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南怀瑾读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3篇优秀的南怀瑾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南怀瑾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少年南怀瑾》读后感
《少年南怀瑾》读后感1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少年南怀瑾》。当我翻一开这本书,就觉得很有意思,马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看着这本书,仿佛我也伴随着南怀瑾一起成长。我觉得他很调皮,也很爱玩。下课时,他会主动和同学们追逐打闹,不过一到上课时间,他就马上挺直腰板,认真地听先生讲课,一点也不敢乱动。南怀瑾对学到的文章都会专心背诵,并努力研究每篇文章的含义。遇到比较难懂的文章,他就会礼貌地向先生请教,直到弄懂为止。南怀瑾读书时,别无他想,心中只有书本的内容。这样心无杂念地大声诵读,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只要心里想着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把读书变成像玩耍或唱歌一样有趣的事,就能边玩边领悟书本里的东西,这叫“玩索而有得”。南怀瑾小时候,已经读了很多古书,还特别用心地学习了文学、书法、诗词曲赋等,是一个学识不俗的小“学究”。所以,我觉得南怀瑾从小就很会读书,通过认真、心无杂念地读书,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他在学习时是快乐的。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是南怀瑾的父亲南仰周先生经常告诫他的口头禅,叫他白天不要打哈欠和瞌睡,要与书为伴。我也要像南怀瑾一样,每天都认真刻苦读书,不懂就问,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以前我读书时,只是随手拿起书本,勉强地张嘴读一读,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就像你买来了一个非常好吃的面包,只咬了几口,没有细细品味,就觉得不好吃,便扔掉了。后来,我静下心来,慢慢地读,慢慢地体会。渐渐地,我发现读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可以帮我打开知识的大门,可以帮我找到智慧的源泉,可以给我带来幸福和快乐,可以给我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满足和财富,还可以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啊!所以,我们要认真读书,要不然,这些知识的宝藏和快乐的体会,从哪儿来呢?
读了《少年南怀瑾》这本书,加上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我觉得读书和玩,几乎没什么区别,只是前者是用大脑玩,后者是用肢体玩。所以,我们要刻苦认真学习,做到不懂就问,你就会因为获得知识而快乐,体会到书中的乐趣。南怀瑾经过了儿时的努力,获得了“禅学大师”和“国学大师”的美誉,他真正地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我想,如果我也像南怀瑾先生一样心无杂念地认真学习,那么读书也将会是一件美妙、快乐的事情,做到真正的“玩索而有得”。
《少年南怀瑾》读后感2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童年时期的故事。在我的印象中所有成功的人物在小时候都是乖孩子,自从我看了这本《少年南怀瑾》之后,我的想法有了改变,原来许多名人他们的儿童时期和我们一样都是一个“熊孩子”。说他是“熊孩子”,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有一次和伙伴们吵架,因为上过几年私塾,读过几本书,嘴巴转得快,就学大人骂对方的祖先,结果骂得太快了,骂成了自己家的祖先。他的父亲仰周先生知道这件事之后,非常严厉批评了南怀瑾,并且坚持用家法狠狠教育了南怀瑾。使南怀瑾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南怀瑾从小就想做一名剑侠,闯荡江湖,保卫国家,之后他就到了浙江国术院学习。所谓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后来,南怀瑾每天比室友们早起四小时,在西湖边练武术两小时,然后再看书两小时,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后来,南怀瑾知道了在杭州有一位剑仙,然后他通过了朋友的关系找到了这位剑仙,并且求剑仙做他的师傅,可是这个剑仙并不想教学生。因南怀瑾的执着,感动了这位剑仙,于是传授剑法给他。南怀瑾在国术馆学习期间,曾有一次一个中年男子掉落西湖,同校有人去围观,告诉南怀瑾这位中年男子是南怀瑾的乐清同乡。然后南怀瑾把他领过来说不要想不开,并给了他自己最好的衣服换上,自己只有8块钱,却给了老乡六块钱。他在给自己父亲写信也提到了这个人,他的父亲给他回信时说,这个人的确是他们的同乡人。但是他是一个骗子,骗过不少同乡人。还告诉南怀瑾,帮助别人是对的,但是要看看清楚他是位坏人还是值得相信的人。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悟有许多。我知道了我们要做一个能静能动的`孩子,在该玩的时候玩,在该动的时候动。说话时要三思,不要冲动,就像南怀瑾骂错了祖先一样,做所有的事情都要多想几遍,妥当才去做。而且做事情,一定要执着诚恳,一定要坚持做到底。
我想我也读了许多古代的圣贤书,我觉得我有许多地方要向大师南怀瑾学习,多读读多背背多记记,先囫囵吞枣,以后就会慢慢知道其中的意思了,其实我认为南怀瑾的父亲也就是仰周先生他说的有句话非常对,“反对死读书,苦读书。特别注重注把书真正地读出声来,通过吟诵发现文字的韵律美感,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美丽画面”。
《少年南怀瑾》读后感3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少年南怀瑾》。故事中主人公南怀瑾,小时候,性格很调皮,但是,他在学斯文的时候,每当开始上课了,他就会一板一眼,挺直了腰板上课。下课之后,他会把上课和书中看到的一些还不懂的地方问先生,所以他在班里得到的知识也是最多的一个。他从小喜欢习武,在他十多岁的时候,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位剑仙。可是当他听到有当一名剑仙需要做这做那,需要做一些他觉得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刚开始学剑时,他差点把他的梦想完全抛掉了。不过他有个优点很好,他像我看过的《八十天环游地球》里的福格先生一样,很有安排,就算剑仙挡不了,他还每天习武练剑。所以,从小武功就学得非常好,大学当中他还名列前茅,得到了拳击比赛中的第一名,并以最好的成绩毕业了。
读了这本书后,我问我自己南怀瑾先生为什么会这么优秀?为什么会成为我国这么著名的国学大师呢?我想,他的成功在于平时做事有安排,不懂就问,学习在于持之以恒,学、玩能合理安排地好,学的时候认真学习,玩的时候玩尽情地玩。牢记长辈的教导,读书不一定要做官,一定要时刻记着读书要明理的道理。
还有,南怀瑾先生非常听从父母的教导,很听爸爸妈妈的话。他从来都不会骗爸爸妈妈。记得有一次,他妈妈让他去打酱油,他非常认真去做这件事,在回来的途中他生怕把酱油打翻了,可是他越注意,最后还是把酱油给弄散了,跑到家如实告诉妈妈怎么把酱油给打翻了,妈妈温柔地对他说,没事,再去打碗来就行了。他接受了前面的教训,不管这碗酱油,就是往前走,最后他竟然一滴都没有滴下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南怀瑾从小做事,既诚实又肯动脑筋。
看完这本《少年南怀瑾》,我对少年时的南怀瑾很是敬佩,想想我们现在家境比他好,身体比他棒,他那么瘦弱的身体,还要学武功;而我们呢,连一点点皮肉之苦都经受不了,动不动就怨天怨地。我们是应该反省自己,像他这种家境,更何况被劫匪和海盗抢劫了一空,竟能读得这么好,想想现在的我们呢?我们读书各方面的条件比起他当年,要好得多了。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没有一点上进心呢?为此,我下定了决心,这个学期,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在期末考试中考出一个好成绩。
【第2篇】《南怀瑾演讲录》读后感
《南怀瑾演讲录》读后感范文
多少年来,回归一直是一个很赚人眼泪的词语,当我们这些大地的孩子热衷于满世界地乱跑,却最终因跑得太快、太急而迷失了自己的时候,回归就是我们最好的安慰,最好的寄托。
那么,文化的回归又在哪儿,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所在,是生命中的根,尤其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它所蕴含的天地之精髓,是我们回归之路上一座明亮的灯塔。
可不幸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文化正在我们的城市中逐渐地消失。
著名作家张炜早在几年前就竭力呼吁,科技的高速发展已经把我们的文化建设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而科学技术和文化建设好比一个民族的二条腿,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反过来又终会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似乎是上苍的关照,从上世纪的九十年代起,一个震耳欲聋的名字在中华大地乃至海外被迅速提及,他就是国学大师南怀瑾,南怀瑾大师于1918年诞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从孩提时代起就开始接受严格的传统私塾教育。到十七岁的时候,他除了已精读了四书五经外,还涉猎了诸子百家及拳术剑道等多种中国功夫,同时,他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医药卜算、天文历法诸学。为了更深入地探究宇宙人生的奥秘,他不畏艰险,跋山涉水访求多位岩穴高隐之士,虚心求教,学到了许多不传的法门和秘学。
南怀瑾先生在跋山涉水之时有缘结识了袁焕仙老先生,晤谈之下,深有所悟,便结成了忘年之交。袁先生闭关期满,下山到成都成立了维摩精舍,南先生则追随左右,遂拜门墙,成为维摩精舍开山首座弟子,潜心修道参禅。其后,南先生为求深入研究佛法,便悄悄离开成都,奔赴峨嵋山峰的大坪寺闭关修持。
三年的闭关阅藏期间,南怀瑾先生穿上了僧衣,于青灯古佛旁,斋戒素食,日夜苦读经、律、论三藏十二部五、六千卷佛家经典,以经为法,印证个人修持所得,遂至终生受益无穷。
南师乃大德!师曾戏言,他的身后有三千年大运!非戏言,绝非戏言!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固不可做不仁之人,一边享受现代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好处,一边指责人家的种种不是。不忍为!不应为!也从无半点如此的心思。
经济发展了,我们的生活水平确实超过前人了,于是乎,不少现代人自以为文明无比,对前人的东西动不动这个迷信,那个愚昧。
我们真的在所有的方面都超过前人了吗?
试问:
有几人诗歌超过了李白?
有几人书法超过了王羲之?
有几人画艺超过了达·芬奇?
有几人雕塑超过了米开朗基罗?
……
有些东西我们确实超越了前人,远远的超过了,比方科学技术;有些东西很难超越,最起码现在仍未完全超越,比方人文艺术。
诗词歌赋……,还可感可触,我们还容易承认自己的不足。形而上的道呢?宇宙人生的理呢?个人认为其难于掌握远在诗词歌赋之上,需要绝高的悟性与慧根(南师常引的苏东坡的诗:书到此生读已迟,应含此意)而不是仅凭聪明的头脑就行。
我们切不可随意地说,这个迷信,那个愚昧!
南师说过,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西方领先于我们,我们只能当人家的小学生;可人文思想方面,他们当我们小学生的资格还没有。
中华文化及一切优秀的传统文明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索、顶礼的宝藏。我辈后生,宜谦宜虚,宜勤宜勉!
经济发达,可带来物质享受;真正的幸福,必得有人文的修养。
大师行运日,便是文明复舒时!
1985年盛夏时节,南怀瑾先生乘上赴美班机,抵达华盛顿,成立了“东西学院”,致力于东西方文化的沟通,以宏扬中华文化。旅美期间,南大师几乎每天都有不少客人来拜访,其中有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亦有日本人、埃及人和美籍华人、旅美侨胞,他们中的多数为学者、教授,也有将军、议员、政要及工商巨子,他们不但学习中国文化和佛学方面的知识,还时常涉及经济、哲学、宗教及国际关系等等,南大师与他们欢坐一堂,妙语迭出,笑声不断,来者无不被南怀瑾先生的学识、修养和无穷的魅力所折服。
【第3篇】《南怀瑾谈国学智慧》读后感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名字叫做听《南怀瑾谈国学智慧》的书。读过之后,我对一些《论语》里的句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南怀瑾先生对国学有着深刻的研究。《论语别裁》是他的代表著作之一。我读的这本书的作者是王颖。在本书中,他又对南怀瑾先生的结论做出剖析,使我对《论语》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知识也更加浅显易懂。
一。谈‘’谋略‘’:小不忍则乱大谋。说的是人要忍耐,包容一点。如果一点小事都不能忍,有可能就坏了大事。南怀瑾先生又对“忍”字有另外一个定义:“忍‘’,也有‘’断绝‘’之意。做事要有忍劲儿,狠得下来,有的事情如果不当机立断,以后就会有麻烦,姑息养奸也是小不忍。这是我印象深刻的解释。“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连小的事情都优柔寡断,是不是也就证明了一个人的能力。如果一个人能做到宽容、包容,但是对一些小事却优柔寡断,那么此人也不是成大事之人。就忍耐来说,孔子有言:“薄责与人,则远怨矣”:一个人如果对别人少苛责多宽容,那么他就能避免别人的怨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往往能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些人在仕途上也能比别人走得更远一些。道理大家都懂,我之所以说这一点,是因为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件和它相关的事情。那天我去吃午饭,点的菜等了好久都没有上来,过去问了才知道他忘了做。当时我真的很生气。突然,我想到了这句话:“薄责与人,则远怨矣”,就告诉自己,不要生气,换位思考,他也是忙得忘记了,并非存心而为,这样一想,发觉心平气和了许多。我自身认为:“薄责与人”,为的并不是远怨,而是自身的情绪要平和。
二。谈“欲望”:“人到无求品自高”。南怀瑾先生说:“一个人一旦有了欲望,就无法再刚强起来,碰到你喜爱的事物,你无法不投降。然而欲望是每个人本性中就带有的东西,普通人不可能做到无欲无求,因此,人的欲望遏制不了,这时就需要我们树立一个意识,知足常乐。”事实上,知足者更明己之志。南怀瑾先生说:“弃天下如敝履,薄帝王将相而不为。”意思是说:一个人若做到对什么都没有特别的欲求,就不用担心受到诱惑和挟持,因为他没有任何需要。
我们都会说,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需要有一种放弃欲望的清醒,保持明确的志向,这样才不至于被欲望所牵引。但是放弃欲望真的那么容易吗?欲望是每个人本性中就带有的东西,普通人不可能做到无欲无求。就像我们想要考英语四级、研究生,这也是一种欲望。世事本没有好坏之分,我也不能把这些说成是积极的欲望、好的欲望,只能简单地先举这样一个例子。既然人的欲望遏制不了,我们就应该学习掌握它、疏导它,将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我在这本书中学到的是:顺其自然即无求。既然普通人不可能做到无欲无求,那我们就顺其自然。庄子也说过:“安时而处顺。”
古时有这样一个故事:酷暑时节,小和尚看见庙里的草枯黄了,对师傅说:“我们赶紧撒草籽吧,长出新鲜的草才好看。”师傅却轻描淡写的说:“等天凉了再撒种,随时吧。”等到秋天师傅买了一些草籽回来,小和尚出去撒种子,却被一阵风吹散了。小和尚慌忙说道:“师傅,不好了,草籽被风吹散了。”师傅仍淡定地说:“没关系,吹散的都是空的草籽,撒下去也不能发芽,随性吧!”不一会儿,很多的鸟飞来啄食草籽。小和尚又喊:“草籽都被鸟吃光了!”师傅说道:“它是吃不完的,随遇吧′!”到了夜里,下了一场大雨,小和尚万分焦急地说∶“这下什么都没有了,草籽全被雨水冲走了。”师傅说∶“草籽冲到哪里就在哪里发芽,随缘吧!”等一个月之后,原本光秃秃的地面也长满了嫩芽,没有撒种的地方也长出了绿草。师傅叹道,随喜吧!
这个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为什么说“顺其自然即无求”呢?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我们不用改变,也改变不了。不要因为事情没有顺我们的心意而忧虑、难过,或者试图去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以平静的心态去理解、去接受。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消解欲望,达到无求的境界,对身心不会造成严重影响。无求于万物,便是顺其自然于生命,便是享受我们存在的此时此刻。
我们本身就是生命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有生命的质量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生活。就像我所理解的“薄责与人,则远怨矣”那样:我薄责与人,不是为了远离他人的怨恨,而是为了我自己的心境,为了自己能够舒心。我想,对自己生生负责,并非自私。
由此,我又想到了佛学的“无欲无求”。真正的佛法不是消极的.、叫人万念俱灰、心如止水,更不是告诉你一切是空。而是让你认识到个人不可超越的局限和人生的无奈;认识到欲望无底洞似的可怕﹔认识到一切是暂时的,转瞬成空,如风过,曾有音响,但过去无声无痕。就此意义上,佛家说’空”,不是让人归于死水般消极的等待,而是尽人事听天命,精进的同时,远离祸患,修养自己。
生活中不免有人会反对我们。有人说:“学国学,是没有用处的”。我当时非常生气,但是我想:修养自身,本不用他人理解。我当然是知道我学国学的目的,它不但不是无用,而是大有用处。学习国学并不能让我获得物质上的利益,但是它可以让我以后更好的生活。我注重的,是精神上的充实。
这就是我的读书报告,希望大家通过我的分享也能进一步品味自己的人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