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读后感

一剪梅读后感(2篇)

发布时间:2023-02-13 18:28:05 查看人数:47

【导语】一剪梅读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2篇优秀的一剪梅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剪梅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一剪梅读后感

【第1篇】《一剪梅》读后感600字

《一剪梅》读后感600字1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已近初秋,红藕依旧飘着残香,但却已人去席凉。自夫赵明诚求学去时,便注定了她孤苦的一生。回想起往日与赵明诚的点点滴滴,一愁更叠一愁。

独自一人,轻轻地解开罗裳,换上便装,便上了小船。轻轻地,轻轻地,不忍惊动他人,连侍女也未跟从。孤独地划着小舟。曾经的举动惊起了一滩的鸥鹭,而如今,再华丽的辞藻,也难解她心中的愁思。

那就抬起头望望天空吧!一朵一朵的白云在空中悠闲地飘着。多么像雪白的纸啊!若此时,远在他乡的丈夫能寄一封书信,那该多好啊!可这毕竟只是梦吧!大雁成群结队归来之时,她或许也只能在楼上观望那轮充满相思的月亮。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风打落枝头的花,随着水独自漂向远方。同是一种相思,却牵动着这头的她和那头她的丈夫。是这个世界太大了吧!否则,他们怎会如此地难以相见?是这个世界太小了吧!否则,他们又怎会只一轮明月便牵起两处的相思?

这种相思的情怀叫她怎么能消除?唯有想念……

小舟依旧缓缓地往前划,孤独的心境,只身的人影,逐渐感到紧皱的眉头稍稍舒展。是不再想念,还是别有他思?都不是。而是这一分相思下了眉头,却又涌上了心头。

下弦月,星满天,像谁泪连连;一阵风,一首歌,摇晃思念。

写到这儿,不禁思绪万千。

不能不说,李清照是幸运的,她找到了知己,但是命运给了她多少,也必将拿走多少。这样的快乐并未持续多久。一个人,偶尔看到寂寞也再所难免。

有时我会想,如果当时各地教育都很好,赵明诚也就不需要到外地求学;如果当时交通发达,即使需要到外地求学,李清照和赵明诚也可以时常相见;如果当时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李清照和赵明诚也就不会在战乱中丢失那么多古玩,以至最后走散;如果当时……

太多太多的如果,但那毕竟也只是幻想。生活在当代的我们,有这么好的环境来学习,我们难道不应该珍惜吗?这一切都应当归功于祖国的发展,不是吗?正是因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蒸蒸日上,才会使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幸福。当今祖国科技的发展,使得即使是身在异国他乡的人们也能够天天相见。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六十岁的生日,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应该怎样来报答祖国今日的发展?是的,今天我以祖国为荣,明天祖国以我为荣!

我想此时的李清照和赵明诚应该已在天国相见了吧!他们一定也已经欣喜地看到了祖国的变化,祖国的富强!

《一剪梅》读后感600字2

暖融的光线,透过弯曲的栅栏,紧握春天轻柔的指尖。

阳光下,属于春天的花儿,怒放。

我知道,此时也有一个春天在你窗外,可是你没看到。

属于你的,这家乡的春天。

你也不知道,此时,我坐在窗下写这封信,想把这里的春天寄给你。

春雨迷蒙,信纸上落满花瓣,月亮被淋湿了。

允许你睡个懒觉,让初啼的鸟儿叫醒你,第一缕阳光将带给你我的信,信封里,有我寄给你的春天。

风不小心让我知道了一个秘密。

春天会离开,像阳光日日别离大地。

这春深的五月,诞生过一种浪漫,只是,和家乡的春天无关。

打开信纸,你可看见候鸟们如期归来?和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一样。

飘落的翎羽写满残缺,盘旋的身影将归来的歌声涂满天际。

花瓣如雨,我悉心收藏,就像收藏你的讯息。

花儿荼蘼了,如我日渐苍白的容颜。

翩跹处,春深露浓。

你,在归途了么?

以上就是我读李清照一剪梅的感想。

《一剪梅》读后感600字3

李清照的《一剪梅》里有花自飘零水自流这句话,整首词是:

红藕香残玉簟(dia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淡淡青丝自言愁,春暖秋霜怜人袖,满月半弦月如钩就不知道了. 整文是 :花自飘零水自流,淡淡青丝自言愁,春暖秋霜怜人袖,满月半弦月如钩----题记

流浪茫茫尘世中,多了一分喧闹,少了一分宁静,淡泊了心中那抹绚丽,黯然了。灰蒙蒙的天,再也描绘不出任何色彩,春时已过,梦里多愁。心绪,总在眉头轻蹙,缠绕着百年不醒的梦。前世今生,难以言恨,难以言伤。滴落一世的泪,断痕不断伤,留不住的永恒,放不下的忧伤。永远到底有多远,现实,真的很善变。

花飞花落,残梦易破,望不穿秋水,隔不断思念,生生死死,不过红尘一瞬。尘土相依,风起云扬,终躲不开尘归尘,土归土,三世情缘,也逃不离背叛。风吹云散,洒落一地的雨,是一世清泪,无声的滴落,随梦远逝。飘到寻也寻不到的方向。

寒风乍起,凉透了心中仅存的那丝温暖,昨日忧,今日愁。滑落了唇边湿湿的冰泪,记忆开始了残酷的折磨。躲在窗内看月光,仰望白色寒光,似一道利剑把心刺穿。月亮失去了一半,也失去了往日的温和,变得无情了。

一场云梦一场空,一丝花落红尘中,终是梦,终成空,没有永远的永远,只有从前的从前,弹指红颜,易逝易远,轻抚一曲心弦音,淡远往日清影旧梦情。谁也终不是谁的永远,谁也终不是谁的依恋,花自飘零,飘远轻轻愁,零落淡淡忧。水自流,流走往日情,流走昨日伤。

生生死死,缘聚缘散,只不过红尘梦一场,来世一碗孟婆汤,奈河桥上莫回头,今生无怨,来世无忧......

《一剪梅》读后感600字4

李清照风韵脱俗的东方女性美。具有张扬的个性、心系国家的忧虑之情。无不能感染着当代思想和感情跳跃浮动的我们。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扬”的齐鲁文化发源地名城济南,文化气氛相当浓厚。父亲——李格非是思想开明的名士。母亲——王拱辰的孙女,善于作文,有很高的文学素养。

她具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她运用浅淡自然的语言创造出清新自然、音韵流转、声调和谐的千古名篇,正是“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坦率的胸怀,不羁的思想性格使她敢于直言不讳,无所顾忌地写出一些封建社会妇女不敢启齿的率真词章。作为女性,爱情追求是李清照艺术创作的直接动力。她在词中通过爱情这一主题执著地描绘一种独立的人格。

我国古代诗史上杰出的诗人很多,而女诗人却屈指可数。她之所以成为以为成就突出的女词人,无视封建传统礼教便是其中重要原因。作为一名杰出的女词人,她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美,玩赏风景,饮酒惜花,逞露才华,写诗作词。像男子一样抒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例如:《如梦令》以优美的韵调,写她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显示青睿的活力,揭示她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的内心世界,表现出爽朗的性格。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念奴娇》一词中,应运而生的日常口语就很多:“种种恼人天气”、“不许愁人不起”她正是善以典故,代字传情达意,高雅而含蓄。而且她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能以俗为雅,铺成极其工巧细腻的画面。委婉深细而又意境高远。读来明白如话,看似寻常其实颇具功力。还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来捕捉心中的感受。倾入笔端,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文学史上散发着不朽光彩。

在《一剪梅》中写她的相思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果不是对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怎会写出如此“颇尽离别之意”的词来呢?在她的词中,有的是对丈夫真挚、专一的爱情,绝无封建文人那种矫揉造作的情调。

让我感受到一代女词人因国破、家亡而带来的生活变迁、层层烦恼。透过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弱女子追求幸福、追求爱情的过程,从中也见证了历史车轮的印辙。李清照的一生打上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烙印。尽管其家世显赫、身份特殊,但也避免不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

《一剪梅》读后感600字5

李清照风韵脱俗的东方女性美.具有张扬的个性、心系国家的忧虑之情.无不能感染着当代思想和感情跳跃浮动的我们.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扬”的齐鲁文化发源地名城济南,文化气氛相当浓厚.父亲---李格非是思想开明的名士.母亲----王拱辰的孙女,善于作文,有很高的文学素养.

她具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她运用浅淡自然的语言创造出清新自然、音韵流转、声调和谐的千古名篇,正是“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坦率的胸怀,不羁的思想性格使她敢于直言不讳,无所顾忌地写出一些封建社会妇女不敢启齿的率真词章.作为女性,爱情追求是李清照艺术创作的直接动力.她在词中通过爱情这一主题执著地描绘一种独立的人格.

我国古代诗史上杰出的诗人很多,而女诗人却屈指可数.她之所以成为以为成就突出的女词人,无视封建传统礼教便是其中重要原因.作为一名杰出的女词人,她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美,玩赏风景,饮酒惜花,逞露才华,写诗作词.像男子一样抒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例如:《如梦令》以优美的韵调,写她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显示青睿的活力,揭示她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的内心世界,表现出爽朗的性格.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念奴娇》一词中,应运而生的日常口语就很多:“种种恼人天气”、“不许愁人不起”她正是善以典故,代字传情达意,高雅而含蓄.而且她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能以俗为雅,铺成极其工巧细腻的画面.委婉深细而又意境高远.读来明白如话,看似寻常其实颇具功力.还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来捕捉心中的感受.倾入笔端,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文学史上散发着不朽光彩.

在《一剪梅》中写她的相思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果不是对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怎会写出如此“颇尽离别之意”的词来呢?在她的词中,有的是对丈夫真挚、专一的爱情,绝无封建文人那种矫揉造作的情调.

让我感受到一代女词人因国破、家亡而带来的生活变迁、层层烦恼.透过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弱女子追求幸福、追求爱情的过程,从中也见证了历史车轮的印辙.李清照的一生打上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烙印.尽管其家世显赫、身份特殊,但也避免不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

《一剪梅》读后感600字

【第2篇】李清照一剪梅读后感

李清照一剪梅读后感

李清照一剪梅读后感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间烟火气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 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 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 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 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这和李煜《乌夜啼》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总之,《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李清照一剪梅读后感

一剪梅读后感(2篇)

《一剪梅》读后感600字1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已近初秋,红藕依旧飘着残香,但却已人去席凉。自夫赵明诚求学去时,便注定了她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一剪梅范文

  • 一剪梅读后感(2篇)
  • 一剪梅读后感(2篇)47人关注

    《一剪梅》读后感600字1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已近初秋,红藕依旧飘着残香,但却已人去席凉。自夫赵明诚求学去时,便 ...[更多]

读后感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