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蒙田随笔读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2篇优秀的蒙田随笔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蒙田随笔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
第1篇蒙田随笔读后感800字 第2篇蒙田随笔集读后感800字高中
【第1篇】蒙田随笔读后感800字
蒙田随笔读后感800字1
看了《蒙田随笔》后,才发现他的思想观点在我看别的书时就接触过了,原来他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感情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峻研究的学者。读完他的书,让我重新认真反思了一下自己,虽然可能只是一知半解,但是陶渊明也说过:“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蒙田说:“自然的造化可谓巧夺天工,倘若我们的相貌毫无相同之处,那就会人兽不分;倘若我们的相貌完全相同,人与人就无法辨别。”这句话给了我好大的启发,是啊,这和马克思思想里的所谓“事物都具有共性和个性”的观点大概有异曲同工之妙吧,所以,从来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事物作出相同的判断,而且两种见解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不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看法也会有所不同。一个人只要善于学习,从以往事件中汲取经验便足以使自我变得更聪明。如果谁能记得曾经受到过的伤害,以及使他们情绪发生变化的微妙的原因,那他就能为未来的变化和自己的处境作好思想准备。由此,蒙田认为用经验来思考事情那是不可靠的,因为事情永远不可能相同,只有推开门才能知道门是开是关,因此,蒙田提倡要我们“认识你自己吧”。曾经我看过一些书,其中有《认识你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想这些书其中的一些思想也多多少少有受到蒙田的熏陶吧。
其中还有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说,读书能明智,能获得乐趣。但是,倘若读得过度,变成书呆子,便只剩兴味索然了。此外,可能还会伤害身体,而快乐和健康却是我们最宝贵的,倘若结果竟弄到有损身心的地步,那么我们就抛开书本吧。从来我都没有想过我们可以抛开书本,从我读小学开始,我就认为书本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东西,我们不能抛弃它,因为它能带给我们知识和不一样的思想,可是,就在我读到这里的时候,突然觉得蒙田说出来埋藏在我心底深处的话,诚然,书籍对我们很重要,很有意义,可是如果我们一味地看书,那我们可能不会有机会出去走走,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甚至可能由于用眼过度导致近视什么的影响健康,所以,当我们想出去走走的时候,那么就抛开书本吧,屋外也会是另一番有趣的天地。蒙田还指出,对书本的选择,当选有趣而且易读的。因为此类书籍能调剂我们的精神,给我们带来慰藉,至于那些艰深难懂的学科,我们不选也罢,留给那些所谓的专家们去探讨吧。在读到这里之前,我一直抱着所谓的经典名著硬着头皮苦读,殊不知既无趣又让自己心情郁闷不少,也许现在还不是读这类书的好时机,所以与其浪费时间读自己不感兴趣的书,倒不如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书的世界里。
这些都只是我对《蒙田随笔》的一点点小小的想法,我看到的仅仅只是冰山一角,我相信还有更大的宝藏等着我去挖掘。蒙田以对人生的特殊敏锐力,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为后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蒙田随笔读后感800字2
最近,我看了一本很不错的书――《蒙田随笔集》。这本书,用平易通畅、不假雕饰、亲切动人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生活中的很多道理,也必将使我们的人生得到启发而受益匪浅。
蒙田在本书中向我们谈论了经验,忧伤,闲逸,对孩子的教育,口才,心态失衡,人与人的差别,父子情,死亡,命运的安排?????
在这众多的谈论中,我最想谈谈的是“论对孩子的教育”。还记得前几天同室友在讨论独生子女的问题,我说由于是独生子女,所以很多的孩子会因此而娇生惯养。室友反驳道,其实是父母的教育问题。真是一语中的呀!刚好这本书也说,“对孩子的教育是人类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学问”。培养孩子就如同播种,种植前的准备工作相对简单,可是一旦播下的种子有了生命,就有各种不同的培育方式,会遇上种种困难。对于孩子降临人间,便是对他们教育的开始,每一位家长就像在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和自己的孩子在心灵上不断进行磨合。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一些对孩子很好的教育方式,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在为孩子选择家庭教师方面,我们应该摈弃那种一味填鸭式的教授方式。一位高尚而有眼力的人,他会根据孩子的智力,对其进行引导、考验,教会他独立欣赏、识别和选择事物,有时领着他前进,有时则让他披荆斩棘,愿意停下自己步伐,倾听孩子的心声。
第二,学习的内容是使我们变得更完善更聪明。所以,当孩子接触到新思潮时,要让孩子清楚理解,以一种批判的视角来对待。唯有这样,他们才可以在别人的哲思上,升华出自己的哲思。一个人,最怕的就是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以致思想麻痹。
第三,父母应学会恰当地放开双手,让孩子去承担责任。贺拉斯认为教育孩子应该让他生活在野外、担惊受怕。不光要锤炼他们的心灵,还要锻炼他们的肌肉。心灵若无肌肉支撑,孤身承担双重任务,会不堪重负。中国也有古语:慈母多败儿。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然而,又是不幸的。过多的关怀变成了溺爱,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缺少了感恩,甚至犯下严重错误。所以,多给孩子机会去迎接生活中的风暴,将给孩子一个更加璀璨的人生。
第四,在培养交往能力方面,要教会孩子懂得沉默与谦逊。听到别人胡言乱语,不要怒形于色,因为听到不和自己趣味的东西就面有愠色,是不礼貌和讨人厌的行为。父母要教育孩子有礼貌,要让孩子在言谈中闪耀出良心和美德,能明辨是非,敢于承认错误。
第五,在自身的技能方面,要告诉孩子能博采众长,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的价值,学众人之长,总有用武之地。要培养他探询一切的好奇心,让他探究事物的究竟,对新奇的事物尽最大的努力弄个明白??????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出色的,成为社会的栋梁,造福社会。那么,请您用心读读蒙田先生这篇对孩子的教育吧。读懂了,汲取了,便会对你日后教子大有益处。
蒙田随笔读后感800字3
“在罗马,拇指有残疾的可以免于参战,理由是拇指不管用就没有足够的力气握住武器。”――这是《蒙田随笔》中《大拇指》这篇散文中提到的`。虽然它只有短短的五六百字,但是我个人觉得是整书中最精彩的一篇,里面所展示的世界各地对于大拇指的各种奇怪的崇拜,在令我惊讶的同时,也不禁让我想到了当人们夸赞一个人的时候就会伸出大拇指的情形。这是何等荣耀和赞美!
大拇指在五个手指当中,可以说是又短又丑陋的一个指头,可是他却凭什么让人们认定它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呢?仔细观察便可以发现大拇指是唯一一个没有和其他手指完全连起来的手指,它所处的位置和它身上所附着的肌肉和其骨骼的构造都是独特而美妙的,它是其他手指力的支撑,是其他手指面对面的存在,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这样的与众不同造就了它领袖一般让人敬佩的能力。
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各种各样类似的情形。比如《水浒》中的宋江,武艺一般,学识也不算超常,纵然他本身有多么不及其他人,但在一百零八将里面却只有他能令众人臣服。这个正是人格魅力使然。还有拿破仑这个响当当的人物,身材矮小,却能将世界踩在脚下,在世界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爱迪生的电灯让整个世界在黑夜也能充满光亮,将人们的生活延伸到日落以后,甚至可以说延长了人类的生命,可它仅仅是一枚小小的――灯泡。“大拇指”式的人物和事例数不胜数,可以说上帝是公平的,他让大拇指其貌不扬的同时,也为它准备了一个成为领袖的天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都需要认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因为无论如何总有那么一两个优点存在,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发现它,并让它像钻石那样闪亮于世。或者也可以说,每个人都是领袖――在将我们闪光的一面亮出来之后。然而如果大拇指失去了它这些独特的优势,它应该就成为那个小手指了。这也可以说明让一个领袖或英雄碌碌无为是件多么容易的事。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并不认为英雄值得崇拜,领袖值得颂扬,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每件事情每个人的拇指,而拇指在失去了其他手指之后也就不再是拇指。正如,砍掉拇指,手或许还能抓挠,若砍掉其他手指剩下拇指,那拇指只能一无是处了吧。
蒙田随笔读后感800字4
福楼拜曾说:“你问我读什么书好,读蒙田吧……它能使你平静。”在与《蒙田随笔》的接触中,总感觉这个世界就在你面前无辜地对你说:“我本来就如一个简单的小孩,只是你用太多的叹息和眼泪把我复杂化。”
蒙田生活在文艺复兴后期,正值血腥的宗教改革。当外界是一片令人窒息的混乱和黑暗之时,当四周像魔鬼一般逼近每个灵魂,继而侵噬他们的自由和安宁之时,蒙田毅然选择重返蒙田城堡,坚守内心一方宁静之地。疯狂失控的外界成就了蒙田心灵的自由和平静,而这份自由和平静正是语言质朴平淡、风格率性的《蒙田随笔》的土壤。蒙田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观察者。在蒙田随笔中,他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渊博的知识洞察和揭露人类纵多共同的情感。他独特的见解深化了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同时表明了“自知”的重要性。
在《论忧伤》中,有一句这样的话“痛苦得变成了石像”,当人们对情感达到了极致,灵魂似乎瞬间脱离且失去了控制肉体的能力。平凡的肉体经受不起世间的至喜至悲,突如其来的强烈情感,不管它给我们的是一眨眼间的黑暗还是光明,都有可能成为刺杀我们的隐形匕首,此时理性对情感的约束就有了必要。
在如今这个追求速度的年代里,许多的人渴求停下来,渴求大脑的片刻休息,而蒙田在《论无所事事》中引用的卢卡努一言“大脑也无所事事,就会胡思乱想”正是直指大脑“休息”的可怕之弊。当然我并不是赞同人应该无休止地忙碌,只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休息”。当我们放下手上的一切事务后,我们的大脑是不是正如蒙田所说的“如果不让大脑有事可做,有所制约,他就会在想象的旷野中驰骋,有时就会迷失方向”。蒙田于混乱的年代里隐退,他要的“休息”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读书、思考和写作。他给自己的是精神和思维上的自由而不是空虚、堕落。我们要让自己的大脑休息并不代表让它梦幻地运转,而是选择让它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徜徉。否则真正累垮、腐蚀我们的不是繁忙的工作而是幻觉丛生的无所事事。
再看蒙田的《论发怒》,在这一章中,蒙田赞成怒火到心外的世界张牙舞爪,但他又理性地强调节制。将怒火压制在平静的外表下是对心灵痛苦的折磨,但当发怒失去了理性,我们也就失去了自我即被愤怒所控制,因此人们要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学会理性面对自己的情感。
蒙田虽然是评论家,但他的随笔论证没有犀利和咄咄逼人之风,他反而运用了亲切活泼生动的笔调向我们阐明了人自身的局限性,并真诚地向读者描绘自身的矛盾。让我们对“自知”这一人生命题更为深思。
虽然隔着时间和空间的遥远距离,但从《蒙田随笔》中我们可以发现蒙田对教育的看法会让我们觉得他确实像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现代人。无论是在《论学究气》中,还是在《论对孩子的教育》中,蒙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锻炼都给予高度重视,并极为反对应试记忆教学。如果拥有知识却毫无本事,那么对知识的记忆就是荼毒学生判断力的罪魁祸首,是扼杀创造力危险的剑,而教育培养出来的就是外表华丽的骷髅。那么正如蒙田所说的“你就会看到学问的处境会和以前一样能够凄惨”。学习、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完善自我而不是剥夺自我的过程。当蒙田谈到哲学因被诡辩蒙上苍白可憎的假面具而使学生对它的接受成为一种压力时,我想到了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的一句话“如果人类创造的文明成为其沉重的精神负担,那么总有一天人类会被自己的创造压垮”,若真是如此,那该有多可悲。作为哲学宗旨的美德,蒙田认为我们应该“认为它栖身于肥沃丰饶、百花盛开的平原上”而不是“把它复杂化为茫然不知所措的形象”。那么在看待现实生活时,如果我们能本着简单的心态自然地面对,兴许我们的世界就会减少许多的矛盾和压力。
当然,我对《蒙田随笔》的解读仅是冰山一角,而在这冰山一角里,我深刻地感受到《蒙田随笔》堪比一朵绽放于圣洁天山之巅的雪莲。它的字里行间都渗透出蒙田对生活恬静淡然的态度,是身处浮躁社会、行色匆匆人们的静心剂。走近《蒙田随笔》,唤醒尘封已久心灵的自由和平静。
蒙田随笔读后感800字5
《蒙田随笔》是法国作家蒙田创作的关于人生哲学思考的散文集,它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当我第一次翻开我的这本蒙田随笔的时候,爸爸就坐在我的身边,他很诧异的看着我,说:“你在看蒙田随笔?”“嗯”“这是我中学的时候一直想看的书,可是当时没有条件借到,久而久之就忘了。”很少有爸爸这么期待而不得的书,我便对它重视了很多。
其实很巧的是,我在老师的要求下,正在读阿兰?德波顿的《哲学的慰藉》,这本书中讲了六位哲学家,其中一位就是蒙田,另一位我比较熟悉的就是尼采,在不久前,我还在读周国平先生的《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可能正是这些哲学类书籍的铺垫,我看《蒙田随笔》的时候就容易接受的多,并没有很早看这种书时候云里雾里的感觉,反而有点拨云见日的心情。
蒙田生活在16世纪的欧洲,整本书中用的例子难免都是那个时代欧洲的例子,有时可能我没有办法真正的理解那些例子背后所要说的一些东西。这可能就是一个几百年的代沟吧。
但其实蒙田所议论的一些东西,都是一些我们现在都可以借鉴的。他写作并没有什么“后期”的润色和加工,完全是随心所欲的,就像苏东坡一样。
虽说这本书算是一本哲学名著,但并没有其它的哲学书来的晦涩,可能是这个版本翻译的比较好。除了一些远离我们的例子,译者还仔细的为每一句有出处的话标上了出处。由此可见,蒙田实在是看过很多很多的书。
看完了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再看这本书,感觉整个人轻松了很多,包括心情包括心理。可能是因为毕生经历的大相径庭所造成的差异。蒙田本身身处在一个贵族家庭里,较为富裕的生活并没有让他经历太多像尼采那样的悲剧。所以在《哲学的慰藉》中对于蒙田的总提就是“对残缺的慰藉”,他并不像其它哲学家那样困难,但正因为不同环境,才可能造就了他的不同。《哲学的慰藉》对蒙田的一句评价就很中肯、也很完整:“善良而平凡的生活,努力寻求智慧而从未远离愚蠢,由此成就足矣。”
整本书中,我最喜欢、最感同身受的就是《论悲伤》。其实我因为幸运,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完完整整的陪在我的身边,一个不少。几乎没有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很久以前,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段话:“当你哭得出来的时候,那种痛并不算什么;总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会疼的你哭都哭不出来。”虽然我对此一直深信不疑,但一直无法想象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所以,当我通篇读过这篇文章后,我就大概理会了那种程度和感觉。
这本书读完实在花了我不少的力气,看了两三遍,其实还是离读懂有一定的距离,不过等到我再大一些的时候,再读一遍,也许就有了新的感觉。
他所说的那些话,并没有因为时间的移动而落后,反而因为时间的沉淀,更让人有理由去相信它真实。他所展现的就是一个这样沉淀在时间中的世界。
【第2篇】蒙田随笔集读后感800字高中
《蒙田随笔集》这本书,用平易通畅、不假雕饰、亲切动人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生活中的很多道理,也必将使我们的人生得到启发而受益匪浅。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蒙田随笔读后感800字,如果你喜欢的话,记得分享给更多好友哦!
蒙田随笔集读后感800字高中1
福楼拜曾说:“你问我读什么书好,读蒙田吧……它能使你平静。”在与《蒙田随笔》的接触中,总感觉这个世界就在你面前无辜地对你说:“我本来就如一个简单的小孩,只是你用太多的叹息和眼泪把我复杂化。”
蒙田生活在文艺复兴后期,正值血腥的宗教改革。当外界是一片令人窒息的混乱和黑暗之时,当四周像魔鬼一般逼近每个灵魂,继而侵噬他们的自由和安宁之时,蒙田毅然选择重返蒙田城堡,坚守内心一方宁静之地。疯狂失控的外界成就了蒙田心灵的自由和平静,而这份自由和平静正是语言质朴平淡、风格率性的《蒙田随笔》的土壤。蒙田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观察者。在蒙田随笔中,他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渊博的知识洞察和揭露人类纵多共同的情感。他独特的见解深化了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同时表明了“自知”的重要性。
在《论忧伤》中,有一句这样的话“痛苦得变成了石像”,当人们对情感达到了极致,灵魂似乎瞬间脱离且失去了控制肉体的能力。平凡的肉体经受不起世间的至喜至悲,突如其来的强烈情感,不管它给我们的是一眨眼间的黑暗还是光明,都有可能成为刺杀我们的隐形匕首,此时理性对情感的约束就有了必要。
在如今这个追求速度的年代里,许多的人渴求停下来,渴求大脑的片刻休息,而蒙田在《论无所事事》中引用的卢卡努一言“大脑也无所事事,就会胡思乱想”正是直指大脑“休息”的可怕之弊。当然我并不是赞同人应该无休止地忙碌,只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休息”。当我们放下手上的一切事务后,我们的大脑是不是正如蒙田所说的“如果不让大脑有事可做,有所制约,他就会在想象的旷野中驰骋,有时就会迷失方向”。蒙田于混乱的年代里隐退,他要的“休息”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读书、思考和写作。他给自己的是精神和思维上的自由而不是空虚、堕落。我们要让自己的大脑休息并不代表让它梦幻地运转,而是选择让它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徜徉。否则真正累垮、腐蚀我们的不是繁忙的工作而是幻觉丛生的无所事事。
再看蒙田的《论发怒》,在这一章中,蒙田赞成怒火到心外的世界张牙舞爪,但他又理性地强调节制。将怒火压制在平静的外表下是对心灵痛苦的折磨,但当发怒失去了理性,我们也就失去了自我即被愤怒所控制,因此人们要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学会理性面对自己的情感。
蒙田虽然是评论家,但他的随笔论证没有犀利和咄咄逼人之风,他反而运用了亲切活泼生动的笔调向我们阐明了人自身的局限性,并真诚地向读者描绘自身的矛盾。让我们对“自知”这一人生命题更为深思。
虽然隔着时间和空间的遥远距离,但从《蒙田随笔》中我们可以发现蒙田对教育的看法会让我们觉得他确实像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现代人。无论是在《论学究气》中,还是在《论对孩子的教育》中,蒙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锻炼都给予高度重视,并极为反对应试记忆教学。如果拥有知识却毫无本事,那么对知识的记忆就是荼毒学生判断力的罪魁祸首,是扼杀创造力危险的剑,而教育培养出来的就是外表华丽的骷髅。那么正如蒙田所说的“你就会看到学问的处境会和以前一样能够凄惨”。学习、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完善自我而不是剥夺自我的过程。当蒙田谈到哲学因被诡辩蒙上苍白可憎的假面具而使学生对它的接受成为一种压力时,我想到了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的一句话“如果人类创造的文明成为其沉重的精神负担,那么总有一天人类会被自己的创造压垮”,若真是如此,那该有多可悲。作为哲学宗旨的美德,蒙田认为我们应该“认为它栖身于肥沃丰饶、百花盛开的平原上”而不是“把它复杂化为茫然不知所措的形象”。那么在看待现实生活时,如果我们能本着简单的心态自然地面对,兴许我们的世界就会减少许多的矛盾和压力。
当然,我对《蒙田随笔》的解读仅是冰山一角,而在这冰山一角里,我深刻地感受到《蒙田随笔》堪比一朵绽放于圣洁天山之巅的雪莲。它的字里行间都渗透出蒙田对生活恬静淡然的态度,是身处浮躁社会、行色匆匆人们的静心剂。走近《蒙田随笔》,唤醒尘封已久心灵的自由和平静。
蒙田随笔集读后感800字高中2
《蒙田随笔》是法国作家蒙田创作的关于人生哲学思考的散文集,它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当我第一次翻开我的这本蒙田随笔的时候,爸爸就坐在我的身边,他很诧异的看着我,说:“你在看蒙田随笔?”“嗯”“这是我中学的时候一直想看的书,可是当时没有条件借到,久而久之就忘了。”很少有爸爸这么期待而不得的书,我便对它重视了很多。
其实很巧的是,我在老师的要求下,正在读阿兰?德波顿的《哲学的慰藉》,这本书中讲了六位哲学家,其中一位就是蒙田,另一位我比较熟悉的就是尼采,在不久前,我还在读周国平先生的《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可能正是这些哲学类书籍的铺垫,我看《蒙田随笔》的时候就容易接受的多,并没有很早看这种书时候云里雾里的感觉,反而有点拨云见日的心情。
蒙田生活在16世纪的欧洲,整本书中用的例子难免都是那个时代欧洲的例子,有时可能我没有办法真正的理解那些例子背后所要说的一些东西。这可能就是一个几百年的代沟吧。
但其实蒙田所议论的一些东西,都是一些我们现在都可以借鉴的。他写作并没有什么“后期”的润色和加工,完全是随心所欲的,就像苏东坡一样。
虽说这本书算是一本哲学名著,但并没有其它的哲学书来的晦涩,可能是这个版本翻译的比较好。除了一些远离我们的例子,译者还仔细的为每一句有出处的话标上了出处。由此可见,蒙田实在是看过很多很多的书。
看完了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再看这本书,感觉整个人轻松了很多,包括心情包括心理。可能是因为毕生经历的大相径庭所造成的差异。蒙田本身身处在一个贵族家庭里,较为富裕的生活并没有让他经历太多像尼采那样的悲剧。所以在《哲学的慰藉》中对于蒙田的总提就是“对残缺的慰藉”,他并不像其它哲学家那样困难,但正因为不同环境,才可能造就了他的不同。《哲学的慰藉》对蒙田的一句评价就很中肯、也很完整:“善良而平凡的生活,努力寻求智慧而从未远离愚蠢,由此成就足矣。”
整本书中,我最喜欢、最感同身受的就是《论悲伤》。其实我因为幸运,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完完整整的陪在我的身边,一个不少。几乎没有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很久以前,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段话:“当你哭得出来的时候,那种痛并不算什么;总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会疼的你哭都哭不出来。”虽然我对此一直深信不疑,但一直无法想象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所以,当我通篇读过这篇文章后,我就大概理会了那种程度和感觉。
这本书读完实在花了我不少的力气,看了两三遍,其实还是离读懂有一定的距离,不过等到我再大一些的时候,再读一遍,也许就有了新的感觉。
他所说的那些话,并没有因为时间的移动而落后,反而因为时间的沉淀,更让人有理由去相信它真实。他所展现的就是一个这样沉淀在时间中的世界。
蒙田随笔集读后感800字高中3
最近,我看了一本很不错的书——《蒙田随笔集》。这本书,用平易通畅、不假雕饰、亲切动人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生活中的很多道理,也必将使我们的人生得到启发而受益匪浅。
蒙田在本书中向我们谈论了经验,忧伤,闲逸,对孩子的教育,口才,心态失衡,人与人的差别,父子情,死亡,命运的安排·····
在这众多的谈论中,我最想谈谈的是“论对孩子的教育”。 还记得前几天同室友在讨论独生子女的问题,我说由于是独生子女,所以很多的孩子会因此而娇生惯养。室友反驳道,其实是父母的教育问题。真是一语中的呀!刚好这本书也说,“对孩子的教育是人类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学问”。培养孩子就如同播种,种植前的准备工作相对简单,可是一旦播下的种子有了生命,就有各种不同的培育方式,会遇上种种困难。对于孩子降临人间,便是对他们教育的开始,每一位家长就像在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和自己的孩子在心灵上不断进行磨合。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一些对孩子很好的教育方式,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在为孩子选择家庭教师方面,我们应该摈弃那种一味填鸭式的教授方式。一位高尚而有眼力的人,他会根据孩子的智力,对其进行引导、考验,教会他独立欣赏、识别和选择事物,有时领着他前进,有时则让他披荆斩棘,愿意停下自己步伐,倾听孩子的心声。
第二,学习的内容是使我们变得更完善更聪明。所以,当孩子接
触到新思潮时,要让孩子清楚理解,以一种批判的视角来对待。唯有这样,他们才可以在别人的哲思上,升华出自己的哲思。一个人,最怕的就是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以致思想麻痹。
第三,父母应学会恰当地放开双手,让孩子去承担责任。贺拉斯认为教育孩子应该让他生活在野外、担惊受怕。不光要锤炼他们的心灵,还要锻炼他们的肌肉。心灵若无肌肉支撑,孤身承担双重任务,会不堪重负。中国也有古语:慈母多败儿。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然而,又是不幸的。过多的关怀变成了溺爱,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缺少了感恩,甚至犯下严重错误。所以,多给孩子机会去迎接生活中的风暴,将给孩子一个更加璀璨的人生。
第四,在培养交往能力方面,要教会孩子懂得沉默与谦逊。听到别人胡言乱语,不要怒形于色,因为听到不和自己趣味的东西就面有愠色,是不礼貌和讨人厌的行为。父母要教育孩子有礼貌,要让孩子在言谈中闪耀出良心和美德,能明辨是非,敢于承认错误。
第五,在自身的技能方面,要告诉孩子能博采众长,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的价值,学众人之长,总有用武之地。要培养他探询一切的好奇心,让他探究事物的究竟,对新奇的事物尽最大的努力弄个明白······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出色的,成为社会的栋梁,造福社会。那么,请您用心读读蒙田先生这篇对孩子的教育吧。读懂了,汲取了,便会对你日后教子大有益处。
蒙田随笔集读后感800字高中4
曾经听人说过,读书也要讲缘分。若是你读了某本书,必是与它有缘。我很是赞同,因我之前是从未听过蒙田这个人,更是不知道有《蒙田随笔》一书。机缘巧合地,我在浏览网页的时候读到蒙田的一句语录,颇为震撼。“那些明了丧失生命并不是件坏事的人,肯定会坦诚自若的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后来,我便开始了解蒙田,开始读《蒙田随笔》。
我不敢说我能够把蒙田的思想参透,但是每读到一些见解独到的地方,我也会有强烈的共鸣。蒙田是一个智者,一个思想家,他无时无刻都在思考,关于生命,关于人类的种种感情。
在这个愈发喧嚣的社会,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抵挡不住名利,金钱的诱惑。还有多少人愿意安安静静的捧一本书,慢慢品读,慢慢感悟呢?我想,很多商业人士更愿意分秒必争地去应酬,因为对于他们而言,一分钟可能就会是一百万的交易,就可能为自己或者公司提高声望。因此,他们又怎么可能会腾出如此“宝贵”的时间去看一本书呢?而《蒙田随笔》中谈到论荣誉,其中是这么写道的:“自以为是者的名声看起来多么美好,这动听迷人的声音,不过是一曲回声,一幅影子般的虚无缥缈的梦境,微风一吹,它就销声匿迹全无踪影。” 所谓名声,荣誉,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太过看重的话,只会成为一种束缚,挣不脱,也放不开。若人的一生都在追逐这些徒有虚名的东西,那么很多值得我们去珍惜的人或情感都会被忽略了,也许等到走到人生的尽头时,回头一看,才发现其实这一生过得太匆忙,什么都没有得到,除了那些虚名。
《蒙田随笔》中还谈到无所事事。原文是这样的:“如果不让大脑有事可做,有所制约,它就会在想象的旷野中驰骋,有时就会迷失方向。”作为大学生的我,实在感到羞愧,因为我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我常常让大脑放空,宁愿发呆,也不愿找些事情让我的大脑做,于是它就常常迷失方向了。其实,我相信如今的很多大学生也是无所事事的,因为他们坐在电脑前,刷着微博,又或者看着电视剧,大脑里面又在想些什么呢?我想答案应该是没有的。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时间去思考,而是懒得去想,以一种逃避的方式去面对问题,面对世界。世界越是喧嚣,我们越是要克制住自己,腾出一些时间,让自己静一静;找一些事情,给大脑做一做。可以是静静地读一本书,并且得出一些感悟;又可以是反省一下自己,“三省吾身”,不断地完善自我。这样人生就会充实了一些,就不会是无所事事了。
蒙田随笔中还谈到其他一些关于人与人的交往问题,谈到如何交流,谈到关于死亡等等,思想自由开阔,见解独到。先抛开里面的内容不说,一个人若是能够静下来想想事情,思考问题的话,那至少还会有属于自己的一些想法,不会那么轻易地随波逐流。在喧嚣的世界中,能够为自己觅一方静土,那么人就不会那么浮躁了。
蒙田随笔集读后感800字高中5
蒙田是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并不认识蒙田,但是读过他的书后,才发现他的文字如丝丝清泉滋润着读者的心。认真地读上几章,就能让你浮躁不安的心逐渐安静下来,一切的杂念都抛之脑后,仿佛这些文字拥有神奇的魔法。
蒙田的作品特别耐读,一边读一边仔细地思考文字中的哲学,且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字,一本书足够能读上好几周。虽然这篇随笔是在16世纪完笔,但是他的文字就好像穿越了时空隧道,读起来完全没有令人感到生涩、难懂,甚至有些亲切感以及认同感,让我对生活、对现实又有了跟深层次的了解。
我的记忆力并不好,常常为这点而苦恼,认为记忆差简直糟透了。正巧蒙田也是一个记忆差的人,他在书中写出了记忆差的好处——随着记忆的衰退,身上其他机能会得到加强;若得到记忆的好处,就会记住其他人的创造与意见,自己思想与判断力就会跟随别人的足迹而人云亦云,毫无活力。这让我豁然开朗,原来记忆力不好也并不完全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蒙田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是因为在写作中,他的思想引出句子,句子又产生思想,往往无意中说出的句子里包含了自己原来不曾注意到的想法。他有什么想法随即写下来,随后整理,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他越写越丰富、越开阔,也对自己了解越深。他从自己身上看到了别人,又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
蒙田酷爱读书。他从书籍中随时摘录他喜欢的警句、名言,不是为了记住,他的记性不好,而是为了用到这部书里。不论在这里还是在源文本都不是蒙田自己原创的。他说:“我们不是依靠过去的也不是依靠未来的,而是依靠现在的知识才做上个有学问的人。”
平时,我们可以利用空余的时间翻上一两本书,这样就能在有限的时间中汲取无限的知识,若看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摘抄下来,这样既充实了自己的时间,又得到了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跟蒙田一样爱读书、有学问的人
蒙田随笔集读后感800字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