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哲学导论读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2篇优秀的哲学导论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哲学导论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科学哲学导论》的读后感
《科学哲学导论》的读后感
早听说卡尔纳普的名字,但是对其基本上一无所知。
在买书的时候,看到这本书,折扣还可以,就一起买来了。翻看了一遍。还好,对于我这个有些科学基础的人来讲,阅读并不像其他哲学著作那样费劲。不论非欧几何学,还是量子力学,现代物理,对我来说都不陌生。但是总觉得内容十分不同于国内其他《科学哲学》的编排,以论题为纲,不以大而全的结构为主线。这也许是国外大家的个性吧。总之这不是一个教科书的书,而是一本真正的思想著作。尽管这是根据卡尔纳普上课讲义的总结。全书分成六部分:《规律,解释与概率》“在人类行为的每一带有深思熟虑的选择的活动中包含有预言。没有预言,科学和日常生活将是不可能的。”这种预言与现象学中的意向性有类似。提出了概率与概率的估计的差别。讲明了现代科学所推崇的“实验方法”的特点,对于做研究是有着纲领性的指导与借鉴。《测量与定量语言》定量概念的约定性本质。 广延量与非广延量的区别。定量的重大意义:“乃是定量概念使我们可以表述定量的规律。
哲学规律无论作为解释现象的方法,还是作为预言新现象的工具都具有比较强大的威力。甚至用了丰富的定性语言,即使要表达最简单的规律也是极端困难的。”《空间的结构》 赖辛巴赫为简化物理理论提出这样的规则:无论何时的物理学系统,只要由指明在什么条件下有什么数量的作用出现的规律断定,在其中有某种普遍的作用,则这个理论可以变换为这样的理论,他使这种作用的数量化归为0.“ 阐述了康德的先天综合知识的不合适。爱因斯坦:”只要数学定理是关于现实的,他们就不是必然的。”用康德主义的术语讲,这意味着,就他们是综合的而言,他们不是先天的。
“只要他们是必然的,他们就不是关于现实的”用康德主义的术语讲,他们若是先天的,他们就不是综合的。虚拟的逻辑世界(必然的世界)与现实的物理世界(或然的世界)如何沟通呢?阿基里斯与乌龟的问题,是将先天必然的逻辑强加到现实世界产生的。问题出在二者的沟通中。是先天综合知识的虚妄。《因果性与决定论》 反对强因果性带来的决定论,承认弱因果性的'普遍性,是世界存在的根基。 一切都是有因才有果。但是这种因果性并不代表事件系列的必然性! 所以承认因果性并不能否定自由意志,不能推出决定论。 从某种角度看,佛教中的因果报应是有一定哲学基础的! 因果业因确实是普遍存在的! 但是果因报应的必然性却不是普遍的!不能错误夸大。 这部分是我以前没有认真思考过的,启发很大。因果性与必然性的辨析!《理论规律与理论概念》理论规律与经验规律的差别,连续统的划分问题。我们只能依照现在通行的划分来讨论。新的经验规律怎样从理论规律中导出。
《超越决定论》量子理论中的非决定论本质不影响宏观物理世界的规律。从非决定论本质到确定性现象的飞跃是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们还没有关于这部分过程的详细的知识!这是哲学困难的所在!
总结:有收获。这书值的仔细研究。有水平的文章是要拜读拜读。
【第2篇】《语文教育哲学导论》读后感750字
《语文教育哲学导论》读后感750字
读了《语文教育哲学导论》,疑惑不觉减少,反而更多。这是因为实际上所知范围比原来扩大了。一片混沌中仍然有些许清醒的收获,关乎语文教育实践指向的意义。比如关于语文教育在场---不在场的存在论的论述,让人豁然开朗,大开眼界。通过有限的在场的文本、表征、言语、语言等穿越层层迷雾,找到言语存在的整体路标,完成对人格、精神世界的塑造。于是,师生在这样的语言哲学指引下,借由语言的敞亮、显豁,找到了生命诗意栖居之所。不是为应试,不仅为应需,是为对语文教育主体—客体存在论方式的全面超越。作者的论述并未停留于此,紧接着指出交往—实践立场的存在论超越在场—不在场的存在论,就在于把语文教育中的认识功能和诗意体验置于人的交往实践过程中去把握,摆脱了旧形而上学片面的静止性。同时也为语文教育的'实践找到了理论的旨归。使语文教育实践由懵懂走向自觉,进而成为自洽有了一种学理上的依据,即为什么这样教,而不是那样教。当然,作为“活的”教育来说,语言哲学只能作为一种语文教育实践的参照,而不是唯一。
还有道德教育的哲学等等。同时说他是一种参照的意义还在于,语文教育实践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矿藏,永远不要忽视来自实践的智慧和真理。从实践出发,借由理论的反思与辨析,还要回到实践当中去检验。作为语文教育的现实呼唤实践的智慧,呼唤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而不是割裂,这就要求语文教育立足当下,立足实践,放出眼光,勇敢去拿,还要大胆扬弃与改造创新,使理论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