几千年来,老师的形象已在人们的思想中定格。拥有一颗爱心是老师的必备素质之一。孩子们的心灵和视野是纯粹的、干净的,所以我们老师必须以爱为出发点去看待学生身上发生的一切事情。就我个人而言,虽然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我一直谨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爱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第一年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一天,我发现我们班的一个小个子男生语文底子特别薄弱,基本的课文都读不下来,而且心理也比较自卑。于是,我找他谈了谈,发现他现在的学习态度很端正,只是由于小学的基础没有打好,跟不上进程心里很是苦闷。
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鼓励他首先要相信自己,对自己要充满信心。其次,针对他的学习情况,我们共同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在学好现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帮助他复习以前落下的知识。就这样,慢慢的,这个男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棒,更重要的,他自己也越来越自信了。在我的身边有很多老师都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他们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所有,几十年如一日,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何以支撑起她们的信念?道之于老师应是不断进步的教学水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桃礼不言,下自成蹊。”当今社会发展之迅速令人咋舌。昨日还是粉笔书写的三尺讲台,转眼已全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设备。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能熟练地掌握电脑技术,并把它应用到教学上来。当然,教学水平不光光体现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上,更重要的还是老师要有渊博的知识以及独特吸引人的教学方式。一堂数学课能上的哄堂大笑,并在笑声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教学的艺术。作为新世纪的老师,想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就必须得学习这种教学艺术,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一套理念和经营方式,达到自己想要的教学效果。新时代的我们,要向着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前进。
道之于老师应是无与伦比的责任感。
老师的责任感关乎学生,关乎家庭,关乎国家和社会。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提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国家的兴衰在于少年,而少年的兴衰在于教育,教育的支持者则是老师。老师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责任关乎民族。所以责任感对于老师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是超乎任何一项技能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一个老师丧失了责任感,那他就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就不能在教师这一岗位上工作,这种老师是不允许存在的。在我身边的老师们,都是充满强烈的责任感的。有同学生病了,及时帮他们送去治疗;有的学生思想上心理上出现了问题,老师们及时帮他们分析开导,让他们走出困境。生活上出现了问题,老师们也都尽心尽力的去帮助他们……所有这一切,都是老师充满责任感的一种体现。但是,我们依旧要不断的加强这种责任感,为了我们的少年而努力,争取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道之于老师应是……
21世纪的中国,社会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新中国建立之初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事业也是一样,但离大同社会的梦想还有很远,“大同”社会以及教育大同是一幅宏伟瑰丽的理想社会的蓝图。有梦就是理想,为了我们心中这份美好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实现那份大同蓝图,去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理想并不能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仍在黑暗的天空闪耀!
大道之行读后感4
大道,顾名思义,在古代即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而大道之行也,意思就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而《大道之行也》这篇文章就是全面的描绘了一个如同世外桃源般的美好世界;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虽然这种想法在现实生活中不免显得有点荒诞离奇,但却阐明啦作者对“大同”社会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那个物质条件极差、生产力水平低下、科技极不发达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幻想美好生活。然而我们的祖国现在正一步步的走向繁荣昌盛,在向现代化进军的途中,我们的祖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瞠目的成果。并且,国家也大力提倡救济老弱病残的活动,成立了许多关心社会每一个人的基金会,以更好的保障老弱病残人的生活。这不就是我们努力成为'大同”社会的标志吗?
我相信,只要我们从现在起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就一定会让我们的社会成为“大同”社会的。
大道之行读后感5
《大道之行也》它是选自《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的是孔子在战乱非常多的春秋时期,迫切希望有一个太平盛世的出现这一感情的吧?他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一个“大同”社会.但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大道之行也》可谓是当时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也是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
读完本文理解了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文中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大道之行也》的中心观点是:作者通过对自己理想社会的描写介绍,表达出希望建立一个和平,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的政治理想。
文章可分层理解第一层:是(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二层:是(第二至三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大道之行也》中的理想社会不也是现今共产党努力创建追求的最高理想社会吗。真是期待真的有那么一天,有这样的一个社会。
【第3篇】《大道之行也》读后感800字
《大道之行也》读后感800字1
咱们传统的圣人孔老夫子是个多愁善感的理想主义者,总能触景生情,发思古之幽情,长叹生不逢时,公开申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并竭力用实际行动去身一体力行。可惜的是,我们的历史,从来没有向我们描绘孔老夫子非常富有人情味、非常钟情一浪一漫的理想的形象,而我们所关注的,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和激一情的,恰恰是这个方面,而不是他老人家板着冷峻的面孔向我们说着之乎也者。
生在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当中,一个心一性一特别高洁,志向特别幽远,内心情怀特别丰富,感悟神经特别敏一感的人,不可能不从亲身经历的一点一滴的体悟中生发出旷古的动人感叹。我们完全不必十分认真地以为孔老夫子心向往之的“大同”世界是历史的真实,勿宁把它看作是一种类似于陶渊明的“桃花源”的理想境界。我们也不必信以为真地以为孔子描述的夏商周小康社会真的就是那种模样,似可把它看作是一种主观的体悟。
但是,这当中展现了一种理想境界同现实存在的鲜明对比,一种对人的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注。核心是为公和为私,天真淳朴和一陰一险一奸一诈的强烈反差。在这种对比和反差当中,孔老夫子还没有一浪一漫到完全不顾现实的地步:尽管生不逢时,没有赶上“大同”社会,但“小康”也有可以值得赞美之处;现实虽然札崩乐坏,却也有值得效法的楷模;社会虽然黑暗.毕竟也还有让人欣慰的闪亮之处。
实际上,社会历史的发展,自有其规则。生不逢时固然可叹,却无法改变自己的真实处境,人们只能在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环境中进行选择。再大而言之,从氏族部落的公有制向集权世袭的私有制的转变,既是一种必然,也是难以用好与坏的简单标准来评价的。
人作为群居的社会动物,无论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恐怕最要紧的还是要有一种公平合理的规则来制约人们的言行。这是从整个社会群体的运行机制来说的。而从个人的角度说,风习则是重要的。人心是淳朴还是险恶,人伦关手是和睦还是疏远,人们为公还是为私,对个人的生存状态影响重大,不可不加关注.理想固然不可没有,但在现实面前,是不可奉行“驼鸟政策”的。
《大道之行也》读后感800字2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一部《大道之行》读罢,颇有收获。几名中国当世的学界新锐在书中探讨了有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的一些'大'问题,视角独到、勇气非凡,其中有许多新思想、新观点,不落窠臼,引人深思。
《大道之行》之中阐述分析的都是事关中国发展的'大问题'、'大思维'、'大方向'、'大策略',其中卷三给我留下较深印象。书中直言,国家治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和基层,我们属于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最基层,是基础,是稳定器……'基层事务不是靠钱解决的,也不是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能解决的,而是高度依赖群众信任的基层骨干来实现的',基层党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掩卷沉思,不由再一次联想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命题。事实上,目前中国面临着很多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做的就是坚定信念,始终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使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踏实沉稳地走好每一步。不可否认,当下一些党员缺乏宗旨意识,使得原先密切的党群关系有些疏离,书中对于这些问题并不讳言,而是直面问题,列出了良方。在看过之后,我再一次深切感觉到要干好工作,办好事情一切的根源在于'以群众为根本',关键是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与群众站在一起,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习总书记说过,'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公务人员,只有真正领悟了群众立场的真谛,才会自觉自愿、发自内心地服务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其次,人民群众无论何时都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依靠,我们党来自群众,始终以人民为靠山,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这是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当前海事'三化'建设正酣,这一方面要依靠上层决策,通过明确方向、路径、方法来推动;另一方面要依靠群众,海事工作的根基在群众、智慧在群众、力量在群众。我以为,'三化'建设,是事关海事前进方向、努力目标,关乎海事事业长久发展的大计,要让'三化'建设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需要正确的决策与坚决的执行来推动。而正确的决策必然是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的意见也必然可以带动群众的拥护执行。其三,就是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搞清楚'我是谁'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工作之余,公务人员也是一名普通群众,我们每天也面临着柴米油盐的问题,也需要衣食住行,认清自己、定位好自己,不要把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才能坚持做人之本、不移公仆之心。同样,对于人民群众必须要有敬畏之心,古人说,'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官有所畏,业有所成'.邓小平同志也讲过,'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要怕党、怕人民群众'.八项规定、五个禁止是对我们的时时刻刻的警示警醒,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在宣传教育后也更加清楚,关键是要执行到位。
简言之,无论何时都要'信仰人民相信党',这是作为一名基层党员的我读罢此书后的最大感悟。
《大道之行也》读后感800字3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出自西汉戴圣辑录、编纂的《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里的句子,句子的意思是使人人都得到社会的关爱。
两千多年前的人们就构想了美好的`大同社会,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老人的晚年生活,中年人应有的作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时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和残疾人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这是大同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为实现这样的社会生活而奋斗着,奋斗着……。社会主义新中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人民是社会主义生活的主人,社会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各个阶层的人们的生活水平都逐步提高了。各种慈善机构相继成立了。如老年人协会,(还有养老院)、孤儿院、残联协会等等,使“人人都得到社会的关爱”的思想逐步得到落实。这是令人高兴的事。因为它充分反映了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就在社会主义公德正在得到认同和颂扬的同时,却正遭受一些人的亵渎。
一次,我到县城去玩。在餐馆吃午饭时,碰到了这样的一件怪事:一个老奶奶从门外走来,老板说:“老奶奶又来了,真是小猪儿好卖,天天来呀”!接着是招呼老奶奶坐下,连忙给老奶奶打来饭菜,让老奶奶吃。因为老奶奶是壮族,老板用汉话告诉我们几个宾客,老奶奶有四个儿子,四个儿子都很有钱。分家后,老奶奶轮流着跟四个儿子住,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却让老奶奶成了无人供养的人。为什么呢?因为在老大家住,还差四五天才满一个月,可老大就叫着让老二接走。这到没什么,最让老奶奶受不了的是,每次让老奶奶吃饭,汤汤渣渣就是一碗“咚”地,砸在老奶奶的面前,说:“来,吃饭!”。老大如此,老二老三老四也是这样。
老奶奶边吃饭边用壮族话对老板表示感谢,说没有老板了,她可能就活不成了。老板用汉话给我们说,他没有母亲,老奶奶就是他的母亲,他要做老奶奶的儿子。我听了老奶奶的遭遇,停了老板的话,心里有一股激流在涌动,眼睛湿润了。临走时,那个老板又说:“只要老奶奶一要钱,他就给,每次都是五元”。我在想,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不供养自己的老人,而别人却要供养呢?怪哉!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得到体现?
《大道之行也》读后感800字4
《大道之行也》它是选自《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的是孔子在战乱非常多的春秋时期,迫切希望有一个太平盛世的出现这一感情的吧?他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一个“大同”社会.但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6大道之行也》可谓是当时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也是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
读完本文理解了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文中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一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一爱一;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大道之行也》的中心观点是:作者通过对自己理想社会的描写,表达出希望建立一个和平,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的政治理想。
文章可分层理解第一层:是(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一性一说明。第二层:是(第二至三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大道之行也》中的理想社会不也是现今共产一党一努力创建追求的最高理想社会吗。真是期待真的有那么一天,有这样的一个社会。
《大道之行也》读后感800字5
从孔子回答言偃的话来看,“大道之行”先于“三代之英”,则“大同”社会当指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因而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这个说法貌似有理,其实又不然,因为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之世正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如果在“五帝之世”和“大同”社会之间划上等号,则孔子的“大同”说就成了一种历史倒退的主张。这恐怕不合孔子原意,孔子的原意只在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一点上,决无倒退到“五帝之世”的意思。何以见得呢?
我们细读论“大同”这一段文字,便不难看出,孔子所看重的不是传闻中五帝之世的社会实况,而是包含在实况之中的“大道”——确切地说,他是将五帝之世的某些重大事件都提到理论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并利用它们来揭示人类社会所应普遍遵守的法则。例如,他从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这两件事实中提炼出“天下为公”的观念,指出了社会权力的归宿(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从舜举“八元”“八恺”一事中提炼出“选贤与能”的观念,指出了社会管理者产生的途径。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二者决不可同日而语。此外,还要看到孔子将这个理想社会定名为“大同”也是有深意的。郑玄注云:“同,犹和也,平也。”既“和”且“平”,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
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例如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它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大道之行也》读后感800字
【第4篇】大道之行读后感800字
大道之行读后感800字1
昨天培训班开学了。班主任给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下了课我就直奔书吧,找到这本书。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要讲理想信念,要讲政治。虽然别人说比较接地气,但我总觉得视野和深度不够。这本书给我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视野,这是一本真正用学术讲政治的书,而且讲的非常的深和痛,有理有据。
这本书的作者是五位学者,他们都是75后,成长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之后到国内顶尖的大学读书,之后到境外或者国外读书,再回到国内来教书,其中两位是清华的老师,一位北大,一位人大,一位复旦。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经历和背景,他们的视野和角度与众不同,对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的认识,也就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做支撑。
如果我们说用政治讲政治,很容易流于空洞和口号,让人反感。用学术讲政治就完全不同。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最根本的规律,透过数据的比较和历史的比较,可以找到所有一切的本质根源,从而,更加信服现在的理论。过去,有些学者讲政治讲理论都是依据西方政治学的政党理论,来认识中国共产党,就会出现很多的偏差。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历史出发,来研究中国共产党,我们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就会更加全面和客观。中国近代以来,从衰败转向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从历史中走来,从人民中走来,她是中国人民顽强团结奋斗的精神的化现和升华。中国共产党这样的政治组织、制度安排、治理方式,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这一点是分析中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体制的核心。它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一个超级的政治组织,同时他也是一个超强的国家机构,这种双重属性,形成独特的制度安排与治理方式,既是她领中国快速发展快速前进的根本,又是诸多冲突的根源。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治理有几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网络治理。中国共产党有8000多万党员,你16个人,就有一个党员,如果按国家人口算的话,在世界上可以排到第16名,比德国的总人口还多。如果每个党员都能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节点功能,那么13亿多中国人就连在同一个网络上。她的网络神经末梢延伸到了中国各类组织之中,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实现了网络治理。二是统合治理。中国整个国家权力运行的体制是分工不分家。党的领导提供国家权力整合的平台,所有的国家机关统一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这样有效避免了多元政治体制中的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问题。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一核心领导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合力,推动国家目标的实现与公共利益的达成。而党政双重体制的安排,又实现了领导权和执行权的分工,有利于推动目标的实现。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也可以避免公民社会带来的碎片化分利化,从而,让一切的力量都共同指向国家目标的实现。第三是智慧治理。因为中国共产党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政党——国家”的根本制度安排使得国家除了传统的角色以外,还有了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国家战略者”的角色,成为全体人民的利益的“集体人”,从而,能够不断地谋划长远,谋划全局,从而将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做实。这与西方选举制度的走一步看一步的体制形成很强烈的对比。第四是贤能治理。这也是国家快速前进的重要原因。中国讲究的是“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机制把最优秀的人遴选出来,通过每一步的台阶进行经验的积累,能够保证人又有德,又有才干。而不像美国的总统可以完全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而走向治理一个国家。
与此同时,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党的治理危机。所以共产党才能“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不忘自我修正和自我净化,以解决执政面临的四大危险。时刻牢记,要将自己牢牢地扎于人民之中。现在不断推进的从严治党就是解决治理危机的。
中国共产党的道就是社会主义之道,这是党的立身之本,治国之基。是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完全不同的方向。跟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基于当代中国的实践来创新我们的话语体系。让我们的理论真正属于我们的名字,完成精神层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构建,提供一种不依托寄望于彼岸世界能让亿万人民信受奉行的有意义的生活方式,传递出“透出人心向上的力量”。
大道之行读后感800字2
一、关于本书结构体系的粗浅思考
《大道之行》这本书,是一群来自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的“75后”青年海归学者的冷静思索,他们分别从文明、政治、基层、社会、经济等五个方面,直面“中国问题”,分析了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治理的优势与问题,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克服重重危机与挑战,并回答了干部群众关注和深感困惑的一些重大问题。本书的主旨是:不自信无以立根本,不批判无以识当下,不创新无以图将来。也正是这样的精神,让我看到了我党建设的核心在于通过思想与制度建设保持政治主体性,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在于驾驭资本为人民服务,基层善治之道要把人民组织起来落实好基层直接民主,社会建设要保护人民结社意愿、以人民社会包容公民社会。
二、不回避,定信念,靠人民,永向前
作为3.0版本中国式社会主义阶段的年轻干部,我认为本书给我从四个维度来思索。我们要不回避目前中国政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踏实沉稳地走好每一步。
(一)不回避现实问题
从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1.0版本,到一方面促进经济发展一方面扶贫减贫的社会主义2.0版本,到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3.0版本,我们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是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如:共产党搞革命需要人民,但搞建设是否不再需要人民而只需要资本家和资本?社会面上更是出现了政府官员,群众被迫个人自保,群众逐渐开始不信任政府进而同情和仿效钉子户,政府疲于维稳等怪圈现象。在经济政策层面上,这归因于我们强调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抽象两分,却忽略了百姓的要求;在社会政策层面上,这归因于我们强调个人主义的“以人为本”而非传统的“以民为本”,还强调行政体系机械的“网格化覆盖”而非把群众组织起来“参与”。在此,我们要高度警惕“烂根”现象,由是,引申到第二个问题,党的领导保持百年基业,必须全党8000多万党员都要坚定理想信念。
(二)坚定理想信念
党的领导作为核心制度安排面临两大危机:官僚化带来的代表性危机与主体性销蚀带来的正当性危机。2013年下半年始,分为两个批次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看到了执政面临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大危险,而开展的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思想教育活动。这场活动使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广大人民群众有机会畅所欲言说真话,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我们要在接下来的“三严三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加强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通过领导干部上党课、坚持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党员论坛、及时发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信息等方式,不断深入开展党员政治理论教育和党性修养教育,通过坚持不懈的思想建设以达到梁漱溟所言之“透出人心向上的力量”。
(三)永远依靠人民
从总体上看,中国代表制政治的核心在于中国共产党如何保持“代表性”与“先进性”。问题的关键是中共如何对多元的社会利益进行认识和综合。回归到实际层面,这也是一个如何取得人民信任的问题。广大人民群众政治效能感比较低,对党政干部的信任度比较低,如何解决?一方面,执政党加强自身的建设是关键,党不能成为一个社会精英俱乐部,在成员结构上仍要保持以工农为主;要发扬党内民主,让一线党员声音获得畅通的表达渠道;要严格限制“一家两制”(即一个家庭或家族中有成员担任党政干部,另外有成员下海经商),减少特殊利益对决策与政策执行的干扰。另一方面,还要增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回应性,办好日常生活中身边的“小事”。广东省推行的街镇党政领导干部驻点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每周固定一个半天时间,街镇领导干部在社区定点接待群众,并且深入走访辖内居民、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等,既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及时了解了群众的诉求,同时提高了解决基层热点难点问题的效率。
(四)创新思维朝前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今的中国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我们不光要通过投入资源与人才、支持能力建设,积极培育和支持各种人民的自组织,调动人民活动,达成国家——市场——社会三部门的新平衡。我们还要寻找新的维度,对资本的认识和运用有一个新的把握。中国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资本的寻租和权力的寻租相互伴生,盘根错节,这正是当前中央大力反腐所面临两面作战的严峻形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共益性”市场经济,我们要探索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除了顶层规划对市场盲目性进行自觉引导、公有资本的公益性对冲市场经济的自私性、民生国家提供兜底功能并促进弱势群体发展外,平台型地方政府作为经济操盘手提升市场竞争的组织化水平尤为重要。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施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地方政府应通过创新精神和高效的决策与执行为社会创造财富,搭建好基础设施平台、产业链与供应链平台、稳定预期平台。书中提出,2020年之后,当中国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步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经济总量赶上并超过美国之际,共同富裕问题就比经济效率问题更为突出,中国理应考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社会主义中高级阶段过渡的问题。中高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是一种吸纳了资本主义优势的新型社会主义模式,将是兼顾自由与联合、效率与公平的新型社会形态。对此,我们充满信心,拭目以待!
大道之行读后感800字3
《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由几位作者分工写成,我们对于其他作者所撰写的章节并无太大的意见。然而,其光彩夺目的第五章令我们不得不提起笔来。因为在这一章中,鄢一龙先生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精神,臆造出了一条通往“社会主义”的“大道”。正如卡夫卡在《午夜的沉默》中写的那样:
如果有人惊讶地发现,他在永恒之路上走得何其轻松,那么他其实就是在向下飞奔。
在《大道之行》的“大道”上,社会主义与资本的对立解决得何其轻松!如果说《重读马克思》毫无根据地发明“马克思的”观点,属于挂羊头卖狗肉的话;那么《大道之行》就是在带领人们走向“坠往天国”的单行道。
在《大道之行》中,鄢一龙先生不仅重蹈了韩毓海在理论上的覆辙,还重弹了百年以前就已遭到批驳的陈词滥调。只不过,其“创新精神”依然值得称道:他破天荒地发明了一个伟大的概念,一个社会主义的“奇行种”——“不消灭资本的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之所以伟大,在于它立刻解决了困扰世界多年的难题。有同等功效的概念还有:“不消灭独裁的民主”、“不消灭战争的和平”、“不消灭剥削的平等”……
显然,从内容的“创新”程度来看,《大道之行》的第五章绝不逊于《重读马克思》。其卓尔不群的逻辑使这部著作不再是一个严肃的学术作品。然而,若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其文笔又远远不及中文系韩教授的水平。所以,我们实在是不好给它做一个归类,或许“童话”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由于鄢一龙先生的创见实在太超出凡人的常识,我们不得不把这惊人的创举分成五次向大家介绍,主题大致为:利润与资本的神秘化,雇佣劳动与工资,所有制与股份公司制度,市场与逐利原则,社会福利与阶级。
本次就让我们谈谈,不谋而合、惊人相似的鄢一龙先生与韩毓海教授,作为新世纪的亚当夏娃,如何缔造了一个更新奇的“奇行种”——“不是资本家的企业家”。这个概念与“不消灭资本的社会主义”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留下了创造新世界的可能:不是上帝信者的_徒,不是富人的土豪,不是病人的疯子,不是社会主义的特色社会主义……
鄢一龙写道:“相当一部分富人致富的原因是他们对于社会的贡献大于一般的劳动者,对于这部分人我们应该恰如其分地尊称他们为企业家、这个时代的英雄,要保障他们的合法财产神圣不可侵犯。”[p185]
在这里,鄢一龙同志以亲身实践证明了“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共产党员”的存在。显然,按照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利润的唯一源泉是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这些富人致富除了靠较高的“狡猾程度和钻营能力”[《资本论》第3卷,p419]之外,就只能靠从劳动者手中无偿拿走的那一块。
鄢一龙接着写道:“相当部分的富豪事实上不是通过作出社会贡献,而是通过寻租而发家致富的,对于这部分人我们同样应当恰如其分地尊称他们为‘资本家’……大地产商不需要为社会创造财富、仅通过囤地就可以谋取巨额收益……金融大鳄……通过掠夺型借贷和滥发信用卡,让穷人和不知内情的人成为他们牟取暴利的牺牲品。”[p186]老实说,对于企业家与资本家的拆分,韩毓海至少进行了一点(错误的)理论抽象,而鄢一龙则毫无抽象意识,显得更为庸俗。
这回,就连新自由主义者也不得不站出来反对鄢一龙先生了。我们的货币资本家难道没有努力地为社会“作贡献”么?利润是“贡献”,利息为何就不是呢?寻找合格的基金经理、银行经理、投行操作员,难道不需要努力么?难道他们不是接受职能资本家(所谓“企业家”)的委托,来保管职能资本家的闲置资本并为他们赚取更多利息么?什么是掠夺型借贷呢,难道货币资本家愿意看到人们还不起债造成坏账吗?同时,又有多少“企业家”加入了囤地炒房的房地产大军呢?囤地无非是利用时间偏好倒买倒卖,和利用空间距离倒买倒卖的商人有何不同?
归根结底,鄢一龙先生不仅没有理解资本的神秘化,也没有理解信用制度。
先让我们考虑资本家“人格分裂”的情况,即他既是“企业家”又是“资本家”的情况吧。这在信用制度不发达的时候是社会的一般情况。
在鄢一龙先生看来,我们的企业家的利润显然不是来自于他手下雇佣的工人,因为他的产品在市场上按照平均价格出售,他的利润是依照他所付出的资本量获得的平均利润,他支付给他雇佣的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工资。
由于市场经济中资本流动带来的平均化趋势,一切资本“不管它们本身生产多少剩余价值,都力求通过它们的商品的价格来实现平均利润,而不是实现这个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力求实现生产价格”[《资本论》第3卷,p194]。在这里,产品的生产价格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资本家投入的预付资本(包含不可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另一部分是市场给出的平均利润。由于平均利润受市场供求状况以及我们的“企业家”的“狡猾程度”影响,实际上是不确定的。对资本家而言,确定的部分——商品的成本价格——就被当作了商品的真正价值。这样,剩余价值作为利润的来源这一点就被掩盖了。
大道之行读后感800字4
《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使用不足为奇的江湖医生的招数太令人叹息,此书象江湖医生一样,先例举你可能病入膏肓的种种现象和六大新问题,如“我国依然有很多落后现象,其根子是相对的贫穷。我国人均gdp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因此,所有欠发达国家的落后现象我国都有。”,“(1)为什么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正确关系”总也说不清?(2)为什么群众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群众的生活却越来越艰难?(3)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劳动大众的文明素质却越来越低?(4)为什么政府官员的学位越来越高,政府的质量却越来越低——拿百姓钱不当钱,胡作非为、奢侈浪费、?(5)为什么我国建设事业突飞猛进,但群众与党和政府却日渐离心离德?(6)为什么我国经济水准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经济发展却骤然失速?”。然后开出了治病药方是中式的“民本主义”,说中式的民本主义讲的是政府要信仰人民,把人民当上帝。信仰人民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伟大道统,这需要共产党的信仰注重于信仰人民,因为中国共产党只有信仰人民才能领导人民。只要有了“民本主义”,一切病入膏肓的种种现象和新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谓“体制、民主、法制”都不是灵丹妙药,而“民本主义”却能包治百病。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大道之行的作者在谈到人民时,却说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劳动大众的文明素质却越来越低?,说现在的群众是“被迫个人自保,自私自利,占彼此和公家的便宜。于是,公德沦丧,人人不满。”的群众,是“群众生活中的“小事”里缺乏公正,群众就无赖化,就同情和效仿钉子户,就让政府疲于维稳,就迫使政府也无赖化,”的群众,当他们谈到公正时,他们居然忘记了只有法制社会,才有资格谈公正的道理。如此卖狗皮膏药的理论犹如江湖郎中,这样骗术的书居然销售一空,符合作者认为劳动大众的文明素质却越来越低,群众就无赖化的道理,这种时候不卖狗皮膏药,还等何时呢?
大道之行读后感800字5
《大道之行》一书是武安作家安秋生所著,全书三十余万字。书中讲述了我们公司董事长郭恩元开拓进取栉风沐雨的创业史。作家安秋生用朴实的语言,详细的讲述了郭董艰难曲折的创业史以及创业精神;讲述郭董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从一个太行山区的普通农民,白手起家,历经磨难,成长为享誉全国的农民企业家的光辉历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郭董的创业史真是险象环生,惊心动魄,离奇曲折。然而现在看来,这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转折,又都是郭董的创业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人说: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从郭董的成功经验来看,说这些话的人一定不是成功人士,郭董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每一个成功想要成功的人,必须是走自己的路,才会有成功的希望。
要知道成功绝非易事,成功的道路上人很多,但大多数人都倒在了成功的路上,只有郭董坚持到最后,如马克思所说的那句话: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郭董的经验就验证了这句格言,郭董成功的到达了光辉的顶点。
郭董的一生有几个精彩的看点:一、郭董放弃了高考。这是怎样痛苦的放弃,痛彻心扉的放弃。在中国人的传统中,人生四大喜事中有句话叫做金榜题名时。可见高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而且是十年没有高考,这是怎样的一次珍贵的高考?而且有能力高考的人也十分有限,郭董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这样的放弃是他一生的'痛,也是最精彩的放弃,最华丽的转身。而正因为这样的放弃,才有郭董后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
第二个看点是:在炼铁最低迷的时候,可以说几乎是全行业亏损,很多小炼铁厂都已经停掉了。有人说:谁有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资本,谁就有成功的可能。在当时“谁生产谁赔钱”的情况下,郭董依然坚持不停产,终于等来了胜利的曙光,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谁都不会想到,当时的郭董是没有穿越周期的钱,可他却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穿越了经济周期,取得了巨大成功,绝对是企业家的神来之笔,堪称是经济奇迹。
后来的炼钢、轧钢都是在逆境中取得成长。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郭董从来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在偏僻的太行山中,由一个小工厂历经岁月洗礼成长为闻名遐迩的十里钢城,这堪称世界钢铁发展史上的奇迹。
凡做大事者,必有雄才大略,郭董就是这样。郭董最重要的一点不是他事无巨细,也不是他洞察秋毫,而是他在大势把握上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准确的把握整个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号准时代的脉搏,紧跟市场的脚步,顺势而为,事半功倍。没有对大势的准确把握,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之上,怎么能看到云卷云舒?怎么能笑到最后?
如今普阳钢铁已经成为全国五百强企业,十里钢城,巍峨的屹立在太行山中,每到夜晚普阳钢铁熠熠生辉,五光十色,流光溢彩。普阳钢铁是太行山中的最璀璨的明珠,闪烁着夺目的光芒,是太行山人的骄傲。
总之,《大道之行》这本书值得一读,通过这本书,让我们重温郭董创业的峥嵘岁月,体会成功的喜悦。在书中还可以看到郭董所领到下的普阳人在这几十年中,是怎样艰苦奋斗创建普阳钢铁的。郭董以及所有普阳人的奋斗精神,将永载史册,永不磨灭。
【第5篇】大道之行读后感1000字
大道之行读后感1000字1
《大道之行》一书是武安作家安秋生所著,全书三十余万字。书中讲述了我们公司董事长郭恩元开拓进取栉风沐雨的创业史。作家安秋生用朴实的语言,详细的讲述了郭董艰难曲折的创业史以及创业精神;讲述郭董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从一个太行山区的普通农民,白手起家,历经磨难,成长为享誉全国的农民企业家的光辉历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郭董的创业史真是险象环生,惊心动魄,离奇曲折。然而现在看来,这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转折,又都是郭董的创业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人说: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从郭董的成功经验来看,说这些话的人一定不是成功人士,郭董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每一个成功想要成功的人,必须是走自己的路,才会有成功的希望。
要知道成功绝非易事,成功的道路上人很多,但大多数人都倒在了成功的路上,只有郭董坚持到最后,如马克思所说的那句话: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郭董的经验就验证了这句格言,郭董成功的到达了光辉的顶点。
郭董的一生有几个精彩的看点:一、郭董放弃了高考。这是怎样痛苦的放弃,痛彻心扉的放弃。在中国人的传统中,人生四大喜事中有句话叫做金榜题名时。可见高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而且是十年没有高考,这是怎样的一次珍贵的高考?而且有能力高考的人也十分有限,郭董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这样的放弃是他一生的'痛,也是最精彩的放弃,最华丽的转身。而正因为这样的放弃,才有郭董后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
第二个看点是:在炼铁最低迷的时候,可以说几乎是全行业亏损,很多小炼铁厂都已经停掉了。有人说:谁有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资本,谁就有成功的可能。在当时“谁生产谁赔钱”的情况下,郭董依然坚持不停产,终于等来了胜利的曙光,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谁都不会想到,当时的郭董是没有穿越周期的钱,可他却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穿越了经济周期,取得了巨大成功,绝对是企业家的神来之笔,堪称是经济奇迹。
后来的炼钢、轧钢都是在逆境中取得成长。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郭董从来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在偏僻的太行山中,由一个小工厂历经岁月洗礼成长为闻名遐迩的十里钢城,这堪称世界钢铁发展史上的奇迹。
凡做大事者,必有雄才大略,郭董就是这样。郭董最重要的一点不是他事无巨细,也不是他洞察秋毫,而是他在大势把握上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准确的把握整个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号准时代的脉搏,紧跟市场的脚步,顺势而为,事半功倍。没有对大势的准确把握,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之上,怎么能看到云卷云舒?怎么能笑到最后?
如今普阳钢铁已经成为全国五百强企业,十里钢城,巍峨的屹立在太行山中,每到夜晚普阳钢铁熠熠生辉,五光十色,流光溢彩。普阳钢铁是太行山中的最璀璨的明珠,闪烁着夺目的光芒,是太行山人的骄傲。
总之,《大道之行》这本书值得一读,通过这本书,让我们重温郭董创业的峥嵘岁月,体会成功的喜悦。在书中还可以看到郭董所领到下的普阳人在这几十年中,是怎样艰苦奋斗创建普阳钢铁的。郭董以及所有普阳人的奋斗精神,将永载史册,永不磨灭。
大道之行读后感1000字2
《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使用不足为奇的江湖医生的招数太令人叹息,此书象江湖医生一样,先例举你可能病入膏肓的种种现象和六大新问题,如“我国依然有很多落后现象,其根子是相对的贫穷。我国人均gdp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因此,所有欠发达国家的落后现象我国都有。”,“(1)为什么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正确关系”总也说不清?(2)为什么群众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群众的生活却越来越艰难?(3)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劳动大众的文明素质却越来越低?(4)为什么政府官员的学位越来越高,政府的质量却越来越低——拿百姓钱不当钱,胡作非为、奢侈浪费、?(5)为什么我国建设事业突飞猛进,但群众与党和政府却日渐离心离德?(6)为什么我国经济水准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经济发展却骤然失速?”。然后开出了治病药方是中式的“民本主义”,说中式的民本主义讲的是政府要信仰人民,把人民当上帝。信仰人民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伟大道统,这需要共产党的信仰注重于信仰人民,因为中国共产党只有信仰人民才能领导人民。只要有了“民本主义”,一切病入膏肓的种种现象和新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谓“体制、民主、法制”都不是灵丹妙药,而“民本主义”却能包治百病。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大道之行的作者在谈到人民时,却说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劳动大众的文明素质却越来越低?,说现在的群众是“被迫个人自保,自私自利,占彼此和公家的便宜。于是,公德沦丧,人人不满。”的群众,是“群众生活中的“小事”里缺乏公正,群众就无赖化,就同情和效仿钉子户,就让政府疲于维稳,就迫使政府也无赖化,”的群众,当他们谈到公正时,他们居然忘记了只有法制社会,才有资格谈公正的道理。如此卖狗皮膏药的理论犹如江湖郎中,这样骗术的书居然销售一空,符合作者认为劳动大众的文明素质却越来越低,群众就无赖化的道理,这种时候不卖狗皮膏药,还等何时呢?
大道之行读后感1000字3
《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由几位作者分工写成,我们对于其他作者所撰写的章节并无太大的意见。然而,其光彩夺目的第五章令我们不得不提起笔来。因为在这一章中,鄢一龙先生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精神,臆造出了一条通往“社会主义”的“大道”。正如卡夫卡在《午夜的沉默》中写的那样:
如果有人惊讶地发现,他在永恒之路上走得何其轻松,那么他其实就是在向下飞奔。
在《大道之行》的“大道”上,社会主义与资本的对立解决得何其轻松!如果说《重读马克思》毫无根据地发明“马克思的”观点,属于挂羊头卖狗肉的话;那么《大道之行》就是在带领人们走向“坠往天国”的单行道。
在《大道之行》中,鄢一龙先生不仅重蹈了韩毓海在理论上的覆辙,还重弹了百年以前就已遭到批驳的陈词滥调。只不过,其“创新精神”依然值得称道:他破天荒地发明了一个伟大的概念,一个社会主义的“奇行种”——“不消灭资本的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之所以伟大,在于它立刻解决了困扰世界多年的难题。有同等功效的概念还有:“不消灭独裁的民主”、“不消灭战争的和平”、“不消灭剥削的平等”……
显然,从内容的“创新”程度来看,《大道之行》的第五章绝不逊于《重读马克思》。其卓尔不群的逻辑使这部著作不再是一个严肃的学术作品。然而,若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其文笔又远远不及中文系韩教授的水平。所以,我们实在是不好给它做一个归类,或许“童话”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由于鄢一龙先生的创见实在太超出凡人的常识,我们不得不把这惊人的创举分成五次向大家介绍,主题大致为:利润与资本的神秘化,雇佣劳动与工资,所有制与股份公司制度,市场与逐利原则,社会福利与阶级。
本次就让我们谈谈,不谋而合、惊人相似的鄢一龙先生与韩毓海教授,作为新世纪的亚当夏娃,如何缔造了一个更新奇的“奇行种”——“不是资本家的企业家”。这个概念与“不消灭资本的社会主义”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留下了创造新世界的可能:不是上帝信者的_徒,不是富人的土豪,不是病人的疯子,不是社会主义的特色社会主义……
鄢一龙写道:“相当一部分富人致富的原因是他们对于社会的贡献大于一般的劳动者,对于这部分人我们应该恰如其分地尊称他们为企业家、这个时代的英雄,要保障他们的合法财产神圣不可侵犯。”[p185]
在这里,鄢一龙同志以亲身实践证明了“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共产党员”的存在。显然,按照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利润的唯一源泉是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这些富人致富除了靠较高的“狡猾程度和钻营能力”[《资本论》第3卷,p419]之外,就只能靠从劳动者手中无偿拿走的那一块。
鄢一龙接着写道:“相当部分的富豪事实上不是通过作出社会贡献,而是通过寻租而发家致富的,对于这部分人我们同样应当恰如其分地尊称他们为‘资本家’……大地产商不需要为社会创造财富、仅通过囤地就可以谋取巨额收益……金融大鳄……通过掠夺型借贷和滥发信用卡,让穷人和不知内情的人成为他们牟取暴利的牺牲品。”[p186]老实说,对于企业家与资本家的拆分,韩毓海至少进行了一点(错误的)理论抽象,而鄢一龙则毫无抽象意识,显得更为庸俗。
这回,就连新自由主义者也不得不站出来反对鄢一龙先生了。我们的货币资本家难道没有努力地为社会“作贡献”么?利润是“贡献”,利息为何就不是呢?寻找合格的基金经理、银行经理、投行操作员,难道不需要努力么?难道他们不是接受职能资本家(所谓“企业家”)的委托,来保管职能资本家的闲置资本并为他们赚取更多利息么?什么是掠夺型借贷呢,难道货币资本家愿意看到人们还不起债造成坏账吗?同时,又有多少“企业家”加入了囤地炒房的房地产大军呢?囤地无非是利用时间偏好倒买倒卖,和利用空间距离倒买倒卖的商人有何不同?
归根结底,鄢一龙先生不仅没有理解资本的神秘化,也没有理解信用制度。
先让我们考虑资本家“人格分裂”的情况,即他既是“企业家”又是“资本家”的情况吧。这在信用制度不发达的时候是社会的一般情况。
在鄢一龙先生看来,我们的企业家的利润显然不是来自于他手下雇佣的工人,因为他的产品在市场上按照平均价格出售,他的利润是依照他所付出的资本量获得的平均利润,他支付给他雇佣的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工资。
由于市场经济中资本流动带来的平均化趋势,一切资本“不管它们本身生产多少剩余价值,都力求通过它们的商品的价格来实现平均利润,而不是实现这个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力求实现生产价格”[《资本论》第3卷,p194]。在这里,产品的生产价格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资本家投入的预付资本(包含不可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另一部分是市场给出的平均利润。由于平均利润受市场供求状况以及我们的“企业家”的“狡猾程度”影响,实际上是不确定的。对资本家而言,确定的部分——商品的成本价格——就被当作了商品的真正价值。这样,剩余价值作为利润的来源这一点就被掩盖了。
大道之行读后感1000字4
一、关于本书结构体系的粗浅思考
《大道之行》这本书,是一群来自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的“75后”青年海归学者的冷静思索,他们分别从文明、政治、基层、社会、经济等五个方面,直面“中国问题”,分析了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治理的优势与问题,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克服重重危机与挑战,并回答了干部群众关注和深感困惑的一些重大问题。本书的主旨是:不自信无以立根本,不批判无以识当下,不创新无以图将来。也正是这样的精神,让我看到了我党建设的核心在于通过思想与制度建设保持政治主体性,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在于驾驭资本为人民服务,基层善治之道要把人民组织起来落实好基层直接民主,社会建设要保护人民结社意愿、以人民社会包容公民社会。
二、不回避,定信念,靠人民,永向前
作为3.0版本中国式社会主义阶段的年轻干部,我认为本书给我从四个维度来思索。我们要不回避目前中国政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踏实沉稳地走好每一步。
(一)不回避现实问题
从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1.0版本,到一方面促进经济发展一方面扶贫减贫的社会主义2.0版本,到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3.0版本,我们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是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如:共产党搞革命需要人民,但搞建设是否不再需要人民而只需要资本家和资本?社会面上更是出现了政府官员,群众被迫个人自保,群众逐渐开始不信任政府进而同情和仿效钉子户,政府疲于维稳等怪圈现象。在经济政策层面上,这归因于我们强调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抽象两分,却忽略了百姓的要求;在社会政策层面上,这归因于我们强调个人主义的“以人为本”而非传统的“以民为本”,还强调行政体系机械的“网格化覆盖”而非把群众组织起来“参与”。在此,我们要高度警惕“烂根”现象,由是,引申到第二个问题,党的领导保持百年基业,必须全党8000多万党员都要坚定理想信念。
(二)坚定理想信念
党的领导作为核心制度安排面临两大危机:官僚化带来的代表性危机与主体性销蚀带来的正当性危机。2013年下半年始,分为两个批次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看到了执政面临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大危险,而开展的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思想教育活动。这场活动使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广大人民群众有机会畅所欲言说真话,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我们要在接下来的“三严三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加强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通过领导干部上党课、坚持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党员论坛、及时发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信息等方式,不断深入开展党员政治理论教育和党性修养教育,通过坚持不懈的思想建设以达到梁漱溟所言之“透出人心向上的力量”。
(三)永远依靠人民
从总体上看,中国代表制政治的核心在于中国共产党如何保持“代表性”与“先进性”。问题的关键是中共如何对多元的社会利益进行认识和综合。回归到实际层面,这也是一个如何取得人民信任的问题。广大人民群众政治效能感比较低,对党政干部的信任度比较低,如何解决?一方面,执政党加强自身的建设是关键,党不能成为一个社会精英俱乐部,在成员结构上仍要保持以工农为主;要发扬党内民主,让一线党员声音获得畅通的表达渠道;要严格限制“一家两制”(即一个家庭或家族中有成员担任党政干部,另外有成员下海经商),减少特殊利益对决策与政策执行的干扰。另一方面,还要增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回应性,办好日常生活中身边的“小事”。广东省推行的街镇党政领导干部驻点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每周固定一个半天时间,街镇领导干部在社区定点接待群众,并且深入走访辖内居民、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等,既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及时了解了群众的诉求,同时提高了解决基层热点难点问题的效率。
(四)创新思维朝前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今的中国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我们不光要通过投入资源与人才、支持能力建设,积极培育和支持各种人民的自组织,调动人民活动,达成国家——市场——社会三部门的新平衡。我们还要寻找新的维度,对资本的认识和运用有一个新的把握。中国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资本的寻租和权力的寻租相互伴生,盘根错节,这正是当前中央大力反腐所面临两面作战的严峻形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共益性”市场经济,我们要探索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除了顶层规划对市场盲目性进行自觉引导、公有资本的公益性对冲市场经济的自私性、民生国家提供兜底功能并促进弱势群体发展外,平台型地方政府作为经济操盘手提升市场竞争的组织化水平尤为重要。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施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地方政府应通过创新精神和高效的决策与执行为社会创造财富,搭建好基础设施平台、产业链与供应链平台、稳定预期平台。书中提出,2020年之后,当中国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步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经济总量赶上并超过美国之际,共同富裕问题就比经济效率问题更为突出,中国理应考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社会主义中高级阶段过渡的问题。中高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是一种吸纳了资本主义优势的新型社会主义模式,将是兼顾自由与联合、效率与公平的新型社会形态。对此,我们充满信心,拭目以待!
大道之行读后感1000字5
昨天培训班开学了。班主任给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下了课我就直奔书吧,找到这本书。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要讲理想信念,要讲政治。虽然别人说比较接地气,但我总觉得视野和深度不够。这本书给我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视野,这是一本真正用学术讲政治的书,而且讲的非常的深和痛,有理有据。
这本书的作者是五位学者,他们都是75后,成长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之后到国内顶尖的大学读书,之后到境外或者国外读书,再回到国内来教书,其中两位是清华的老师,一位北大,一位人大,一位复旦。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经历和背景,他们的视野和角度与众不同,对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的认识,也就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做支撑。
如果我们说用政治讲政治,很容易流于空洞和口号,让人反感。用学术讲政治就完全不同。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最根本的规律,透过数据的比较和历史的比较,可以找到所有一切的本质根源,从而,更加信服现在的理论。过去,有些学者讲政治讲理论都是依据西方政治学的政党理论,来认识中国共产党,就会出现很多的偏差。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历史出发,来研究中国共产党,我们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就会更加全面和客观。中国近代以来,从衰败转向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从历史中走来,从人民中走来,她是中国人民顽强团结奋斗的精神的化现和升华。中国共产党这样的政治组织、制度安排、治理方式,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这一点是分析中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体制的核心。它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一个超级的政治组织,同时他也是一个超强的国家机构,这种双重属性,形成独特的制度安排与治理方式,既是她领中国快速发展快速前进的根本,又是诸多冲突的根源。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治理有几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网络治理。中国共产党有8000多万党员,你16个人,就有一个党员,如果按国家人口算的话,在世界上可以排到第16名,比德国的总人口还多。如果每个党员都能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节点功能,那么13亿多中国人就连在同一个网络上。她的网络神经末梢延伸到了中国各类组织之中,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实现了网络治理。二是统合治理。中国整个国家权力运行的体制是分工不分家。党的领导提供国家权力整合的平台,所有的国家机关统一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这样有效避免了多元政治体制中的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问题。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一核心领导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合力,推动国家目标的实现与公共利益的达成。而党政双重体制的安排,又实现了领导权和执行权的分工,有利于推动目标的实现。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也可以避免公民社会带来的碎片化分利化,从而,让一切的力量都共同指向国家目标的实现。第三是智慧治理。因为中国共产党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政党——国家”的根本制度安排使得国家除了传统的角色以外,还有了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国家战略者”的角色,成为全体人民的利益的“集体人”,从而,能够不断地谋划长远,谋划全局,从而将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做实。这与西方选举制度的走一步看一步的体制形成很强烈的对比。第四是贤能治理。这也是国家快速前进的重要原因。中国讲究的是“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机制把最优秀的人遴选出来,通过每一步的台阶进行经验的积累,能够保证人又有德,又有才干。而不像美国的总统可以完全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而走向治理一个国家。
与此同时,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党的治理危机。所以共产党才能“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不忘自我修正和自我净化,以解决执政面临的四大危险。时刻牢记,要将自己牢牢地扎于人民之中。现在不断推进的从严治党就是解决治理危机的。
中国共产党的道就是社会主义之道,这是党的立身之本,治国之基。是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完全不同的方向。跟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基于当代中国的实践来创新我们的话语体系。让我们的理论真正属于我们的名字,完成精神层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构建,提供一种不依托寄望于彼岸世界能让亿万人民信受奉行的有意义的生活方式,传递出“透出人心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