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有效父母读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2篇优秀的有效父母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效父母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1篇】读《有效父母》有感
读《有效父母》有感篇一
《有效父母》读书有感
翻着《有效父母》的书,温馨的小诗歌“春天,在妈妈背上”是我对这本书的感觉。每次看书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有种莫名的力量和精神引导着我去正确的看待孩子们的问题和家长们的问题,这种力量是温暖的,这种精神是可靠的。这本书像一位学者一样引导我去感悟人生,用正确的思维去客观的看待问题。
孩子因为家庭环境、父母工作性质、自身性格的关系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在这段时间对于我和孩子来说总是不够用的,为了能把这段有限的宝贵时间有效率的分配好,自己也是想尽办法的让孩子跟着自己安排走,但是结果不总是好的,孩子也不是总是开心的,我们不仅身心疲惫而且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这本书是我的引路石,让我在迷茫的教育中找到方向。
我很喜欢开卷的文章,总是给人启迪,例如“给每棵草开花的时间”。每位当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随之而来的就是严格的教育,孩子们在童真的年龄,其实也有自己渴望的爱好,当父母的是否有真正去体会到孩子们的需求和特质,有的放矢的去引导他们呢。面对当下的种种特长班、学习辅导班,我们又是否真正的去分析我们的孩子需要这些吗?作为成年人的我们,用自己所谓的前瞻性,为孩子们铺垫的路,他们走的快乐吗?当孩子们要为自己争取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的时候,我们又是否冷静客观的面对?是否定孩子还是让我们更加接近孩子,我想我是需要反思的。正像那句话:“给每一棵草开花的时间,给每一个人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不要盲目地去拔掉一棵草,也不要草率地去否定一个人,那么,我们将会得到多少人生的“蜡兰”啊!”
我爱我的孩子,所以我要学着用爱去鼓励帮助我的孩子,不让我的爱变成一堵墙去压着她。书中的文章给我以启发,让我我深刻感悟到了孩子需要我们温暖的爱,给予他们时间和空间,让原本属于他们真正的宝贵特质显现出来,不要用我们那双随波逐流的大手去轻易拔掉我们家中的那棵蜡兰。
读《有效父母》有感篇二
购得《有效父母》一书,阅读此书,真的觉得此书是以全面提升家长教育只会和培养孩子综合素质为目标,从“孩子的智力发展”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习惯养成、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品德教育、孩子的多元智能及孩子的可持续等方面着手,既有较为详尽的理论指导,又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兼具了权威性、独特性、实用性、全面性、等特点。他是家长的育儿手册,也是幼儿园家长学校的教材,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紧密联系的纽带,更是家长与老师的良好沟通的平台。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 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我也分析了一些原因:
其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 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 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那么《有效父母》一问,给了广大家长与教师提出很好的一些观点与做法,当然也是我阅读此书的一些概括: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 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
斯特纳夫人认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父母与老师的行为很要紧,应做孩子的表率。教育孩子的第一场所是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人老师是父母,家长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决定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与老师。做父母也好、幼儿园老师也罢,需要责任、需要知识、需要学问、需要教育智慧。我们首先要学习、要领悟教育的智慧,要改变教育理念。这也是改变一切的开始。
读《有效父母》有感篇三
翻着《有效父母》的书,温馨的小诗歌“春天,在妈妈背上”是我对这本书的感觉。每次看书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有种莫名的力量和精神引导着我去正确的看待孩子们的问题和家长们的问题,这种力量是温暖的.,这种精神是可靠的。这本书像一位学者一样引导我去感悟人生,用正确的思维去客观的看待问题。
孩子因为家庭环境、父母工作性质、自身性格的关系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在这段时间对于我和孩子来说总是不够用的,为了能把这段有限的宝贵时间有效率的分配好,自己也是想尽办法的让孩子跟着自己安排走,但是结果不总是好的,孩子也不是总是开心的,我们不仅身心疲惫而且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这本书是我的引路石,让我在迷茫的教育中找到方向。
我很喜欢开卷的文章,总是给人启迪,例如“给每棵草开花的时间”。每位当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随之而来的就是严格的教育,孩子们在童真的年龄,其实也有自己渴望的爱好,当父母的是否有真正去体会到孩子们的需求和特质,有的放矢的去引导他们呢。面对当下的种种特长班、学习辅导班,我们又是否真正的去分析我们的孩子需要这些吗?作为成年人的我们,用自己所谓的前瞻性,为孩子们铺垫的路,他们走的快乐吗?当孩子们要为自己争取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的时候,我们又是否冷静客观的面对?是否定孩子还是让我们更加接近孩子,我想我是需要反思的。正像那句话:“给每一棵草开花的时间,给每一个人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不要盲目地去拔掉一棵草,也不要草率地去否定一个人,那么,我们将会得到多少人生的“蜡兰”啊!”
我爱我的孩子,所以我要学着用爱去鼓励帮助我的孩子,不让我的爱变成一堵墙去压着她。书中的文章给我以启发,让我我深刻感悟到了孩子需要我们温暖的爱,给予他们时间和空间,让原本属于他们真正的宝贵特质显现出来,不要用我们那双随波逐流的大手去轻易拔掉我们家中的那棵蜡兰。
读《有效父母》有感篇四
期我熟读了杨智钧编着的《有效父母》一书,即是以全面提升家长教育智慧和培养孩子综合素质为目标,从“孩子的智力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习惯养成”,“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品德教育”,“孩子的多元智能”及“孩子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着手,开展家教漫谈,为众多家长出谋划策,答疑解难。他是家长的育儿手册,也是幼儿园家长学校的教材,细读此书,使我获得了许多有效地教育良方。
读了杨智钧编着的这本书,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从家长的角度了解了该如何教育子女。如何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也从书中了解了面对学生的不同问题的教育方法。下面谈两点我的心得:
一。教育智慧:影响孩子的一生。
作为父母如何教育子女?教育孩子的第一场所是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人的一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再自己的家庭中度过的,孩子能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是否进行正确的教育。家长采用什么样的理念培养孩子,决定着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着未来是什么样的命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成功的孩子所受的父母的教育各不相同,而不成功的孩子没有受到父母良好的教育却惊人地相似!
身为孩子母亲的我,对孩子的教育有时真不知从何入手,总觉得孩子要什么尽量满足便是,甚至她有时不愿上课或到我班上,我用了哄骗方法来教育现在的孩子,当然这种教育方法往往事倍功半,有时还会让孩子产生反感,读后身感作为父母,需要责任,需要知识,需要学问,需要教育智慧。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所以说,家庭教育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第一场所。
二。作为教师该如何教育学生。
虽然说这本是家庭教育书,但从书中可以看到教育学生的方法:
1.初入园孩子会产生恐惧和不安的情绪,了解并抓住孩子的这些心理特征,对于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群体生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智力的开发要充分利用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孩子多观察,多想象,多创造,以促进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
3.幼儿期不仅仅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塑造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通过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训练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应重视对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孩子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减少其心理疾病的产生。引导孩子对待人生的失落要以笑迎,学会在跌倒中爬起,在生活中寻找快乐。
读了这本书,在培养孩子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知识,丰富了自己的思想,愿天下有心 用心真心为孩子的父母,都能找到一套合适自己孩子的有效教育方法,创造出我们自己的教育奇迹。
【第2篇】《有效父母》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非教学专业但却与教育孩子息息相关的书,即《有效父母》。这是一本关于介绍家庭教育的书籍,以全面提升家长教育智慧和培养孩子综合素质为目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这本书已为人父的我读后还是有很多的启发。
全书从孩子的智力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习惯养成、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品德教育、孩子的多元智能以及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七个方面着手,既有理论指导,又有详实的具体方法,对家庭教育来说是比较实用的。作者非常强调家庭教育在学前阶段的重要性。其中关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个章节是我颇感兴趣,认认真真地阅读了这个章节。
书中首先介绍了幼儿心理健康的有关界定:情绪愉快而稳定、求知欲强、有基本的社交能力、诚实、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心理健康的孩子在生活、学习、劳动以及与人相处方面都会有良好的表现,并得到他人的认同。而对于心理偏差的行为是:咬指甲、吸吮手指、口吃、偏食、拔毛癖、攻击行为、退缩行为、依赖行为、孤独症等等。然后谈到了家庭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有教育方式不恰当、父母的榜样作用、以成人的视角看孩子的问题;第三讲到了有关的心理调试策略:民主的家庭作风、真诚、承认错误、蹲着和孩子交谈、让孩子适当受苦受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把握好对孩子的期望值等。最后还给我们推荐了一些家庭的小活动及外国的一些教育方式,如亲子远足、常带孩子买菜、召开家庭会议、一起做家务等。
对于心理健康这个方面,这几年提得非常多,幼儿园里有明确的要求,各类报纸书籍上经常看到这方面的重要性。我也深知这方面的重要性,但是要我说出怎么样培养,哪些是心理健康不健康的表现我真的说不出很多,只知道是快乐的生活。读了书之后才发现心理健康与心理偏差的包含面是比较广的,心理偏差的行为在幼儿园的孩子中是有的,书中的一项对幼儿园的调查分析表明:2—6岁的幼儿的各种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1℅,其中34℅的儿童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孤独、畏缩、害羞,还有38℅的儿童具有攻击性行为,在家里不听话,任性。而心理学家在对患有心理障碍和疾病的人群进行调查时发现:人在幼儿时期心理发展是否健康,直接影响到他成年后的心理是否健康,幼儿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孩子和我们的学生呢?
我觉得最应该做到的是真诚、与孩子多交流,哪怕是蹲着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尊重、爱和平等。教师首先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诚心与爱心;其次要努力去和每一个孩子交流,了解每一个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聊天能够及时交流感情,也不局限于说些什么内容,而在于这种交流的习惯和气氛,使孩子从中得到一种健康情感的体验。比如孩子幼儿园时夸奖孩子的穿着呀,经常和孩子说说话呀拉拉家常呀,特别是孩子做了错事或者是生气的时候教师要学会去倾听,理解孩子的心情和想法。蹲下来和孩子交谈和孩子一样高,孩子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你的尊重,我们的关系是平等的,会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这三个方面看起来很小,但是真正要做到做好是很不容易的,想想自己也经常在孩子们面前居高临下,有时候遇到一些问题时也会有些主观。蹲下来与孩子平等交谈的机会并不多。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我们家长也必须要正确认识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方面的意识,家校合作共同培养。
最后借用书中的一句话:教育智慧将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家长、教师都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携扶孩子走上人生之旅的向导。
对于我来说无论是做为父亲还是教师的角色都应该注重学习,这样的书应该多看。我相信一定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有效父母》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