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读后感

迟子建读后感(7篇)

发布时间:2022-07-10 14:30:05 查看人数:43

【导语】迟子建读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7篇优秀的迟子建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迟子建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迟子建读后感

【第1篇】《迟子建散文》读后感锦集

本书主要收录了作者的精选优秀散文作品。下面是关于《迟子建散文》的读后感,欢迎借鉴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

说实话,刚开始看《迟子建散文》时,我读得并不仔细,只是随便挑了几篇文章快速浏览。可是在浏览的过程中,除了感觉她的文章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之外,更多的是有种莫名的悲伤与孤独萦绕在心头。我有点诧异,便沉下心认真阅读起来,终于明白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悲伤与孤独,坚韧与平静,是我们人生各种际遇中会面临的生存状态与选择。

首先是悲伤。人在悲伤的时候,往往会情绪低落,行为失控,严重的还会丧失生存的意念。可是,这是弱者的选择,所以,当灾难发生,悲伤来临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明白自身的责任,明白自己该何所为,何所不为。当我看《龙眼与伞》时,我的情感起伏跌宕,一会责怪作者的自私与不快,一会又为作者的羞愧与道歉而欣慰,但是刘老师儿子的离去让我更心痛。作者的字字句句,让我明白,珍惜眼前的亲人与亲情,是我们一辈子都不能舍弃的责任与义务。

其次,是孤独。孤独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事实存在,只不过我们每天都被喧嚣与忙碌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而困扰,只有当夜深人静或是身心疲惫之时,才会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孤独。而人是不怕个体孤独的,最怕的是精神与心灵的孤独。所以,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精神与心灵的追求者,才是人的生存意义所在。《两个人的电影》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无论现实中的掌声有多热烈,演员的出镜率有多高,但没看头的东西永远只是耍热闹而已,只有能丰富精神、净化心灵的东西才会被永远传承,永不孤独。

迟子建,用她朴实无华的文字,向我们讲述着她所经历的悲伤与孤独,以此告诫人们:不要在悲伤与孤独中迷失自己,要承受悲伤,直视孤独——这需要坚韧不拨的毅力,更需要一个平静的心态。因为,现实的生存环境与竞争,就如《红绿灯下》,即便是绿灯亮起,人才起步,就会遭逢侧向驶来的一串汽车,它们占据了半边路,阻断你。让人有种被汽车、机器所夹击的感觉。这时,如果没有平静的心态,人会愤怒,甚至”奔命“抢过马路,结果却是让一切归结于沉寂,损人害己。因此无论在红绿灯前,抑或是人生的岔路口,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地慢行,才会安然无恙。

所以我们要珍视亲人、要爱惜生命,要勇于追求,还要有一颗淡然平静的心。这样在人生的漂泊沉浮当中,我们才能在心中,找到真正的宁静港湾。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

美丽的小山村——北极村养育了一位了不起的女性作家迟子建。她温婉朴实的文字打动了千万读者。迟子建的散文,虽然写的是她从小到大的种种小故事,却处处有美有爱。

迟子建以深情的笔触向读者娓娓道来与亲人们相处的一幕幕——风雪中为”我“送伞却遭拒的母亲;和母亲一起看的两个人的电影;在世时过年总不忘为”我“做灯的父亲……

桩桩件件,充满了浓郁的人间亲情。

在她许多篇文章中,我可以大概了解她的生活状况——丈夫在几年前去世了。丈夫在世时他们的感情很深,失去爱人后迟子建痛心疾首,十分怀念他。我也曾看过她专门悼念世君的文章——《春天最深切的怀念》,她用文字表达出内心的疼痛与历险。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伤心、悲哀,以及她对丈夫世君的怀念。迟子建在丈夫去世后经历了”最残酷、黑暗、绝情“的日子。那日子尽管悲痛,但她是坚强的。为此,她有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切感悟和对亲人刻骨铭心的怀念。

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第一辑中的第——《伤怀之美》。作者对家乡漠河北极村漫天大雪、对美丽的北海道露天温泉的描写让我感觉似乎从未见过真正的雪。作者不畏严寒去泡露天温泉的勇气让我佩服。她虽然经历了寒风和雪花的仙境般的美——远处的山坡上错落有致地生长着松树的柏树,三股泉水,另一边却结有冰柱,三个季节的景色融合在一起,犹如人间仙境一般美丽。那雪花更是灿烂而华美。

这不禁令我思考,生活不也是这样吗?惟有经历了风雨的考验,严寒的鞭打,才能到达唯美的仙境,停下来欣赏”世外桃源“的景色。所以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学习中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坚持下去。也许这一步挺过去了,就到了成功的彼岸。

可是,在重重压力下,种种坎坷前”挺过去“谈何容易?就像现在,步入初三年级的我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还要面对一场接着一场的考试,堆积成山的的作业,繁多的学科……一定有许多同学因为这种种原因自己失去了信心,导致在最关键时放弃。那么,这时候我们就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制订一个严密的学习计划并认真执行,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告诉自己”我能行……“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看见美好的明天!

人生的真谛也许就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伤怀之美中,像那夜空中的星,光点虽小却一直坚持且明白无误地指示幸福所在。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

正如迟子建在自序里写的那样,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她的文字,就像春天,被化开了。是那么明媚,却朴实,柔和,不虚浮,不华丽,时而活泼,时而轻盈。

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伤怀之美》、《鹤之舞》和《龙眼与伞》这文章了。

最爱《伤怀之美》,不为别的,为的是那意境,一个我喜爱,却没有真正明白的朦胧意境。

文章讲述了作者经历的三个有着伤怀之美的珍贵片段:第一个片段是作者八岁的时候在黑龙江魚汛时所听到的、感受到的苍凉而孤独的景象;第二个片段是作者在1991 年底一个人在日本登别泡露天温泉的情形,那也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伤怀之美;第三个片段是作者在1993 年的9 月25 日在黑龙江上看黄昏的情景,那是忘我的、脱离世俗的伤怀之美。

伤怀之美是什么?那才是它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我觉得伤怀之美就是天堂的气息,也是天堂的绝唱。那是多么无与伦比的美啊!它不同于世俗的美,而有着清冷的气质,神圣而忧伤。它同时也带来了绝望,却不同于尘世的绝望,它更融入自然,给人以空灵的感觉。正如作者所说,它为什么能打动人心?因为它浸入了一种宗教情怀,一种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忧伤之美。也因为那几个片段,让它成为了珍贵的回忆。

再说说《鹤之舞》吧。文章讲的是齐齐哈尔的鹤。齐齐哈尔因为有丹顶鹤栖息而得名”鹤城“,十多年前作者目睹了丹顶鹤的”日出“,从而感受到自然是属于动物们的,人类只是其中匆匆过客。

这或许是描写人、丹顶鹤与自然的文章吧,虽然言语间并没有那么明显。白鹤让作者明白,人并不是自然的主人,可是全人类会明白吗? 白鹤的寿命与人相当,可又有谁能懂它们的忠贞与孤寂呢?自然是属于那些精灵的,永远都是。

《龙眼与伞》,标题看上去十分奇怪,可细读了内容,内心却感慨万千。

它讲的是母亲为作者送伞被作者粗暴地拒绝,到后来听到一位老师的故事,作者才深切感受到母爱就像故事里的龙眼一样,外皮干涩却内里甘甜。

母爱从古至今被比喻为无数美好的事物,但看完这篇文章后,我觉得龙眼是对母爱最贴切的比方。在现实生活中,母爱或许不擅表达,正如龙眼干涩的外皮,让人提不起兴趣;可是你仔细看母亲的爱,会发现它其实很伟大,正如龙眼里甘甜多汁的果肉,让人心满意足,恍然醒悟。

我很喜欢迟子建在自序里的一段话”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的大地,又怎能不做了春天的天空呢!“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锦集

【第2篇】《迟子建散文》读后感

本书主要收录了作者的精选优秀散文作品。下面是关于《迟子建散文》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

迟子建痕迹,一个出生于中国最寒冷的北极村的纯真女子, 她的文笔可谓“惊天动地”像雾岚一般。

我最爱的文章《时间怎样地行走》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喜欢爱墙上的挂钟,她的作息都受着它的支配。她喜欢在各种时间做各种不同的事, 曾一度天真地以为一双神秘的大手在操控时钟,在北京迟子建发现了时间的痕迹,在每一处地方, 都可以发现一个时间的秘密。

这多像以前的我呀!总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盯着一台挂钟。“滴答,滴答,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过, 也不留下一点儿痕迹,直到它的铃声”铃铃“的响起时,才意识到马上要去写字, 才立起身赶向书桌,认认真真的写字,不一会儿, 时钟又开始响了起来,看看这住在框中的两个小人啊!赛跑地如此飞快, 让我措手不及,双赶往去做下一件事情。 就这样,年复一年, 日复一日,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勿匆了,使我渐渐了解它,发现了它的踪迹。

我调皮的时间啊, 转眼间渐渐消逝了,令人有些无法习惯,可是它总是激情澎拜地行走着,不等人。还有文章,是我较为喜欢的《暮色中的炊烟》迟子建对炊烟十分了解,知道什么时候的炊烟 朗,什么时候的炊烟气者游烟之后,她识得了一位俄罗斯老太太”老毛子“”老毛子“为人很好,总是招呼她去家玩,她的走路姿态,跳舞动作,我都记在心里,只可惜在冬天,老毛子静悄悄地走了。

文中的”老毛子“虽是一位俄罗斯老太,却已加入中国籍,算半个中国人吧,虽然村中不太有人与她交际,但人人都惦念着她。使我觉得这世界上的人情,即吏大家不是很离开,可依然会互相惦记, 询问关心,人情的不,温暖使这个位处北极寒冷的小镇添加一阵暖意。

这就是一位纯真女作家所作,莹莹白雪,总像雾缠绕字里行间。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

没事的时候,看看书其实是可以休闲一下的,当我得到《迟子建散文》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翻开来看看,年到“我对黑暗的柔情”时,不禁有了些生活的感慨,这世道……

文章开头写了作者养了几盆花,引来几只蜜蜂的叮咬,直到晚上疼的睡不着觉看见了夜的纯黑。作者在文中写到:我感激这只勇敢的蜜蜂,它用了一场壮烈的牺牲,唤起了我的疼痛感,唤起了我对黑暗的从未有过的柔情,一件小小的事,却在作者心中引起了一番波澜。

是呀!何尝不是这样呢?只有在乡下,在一些农村,我们才能看到那黑芒的天空,有无数颗洁白无瑕的宝石点缀,这万点繁星和皎皎明月,不都是点缀天空的吗?即使天空像泼墨般无芒,那么这也是夜的本质,黑暗本是纯洁的,是任何的始祖,我们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不是黑暗的吗?一颗种子在土里的时候,不是黑暗的吗?就算是宇宙,它最早也是黑暗的。黑暗是一切的始祖,任何东西诞生前都是黑暗的。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黑暗何尝不是光明磊落的母亲呢?

现在,黑暗只是邪恶的替罪羔羊,直到黑暗这两个字彻底的论为了贬义词,为什么呢?人为的光明吞噬了黑暗的纯洁,夜本是无忧的,人类即要把夜晚搞得灯红酒绿,半夜开着刺眼的路灯,去驱散所谓的黑暗,有的人说,这是一种繁华,能显出我们地市华贵。是真的吗?不是的,同理,这也不是光明的本质,如现在,我们受到的教育,年过的动画片,都是什么光明战胜黑暗之类的,这和正邪是不同的吧,为什么要纠缠不清呢?

二十一世纪的人们,不要用糜烂的光明去埋没了圣洁的黑暗,毕竟黑暗是光明的母亲。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

迟子建的散文有一种奇特的魅力,它总是能牢牢抓住我的心,不断地驱使着我,让我对它产生了一种贪婪的渴求。

迟子建的文章总是勾人心魄的,就像是绝世美人一般,对我来说,有着极大的诱惑。但我更喜欢她那淡雅的,像诗一样的文字,就像是绝代美女卸妆后清秀的眉目,我喜欢这清丽的散文。

在我伤怀之时,她细腻的文风像阳光照进我心,像缓和的溪水缓缓流过我的心田,我总能感到人生充满了希望与快乐。

《时间怎样地行走》是我读的颇有感悟的文章。

时间怎样地行走?这一直是作者和我的疑问。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它到底在哪儿?它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结束?

我曾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给放在挂钟里的,从来不认为那是机械的产物。它不会因为贪婪窗外的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轨迹行走。时间藏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风霜雨雪、潮涨潮落。

时间可以让一棵青春的小树变得枝繁叶茂,让车轮的幅条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地驼了背。时间毫不留情,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我终于明白时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在涨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的嬉笑声中,在花开花落中,在候鸟一次次迁徙中,在我们成长着的脸庞上,在桌椅不断增添新的划痕中,在一个人的声音由清脆变得沙哑的过程中,在一场接着一场去了又来的寒冷和飞雪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伴侣,相互依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

【第3篇】迟子建《亲亲土豆》读后感

迟子建《亲亲土豆》读后感1

在人类诸多的感情中,夫妻之爱是一种重要的感情。在当今文坛创作上,迟子建的《亲亲土豆》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独特的贴近大地如土豆般质朴的夫妻之爱。这位来自北极村的女作家,以她一贯温婉、恬静的笔触深入到一对靠种土豆过活的东北农村夫妻秦山、李爱杰的生活世界里,用四重涵义演绎出一段平凡而真淳的夫妻之爱。

一、真淳之爱

《亲亲土豆》中所写的夫妻之爱是一种无言付出的夫妻之爱。夫妻到哈尔滨向人打听如何去医院,有人向他们推荐了好几家大医院。秦山问到:“你说这么多医院,哪家医院最便宜?”而李爱杰则说:“我们要找看病最好的医院,贵不贵都不怕。”作者用这样两句简单的话,对比出夫妻两个人不同的心理:丈夫想着不能“把那点钱花在治病上”而拖累妻子,妻子想着即使倾家荡产也要给丈夫看病。夫妻之间那份彼此默默付出的深爱尽在其中。在住院的时候,有一天早上,李爱杰到医院,看见秦山将饭盒“搁在自己的肚子上,半仰着身子用手捂着”,秦山说是给她订的一碗小米粥,害怕凉了。爱不是一时的宣言,更是点点滴滴的投入。

二、自然之爱

迟子建对东北那块黑土地有着特别的热爱,她笔下的人物都是大地之子,他们和自然融为一体。迟子建小说《亲亲土豆》的主人公秦山和李爱杰每天都在那块土豆地上早出晚归,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然后“就进城卖土豆,卖出去的自然成了钱存起来,余下的除了再做种子外,就由人畜共同享用了。”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可谓是从那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这种夫妻之爱有着像土地一样沉默而巨大的绵绵力量。当他们进城看病,邻居问他秋收时能不能回来的时候,秦山回答:“我就是有一口气,也要活着回来收最后一季土豆。”作者为什么写秦山要回来收最后一季土豆?因为土豆是他们生活的依靠,有了土豆,妻子的生活就有了保障。住院的时候,当李爱杰偷偷摘下医院花坛的一枝花希望秦山看到能心情好一点时,秦山却对她说,土豆花“那股香味才特别呢,一般时候闻不到,一经闻到就让人忘不掉”,“就像你身上的味儿一样”。作家将他们的夫妻之爱在现实的生活艰辛面前换化成对土豆的热爱、对土地的热爱,从而使这一夫妻之爱散发出自然的气息。

三、诗意之爱

《亲亲土豆》中的主人公秦山、李爱杰是一对东北农村的夫妻,他们的日子并不富裕,靠着种土豆维持生计,这样普通的日常生活似乎毫无诗意可言。并且丈夫秦山又被确诊为晚期肺癌,按照常理,他们将面对更加艰辛的生活,夫妻之间可能笼罩上阴郁、无奈和绝望的气氛。然而在迟子建笔下,对这种生活我们没有觉察到丝毫的凡俗和碌碌、悲观和寒冷,我们看到这对夫妻在凡俗生活底色上编织出来的玫瑰色彩,他们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特有温馨和浪漫。那种诗意不是借来的甜蜜情话,没有珠宝首饰的光泽,而是一种暖暖的生活炊烟之气。旗袍在小说中出现三次,秦山想进城,却不为看病,只为逛逛给妻子买件旗袍。秦山拿出自己偷偷从医院回来时用省下的钱给妻子买了旗袍,后来李爱杰就穿着这件旗袍给丈夫守灵为丈夫送行。这是一幅何等美丽而又让人感动的画面啊。旗袍是唯美的,作者将这一意向添加进这一对平凡夫妻之间,意示着他们在平凡生活中也深埋着对美对诗意的追求。作者甚至把土豆赋予人的生命和灵性,读来有如童话故事,从而给小说中所写的感情增加了一份诗意。小说开始就写土豆,结尾也因土豆的出现达到高潮。

四、生死之爱

最能够考验爱人相爱深度的无疑是生死的界限。迟子建也在故事结尾为这对夫妻安排了死亡的考验。这无疑等同于对两人都宣判了死刑。李爱杰虽然隐瞒着没有告诉丈夫,可是秦山从妻子红肿的眼睛里他已经得到结果。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要在这还有生的时光里好好地活着。于是他偷偷一个人回了礼镇,回到那块熟悉的土豆地里,收获最后一个秋天。秦山在一个冬日离开了,李爱杰穿着那件旗袍为丈夫守灵。最后她用土豆为丈夫堆起一座新坟。当她最后一个离开坟地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她刚走了两三步,忽然听见背后一阵簌簌的响动,原来坟顶上的一只又圆又胖的土豆从上面坠了下来,一直滚到李爱杰脚边,停在她的鞋前,仿佛一个受惯了宠的小孩子在乞求母亲那至爱的亲昵。李爱杰怜爱地看看那个土豆,轻轻嗔怪道:‘还跟我的脚呀?’”在这里我们深切感受到,在主人公李爱杰的心灵深处丈夫秦山并没有离去,因为爱不会离去。

迟子建就是在这样细微、贴切的小情节的发现和描写中,通过一句话、一个动作将深深的夫妻之爱表现出来。在她的笔下,这种夫妻之爱不加雕琢,散发着自然、真淳、诗意的气息,像一块璞玉一样天然和温润,从而给我们带来强烈的真实之感;也因此,这一夫妻之爱才最终达到了有能力穿越生死的深远境界。拥有一份这样的爱情,那么生活的艰辛和命运的悲惨在某种程度上被消解了。迟子建的《亲亲土豆》“忧伤而不绝望”,用一份坚固、温情的夫妻之爱,抚慰了现实中我们疲惫、干涸的心灵。

迟子建《亲亲土豆》读后感2

《亲亲土豆》讲述的是一对农民的爱情故事。主人公李爱杰和秦山是生活在礼镇的一对普通夫妇,他们有一个女儿,还有一大片的土豆地,他们一家人围绕着土豆的日子过得很是滋润,但丈夫秦山却有一个致命的嗜好——抽烟。而正是烟的缘由而导致了底下的故事……

秦山在某一天突然咳嗽出了血,知道了严重性之后,他们夫妇来到了哈尔滨一大医院检查,结果是癌症的末期,没救了,只能维持着眼看不长的日子。在哈尔滨看病的那些日子里,这对夫妇出演了一场美丽而温馨的爱情故事,李爱杰细心地伺候着丈夫,期间的温馨气息真是无法言传,简单的文字叙述里,散发着的尽是绵绵情意。结果出来后,李爱杰想瞒着丈夫,让他在医院里安静地过完最后的日子,但是秦山显然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在第二天就独自回到了他的土豆地……

作者的叙述自始至终具有明显的乡土民间气息,两夫妇的话语里尽是朴实的农民用语,没有华丽的倾情表述,更没有现代年青恋人的那种靡靡浪漫,有的也就只是一些个俗气的玩笑般的“暧昧语气”。他们的爱情是浸淫在他们为对方所表现出来的言行当中、心理之下。李爱杰对丈夫发病时的矛盾情绪被作者写得出神入化,在一种矛盾而令人语塞的气氛下,展现出她对丈夫无限的爱,而她的所作所为则更加露骨地透露着她心底里那种纯美的爱情观念。在行动上,秦山则表现得更为突出,他偷偷潜回家里,并悄悄地为妻子买旗袍等一切默默的行动无不表露着他对妻子、对家庭的那种博大的爱,对妻子的深重感情和感激。总之,他们之间的爱远比现代式的浪漫更具意义和趣味。

小说名为《亲亲土豆》,土豆这个意象确实是明白地贯穿在每一条主线上,是一个连接故事开头到结尾的中心意象,它更是这对夫妇爱情的永恒鹊桥,没有土豆这个意象的存在,这个故事就无法支撑起来,没有土豆,就缺乏了故事的脊梁,而无处安放思想化了的脊髓。

故事从他们一家人有一大片的土豆地,他们三口子都爱土豆开始,到秦山得病住院,忘不了自家那块土豆地的'美丽,而看似为了土豆而偷偷回家。土豆的气息参差在字里行间,这是种吸引力,吸引着故事前进发展,吸引着他们夫妻俩的爱情彼此链在一起,到最后,秦山的坟堆靠着5*麻袋土豆掩埋,李爱杰离开时,“坟顶上的一只又园又胖的土豆从上坠了下来,一直滚到李爱杰脚边,停在她的鞋前,放佛一个受惯了宠的小孩子在乞求母亲那至爱的亲昵。”土豆又起了连接生与死的作用,起了连接人世与阴间之情的情线。土豆,它永远不止是“从黑土地上捧起一粒土豆你呼吸到土豆的芳香,那是土地的芳香,也是生命的芳香,你将为此而深深地陶醉”,它更能生长在人心灵里的爱心之“红豆”,它更是生长在人世间,生活在人心里的一个神性宠儿,它是人情的寓化,是这对夫妻至死不渝爱情的守护精灵。

亲亲它吧——土豆!寄居在它们底下的是纯朴、真挚而博大的情与爱!

迟子建《亲亲土豆》读后感3

读了《亲亲土豆》这篇文章,我的心被触动了,对“爱”的含义又加深了一层。在没读这篇小说之前,真料想不到看似平淡的土豆,却有这样传奇的故事。一般小说都会选用那些听起来美好却并不常见的事物来吸引读者。这篇小说却截然不同,选择了最庸俗最常见的土豆。本不可思议的文章,“亲亲”加上“土豆”也灵动起来了。看来,无论什么东西只要负载了人的情感,也就像给文章插上了翅膀,也是可以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在天地间纵横驰骋的。因为爱是天地间最神奇的东西。

书的大概内容是:一对农民的爱情故事。主人公李爱杰和秦山是生活在礼镇的一对普通夫妇,他们的有一个女儿,还有一大片土豆地,他们一家围绕着土豆过日子,倒是很滋润。

文中有一处让我深受感动:坟顶上那只又圆又胖的土豆掉了下来,“一直滚到李爱杰的脚边,停在她的鞋前,仿佛一个受宠惯了的小孩子在祈求母亲那至爱的亲昵”,李爱杰的那句嗔怪“还跟我的脚呀”也带着怜爱和心有灵犀,仿佛她丈夫还活着一样。其实,在李爱杰心里,她的丈夫不就是还活着吗?

爱让生命变得丰盈多姿,变得坚强有力,爱也让死亡超越死亡本身,而成为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我们在小说中看到一对凡俗夫妇不凡俗的爱:日常交谈都是农民用语,却从中表现了一些玩笑般的“暖昧语气”。还有一对在医院里的夫妇,他们之间只有猜疑、怨恨和折磨。两边比较,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没有爱的活着比拥有爱的死亡更摧残人。

小说中的秦山夫妇相爱再深也不是关起门来的小家之爱,他们的爱还遍及周围的人,秦山会用咳嗽来提醒在地里偷土豆的邻家孩子,李爱杰会把自己珍藏的新裤子送给一面之缘的难友。从他们跟邻人的友好相处中也可以看出,这是一对善良的好心人。正如这句话“洒满人间都是爱”,秦山夫妇是行动去解释了这句话的真谛!

迟子建《亲亲土豆》读后感

【第4篇】迟子建散文读后感600字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600字

导语:月光下,看万家灯火,而自己一无所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唯自己孤零而行。心中总是涩涩的些微酸楚。但美丽的月亮令人神往,一直在默默的祝福祈愿属于自己的月亮终会给自己的心空一抹清幽的浪漫;下面是有迟子建散文,欢迎参阅。

读《迟子建散文》有感

喜欢迟子建,是多年前高考试题还有散文阅读时,喜欢她的《我的世界下雪了》,喜欢她的《时间是怎样的行走》,喜欢她的《寒冷的高纬度》,也喜欢她的《泥泞》。这几篇文章我也在课堂上和我的学生们分享。分享她的诗意而又温情的文字,分享她的完美而又不事雕琢的文章结构。临放假前,又专门买来了她的散文集准备再次阅读,书到的那天,学校恰巧停了电。平日里总是坐在空调屋里的学生和老师们都感受到了什么叫挥汗如雨。上完了课,在如大蒸笼一般的办公室里打开了这本《迟子建散文集》,象在大口大口的吃下冰激凌一样,心慢慢随着那熟悉的文字风格而沉静下来。

最先使自己感受到美丽的是那篇《伤怀之美》,她在日记中这样写到:

我走出室内温泉,走向那扇朝向东方的门。站在门边就感觉到了寒气,另外两位女子惊奇地望着我。试想在隆冬的北海道,去露天温泉,实在需要点勇气啊。我犹豫片刻,还是将门推开。这一推我几乎让雪花给吓住了,寒气和雪花汇合在一起朝我袭来,我身上却一丝不挂。而我不想再回头,尤其有人望着我的时候,我是绝不肯退却的。我朝前走去,将门关上。

我全身的肌肤都在呼吸真正的风、自由的风。池子周围落满了雪。我朝温泉走去,我下去了,慢慢地让自己成为温泉的一部分,将手撑开,舒展开四肢。坐在温泉中,犹如坐在海底的苔藓上,又滑又温存,只有头露出水面。池中只我一人,多安静啊。天似亮非亮,那天就有些幽蓝,雪花朝我袭来,而温泉里却暖意融融。池子周围有几棵树,树上有灯,因而落在树周围的雪花是灿烂而华美的。

我想我的笔在这时刻是苍白的。直到如今,我也无法准确表达当时的心情,只记得不远处就是一座山,山坡上错落有致地生长着松树和柏树,三股泉水朝下倾泻,琤琤有声。中央的泉水较直,而两侧的面积较大,极像个打渔人戴着斗笠站在那。一边是雪,一边是泉水,另一边却结有冰柱(在水旁的岩石上),这是我所经历的三个季节的景色,在那里一并看到了。我呼吸着新鲜潮湿而浸满寒意的空气,感觉到了空前的空灵。也只有人,才会为一种景色,一种特别的生活经历而动情。

特别喜欢她写的这种独自享受一种特别生活经历的动情!一种别人分享不了也无需找人分享的情感!就如自己前几个月到多年前就梦想去的丽江一样,我无需让同伴们知道我内心无法用语言描绘出的感慨。当然,同伴也报无法理解为何我会在离开丽江后一次次的梦见它的原因。这是一种只有独享的伤怀之美!

读《迟子建散文》有感

刚从书店里出来就急匆匆地去了火车站。我知道该怎么打发在火车上无聊的一个晚上,那就是看书!

开始读《迟子建散文》中的两个故事《哑巴与春天》《农具的眼睛》,就有心有灵犀的感觉。同样是北方人,同样热爱文学,又同样善于观察。这种亲切让我不由自主的的读下去。一个故事都不漏掉。这本书主要写了迟子建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有趣的事物、现象,所给她的启发以及感受。

如《一直惊天动地的`虫子》这篇叙事小散文写的事是:作者观察一只正在爬佛龛去寻找香味的虫子,经过无数次的挫折,虽然没能实现愿望,但却做了很多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冒险坚持。在文中写道:“在单调而贫瘠的白色天光下,这闪烁的黑色就是光明!”我突然感觉到一只虫子也能如此伟大!连人类都很难做到的事,虫子能做到。上天对每个生命都赐予着不同的但无穷的力量。

在我去二舅家时看到文章《紫气中的烟火》。二舅家在沈阳,这文章写的就是作者去沈阳游览故宫的感受。当时她去故宫是雨天。前几天,我也去了故宫,虽不是雨天但也阴沉沉的,所以我看到的景象与文中的描写有几分相像。但我没有看到文中说的烟囱里冒出来的紫烟。去完故宫后才看到了这篇文章,才知道关于故宫和皇太极还有妃子们的故事,才感到紫烟的意境。

还有让我记忆犹新的文章——《北方的盐》。文章用很多修辞手法如: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文中提到了咸菜缸。看到这,我想起四岁时在姥姥家和六岁的表姐在漆黑的储藏室里偷吃咸菜,最后闹咳簌病的傻事。想起童年的无知和天真,真觉得好笑。文章的开头写了雪和盐的关系。“天上人间”的两种不同的东西也是一对孪生姐妹,那盐和雪的这种亲切让我感觉到两者对人类是同样的重要,不分高低、贵贱、虚实等不同的特点。最后提到了泪水,说“北方人的泪水比南方人的泪水更咸。”说明北方人对盐的热爱更多一些。盐和我们真是如文所说的情同手足。

高尔基说:“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牲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这本《迟子建散文》就让我找到并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也让我更热爱散文类书籍了。

读《迟子建散文》有感

不是第一次品读迟子建的文章了,总是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去欣赏她笔下闪闪发光的“角落”。

《年画与蟋蟀》就是记录迟子建在乡下过年的场景:把从集市上买回的年画工工整整的贴在墙上。这极其符合我现在的处境,最早迎接年的,不是春联、爆竹、灯笼,而是在父亲手中变得金灿灿的炸年货。

我家炸年货总是在大年三十这一天,父亲主厨,母亲负责调面糊,挂着面糊的鱼、藕顺着锅沿进到锅里,发出“嗞嗞”的声音,气泡迅速四散开来,聚集在四周,像给围了个金灿灿的花边,叫人怎么不喜欢?这时,家里就会被油味笼罩住了,浓浓的糊在每个人的心头,但并不使人感到厌恶,而是有种喜悦。仿佛这油味有多浓,年味就有多浓。

我想,迟子建写这篇文章就是再一次怀念起过去与家人在一起的美好。就像在故乡外漂泊的游子,尽管路途再遥远,却还对家怀有一颗炽热的心。他们在外忙碌了一年,此时此刻最希望的就是能赶快与家人团聚,吃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喝一杯热茶……这些足矣温暖他们。

又一次品读完迟子建的文章,又是一次心灵的收获……

读《迟子建散文》有感

《迟子建散文》是前不久舍友推荐给我的。

以前高中时曾经听说过她,就连扉页的照片也似曾相识一般,感觉无比亲切。迟的蜕变几乎有点传奇,十分像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但又不完全是,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具备了白天鹅所有素质的丑小鸭。当有一天,她借着东风飞起来的时候,没有人怀疑她的能力。

她是在比我生活的北方小城还要北、还要小的地方走出来的一位优秀作家,她生活的地方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北极村。对于北极村的了解,大多原于最初的想像,就像没见过海的人对大海的想像,没见过玉龙雪山而对雪山的想像那样,我没有去过北极村,但那里的一切,似乎还好好的保存在最初的记忆中。

那里应该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处在冰雪期的,那里的冬天应该有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那里的夏天应该有连绵不断的苍翠的原始森林,那里就是中国北陲的一个小村庄,寂寞而遥远。小村庄只有百十户人家,靠种地、猎鱼和伐木生活,家家有院,户户相连。清晨,开始劳作,饭口时,又见炊烟。小村的人民就过着这种平静而满足的生活。迟就是在这个村子里度完自己的童年和少女时光。

八十年代初期,迟考取了大兴安岭师范学校,从北极村中走了出来。在大兴安岭地区,师范院校位于首府。所以,她的家庭应该是北极村里极让人羡慕的。她师范毕业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后一直在黑龙江作协工作,至今以为黑龙江作协的副会长。

所以,前文中之所以称她为传奇,就是因为她后来的成就。她不但读了研究生,进入黑龙江作协,而且长居哈尔滨,因工作无数次出访他国,成为推动黑土地文化交流的工作者。迟先后出版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并多次获奖。作品无法一一细数,但她的倾心之作《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了茅盾(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茅盾)文学奖,这是她奉献给生活在北方的那群游猎民族最好的礼物。也是第一部反应额尔古纳河原住民生活习性和民族文化的小说。

我始终认为,一个心怀故乡,脚踏黑土,望眼亲情的人,无论有怎么样的文学造诣,她所写出来的文字都是饱满的,她所歌唱的都是动听的,她所抒发的都是最自然、最亲切、最朴实无华的。读迟的散文,从她的文字中,体会更多的是一种北方人那种质朴的感情,对于黑土的热爱,对于苍茫雪原的落日,对于远山近水的呼唤,对于风土人情的理解,对于生活之中的平淡与真善,都是那么的接近于真实。我喜欢这种文字,没有矫情,没有暧昧,一切都娓娓动听。

散文中,无论是对异国风情的描写,还是对故乡山水的怀念,对奇异风情、异国文化,对远山,对河流,对日落,和故乡窗前的河岸,对逝去的旧时光,都是饱蘸着那一点无华的女人的风情去感怀一切。书中,无论是对自己内心的刨析还是对身边事物的看法,迟都能以安祥的态度处之,我想,这和她从小生活的北极村有极大的关系,那里的山水养育了这样的一个平静而安祥的人。

之所以这样喜爱她,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私心。我是那么渴求她把我带回到那一片北国的风情之中。或独行在昏黄的街灯下,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抬起双手,留一片晶莹在心间,回到少女时的心境,虽然漫冬寒冷,但内心充满了希望与热情。或某个夏天,没有知了的北方盛夏,与好友欢并肩而行,说着天马行空的话,恋恋不舍的分手各自回家。这些小细节就像此时无处不在的雨水一样,浸湿了我,浸湿了我的世界。

写完上面的话,我依然是一个好学生。我按照导员的要求,对读完《迟子建散文》而留下了读后感。这样的阅读才是圆满的。以后,依然寻着此时的心境,对那些给予我方向、照亮我心田的文章及一切,留下,我的读后感。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600字

【第5篇】迟子建《泥泞》读后感

迟子建《泥泞》读后感

偶读《读者》2008.22期,看到这篇视角极为新鲜的散文,迟子建不愧为女作家,大家深为厌烦的普通的“泥泞”都能从中悟出人生的深刻。

我也是小时候生长在北方一个平原上的小村庄,作者写得那种雪的洁美及雪融后的泥泞以及由此生出的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我一直也是感受颇深,只是没有象作家这样精辟地用文字表述出来。

“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这段描述让我读后会不由自主地生出笑意,这种情景也是我儿时经常会遇到的场景。做为70年代出生,而又生长在贫瘠农村的孩子们来说,一块小小糖果有着无限的甜蜜和幸福愉快的记忆。而象上文所描述的那样,从口中滑落到泥泞中的糖块会让欢愉的心情沮丧到极点。不仅如此,泥泞也限制了孩子奔跑,追逐,做各种儿时游戏的范围,使好动的孩子们减了兴致。否则就是浑身泥污,象个泥猴似的回了家,轻则是母亲的唠叨责备,重则是父亲的大手在屁股上留下的红红的印迹。

再大些,是离开小村子去外面的镇上读中学,那时的柏油路只有一条主线是黄河防汛用的,更多的村子还是窄小的土路,记得是放寒假的时候,大雪过后,厚厚的积雪融化,将土路浸泡得泥有5cm厚,自行车不能骑只能手推着,但是走不了几步,车轮和轮瓦间便被厚厚的粘粘的黄泥塞得紧紧地,车轮一点也不能转了,只能用小木棍把黄泥抠掉,车才能前行,走不出几百米,人被车和泥弄得精疲力竭,棉衣也被急出的汗浸湿了,遥望前行的漫漫泥泞路,人的心也绝望到极点。

那时人的心中只有对这泥泞的痛恨。

后来工作生活在城市里,天下雨雪不仅彻底没有了泥泞之苦,而且平时满眼的钢筋混凝土,孩子的衣服上根本不用担心沾上一点泥土,在家养花还要去很远处找来泥土做花土。每每这时,心中便有些不太安然。

儿子二三岁的样子带他回我农村的老家,因为小村离黄河很近,妈妈便盛一盆细细的黄河沙给儿子玩儿,他用小铁铲铲来铲去,高兴得不亦乐乎,不知为什么一些细细的泥沙会给小小男孩带给如此的乐趣,让他乐此不疲。那盆黄河泥沙一直玩到他五六岁的样子。

还有一次,也是我和儿子回老家,快到回来时,适逢一场大雨后。家离长途车站还有三四里的.土路,妈妈让我换上胶底平跟运动鞋,儿子还是穿他的小凉鞋,我们俩个一路走来,脚底沾上了厚厚的黄泥,儿子兴奋得小脸通红,看着自己越走越高的鞋底呵呵地笑了,说:“看!妈妈,我也穿上高跟鞋了!”走到一条小沟的时候,儿子想跳过去,是他太小的缘故吧,一只脚完全陷入淤泥中,急急忙忙只拔出了一只光脚,鞋子空留在淤泥中,儿子由起初的紧张不安转而变为哈哈大笑,笑他自己的窘相,笑他自己的光脚和那只陷在泥中的空空的鞋子......我不禁颔首浅笑,儿子的眼中没有泥泞之苦,心中只有对这黄泥的新鲜的体验。

好在现在农村村村通公路,小汽车也能在大雨天开回自己家院子了。

我没有人家女作家由泥泞而生出的深刻人生哲理,只有最简单的生活记述。

迟子建《泥泞》读后感

【第6篇】泥泞迟子建读后感

有关泥泞迟子建读后感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源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下面请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泥泞迟子建读后感1

我想迟子健应该是一位游者吧,从杭州西子湖,再到鲁镇,沈阳胡宫,大兴安岭,巴黎等等,他的足迹不仅留在了他所踏过的所有的土地上,更留在他地文字上。

有时,她见过的地方多了,感触也会有不同,在《光明于低头的一瞬》中,她在俄罗斯的教学里,看到大师的壁画,可这不是主内容,她的注意力在一个打扫烛油的老妇人。我无论神刻画得有多么庄严,平凡的美总会被注意,她的文字能让我看到一个围着头巾,满脸皱纹,平静的妇人,在小心地用铁铲在刮烛油,每次只刮去一层,没敢一下子用力,背景的教堂上壁面,是模糊的,再精美的艺术品在这最朴素,最诚恳的信徒面前,都暗然失色。

有时经常抱怨没有事物可以写,这个城市那么普通、朴素,没有它的特殊。可城市的美,不就是由那些最底层的工人所搭建起来的,有人会记住那些战役,那些将军,可是那些为了保卫家园的士兵是最应该留在笔下的。

在《鲁镇的黑夜与白天》中,她能从鲁迅故居的门槛,看到这里的多少次变故,经历了多少次沧桑,更能从点歌的小孩子身上看到成年润土的悲伤。还有那狭窄地老街,透入出旧时代的气息。《故乡》我正是鲁镇的黑夜,没有希望,没有路,需要人们踏出路的黑夜,或许是那个点歌的小孩子具有的出人意料,用粗俗的歌去换生计,当然也有白天的美食,白天的建筑,在迟子健眼中,一个地方能有他的美,也有他的污,我们去游玩,可能只是为了玩,放松,走进任何一个博物馆,只会去寻找那个名气最大的,也只知拍照。

我们如今,太过于注意最重要的,却无心去口味一下那些不重要的事物,正如世上所有的人都知道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但却无多少人知道第二高的是谁,更不知它为何有这么高,能傲视群雄。

杨桃教导人们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世界如此之大,战争的未来是否是和平,各平的背后是否有危害?曾经的我也以为学鲁迅的文章有何用?可现在想来,仅仅是不让玩风筝,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后,有着那是人们思想的问题,而现在社会的种种自我保护的行为,也会对应着我们的社会缺乏诚信。那也正如那刮油烛的老妇人,从她不敢用力去刮的油蜡的动作中,能够看到她的诚恳。

而我们也应该这样,也应该去看待一下我们所有事物背后的东西。我们玩干嘛?为了开心。我们学习干嘛?为了更快乐、轻松的未来。正因为我们了解这些事的背后的本质,我们才能更努力地做好它们。

有关泥泞迟子建读后感

泥泞迟子建读后感

【第7篇】迟子建散文读后感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

以下《迟子建散文读后感》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果您喜欢,那就继续支持关注我们。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1

迟子建的《两个人的电影》除了让我感受到浓浓的母女情意之外,还让我想起了二十几年前的一件事:

那时的我最多有八九岁,我的姐姐在工人文化宫电影院买票。有一天,我随姐姐去上班,那天放的什么电影我早已记不得了,只清晰地记得那天下午姐姐一共只卖了四张电影票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买了两场四张电影票。我也在电影开演时随着看了一会,但是对于八九岁的我来说,那似乎是场看不懂得电影,只记得两位老人并肩而坐,认认真真的看了两遍。电影结束了,他们牵着手慢悠悠的晃出电影院,在门口玩耍的我还记得老先生轻声说:“我们年轻时看这部电影离现在有几十年了吧?”

当时的我不懂得这就是世上最浪漫的事。如今,当我看到迟子建的这篇散文题目时,两位老人的身影随着“两个人的电影”这几个字影就神奇的在大脑中清晰的播放起来。当我把这份感动说给我身边的同事时,他们说:“你总是会讲一些很传奇的话,你不是在讲一个什么梦,或是在编一个什么>;故事吧?”我不想用什么证据来证明我所说的话是真的,也没有这样的必要!因为在这个爱情变化的比流星都快的年代,谁又有理由让谁相信“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誓言呢!感动在自己心中,足矣!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2

刚从书店里出来就急匆匆地去了火车站。我知道该怎么打发在火车上无聊的一个晚上,那就是看书!

开始读《迟子建散文》中的两个故事《哑巴与春天》《农具的眼睛》,就有心有灵犀的感觉。同样是北方人,同样热爱文学,又同样善于观察。这种亲切让我不由自主的的读下去。一个故事都不漏掉。这本书主要写了迟子建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有趣的`事物、现象,所给她的启发以及感受。

如《一直惊天动地的虫子》这篇叙事小散文写的事是:作者观察一只正在爬佛龛去寻找香味的虫子,经过无数次的>;挫折,虽然没能实现愿望,但却做了很多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冒险坚持。在文中写道:“在单调而贫瘠的白色天光下,这闪烁的黑色就是光明!”我突然感觉到一只虫子也能如此伟大!连人类都很难做到的事,虫子能做到。上天对每个生命都赐予着不同的但无穷的力量。

在我去二舅家时看到文章《紫气中的烟火》。二舅家在沈阳,这文章写的就是作者去沈阳游览故宫的感受。当时她去故宫是雨天。前几天,我也去了故宫,虽不是雨天但也阴沉沉的,所以我看到的景象与文中的描写有几分相像。但我没有看到文中说的烟囱里冒出来的紫烟。去完故宫后才看到了这篇文章,才知道关于故宫和皇太极还有妃子们的故事,才感到紫烟的意境。

还有让我记忆犹新的文章《北方的盐》。文章用很多修辞手法如: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文中提到了咸菜缸。看到这,我想起四岁时在姥姥家和六岁的表姐在漆黑的储藏室里偷吃咸菜,最后闹咳簌病的傻事。想起童年的无知和天真,真觉得好笑。文章的开头写了雪和盐的关系。“天上人间”的两种不同的东西也是一对孪生姐妹,那盐和雪的这种亲切让我感觉到两者对人类是同样的重要,不分高低、贵贱、虚实等不同的特点。最后提到了泪水,说“北方人的泪水比南方人的泪水更咸。”说明北方人对盐的热爱更多一些。盐和我们真是如文所说的情同手足。

高尔基说:“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牲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这本《迟子建散文》就让我找到并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也让我更热爱散文类书籍了。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3

今天我读《迟子建散文》这本书时,最让我难忘的文章是《哑巴与春天》,里面讲了一位老人,他是一个哑巴,他最爱在春天种花,对每一朵花都呵护有加,当作亲人一般的爱护,故事中这样写道:

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老哑巴是勤恳且默默承受的,当他被所在的生产队队长和队员硬生生的按倒在男人与女人之间,充当帘子时,他也反抗过,但最后迫于他人的威胁,他只能在夜里无声的哭泣。

读到这儿,我开始深思:上天没有给可怜的哑巴说话、声诉的能力,却把向往春天、向往希望的种子深深埋在了他的心里,当一个人的心中有了春天、有了希望,那他就能所向披靡,闪闪发亮,无论命运对你怎样,请不要灰心丧气;无论生活有多么艰苦,请坚信风雨之后就是彩虹;无论前方的路多么坎坷,请怀抱必胜的信心克服一切。

自强不息,是做人的必备;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就会和胜利相会。

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心中充满希望和春天的人吧。加油。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

迟子建读后感(7篇)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600字导语:月光下,看万家灯火,而自己一无所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唯自己孤零而行。心中总是涩涩的些微酸楚。但美丽的月亮令人神往,一直在默默的祝福祈愿属于自…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迟子建范文

  • 迟子建读后感(7篇)
  • 迟子建读后感(7篇)43人关注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600字导语:月光下,看万家灯火,而自己一无所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唯自己孤零而行。心中总是涩涩的些微酸楚。但美丽的月亮令人神往,一直在默默的祝福 ...[更多]

读后感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