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管子牧民读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1篇优秀的管子牧民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管子牧民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
第1篇《管子牧民》读后感
【第1篇】《管子牧民》读后感
还在上中学时,语文老师讲到了'管鲍之交'的典故时,给我们生动的讲述了春秋齐国管仲和鲍叔牙,还有齐国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传奇故事。对那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印象尤其深刻。后来学到文言文《隆中对》,'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当时觉得管仲一定很了不起,诸葛亮居然对他评价那么高。
管子出生于公元前719年,比孔子一百六十多年,与孔子相比,管子更像是个实干家,管子在齐国国君初亡、全国陷于一片混乱的状况下,受命于危难之中,三年时间便使齐国民富国强,使其国君成为春秋第一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执政四十余年而成大业。《管子》一书蕴含了管仲全部的经济政治哲学思想,既是治国平天下的实践经验,也是国家管理的理论总结,被称为'儒道法思想的先驱',也被梁启超誉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
如今再读《管子》,一边感叹其博大精深,一边钦佩其中蕴含的道理。他的治国思想,深邃但简明,且有许多可以指导企业管理的部分,尤其是其中的''民本'理念。下面以《管子?牧民》篇为例,浅谈一二。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意思是凡是国家必须致力于四时农事,确保粮食贮备,国家财力充足,远方的人们就能自动迁来,荒地开发得好,本国的人民就能安心留住。粮食富裕,人们就知道礼节;衣食丰足,人们就懂得荣辱。这是管仲的'民本思想',是其核心理念是顺应民心。对国家百姓是这样,对企业员工也是这样,企业一定要重视员工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尤其是活跃在在第一线的基层员工。按照马斯洛的学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可以分解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是生存需求,第二层是安全需求,第三层是情感和归属的需求,第四层是受人尊重的需求,第五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管仲的思想早就启示了这一心理规律,在他看来,治国排第一位的工作是务在于满足百姓生存需求。那么企业经营的第一需求,也是必须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企业必须能够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和足够的盈利能力,才能留住和招揽各种人才,员工相对福利待遇好,才能够认同和传承并创造优秀的企业。都说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企业应该怎样具备什么样的人才观,企业应该怎样招揽人才?从《管子》中,我们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