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流年读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8篇优秀的流年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流年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
第1篇木棉流年的读后感模板 第2篇《你是锦瑟,我为流年》读后感600字 第3篇《木棉·流年》读后感600字 第4篇读《木棉·流年》有感600字 第5篇《木棉·流年》读后感1000字 第6篇读你是锦瑟我为流年有感 第7篇你是锦瑟我是流年读后感1000字 第8篇《木棉·流年》读后感800字
【第1篇】木棉流年的读后感模板
木棉流年读后感1
“一幢幢宏伟肃穆的楼院,一扇扇紧紧闭合的门窗,必有什么,隐藏其后,痛彻心扉、荡气回肠……”合上书,这句话仍然回响在耳畔。
长篇《木棉•流年》抒写的是历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历史,炎黄子孙遭受史无前例劫难的历史,那是要一生铭记的。文中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潘婆、茉莉、博文、唐明泽、梅雪……他们每个人拥有自己的一份独特的遭遇,自己的一把辛酸泪。
往事如烟,早已被时光抽取了骨血,寄生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五岁的阿宁被家人送到了木棉岛上的番仔园里与番婆和林婶生活在一起。在没有父母的特定环境里,以她孩童的视角去承受和感应那真实的一个又一个扑朔迷离的际遇,而那残酷的历史的踪影也围绕在她身边。
战争、瘟疫、分离、诡计、杀戮、仇恨、生离死别……这一切残忍的词语就这样如坚硬的石块一起向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砸去。不过,作者不想让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拥有童年阴影,所以她给了阿宁一个爱她的番婆和一些曾经关爱她的又在短暂时间从她生命里消失的人。
木棉岛上的火红的木棉,开了又凋谢,凋谢了又开,循环往复,每一片花瓣都是阿宁童年生活的一个美好的瞬间。当花瓣纷飞的时候,走进木棉岛,将地下那红艳的快要滴下来的木棉花瓣一片片的慢慢平凑,阿宁儿时的画卷就这样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你面前。
有时候真觉得自己像穿越了一般,也来到了那个时期的木棉岛。在岛上漫步,驻足在那火红的木棉花下,嗅一嗅它的芳香。然后,轻轻推开那虚掩着的门,探寻那些早已发黄的故事。想发现太多太多的故事,可是却发现它们宁愿多在时光的背后掩面沉默,也不敢站出来向世人讲述它的结局。
闭上眼,任自己的思维瞬间绚烂,光芒消散,留下一地记忆的碎片,恍惚中我看见阿宁在朝着我微笑……
木棉流年读后感2
今天,我去了图书馆。图书馆里有许多书,我选了半天,也不知道挑哪一本好。突然,我看到一本书,书名是木棉·流年,我很好奇这个文绉绉名字的书会是怎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抽出了它。封面上,有一个小女孩躲在木门后面,身后的梅花开的正艳。随便翻翻,我就被故事吸引了。于是,我借走了这本书。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翻开,读了起来。阿宁出生在李村,四岁时,父亲和奶奶感染上了鼠疫,福嫂带着她去了海门井巷。一天,福嫂的儿子阿贵带阿宁放牛时,和花钱买了日本籍地主的儿子发生争执,第二天,牛被他们牵走,送到屠杀厂。而阿贵却被他们伤了头,内脏也受伤了。当晚就死了。阿宁被带到了番婆家,开始新的生活。在这里,她认识了雪梅姨、上了小学、知道了许多事情……
我觉得福嫂好可怜,她在阿宁家中打杂,结果差点染上鼠疫,和家人团聚后,儿子又被人打死了。
我认为阿贵之所以被打死,和阿宁有很大的关系。阿宁不听阿贵的劝告,执意要在阿毛手中的篮子,阿贵也告诉她阿毛有一个日本籍的老爹,不能惹他。如果她肯听话就不会有悲剧发生。可是最后谁都没有怪她,太不符合逻辑了!只能说明福嫂对阿宁太好了。
番婆对阿宁很好,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看待。还送她去上学。番婆也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日本人到处搜索中国的文物,番婆有一个祖传的花瓶,日本军官许诺只要她交出花瓶,就能活下来。在生与死两条路两种选择的威逼下,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后者。她没有被命运屈服。
梅园的雪梅姨对阿宁也很好,他们的相遇很偶然。只是因为她发现阿宁在捡花,就帮着她穿好了花环,还请阿宁吃了点心,喝了咖啡。还给她做了一个柳絮枕头。其实,我觉得阿宁真是很幸运,能受到这么多人的关心。
整本书由六个篇章串连在一起,形成了这本描写抗日时期的小说。我觉得这本书写的太悲惨了。作者写的太悲观了。不过悲惨之中又不失真实。充分体现了抗日时期人们生不如死的生活。我认为这是一本不错的书。
木棉流年读后感3
火木棉,血流年,记忆浮光掠影,走进木棉岛,走近血色流年。
本书分为六章——《离乡》《梅雪》《菊隐》《雅歌》《月华》《茗香》,每张可独立成篇,连缀起来,吟唱一首《木棉·流年》——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叫阿宁的小女孩经历了战争,瘟疫,阴谋,生离死别等等。这部作品词句优美,文笔清新典雅,宛如雨后的阳光,清新又明朗。每章的人物都有十分鲜明的性格特点,《梅雪》里梅雪的隐忍坚贞、《雅歌》里茉莉的优雅婉约、《茗香》中茗香的高洁清雅······
书中的“木棉岛”就是今天的“鼓浪屿”,如若我不曾翻阅过这本书,我也不会了解到这个惨痛的历史:七十多年前,日寇侵华,践踏“万国公地”木棉岛。我也不会知道如今这么美好的“鼓浪屿”,在七十多年前,竟成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之火与血的战场。
这本书通过小女孩的角度去探索被埋没的历史,那段历史,是本不该被世人遗忘的历史,但这惨痛的历史,却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渐渐遗失在世人的脑海中,被蒙上一层层浓雾。李秋沅的这本书不仅展示了被历史埋没的历史,还弘扬了有可能被现实漠视的精神,刻画了唐明泽、周先生、番婆等民族英雄形象,赞颂了舍生取义、坚贞不屈的高尚精神。那种精神宛如“鼓浪屿”岛上繁盛的木棉树,花开时,朵朵鲜红如血,傲立枝头,花落时,啪的一声地自高空落下。血色的木棉花不正是一团团蓬勃燃烧的火焰吗?正是这团火焰点燃了作家的钢笔,照明了世人的脑海。
木棉,又称“英雄花”,它像极了那些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的英雄。李秋沅甚是佩服这一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花,也甚是钦佩那些舍生取义、视荣誉为生命、誓死捍卫正义与民族尊严的英雄们。
《木棉·流年》中《往日》《黄昏》《繁星》《老黑奴》《盈盈凌波去》《友谊天长地久》《荒城之月》(《荒城之月》是日本著名歌曲)等诗歌都不同于其他译文,而是更加的典雅优美。“《木棉·流年》写了一年半,这其间,我几乎中断了所有短篇创作。”“翻看这一沓沓的鼓浪屿资料”“母亲给我讲起了岛上许多家族的尘封往事,带我拜访旧友。最令我感动的是,表舅特地将大舅公邵庆元的译作遗稿从菲律宾带回交到我手中,其中《往日》《黄昏》《繁星》《老黑奴》《盈盈凌波去》等译文片断,均成了创作《木棉流年》的宝贵素材,被引入小说中”这是后记中李秋沅的自述,由此可见她为这部作品做出的甚多功课,以及她在创作这本书时的用心。
翻阅《木棉·流年》,了解火木棉,血流年,了解“木棉岛”背后的历史。时光荏苒,记忆犹新。
木棉流年读后感4
寒假期间,我读了李秋沅的《木棉流年》这本书,我被深深地触动了。小说以抗日为背景,通过一个叫阿宁的小姑娘之眼,慢慢为我们揭开七十多年前的一段历史。小说以第一人称回忆了“我”以前漂泊不定的日子:四岁时因家乡闹鼠疫而随福嫂到海门避难。由于特殊原因,又随福叔到了木棉岛的番仔园,以后就一直居住在那里,直到有一天,日本人的飞机来到木棉岛上空,木棉岛也成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之火与血的战场。义勇战士来自各方,上演了一曲又一曲壮歌,而“我”只好又一次离开。六十年后,“我”重回木棉岛,它已焕然一新,以前居住的番仔园,如今成为了抗战博物馆,以纪念那段真实的历史,那些舍生取义,默默无名的英雄们。
我深深地沉浸在书中。里面人物:番婆,周先生,李校长,唐明泽,梅雪,茉莉-----他们一个个向我走来,又一个个离我而去。是啊,在这战争,瘟疫,阴谋,血腥的年代,难免会有生死离别。作者带我穿越历史苦难的时空,让我看到了当时各种人的苦和甜,也让我了解了那段历史,明白了那时人所受的苦:日本人的袭击,粮食的匮乏,伤病的折磨-----从未经历过那段时光,但从书里,那些文字里,感受到了宏伟肃穆的楼院,紧闭的门窗背后隐藏的,荡气回肠的英雄往昔。
只有了解过去,才会珍惜现在,同学们,让我们牢记历史,珍惜现在无忧无虑的生活。
木棉流年读后感5
在海南有个关于木棉树的民间传说。相传挺拔的木棉树是率领黎族人民抗御外敌的英雄吉贝的身躯化成的,殷红的木棉花是吉贝的鲜血化成的。因此人们爱称木棉树为英雄树,称它的花为英雄花。
认识这样的木棉花缘于一本书——《木棉·流年》。
书的封面上,立着一棵高高的木棉树,一个纤弱的小女孩阿宁躲在树干后望着,望着。她仿佛望见两岁的自己从李庄到了番仔园,望见坚贞的梅雪为爱情献出生命,望见爱国隐忍的唐明泽为国捐躯,望见多情的茉莉为博文挡下日本人的五枪,望见一位位爱国志士的血沾在日本人的手上。
翻开书,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又涌现在眼前。唐明泽,大家都认为他变了心,成为了日本人的走狗,可他顶着背叛国家的罪名,冒死把珍贵的藏书送还祖国,以剖腹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番婆,一个年轻美丽而又精明能干的女子,不惜打破可以换取生命的青花瓷瓶,绝不让瓷瓶落入日本人的手中,为此,她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被日本人残忍地杀害了。
日本人,多么残暴,用鞭打志士来逼出情报,用挖出志士的指甲来寻求快乐,用肆意杀害来宣扬自己的强悍,丝毫没有感情!他们就是这样侵略了我们! 《红岩》中,日本人把烧得通红的烙铁按在成岗的胸膛上; 《青春之歌》中,日本人动不动就端起枪对着手无寸铁的学生一通扫射……志士们呼喊着:你们在监狱中得不到的,在刑场上同样得不到!学生们呼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一次又一次的迫害,一次又一次的呼吁……阅读记忆中的悲愤被一一点燃,激情充斥在心间,汹涌澎湃!
这些革命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坚强”,怎样才算“爱国”!做一个中国人,不是喊着昂扬的口号就够的,而是要拥有坚定的意志,拥有爱国的气节,要有“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的民族精神,要有“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的坚强毅力。我们中国不会永远这么软弱,新一代的革命志士时刻准备着,小米加步枪的年代已成历史,拥有巡航导弹、突击炮、无人机的中国已然雄起,不容侵犯!
《木棉·流年》,在阅读的短短一小时中,它带我穿越了六十年。六十年前,阿宁目睹了残忍又悲壮的迫害;六十年后,阿宁回到木棉岛,物是人非,只有木棉树花开花谢,婆娑作响。木棉岛这片多情的土地,埋藏了那么多英雄的故事,风干了那么多的似水流年……六十年的不安,六十年的血腥,六十年的怀念,站在木棉树下,云淡风轻。
轻轻掩卷,站在那棵木棉树下,仿佛看到茉莉那绝望的、有着淡淡忧伤的眼神,看到唐明泽那坚定的、略带伤感的表情,看到了林婶在阿宁掌心藏了六十年的一滴泪水……站在木棉树下,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热泪盈眶,一种被唤醒的民族情怀在心间涌动……
木棉流年读后感6
我用了两天时间看完了《木棉流年》,我一向看书较慢,这么厚度的书一般要四至五天看完。之所以这么快看完了它,实在是有一种忍不住的感觉。
我还清楚地记得,我第一天看完了《离乡》、《梅雪》、《菊隐》三个章节因为时间不早了,也就没读下去。可是我却久久无法入睡,我在想象梅雪和理查医生在努力地救治病人;母亲在送走阿宁时难过的表情;明泽用刀从左胸膛划向右胸膛那触目惊心的场面等等,在我脑海中一幕一幕如同过电影一样。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便开始继续看《木棉流年》,当我合上书的最后一在页时,我的心却久久难以平静下来,我的眼前仿佛站立着一位位的英雄:梅雪、欧阳卓、明泽、番婆等等,还有一群让我憎恶的恶人:阿保、冯兴荣、藤田海浩一等等。
英雄们的高尚品格和优秀操守,将是我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他们将激励着我做象他们一样有价值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2篇】《你是锦瑟,我为流年》读后感600字
梦里的撒哈拉
——读《你是锦瑟,我为流年》有感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题记
沏一盏清茶,绘一幅梦,忆一方流年,念一个人。如今的撒哈拉,早已不是她居住的地方,岁月虽已过往,但那里凝结的梦却一如既往。她放荡不羁,在墓地里读书是她整个童年;她向往自由,心里永远安放着一个拾荒者和一片携着滚滚红尘的土地。三毛,身上永远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像那轮皎洁的明月,照亮一个个温柔的夜。
三毛在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活出了真实的自己:她的理想是做一个拾荒者,她喜欢在墓地里读书,她因为自己的名字难写自己改了名字,她爱一望无际的撒哈拉…….而我们在生活中却都没有活出真实的自己,小时候,老师让我们做什么就乖乖做什么,长大了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也被周围种种事情所压迫。从小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像张张计划表格烙在心里,从此定格。虽然自己也会有独特的灵光一现,但也无奈而愤愤的憋在心里,之所以达不成梦想,何尝不是自己无能?我十分欣赏三毛的勇气,她能在任何时候随心而行,活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生活总是美好的,携一缕清香,氤氲在生活里,荡漾着快乐,而不要消极避世。
一个人天涯,一个人流浪,浮生若梦,梦里探寻那片属于自己的撒哈拉。勇敢地追梦吧,点点星光为我指明方向,它告诉我那片撒哈拉就在前方。梦里花落知多少,天涯的你,天涯的我,谁是花落,谁又是流水;谁是过客,谁又是归人?撒哈拉的故事等待且让我来书写,流星雨的印记等待且让我来描绘。前方的稻草人,成为我奋斗的目标,终有一天,我会为它写下属于它的稻草人手记。滚滚红尘,那一个个温柔的夜都是我追梦的动力。抬头仰望星空,踮起脚尖就能触到不远的那颗星。曾经的花季雨季,也许是一段锦瑟流年,也许是一片安好晴天,莫到耄耋古稀,才暮然回首:雨季不再来。
梦里的撒哈拉已依稀显露出它的模样。背上行囊,云游四方,去找寻梦里的那片撒哈拉沙漠,待万水千山走遍,你是锦瑟,我为流年,共同绘一幅自己的花季雨季。
【第3篇】《木棉·流年》读后感600字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叫《木棉·流年》的书,深有感触。
这本书是著名作家李秋沅的作品,本名李靖,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祖籍福建厦门鼓浪屿长大,作品散文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巨人》、《中国儿童文学》等刊。著有短篇小说集《走过落雨时分》,作品曾获上海《少年文艺》年度好作品奖,第十二届冰心儿童文学奖,第十六届冰心儿童文学奖,国家广电总局专项基金优秀少儿节目奖等奖项。作品多次入选“中国年度最佳儿童文学”各种选本。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阿宁的童年生活,刚开始阿宁和父母生活在李庄,可李庄闹了瘟疫,而阿宁的父亲身为一名医生不能对病人不管不顾,自己带着家眷离开,于是就让家人留在家中,而自己去到处救死扶伤。可没想到自己却在这个过程中得了瘟疫。父亲又传染给了母亲,阿宁一家都得了瘟疫,除了阿宁他们只好让福嫂带着阿宁离开了李庄,于是阿宁的童年就在一群不认识的陌生人中度过……
这几天我久久沉浸在书中不能自拔,番婆、周先生、李校长、唐明泽、梅雪、茉莉、榑文、三舍……他们一个接一个的来到阿宁身边,又从时光的流逝中一个个离她而去。木棉岛被日本人占领了,许许多多的楼院倒塌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好汉消逝了,一年一年过去了,木棉花绽放过了,六十年过去的木棉岛,留下了许多岁月的痕迹。时间的流逝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梅雪的隐忍坚贞、茉莉的优雅婉约、茗香的高洁清雅……她们虽是女子,可一样有着男人的忠烈,她们虽柔弱,却在日本人残忍酷刑时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的前行,面对死亡却毫不畏惧。在木棉岛中,她们宛如那血色般的木棉,娇小却十分坚韧,鲜红似血傲立枝头,坠落凋零时毫不留念,这何尝不是我们要学习的精神呢?这样的灵魂这样的品格,我们应该拥有,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回顾旧时光,让我懂得了许多,在战争中、在危机时刻,总有英雄豪杰挺身而出,而这些英雄,正是正义和尊严的化身,他们是黑暗中一束微弱的光芒,指引我们向前,告诉着我们:人要有尊严,不能屈服于任何人,即使身处绝境,也要有一种不屈服的气节,要有一种在众多磨难前坚韧不屈、顽强向上的秉性。
【第4篇】读《木棉·流年》有感600字
在海南有个关于木棉树的民间传说。相传挺拔的木棉树是率领黎族人民抗御外敌的英雄吉贝的身躯化成的,殷红的木棉花是吉贝的鲜血化成的。因此人们爱称木棉树为英雄树,称它的花为英雄花。
认识这样的木棉花缘于一本书——《木棉·流年》。
书的封面上,立着一棵高高的木棉树,一个纤弱的小女孩阿宁躲在树干后望着,望着。她仿佛望见两岁的自己从李庄到了番仔园,望见坚贞的梅雪为爱情献出生命,望见爱国隐忍的唐明泽为国捐躯,望见多情的茉莉为博文挡下日本人的五枪,望见一位位爱国志士的血沾在日本人的手上。
翻开书,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又涌现在眼前。唐明泽,大家都认为他变了心,成为了日本人的走狗,可他顶着背叛国家的罪名,冒死把珍贵的藏书送还祖国,以剖腹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番婆,一个年轻美丽而又精明能干的女子,不惜打破可以换取生命的青花瓷瓶,绝不让瓷瓶落入日本人的手中,为此,她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被日本人残忍地杀害了。
日本人,多么残暴,用鞭打志士来逼出情报,用挖出志士的指甲来寻求快乐,用肆意杀害来宣扬自己的强悍,丝毫没有感情!他们就是这样侵略了我们! 《红岩》中,日本人把烧得通红的烙铁按在成岗的胸膛上; 《青春之歌》中,日本人动不动就端起枪对着手无寸铁的学生一通扫射……志士们呼喊着:你们在监狱中得不到的,在刑场上同样得不到!学生们呼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一次又一次的迫害,一次又一次的呼吁……阅读记忆中的悲愤被一一点燃,激情充斥在心间,汹涌澎湃!
这些革命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坚强”,怎样才算“爱国”!做一个中国人,不是喊着昂扬的口号就够的,而是要拥有坚定的意志,拥有爱国的气节,要有“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的民族精神,要有“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的坚强毅力。我们中国不会永远这么软弱,新一代的革命志士时刻准备着,小米加步枪的年代已成历史,拥有巡航导弹、突击炮、无人机的中国已然雄起,不容侵犯!
《木棉·流年》,在阅读的短短一小时中,它带我穿越了六十年。六十年前,阿宁目睹了残忍又悲壮的迫害;六十年后,阿宁回到木棉岛,物是人非,只有木棉树花开花谢,婆娑作响。木棉岛这片多情的土地,埋藏了那么多英雄的故事,风干了那么多的似水流年……六十年的不安,六十年的血腥,六十年的怀念,站在木棉树下,云淡风轻。
轻轻掩卷,站在那棵木棉树下,仿佛看到茉莉那绝望的、有着淡淡忧伤的眼神,看到唐明泽那坚定的、略带伤感的表情,看到了林婶在阿宁掌心藏了六十年的一滴泪水……站在木棉树下,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热泪盈眶,一种被唤醒的民族情怀在心间涌动……
【第5篇】《木棉·流年》读后感1000字
英雄遗迹,剩此荒台 ——读《木棉·流年》有感
一幢幢宏伟肃穆的楼院, 一扇扇紧紧闭合的门窗。指尖轻轻摩挲在泛黄的页张,心中似有可橄榄千金重。悠悠长叹,叹过流年往事,心中尘寂的柔软。似狠狠颤了番。
太多太多故事,太多太多泪水,太多太多纷纷合合的人啊。木棉岛啊,笼罩着神秘面幽伤的薄纱,黄昏斜阳团团木棉飞絮啊,血流大地无数英雄泪啊。好多人在哭泣,好多人在追忆。古香古色的亭院,富丽堂皇的别墅,幽雅别致的阁楼。我的魂啊,在木棉岛上奔跑着,陌路了一位位鲜活的人物的伤离,在辗转离合之后而又与日本鬼子满含血泪的抗斗......多少人在呐喊,多少人在高歌。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泣血的故事,却又在木棉岛最和平面温馨的时候缓缓走来,微笑着在院中坐下,品着香茗,眼神如秋波流转,轻声呢喃:“香啊,乖囡仔,你也来一杯?”庭前花开正好,岁月如歌,然而这封尘的往事,终究留存了历史的坎上,漾起了一波波涟漪。
走在梅家园,我似乎看到如圣女一般的梅雪姨,轻声的呢喃着梦中的歌谣,纤纤玉指在钢琴上跳跃,嗓音轻柔,如丝绸滑过我的心头然而转瞬间,却倒在无数病人面前,倒在冰冷的血泊中,番婆为她亲手面画的《踏雪寻梅》究竟是为了寻那白衣天使还是红衣战士呢,最终,这幅画在炉中消逝成灰,随风面逝;走在映月楼,似陌路了唐泽明痴痴念着“云烟过眼朝复暮,残梦已渺茫,今宵荒城明月光,照我独彷徨,”那深深烙在心里的愿,那些千古往事世事更迭,枯荣兴亡,如烟云面散,他在夜里凄哀呜咽的萧声,究竟在怀悼着什么,他轻轻微皱的眉眼,在纷纷扰扰的世间,惊艳了时光。可惜,他最后还是选择从容淡定地剖腹自杀,平静的躺在血泊之中,嘴角挂着恬然的微笑,是的,他完成了保护《永乐大典》的愿望,也弥补了他二十年的遗憾,风箫声动,烟云流逝;面傅云,在毅然的决绝中,为给年少时深爱的女子复仇,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而月华,最终也为寻他的父亲,踏上了开往海门的船.....每个人离开的背影,在岁月深处定格成了永久的照片。然而,所有的希望,抉择,如破碎的镜子一样令人惊心。日本人攻占了木棉岛,血溅山河,家破人亡,多少人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最疼爱阿宁的番婆----李铭香,保护青瓷、组织群众抗日,1941年被捕,1942年被杀;李永明忍辱负重,佯装投靠日伪,并担任英华中学校长,为革命党员发电报消息,事情败露后,日本人用酷刑,灌辣椒水,粪水,熨烫活剥皮肉,活活折磨而死;理查医生主持医院救援工作,却在1941年后不久,作为敌国公民,被强行谴离木棉岛....这些所有的人和事,如霹雳般划过人们的心脏,模糊了现实与过往。英雄胜迹,剩此荒台,狂澜难挽,慷慨于怀,英华勉哉,信不厌不倦有心哉......六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了,六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六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木棉花啊,木棉花,血性与刚烈的化身, 花开时节花,傲立枝头,花落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决绝面落,这不就如那些舍生取义誓死捍卫正义与民族尊严的英雄们吗?太多太多时光里的故事,太多太多故人的记忆,如那美华海上令人落泪的霞光,如庭月中苍苍月光下的古树,如敦厚温和的老钢琴.....痛彻心髓,荡气回肠,走近木棉岛,走进,血色流年......
我愿,我愿,木棉花开,时光与你们,同在。如此,安好,任岁月浮生一掠,沧海桑田转瞬面逝,你们,仍在。
【第6篇】读你是锦瑟我为流年有感
读你是锦瑟我为流年有感1000字
岁月原本不会相欺,是我们支付了太多的美好,又不愿平和对待,所以才有了诸多的不如意。人其实不必和时光争夺,因为有一天,时光依旧锋利如初,而我们已经清淡如水,从容似风。
卸下半生行囊,把人世风尘关在门外,简约活着,温暖相依。从今以后,你是锦瑟,我为流年。
——题记
踏光阴而行,折一笠风,一袖月,走进沙漠,找寻前世的乡愁。拣尘埃装入行囊,将故事寄去天涯。一个人,独对千山,在岁月干枯万年的河床里,忘记繁华。昨日尘缘,于风沙中开始模糊不清。且喝一杯叫做承诺的酒,等待有缘人,携一片记忆来相认。
昨日的记忆是打开曾经的钥匙,可为何,想要找回时却总是不能如愿。故事愈发的模糊,越来越看不清昨日的痕迹,于是,我们就这样成了红尘的过客,看着流年的轻影打身旁掠过,从此一去不返。最后,只剩下一些似曾相识的琉璃岁月,沉淀在遥远的梦里,怎么也无法醒来。
一个烟花一样寂寞的女子。
一个月光一样骄傲的女子。
一个沙漠一样荒凉的女子。
三毛。
三毛自小就与其他孩子不同。她是个敏感而叛逆的孩子,她聪慧,亦孤僻。她自傲,亦自卑。她善良,亦冷漠。不爱洋娃娃,不爱新衣裳,可以不哭不闹,默默看书。不许同伴捏蚂蚁,苹果长在树上,她问:是不是很痛苦?谁能想到,一个年仅三岁的孩童,偏偏中了文字的毒,将她最稚嫩、最纯真的岁月沉沦在浩瀚的书海之中。没有人告诉她,爱上了文字,就如同爱上了孤独,与冷落。早慧的三毛,注定不为尘世所容,也注定不能平淡安稳的度日。
大三的时候,三毛失恋了。这个被爱情之箭击伤的女子需要一个人独自舔血疗伤。远方,她去了远方,选择与背包相依为命。从此,她的名字叫流浪。
流浪。
后来,三毛去了西班牙,遇到了她生命中的男子,荷西。遇见荷西,终是三毛无法隐遁的呼吸,那一刻,天高云淡,一朵花香的世界不再孤寂。他们曾经用六年时间错过,再用七年时候来拥有,而后,又用一生时光来别离。要知道,并不是陌上所有的花开,都为爱情而开。走过,路过,又错过。这就是他们的缘分。
或许,一切早已命定,有些事注定要成为往事,有些人注定要成为故人,有些城注定要成为伤城。已然如此,却依然有人将它苦苦相恋。
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她为他红颜尽欢,他为她放逐天涯。他们一起漫步在撒哈拉,流浪在远方。然而,三毛的世界,有过良辰美景,有过锦瑟华年,却没有地老天荒。爱情于她,只是一个美丽的幻觉,禁不起日月消磨,在晚风薄暮中渐行渐远。
荷西终究只能是她生命里的一道靓丽风景,在光阴飞逝中离她越来越远,那些岁月,始终是三毛无法泅渡的深海。只有切身体会,才会撕心裂肺。那一种难以言表的伤痛,会压抑在心中成为永恒的'印记,永久的灼伤脆弱的灵魂。找不到出口,找不到归路,只有沉沦在无尽的空虚中堕落成浮华。
山无陵,天地合,成了诅咒。
不爱在一起是错误,太爱在一起,同样是错误。
“拾荒人眼底的垃圾场,是一块世界上最妩媚的花园。”
“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是否痛快活过。”
“我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妨碍我心灵自由的时候,绝不妥协。”
“世界上再也没有跟死人作伴更安全的事了,他们都是很温柔的人。”
然而,她是三毛。无法接受平凡的岁月,不会让自己安静的度过一生。她的死,与人无尤,任何猜测,任何哀悼,都是苍白。相信她,她去的那个地方,是幸福的归宿。且当作,这是她留给我们的,最后的承诺。
过去的终究不复重来,执着注定要被伤怀吞噬。
都说人生如戏,可为什么,总在开始的时候,导演别人的结局。又在已知的结局里,找不到昨天的痕迹。尝遍了梨园的千般滋味,流淌的日子也会枯萎。你看那戏里的青衣,在花下,用灵魂演绎着一场死亡美丽。
一个拒绝成长的生命流浪者,为了抵抗时间的凌迟,自行了断,向时间老人提出了最后的抗议。
三毛的一生,都在流浪,都在拾荒。
三毛,一个率性而坚定的女子,她活的真实又生动,孤独又饱满。她把自己交付给远方,给沙漠,因为她相信那里有别样的风景将之等待。带着伤感的粗粝,带着遗世的孤独,一个人徒步,一个人流浪,一个人天涯。
三毛,这个执著的女子,把一生托付给了远行和文字。连同青春,连同爱情,都埋葬在那些无声的岁月里。但她无悔。她知道,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她爱上流浪,是因为,她的心,渴望真正的停留。她痴迷文字,是因为,在文字里,可以看见真实的自我。她需要在放逐中感受生命的美妙,像孤雁一样,任意高飞,任意停留。
一场花开,错落了多少时空交织的残影,一次花落,空等了多少似锦纠缠的轮回。
春蒸秋尝,日子是一砖一瓦堆砌而成,到最后,谁也找不到哪一堵城墙,属于自己。
红尘深处,一指流沙,待到繁华散尽,梦醒之后,终是虚妄。徒留一地的悲凉还在叙述着那个曾经,海枯石烂的誓言。也许应该放下那份执念,只要曾经拥有过,就是一种圆满,又何必对岁月如此挑剔呢?
从一出戏的开始,到一出戏的落幕,戏里,谁都不是主角,谁又都是主角。因为台上的人,演绎的是台下人的寂寞悲喜,而台下的人,看到的是台上人的云散萍聚。尘缘尽时,真的没有什么值得再去悲痛。
尘世间有多少人来人往,就有多少擦肩而过,就有多少刻骨铭心,一些风景再好,也不属于自己,有些情感,路过交错,已然是最好的结局,回忆中,总会有些瞬间,能温暖整个曾经。
或许,人生,原本就是一场不断的相遇与别离,多少人,从最深的红尘,褪去华丽锦衣,只为匆匆地赶赴一场石桥的际遇,只为在老旧的木楼上,看一场消逝的雁南飞。纵算片刻的相聚,换来一世的别离,多年后,依然可以凭借清风的气息,回味昨天的你。
温一壶皎洁月光,于岁月中芬芳,为你,为我,为了我们,为如昨的过去.......
简单生活,从容我心。妆一妩素色纷飞于紫陌流年,褪却指尖浮华,与时光对饮,拈花浅笑,看十里桃林外,那一抹,浅浅桃花色。
无所谓开端,无所谓终结,时光深处,惟愿岁月静好。
禅如一朵银碗雪花,哪怕流年被五味杂陈的烟火浸染,被悲欢冷暖的世情冲洗,繁芜中,依然有种地老天荒的安宁。如果可以,我只想做一株遗世的梅花,守着寂寞的年华,在老去的渡口,和某个归人,一起静看日落烟霞。
【第7篇】你是锦瑟我是流年读后感1000字
你是锦瑟我是流年读后感1
看完《你是锦瑟,我为流年》我原以为自己已了解她许多。但是,当你越觉得自己了解她时,你越是不了解她,越是看不透她。
起初,是喜欢这名字,觉得很有感觉。但翻开阅读,发现不止名字很有感觉,文章内容句词都十分有韵味、优美。例如,“这场行到水穷,坐看云起的修行,总算有了尽头。以后的岁月,该是烟云俱静,日夜长宁。”
说起三毛,我还停留在那个《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好吧,那就重新认识。三毛是一个敏感孤僻,早熟叛逆的人,她从小视读书为生活主题,爱上文字,阅读大量书籍,将自己封锁在书海里。在她初中时,她把所有的屈辱都隐忍在心底,而自此患上了自闭症。我以为她离作家擦肩而过。但是人生命中终会有那么一个人能改变你,顾福生就是改变她的一个人。
她是那么的洒脱,来了一场流浪。在流浪中,又邂逅一场爱情。我自是羡慕三毛与荷西的爱情。他们用六年的时间错过,又用七年的时间来拥有,最后用一生时光来别离。其实,荷西为三毛放弃了很多,原本计划着去爱琴海,但又因与三毛的撒哈拉冲突。荷西放弃了去爱琴海的计划,与三毛一起去撒哈拉沙漠。
在撒哈拉沙漠里,荷西亦是为三毛准备了一个家,又是没日没夜地工作赚钱,给三毛一个家的幸福。你说,多好的时光!一切都这么美好。可接连的噩梦,落到了三毛身上。她失去了疼爱她的荷西,永远的失去。她成了书中说的“荷西的未亡人”。对于悲剧重演,三毛情绪低落,可最终,她还是走出了“阴霾”。她开始工作,没日没夜地写文章,把自己的身体累垮。
书中说三毛多次自杀未遂。是啊,她经历了那么多的悲剧,累把她压垮。所有的不幸让她本不该承受的都承受,她真的很累了吧。那就让她休息一会儿。“我的一生,到处都走遍了,大陆也去过了,该做的事都做过了,我已没有什么路好走了。我觉得好累。”这是三毛对她母亲说的话。就像书中说的,她想自杀,你会有千万种解救她的办法,可无法制止她求死的心。我以为我对她的懂深入了,可到头来连浅层的懂也是模模糊糊。
读了这本书,三毛的神秘感自然袭来。那样一个洒脱的女子,选择远方,选择流浪。就那一句“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也让我喜欢。
三毛,一朵自由行走的花,从小喜欢在墓地前看书,终又成为了墓地的主人。我也想像三毛那样自由行走,到处流浪。可真实的答案是,不会。那就从现在起做一个洒脱的人吧。
你是锦瑟我是流年读后感2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这首《橄榄树》曾经是一个时代无可替代的经典,它唱出了离家之人的心声亦寄托了三毛对故乡的缅怀。
三毛,终其一生寻找爱,得到过亦失去过,到最后伤的遍体鳞伤,却还未找到属于她的`那份情那份爱。相逢瞬间,相离刹那,来去匆忙,红尘路上,谁能许谁一个永久不变的诺言,谁又能没有错过没有遇见。错过了花季,便不可再与青春擦肩,光阴飞逝她还在错过亦在失去,到最后勇气也成了奢望,爱情也成了一把利刃,刀口上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年华似水,总是匆匆,离别之期,谁能无泪,异国他乡,谁不思乡,只是未来,从无归宿。或许是三毛本就无缘涉及,就算强求也是无果的,至于世间因果谁又看的懂,悟的透,我们不过是在红尘中苦苦挣扎罢了。来者自来,去者自去,所谓生死,不过看透或看不透,舍得或不舍得离开。幸福,是一缕飘渺的风,是一团迷离的雾,你靠的越近,就离的越远。曾经的她也认为她很幸福,到最后却发现自己是最不幸的那个,因为幸福的彼端即为不幸。命运弄人,人不自知,似乎一切都只是梦一场,我们只是在梦里品百态人生,醒来时一切只如初见时那般美好,然而现实却总是那般伤人。前行的路上充满了荆棘也有短暂的瞬间不失为美好这一称呼,迫于压力,想过放弃,临决策时,却开始彷徨,开始犹豫,到最后,有人选择放弃,也有人坚持,而三毛选择了放弃。浮生若梦,一梦千寻,过往皆似梦一般,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想要改变,最后发现自己无力改变。轻生之意,从何而来?或是伤心欲绝时,或是执着于某件事或是如三毛孩提时一时受辱亦或者是如三毛般对生活没了期翼,没了值得她逗留的人或事。河山冷,岁月静,行走其间,每个人都只是尘世中的一个过客,从未有其他。她的死被后人看成了一个谜,其实不然,是我们的不舍,牵绊了她太多。或许她认为只有死才可以安枕修行,与岁月同眠,所以选择了死去。
她一生,行走与尘世之间,一路流浪,一路成长,在撒哈拉沙漠中与风沙作斗争,然而昨日沧海,已是昨日桑田,当初看不破的红尘到此刻终是了悟。她是一个谜,一个让人沉醉的谜,亦是一个常人无法看破的谜,关于她的寻常春秋,旁人都无从知晓。这一切,皆因为,她走的太急,未曾留下任何话语,来时匆匆,去时也匆匆。多希望是误会一场,待误会解决,生命还可再重来。可是,曾经终究只是过去,回不去的过去,到如今,感叹已成多余,这一切早已不可重来。或许,浮生本梦,梦里虚虚实实我们早已看不透,而我们在其中悲欢离合也只是梦一场。
你是锦瑟我是流年读后感3
有一个女人,不为爱恨情仇牵绊,不被衣食冷暖困扰,她的一生,犹如昙花一现,短暂却耀眼!当她声名鼎沸时,却选择用自杀摧毁了一切。
没有倾城的容颜,没有婉转的歌喉,亦没有婀娜的身姿,她的一生似乎只为潇洒的在世间走一回,即使沧海桑田,岁月的无情刀使她秋水苍颜,她瞳孔中闪动的仍然是坚定!或许她的一生注定跌宕起伏,别于他人,从幼时起,骨子里透出的冷傲,聪慧,敏锐,让她长大后,不愿做一个普通女人,坐在一个长满青苔的院落里,相夫教子,在她人生中最灿烂的年华中,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流浪,大西北的沙漠,山川都留有她的足迹,就这样,在对的时间,她遇见了自己生命中的梁山伯,她被他俊秀的外貌,满腹的学识,志同道合的理想吸引,折服,然后,他们就相爱了,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他们也曾山盟海誓,也曾雪月风花,却终究敌不过突如其来的命运,第一个让她心跳悸动的男人死了,她的世界崩塌,,眼泪流干,心碎过后,他背上了背包,踏上了他们曾经相约的未来!对那么超凡脱俗她来说,注定的相遇,哪怕破碎,也要珍惜,不是吗?于是她尘封感情,只是一个人的旅途走久了,也会忘记自己从哪来?要去往何处?她觉得自己的人生不会再有感情,失去挚爱的她已是心如止水。就当她以为自己以后会是既来之则安之,她却对比自己年长三十的艺术家王洛宾产生情愫,或许这份感情里掺杂着仰慕,敬佩,但她爱了,她把王洛宾视为自己生命里的拐杖,不顾父母亲朋的反对,就算世间的其他人一致的认为,这份爱情不过是她用来忘记执手相看的昨日的工具,她也不在乎,这份爱在鸿雁书信中萌芽生长,却在三个月后结束,在每一个夜幕降临,她眺望大海,心底一遍遍呼喊着他的名字,直到泪流满面,直到黎明升起。在她的一生里,扑朔迷离,现在,却只有纸墨相伴!,她想化作一缕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她好累,哀莫大于死亡,现在,她却是心力交瘁,不知何时,秋天变成了离别季,抬头望着明月,她想,自己或许该停下来,世间的冷暖自己都已尝遍,唯有爱情是她心中永难愈合的伤口,也是生命的遗憾,在一千次的轮回里,我一定会找到你,她好想扑捉爱的气息。次日,她自杀死亡的消息轰动整个台湾,父母的痛彻心扉却再也唤不回女儿的灵魂,潇洒小姐的一生,终于到了尽头。
我也是女孩,总有一天也会成为一个女人,正值青春年华的我,却活的公式化,一天天的生活,不过也是一昧的今日抄袭昨日,毫无新意可言,我的生活,既没有“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自由自在,也没有“庄生晓梦迷蝴蝶”的柔情浪漫,人生之华,人生之王的青春,我却只能埋头于试题中,三毛的人生却让我清醒了,一万年太久,我只争朝夕,珍惜现在,为自己的人生制造一些粉红回忆,从三毛的身上我听到了生命的交响曲,那是宏伟轻跃的,看见了生命之花的绽放,那是绚烂美丽的。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真正的痛快走一回,三毛的人生,就像正午火热的太阳,炙热的烧灼着每一个渴望改变,拥有她的人,于是过路的人们只会去仰望她,她永远不会活在别人的生活里,因为她正在演绎自己的传奇故事,有时候,我也会羡慕三毛,能够遇见荷西,能够彼此相濡以沫,我在幻想,长大后的我,是否也会像三毛一样,一样幸运,能够有一个人,彼此之间不需要太多的言语,而是会把关怀放在心里,把关注盛在眼底。会不会也和三毛一样去浪迹天涯,翱翔天空,答案是:不会!因为我怕,怕在黑夜一个人度过,怕风沙的袭击,大概这就是我与三毛的不同吧,又或许人生本就是一次迷藏,而三毛在这场游戏中扮演了主动者!有些人死了,他却活着,有些人活着,却死了,三毛则是前者!
经过岁月的轮回,依然有人记得,曾经有个叫三毛的女子,用她柔嫩的双手,打开了时代的大门,走进了她传奇的一生!
你是锦瑟我是流年读后感4
曾一度沉迷在《撒哈拉沙漠的故事》带来的异域之情,未去了解作者三毛的过往。直到看过《你是锦瑟,我是流年》才幡然醒悟,原来我执迷的那本书的作者,也曾执迷于她的漂泊。
于是,便踏上了三毛的万水千山——
“她是岁月的拾荒者,走过万水千山,看尽尘世涛浪,苍凉满目。”充斥着温柔情暖的字里行间,我想:作者定是与我一样痴迷于三毛历经的红尘、穿越的风雨,否则,又怎会倾注情意来编织文字啊!
三毛啊三毛,若你爱上流浪、漂泊,又怎会甘愿停留于沙漠?那片寸草不生,风起沙落的土地改变了你吗?不知……
可当三毛的尘埃真正飘落到沙漠中去时,一位与她邂逅红尘的异国男子也一齐踏上旅程。一个为爱情,一个则是为了了结前世之缘,相约于沙漠之中。沙漠,究竟带给了他们什么?
三毛与丈夫荷西是在贫民区安家的。沙漠的贫民区,可想而知是多么荒凉。日日的沙尘、暴晒、缺水,都是我未曾想过的炼狱般生活。生于富裕人家的三毛竟愿安居于此。这,是一种乐观吗?是坚强吗?我想:茫茫大漠,带给了三毛流浪的心,也给了她漂泊的资本。追求,让她有了本未有的韧性与力量。
纵使,三毛在沙漠中修生或修死,沙漠却也未能令她超然。面对沙漠居民们带来的种种麻烦,好比书中说,他们因好奇三毛独特的家居,常常来拜访她的家。年轻的沙漠女子们常拿走三毛的化妆品亦或其他东西,久借不还。对此,三毛选择了忍耐,她深深明白沙漠的处事风情,而这在我们的社会里,都是未曾显露的。她说过:“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地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生存,对于沙漠的居民而言,他们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我看着那些上升的烟火,觉得他们安详的近乎优雅起来。”三毛,不是挣扎。沙漠,让她预见。
曾有这么一件事,让我印象之深——三毛在沙漠中结识了一位美丽的女子——蜜娜。蜜娜常来她的家,并对荷西颇有好感。三毛却为此争风吃醋,告诫荷西,蜜娜是雾中花,水中月。看到这,我不禁笑了。命运仿佛也乐于三毛的醋意,蜜娜出嫁了,确乎也只是他们生活里的刹那惊鸿。
三毛,并未脱去世俗罢?沙漠之大,汇聚了诸多苦难,我们经历过的未经历过的深重似乎都降在了这位女子身上。无一避免,却逐一化解。大漠的生活与其内心的情思,依旧使她落根于世间,生发出红尘的彼岸花吧?我不知。只知道大漠挽留住了这位漂泊终身的女子,带给了她生命的春天——爱情与生活。
那么,三毛给沙漠带来了什么?居民是一方土地的象征吧。三毛,给大漠的居民送去了故乡带来的时代用品。给这个落后时代几个世纪的地区带来了生机与气息。三毛评价沙漠:“总让我联想起一个巨大沉睡女人的胴体。”而三毛给她带来了生命。地区的生命么?不,是心灵的生命,文化的生命,传统的生命。她把自己的东方意蕴融进了大漠的虹霞里,使东方文化在那的居民心中植根。
三毛,带去了短暂的春天。足矣。
沙漠与三毛,仿佛冥冥中联系万千。也彼此付诸了春天……
亦或许,我们的生活也正如同一片沙漠般。时代发展,力追的美好却不及沙漠里的一丝春光灿烂。很多时候,我们面对于困境而迷茫,很少能够去创造生机、希望。好比在考场上面临难题便止步不前,放弃了机会。试后才醒悟那是一想便知的题目,只是仅剩下无奈感伤。成年人又何尝不如此。曾听父母抱怨自己在工作上的不易与辛劳,却退缩,如今懊悔不已。却未如三毛,面临这沙漠之迷茫,并未停歇。而是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它。我们会重蹈覆辙吗?怕是要沉默。
三毛,是让沙漠生发春天的人。
或许,我们可以创造出不同于三毛的春光,是你给自己的“沙漠”带去了春天后,“沙漠”定也会还你一片春光。
愿面对“沙漠”时,我们可以更多的追求自己的本分与心灵。让生发春天的不只是自己的“沙漠”,也是更多人的“沙漠”。
我相信……
你是锦瑟我是流年读后感5
读先秦古诗,可汲如诉之怨情;读诸子散文可汲旷古之哲思;读唐宋诗歌,可汲意蕴之空灵;读南北宋词,可汲辞采之华丽,而我读她的文章,感受到了活着就要痛快的意境。
“踮起脚尖,我们就能离幸福更近一点吗?”这是你对幸福的追问,然而答案是否定的。烟花一样寂寞的女子,月光一样骄傲的女子,沙漠一样荒凉的女子,简单的幸福,又怎会与你不期而遇呢?幸福只是给予那些随遇而安,饮食烟火的人,人的一生都在行走,在风沙中行走,在撒哈拉踽踽独行,邂逅种种离奇的故事。她的一生都在流浪,都在拾荒,她打沙漠归来,洗去一身尘埃,走过千山万水,看过无尽的风景,尝尽烟火幸福后,已是世事洞明,波澜不惊。唯有文字与你温暖相依,而爱上了文字情怀,就如同爱上了孤独的冷落, 而这种情怀,背负了就是一生,当我们还在原地为她叹息时她已经走得很远了,纵是告诫也改变不了她的初衷。人和人当真不同,有人愿和文字相伴结缘,至死不渝,有人却只愿做个凡人安度流年。如果有来生,不如在繁华尽处寻一无人的山谷,建一木质小屋静享流年,安之如素。她曾说过:“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半空徜徉”。可见,她是渴望稳稳的幸福的,可你那一直流浪的心会让你甘心扎根在一个固定的土地上吗?
人生缘分无法预知,我们不知道,打身边走过的人,谁是旧相识,下一个转弯路口,又会与谁相遇。她也曾在最美的年华,遇见最好的男子,他为她笑傲风云,她为他红颜尽欢,却也因为这段初恋,从此流浪远方。她与荷西是被命运设下的一局棋,起落之间输赢已定。他们用六年的时间错过,用七年的时间来拥有,后来,用一生时光来别离。这期间她也遭遇过许多浓淡相宜的情缘,爱过、痛过、哭过,那么多的人,那么多段故事,都成为她生命中里擦肩而过的风景。无论是刻骨铭心,还是轻描淡写,结局都是仓促收尾。她在行途中不断演绎着聚散离合,但那些住进过她心里的人都匆匆离去,成为过客。世间有太多的错过和遗憾,三毛就是带着这种残缺的美,一个人徒走天涯。她的世界也曾有过良辰美景,有过锦瑟年华,却没有地老天荒。稳稳的幸福于她 ,只是美丽的幻觉,禁不起日月消磨,在晚风薄暮中渐行渐远。
以往的岁月,只是做了一个长长的梦,她不能重蹈覆辙,她必须不停的流浪远方,找寻故事,喝一场肝肠寸断的酒,看一场意兴阑珊的雨。活着就当痛快,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在尝尽烟火幸福后,满足地死去,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给将来的日子留下了一段如梦如幻的空白,而活着的人在寻找中叹息,猜测着永远也无法得知的谜底。
如果有一天你在红尘中某个街巷遇见这样的女子,她身材高挑,散着长发,带着一种繁华落尽的沧桑,一种意兴阑珊的美丽,那么,请记住她的名字叫三毛,尽管人去物亦非,但仍有灵魂飘荡在世间,她的故事仍在延续。
人的一生不在于长短,在于是否痛快过,三毛踏光阴而行,折一笠风,一袖月,走进沙漠寻找前世尘缘,将故事寄去天涯 ,拣尘埃装入行囊,痛快的活着!
【第8篇】《木棉·流年》读后感800字
《木棉·流年》读后感
火木棉,血流年,记忆浮光掠影,走进木棉岛,走近血色流年。
本书分为六章——《离乡》《梅雪》《菊隐》《雅歌》《月华》《茗香》,每张可独立成篇,连缀起来,吟唱一首《木棉·流年》——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叫阿宁的小女孩经历了战争,瘟疫,阴谋,生离死别等等。这部作品词句优美,文笔清新典雅,宛如雨后的阳光,清新又明朗。每章的人物都有十分鲜明的性格特点,《梅雪》里梅雪的隐忍坚贞、《雅歌》里茉莉的优雅婉约、《茗香》中茗香的高洁清雅······
书中的“木棉岛”就是今天的“鼓浪屿”,如若我不曾翻阅过这本书,我也不会了解到这个惨痛的历史:七十多年前,日寇侵华,践踏“万国公地”木棉岛。我也不会知道如今这么美好的“鼓浪屿”,在七十多年前,竟成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之火与血的战场。
这本书通过小女孩的角度去探索被埋没的历史,那段历史,是本不该被世人遗忘的历史,但这惨痛的历史,却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渐渐遗失在世人的脑海中,被蒙上一层层浓雾。李秋沅的这本书不仅展示了被历史埋没的历史,还弘扬了有可能被现实漠视的精神,刻画了唐明泽、周先生、番婆等民族英雄形象,赞颂了舍生取义、坚贞不屈的高尚精神。那种精神宛如“鼓浪屿”岛上繁盛的木棉树,花开时,朵朵鲜红如血,傲立枝头,花落时,啪的一声地自高空落下。血色的木棉花不正是一团团蓬勃燃烧的火焰吗?正是这团火焰点燃了作家的钢笔,照明了世人的脑海。
木棉,又称“英雄花”,它像极了那些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的英雄。李秋沅甚是佩服这一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花,也甚是钦佩那些舍生取义、视荣誉为生命、誓死捍卫正义与民族尊严的英雄们。
《木棉·流年》中《往日》《黄昏》《繁星》《老黑奴》《盈盈凌波去》《友谊天长地久》《荒城之月》(《荒城之月》是日本著名歌曲)等诗歌都不同于其他译文,而是更加的典雅优美。“《木棉·流年》写了一年半,这其间,我几乎中断了所有短篇创作。”“翻看这一沓沓的鼓浪屿资料”“母亲给我讲起了岛上许多家族的尘封往事,带我拜访旧友。最令我感动的是,表舅特地将大舅公邵庆元的译作遗稿从菲律宾带回交到我手中,其中《往日》《黄昏》《繁星》《老黑奴》《盈盈凌波去》等译文片断,均成了创作《木棉流年》的宝贵素材,被引入小说中”这是后记中李秋沅的自述,由此可见她为这部作品做出的甚多功课,以及她在创作这本书时的用心。
翻阅《木棉·流年》,了解火木棉,血流年,了解“木棉岛”背后的历史。时光荏苒,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