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重温读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4篇优秀的重温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重温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600字
北魏诗人贾思勰在他的《齐民要术·栽树》中写到:“时时灌溉,常令润泽。”作为中华儿女,应拥有一颗中华之心,这便需要让五千年的经典文化不断润泽自己的心灵,在文化的浇灌下成长。
翻开这本300页的书,第一感觉,就是它很细腻,没有太多刻板的说文解字,仅仅是清风明月,几度春秋。深夜,窗外繁星点点,在灯下耐心地阅读,于字里行间,寻找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给内心深处的那份诗意一抹安宁的气息。
哪个中国人不是听着“床前明月光”,学着“明月何时照我还”长大的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千古的文学,全都沉淀在这一轮明月之中了。多少远行的游子,是否都会在中秋之夜遥望远方,吟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属于中华儿女的,有温度也有感情的千年文化。
说到明月,自然就会提到李白,从“小时不识月”到“对影成三人”,李白对明月的感情甚至可以说是友情,自小相识。身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他就常常饮酒、赏月、写诗,明月,也是李白的情怀吧。
若明月是夜里浅浅的思念,夕阳就是傍晚深深的眷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句沧桑的感叹,两行千古的诗句,《小王子》里说,“当一个人悲伤的时候,他会爱上看日落。”其实这可能就是中外文化的不同之处,因为我们的诗意不仅仅是悲哀,还有许许多度的情感深藏其中,或许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也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悠悠的眷恋与情思跃然纸上,夕阳也意味着安宁,那就是苏轼那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了。
或许又一天黄昏,金色的光辉在我的桌前停留了一瞬,我愿停下手中的事情,凝视这一抹灿然的亮色,让回忆在晚风中纷飞,也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细细体会春去秋来,用诗人的目光看山清水秀,何尝不是一种修行。在不自信的时候想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寂寞的时候想到“独坐幽篁里”,在郁郁寡欢的时候想到“月若无恨月长圆”,也就是让自己悄悄沉醉、融入中华的千年文化了呢。学会汲取积极,调整心态,不断去寻找最好的自己。
合上书页,不免羡慕于丹老师,不仅在阅读、思考中了解、感受古人的思想,更让自己的美丽与气质由内而外,缓缓散发。书中的文字、语句之间,唤醒诗意,润泽心灵。
【第2篇】重温学习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读后感精选大全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坚定政治立场、抵制诱惑的决定性因素,是党性修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共产党宣言》揭示的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不是一时的冲动,光有朴素的感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深厚的理论信仰作支撑,否则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动摇。我们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负共产党人的光荣称号。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的理解,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提高政治素质,补足信念之钙,严守党的纪律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践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党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工作地位作用、根本任务、工作原则、职责使命、实践要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贯穿其中。只有持续深入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强化理论学习中补足信念之钙,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才能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责任。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2
这次重新学习《共产党宣言》,特别是在党校老师讲课辅导下,发现我们以前的学习还是还有偏颇的。只学习了马克思早期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而不知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出版后二十年间,为12次再版都写过序。而每一次作序,都根据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他早期的一些理论观点进行修正和补充。
其中两个观点让我感觉到新颖,其实是人家老马老恩同志早在150年前就提出来了,只是在毛泽东时代,在我们改革开放早期,我们都是刻意回避这些理论观点的。
一个是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利用政治统治地位,发展生产力”。一个是强调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解放初期,我们党依据《共同纲领》,在新民主主义时期,还是注意抓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以支持耗资巨大的抗美援朝。在1954年《宪法》颁布后,进入社会主义的初期,也开展了规模宏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在政治上,却错误的分析国内的阶级形势,越来越强调阶级斗争,路线上越来越左,把人与人之间的阶级斗争强调到一个极不恰当的地位,把发展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放在极其附属和轻蔑的地位,甚至“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显然,与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偏离了很远了。而无休止的阶级斗争扩大化,消亡了人们许多最基本自由,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哪里还有什么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显然,建国后的前三十年,虽然主观上想尽快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进行了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精髓学习,理解,掌握的不到位,有很大的偏差,以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走了很大的弯路,甚至有了“左倾”这样的闹剧和悲剧发生。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完整的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同样,我们也应该完整的准确的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不教条主义,不实用主义,不照抄照搬,不断章取义。
至于后三十年,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无疑是正确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就是有力的证明。但是,在实践上同样存在着好多问题,最主要的是党在变色,在逐渐脱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道路,我个人的看法就是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不能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同样,不能用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但是,完整的准确的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于前后三十年,乃至以后,都是十分重要的。
马克思恩格斯面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不断的探索和修正着他们的理论,以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但是他们都是很严肃的等待《共产党宣言》,在公开出版发表之后,他们就从不对原版进行改动,以维护其历史性和客观性,所有对理论的修改,都通过再版时作序的形式,对原版的理论观点进行补充和修正,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钦佩的。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3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文章强调,学习《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目的是通过重温经典,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首次作出的完整系统而又简洁凝练的表述,在世界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它是最具深远意义的著作之一,并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今天,我们学习《宣言》,就是要全面深刻地把握《宣言》的理论精髓,读懂马克思主义的新时代内涵。
一切向前走,不忘来时路,在“和平、和谐”中品读“辩证历史”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
《宣言》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战斗口号,鼓舞和启迪着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团结起来,为了人类解放而斗争,并指出共产党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始终代表着整个运动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指导下,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建设道路和改革道路。
回望来时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向前走的精神支柱,新时代新时期更应正确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思想武器”,科学分析《宣言》中关于“两个必然”的论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过去我们谈斗争,是因为我们要解放、要发展,现在我们谈和谐,是因为我们要共存、要未来,今天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高扬《宣言》所倡导的国际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才能正确处理不同时期不同矛盾的问题,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才能正确认识和摸索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趋势与走向。
正待人生,实现自身价值,在“至善、大爱”中感悟“大公无私”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
何谓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怎么去看待世界、看待人类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马克思主义都给了我们答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读《宣言》,将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永葆初心、继续前进。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是人们衡量不同事物价值标准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人生为了什么?该怎样或者?价值何在?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倡导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今天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成果,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奉献社会、大公无私的,就好比共产党人在大灾大难来临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至善、大爱的精神,让人历历在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的过程,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及人民群众接受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在它的正确引导下,新时代涌现出无数可尊可敬的先进典型模范,他们坚持着乐观的人生态度,将个人利益寓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学好《共产党宣言》更是这堂必修课的重中之重,重温经典著作,探索规律,追求真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过去,我们靠这个取得成功,现在及未来要想取得成功,依然要把这堂课学好且学到“老”!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4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无产阶级第一个具有新思想、新原则和新组织结构的共产主义政党的政治纲领,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理论指南。我们应当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这样才能确立自身的理想信念。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张素梅老师全程都非常的热情,我们所有的学员也是非常的积极。同时,她还为我们讲解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奋斗目标,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策略思想,中国共产党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力量。好知识不怕没人学,老师讲的绘声绘色,令我受益匪浅。
这次的讲座让我学到了很多,明白了什么是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四个自信等,这些都是与我们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也让我对共产党充满了期待。回顾中华民族顽强奋起的历程,必然发现一个坚强的属于我们人民民族的脊梁——中国共产党;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
青马工程总是惊喜不断,总会有不一样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都是明日之子,做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少年。在发展迅速的新时代,我们要加紧学习党的经典着作,用理论武装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引导自己,坚定不移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跟共产党人的前进步伐,更好地完成赋予在我们青少年肩上所肩负的历史任务,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身!希望我们能在曲折的路上越挫越勇,坚定信念,对生活充满信心。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5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阐述无产阶级政党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部分介绍了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是全文的基础。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并且向我们阐述了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第二部分是对无产者和共产党人关系的全面解释。阐释了共产党人坚持的是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并且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目标。第三部分则有力地批判了各种“伪社会主义”,揭露了“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和“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丑恶本质“,并分析了它们出现的历史条件。第四部分阐明了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动党派的态度,表明了共产党人对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的决心,也向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发出了革命的呐喊,鼓舞人心。
重温《共产党宣言》,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内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共产主义是我们这个近8000万党员大党的共同信仰。《共产党宣言》为我们深刻地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揭示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联合体。所以,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履行誓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正确、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相信,信仰科学而正确的共产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第3篇】《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800字
北魏诗人贾思勰在他的《齐民要术·栽树》中写到:“时时灌溉,常令润泽。”作为中华儿女,应拥有一颗中华之心,这便需要让五千年的经典文化不断润泽自己的心灵,在文化的浇灌下成长。
翻开这本300页的书,第一感觉,就是它很细腻,没有太多刻板的说文解字,仅仅是清风明月,几度春秋。深夜,窗外繁星点点,在灯下耐心地阅读,于字里行间,寻找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给内心深处的那份诗意一抹安宁的气息。
哪个中国人不是听着“床前明月光”,学着“明月何时照我还”长大的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千古的文学,全都沉淀在这一轮明月之中了。多少远行的游子,是否都会在中秋之夜遥望远方,吟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属于中华儿女的,有温度也有感情的千年文化。
说到明月,自然就会提到李白,从“小时不识月”到“对影成三人”,李白对明月的感情甚至可以说是友情,自小相识。身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他就常常饮酒、赏月、写诗,明月,也是李白的情怀吧。
若明月是夜里浅浅的思念,夕阳就是傍晚深深的眷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句沧桑的感叹,两行千古的诗句,《小王子》里说,“当一个人悲伤的时候,他会爱上看日落。”其实这可能就是中外文化的不同之处,因为我们的诗意不仅仅是悲哀,还有许许多度的情感深藏其中,或许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也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悠悠的眷恋与情思跃然纸上,夕阳也意味着安宁,那就是苏轼那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了。
或许又一天黄昏,金色的光辉在我的桌前停留了一瞬,我愿停下手中的事情,凝视这一抹灿然的亮色,让回忆在晚风中纷飞,也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细细体会春去秋来,用诗人的目光看山清水秀,何尝不是一种修行。在不自信的时候想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寂寞的时候想到“独坐幽篁里”,在郁郁寡欢的时候想到“月若无恨月长圆”,也就是让自己悄悄沉醉、融入中华的千年文化了呢。学会汲取积极,调整心态,不断去寻找最好的自己。
合上书页,不免羡慕于丹老师,不仅在阅读、思考中了解、感受古人的思想,更让自己的美丽与气质由内而外,缓缓散发。书中的文字、语句之间,唤醒诗意,润泽心灵。
【第4篇】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500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已经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享受网络世界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有事没事儿掏出手机解锁、看一眼、锁屏,放进口袋,这一过程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因为这已经变成习惯,潜意识里的动作。喧嚣的生活,繁忙的工作,让人日趋浮躁;白天工作的充实,让你没有时间去思考其他,但是夜晚,我总在想,我要什么?我想改变,但却不知道从哪里改变。
朗读者开始火遍朋友圈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机缘下看到了于丹教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诗词,那些高山流水、桃红柳绿的景象,那些策马扬鞭、激扬文字的情怀,让我心生平静。
于丹教授在书中说到:“诗歌教会了中国人的一种生活观念,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人们用泛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感怀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在这个意义上应该把诗歌称做为中国人的宗教。”
我想,我们读诗,在看到月亮时,不仅只会说“好大的月亮呀”,而是比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看到一群鸭子不止会惊叹“哎呀,好大一群鸭子”,而能“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更希望在心浮气躁之时,能体会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心境,在缺少动力时,能感受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场。
我想,诗意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心里,只是生活的忙碌与心灵的疲惫使我们灵魂深处的那片柔软沉睡。我们可以放慢脚步,去品味大自然的万千意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去翻一翻充满古人智慧与情怀的书,在诗词中留住那个真实的自己,唤醒心中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