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 > 观后感

夫人观后感(4篇)

发布时间:2022-05-18 20:26:03 查看人数:47

【导语】夫人观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4篇优秀的夫人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夫人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夫人观后感

【第1篇】包法利夫人观后感400字

有些人对时尚潮物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不论所处的地位或者是身份,包法利夫人人生中记忆最美好的部分只有一个舞,和子爵共舞成了她记忆中最难忘的一部分,我厌恶那样子的她,知足常乐,这话真的是有道理,女人终究离不开的是男人,她的父亲,她的丈夫,她的情一人,一个给过她梦想和美丽童年,一个给她少女的悸一动和可一爱一的女儿,一个给了她激一情和疯狂。包法利夫人并不是不幸的,她一直以为她被一爱一包围的,虽然最后因为债务,她选择了吃砒霜结束自己多彩的生命,她的多彩其实是建立在惨白的现实之上的。

丈夫对包法利夫人最真诚最一宠一爱一,可惜她不懂得珍惜,只一味的陶醉在她所构筑的虚幻上面,事情通常都是这样,太容易来的不理睬,人喜欢追逐,太轻易得到的,通常不会好好珍惜,快要失去时,才发现原来它竟是如此的值得拥有。

影片给我的惊喜并不多,我只是把它当成一部名著小说在看,可能文字和影像之间的差异肯定还 是会有的,为了省点时间阅读,我选择了这种速成的方式,对小说的魅力没能有更深层的体会,这也未尝不是一个遗憾。

包法利夫人观后感400字

【第2篇】中小学生电影居里夫人观后感

电影居里夫人观后感1

大学时曾经读过居里夫人的传记,印象中她是一位有着杰出成就的孤僻女科学狂人。她和居里先生甚至孤僻地有些冷酷,不在会客室里多放一把椅子,以防客人来了长时间打扰浪费时间。当然也是这种惜日如金的生活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让这对灵魂伴侣攀上了科学高峰。

1943年版的《居里夫人》讲述了居里夫妇以科学为媒,相知相爱,共同探索、彼此扶持,直至取得巨大成功,而居里先生却突遭车祸而亡,居里夫人秉其遗志继续研究的传奇故事。影片赞美了居里夫妇相濡以沫、举案齐眉、互相扶持的爱情,以及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伟大地位。但是看居里夫人的传记和材料,时隔这么多年,如果能够拍一部涵盖她的初恋、婚姻和感情逸事,以及在不同感情、不同年代仍然保持科学探索不为世俗所动的传记片,一定更真实更全面更好看。

电影居里夫人观后感2

电影很好看,还没有看过居里夫人的传记,不知道真实的她是怎样的,但演员给我们呈现出的居里夫人,我是喜爱的,那种对科学的执着,那种坚定,真的让人记忆深刻。年轻的居里夫人是令人羡慕的,她拥有美丽的外表,聪明的头脑,对数学和物理的喜爱让她的精神世界多彩而美丽,更让人羡慕的是,她还拥有一个如此优秀的丈夫。他们有着共同的理解,共同的爱好,我从来不觉得镭的发现是苦的,因为她的丈夫一直陪着她,他们一起一步一步的向前探索。皮埃尔说的对,他们不管经历如何的失败,他们都是幸福的,因为只要他们在一起,这便是最大的幸福。居里夫人拥有了一个女人所想拥有的一切,她富足的令人嫉妒。

但同时她又是极度不幸的,正因为她拥有过如此的幸福,有过如此完美的丈夫,当失去时,才是人间地狱。科学的路上留下了太多她与皮埃尔的回忆,这是美好的,也是残忍的。可是居里夫人的伟大也在此,她没有放弃科学,独自在这条路上探索着,这是我最惊叹的地方。

很奇怪,这部居里夫人的传记电影,我印象最深的居然是皮埃尔,记得在发现镭后,他们在一个乡下度假,可能冥冥之中有些注定,那时皮埃尔就感觉时间不多,觉得现在的休息就是在浪费时间,居里夫人被他吓到了,她不敢想象在没有皮埃尔的科学之路上,她会怎么样,皮埃尔告诉她,不管最后那条路上剩下谁,他都要坚定的走下去,我想,最后居里夫人会如此坚定的继续科研,这句话,影响重大。我不仅感叹,我们真的要珍惜我们的每一天每一秒,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哪一天是生命的结束,我想皮埃尔有很多很多想做而没来的及去的事,这是他的遗憾,是世界的遗憾,更是居里夫人的遗憾。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真的能陪谁一辈子,而且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的一辈子有多长,所以认真努力的生活吧,只能这样,也该如此。

电影居里夫人观后感3

在这里,任何说教的东西都无济于事,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作为一部著名科学家的传记片,《居里夫人》将真实的历史事件表现得真切动人,每个看过影片的人都会留下深刻印象。当回顾影片内容时发现它其实又是那样朴素,就像科学家本人的思想,就像他们的言行,没有夸张和渲染,在极其朴素的叙述中显现着丰富的蕴涵。影片风格与它所表现的主人公的风格又是那样一致,在朴素和严谨中燃烧着激情,散发和传递着强烈的生命感染力。在艰苦的实验工作中,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居里博士同最普通的体力工人一样劳动的情景(据记载,在艰苦的劳动中,居里夫人的体重下降了10公斤!),那摆放在实验大棚里的几百个结晶碗的画面,他们进行数年达5777次实验的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居里夫人那“数学+物理+波兰(祖国)”的生活公式,都向观众展现着一位伟人、一位伟大而平凡的女性、一位将热爱祖国之情融入热爱科学博大境界的女性、一个真正的人的典范。

影片《居里夫人》主要讲述的是她青年和中年时代求学期间,特别是科学实验阶段的经历。编导以朴实平易的叙事方式,平缓有序的节奏,不突兀不刺激的情节,让观众在主人公平凡又不平凡的生活中看到人物的精神,让观众在自然叙述过程中累积情绪,同时把思考的空间留给观众。影片中有两次非常激动人心的时刻:一次是在玛丽经过多次实验和苦苦的思索,与丈夫一起认定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一种活性元素时,他们的对话和他们那种科学家特有的抑制着的又不可能完全抑制得了的激动表情,把观众也推进和带入一个充满神圣感的探索科学空间的殿堂和氛围;一次是当他们终于提取出镭的时刻,这是一个经过千万次实验的结果,然而在他们准备享受收获的喜悦时又有了一次迂回——“没有”镭的结晶!而镭的结晶就摆在那里。当他们终于通过智慧的头脑理智地迂回而到达那个灿烂的终点时,观众的心潮和他们一样沸腾了,观众完全参与进来,共同感受这历史的辉煌。居里夫妇的爱情生活表现也融于他们平时生活、工作的情节和语言、眼神及动作中,使观众在看似不经意中深深体味到居里夫妇的爱情称得上是世上最真挚、最炽烈、最高尚的爱情。《居里夫人》是一部关于两位相当纯粹的科学家生平的影片。影片也具有比较纯粹的科学研究影片的品格,其他社会生活环境基本上不在片中表现,更没有人为设置什么破坏科学实验的阴险小人。影片的重心是表现人物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倦的科学进取精神,科研过程是塑造居里夫人形象的主体,这就离不开对科学试验的必要表现,同时又要避免科研过程表现的乏味和内容的艰涩。编导恰当地把一些纯科学的内容作通俗化处理,如对钡、镭放射能量的测定,对镭的结晶提取过程等等,既能使一般观众看懂影片,还能从中生动地体现居里夫人和居里的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

在有限的篇幅里,影片做到人物形象塑造既具有简洁性,又相当准确和细腻,富有典型性和经典性。例如,通过细节的重复,对人物性格的个性侧面给予更加生动的表现。居里教授是典型的理化科学家形象:他对工作十分专注,对影响他集中精力的小事十分敏感,他要求安静,不允许在实验室吹口哨,助手戴维一个个小动作引起的声响,使他一次次皱起眉头。可在后来他将自己题了字的著作送给玛丽和看到玛丽翻阅后,他高兴了,情不自禁也吹起口哨。片中居里两次在马路上与马车相撞,都是在他沉思时发生。第一次化险为夷,是一个情节铺垫,也是一种性格与生活遭遇和冲突的预告;第二次悲剧发生了,提醒人们一些科学家的不幸恰恰有着某种性格的必然,需要对他们有更多更细致的关爱。作为科学家,居里和玛丽对待各种事物常常习惯于以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以正确的认识为前提,感情与理智两者常常交织一起,互相起作用。居里则更为突出,甚至他的感情活动也是以相当理智的方式表现出来,他对建立与玛丽的夫妻关系也是经过充分思考,然后向对方论证。但他终究不是一个机器人,他是有感情的,只是不善于情感地表达感情,他在表达难以表达的情感时总会先发出“啊啊”的声音。他曾经否定女人在科学方面的才能,说女人很少有天才,与玛丽在一起使他改变了看法,直到不顾一切在董事会上大声宣布:她是一个不平凡的女人!他从对女人的否定到对玛丽价值的肯定,既突出了玛丽的不凡,也是他们事业上和两人情感关系的愈益密切和深化。的确,在居里夫妇身上,爱和事业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居里和玛丽的相遇与相结合都是一种奇迹,两个科学家有共同的思维方式,甚至在爱情方式上都是理性大于情感。玛丽和居里都是有科学天赋的人,但玛丽似乎更善于假设,更愿意想到“如果”,而这种时候,居里都能鼓励她:“说下去!”他们也有不同的方面,居里比玛丽更冷静,在这方面,玛丽接受过居里的多次帮助和鼓励。但她的个性更固执、更执拗,曾经有多少次在遇到困难时是因为她的执拗和坚持而使实验继续下去。这种个性成为她事业成功的重要人格因素。两人的合力作用是不可分的。然而,一场车祸使两个不可分离的科学家分开了,当那个不幸的时刻不期而至时,玛丽悲痛欲绝,她不能离开他!观众和她一起经历了长久的沉默中的悲痛,看到她终于战胜悲痛站立起来的那一刻,观众一定可以从她耳畔听到居里曾经说过的那句话:“玛丽,如果我们两个少了一个,另一个必须坚持,必须一如既往。”——表明两人在精神上终究没有也不可能分离。

观赏《居里夫人》,除了应当了解影片所表现的生活中的居里夫人的原型,将她与银幕上的玛丽·斯卡洛多夫斯卡联系起来,实际上我们还在欣赏银幕上扮演居里夫人的演员格里尔·嘉逊。虽然在银幕上她们两者是不可分的,但嘉逊毕竟是嘉逊。长期以来,在观众心目中,每个好莱坞大明星都与一两个他们所塑造的银幕典型人物相联系。居里夫人就是格里尔·嘉逊的一个代表形象。嘉逊演技高超,善于做传神的女性心理刻画,她有着美丽的容貌和高挑的身材,经过她的努力,并与自身条件结合,塑造出一个典雅、清丽、执著、坚定的女科学家形象,并在影片中生动表现出人物风雨几十年的外形变化和内心升华过程。

电影居里夫人观后感4

“即使现在经过了25年的深入研究,我们仍然感到前面的路还很遥远。我们取得了许多发现,皮埃尔居里曾向我表达过的思想和他留下的笔记记录给了我们很大的指导。一个人的能量是渺小的,而每个人若都获取一线知识之光,即使非常微弱,也能够照亮人类追求真理的梦幻。正是这些黑暗中的小小蜡烛,使我们一点一点地看到前面那改变宇宙的宏伟蓝图的淡淡轮廓。也只是因为如此,我赞同这样的信念:科学是伟大而美丽的,它那伟大的精神力量将最终洗涤世界上一切邪恶、一切无知、一切贫穷、疾病、战争和痛苦。”

这段发言是1923年12月居里夫人应邀出席巴黎大学理学院举办镭发现25周年纪念仪式时的发言。发言中居里夫人着重缅怀了她的丈夫、镭研究同伴、精神导师,皮埃尔居里,也阐述了她在科学道路上勤恳、执着的科研精神以及为人类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崇高理想。

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被世人敬仰,不仅因为她是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还因为她以其出众的智慧与才华、在追求真理道路上几近顽固的执着、在科学研究中忘我的勤勉颠覆了当时“在抽象研究领域里,女人就是干扰物,是危险品”的性别偏见;更因为她的爱国情怀。

影片《居里夫人》讲述了居里夫人巴黎求学,与皮埃尔居里博士相爱结婚、并肩在艰苦条件下研究发现钋与镭的过程、以及在居里博士于领奖前不幸去世后居里夫人坚强地继续两个人的科研梦想的事迹。

1.巴黎女学生

从1891年9月,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赴巴黎索尔本大学(即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求学开始讲起。青春美貌的玛丽无心交友、无心感受巴黎繁华、甚至常常沉进知识的海洋而忘记吃饭,她将所有时间投入学习,同时修了数学与物理硕士学位,并打算毕业以后回波兰去当老师。用她导师佩诺特教授的话来说,此时玛丽的生活只有三样东西“物理、数学、波兰”。

2.科学天空下的缘分

因玛丽成绩优异又生活窘迫,她被导师佩诺特教授推荐她到皮埃尔居里博士的实验室工作。也就是这样,同样视科学高于一切,且视感情为浪费时间的两个人相遇了。大男子主义的皮埃尔居里在遇到玛丽之前更是放出妄言,“我们总是要不断地抵抗女人,因为我们要集中精力搞研究,这是远离城市的事业,所以我们总是要和女人作斗争。”然而与玛丽的共事让皮埃尔重新审视这个聪明、严谨、与众不同的玛丽。

3.铀沥青矿里未知的光

在居里博士实验室工作期间,他们见证了贝克勒尔博士关于铀沥青矿石的实验。教授在完全黑暗中把完全没有接受光照的铀沥青矿石,放在一张感光底片上,将钥匙放在矿石和底片之间拍照,结果冲洗底片结果发现出现了感光。贝克勒尔博士的实验结果推断出,铀沥青矿石有某种特性能够自己发光,而且光线很强,能够穿过黑色的纸,并对底片产生作用。对于这一结果贝克勒尔博士也无法解释。这未知的光深深萦绕于玛丽脑海之中,“能够发光的物质是什么?它的放射特性是什么”玛丽反复发问

4.nacl般的爱情结合

六个月的共事后,玛丽准备回学校完成考试后回波兰。不懂蜜语、不知情话的皮埃尔面对临行前的玛丽焦躁不安,甚至有些恼怒,他希望玛丽留在巴黎,在他身边,可他不知道如何表达感情,只是假借科学研究这个理由挽留玛丽:“我无法理解一个具有科学头脑的人怎么会产生放弃科学的念头。”玛丽回答说:“可是还有与这同样重要的事情。”玛丽指的是她华沙的父亲和她热爱的祖国波兰。最终皮埃尔鼓起勇气邀请玛丽到郊区父母家度假,并在那里向玛丽做了求婚充满理性与科学比喻。

皮埃尔:“你我是最完美结合。拿一个化学式比喻就是氯化钠。所以如果我们按这种意义结婚的话,那么我们的结合将是最牢固的,温度保持不变,成分不会变化,没有干扰,没有波折,没有一般爱情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和感情纠葛。”

在外人看来木讷呆板的誓言竟得到了玛丽的认可,两个科学家的爱情观依旧是以科学为基础与方向,但也许他们都没有发现,爱情早已在科学同盟、精神伙伴的外衣下生根。

5.向光的方向前行

两个智慧的人在理性地思考后结婚了,蜜月旅游甜蜜美好,可一堆科研工作催促着两个人返程。返程途中居里夫人请求丈夫对自己博士课题研究内容的意见。居里夫人一直记挂着贝克勒尔教授给他们看的铀矿和曝光照片的事。她相信铀矿里有某种东西能发出光线来,但贝克勒尔教授无法解释那种光线是什么,释放机理是什么,她想要去探寻。皮埃尔鼓励她沿着这一方向研究下去。

6.未知元素的猜想

回到实验室的居里夫人开始了揭秘铀沥青中放射性物质的实验。但是二百多次观测,结果总是有偏差,她为此沮丧,皮埃尔耐心地帮她分析可能出错的地方。他们曾约定不把工作带到生活中,但他们的餐桌上、厨房里处处是工作的延伸:“是不是静电仪出了问题”、“绝缘材料是否是干的”、“接口是不是松动”……在仔细检查实验测算方法、器材没有问题后,他们把关注点放回到理论上。当时人们已知铀矿中的放射元素是铀和钍。但居里夫妇实验中铀矿射线能量却远大于等量铀矿中提纯出的铀和钍射线能量和。由此居里夫人猜想到:“假如相差的那4点能量就在这铀矿剩下的千分之一“其他”物质中?也许存在一种新元素,一种活泼性元素。”

7.破棚屋里的新元素

居里夫妇向大学申请资金建立实验室和设备,学校以九个月的课题研究仍未取得证据证明新元素存在为由建议他们停止课题研究。面对居里夫妇的坚持,校方勉强将一个紧挨着理化学校、过去医学院的学生用来做解剖的一间棚屋拨给他们搞研究。于是居里夫妇就在这样屋顶漏水、没有地板、地面潮湿、不能取暖的恶劣环境里做起研究。实验要从几吨的波西米亚送来的铀沥青矿渣中提取出所有的已知元素,直至剩下的几盎司物质,然后再从这剩余物质中提炼出他们那种非常宝贵的新元素。

8.“钋”与居里夫人心中的波兰

实验初期,是纯粹的体力劳动。尽管外面寒风刺骨,但是由于烟火的原因,所以提炼只能在室外进行。经过几年的极度疲劳与燃烧烟气的折磨,工作有了变化,从几吨铀沥青矿渣提炼出来的物质必须经过反复过滤才能除去别的元素,直到最后只剩下两种元素,一种是钋,另一种就是镭。

1898年,居里和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元素周期表的这些元素是谁发现了就由谁来命名,他们俩发现了这个元素,就把它命名为“钋”。那时的波兰早就被俄、奥、普所瓜分,连一寸土地也没有剩下。可是居里夫人永远记着自己是波兰人,虽然她身在法国,嫁给了法国人居里,也入了法国籍,还是法国的科学院院士,但她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钋”,是为了纪念波兰,她的祖国。

9.居里夫人与镭的顽固

对于他们日思夜盼的神秘放射性元素镭,居里夫妇认为距离实验成功为期不远了,只需要把这两种剩余物钋和镭分离。但是分离过程又一次遭遇了困难,从1889年9月12日至1900年7月16日,458次试验,钋镭分离无效。

三年半的钋镭分离试验让居里夫人的手受到灼伤。医生告诫居里夫人:“如果继续过量接触所研究的未知元素,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种癌症性质。”皮埃尔知道后非常担心:“没有镭世界也存在到了现在,就算再过一百年还分离不出来镭又有什么关系呢?”。而居里夫人则分析说:“自从找过医生以后,我一直在想,这种新元素能破坏健康组织,那么它为什么不能破坏非健康的组织呢?它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甚至是癌症。它对人类的作用将无可限量。”于是居里夫人说服了丈夫,他们一起继续试验。

10.破棚屋里的镭光

虽然居里夫妇始终没有找到一次性把镭和钋分离开的方法,但他们却发现了一种每次极微量的把钋一点点分离掉的办法,结晶法。这也是这场持久战中最艰巨的一次战役,5677次结晶试验后,他们一起等待着镭诞生的时刻。然而,只有一小碟污迹。“怎么回事,它在哪,皮埃尔,我们的镭呢?我们整整干了四年,怎么会这样?”居里夫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皮埃尔,假如只是一个量的问题,假如镭的量跟我们所用的材料的量相比小的微乎其微,乃至于我们根本看不见,假如那片污迹,哪怕它微小的只有一口气,会不会那片污迹就是镭?”当二人再次匆匆赶回破棚屋实验室时,结晶碟的污迹在夜里发着美丽的光。居里夫人激动地握着皮埃尔的手说:“它在那儿,我们的镭。”

11.早逝的爱人

居里夫妇的发现震动了全世界。然而他们拒绝接受任何报酬,而是无偿的把他们的镭献给了世界。并且居里夫人继1903年同皮埃尔居里、贝克勒尔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后,于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巴黎大学已经决定送给居里博士和居里夫人一座新的实验室。然而就在举行正式的赠送仪式前夕,皮埃尔在给居里夫人买耳坠回家的路上遭遇了车祸,当场去世。居里夫人悲痛万分。就在这不久前,她曾对皮埃尔居里博士说:“我不知道该怎么说,皮埃尔,你为我骄傲吗?我为你骄傲,有时候骄傲得简直无法控制。你是个伟大的人,皮埃尔,不是一般意义的伟大。我是指你的善良、温文尔雅和智慧。我爱你皮埃尔,那么深,以前没意识到,我是这么的感激你。我想说的就是这些,希望你永远都了解。”

12.为科学奋斗终生的居里夫人

化悲痛为力量的居里夫人决定继续皮埃尔居里的科学研究道路。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在法国上萨瓦省逝世。在此之后,她的大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她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她母亲去世之后写了《居里夫人传》。在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中,居里夫人的头像曾出现在波兰和法国的货币和邮票上。化学元素锔(cm, 96)就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所命名。

还在学生时代,居里夫人就曾望着星空说到:“用你的手摘一颗星星。”我想她做到了。她就是科学银河中摘星的女人。

电影居里夫人观后感5

这可是1943年的电影!

很明显,我以依然可以看到这样的一部电影感到十分幸运。

这是一部艺术水平相当高的电影。光从叙事角度来看,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简单地说,这部电影就像一篇典范的作文。虽然与现实有一些不吻合,但是非常能够体现主题。是一种抓大放小,一种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节奏。影片的两大主题,一个是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一个是伟大的革命爱情。再多的话,电影就容纳不下了。所以,影片为了表现主题,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居里夫人的原名,为了分辨婚后与婚前,本文以玛丽和居里夫人两个称呼来标志人物)和皮埃尔•居里是一起并肩完成发现镭的工作的。但是资料显示在居里夫人第一次提纯镭的4年漫长生涯中,皮埃尔前2年多一直是在忙自己另外的课题,直到第3年,才介入了她的研究,帮她改进了一些测量仪器。又比如,为了人物更加集中,片中把玛丽在巴黎大学昏倒后在医院与姐夫的谈话,变成了佩诺特教授的谈话。很明显因为佩诺特在课堂上的发言是对玛丽毕生有影响的“科学观念”来源,而且后面佩诺特又是作为劝说鼓励玛丽从丧父之痛中走出来的前辈的“代言人”。这样处理更加集中。而影片中发现镭,提炼镭的过程是叙述的核心,可能现实更多的是枯燥的重复,但是影片充分利用了“艰难”去叙述“曲折”的路程,使得故事一波三折,充满戏剧性。

这是一部展现科学观念和方法的电影。虽然这具体流程和细节上可能与现实存在一些出入,但电影毕竟是面对普罗大众的,关键要做到“具体而微”,要做到“通俗易懂”,这才是恰如其分的“普及”。

片中,主要展示的有三个科学观念。

第一是佩诺特教授在巴黎大学的课堂上讲的一段话,这段话让居里夫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之后她也经常向佩诺特教授提起。这段话是这样的:你们要独立思考,要放眼太空,要学会独立,现在你们是100个人,100名大学生,当你们到了需要思考的时候,就必须学会独立。就像这个公式的创始人,就像是牛顿,就像是伽利略。当然,当然也许你们没有机会到达这个高度,那么,用你们的手摘一颗星星,用你们的手摘一颗星星。但有一点可以共享,那就是学会独立探索大自然,探索一束光,一块泥土,一滴雨水。这个观念是佩诺特教授灌输给学生的经验之谈,也是电影向我们一再强调的观念。很明显,这个观念在电影里突出的是:不能成为一代宗师,那也可以做出具体的贡献。潜台词就是在说居里夫人没有像牛顿一样提出非凡的观念或者伟大的体系,但是也发现了“镭”。但我认为发现星空和发现星星是互为作用的,你指出了星空,的确可以帮助后人发现更多星星;而发现了一个星星,又何尝不是展现了一篇星空的存在,实质上并无高低。不仅如此,我认为这段话应该有更完整的解读。佩诺特教授本身要传达的更多是“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更不屈服世俗,而是要坚持真理。而这种精神和态度中居里夫人的研究工作中有深远的影响。甚至里面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细节“也许你们没有机会”,注意是机会。我们知道,假如贝克勒尔没有偶然把铀矿石和感光片一起放在抽屉里,他会发现铀的放射性吗?玛丽没有跟皮埃尔一起去看贝克勒尔的实验,而是从论文上看到,会让玛丽去研究放射性元素,发现镭吗?假如居里夫妇没有半夜去看“提纯失败”后留下的“污迹”,看不到“自然发光”的镭,他们还会认为那就是镭吗?虽然,科学成果来自于科学家雄心勃勃的努力,孜孜不倦的追求和聪明才智的发挥。但是,科学真理的发现,本质上讲都是沙粒里翻出金子的偶然性。

第二是片末,居里夫人在科学家大会上的发言,很明显是作为总结全片的强音来演绎的。居里夫人是这样说的:即使现在经过25年的深入研究。我们仍然感到前面的路还很遥远。我们取得了很多发现。皮埃尔居里曾向我表达过的思想,以及他留在笔记里的建议,给了我们很大的指导,但是个人是渺小的,而每个个人,他有可能获取一线知识之光。即使非常微弱,也能够照亮人类追求真理的梦幻。正是这些黑暗中的小小蜡烛,是我们一点一点地看到前面那改变宇宙的宏伟蓝图的淡淡轮廓。也正是因为如此,我赞同这样的信念,科学是伟大而美丽的,他那伟大的精神力量,将最终洗涤世上的一切邪恶。一切无知,一切贫困,疾病,战争和痛苦。探索通向真理的光明,开拓未知的新的途径,无论你的视力变得多么的敏锐,圣洁的好奇心将永远伴你成功,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梦想,丢弃属于昨天的梦想,让我们高举知识的火炬,去营造明天的美好殿堂。抛开对皮埃尔的怀念,以及对人类掌握真理的局限的认知。更多的是她的“积极科学观”。换言之,就像她的手因为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而“烧伤”,皮埃尔看到了放射性物质的“致病性”,而她想到了放射性物质可能存在的“治病作用”(自从找过医生以后,我一直在想,这种新元素很显然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这种力量对健康的组织能产生作用,也就是说,能破坏组织。假如,真有这种力量,那么它为什么不能破坏非健康组织呢?你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它可以治病。它通过破坏非健康组织,可以治疗各种疾病。是这样。那么它对人类所起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科学也有两面性,但是作为科学家一定要有积极正面的“思考”。事实证明,镭的放射治疗,的确对癌症有效。

第三是片中,通过居里夫妇发现镭,提取镭的过程所展示出来的科学观念:科学研究不是天才的想法,更是执着的坚持。发现与证明是两回事,但是这那个时代,居里夫人不能像李政道和杨振宁那样,只提供理论成果,然后由吴健雄来给出证明。所以,居里夫妇中理论上很清楚地展示了“镭”的存在。但是连资金和仪器都没有,还要自己去提取“镭”,以证明自己的成果。这个过程,总共经历了4年,中间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无数次失败,用皮埃尔向开尔文勋爵介绍的:5677次实验,你看到的那只小碗里装的是八吨铀沥青矿,四年的汗水。在分离钡和镭遇到了瓶颈时,皮埃尔劝居里放弃,因为根本看不到希望,很可能终身耗费在这件事上也一无所成(现实中,再聪明的科学家往往也会因为错了一个开头就无可挽回地一事无成,但幸好世界上有很多不愿意放弃的科学家,尝试了各种想法,各种角度)。而居里夫人是这样说的:假如还需要100年,那的确很遗憾,我要看看以我毕生的精力能否完成。

接下来,我们再仔细探讨一下这个艰苦的过程,当然这次我们集中点不在于艰苦,而在于科学的方法。

首先,我们不能忽略贝克勒尔的实验。贝克勒尔邀请皮埃尔去他的实验室看他的新发现。顺带地,皮埃尔就带玛丽尤其去了。简单地说贝克勒尔偶然地发现了铀矿石能够放射出强大的光,甚至黑暗的抽屉里,在照片底片上留下印记。贝克勒尔是这样向皮埃尔和玛丽介绍他的研究的:几个月前,我有一个猜想,认为某些岩石和矿物可能会储存太阳的光和能量,如果让这种岩石和矿物接触足够的光照,它们会吸收部分光线,然后再释放出来。于是我就做了这些拍照片实验。这些岩石完全是各种各样的矿物,我把它们分类,然后放在阳光下晒几个小时,然后放在抽屉里的感光底片上。然后我等着看它们会不会释放可能吸收的阳光……实验结果是彻底失败。接受光照的岩石没有一块对底片产生任何影响,你看这些底片全是空白,没有一点感光……这张底片是放在抽屉里,完全是无意的。我事先根本不知道。我的实验标本就放在这个抽屉里。在我把岩石放回到抽屉里的时候,一定是无意中有一块掉到了底片上。我是昨天才发现的。就是这块,我出来没让它接受过光照,这是一块叫铀沥青的矿石,为了确定没有错误,昨天晚上,我自己就在这儿,在完全黑暗中拿着这块完全没有接受光照的矿石,把它放在一张感光底片上,将这把钥匙放在矿石和底片之间。如果矿石能发光,那么底片就一定会感光的。半个小时前我冲洗的底片。结果就这样。用皮埃尔的总结就是:这种矿石有某种特性,能够自己发光,而且光线很强,能够穿过黑色的纸并对底片产生作用。

贝克勒尔的研究过程其实是值得学习的,因为在思想上富有创意,而操作上十分规范。用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贝克勒尔是很有“搞笑气质”的,他突发奇想,居然考虑拿石头去吸收太阳光,然后看看石头能否又把这些光释放出来(我估计是他找到光和能量本质上是一样的,而感觉是晒了一整天的石头就会热得发烫)。用我们现在的思路来想,这就是在研究太阳能储存的方式。而他的方法,就是获取足够的矿石(本身当时的科学家,尤其是贵族就喜欢收藏各种标本),然后分类进行尝试(因为这样某一样有效,就可以通过同类进行更深入的“对比”分析)。虽然失败了,但是上帝赐予了他偶然的成果。科学史上有太多的偶然了,正如前面佩诺特教授话中谈到的“机会”。而发现偶然事件之后,他又做出了“验证”,最终发现了铀矿石的放射性。偶然性事件就意味着“特殊,不同寻常”,而这些事件,本身往往就暗示着科学真理的存在。真正的科学家自然不会放过,而验证有效,就是“科学发现”了。所以,虽然贝克勒尔的发现基本上是“幸运”,与居里夫妇的付出完全不可同年而语,但他和居里夫妇一起分享诺贝尔奖,其实是非常合理的。

问题是,玛丽不满足于“科学发现”,她希望得到更深入的“科学真理”。她的问题是:这里好像有一小块太阳物质。

它是什么呢,它的放射特性是什么,它是由什么产生的呢?而这个问题一直纠结着她,直到她成为了居里夫人,她还是没有放弃这个问题。因为她认为:我相信那块铀矿里有某种东西能发出光线来。但我始终觉得这种解释是不完全的。还有一个原因是贝克勒尔教授解释不了的东西,这种光线是什么光线?为什么会释放出来。没有一种东西是可以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的,这是科学公理,对吗。比如说钟表不上发条就会停止,火不添燃料就会最后熄灭,人不吃饭就会饿死。可是那些铀矿它们深埋在地底下几百万年,从来没有见过阳光,竟会不停地自己发出光来。这是什么能量,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我想不出来。

很明显,居里夫人不满足于知其然,而且她一开始就运用了“类比”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思考。但是光凭“想”还是无法得出答案。所以居里夫人开始进行实验,反复进行了几百次测试,结果得到的数据总是很奇怪,于是皮埃尔帮她检测了仪器,却没有问题。居里夫人发现只有两种元素,铀和钍具有放射性。然后她对铀矿里所含的铀和钍进行了测量。结果,问题就出在这个环节,铀矿所含有的放射性大于它所含的铀和钍各自具有的放射性相加之和。皮埃尔就让她演示测试过程,以帮忙检查。以下是居里夫人的实验过程。

居里夫人首先把铀矿放进研钵里,然后磨碎。然后把矿粉装到水平碗,每一次的量都是相等的,把它放在静电仪里,密封,保证不透气,给静电仪充电,测量铀矿发出射线能量的大小。结果每次读数都是8。然后测试纯的铀元素读数是2,钍元素发出射线的能量也是2。也就是说当铀和钍包含在铀矿里的时候,读数是8,而分别测量后加起来只有4。这时,如果不是仪器出错,那么肯定就是有另外的放射性物质了。所以,居里夫人就对铀矿里的各种元素做了化学分析:氧化铀75%,氧化钍13%,硫化氢3%,二氧化硅2%,氧化钙3%,氧化钡2%,氧化铁1%,氧化锰0.99%,其他微量杂质0.001%。因为分析出来的那些都是当时科学界已知的成分,而除了铀和钍,都没有放射性。那么如果不是仪器出了问题,也不是测量方式有误或者能量计算方式不对(不是简单的加法),唯一的可能就是在那微量杂质里,藏着具有极其强大放射性的未知元素。因为它的能量是那么大,说明它是极其不稳定的,是一种具有“活性”的元素。居里夫人高兴地喊道:皮埃尔,我们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是一种活性元素。经过提取的铀矿渣,我把铀元素和钍元素提取出来后剩下的铀矿,一定在那里。很快他们就对那点微量杂质进行了能量测试,结果刚好是4。很明显这个过程中,居里夫人所运用的不过是科学家通用的,教科书上写的,教授教的“定量分析、对比分析以及排除法”而已。但是这些规范的操作,这些简单的方法运用起来就是可以“发现真理”。应该说到此为止,居里夫人已经发现了“镭”的存在。问题是,科学界认为“不存在这样的东西”,用居里夫人对皮埃尔说的话来看(皮埃尔,宇宙是由绝对已知的物质组成的,对不对。各种元素永远固定不变,而且具有惰性,这是肯定的,对吗?一切科学以此为基础。人们最初认为天地间只有四种基本元素:土、空气、火,还有水,宇宙间的各种物质都是由它们构成的,他们错了,对吗?现在我们知道元素有78种,在那边的架子上,其中有一些元素还是未知的,但是我们认为这些未知的元素跟目前已知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性质。皮埃尔,假如有一种物质,是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过的,那么,它意味着什么?),很明显当时科学界信奉的真理体系没有这样的元素。所以,光理论不行,还得拿出更真切的证据,把镭提炼出来。很明显那点微量杂质是无法进行提炼的,他们需要更多的矿物。但是铀矿物太贵重了。幸好他们可以得到铀沥青的矿渣。

没有资金,他们很难提炼出新元素。而因为无法证明新元素,又很难得到大笔资金。但是,居里夫人坚定地挑战不可能,在最糟糕的实验室里,在最贫乏的条件下,在皮埃尔的支持下,她坚持了下来。按片中的旁白,这个过程基本是这样的:

第一步,是在大椭圆桶里将矿渣熔化,直到它们像岩浆一样沸腾,然后倒入酸,用来溶解里面的盐。接下来,是将所剩下的残渣,放在不同的大锅里继续进行熔化,这也是十分艰巨的,因为24小时不能断火。

从铀沥青矿渣提炼出来的物质必须经过反复过滤,才能除去别的元素。直到把几吨铀沥青矿渣中的其他所有元素都除去。而最后只剩下两种元素,一种是钡,另一种就是他们心中日盼夜想的他们自己的元素,那珍贵而神秘的镭。

但是,正如皮埃尔读出的实验记录,钡和镭进行分离经历很多次的失败:1899年9月12日,铀沥青矿提炼接近尾声,最后只剩下钡和镭两种元素,再进行分离就能获取镭。1899年11月8日,第一次试验,分离无效……1900年7月16日,第四百五十八次试验,镭仍然十分顽固,不可以被分离开。

虽然他们没有办法找到一次性把镭和钡分离开的办法,但是,他们却发现了一种每次极微量的,把钡一点点分离掉的办法。其理论依据是等所有的钡都被分离掉后,剩下的就只有镭了。这种方法叫结晶法。当液体蒸发后,就剩下结晶体。他们要一遍又一遍重复这一过程。这也是这场持久战中最最艰难的一次战役。它整整持续了两年。分别进行的结晶过程达数千次。现在,经过各种分离提炼之后,所得到的东西就全在这几百只小小的蒸发碗里了。用小碗,是因为大的容器不容易很快蒸发。结晶再结晶,循环往复。

但是,就在最后一个小碗里,完成最后一次结晶之后,他们似乎没有得到一小撮镭,他们得到的只是一点污迹。开始他们还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和失望之中,毕竟这是多年的付出,结果却一无所获。我们是很难直接去感受这种心境的。半夜居里夫人还是无法入眠,她一直在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最后她发现了“可能的问题”——对镭的量的观念:我们希望获得的是一个确定量的镭元素。而问题就在于对“量”的期待超越了现实,所以居里夫人提出了新的假设:假如只是一个量的问题。假如镭的量跟我们所用过的材料的量相比小得微乎其微,乃至我们根本看不见,假如那片污迹,哪怕它微小得只有一口气。会不会那片污迹那就是镭。于是他们半夜跑回实验室,看那片污迹。看到了夜晚中“发光”的镭。这个富有戏剧性的结局,让我们震撼不已,毕竟这就纯粹就是绝地反攻,而且还获得辉煌胜利。但是,我们可以总结出,居里夫人提炼的方法依然是基本的丝毫无法取巧的“工人般乏味的机械式操作”,体现不出是非凡智慧的“创造力”,根本没有超出科学教程的指引。不过,我们不要忽略,最关键的是居里夫人一再地打破了“权威的成果”“自身的狭隘”,她始终坚持着在巴黎大学课堂上,佩诺特教授讲的“独立思考”。很明显“独立思考”才是最关键的科学精神。

在整个过程中,电影无时无刻不是展现皮埃尔对妻子的鼓励、支持。科学家的传记片和武打片一样,为了调节与平衡,为了更完整展现人物,总是需要加上爱情故事。不过居里夫人的爱情故事的确也够特别的。两人的爱情特别,却恰好代表了科学家的理想爱情。科学和宗教一样,因为追求纯粹,所以很难容纳爱情。翻开历史上,尤其是贵族作为科学研究主体的时代,很多很多的科学家,包括牛顿、笛卡尔、卡文迪许都是终身没有婚嫁,甚至没有谈情说爱。但是,皮埃尔和玛丽却很幸运。所以,影片中皮埃尔向玛丽求婚的片段也被称为经典。在玛丽获得学位(在那个妇女仍被视为智慧低等的年代,她在巴黎大学同时攻读数学和物理学硕士学位。而且按片中的说法,两个专业都获得第一名的成绩)后,准备回国时,皮埃尔纠结于不知道如何表白,如何留下她。就先找办法拖延,邀请她到自己的家中做客。皮埃尔一直犹豫着,直到半夜,他才冒失地冲到她的房间里,向她求婚,甚至吓到了玛丽。他是这样说的:你别讲,听我跟你讲,我发现我产生了一种很特殊的感觉,在你离开实验室后的这两个星期里,我感觉一切都非常的奇怪,难以理解,连工作都无法进行了,我发现如果没有你我就无法继续工作,现在我好像突然解开了这个谜,你说我对你的实验工作有过帮助,对吧,你说,对吧,你说过的。

那好,对,我经常表现得焦躁不安,缺乏耐性,而你恰恰相反,头脑冷静,很有毅力,永远不会放弃,你我是最完美的结合,拿一个化学方程式来打比方,比如氯化钠是一种稳定而必要的化合物,所以如果我们按这种意义结婚的话,那么我们的结合将是牢固的,温度保持不变,成分不会变化,没有干扰,没有波折,没有一般爱情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和感情纠葛。

哦,哦,我,我知道你怎么看待爱情看待男人,我很尊重这种感情,我也有自己的信条,科学家没有时间谈爱情,我始终相信科学和婚姻是水火不相容的,但是抱着此教条是非常愚蠢的,我们俩的结合将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十分完美的结合,你没有感觉到吗?如果我们两个人结成夫妻,共同实现科学的梦想,我相信这是非常美好的,我们能经常在一起搞研究,而每一项研究成果,无论大小,都能加深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友谊,增进相互间的尊重和理解。

具有同样科学信念和爱情观念的玛丽非常高兴(因为之前佩诺特教授请饿晕了的玛丽吃饭时,有一段谈话,也可以看出玛丽的爱情观念。佩诺特:你在巴黎没有交什么朋友,这可不大好。玛丽:我没有时间交朋友。佩诺特:你可以找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玛丽:我的兴趣只是在物理学和数学上)。这对她而言,根本就是无法拒绝的。所以她也非常干脆,非常科学,非常理性地回答:我想象不出还有什么能比得上我对你的尊敬和友谊,也想象不出什么样的未来能比你所描绘的更光明。她答应留下来。看起来根本没有提到“求婚”,但是皮埃尔一下楼梯就对父母说: 我们订婚了。然后他才想起忘记了吻别,重新走回房间亲吻玛丽,并且说:对不起。

当然,这种具有共同志向,共同信念的爱情是非常珍贵的,所以在他们一起收获科学成果之后,上帝就匆匆地带走了皮埃尔。那天皮埃尔非常浪漫地去给妻子买耳饰,因为心中充满喜悦,没有注意,在路上被车撞死了。

而这佩诺特教授的劝说下(想想皮埃尔想你怎么做,他会希望你今后怎么生活。我相信,他一定会希望你,把你们的事业继续下去,孩子。孩子,我知道这座实验室对皮埃尔有多么重要。我知道假如你放弃它的话,那么皮埃尔会多么难过),居里夫人才努力地摆脱皮埃尔死去的阴影,继续摘取完全属于自己的诺贝尔奖。这种对爱人离去的处理方式,我们可以从物理学家理查•费曼的传记片《情深我心》中找到相似的对应。

电影居里夫人观后感

中小学生电影居里夫人观后感

【第3篇】《居里夫人》电影观后感

《居里夫人》电影观后感1

电影很好看,还没有看过居里夫人的传记,不知道真实的她是怎样的,但演员给我们呈现出的居里夫人,我是喜爱的,那种对科学的执着,那种坚定,真的让人记忆深刻。年轻的居里夫人是令人羡慕的,她拥有美丽的外表,聪明的头脑,对数学和物理的喜爱让她的精神世界多彩而美丽,更让人羡慕的是,她还拥有一个如此优秀的丈夫。他们有着共同的理解,共同的爱好,我从来不觉得镭的发现是苦的,因为她的丈夫一直陪着她,他们一起一步一步的向前探索。皮埃尔说的对,他们不管经历如何的失败,他们都是幸福的,因为只要他们在一起,这便是最大的幸福。居里夫人拥有了一个女人所想拥有的一切,她富足的令人嫉妒。

但同时她又是极度不幸的,正因为她拥有过如此的幸福,有过如此完美的丈夫,当失去时,才是人间地狱。科学的路上留下了太多她与皮埃尔的回忆,这是美好的,也是残忍的。可是居里夫人的伟大也在此,她没有放弃科学,独自在这条路上探索着,这是我最惊叹的地方。

很奇怪,这部居里夫人的传记电影,我印象最深的居然是皮埃尔,记得在发现镭后,他们在一个乡下度假,可能冥冥之中有些注定,那时皮埃尔就感觉时间不多,觉得现在的休息就是在浪费时间,居里夫人被他吓到了,她不敢想象在没有皮埃尔的科学之路上,她会怎么样,皮埃尔告诉她,不管最后那条路上剩下谁,他都要坚定的走下去,我想,最后居里夫人会如此坚定的继续科研,这句话,影响重大。我不仅感叹,我们真的要珍惜我们的每一天每一秒,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哪一天是生命的结束,我想皮埃尔有很多很多想做而没来的及去的事,这是他的遗憾,是世界的遗憾,更是居里夫人的遗憾。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真的能陪谁一辈子,而且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的一辈子有多长,所以认真努力的生活吧,只能这样,也该如此。

《居里夫人》电影观后感2

居里夫人,她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中学时代的物理化学课堂上,她的名字如雷贯耳。

但美国经典电影《居里夫人》却是最近才观看的。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也是最近才读的。是什么力量让这位波兰女性成为世界上唯一两次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美国经典电影《居里夫人》以及她的传记资料给出了答案。

一、对科学独立探索的精神

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原本打算把包好的铀和感光底片要晒太阳,只好送回抽屉。到了他冲洗底片时,本来以为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像,想不到却看到非常清晰的影像,使他大为惊讶。铀不需要外来的能源如阳光也能发射辐射,因此他发现了放射性,从材料中自发的发出辐射。

具有独立探索精神的居里夫人对此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能量来自于什么地方?这种与众不同的射线的性质又是什么?铀盐矿石神奇的射线所吸引着居里夫人,使她决心一定要揭开这个秘密。

居里夫人的发现吸引了皮埃尔先生的注意,居里夫妇携起手来,并驾齐驱,向科学的未知领域发起强有力的进攻。

他们以沥青铀矿石来提炼放射成分。而要从沥青铀矿中提炼纯镭并测定其原子量,不但需要大量的沥青铀矿,还需要精密的实验仪器和足够的资金、设备。

她们以坚韧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忘我地工作,在冬天象冰窖夏天象火炉的简陋工棚里,用最普通的铁锅一锅又一锅地从含量只有百万分之一的矿渣中提炼镭。经过整整四年的时间,经过了5677次的试验,处理了几十吨矿石残渣,终于得到了0.12克的镭盐,镭终于横空出世了!

为此,居里夫妇和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二、不唯名不唯利完全无私的为科学奉献的精神

八年之后的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为成功分离了镭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由于镭的惊人特性和它在医学上的广泛用途,镭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许多人劝居里夫妇申请专利,一旦申请,居里夫妇立即成为百万富翁。居里夫人却毫不动心。她说:“我发现了镭,但不是创造了它,它不属于我个人,它是全人类的财产。”“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于是,她向全世界公布了镭的提取分离技术。

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在所有的著名的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腐蚀的人”

从那以后,由于镭的辐射具有强大的贯穿本领,被广泛地运用于医学科学上,成为当时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工具;镭盐在暗处发光,用于涂制夜光表盘。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镭及其衰变物发射γ射线,能破坏人体内的恶性组织,因此镭针可治癌症,而在人体外,镭又可用来诊断疾病。

三、睿智的选择成就了他们极其完美的结合

自从玛丽到居里的试验室里工作后,她对科学思考探索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居里的心,居里向她求爱时说:“我们的结合是科学的完美的结合,结成夫妻的我们可以经常一起思考探索,一起面对科学难题”。事实也的确如此,成为居里夫人的玛丽不畏艰险不怕失败的精神感动着居里,而居里不惜放弃自己的试验支持着玛丽。在漫长的4年艰苦奋斗里,在经历了5676次的失败后,在第5677次终于提炼出了镭盐,这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可以说,没有居里的帮助和支持,没有玛丽的探索和思考,他们中任何一位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完成这么伟大的科学壮举的。

尽管居里夫人是一位多么伟大的科学家,可她也象一般的家庭主妇一样系上围裙进厨房,一样的生儿育女。当居里不幸去世后,两个女儿在居里夫人的教育和影响下都著有成效,大女儿伊雷娜于1939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小女儿艾芙日后成为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和传记作家。

《居里夫人》电影观后感3

“愿你们每天都快乐的生活,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来。”一定听说过这句话吧,没错,这就是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一句名言。

记得在这部电影里,有一句话一直挂在居里夫人嘴边——带着无限的梦幻和渴望。我认为,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剧情大略是这样的:从波兰女学生玛丽到巴黎求学开始,她因为跟退休科学家皮埃尔共享一个实验室而日久生情,后来结为夫妇。同时他们继续从事科学实验,多年后发现了“镭”,因而成为世界知名科学家,但居里先生却在领奖前因车祸丧生。

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居里夫人的聪慧,居里夫人的坚持,和居里夫人独自承受孤寂和人间的屈辱,让我深有感触。居里夫人用四年的光阴只为了发现十分之一的镭,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抓紧时间圆满得毕业小学呢?居里夫人想到的总是为人类贡献自己的一切,几乎很少想到自己的委屈、痛苦、牺牲。即使到了生命垂危,倍受由于放射性侵害肉体引起的病痛折磨时,她也从没有任何抱怨和遗憾。

从居里夫人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当然也从皮埃尔身上学到了知识。我认为,将来我希望能向他们看齐。

《居里夫人》电影观后感4

在这里,任何说教的东西都无济于事,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作为一部著名科学家的传记片,《居里夫人》将真实的历史事件表现得真切动人,每个看过影片的人都会留下深刻印象。当回顾影片内容时发现它其实又是那样朴素,就像科学家本人的思想,就像他们的言行,没有夸张和渲染,在极其朴素的叙述中显现着丰富的蕴涵。影片风格与它所表现的主人公的风格又是那样一致,在朴素和严谨中燃烧着激情,散发和传递着强烈的生命感染力。在艰苦的实验工作中,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居里博士同最普通的体力工人一样劳动的情景(据记载,在艰苦的劳动中,居里夫人的体重下降了10公斤!),那摆放在实验大棚里的几百个结晶碗的画面,他们进行数年达5777次实验的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居里夫人那“数学+物理+波兰(祖国)”的生活公式,都向观众展现着一位伟人、一位伟大而平凡的女性、一位将热爱祖国之情融入热爱科学博大境界的女性、一个真正的人的典范。

影片《居里夫人》主要讲述的是她青年和中年时代求学期间,特别是科学实验阶段的经历。编导以朴实平易的叙事方式,平缓有序的节奏,不突兀不刺激的情节,让观众在主人公平凡又不平凡的生活中看到人物的精神,让观众在自然叙述过程中累积情绪,同时把思考的空间留给观众。影片中有两次非常激动人心的时刻:一次是在玛丽经过多次实验和苦苦的思索,与丈夫一起认定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一种活性元素时,他们的对话和他们那种科学家特有的抑制着的又不可能完全抑制得了的激动表情,把观众也推进和带入一个充满神圣感的探索科学空间的殿堂和氛围;一次是当他们终于提取出镭的时刻,这是一个经过千万次实验的结果,然而在他们准备享受收获的喜悦时又有了一次迂回——“没有”镭的结晶!而镭的结晶就摆在那里。当他们终于通过智慧的头脑理智地迂回而到达那个灿烂的终点时,观众的心潮和他们一样沸腾了,观众完全参与进来,共同感受这历史的辉煌。居里夫妇的爱情生活表现也融于他们平时生活、工作的情节和语言、眼神及动作中,使观众在看似不经意中深深体味到居里夫妇的爱情称得上是世上最真挚、最炽烈、最高尚的爱情。

《居里夫人》是一部关于两位相当纯粹的科学家生平的影片。影片也具有比较纯粹的科学研究影片的品格,其他社会生活环境基本上不在片中表现,更没有人为设置什么破坏科学实验的阴险小人。影片的重心是表现人物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倦的科学进取精神,科研过程是塑造居里夫人形象的主体,这就离不开对科学试验的必要表现,同时又要避免科研过程表现的乏味和内容的艰涩。编导恰当地把一些纯科学的内容作通俗化处理,如对钡、镭放射能量的测定,对镭的结晶提取过程等等,既能使一般观众看懂影片,还能从中生动地体现居里夫人和居里的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

在有限的篇幅里,影片做到人物形象塑造既具有简洁性,又相当准确和细腻,富有典型性和经典性。例如,通过细节的重复,对人物性格的个性侧面给予更加生动的表现。居里教授是典型的理化科学家形象:他对工作十分专注,对影响他集中精力的小事十分敏感,他要求安静,不允许在实验室吹口哨,助手戴维一个个小动作引起的声响,使他一次次皱起眉头。可在后来他将自己题了字的著作送给玛丽和看到玛丽翻阅后,他高兴了,情不自禁也吹起口哨。片中居里两次在马路上与马车相撞,都是在他沉思时发生。第一次化险为夷,是一个情节铺垫,也是一种性格与生活遭遇和冲突的预告;第二次悲剧发生了,提醒人们一些科学家的不幸恰恰有着某种性格的必然,需要对他们有更多更细致的关爱。作为科学家,居里和玛丽对待各种事物常常习惯于以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以正确的认识为前提,感情与理智两者常常交织一起,互相起作用。居里则更为突出,甚至他的感情活动也是以相当理智的方式表现出来,他对建立与玛丽的夫妻关系也是经过充分思考,然后向对方论证。但他终究不是一个机器人,他是有感情的,只是不善于情感地表达感情,他在表达难以表达的情感时总会先发出“啊啊”的声音。他曾经否定女人在科学方面的才能,说女人很少有天才,与玛丽在一起使他改变了看法,直到不顾一切在董事会上大声宣布:她是一个不平凡的女人!他从对女人的否定到对玛丽价值的肯定,既突出了玛丽的不凡,也是他们事业上和两人情感关系的愈益密切和深化。

的确,在居里夫妇身上,爱和事业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居里和玛丽的相遇与相结合都是一种奇迹,两个科学家有共同的思维方式,甚至在爱情方式上都是理性大于情感。玛丽和居里都是有科学天赋的人,但玛丽似乎更善于假设,更愿意想到“如果”,而这种时候,居里都能鼓励她:“说下去!”他们也有不同的方面,居里比玛丽更冷静,在这方面,玛丽接受过居里的多次帮助和鼓励。但她的个性更固执、更执拗,曾经有多少次在遇到困难时是因为她的执拗和坚持而使实验继续下去。这种个性成为她事业成功的重要人格因素。两人的合力作用是不可分的。然而,一场车祸使两个不可分离的科学家分开了,当那个不幸的时刻不期而至时,玛丽悲痛欲绝,她不能离开他!观众和她一起经历了长久的沉默中的悲痛,看到她终于战胜悲痛站立起来的那一刻,观众一定可以从她耳畔听到居里曾经说过的那句话:“玛丽,如果我们两个少了一个,另一个必须坚持,必须一如既往。”——表明两人在精神上终究没有也不可能分离。

观赏《居里夫人》,除了应当了解影片所表现的生活中的居里夫人的原型,将她与银幕上的玛丽·斯卡洛多夫斯卡联系起来,实际上我们还在欣赏银幕上扮演居里夫人的演员格里尔·嘉逊。虽然在银幕上她们两者是不可分的,但嘉逊毕竟是嘉逊。长期以来,在观众心目中,每个好莱坞大明星都与一两个他们所塑造的银幕典型人物相联系。居里夫人就是格里尔·嘉逊的一个代表形象。嘉逊演技高超,善于做传神的女性心理刻画,她有着美丽的容貌和高挑的身材,经过她的努力,并与自身条件结合,塑造出一个典雅、清丽、执著、坚定的女科学家形象,并在影片中生动表现出人物风雨几十年的外形变化和内心升华过程。

《居里夫人》电影观后感5

“即使现在经过了25年的深入研究,我们仍然感到前面的路还很遥远。我们取得了许多发现,皮埃尔居里曾向我表达过的思想和他留下的笔记记录给了我们很大的指导。一个人的能量是渺小的,而每个人若都获取一线知识之光,即使非常微弱,也能够照亮人类追求真理的梦幻。正是这些黑暗中的小小蜡烛,使我们一点一点地看到前面那改变宇宙的宏伟蓝图的淡淡轮廓。也只是因为如此,我赞同这样的信念:科学是伟大而美丽的,它那伟大的精神力量将最终洗涤世界上一切邪恶、一切无知、一切贫穷、疾病、战争和痛苦。”

这段发言是1923年12月居里夫人应邀出席巴黎大学理学院举办镭发现25周年纪念仪式时的发言。发言中居里夫人着重缅怀了她的丈夫、镭研究同伴、精神导师,皮埃尔居里,也阐述了她在科学道路上勤恳、执着的科研精神以及为人类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崇高理想。

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被世人敬仰,不仅因为她是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还因为她以其出众的智慧与才华、在追求真理道路上几近顽固的执着、在科学研究中忘我的勤勉颠覆了当时“在抽象研究领域里,女人就是干扰物,是危险品”的性别偏见;更因为她的爱国情怀。

影片《居里夫人》讲述了居里夫人巴黎求学,与皮埃尔居里博士相爱结婚、并肩在艰苦条件下研究发现钋与镭的过程、以及在居里博士于领奖前不幸去世后居里夫人坚强地继续两个人的科研梦想的事迹。

1.巴黎女学生

从1891年9月,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赴巴黎索尔本大学(即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求学开始讲起。青春美貌的玛丽无心交友、无心感受巴黎繁华、甚至常常沉进知识的海洋而忘记吃饭,她将所有时间投入学习,同时修了数学与物理硕士学位,并打算毕业以后回波兰去当老师。用她导师佩诺特教授的话来说,此时玛丽的生活只有三样东西“物理、数学、波兰”。

2.科学天空下的缘分

因玛丽成绩优异又生活窘迫,她被导师佩诺特教授推荐她到皮埃尔居里博士的实验室工作。也就是这样,同样视科学高于一切,且视感情为浪费时间的两个人相遇了。大男子主义的皮埃尔居里在遇到玛丽之前更是放出妄言,“我们总是要不断地抵抗女人,因为我们要集中精力搞研究,这是远离城市的事业,所以我们总是要和女人作斗争。”然而与玛丽的共事让皮埃尔重新审视这个聪明、严谨、与众不同的玛丽。

3.铀沥青矿里未知的光

在居里博士实验室工作期间,他们见证了贝克勒尔博士关于铀沥青矿石的实验。教授在完全黑暗中把完全没有接受光照的铀沥青矿石,放在一张感光底片上,将钥匙放在矿石和底片之间拍照,结果冲洗底片结果发现出现了感光。贝克勒尔博士的实验结果推断出,铀沥青矿石有某种特性能够自己发光,而且光线很强,能够穿过黑色的纸,并对底片产生作用。对于这一结果贝克勒尔博士也无法解释。这未知的光深深萦绕于玛丽脑海之中,“能够发光的物质是什么?它的放射特性是什么”玛丽反复发问

4.nacl般的爱情结合

六个月的共事后,玛丽准备回学校完成考试后回波兰。不懂蜜语、不知情话的皮埃尔面对临行前的玛丽焦躁不安,甚至有些恼怒,他希望玛丽留在巴黎,在他身边,可他不知道如何表达感情,只是假借科学研究这个理由挽留玛丽:“我无法理解一个具有科学头脑的人怎么会产生放弃科学的念头。”玛丽回答说:“可是还有与这同样重要的事情。”玛丽指的是她华沙的父亲和她热爱的祖国波兰。最终皮埃尔鼓起勇气邀请玛丽到郊区父母家度假,并在那里向玛丽做了求婚充满理性与科学比喻。

皮埃尔:“你我是最完美结合。拿一个化学式比喻就是氯化钠。所以如果我们按这种意义结婚的话,那么我们的结合将是最牢固的,温度保持不变,成分不会变化,没有干扰,没有波折,没有一般爱情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和感情纠葛。”

在外人看来木讷呆板的誓言竟得到了玛丽的认可,两个科学家的爱情观依旧是以科学为基础与方向,但也许他们都没有发现,爱情早已在科学同盟、精神伙伴的外衣下生根。

5.向光的方向前行

两个智慧的人在理性地思考后结婚了,蜜月旅游甜蜜美好,可一堆科研工作催促着两个人返程。返程途中居里夫人请求丈夫对自己博士课题研究内容的意见。居里夫人一直记挂着贝克勒尔教授给他们看的铀矿和曝光照片的事。她相信铀矿里有某种东西能发出光线来,但贝克勒尔教授无法解释那种光线是什么,释放机理是什么,她想要去探寻。皮埃尔鼓励她沿着这一方向研究下去。

6.未知元素的猜想

回到实验室的居里夫人开始了揭秘铀沥青中放射性物质的实验。但是二百多次观测,结果总是有偏差,她为此沮丧,皮埃尔耐心地帮她分析可能出错的地方。他们曾约定不把工作带到生活中,但他们的餐桌上、厨房里处处是工作的延伸:“是不是静电仪出了问题”、“绝缘材料是否是干的”、“接口是不是松动”……在仔细检查实验测算方法、器材没有问题后,他们把关注点放回到理论上。当时人们已知铀矿中的放射元素是铀和钍。但居里夫妇实验中铀矿射线能量却远大于等量铀矿中提纯出的铀和钍射线能量和。由此居里夫人猜想到:“假如相差的那4点能量就在这铀矿剩下的千分之一“其他”物质中?也许存在一种新元素,一种活泼性元素。”

7.破棚屋里的新元素

居里夫妇向大学申请资金建立实验室和设备,学校以九个月的课题研究仍未取得证据证明新元素存在为由建议他们停止课题研究。面对居里夫妇的坚持,校方勉强将一个紧挨着理化学校、过去医学院的学生用来做解剖的一间棚屋拨给他们搞研究。于是居里夫妇就在这样屋顶漏水、没有地板、地面潮湿、不能取暖的恶劣环境里做起研究。实验要从几吨的波西米亚送来的铀沥青矿渣中提取出所有的已知元素,直至剩下的几盎司物质,然后再从这剩余物质中提炼出他们那种非常宝贵的新元素。

8.“钋”与居里夫人心中的波兰

实验初期,是纯粹的体力劳动。尽管外面寒风刺骨,但是由于烟火的原因,所以提炼只能在室外进行。经过几年的极度疲劳与燃烧烟气的折磨,工作有了变化,从几吨铀沥青矿渣提炼出来的物质必须经过反复过滤才能除去别的元素,直到最后只剩下两种元素,一种是钋,另一种就是镭。

1898年,居里和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元素周期表的这些元素是谁发现了就由谁来命名,他们俩发现了这个元素,就把它命名为“钋”。那时的波兰早就被俄、奥、普所瓜分,连一寸土地也没有剩下。可是居里夫人永远记着自己是波兰人,虽然她身在法国,嫁给了法国人居里,也入了法国籍,还是法国的科学院院士,但她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钋”,是为了纪念波兰,她的祖国。

9.居里夫人与镭的顽固

对于他们日思夜盼的神秘放射性元素镭,居里夫妇认为距离实验成功为期不远了,只需要把这两种剩余物钋和镭分离。但是分离过程又一次遭遇了困难,从1889年9月12日至1900年7月16日,458次试验,钋镭分离无效。

三年半的钋镭分离试验让居里夫人的手受到灼伤。医生告诫居里夫人:“如果继续过量接触所研究的未知元素,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种癌症性质。”皮埃尔知道后非常担心:“没有镭世界也存在到了现在,就算再过一百年还分离不出来镭又有什么关系呢?”。而居里夫人则分析说:“自从找过医生以后,我一直在想,这种新元素能破坏健康组织,那么它为什么不能破坏非健康的组织呢?它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甚至是癌症。它对人类的作用将无可限量。”于是居里夫人说服了丈夫,他们一起继续试验。

10.破棚屋里的镭光

虽然居里夫妇始终没有找到一次性把镭和钋分离开的方法,但他们却发现了一种每次极微量的把钋一点点分离掉的办法,结晶法。这也是这场持久战中最艰巨的一次战役,5677次结晶试验后,他们一起等待着镭诞生的时刻。然而,只有一小碟污迹。“怎么回事,它在哪,皮埃尔,我们的镭呢?我们整整干了四年,怎么会这样?”居里夫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皮埃尔,假如只是一个量的问题,假如镭的量跟我们所用的材料的量相比小的微乎其微,乃至于我们根本看不见,假如那片污迹,哪怕它微小的只有一口气,会不会那片污迹就是镭?”当二人再次匆匆赶回破棚屋实验室时,结晶碟的污迹在夜里发着美丽的光。居里夫人激动地握着皮埃尔的手说:“它在那儿,我们的镭。”

11.早逝的爱人

居里夫妇的发现震动了全世界。然而他们拒绝接受任何报酬,而是无偿的把他们的镭献给了世界。并且居里夫人继1903年同皮埃尔居里、贝克勒尔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后,于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巴黎大学已经决定送给居里博士和居里夫人一座新的实验室。然而就在举行正式的赠送仪式前夕,皮埃尔在给居里夫人买耳坠回家的路上遭遇了车祸,当场去世。居里夫人悲痛万分。就在这不久前,她曾对皮埃尔居里博士说:“我不知道该怎么说,皮埃尔,你为我骄傲吗?我为你骄傲,有时候骄傲得简直无法控制。你是个伟大的人,皮埃尔,不是一般意义的伟大。我是指你的善良、温文尔雅和智慧。我爱你皮埃尔,那么深,以前没意识到,我是这么的感激你。我想说的就是这些,希望你永远都了解。”

12.为科学奋斗终生的居里夫人

化悲痛为力量的居里夫人决定继续皮埃尔居里的科学研究道路。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在法国上萨瓦省逝世。在此之后,她的大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她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她母亲去世之后写了《居里夫人传》。在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中,居里夫人的头像曾出现在波兰和法国的货币和邮票上。化学元素锔(cm, 96)就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所命名。

还在学生时代,居里夫人就曾望着星空说到:“用你的手摘一颗星星。”我想她做到了。她就是科学银河中摘星的女人。

《居里夫人》电影观后感

《居里夫人》电影观后感

【第4篇】初中生电影居里夫人观后感

电影居里夫人观后感1

玛丽·居里,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原子能时代的创始人之一,世界上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的伟大女性时,往往只看重她对人类对历史做出的物质上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对她在对社会作贡献时所体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奋发精神,却无人问津。'以成败论英雄'便是一种常人常犯的错误。

居里夫人这位天才的物理学家,出生在波兰一个中学教师家庭里,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姐姐的逝去,民族压迫,社会冷遇和贫困的生活时时刻刻摧残着这个稚嫩的女孩,使她比同龄人过早的懂了事。可她却在这种贫困的生活中争取,四处求学,奋发不止,终在1891-1894年,荣获了物理学和数学学士学位,这为她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命运是如此坎坷,又到底是什么在支持着她呢?那就是崇高的爱国热情和奋发精神,这种品格力量是伟大的。即使是比埃尔居里夫妇通过不懈努力发现两个比铀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已是一个法国人和物理学家的玛丽,仍没有背弃她青年时对祖国火热般的热情,坚持把这两种元素命名为:钋和镭,这岂不是玛丽伟大品格的最好表现?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爱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啊!在他面前,人的爱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么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甚么呢?'

从居里夫人的经历中看,的确她的才智与成就是取决于她对祖国的忠诚和废寝忘食的奋发精神。忠于祖国、奋发进取、不求奢欲、不畏困苦、对真理一如既往正是一位优秀学者所具备所必须的心理品质。难道一个品格低劣、信念薄弱的人能够名垂千古,受世人所尊崇吗?当他面对艰难险阻,只会退缩、畏惧,甚至不择手段地去抄袭、偷窃,那他的成果又有何意义呢?

品格是人一切行为的中心。居里夫人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工作,潮湿寒冷的气温和镭的辅射时时都在危害着她的健康,可她还是不分昼夜地繁忙工作,她正以比镭大十倍、百倍甚至无数倍的巨大精神力量辅射整个人类社会。试问:一个品格不高尚的人怎么会以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作为代价去换取人类的幸福呢?相反,一个品格低劣的人,如果他有超凡的天赋,那不知要比低劣的愚人可怕多少倍,他只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痛苦,成为社会一个罪恶的毒瘤。

现在,我们的祖国和发达国家之间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可我们不能对祖国失去信心,我们要像居里夫人一样,在心中有着烧不完燃不尽的爱之火焰,那就让我们从此刻苦学习,培养不畏艰险、奋勇进取的品质,高尚的品格。我虽不能给祖国以一大跨跃的进步,可也不能给鲜艳的五星红旗抹黑呀!

只要是龙的传人,那就为祖国的腾飞献出一份力吧!

电影居里夫人观后感2

居里夫人1867年出生于波兰的一个物理世家,从小就受到物理知识的熏陶,所以她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她一生共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众所周知,她发现了两种元素——钋和镭。但有谁能想象,她是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才从成吨的沥青矿石中提炼出0.1克的镭。读了这本书,我被居里夫人坚毅刻苦、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折服。在她发现镭的过程中,就是这种发现和探索的精神,支撑着她完成那长达四年的试验。

居里夫人炼出镭的过程十分艰苦:提炼镭的过程需要脑力,也要高强度的体力。居里夫人先要把扛来的一袋袋沉重的废渣倒进大锅里,再不停地用一根大铁棒搅拌着。通常,这需要几个小时。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居里夫人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她娇嫩的双手被溶液烧得伤痕累累。上吨的沥青矿中,所有的元素都被提炼出来了,只剩下了两种元素,这其中的一个就是“镭”。但是难题来了,如何把这两种元素分开来呢?居里夫人不断地试验着,第一次元素分离失败了,第二次也失败了,第三次、第四次……到第二年的七月份,居里夫人的第158次元素分离试验也失败了。居里夫人这时候还是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一个很慢的试验方法,把这两个元素一点点一点点地分离。

两年啊!天天都要面对同样的一堆瓶瓶罐罐,是什么样的一种枯燥啊!更何况还要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是,居里夫人坚持下来了,她坚信自己一定能把这两种“顽固”的元素提炼出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9__年4月,在经历了三年零九个月的漫长时间之后,居里夫人终于成功了!虽然只有一点点的镭,但是却成为人类物理历史上一个大大进步!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居里夫人坚毅和刻苦的精神。就说说我自己吧,以前我遇到难题的时候,还没理解题目的大意、没有仔细深入思考就放弃了,所以在好多难题之前,我就“自动缴械”了,想想真是惭愧啊!在看了《居里夫人》之后,我逐渐明白了坚持的重要,并且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欣喜地发现,原来“难题”都是“纸老虎”啊!坚持不懈再加上科学的方法,一切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啊。

电影居里夫人观后感3

在我小时候,妈妈就给我讲过居里夫人的故事。“居里夫人”这无比辉煌的名字就深深地烙在我心中……

玛丽居里是法国赫赫有名的物理家,化学家。在玛丽居里10岁时,病魔无情的夺走了她母亲的生命。对于年幼的她来说,这对她是个不小的考验。但是玛丽居里变得更加坚强,化压力为动力,努力学习。

其中让我最感动的是: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提炼出了0.1克镭。她的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终日的烟熏火燎,她的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伤痕。居里夫人的美名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她曾经获得过10项奖金、16中奖章、107个名誉头衔和2次诺贝尔奖。但是她依然在科学事业上发展。而不是享受年华。

我能用几个美来形容她:外表美、人格美、心灵美、为科学献身美、淡泊名利美。这些用在她身上“毫不褪色。”

她的事迹,在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她为了科学事业能更好的发展,长期的研究放射性物质,逐渐让她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迫害……再想想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总会有预料不到的坎坷和磨难。但我们又有几次去克服它。所以我们要像居里夫人一样,要学会顽强的克制困难。

居里夫人就像一叶执着的小舟,在科学事业上不断探索着……

电影居里夫人观后感4

通过观看有关居里夫人的电影,了解了创新人才的成果与方法、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人格特征、工作经历等情况,分析了影响个体潜在创造力和现实创造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基本能力倾向、差别能力倾向、经验、_意识、认知基础、情商、交流等;并结合具体的创新实例得以验_。

关键词:创造力;居里夫人;人格因素;

居里夫妇经过四年的努力只提炼出0。1克镭盐,但镭的发现,引起科学乃至哲学的巨大变革,为人类探索原子世界的奥秘打开了大门。

可以说,它的发现,开辟了科学世界的新领域,并由此诞生了一门新兴的放_学,所以,镭被誉为[伟大的_者'。正是因为居里夫人卓越的创造力,才使得她有了这么大的而成就。[创造力不仅体现于个体的能力倾向、人格特征,还包括后天的成长因素,它产生于个体机制内,但却是内部与外部、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的合力。现实创造力是在潜在创造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研究结论之后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心理特质。因此,创造力更有灵性,其结果可以是新的文学艺术、新的产品实物、新的技巧方法、新的理论研究等。

基本能力倾向。是个体基于遗传天赋、培养后可以做出有效行为的反应能力,主要是指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_作力、思维力、质疑力等。

观察力。个体在大脑思维的支配下,对外界做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反映能力。对待同 一个事物发生,有的人会从观察中探索未知,而有的人把它看成是一个普通的自然现象,从而可能与伟大的发明创新失之交臂。善于从实际生活中观察事物,获得自己所需的宝贵的第 一手资料是很重要的,

记忆力。通过对过去事物在脑海中的重现,会产生与现在事物的对比、联结、认识的重 塑。这里讨论的不是个体所有的回忆,而是与创造力相关的那一部分记忆,因为个体的能力 毕竟有限,智商高的人和智商低的人相比,不是记忆力的好或坏、有或无,而是记忆的选择。

想象力。想象力可能是对现实发展水平的一种设想,想象力还可能是对同 领域事物外延的一个构造,比如: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为了找博士论文 的题材,仔细研究了世界各国在物理学方面研究的现状,从中寻找一个从未被人涉足的空白点,经过半年的推敲,她开始设想一个新的元素。

电影居里夫人观后感5

在智力范畴内,_作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有了思维活动的控制,双手可以凭借 大脑对外界做出反应来支配事物。这就好像拿到了钥匙,一定要找到它可以打开的那扇门。 思维力。思维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它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和综合、归纳 和演绎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力源自实践,控制个体的行为活动。

质疑力。与创造力联系的怀疑,总是经过检验、分析、研究才会产生正确的令人信服的 结果。所以在科学的理论永远没有主人,科学需要不断的前进和创新,在学习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却又蕴涵着对他们理论的质疑。

对于创造力来说,_的素质不能说是基础,从创新人才取得的成果中看他们的_领 域,_与创新领域有的是一一对应的,而有的则毫无关系无论学历和_素质的高低,个体所取得的_知识并不重 要,重要的是学习过程走过的路径和方法,既然他用好的方法可以学到好的知识,那么用同 样的方法也可以取得其他的成果,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以下是_素质的三个因素,其中知识的内容最广泛,不仅局限于_领域。

第一,知识因素。

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认识、学习、感知、分析等的总

结。人们的知识开始来自于感性思维,然后储备在大脑里用于指导个体行为的发生,知识与 智力相互作用,客观真理就依附在人的主观思想中,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对知识不同的驾驭能 力。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可以扩大原有知识的应用范围,进而产生新的知识体系。特别是 对那些驾驭知识能力强的人。

第二,经验。

经验是个体从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的知识和技巧,是连接个体与实践活动的纽带。通过经 验可以产生新的概念,生成创造力。比如,[鲇鱼效应'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中常常用到的词语, 比喻考虑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使用逆向思维,这个典故本身就是渔民的一种创新的故事。可见,有宝贵的经验是很重要的,这位老渔民清楚地了解鲇鱼的习性。

第三,_意识。

即对_的发展成果、地位、应用领域、历史作用、研究方法等的认识水平和思维。它 可能是对某种事物的启示产生兴趣,进而涉足该领域,

人格特征事影响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一,动机基础。它是创造力发展的动力,包括内部动机基础和外部动机基础。内部动机,是对于工作、学习等实践的内在兴趣和试图必须驾驭问题的态度。比如强烈的好奇心、发现和怀疑问题的能力、废寝忘食的工作态度、渴求成功的信念、坚持自我的毅力等等,都是和内部动机相关的品质。因素虽多,但是连接它们和内部 动机的纽带只有一个,就是人的驾驭机制,不管问题的发展方向是好是坏、是不是符合个体 的需要,个体总会采取一种方式来解决,这就会激发创造力。

外部动机,表现为奖赏或是惩罚的一种激励约束作用。关于激励是有利于还是有碍于创造力这个主题一直具有争议性。我认为,外部激励作用的消极影响是很小的。现在是一个充满竞争的 社会,而且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使得改变人类历史的发明创造越来越少,所以相对于过去,现代社会有更多的人去追求更少的领域的发展,创新也会越来越少,而外部激励越来越强。当这些有潜在创造力的个体在同一水平线上发展时,外部的积极与消极作用就不那么明显了。比如,许多改变人类历史的发明和创造,都使我们的生活面目一新,如:印刷术、飞机、 蒸汽机、电力„„如果没有它们,也就没有今天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基础-- 网络和交通。而这些重要发明的时间离我们是比较久远的。

情商。情感智商是控制自身和别人的情感,进而指导或影响自己行为的智慧。情 感推动着创新,乐观、愉快、自信的积极态度使身边的实践活动显得得心应手,而从挫折中 站立起来的韧劲也会产生强大的创造力。

电影居里夫人观后感

初中生电影居里夫人观后感

夫人观后感(4篇)

电影居里夫人观后感1玛丽·居里,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原子能时代的创始人之一,世界上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的伟大女性时,往往只看重她对人类对历史做出的物质上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夫人范文

  • 居里夫人的观后感800字作文模板
  • 居里夫人的观后感800字作文模板716人关注

    看完居里夫人的故事,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体会到了居里夫人平凡而伟大的人生,是她让我门懂得了要尊重老师、敬爱老师这样一个道理。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下面是第 ...[更多]

  • 《蝴蝶夫人》观后感范文
  • 《蝴蝶夫人》观后感范文487人关注

    《蝴蝶夫人》是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之歌剧。该剧由雷基·伊利卡及乔赛普·贾科萨撰写剧本,并根据美国作家约翰·路德·朗的短篇小说《蝴蝶夫人》作为蓝本。以 ...[更多]

  • 居里夫人观后感500字作文7篇
  • 居里夫人观后感500字作文7篇407人关注

    《居里夫人的故事》使我们懂得了:我们每一个有志向的青少年都应该向居里夫人那样有阳光一样的心态,做一个敢于攀登高峰、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 ...[更多]

  • 居里夫人观后感5篇600字范文
  • 居里夫人观后感5篇600字范文310人关注

    居里夫人一生都全身心的投入到对科学的探索当中,她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部作品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你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第一心得小编为你带来的居 ...[更多]

  • 居里夫人400字观后感6篇范文
  • 居里夫人400字观后感6篇范文216人关注

    我们要学习居里夫人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废寝忘食的精神。居里夫人是永远学习的榜样。居里夫人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你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 ...[更多]

  • 居里夫人300字观后感作文模板
  • 居里夫人300字观后感作文模板189人关注

    看了《居里夫人传》让我,们收获了累累硕果,懂得了不少道理,也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你是否看过这部作品?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 ...[更多]

  • 居里夫人观后感450(3篇)
  • 居里夫人观后感450(3篇)74人关注

    电影居里夫人观后感1玛丽·居里,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原子能时代的创始人之一,世界上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的伟大女性时,往往只看重她对人类对历史做出 ...[更多]

  • 夫人观后感(4篇)
  • 夫人观后感(4篇)47人关注

    电影居里夫人观后感1玛丽·居里,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原子能时代的创始人之一,世界上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的伟大女性时,往往只看重她对人类对历史做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