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郑培民观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4篇优秀的郑培民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郑培民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电影《郑培民》观后感
电影《郑培民》观后感
胡锦涛总书记批示,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向郑培民同志学习。各地学习郑培民同志的活动,正在迅速兴起新热潮。机关集体组织观看《郑培民》影片,使全体党员干部受到强烈震撼。
郑培民同志是继“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之后,又一位党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体现了党的领导干部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后而已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格。
观看《郑培民》的先进事迹后,我们为我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而感到自豪。郑培民同志作为一个高级干部,始终坚持平等待人、光明磊落、从严治家,做老百姓的“好朋友”、“好兄长”,做领导班子中的“好班长”、“好伙伴”,做家庭里的“好丈夫”、“好父亲”;始终坚持“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行为准则,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办人民所需;始终坚持“情浓钱淡、永葆清白”的公仆本色,不管官居何位,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摆正与人民群众的位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克已奉公,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郑培民同志的事迹确实令人感动。
我们向郑培民同志学习 ,一要学习郑培民同志的做人品格,不忘宗旨,坚定党性;二要学习郑培民同志的从政态度,克已奉公,艰苦奋斗;三要学习郑培民同志的爱民感情,善待百姓,造福人民;四要学习郑培民同志的律已精神,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学习郑培民同志,要牢牢把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根本,始终保持思想政治上的先进性,我们的一切工作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三个代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统揽全局,运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上有新进步;学习郑培民同志,要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个时代主题,要牢记党的宗旨,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郑培民同志,要牢牢把握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做到政治上清醒,工作上勤奋,作风上朴素,生活上廉洁,使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成为自觉的行动,成为永运不变的精神风貌和政治品质,自觉为党和人民做无私奉献。
【第2篇】优秀范文:电影《郑培民》观后感
本页是第一心得范文网最新发布的《优秀范文:电影《郑培民》观后感》的详细第一心得范文文章,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电影《郑培民》观后感
******总书记批示,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向郑培民同志学习。各地学习郑培民同志的活动,正在迅速兴起新热潮。机关集体组织观看《郑培民》影片,使全体党员干部受到强烈震撼。
郑培民同志是继“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之后,又一位党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人的先进性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体现了党的领导干部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后而已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格。
观看《郑培民》的先进事迹后,我们为我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而感到自豪。郑培民同志作为一个高级干部,始终坚持平等待人、光明磊落、从严治家,做老百姓的“好朋友”、“好兄长”,做领导班子中的“好班长”、“好伙伴”,做家庭里的“好丈夫”、“好父亲”;始终坚持“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行为准则,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办人民所需;始终坚持“情浓钱淡、永葆清白”的公仆本色,不管官居何位,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摆正与人民群众的位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克已奉公,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永葆******人的政治本色。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郑培民同志的事迹确实令人感动。
我们向郑培民同志学习,一要学习郑培民同志的做人品格,不忘宗旨,坚定党性;二要学习郑培民同志的从政态度,克已奉公,艰苦奋斗;三要学习郑培民同志的爱民感情,善待百姓,造福人民;四要学习郑培民同志的律已精神,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学习郑培民同志,要牢牢把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根本,始终保持思想政治上的先进性,我们的一切工作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三个代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统揽全局,运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上有新进步;学习郑培民同志,要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个时代主题,要牢记党的宗旨,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郑培民同志,要牢牢把握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做到政治上清醒,工作上勤奋,作风上朴素,生活上廉洁,使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成为自觉的行动,成为永运不变的精神风貌和政治品质,自觉为党和人民做无私奉献。
这篇内容涉及到同志、学习、人民、精神、始终、三个代表、思想、坚持等范文相关内容,希望网友能有所收获。
【第3篇】优秀范文:电影《郑培民》观后感想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电影《郑培民》。观看电影后,我怀着“照镜子”的态度,再次收集并学习了郑培民的事迹材料。
郑培民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的崇高追求和思想风范。党员干部学习郑培民精神保持先进性,就是要做到:“实、真、正、严、淡”。
对待工作要“实”。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更需要进一步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进一步消除“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满足于一般号召,抓工作浮光掠影,搞调研蜻蜓点水,身子沉不下去,对实际情况不甚了了;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顾现实条件,搞违背科学的瞎指挥,导致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浪费”的作风。在这方面郑培民同志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从他带领群众干一地、兴一地,管一行、兴一行,有力地推进了事业的发展的事迹中,我们看到了他求真务实的精神。从他求真务实的精神中我们更看到了他“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情为民系”高风亮节。他不是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开会、批文件、发指示,而是迈开双腿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问题最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湘西工作时,他用两年的时间就跑遍了湘西大山中的218个乡镇,这其中许多村子都不通车,只能靠双手双脚攀山涉水。由于他的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使得他能及时的懂民意、知民情、解民忧。为此,学习郑培民,就是要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坚持以求真务实精神去抓落实,并在抓落实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坚持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对待群众要“真”。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说到底是感情问题。对待群众动了真情,才能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才能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培养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这方面郑培民为我们做出了示范。他那种视人民为父母的赤子之情,正是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表现。他在多年的领导工作中,尽管岗位多次变动,职务越来越高,但他心贴群众越来越紧。不论走到哪里,都要深入到群众中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与群众真心交朋友,建立起真挚的感情。在他身边,有生活贫困的朋友,有身体残疾的朋友,有孤寡老人朋友。朋友有难,他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他总是千方百计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因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戴。从郑培民想体验时下盛行的吃夜宵,但听说摆小摊的下岗职工生活上的艰辛,便心情沉重,决然而返的这件小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他那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民、忧民之真心。从郑培民这个高级干部在面对溃堤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冲锋在前不怕牺牲的行动中,我们感受到他为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动了“真格”。对待群众的“真”,还体现在他不论是担任市、州委书记还是当了省级领导,始终保持与普通群众的平等关系,被老百姓称为“好朋友”、“好兄长”。这与一些干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以“老板”、“父母官”自居,甚至在群众面前摆架子、耍威风的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郑培民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领导干部要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就要放下架子,经常深入到基层群众特别是生产生活上存在这样那样困难的群众中去,关心他们的生活,体察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就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
对待自己要“正”。正人必先正已,“苍蝇不钉无缝的蛋”。“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郑培民语),才能过好“金钱关、权力关、美色关”,才能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面对社会上的种种腐败现象,郑培民时时提醒自己“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他要求自己做到“拒腐蚀,永不沾”,他经常警示自己:“情浓钱淡,永葆清白”:“对待身外之物要铁石心肠”。在各种诱惑和考验面前,他始终做到“灯红酒绿不迷眼,不义之财不伸手”。小偷的“光顾”令人弄清了这个“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人民公仆的家底;他去世后,组织上在整理他的办公室遗物时,清理出来的只有一本本工作笔记和生活日记,让各级领导找到了一面“正人正已”的镜子。郑培民同志以其“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在人民心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做出了表率。
对待家人要“严”。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是当前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家风是领导干部自身党性修养的一个标志和具体表现。家风清明澄澈,可以折射出领导干部的清正廉洁。郑培民不仅严以律己,对家人的要求也极为严格。不仅自己清正廉洁,一尘不染,把住“前门”,还教育妻子儿女帮他守住“后门”,把上门“送错误”的人拒之门外,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他的工作不断调动,职位不断升迁,但他爱人的工作只是从湘潭市调到长沙市,职务仍然是新华书店的营业员。他常告诫子女:“与其留给你们财富,不如给你们留下创造财富的能力。”从郑培民同志从严治家、培养良好的家风的事迹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严格要求自己、廉洁从政的领导干部良好形象。
对待名利要“淡”。 如何对待名和利,是当今每一位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考验面前首先应交出的一份答卷。江泽民同志指出:“功名利禄的思想太重了,没有什么好处,使自己不得自由”。共产党人只有克服了个人名利思想,才能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郑培民同志以其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先后担任过市委书记、州委书记、副省长、省委副书记,又曾长期分管全省农业、文教、政法和党群工作,可谓位高权重。可他始终保持着平民心态,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做为自己的行为标准,以“永做人民公仆”做为自己的追求。他领导过的地方和分管过的每一个领域,所留下的都不是让上级眼见耳闻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是只有老百姓才能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他强调“情浓钱淡”,他的家“摆设简陋,木制旧沙发、旧家具,木头窗户也关不严,小风一吹直响”。这位淡泊名利的却在老百姓中留下了好的口碑,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树立起了“公仆本色”的丰碑
【第4篇】电影《郑培民》观后感想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电影《郑培民》。观看电影后,我怀着“照镜子”的态度,再次收集并学习了郑培民的事迹材料。
郑培民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的崇高追求和思想风范。党员干部学习郑培民精神保持先进性,就是要做到:“实、真、正、严、淡”。
对待工作要“实”。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更需要进一步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进一步消除“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满足于一般号召,抓工作浮光掠影,搞调研蜻蜓点水,身子沉不下去,对实际情况不甚了了;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顾现实条件,搞违背科学的瞎指挥,导致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浪费”的作风。在这方面郑培民同志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从他带领群众干一地、兴一地,管一行、兴一行,有力地推进了事业的发展的事迹中,我们看到了他求真务实的精神。从他求真务实的精神中我们更看到了他“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情为民系”高风亮节。他不是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开会、批文件、发指示,而是迈开双腿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问题最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湘西工作时,他用两年的时间就跑遍了湘西大山中的218个乡镇,这其中许多村子都不通车,只能靠双手双脚攀山涉水。由于他的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使得他能及时的懂民意、知民情、解民忧。为此,学习郑培民,就是要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坚持以求真务实精神去抓落实,并在抓落实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坚持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对待群众要“真”。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说到底是感情问题。对待群众动了真情,才能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才能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培养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这方面郑培民为我们做出了示范。他那种视人民为父母的赤子之情,正是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表现。他在多年的领导工作中,尽管岗位多次变动,职务越来越高,但他心贴群众越来越紧。不论走到哪里,都要深入到群众中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与群众真心交朋友,建立起真挚的感情。在他身边,有生活贫困的朋友,有身体残疾的朋友,有孤寡老人朋友。朋友有难,他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他总是千方百计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因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戴。从郑培民想体验时下盛行的吃夜宵,但听说摆小摊的下岗职工生活上的艰辛,便心情沉重,决然而返的这件小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他那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民、忧民之真心。从郑培民这个高级干部在面对溃堤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冲锋在前不怕牺牲的行动中,我们感受到他为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动了“真格”。对待群众的“真”,还体现在他不论是担任市、州委书记还是当了省级领导,始终保持与普通群众的平等关系,被老百姓称为“好朋友”、“好兄长”。这与一些干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以“老板”、“父母官”自居,甚至在群众面前摆架子、耍威风的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郑培民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领导干部要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就要放下架子,经常深入到基层群众特别是生产生活上存在这样那样困难的群众中去,关心他们的生活,体察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就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
对待自己要“正”。正人必先正已,“苍蝇不钉无缝的蛋”。“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郑培民语),才能过好“金钱关、权力关、美色关”,才能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面对社会上的种种腐败现象,郑培民时时提醒自己“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他要求自己做到“拒腐蚀,永不沾”,他经常警示自己:“情浓钱淡,永葆清白”:“对待身外之物要铁石心肠”。在各种诱惑和考验面前,他始终做到“灯红酒绿不迷眼,不义之财不伸手”。小偷的“光顾”令人弄清了这个“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人民公仆的家底;他去世后,组织上在整理他的办公室遗物时,清理出来的只有一本本工作笔记和生活日记,让各级领导找到了一面“正人正已”的镜子。郑培民同志以其“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在人民心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做出了表率。
对待家人要“严”。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是当前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家风是领导干部自身党性修养的一个标志和具体表现。家风清明澄澈,可以折射出领导干部的清正廉洁。郑培民不仅严以律己,对家人的要求也极为严格。不仅自己清正廉洁,一尘不染,把住“前门”,还教育妻子儿女帮他守住“后门”,把上门“送错误”的人拒之门外,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他的工作不断调动,职位不断升迁,但他爱人的工作只是从湘潭市调到长沙市,职务仍然是新华书店的营业员。他常告诫子女:“与其留给你们财富,不如给你们留下创造财富的能力。”从郑培民同志从严治家、培养良好的家风的事迹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严格要求自己、廉洁从政的领导干部良好形象。
对待名利要“淡”。 如何对待名和利,是当今每一位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考验面前首先应交出的一份答卷。江泽民同志指出:“功名利禄的思想太重了,没有什么好处,使自己不得自由”。共产党人只有克服了个人名利思想,才能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郑培民同志以其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先后担任过市委书记、州委书记、副省长、省委副书记,又曾长期分管全省农业、文教、政法和党群工作,可谓位高权重。可他始终保持着平民心态,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做为自己的行为标准,以“永做人民公仆”做为自己的追求。他领导过的地方和分管过的每一个领域,所留下的都不是让上级眼见耳闻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是只有老百姓才能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他强调“情浓钱淡”,他的家“摆设简陋,木制旧沙发、旧家具,木头窗户也关不严,小风一吹直响”。这位淡泊名利的却在老百姓中留下了好的口碑,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树立起了“公仆本色”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