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心理健康读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8篇优秀的心理健康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理健康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
第1篇心理健康读后感600字 第2篇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第3篇学习心理健康书籍读后感 第4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读后感 第5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1200字 第6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的读后感 第7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第8篇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互动40课》后感
【第1篇】心理健康读后感600字
心理健康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看看下面的心理健康读后感。
心理健康读后感600字(一)
今年大学生心理健康周终于结束了!忙碌了这么久,可以喘口气啦。健康周我拟定的活动有心理电影、心理健康知识问答、心理测试、心理剧、成长训练营。活动周之前一个月,很多准备活动就已经开始。我作为负责老师,各方面要统筹安排,费了很多心力。
现在,反思这段时间的工作,我真的有不少体会呢。
首先,各部门联络不畅。比如健康知识的搜集工作、宣传海报的绘制、心理剧的安排等。虽说有几个职能部门,但由于大家都是新骨干,以前也没有举行类似活动的经验,所以任务布置下去很久,却迟迟不见效果,究其原因,是各部门联络不畅。每个部门只负责自己份内的事情,彼此之间缺乏联络。这事在协会里是个很大的症结,浪费了很多时间。今后有必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络,定期召开部门负责人会议。
其次,协会成员没有凝聚力。很多工作都是骨干成员在干,忙的不亦乐乎,有时连饭都顾不上。特别是心理剧彩排期间,骨干成员忙里忙外。而其他协会成员则优哉优哉的,好像协会的事情跟她们没有关系,有时想找人还联络不到。事后分析原因得知,这部分成员也想干事,但是苦于没人安排他们。对这种状况,我不知道是我对他们的培训没有到位,还是他们本身的问题,但是我知道协会里也有些人他们不是骨干,但他们却积极投入,干一些原本不是他们部门干的工作。通过这次活动周,他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的素质得到了展现。所以换届时我提拔了他们。干任何工作都要有责任心和热情,事情不论大小,缺了这两样很难把事情干到位。
再有,各部门负责人职责不明。任务布置给各部门,需要各负责人独立处理,仔细安排。必要时要联络其他各部的人员协助。但在活动中,发现有些负责人对于自己应当干的工作没有负起相应的责任,有些事情该负责的没有人,有些事情很多人都在插手,导致窝工。
最后,要多给骨干锻炼的机会。关于成长训练营,很多主持人经验不足,虽然给他们讲授过相应的知识,但是临场发挥不行,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为了更好的管理协会,突出朋辈与协会成员的不同待遇,我有必要对他们实施分批培训,强化朋辈的纪律性、安排更深层次的学习。
心理健康读后感600字(二)
通过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对你有哪些帮助,有哪些心得体会?并且给出你对这门课的建议。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让我有机会接触大学生心理课,让我明白了,原来成为大一新生所有的焦虑,暂时对陌生的学校环境及周边环境感到迷惘,不只是我有,而是每一个新生都会出现的情绪反应。我学到了人生的首要课题:保持心身健康。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心理保健的方法;学会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规划我的大学生活,了解到大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并逐渐适应自觉学习,自我学习的方式,了解到大学生情感与健康种种问题及调节方法;学习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过程及特点,有意识地健全自己的自我意识,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更科学地了解自己,更充分地认识真实的自己;对于很多大学生都会关心的问题:大学生恋爱。从第一节课我们就学习了这方面的知识,对恋爱方面的知识,虽然不是陌生的,但是老师给我们剖析地更彻底,的确大学生恋爱现状让很多人忧心,由于刚上大学,又对恋爱的向往,大都为了寻求精神寄托、寻找学习动力、追求浪漫,也有盲目攀比、满足虚荣心的、满足好奇心的',更有摆脱压抑感,甚至有游戏人生的;
通过学习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及恋爱中的技巧,让我认识到大学生恋爱的正确处理方法,更加深了对恋爱含义的认识,当然也会更慎重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恋爱;而学习了个性健康后,又知道了更多有关大学生的个性:气质,性格,能力,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能力与活动紧密联系,能力又会影响活动的效果,而培养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又要做到:建立和优化合理的知识结构,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现原来有很多阅人的方法,各种各样的个性,当然也加深了对同学的认知,更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也熟悉人际关系与交往的方法与艺术,对自己以后的人际交往有一定的帮助,面对大学生常见的挫折与压力时,不再是以前那个只会等别人帮忙的小女生了,而是有能力自我帮助与帮助同学,合理地应对与调节遇到的困境,直面危机,学习了自杀的预防与干预,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的分类及其防治……
学习心理知识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有利于个人以后的学习生活的合理有效地进行,更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正确地把握自己光明的美好的充满希望的人生。
【第2篇】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1
在现代社会,任何人都无法避免压力,其实最大的压力还要数职业压力。社会上对我们教师职责的高要求,虽然我们的头上都罩着“园丁”“春蚕”“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样那样的光环,仿佛我们是不食人间的烟火的“神仙”,我们平时承担的许多教学任务,上课、批作业,想想班里的这样那样的琐碎小事,我的头都大了。唯一的感觉就是忙,每天都在忙着那些应接不暇的工作,同事之间连十分钟的交流也成了奢侈。我也曾抱怨过,发过牢骚。可越是这样,我就觉得自己太累,仿佛我是天底下最辛苦的人。
近期我有幸读了《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这本书,收获很大,认识到教师心理的不断成熟与成长是教师职业生涯历程的永恒主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潜移默化中学到了很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通过学习,对如何认识教师这一职业角色,应对、缓解教师职业角色冲突造成的心理压力,调试好自己的情绪,维护和促进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规划好教师成长生涯等问题积累了诸多的感受、体会、认识、想法。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要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2
近来读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后,让我对自己和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书中不仅详细解释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以各种浅显的实例加以说明。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了以下一点感想。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总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做到尽善尽美,并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现实中,个人的个性、能力、特长和机遇各不相同,而这些自身条件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成绩。业绩并不一定能从教师自身的学历、能力和花工夫的多少中直接反应出来,而要从学生方面间接地反映。所以,成绩和付出的劳动并不总是成正比。所以,把原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来,就会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不可否认,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党和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在保障教师的工资兑现上,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状况,提高了工作热情。但是,在工作待遇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当前教师的报酬水平还是难以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的劳动价值很难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无法计算出一个准确而合理的数目来。部分教师在心理上不平衡,自己的工作并不比公务员轻松,但工资待遇却相差较大。另一方面,由地方财政不足,教师的工资仍难准时足额到位,教师住房不能得到解决,而且医疗条件极差,这些因素都对教师工作心态的稳定和心理情绪有一定的影响。面对太多的诱惑,很多青年教师总是会摇摆不定,对自己的选择进行重新思考或则提前出现职业倦怠以致影响教育教学工作。
如何消除教师心理上的不平衡呢?使教师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公平的心态,关注每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同时自己也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己,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3
我在假期读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书深有感触,特别是怎样真正的让学生接受好心理健康的教育至关重要。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已取得了大家的共识。但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观念,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开展的重要性,让我感触颇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让它源于实践,用于实践。
1、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
(1)心灵感悟:
在课堂上,我经常会给同学们同龄人的“故事”。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
(2)角色扮演:
心理剧的创设,其初衷是让角色扮演者体会其中的情境冲突,在冲突中宣泄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这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性,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及时地运用课堂所学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3、 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在第一堂课里以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为内容。从梦到星座,从“肢体语言”到“从众”,引起了学生对心理世界的好奇,进而讲述提高心理素质的好处:提高学习效率;合理调节情绪;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与人交往等,同时说明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后要涉及的内容。这堂课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重视,阐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义和目的,并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也为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矗
今后,我要继续加强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办法,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充分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4
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的种种变化,学习压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导致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健全其人格,使他们能夯实心理基础迎接各种挑战,这是每个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雨露中。既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我的重大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比如:一位学生特别喜欢画画,可是处理不好学习与发展兴趣爱好的关系,教师不是扼杀他的爱好,而是进行家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还和他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在教师的帮助下,这个学生不仅成绩优秀,当上“三好”学生。鉴于此,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还要想方设法地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条件。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指导他们做实验,搞调查,提高综合能力,等等。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提高自信心,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第二,是教学方法上的滲透。具体做法如下:
⒈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肆意辱骂,更不能体罚。一个孩子一旦失去自尊心,就会影响他一辈子。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进行创造学习和活动的氛围,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具有的能够成为一个“最好的学生”的潜在能力。必要的时候,我采取“高高的举起你的左手”的教育策略,从而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
⒉组织学生进行人格分析。
我经常组织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自我分析,相互分析,从而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学生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讨论,统一认识,提高辨别能力。
⒊帮助学生完善健全人格。
在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立人格,又帮助学生进行了人格分析。那么,接下来,顺理成章地,我就与学生一道,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朝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这样,人格教育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了。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之寒”,人格教育并非短期奏效,不会朝夕即获成功的。人格教育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长期的工程,我要用自己一颗颗火热的心,去碰撞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直至生产灿烂的火花!
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5
近来读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后,让我对自己和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书中不仅详细解释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以各种浅显的实例加以说明。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了以下一点感想。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总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做到尽善尽美,并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现实中,个人的个性、能力、特长和机遇各不相同,而这些自身条件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成绩。业绩并不一定能从教师自身的学历、能力和花工夫的多少中直接反应出来,而要从学生方面间接地反映。所以,成绩和付出的劳动并不总是成正比。所以,把原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来,就会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不可否认,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党和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在保障教师的工资兑现上,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状况,提高了工作热情。但是,在工作待遇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当前教师的报酬水平还是难以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的劳动价值很难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无法计算出一个准确而合理的数目来。部分教师在心理上不平衡,自己的工作并不比公务员轻松,但工资待遇却相差较大。另一方面,由地方财政不足,教师的工资仍难准时足额到位,教师住房不能得到解决,而且医疗条件极差,这些因素都对教师工作心态的稳定和心理情绪有一定的影响。面对太多的诱惑,很多青年教师总是会摇摆不定,对自己的选择进行重新思考或则提前出现职业倦怠以致影响教育教学工作。
如何消除教师心理上的不平衡呢?使教师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
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
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公平的心态,关注每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同时自己也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己,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第3篇】学习心理健康书籍读后感
学习心理健康书籍读后感范文
一、关于教书
身为班主任工作量最大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抓的:
1、以习惯为抓手,提高学生自能学习的本领。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当学生做错一件事情时,我对学生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做错了这一件事情不要紧,千万不要养成了习惯。”我认为小学阶段,学习还不是第一位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经常读书的习惯,按时作息的习惯,独立处理一些小事情的习惯,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习惯,主动关心集体的习惯,热爱劳动的习惯,主动参加班级活动的习惯……如果这些好习惯一旦养成,他们将受益终生,这也是我们做家长所希望的。所以,请家长们针对自己孩子的情况,抓好子女在家的行为习惯,促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朝一夕不见效,可三年下来确实达到了“绳锯木断、滴水穿石”的效果,不仅帮助学生养成了习惯,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班内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2、以师爱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爱也会影响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态度。“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爱学生,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并努力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爱学生会促使学生产生一种不学功课对不起老师辛勤栽培的'内心体验(对后进生尤其是这样),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某学科的兴趣和自觉性。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这一点,所以我处处关心帮助学生,当落后的学生稍有进步,我就会拍拍他的肩膀,说一句:“有进步,老师就喜欢和你一样的学生。”并及时在班里加以表扬,这样,不仅后进生学习有了劲头,别的同学也受到榜样的力量鼓舞,所以,我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气氛很浓,这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之一。
二、关于能力
习惯决定一切,能力创造奇迹。一个人将来能否有所作为,除了良好的态度习惯,更主要的是看这个人的能力如何,因为“能力决定成就”。那些高分低能的人,一旦走上社会,离开父母的保护伞,是难以立足的。尤其是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容忽视。我的理念是:
1、不以成绩论英雄。我时常跟学生探讨:“学会”与“会学”的关系,“学会了”并不等于“会学了”。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思想好、能力高;学习成绩落后,并不意味着思想差、能力低。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有能力,任何一个学生都能在社会上立足,并且成就一番事业。
2、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为此,我启动了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题,以班值日为形式的自我锻造工程,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能力、学习处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当然,差异毕竟是存在的,现在班级还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如:有的同学上课说话,做小动作,有的同学喜欢攻击别人,和同学关系相处不好,有的同学对班集体漠不关心,有的同学不愿意承担责任等等。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联系,积极配合,及时帮助学生改掉这些缺点。早改早受益。
以上一点体会,只当是我向家长们上交的一份不尽人意的答卷,我一定虚心接受家长的检阅,敬请各位多多指教,以便我以后能够向更多的家长交上一份更为满意的答卷。尊敬的家长朋友,请记住这样一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让我们家校合作,共创孩子美好人生。
【第4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读后感
大学生心理健康读后感范文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读后感
今年大学生心理健康周终于结束了!忙碌了这么久,可以喘口气啦。健康周我拟定的活动有心理电影、心理健康知识问答、心理测试、心理剧、成长训练营。活动周之前一个月,很多准备活动就已经开始。我作为负责老师,各方面要统筹安排,费了很多心力。
现在,反思这段时间的工作,我真的有不少体会呢。
首先,各部门联络不畅。比如健康知识的搜集工作、宣传海报的绘制、心理剧的安排等。虽说有几个职能部门,但由于大家都是新骨干,以前也没有举行类似活动的经验,所以任务布置下去很久,却迟迟不见效果,究其原因,是各部门联络不畅。每个部门只负责自己份内的事情,彼此之间缺乏联络。这事在协会里是个很大的症结,浪费了很多时间。今后有必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络,定期召开部门负责人会议。
其次,协会成员没有凝聚力。很多工作都是骨干成员在干,忙的不亦乐乎,有时连饭都顾不上。特别是心理剧彩排期间,骨干成员忙里忙外。而其他协会成员则优哉优哉的,好像协会的事情跟她们没有关系,有时想找人还联络不到。事后分析原因得知,这部分成员也想干事,但是苦于没人安排他们。对这种状况,我不知道是我对他们的培训没有到位,还是他们本身的问题,但是我知道协会里也有些人他们不是骨干,但他们却积极投入,干一些原本不是他们部门干的工作。通过这次活动周,他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的素质得到了展现。所以换届时我提拔了他们。干任何工作都要有责任心和热情,事情不论大小,缺了这两样很难把事情干到位。
再有,各部门负责人职责不明。任务布置给各部门,需要各负责人独立处理,仔细安排。必要时要联络其他各部的人员协助。但在活动中,发现有些负责人对于自己应当干的工作没有负起相应的责任,有些事情该负责的没有人,有些事情很多人都在插手,导致窝工。
最后,要多给骨干锻炼的机会。关于成长训练营,很多主持人经验不足,虽然给他们讲授过相应的知识,但是临场发挥不行,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为了更好的管理协会,突出朋辈与协会成员的不同待遇,我有必要对他们实施分批培训,强化朋辈的纪律性、安排更深层次的学习。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读后感
通过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对你有哪些帮助,有哪些心得体会?并且给出你对这门课的建议。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让我有机会接触大学生心理课,让我明白了,原来成为大一新生所有的焦虑,暂时对陌生的学校环境及周边环境感到迷惘,不只是我有,而是每一个新生都会出现的情绪反应。我学到了人生的首要课题:保持心身健康。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心理保健的方法;学会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规划我的大学生活,了解到大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并逐渐适应自觉学习,自我学习的方式,了解到大学生情感与健康种种问题及调节方法;学习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过程及特点,有意识地健全自己的自我意识,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更科学地了解自己,更充分地认识真实的自己;对于很多大学生都会关心的问题:大学生恋爱。从第一节课我们就学习了这方面的知识,对恋爱方面的知识,虽然不是陌生的,但是老师给我们剖析地更彻底,的确大学生恋爱现状让很多人忧心,由于刚上大学,又对恋爱的向往,大都为了寻求精神寄托、寻找学习动力、追求浪漫,也有盲目攀比、满足虚荣心的、满足好奇心的,更有摆脱压抑感,甚至有游戏人生的;
通过学习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及恋爱中的技巧,让我认识到大学生恋爱的正确处理方法,更加深了对恋爱含义的认识,当然也会更慎重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恋爱;而学习了个性健康后,又知道了更多有关大学生的个性:气质,性格,能力,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能力与活动紧密联系,能力又会影响活动的效果,而培养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又要做到:建立和优化合理的知识结构,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现原来有很多阅人的方法,各种各样的个性,当然也加深了对同学的认知,更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也熟悉人际关系与交往的方法与艺术,对自己以后的人际交往有一定的帮助,面对大学生常见的挫折与压力时,不再是以前那个只会等别人帮忙的小女生了,而是有能力自我帮助与帮助同学,合理地应对与调节遇到的困境,直面危机,学习了自杀的预防与干预,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的分类及其防治……
学习心理知识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有利于个人以后的学习生活的合理有效地进行,更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正确地把握自己光明的美好的充满希望的人生。
【第5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1200字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1200字
本学期,我阅读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感慨良多。该书主要针对中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孩子们的心理疏导工作,它提倡以人为本,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采取相应教育对策为己任,加强学生的心理分析与疏导,让学生拥有更健康的心理素质。该书为广大教师包括我们校医在做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时提供了良策。
整日面对学生,有时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会觉得很苦恼,虽然自己苦口婆心教导,不断地反复地进行教育,可是学生的行为表现没有改观,对于他们的教育“治标不治本”,很多情况下,有一种挫败感。
在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时,读到文章《不妨多给孩子们贴一些美丽的标签》收获很大。
由此也想到一个故事: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让一批行为不良的人到前线去打仗。这些人纪律松懈,不听指挥,后来当局请来一些心理学家来管理他们。心理学家要他们每人每月都给家里写一封信,告诉亲人们自己在战场上作战很勇敢,能听从指挥,立了不少战功,每次的内容都基本一致。(由心理学家写好,他们只是照抄)半年以后,他们竟一个个变得像信中说的那样。是什么力量使他们都变好了呢?就是“勇敢”、“立战功”等标签的暗示作用。
“标签效应”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是经常可见的,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但在学生的交往中被贴上“差标签”的学生有时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容易消极悲观。这样的学生聚在一起,会相互影响,从而使他们缺乏信心,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泯灭了,对自己的要求也降低了。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1、多贴正面签,禁贴反面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从在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发现并巩固和发展儿童身上的一切好的东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给孩子贴上正面签,正面说理,正面引导,启发自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要动辄讽刺、打击、挖苦孩子,造成孩子内心的被动、压抑,这样对孩子的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有的孩子长期在被批评、被冷落中生活和学习,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应,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2、多贴发展签,禁贴定论签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评价学生。如对智力较弱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较普通孩子差,我们可以通过帮助他认识自己的纵向发展来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多给学生贴发展签,以鼓舞学生信心,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提高,学习态度会得到改善,行为习惯也会有所好转,从而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多贴鼓励签,少贴训斥签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多说鼓励的话语,只要他们有点滴进步,就应给予鼓励、表扬,营造出民主和谐的师生气氛。家长、老师的微笑、赞许、象征性的小奖品会对那些后进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激励、促进作用。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与学生是完全平等的,任何时候都不要对他们大声叱骂,不要以喝斥、讽刺、挖苦使他们产生畏惧心理。
【第6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的读后感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的读后感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读后感一:
今天是2016年x月1x日,我和儿子一大早就起床了,不是疯狂购物,而是一起观看于丹讲的教育节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并且从中学到了许多,解决了我们困惑已久的难题。
每个家庭都是围绕着孩子转,现在不比以前了,只要学到书本上的知识就够了。现在的孩子,除了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外,还要学习各种技能,怎么优秀怎么来。现在小孩压力大,大人压力大,感觉都是在比较中生活着,真的是印证着于丹老师说的这句话:生与死是确定性的,其余的都是不确定性,兴趣班是为了提供不确定性,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作为。
大人的行为也影响着孩子,所以以后我会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带来好的榜样!
孩子之所以优秀,肯定是培养出来的,离不开老师的培养,离不开家人的培养,做人到做事,以后会给予孩子更多的爱,更多的鼓励,充满着正能量!孩子是乐观的,以后对待任何事情都会以乐观态度去处理。
关于分数方面的问题,做家长的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个好的分数出来,没有考个好的分数出来时,就对孩子说:“怎么考个这个分数回来了,你看看别人,都比你高”。虽然心里想不应该这样说孩子,但这话还是藏不住,脱口而出。看了于丹的节目后,知道自己这样不好,要正确引导孩子慢慢进步,切不可一步登天。
关于孩子自身安全的问题,在学校,老师教了一部分,其余的作为家长也应该尽到责任,让孩子知道遇到困难怎么办?怎么去处理?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险的。
作为家长,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希望能和孩子一起成长!人只要活着,就得学习,学无止境!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读后感二:
作为家长读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书,感慨良多,受益不浅,下面请听我慢慢道来: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结合习惯的形成规律,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三、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至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整体发展,互相促进 除了学习习惯外,还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一个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他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到创造了条件: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惯了的人,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仅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还要与学校,家长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由于学生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长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他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以至于不少学生感到孤立无助,只好都隐藏在心灵深处,备受煎熬,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
严峻的现实提醒着我们:不能只关心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他们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此我认为,青年学生首先应学习一些心理知识,促使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并且对将来的学习生活都有好处。其次,青年学生应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性和统一的人格,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最后,心理辅导也是促进学生正确的认知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形成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对教育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处处可以体现。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
一. 中学生应该学习一点心理知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2、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些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3、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
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学生应学习一点心理学。
二、优化心理环境
研究证明:某一个体心理健康与否,与该个体所处的心理环境,某一社会团体(或某一群体)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带来的影响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个体心理状态受制于整体,个体水平受制于整体水平。所以,我们在教育中要善于在整体中发现问题,研究整体是否适应个性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整体塑型机制,优化个性发展所需要的心理环境。
1.营造宽松的氛围
宽松是一种总体感觉。置身于宽松氛围的每个成员的心理此时此地应是放松的自在的,在一定程度上情感可以自然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驰骋,不必受太多的拘束。
⑴放下教师的“架子”
在传统的教育中,可谓是“师道尊严”。但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身上具有无限的潜能。教师的作用正在于帮助学生最充分地发挥其内在的潜能,所以必须放下为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你。每个人都有权利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应接受他人的批评,包括教师在内。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是学生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欣赏者。
⑵减少“规定”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做过多、过细的限制,虽然能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但无疑,学生会因为害怕违反教师的各种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和压抑,丧失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抑制了主动创新的动机。因而,减少不必要的规定,还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有益于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得以生动活泼的发展。
2.建立友好的交往关系
交往是人的重要社会生活内容之一。不善交往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困扰。学生在广泛的交往中可以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友情的美好,懂得协作的重要。
⑴同伴的“互动”
同伴的交往对儿童的情绪发展与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能给他们以情绪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应付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紧张和压力。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同伴交往,指导、培养、锻炼他们的交往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各种交往策略,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真诚合作,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读后感三:
今天早上的七点十分,我和妈妈一起收看了于丹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教育专题节目,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的讲座主要讲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责任心;二是怎样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坚强勇敢的性格;三是怎样培养孩子抗击压力、面对挫折和防止被骗的能力;四是家长面对孩子叛逆、爱发脾气不听话、不爱学习等问题怎样正确与孩子交流沟通。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首先要做一个有孝心,孝敬长辈,尊重老师,关爱他人,对学习对社会有责任心。然后才是学会学习。
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表现,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品质的不可或缺的组成。所以,从今天起,我会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一恒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讲座中提到“如果孩子在平时生活中能和父母建立起良好融洽的关系,那么他便容易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反之则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心里留下阴影。”,这让我意识到和父母之间存在的沟通问题,希望从现在开始,多和父母沟通,注意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以便能促进之间的了解,增进感情。
观看完于丹老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讲座,对自己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我懂得了如何提高自己,希望自己以后成为一个有孝心,有爱心,有责任心,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人!
【第7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一)
读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本书,深有感触,特别是怎样真正的让学生接受好心理健康的教育至关重要。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已取得了大家的共识。但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观念,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开展的重要性,让我感触颇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让它源于实践,用于实践。 本书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 内容上的.系统性与科学性。概述了小学生心理心理健康的理论,并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为主线,介绍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认知、情绪、个性、学习等内容。
第二, 第二,突出实践操作性。为克服心理学教科书理论性太强、太抽象等弊端,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选择小学生或者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带有典型性和普遍意义的一些难题作为案例,使得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小学教师及普通家长,都可以将书中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直接用来分析与解决自己面临的小学生心理问题。讲述小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活动特点,既可以帮助教师、家长更好地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也可以使小学生增进对自身的认识,顺利度过人生的黄金时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俗话说得好:健康是1,而财富、名望、地位、家庭等等都是跟在“1”后面的若干个0,有1在前面,后面跟的0越多证明你拥有得越多;但如果1没有了,即使再多的0聚在一起也还是0,还是空的、白的,还是一无所有。健康是拥有一切的前提,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十分清楚健康对于我们而言有多重要,可是我们往往会让它在不经意间悄然溜走,留下一堆无所依附的“0”空悲泣。
读了《做自己的健康天使》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从理论上剖析了健康的重要性,更从实践指导我们如何在饮食、营养、运动、睡眠、穿戴等方面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教会我们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不断提升健康素养水平,我们只有切实做好这些,才能成为自己和家庭健康的守护神。
首先,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是前提。健康是女性的美丽之源。拥有健康,女性才能充满活力、精神抖擞、端庄稳重、处事乐观,才能充分参与丰富的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拥有健康才能有能力去实现美好的梦想,才能尽情享受梦想实现的幸福。试想一个失去健康,整天一副病态,没有生命活力,死气沉沉的人,即使她天生丽质,又有何美丽而言?
【第8篇】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互动40课》后感
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互动40课》后感
“心”,这是主宰我们身体的延续,也是近来被人们重视的健康话题。心脏停止跳动医学上就会判定死亡,心有了病,那就要及时的去就诊心理医生。心病不像生理上的疾病,很明显,它往往不易察觉。所以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重要,让幼儿得到身心的发展也是《纲要》中明确提到的。
学期结束之际,单位开展了赠书活动。每位老师都获得学校提供的一本好书。我也有幸拿到了一本《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互动40课》这么一本书。曾在学校读书时,就曾佩服一些心理医师,他们就像魔术师一样能从他人的一些小举动中获得信息,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如今能亲身拜读心理健康互动课。心中有些小激动,迫不及待的想翻阅,想学之以用。书本封面选用的是清新的绿色,这让我碰到这本书就有中轻松无压的感觉。虽然,我没将这本书阅读完,而心中以学到不少知识和道理。无不是一本好书啊。接下来我就向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整本书都是总结了幼儿的常见心理特征来设计的相关教学。对我的日常教学有直接的知道作用,本书共有七个单元,四十课,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如,第一单元自信心的培养心理辅导活动,第二单元的情绪心理辅导,第三单元抵抗诱惑、抗挫折能力的训练,第四单元的培养幼儿勇敢的.心理辅导活动,第五单元6个心理辅导活动是关于社会性认知活动的训练,第六单元5个心理辅导活动是关于想象力、注意力、耐心细致的训练,第七单元8个心理辅导活动是关于走失心理辅导、盲从心理辅导、惧医心理辅导对家长一定会有很多帮助。
例在第三单元,第14课“神气”的冠军,这是一课抗挫折心理的辅导课。在漫长的一生中,谁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和失败。幼儿年龄小,很容易产生逃避挫折。
对于幼儿而言,逃避挫折是一种不合理的害怕情绪。这一课,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合适的选材,正确的辅导方法,让幼儿明白道理。课程以情景创设,启发引导——感知讨论,助人自助——适时强化,拓展生活。这么一个主流设计的教案。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再通过时间来加深印象。课堂的主宰不仅仅是教师而是全体的师生。通过幼儿喜欢的多媒体观看,情景表演,游戏让幼儿正确认识挫折,并用迁移,变通等各种方法去克服怕挫折的心理障碍,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
想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我们教育者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一定要学会欣赏孩子。幼儿的心是稚嫩的,需要我们小心呵护,他们有得到老师认可的需要,他们需要我们能够欣赏他们的成绩,分享他们的快乐。而且孩子最相信老师的权威,最相信老师的评价。他们还不能明辨是非,老师要一分为二地对他们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不吝惜一句表扬话语,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孩子积极的响应,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一课不仅受益与幼儿,也帮助了成人。所以我认为这本书也适合家庭教育。让家庭学校处处充满和谐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