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5篇)

发布时间:2023-05-01 18:26:02 查看人数:91

【导语】教育漫话读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5篇优秀的教育漫话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漫话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教育漫话读后感

【第1篇】《教育漫话》读后感范文

《教育漫话》读后感范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漫话》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漫话》读后感

工作后,也在很多的书籍和文章中看到过有关《教育漫话》真本书中的只言片语,一直没机会拜读这部作品。今年,我有幸阅读了《教育漫话》一书,获益很多。《教育漫话》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这本书所写的内容都是洛克建议他的绅士朋友———爱德华·葛拉克,如何将儿子培养成为标准绅士———谦和明礼、举止优雅、品行端正、吃苦耐劳,既热爱知识,又能随时握起枪杆为祖国而战的英国绅士。书里所写的内容是约翰·洛克多年做家庭教师经验的结晶。

《教育漫话》是以“绅士教育”为主题,全书一共分为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三个部分。阅读之后不禁深深对这位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产生佩服之情。书中那些深入浅出的描述,饱含哲理的文字,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让我不由自主地去领悟、去反思。《教育漫话》书中那些主流的、进步的教育思想,还值得今天的我们去继续学习和探讨。它大量讲述了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品行和个性,如品行、理性、机智、优雅、礼貌等。约翰洛克认为,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行和个性,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终身受益的。的确,对于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基础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针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学习态度的形成等。读过之后,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应该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哪些终身受益的优秀品质和独特个性。

一、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间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地描绘。”这是《教育漫话》卷首中的第一句话,也是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的经典名言。他在书中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主张孩子在幼年时候起就应该锻炼身体,反对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要坚持让孩子们更多地去走进大自然,多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多活动,多游泳。

他提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因此,要让孩子从小用冷水冼脚从而锻炼意志;孩子在童年的时候,不适宜穿太多的衣服,头部和足部要保持凉爽;在饮食方面要清淡,多吃一些面食,少吃那些肉腻的食品,不要饮一些烈性饮料;另外,在运动、睡眠、呼吸清新空气等方面还有许多有详细的见解。这些方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是能够坚持让孩子们去做的,可是在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又有多少家长愿意去让孩子做呢?由于大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多数对他们百依百顺,从不要求孩子去做什么。

在书中,作者把健康为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阐述。这两个方面都是工作和幸福最为的基础的条件。“凡是身体和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便得到别的种种,也是徒然。”所以,我们的家庭教育必须要保障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他们自我认识能力,学会倾听和表达,客观地对待自己,学会控制自己情绪,理解和支持他人,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

二、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

《教育漫话》涉及的第二个话题就是德育。孩子除了有健康的身体,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品质。洛克先生指出,“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惟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德行愈高的人,其它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他在书中说,每一个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周围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很错误的,他们看到孩子犯了错误却放纵不管,他们都认为现在孩子还小,他们犯了错误是可以原谅的,不必过分去指责他们,责令孩子改正,孩子们长大自然就好了。这种想法、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也是最危险的。

我们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让他们养成于遵守约束的习惯,免得以后养成错误的习惯的时候,再去纠正就困难了。所以,在对孩子的德育培养过程中,家长、老师要做好榜样示范的作用,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他们,感染他们,让孩子生活在良好环境中。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看到别人怎么做就喜欢去模仿,这点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很好地把握。我们要随时随地用孩子身边发生的那些好的和坏的事情、正确的和错误的做法来教育他们,同时告诉他们为什么是好或坏、是正确或错误,这样就能够正确的引导他们。

三、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问

孩子有了良好的品质,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学问问题呢?在书中约翰·洛克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相对来说,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来用。所以,约翰·洛克在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它说明在教育过程中不要让读书成为孩子的一种负担,如果读书一旦成为儿童的负担,那么孩子就会讨厌它,哪怕是这个孩子以前是很喜欢读书。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把学习看做是一种快乐的休闲、游戏方式,哪怕把它当作是孩子在做了一件事情以后用学习作为对他的奖励。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了“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作者所指出的针对孩子的教育要根据他们的特色这正是我们倡导的“因材施教”。

《教育漫话》书中的文字表达随意,阅读起来就像是与一位朋友在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它不仅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也是当今一些学者所推崇的人类教育史上最重要的书籍之一。

《教育漫话》读后感,尽在第一心得范文网。

《教育漫话》读后感范文

【第2篇】《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漫话》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漫话》读后感1

真理总是朴素的,平淡的文字总会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像拉家常般告诉我们一些实用的教育真理,看似琐碎的小事,实际关乎孩子一生的命运。

无论将来如何,一个人童年起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一生幸福的基础。一个儿童要遵守几条简单的规则: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人是自然之子,古人在运动中捕猎生存,往往健康强壮,饮食上多食植物,遗传下来就习惯素食,虽然古人的寿命比不过现代人,可他们到死是无疾而终。现代人虽是寿命较长,但很多人最后的几十年疾病缠身。羸弱的身体多是娇气的生活方式造成。幸福的人生必须以强壮的身体为基础,否则哪来健康的精神。我们的教育审时度势,实行体育锻炼大课间,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我感觉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正在不断提高。

对于学生的羞耻心和名誉,洛克说:儿童的错误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因而斥责不独应当出之以严肃的、不任情的词句,并且应当背着别人私地里去执行;至于儿童应受表扬的时候,则应当当着别人的面前去得到。我觉得,小学生脸面很重要,很多时候的当众批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现在教的是三年级的孩子,明显感到比一二年级的孩子爱要面子。想起前面有的学生私下嘀咕:老师就爱板起脸来训斥人。我应该变换一下教育方式了,于是就在这个学期,在班内宣布“无批评日”,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响应。我提出了条件:我要大力表扬有良好行为的同学,对犯错的同学会凝视10秒钟,希望每个同学注意老师的眼神。这个方法真管用,以前不太与老师进行目光交流的孩子能不时地盯着老师了。这一天,有那么几次,我要忍不住批评学生时,会提醒全体同学:“现在犯错误的学生赶紧改正,要不我可忍不住了。”这样的“无批评日”,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激起了学生的羞耻心,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发展与精神的成长。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谈到的很多观点,朴素而实用,就像一轮皎洁的月亮,把柔和的光芒撒向自己的心底,使自己变得胸有成竹起来,知识是力量,智慧更是力量。

《教育漫话》读后感2

周末在家,闲来无事,就捧起在校图书馆借来的约翰.洛克所著的《教育漫话》,以前匆匆翻过,并未留下深刻印象。可再次拿起它的时候,却爱不释手。书里面涉及很多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最为头疼的事,孩子已经上六年级了,而作为父母的我,却不知如何来培养她,使她成为心智和健康都优异的人。

很荣幸遇见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他使我知道在孩子培养的各个方面。首先第一章,他讲的是健康教育,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要有自己的事业,要得到幸福,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而要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更必须先有能够忍耐辛劳的强健体魄。”“身体和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便得到种种别的东西,也是枉然。人的幸福和苦难,大部分是自己造成的。心智不明的人,做事情找不到正确的途径;身衰体弱的人,即使有了正确的途径也无法取得进展。”可见健康的身体有多么重要。在书中,他向我们见绍了身体健康的几个原则:

一,保暖。无论春夏秋冬,都不要让孩子穿的过暖,否则就会引起头痛感冒,发炎咳嗽以及其他一些疾病的。

二,冷水锻炼。要让孩子从小开始,养成用冷水洗脚的习惯,最好用冷水洗澡,这样能增强他们的体质。不过,锻炼最好从春天开始,最初用温水,以后逐渐把水调冷,要不了几天就完全用冷水了,此后不分春夏秋冬,都要坚持洗下去。

三,游泳和户外活动,游泳,既能和冷水接触,又能获得应付急需的技能。

四,衣着不可过紧。要让身体的各个器官自然的生长,不然就不会匀称。

五,饮食要清淡。要少食肉食,多吃一些硬性的食物。

六,水果。不应当吃可口的水果,如甜瓜,桃子等和不和时令以及被糖渍过的水果,因为这些水果都不利于健康。

七,按时大便。八,医药。不要乱给孩子用些预防疾病的药物,尽量让孩子少用或不用药物。

看完他的这些关于身体健康的原则,我想自己今后在孩子的.健康上应该如何注意了。

《教育漫话》读后感3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它主要论述“绅士教育”。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今天,我继续阅读《教育漫话》。在书的开始部分“健康教育的具体意见”中,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避免娇生惯养洛克十分注重健康教育,他认为“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书中他非常详细的说明和指导了饮食、衣着、睡眠等各个方面,如:多吸新鲜空气,要有充分的运动和睡眠,饮食要清淡……其中也有一些是不合理的,但总的来说,他是为了培养儿童俭朴的生活习惯,注重儿童身体的磨练,来造就强健的体魄/。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认为洛克所说的“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是由娇生惯养弄坏的,或至少由此受到了损害”是有道理的。读到这里,我深有感触。现在许多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出世即受到家人的百般宠爱,吃好的、穿好的不说,家人还处处小心,就怕他们有一丁点的闪失。就拿我儿子来说吧,他从小就是我妈妈的心肝宝贝,天气一冷就怕他冻着,总是给他穿很多的衣服,我妈妈经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小孩子就应该汗津津的。”结果,稍微见点风,孩子就感冒了,然后吃药,挂水……孩子出生刚四十五天的时候,就因肺炎住进了医院。后来的日子里,孩子三天两头地往医院跑,体质特别的不好,直到今年暑假做了扁桃体切除手术,孩子的身体才强健一些。不过,即使是现在,我也不敢让儿子少穿衣服,因为小时侯已经养成习惯了,天气一冷,儿子的衣服立即成倍递增。

其实,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是迥然不同。古代德国和现代爱尔兰人,他们刚出生的婴儿都用冷水洗浴,不仅洗脚,还洗全身。现在苏格兰高地的妇女也在冬天用此方法锻炼她们的孩子。他们的孩子并没有受到伤害,反而非常的健康。

看来,爱孩子,就应该让孩子经受锻炼,而不能把他们都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呀!

《教育漫话》读后感

【第3篇】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漫话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漫话读后感1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教育专着——《教育漫话》,获益颇多。《教育漫话》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我读后不禁深深佩服这位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书中深入浅出的描述,饱含哲理的文字,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让我不由自主地去领悟反思。《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书中大量讲述了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品行和个性,如德行、理智、机敏、优雅、礼貌等。约翰?洛克认为,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行个性,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是终身受益的事。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使我支持洛克的上述观点。的确,对于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家庭中的教育来说,有些基础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学习的态度、切合和针对孩子的有效的方法的形成等。根据读后所想,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教育应该养成哪些使孩子终身受益的优秀品质和独特个性。

一、健康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间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地描绘。”这是《教育漫话》卷首第一句话。约翰?洛克在书中主张,孩子应从幼年起就进行锻炼,反对娇生惯养;提出童年不宜穿太多的衣服,要多过户外生活,多做户外活动,多接近自然,多游泳,用冷水冼脚从而锻炼意志;饮食要清淡,多吃面食,少吃肉腻食品,不饮烈性饮料;多运动、多睡眠、多呼吸清新空气等许多有益的、具体的见解。约翰?洛克把健康区分为身(身体)、心(精神)两个方面。这两方面都是“能工作、有幸福”的基础条件。“凡是身体和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便得到别的种种,也是徒然。”因此约翰?洛克要求家庭教育要充分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着力养成孩子健康的品性。约翰

洛克的“健康”品性,既包括对健康的自觉意识,也包括科学地生活的常识。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家庭教育必须把保障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健康作为最基础的环节,要采取科学的教育、培养态度和方法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要帮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学会客观地对待自己,学会倾听和表达,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缓解压力,控制心态平衡的方法,学会理解和支持他人,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使孩子远离心理疾病,发展健全的精神。这点在我们的社会社会生活中尤为重要。

二、习惯

《教育漫话》中约翰?洛克的见解是:“孩子因为年龄增长,自由便应跟着到来,许多事情他应信托自己的行动去应付,因为他不能永远受人监护;只有你给他良好的原则和牢固的习惯,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所以也是最应该注重的。”“因为一切告诫与规则,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实行成了习惯,全是不中用的。”“习惯可以在这里是这样,在其它情形下也是这样。” “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有恒,更加简便。”习惯是经多次重复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去自觉的行为方式。约翰?洛克认为,习惯的形成过程“是给予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之在儿童身上固定起来;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可发生作用了。”这个见解无疑是正确的。我们的言行、品质、个性,说到底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而已,好的习惯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亚里士多德也说过“优秀本质上是一种习惯”。教育要着意养成孩子的好的习惯、优秀的习惯、形成将来成功的习惯。好的习惯很多,积极思考的习惯、谦逊的习惯、全力以赴专心致志的习惯、做事一丝不苟的习惯等。从小处看,仔细观察的习惯、善于提问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归纳总结的习惯、善于反思的习惯,甚至于约翰?洛克提到的早起早睡的习惯、严格遵守作息制度的习惯等。教育要努力发现和保护孩子在各个方面的优秀的行为,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

三、分享

分享意味着彼此共享,分享意味着相互理解与合作。《教育漫话》中约翰?洛克提出,教育要培养孩子与兄弟姐妹、与伙伴、与他人分享事物,分享知识和快乐的品性。他说,“关于取得事物与占有事物,你要教导孩子,使他们能把自己所有的东西分给朋友,一点也不要为难,不吝啬,使他们从小就从经验中知道,凡是最大量的人也是最富有的,而且还得到别人的敬重与称誉”。“分享”可使兄弟姐妹之间来得更加和睦,更有礼貌,且同样推及旁人。“分享”可使儿童养成温厚、对人和善、慷慨、以及得到一种快乐,视为一种值得自豪的事。的确,使学生学会分享,可以使他们学会在关心、欣赏自己的同时,同样关心欣赏他人,可以使他们有效地团结合作,有效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效地走出自我中心和自我封闭,学会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积极接纳他人和换位思维的技巧。最终,“分享”的品性有利于他们毕生的健康成长。约翰?洛克多次强调,“分享”的品质要从小加以培养,“使儿童经过不断的练习,便能把自己所有的东西给予别人而不觉为难。”“乐于赠予别人的美德,要加以培植。”儿童的美德应“建立在大量与慷慨地把自己所有的或好的东西去给予别人上面”。这些见解和教育要求无疑都是有益的。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已,不知爱别人,这是当前独生子女一代的性格通病,而当前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约翰?洛克所提到的这种“分享”品质的培育又是何其缺失。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有着不可弥补的根本缺陷,那就是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生活和教育情境会造成孩子的独占性格,而缺乏与他人分享的宝贵经验。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理性、有同情心、有爱心,一个根本不知道关心人、同情人、爱别人的孩子必定会生出阴暗的心理,整个心灵人格也不会健全。因此,必须认真记取约翰?洛克的教诲,在家庭教育中充分注重孩子的分享品质的培养和训练,父母应从小就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善良的种子,让他们学会爱人,学会移情,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民主与合作,学会与他人分享事物、分享知识、分享快乐、分享情趣和其它经验,从而使他们的个性保持健康和丰富。

我想,对于洛克的这些教育建议的价值。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也不能低估和轻视。我们现在的教育中不就是缺乏这些方面吗,关注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当前我们时刻需要学习、反思,并为之不断努力的工作重任。

教育漫话读后感2

工作后,也在很多的书籍和文章中看到过有关《教育漫话》真本书中的只言片语,一直没机会拜读这部作品。今年,我有幸阅读了《教育漫话》一书,获益很多。《教育漫话》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这本书所写的内容都是洛克建议他的绅士朋友———爱德华·葛拉克,如何将儿子培养成为标准绅士———谦和明礼、举止优雅、品行端正、吃苦耐劳,既热爱知识,又能随时握起枪杆为祖国而战的英国绅士。书里所写的内容是约翰·洛克多年做家庭教师经验的结晶。

《教育漫话》是以“绅士教育”为主题,全书一共分为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三个部分。阅读之后不禁深深对这位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产生佩服之情。书中那些深入浅出的描述,饱含哲理的文字,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让我不由自主地去领悟、去反思。《教育漫话》书中那些主流的、进步的教育思想,还值得今天的我们去继续学习和探讨。它大量讲述了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品行和个性,如品行、理性、机智、优雅、礼貌等。约翰洛克认为,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行和个性,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终身受益的。的确,对于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基础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针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学习态度的形成等。读过之后,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应该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哪些终身受益的优秀品质和独特个性。

一、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间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地描绘。”这是《教育漫话》卷首中的第一句话,也是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的经典名言。他在书中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主张孩子在幼年时候起就应该锻炼身体,反对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要坚持让孩子们更多地去走进大自然,多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多活动,多游泳。

他提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因此,要让孩子从小用冷水冼脚从而锻炼意志;孩子在童年的时候,不适宜穿太多的衣服,头部和足部要保持凉爽;在饮食方面要清淡,多吃一些面食,少吃那些肉腻的食品,不要饮一些烈性饮料;另外,在运动、睡眠、呼吸清新空气等方面还有许多有详细的见解。这些方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是能够坚持让孩子们去做的,可是在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又有多少家长愿意去让孩子做呢?由于大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多数对他们百依百顺,从不要求孩子去做什么。

在书中,作者把健康为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阐述。这两个方面都是工作和幸福最为的基础的条件。“凡是身体和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便得到别的种种,也是徒然。”所以,我们的家庭教育必须要保障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他们自我认识能力,学会倾听和表达,客观地对待自己,学会控制自己情绪,理解和支持他人,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

二、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

《教育漫话》涉及的第二个话题就是德育。孩子除了有健康的身体,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品质。洛克先生指出,“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惟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德行愈高的人,其它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他在书中说,每一个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周围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很错误的,他们看到孩子犯了错误却放纵不管,他们都认为现在孩子还小,他们犯了错误是可以原谅的,不必过分去指责他们,责令孩子改正,孩子们长大自然就好了。这种想法、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也是最危险的。

我们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让他们养成于遵守约束的习惯,免得以后养成错误的习惯的时候,再去纠正就困难了。所以,在对孩子的德育培养过程中,家长、老师要做好榜样示范的作用,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他们,感染他们,让孩子生活在良好环境中。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看到别人怎么做就喜欢去模仿,这点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很好地把握。我们要随时随地用孩子身边发生的那些好的和坏的事情、正确的和错误的做法来教育他们,同时告诉他们为什么是好或坏、是正确或错误,这样就能够正确的引导他们。

三、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问

孩子有了良好的品质,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学问问题呢?在书中约翰·洛克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相对来说,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来用。所以,约翰·洛克在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它说明在教育过程中不要让读书成为孩子的一种负担,如果读书一旦成为儿童的负担,那么孩子就会讨厌它,哪怕是这个孩子以前是很喜欢读书。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把学习看做是一种快乐的休闲、游戏方式,哪怕把它当作是孩子在做了一件事情以后用学习作为对他的奖励。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了“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作者所指出的针对孩子的教育要根据他们的特色这正是我们倡导的“因材施教”。

《教育漫话》书中的文字表达随意,阅读起来就像是与一位朋友在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它不仅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也是当今一些学者所推崇的人类教育史上最重要的书籍之一。

教育漫话读后感3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教育专著——《教育漫话》,获益颇多。《教育漫话》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我读后不禁深深佩服这位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r26;洛克。书中深入浅出的描述,饱含哲理的文字,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让我不由自主地去领悟反思。《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书中大量讲述了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品行和个性,如德行、理智、机敏、优雅、礼貌等。约翰r26;洛克认为,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行个性,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是终身受益的事。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使我支持洛克的上述观点。的确,对于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家庭中的教育来说,有些基础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学习的态度、切合和针对孩子的有效的方法的形成等。根据读后所想,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教育应该养成哪些使孩子终身受益的优秀品质和独特个性。

一、健康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间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地描绘。”这是《教育漫话》卷首第一句话。约翰r26;洛克在书中主张,孩子应从幼年起就进行锻炼,反对娇生惯养;提出童年不宜穿太多的衣服,要多过户外生活,多做户外活动,多接近自然,多游泳,用冷水冼脚从而锻炼意志;饮食要清淡,多吃面食,少吃肉腻食品,不饮烈性饮料;多运动、多睡眠、多呼吸清新空气等许多有益的、具体的见解。约翰r26;洛克把健康区分为身(身体)、心(精神)两个方面。这两方面都是“能工作、有幸福”的基础条件。“凡是身体和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便得到别的种种,也是徒然。”因此约翰r26;洛克要求家庭教育要充分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着力养成孩子健康的品性。约翰

r26;洛克的“健康”品性,既包括对健康的自觉意识,也包括科学地生活的常识。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家庭教育必须把保障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健康作为最基础的环节,要采取科学的教育、培养态度和方法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要帮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学会客观地对待自己,学会倾听和表达,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缓解压力,控制心态平衡的方法,学会理解和支持他人,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使孩子远离心理疾病,发展健全的`精神。这点在我们的社会社会生活中尤为重要。

二、习惯

《教育漫话》中约翰r26;洛克的见解是:“孩子因为年龄增长,自由便应跟着到来,许多事情他应信托自己的行动去应付,因为他不能永远受人监护;只有你给他良好的原则和牢固的习惯,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所以也是最应该注重的。”“因为一切告诫与规则,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实行成了习惯,全是不中用的。”“习惯可以在这里是这样,在其它情形下也是这样。”“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有恒,更加简便。”习惯是经多次重复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去自觉的行为方式。约翰r26;洛克认为,习惯的形成过程“是给予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之在儿童身上固定起来;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可发生作用了。”这个见解无疑是正确的。我们的言行、品质、个性,说到底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而已,好的习惯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亚里士多德也说过“优秀本质上是一种习惯”。教育要着意养成孩子的好的习惯、优秀的习惯、形成将来成功的习惯。好的习惯很多,积极思考的习惯、谦逊的习惯、全力以赴专心致志的习惯、做事一丝不苟的习惯等。从小处看,仔细观察的习惯、善于提问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归纳总结的习惯、善于反思的习惯,甚至于约翰r26;洛克提到的早起早睡的习惯、严格遵守作息制度的习惯等。教育要努力发现和保护孩子在各个方面的优秀的行为,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

三、分享

分享意味着彼此共享,分享意味着相互理解与合作。《教育漫话》中约翰r26;洛克提出,教育要培养孩子与兄弟姐妹、与伙伴、与他人分享事物,分享知识和快乐的品性。他说,“关于取得事物与占有事物,你要教导孩子,使他们能把自己所有的东西分给朋友,一点也不要为难,不吝啬,使他们从小就从经验中知道,凡是最大量的人也是最富有的,而且还得到别人的敬重与称誉”。“分享”可使兄弟姐妹之间来得更加和睦,更有礼貌,且同样推及旁人。“分享”可使儿童养成温厚、对人和善、慷慨、以及得到一种快乐,视为一种值得自豪的事。的确,使学生学会分享,可以使他们学会在关心、欣赏自己的同时,同样关心欣赏他人,可以使他们有效地团结合作,有效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效地走出自我中心和自我封闭,学会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积极接纳他人和换位思维的技巧。最终,“分享”的品性有利于他们毕生的健康成长。约翰r26;洛克多次强调,“分享”的品质要从小加以培养,“使儿童经过不断的练习,便能把自己所有的东西给予别人而不觉为难。”“乐于赠予别人的美德,要加以培植。”儿童的美德应“建立在大量与慷慨地把自己所有的或好的东西去给予别人上面”。这些见解和教育要求无疑都是有益的。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已,不知爱别人,这是当前独生子女一代的性格通病,而当前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约翰r26;洛克所提到的这种“分享”品质的培育又是何其缺失。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有着不可弥补的根本缺陷,那就是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生活和教育情境会造成孩子的独占性格,而缺乏与他人分享的宝贵经验。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理性、有同情心、有爱心,一个根本不知道关心人、同情人、爱别人的孩子必定会生出阴暗的心理,整个心灵人格也不会健全。因此,必须认真记取约翰r26;洛克的教诲,在家庭教育中充分注重孩子的分享品质的培养和训练,父母应从小就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善良的种子,让他们学会爱人,学会移情,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民主与合作,学会与他人分享事物、分享知识、分享快乐、分享情趣和其它经验,从而使他们的个性保持健康和丰富。

我想,对于洛克的这些教育建议的价值。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也不能低估和轻视。我们现在的教育中不就是缺乏这些方面吗,关注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当前我们时刻需要学习、反思,并为之不断努力的工作重任。

教育漫话读后感

【第4篇】《教育漫话》优秀读后感

《教育漫话》优秀读后感1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的孩子们都是一张张崭新的纯真的白纸,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来启迪他们,让孩子们不论是思想还是身体都要健康成长。我从约翰·洛克的这本经典名著《教育漫话》中得到了很多教育的新灵感,他将孩子们的教育分成了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这样的三个分类我们并不意外,可是这样的排序却别有深意。

洛克在书中首先谈到的是体育,实际谈的便是健康教育。在中国的教育里,我们很少会将体育排在第一位,在我们的思维里,教师的主要职责便是传授知识,至于体育,就适可而止了。我接着读了下去,洛克的观点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他围绕着如何保持儿童的健康,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他将忍耐劳苦作为身体健康的标准。

其次,洛克所谈到的是德育,道德品质应该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这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然而,正如他所说的“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一部分目标的是德行”,在我们的固化思维里,孩子们犯了错,我们会习惯性地为他们遮掩,总会认为他们还是孩子,长大就好了。而洛克在书中所讲的,却完全相反,他认为我们应当在孩子们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教导他们,让他们从小便遵守规矩,服从理性,以免长大以后难于纠正。

在洛克先生的书中,他是将智育排在最末一位的,相比于品质,学问是最不重要的。在这一部分里,他首先便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做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让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孩子们若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读书,长期下去会磨灭他们的求知欲望,机械的学习是无用的。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把学习当做一种游戏、消遣,一种做了别的事情之后的奖励,而不是让孩子们把学习当做厌烦的事情。

读到这里,我不禁反思中国的教育,我们也会教导孩子要吃苦耐劳,可也只是口头上的教育。“这节体育课上数学”,在我们儿时便从我们的老师口中听到过类似的话,如今我们又将同样的话说给我们的学生。究其根本,是因为作为教师,我们总会有些急功近利的思想,总想让孩子们一步登天。体育活动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仿佛可有可无,我们却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场来想问题,我们总是会忘记和忽视体育对孩子们的重要性,这一点,我们应该反思和改正。

与此同时,父母们又对孩子过分溺爱和保护,我接触的很多家长都说过类似的话:我的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做,我们也不指望他能做什么,只要他能好好读书就行了。在家长们的眼中,所谓的读书便是“智育”,而体育和德育很少被提出来。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在洛克书中十分简单易行的方法,却变得寸步难行。

不论是教师和家长总有一种思想,便是把孩子们培育成一个“能人”,或者说一个“成功人士”,而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绅士”。洛克先生书中有许多话,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细致的揣摩。《教育漫话》这本书语言不多,其间谈到的教育思想是进步的,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教育漫话》优秀读后感2

真理总是朴素的,平淡的文字总会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像拉家常般告诉我们一些实用的教育真理,看似琐碎的小事,实际关乎孩子一生的命运。

无论将来如何,一个人童年起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一生幸福的基础。一个儿童要遵守几条简单的规则: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人是自然之子,古人在运动中捕猎生存,往往健康强壮,饮食上多食植物,遗传下来就习惯素食,虽然古人的寿命比不过现代人,可他们到死是无疾而终。现代人虽是寿命较长,但很多人最后的几十年疾病缠身。羸弱的身体多是娇气的生活方式造成。幸福的人生必须以强壮的身体为基础,否则哪来健康的精神。我们的教育审时度势,实行体育锻炼大课间,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我感觉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正在不断提高。

对于学生的羞耻心和名誉,洛克说:儿童的错误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因而斥责不独应当出之以严肃的、不任情的词句,并且应当背着别人私地里去执行;至于儿童应受表扬的时候,则应当当着别人的面前去得到。我觉得,小学生脸面很重要,很多时候的当众批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现在教的是三年级的孩子,明显感到比一二年级的孩子爱要面子。想起前面有的学生私下嘀咕:老师就爱板起脸来训斥人。我应该变换一下教育方式了,于是就在这个学期,在班内宣布“无批评日”,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响应。我提出了条件:我要大力表扬有良好行为的同学,对犯错的同学会凝视10秒钟,希望每个同学注意老师的眼神。这个方法真管用,以前不太与老师进行目光交流的孩子能不时地盯着老师了。这一天,有那么几次,我要忍不住批评学生时,会提醒全体同学:“现在犯错误的学生赶紧改正,要不我可忍不住了。”这样的“无批评日”,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激起了学生的羞耻心,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发展与精神的成长。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谈到的很多观点,朴素而实用,就像一轮皎洁的月亮,把柔和的光芒撒向自己的心底,使自己变得胸有成竹起来,知识是力量,智慧更是力量。

《教育漫话》优秀读后感3

在十六世纪后半期至17世纪前半期的英国,教育问题如同宗教和政治问题一样,被热烈而持久的讨论。而青年时期的洛克就对科学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36岁被选入英国皇家学会。当时所有改革家都把社会有用性和贴切性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在上述背景下,洛克提出家庭式教育模式,他主张年轻人应具有强健身体、具备一定知识、才干且含有优雅态度,并能处理各种事务。这种教育要从德、智、体三方面着手。

洛克深入浅出的描述其教育理念,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让我不由自主地去领悟反思。作为一名具有多年教龄的老师而言,教育已成为亘古话题,而如今洛克的一些观点使我能重新诠释教育的意义。一直以来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深知教育的实施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是终身受益的事。但谈及更细致的教育事项,却也缺乏凝练。而约翰?洛克认为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行和个性,如德行、理智、机敏、优雅、礼貌等应从小培养。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教育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优秀品质和独特个性。

首先,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一生幸福的基础。因而,重视孩子体育的发展也是开展教育的基石,更是孩子优秀品质形成的保障。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他进一步指出,“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同时,洛克讨论孩子的健康问题不是从“医生对于有病的,身体脆弱的儿童应该怎么办”,而是父母对于原本健康的儿女,怎样在不借助药物的情况下去维护和改进它,并对父母们提出了详实的建议。但值得注意的是,洛克并未提出有关学校体育的具体内容,这同他主张的家庭式教育理论不无关系。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追寻的更多的物质财富的积累,教育在家庭中的角色正在转弱,因而学校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洛克把良好的道德品质视作绅士人格的灵魂,因此,在《教育漫话》中,他给予绅士的道德教育以极大的注意。洛克认为:“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我也认为,精神品质的培养是一个人人生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事情。因此,教育学生,你就要以理服人,假以词色,用爱和友谊来维系这种权威。同时借助洛克的德育手段,如榜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奖惩教育、宽严结合等。同时,洛克还告诫年轻的绅士:“大凡不能克制自己的嗜欲,不知听从理智的指导而摒绝目前的快乐或痛苦的纠缠的人,他就缺乏一种德行与努力的真正原则,就有流于一无所能的危险。”我认为,这个道理对我们任何人也都同样适用。

最后,智育是洛克绅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学问对于德行和智慧都有帮助,可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在洛克看来,德行是第一位的,智育居第二位。“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借助洛克的理念,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智育,其一,让学生明晰所学的东西一定要对未来的生活有用。这也体现了教育的实用主义。其二,针对教师而言,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兴趣,使学习变为一种游戏;学习要循序渐进,要鼓励学生提问题,决不挫伤好奇心,并培养其动手能力。这些道理其实是我们一直接触,放在嘴边的。但洛克对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用大量生动的事例语言作了深入的论述,令人信服。针对学生的优秀品行养成,洛克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进行阐述。而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因而对学生的品行养成的督导过程中,我们不可盲目的惩罚,应该给学生一个理由,让他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惩罚他,应不应该惩罚他,决不能姑息迁就他。给学生一个台阶,用我们的宽容与智慧扶持学生攀上成功之梯。真正让学生明白“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回顾全书,我发现《教育漫话》是一本饱含哲理,又写得深入浅出的好书,除了时代和阶级所带来的局限外,其他思想,如对教育力量的肯定、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对父母的教育责任以及一些具体的教育工作意见,都是发人深省的。

《教育漫话》优秀读后感4

本书于1693年问世,至今已有324年,这位作者不知长眠了多少年了,但他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还在被一代代的人们所使用。正如一首诗所写,“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最终都会死亡,身体发肤生会带来,死亦会带去,唯一可以留下去的东西是人的思想。就像约翰洛克,虽然他已死了那么多年,但他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活在全世界的人心中。

本书中篇谈的是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有几种观点我感悟很深。

一、早期教育

教育要趁早,孩子小的时候,是人的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之时,此时是对孩子进行良好教育的最佳时期,要让孩子习惯性地遵守纪律,服从纪律。但我们今天的许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任孩子妄为,对他们的行为不加管理与约束,致使长大后再想去矫正时会相当麻烦。人们习惯性在水的源头播撒毒药,日后亲自喝到苦水时,却又感到不解。园艺者培育盆景,在植物很小的时候就下很大的功夫对植物进行修剪、定型,才使植物按照人们喜爱的方向去发展,倘若我们在树小的时候没有进行处理,待它长成粗枝大叶的,我们就无法把他培育成我们喜欢的模样。所以早期教育很重要,那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

二、教育儿童要用理智克服欲望

节制欲望,是造就一个自满自得、幸福快乐的人的合适途径。人为什么会痛苦,是因为你的欲望太多,当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欲望时,你就会痛苦。对孩子,从小就要克制他的欲望,要让他明白,你得到的是适合你得到的,而不是你想要的。对于孩子要求的东西,我们要适当给予,比如孩子饿了,他如果只是说他饿了我们就要满足他的要求,如果他点名需要啤酒或面包时,就不能答应他,因为这是人的欲望的表现。我们必须通过对这一件件小事的控制来控制儿童的欲望。

三、寻找适合父子的恰当距离。

孩子小的时候,是最适合建立威信的时候,所以孩子小的时候要对孩子严格一些,让他对你产生敬畏之心。长大了,我们反而应该越来越亲切地去对待他,像朋友一样,一起干活一起玩乐。而现在的家庭的教育刚好是反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对他百般溺爱,把孩子的`各种坏习惯都培养起来了,长大了,又想把他们塑造成我们希望的样子,须不知小树苗已变成杂乱丛生、没有方向的大树,我们已经没有办法给它矫正了,因为我们错过了培育的最佳时期。所以在家庭教育问题上,一定要尽早,而且还要找到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

四、尽可能不适用鞭挞。

曾看过一位老师写的文章,他的小学和初中老师喜欢打人。小学的老师,只要你题目做不对就会打人,所以大家上课都很规矩,这位老师的教学效果非常不错。到了初中,遇到的班主任也打人,不过是无理由的乱打,只要他喝酒喝醉了,就在班上乱打人,很多同学都受了不少冤枉打。这两位老师的鞭挞对现在的这位老师影响很深远。毕业了,这位老师在社会上不敢和别人打交道,对领导如同对当年的教师一样,有畏惧心里,所以刚进入社会那几年,工作一直不出色。所以从长远来看,鞭挞是起不到很好的作用的。作者也提出,鞭挞与呵斥应谨慎地予以避免,因为这种惩罚的方法,除了使儿童对于带给他们不幸的行为产生一种羞耻与憎恶的心思以外,决不会再有别的益处。

虽然是一本古老的书,但它的思想至今都很前卫,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遵循这一种自然的规律,任时代风起云涌,它自岿然不动。

《教育漫话》优秀读后感5

读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我不禁为其精辟的理论、深入浅出的文字所感动和佩服。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

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学习。回想我快乐自由的童年,对比现在的孩子正在经历的童年,在庆幸自身的同时也对现在的孩子产生深深的同情。太多的孩子在享受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丢失了童年最宝贵的自由。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忽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眼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今年教育局发布的劳动实践纳入中小学素质评价中,既可以劳逸结合,又可以培养孩子的人生观。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各种形状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约翰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策、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至失去理智,初为人师的我也曾多次因为学生不听话气得对他们大声呵斥,可老师的愤怒只会让学生害怕或反感,他们会认为你的恼怒是对他们犯错的一种报复,并不是为了帮助他们,因此这种失态的惩罚不能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他们的错误。那么今后当老师想发火时,最好想想:我发火的目的是什么?用这种方式能不能让犯错的学生从内心屈服、认同呢?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话》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教育过程当中要充满对学生亲切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我相信他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教师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我们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个性,主要是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去研究、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新的思路。

《教育漫话》优秀读后感6

好久没有读过教育经典。偶然间在一间很窄很小的属窝里发现有这么一本算是尘封已久的经典名著,于是就借来也只是粗略的阅读,不过或多或少也能领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感受。这是一本字数不多语言不是华丽,封面也不花哨的小册子。名叫《教育漫话》。他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多么简单易行,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能让孩子做到几项最近国务院又下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共十二条,其中心还是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而且要落到实处,应该要成为一种学校规范,学生的习惯。

“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话》优秀读后感7

工作后,也在很多的书籍和文章中看到过有关《教育漫话》真本书中的只言片语,一直没机会拜读这部作品。今年,我有幸阅读了《教育漫话》一书,获益很多。《教育漫话》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这本书所写的内容都是洛克建议他的绅士朋友———爱德华·葛拉克,如何将儿子培养成为标准绅士———谦和明礼、举止优雅、品行端正、吃苦耐劳,既热爱知识,又能随时握起枪杆为祖国而战的英国绅士。书里所写的内容是约翰·洛克多年做家庭教师经验的结晶。

《教育漫话》是以“绅士教育”为主题,全书一共分为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三个部分。阅读之后不禁深深对这位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产生佩服之情。书中那些深入浅出的描述,饱含哲理的文字,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让我不由自主地去领悟、去反思。《教育漫话》书中那些主流的、进步的教育思想,还值得今天的我们去继续学习和探讨。它大量讲述了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品行和个性,如品行、理性、机智、优雅、礼貌等。约翰洛克认为,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行和个性,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终身受益的。的确,对于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基础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针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学习态度的形成等。读过之后,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应该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哪些终身受益的优秀品质和独特个性。

一、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间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地描绘。”这是《教育漫话》卷首中的第一句话,也是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的经典名言。他在书中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主张孩子在幼年时候起就应该锻炼身体,反对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要坚持让孩子们更多地去走进大自然,多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多活动,多游泳。

他提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因此,要让孩子从小用冷水冼脚从而锻炼意志;孩子在童年的时候,不适宜穿太多的衣服,头部和足部要保持凉爽;在饮食方面要清淡,多吃一些面食,少吃那些肉腻的食品,不要饮一些烈性饮料;另外,在运动、睡眠、呼吸清新空气等方面还有许多有详细的见解。这些方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是能够坚持让孩子们去做的,可是在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又有多少家长愿意去让孩子做呢?由于大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多数对他们百依百顺,从不要求孩子去做什么。

在书中,作者把健康为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阐述。这两个方面都是工作和幸福最为的基础的条件。“凡是身体和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便得到别的种种,也是徒然。”所以,我们的家庭教育必须要保障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他们自我认识能力,学会倾听和表达,客观地对待自己,学会控制自己情绪,理解和支持他人,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

二、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

《教育漫话》涉及的第二个话题就是德育。孩子除了有健康的身体,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品质。洛克先生指出,“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惟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德行愈高的人,其它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他在书中说,每一个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周围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很错误的,他们看到孩子犯了错误却放纵不管,他们都认为现在孩子还小,他们犯了错误是可以原谅的,不必过分去指责他们,责令孩子改正,孩子们长大自然就好了。这种想法、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也是最危险的。

我们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让他们养成于遵守约束的习惯,免得以后养成错误的习惯的时候,再去纠正就困难了。所以,在对孩子的德育培养过程中,家长、老师要做好榜样示范的作用,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他们,感染他们,让孩子生活在良好环境中。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看到别人怎么做就喜欢去模仿,这点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很好地把握。我们要随时随地用孩子身边发生的那些好的和坏的事情、正确的和错误的做法来教育他们,同时告诉他们为什么是好或坏、是正确或错误,这样就能够正确的引导他们。

三、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问

孩子有了良好的品质,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学问问题呢?在书中约翰·洛克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相对来说,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来用。所以,约翰·洛克在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它说明在教育过程中不要让读书成为孩子的一种负担,如果读书一旦成为儿童的负担,那么孩子就会讨厌它,哪怕是这个孩子以前是很喜欢读书。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把学习看做是一种快乐的休闲、游戏方式,哪怕把它当作是孩子在做了一件事情以后用学习作为对他的奖励。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了“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作者所指出的针对孩子的教育要根据他们的特色这正是我们倡导的“因材施教”。

《教育漫话》书中的文字表达随意,阅读起来就像是与一位朋友在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它不仅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也是当今一些学者所推崇的人类教育史上最重要的书籍之一。

《教育漫话》优秀读后感8

读了《教育漫话》我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教育思想有所了解。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教育漫话》开篇就阐述了健康的重要作用,也就是他的体育教育思想。洛克认为“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他把健康放在了比其他一切种种都重要的位置上面。洛克提出“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受痛苦”,因此,洛克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身体锻炼自幼小开始。洛克认为,儿童的衣服不宜过紧,以免束缚身体,影响发育,衣着也不宜过暖,使身体习惯于气候的变化,增强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脚、洗澡是锻炼身体的好办法,可使衰弱者恢复健康,健康人增强体质。

读到这里,这又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因为从小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老人们的溺爱让他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尤其让我头疼的是,他很调皮,爱看电视和玩电脑。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首先是减少他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在他感到无聊的时候,再介绍一些有趣的图书给他,当然,一开始是一些纯漫画型的,而且是由他自己挑选。慢慢地,他开始喜欢看书了,自己就主动拿出一些书来看,现在,除了星期天,他基本上不看电视了,而且所看的书也由一开始的漫画向一些知识型的书籍转变了,他还经常把他从书上获得的知识讲给我听呢!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认真学习的。我相信只要用一颗爱心去工作,再加上教育方法得当,即使是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话》优秀读后感9

时断时续中看完了洛克的《教育漫话》,虽然书的主题是绅士教育,但是书中主要谈到的是关于体育保健、道德教育和智育,其中道德教育是《教育漫话》中最重要的内容。

他说:“一位绅士应具备的各种品性之中,我将德行放在首位,视之为最必须的品性。”他要求儿童在具备健康体魄的基础上,必须有健全的精神发展,而这集中表现为必须具有完美的德行。洛克认为,德行是人生中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虽然他关于德行的标准是为绅士量身打造的,而我们要培养的不是绅士,而是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但同样要求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这跟洛克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而他关于孩子教育过程中的细节描述,更是使我受益匪浅。

在如何诱导儿童学习中,洛克说:“当他到了能够说话的时候,他就应该开始学习阅读”。在教育中我也发现,当我问及一些不爱读课外书的同学家长时,经常会发现这些同学小时候没怎么看过书,而那些热爱读书的同学,往往很早就在家长的指导帮助下看书,使他们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所以,阅读应该从小的时候开始。

《教育漫话》优秀读后感

【第5篇】《教育漫话》的读后感

《教育漫话》的读后感1

好久没有读过教育经典。偶然间在一间很窄很小的属窝里发现有这么一本算是尘封已久的经典名著,于是就借来也只是粗略的阅读,不过或多或少也能领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感受。这是一本字数不多语言不是华丽,封面也不花哨的小册子。名叫《教育漫话》。他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多么简单易行,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能让孩子做到几项最近国务院又下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共十二条,其中心还是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而且要落到实处,应该要成为一种学校规范,学生的习惯。

“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话》的读后感2

在十六世纪后半期至17世纪前半期的英国,教育问题如同宗教和政治问题一样,被热烈而持久的讨论。而青年时期的洛克就对科学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36岁被选入英国皇家学会。当时所有改革家都把社会有用性和贴切性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在上述背景下,洛克提出家庭式教育模式,他主张年轻人应具有强健身体、具备一定知识、才干且含有优雅态度,并能处理各种事务。这种教育要从德、智、体三方面着手。

洛克深入浅出的描述其教育理念,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让我不由自主地去领悟反思。作为一名具有多年教龄的老师而言,教育已成为亘古话题,而如今洛克的一些观点使我能重新诠释教育的意义。一直以来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深知教育的实施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是终身受益的事。但谈及更细致的教育事项,却也缺乏凝练。而约翰?洛克认为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行和个性,如德行、理智、机敏、优雅、礼貌等应从小培养。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教育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优秀品质和独特个性。

首先,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一生幸福的基础。因而,重视孩子体育的发展也是开展教育的基石,更是孩子优秀品质形成的保障。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他进一步指出,“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同时,洛克讨论孩子的健康问题不是从“医生对于有病的,身体脆弱的儿童应该怎么办”,而是父母对于原本健康的儿女,怎样在不借助药物的情况下去维护和改进它,并对父母们提出了详实的建议。但值得注意的是,洛克并未提出有关学校体育的具体内容,这同他主张的家庭式教育理论不无关系。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追寻的更多的物质财富的积累,教育在家庭中的角色正在转弱,因而学校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洛克把良好的道德品质视作绅士人格的灵魂,因此,在《教育漫话》中,他给予绅士的道德教育以极大的注意。洛克认为:“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我也认为,精神品质的培养是一个人人生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事情。因此,教育学生,你就要以理服人,假以词色,用爱和友谊来维系这种权威。同时借助洛克的德育手段,如榜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奖惩教育、宽严结合等。同时,洛克还告诫年轻的绅士:“大凡不能克制自己的嗜欲,不知听从理智的指导而摒绝目前的快乐或痛苦的纠缠的人,他就缺乏一种德行与努力的真正原则,就有流于一无所能的危险。”我认为,这个道理对我们任何人也都同样适用。

最后,智育是洛克绅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学问对于德行和智慧都有帮助,可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在洛克看来,德行是第一位的,智育居第二位。“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借助洛克的理念,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智育,其一,让学生明晰所学的东西一定要对未来的生活有用。这也体现了教育的实用主义。其二,针对教师而言,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兴趣,使学习变为一种游戏;学习要循序渐进,要鼓励学生提问题,决不挫伤好奇心,并培养其动手能力。这些道理其实是我们一直接触,放在嘴边的。但洛克对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用大量生动的事例语言作了深入的论述,令人信服。针对学生的优秀品行养成,洛克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进行阐述。而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因而对学生的品行养成的督导过程中,我们不可盲目的惩罚,应该给学生一个理由,让他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惩罚他,应不应该惩罚他,决不能姑息迁就他。给学生一个台阶,用我们的宽容与智慧扶持学生攀上成功之梯。真正让学生明白“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回顾全书,我发现《教育漫话》是一本饱含哲理,又写得深入浅出的好书,除了时代和阶级所带来的局限外,其他思想,如对教育力量的肯定、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对父母的教育责任以及一些具体的教育工作意见,都是发人深省的。

《教育漫话》的读后感3

真理总是朴素的,平淡的文字总会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像拉家常般告诉我们一些实用的教育真理,看似琐碎的小事,实际关乎孩子一生的命运。

无论将来如何,一个人童年起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一生幸福的基础。一个儿童要遵守几条简单的规则: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人是自然之子,古人在运动中捕猎生存,往往健康强壮,饮食上多食植物,遗传下来就习惯素食,虽然古人的寿命比不过现代人,可他们到死是无疾而终。现代人虽是寿命较长,但很多人最后的几十年疾病缠身。羸弱的身体多是娇气的生活方式造成。幸福的人生必须以强壮的身体为基础,否则哪来健康的精神。我们的教育审时度势,实行体育锻炼大课间,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我感觉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正在不断提高。

对于学生的羞耻心和名誉,洛克说:儿童的错误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因而斥责不独应当出之以严肃的、不任情的词句,并且应当背着别人私地里去执行;至于儿童应受表扬的时候,则应当当着别人的面前去得到。我觉得,小学生脸面很重要,很多时候的当众批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现在教的是三年级的孩子,明显感到比一二年级的孩子爱要面子。想起前面有的学生私下嘀咕:老师就爱板起脸来训斥人。我应该变换一下教育方式了,于是就在这个学期,在班内宣布“无批评日”,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响应。我提出了条件:我要大力表扬有良好行为的同学,对犯错的同学会凝视10秒钟,希望每个同学注意老师的眼神。这个方法真管用,以前不太与老师进行目光交流的孩子能不时地盯着老师了。这一天,有那么几次,我要忍不住批评学生时,会提醒全体同学:“现在犯错误的学生赶紧改正,要不我可忍不住了。”这样的“无批评日”,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激起了学生的羞耻心,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发展与精神的成长。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谈到的很多观点,朴素而实用,就像一轮皎洁的月亮,把柔和的光芒撒向自己的心底,使自己变得胸有成竹起来,知识是力量,智慧更是力量。

《教育漫话》的读后感4

读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我不禁为其精辟的理论、深入浅出的文字所感动和佩服。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

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学习。回想我快乐自由的童年,对比现在的孩子正在经历的童年,在庆幸自身的同时也对现在的孩子产生深深的同情。太多的孩子在享受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丢失了童年最宝贵的自由。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忽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眼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今年教育局发布的劳动实践纳入中小学素质评价中,既可以劳逸结合,又可以培养孩子的人生观。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各种形状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约翰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策、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至失去理智,初为人师的我也曾多次因为学生不听话气得对他们大声呵斥,可老师的愤怒只会让学生害怕或反感,他们会认为你的恼怒是对他们犯错的一种报复,并不是为了帮助他们,因此这种失态的惩罚不能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他们的错误。那么今后当老师想发火时,最好想想:我发火的目的是什么?用这种方式能不能让犯错的学生从内心屈服、认同呢?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话》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教育过程当中要充满对学生亲切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我相信他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教师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我们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个性,主要是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去研究、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新的思路。

《教育漫话》的读后感5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的孩子们都是一张张崭新的纯真的白纸,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来启迪他们,让孩子们不论是思想还是身体都要健康成长。我从约翰·洛克的这本经典名著《教育漫话》中得到了很多教育的新灵感,他将孩子们的教育分成了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这样的三个分类我们并不意外,可是这样的排序却别有深意。

洛克在书中首先谈到的是体育,实际谈的便是健康教育。在中国的教育里,我们很少会将体育排在第一位,在我们的思维里,教师的主要职责便是传授知识,至于体育,就适可而止了。我接着读了下去,洛克的观点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他围绕着如何保持儿童的健康,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他将忍耐劳苦作为身体健康的标准。

其次,洛克所谈到的是德育,道德品质应该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这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然而,正如他所说的“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一部分目标的是德行”,在我们的固化思维里,孩子们犯了错,我们会习惯性地为他们遮掩,总会认为他们还是孩子,长大就好了。而洛克在书中所讲的,却完全相反,他认为我们应当在孩子们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教导他们,让他们从小便遵守规矩,服从理性,以免长大以后难于纠正。

在洛克先生的书中,他是将智育排在最末一位的,相比于品质,学问是最不重要的。在这一部分里,他首先便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做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让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孩子们若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读书,长期下去会磨灭他们的求知欲望,机械的学习是无用的。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把学习当做一种游戏、消遣,一种做了别的事情之后的奖励,而不是让孩子们把学习当做厌烦的事情。

读到这里,我不禁反思中国的教育,我们也会教导孩子要吃苦耐劳,可也只是口头上的教育。“这节体育课上数学”,在我们儿时便从我们的老师口中听到过类似的话,如今我们又将同样的话说给我们的学生。究其根本,是因为作为教师,我们总会有些急功近利的思想,总想让孩子们一步登天。体育活动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仿佛可有可无,我们却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场来想问题,我们总是会忘记和忽视体育对孩子们的重要性,这一点,我们应该反思和改正。

与此同时,父母们又对孩子过分溺爱和保护,我接触的很多家长都说过类似的话:我的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做,我们也不指望他能做什么,只要他能好好读书就行了。在家长们的眼中,所谓的读书便是“智育”,而体育和德育很少被提出来。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在洛克书中十分简单易行的方法,却变得寸步难行。

不论是教师和家长总有一种思想,便是把孩子们培育成一个“能人”,或者说一个“成功人士”,而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绅士”。洛克先生书中有许多话,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细致的揣摩。《教育漫话》这本书语言不多,其间谈到的教育思想是进步的,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教育漫话》的读后感6

本书于1693年问世,至今已有324年,这位作者不知长眠了多少年了,但他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还在被一代代的人们所使用。正如一首诗所写,“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最终都会死亡,身体发肤生会带来,死亦会带去,唯一可以留下去的东西是人的思想。就像约翰洛克,虽然他已死了那么多年,但他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活在全世界的人心中。

本书中篇谈的是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有几种观点我感悟很深。

一、早期教育

教育要趁早,孩子小的时候,是人的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之时,此时是对孩子进行良好教育的最佳时期,要让孩子习惯性地遵守纪律,服从纪律。但我们今天的许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任孩子妄为,对他们的行为不加管理与约束,致使长大后再想去矫正时会相当麻烦。人们习惯性在水的源头播撒毒药,日后亲自喝到苦水时,却又感到不解。园艺者培育盆景,在植物很小的时候就下很大的功夫对植物进行修剪、定型,才使植物按照人们喜爱的方向去发展,倘若我们在树小的时候没有进行处理,待它长成粗枝大叶的,我们就无法把他培育成我们喜欢的模样。所以早期教育很重要,那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

二、教育儿童要用理智克服欲望

节制欲望,是造就一个自满自得、幸福快乐的人的合适途径。人为什么会痛苦,是因为你的欲望太多,当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欲望时,你就会痛苦。对孩子,从小就要克制他的欲望,要让他明白,你得到的是适合你得到的,而不是你想要的。对于孩子要求的东西,我们要适当给予,比如孩子饿了,他如果只是说他饿了我们就要满足他的要求,如果他点名需要啤酒或面包时,就不能答应他,因为这是人的欲望的表现。我们必须通过对这一件件小事的控制来控制儿童的欲望。

三、寻找适合父子的恰当距离。

孩子小的时候,是最适合建立威信的时候,所以孩子小的时候要对孩子严格一些,让他对你产生敬畏之心。长大了,我们反而应该越来越亲切地去对待他,像朋友一样,一起干活一起玩乐。而现在的家庭的教育刚好是反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对他百般溺爱,把孩子的各种坏习惯都培养起来了,长大了,又想把他们塑造成我们希望的样子,须不知小树苗已变成杂乱丛生、没有方向的大树,我们已经没有办法给它矫正了,因为我们错过了培育的最佳时期。所以在家庭教育问题上,一定要尽早,而且还要找到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

四、尽可能不适用鞭挞。

曾看过一位老师写的文章,他的小学和初中老师喜欢打人。小学的老师,只要你题目做不对就会打人,所以大家上课都很规矩,这位老师的教学效果非常不错。到了初中,遇到的班主任也打人,不过是无理由的乱打,只要他喝酒喝醉了,就在班上乱打人,很多同学都受了不少冤枉打。这两位老师的鞭挞对现在的这位老师影响很深远。毕业了,这位老师在社会上不敢和别人打交道,对领导如同对当年的教师一样,有畏惧心里,所以刚进入社会那几年,工作一直不出色。所以从长远来看,鞭挞是起不到很好的作用的。作者也提出,鞭挞与呵斥应谨慎地予以避免,因为这种惩罚的方法,除了使儿童对于带给他们不幸的行为产生一种羞耻与憎恶的心思以外,决不会再有别的益处。

虽然是一本古老的书,但它的思想至今都很前卫,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遵循这一种自然的规律,任时代风起云涌,它自岿然不动。

《教育漫话》的读后感7

工作后,也在很多的书籍和文章中看到过有关《教育漫话》真本书中的只言片语,一直没机会拜读这部作品。今年,我有幸阅读了《教育漫话》一书,获益很多。《教育漫话》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这本书所写的内容都是洛克建议他的绅士朋友———爱德华·葛拉克,如何将儿子培养成为标准绅士———谦和明礼、举止优雅、品行端正、吃苦耐劳,既热爱知识,又能随时握起枪杆为祖国而战的英国绅士。书里所写的内容是约翰·洛克多年做家庭教师经验的结晶。

《教育漫话》是以“绅士教育”为主题,全书一共分为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三个部分。阅读之后不禁深深对这位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产生佩服之情。书中那些深入浅出的描述,饱含哲理的文字,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让我不由自主地去领悟、去反思。《教育漫话》书中那些主流的、进步的教育思想,还值得今天的我们去继续学习和探讨。它大量讲述了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品行和个性,如品行、理性、机智、优雅、礼貌等。约翰洛克认为,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行和个性,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终身受益的。的确,对于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基础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针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学习态度的形成等。读过之后,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应该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哪些终身受益的优秀品质和独特个性。

一、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间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地描绘。”这是《教育漫话》卷首中的第一句话,也是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的经典名言。他在书中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主张孩子在幼年时候起就应该锻炼身体,反对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要坚持让孩子们更多地去走进大自然,多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多活动,多游泳。

他提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因此,要让孩子从小用冷水冼脚从而锻炼意志;孩子在童年的时候,不适宜穿太多的衣服,头部和足部要保持凉爽;在饮食方面要清淡,多吃一些面食,少吃那些肉腻的食品,不要饮一些烈性饮料;另外,在运动、睡眠、呼吸清新空气等方面还有许多有详细的见解。这些方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是能够坚持让孩子们去做的,可是在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又有多少家长愿意去让孩子做呢?由于大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多数对他们百依百顺,从不要求孩子去做什么。

在书中,作者把健康为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阐述。这两个方面都是工作和幸福最为的基础的条件。“凡是身体和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便得到别的种种,也是徒然。”所以,我们的家庭教育必须要保障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他们自我认识能力,学会倾听和表达,客观地对待自己,学会控制自己情绪,理解和支持他人,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

二、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

《教育漫话》涉及的第二个话题就是德育。孩子除了有健康的身体,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品质。洛克先生指出,“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惟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德行愈高的人,其它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他在书中说,每一个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周围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很错误的,他们看到孩子犯了错误却放纵不管,他们都认为现在孩子还小,他们犯了错误是可以原谅的,不必过分去指责他们,责令孩子改正,孩子们长大自然就好了。这种想法、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也是最危险的。

我们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让他们养成于遵守约束的习惯,免得以后养成错误的习惯的时候,再去纠正就困难了。所以,在对孩子的德育培养过程中,家长、老师要做好榜样示范的作用,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他们,感染他们,让孩子生活在良好环境中。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看到别人怎么做就喜欢去模仿,这点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很好地把握。我们要随时随地用孩子身边发生的那些好的和坏的事情、正确的和错误的做法来教育他们,同时告诉他们为什么是好或坏、是正确或错误,这样就能够正确的引导他们。

三、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问

孩子有了良好的品质,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学问问题呢?在书中约翰·洛克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相对来说,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来用。所以,约翰·洛克在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它说明在教育过程中不要让读书成为孩子的一种负担,如果读书一旦成为儿童的负担,那么孩子就会讨厌它,哪怕是这个孩子以前是很喜欢读书。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把学习看做是一种快乐的休闲、游戏方式,哪怕把它当作是孩子在做了一件事情以后用学习作为对他的奖励。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了“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作者所指出的针对孩子的教育要根据他们的特色这正是我们倡导的“因材施教”。

《教育漫话》书中的文字表达随意,阅读起来就像是与一位朋友在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它不仅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也是当今一些学者所推崇的人类教育史上最重要的书籍之一。

《教育漫话》的读后感8

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世界教育名著。洛克在第二页就指出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当孩子在家里受到了错误的教育再接受学校教育就有点困难。

洛克在书中谈了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等方面问题。其中他最重视德行,他说“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学得他今生来世就都得不到幸福。”

教书育人,育人是第一位的,我认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多数学校对教学成绩抓得力度更大一些,大考小考不断,德育也不应忽视,应扎扎实实地开展德育活动。一个学生的德行若出了问题,一生的幸福就毁了。

德育自古就很受重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里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基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古代对品德教育更重视,不像现代教育这么功利化,考什么学什么,而是诗书礼乐等全面发展。

《教育漫话》中论述惩罚的文字不少。当今中国的教育是谈“罚”色变,正当的惩罚也可能会被家长以体罚之名诉之媒体,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连篇累牍地报道,丝毫不虑及社会影响,导致很多老师在管理学生上明哲保身谨言慎行,而有的学生日益肆无忌惮,不少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管。过犹不及,体罚是惩罚的极端,没有惩罚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

“如果儿童所畏惧的或所感到的只是它所给予的痛苦,则鞭挞的好处并不多,因为痛苦消灭得很快,儿童对于它的记忆也会同时忘却。但是我觉得有一种过失儿童是应受鞭笞的,儿童应受鞭笞的过失也只有这一种,这就是顽梗,或者反抗。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主张在可能范围内把鞭挞所给的羞辱作为惩罚的最大部分,不是痛苦。惟有使他们由于做错了事和被打而感到害羞,才是真正的德行上的制裁。”

洛克主张慎用鞭挞,“鞭挞或呵斥是应该谨慎地避免的。因为这种惩罚的方法,除了使儿童对于使得自己遭受鞭挞或呵叱的错误行为发生一种羞耻与恐怖的心思以外,是决不能再有别的好处的”,久而久之,“这种奴隶式的管教,所养成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

“它只是弥缝了目前,使伤口结上了一层皮膜,对于痛楚的核心仍然没有触到。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教育要育心,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谈论了体育和智育等方面的问题,深入浅出又富有哲理。

我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把这本书又读了一遍,重点章节读了两遍,做了两千字的摘记。合上书还想去读,这是一本真正的教育经典,隔一段时间再读又会有新的收获。

《教育漫话》的读后感9

读了《教育漫话》我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教育思想有所了解。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教育漫话》开篇就阐述了健康的重要作用,也就是他的体育教育思想。洛克认为“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他把健康放在了比其他一切种种都重要的位置上面。洛克提出“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受痛苦”,因此,洛克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身体锻炼自幼小开始。洛克认为,儿童的衣服不宜过紧,以免束缚身体,影响发育,衣着也不宜过暖,使身体习惯于气候的变化,增强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脚、洗澡是锻炼身体的好办法,可使衰弱者恢复健康,健康人增强体质。

读到这里,这又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因为从小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老人们的溺爱让他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尤其让我头疼的是,他很调皮,爱看电视和玩电脑。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首先是减少他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在他感到无聊的时候,再介绍一些有趣的图书给他,当然,一开始是一些纯漫画型的,而且是由他自己挑选。慢慢地,他开始喜欢看书了,自己就主动拿出一些书来看,现在,除了星期天,他基本上不看电视了,而且所看的书也由一开始的漫画向一些知识型的书籍转变了,他还经常把他从书上获得的知识讲给我听呢!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认真学习的。我相信只要用一颗爱心去工作,再加上教育方法得当,即使是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话》的读后感10

有幸看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作者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内容给人感觉很与众不同,非常具体实在。读了《教育漫话》让我联想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于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都有很高的启发和反省。

《教育漫话》十分通俗易懂,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作者有如在和亲朋好友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这种深入浅出的东西,只有大师才能写得出来。书中的许多话都能引起我的思索。我想我们教师的工作要比医师更重要。若不是每位老师认真对待每一堂课,那么也许会培养出更多的庸医,伤及更多人的性命。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它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读了《教育漫话》让我联想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于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都有很高的启发和反省。

形式很美观,质料很贵重,里面盛着的东西总不能使他感觉到好吃一样。与此同时,这种棍棒教育在实行的时候,学生是会屈服的,是会佯作服从的。可是一旦不用教鞭,没人看见时他们便越会放任,显露出的势头回比约束前更加强烈。

读了《教育漫话》,让年轻的我进一步去思考,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究竟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如何使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再盲目,使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更加有效。

《教育漫话》的读后感11

时断时续中看完了洛克的《教育漫话》,虽然书的主题是绅士教育,但是书中主要谈到的是关于体育保健、道德教育和智育,其中道德教育是《教育漫话》中最重要的内容。

他说:“一位绅士应具备的各种品性之中,我将德行放在首位,视之为最必须的品性。”他要求儿童在具备健康体魄的基础上,必须有健全的精神发展,而这集中表现为必须具有完美的德行。洛克认为,德行是人生中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虽然他关于德行的标准是为绅士量身打造的,而我们要培养的不是绅士,而是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但同样要求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这跟洛克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而他关于孩子教育过程中的细节描述,更是使我受益匪浅。

在如何诱导儿童学习中,洛克说:“当他到了能够说话的时候,他就应该开始学习阅读”。在教育中我也发现,当我问及一些不爱读课外书的同学家长时,经常会发现这些同学小时候没怎么看过书,而那些热爱读书的同学,往往很早就在家长的指导帮助下看书,使他们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所以,阅读应该从小的时候开始。

《教育漫话》的读后感12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教育专着———《教育漫话》,这本书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所着,以“绅士教育”为主题,分为健康教育、品德教育、知识和技能教育三个部分。这本书所以称为“漫话”,是因为总计217条,15万字的这本小册子,全部都是写给一个人的信件整理而来的。洛克自己曾这样写道:“这些漫话,与其说是公之于众的论文,不如说是一段朋友之间的谈话”。

整本书都是洛克建议他的绅士朋友———爱德华·葛拉克,如何将儿子培养成为标准绅士———谦和明礼、举止优雅、品行端正、吃苦耐劳,既热爱知识,又能随时握起枪杆为祖国而战的英国绅士。书里的内容是洛克多年做家庭教师经验的结晶。整本书的文字随意,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处处透着真诚,读这本书放佛是与一位朋友在交流养育孩子的“私话”。打动人的,恰是这种“私话”特有的随意和真诚。书中深入浅出的文字,处处透着教育的智慧。下面就谈谈给我启发比较深的几点和大家分享:

首先,关于健康教育思想。

“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是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的经典名言。他认为“凡身体和心智都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或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便得到了别的东西,也是枉然。”因此,他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学生体育提出一些比较具体要求: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后者。现在的孩子在享受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丢失了童年最宝贵的自由。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漠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视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因此,建议家长们,除了关注孩子智力的发展,更多的还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偶尔也陪陪孩子出去锻炼,这对孩子有好处。我国实行的体育锻炼大课间,就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先导,正是与洛克的思想相吻合,通过长期的锻炼,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才能不断提高。

其次,关于品德思想。

教育的主要任务乃是塑造一个人的精神或人格。因此,德育在洛克那里不仅仅是指道德品质的培养,而是指整个精神品质或人格的塑造。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说得好:“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在我们目前的子女教育中,重视知识和技能教育,却忽视精神和人格的培养,不惜代价地让孩子去学一些文体技能,如钢琴等,而不愿让孩子去学一些有用的手艺,要孩子每次考试都得100分,并为此不让孩子干任何别的事情,一发现问题,不是打骂就是不知所措如此等等。这些做法忘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明白生活的意义,对个人成长十分不利,究其原因,则是目前社会上金钱第一、过分注重功利的风气惹得祸。那么,“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认为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家长跑过来流着眼泪跟班主任说:“我们家孩子我管不住,骂也不是,打也不是,甚至和我们对打,实在没有办法,请你老师帮帮忙。”父母稍加管制或不给零花钱吧,甚至就发恐吓短信威胁家长和老师。我们私下也开玩笑说:“奇葩学生的背后必然有奇葩家长。”那其实这样的孩子就是从小太过放纵和溺爱的后果。真是“从小不管制,老大徒伤悲”。洛克认为应该在孩子“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比如说理、鞭笞、榜样、责骂、强迫等。

其中有三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在他们面前树立起你要他们做或要他们避免的事情的榜样。父母要选择适宜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就像我们古代的故事“孟母三迁”一样。首先父母要选择或创造良好的、积极向上、充满学习氛围的一个环境或空间,让孩子吸收到最健康、积极和乐观的空气,让孩子在蓝天下健康和茁壮地成长,其中父母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至失去理智,初为人师时,我也曾多次因为学生不听话气得对他们大声呵斥,可老师的愤怒只会让学生害怕或反感,他们会认为你的恼怒是对他们犯错的一种报复,并不是为了帮助他们,因此这种失态的惩罚不能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他们的错误。那么今后当老师想发火时,最好想想:我发火的目的是什么?用这种方式能不能让犯错的学生从内心屈服、认同呢?

3、对于孩子一定要谨慎地使用体罚,体罚的作用是要让孩子的羞耻心占据更大,如果只是身体的疼痛或是一种躲避的心理,那这种体罚对于孩子就是效果甚微的,或使体罚下的孩子变得懦弱,变的十分的奸诈。在教育中,要想方设法地激起孩子对自己荣誉和名誉的保护,如果他很热爱自己的名誉,他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那在生活中,父母的一个眼神或一句严重的话语都会起到效果。如果使用体罚,就要将他一次驯服,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

第三、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知识和技能教育。

“它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两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孩子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他认为儿童能够说话的时候,就应该开始学习阅读。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建议把字母粘在骰子和玩具上,让儿童在游戏的时候学习字母,在可能的范围内诱导他去有意义地阅读,例如《伊索寓言》或者《圣经》上的一些部分。当他们能够很好地阅读的时候,就应该教他们写字和速记,然后教他们画画。在拉丁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规则学习,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重视培养智力,多作实地观察,诱发学习兴趣。

在知识和技能教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孩子的兴趣。因为孩子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孩子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孩子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要、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孩子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孩子的教育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这个观点是一致的。

真理总是朴素的,平淡的文字总会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作者用最平实的文字述说着最深刻的道理,《教育漫话》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注重对学生道德的熏陶和培养,认为学生良好的德性才是最根本,是第一位的。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操的陶冶,德性的培养,一切从育人出发,坚持立德树人,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中要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我相信他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老师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最后我想说:“老师们,善存于心,爱在于行!让我们用爱心搭起桥梁,用关心凝成温暖,用真心传递幸福,用时光铸就“爱可以改变一切”的金色长城!

《教育漫话》的读后感13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读洛克的《教育漫话》就宛如一位有思想的长者站在你的面前,和你聊天,聊聊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语调亲切平和,娓娓道来,所聊内容却非常深刻。他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而绅士教育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人都会很快走上正轨。

洛克在书中讲了三个方面的话题:体育、德育和智育。作者把体育(实质上是健康教育)放在第一位讲,因为“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体魄。”“我们要有自己的事业,要得到幸福,必须先有健康的身体;而要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更必须先有能够忍耐辛劳的强健体魄。”“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绅士人格的灵魂。”因此,德育被洛克作为全书的重点来讲述,真正的绅士要善于获得自己的幸福,而又不妨碍其他绅士获得幸福;德育的基本原则是以理智克制欲望。在聊到智育问题时,洛克特意强调了功利原则和教学方法。

《教育漫话》这本书聊了许多关于孩子教育的话题,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我们教师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等等。

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后者。回想我快乐自由的童年,对比我的学生们正在经历的童年,在庆幸自身的同时也对现在的孩子产生深深的同情。城市的孩子在享受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丢失了童年最宝贵的自由。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漠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视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笞、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至失去理智,初为人师时,我也曾多次因为学生不听话气得对他们大声呵斥,可老师的愤怒只会让学生害怕或反感,他们会认为你的恼怒是对他们犯错的一种报复,并不是为了帮助他们,因此这种失态的惩罚不能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他们的错误。那么今后当老师想发火时,最好想想:我发火的目的是什么?用这种方式能不能让犯错的学生从内心屈服、认同呢?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话》这本书虽然文字是有限的,但带给我的启示却是无限的,它们都将陪伴我在教育的征途上不断求索。

《教育漫话》的读后感14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所写的一部教育名著。这本书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学者,塑造了一代又一代普通人的思想,至今仍然是欧美乃至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和父母的必读之书。

《教育漫话》在书本的起章就强调了爱尔维修的一句话: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这句话,有力地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得法至关重要。

《教育漫话》主要分为身体保健、道德教育、智育三部分。书本从这三部分分别教导父母与教育工作者如何去教导孩子,培养孩子日后成为一个有理性、有道德、有才干的人。

(一)身体保健

洛克说:“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是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身体素质尤为重要。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的教育有密切的联系,而健康教育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密切相连。因而,作为父母,应当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不能过于溺爱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不能放纵他们的行为,任意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意志去做各种事情。在温室中长大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洗礼的,洛克主张用冷水洗脚或洗澡,注意运动锻炼等等,从小就开始锻炼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身体素质也会增强。

(二)道德教育

洛克认为,德行是人生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他认为“良好的德行”大致有三层含义,其一为世俗的聪明,其二是要懂得的礼仪,礼貌,其三是具有性格刚毅、坚强、能吃苦耐劳等品质。洛克对儿童的德育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其中包括:(1)反对溺爱、放纵子女;(2)宽严结合;(3)奖惩结合;(4)说理教育;(5)榜样教育;(6)文明礼貌教育。每个方面,洛克都在书本中做了详细的说明,其中,让我最深刻的是榜样教育。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儿童,都喜欢模仿别人,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得来的。最能影响他们的举止的还是那些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人和他们周围的人的言行。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而,父母应为子女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你不愿意他去仿效的事,你自己绝不可在他们的面前做,并且让孩子结交好的伴侣。由此,我想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很神圣的,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因而,我们从事教师事业,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做到上课不迟到、早退,诚实守信,衣着端庄,谈吐优雅等等,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

(三)智育

洛克对有实际用途的学科很重视,尤其重视培养世俗的智慧与能力。他重视智育的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见解,其中他还在书本中一再强调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对于年幼儿童,可以学于游戏之中。他主张要把读书看成一种游戏,一项娱乐,而不是当做他的一种责任。例如教儿童学字母时,我们可以在骰子和玩具粘上字母,在游戏时教儿童学习字母。书中提到了书籍中配有插图更会使儿童欢欣雀跃,并可鼓励他去阅读求知,因为如果儿童的观念中缺乏此类生动直观的事物,但是听说说没有多少用处,而且也不能够获得满足:这些观念不能从声音中学到,只能从事物本身或事物的图片上获得。在《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也提到小学儿童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其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导儿童学习时,要多借助具体的物体、图像让儿童接受知识。显而易见,这两个知识点是一致的。这告诉了我,在学习课堂书本知识之外,我们也应该多阅读课外有关的书籍,加深对课堂知识的了解,扩展我们的知识视野,并学会学以致用。

《教育漫话》中,强调事业型、开拓性人才的培养,以及体、德、智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且对德育比智育更为重要强调,尤其是洛克对于德行和教养的强调,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普遍忽视德行和教养的培养而一味强调智育和分数,是一种极好的清醒剂。目前,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此情况下,爱子女心切,期望子女成龙成凤,但苦于乏术的家长,以及承担儿童教育重任的教师阅读本书,一定会在儿童教育问题上获得诸多有益的启示。

《教育漫话》的读后感15

知道英国教育的人,都被他那绅士教育所感动,《教育漫话》真的是一本很适合我们去阅读_了解洛克的“绅士教育”的方法,学习他的教育方式;去分辨_辩证的看待洛克的教育思想与方法,不断改进。我觉得那些初为人父人母的或者将为人父母的,一定要好好阅读这本书他的这些思想就记录在他的教育著作《教育漫话》之中。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首先谈到的是健康教育,因为“我们要有自己的事业,要得到幸福,必须先有健康的身体;而要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更必须要先有能够忍耐辛劳的强健体魄”①一般来说,用我们现在的观念来看,应该将德行放在首位,因为德行好坏是我们怎么去评价一个人的成功的先决因素,例如:我们并不会那么计较张海迪的身体或舟舟心智的不完整而否定他们的才能。但是,为什么洛克要这么重视身体的健康呢?其实这是与当时的时代有密切关系的。当时资产阶级正处于上升阶段,他们要经营工商业,要航海、探险,征服殖民地,开辟新的财源,所以体魄不健康是不能够又好又快地完成这些任务的。所以,洛克郑重地提出“人生的幸福有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述: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②为此他根据自己曾做过的专门研究以及一些听到的见过的具体的比较有力的证据来提出了健康教育的具体意见,包括:1避免娇生惯养;2脚的锻炼与冷水浴;3游泳与户外活动;4衣着;5饮食与用餐;6睡眠与卧床;7排便;8用药;9身体保健的规则。他建议“绅士应该像笃诚而富足的农民那样去对待自己的子女”③主张“无论夏天还是冬天,儿童都不应穿得太暖”,孩子最好不要戴帽子,应该每天用冷水洗脚,鞋底要薄一些,衣服不要太紧,饮食要清淡而简单,不喝酒或烈性饮料,水果应在饭前吃,按时作息早睡早起,应当睡硬床,排便要定时,生病后用药不要太急。还要补充的是洛克明确指出“我这里所谈的主要是男孩子的教育培养方法,对女孩的教育不完全适用”④洛克提出的建议与我们当今社会所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但是也有些是不适用的,例如:洛克以为用餐时间“最好尽可能地不固定”,现代社会认为这样会令胃的消化液分泌紊乱,容易导致肠胃病。当然洛克的这些建议除了锻炼儿童的身体,让其健康成长还有助于锻炼儿童意志。

《教育漫话》的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5篇)

《教育漫话》优秀读后感1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的孩子们都是一张张崭新的纯真的白纸,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来启迪他们,让孩子们不论是思想还是身…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教育漫话范文

  • 教育漫话读后感(5篇)
  • 教育漫话读后感(5篇)91人关注

    《教育漫话》优秀读后感1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的孩子们都是一张张崭新的纯真的白纸,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来启迪他们,让孩子们不论是 ...[更多]

读后感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