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4篇优秀的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以抗日战争中发生在东北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下的跨国凄美爱情故事,影片既紧张刺激,又温暖人心。那么《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一些关于《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一
观《战火中的芭蕾》有感
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以抗日战争中发生在东北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下的跨国凄美爱情故事,影片既紧张刺激,又温暖人心。
海报台词温暖人心接地气充满生活气息
曝光的海报透着一股温暖的气息,虽然故事本身发生在的冬季,但海报整体色调明亮柔和,让人丝毫不觉得寒冷。再加上充满正能量的台词,诸如“悲伤和困难总会离开懂得努力和等待的人”、“明年会幸福起来的”,都让人仿佛看到满满的希望,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生活中的人们常常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而这句“她运气好,送给你,给你带来好运”的台词海报,恰恰击中了人们想要交好运的心情。
此外,海报中的人物造型极具时代特色,尤其是女主角父亲的扮演者杜源头上戴的狗皮帽子,以及他身上穿的大衣,都反映出那个时代质朴、醇厚的特色。著名演员刘之冰饰演的东北抗联情报员王成化,也极具地方特色,在海报中的台词十分接地气,一句“还搁这瞅啥呀,还不快蹽!”,透着一股浓浓的东北味,给人一种语言逗趣的感觉,这样充满别样的情趣和生活气息、这样接地气的台词,更是拉近了观众与电影的距离。
女主角深情对视“小鲜肉”男主画面太美虐死单身狗
海报中,女主角鹅儿身穿一身红裙,在背景色的烘托下,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红色本身给人以温暖和希望,再配以“明年会幸福起来的”这样充满希望的台词,让人感受残酷战争阴影下的温暖。她俯身看着躺在怀里的男主角,眼光如水般温柔,眼神中透出浓浓爱意,而俄罗斯“小鲜肉”男主角同样微笑以对,画面甜美,不知要虐死多少单身狗了。
据悉,《战火中的芭蕾》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龙视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全国发行,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行,董亚春导演,曹舒慈、伊戈尔·克洛斯科夫、杜源、陈瑾等主演。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二
在斯皮尔伯格的战争经典《辛德勒的名单》中,一个红衣少女行走赫然行走在黑白色的屠杀现场,像一朵不屈的生命之花,刺痛了无数观众的心,如今,类似的画面出现于俄罗斯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监制、董亚春执导的战争电影《战火中的芭蕾》,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东北,日军正在蓄谋最后的疯狂,中俄两国人民誓死反击,风雪呼啸,松林挺立,一位素颜红衣的少女跳着芭蕾,在战火肆虐的土地主,显现出生命的坚韧,情感的坚贞,中俄两国的战争美学,在她的舞步中,闪烁出夺目的火花。
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在黑龙江一座无名的边城拉开序幕,少女小鹅儿无意中救回了一个负伤的俄罗斯士兵,从此一家人为了保护这位战争盟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同时也萌发出一场跨越国别的爱情。影片的影像风格舒缓但不失力度,节奏快捷又不失强劲,从日本军搜查的紧张悬念,到刺杀日本调度长的风波乍起,中国人引爆火车的刚烈,日本军官枪杀男孩、毒害中国工人的残暴,惨烈的前线交火,惊心动魄的战争片氛围,让这场战火中的爱情更显优雅而又珍贵。
在抗日战争中,东北是日本占领最久的地区,以其独特的战略地位,曾经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影片运用深情饱满的叙事,描绘了东北大地上的家国情怀,在烈焰纷飞、血流成河的雪地上,展现了壮阔而又富有人情味的东北民俗。那暴风雪中温馨的木屋,摆放着白菜的小仓房,烟火浓烈的煤炉,孩子们玩着把铁钉放在铁轨上的游戏,拉着飞驰的爬犁,耍着土制的飞镖,过年时杀猪的习俗,大年夜的饺子里包进一个钢镚。
影片中处处可以见到俄罗斯战争美学的经典元素,《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群个性奔放的女兵,《卓娅》《保卫莫斯科》女英雄卓娅,《第四十一个》悲情女神枪手,还有《战地浪漫曲》《雁南飞》中那些鲜稍有可爱的姑娘。从这个角度来说,米哈尔科夫不仅带来了俄罗斯战争片的场面调度和视听冲击,更有对创作的深度。
《战火中的芭蕾》从一个东北女孩儿的视角,重新审视战争,通过成长与死亡,爱情与仇情的感悟,重新梳理经常战争留下的伤痕,罪恶与反抗,杀戮与拯救,交织出不一样的战争片体验。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三
《战火中的花蕾》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一位战时儿童保育会派出的《大公报》战地女记者、国民党将门之后的千金小姐沈君怡和第五战区上尉连长、中共地下党员方鉴明,在1937年沦陷的徐州城邂逅,方鉴明从侵华日军的枪口下救出了沈君怡,两个人一起开始了拯救孤儿并掩护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的危险行动。剧中的沈君怡放弃了优越的生活环境,与战争孤儿打成一片。在她身上处处散发着母性光环。她就像是一个大家庭的母亲,除了管吃住,更要全力保护这些战地孤儿们的安全,孩子们也都亲切地唤她“沈妈妈”。由于该剧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剧中很多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因为真实,所以可信。剧中,孩子们命运多舛、经历枪林弹雨、跨越千山万水却依然乐观,努力求生,使这部电视剧在抗战题材电视剧中独树一帜。
剧中除了对落难孤儿的主线描写和宏大的战争场景以外,对男女主角沈君怡与方鉴明之间的感情线的描写也是该剧的亮点。方鉴明原是在徐州守城的国民党青年军官,为了护送沈君怡和孩子们冲出日军的封锁,擅自做主带领20多个兄弟出城。不想很多兄弟都牺牲在路上,他也因为违反军纪不能重回军队。身为地下党员的他听从上级的指示留在保育院负责安全保卫工作,保护孩子们。两位年轻人在日常相处中、在上千公里的艰难路途中、在穿越敌军的火线中互相帮助,共同保护孩子,并且相知相爱。两人既是亲密爱人,又是革命伴侣,也是这群孩子的爸妈,这样的爱情让人感动,而他们在战争中建立起来的感情更是坚不可摧。
最终方鉴明为国捐躯,两人永远分离,敢爱敢恨的沈君怡因为方鉴明的去世终身不嫁,其对爱情的专一和忠贞让人敬佩不已。除了刚正不阿的方鉴明,小姐脾气的沈君怡外,《战火中的花蕾》还塑造了一个个真实、鲜活,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无赖狡诈的高自尊,纯洁透明的文香,一根筋的董家祥,调皮聪明的路遥、马力……通过他们透视了那一段独特的历史。
一段时间以来,抗日题材影视剧数量泛滥,内容娱乐化等问题凸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制作出反映历史精神的抗战剧成为许多制片方考虑的问题。《战火中的花蕾》展现了真实的历史画面,表现了抗战时期中国人面临的残酷命运,对抗日题材影视剧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四
看到这片名,第一感觉是在战争中玩芭蕾,就像蹲战壕里写诗一样,淡淡的装十三。而看了片之后,就觉得自己错了。此片的确有芭蕾,却是十足的接地气,片中有东北黑土地的满满的人文风情,他们生活的环境、习俗、食物、语言都让人觉得亲切,我们看过无数抗战片,有激烈对打的有平缓的谍战,甚至还有裤裆里藏手榴弹这样的奇葩情节。和它们比起来,此片绝对是剧情完整不雷人,唯美大气且独辟蹊径。
电影里最让人纠心的“最后一战”据说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战斗发生在日本宣布投降后的第28天,一组日本军人拒不投降,东北抗联部队和苏联红军一举剿灭这股日军,中苏两国联手进行最后共同抗日的这段故事被传为了佳话。在这样一段主旋律的故事里,因为包含着一段跨越国界的诗意爱情而别有风味。
前两天看吴宇森的《太平轮彼岸》时,就在感慨他把乱世里的爱情拍的太美,不过他是群戏,讲述了很多女人爱情,或深或浅,但都爱的死去活来,让人心生羡慕。《战火中的芭蕾》同样是乱世中的爱情,瞄准了这东北大妞和苏联小伙的跨国恋情,忠实的记录了他们爱情中的每一个细节。
和《泰坦尼克号》里,用女主老去后回忆独白的形式拉开这个故事。就能预感这个爱情必定凄美大气。女主鹅儿穿着大花袄梳着小辫,是典型的东北妞,它从外面捡回来个歪果仁。在日本侵略军的残酷统治时期,让这样的一个人呆在家里,就等于放了个定时炸弹在家里。还好,凭着爸爸的机智,躲过了日本兵的搜查。日渐好起来的苏联人,也恢复了体能,投入抗战工作,两人日久生情。这段战火间的感情特别弥足珍贵,男主也通过女主通过芭蕾找回了失散多年的亲人,真是天生的缘份拆也拆不散。
她冒着被抓起来的危险,去给他偷面包。他带她感受地下室里雪飘进来的美妙景象,她为他跳起了最动人的芭蕾舞,他为她挡下了即将到来的子弹。美丽可人如她,英俊帅气如他,战争让他们与家人分离,战争也让为他们跨越国界来相恋。越是乱世,越能看到人性的本真,坚守的爱情也显得弥足珍贵!后来她完成了自己的梦想,登上了大舞台,可是她的眼神始终充满了忧伤,再也看不到在森林里穿着红裙为恋人起舞的笑容了。
当女孩穿着黑布鞋踮起脚尖时,让人感觉这部抗战片与众不同的气质,芭蕾舞看似与战争无关,在战火之上起舞的场面,还不多见,女孩在树林里、在家里还有在舞台的独舞都被处理的美妙的绝伦,与战争联在一起就像刀尖上舞蹈,既赏心悦目又让人胆战心惊,这种带着故事带着情绪的舞蹈更能触动人心,也是极致的视听享受。
尽管当下流行速食爱情,一夜情、闪婚闪离、怀孕被迫结婚等等,但相信更多人还是信仰和仰望着美好的天长地久的爱情。这段战火中的芭蕾爱恋拍的接地气但不俗气,既有战火纷飞,亦有芭蕾独舞,既有抗战中的人性剥离,更有战火中的亲情、爱情在燃烧,唯美感人、荡气回肠。
综上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希望每个人都喜欢,也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第2篇】战火中的芭蕾电影观后感1000字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1
前不久上映的电影《战火中的芭蕾》不仅有激烈的战争与残酷的杀戮,更有浪漫的爱情和唯美的舞蹈,可谓情感细腻,视角独特,将抗战题材拍出了“文艺范儿”,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部由中俄两国联合制作,八一电影制片厂、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等联合出品,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监制,董亚春导演的影片,通过讲述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中一段跨越国界的凄美恋情,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与伪善、顽固不化与背信弃义,展示了中俄两国军民患难与共、携手并肩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斗友谊。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历史故事改编的电影。1945年9月12日,潜伏在黑龙江中俄边境小镇丛林中的300多名日本军人拒不投降、负隅顽抗,血洗当地村民,袭击苏联红军,最终被东北抗联部队和苏联红军一举剿灭。由于战斗发生在日本宣布投降以后的第28天,故称为抗日战争中发生在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在战争硝烟之下,无论是心中充满责任感的中年大叔,还是不经世事的年轻女孩,又或是年幼的孩子,每个有骨气的中国人都在利用自己的方式与敌人抗争,为保家卫国、民族大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电影《战火中的芭蕾》讲述的正是发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故事。电影巧妙地运用芭蕾舞作为情感的纽带,用浪漫的舞姿去烘托爱情的唯美,与之后战争的硝烟弥漫、血流成河形成强烈反差,最终勾勒出一幅中俄两国军民英勇无畏、携手抗击日本军人的壮美画卷,给观众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正如导演董亚春所说:“身处战火中的每个人,都在灾难来临之际迸发出巨大的力量,而这力量的源泉,正源自于对爱的坚守和对生命的信仰。”
影片中,不管是中国东北的鹅儿一家,还是从苏联远赴中国小镇的安德烈母子,都是那个时代积极参与抗日战争的代表人物。创作者一方面试图通过展现一代人、一支舞蹈、一场战役、一段情感,让人们铭记一段硝烟弥漫的历史,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展现爱情的美好,让人们反思战争的残酷。导演在全片的调度处理上恰到好处,淡化正面冲突的战争场面,强化战争背景中的人物命运,着力描绘他们的爱恨情仇。这样的做法更能直击观众的内心,从而引起人们对战争的反思——战争会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摧毁,不管对于胜利者还是对于失败者,都是一种伤害。
虽然是一部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拍摄的献礼片,创作者却在注重展现影片深刻思想内涵的同时,不忘在可看性上下功夫。影片在艺术表现力上可圈可点,不仅画面颇具质感,而且在舞蹈、音乐、美术、布景等方面也做到精益求精,既具有大片般的视听冲击力,又葆有文艺片般的细腻情感,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震撼和视听享受,可以说是抗战影片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2
《战火中的花蕾》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一位战时儿童保育会派出的《大公报》战地女记者、国民党将门之后的千金小姐沈君怡和第五战区上尉连长、中共地下党员方鉴明,在1937年沦陷的徐州城邂逅,方鉴明从侵华日军的枪口下救出了沈君怡,两个人一起开始了拯救孤儿并掩护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的危险行动。剧中的沈君怡放弃了优越的生活环境,与战争孤儿打成一片。在她身上处处散发着母性光环。她就像是一个大家庭的母亲,除了管吃住,更要全力保护这些战地孤儿们的安全,孩子们也都亲切地唤她“沈妈妈”。由于该剧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剧中很多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因为真实,所以可信。剧中,孩子们命运多舛、经历枪林弹雨、跨越千山万水却依然乐观,努力求生,使这部电视剧在抗战题材电视剧中独树一帜。
剧中除了对落难孤儿的主线描写和宏大的战争场景以外,对男女主角沈君怡与方鉴明之间的感情线的描写也是该剧的亮点。方鉴明原是在徐州守城的国民党青年军官,为了护送沈君怡和孩子们冲出日军的封锁,擅自做主带领20多个兄弟出城。不想很多兄弟都牺牲在路上,他也因为违反军纪不能重回军队。身为地下党员的他听从上级的指示留在保育院负责安全保卫工作,保护孩子们。两位年轻人在日常相处中、在上千公里的艰难路途中、在穿越敌军的火线中互相帮助,共同保护孩子,并且相知相爱。两人既是亲密爱人,又是革命伴侣,也是这群孩子的爸妈,这样的爱情让人感动,而他们在战争中建立起来的感情更是坚不可摧。最终方鉴明为国捐躯,两人永远分离,敢爱敢恨的沈君怡因为方鉴明的去世终身不嫁,其对爱情的专一和忠贞让人敬佩不已。
除了刚正不阿的方鉴明,小姐脾气的沈君怡外,《战火中的花蕾》还塑造了一个个真实、鲜活,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无赖狡诈的高自尊,纯洁透明的文香,一根筋的董家祥,调皮聪明的路遥、马力……通过他们透视了那一段独特的历史。
一段时间以来,抗日题材影视剧数量泛滥,内容娱乐化等问题凸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制作出反映历史精神的抗战剧成为许多制片方考虑的问题。《战火中的花蕾》展现了真实的历史画面,表现了抗战时期中国人面临的残酷命运,对抗日题材影视剧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3
今天观看了《战火中的芭蕾》。为大家讲述的是爱情是没有国界的这一事实,当一位普通人家的中国女孩鹅儿(曹舒慈饰演)与一位执行秘密任务的苏联侦察兵安德烈(伊戈尔?克洛斯科夫饰演)相遇时,从最初的鹅儿的好心帮助,到经过慢慢的疗伤过程,再到最后他们相互之间产生的暧昧情愫,都成就了这对跨国恋情。在面对日军地毯式的疯狂搜查,到想方设法为安德烈拿回可口的食物,再到对他的伤势细微的照顾以及积极的找寻药品,这些都充分的体现了这位朴实的东北女孩,她内心中的善良,她的真情,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也深深地打动了安德烈对鹅儿深深的爱。
在抗战已经全面胜利,在日本已经无条件投降后居然还有几百的日本军队不愿意面对他们已经全面战败的现实,拒不投降,让东北抗联部队以及苏联红军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剿灭了这股日军。触目惊心的场面,深深地震撼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同样是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作的献礼片,你完全可以感受得到这部电影与其他主旋律电影的不同,以及作为导演在电影中想表达以及融入的全部心意。这部电影《战火中的芭蕾》是一部中俄两国的合拍片,正如电影中讲述的那样,它就是讲述在抗日战争的后期,中俄两国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变的战争电影。
在影片最终,大家应该可以预测到,鹅儿与安德烈的命运,也可能猜得到鹅儿会完成自己的梦想在宽阔的舞台之上,翩翩起舞《天鹅湖》的样子。不管是电影中国东北的鹅儿一家,还是从苏联远赴中国小镇的安德烈母子,他们都是那个时代很有代表性的,积极参与抗日战争的伟大代表。用一代人,一段历史,一支舞蹈,一场战役,一段情感,来铭记历史的过往,来传递着战场的残酷,也来展现了爱情与舞蹈的动人,这足以让人铭记于心。
【第3篇】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700字
战火中把芭蕾观后感1
看到这片名,第一感觉是在战争中玩芭蕾,就像蹲战壕里写诗一样,淡淡的装十三。而看了片之后,就觉得自己错了。此片的确有芭蕾,却是十足的接地气,片中有东北黑土地的满满的人文风情,他们生活的环境、习俗、食物、语言都让人觉得亲切,我们看过无数抗战片,有激烈对打的有平缓的谍战,甚至还有裤裆里藏手榴弹这样的奇葩情节。和它们比起来,此片绝对是剧情完整不雷人,唯美大气且独辟蹊径。
电影里最让人纠心的“最后一战”据说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战斗发生在日本宣布投降后的第28天,一组日本军人拒不投降,东北抗联部队和苏联红军一举剿灭这股日军,中苏两国联手进行最后共同抗日的这段故事被传为了佳话。在这样一段主旋律的故事里,因为包含着一段跨越国界的诗意爱情而别有风味。
前两天看吴宇森的《太平轮彼岸》时,就在感慨他把乱世里的爱情拍的太美,不过他是群戏,讲述了很多女人爱情,或深或浅,但都爱的死去活来,让人心生羡慕。《战火中的芭蕾》同样是乱世中的爱情,瞄准了这东北大妞和苏联小伙的跨国恋情,忠实的记录了他们爱情中的每一个细节。
和《泰坦尼克号》里,用女主老去后回忆独白的形式拉开这个故事。就能预感这个爱情必定凄美大气。女主鹅儿穿着大花袄梳着小辫,是典型的东北妞,它从外面捡回来个歪果仁。在日本侵略军的残酷统治时期,让这样的一个人呆在家里,就等于放了个定时炸弹在家里。还好,凭着爸爸的机智,躲过了日本兵的搜查。日渐好起来的苏联人,也恢复了体能,投入抗战工作,两人日久生情。这段战火间的感情特别弥足珍贵,男主也通过女主通过芭蕾找回了失散多年的亲人,真是天生的缘份拆也拆不散。
她冒着被抓起来的危险,去给他偷面包。他带她感受地下室里雪飘进来的美妙景象,她为他跳起了最动人的芭蕾舞,他为她挡下了即将到来的子弹。美丽可人如她,英俊帅气如他,战争让他们与家人分离,战争也让为他们跨越国界来相恋。越是乱世,越能看到人性的本真,坚守的爱情也显得弥足珍贵!后来她完成了自己的梦想,登上了大舞台,可是她的眼神始终充满了忧伤,再也看不到在森林里穿着红裙为恋人起舞的笑容了。
当女孩穿着黑布鞋踮起脚尖时,让人感觉这部抗战片与众不同的气质,芭蕾舞看似与战争无关,在战火之上起舞的场面,还不多见,女孩在树林里、在家里还有在舞台的独舞都被处理的美妙的绝伦,与战争联在一起就像刀尖上舞蹈,既赏心悦目又让人胆战心惊,这种带着故事带着情绪的舞蹈更能触动人心,也是极致的视听享受。
尽管当下流行速食爱情,一夜之情、闪婚闪离、怀孕被迫结婚等等,但相信更多人还是信仰和仰望着美好的天长地久的爱情。这段战火中的芭蕾爱恋拍的接地气但不俗气,既有战火纷飞,亦有芭蕾独舞,既有抗战中的人性剥离,更有战火中的亲情、爱情在燃烧,唯美感人、荡气回肠。
战火中把芭蕾观后感2
《战火中的花蕾》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一位战时儿童保育会派出的《大公报》战地女记者、国民党将门之后的千金小姐沈君怡和第五战区上尉连长、中共地下党员方鉴明,在1937年沦陷的徐州城邂逅,方鉴明从侵华日军的枪口下救出了沈君怡,两个人一起开始了拯救孤儿并掩护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的危险行动。剧中的沈君怡放弃了优越的生活环境,与战争孤儿打成一片。在她身上处处散发着母性光环。她就像是一个大家庭的母亲,除了管吃住,更要全力保护这些战地孤儿们的安全,孩子们也都亲切地唤她“沈妈妈”。由于该剧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剧中很多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因为真实,所以可信。剧中,孩子们命运多舛、经历枪林弹雨、跨越千山万水却依然乐观,努力求生,使这部电视剧在抗战题材电视剧中独树一帜。
剧中除了对落难孤儿的主线描写和宏大的战争场景以外,对男女主角沈君怡与方鉴明之间的感情线的描写也是该剧的亮点。方鉴明原是在徐州守城的国民党青年军官,为了护送沈君怡和孩子们冲出日军的封锁,擅自做主带领20多个兄弟出城。不想很多兄弟都牺牲在路上,他也因为违反军纪不能重回军队。身为地下党员的他听从上级的指示留在保育院负责安全保卫工作,保护孩子们。两位年轻人在日常相处中、在上千公里的艰难路途中、在穿越敌军的火线中互相帮助,共同保护孩子,并且相知相爱。两人既是亲密爱人,又是革命伴侣,也是这群孩子的爸妈,这样的爱情让人感动,而他们在战争中建立起来的感情更是坚不可摧。最终方鉴明为国捐躯,两人永远分离,敢爱敢恨的沈君怡因为方鉴明的去世终身不嫁,其对爱情的专一和忠贞让人敬佩不已。
除了刚正不阿的方鉴明,小姐脾气的沈君怡外,《战火中的花蕾》还塑造了一个个真实、鲜活,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无赖狡诈的高自尊,纯洁透明的文香,一根筋的董家祥,调皮聪明的路遥、马力……通过他们透视了那一段独特的历史。
一段时间以来,抗日题材影视剧数量泛滥,内容娱乐化等问题凸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制作出反映历史精神的抗战剧成为许多制片方考虑的问题。《战火中的花蕾》展现了真实的历史画面,表现了抗战时期中国人面临的残酷命运,对抗日题材影视剧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战火中把芭蕾观后感3
电影《战火中的芭蕾》是一部在芭蕾舞的世界中极度唯美,充满浪漫,抒发情怀,在战争的硝烟下,中俄两国军民英勇无畏,携手并肩的誓死抗击负隅顽抗的日本军人的残酷战争的电影。电影中很巧妙的用芭蕾舞作为情感的纽带,来维系中俄两位年轻人的情感,用浪漫的舞姿去营造爱情的唯美。但最终的硝烟弥漫、血流成河的惨状,让观众从内心深处深深的感受到了何为敬畏,何为伟大的真正意义。
在中国东北边陲的一座小镇中,几千日本军人肆意横行,他们想残暴的利用毒气弹来摧毁这片白雪皑皑的黑土地。但在这座隶属于中俄边境的小镇中,在这样被战争的硝烟,被日本人占领的小镇中,每个有骨气的中国人都在利用着自己的方式与他们抗争,无论是心中充满责任感的中年大叔,还是不经世事的年轻女孩,又或是年幼的孩子,在他们每个人心中都对日本人充满了憎恨,都把民族大义,保家卫国放在了首位。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将爱国之心长存于心
战火中把芭蕾观后感4
在斯皮尔伯格的战争经典《辛德勒的名单》中,一个红衣少女行走赫然行走在黑白色的屠杀现场,像一朵不屈的生命之花,刺痛了无数观众的心,如今,类似的画面出现于俄罗斯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监制、董亚春执导的战争电影《战火中的芭蕾》,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东北,日军正在蓄谋最后的疯狂,中俄两国人民誓死反击,风雪呼啸,松林挺立,一位素颜红衣的少女跳着芭蕾,在战火肆虐的土地主,显现出生命的坚韧,情感的坚贞,中俄两国的战争美学,在她的舞步中,闪烁出夺目的火花。
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在黑龙江一座无名的边城拉开序幕,少女小鹅儿无意中救回了一个负伤的俄罗斯士兵,从此一家人为了保护这位战争盟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同时也萌发出一场跨越国别的爱情。影片的影像风格舒缓但不失力度,节奏快捷又不失强劲,从日本军搜查的紧张悬念,到刺杀日本调度长的风波乍起,中国人引爆火车的刚烈,日本军官枪杀男孩、毒害中国工人的残暴,惨烈的前线交火,惊心动魄的战争片氛围,让这场战火中的爱情更显优雅而又珍贵。
在抗日战争中,东北是日本占领最久的地区,以其独特的战略地位,曾经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影片运用深情饱满的叙事,描绘了东北大地上的家国情怀,在烈焰纷飞、血流成河的雪地上,展现了壮阔而又富有人情味的东北民俗。那暴风雪中温馨的木屋,摆放着白菜的小仓房,烟火浓烈的煤炉,孩子们玩着把铁钉放在铁轨上的游戏,拉着飞驰的爬犁,耍着土制的飞镖,过年时杀猪的习俗,大年夜的饺子里包进一个钢镚。
影片中处处可以见到俄罗斯战争美学的经典元素,《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群个性奔放的女兵,《卓娅》《保卫莫斯科》女英雄卓娅,《第四十一个》悲情女神枪手,还有《战地浪漫曲》《雁南飞》中那些鲜稍有可爱的姑娘。从这个角度来说,米哈尔科夫不仅带来了俄罗斯战争片的场面调度和视听冲击,更有对创作的深度。
《战火中的芭蕾》从一个东北女孩儿的视角,重新审视战争,通过成长与死亡,爱情与仇情的感悟,重新梳理经常战争留下的伤痕,罪恶与反抗,杀戮与拯救,交织出不一样的战争片体验。
战火中把芭蕾观后感5
今天观看了《战火中的芭蕾》。为大家讲述的是爱情是没有国界的这一事实,当一位普通人家的中国女孩鹅儿(曹舒慈饰演)与一位执行秘密任务的苏联侦察兵安德烈(伊戈尔?克洛斯科夫饰演)相遇时,从最初的鹅儿的好心帮助,到经过慢慢的疗伤过程,再到最后他们相互之间产生的暧昧情愫,都成就了这对跨国恋情。在面对日军地毯式的疯狂搜查,到想方设法为安德烈拿回可口的食物,再到对他的伤势细微的照顾以及积极的找寻药品,这些都充分的体现了这位朴实的东北女孩,她内心中的善良,她的真情,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也深深地打动了安德烈对鹅儿深深的爱。
同样是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作的献礼片,你完全可以感受得到这部电影与其他主旋律电影的不同,以及作为导演在电影中想表达以及融入的全部心意。这部电影《战火中的芭蕾》是一部中俄两国的合拍片,正如电影中讲述的那样,它就是讲述在抗日战争的后期,中俄两国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变的战争电影。
在影片最终,大家应该可以预测到,鹅儿与安德烈的命运,也可能猜得到鹅儿会完成自己的梦想在宽阔的舞台之上,翩翩起舞《天鹅湖》的样子。不管是电影中国东北的鹅儿一家,还是从苏联远赴中国小镇的安德烈母子,他们都是那个时代很有代表性的,积极参与抗日战争的伟大代表。用一代人,一段历史,一支舞蹈,一场战役,一段情感,来铭记历史的过往,来传递着战场的残酷,也来展现了爱情与舞蹈的动人,这足以让人铭记于心。
【第4篇】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800字5篇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1
当一个电影人选择拍摄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时,他往往要面对一个选择----是偏重于对历史的描写,还是偏重于对人物的刻画。在电影人的不断摸索中,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历史中的小人物”的创作方法诞生了。其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拯救大兵瑞恩》。片中的小队成员都算不上是鼎鼎有名的大英雄,甚至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很少被人提及,但是通过这些鲜明角色的塑造,为体验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内地即将上映的中俄合拍片《战火中的芭蕾》,也是采用了这种手法,通过对战争中小人物的塑造,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去体悟抗战中的凄美与悲壮。
据说本片曾用过一个名字,叫《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因为本片最早的取材,来源于1945年9月12日,潜伏在黑龙江边境小镇丛林中的300多名日本军人拒不投降、负隅顽抗,血洗了当地村民,并袭击了苏联红军,实施他们的'“玉碎”计划。最后东北抗联部队和苏联红军一举剿灭了这股日军。由于战斗发生在日本宣布投降以后的第28天,故称为抗日战争中发生在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显然,这是一个历史事件。如果只拍这个事件,那么主人公势必是战场上的军官或战士而已。如何体现出战事在历史上的影响力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关注战事之外的人。于是,主创们非常巧妙地选择了这场战事发生地的一个小女孩来做主人公。
星爷曾教育我们,人没有梦想,就会和咸鱼没有区别。本来我们就选取了一个小人物来做主人公,如果这个人物还没什么梦想,那就有违初衷了。由于是和有艺术情怀的俄罗斯电影人合作,本片主人公自然而然地带着艺术的梦想。在战火蔓延的东北土地上,这个女孩因为和一个俄罗斯退役舞者的相处,被种下了芭蕾梦想的种子。有了这个内心基础,这个角色就立起来了,变成了历史的一个观察者,一个在历史中求生的个体。
4年前,我曾经采访过本片的中方导演董亚春。在他的履历表中,既有《八路军》和《解放》这样的宏大历史题材,也有《周恩来在重庆》和《杨得志围城打援》这样以角色为主的作品。因此说,他本身就对两种拍摄方式都了解,都驾轻就熟。这次对两种方式进行结合,也算得上是水到渠成。另一方面,面对日新月异的电影技术以及各种观念流派,董亚春都保持着一种积极面对和接纳的态度。当年他就认为电脑特效是可以给导演提供灵感的,在场面性镜头上,需要电脑特效来提升视觉的冲击力。这一点,和本片的俄方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十分契合。
米哈尔科夫是俄罗斯电影节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他的《蒙古精神》、《毒太阳》、《西伯利亚理发师》都是既有内容上的深度,又有视觉上的震撼。其翻拍好莱坞经典《十二怒汉》的成功,也证明了他创作思想上的毫不保守。这次,中俄两位具备积极心态的导演合作拍摄《战火中的芭蕾》,自然体现出了积极的创作热情,令这部带有献礼性质的影片,具备了高度的可看性。中央芭蕾舞团一级演员,曾经在第九届美国国际芭蕾舞比赛独得三项大奖的曹舒慈出演了片中的芭蕾女孩,既有农村女孩的质朴,又有最后芭蕾舞动后的绽放,可以说是艺术力量输出的最锋利处。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2
反映中俄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题材的历史战争影片《战火中的芭蕾》,由中俄两国组成的国际班底创作而成,影片监制是被誉为俄罗斯的“斯皮尔伯格”的著名导演、电影家协会主席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导演则有八一厂著名导演董亚春担当,在这个全球欢庆抗击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时刻,《战火中的芭蕾》从非常的角度,歌颂了战争中的和平,硝烟中的真爱,大气而细腻的故事感人至深,可称为爱情史诗级经典。
因监制是俄罗斯导演的关系,本片呈现出典型的俄罗斯电影风格,雄浑的音乐,硬朗的情节,豪气的情感,或许是广袤的土地给了创作者们更粗犷真诚的气质,《战火中的芭蕾》所呈现的中俄边境,是一种交响诗般的雄壮,而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子民,莫不都生就了坚忍而善良的品性,在此之上,犹显得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与无耻,所以当片中日军在一项关乎生化武器的工事修建完毕后,竟然毒死了所有工人时,大地目睹了这触目惊心的一刻,影像也记录了这罄竹难书的瞬间,这是整个人类的苦难。
但,影片并没有因此而走入战场厮杀的套路,虽然是一部应时的献礼作品,《战火中的芭蕾》在当下一片冲锋杀敌声中,显得那么“非主流”,影片中没有八路,没有口号,没有说教,没有此起彼伏的敌我对峙,而是以男女主角的爱情作为主线,阅遍了这片苦难土地的屈辱与抗争,也歌颂了伟大人民和军队的正义必胜。
因人性使然,中国女孩鹅儿与苏联侦察兵安德烈的`相遇,绝非偶然,尽管当时日军在疯狂搜寻,但鹅儿还是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了抗击侵略的战争盟友 ——苏联战士,战台烽深信,无论安德烈负伤躺在任何家门口,都能得到最真心的救助,这是东北同胞的晓大义本色,也是中国人民知恩报恩的真性情,而安德烈爱上了中国女孩,也是合情合理,那不仅是对自己救命恩人的感激,也是对中国人民的真情。
爱是没有国界的,鹅儿和安德烈的爱情之花,就在这动荡不安的战争中,逐渐萌发,这并非是想象而来生搬硬套,影片赋予了二人的感情之路,更多的铺垫,比如说语言的沟通,比如说舞蹈的催化,虽然另一边,与侵略者的抗争硝烟弥漫,但寒冬过去,茂密的白桦林与漫山遍野的小花,还是见证了这段战火中的爱情。鹅儿由中央芭蕾舞团主要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曹舒慈扮演,在片中,就一边在俄式餐馆打工,一边跟随餐馆老板娘练习芭蕾舞,这个情景,奠定了本片的艺术风格,在苦难中起舞,在炮火中盛放。
正如片头所呈现,茫茫风雪中的冰湖之上,鹅儿跳起轻盈的天鹅之舞,而后天鹅之舞的主题旋律,也在影片中一再响起,尽管这个场景是艺术的再度创作,但在影片中,是有鹅儿身着火红色裙装,起舞于金黄色森林中的场景,美到让人惊呆,将中国女孩的圣洁心灵,以及在爱情中的热情死火,进行完美的呈现,虚实之间,升华了爱的主题。
与鹅儿相对应的,是一身军装雄姿英发的安德烈,话说扮演者卡列斯科夫·伊戈尔修长的身材与雕塑般的面孔,简直是可以秒杀国内众多小鲜肉,令这段跨国爱情,拥有着更多的意境之美的同时,也更符合当下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审美需求,看一对颜值爆表的跨国凄恋,再由此审视当下的爱情现实,历史的风云翻涌之间,是对世界进程的思考,对自我生存的感悟,这不仅仅是两国青年的爱情联姻,同样是两国共同抗击侵略者的通力协作,爱情无疑是反战的最佳介质,因此在今天看来,《战火中的芭蕾》更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3
今天观看了《战火中的芭蕾》。为大家讲述的是爱情是没有国界的这一事实,当一位普通人家的中国女孩鹅儿(曹舒慈饰演)与一位执行秘密任务的苏联侦察兵安德烈(伊戈尔?克洛斯科夫饰演)相遇时,从最初的鹅儿的好心帮助,到经过慢慢的疗伤过程,再到最后他们相互之间产生的暧昧情愫,都成就了这对跨国恋情。在面对日军地毯式的疯狂搜查,到想方设法为安德烈拿回可口的食物,再到对他的伤势细微的照顾以及积极的找寻药品,这些都充分的体现了这位朴实的东北女孩,她内心中的善良,她的真情,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也深深地打动了安德烈对鹅儿深深的爱。
在抗战已经全面胜利,在日本已经无条件投降后居然还有几百的日本军队不愿意面对他们已经全面战败的现实,拒不投降,让东北抗联部队以及苏联红军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剿灭了这股日军。触目惊心的场面,深深地震撼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同样是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作的献礼片,你完全可以感受得到这部电影与其他主旋律电影的不同,以及作为导演在电影中想表达以及融入的全部心意。这部电影《战火中的芭蕾》是一部中俄两国的合拍片,正如电影中讲述的那样,它就是讲述在抗日战争的后期,中俄两国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变的战争电影。
在影片最终,大家应该可以预测到,鹅儿与安德烈的命运,也可能猜得到鹅儿会完成自己的梦想在宽阔的舞台之上,翩翩起舞《天鹅湖》的样子。不管是电影中国东北的鹅儿一家,还是从苏联远赴中国小镇的安德烈母子,他们都是那个时代很有代表性的,积极参与抗日战争的伟大代表。用一代人,一段历史,一支舞蹈,一场战役,一段情感,来铭记历史的过往,来传递着战场的残酷,也来展现了爱情与舞蹈的动人,这足以让人铭记于心。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4
战争和青春,似乎一直都是让人敬仰的体裁。因为这种体裁会让人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总是在生与死的考验中体现人性的美,总是在炮与火的挣扎中感受到爱的温暖。而青春总会在战争中显得更加伟大,充满着生动的光环,时刻提醒世人,过去不能忘,那些曾被无法先烈和前人用血与泪写成的史诗,是我们一辈子都应该铭记心中的,而那个时代的青春,是一种永恒的青春,值得我们去追寻和学习。
《战火中的芭蕾》就在在讲述战争和青春的电影,由中俄两国艺术家联手协作,共同打造抗战爱情史诗经典。
老一辈的爱情和青春,凄美和伟大。这是一部非主流的献礼片,没有八路,没有口号,没有说教。更多的是关注人性,关注家庭,反战争。而男女主角纯天然无污染的颜值不仅拉近了影片和年青人的距离,同样时尚的唯美跨国恋也让我们感受到更不一样的青春。这种青春不仅抒写了一段跨越国界的凄美爱情,同样也让我们明白,珍爱和平,没有国界。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5
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以抗日战争中发生在东北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下的跨国凄美爱情故事,影片既紧张刺激,又温暖人心。
海报台词温暖人心接地气 充满生活气息
曝光的海报透着一股温暖的气息,虽然故事本身发生在的冬季,但海报整体色调明亮柔和,让人丝毫不觉得寒冷。再加上充满正能量的台词,诸如“悲伤和困难总会离开懂得努力和等待的人”、“明年会幸福起来的”,都让人仿佛看到满满的希望,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生活中的人们常常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而这句“她运气好,送给你,给你带来好运”的台词海报,恰恰击中了人们想要交好运的心情。
此外,海报中的人物造型极具时代特色,尤其是女主角父亲的扮演者杜源头上戴的狗皮帽子,以及他身上穿的大衣,都反映出那个时代质朴、醇厚的特色。著名演员刘之冰饰演的东北抗联情报员王成化,也极具地方特色,在海报中的台词十分接地气,一句“还搁这瞅啥呀,还不快蹽!”,透着一股浓浓的东北味,给人一种语言逗趣的感觉,这样充满别样的情趣和生活气息、这样接地气的台词,更是拉近了观众与电影的距离。
女主角深情对视“小鲜肉”男主 画面太美虐死单身狗
海报中,女主角鹅儿身穿一身红裙,在背景色的烘托下,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红色本身给人以温暖和希望,再配以“明年会幸福起来的”这样充满希望的台词,让人感受残酷战争阴影下的温暖。她俯身看着躺在怀里的男主角,眼光如水般温柔,眼神中透出浓浓爱意,而俄罗斯“小鲜肉”男主角同样微笑以对,画面甜美,不知要虐死多少单身狗了。
这部影片虽然是抗日的题材,却没有过多去渲染战争的残酷,而是从细小处出发,讲述一个个温暖人心的小故事,相信8月21日影片上映时,一定会温暖观众的心。
据悉,《战火中的芭蕾》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龙视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全国发行,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行,董亚春导演,曹舒慈、伊戈尔·克洛斯科夫、杜源、陈瑾等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