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设计观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5篇优秀的设计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设计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设计面面观》观后感
《设计面面观》观后感
《设计面面观》,是一部关于工业设计的纪录片,来自 gary hustwit,即今年掀起一片字体热的纪录片 helvetica 的制作人。objectified 将纪录这些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的创造流程,观察他们的设计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通过我们身边的东西来思考我们是谁,我们将去向何方。
工业设计,大而空的概念,但它确确实实映射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早上睁眼看到的第一件事物,它们或多或少都是经过人们设计过的, 有的是面向大众,有的则是小众需求。在反复试验与摸索中,它们变得更人性化了。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好的设计会让人感觉他们就是天然的,是理所应当的,而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就比如回形针,我第一眼见到它就觉得它只能是这个样子,像是与生俱来的,而并非人工设计的。
《设计面面观》里提到“好的设计是尽可能少的设计”,也许是时代进步,也许是视觉疲劳,我们不再喜欢那些繁琐的东西,而追求简约。传统的画作也是,一改往日的'油腻,取而代之的是清爽的圆、方、角,简约却不简单,它让我们思考更多,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一种延伸。
有时,“less is more”。
小众、个性、安全、适合、方便、人性、可持续性,这些越来越成为现代化工业设计的标准,那么未来呢?
有人说,未来的设计不是孤立的,它有着“从摇篮到摇篮”的理念,不仅仅是使用,还能让你思考用过之后会做什么。它反映出来的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折射出来的也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人,天生具有创造力。所以呢,设计师,既是策略制定的参谋,也是文化的发动机。
【第2篇】抽象设计的艺术观后感
01
艺术与设计似乎总是一个和当代生活挂钩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艺术,但设计行业似乎还是在普通人的盲区中。
看完这个片子我只觉得震撼。在这之前,我对涉及这个职业一无所知,totally一个门外汉。而这部片中的每一个设计师和他们的人生故事都在生动地告诉我,原来有这么一群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去编织世界、去表达、去用自己的方式联结人类。
看完这部片子我才觉得,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他对自己热爱的讲述,也是一个人全部的魅力与修养所在。这部纪录片里介绍的艺术家,有摄影师、鞋履设计师、汽车设计师、建筑师和字体、平面设计师,他们每个人都是多面体,是理智与情感的魔法师,他们用热爱与极强的洞察力去描述与表达,力图用自己的设计与人类形成共振。在每一集中,你也许会了解到他们最经典的作品是怎样形成的,从构思的逻辑到实现的过程;也会和设计师们一起完成一个设计项目,和他们一起寻找灵感,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拥有自己的事业,在面临同行的压力以及灵感枯竭时,他们是怎样死守阵地,以及他们的人生经历是怎样造就了今天一件件ground-breaking的作品。通过这部纪录片,我还谅解了一些我从前完全认知空白的领域,比如汽车设计的.美感与功能性如何兼得,舞台design如何与表演相得益彰,平面设计与生活的巧妙呼应......。每次看完都是一种享受,不知不觉对生活中的每一样物品都有了好好观察的习惯,会开始思考设计师在他们背后倾注的理智与情感。
02
作为外行人,最喜欢的两个主题:建筑和舞台设计。
在现在土地价格高居不下的市场下,房地产都在追求楼层尽可能多,只需满足基本生活的模块化商业楼。很少结合周围环境特点,用户居住舒适等方面来设计。所以看到8字型社区和垂直停车场时,感觉真好。而且vm住宅也是很特别,即考虑效益,也考虑了生活品质方面的需求。
舞台设计一直觉得特别神秘,时间动态的变幻,以及对空间感的掌握,带给观众的震撼,只剩不断的感叹。
除了汽车设计,看完其他7个,发现好的设计者都不仅仅考虑当前的job的需求,他们还会结合用户/客户的情感、感受,基本都是以人为基础深入探索思考的。
【第3篇】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展观后感
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展观后感
看了此次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展,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作为一个建筑师对于环境与人文的推崇。(虽然在抵制日货,但就象鲁迅先生所说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扬弃的观点去对待问题,社会才能有所进步。)
建筑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设计符号,或为地标或为城市景观,每说起一座城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建筑也可以说是人类社会改造自然世界最为突出的案例之一了。如何与天然自然的在人类世界产生前的先在世界形成和谐统一,是当代建筑设计师一直以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人化的自然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
站在安藤忠雄世界贸易中心重建的设计前,我有些黯然,安藤忠雄写下了他的设计思路:
(20xx年9月11日上午纽约突袭而来的恐怖事件,不但夺走了数以千计的人们尊贵的性命,也夺去了对于城市来说最重要的“记忆”。这种行为破坏了一个世纪以前诞生在岩石上的现代大都市纽约,以至美国的富庶与繁华的象征,同时也是对建筑了20世纪的世界以及其价值观的一种否定,这种行为不因该得到饶恕。从单纯的`破坏与一连串的报复中任何事物都不能得到重生。但是事情归根结底是由于不同文化间的对立造成的,即以追求和传播全球性标准为至上的美国社会价值观和与此对立和试图保持自身民族的身份意识同一性,保卫其宗教基础的伊斯兰世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这个是被逼至绝境的人们最后拼死一搏的反抗。
现在正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时候,在地球这个有限的空间中过着纷杂生活的我们,怎样才能共生共存呢?能否既互相认同彼此的存在又营造出一个共同体呢?
如何要填补已然消失的世界贸易中心遗迹的空白,我想那不是建筑,而因该是为安魂和反省而作的“场所”吧!于是我提议建造一个坟墓,坟墓将成为一个景观,它的形状为球形剖面的1/6,球的半径为地球赤道半径的1/30000,高度约为30米)
在看完了整个设计思路后我颇受震动,人们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每一项的科学研究及发明设计都引起世界欢呼、雀跃。作为人本身种族之间的界限似乎被淡化了,但在某些特定的场所,矛盾又被激化,从颐和园到世贸大厦,过去的历史似乎在重演,被摧毁的是建筑还是世界观?当今社会我们该信仰什么?建筑可以被重建,可是人的信心是否能够重建?种族的隔阂与仇视能否被消弭?这个话题过于宽泛,让我们还是回到建筑本身吧!
建筑与环境与人文是密不可分的,在安藤忠雄的建筑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他的建筑就如同一棵自然生长的树木是逐步成形的,建筑的细节部分就如同油画的一抹亮色,不时让人眼前一亮,那一片贝壳图案组成的浅水区,樱花盛开的樱花园以及考虑到樱花凋谢后所构成的秋的萧瑟无不另人心动,长长的通天梯一半是幻想一半是现实,人是否走到顶就能与上帝对话?在理性与感性中,安藤忠雄在寻求平衡。
对上海的建筑一直很关注,比如象糖葫芦的东方明珠,火锅样的博物馆以及象三个大碗的科技馆,这些形容词是老百姓对与建筑的戏称,但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品出另一番滋味,总之,在新的一年的开始,祝福中国的建筑师们能够为中国留下更多的奇迹吧!
【第4篇】开学第一课课堂设计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课堂设计观后感1
作为一名高中生,在看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之后,我深受触动,作为学生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拼搏,不去奋斗,我们有什么理由喊苦喊累!我此刻非常迫切的想长大,我非常希望我可以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在这个学期,我一定要好好加油,努力学习!
中学时代是人生的春天,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段。明确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是每一个中学生必须认清和学会的问题。知识像海洋那样辽阔,像海洋那样浩瀚。一个人无论天资多高,精力多么充沛,毅力多么顽强,学习条件多么优越,也不可能把所有知识学到手。有的同学总想学到一切,要蔷薇也要雪。他们希望在一串串熟了的葡萄旁边又开放着朵朵鲜花,可是,知识大海的守门老人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呀!
知识时常需要更新,随着时间的流逝,知识又可能遗忘,但获取知识的方法却不会被丢失。相传有一个人,巧遇一仙翁,仙翁点石成金送给他,但他不要金子,而要仙翁点石成金的指头。这个人为什么要指头呢?因为他懂得,不管送自己多少金子,金子总是有限的,但如果有了点石成金的指头,那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古人说:'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也就是这个道理。毛泽东同志说过:'学习是学习,学习的学习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学习方法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学法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运用的。掌握良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付出的艰苦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每天坚持不懈,日久天长,学习才可能成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所以,学习方法并不是什么捷径,它只是踏踏实实、刻苦学习的程序以及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措施。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必将更加刻苦!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开学第一课课堂设计观后感2
时间总是匆匆而过,生命的步伐也在欢快地舞蹈。转眼间又是一年的开学季,同学们的心情早已激动万分,渴望回到学校继续学习之旅。然而还有些同学依然沉浸在假期里,心态没来得及转换,这就需要他们赶紧调整好自身状态,不然对于自己也会有所不好的影响。
开学了,面对新学期的开始,想必很多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全新目标与计划,并且也在逐步地开展计划,有所行动中。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倘若缺乏目标,那么生活会是毫无意义可言。身为祖国未来希望的莘莘学子们,不仅要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自身贡献,且自己的未来人生道路也不能没有目标前行。所以开学了,同学们一旦制定好目标就必须要全力以赴,努力实现属于自己的目标。
随着开学,同学们可以高高兴兴地回校上课之外,还要完成一项任务,那就是要观看《开学第一课》。对于这一公益节目,相信很多同学都知道,并且这是一一个教育意义的节目。今年的主题是“少年强,中国强”,难以忘怀的20__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全国,深深牵动着14亿国人的心,为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无数白衣战士勇往直前奋战,而在基层,也有很多人以自己平凡的坚守,希望可以凭着自己的力量为抗疫付出自己的贡献。他们伟大的精神值得每个人所敬佩,是我们学生学习的榜样。
开学第一课课堂设计观后感3
__年9月1日晚上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一致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好评,两小时时长的视频充分展现了新中国成立_周年以来,我们始终坚守初心,勇敢圆梦的主题。里面的每一言每一语都给予我很大的启迪,那些画面不断在我脑海里一一闪过,让我对生活及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有了更大的憧憬!
说到“不忘初心”,多数人都理解它的含义。简单来说就是坚守初衷,但我们似乎从来没有思考过如何守住初心。看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我才真正意义上懂得何为初心。初心是一种内心的追求,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更是一种珍贵的品质。只有不忘初心,你才能始终坚持最初的梦想,只有不忘初心,你才会知道自己最终想要的是什么。
一个人如果追求梦想,连最开始的意义都开始遗忘了,那么他后来做的所有事都成了一种没有灵魂的机械行为。一个人就算再有权势,如果连初心都可以随意丢弃,那么最后只会自食恶果。不忘初心如果只会挂在口头上说说,往往你与最初的梦想只会渐行渐远。
建国_年以来,如果不是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致,如果不是始终牢记初心,哪来如今越来越幸福的生活。因为所有中国人都知道,想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坚守初心,付出努力,梦想成真的那天才会越早到来。
_年的奋斗历程,让我们明白了,历史用来铭记,未来需要开拓。中国方方面面的变化,都在告诉着我们祖国越发强大,越发美丽,到处散发着魅力。_年岁月,或许在很多人眼里也就是时光匆匆,但它的意义远远要比你想象中的大,它让我们懂得了初心和未来,让我们变得勇敢,让我们变得自信,也让我们变得心志坚定。
开学第一课课堂设计观后感4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围绕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而展开,围绕着孝,爱,礼,强四个方面给孩子们构建了一个生动而充满趣味的课堂。不管就是郑渊洁所讲述的身教胜过言传,或就是秦勇用爱陪伴孩子度过疾病的艰难岁月,又或者就是容祖儿受到的家风教育,我们都不难看出,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始终就是最重要的一环。
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他们的一切行为都就是从家长身上学习而来。就像郑渊洁所说,他将新买的电视机送给了爸爸,孩子便也学着将舍不得吃的大虾孝敬给他。作为家长,我们有义务也有职责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一切都就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透过我们的身体力行去向孩子传达正面的信息,教会孩子如何孝顺老人,如何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行善戒》里曾说到,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这也同时告诉我们,对待孩子,仅仅有爱并不够。盲目的溺爱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伤害,从秦勇的故事里我们能看到,真正的父爱,就是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哪怕再难,也要进行魔鬼训练;不论吃多少苦,也不能放下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孩子患上了感统失调症,秦勇本能够选取让孩子平稳的长大,也许只要好好活着,也许只就是能开口说话。
但他并没有放下对孩子的教育,花费了多于常人百倍的时间和精力,也要教会孩子骑自行车。哪怕孩子和自己每一天都经历着失望与痛苦,也一向坚持着。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大珍珠慢慢的长大,与正常孩子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爱不仅仅仅就是包容,更就是在经历了种种痛苦和失望之后,也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坚持。
开学第一课课堂设计观后感5
看完《开学第一课》后,我的眼角不自觉的湿润了。2020年,新冠病毒袭来,使这个春天注定不寻常。
有这样一群人,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看不清他们防护服后可爱的面容,他们不计生死,不计报酬,自愿请缨奔赴前线,与病毒面对面交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军服,帽上别着一颗五角星,喊着'召必至,战必胜'的口号,驰援一线维护了秩序与法律;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早早复工,或在防护用品生产线上加班加点的工作,一天生产口罩总量近亿,或在一条条公路上来回奔波,送去了物资与关爱。
是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与病毒做斗争,才换来了我们安全在家。他们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一份金钱,又或一份功名?都不是,他们这么做是因为一份责任。当灾难汹汹来袭,他人都惊慌逃窜时,是他们,响应了国家号召,担当起了这份责任,背负起了与灾难作斗争的重任,担当起了为国分忧的使命。
总有一天,我们也将从一棵树苗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也将成为国之栋梁。经历了这场疫情,我们更应该理解家国不易,任重道远。我们应该培养一份责任感与使命感,心怀家国,将国家放在第一位。我们应该更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开展社会实践,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做民族的脊梁。
我向祖国承诺,我必时刻准备着为国分忧。
开学第一课个观后感
【第5篇】《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节北京站巡讲》观后感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节北京站巡讲》观后感
上周,我们班的同学和10平面班的同学一起坐校车去中国人民大学观看了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节北京站的巡讲。巡讲现场很热闹,有好多北京各大院校学设计的学生都来积极参与这次巡讲活动。
在巡讲现场还有腾讯的微博互动,同学们都争先发言,争相发微博,场面异常活跃,同学们、老师们以及主讲师都有很高的热情和激情,巡讲从始至终从未停止过互动和欢笑,我也积极参与互动,为我们北大资源学院加油打气,发了n多条微博在讲台的大屏幕上面滚动出现。本次北京站巡讲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我们的审美价值和标准,整个巡讲过程听完使我受益匪浅。
本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节北京站巡讲有很多企事业单位参与其中,同时也有好多企事业单位的代表上台与我们大学生分享他们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以及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当然多数是关于广告宣传与设计的,现场各个企事业单位代表上台一边演讲展示他们的公司,一边积极的提出问题和我们在场的大学生取得积极的互动,每回答对一道题,都有奖品,提高了同学们的参与激情度和活跃度。在这一场场的演讲与互动中也无形的提升了我们的审美价值和标准,同时也激发了我们以后的创作热情,使我们受益匪浅。
本次北京站巡讲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那个日本设计师,他讲的东西非常精辟、简洁易懂,虽然是用日语给我们讲的,但是旁边有翻译,ppt也都是中文,所以我们语言方面就没什么问题了,“大师就是大师,讲的东西和别人就是不一样”,他讲的`东西确实很出彩,用现在很时髦的话说“确实很给力”,他一再强调的一个理念是:设计师一定要多思考(尤其是做广告的设计师),尽量多思考,他说:做产品包装广告设计前,首先要了解商品,详细了解商品的功能和使用价值以及这个商品的目标顾客群,其次是要了解市场,详细了解市场行情,为自己的广告设计做好充分的应战准备,最后就是要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足够了解,必须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这是大师教给我们的方法经验,更是他数年做广告设计总结下来的智慧结晶,在这里一一和我们学设计的大学生分享,使我们获益良多。另外,他还反复强调我们要确定message。
只有先确定好了message,我们才会明确我们的设计思路,我们做广告宣传的目的无非就是打动人心,但是之前我们必须很清楚的明确关于这一类商品广告的message,进而进行有目的设计宣传,这样我们设计出来的广告才会打动人心,我们付诸行动,才会让顾客对产品产生购买欲,但是大师又强调一点:不要过多的描述商品。大师说的不无道理,过多过分的宣传商品,反而会引起顾客的反感和审美疲劳,相反我们应该站在大众的角度思考观众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
最后一点就是大师也着重说明了,广告要尽量做得简洁,包括广告语,整个广告设计过程我们确定message,延展message,进而有选择性的选择适合产品广告宣传的信息,站在顾客角度进一步的推敲:让顾客看到这样的广告简单易懂,从而让顾客产生购买欲,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多思考,尽量多思考。商品广告一旦成形,我们有一个测定标准就是“说服力”,说服力的强弱是由设计者本人或者整个设计团队对宣传对象的说服和思考深度来决定的,所以他一再强调我们要多思考,尽量多思考。大师的演讲谈不上精彩纷呈,但确实很有用,我听完之后收获很多东西,还有大师身上那份对设计的热爱和执着,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向大师致敬,向大师学习!
尽管我们现在还在漫漫的人生设计路上不断地“摸爬滚打”,但只要心存信念,只要勤于思考、善于行动、乐于创作,积极学习大师们的创作经验,并积极应用到适合我们的创作中去,相信我们定能为我们中国的广告设计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