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优秀教师读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8篇优秀的优秀教师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教师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优秀教师修炼之道》读后感
《优秀教师修炼之道》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教师修炼之道》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书笔记读了蒋宗尧的《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这本书,开头写了这样一句话:“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呢?”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脑子就在思考应该是什么样的教师才算就是优秀的。是天天让学做作业,做练习,天天考试吗?是学生的平均分高吗?是上公开课获奖吗?是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吗?是天天在学校里装老好人吗?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吗?带着这些疑问开始读这本书。优秀教师,不是你所取得的成就能说明的,也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一个真正有思想有行动的做学问的教师。心得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先进的教育观念
我认为是持支教师工作下去的信念。教育理念是教师的主心骨,是教师的灵魂。如果教师有正确的理念,那么不管遇到什么阻力,碰到什么困难,他都会勇往直前,为自己的理解和信仰而奋斗不息,这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和幸福的源泉。让我想了东海县某电脑培训公司。我以前就职的公司,进入公司就可以看到一句话是“为计算机事业而奋斗终生”当时觉得好假,因为经营不好,都换了很多地方,赔了很多的钱,因为债务而离婚了。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现在想想他真把他当事业了。所以他才会坚持下去。普通教师要成为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有先进的教育观念,然后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让先进的理念指引我进行教学,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就到如何成为一个人。成为一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二、价值观
一些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往往对教育的价值是什么,教师的价值是什么,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是怎么样的,回答很模糊或者流于表面。教育的价值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对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振兴的推动;二是教育对人的生活和自身发展需要的满足。按照当今的说法,教师应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如果仅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职业,当作一种谋生手段,你就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也不可能体会到事业追求中的情感与幸福。我觉得,一个教师只有把教育工作当作事业来做,才有直正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否则,就算天天忙忙碌碌,顶多也就是个教书匠而已。
三、在教学中要研究问题
以前,我认为只要认真教就可以了,可现在,我感受到只有认真教,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那样只会让我们自己不断徘徊在已有的水平之中。渐渐的我体会到了,要想提高我们自己,使自己不断成长起来必须得做教学研究,研究教材,教参,书本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发挥自主能动性,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引启发诱导学生,不是满堂灌,要使学生学得活,学得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到:凡是学生看懂的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看,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讲得出来的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讲,教师不说;凡是学生想得出来的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去想,教师不启发;凡是学生做得出来的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去做,教师不演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做到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只有我们有发现问题的眼光,不断的发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不断的进行教学研究,才会把我们的教育水平不断推向前。
【第2篇】《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范文(精选)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范文(精选)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范文(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1
当我看到《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一书时,我就被它吸引了。或者更加确切地说,该书扉页上的副标题抓住了我的眼球——“极具影响力的日常教学策略”。作为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菜鸟”老师,每天面对着许许多多的教学问题。我非常迫切地渴望能够有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指导我的教学工作。因此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我便迫不及待地将之阅读吸收。
书的设计很有趣,按照180天来计算,每20天有一个教学实践的反思实践,语言充满美式幽默,列举的事例也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普遍的问题。一口气读完全书,细细品味,发现一整本书在被我咀嚼消化之后,只剩下了一个关键字,就是——尊重。
曾在一本心理学著作上看到过,我们的社会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因此想要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最重要的便是学会尊重。爱默森也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的教育首先就是尊重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人,也就是学生,尊重学生,也就要尊重他们的生命,尊重学生的需求,尊重他们的精神世界,尊重他们的个性。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虽然二者的角色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高人一等。师生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想要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成长,因此彼此之间应当相互尊重。而且教师为人师表,是学生们模仿学习的榜样,要想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懂得尊重的人,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近教师,主动接受教育,真正地学会去尊重教师。读到这里,我不禁神往,若是学生之间都懂得互相尊重,这在班级和教学中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那么,如何能实现这一点呢?教师要做到哪些呢?书中给出了这样的一些建议:
一、给学生一个承诺。可以告诉学生,你非常愿意对他们做出承诺,承诺非常尊重他们,因为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值得我尊重。当然,教师自己给出的'承诺一定要兑现,当承诺一出,你会不自觉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在潜移默化中赢得了学生的尊重。
二、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他们的意见。可以下发调查问卷,包含如下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你对于这个班级有什么看法?你觉得你的意见受到重视吗?在这个班级中,你觉得老师尊重你吗?老师教学的方式吸引你吗?如果没有,你认为老师可以做出哪些不同的改变?问卷的目的是摸底,而其真正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填写问卷的一份子,给学生一个民主的权利,也就是给予了他们话语的尊重。
三、“传送信封”。面对的孩子越来越大了,孩子们的自尊心也会增强,我们有时候不能直接严厉地批评学生,有时会给学生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与学生交流的难度其实越来越大。那么,如何人文性地谈话、教育才好呢?书中提供了让孩子传递空信封,实际上是给了孩子面子,也给了他们与自己交谈倾心的机会。
四、经常感谢和赞美学生。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我感到惭愧,我很少对学生讲出赞美的语言,尽管有时我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觉得他们出乎我的意料,但我也很吝惜我的表扬。其实我应该赞美他们,让学生明白这个班里在弘扬什么,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鼓励的,什么是对,什么是非。
通览全书,作者对“尊重”这两个字讲述的可谓是大费周章。然而正是这简单的两个字,如果能够做好,在教学甚至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必定大有益处。读完全书,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做些改变,希望这些小小的改变,能赢得师生双方大大的尊重。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2
利用假期时间读了这本《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不同于其他书理论性很强的特点,这本书是以一个个案例的形式给我们提供教学上有效的方式方法。像“教会学生利用错误使自己进步、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都是我们日常遇到的问题,书中都做出了相应的指导。从最开始对看书的厌烦,到最后恨不得马上读完,这本书的阅读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改变。
说到如何成为一名卓越教师,这其中少不了一个字:爱。爱教育,爱学生,不是装装样子,敷衍了事;不是一时兴起,转头就忘;而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断专研的爱的教育。在这本书中提到了两点让我最有感触。一是不要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二是教好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获得家长的支持。
不要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我常常对自己说。每个人生出来都是不同的,我们教师要善于寻找不同学生的闪光点,由此来鼓励启发他们。记得我曾经教过一名淘气的男孩,上课经常打闹,不认真听课,让我很头疼。很多时候我都不愿意去管他,可后来我发现他虽然顽皮,但是字写得特别漂亮。我就由此入手,在全班表扬他,拿他的字做范例。慢慢地,他也觉得自己是个榜样,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上课打闹少了,认真听课的时候多了起来。由此可见,只有我们教师不放弃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生才会“破蛹重生”。
教好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获得家长的支持。这一点我以前总认为这是班主任教师的事情,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一次假期作业的检查,我发现作业的笔迹不像一个小学生书写的,于是我和班主任联系,让班主任教师找到了家长。那位家长非常不好意思,说:我以为假期作业英语老师不会检查,就代替孩子完成了,没想到老师这么认真负责。老师你放心,这两周时间我一定让孩子补完,我们也会全力配合老师,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也正是这件事情,我感受到,我们让家长配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家长知道,我们在方方面面都在关注着每一个孩子,老师家长都不松懈,才能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最后,我想用一句名言作为结尾: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育者还必须具备一种对美的精细的感觉。你必须热爱美、创造美和维护美(包括自然界的美和你的学生的内心美)。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3
暑假里我阅读了《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这本书是以每天一个案例的形式提供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策略,一共包含180天,每20天有一个教学实践的反思实践,语言充满美式幽默,列举的事例也是我们日常教学生活中普遍的问题,读完此书又细细品读了一番,感悟颇深。我明白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甚至是一名卓越的教师,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我觉得全书的策略还是围绕教育上的爱展开叙述,从每天的小事做起,尽可能地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这本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倾听学生的声音”这一策略。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匮乏,致使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班有几个孩子很顽皮课上不遵守纪律,课下追逐打闹,别的孩子向我告状,很多时候我都不问原因,很少去认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人,教师能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否用心聆听学生的心声,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体会到:教师必须放下师者自尊的架子,主动接触学生,认真倾听学生说话。其次在倾听中要树立这样的信念: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每个孩子都有被尊重和信赖的需要。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学生才能更加信任老师,达到和老师以心换心、以师为友的程度。在这种条件下,学生对教师完全消除隔膜、敞开心扉,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成为一种非常美好的享受。
在教学中我也往往运用这些“小细节”。作为一名班主任,最头疼的莫过于班级中那些成绩不佳,又对老师的苦口婆心又无动于衷的学生了。每天的晨读是最让我伤脑筋的,几个经常早早到班的孩子总需要我去盯着。我也找了那几个孩子谈话,软硬兼施,可情况总不那么令人满意。正当我无计可施时,其中一个孩子日记里的话让我受到了启发。这个孩子平时表现并不理想,可他告诉我自己一直盼望老师能让他做小组长,他很愿意为班集体服务,转念一想我何不安排一个早读监督员呢!就由他来监督早来的学生进行早读。现在我班的早读我再也不操心了。可见,在平时的管理中,应全面关注每一个孩子情感上最细微的变化,从小细节中捕捉到教育的良机,也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这本书中还提供了很多教学和班级管理上的小技巧,扬信、给学生写小纸条,利用教室的墙壁展示学生的优秀成果、展示学生的照片等等,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采用着一些小的策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上,书中的简单而有效的5个教学步骤,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我想如果我今后能按照这些步骤教好每一堂课的话,学生将会因此享受成功的每一天!
这本书读完,在和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联系,突然发现自己距离卓越教师的差距太大了。之前我把做教师仅仅作为一项工作而已,没有把这一职业提升到一个高度;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把这本书中提供的方法揉入自我反思中,要想从优秀教师走向卓越教师,就需要我们从每一天的小事做起,只要我们潜心地爱着自己的学生,潜心地爱着自己的教学,总有一天,我们一定会走向卓越教师。
【第3篇】《怎样成为优秀教师》读后感
《怎样成为优秀教师》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怎样成为优秀教师》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的一生要面对的事情实在太多,人们常感叹最近又有多少不如意、不顺心。是的,面对工作的困扰,家庭的`琐碎之事,人情事故朋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等等。要面对这么多事情,如何去面对、去解决,我想对任何事保持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不带任何私心和奢求,往往就会迎刃而解,矛盾和心结自然就打开。
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便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是有欢乐也有忧愁。当无名的烦恼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每一根神经。但是,朋友,别忘了保持一颗平常心,痛苦将不再有。
每个人前面都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希望,不是人人都能走到远方,因为总有人因为没倒掉鞋里的沙子而疲惫不堪半途而废。所以,主宰人的感觉的并非欢乐和痛苦本身,而是心情。
当生活的困扰袭来,请丢下负荷,仰望明丽、湛蓝的天空,让温柔的蓝色映入心田,就像儿时玩得疲倦了,找一块青青的软软的草地躺下,任阳光在脸上跳跃,让微风拂过没有褶皱的心。
当层层的失意包围,请打开窗户,让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走进来。在芬芳甘甜的泥土气息中寻找一丝的平静。于是,心中便多了一份慰藉与欣喜。
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你会由衷的感叹:即使我不够快乐,也不要眉头紧锁,人生本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保持一颗平常心,你会明月白博大可以稀释忧愁,宁静能够驱散困惑。是的,没有人知道以后有多远,但是打开心灵之窗,让快乐的阳光和月光涌进来,平常之心便有了一支永不熄灭的快乐之歌。
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你便可以不断超越,不断向自我挑战,即使远方是永远的远方,也会诞生一种东西——奇迹和力量!
保持一颗平常心,就是要有视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在物质利诱面前不动心、思想上不糊涂、政治上不动摇的良好心态和为官之德。
保持一颗平常心,必须坚定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考验。
【第4篇】《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1
作为一名教师,由于肩负着众多的责任,所以很容易顾此失彼,看重一些我们本无需看重的东西,忽略一些我们本不该忽略的东西。因此,每一天,我们都要提醒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本书就是这样一本值得茶余饭后,每日一读的好书。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极具影响力的日常教学策略》是一本覆盖全学年的实用教学指南。内容丰富,篇幅精简。一共包含180天,几乎覆盖了整个学年的教学时间,每一天为教师提供一个与教学相关的方法、策略或者行动建议,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第一天:积极快乐的第一印象》、《第五天:课堂管理究竟是什么》、《第45天:了解学生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事实上,教学是严谨的,又是极其琐碎的,它常常让老师们忙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大篇幅的文章。而本书的设计,恰好弥补了这一点。它的语言通俗易懂,轻松幽默,每天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策略,就像茶余饭后的小点心,在工作之余,完全有时间去阅读。篇幅的短小,使你可以随时翻开此书阅读感兴趣的内容。如果你在开学后的第30个工作日拥有这本书,你可以从这本书的第30天开始阅读,也可以从头开始阅读。
每隔20天,本书会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实践检验调查问卷,以检验哪些策略自己能有效执行,并分析为什么会有效的原因。每天只需花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帮助教师获得新进步、新收获。
全书提供的日常小技巧简单、实用,渗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比如第六天和第七天的《课堂规则不宜超过5个》《课堂常规需要反复练习》中提到一种现象,即老师制定了10个或者更多的规则贴在教室墙上,明确告诉学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并制定一些合理的`惩罚措施,来维持这些规则。然而老师制定规则,学生却破常常坏规则。批评也好,惩罚也好,总是屡禁不止:不举手就发言的,上课讲话的,喝水的……
本书的作者却说,这些行为的产生,是由于老师们混淆了“规则”和“常规”。最常见的规则都是老师单方面提出来的,并没有和学生一起制定,例如:发言之前请举手。大多数老师并不清楚规则和常规之间的区别。规则用来规定和调节严重不当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学生的严重过失。一旦规则被打破,就必须对学生实行严重的惩罚,比如:禁止攻击他人。规则需要附加合理的惩罚措施,并明确告知学生,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清楚这些规则及其相应的惩罚措施。所以教学过程中制定的规则不宜超过5个。
而课堂常规包括日常行为。例如如何走进教室、如何上交试卷、如何要求发言、如何吃午餐……课堂常规需要反复练习,即使被打破,也只需要让他们继续练习。
阅读《课堂规则不宜超过5个》《课堂常规需要反复练习》后,我对自己的工作也进行了反思。以往只要学生做操不认真,或者课堂纪律不好,我就会批评并扣星加以处罚,这样做只对被罚的学生有短暂的效果,治标不治本,原来是我没有分清“规则”和“常规”的区别。课堂常规的破坏,原来只需要我反复地强调,反复地练习。以后每一天的早操结束,课堂上,还是班会课的末尾,我都会进行相关总结,表扬做得好的常规,加以奖励;对于做得不够好的常规,只是强调应该怎么样做,并不再惩罚和批评。第二天,我就欣喜地发现,强调的话语起了作用,学生很自觉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了!正如书中所说:“忘记常规和规则的学生,其实不是不聪明。当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忘记是,你要做的只是耐心地提醒他们,谢天谢地,他们仅仅是忘记,还没有犯错!”
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是围绕着孩子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权接受最具爱心、最具责任感的教育,这也是我们奋斗终身的目标和梦想。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2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是一部易于操作的教学使用手册般的教育著作。语言平实、方法具体,体例特别——一天,共180篇,根据时段不同,安排不同的关注点和操作方法,简单实用。像饭后茶点,轻松翻阅,有心的人总会从中得到诸多启示,激发灵感。
纵观全书,没有高大上的操作策略,反之,有的是日常基本教学策略,是具体方法细节。尽管这些案例做法很多我们日常教学中也曾经尝试过,设置的问题情境都很熟悉,就是一线教师日常生活中天天可能遭遇的问题,唯一不同的是,有些问题我们遇见了,同时也被忽略了;或者有些问题遇见了,只是简单解决,更缺少连续性的有效措施。
我想,这就是优秀教师与卓越教师的分界吧。把平凡的事情坚持做好,就会不平凡。作者在前言里写到:卓越教师都在为两个共同的目标奋斗:
1.让教学技巧一天比一天有进步。
2.避免在同一个地方犯同样的错误。
深以为然。
作者用这个特殊叙述方式引发我们对常规的思考,重新思考这些由于太过熟悉而一叶障目的东西。假如我们能够自觉审视每天司空见惯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总在寻找能够比昨天、比上一次更可行的方法教学的话,你不想进步就难。
任何人都会犯错,即使已经卓越的老师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卓越教师都懂得为提高自己当下的教学能力而努力奋斗,他们每天坚守着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务实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目标前进。”
本书仿佛一面镜子,让我们反观日常教学。
很喜欢每小结的编排体例: “请你静心思考”、“你可以这样做”、“如果你完成了”三个环节。
静心思考环节中抛出问题并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性,比如第三天的主题是“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请静心思考”里这样提醒我们:你是否足够了解你的学生?如果能深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你一定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这也将有助于建立你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并进一步让学生的行为变得更好。”
“你可以这样做”环节,则给出具体的方法。
“如果你完成了”,这部分更是策略层面的引导,如何把事情做得更细致。比如第三天的做法中有一个发放问卷。在“完成”环节提醒:
给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之后,不要只是把它们收上来放在文件夹里作为摆设。如果一个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展现出……
有教师会把调查问卷结果张贴在教室里,但是只有极少数的老师会在做这件事之前征得学生的同意……
——这里,提醒采用这些方法可能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避免,否则有什么后果。从正反两方面提醒我们正确操作,而不是简单开个“药方”。而是让我们“如何煎服”,有哪些禁忌。
这种表述,新手便于直接借用,熟手便于针对自己的行为反思,便于改进。尤其是每隔20天就会有“为期20天的教学实践检验“,而且每个检验都不同,这样不仅帮助老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成果是否达到目标,还可以实时实地的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
读罢此书,我得到最多的启发就是教师要从自身寻找发展的动力,从改造自我开始。作为一名教育老兵,有时难免犯经验主义错误。特别是面对每天繁杂的教育工作,我们很容易顾此失彼,看重一些我们本无须看重的东西,忽略一些我们本不该忽略的东西。因此,每一天,我们都需要提醒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哪些事情是可以简单处理的,哪些事情是需要深入细致的,要学会归类,学会在时间分配上要学会把控。
草草读完,放在案头,不时翻阅。不会全盘照搬,但作者这种行文方式可以成为我们行事方式,如果在与学生的每一天,都会静心问问自己,今天有哪些必要的事情需要处理,如何做,做后效果如何,接下来需要继续怎么做的话,我想,我们会避免很多不应该犯的错误。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教育中永远没有万能的方法。
但是,只要我们发自内心站在为学生成长负责的立场上去反观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每天改进一点点,发掘他们最大的潜能的话,我们将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第5篇】《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读后感1000字
《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读后感1000字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非常熟悉的人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常说常新”的教育导师。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超越了其自身的时代局限,他的书被一读再读,他用毕生之力铸造的帕夫雷什中学则是理想中的完美学校。
《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一书,汇集了全国各地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学习、践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过程中的所学、所行与所思,反映了各地的人们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引领下在教与学、教书与育人、学校与管理等方面的所做的思考和实践探索,这些案例和心得体会文章,绝大多数来自教学一线,非常鲜活和生动,读来深受启发。
看了后,我由衷地说:“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碰到过的许许多多的问题,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不得不让人钦佩,觉得自己几十年的书教得是那么失败。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在这里,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说:“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我们常常希望学生有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端正的学习.
第一要充分备课,精心设计课堂语言。充分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认真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广泛查阅各种资料,精心备好每一堂课。通过精心的备课,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第二是和学生成为朋友。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第三是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应牢记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我们的话:“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二、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
三、把读书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的品质。
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学习和借鉴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
【第6篇】《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读后感
《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读后感1
最近,我研读了高万祥老师的《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一书。九堂课引领专业发展,九堂课成就优秀教师。书的主要内容由《读书是教育之母》、《无愧于“知识分子”的称号》、《从特色教师到特级教师》、《教育就是爱》、《我写故我在》、《口才是教师的第一能力》、《细节就是力量》、《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九部分组成。
掩卷沉思,高老师如一位智慧长者,慈眉善目,谆谆教诲,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就是启迪我们心灵的明灯。他谈读书、谈反思、谈科研、谈大爱、谈写作、谈口才、谈细节、谈家庭和人生的快乐,于是,伴着他的轻风细雨,我们浮躁的心渐渐平静,灼热的目光逐渐清澈,好久没有思索的的大脑开始了新的探索。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必须具有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源于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是源于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作为教师,真的是非常不同地“人”。
教师职业有别于其他职业,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内在要求。教育永远是一种遗憾的艺术,缺乏专业素养的教师或许永远只有遗憾而没有艺术。因此,教师要想减少遗憾,成为有艺术、有智慧、有魅力的教师,就应该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应该从教育信念到教育行为、从外在形象到内在素养、从共同规范到个人风格,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完善。而《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一书,正是教师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葵花宝典”。
《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一书告诉我们的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是一种对卓越境界的追求;提醒我们的是一种自我提升的策略,是教育之真、之善、之美的内在要求,是领悟“教育人生”的必由之路。
教育,是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是教师生命价值的实现过程。教师要学会自主思考并规划教育人生;要通过阅读来拯救自己,提升素养;要反思教育生活,追求成功体验;要学会释放压力,从教育过程中能够寻找到快乐,从小处着手,从高处着眼,既立足现实,又站在高处。教育就是教师的专业生活,生活是一种过程,快乐是一种体验,幸福是一种感受,教师应该追求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优秀的教师不仅拥有人格魅力,而且具有专业品格。我们有太多的教师习惯于重复,重复过去的方法,重复过去的经验,重复过去的思路。于是,激情在重复中逐渐消失,理想在重复中逐渐泯灭,信念在重复中逐渐淡化。告别重复,意味着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要有自己的理想追求,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改变自己,锤炼自己的专业品格,是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必然路径。
读过《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一书,欣然感叹: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是多元的,而教师自身的努力则是一种最具活力、最持久、效果最明显的内生源泉。教师应在“修心、修情、修性、修行”中生活,锤炼教育行动,提升教育能力;精练教育生活,感悟教育人生。
《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读后感2
读了《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总感觉优秀的教师总会有自己非常远的目标。有时会想自己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高老师如一位聪明的长者,慈眉善目,善于教诲,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就是启发我们心灵的明灯。这本书的九个部分都写得非常好,高老师从本身的实践写起,好多地方都是对老师们的成长建议,叙述的真切感人。看完后不自觉地让老师们飘浮的心渐渐平静,引燃思维的火花,大脑开始了新的探索。
一、做一个读书人和反思人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做一个读书人。读书,天天不中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毕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实的备课。书中还提到李镇西,现在被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当作者问及他怎样取得这样的成绩时,他的回答是,只是比他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我相信只要坚持读书,加上我们的不断反思和记录,我想我们已向优秀教师的门坎迈进了一步,成功的大门一定会向我们打开的。
说到反思,我们经常谈到要及时反思自己的工作,可经常是说说而已。在这方面,我深知是很欠缺的。虽然我们每天也在兢兢业业的工作着,但反思起来实在不满意自己,觉得自己工作的没有条理。我们都知道,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有的,经常看到身边的老师,有的比自己年龄还大,却日日兢兢业业的工作着,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所以我们要向这些老师学习,在工作中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
书中高老师给我们分析了写作的方式:第一,像写情书那样真诚。第二,教师应当是反思者。第三,诗意地生存。在这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是是我们的大师,他几十年如一日,天天凌晨从5点到8点写教育手记,点滴积累加上长时间的坚持不懈,便有了他身边的传世著作。人称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李镇西,能成就非同一般的事业功名,也和他长时间勤奋写作教育随笔分不开。李镇西老师一直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手记和教育随笔,所写的日记随笔是他最宝贵和最重要的成功之道,有了这么成功的经验和大师的指导,再加上我们本身的努力,相信我们也会成功的。
二、在教育事业上学会追寻快乐
书中高者师还告知,我们教师的工作平凡、琐碎、辛劳,只有具有热情的教师,才能享受教育工作独占的快乐。在我们的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杂事,关键是我们自己调整好心态,心态是你真实的主人,真正的快乐一定属于有良好心态的人。
走进《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一书,恍如漫步在一片聪明之林,让我从中体会到事情的解决需要教育的聪明,而教育聪明的源头,就在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参加教育实践,在不断反思和积累进程里。教育的聪明,就是教师综合应用各种教育能力到达了成熟地步的表现。
这是一次寻觅之旅。曲径通幽处,聪明在彼岸闪现,指引着我不断向前走去。
《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读后感3
近段我读了高万祥的“教育就是爱”和“大爱厚生”,感触最深的当数“大爱厚生”。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才是伟大。班里的每一个孩子活泼可爱的、调皮捣蛋的、学习优秀的、不做作业的、乐于助人的、自私自利的……在老师眼里有优劣之分,可在每一个家长眼里,那都是天使,都是最最可爱的!大爱厚生,就是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我们的学生,教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尽力做到了解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友爱每个学生,教好每个学生。
高万祥老师讲到霍懋征先生的故事,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手要求回答,可是当老师问到他时,他却答不上来。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霍老师由此感到了学生都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她私下里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如果不会就高举右手。此后,每当看到他举左手,霍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回答,举右手时则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霍老师悄悄地把这个方法也告诉了班里其他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结果发现整个班都变了。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这件事证明,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人皆有自尊心,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与脆弱,更需要老师的悉心呵护,更需要老师的爱。在此前提下,学生才会在一种健康、自由、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自觉学习。
爱学生是教师之本,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本的美德。对于低年级的老师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孩子来到学校,家长关心的不仅仅是学业,同时关注的是孩子的安全、身体状况和老师对孩子的关心程度等等。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出于信任家长把孩子放到我们学校,这就要求我们同时肩负起教师和父母的责任,对学校工作计划中的安全观、服务观、教育观、教学观必须逐一落实,丝毫马虎不得。
作为班主任,平时和孩子朝夕相处,孩子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包括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在我的眼中。对于学生的情况,我可以说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碰到特殊情况,需要及时处理,遇到好人好事,又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使学生在入情入理的教育中体验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一次用餐,一次出游,一次谈话,一个观测,一个现象,一个要求,一个习惯……都为我提供了教育的良好契机。遇物则诲——把握每一个教育契机,能使孩子随时随地受到教益。
读了《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明白,对学生的爱不应是抽象的表述,而是建立在师生互相理解、宽容、赏识、信任的基础上,渐渐产生的一种心理相容与共鸣,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平等和尊重,才能体现出我们教师的“大爱厚生”。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它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地爱我的学生,让他们在爱中成长。
《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读后感4
高万祥老师在优秀教师九堂必修课第四堂课大爱厚生中提到多年来,我把爱心育人,爱满校园看做学校管理和教师修炼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在实际工作中,我提出爱学生就是要了解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友爱每个学生,教好每个学生。高万祥说的很有道理,教师在工作中要多关爱一切学生,从学生的个性差异抓起。读到这些对我有很大的触动。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我参加工作已有二十几年了。回想刚参加工作时也是满腔热情,关爱每一个孩子,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后来对学生有了更多的宽容和耐心,教学中经常表扬鼓励孩子,努力做一个好老师,自认为自己做得已经不错,很爱学生,可看完大爱厚生这篇文章之后,我才知道我的爱是那样肤浅。高老师说,真正爱学生就是了解相信尊重友爱教好每一个学生。扪心自问,自己对每一个学生了解吗?和每一个学生关系都相处融洽吗?反思自己的行为真的感到愧疚。一个学期结束都和几个孩子谈过话?关心过每一个孩子吗?一个暑假过后有的孩子的名字都叫不上来,一张严肃的面孔吓退了多少孩子,换来了孩子们冷冰冰的问候,其实一些不经意的行为可能使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师道尊严,长幼有序等观念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了解,主要责任在于教师。
如今的教育要求教师了解学生,主动的,全方位的了解每一个学生,高老师提倡在全体任课老师中开展点名达标活动,即在规定的时间叫出全班所有学生的名字,进而能说出特点,全面了解。他说,什么时候,你能对着每一个学生的后脑勺叫出他的名字,那么,你就有了做一个优秀教师的资格。班主任还应该坚持每周与每一个学生谈一次话,哪怕是一两句有意无意的对话,哪怕是拉一拉学生的手,拍一拍学生的头。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具有强烈情感需求儿又十分敏感脆弱的幼小儿稚嫩的心灵啊!
了解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理,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平常我们在谈论学生时珊瑚绒睡衣,经常这样说,我们班某某同学学习很差,品行也不太好,常被老师批评,但是见到老师很有礼貌,很懂事,我们发现越是这样的孩子越亲近老师,想得到老师的赏识。每一个孩子都想成为好孩子,只不过有的孩子还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只有走进他们的心灵,教育才能发挥他的作用。
爱孩子,就要信任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强于他人之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天真善良的心,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改正错误,只要你给他机会,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学生的潜能如空气,可压缩于斗室,可充斥于天地,就看我们给学生多大的自由空间。
我非常喜欢陶行知先生的那段话你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您抱他,一会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只有了解孩子的情感,才能小心轻放孩子的心。
《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读后感5
工作之于 我读了一本特别的书,由全国优秀教师高万祥撰写的《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那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修的九堂课是什么呢?第一堂课:读书修身,;第二堂课:自我反思;第三堂课:教育科研;第四堂课:大爱厚生;第五堂课:积极写作;第六堂课:锻炼口才;第七堂课:注重细节;第八堂课:家校合作;第九堂课:追寻快乐。
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第四课大爱厚生,书本在目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优秀的教师各有各的优秀,但是有一点一定是共同的,这就是拥有爱心;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教育方法,但爱的教育是最强大和最伟大的一种方法;教师爱学生,能把一个民族爱发达了;教师恨学生,能把一个民族恨萎缩了。
热爱学生必须正确了解学生。任何一种爱都必须从了解与认识开始。一名教师每天要面对不同的学生,他们千差万别,在性格、能力、特长、爱好上也各有不同。如果我们对学生的认识就是不完全的、片面的。那我们何谈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必须善于宽容学生。宽容也是一种爱。没有宽容就没有教育,没有宽容就谈不上爱。我们每一天都要面对学生们千差万别的问题,宽容学生就要正确对待它们的缺点和错误,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要耐心的帮助,严格的批评,热心的开导。不能使用“心灵的鞭子”。
热爱学生必须用心关注学生。我们要了解学生,要宽容学生,因为我们热爱学生,而热爱学生必然就会关心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体贴关心学生。我们不但要指导他们的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爱护他们的身体。
热爱学生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爱不仅仅是无微不至的呵护和照顾,更不是随心所遇的娇惯、是非不分的放纵。师爱,是一种爱,更是一种负责任的爱,这种爱,犹如一股动力,时时推动着学生不断前进。教师与学生交往中,要把握对学生施爱的适度,做到严慈相继。牢记“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对学生严爱相加既要防止娇宠,溺爱,又要防止过于严厉,简单粗暴
现在这本书已经全部看完了,有一段话对我的触动很大,是作者引用的一段陶行知的话,“你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你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的悲哀。他没有打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的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您抱他,一会儿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了一般的伤心。”他说:“亲爱的老师们,请好好记住这段名言,并时时提醒自己:要小心轻放孩子的心!”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才是伟大。”班里的每一个孩子活泼可爱的、调皮捣蛋的、学习优秀的、不做作业的、乐于助人的、自私自利的……在老师眼里有优劣之分,可在每一个家长眼里,那都是天使,都是最最可爱的!
微笑如歌,赞美似蜜。一个微笑,就是一片阳光;一句赞美,就是温暖灵魂的力量;轻抚孩子的肩膀,就会带来心灵的震撼!把赞美的阳光撒进孩子的心田,就会激发潜能,收获欣喜。
《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读后感6
读了《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总感觉优秀的教师总离自己非常的遥望,有时会想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高老师如一位智慧长者,慈眉善目,谆谆教诲,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就是启迪我们心灵的明灯。这本书的九个部分都写得非常好,高老师从自身的实践写起,好多地方都是对老师们的成长建议,叙述的亲切感人。看完后我很自觉地让浮躁的心渐渐平静,好久没有思索的的大脑开始了新的探索。
一、做一个“读书人”和“反思人”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做一个“读书人”,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接下终身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书中还提到李镇西,现在被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当作者问及他怎样取得这样的成就时,他的回答是,可能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我相信只要坚持读书,加上我们的不段反思和记录,我想我们已经向优秀教师的门槛迈进了一步,成功的大门一定会向我们打开的。
说到反思,我们经常谈到要及时反思的自己的工作,可往往是说说而已而懒于记录。在这方面,我深知是很欠缺的。我们经常说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读书,诚然我们平日的工作的确也很忙,尤其是本学期,自己突然感觉很忙乱,两趟头得教学弄得自己没有头绪,天天忙着,但反思起来并不满意自己,觉得自己忙的没有条理,尽管如此,自己却是觉得忙着累着充实着,但日子过的很快乐。可是我们都知道,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有的,平时总想自己年龄不小了,精力达不到了,可也经常看看身边的老师,有的比自己年龄还大,却日日兢兢业业的工作着,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所以我们要向这些老师学习,在工作中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书中高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写作的方式:
1、像写情书那样真诚?日记随笔写作;
2、教师应该是反思者?学生个案写作;
3、诗意地生存?文学和学术写作。
在这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是我们的大师,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从5点到8点写教育手记,点滴积累加上长期的坚持不懈,便有了他身边的传世著作。人称“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李镇西,能成就非同一般的事业功名,也和他长期勤奋写作教育随笔分不开。李镇西老师一直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手记和教育随笔,所写的日记随笔是他最宝贵和最重要的成功之道。有了这么成功的经验和大师的指点,再加上我们自身的努力,相信我们也会成功的。
二、在教育事业上学会追寻快乐
书中高老师还告诉,我们教师的工作平凡、琐碎、辛苦,只有拥有热情的教师,才能享受教育工作独有的快乐。在我们的工作中,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情,那种烦躁、不安的心情常常影响了工作和生活,事后想想其实没有必要在这些无所谓的事情费心劳神。关键是我们自己调整好心态,心态是你真正的主人。真正地快乐一定属于拥有良好心态的人。
走进《优秀教师的九堂必须课》一书,仿佛漫步在一片智慧之林,让我从中体会到问题的解决需要“教育的智慧”,而教育智慧的源头,就在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参加教育实践,在不断反思和积累过程里。教育的智慧,就是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能力达到了成熟地步的表现。
【第7篇】《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的读后感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的读后感
最近,我精心阅读了《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通过学习,使我深深思考三个问题:什么造就了积极的课堂、谁是课堂的主导者、如何全面掌控你的课堂。
一、努力创设积极型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状态,它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以及师生、学生之间的关系状态。
积极型的课堂氛围,教师积极投入,学生全神贯注,师生之间交流融洽,学生思维活跃,知识接受愉快高效,信息反馈及时,教学效果好。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创设积极型课堂氛围。
1、民主教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角色地位,容易使学生产生权威心理,这样,学生的知识接受就具有一种强迫性和压抑性,教学效果自然就不理想。因此,教师应尽量减少角色意识,尤其是注意教态和语气问题,做到教态亲切、自然、大方,面容和蔼、语气温和,富有情感,从而消除学生对老师的“威严感”、“距离感”;同时坚决不搞“一言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以便形成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成功教学。课堂上教师在提问、设疑、练习时,问题内容的难度要尽量降低,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基础情况;同时,教师要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消除其紧张或怕答不出来而难为情的心理,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苹果”,并及时予以评价、肯定。这样,学生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时间长了,就能形成积极思考、敢于回答问题的活跃的课堂氛围。
3、灵活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因前一节课是体育课,本节课不少学生较疲劳,没精打彩,精力分散;下午第一节课,有少数学生打瞌睡,思维处于低沉状态;试卷评讲课中一些学生因考得不好,情绪低落等等,导致授课效率很低,教学效果差。此时教师要注意运用非智力因素,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排除干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
“反思”是一条走向成功的路径。它被解释为优秀教师成长的一个共性特征。但深深刺痛我内心的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反思的太少了,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学习、再反思、再实践更是寥寥无几。中国有句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强调的是个人的努力。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强调的是内省。但仅仅知道反思的重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反思”在现实中的含义要丰富得多,反思教学做起来也并非易事,但反思与实践的结合对教师教学智慧提升的作用不可估量。不论自己的.每一次否定和尝试是不是正确,首先要有一种执着和专注的精神,一种永不满足的对教育核心问题的逼近,可以称之为“反思的精神”;其次就是对教学事件进行反思的敏锐眼光——独特的思考角度,这是组成教师“反思能力”的重要部分。只有建立在反思精神之上的反思才是真正有力量的、有生命的,才是真正能促进教师成长的。而再实践是对反思的检验与进一步反思的催生,是增强反思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教学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的艺术。登抵“金字塔塔尖”的秘密,就蕴藏在一次次的“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之中。
教师不仅要实践,还要学理论,更要用理论对照实践进行反思,今后我将这样一个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看作是自身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敢想、敢做、勤学、善思,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
【第8篇】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1
在今年内的暑期里我有幸在各位领导的推荐下阅读了安奈特·布鲁肖《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这本书,刚开始自己看到这么厚的一本书,感觉头也大了,但当我在看完第一页的时候,我就会不知不觉的翻到下一页,慢慢的我喜欢看这本自己原本看到头疼的书,整本书看完之后给我的收获很大。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能教好学生的就是好教师。不管有多少成绩,不管有多少荣誉,不管碰到多少困难,不管遇到什么特殊情况,都要坚持教好每个学生。这才是我们教师一辈子的追求。如果教不好学生,即使写了不少论文、出了不少书籍,也不能称之为名师。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是以每天一个案例的形式提供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策略。每一小节都非常具体的写出:“请你的静心思考”、“你可以这样做”两个环节。像“巧妙地安排座位、教会学生利用错误使自己进步、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等等……都是我们日常遇到的常规问题,书中都做出了可行的教学策略指导。看罢觉得受益匪浅,诸如“教好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获得家长的支持!”“一个不轻易犯错的人通常是一个不愿意冒险的人,而不敢冒险的人通常很难取得成功。”
一、明确理想目标
理想,就是一个人为之奋斗和追求的目标。没有目标,无以至千里。在自己工作岗位上,不同教师从事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教师分工不同,工作就会有差别。教师要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联系实际,选其一二,制定计划,确定目标。学科知识应该达到什么标准,普通话达到什么水平,课堂教学达到什么要求,班主任工作达到什么程度,认真研究,不断实践,实现理想。干就干出个模样,当教师就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用爱教育孩子
爱能产生力量,有了爱,自己才愿意去做事情,并且不会感觉很累,没有爱教育也就没有了价值。古今中外所有有成就的教育家,都把爱当做教育成功的法宝。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用心和学生交朋友,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没有足够的爱心,就没有办法与学生进行正常的交流,也就没有办法真正的了解学生,进而帮助学生。
1.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让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体会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学会做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寄托着祖国的希望,是父母的孩子,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教师眼中无差生,只有差别的学生。教师的工作就是培养他们,转化他们,转变他们。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具备一名合格教师的品质。在教师眼里,所有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尽力关注每一个孩子,“为了一切孩子”是优秀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
2.因材施教。“十个指头有长有短”,孩子千差万别,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他们不断发展,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潜能。
三、正视压力,不断探索,悦纳任务
优秀的教师不是培训出来的,工作能力是在实际岗位上赶出来的。所谓孰能生巧、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有任务就有压力,怎样对待工作任务,持什么样的态度,是迎接挑战还是逃避?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成长,因为挑战与机遇并存。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真确看待任务,欢心接受任务。对待任务态度不正,屈于权力的压力,憋着心去干,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往往会为了完成任务而玩笑横任务,不会有真正的收获。态度正了,为提高自己而迎接挑战,即使没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成功和失败都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只要实践了,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我们都会在过程体验中有所收获,这样日积月累,定能厚积薄发,出类拔萃。
四、不断学习
学会学习,是优秀教师必备的条件。现代化教育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应当是多层的、宽广的。首先要求精和深,其次是宽和新。精和深,是指对其所教专业知识应当精确掌握、深刻理解。所谓宽,即知识面宽。知识之间是相通的,是可以迁移的。新则是追求时代发展,追求新的知识、方法和理念。优秀教师需要扎实的基本功,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这需要教师不断自觉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简洁精练的语言,准确生动的阐释,都是靠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积累得来的。
五、超越自我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条件。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学会阳光思维,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分开看问题。只有自己有了健康、积极的心态,我们培养的学生才会幸福、快乐。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每天多做一点点,就是从成功开始;每天创新一点点,就是领先的开始;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卓越的开始;每天谦虚一点点,就是被接纳的开始。只要我们朝着优秀教师这一目标不断前进,相信我们一定能取得成功!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2
我想每个老师的心中都期待着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本书包含教学相关方法、策略或行动建议,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这本书的设计就像饭后的点心,每天只需花几分钟,它就能给你带来充实和惊喜,甚至有意无意的改变。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如此多的责任,所以很容易顾此失彼,看重一些我们本无须看重的东西,忽略一些我们本不该忽略的东西。
这本书正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指导,它将帮助我们的把想法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并积极影响学生的成长的每一个步骤。
教学永无止境,没有人能真正达到教学的巅峰。这种情况从未发生过。正因为如此,所有优秀的教师都知道如何努力提高自己现有的教学能力。他们坚持提高教学能力的务实理念,一步一步地向目标迈进。
首先,教师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学生走进教室,看到一个严肃、充满怨恨的老师,他们会立刻变得非常警觉,甚至会改变他们想要信任新老师的想法。即使老师后来“改变”了不友好的行为,也很难扭转学生对你的第一印象,这比一开始用积极的言行去面对学生要困难得多。
因此,我在第一节课上告诉他们,我很兴奋能成为他们的老师,和他们一起学习和进步。我也向他们保证,新的一年将是一帆风顺的一年,是充满精彩和胜利成果的一年。
其次,老师应该了解每一个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耐心地一点一点地了解学生。例如,他们的偶像是谁,他们相信什么,他们的梦想是什么,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等等。
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发出一个非常有趣的问卷,通过问卷我们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一些情况,同时声明老师对他们非常感兴趣。
永远不要放弃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尤其是那些最不可能被你喜欢和认可,最需要老师关心和关注的学生。
最后,我们应该有效地与父母沟通。让父母参与到学校中来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因为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让父母支持你。
老师通过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进步,让家长了解老师,让家长明白老师同他们一样,也以学生为自豪,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样,更拉近老师与家长的关系。
初读本书,很多实用性的技巧还需在现实生活中慢慢实践,以后也将对照实际教学来重读此书,争取多多吸收书中的精华!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3
就像是从小听妈妈的话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长大后却发现恶人的日子都过得比较舒坦,横行天下的坏人远多于好人。有的时候道理都是对的,但放到现实中,有些道理明显水土不 服 ,有些道理看着高大上,真正要作取舍的时候,能排序靠后就不错了。
拿到《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这一本书之后,这种熟悉而又痛苦的割裂感就又再度袭来了。 比如说经常感谢和赞美学生这一节。作者所提的这一方法其实一直以为就是我们教育中提倡的,从而衍生出赏识教育等一系列的教育理念。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表扬学生都是政治正确的,表扬的效果要远优于批评。其逻辑链条是,表扬学生,学生自信心增长,有利于获得更好的学业成就或综合发展。只要我们稍为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对于这样的理论就会深信不疑:如果是你的孩子,你希望孩子在批评中成长,还是在表扬中成长?但现实的实践情况,如果老师在教育中一味的表扬,是不是一定会有好的实践效果?
美国的科学家们最后作的一项研究,颠覆了我们对于表扬在教育逻辑链条中地位的因有认识。研究显示,在随机情况下,对学生进行表扬,并不会对学生的学业成就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表扬不能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而更像是学生发展的成果,即,由于学业成就高,优秀学生获得表扬的机会更多,这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更多的表扬确实对自信心的建立有帮助,但是同时也有可能助长于自负、自大等负面情绪。因此表扬的效果是中性的,而不一定导致积极的效果。如果将这个实验的成果再拿到现实中来进行检验,哪一个更符合老师们的实践经验呢?
我感觉教育理论中的不少内容都遮裹上了一层迷雾。有一些是真理,有一些是伪真理;有一些是只能摆在台面上的,有一些是只能摆在桌底下的;有一些是重要的,有一些是更重要的。
从学理上有什么判断的标准吗?还在思考中。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4
当我拿到这本书看到书名时,我就在想优秀教师和卓越教师的区别是什么,优秀教师跟卓越教师的距离又在哪里。诚然,一名优秀的教师或许具备了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或许拥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及教育方式,也可能是其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性格特点。那么卓越教师呢?既然卓越超越了优秀,必然拥有超越优秀的品质,这个品质是什么,体现在哪里?当我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我想我开始慢慢能够找到答案,体悟到从优秀通往卓越的那点差距。其实从优秀到卓越的路径并不漫长,有时候甚至只是一步之遥,一念之差,它可能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次交谈、一句关怀……所以我想卓越并不是一种姿态,而是在优秀之上赋予了一种态度,一份情感,一个思想。
一种积极的态度,一份真挚的情感,一个能够包容、理解的思想,总之所有的关键在于这是“爱”的教育。书中的文字简练而扼要,没有大篇的叙述只有简单的案例和简洁的语言,“请你静心思考”“你可以这样做”,我想这是贴合我们教师所需要的。这本书也许并不完全适用于我们幼儿教师,但书中的某些策略和观点却能在不经意间引起我们在教育上的共鸣,它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揣测、去发现。我想卓越教师之所以卓越是因为他付诸了爱的行动,他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在细节处彰显教师的关怀与呵护。而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铸就了教师卓越的品质。在我的阅读过程中,有几章甚至只是某几句话却极大的触动了我,对我而言特别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我们需要的态度书中的第一章就是“积极乐观的第一印象”,书中说到教师的热情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是可以影响你的学生的,生硬、严肃的表情会让你的学生产生不敢亲近的认知。我想是的,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应该交融的。而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是需要这样的特点,幼儿的情绪是最能受到老师带来的波动,我们细小的情绪变化也会感染到孩子,当我们每天都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和乐观的态度和我们的孩子相处时,我想孩子们会被感染并回以同样的热情。文中有一章也说到“微笑着问候学生”,在幼儿园我们每天都会以亲切的笑容来迎接孩子们的到来,这个“微笑的问候”是开启一天快乐时光的起点,让孩子们感知到老师是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的。
但是我想不管是微笑还是积极乐观的态度都不是为了让幼儿亲近你而故做的伪饰,这是发自内心的笑容,是你愿意亲近孩子的信息。因此,我们应当将这种状态永久的保持下去,虽然是很微小的一个态度,保持一天,一周,一段时间是容易的,但若能每天都做到不让自己的消极情绪影响你对孩子的态度,这是不容易的。当然这个态度既是对孩子的态度也包括了对待自己的态度。看到其中有一章说“老师并不轻松”,我很有同感。也许在外人眼里教师这个职业是令人羡慕的,它有长长的假期,有不错的福利,尤其是幼儿教师,常被人误解为是最轻松的,不就是管好小孩子,带他们玩玩闹闹,既没有升学压力也没有成绩负担。但是我想这是因为外人不了解我们的职业,而我常常听到的却是幼儿教师抱怨自己的工作辛苦。因为我们的职业有着别人不理解的一面,这一面或辛苦或单调或烦恼,当我们被工作的琐碎事烦恼着的时候,我想我们仍需要一个对待自己的态度,是负责的态度,是积极的态度,是心平气和的态度。对待自己我们一样需要乐观的心态,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地去迎接那些未知的挑战,欣然接受赋予我们的任务,淡然面对工作中的得与失。
我们需要的常规卓越教师是成功的课堂管理者。这是书本当中提到的一句话,我于此非常赞同,同时书中讲到的一些课堂管理的策略和小建议也能极大的引起我的共鸣和启迪。“课堂上的头号问题不是纪律,而是缺乏有组织的常规”我们会发现有经验的教师或者说我们卓越的教师总能够将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在任何问题面前有他的原则和处理方式,这就是我们说的“常规”。在幼儿园面对一群不谙世事,天真懵懂的孩子,常规的建立是我们实施教学的基础,开展教育的基石。
我觉得幼儿园的常规应该是最具柔然性,最显张力的,我们不应该像小学中学那样明文规定着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是在孩子们能够理解,愿意接受的基础上去实施。比如:可以是师幼共同制定一些规则;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常规。我想这样的常规是被我们的孩子认同接受并能愿意去维护的。就像书中提到的我们可以去寻找制定规则的契机。至于维护和遵守规则,请给我们的孩子一点时间,他们需要慢慢地在遵守与犯规之间去练习和熟悉。
我们需要驻足书中有一章提到“停下来想想为什么”。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该因忙碌而停不下匆忙的脚步,偶尔也应该驻足停留,转身看看,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一天之中会发生很多的事情,有教学上的事,有与孩子相处之中发生的事,有你在遇到问题时处理的方式等等,有些事细小的我们几乎可以忽略,但是仍然值得我们去反思。比如:今天发生了些什么事?我是怎么处理的?结果如何?这样做正确吗?还可以做得更好吗?在思考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对自己的自我评价,我们的经验是在不断的反思和提炼中越加丰富的。所以,多回顾回顾自己的足迹,多想想为什么,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进而去弥补去完善,我想教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我们需要错误“错误是可以被接受甚至是非常受欢迎的。”“犯错”是人之常情,我们不应该让我们的孩子畏惧错误,而是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直面错误,在错误中得到学习。书中有举例到:教师通过假装犯错,让学生去抓老师的错误来帮助他们的学习。我想我们也可以学习这样的方式,因为有时候“错误”的到来往往也伴随着教育的契机。不管是教师犯错还是孩子犯错,我们都可以将这些日常生活中真实可见的例子用来帮助我们的孩子明白事理,增长见识,相信这样的教育比口头的讲解教授更有效果。
我们需要倾听“学生需要你借他们一双耳朵,在向你倾诉的过程中,问题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清晰。”这是多么明智的举动,教师确实应该听比说多。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当孩子发生争执时,当孩子想畅所欲言时,请别让你的话语干涉了他们想法。幼儿园的孩子会有很多的话跟你说,他们的话语也许没有逻辑性,只是在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让你不怎么理解,不知道怎么回应,我想我们要做的是适时地询问并耐心听完,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孩子的很多奇妙想法。倾听既是你对孩子的一种尊重,也是你愿意接纳孩子的表现,这是你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窗户。所以,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吧,它会告诉你你需要做什么。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帮助我们教师成长的策略,我们还需要关注很多的细节,做很多琐碎的事情,但是我想我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教育。用我们的真情、真爱去呵护关爱所有的孩子,帮助他们成长得更好,这是作为教师最值得欣慰的事情。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用心去聆听他们的心声,去接受、包容、理解他们的奇思妙想的时候,我们也会得到很多。所以,让我们将“爱”贯穿到教育的细节之中吧,用情施教,用爱开导。时常问问自己:“我做到了吗?”如果我们正在做或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那么我们就离卓越不远了。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5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是一部易于操作的教学使用手册般的教育著作。语言平实、方法具体,体例特别——一天,共180篇,根据时段不同,安排不同的关注点和操作方法,简单实用。像饭后茶点,轻松翻阅,有心的人总会从中得到诸多启示,激发灵感。
纵观全书,没有高大上的操作策略,反之,有的是日常基本教学策略,是具体方法细节。尽管这些案例做法很多我们日常教学中也曾经尝试过,设置的问题情境都很熟悉,就是一线教师日常生活中天天可能遭遇的问题,唯一不同的是,有些问题我们遇见了,同时也被忽略了;或者有些问题遇见了,只是简单解决,更缺少连续性的有效措施。
我想,这就是优秀教师与卓越教师的分界吧。把平凡的事情坚持做好,就会不平凡。作者在前言里写到:卓越教师都在为两个共同的目标奋斗:
1.让教学技巧一天比一天有进步。
2.避免在同一个地方犯同样的错误。
深以为然。
作者用这个特殊叙述方式引发我们对常规的思考,重新思考这些由于太过熟悉而一叶障目的东西。假如我们能够自觉审视每天司空见惯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总在寻找能够比昨天、比上一次更可行的方法教学的话,你不想进步就难。
任何人都会犯错,即使已经卓越的老师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卓越教师都懂得为提高自己当下的教学能力而努力奋斗,他们每天坚守着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务实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目标前进。”
本书仿佛一面镜子,让我们反观日常教学。
很喜欢每小结的编排体例: “请你静心思考”、“你可以这样做”、“如果你完成了”三个环节。
静心思考环节中抛出问题并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性,比如第三天的主题是“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请静心思考”里这样提醒我们:你是否足够了解你的学生?如果能深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你一定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这也将有助于建立你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并进一步让学生的行为变得更好。”
“你可以这样做”环节,则给出具体的方法。
“如果你完成了”,这部分更是策略层面的引导,如何把事情做得更细致。比如第三天的做法中有一个发放问卷。在“完成”环节提醒:
给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之后,不要只是把它们收上来放在文件夹里作为摆设。如果一个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展现出……
有教师会把调查问卷结果张贴在教室里,但是只有极少数的老师会在做这件事之前征得学生的同意……
——这里,提醒采用这些方法可能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避免,否则有什么后果。从正反两方面提醒我们正确操作,而不是简单开个“药方”。而是让我们“如何煎服”,有哪些禁忌。
这种表述,新手便于直接借用,熟手便于针对自己的行为反思,便于改进。尤其是每隔20天就会有“为期20天的教学实践检验“,而且每个检验都不同,这样不仅帮助老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成果是否达到目标,还可以实时实地的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
读罢此书,我得到最多的启发就是教师要从自身寻找发展的动力,从改造自我开始。作为一名教育老兵,有时难免犯经验主义错误。特别是面对每天繁杂的教育工作,我们很容易顾此失彼,看重一些我们本无须看重的东西,忽略一些我们本不该忽略的东西。因此,每一天,我们都需要提醒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哪些事情是可以简单处理的,哪些事情是需要深入细致的,要学会归类,学会在时间分配上要学会把控。
草草读完,放在案头,不时翻阅。不会全盘照搬,但作者这种行文方式可以成为我们行事方式,如果在与学生的每一天,都会静心问问自己,今天有哪些必要的事情需要处理,如何做,做后效果如何,接下来需要继续怎么做的话,我想,我们会避免很多不应该犯的错误。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教育中永远没有万能的方法。
但是,只要我们发自内心站在为学生成长负责的立场上去反观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每天改进一点点,发掘他们最大的潜能的话,我们将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6
利用假期时间读了这本《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不同于其他书理论性很强的特点,这本书是以一个个案例的形式给我们提供教学上有效的方式方法。像“教会学生利用错误使自己进步、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都是我们日常遇到的问题,书中都做出了相应的指导。从最开始对看书的厌烦,到最后恨不得马上读完,这本书的阅读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改变。
说到如何成为一名卓越教师,这其中少不了一个字:爱。爱教育,爱学生,不是装装样子,敷衍了事;不是一时兴起,转头就忘;而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断专研的爱的教育。在这本书中提到了两点让我最有感触。一是不要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二是教好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获得家长的支持。
不要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我常常对自己说。每个人生出来都是不同的,我们教师要善于寻找不同学生的闪光点,由此来鼓励启发他们。记得我曾经教过一名淘气的男孩,上课经常打闹,不认真听课,让我很头疼。很多时候我都不愿意去管他,可后来我发现他虽然顽皮,但是字写得特别漂亮。我就由此入手,在全班表扬他,拿他的字做范例。慢慢地,他也觉得自己是个榜样,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上课打闹少了,认真听课的时候多了起来。由此可见,只有我们教师不放弃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生才会“破蛹重生”。
教好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获得家长的支持。这一点我以前总认为这是班主任教师的事情,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一次假期作业的检查,我发现作业的笔迹不像一个小学生书写的,于是我和班主任联系,让班主任教师找到了家长。那位家长非常不好意思,说:我以为假期作业英语老师不会检查,就代替孩子完成了,没想到老师这么认真负责。老师你放心,这两周时间我一定让孩子补完,我们也会全力配合老师,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也正是这件事情,我感受到,我们让家长配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家长知道,我们在方方面面都在关注着每一个孩子,老师家长都不松懈,才能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最后,我想用一句名言作为结尾: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育者还必须具备一种对美的精细的感觉。你必须热爱美、创造美和维护美(包括自然界的美和你的学生的内心美)。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7
曾经,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卓越教师似乎遥不可及。优秀教师和卓越教师的区别是什么,优秀教师跟卓越教师的距离又在哪里?《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这本书让我明白:其实从优秀到卓越的路径并不漫长,有时候甚至只是一步之遥,一念之差,它可能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次交谈、一句关怀……在细节处彰显教师的关爱与呵护,绽放着卓越教师的魅力。此书是以每天一个案例的形式提供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策略,一共包含180天,几乎覆盖了整个学年的教学时间,每一天都为教师提供一个与教学相关的方法、策略或者行动建议,他们像一束光亮一般,照亮我教学管理中的一个个盲区,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教育梦想。其中,有几章甚至只是某几句话却极大地触动了我,对我而言特别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积极乐观的态度
书中的第一个策略就是“积极乐观的第一印象”。书中说到教师的热情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是可以影响学生的,生硬、严肃的表情会让学生产生不敢亲近的认知。的确如此,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应该交融的,而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更是需要这样的特点。当我们每天都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和乐观的态度和我们的孩子相处时,我想孩子们会被感染并回以同样的热情。书中提到“微笑着问候学生”,这个“微笑的问候”是开启一天快乐时光的起点,让孩子们感知到老师是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的。
这几周的教学生活让我感同身受,以往也许是自己心理原因吧,总认为周一上课学生无精打采,我有意识地调整了教学进度,最终却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在降低知识难度和学习强度的条件下,学生仍是一蹶不振,正常的教学时间却上成了充满硝烟的说教课,师生关系极度紧张。郁闷之下,我改变了策略,每次周一上课时,我总是面带微笑的走进教室,和孩子们聊聊家常,积极地捕捉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也在不断的变化,上课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被表扬的学生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效率高了,师生关系和谐了许多。因此,我们应当将这种积极的状态永久的保持下去,虽然是很微小的一个态度,保持一天、一周、一段时间是容易的,但若能每天都做到不让自己的消极情绪影响你对孩子的态度,这是不容易的。的确如此,作为一名教师确实不容易,我们每天要面对很多压力,对于调皮捣蛋、学习不认真的学生我们不能熟视无睹,置之不理呀。即使这样,我们教师仍然需要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出现的种种状况,化消极为积极,让自己快乐和积极的情绪去影响、感染学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将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卓越教师是成功的课堂管理者。”这是书本当中提到的另一句话,我于此非常赞同,同时书中讲到的一些课堂管理的策略和小建议也能极大的引起我的共鸣和启迪。“课堂上的头号问题不是纪律,而是缺乏有组织的常规”,我们会发现有经验的教师或者说我们卓越的教师总能够将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在任何问题面前有他的原则和处理方式,这就是我们说的“常规”。也许是习惯于高年级的教学生活,记得这学期刚接触三一班这群孩子们时,我发觉多数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行为习惯差。常言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接下来,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班规,对于触犯这些规矩的孩子进行严肃的批评和教育,帮助孩子们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我还不忘课堂常规需要反复练习,让学生慢慢地在遵守与犯规之间去练习和熟悉。总之,在我们班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呈现出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风班貌。
三、关爱每一个学生
教育是一项充满爱的事业,爱可以创造奇迹。教学中,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放弃每一个学生,“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我喜欢优生,但不排斥学困生,对于暂时的学困生更是倾注了满腔爱心。比如:我们班的小阳同学,入班时的数学成绩只有四十多分,总能感觉到她心事重重,很少说话,不善于与人交往,作业完成质量极差,学习成绩一路下降。在我心里,我同情这个孩子,总希望她快乐成长,所以对她的关注多一点。平时,我在言语上总给她一些温暖,课间总是把她叫到跟前,给她补习家庭作业中的不足。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她学习上主动了许多,课堂上敢大声回答问题,作业也能按时完成;我也总是鼓励她,让她明白老师很爱她,很喜欢她,让她懂得知识靠日积月累一点一点学会的,只有努力才能有好成绩。一学期下来,她已经能主动自主地学习,去年期末考试数学取得了92分惊人的好成绩,我特意给她颁发了一张特殊的奖状:数学进步奖,进行鼓励。事实证明,这种做法还是很有成效的.。我班里其他几个学困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成绩也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事实上,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帮助我们教师成长的策略和技巧,但是我想我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教育。因此,让我们将“爱”贯穿到教育的细节之中,用一颗炙热的爱心去浇灌孩子们心灵的花园,用情去施教,用爱去开导,向卓越的教师那方奋力前行,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与快乐。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8
首先我想起就是教育工作者常说的那句话,只要是爱孩子一切都没有问题。爱能产生力量,有了爱,自己才愿意去做事情,并且不会感觉很累,没有爱教育也就没有了价值。正是因为热爱教育事业所以我成为了一名教师,正是因为热爱孩子所以每天不觉得累。古今中外所有有成就的教育家,都把爱当做教育成功的法宝。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就会用心和学生交朋友。没有足够的爱心,就没有办法与学生进行正常的交流,也就没有办法真正的了解学生,进而帮助学生。爱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寄托着祖国的希望,是父母的孩子,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具备一名合格教师的品质。在教师眼里,所有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为了能够让这些花朵茁壮的成长,我们要根据每朵花不同的特点和性格来进行因材施教,因为我始终相信,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只有符合孩子的个性特点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去激发孩子们的潜能。但是班级中孩子这么多我又怎么能够全部面面俱到呢,我想就是缺少方法吧!也许这正是我算不上优秀的原因吧!但是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那么想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在工作中还要善于表达并合理运用自己的爱意,真正做到关怀而不庸俗,严格而不冷酷,信任而不放纵。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环境下,让学生体会、理解并接受你对他们的爱心与关怀。既要照顾到整个班级学生的群体普遍可接受性,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不同的角度、程度、方式、方法等方面施予爱心。充满爱心的老师心中想的都是学生,很注意班级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就会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每时每刻都在关心自己,感受到爱。
人们都说学无止境,读这本书我的最大感受是教育永无止境,我们老师的成长也没有上限。书中一段段文字,一个个故事,让我对教育事业有了新的认识。就像前言中写的:你想让学生的生命与众不同吗?你想让学生都燃起对知识的渴望吗?你想成为卓越教师并教出卓越的学生吗?我一直都坚信,每一位教师内心深处都期待自己成为一名卓越教师,这个美好的愿景始终在等待着实现的那一天,我也坚信,每一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期待着找到自己无限的潜力,这些潜力始终在。只是我们应该坚持而已!坚持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9
当我看到《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一书时,我就被它吸引了。或者更加确切地说,该书扉页上的副标题抓住了我的眼球——“ 极具影响力的日常教学策略” 。作为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 菜鸟” 老师,每天面对着许许多多的教学问题。我非常迫切地渴望能够有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指导我的教学工作。因此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我便迫不及待地将之阅读吸收。
书的设计很有趣,按照180天来计算,每20天有一个教学实践的反思实践,语言充满美式幽默,列举的事例也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普遍的问题。一口气读完全书,细细品味,发现一整本书在被我咀嚼消化之后,只剩下了一个关键字,就是—— 尊重。
曾在一本心理学著作上看到过,我们的社会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因此想要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最重要的便是学会尊重。爱默森也曾说过:“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尊重的教育首先就是尊重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人,也就是学生,尊重学生,也就要尊重他们的生命,尊重学生的需求,尊重他们的精神世界,尊重他们的个性。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虽然二者的角色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高人一等。师生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想要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成长,因此彼此之间应当相互尊重。而且教师为人师表,是学生们模仿学习的榜样,要想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懂得尊重的人,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近教师,主动接受教育,真正地学会去尊重教师。读到这里,我不禁神往,若是学生之间都懂得互相尊重,这在班级和教学中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那么,如何能实现这一点呢?教师要做到哪些呢?书中给出了这样的一些建议:
一、给学生一个承诺。可以告诉学生,你非常愿意对他们做出承诺,承诺非常尊重他们,因为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值得我尊重。当然,教师自己给出的承诺一定要兑现,当承诺一出,你会不自觉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在潜移默化中赢得了学生的尊重。
二、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他们的意见。可以下发调查问卷,包含如下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你对于这个班级有什么看法?你觉得你的意见受到重视吗?在这个班级中,你觉得老师尊重你吗?老师教学的方式吸引你吗?如果没有,你认为老师可以做出哪些不同的改变?问卷的目的是摸底,而其真正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填写问卷的一份子,给学生一个民主的权利,也就是给予了他们话语的尊重。
三、“ 传送信封” 。面对的孩子越来越大了,孩子们的自尊心也会增强,我们有时候不能直接严厉地批评学生,有时会给学生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与学生交流的难度其实越来越大。那么,如何人文性地谈话、教育才好呢?书中提供了让孩子传递空信封,实际上是给了孩子面子,也给了他们与自己交谈倾心的机会。
四、经常感谢和赞美学生。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我感到惭愧,我很少对学生讲出赞美的语言,尽管有时我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觉得他们出乎我的意料,但我也很吝惜我的表扬。其实我应该赞美他们,让学生明白这个班里在弘扬什么,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鼓励的,什么是对,什么是非。
通览全书, 作者对“尊重” 这两个字讲述的可谓是大费周章。然而正是这简单的两个字,如果能够做好,在教学甚至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必定大有益处。读完全书,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做些改变,希望这些小小的改变,能赢得师生双方大大的尊重。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10
暑假里我阅读了《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这本书是以每天一个案例的形式提供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策略,一共包含180天,每20天有一个教学实践的反思实践,语言充满美式幽默,列举的事例也是我们日常教学生活中普遍的问题,读完此书又细细品读了一番,感悟颇深。我明白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甚至是一名卓越的教师,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我觉得全书的策略还是围绕教育上的爱展开叙述,从每天的小事做起,尽可能地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这本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倾听学生的声音”这一策略。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匮乏,致使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班有几个孩子很顽皮课上不遵守纪律,课下追逐打闹,别的孩子向我告状,很多时候我都不问原因,很少去认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人,教师能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否用心聆听学生的心声,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体会到:教师必须放下师者自尊的架子,主动接触学生,认真倾听学生说话。其次在倾听中要树立这样的信念: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每个孩子都有被尊重和信赖的需要。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学生才能更加信任老师,达到和老师以心换心、以师为友的程度。在这种条件下,学生对教师完全消除隔膜、敞开心扉,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成为一种非常美好的享受。
在教学中我也往往运用这些“小细节”。作为一名班主任,最头疼的莫过于班级中那些成绩不佳,又对老师的苦口婆心又无动于衷的学生了。每天的晨读是最让我伤脑筋的,几个经常早早到班的孩子总需要我去盯着。我也找了那几个孩子谈话,软硬兼施,可情况总不那么令人满意。正当我无计可施时,其中一个孩子日记里的话让我受到了启发。这个孩子平时表现并不理想,可他告诉我自己一直盼望老师能让他做小组长,他很愿意为班集体服务,转念一想我何不安排一个早读监督员呢!就由他来监督早来的学生进行早读。现在我班的早读我再也不操心了。可见,在平时的管理中,应全面关注每一个孩子情感上最细微的变化,从小细节中捕捉到教育的良机,也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这本书中还提供了很多教学和班级管理上的小技巧,比如给家长发表扬信、给学生写小纸条,利用教室的墙壁展示学生的优秀成果、展示学生的照片等等,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采用着一些小的策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上,书中的简单而有效的5个教学步骤,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我想如果我今后能按照这些步骤教好每一堂课的话,学生将会因此享受成功的每一天!
这本书读完,在和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联系,突然发现自己距离卓越教师的差距太大了。之前我把做教师仅仅作为一项工作而已,没有把这一职业提升到一个高度;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把这本书中提供的方法揉入自我反思中,要想从优秀教师走向卓越教师,就需要我们从每一天的小事做起,只要我们潜心地爱着自己的学生,潜心地爱着自己的教学,总有一天,我们一定会走向卓越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