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读后感

管理读后感(8篇)

发布时间:2023-05-18 21:08:02 查看人数:75

【导语】管理读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8篇优秀的管理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管理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管理读后感

【第1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1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仿如良师益友,虽然面对的是不同的事实,却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你不曾想、更不曾想到的理念,常有茅塞顿开之感。

书中重点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善用时间、关注结果、善用人才、要事第一、有效决策”此五项说起来容易,落实到具体问题中,无不关系到个人的认知、领悟、沟通、总体掌控能力。对于管理者而言,有效决策应该是至关重要的,修炼有效的决策能力,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规则、文化。

德鲁克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六个特征:第一、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第三、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理念;他的原则是:我能做那些贡献?第四、在选用管理者时,要注重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第五、要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但要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第六、只做有效的决策。

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养成好的管理习惯呢?通过学习感受到,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养成五个好习惯:

第一、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

他们会系统的工作,善用这些有限的可控制的时间。时间管理非常重要,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很重要,决定了个人的成效。

第二、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常自问:“对我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永远强调的是责任。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我们重视勤奋,但忽略成果。对于重视对外界贡献的人来说,他们能为适应新职位而变,能适应不同的价值观承诺而变。重视贡献的人,因为都有把工作干得更好的心理动力,会让别人充分了解自己,也总想了解别人需要什么,发现了什么以及理解了什么,因此会重视互相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以及培养他人,不为组织的内部所惑,跳出组织之外,视线从“内部事务、内部工作、内部关系”转移到“外部世界”——组织的成果,从而达到组织的真正目的。

第三、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下属的长处。

“见人之所长以及用人之所长”管理者要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这就要求个人要知己知彼,古人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充分沟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善于利用不同的人的优点,共同完成任务。

第四、有效的管理者要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

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否则反倒一事无成。管理者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人遭遇了重大的失败,改正并不太难,他们能检讨自己。可是昨天的失败和成功,却能留下无尽的影响,远远超出其有效期。所以有效管理者必须经常检讨他们和同事的工作计划,要经常问:“如果我们还没有进行这项工作,现在我该不该开始这项工作?”如果不是非办不可,他们就会放弃这项工作,或者将它搁置起来。至少他们不会再将资源投入到不再产生价值的过去。而对于已经投入的最佳资源,尤其是非常匮乏的人力资源,他们会立即抽调出来,转而投入未来的新机会。推陈才能出新,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其次是先后次序的考虑。

第五、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方案中的选择。所谓选择,通常不是“是”与“非”间的选择,最多只是“大概是对的”与“也许是错的”之间的选择。他们知道有效的决策事关处事的条例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按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他们知道一项有效的决策,总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它决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知道快速的决策多为错误的决策,真正不可或缺的决策数量并不多,但一定是根本决策。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彼得通过研究发现做重大决策的人,往往具有相同的特性:他们解决问题,都着眼于最高层次的观念性认识。他们先透彻的思考该决定的是什么,然后研究制定决定的原则。换句话来说,他们的决策,并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临时需要,而是战略性考虑。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2

根据mba专业老师的推荐,有幸拜读了德鲁克大师的名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可谓受益匪浅。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这本书主要内容是:管理者必须学会如何让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先要从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开始,通过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做好决策,要事优先,让自己的工作有贡献值,并能够用人之长,激发别人的潜质,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措施,取得最佳绩效。而我认为,要取得最佳绩效,这与个人的素质修炼、经历认知、融会贯通、有效沟通、身体力行等密切相关。而其中,掌握基本的业务信息、操作规则和每个组织的文化底蕴,进行有效决策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学习,我感触颇深,认为要当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做到:

1. 具有明确的目标:通过目标的确定让自己的工作具有计划性,把自己的日常工作与目标挂钩,心系责任,勤奋努力,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围绕目标不离不弃,日常工作计划的执行到位,也就是做好oec,来达成自己的目标,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并通过实现小组织的目标,来保证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加强沟通和组织内部的互相认同、团队合作、自我激励和人才培育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根本措施。

2. 做好时间管理:书中所说的某公司董事长所想的三部分时间的安排都不能兑现,某大公司负责人经常参加对公司发展没什么好处的应酬,可想我们普通管理者的时间管理会有多么难,会经常被上司干扰,计划工作难以保障。由此可以看出,工作有计划、时间有管理、沟通要及时的重要性,学习那个财务经理用一个通知方式解决会议时间过长、同时兼顾他人不会觉得被忽视以及某公司三个部门合并的做法,实在必要。合理安排临时性工作,忙而不乱,抓住核心工作的进展,不让自己的时间被外界所左右,是让自己的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是保证工作实现最佳绩效的根本措施。

3. 用人之长,建好团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合理搭配班子、进行性格互补和工作按流程咬合、做好人性的制衡,知人善用,善于挖掘人才、激发潜力,做好授权和及时沟通,就像越南丛林作战的青年上尉尚未所说的游击战中,每个人都是管理者一样,必须根据现场和形势,区别对待;学习那个财务出身的新总经理一心为公司发展想方设法关注青年人才的做法,还要学习那个将自己一个文件处理部门转变成银行的推销部门的做法。而保证团队协作和公平竞争,并进行及时激励,才能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取得最佳绩效。

4. 关注经营核心,发挥集中优势,进行有效决策:管理者应该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响经营结果的核心业务上,着眼于战略目标,着手于战术策略和行动措施,按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处理好轻重缓急的工作,并且充分利用自己专业学历、经历特长,做好综合分析和换位思考,善于以史为鉴、总结经验,检讨自己,把握机遇,有胆有谋,大事宜简,小事宜柔,进行及时有效的'决策,方能成就大业。学习那位医药公司能够分析全世界药品消耗趋势,研发突破领先并结合某国健康保险的宏观思路和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方式,超前思维、准确定位,必然发展不断。还有美国贝尔公司组织管理架构的调整策略,带来了集权和管理方式、经营发展的良好结局,非洲两个热带水果加工厂中一个厂因管理和决策不到位引发的难以全身而退的惨痛教训。

5.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方法:责任与义务同在,关注结果,更要讲究方法策略。同样是为了让下属认知不足,提高业务操作水平,批评和表扬甚至两者结合用汉堡包的方法效果不会是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为了结果采取一个下属接受、认同并能积极付诸行动的方式。从书中的案例日本人只看员工优点不重员工缺点、“终身雇佣”的晋级制度可以看出,管理方法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结合本书对照自身,我将采取以下措施来争取有效管理:

1. 积极推行绩效管理:把握公司的战略、目标,做好店铺定位,抓好店铺的宏观决策,

把公司战略、店铺目标有效结合,在全员中实施绩效管理的办法,加强过程监控,关注员工绩效,以时段、天、周、月、季度等为单位做好跟进,并最终达成年度绩效。

2. 营造高效的团队氛围:利用好公司的培训系统,通过高效率的培训和学习掌握知识。

合理分配任务,责任到人,工作制定预定计划时间,总结方法高效完成。

3. 利用好管理日志:做好周工作计划和日清工作的实施和指导,抓好现场管理和细节管理,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4. 抓好核心工作的督办: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采取要事优先和工作计划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明确核心工作的进展节点和完成时限,要求定期反馈,掌握核心工作的日常进展,关注核心工作的绩效,是保障目标实现的基本措施。

书中的管理理念,许都让我受用,工作中时常会出现的问题,通过德鲁克先生的总结、分析变得条理分明,曾经出现的难题,全部可以通过“训练”,得以解决。

总之,作为一个管理者,拥有一颗包容、博爱、奉献的心,具备守时、高效、尊重、沟通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必不可少,时间管理、进度控制和有效决策无处不在,将管理的基本常识用到日常工作中,关注核心工作绩效,重视长久利益,做到顺时应势、与时俱进,必将取得卓越绩效。同样本书中海油许多不懂之处,之后还需要多学习了解。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3

近日,阅读了德鲁克的经典著作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此书虽然写于1966年,但是其基本的理论和思想,在四十多年后,仍然影响着许多现代的管理者,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日记

本书围绕着“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的核心观点,分为八章展开。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管理者为什么要卓有成效及先关问题,二到七章则针对如何实现卓有成效的五点要求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一章回扣主题。整部著述结构清楚,层次分明,使人一目了然。虽然,书中有些专业的内容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读过此书,仍然使我受益匪浅。在我看来,书中的许多观点并不仅仅适用于管理者,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及学习也有着许多的帮助。

一直以来,我在很大程度上认为管理是需要天分的,而书本的知识更多的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的在真实的管理中发挥作用。但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却改变了我的想法。德鲁克讲到“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而“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这些论述,激发了我学习管理的动力,并了解到有效性才是管理者所应追求的目的。

同样令我改观的还有德鲁克对管理者范围的限定。在书中作者将管理者的范畴扩大到了更宽的领域,不仅仅是企业,政府,军队,医院也都需要管理。而管理者也并不都是经理人,而是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他们可以下属众多,也可以没有下属,可以职位崇高,也可以职位低微,但是他们必须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要在工作中作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这一概念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管理者的传统理解,在我看来,在一定程度上,日常生活的我们也都是一位管理者,因为我们许多时候要为自己的未来决策,因此,无论是为了将来踏上工作岗位,或者仅仅是为自己的现实生活,我们都应学会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

针对如何卓有成效,德鲁克先生提出了五点要求,分别是掌握时间、讲求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及有效的决策。而这五点,必须成为管理者思想上的习惯。换言之,“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综合的实践。”而“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要学会这种习惯,必须经过训练。“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努力的去接受训练,培养使自己有效的习惯。

尽管德鲁克先生的五点要求,部分内容我还无法会意,而且对于并未踏上工作岗位的我们来说,实践起来有些困难。但是他对时间、发挥人的长处等方面的论述,仍然给了我很多启示。

首先是在时间方面,德鲁克先生强调了管理者的时间总是被一些并不重要的事情占据,而且职位越高,时间被占用的比例就越大,因此,管理者应该学会管理时间,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更多的成果。他在时间上的论述对我启发很大,因为虽然身为一名学生,我同样也有感到时间不足的经历。而且很多时候,原本感觉时间充分,但依然不能完成预定的计划。对此,我认为德鲁克先生的解决方法是值得借鉴的。他告诉我们,首先应该进行时间的记录,认识自己的时间究竟用在哪些事情之上,从而针对性的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其次,要进行系统的时间管理。德鲁克先生特别强调了要整块的运用时间,多数情况下,一些事情需要连续的时间才能完成,例如写一份计划书,连续的3个小时可以完成,但如果分成6个30分钟,则可能毫无进展,我便常常范此类的错误,经常把几件事情一起来做,一件事情没完成又去进行另一项工作,而结果往往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相信,如果可以如德鲁克先生所讲,整块的运用时间,我的效率可以提高很多。

另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德鲁克先生对发挥人长处观点的论述。他讲到“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因为“世界上没有真正全能的人”我们要做的是充分的发挥人的长处,而“使人的弱点不影响其工作和成就。”他列举了许多名人,都有着各样的缺点,但是最终这些缺点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成就。这一点也可以运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对自己来讲,我们不应该总关注与自己的弱点,的确,弥补不足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努力发挥自身的长处,这样,才能取得更多的成就;对待他人,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对方的优点,包容他人的不足,毕竟,人无完人,发挥他人的长处,不仅可以与他人更融洽的相处,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价值。

在这一章中,德鲁克列举了日本的例子,使我感触颇深,他讲,日本不注重考核,也基本不解雇职员,而是注重怎样培养职员,这一例子我的日语老师也曾讲过,他讲到日本企业宁愿用更高的工资留住职员,而不会用更低的费用聘请更多的人。抛开这一制度其他的缺点不谈,日本企业这种注重人力的做法,确实令我怦然心动,因为他更加注重人的价值和长处,使职员可以更有动力和激情的投入到工作中,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以上仅仅是我此次阅读的感受,相信,随着生活和工作经验的增加,我会从这一书中获得更多的启发。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就在于其经久不衰的价值,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因此书而受益。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第2篇】《班主任的细节管理》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写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班主任的细节管理》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完《班主任的细节管理》这篇文章,我的脑海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是的,《班主任细节管理》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要做好班级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问题。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要想造就一个好的班集体,必须从细节抓起,下面我来谈一些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关于班级卫生管理方面的一点做法。

我们都知道,一个班级的卫生是最让老师头疼的。现在的孩子大多娇生惯养,在家基本都是“倒了油瓶也不扶”的小皇帝。为了让学生尽快能独挡一面,从低年级开始,我先给学生亲自示范怎样拿笤帚扫地、用拖把拖地、摆放卫生工具等。再选学得快的学生作为榜样表扬鼓励,让孩子慢慢学会打扫卫生。在打扫中为了不出现窝工的现象,我又把教室和卫生区的卫生细化成若干小块,扫地、排桌子、拖地、擦黑板送垃圾等,每人负责一块,每天定时打扫好。卫生工具的摆放也有固定的位置,比如:笤帚要挂在墙上的'钉子上,拖把要控干放在墙角,垃圾桶必须整齐的放在笤帚下方的空地上……每组设卫生组长专门负责检查卫生的打扫和卫生工具的摆放,做得好的进行奖励,反之则会得到相应的处罚。几个学期下来,我就从焦头烂额的卫生工作中解放了出来,做起了“甩手掌柜”。

细节决定成败,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更要从细枝末节入手,从那些容易被我们遗忘的角落入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一个善于利用细节去感染、教育、管理学生的成功班主任。

《班主任的细节管理》读后感

【第3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范文(精选)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范文(精选)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范文(精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1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上述五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但细细想来,确实也是切中要害。对于管理者特别高层管理者而言,有效决策应该是至关重要的,读后深受启发和教育。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诉我们:一群平凡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只要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但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通过阅读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认为关键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要有敬业的精神。“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发自内心的喜爱,才有可能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努力完成。通过工作来学习,获得经验和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投入的热情越多,效率也会越高,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将敬业当成一种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其次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如何管理时间是管理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决定了个人的成就。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总会有许多琐事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使我们总是感觉每天都处于忙碌中,但效率却不高。因此有必要对时间做合理的分配,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重要的领域,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有限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

管理是实践,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管理就是决策”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产生效益。一个人的知识10%是培训中得到的,20%来自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剩下的70%是在实战中获得,因此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管理者不能仅执行命令,还必须能做出决策,并承担做出贡献的责任,不能推脱,要愿意承担全部责任,为自己所做决定引起的错误与缺点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如果他企图回避这项责任,那么他将失去下属的信任。别总带着问题找领导,因为领导不是为你打工的,领导有自己的事情和责任,他更需要的是你对问题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因此作为一个有效地管理者,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做出正确决策,而不是研究“能为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项方案中的选择。管理者的职责就是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就是要进行有效地决策。决策是“不同意见的讨论”的基础上的判断,不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思考和研究,一个人是否可以做正确的决策是长期经验的积累。在做出决策时,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做出决策;决策的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通过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使我懂得了成为一个有效得管理者,必须要有良好的习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善于利用时间,集中精力在重要领域,善于做出有效地决策,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身体力行做,必定会有新的收获,成为卓有成效的人。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2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重点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个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上述五点可谓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但细细想来,确实也是切中要害。对于高层管理者而言,有效决策应该是至关重要的。

管理者不同于技术和资本,不可能依赖进口,即便引进管理者也是权宜之计,而且引进的人数也将是寥寥无几。他们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管理者,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社会和环境当中。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和面临的最好的机遇,应该是迅速培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那么,什么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德鲁克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第一,重视目标和业绩,只做正确的事情。

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他极力审慎地制定自己的优先顺序,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毅然决然地抛弃那些过时的任务,或者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他知道时间是他最为珍贵的资源,必须极为仔细地使用它。

第三,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他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观念;他的原则是:我能做哪些贡献?

第四,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

第五,他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他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他知道,有些事情不能被量化,而过多的信息会导致混淆和混乱。

第六,他只做有效的决策。

但是,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管理者,作为一个自然人,他也和正常人一样受到各种各样的条件的约束,他所能利用的资源也是相当有限的,于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资源,也成为管理者的一大能力要求之一。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时间是一项限制因素。任何生产程序的产出量,都会受到最稀有资源的制约。而在我们称之为“工作成就”的生产程序里,最稀缺的资源,就是时间。

有效的管理者也知道,人力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每一个工作者都必定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而缺点和短处几乎是不可能改变的。管理者的任务就是,最优化地利用人力资源,使人发挥自己的长处,利用好人的长处,而同时使人的短处和缺点不发生作用。

时间是最有限也最有弹性的资源。人力资源具有“协调、整合、判断和想像”的能力,有它的特殊优势。大师德鲁克也着重写了这两种资源的使用原则。管理者要主动地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而不是被时间安排。联系到我们的现实工作:理想状态下我们最好能主动地面对和管理一切工作事务,是人安排事情,不是事情推着人走。我们的销售管理活动要把工作中消耗的时间和处理的事项标列出来,同时持续地进行改进。比如市场与客户工作,我们绝不能被动地被所谓项目和机遇牵着鼻子走,要主动地设计规划客户管理工作,主动地开发市场,主动地维护客户。

关于人力资源的论述,也让人茅塞顿开。简言之,就是“用人所长”。无论是上司、同事、下属还是自己,要多运用大家的强项,互相补充,团队作战。书里面一个很妙的地方在于,在论述“如何发挥人的长处”之前的一个小章节,讲的是人际关系。互相尊重、讲求贡献是合理的人际关系的基石。有合适的人际关系,才有大家各展所长的环境和土壤。管理可以学会,却不可以教会。同样,一个人的发展和成长也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实践来完成。一个组织的成长、成功也要靠组织内部的精神磨砺才能实现。因此,我们要着重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贡献,让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促使我们的团队做得更好。

读了德鲁克先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之后,真的受益匪浅,特别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和班级里的事务起到一个很好的帮助。在学习上,特别进入大学生活以来,学习和人际交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更好统筹学习和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的安排和利用时间,如何更好地协调和处理同学们之间的人际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着的问题,《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了,将指导我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更好地在大学生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3

被选着优先来看的一本书,在同事的书柜中看到,遂决定优先看此书。一路读来,还是很不错的。在这里记下记忆深刻的几个观点:

1、谁是管理者:在本书中,“管理者”一词,将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这里有举例的战场上的一位青年步兵上尉,明确指出。行动的决策由战场上的每个人自己决定。这与我们通常认为的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的理解是有很大出入的。

2、关于组织的用人。关于选用全才的认识。我们任用的人才,充其量也只能在某一项能力方面比较优秀。而某一项能力较强,自然在其他能力方面就不免平平了。

我们必须学会这么一咱建立组织的方式:若某人在某一重要领域具有一技之长,就要让他充分发挥这一特长。我们不能一味拔高能力的标准来期望管理者的绩效,更不能期望万能的天才来达成绩效。我们只有通过改进工作的手段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而不应该期望人的能力突然提高。

你弹莫扎特的曲子时,也许不可能像钢琴家施纳贝尔演奏得那样好,但是并没有理由说,你不必像施纳贝尔那样地练习音阶。最伟大的钢琴家,如果不肯辛勤演练,也一定无法演奏莫扎特的曲子。

3、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2)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3)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

(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

(5)最后,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4、时间管理重点项

(1)人事决策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因为决策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只有在反复考虑多次之后才能看清楚。通用汽车公司前任总裁斯隆先生的例子。初步判断后,隔几天甚至几星期后,再拿出来重新考虑,而且不会受第一次判断的影响。斯隆先生一向以知人善任而闻名。

(2)诊断时间,用本子记录并分析。华为时间管理中有详述。一总经理参加礼貌性聚会后的反思。

5、用人:多个军方用人的实例,如林肯时期的南北战争,格兰特将军的故事。一家连锁商店总经理提拔年轻职员的故事。一位主管如果说少不了某人,那么不是主管不行,就肯定是那位少不了的某人不行,甚至于两人都不行。所以,他的做法是立刻将那位“少不了的某人”调职。

6、决策时反而意见的应用。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4

这学期利用学习之余时间再次拜读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又一次让我感到受益匪浅。此书作者彼得德鲁克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管理学是他一生主要的研究对象。此书是彼得德鲁克40多年前写的一本著作,但是书中的思想和观点,现在读起来也仍然让人感到那么实际有效,感觉对自己的学习甚至是整个的人生规划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于四十多年前——1966年的经典作品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的真实而适用,极富洞察力而且文笔自然。管理大师德鲁克在书中重点阐述了如何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主要包括:管理者必须学会如何让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先要从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开始,通过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做好决策,要事优先,让自己的工作有贡献值,并能够用人之长,激发别人的潜质,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措施,取得最佳绩效,等等。在书中,德鲁克把“管理”的适用性扩展到了非常广泛的范畴。组织类型从企业、商业延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各类社会组织,只要有组织的地方就需要“管理”;只要需要做出决策,那就需要管理者了,“管理”不再是高层经理的特权,管理者队伍被扩大了。德鲁克从来不将“管理者”等同于“经理”,他认为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无论其是否有下属,无论其职位高低,只要他们在工作中需要做出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管理者阵营的扩大有利于专业人员、知识工作者等生产力的释放与激发,实质性地推动组织专业能力的根本性提升,使“管理”成为一项应该被广泛掌握的能力。

进一步讲,德鲁克先生认为管理者是必须在工作中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决策的知识工作者,由于知识工作者的工作难以监督,因而组织效率将撒于组织成员是否能够对自身进行有效的管理。要想提高管理者的绩效和成就,使工作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提高有效性。书中随后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数量日益增多,并且更重要的是知识工作者们的成果通常要结合起来才能够产生效益,因此管理者的作用和以前相比要重要得多。以上的种种理由,说明管理者必须力求有效!

德鲁克先生还认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在实践中都要经历一段训练,正是因为有了训练,他们工作起来才卓有成效。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而且必须靠学习获得。接下来他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要在思想上养成的五个习惯,分别是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注重贡献和工作绩效、善于发挥人之所长、做到要事优先及善于做有效的决策。这五个习惯是此书的精髓部分,全书也是围绕这五点来展开说明的。

德鲁克先生教了我们卓有成效的五招,这五招看似简单,但是要学好、学透,就需要我们在不断实践地基础上,充分理解这五点的内涵,最终将追求成效变成一种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卓有成效!下面我分别对这五点谈谈我的读后感想。

第一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了德鲁克先生建议管理者在时间上的一些做法后,我真正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平时大多数普读后感通人浪费了大量的自认为没有浪费的时间。我深刻认识到,时间正是像德鲁克先生所说的那样,是一种最为特殊也最为稀有的资源。人这一生的时间有限,用于工作的时间更为有限,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要想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做出影响组织整体绩效和成果决策的成就来,必须要做到善于充分的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时间。

正如德鲁克先生教给我们的那样,首先要诊断自己的时间,也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时间是怎么使用的,然后分析自己做过的事情中有哪些是不一定必须亲历亲为的。然后是要统一合理的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自己要有一种刻意的倾向,用短的零散时间去处理必须由自己处理的不费时的事情上,把大块的时间留下来去处理相对重要的费时的事情上。如果我们能把最为特殊也最为稀有的时间资源利用好,可以说就为做到卓有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5

卓有成效是可以被后天培养的,在这本书里,就是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同时,让每一个读过此书的读者明白,每一个智力工作者都是一个管理者,是否在履行管理职能不在于是否身处管理岗位,而在于是否像一个管理者一样在思考,是否以做出贡献作为自己的信条。

书中对我触动比较大的几句话:

“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这一句解释了一个现象,很多很有才能的人并没有做出耀眼的成果。

关联到现实环境里,时常以为只要具备了专业知识、有才能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这种想法并不可取。

如今智力工作者比比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才能,如此一来将很多人结合在一起之后也许会适得其反,往往越是有才能的人越是自视甚高,久而久之会沉浸在自己的才能里不能自拔,这对组织是一种伤害。

每个人都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恃才傲物”,是否仗着自己的一点小技能沾沾自喜而不自知。

对于组织而言、好的成果才是王道,这要求每个智力工作者要自省,以贡献为出发点来思考工作,规划行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将才能转化为成果。

“精而后博”,时常被一个全能人才的神话所吸引,觉得某个岗位就是需要一个样样通的行家,但是现实当中很少有这样的人,况且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精通多个方面的知识。

作为普通的一员,应该有专长,精通某一项技能之后自然会有一些东西触类旁通,加之辅修一些其他的跨学科知识,成为一个既精又博的人,因此,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先做精再图博。

“花在会议上的时间越多,是组织不健全的表现”。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出发,会议过多除了组织不健全可能还有流程的问题,也许还有一些组织之外的因素。

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过多的会议都会挤占工作时间,使得本就不多的自我可支配时间变的更少,这对于组织的健康运行是一种伤害。

引申到现实工作中,如果作为会议组织者,我们要权衡一件事情是否适合召开一个大的会议,召集很多人参与其中。如果作为参与者,很多会议又是否有必要参与其中。

书的篇幅不长,但既有让人醍醐灌顶的金句,也有很多方法论,比如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有效率的利用时间,通篇下来获益良多。

要掌握自己的时间,以贡献为己任,发挥自己和同事的长处。

厘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做有效的决策,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建设、发展组织,实现愿景目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范文(精选)

【第4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1)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1)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优秀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1

被选着优先来看的一本书,在同事的书柜中看到,遂决定优先看此书。一路读来,还是很不错的。在这里记下记忆深刻的几个观点:

1、谁是管理者:在本书中,“管理者”一词,将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这里有举例的战场上的一位青年步兵上尉,明确指出。行动的决策由战场上的每个人自己决定。这与我们通常认为的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的理解是有很大出入的。

2、关于组织的用人。关于选用全才的认识。我们任用的人才,充其量也只能在某一项能力方面比较优秀。而某一项能力较强,自然在其他能力方面就不免平平了。

我们必须学会这么一咱建立组织的方式:若某人在某一重要领域具有一技之长,就要让他充分发挥这一特长。我们不能一味拔高能力的标准来期望管理者的绩效,更不能期望万能的天才来达成绩效。我们只有通过改进工作的手段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而不应该期望人的能力突然提高。

你弹莫扎特的曲子时,也许不可能像钢琴家施纳贝尔演奏得那样好,但是并没有理由说,你不必像施纳贝尔那样地练习音阶。最伟大的钢琴家,如果不肯辛勤演练,也一定无法演奏莫扎特的曲子。

3、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2)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3)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

(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

(5)最后,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4、时间管理重点项

(1)人事决策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因为决策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只有在反复考虑多次之后才能看清楚。通用汽车公司前任总裁斯隆先生的例子。初步判断后,隔几天甚至几星期后,再拿出来重新考虑,而且不会受第一次判断的影响。斯隆先生一向以知人善任而闻名。

(2)诊断时间,用本子记录并分析。华为时间管理中有详述。一总经理参加礼貌性聚会后的反思。

5、用人:多个军方用人的实例,如林肯时期的南北战争,格兰特将军的故事。一家连锁商店总经理提拔年轻职员的故事。一位主管如果说少不了某人,那么不是主管不行,就肯定是那位少不了的某人不行,甚至于两人都不行。所以,他的做法是立刻将那位“少不了的某人”调职。

6、决策时反而意见的应用。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2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上述五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但细细想来,确实也是切中要害。对于管理者特别高层管理者而言,有效决策应该是至关重要的,读后深受启发和教育。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诉我们:一群平凡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只要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但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通过阅读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认为关键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要有敬业的精神。“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发自内心的喜爱,才有可能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努力完成。通过工作来学习,获得经验和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投入的热情越多,效率也会越高,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将敬业当成一种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其次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如何管理时间是管理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决定了个人的成就。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总会有许多琐事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使我们总是感觉每天都处于忙碌中,但效率却不高。因此有必要对时间做合理的分配,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重要的领域,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有限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

管理是实践,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管理就是决策”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产生效益。一个人的知识10%是培训中得到的,20%来自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剩下的70%是在实战中获得,因此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管理者不能仅执行命令,还必须能做出决策,并承担做出贡献的责任,不能推脱,要愿意承担全部责任,为自己所做决定引起的错误与缺点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如果他企图回避这项责任,那么他将失去下属的信任。别总带着问题找领导,因为领导不是为你打工的,领导有自己的事情和责任,他更需要的是你对问题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因此作为一个有效地管理者,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做出正确决策,而不是研究“能为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项方案中的选择。管理者的职责就是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就是要进行有效地决策。决策是“不同意见的讨论”的基础上的判断,不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思考和研究,一个人是否可以做正确的决策是长期经验的积累。在做出决策时,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做出决策;决策的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通过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使我懂得了成为一个有效得管理者,必须要有良好的习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善于利用时间,集中精力在重要领域,善于做出有效地决策,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身体力行做,必定会有新的收获,成为卓有成效的人。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3

卓有成效是可以被后天培养的,在这本书里,就是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同时,让每一个读过此书的读者明白,每一个智力工作者都是一个管理者,是否在履行管理职能不在于是否身处管理岗位,而在于是否像一个管理者一样在思考,是否以做出贡献作为自己的信条。

书中对我触动比较大的几句话:

“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这一句解释了一个现象,很多很有才能的人并没有做出耀眼的成果。

关联到现实环境里,时常以为只要具备了专业知识、有才能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这种想法并不可取。

如今智力工作者比比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才能,如此一来将很多人结合在一起之后也许会适得其反,往往越是有才能的人越是自视甚高,久而久之会沉浸在自己的才能里不能自拔,这对组织是一种伤害。

每个人都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恃才傲物”,是否仗着自己的一点小技能沾沾自喜而不自知。

对于组织而言、好的成果才是王道,这要求每个智力工作者要自省,以贡献为出发点来思考工作,规划行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将才能转化为成果。

“精而后博”,时常被一个全能人才的神话所吸引,觉得某个岗位就是需要一个样样通的行家,但是现实当中很少有这样的人,况且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精通多个方面的知识。

作为普通的一员,应该有专长,精通某一项技能之后自然会有一些东西触类旁通,加之辅修一些其他的跨学科知识,成为一个既精又博的人,因此,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先做精再图博。

“花在会议上的时间越多,是组织不健全的表现”。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出发,会议过多除了组织不健全可能还有流程的问题,也许还有一些组织之外的因素。

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过多的会议都会挤占工作时间,使得本就不多的自我可支配时间变的更少,这对于组织的健康运行是一种伤害。

引申到现实工作中,如果作为会议组织者,我们要权衡一件事情是否适合召开一个大的会议,召集很多人参与其中。如果作为参与者,很多会议又是否有必要参与其中。

书的篇幅不长,但既有让人醍醐灌顶的金句,也有很多方法论,比如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有效率的利用时间,通篇下来获益良多。

要掌握自己的时间,以贡献为己任,发挥自己和同事的长处。

厘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做有效的决策,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建设、发展组织,实现愿景目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4

根据mba专业老师的推荐,有幸拜读了德鲁克大师的名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可谓受益匪浅。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这本书主要内容是:管理者必须学会如何让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先要从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开始,通过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做好决策,要事优先,让自己的工作有贡献值,并能够用人之长,激发别人的潜质,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措施,取得最佳绩效。而我认为,要取得最佳绩效,这与个人的素质修炼、经历认知、融会贯通、有效沟通、身体力行等密切相关。而其中,掌握基本的业务信息、操作规则和每个组织的文化底蕴,进行有效决策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学习,我感触颇深,认为要当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做到:

1.具有明确的目标:通过目标的确定让自己的工作具有计划性,把自己的日常工作与目标挂钩,心系责任,勤奋努力,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围绕目标不离不弃,日常工作计划的执行到位,也就是做好oec,来达成自己的目标,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并通过实现小组织的目标,来保证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加强沟通和组织内部的互相认同、团队合作、自我激励和人才培育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根本措施。

2.做好时间管理:书中所说的某公司董事长所想的三部分时间的安排都不能兑现,某大公司负责人经常参加对公司发展没什么好处的应酬,可想我们普通管理者的时间管理会有多么难,会经常被上司干扰,计划工作难以保障。由此可以看出,工作有计划、时间有管理、沟通要及时的重要性,学习那个财务经理用一个通知方式解决会议时间过长、同时兼顾他人不会觉得被忽视以及某公司三个部门合并的做法,实在必要。合理安排临时性工作,忙而不乱,抓住核心工作的进展,不让自己的时间被外界所左右,是让自己的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是保证工作实现最佳绩效的根本措施。

3.用人之长,建好团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合理搭配班子、进行性格互补和工作按流程咬合、做好人性的制衡,知人善用,善于挖掘人才、激发潜力,做好授权和及时沟通,就像越南丛林作战的青年上尉尚未所说的游击战中,每个人都是管理者一样,必须根据现场和形势,区别对待;学习那个财务出身的新总经理一心为公司发展想方设法关注青年人才的做法,还要学习那个将自己一个文件处理部门转变成银行的推销部门的做法。而保证团队协作和公平竞争,并进行及时激励,才能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取得最佳绩效。

4.关注经营核心,发挥集中优势,进行有效决策:管理者应该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响经营结果的核心业务上,着眼于战略目标,着手于战术策略和行动措施,按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处理好轻重缓急的工作,并且充分利用自己专业学历、经历特长,做好综合分析和换位思考,善于以史为鉴、总结经验,检讨自己,把握机遇,有胆有谋,大事宜简,小事宜柔,进行及时有效的决策,方能成就大业。学习那位医药公司能够分析全世界药品消耗趋势,研发突破领先并结合某国健康保险的宏观思路和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方式,超前思维、准确定位,必然发展不断。还有美国贝尔公司组织管理架构的调整策略,带来了集权和管理方式、经营发展的良好结局,非洲两个热带水果加工厂中一个厂因管理和决策不到位引发的难以全身而退的惨痛教训。

5.大事讲原则,小事讲方法:责任与义务同在,关注结果,更要讲究方法策略。同样是为了让下属认知不足,提高业务操作水平,批评和表扬甚至两者结合用汉堡包的方法效果不会是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为了结果采取一个下属接受、认同并能积极付诸行动的方式。从书中的案例日本人只看员工优点不重员工缺点、“终身雇佣”的晋级制度可以看出,管理方法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结合本书对照自身,我将采取以下措施来争取有效管理:

1.积极推行绩效管理:把握公司的战略、目标,做好店铺定位,抓好店铺的宏观决策,

把公司战略、店铺目标有效结合,在全员中实施绩效管理的办法,加强过程监控,关注员工绩效,以时段、天、周、月、季度等为单位做好跟进,并最终达成年度绩效。

2.营造高效的团队氛围:利用好公司的培训系统,通过高效率的培训和学习掌握知识。

合理分配任务,责任到人,工作制定预定计划时间,总结方法高效完成。

3.利用好管理日志:做好周工作计划和日清工作的实施和指导,抓好现场管理和细节管理,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4.抓好核心工作的督办: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采取要事优先和工作计划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明确核心工作的进展节点和完成时限,要求定期反馈,掌握核心工作的日常进展,关注核心工作的绩效,是保障目标实现的基本措施。

书中的管理理念,许都让我受用,工作中时常会出现的问题,通过德鲁克先生的总结、分析变得条理分明,曾经出现的难题,全部可以通过“训练”,得以解决。

总之,作为一个管理者,拥有一颗包容、博爱、奉献的心,具备守时、高效、尊重、沟通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必不可少,时间管理、进度控制和有效决策无处不在,将管理的基本常识用到日常工作中,关注核心工作绩效,重视长久利益,做到顺时应势、与时俱进,必将取得卓越绩效。同样本书中海油许多不懂之处,之后还需要多学习了解。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5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重点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个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上述五点可谓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但细细想来,确实也是切中要害。对于高层管理者而言,有效决策应该是至关重要的。

管理者不同于技术和资本,不可能依赖进口,即便引进管理者也是权宜之计,而且引进的人数也将是寥寥无几。他们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管理者,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社会和环境当中。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和面临的最好的机遇,应该是迅速培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那么,什么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德鲁克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第一,重视目标和业绩,只做正确的事情。

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他极力审慎地制定自己的优先顺序,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毅然决然地抛弃那些过时的任务,或者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他知道时间是他最为珍贵的资源,必须极为仔细地使用它。

第三,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他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观念;他的`原则是:我能做哪些贡献?

第四,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

第五,他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他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他知道,有些事情不能被量化,而过多的信息会导致混淆和混乱。

第六,他只做有效的决策。

但是,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管理者,作为一个自然人,他也和正常人一样受到各种各样的条件的约束,他所能利用的资源也是相当有限的,于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资源,也成为管理者的一大能力要求之一。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时间是一项限制因素。任何生产程序的产出量,都会受到最稀有资源的制约。而在我们称之为“工作成就”的生产程序里,最稀缺的资源,就是时间。

有效的管理者也知道,人力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每一个工作者都必定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而缺点和短处几乎是不可能改变的。管理者的任务就是,最优化地利用人力资源,使人发挥自己的长处,利用好人的长处,而同时使人的短处和缺点不发生作用。

时间是最有限也最有弹性的资源。人力资源具有“协调、整合、判断和想像”的能力,有它的特殊优势。大师德鲁克也着重写了这两种资源的使用原则。管理者要主动地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而不是被时间安排。联系到我们的现实工作:理想状态下我们最好能主动地面对和管理一切工作事务,是人安排事情,不是事情推着人走。我们的销售管理活动要把工作中消耗的时间和处理的事项标列出来,同时持续地进行改进。比如市场与客户工作,我们绝不能被动地被所谓项目和机遇牵着鼻子走,要主动地设计规划客户管理工作,主动地开发市场,主动地维护客户。

关于人力资源的论述,也让人茅塞顿开。简言之,就是“用人所长”。无论是上司、同事、下属还是自己,要多运用大家的强项,互相补充,团队作战。书里面一个很妙的地方在于,在论述“如何发挥人的长处”之前的一个小章节,讲的是人际关系。互相尊重、讲求贡献是合理的人际关系的基石。有合适的人际关系,才有大家各展所长的环境和土壤。管理可以学会,却不可以教会。同样,一个人的发展和成长也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实践来完成。一个组织的成长、成功也要靠组织内部的精神磨砺才能实现。因此,我们要着重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贡献,让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促使我们的团队做得更好。

读了德鲁克先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之后,真的受益匪浅,特别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和班级里的事务起到一个很好的帮助。在学习上,特别进入大学生活以来,学习和人际交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更好统筹学习和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的安排和利用时间,如何更好地协调和处理同学们之间的人际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着的问题,《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了,将指导我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更好地在大学生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6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犹如阳光铺洒照耀、咖啡袅袅飘香浓情四射、让人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初读第一遍时处于断断续续阅读过程中,感觉颇好,脑袋却依然很空。再次拜读,每每读完一段,闭目思考,对照自己,仿佛可以看到前行之灯,让人茅塞顿开。

本书一共分为七章,前五章主要讲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如何使管理者本身变得更加卓有成效。后两者主要讲的是管理者如何决策。书中详细阐述了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以下五个习惯:一是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二是有效的的管理者非常重视自己的贡献程度。三是有效的管理者很善于利用他人长处。四是有效的管理者会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五是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做有效的决策,这是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备要素,也是这本书的主题和核心所在。

所有管理者在日常的工作都明显感觉时间好紧,没时间,工作永远做不完,犹如歌词中所讲:时间都去哪里了?其实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学会善用时间,要合理合排时间,必须要“抓大放小”,分清“轻重缓急”,选择关键的事情去做,要将碎片化的时间集中进行去处理某一件事,在进行工作安排的时候要谋定而动,而不是被牵着鼻子乱走。要学会做工作计划,重要的事情要优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乱了章法,乱了分寸、乱了阵脚。

在人员的使用方面,管理者要有胸襟,要学会容忍他人短处。每个人都有短处,包括弱点、缺点、不足甚至错误。人之“短处”与“长处”就像高峰与低点,同时存在且无法改变。所以管理者在用人之时不要企图使人成为“完人”、“全才,要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优势,包容其短处。苛求的管理者并不能成就一支完美的团队,却往往让人变成”孤家寡人”。在人员的安排上要打破以往“因事用人”的理念,学会“因人设事”,摒弃所有的客观因素,公平公正、严格地去设置岗位,将人安置于某岗位之前,仔细考虑此人的条件,他能做什么,而不是局限于这个岗位要求做什么,否则容易按既定的模式去考量他人,他人只有缺点却无成绩,同时降低人员对职务未来的期望值。

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就是“决策”,也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决策,有效的管理者在做一个决策时首先会弄清决策事项的性质。有效的决策者绝不会就事论事只看问题的表面而轻言结论,而是会透过表面深层挖掘事情的本质所在。有效的管理者在决策时都非常明确决策事情的目的与作用,目标越明确,决策越有效。有效的决策者在决策时都会心思缜密地思考决策后方案的执行与成效,做到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整个决策方案心中有底,心中有数。管理者在做决策时一定要克服“偏见”,杜绝“以偏概全”或者只看到问题的部分,没有看清全貌的现象发生,否则容易被假相所蒙蔽,形成错误决策。

做为一名管理者整本书中我非常喜欢德鲁克对管理者的一个描述:管理者就是贡献价值。德鲁克先生清晰地告诉我们:什么是管理者,“管理者本身的工作绩效依赖于许多人,而他必须对这些人的工作绩效负责。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同事(包括上级与下属)发挥其长处,并避免用到他们的短处。这段话直接有效地诠释了管理者应负有的职责和具备的管理素养。一名管理者假如你的工作不能帮助你的同事解决问题,那管理者的意义何在?

我还喜欢德鲁克所言:有效性虽然人人可学,但却无人可教“的理念,德鲁克的这句话告诉我们,管理者的有效性作为一个习惯可以学会,但不可以教会。你想学习有效性,但又不肯在实践中思考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什么,不去创新,只想找一个捷径或一个模式让你的管理变得有效,那你与有效肯定无缘。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

我想一本好书,会对每一个人终身受益,每一遍的阅读,收获肯定也会有所不同。目前的我对这本书的理解还很浅显,但我相信未来我还会去精读这本书,去品味书中的精华,沿着德鲁克的指引,在通往卓有成效的路上不断前行。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7

最近读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这本管理类的书并没有很难懂的概念,也非常的接地气,讲的都是我们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首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卓有成效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高不可攀,每个管理者只要肯学,都能学会。

第二掌握自己的时间。对于管理者来说时间总是不够的,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要管理自己的时间,首先要记录时间,了解时间都用到了哪里,哪些事情是不必要做的,哪些事情是可以消除的。然后是如何管理时间,将自由时间尽量集中起来,来做几件重要的事情。最后,消除浪费时间的事项。只参加必要的会议,只做必要和重要的事情。

第三是管理者的贡献。管理者应更多考虑能为组织贡献什么,而不是拥有多少职权。重视对成果的贡献,明确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第四是要发挥人的长处。管理者要能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或下属的长处。要注重能做什么,而不要只盯着缺点。在岗位的设置上,也要能充分发挥员工的长处,利用长处,共同完成任务。

第五是要事优先。因为管理者的时间有限,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应该将要事排在其他事情之前,一次只做一件事,把事情做好。

第六是决策的要素。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决策,他们所做的都是重大的决策。他们重视的是分辨什么问题是例行性的,什么问题是策略性的,而不重视“解决问题”。

第七是有效的决策。管理者有效的决策,来自于多种不同而且互相冲突的见解中产生,而不仅仅只有一种方案。有效的决策才是真正需要的决策。

最后管理者的工作必须要卓有成效,而管理者也必须学会卓有成效。

其中我对会议的描述颇有感触。确实我们在工作中会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有些会议并不需要那么多人参加,但出于一些原因,往往会要求很多不相关的人列席,其实这就是一种时间浪费。如何改善这种浪费,也是对管理者时间的一种释放。管理者要学会对自己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不断完成真正的要事。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8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仿如良师益友,虽然面对的是不同的事实,却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你不曾想、更不曾想到的理念,常有茅塞顿开之感。

书中重点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善用时间、关注结果、善用人才、要事第一、有效决策”此五项说起来容易,落实到具体问题中,无不关系到个人的认知、领悟、沟通、总体掌控能力。对于管理者而言,有效决策应该是至关重要的,修炼有效的决策能力,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规则、文化。

德鲁克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六个特征:第一、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第三、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理念;他的原则是:我能做那些贡献?第四、在选用管理者时,要注重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第五、要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但要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第六、只做有效的决策。

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养成好的管理习惯呢?通过学习感受到,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养成五个好习惯:

第一、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

他们会系统的工作,善用这些有限的可控制的时间。时间管理非常重要,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很重要,决定了个人的成效。

第二、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常自问:“对我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永远强调的是责任。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我们重视勤奋,但忽略成果。对于重视对外界贡献的人来说,他们能为适应新职位而变,能适应不同的价值观承诺而变。重视贡献的人,因为都有把工作干得更好的心理动力,会让别人充分了解自己,也总想了解别人需要什么,发现了什么以及理解了什么,因此会重视互相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以及培养他人,不为组织的内部所惑,跳出组织之外,视线从“内部事务、内部工作、内部关系”转移到“外部世界”——组织的成果,从而达到组织的真正目的。

第三、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下属的长处。

“见人之所长以及用人之所长”管理者要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这就要求个人要知己知彼,古人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充分沟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善于利用不同的人的优点,共同完成任务。

第四、有效的管理者要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

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否则反倒一事无成。管理者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人遭遇了重大的失败,改正并不太难,他们能检讨自己。可是昨天的失败和成功,却能留下无尽的影响,远远超出其有效期。所以有效管理者必须经常检讨他们和同事的工作计划,要经常问:“如果我们还没有进行这项工作,现在我该不该开始这项工作?”如果不是非办不可,他们就会放弃这项工作,或者将它搁置起来。至少他们不会再将资源投入到不再产生价值的过去。而对于已经投入的最佳资源,尤其是非常匮乏的人力资源,他们会立即抽调出来,转而投入未来的新机会。推陈才能出新,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其次是先后次序的考虑。

第五、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方案中的选择。所谓选择,通常不是“是”与“非”间的选择,最多只是“大概是对的”与“也许是错的”之间的选择。他们知道有效的决策事关处事的条例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按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他们知道一项有效的决策,总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它决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知道快速的决策多为错误的决策,真正不可或缺的决策数量并不多,但一定是根本决策。

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彼得通过研究发现做重大决策的人,往往具有相同的特性:他们解决问题,都着眼于最高层次的观念性认识。他们先透彻的思考该决定的是什么,然后研究制定决定的原则。换句话来说,他们的决策,并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临时需要,而是战略性考虑。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9

近日,阅读了德鲁克的经典著作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此书虽然写于1966年,但是其基本的理论和思想,在四十多年后,仍然影响着许多现代的管理者,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围绕着“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的核心观点,分为七章展开。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管理者为什么要卓有成效及先关问题,二到七章则针对如何实现卓有成效的五点要求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一章回扣主题。整部著述结构清楚,层次分明,使人一目了然。虽然,书中有些专业的内容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读过此书,仍然使我受益匪浅。在我看来,书中的许多观点并不仅仅适用于管理者,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及学习也有着许多的帮助。

一直以来,我在很大程度上认为管理是需要天分的,而书本的知识更多的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的在真实的管理中发挥作用。但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却改变了我的想法。德鲁克讲到“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而“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这些论述,激发了我学习管理的动力,并了解到有效性才是管理者所应追求的目的。

同样令我改观的还有德鲁克对管理者范围的限定。在书中作者将管理者的范畴扩大到了更宽的领域,不仅仅是企业,政府,军队,医院也都需要管理。而管理者也并不都是经理人,而是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

他们可以下属众多,也可以没有下属,可以职位崇高,也可以职位低微,但是他们必须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要在工作中作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这一概念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管理者的传统理解,在我看来,在一定程度上,日常生活的我们也都是一位管理者,因为我们许多时候要为自己的未来决策,因此,无论是为了将来踏上工作岗位,或者仅仅是为自己的现实生活,我们都应学会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

针对如何卓有成效,德鲁克先生提出了五点要求,分别是掌握时间、讲求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及有效的决策。而这五点,必须成为管理者思想上的习惯。换言之,“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综合的实践。”而“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要学会这种习惯,必须经过训练。“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努力的去接受训练,培养使自己有效的习惯。

尽管德鲁克先生的五点要求,部分内容我还无法会意,而且对于并未踏上工作岗位的我们来说,实践起来有些困难。但是他对时间、发挥人的长处等方面的论述,仍然给了我很多启示。

首先是在时间方面,德鲁克先生强调了管理者的时间总是被一些并不重要的事情占据,而且职位越高,时间被占用的比例就越大,因此,管理者应该学会管理时间,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更多的成果。他在时间上的论述对我启发很大,因为虽然身为一名学生,我同样也有感到时间不足的经历。而且很多时候,原本感觉时间充分,但依然不能完成预定的计划。

对此,我认为德鲁克先生的解决方法是值得借鉴的。他告诉我们,首先应该进行时间的记录,认识自己的时间究竟用在哪些事情之上,从而针对性的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其次,要进行系统的时间管理。德鲁克先生特别强调了要整块的运用时间,多数情况下,一些事情需要连续的时间才能完成,例如写一份计划书,连续的3个小时可以完成,但如果分成6个30分钟,则可能毫无进展,我便常常范此类的错误,经常把几件事情一起来做,一件事情没完成又去进行另一项工作,而结果往往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相信,如果可以如德鲁克先生所讲,整块的运用时间,我的效率可以提高很多。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10

看了彼得.德鲁克的经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真是叫人拍手称赞,朴素而博大精深。

该书作者的视角是“旁观者”,与作者长期的咨询经历有关,跳出来,对各种组织中的各类管理者的行为搜集、剖析、归纳、验证、诊断,对组织作系统的观察。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极适合指导实践,我想是本书最大的特点。在德鲁克先生45年的咨询生涯中,接触过各种类型的组织,案例丰富,他本人观察力极其敏锐,非常善于诊断病源,将管理者脱离深陷事务的泥坑,跳出常规思维,正视自己的目标和任务,明确了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对我启发较大的几点如下:

1、对管理者的行为观察和案例的剖析是一种科学的,可供管理者学习经验,做自我评价的好方法。

2、区分了知识工作者和体力工作者的在管理上的差异,指出了知识工作者与行政管理者二种权威二种发展,对组织同等重要,明确管理者的范围,和管理者自我管理对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推动力。

3、管理者工作要围绕组织外部成果贡献,提出了管理有效的标准,和通过改变思路、习惯、行为提高有效程度。

4、为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设计、职业发展通路设计、人才发展理论(包含招聘和培养)提供了源于实践的管理思想基础。

先生的书需要反复看和琢磨,需要不断深入体会,不同的人不同时间看会有不同的体会和启发,经典是实至名归。近期读书分析麦克.里兰博士是用归纳法的方法,搜集岗位胜任的素质点,做统计分析,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学中关于岗位胜任的问题;德鲁克先生用归纳法的方法,搜集不同管理者在不同组织中的有效行为,做概念统合提炼,解决管理学中的效率问题;肖恩.柯维博士是从心理学的视角,搜集高效能人士的行为习惯特点,做统合分析,为渴望自我发展的人提供激发潜能的改造方法。这三种改造的特点,都是期望分析清楚某个领域的本源,相信人是可以改造和后天的习得的,相信人的潜力可以推动组织和世界的发展。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11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共分8章,贯穿着一个完整的逻辑,即组织的命运系于成果,组织的成果系于外部的机会,源于组织的有效决策;源于人的长处的发现和发挥,源于组织对人的“自我发展”的激励;最终这一切源于管理者“自我管理”的有效性。沿着这个逻辑我们才能明白:组织中的管理者是否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最终决定着一个现代组织的命运。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应具备以下方面的要素:

一、改变管理思想

何谓管理者?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在主管人员中,也有许多人并不是管理者,判断是不是一位管理者,我们不能以他有没有下属而定。

彼得.德鲁克教授认为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在于有效的“管理别人”而在于有效的“管理自己”,不在于“如何管理他人”而在于“如何管理自己”。管理者是通过他人对企业的最终成果产生影响的人,管理者的价值不在于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加班加点、服从领导,也不在于职称、头衔或地位,而在于依靠自身的知识、才干或贡献意识,促进企业产生的工作成果。

“自我管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包括整体意识、贡献意识和成果意识,管理者必须集中精力于少数关键领域,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如果事情本身不正确,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成果,就是在“错误的事情上穷折腾”。管理者的有效性,强调的是“按时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产生成果”。管理者工作的失效乃至失败往往是自我管理不善,没有腾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做正确的事情(高层管理者)或如何把事情做正确(中层管理者)。他们的时间往往被掠夺,使自己陷于日常事务或内部复杂的关系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反而忽略了产生成果的方向,忽略了产生成果的外部联系。

二、善用时间

时间是宝贵的,有效的管理者要记录自己的时间,必须清楚自己的目标,并弄清实现目标需要多少时间,这样才能建立相应的成果意识和贡献意识,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责任,工作中的琐事该放就放下,将能由别人做的事情交付给别人,这样才能做真正应由自己做的事情——这才是有效性的一大改进。

放下那些次要的、不重要的事情,关注于关键事情,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从源头或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一位管理者大刀阔斧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绝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文中举出罗斯福总统的机要顾问霍普金斯先生的一个实例:二次大战期间,霍普金斯已体衰力竭,每隔一天才能办公几个小时,因此他不得不把一切事务都撇开,仅处理真正重要的工作,但这丝毫无损于他工作的有效性。丘吉尔还对他钦佩备至,赞美他是一位盖世奇才。他完成的任务,当年美国政府无人能出其右。当然,霍普金斯只是一个特例,但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大胆减少无谓的工作,绝对无损于管理的有效性。

三、重视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应常自问:“对我所服务的组织,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我的责任是什么?”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水准及其影响。

2.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对上司,对同事和对下属。

3.各项管理手段的运用,例如会议或报告等。

现实中大多数管理者往往只重视勤奋,而忽略成果,一个只知道埋头苦干的人,如果老是强调自己的职权,那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下属,而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有责任和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一个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能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文中举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当管理顾问公司向委托机构提供服务,总是先花几天时间对管理人员进行前期询问,当问到:“您在贵公司服务,自认为你应该做些什么呢?”通常对方的回答不外是:“我主持本公司的会计业务。”很少有人这样回答:“我的任务,是向我们的经理提供他所需的资料,使他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每一个管理者而言,应该关注三个方面的贡献,即关注组织的直接成果(利润)、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战略)、培养与开发企业明天所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如果企业在发展中缺少这三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企业的发展就会面临困境。一个组织必须要有昨日的努力、今日的思考和明日的眼光才能保持旺盛的发展动力,在变幻无常的商海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善于用人

组织是各类性格人的集合体,所谓人无完人,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而不是只看重各人的缺点,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组织目标,只抓住缺点和短处的管理者是无法集众人之力完成任务的。用人之长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用下属之所长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如何把平凡的人组织起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组织的力量就在于发现并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管理者要为下属设计好每一个“职务”(岗位职责),使每一个职务都是“常人或普通人”能够胜任的,如果一个职务设计超出了普通人的能力范畴,或需要“非凡气质”或“特殊天分”,那就无法找到合适人选,也就无法达到组织目标的实现。

有效的管理者应具备容人之量,但绝不可以容忍一个人的“恶劣品行或腐败”,绝不能任用“缺乏良知和良心”的人。有才能者往往自视甚高,以自我为中心,但这并不会影响这个人成为有作为的人或伟人,只用当一个人的短处影响到其优势发挥的时候,才应该考虑如何加以限制或予以帮助和弥补。管理者要坚持因事用人而非因人设事,因为组织是用人来做事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之所好。要尽量发挥下属的长处,不但是管理者必须对组织承担的义务,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为人处世的道理:上级应该协助下属得到应有的发展,使每一位成员都能凭其才干达成成就,而不必顾念其短处。当年的艾森豪威尔将军缺乏战略知识和全局意识,他的直接上司马歇尔,担心这会影响到他发挥组织和策划的长处,对此设专人予以辅佐,以弥补他战略知识的缺失和不足,使艾森豪威尔将军成为一代将领。

2、发挥上司所长

每个管理者都应该弄清楚,自己的上司究竟能做什么,有过什么成就,需要什么帮助,如何发挥他的长处?千万不要企图改变上司,抱怨上司的短处。下属必须根据上司的优势调整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以协助上司、上下一致,为组织绩效作出贡献。

3、发挥自己所长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管理者必须清楚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必须找到自己可以做而且值得做的事情,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要把自己的表率作用建立在充分发挥自己所长上。

五、要事优先

有效的管理者总是先做重要的事情,一次只做一件事情,面向未来、抓大放小,抓住“具有未来意义”的机会。这些是人的特点决定的,要做的事多,时间有限。管理者面对的事物太多太杂,才需要集中精力,专心。忙忙碌碌、一事无成的人往往低估做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且喜欢同时做几件事情,最终往往是乱了章法、乱了方寸。

现实中管理者往往事务缠身,在现实压力面前,那些危机事件或紧急事情必然优先,而“具有未来意义”的机会和事情就会暂缓,事实上只要暂缓,就不会启动也许永远也不会启动。这是一个组织难以成功地走向未来、走向更加强大的原因。

六、决策的要素

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决策,做有效的决策。所以决策本身值得探讨,决策,是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有明确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骤。

决策的五个要素:

1、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

问题的发生是经常,例外,还是只是表象,真正的偶然,要仔细定位。

2、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

一项有效的决策必须符合边界条件,足以达成目的。边界条件说明得越清楚和精细,做出的决策越有效。反之,边界条件不够明确,则所做的决策不论看起来如何了不起,都肯定是一项无效的决策。

3、仔细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待该决策能被接受。

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研究“能为什么接受”的决策是什么。不要采取折中的办法。折中方案总有一部分是错误的。

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化决策为行动,是最费时间的一步。一项决策如果没有列举一条一条的行动步骤,并指派合适的人去实行,那便不能算是一项决策,最多是一种意愿而已。

5、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以及有效性。

在决策中建立一项信息反馈制度,以便经常对决策所预期的成果做实际的印证。决策是人做的,人难免出错。

决策的要素和下一部分有效的决策是紧密联在一起的。

七、有效的决策

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就是决策,管理者的决策不是就事论事的解决例常问题,而是基于思想观念或高层次的认识和方法。比如公司资金不足,他不会马上想到发行最容易售出的债券,如果他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有赖资金市场的协助,他会创造一类新的投资人,设计出一种也许目前根本还不存在于大众资本市场的新证券(以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为代表);又如公司的各部门主管都非常干练,但是都处于各自为政状态,有效的决策者也不会马上想到杀鸡儆猴,而会从更根本的立场上建立一种大组织的观念(以通用公司的总裁斯隆先生为代表)。

有效的决策者,第一步总是先从最高层次的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方法,看到事物的本质,找出真正的问题,不会只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的问题,更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20世纪初,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在任职的20年时间中,做出若干项重大决策,提出了“为社会提供服务是公司的根本目标”、建立了贝尔研究所、发行了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普通股,使贝尔公司成为首屈一指的民营通信企业。有效的决策往往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临时性需要。“善用时间、重视贡献、善用人才、要事优先、有效决策”此五项说起来容易,落实到具体问题中,无不关系到个人的认知、领悟、沟通、总体掌控能力。管理者的见解源于事件、学习和修炼,不能简单获得,如同禅宗里的一句话:“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

只有不断的提高认知、提高修为才能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12

最近读了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参照自己的工作经历,感觉受益良多。

天生的管理天才很少,而大多数的平凡人想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需要后天学习和锤炼的。正是基于此,德鲁克通过简单、通俗的语言和案例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给无数还在朦胧中摸爬的人以启迪。

管理者要管人,但是如何管人,却有很大的学问。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用人所长。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谁谁有什么毛病、嫉妒心强、不够勤快、或粗心大意、缺少智谋等等,却很少听到领导赞扬自己的下属。事实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小问题,但也都有其擅长或优点。作为一名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要发现下属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其优点发挥出来,扬长避短。

有效的时间管理也是很多管理者面临的头疼问题。很多管理者面对开不完的会议、出席不完的应酬、处理不完的琐事事物,常常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德鲁克告诉我们要统筹好自己的时间,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统一安排好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除此之外,还要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要事优先,告诉我们集中一个有效的时间办理一件重要的事情等技巧,让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更加从容。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些都是我国脍炙人口、启迪我们珍惜时间名句。既然时间宝贵,那么我们就要珍惜时间,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作为一名管理者需要经常面临决策和选择。做决策和选择往往有时候很困难,德鲁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了决策的五个要素,供我们在决策时候参考;同时,他要我们在决策过程中要关注反对者的意见,从不同的观点中汲取营养,从另一个方面让我们的决策和选择更加全面,减少失误的几率。

我国历史上也有很多皇帝也是敢于直面不同意见的典范,唐太宗就是这样的开明君主。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古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开卷有益,读好书更是受益匪浅。相信这些书中的精华会给我们每个读者以精神食粮的同时,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产生良好的促动作用,沿着德鲁克的指引,在通往卓有成效的路上不断前行。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13

一本好书,首当其冲想到的就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它不是那种让人望而却步的枯燥乏味的充斥着各种各样大道理、理论的讲义书,它更像是一位长者,心平气和的和你说他的经历,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接触的哪一类的人,娓娓道来,给你传授他的经验、他的智慧。

现在回想,一是“有效性”、二是“时间”、再算上贯彻全书的“卓有成效”,这就是我初读的感受。成为德鲁克定义的知识管理者,使自己无论是处于学校还是社会还是企业,都能在其中发挥作用,影响着你所在的集体的绩效和发展,在我看来,这就是自我价值。我们每个人都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路上,从小到大,从父母、老师的指点,到如今需要我们独立的去面对、去解决问题,努力成为一位有责任感的管理者,而非单纯的体力劳动者。

德鲁克给了我们实现的方法。

首先,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靠“嘴”肯定是不行的,不管你说的话多么好听动人,没有实际行动,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如书中所言,有效性并不是一个人的潜能,而是靠努力可以获得的技能。你有学习的动力,懂得创新的重要性,也敢于和他人、和自己竞争,独立思考问题背后的问题,总结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工作效益,应用在行动上自觉地完成工作目标。

其次,你越努力,确实能创造越多的知识和创意,可有一点,你确定你的努力不是你自以为的努力?或许你确实付出了时间、精力,你感到疲倦和劳累,但是从你以为的努力中真的产生效益和得到结果了吗?还是说你的努力,忙的昏头转向、忙的顾不上吃饭、抽不出任何的空闲,长时间的伏案,只是自我感动,只是被认为有干劲,被称为无效的努力。

努力是否有意义,有很多方面的制约,这里我认为以下两个方面最为关键。一方面,工作者学识渊博,拿我们大学生举例:进入大学之前,我们都会选择一个专业,那么进入大学后,我们会学到的就是该专业的专业知识,但是,我们的课程并不局限于此,学校还会开设很多与之相关的课程,来拓宽我们的学习的广度,精而后博;拿企业举例:管理者往往关注着企业的内部,内部的员工关系、内部的有机联系以及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同时,他需要与外部建立起联系,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得到外部的一手信息,使自己不至于局促和被动。另一方面,管理时间,具体一点,管理自己的时间。要知道,时间是最珍贵的资源,过去了就是使用了,无法重新来过、无法储藏、无法购买。我很赞同德鲁克的观点,“要想有效就必须把时间整块的运用”。人在进入状态后的工作效率非常高,这个时候,给你一整块的时间,两个或三个小时,你完全可以干完一天大部分的工作,利用碎片时间,只适合做完成后的修改。

德鲁克直接给我们点明了变得“卓有成效”的路径,其中也蕴含了很多大智慧,《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能获得诸多称赞和呼声一点也不稀奇,他把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简练到了一个高度,变成了一个或者几个问题,然后不断总结,给出了最为适用的方法,供大家学习和参考;他担心或许有人不能理解他的方法,举出了很多通俗易懂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既不脱离实际,又能让人有所收获;他的文章平铺直述但丝毫不枯燥,反而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他的措辞简洁明了,但不乏力量,值得摘录引为警语。通读此书,得出结论:只读一遍是完全不够的,次次读,次次知新。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1)

【第5篇】管理类书籍读后感范文(精选)

管理类书籍读后感范文(精选)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管理类书籍读后感范文(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管理类书籍读后感1

《管人的真理》是斯蒂芬·p·罗宾斯博士所撰写的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作品。

斯蒂芬·p·罗宾斯博士,是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领域的世界顶极管理畅销书作者。他的书销量已经突破200万册,在美国的100多所大学和世界数百所大学及许多企业中被广泛采用,读者遍及全球。除本书以外,罗宾斯博士的《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中文版在中国管理学界教师、mba和企业管理者及公司白领中也是有口皆碑,且多年畅销不衰。

罗宾斯博士的实践经验丰富,学识渊博,并非一般象牙塔中研究管理学的教授可以比拟。他曾就职于壳牌石油公司和雷诺金属公司,他先后在布拉斯加大学、协和大学、巴尔的摩大学、南伊利诺伊大学和圣迭戈大学任教,并在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中担任咨询顾问。

罗宾斯博士酷爱体育运动,自1993年以来,他曾4次获全美室内同龄组50米短跑冠军,并创造了360米和200米两项世界纪录。他被选为1993年和1994年度同龄组田径先生。

这样一位经历丰富的作者写出的这样一部著作,我在拜读后立即感觉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一些真理,而且选用的都是贴近实际生活的例子,对工作实践具有直观的指导意义。

管理类书籍读后感2

读完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让我对德鲁克这位“现代管理学之父”有了更加崇高的敬意。难怪那么多的名人对德鲁克以及他的书籍爱不释手,也许正是因为他书中思想散发的无穷魅力吧。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德鲁克,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清理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这是通用电器前首席执行官韦尔奇对德鲁克的评价。“在所有的管理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的影响最深。”这是盖茨对德鲁克的评价。美国管理协会也给了他很高的赞誉:“如果说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管理的话,那么德鲁克无疑是最伟大的发明家。”一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用他的智慧和思想为世界的管理学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在《管理的实践》中,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德鲁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强调人的理想性、价值观及判断力,形成了组织绩效表现的关键资源。他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能动、动态的器官。我最欣赏他的一句话: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他的管理思想深深的影响了我整个管理学的思想基础,可以说他的思想已经扎根在我的思想中。他在管理的各个方面阐述了他独特的观点,形成了一整套的思想体系,从而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

《管理的实践》提供了观念、原则和工具,是一套极具系统化的管理知识。以管理的本质切入,就管理者的角色、职务、功能的认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有着精辟独到的见解,掀开了管理的奥秘和实务。在本书中德鲁克提出了三个经典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还率先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德鲁克认为:如果企业不尽社会责任,政府一定要强制企业去履行这个责任。他反复的强调,认真负责的员工确实会对管理者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真正能胜任工作,要求他们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任务和成绩负起责任来。责任是一个严厉的主人。如果只对别人提出要求而不对自己提出要求,那是没有用的,而且也是不负责任的。

如果员工不能肯定自己的公司是认真的、负责的、有能力的,他们就不会为自己的工作、团队和所在单位的食物承担起责任。进入德鲁克管理世界的捷径就是认识管理者的责任、员工的责任和企业的责任开始。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责任,责任是维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阐述了管理的本质,以一些成功的企业为例指出管理者怎样去管理一个企业,以及管理者如何去自我管理。在他的书中分析了企业应该建立怎样的管理结构趋发展,介绍了管理者对员工和工作的管理方法。从德鲁克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出,管理是一种观念而非技术,自由而非控制。管理是实务而非理论,绩效而非潜能。管理是责任而非权利,贡献而非升迁。管理是机会而非问题,简单而非复杂。

读过《管理的'实践》,我认为本书中有极其重要的几个关键词:绩效(即结果、目标导向),实践(重在行动,管理可以学会),贡献(我能为别人做什么,别人能为我做什么),责任(我承担了了什么责任,要为之努力),人(人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源),品格(诚实正直是最重要的品格)。

我想就如何成为一位好的管理者提出我的一点看法。德鲁克说:许多人极力强调喜欢人、乐于助人和能够和别人相处融洽的重要性,认为这是管理者的重要条件。但是单靠这些条件绝对不够。每一个成功的组织,都有不喜欢别人、不帮助别人、很难相处的上司。但是尽管这类上司冷酷、不讨人喜欢、要求严苛,但是他培养了很多人才。他也比其他人缘好的上司赢得更多尊敬。他要求下属一丝不苟,也严格要求自己;他建立高标准,期望下属能够始终维护高标准;他只考虑怎么做才正确,绝不因人而异。虽然这些管理者通常才华横溢,但是他在评价下属的时候,绝对不会把聪明才智看得比正直的品格还重要。缺乏这些品格的管理者,无论他是多么讨人喜欢、乐于助人、和蔼可亲,甚至才智过人、能力高强,都是危险人物,“不适合担任管理者”。真正的好的管理者有一种无法学会的品质,一种管理者无法获取、却必备的条件。它不是人的天才,而是人的品格。中国人常说:“学做事,先做人。”我想,德鲁克应该会很赞同这句话。

无论管理者受的通才教育或管理教育,由于将来情况将会与过去的情况不一样,在将来最起决定性作用的既不是教育,也不是技能,而是一个人诚实正直的品格。确实,没有诚实正直的品质,难以想象一个人能够承担责任,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工作。而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不靠谱”的人和事情太多,这让诚实正直更成为一种可贵的品质。此外,也要看到,诚实正直不等于愚蠢,而是一种极高的素质和智慧。就像天才难找一样,具有诚实正直品质的人更加珍贵。可悲的是,中国官场和商场常被提及的“会做人”,有时并不是诚实正直,而是溜须拍马,见缝插针。

以上是我读完《管理的实践》的一些感受。其实,这本书留给我们待以挖掘的东西还有很多,以上所述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我想我会反复认真地去读这本书,并且身体力行,必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管理类书籍读后感3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读了《管理学》这本书之后,我有了更深的体会。计划、组织、领导、协调与控制······管理的这些职能我们都知悉。但是怎么样才能将这几个方面发挥到极致?这确实对领导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个在技术水平上无人能及的人,可能并不能出色地管理一家公司;一个在技术上不占有优势的人,可能会将一家公司管理得很出色。

《管理学》这本书中提到了很多的管理学派,虽然各个学派各执己见,但是又都有自己的道理。

继20世纪早期正式阐述组织运营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理论的韦伯之后,泰勒提出了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他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设计任务、工作与激励制度,并运用诸如时间和动作研究的工业工程方法提高生产力,将组织比作一台加满油的机器,管理者则视为这台机器的操作者。

20世纪30年代,管理学理论逐渐转变了将组织视为机器的观点,出现了人际关系运动,强调工作中非正式社会关系的重要性,组织不仅带来利润,还起到了让人们交往和学习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一些理论家认为发现组织存在差异,并取决于组织被设计为执行固定任务还是创新任务。

20世纪60年代,主流思想不再认为特定的企业特定的组织结构,这时只出现了权变,认为组织应当与环境因素相匹配以实现效率。再后来管理理论出现了股东观和利益相关者观,战略评估、趋势分析、不确定性等。

由此可知,管理学家们为管理实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可能有人认为书中讲的都是纯粹的理论,与现实的世界有很大的出入,其实不然。管理中的领导者有很多的角色,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领导者一般会充当不同的角色。如果你是一个擅长社交的人,与人沟通的能力很强,那么你就适合做一个概念性的领导者,此时你就充当着一个纽带的作用,将企业与外界联系起来,将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员工联系起来,让沟通无处不在,让企业充满着活力。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做概念性的领导者。有人适合做决策性领导者,有人适合做执行性领导者。找准自己的定位才会事半功倍。

像诸葛亮那样事必躬亲的领导者,没有几个人能做得来,而且结果也可能让人不敢恭维。这就又涉及到书中提到的集权与分权的问题。到底是集权好还是分权好?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这取决于公司的规模、公司的管理体制、公司领导者个人的性格特征。合理把握度才是管理成功的关键。太过于集权,员工的发展空间很受限,这样容易导致优秀的人才流失;但是太过于分权,又会威胁到自身的领导地位,会面临很大的管理风险。这就体现了管理的艺术性。

除了领导者之外,公司的管理模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行业、同行业中不同企业、同企业中不同的地区,这些差异就要求企业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组织具体的管理体制,有的适合于直线制、有的适合于事业部制、有的适合于矩阵制。

作为领导者,不能简单地照搬别人的管理方式,借鉴的同时需要有自己独到的地方。作为零售业巨头的沃尔玛,其管理方式肯定是成功的,但是其管理方式不一定就适合于家乐福。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苹果公司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如果乔布斯用管理苹果的理念管理一家房地产企业,其管理就不一定会成功。这就更加体现出管理的灵活性。这本书就充分说明了这样一点。

管理确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渗透在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角落,但又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把握它。在借鉴这本书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起来,让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同时,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必须对很多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如果不要求对某个领域的知识有很深入的认识,起码要对这个领域有所了解。一个公司的ceo需要处理公司各方面的问题,如果掌握的知识有限,那么他所做出的决策也会很有限。当然,这个ceo自己不懂,他可以聘请别人帮他完成这项工作。但这首先就要求他聘请的这个人的确是个人才,能够处理这个问题;其次还要求这个人对公司是非常忠实的,能够足够的信任,能够充分的放手。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者,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

管理类书籍读后感范文(精选)

【第6篇】关于《向世界上最好的医院学管理》的读后感

关于《向世界上最好的医院学管理》的读后感范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向世界上最好的医院学管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向世界上最好的医院学管理》的读后感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曾困扰了我很长时间:无论是查阅文献资料还是自己曾亲身参与的问卷调查项目,患者对医院和医生的满意度都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可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新兴媒体的调查与采访,普通人对医院的满意度其实并不高。面对这些相互矛盾的数据,别说普通公众易“群情激昂”质疑不断,就是管理者们往往也会“渐欲迷眼”不知何从。

其实,抛开调查方法、统计手段、样本选择等纯统计学的原因分析。数据间的落差,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普通公众的正常心理感受,即当我们每一个人由普通身份转变为患者时,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就会发生不同的改变。此时,我们往往更关心的是治疗效果,对医院和医生会保持最大程度的信任,相应地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也必然会相对宽容。可是,当我们作为普通人远距离观察现有的医院,或者当我们康复后再来回忆在医院时的点滴细节,也许,我们所期盼的医院应该会有另一番景象:

当一个没有亲人的住院患者适逢生日,急诊室的医生打电话给妻子,让她做一个蛋糕,并带上孩子们来病房为这位患者庆祝生日;一位年轻的癌症患者危在旦夕,几位护士一起凑钱给她千里之外的丈夫买了机票,让这对夫妇得以在最后一刻团聚;一个即将结婚的小伙子得了胶原血管病,极易导致动脉瘤破裂,先后两次心脏停跳。

医生们妙手回春,挽救了他的生命,并在第二天,由医院的牧师在重症监护病房为这个患者如期举办了婚礼;一位女司机突然病倒,医生强烈建议她立即住院。但这位女司机不放心停在医院门口的卡车以及锁在驾驶室里的小狗,拒绝了医生的建议。了解事件原委后,急诊室的一位护士主动提出去处理好卡车和狗。

这就是“世界最好的医院”——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小镇的梅奥诊所。它自1894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患者至上”的原则,被人们当作心目中最理想的医院模板。今天,绝大多数美国人已经可以在当地或者地区医疗中心获得很好的医疗服务,但每年仍然有来自美国五十个州和世界上约150个国家数以万计的患者慕名而来。将梅奥诊所视为医学界的“麦加圣地”。

现代医院最早起源于基督教统治时代的教会,其成立的初衷并非是以治疗为重点,对于患者心灵的抚慰和疏导往往代替了对治疗效果的追求。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们对医院的需求有了更广泛的内涵,精湛的技艺、奇妙的疗效,成了患者们竞相追逐的目标。相应地,这种变化也必然引导着医生、医院对未知领域的追求与探究,推动着整个医学的发展与完善。

但与此同时,意想不到的变化产生了:一些医生“只见技术不见人”,未考虑到医学的特异性,忽视了隐藏与后的患者的心理感受。随着新型医学模式的提出,人们发现,尊重患者不仅仅是为了回归医院的本源,从道德层面展示医学的魅力。同时,患者的参与与信任还能有力的推动医学的进一步前行,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率与效果。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把世界最好医院的殊荣馈赠给了梅奥诊所。

反观中国现实,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公立医院改革也进入了攻坚阶段。那么我们的改革方向在哪里?群众们究竟需要怎么样的医院呢?从《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管理》中我们或许应得到一些启示,正如书中所言:“提出口号很容易,但能坚持一百年做下来,很不容易。梅奥的核心价值观是通过建立一整套合适的制度,包括薪酬体系、工作制度、升迁制度、招聘制度等来满足梅奥成员们的需求,并将组织成员的全部精力集中在‘患者至上’的工作中”。了解群众的呼声、体认群众的困苦这还远远不够,关键是如何以实际行动满足群众的需求?目前,在公立医院改革中,我认为主要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改革动力不足。

观察今日之中国的医疗现状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医疗服务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均衡性,大型的`公立医院较多的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中。即便不去改革,不回应公众对理想医院的需求,它们也不会没有患者、也不会出现经营状况恶化、盈利幅度大幅减少的现象。因此,其本身没有动力去需求改变。纵使,人们在期盼梅奥诊所的模式能在我们身边“开花结果”,但正如开篇所述的那样,当其身有疾患又无法选择时,只能接纳现状。

2、 激励机制不到位。

梅奥的成功,绝不是依靠生动口号的时时呐喊和空泛道德的层层弘扬。其确立了与其追求的文化内涵相对应的一整套的机制体系。常有人抱怨今日中国的医院还在延续计划时代的老路,从体系建设和管理方式上都显得陈旧和低效。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情况,例如,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一套对医生的激励考核机制,我们就很难期盼医生能采用更为积极态度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医生的激情难以激发,我们也就很难期盼患者的诉求能够得以体现,很难相信医疗技术的推进会保有绵延不绝的持久动力。

3、差别化服务选择没有建立。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的需求也出现了多样化的改变。社会本身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对社会的需求也必然难以整齐划一。面对这种新形势,要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然而,现实中我们在这方面的探索还十分有限,毕竟我们没有精力和财力使政府把每家医院都建设成为梅奥诊所,我们应该发挥各方的创新精神摸索不同的渠道,从整体上规划医院布局,满足不同人群对医疗服务的不同期待。

4、 社会整体服务精神还有待提高。

梅奥的成功突出在其“患者至上”的文化内涵中。当今中国,对职业精神的追求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社会整体服务精神还有待提高,近几年,我们看到的,食品安全、道路桥梁事故、房屋质量问题等等,无不反应了这一现实。医疗服务具有极强的特殊性,其服务的对象直接触及群众的身体与健康,因此,对医院和医生的服务意识必然会提升到一个更高地水平。此外,医疗、教育作为与公众密切相关的两大公益领域最易成为关注的焦点,其往往也构成了社会信任的基石。医生的服务精神不仅组成了医院的内部的文化,体现着医院的水准和认可度,更代表了整个社会的“德性”,反映着社会的整体素质和道德水准。

读罢《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管理》,我想我们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接受了一种服务理念,认同了一种管理方式,更应该结合当今中国的实际,反思我们的医院在发展中还存有哪些不足和缺憾。我们应真正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来设想理想的医院应该是一个怎样的面孔,并真正脚踏实地、不畏险阻是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行。或许,当希望达成的那一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世界最好的医院,更会以此为坐标,推开一扇窗,摆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鸟语花香、睦邻团结的和谐画面。

《向世界上最好的医院学管理》的读后感,尽在第一心得范文网。

关于《向世界上最好的医院学管理》的读后感

【第7篇】管理书籍的读后感范文

管理书籍的读后感范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管理书籍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管理书籍的读后感

首先说一下我的感受,公司领导班子换届以来让我体会到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一样的管理模式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希望。快节奏的工作方式让我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衷;陈春花,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等等等等头衔,怀着好奇而又急需充电的心情,翻开了本书的第一页……其实此书是我第一次翻开管理类书籍,印入眼帘的一行小字增加了我认真读完此书的决心,“献给那些下决心不再在工作中折磨自己和下属的经理人”,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的答案,如何更好的“承上启下”?答案就是首先要在“同一个频道”去做事情,自己不懂管理怎么可能知道上级布置任务的目的。

经过10多个小时的阅读,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到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现将从书中学到的一点小皮毛总结如下:

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中最怕的就是下属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这说明领导的指令不清,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

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的事。只有上下岗位都做相同的事,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是合格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所谓的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就是这个原因。领导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情绪和情感做事。

二、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不管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陈教授认为,原因在于很多人做出决定,不是马上去执行,而是去评判对错。

人会犯错误,但对错在管理中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领导是错误的,也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做事情的结果。

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管理的重点是管事,同时也要理解人和尊重人。管理不是管人,如果你不懂得理解人和尊重人,那么你一定不懂得管理。很多管理的问题就出在管理者只关心人们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并没有清晰的指引应该做什么事情,所以只有凭着兴趣、情绪或者感情做事,这样的做事方法一定是无法评级以及无法控制结果的。界定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管理。

管理书籍的读后感,尽在第一心得范文网。

管理书籍的读后感范文

【第8篇】《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师读后感范文(精选)

《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师读后感范文(精选)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师读后感范文(精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班级管理》读后感1

在骨干教师读书交流会上又得到了一本新书——由虞永平教授主编的《幼儿园班级管理》。细细翻读,不难发现时代的发展使教育的功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它给班主任的作用赋予了新的内涵,对班主任的角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沉思良久后对照自己的工作认为要做好班级工作必须做到三个有心。

一、以对幼儿的爱心、细心,创造教师与幼儿间的和—谐。

1.对孩子多一份赞美。

对于幼儿来说,能得到老师的赞美,就如同吃到一颗甜甜的糖果一样开心,所以面对幼儿,教师要多用正面、积极、恰当的语言来肯定并赞美他们在学习、生活方面的良好表现,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爱的表达方式。教师的一句贴切的赞美语言可以使孩子保持一天或几天的良好情绪,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细心呵护,关心孩子的生活细节。

我们面对的是年龄很小的孩子,因此,在幼儿园孩子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困难,这时他们需要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教师在工作中若能注意观察孩子,主动接近孩子,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就能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让孩子对教师产生信任并保持愉快的心情。如:刚入园的孩子,不会穿衣服、鞋子,我们帮助他们穿;睡觉的时候,我们帮他们盖好被子,午睡起床后,给孩子梳好辫子;上完厕所后,帮他们把内衣塞进裤子里面等,这些虽是非常琐碎而繁杂的细节照顾,可是却最能让孩子体验到教师慈母般的爱。

3.用微笑、拥抱、眼神来滋润孩子的心田。

“微笑着迎接每一个孩子,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老师的微笑是鼓励﹑是赞许,是宽容。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的微笑能增加他的信心,帮助他克服困难;当孩子获得成功﹑做了好事时,老师的微笑使他觉得获得认同,倍加高兴;而当他们不小心犯错时,老师的微笑又能减轻他们的恐惧感和心理压力。

二、以对家长的真心,创造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和—谐。

1、尊重家长,让家长主动配合。

家园共育的特点就是一个“共”字,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老师和家长是教育伙伴也是教育孩子的主体,家庭、幼儿园同是培育幼儿的重要环境,所以幼儿园与家庭、老师与家长要双向互动,既要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同时也请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因此互相尊重就是建立和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前提。

2、与家长保持平等的关系,注重经常性的双向沟通。

作为教师不要以教育行家自居,或者与家长交谈中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所以,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让人一听就懂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此外,我们做老师的不但要会说,而且还要会倾听,双方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教师更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机动创造新的方法。既要面向全体家长,又要有重点,共同研究配合教育的方法,才能取得共识,实现共同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目标。

三、以对班级事务的处处用心,创造班级保教人员之间的和—谐。

真正的合作不是工作不分彼此,或界限太清,而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前提下,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个人都优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班级总体工作目标下,互助互补,才谈得上是成功的合作。这样,工作才不会因职责不明而遗漏,也不会因界限太清而延误。保教人员之间是否和—谐,是班级一切工作能否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班级事务杂而乱,仅凭一个人孤军奋战,根本无法完成任务,只有几个人既分工明确,又团结互助,方能顺利完成各项工作。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不论采取什么形式,什么方法,只要具备了对幼儿广博的爱心,对家长的真心,对班级事务做到处处用心,就能创造出和—谐,使教师、幼儿、家长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这样,班级工作才能在和中求稳,稳中求胜,从而把班级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幼儿园班级管理》读后感2

学习幼儿班级管理方法,这本书是唐淑、虞永平主编的《幼儿园班级管理》,它里面主要分为三大块:幼儿园小班管理、幼儿园中班管理和幼儿园大班管理,我主要简单谈谈大班的管理方法,从理论出发,结合我对于大班的管理,理论上讲肯定有其自己独特的风格,例如大班幼儿的身体发展特点与心理发展特点,都决定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老师要通过平时与幼儿的交流以及观察,做好对每一位幼儿的不同阶段的不同发展变化情况记录,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例如对于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我们就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竞争性活动、建立班级集体规则等。他们有了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他们会用礼貌的语言向人请教、见面招呼、告别,他们学着耐心的听完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学会说服别人,他们慢慢学会了与人商量,会在同伴之间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共同决定大家要做的事情,他们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等。

这本书对于大班阶段培养,规定了明确的目标。对社会、数学、科学、音乐、灭鼠、健康、语言这几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们在制定教育计划的时候,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

1)计划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2)计划的制定必须基于对幼儿的了解,要求既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

3)计划要层层落实。

4)计划不仅面向全体幼儿,又要针对个体差异。

5)重视游戏、体育等薄弱环节的计划制定。

我觉的这本书中谈到的理论知识,对我帮助很大,具体操作中碰到问题,首先反映这是幼儿的正常心理行为发展,不会因为他的攻击行为而惩罚他,应进行正确的语言行为指导,多和幼儿交流,行为的形成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作为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幼儿,书中介绍了几点,比较笼统的'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3、教给必要的社会行为技能

希望我们的老师和我一起多读书,多体会,美好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

《幼儿园班级管理》读后感3

初入幼师行业的我对幼儿的管理显得杂乱无章,有时顾得了前面的小孩,却顾不上后面的,让我处于茫然、忐忑的状态。接触了《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后,感觉找到了方向,在面对幼儿的时候也更加坦然和平静了,这本书讲述了如何开展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如何设计合理的班级一日活动流程?如何创设有趣的、吸引幼儿的课堂环境?如何与家长沟通,分析和评价幼儿的问题行为?如何做一名成功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找到更多的幸福感?其实有的时候班级管理看上去并不是很难,只要掌握以下几条就可以。

一、建立积极的关系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幼儿与教师在慢慢地建立积极关系。当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呵护、理解时,幼儿一般会做出积极地回应。学会换位思考,是教师应掌握的。孩子的世界有时是很奇妙的,当他们生气时不会像大人一样学会冷静处理,幼儿可能会发脾气,以此来宣泄心中的不满,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去不断地引导,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自身的情绪,让孩子的情绪始终处于积极地状态,保持开心、乐观。

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其实每个幼儿都希望自己表现得很好,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当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需要自己不被打扰,他们也有着认知、情感、身体、社会方方面面的需要,当孩子出现这种需要时,老师所要保持耐心、积极、包容的态度去理解幼儿,相信幼儿可以变得更好。教师本身的乐观积极在潜移默化中会传递给幼儿,让他们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二、让环境去说话

环境作为无形的力量,总是会时时刻刻影响你我他。同理可得,当幼儿处于积极向上,富有温馨的环境里,他们也会做出积极的回应,无需老师的一遍遍常规提醒。当他们处于自由散漫,嘈杂拥挤的环境里,他们自然会变得杂乱无章。因此班级的环境需要具体到一桌一椅,让幼儿无论是平时的生活还是学习当中让他们感到舒适。区域活动时玩具的投放,上课时是呈半圆还是横竖排做好,节日的布置等等,这些都会无形中影响着孩子,这些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毕竟,孩子会先用眼睛去看。

丰富的物质环境是必不可少的,那同样也需要舒适的精神环境。整天的呵斥批评孩子只会让孩子们变得更加紧张,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当孩子的情绪不佳或者疲惫时,给孩子创设宽容、理解的心理环境,比如说在一定范围内,让孩子独处会儿,然后再去和幼儿沟通,并给予宽容和安慰。有时会,适当地放手反而会让幼儿得到冷处理,自身得到排解。

三、教幼儿有效的方法

每天教师会遇到幼儿各种各样的问题,耳边会不断地响起'老师,谁谁怎么我了',而这个时候老师首先要去问清楚发生了什么,然后试着判断幼儿自身是否能解决问题,是否可以教授给幼儿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说,幼儿知道打人是不对的,可是当发生矛盾时,他们依然会使用武力解决问题,这个时候需要老师告诉他们武力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告诉他们沟通和协商的技巧,比如轮流、合作、还让等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教师一遍遍不耐其烦地告诉幼儿时,他们会慢慢地收到影响,总的来说,就是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在幼儿园班级管理时,每天会遇到层出不穷的问题,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才能让整个班集体更加和谐友爱。

四、尊重差异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在这当中,教师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家长,可能有的家长比较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有的家长和老师疏于沟通,有的家长可能会有着不同的看法。在和家长相处时,教师其实需要更多去倾听,这样才可以从家长那里了解到孩子的情况,有的时候家长和教师所熟悉的是不同的情况,站在孩子的角度出发。

每天早上迎接孩子的时候,家长总是会报以微笑,老师从家长手里接过孩子,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及时有效的与家长沟通,并且说清楚解决的办法,以及后续的情况。同样的,当孩子成长时,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成长和不足。总之,一切以孩子为目的,在家园共同合作下,才可以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为幼师,需要有着恒心、耐心、信心,并且要学会从工作中收获快乐,以一颗童心去面对孩子所出现的种种状况,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中汲取着精神营养,《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150》给予了我精神上的安慰,在我初入幼师行业时指明方向。

《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师读后感范文(精选)

管理读后感(8篇)

管理学书籍读后感这学期,我阅读了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写下了我的体会。希望我写的东西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管理学,更多的人去阅读管理方面的书。彼得圣吉所创立的是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管理范文

  • 管理学名著读后感
  • 管理学名著读后感704人关注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第一心得小编帮 ...[更多]

  • 《班组现场管理》读后感
  • 《班组现场管理》读后感563人关注

    在认真学习过《班组现场管理》后结合我的实际岗位工作情况,我对现场管理一项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我深刻的意识到班组的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的形象、管理水平和精神面 ...[更多]

  • 《精细化管理》读后感
  • 《精细化管理》读后感224人关注

    最初接触这本书是在2011年,当时也是领导推荐我们必须在短期内学习完这本书,和许多人一样,没有什么动力,就匆匆完事。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最近又重新翻起来看看,确实人在 ...[更多]

  • 时间管理读后感(8篇)
  • 时间管理读后感(8篇)89人关注

    别输在时间管理上读后感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 ...[更多]

  • 管理学读后感(8篇)
  • 管理学读后感(8篇)89人关注

    管理学名著提炼精华读后感范文1如果不是考试的需要,我也许不会看这本管理学方面的国外教材,因为就管理学专业书籍来说,我觉得浙大邢以群老师写的《管理学》更适合中 ...[更多]

  • 情绪管理读后感(2篇)
  • 情绪管理读后感(2篇)87人关注

    一直知道情绪的重要性,对它的理解只是简单的来源于生活,朋友的事,自己的事,社会的事,时长看到有些人因为一时冲动酿下不可弥补的后果。往往事情发生的原因很小,事情造成 ...[更多]

  • 管理读后感(8篇)
  • 管理读后感(8篇)75人关注

    管理学书籍读后感这学期,我阅读了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写下了我的体会。希望我写的东西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管理学,更多的人去阅读管理方面的书。彼得圣吉所 ...[更多]

  • 管理书籍读后感(6篇)
  • 管理书籍读后感(6篇)65人关注

    管理书籍的读后感1首先说一下我的感受,公司领导班子换届以来让我体会到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一样的管理模式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希望。快节奏的工作方式让我已经忘记了 ...[更多]

  • 管理学读后感(6篇)
  • 管理学读后感(6篇)63人关注

    著名管理学家吴甘霖《方法总比问题多》读后感今天我在办公室翻阅了《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它像一名老师,给我们初入职场的新员工讲述了取得事业成功 ...[更多]

  • 管理制度读后感
  • 管理制度读后感62人关注

    中学生管理制度的读后感员工宿舍相当于企业员工的第二个家,是为我们们提供休息的场所,也是为了我们可以更好的去工作。入住宿舍,就意味着成为了宿舍这个大家庭的一 ...[更多]

读后感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