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读后感

灯塔读后感(6篇)

发布时间:2022-07-08 17:10:09 查看人数:98

【导语】灯塔读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6篇优秀的灯塔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灯塔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灯塔读后感

【第1篇】《灯塔守护者》读后感范文

《灯塔守护者》读后感范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灯塔守护者》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看到一半,我就很想盖上书本,停止我的阅读行动,不打算要再看下去,当时我的心情真的很杂乱,很杂乱,本书的主角,从小到大,一直误会他的母亲对她极深的见解,甚至连极恶毒的话也说得出口,但是,他会有这么偏激的想法,行为和小时的记忆有密切相联。

主角戴宇,认为母亲是个极度偏心的人。从小到大戴宇和哥哥打架,受伤的往往是戴宇,但母亲总是漠视一切,冷眼旁观许多物资上,心理上,戴宇一直觉得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他还是忍气吞声。这么一忍,就是十几年,终于,他受不了了,在一次和家人的激烈争吵后,他离家出走,到了一个交通极不发达的小岛一具明岛,展开了一个与家人断决关系的'生活,他担任的工作是灯塔守护员,这似乎是大家不太能欣然接受的依个工作,或许许多人会因为这个工作而感到自卑、丢脸,但戴宇早已不在意了,他认为:既然家里的人抛弃了他,那这份工作,必是他唯一的心灵的寄托。这个“灯塔守护员”的工作,他一做,就做了八年之久,他习惯了孤独,习惯了这份工作,习惯了具明岛的一切,但是哥哥的一通电话,让他再次的回到了那个不带感情的家,因为那偏心的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哥哥、嫂嫂、姐姐想把妈妈推给戴宇照顾,自己好移民到国外去,戴宇原先不答应,但他最后还是接下了这个负担,他,是跳进了无情的兄弟姐妹所设计的圈套内,从此,展开了和母亲相处的生活。

因为母亲有痴呆症,所以常叫错名字,言行举止就像个没受过教育的小孩一般,戴宇厌恶极了,曾经,他想把母亲送去养老院,但是,母亲知道这件事后,彷佛回归到了正常人一样,这使戴宇惊觉:“母亲绝不能送到养老院,或许再和她相处一阵子,母亲的病情会好转”。某天夜里,风雨交加,身为“灯塔守护员”的戴宇,不得不坚守他的岗位,他母亲劝他不要出去,太危险了,他没有选择的余地,灯塔是小岛上,相对高处的地方,戴宇爬上灯塔,正要点亮灯时,被雷击中了,他的内脏有一半都被烧伤了,他动弹不得,此时,惧高的母亲,不顾一切地爬上灯塔,想看看戴宇怎么了,母亲看到戴宇浑身是伤的躺着,好心疼,说出了:“别怕”这句话,听在戴宇耳里,有种被呵护、保护的感觉,这是母亲第一次这样温柔的叫他,这一夜,母亲告诉了他很多,戴宇问母亲:“为什么你对哥哥这么好,却对我偏心?”母亲回:“哥哥很强悍,不会被人欺负,而你太像你爸爸了,脾气太好,不给你磨练,以后会吃人家的亏,妈妈这样做,会不会怨妈妈?”其实,戴宇是恨过的,但经过这么多年,他早已释怀了。这一夜,如果没有妈妈在旁陪着他,他可能会因为过度的疼痛而死去,母亲的陪伴,使他从鬼门关逃回了一劫,但,不幸地,母亲却在这场风雨中,体力不支,走了,但她死时,脸上还带着一丝无怨无悔的微笑,能瓦解儿子对自己心中的那道心墙,做母亲的她,满足了。

这本书篇幅不长,但内容转换的很快,尤其是时空交替,有时,会带给我措手不及的感觉,但这并不是此书的重点,这本书是描述一个很另类的母爱,父母对子女要求严格,态度严厉,子女往往会反弹,但很少去深思过为什么,失去了,才了解父母的苦心,实在不值得!

《灯塔守护者》读后感范文

【第2篇】《爸爸的灯塔》读后感

今天,我读完了《爸爸的灯塔》。爸爸,一个神圣的角色。他,是家庭的顶梁柱,也是孩子眼中的一座坚不可摧的高山。然而在《爸爸的灯塔》中,这个孩子的爸爸却永远不再是那座坚毅、挺拔的山峰了。

她的爸爸是一只高大的“猛兽”,又是一个顽皮的捣蛋鬼。爸爸是一位建筑师,他喜欢画灯塔,只要纸上有空隙的地方他都要画上奇形怪状、五彩斑斓的灯塔。爸爸的梦想是能够设计一座真正的灯塔,他非常崇拜影片《贝尔灯塔》里的主人公史蒂文森。终于,爸爸在一座名叫象贝的小岛上,设计了一座灯塔。全家都非常高兴。然而好景不长,有一次爸爸去了一个建筑工地,回来时的爸爸坐在轮椅上,右手几乎失去了知觉。但她和妈妈依然爱着爸爸,她还是喜欢和爸爸玩。面对巨大的悲痛和不幸,她们选择了从容应对和坦然接受。不管怎样,她都会像从前那样呼唤爸爸,对他笑,跟他说话。她记住了妈妈说的话,她们依然是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

然而,我很辛运,我的爸爸是一名厨师,经常烧一些很好吃的菜肴。但我经常认为我的爸爸很没用,只会烧菜,智力还没我高,因为他连二年级的课本都一窍不通。我有时都会嫌弃爸爸,他不懂我学的知识,在我有不知道的问题时,我问他,他只会说一些大道理。我曾有几次和爸爸天翻地覆地吵架,是因为爸爸说了一些大道理,我嫌他啰嗦。

现在我读完后才知道,不仅母爱无私,父爱也很伟大。

爱,没有语言,只有纯真的奉献;爱,只有在失去时才懂得珍惜!

《爸爸的灯塔》读后感

《爸爸的灯塔》读后感

【第3篇】《人生中的灯塔》读后感600字

一本书就是一段生命历程;一本书就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一本书就是一个让人向往的梦!让人忍不住回味咀嚼……

暑假里,我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当我读到《人生中的灯塔》中罗曼·罗兰说的“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这句话时,我陷入了沉思……的确,目标是你追求的梦想,目标是成功的希望。失去了目标,便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一切。

在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他的孩子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的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飞往哪里?”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们也能像那样飞起来该多好啊!”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也能飞起来。”两个儿子试了试,都没有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目光看着父亲。牧羊人却肯定地说:“只有插上理想的翅膀,树立了坚定的目标,才可以飞向你们想去的地方。”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向目标努力着,奋斗着。后来,他们果然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他们就是美国著名的莱特兄弟。由此可见,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尝试,才能够成就目标和理想。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在家做奥数题。做着,做着,我被一道题给难住了。我想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做出来,都快到睡觉的时间了,妈妈过来喊我睡觉,可我还是坚持想把这道题做出来。我静下心来,仔细把题读了几遍,冥思苦想起来,突然,我的脑子开窍了,找到了思路。终于,这道难题被我攻破了,我开心极了!如果我没有给自己定下一定要完成的目标,也许我就不会把这道难题攻破了。

人生的道路难以一帆风顺,充满着荆棘、坎坷。但,只要有明确的目标,你就会看到曙光,看到希望。如果没有目标就不会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目标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属于你的生命;目标是一个路牌,在迷路时为你指引方向;目标是一方罗盘,给你引导人生的航向;目标是一火把,它能燃烧每个人的潜能,牵引着你飞向梦想的天空。同学们,让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向我们的人生目标进军吧!

《人生中的灯塔》读后感600字

【第4篇】《心灵岛上的灯塔》读后感500字

读了《心灵岛上的灯塔》这本书后,我非常震憾:众明星、伟人的背后,都有这么一段感人的故事!

赢得的风光遮掩了他们经受过的辛酸。谁晓得,林肯上任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之前,竟会家境贫寒,母亲早亡,两次经商都失败,十一次竞选八次失败。最后,他凭着自信心成功了。“不知道” “不知道” “不知道”,丁肇文没有卖关子,表情自然,诚恳地回答了这三个“不知道”。这三个“不知道”使丁肇文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他在科学实验中,为人类解开了许多的“不知道”。这个“不知道”,使我愧疚。我有很多东西都不知道,但我却没有去寻找答案。现在我只知道,要向丁肇文学习,为“不知道”去寻找答案!

我有个同学,他总是说自己笨,看不起自己。这天,他居然对我感慨:“上天给了我这么一副秀丽的颜容,为什么就不肯给我智慧!”我不知道这说服力是哪来的,满头脑就是火,一气把它从口里喷出:“你这个脑闭塞!现在的成绩还不能定,或许你到初中就会学出兴趣来了!你看看人家林肯大总统,都是经过重重挫折才会这么成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的话就真的是笨死了!”我的火好像喷到了他的脸上,烧红了。“我会努力的!”他会心一笑。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没有天生就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就像是上帝咬过的苹果。它需要你去奋斗,需要你去尝试失败,才会给你成功。相信吧,只要你努力,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

《心灵岛上的灯塔》读后感500字

【第5篇】《到灯塔去》读后感

《到灯塔去》读后感1

说中,灯塔看上去是去旅行的目的地,其实它是拉姆齐夫妇的整体代表,这一象征不仅意味着他们在人物中的中心位置,而且灯、塔分别是夸张温情的拉姆齐夫人和客观严苛的拉姆齐先生的象征。拉姆齐夫人被喻为灯塔的闪光,她不仅“具有火炬般光彩的美”,而且,她乐善好施,总以关爱之心对待周围的人,就像灯光一样将“所有的贫穷和苦难都化为光芒”,给人以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拉姆齐先生是作为其妻子的对立面来塑造的,通过孩子的视角,我们看到拉姆齐先生自私虚荣,喜怒无常,总是要求别人的同情,与此同时我们还能从其他人物的视角,看到他的优点——重视勇气、真实和毅力,事业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总之,拉姆齐先生就像灯塔一样坚实、忠实于生活。所以,拉姆齐夫妇并不只是对比、相互映衬的关系,两者还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正如两人美满的婚姻关系。拉姆齐先生理智、忠于现实却不能替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拉姆齐夫人情感丰富,关心他人,“思想崇高”却“行动无效”。两人统一的是理智与情感、现实与理想的统一,而灯塔即是建立在理想基础之上的理想之光。

附录:“鬼”诱茶客

在昔日海洋大国——英国的文学作品中,灯塔常常是一个重要的素材,随附《第一证书英语教程》中《“鬼”诱茶客》一课课文的中译文如下,以餐读者。

“五十个便士看一次海湾的景色,”那个拿着望远镜的老者喊道。“明媚晴朗的早晨,看看那古老的灯塔和1935年那艘失事大船的残骸吧。”

看一次五十个便士,这纯属掠夺,不过,那景色的确很是壮观。悬崖峭壁绵延不绝,海风激起金光灿烂的波涛,犹如脱缰之马扑向海滩,数只游艇,扬起乳白色的风帆,千姿百态地在海面上左躲右闪,成一曲线前进。往下看,成群的海鸥一面在水面上盘旋滑翔,一面尖声鸣叫,互相呼应。在一英里外的海面上,那座古老的灯塔矗立在一些岩礁上的一个石砌台基上,海浪贪婪地吞噬着这些岩礁。花钱我是毫不吝啬的。就在我把望远镜对准那座灯塔的时候,我身边的那位老者轻轻地拍了拍我的手腕。

“你听说过发生在那座灯塔上的一桩骇人听闻的大悲剧吗?”他悄悄地问道。

“我想可能有很多传奇故事与这样一块引人注目的地方联系在一起,”我提示说。

“根本不是传奇,”老人肯定地说,“我父亲就认识那两位卷入这场悲剧的人。一切都发生在五十年前的今天。你听我给你说吧!”

他的声音好像变得更深沉更富有戏剧色彩了。

《到灯塔去》读后感2

读《到灯塔去》却让人很难感到四季的变迁。它最开始讲的甚至算不上是一个故事,简直是琐碎的生活本身。拉姆齐一家和他们的客人们在岛屿上的别墅里度假,小儿子拉姆想要去海那边的灯塔去,拉姆齐夫人答应他第二天去,拉姆齐先生说坏天气不适合出行,于是行程取消了。第一部分就这样结束了。

读者甚至连这样简单的情节也会遗忘,因为它们就像几根电线杆,零星地散落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当你在其间行走的时候,早已被花的繁复、草的丛杂所吸引。作家大量的笔墨描写拉姆齐夫妇和几个客人相互间的交流,以及他们各自的内心世界。于是,拉姆齐先生兀自朗诵诗句的威严和任性,拉姆齐夫人慈母般的温情,孩子们尚未展开的人生得以一一浮现。除此之外,在一次散步或者一顿晚餐的时间里,我们看到客人中的一位拉姆齐先生几十年的老朋友、一位热爱画画的独身姑娘,一对相爱的年轻人以及一位踌躇满志又出身潦倒的男青年,在他们近乎碎碎念的心理交战中,每个人都显得不安、骄傲,在时间的洪流中无可奈何。作家的眼睛像是显微镜,看见了每一颗尘埃的跌宕起伏。

紧接着第二部分,作家的视野并未离开这栋别墅,尽管这里已经空无一人。她不厌其烦地描写岁月是如何悄悄侵入房屋的各个角落,又摧枯拉朽般留下伤痕。描写这栋失去往日繁华,仿佛很快将坠入尘土中的房子,像是在电影屏幕上匆匆打出“二十年后”的字样,无情地逼着时光前行。在大段的景物描写中,伍尔夫淡淡地写出拉姆齐一家的际遇起伏:一些孩子没有等到他们的好时光,谁谁谁在战争中死去,谁谁谁死于难产,拉姆齐夫人也去世了,也许是重病。作家像是静默千年的山河,冷看一代代鲜活的生命在转瞬间萎去。

第三部分,拉姆齐先生回来了,带着几个长大成人的孩子和几位昔日的客人。拉姆齐一家终于要到灯塔去了,拉姆齐先生坐在小船的中央,小儿子在船头掌舵,女儿静静地观察这一切。在多年之后,他们终于启航了,不说是为了纪念谁,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并非甜蜜,他们还是出发了。七十一岁的拉姆齐先生对老渔夫说,他们不久就会脱离尘世,但是他们的子女还会看到一些新奇的事务。小儿子看到荒凉的灯塔,想,这些年来隔海相望的灯塔,原来只是这番模样。而那位在别墅里遥望他们的画画的姑娘,却像是被完成了多年的夙愿,她对于拉姆齐夫人难以抑制的怀念终于得以安放。

读完这本情节寡淡的书,让人很难意识到竟然已经读完了。所谓的意识流,就是在这无数琐碎的念头里,竟然有生活的真相吧。

《到灯塔去》读后感3

读完这部薄薄的小说,感觉是那么安静,安静得不像是部小说,只像一帧帧静态的画面,展现的是一些心灵的意象。而它们那么美好,哪怕表现的是暂时的风暴、忧郁、颓废、焦渴……作者准确地捕捉到人物瞬息万变的情感,用文字把它们描画出来,由抽象到具象,因真实而美好。

前几年第一次夜读时,我为作者这种出色的能力而惊诧,常因心灵的感应而深深激动。可是读完了却说不出内心的感受,知道自己并没有读懂,只是想读第二遍。第二遍,仍需要安静的时光安静的心情,这计划却因惰性搁浅了,只在潜意识里留下朦胧的那幕印象:风雨前夕阴沉的海面,在夜空中遥远的闪烁着几点灯塔的光,那光随风明灭不定,却永远不会消失。

小说的作者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吴尔夫,一位“没有人比她更女人”的女人。她就像一位出色的画家,她用精准美丽的文字为心灵写生,创作了这部意识流小说。

小说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窗》,所有活动压缩在一个晚上;过渡性的第二部分《时过境迁》,十年的变迁被压缩到一夜之间;第三部分《灯塔》,表现一个上午里发生的事情。

第一部分描写了拉姆齐一家和几位追随他们的客人在海岛别墅渡假,在窗前可以眺望大海中的灯塔。拉姆齐夫人迷恋那灯塔的隐约的光束,每一次看见都仿佛在撞击心灵。小儿子也幻想着能到灯塔去,而父亲理智地告诉他明天有风不能去。这个愿望一直到十年后才得以实现。第二部分,十年之间,拉姆齐夫人在一次睡眠中安详去世。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们的两个孩子一个死于难产,一个死于战场。海边别墅早已破败荒芜,唯有灯塔的光偶尔照进房间,在漆黑的冬夜突然凝视床和墙壁。拉姆齐先生带着孩子们、当年的`客人又回到这里。第三部分,拉姆齐先生带着最小的两个儿女终于到灯塔去,实现多年前的夙愿,也是与拉姆齐夫人在精神上汇合。岸边的莉莉在凝望中思索,感受到灵魂的升华,达到自己多年追求的境界。

很简单的一条线索,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激烈的高潮,没有绚丽的赞美,没有惊人的震撼,却因作者的细腻笔触展现出丰富的情感。读过之后,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受。此番重新抚摸这本心爱的书,仍无法表达太多。只能摘录几个片断,通过那些勾勒心灵的、比花朵更精致的文字,试图展现这部作品描蓦心灵的文学魅力。

《到灯塔去》读后感4

年幼的詹姆斯有一个愿望,就是到海中岩礁上的灯塔。然而在那年的夏天,由于气候不佳,他的愿望并没有实现。故事就从这儿拉开了帷幕。

本书分为三部,第一部就着重写了女主人公拉姆齐夫人。以“窗”为标题的第一部,就写了沟通的一扇窗,象征着拉姆齐夫人的心灵之窗。她用她敏锐的洞察力,看出了人们的思维情绪,又凭她的菩萨心,为亲友排忧解纷,访贫问苦,助人为乐。要了解她,你需要“有五十双眼睛”来观察,但也难以窥其全貌。她对于人生缺陷总想全力补救。在她的人生中,能够解决别人的痛苦,纠纷,让身边的人都能和谐地,稳定地生活就是她的愿望。通过努力,她在那种混乱的生活中创造了一个焕发着心灵之美的孤岛,使亲友们感到至少暂时处于一个受到庇护的稳定的世界。她为了她的家人,她的朋友付出了太多,也有很多的成功,然而,她取得的成功是有限度的,在第二部分中,拉姆齐夫人去世了,她的一切努力似乎付诸东流。但是,在结尾部分,拉姆齐夫人的形象又在她身边的人们中浮现,莉丽完成了她的画,拉姆齐先生也抵达了灯塔。

拉姆齐夫人及身边的人的人生都有那么一个追求的目标,在混乱的世界里她与其他人的成功都是有限的,毕竟会有失败甚至破灭,但是,虽然能力有限,心却是无限的,只要在自己的范围内真诚地用心去追求,往往最终都能实现,即使未实现,也不会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毕竟,自己真真正正地追求过,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老实说,自己的过去的确拥有一个愿望,就是想在nba里打球,如今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了,而且很久以前就已经打消了这个念头。如今漫无目的的我过着每一天,感觉自己的生活很空虚,或许末日到了,我也就这样迎接生命的最后一刻吧。应该给自己一个目标了,我可不想在如今并不混乱的世界里给自己创造出一个混乱的世界。生活就是有自己追求的事物,并真心地追求它,在这条路上会遇到许多想不到的奇妙,正因为有了这些奇妙,才能感受到人生的充实,生活才有意义,到头来才会知道我是传奇。

拥有一个目标,一个愿望,真诚的去追求吧,至少要让我知道,我是传奇。

《到灯塔去》读后感5

“如果一个人孑然独处,这个人多么倾向于无生命的事物:树木、溪流、花朵;感觉到它们表达了这个人的心意;感觉到它们变成了这个人;感觉到它们了解这个人,在某种意义上说,和这个人化为一体;感觉到一种如此骚动不安的柔情,就好像是在顾影自怜。”

《到灯塔去》分为三章:窗、岁月流逝、灯塔。伍尔夫不愧是意识流小说的先锋,通过非常简单的一件事、凑在一起度假的几个人、远处的灯塔、近处的岩石、波涛海浪、窗外的平台、花园里的小径、盛开的鲜花、晚上的海风……都为作品人物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作者凭借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觉,通过三个女性人物拉姆齐夫人、莉丽。布里斯库、凯姆极其丰富的心理活动与自由想象表达出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

主人公拉姆齐与拉姆齐夫人是一对养育了八个孩子的夫妻,拉姆齐集男性的理性、教条与专横于一身,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事业,作品描写他不断地在窗外平台上踯躅踱步、为不同看法与朋友们的争执、对孩子们的暴虐与无情,这些细节描写所表现出的又是他焦虑不安,心虚不宁、徘徊不前的心态,在最后一章中他的角色却又表现出一个父亲的和善和一个年迈鳏夫孤独的一面,面对灯塔,他终于慢慢从理性走向感性,让他与身边的朋友亲人都感受到彼此的温暖和信任;而拉姆齐夫人却是感性、温柔、善良的化身,她操持家务、善待每一个人;她折服于丈夫的权威却又任凭自己的思绪自由飞翔;她从不武断地浇灭孩子们心中的梦想,总是留有空间和余地;她希望每一个人都找到幸福,比如保罗与敏泰、莉丽与班克斯;她把自己比作灯塔的第三束光,即使多年以后也仍然照耀在人们心中。莉丽是一个相貌平平的干瘪老处女,她一直在构思一幅画,却始终找不到在空白处那关键的一笔,她性格里有男人的理性,虽然对班克斯心有所倾但却始终不去触及这份感情,十年后再次来到当年的窗外依然支起画架,从斑斓色彩中回忆当年的点点滴滴,在回忆中寻找自己内心的想法,以突如其来的强烈冲动,为她的画布添上历史性的一笔,大功告成,终于画出了在她心头萦绕多年的幻境。

伍尔夫的作品没有太多的故事情节,写什么都能天马行空地任凭思绪自由飞扬,也许这就是意识流小说的特点所在,所以读起来必须全神贯注,经常会像读一首诗歌那样细细推敲每一句话的所旨,稍稍分神便会远离作者的思路,找不到继续读下去的感觉。

《到灯塔去》读后感6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代表作,也是意识流小说中的经典。作者通过莉丽·布里斯科对女性气质从抛却到认可再到超越的心路历程,揭示了女艺术家在男性占主导的社会中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所经历的艰难和困惑,以及女性主义的真谛。指出只有培养双性头脑才是妇女解放的真正出路。

伍尔夫是个人物。谁都能说上两句对生活的感受,但像伍尔夫这样如此细腻地大篇幅绵延不绝地、不断感发,完全没有任何重复感,这是比较少见的。伍尔夫把现实、思维、情感混揉成了一杯交缠不清的白开水。窗和到灯塔去之间的过渡段落,能以正常阅读速度追得上作者叙述节奏,没有任何含混和思维飘忽的,你可以知道自己是天才级的读者。可读和写,还差着一个数量级吧?就像对程序员来说,要是能读得进伍尔夫,看得懂的算法,我觉得就没有你读不通的代码了。

伍尔夫没有固定的或者性格单视角的人物塑造,在她的作品里,所有人物因为不同人物,不同心境下的多侧面多角度复沓或者矛盾的感受和评价,显得真实可信。伍尔夫可能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叙述的可能性。这是天才中的天才。托尔斯泰晚期作品中,陌生人物的出场显得特别突兀,毛刺感。但在伍尔夫这里同样的处理就很自然。一维时间的概念消解了,叙事也就不再必须有逻辑关联,文字拓展到了一个自由而丰饶的境地,这种创造称得上伟大。

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中提到了男人对女人的需要,一种获取赞赏的需要。类似情节至少出现了两次,第一章拉姆齐向夫人讨要赞赏和鼓励;第三章拉姆齐向莉莉讨要同情。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作为一个男人,恐怕也没少向人讨要这种鼓励,至少饱含这种期待。这似乎是一种非常不理性,转移自己对现实注意力的恶习。类似这种独创性的感受,大量存在,把人们思维的盲区展示了出来。

还有,我觉得造就一个好作家的,是看他有没有叙述的冲动——是否有对现实和情感的困惑。是否有值得分享的原创性想法。再一个,是否在这件事上投入了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伍尔夫的文字写到如此繁富的程度,她一定经历了大量的练习和揣摩。我家里有一本伍尔夫读书笔记,很感兴趣她对传统作家是如何评价的。此外,伍尔夫的写法明显病态。我不知道能否出现一种完全理性,清晰,又同样繁复的写法。

在我看来,伍尔夫是一个思维稍显混乱的大胆的探路者、先行者。

《到灯塔去》读后感

【第6篇】《灯塔守护人》读后感600字

我相信开卷有益。每晚睡前是我们的阅读时间,我总是会让小朋友提前挑选好两本想听的故事,而他总是会拿出一本《灯塔守护人》。这套绘本故事,起先是从喜马拉雅的故事频道听到的,当时小朋友听得津津有味,我索性买回来绘声绘色的给他读,现在看来他确实喜欢。

这套书充满了温馨,它围绕着格瑞灵夫妇的生活,趣味盎然。灯塔的守护人,馋嘴的格先生,身材矮胖,笨笨懒懒,他热爱自己的工作,他唱着歌擦亮老灯塔的灯,他吹着口哨抹净老灯塔的玻璃窗,他说:“我从头到脚都是一个灯塔守护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永远都是”。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吃,而格太太极有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厨师。

九个故事按时间的顺序展开,格瑞灵夫妇在美丽的海岸边守护灯塔,没有孤独的灯塔,也没有茕茕孑立的守护人,格瑞灵夫妇守护灯塔的日子一点也不单调和枯燥。他们要和偷吃午餐的海鸥斗智斗勇,这三位海鸥老朋友佛瑞德、伯特和汤姆,时常捣乱,却又在格先生被困在灯塔的时候伸出援“手”;他们要跟小镇上的邻居们举办化装舞会;还要操心家里那只总是闯祸的胖猫哈密士;他们在一起还智斗了海盗;在风雪交加的平安夜,在没有电也没有大餐本该绝望的灯塔里和前来探望的小侄子过了一个温暖的圣诞夜。格先生和格太太就像是魔法师一样,总能想出办法去应对眼前的困难。最后格瑞灵先生光荣的退休了,但是他和灯塔的故事却还远远没有结束。

没有鲜衣怒马,却也岁月静好。平凡人生不平凡,简单生活不简单。格先生和格太太,拥有着一颗敦厚热情、单纯善良的心,并对生活有着持久的热情和热爱。渐渐的我发现,我家小朋友会在爸爸出门的时候给他准备好吃的,然后用盒子装好,还会贴心上放上一盒牛奶,就像格太太那样的用心。会在妈妈手冷的时候用自己的小肉手紧紧包裹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来帮你暖。我想这些就是文字的力量,透过一幅幅清新鲜亮的水彩画而蕴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春夏秋冬,读书喝茶。

只闻花香,不谈喜悲。

愿我的小朋友,在平凡生活里,心里有爱,眼中有美。

《灯塔守护人》读后感600字

灯塔读后感(6篇)

《灯塔守护者》读后感范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灯塔守护者》读后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灯塔范文

  • 灯塔读后感(6篇)
  • 灯塔读后感(6篇)98人关注

    《灯塔守护者》读后感范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灯塔守护 ...[更多]

读后感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