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上甘岭读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2篇优秀的上甘岭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上甘岭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
第1篇上甘岭读后感1000字 第2篇上甘岭读后感600字
【第1篇】上甘岭读后感1000字
上甘岭读后感1000字1
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这是电影《上甘岭》里七连通讯员杨德才参加爆破是喊出的豪言壮语。故事的结尾,杨德才牺牲了,然而他给祖国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上甘岭》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拍摄的。影片取材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由一本战斗日志说开去……记得当年上小学,学习黄继光舍身堵枪眼、邱少云宁可被烧死也不暴露目标的事迹,感动的不得了,觉得如果自己身在那个时代,一定要向他们那样,为祖国人民的独立与解放事业贡献一生。今天看来,尽管随着年龄日渐增长,已经不再迷信于这样的故事,但是心里却依旧对这些人物充满了敬佩。
凭心而论,《上甘岭》这部电影从拍摄的技巧上,赶不上现在电影院上上映的任何一部电影,从反映战争题材的角度,它赶不上像《拯救大兵瑞恩》、《风语者》等现在很多的战争题材的电影。但是作为---党员,在学习发扬战斗堡垒作用的时候,却对我们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一、八连长张忠发的战前动员的战前动员对我的起发很大。影片中的张连长在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生存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调动和稳定战士的情绪,对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韩剧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张连长的战前动员和及时的掌握好战士的情绪,对我的教育很大。在大是大非眼前,我们---党人要能守得住、站的稳,不慌稳定,既要能够很好分析形势,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作为学生干部,要深进了解同学们所想所需,也要“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需要一个学生干部很好的把三个代表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而要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的掌握同学们的情况,听取大家的反映,不断的调整每一个人的心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八连长张忠发困难眼前不低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让我的印象很深。生活中有的是困难,需要的是我们要有好的态度。说起来,人这一生,大家的结果都一样,最后都要死。可是不该庸庸碌碌地过一生,而要有所作为,要有大作为。对于生活,对于工作,时刻保持积极的态度,努力克服困难,不断向高峰攀登,从诶会有更宽广的明天,更好的前程。“生命不在长短,只要活得有意义。”想起慧广法师的一段关于生死的阐释:“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生庸庸碌碌、畏畏缩缩而活的人,不如一年、一月乃至一日而活得有意义的人,只要生命曾经绽放过光芒,这一生就已值得,生、死已无关紧要了。活到一百岁,和只活到三十岁、二十岁的人,根本上并没有什么差别。虽然,前者多活几十年,后者则少活了几十年;但,这只是人们观念上的感觉与执著,对于体认得生命意义,清楚宇宙真谛的人,存在的长短已不觉得遗憾。时间就是永恒,活到一百岁,和只活到二十岁,是一样的;一年就是万年,万年存在一年中。人们以为离开了瞬息万变的时间,别有永恒的存在,这是不对的,永恒是存在时间中,离开了无常的时间,就没有永恒的存在。所以,只要你创造了永恒,将人生提升到永恒的境界,那么,生命的长短,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想,每一个---党员,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总脱离不了为了生活而努力地活下去。便是要求我们该创造生命的永恒——其实,若创造了永恒,生命的长短,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我们该为别人想得更多一点,为别人做得更多一点。
上甘岭读后感1000字2
小的时候,看《上甘岭》,它和众多的战争影片一样,感觉没有什么新奇,但,我从小就爱看战争影片,长大后,怀着对朝鲜战争的崇敬,我搜集各方面的朝鲜战争影片,才发现,中国有关那次战争的影片少之又少。
后来听说有和老美关系的考虑,国内近几十年有关“韩战”“--”的电影都不让发行。不知道这条消息的真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国人最应该大书特书的“抗美援朝”战争,却在影视作品中绝迹了。
所以,今天的中国的年轻人中,很多人并不了解那次的战争,更不了解那次战争对于新中国的意义,有很大比重的人的观点是那次的出兵是个错误,不应该为了一个流氓的朝鲜去死那么多的人。
我实在懒得批驳这种小儿科的观点,只想说一句,作为历史,有些是偶然,但绝大部分是必然,中美的对抗是必然的,有今天的和平全仰仗那次在别的国家我们参与的战争,中国人能说“从此站起来了”也是在那次之后。
那次的战争有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但最为悲壮的战役,就是上甘岭战役,可惜的是,电影只拍了一部,我们国家的有关电影,和战败者美国的电影差不多数量,美国拍过的韩战背景的电影有十几部,而中国最多也就十部出头。
不过电影人还算是有想法地还原了当时的情况,小时侯不懂,但我今天看起来电影《上甘岭》,却从中看到了不少中国电影人的想法,他们拍得还是很用心的。
电影刚一开始,从战地日记中交代了战役的背景情况,当时,正处于边打边谈的时期,美国人就发动了大规模的战役。电影情节一开始就是铺天盖地的炮火,当时的某部队七连正在坚守上甘岭主峰,从师部和连部的通话中我们了解到美国的进攻在短短半天的时间里就达15次之多,可以想象美国人的意志,他们是豁出命来要和中国人拼命的。
事后的战争回忆录里也暴露出美国的当时的指挥官的想法,范佛里特是当时的二战诺曼底登陆的英雄,在上甘岭战役开始阶段,是有赌博的心理的,当时的上甘岭美方称为爸爸山和阻击兵岭,范佛里特不管战略上的大局,就是要和中国人比比意志,后来的纪实文学中也记录了第一轮炮火,就把志愿军小战士有震死在坑道里的事情,可见炮火之激烈。
战斗中,七连连长阵亡,在临死前,他还说出了最后半句话:“保持七连荣誉。。”,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军人为什么能打败有优势装备的美军的,靠的就是一口气,一个精神,一个视荣誉如生命的责任感,他们无不把自己的胜利与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幸福联系在一起,设想,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强大的动力。
这时,指导员在危急时刻进行战场动员:“共产党员们,党交给我们的阵地一寸都不能交给敌人。。。”这时一发炮弹打来,弹片正打中指导员的脸部,在他喊话的同时,就见两个战士正在捆手榴弹,他话还没喊完,就冲入敌阵,拉响了手榴弹。
这部影片的军事顾问,是一名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战士,名叫赵毛臣,所以,电影中的每个细节,都有故事原型,当时的战场上,可歌可泣的事迹实在是太多,他们都是无名英雄,所以,只能用某些镜头来描写。这一点在电影中是个特点,我后来看这个片子的感受最多的,也是这些细节,说导演有想法,也多在这些细节里。
后来,电影中描述八连要支援正在主峰上的七连,在走之前,师长亲自和八连连长张忠发交代战斗使命,很清楚地告诉了张忠发和观众,上甘岭后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如果丢掉上甘岭主峰,那么会造成志愿军的全线溃退,后撤50华里。
在剧情中,能看出来师长对这个连的爱护和期望,而做为八连连长的张忠发是机枪射手出身,师长很了解,一看就是两人有不同寻常交情。
上了阵地后,发现阵地上剩下的七连已经不多,指导员还活着,当时已经被绷带包住了双眼,可还在阵地上摸着手榴弹准备战斗,听说八连来了,他被人搀扶着赶紧迎上去,他有一肚子话要说,但知道敌人马上又要进攻了,就赶紧交代情况。
刚交代完,敌人炮火就打来了,又一次的进攻开始了。这时张忠发随口说道:“孟指导员,你下去休息吧”。谁知孟指导员激动地说道:“我不能下去啊,我在阵地上可以出出主意,我们七连连长,一排长。。。我要给他们报仇我要报仇啊。。”正说着,一发炮弹又打来了,大家赶紧卧倒。张忠发一看这样,就喊道:“你应该相信我们!”
本来孟指导员想说什么,这一句话就哑口无言了,是啊,对同志的信任,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作风,两个人相争,如果一方说了这样的话,那另一方是无话可说的。孟指导员高举的双手只能放下来说:“是,是。。”这时,张忠发命令话务员向师部回话:“七连已经光荣地完成了任务,他们没有丢掉一寸土地,现在敌人又开始向我们进攻了。。。”孟指导员在被人搀扶着下去的路上,回耳听着这一句,才安然地下了阵地。这一点细节,也充分说明了志愿军战士,视荣誉高于一切的特点。
在后来的战斗中,志愿军以炮火先消灭敌人,坚守部队给炮兵指示位置,但后来,突然在关键的时候没有了炮击,这也揭示了朝鲜战争的一个事实,就是后勤补给问题,由于战线的拉长以及敌人的空袭,后勤补给非常困难,所以,整个朝鲜战争打得其实很不容易。
后来,张忠发让通信员告诉一排长:“没有炮火支援,也要把敌人打退!”。从这个细节也能看出来一个事实,当时我们部队的通信是很差的,通信一直是中国军队的软肋之一,通信基本要靠人来实施,就是后来的越南战争,也就是自卫反击战,我们也有通信不畅带来的问题。
在战斗中,危急时刻,张连长让战士抱着爆破桶冲入敌人的阵营,一挥手,就冲出去两个人,人就象是子弹,这和当时日本的神风特攻队形式上不同,性质上类似,后来的人们,也是对这个非议最大,认为朝鲜战争中,我们并没有打赢,而最多也就是个打平,中国人死得太多了。其实,他们没有看到,我们当时在那么艰苦的百废待兴的困难时期,武器装备又比敌人差的情况下出兵,如果做到胜利,也只能如此的情况。
而为了战略目的的需要,我们只能保证把敌人打退到三八线以南,而并不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把敌人完全赶出去,这也就是很多人认为打平的原因。其实,美国人在二战后确定了霸主的地位,美国人的自信心是膨胀的,他们在一场没有胜利的战争中,是绝对不想善罢甘休的,我认为,中国人是打服了美国人的,美国人从上到下没有任何一个人后来认为能赢得战争。
就象是俩人打架,最后,打不赢就在别的问题上找面子,后来找了一圈都没找到面子,只能认栽了。可我们中国却有这么多的人认为没有打赢,真是可笑。
在战斗间隙时,一排长和战士毛四海聊天,说,如果哪位作家来这个阵地把素材搜集搜集写成小说,一定世界闻名。正说着,战斗又打响了。后来的战斗场面也很真实,敌人一次次地进攻,动用了坦克、飞机、火焰喷射器等等,最后,战斗到了肉搏阶段,美国大兵用火焰喷射器烧人,哈哈大笑的样子简直就是美国兵的特写。
战斗中,还能看到敌人的督战队用机枪射杀后退的美国兵的场面,美国兵大部分是用督战的方式来参战的,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来朝鲜作战,不象中国军人明白是为了保家卫国。美国的机枪发出和中国机枪不同的声音,这点也很细腻。
在敌人炮火准备的时候,志愿军战士是从这个弹坑跳入那个弹坑的方法来躲避炮弹的,这也是战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刚被炸完的弹坑,马上有第2颗炮弹炸到的几率很低,所以,志愿军总是跳入刚炸过的弹坑。中国人的智慧是突出的,中国人总能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抗战时期的地雷战地道战,到抗美援朝中的坑道作战,再到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焦土作战,中国人都在战争中总结了不少作战方式,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中国人最大的优点。
后来,张忠发简短做了战斗动员,命令把重机枪抬出来,他就象师长描述的那样,亲自操起重机枪射击。这时,一看连长上去了,通信员跑到步话员那说:“我们连长自己上去了” 。营长命令:“把他拉下来,全部撤入坑道。”
这时通信员说:“完了,这下我们八连要丢人了”。你看,依然是荣誉,这样的战士哪里去找,他们不是说:“好啊,不用打了,可以躲到坑道里去了”,而是说要丢人了。这样的军队能不赢得战争么?
张忠发听到通信员传达的命令后,严厉地对通信员说:“传错了命令我杀你的头”。通信员委屈地说:“没错连长没错”。张忠发冲部队喊道:“边打边撤,全部撤入坑道。”
其实,我倒现在都没理解的事是,坑道和主阵地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敌人占领了表面阵地后却无法攻占坑道?我虽然没理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二战中,日本人在硫磺岛,狠不得把折钵山给挖空了,最后也被美国人全部消灭在岛上。
同样是美国人,却无法攻占中国军队坚守的上甘岭阵地,除了精神外,就是智慧,美国人比起由中国的精英领导下的新式军队,还是差了一个层次,中国人能因地制宜地打仗,他们会创造各种条件来进行斗争。坑道是结合了当时阵地战的需要进行的一种洞穴式的打法,后来我印象中在某些纪实文学中,有描述彭德怀最后结合坑道作战的战例研究了新的作战计划,要消灭更多的敌人。但,后来在板门店却签署了和平协议,彭德怀心里多少还是有点遗憾。
这也是当时的一种情况,美国人其实是越打越懊恼,他们评价韩战就是“漫长的战斗”,而中国人是--越勇,在谈判的时候也在奋勇杀敌,对于此,如今的中国人也有很多人不理解,认为美国人的理念是文明的,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把人看得重,所以,他们会打败。而中国人这边在谈判,那边还一拨拨地往上冲,这简直是不可理解,所以他们会胜利。
其实,这种观点也是很可笑的,在战争中谁都是珍惜生命的,但为了战略目标,为了更高层次的和平,牺牲是无法避免的,并不会因为谁不珍惜生命就会成功。二战中的日本军人是由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军人,他们视死为光荣,是为天皇尽忠,但最后却失败于珍惜生命的美国人,有可能还有些人会说,美国是经济大国,一个弹丸小国的实力当然比不上,可当时朝鲜战争中的中国,百废待兴,更是国力贫弱,但却能赢得战争,这是光能从不怕死来解释的么?
后来,张忠发带着部队进入了坑道,走在坑道里,到处都是或坐或卧的战士,能感觉到,气氛是很消极的,后来,七连孟指导员到处找张连长,明显地,一看到孟指导员,张忠发眉头一皱,其实,打仗战死都比面对人指责痛快。他上前扶住孟指导员,说我在这呢。孟指导员明显是想给张连长面子,说道:“这有人么?我们找个地方说”。可走到半道就控制不住了:“我交给你的阵地呢?”张忠发无言以对。“你不敢回答我”这时有伤员来拉孟指导员,“可耻啊!”又走了几步,他又回过头来喊道:“这阵地上有我们多少同志的鲜血啊!”
这时候战士们也都围了过来,喊道:“连长,让我们出去把阵地躲回来吧,就是拼死也比在这好受。。”张忠发说道:“喊什么,既然上级让我们撤下来,自然有撤下来的道理,这有什么好嚷的?”从这点可以看出,虽然不理解,但做为一个军人,服从命令,完全听从党指挥的信念还是第一的,没有因为任何的不情愿而违抗命令。
后来,敌人占领了表面阵地后,第二天向五圣山进攻,张忠发命令部队在坑道口用机枪杀伤敌人,其他阵地的友邻部队也从背后和侧翼给敌人重创,严重地打乱了敌人向五圣山的进攻,正是由此,师长觉得有必要让坑道的我军吸引迟滞美军,从而给后方囤积弹药争取时间,为大返攻做准备。这一情节中有个细节,战士们排着队在坑道口用机枪射击敌人,一个人倒下了再补上一个人,最后一个战士是毛四海,毛四海在本片中是个配角中的主要角色,对他的描述比其他战士多一些,他属于战斗力强的,枪打得准,他接手射击以后,就把美国的机枪手打跑了,这一细节也很有意思。
后来的最大问题是水的问题,为了支援坑道的同志,后勤补给动用了很多的人,不少人都牺牲在了支援的路上,我相信这是最真实的写照,其实,抗美援朝打的就是补给战,美国人把中国的进攻叫做“礼拜攻势”。中国的进攻只能坚持一个礼拜,然后攻势就会停下来等待补给。而美国人后期正是用了磁性战术,才给志愿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这要归功于李奇微还算有些本事,是个会思考的指挥官。
当时,师长的炊事员都被派上去参加了支援队,其他同志都牺牲在路上了,只有他爬行着进入了坑道,一个苹果的故事,我们小时候听故事里讲过,就是抗美援朝的故事,这里,被编入了本片中,要不说任何一个情节和镜头,都有出处,这是本片有想法的原因。
炊事员老王给连长带来的一个苹果被伤员推回了连长这,连长命令,切成片,一人一片。最后,看着就剩下老王一个人才进入敌人的封锁,死去了那么多的人,张忠发让老王带话给师长:“以后再也不要送东西来了”。没想到师长斩钉截铁地说:“要送要送,要多送萝卜”。
后来,坑道部队在与外界隔缘的情况下,水一天比一天少,张忠发不止一次地派人去山下抢水,结果都死在了路上。我的一个同学说《上甘岭》电影里这一情节最假,抢水的战士,有探照灯照着却还在只顾灌水,那不死才怪。可我觉得,人有时候是木的,人有时候都是由于一时的疏忽送了命,这种情况常有,这也是战场的真实写照,同时,战士一看见水,先只顾喝水的情形,演得还是很到位的。
有天晚上,张忠发带领战士毛四海,你看,又是毛四海,出去端了一个碉堡的敌人。后来,这事被师长知道以后,大力表扬,指示他们说:“你们不要认为战果小,你们想,要是所有的坑道部队都象你们一样开展小部队活动,那我们每天会消灭他们多少呢?”。其实,这个事情也是根据当年的真实情况改编的,当年的真实情况是冷枪冷炮行动,因为我们的武器不如美国人的,经常你开一枪遭来对面美国人一顿火炮的烂打,所以,可见当时的战斗是很艰苦的。
可后来,这个事情被志愿军英雄张桃芳打破了,他用冷枪,也就是志愿军配发的水连珠步枪,射杀了几百个美国兵,后来,美国兵都知道志愿军的狙击手厉害,很少敢露头,后来,这个事迹在全志愿军推广,象张桃芳学习,开展冷枪消灭敌人的打法,后来的事实证明,冷枪冷炮的行动,确实杀伤了不少敌人,最大的功绩在于,给敌人心理上很大的影响。
在坑道中,志愿军战士逮到了一只松鼠,这只松鼠也是一种细节的描写,它为志愿军的坑道生活带来了点乐趣,最后有个情节,大家排队去喝从岩壁上一滴滴滴下来的水,因为有限,毛四海把自己那口水给了这只松鼠,可见,志愿军是文明的军队,他们不象当年守孤岛的日本军队,是文明思想武装起来的军队。
后来,终于等来了大返攻,但有一点我一直不太理解,以前的战争片中打仗,模式是,到了总攻的时间,人就象潮水般象上冲,不管有没有暗堡,就象是董存瑞里描写的一样,总攻开始了,董存瑞还在桥下凿墙,发现潮水般的战士们冲上来,被头顶上暗堡里的敌人成片地射杀,悲愤中,他义无返顾地举起炸药包,拉响了导火索。。。
本片中也是如此,总攻时,随着到达一号地区,到达二号地区的汇报,志愿军一直冲到了快到主峰顶,突然,一个暗火力点里的敌人开始射击,众人又被压制在下面。接连派了三个爆破组都没有成功。
这时给张忠发急的,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他的警卫员,杨德财,看他这样,说道:“连长,让我去吧”张忠发没想到:“你?”“我可以迂回上去”看张忠发还没说话,他又说到:“山顶上地形我熟,连长”。张忠发想了想说道:“你去吧”小杨放下了随身带的水壶,敬了个礼,转身就走,这时张忠发又给他叫了回来,小杨问:“还有什么指示连长”张忠发看了看小杨说道:“让毛四海掩护你”。
这一情节,今天看来有多么丰富的内涵,小杨是跟了张忠发很多年的警卫员,他们有深厚的情意,张忠发知道他一去很难回得来,所以,派最好的机枪射手掩护他,另外,小杨走的时候,什么都没想,能看出来,这就是普通战士的心理,他们都是第一直觉在完成任务,从来没想过生死问题,毕竟,战场上容不得儿女情长,容不得半点的犹豫。。。
小杨冲上去了,毛四海卧在一个低凹处开始掩护,第一梭子出去,毛四海就被打中了,小杨虽然年龄小,但一看就是个老兵,他很富有经验,第一梭子敌人的子弹打来,他就装死倒下去了,等毛四海吸引了敌人的子弹后,他一跃而起,又冲了上去,但,这一次又被打中了,两个人都付了伤,但毛四海强撑起来,又打了一梭子,但,很快又昏倒了,强撑着又起来了,一直到小杨冲到了碉堡口,把爆破筒插进了机枪射口,没走几步,爆破筒被里面的敌人扔了出来,小杨抓起来又插了进去,这时,他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机枪射口。
这点不用我说,大家一定能看出来,原型就是黄继光,黄继光确实是上甘岭阵地涌现的众多英雄人物之一。虽然不太一样,但,改编的就是黄继光的故事无疑。
最后,毛四海在看到小杨成功地炸毁了地堡后,闭上了眼睛,这一点,又是志愿军的精神,最后一口气也要在完成任务后咽下去。
战后,师长在阵地上接见了主峰坑道的八连同志,当时,一个连就剩下了几个人,师长握手的时候,看了看张忠发身上斜挎的两个水壶,这时候,师长应该明白,小杨已经不在了,这时候,师长连长脸上,都没看出半点的悲哀,这也是战争的真实写照,在朝鲜战场上,毕竟死人太正常了。这也是战争最残酷的地方。
就象是七连给八连交接时一样,张忠发给新接任主峰阵地的连队介绍了主峰阵地,“一寸不少地交给你了。”
师长说:“赶快下去休息吧”,影片最后,八连的几个人走下阵地,在山下的一棵松树上,把那只他们逮到的松鼠放在了树干上,小松鼠一路爬上了树,很快就消失在树丛里。志愿军是军人,但他们是热爱和平的,对小动物的生命都很珍惜,你想他们是为什么而战呢?
上甘岭读后感1000字3
电影上甘岭讲的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抗击美帝侵略者的一次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八连已经在山上抗道里坚持战斗了一个月。由于敌人的封锁,部队严重缺水,战士们的嘴唇都干裂了。上级领导派来送水的兄队,队员们一个个牺牲。为了保存实力,八连战士们又得下山去抢水。但是,战士们刚装好水,就被敌人的流弹打中了。后来,师长派人历尽千辛万苦才送上一些萝卜,并特意送给连长两个苹果。虽然连长自己是那样干渴,却把两个苹果分成许多片,分别送到全连每个战士的手上……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战士们在那样饥渴的情况下,没有忘记自己的战友,这种阶级友爱是多么高尚。他们真正做到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我静静地坐在电视旁观看。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心好像被无数的钢针刺着一样疼。我想起自己平时对同学的态度不好,心里难受极了,感到自己脸红,羞愧。
过去,我在班上算得上一个“吵架、打架王。”我不是找这个吵嘴,就是找那个打架,根本谈不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记得有一次,一位同学在跑步的时候不小心踩了我一脚,他一边跑一边说:“对不起!”我却故意刁难他,把他一推,大声说:“对不起值几个钱,你把我的鞋子弄脏了,你赔!”那位同学一边道歉,一边说:“我不是有意弄脏你的鞋,我帮你洗。行吗?”可我还是要他赔,并举起拳头要打他。旁边的同学听到我的叫骂声,围了上来。了解情况后,个个都不满意,眼睛怒视着我,好象说:“如果你再欺负这个同学,我们就去告诉老师。我一看这吓人的架势,不敢再说什么,只好偷偷地溜跑了。
看上甘岭的英雄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情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同学和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而像我平时那样,就会没有朋友,会变成“离群之雁“。
电视演完了,爸爸和妈妈津津有味地谈论上甘岭电影中的精彩情节,可是我这个平时爱闹的人,却在一旁默默地思考着……
上甘岭读后感1000字4
这个故事讲了美国来攻打上甘岭,在上甘岭只有我军一个营的兵力,美军部队进行了多次冲锋,都被我军打退下来。但我军伤亡很大。总部让我军退进坑道,进去后,敌人占了上甘岭,还在我军的洞口建了些碉堡,只要我军一出去,就会被打死,很快,我军没有水和食物。但我军不怕困难,死死拖住敌军,让部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战斗,最后大部队来了,使我军夺回了上甘岭。
由于敌人的封锁,部队严重缺水,战士们的嘴唇都干裂了。上级领导派来送水小分队,队员们一个个牺牲了。为了保存实力,八连战士们得下山去抢水。但是,战士们刚装好水,就被敌人的流弹打中。后来,师长派人历尽艰辛才送上一些萝卜,并特意给连长两个苹果。虽然连长那干渴,却把两个苹果分成许多片,送到全连每个战士的手上……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战士们在那样饥渴的情况下,没有忘记自己的战友,这种阶级友爱是多么高尚。此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同学之间一定要团结友爱,像我们平时那样——今天同这个吵嘴、明天同那个打架,根本谈不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样就会没有朋友,变成“离群之雁”。
当初,我们的美好生存,都与那些为了国家和平而战役的。我们要牢记昨天珍惜今天,并对明天充溢候。
上甘岭读后感1000字5
《上甘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52年秋,美军侵略者在板门店宣布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以后,妄图用战争来解决朝鲜问题,在朝鲜中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他们先后出动了三万多兵力,使用大量的炮火、飞机和坦克,企图夺取上甘岭地区只有三平方公里的我方两个山头阵地,从而进一步向北进展,占领主峰阵地五圣山。敌人在我军狭小的阵地上倾泻大量炮弹,并对我后方运输线路进行严密封锁,致使我军在战争开始时处于被动状态,两个山头前边的主峰阵地十分危急,而在主峰上坚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七连几乎伤亡殆尽。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志愿军某部八连连长张忠发奉命执行主峰阵地的坚守任务。张忠发和他的连队冲上弥漫着一片硝烟的主峰阵地以后,才发现七连连长和他的战士已大部分伤亡,只剩下被打瞎了眼睛的七连指导员趴在石崖上坚持指挥。张忠发从勇士们手中接过阵地,准备投入严酷的战斗。师部原来要求张忠发的连队在阵地上能够坚守二十四小时,以待后援。但不到一个上午,敌人向这个狭小的阵地疯狂进攻竟达二十三次;连队伤亡惨重。这时,师指挥所发现敌人又在继续增兵,只得决定放弃表面阵地,命令张忠发部队暂时撤进坑道里去。第二天,敌人在占领了这两个山头阵地以后,果然大举进攻五圣山。张忠发命令自己的连队,配合其它退入坑道的部队主动出击,打退了进攻五圣山的大股敌人。师指挥所根据这种情况,决定放弃对这两个山头表面阵地的争夺,要求前边坑道部队把敌人拖住在这两个山头上,不让敌人前进一步,使后方能够争取时间调度兵力、补充弹药。张忠发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战士每天有伤亡,能够战斗的人一天天在减少。而他们面对的不仅是头顶上的敌人,还要面对基本生存条件的艰难。坑道与后方的联系被敌人切断,坑道内严重缺水,下山抢水的战士和运送给养的部队接连遭到牺牲。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张忠发和战士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顽强地坚持着,他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偷袭和毒气弹的袭击,奇迹般地战斗了二十四天,使后方作好了大进攻的准备。大反攻开始了,张忠发率领战士们冲出了坑道,配合大部队一举歼灭了敌人,取得了战役的最后的胜利。上甘岭战役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形势,使美国侵略者不得不在板门店重新坐下来,无可奈何地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战争以美军的惨败告终。
上甘岭战役阻止了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北上鸭绿江的步伐,助长了志愿军的士气,扫灭了侵略者的威风,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朝鲜战场的全面停战奠定了基础,对中国与朝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战役中战士们不畏艰难、团结一心的优良品质也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依靠这种精神打退了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打的让美军心寒,打出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精神!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电影中有一个让我难忘的镜头:一位战士在战役中不幸中弹了。可他没有立刻倒下,而是用尽全身力气喊出了一句话:“指导员,你们不用管我,你们一定保住我们八连的荣誉!”他喊出这句话的时候,没有轰然而起的配乐,没有刻意定格的镜头,可这一切都非常真实,非常令人感动。他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还时刻想着战役的胜利,想着团队的荣誉。看到这儿,我的眼眶湿润了。
其实八连士兵最感动我的不是他们面对困境,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是他们坚决服从命令的态度。为了配合上级的全面反攻,八连被要求撤退到坑道,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在坑道中的几十天,志愿军面临的困难有很多:敌人的猛烈攻击、枪支弹药的匮乏、医疗卫生条件的落后、敌人的毒气弹以及水资源的严重缺乏。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并没有要求上级批准他们突围,而是严格执行团部的作案方针,将敌人死死拖在了主峰,为大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样的士兵实在令人钦佩。
彭德怀元帅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说了一句极富有象征意义的话:帝国主义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上甘岭战士们一样的志愿军在为此奋斗。
【第2篇】上甘岭读后感600字
上甘岭读后感600字1
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这是电影《上甘岭》里七连通讯员杨德才参加爆破是喊出的豪言壮语。故事的结尾,杨德才牺牲了,然而他给祖国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上甘岭》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拍摄的。影片取材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由一本战斗日志说开去……记得当年上小学,学习黄继光舍身堵枪眼、邱少云宁可被烧死也不暴露目标的事迹,感动的不得了,觉得如果自己身在那个时代,一定要向他们那样,为祖国人民的独立与解放事业贡献一生。今天看来,尽管随着年龄日渐增长,已经不再迷信于这样的故事,但是心里却依旧对这些人物充满了敬佩。
凭心而论,《上甘岭》这部电影从拍摄的技巧上,赶不上现在电影院上上映的任何一部电影,从反映战争题材的角度,它赶不上像《拯救大兵瑞恩》、《风语者》等现在很多的战争题材的电影。但是作为---党员,在学习发扬战斗堡垒作用的时候,却对我们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一、八连长张忠发的战前动员的战前动员对我的起发很大。影片中的张连长在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生存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调动和稳定战士的情绪,对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韩剧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张连长的战前动员和及时的掌握好战士的情绪,对我的教育很大。在大是大非眼前,我们---党人要能守得住、站的稳,不慌稳定,既要能够很好分析形势,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作为学生干部,要深进了解同学们所想所需,也要“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需要一个学生干部很好的把三个代表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而要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的掌握同学们的情况,听取大家的反映,不断的调整每一个人的心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八连长张忠发困难眼前不低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让我的印象很深。生活中有的是困难,需要的是我们要有好的态度。说起来,人这一生,大家的结果都一样,最后都要死。可是不该庸庸碌碌地过一生,而要有所作为,要有大作为。对于生活,对于工作,时刻保持积极的态度,努力克服困难,不断向高峰攀登,从诶会有更宽广的明天,更好的前程。“生命不在长短,只要活得有意义。”想起慧广法师的一段关于生死的阐释:“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生庸庸碌碌、畏畏缩缩而活的人,不如一年、一月乃至一日而活得有意义的人,只要生命曾经绽放过光芒,这一生就已值得,生、死已无关紧要了。活到一百岁,和只活到三十岁、二十岁的人,根本上并没有什么差别。虽然,前者多活几十年,后者则少活了几十年;但,这只是人们观念上的感觉与执著,对于体认得生命意义,清楚宇宙真谛的人,存在的长短已不觉得遗憾。时间就是永恒,活到一百岁,和只活到二十岁,是一样的;一年就是万年,万年存在一年中。人们以为离开了瞬息万变的时间,别有永恒的存在,这是不对的,永恒是存在时间中,离开了无常的时间,就没有永恒的存在。所以,只要你创造了永恒,将人生提升到永恒的境界,那么,生命的长短,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想,每一个---党员,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总脱离不了为了生活而努力地活下去。便是要求我们该创造生命的永恒——其实,若创造了永恒,生命的长短,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我们该为别人想得更多一点,为别人做得更多一点。
上甘岭读后感600字2
小的时候,看《上甘岭》,它和众多的战争影片一样,感觉没有什么新奇,但,我从小就爱看战争影片,长大后,怀着对朝鲜战争的崇敬,我搜集各方面的朝鲜战争影片,才发现,中国有关那次战争的影片少之又少。
后来听说有和老美关系的考虑,国内近几十年有关“韩战”“--”的电影都不让发行。不知道这条消息的真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国人最应该大书特书的“抗美援朝”战争,却在影视作品中绝迹了。
所以,今天的中国的年轻人中,很多人并不了解那次的战争,更不了解那次战争对于新中国的意义,有很大比重的人的观点是那次的出兵是个错误,不应该为了一个流氓的朝鲜去死那么多的人。
我实在懒得批驳这种小儿科的观点,只想说一句,作为历史,有些是偶然,但绝大部分是必然,中美的对抗是必然的,有今天的和平全仰仗那次在别的国家我们参与的战争,中国人能说“从此站起来了”也是在那次之后。
那次的战争有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但最为悲壮的战役,就是上甘岭战役,可惜的是,电影只拍了一部,我们国家的有关电影,和战败者美国的电影差不多数量,美国拍过的韩战背景的电影有十几部,而中国最多也就十部出头。
不过电影人还算是有想法地还原了当时的情况,小时侯不懂,但我今天看起来电影《上甘岭》,却从中看到了不少中国电影人的想法,他们拍得还是很用心的。
电影刚一开始,从战地日记中交代了战役的背景情况,当时,正处于边打边谈的时期,美国人就发动了大规模的战役。电影情节一开始就是铺天盖地的炮火,当时的某部队七连正在坚守上甘岭主峰,从师部和连部的通话中我们了解到美国的进攻在短短半天的时间里就达15次之多,可以想象美国人的意志,他们是豁出命来要和中国人拼命的。
事后的战争回忆录里也暴露出美国的当时的指挥官的想法,范佛里特是当时的二战诺曼底登陆的英雄,在上甘岭战役开始阶段,是有赌博的心理的,当时的上甘岭美方称为爸爸山和阻击兵岭,范佛里特不管战略上的大局,就是要和中国人比比意志,后来的纪实文学中也记录了第一轮炮火,就把志愿军小战士有震死在坑道里的事情,可见炮火之激烈。
战斗中,七连连长阵亡,在临死前,他还说出了最后半句话:“保持七连荣誉。。”,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军人为什么能打败有优势装备的美军的,靠的就是一口气,一个精神,一个视荣誉如生命的责任感,他们无不把自己的胜利与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幸福联系在一起,设想,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强大的动力。
这时,指导员在危急时刻进行战场动员:“共产党员们,党交给我们的阵地一寸都不能交给敌人。。。”这时一发炮弹打来,弹片正打中指导员的脸部,在他喊话的同时,就见两个战士正在捆手榴弹,他话还没喊完,就冲入敌阵,拉响了手榴弹。
这部影片的军事顾问,是一名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战士,名叫赵毛臣,所以,电影中的每个细节,都有故事原型,当时的战场上,可歌可泣的事迹实在是太多,他们都是无名英雄,所以,只能用某些镜头来描写。这一点在电影中是个特点,我后来看这个片子的感受最多的,也是这些细节,说导演有想法,也多在这些细节里。
后来,电影中描述八连要支援正在主峰上的七连,在走之前,师长亲自和八连连长张忠发交代战斗使命,很清楚地告诉了张忠发和观众,上甘岭后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如果丢掉上甘岭主峰,那么会造成志愿军的全线溃退,后撤50华里。
在剧情中,能看出来师长对这个连的爱护和期望,而做为八连连长的张忠发是机枪射手出身,师长很了解,一看就是两人有不同寻常交情。
上了阵地后,发现阵地上剩下的七连已经不多,指导员还活着,当时已经被绷带包住了双眼,可还在阵地上摸着手榴弹准备战斗,听说八连来了,他被人搀扶着赶紧迎上去,他有一肚子话要说,但知道敌人马上又要进攻了,就赶紧交代情况。
刚交代完,敌人炮火就打来了,又一次的进攻开始了。这时张忠发随口说道:“孟指导员,你下去休息吧”。谁知孟指导员激动地说道:“我不能下去啊,我在阵地上可以出出主意,我们七连连长,一排长。。。我要给他们报仇我要报仇啊。。”正说着,一发炮弹又打来了,大家赶紧卧倒。张忠发一看这样,就喊道:“你应该相信我们!”
本来孟指导员想说什么,这一句话就哑口无言了,是啊,对同志的信任,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作风,两个人相争,如果一方说了这样的话,那另一方是无话可说的。孟指导员高举的双手只能放下来说:“是,是。。”这时,张忠发命令话务员向师部回话:“七连已经光荣地完成了任务,他们没有丢掉一寸土地,现在敌人又开始向我们进攻了。。。”孟指导员在被人搀扶着下去的路上,回耳听着这一句,才安然地下了阵地。这一点细节,也充分说明了志愿军战士,视荣誉高于一切的特点。
在后来的战斗中,志愿军以炮火先消灭敌人,坚守部队给炮兵指示位置,但后来,突然在关键的时候没有了炮击,这也揭示了朝鲜战争的一个事实,就是后勤补给问题,由于战线的拉长以及敌人的空袭,后勤补给非常困难,所以,整个朝鲜战争打得其实很不容易。
后来,张忠发让通信员告诉一排长:“没有炮火支援,也要把敌人打退!”。从这个细节也能看出来一个事实,当时我们部队的通信是很差的,通信一直是中国军队的软肋之一,通信基本要靠人来实施,就是后来的越南战争,也就是自卫反击战,我们也有通信不畅带来的问题。
在战斗中,危急时刻,张连长让战士抱着爆破桶冲入敌人的阵营,一挥手,就冲出去两个人,人就象是子弹,这和当时日本的神风特攻队形式上不同,性质上类似,后来的人们,也是对这个非议最大,认为朝鲜战争中,我们并没有打赢,而最多也就是个打平,中国人死得太多了。其实,他们没有看到,我们当时在那么艰苦的百废待兴的困难时期,武器装备又比敌人差的情况下出兵,如果做到胜利,也只能如此的情况。
而为了战略目的的需要,我们只能保证把敌人打退到三八线以南,而并不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把敌人完全赶出去,这也就是很多人认为打平的原因。其实,美国人在二战后确定了霸主的地位,美国人的自信心是膨胀的,他们在一场没有胜利的战争中,是绝对不想善罢甘休的,我认为,中国人是打服了美国人的,美国人从上到下没有任何一个人后来认为能赢得战争。
就象是俩人打架,最后,打不赢就在别的问题上找面子,后来找了一圈都没找到面子,只能认栽了。可我们中国却有这么多的人认为没有打赢,真是可笑。
在战斗间隙时,一排长和战士毛四海聊天,说,如果哪位作家来这个阵地把素材搜集搜集写成小说,一定世界闻名。正说着,战斗又打响了。后来的战斗场面也很真实,敌人一次次地进攻,动用了坦克、飞机、火焰喷射器等等,最后,战斗到了肉搏阶段,美国大兵用火焰喷射器烧人,哈哈大笑的样子简直就是美国兵的特写。
战斗中,还能看到敌人的督战队用机枪射杀后退的美国兵的场面,美国兵大部分是用督战的方式来参战的,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来朝鲜作战,不象中国军人明白是为了保家卫国。美国的机枪发出和中国机枪不同的声音,这点也很细腻。
在敌人炮火准备的时候,志愿军战士是从这个弹坑跳入那个弹坑的方法来躲避炮弹的,这也是战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刚被炸完的弹坑,马上有第2颗炮弹炸到的几率很低,所以,志愿军总是跳入刚炸过的弹坑。中国人的智慧是突出的,中国人总能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抗战时期的地雷战地道战,到抗美援朝中的坑道作战,再到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焦土作战,中国人都在战争中总结了不少作战方式,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中国人最大的优点。
后来,张忠发简短做了战斗动员,命令把重机枪抬出来,他就象师长描述的那样,亲自操起重机枪射击。这时,一看连长上去了,通信员跑到步话员那说:“我们连长自己上去了” 。营长命令:“把他拉下来,全部撤入坑道。”
这时通信员说:“完了,这下我们八连要丢人了”。你看,依然是荣誉,这样的战士哪里去找,他们不是说:“好啊,不用打了,可以躲到坑道里去了”,而是说要丢人了。这样的军队能不赢得战争么?
张忠发听到通信员传达的命令后,严厉地对通信员说:“传错了命令我杀你的头”。通信员委屈地说:“没错连长没错”。张忠发冲部队喊道:“边打边撤,全部撤入坑道。”
其实,我倒现在都没理解的事是,坑道和主阵地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敌人占领了表面阵地后却无法攻占坑道?我虽然没理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二战中,日本人在硫磺岛,狠不得把折钵山给挖空了,最后也被美国人全部消灭在岛上。
同样是美国人,却无法攻占中国军队坚守的上甘岭阵地,除了精神外,就是智慧,美国人比起由中国的精英领导下的新式军队,还是差了一个层次,中国人能因地制宜地打仗,他们会创造各种条件来进行斗争。坑道是结合了当时阵地战的需要进行的一种洞穴式的打法,后来我印象中在某些纪实文学中,有描述彭德怀最后结合坑道作战的战例研究了新的作战计划,要消灭更多的敌人。但,后来在板门店却签署了和平协议,彭德怀心里多少还是有点遗憾。
这也是当时的一种情况,美国人其实是越打越懊恼,他们评价韩战就是“漫长的战斗”,而中国人是--越勇,在谈判的时候也在奋勇杀敌,对于此,如今的中国人也有很多人不理解,认为美国人的理念是文明的,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把人看得重,所以,他们会打败。而中国人这边在谈判,那边还一拨拨地往上冲,这简直是不可理解,所以他们会胜利。
其实,这种观点也是很可笑的,在战争中谁都是珍惜生命的,但为了战略目标,为了更高层次的和平,牺牲是无法避免的,并不会因为谁不珍惜生命就会成功。二战中的日本军人是由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军人,他们视死为光荣,是为天皇尽忠,但最后却失败于珍惜生命的美国人,有可能还有些人会说,美国是经济大国,一个弹丸小国的实力当然比不上,可当时朝鲜战争中的中国,百废待兴,更是国力贫弱,但却能赢得战争,这是光能从不怕死来解释的么?
后来,张忠发带着部队进入了坑道,走在坑道里,到处都是或坐或卧的战士,能感觉到,气氛是很消极的,后来,七连孟指导员到处找张连长,明显地,一看到孟指导员,张忠发眉头一皱,其实,打仗战死都比面对人指责痛快。他上前扶住孟指导员,说我在这呢。孟指导员明显是想给张连长面子,说道:“这有人么?我们找个地方说”。可走到半道就控制不住了:“我交给你的阵地呢?”张忠发无言以对。“你不敢回答我”这时有伤员来拉孟指导员,“可耻啊!”又走了几步,他又回过头来喊道:“这阵地上有我们多少同志的鲜血啊!”
这时候战士们也都围了过来,喊道:“连长,让我们出去把阵地躲回来吧,就是拼死也比在这好受。。”张忠发说道:“喊什么,既然上级让我们撤下来,自然有撤下来的道理,这有什么好嚷的?”从这点可以看出,虽然不理解,但做为一个军人,服从命令,完全听从党指挥的信念还是第一的,没有因为任何的不情愿而违抗命令。
后来,敌人占领了表面阵地后,第二天向五圣山进攻,张忠发命令部队在坑道口用机枪杀伤敌人,其他阵地的友邻部队也从背后和侧翼给敌人重创,严重地打乱了敌人向五圣山的进攻,正是由此,师长觉得有必要让坑道的我军吸引迟滞美军,从而给后方囤积弹药争取时间,为大返攻做准备。这一情节中有个细节,战士们排着队在坑道口用机枪射击敌人,一个人倒下了再补上一个人,最后一个战士是毛四海,毛四海在本片中是个配角中的主要角色,对他的描述比其他战士多一些,他属于战斗力强的,枪打得准,他接手射击以后,就把美国的机枪手打跑了,这一细节也很有意思。
后来的最大问题是水的问题,为了支援坑道的同志,后勤补给动用了很多的人,不少人都牺牲在了支援的路上,我相信这是最真实的写照,其实,抗美援朝打的就是补给战,美国人把中国的进攻叫做“礼拜攻势”。中国的进攻只能坚持一个礼拜,然后攻势就会停下来等待补给。而美国人后期正是用了磁性战术,才给志愿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这要归功于李奇微还算有些本事,是个会思考的指挥官。
当时,师长的炊事员都被派上去参加了支援队,其他同志都牺牲在路上了,只有他爬行着进入了坑道,一个苹果的故事,我们小时候听故事里讲过,就是抗美援朝的故事,这里,被编入了本片中,要不说任何一个情节和镜头,都有出处,这是本片有想法的原因。
炊事员老王给连长带来的一个苹果被伤员推回了连长这,连长命令,切成片,一人一片。最后,看着就剩下老王一个人才进入敌人的封锁,死去了那么多的人,张忠发让老王带话给师长:“以后再也不要送东西来了”。没想到师长斩钉截铁地说:“要送要送,要多送萝卜”。
后来,坑道部队在与外界隔缘的情况下,水一天比一天少,张忠发不止一次地派人去山下抢水,结果都死在了路上。我的一个同学说《上甘岭》电影里这一情节最假,抢水的战士,有探照灯照着却还在只顾灌水,那不死才怪。可我觉得,人有时候是木的,人有时候都是由于一时的疏忽送了命,这种情况常有,这也是战场的真实写照,同时,战士一看见水,先只顾喝水的情形,演得还是很到位的。
有天晚上,张忠发带领战士毛四海,你看,又是毛四海,出去端了一个碉堡的敌人。后来,这事被师长知道以后,大力表扬,指示他们说:“你们不要认为战果小,你们想,要是所有的坑道部队都象你们一样开展小部队活动,那我们每天会消灭他们多少呢?”。其实,这个事情也是根据当年的真实情况改编的,当年的真实情况是冷枪冷炮行动,因为我们的武器不如美国人的,经常你开一枪遭来对面美国人一顿火炮的烂打,所以,可见当时的战斗是很艰苦的。
可后来,这个事情被志愿军英雄张桃芳打破了,他用冷枪,也就是志愿军配发的水连珠步枪,射杀了几百个美国兵,后来,美国兵都知道志愿军的狙击手厉害,很少敢露头,后来,这个事迹在全志愿军推广,象张桃芳学习,开展冷枪消灭敌人的打法,后来的事实证明,冷枪冷炮的行动,确实杀伤了不少敌人,最大的功绩在于,给敌人心理上很大的影响。
在坑道中,志愿军战士逮到了一只松鼠,这只松鼠也是一种细节的描写,它为志愿军的坑道生活带来了点乐趣,最后有个情节,大家排队去喝从岩壁上一滴滴滴下来的水,因为有限,毛四海把自己那口水给了这只松鼠,可见,志愿军是文明的军队,他们不象当年守孤岛的日本军队,是文明思想武装起来的军队。
后来,终于等来了大返攻,但有一点我一直不太理解,以前的战争片中打仗,模式是,到了总攻的时间,人就象潮水般象上冲,不管有没有暗堡,就象是董存瑞里描写的一样,总攻开始了,董存瑞还在桥下凿墙,发现潮水般的战士们冲上来,被头顶上暗堡里的敌人成片地射杀,悲愤中,他义无返顾地举起炸药包,拉响了导火索。。。
本片中也是如此,总攻时,随着到达一号地区,到达二号地区的汇报,志愿军一直冲到了快到主峰顶,突然,一个暗火力点里的敌人开始射击,众人又被压制在下面。接连派了三个爆破组都没有成功。
这时给张忠发急的,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他的警卫员,杨德财,看他这样,说道:“连长,让我去吧”张忠发没想到:“你?”“我可以迂回上去”看张忠发还没说话,他又说到:“山顶上地形我熟,连长”。张忠发想了想说道:“你去吧”小杨放下了随身带的水壶,敬了个礼,转身就走,这时张忠发又给他叫了回来,小杨问:“还有什么指示连长”张忠发看了看小杨说道:“让毛四海掩护你”。
这一情节,今天看来有多么丰富的内涵,小杨是跟了张忠发很多年的警卫员,他们有深厚的情意,张忠发知道他一去很难回得来,所以,派最好的机枪射手掩护他,另外,小杨走的时候,什么都没想,能看出来,这就是普通战士的心理,他们都是第一直觉在完成任务,从来没想过生死问题,毕竟,战场上容不得儿女情长,容不得半点的犹豫。。。
小杨冲上去了,毛四海卧在一个低凹处开始掩护,第一梭子出去,毛四海就被打中了,小杨虽然年龄小,但一看就是个老兵,他很富有经验,第一梭子敌人的子弹打来,他就装死倒下去了,等毛四海吸引了敌人的子弹后,他一跃而起,又冲了上去,但,这一次又被打中了,两个人都付了伤,但毛四海强撑起来,又打了一梭子,但,很快又昏倒了,强撑着又起来了,一直到小杨冲到了碉堡口,把爆破筒插进了机枪射口,没走几步,爆破筒被里面的敌人扔了出来,小杨抓起来又插了进去,这时,他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机枪射口。
这点不用我说,大家一定能看出来,原型就是黄继光,黄继光确实是上甘岭阵地涌现的众多英雄人物之一。虽然不太一样,但,改编的就是黄继光的故事无疑。
最后,毛四海在看到小杨成功地炸毁了地堡后,闭上了眼睛,这一点,又是志愿军的精神,最后一口气也要在完成任务后咽下去。
战后,师长在阵地上接见了主峰坑道的八连同志,当时,一个连就剩下了几个人,师长握手的时候,看了看张忠发身上斜挎的两个水壶,这时候,师长应该明白,小杨已经不在了,这时候,师长连长脸上,都没看出半点的悲哀,这也是战争的真实写照,在朝鲜战场上,毕竟死人太正常了。这也是战争最残酷的地方。
就象是七连给八连交接时一样,张忠发给新接任主峰阵地的连队介绍了主峰阵地,“一寸不少地交给你了。”
师长说:“赶快下去休息吧”,影片最后,八连的几个人走下阵地,在山下的一棵松树上,把那只他们逮到的松鼠放在了树干上,小松鼠一路爬上了树,很快就消失在树丛里。志愿军是军人,但他们是热爱和平的,对小动物的生命都很珍惜,你想他们是为什么而战呢?
上甘岭读后感600字3
电影上甘岭讲的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抗击美帝侵略者的一次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八连已经在山上抗道里坚持战斗了一个月。由于敌人的封锁,部队严重缺水,战士们的嘴唇都干裂了。上级领导派来送水的兄队,队员们一个个牺牲。为了保存实力,八连战士们又得下山去抢水。但是,战士们刚装好水,就被敌人的流弹打中了。后来,师长派人历尽千辛万苦才送上一些萝卜,并特意送给连长两个苹果。虽然连长自己是那样干渴,却把两个苹果分成许多片,分别送到全连每个战士的手上……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战士们在那样饥渴的情况下,没有忘记自己的战友,这种阶级友爱是多么高尚。他们真正做到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我静静地坐在电视旁观看。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心好像被无数的钢针刺着一样疼。我想起自己平时对同学的态度不好,心里难受极了,感到自己脸红,羞愧。
过去,我在班上算得上一个“吵架、打架王。”我不是找这个吵嘴,就是找那个打架,根本谈不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记得有一次,一位同学在跑步的时候不小心踩了我一脚,他一边跑一边说:“对不起!”我却故意刁难他,把他一推,大声说:“对不起值几个钱,你把我的鞋子弄脏了,你赔!”那位同学一边道歉,一边说:“我不是有意弄脏你的鞋,我帮你洗。行吗?”可我还是要他赔,并举起拳头要打他。旁边的同学听到我的叫骂声,围了上来。了解情况后,个个都不满意,眼睛怒视着我,好象说:“如果你再欺负这个同学,我们就去告诉老师。我一看这吓人的架势,不敢再说什么,只好偷偷地溜跑了。
看上甘岭的英雄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情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同学和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而像我平时那样,就会没有朋友,会变成“离群之雁“。
电视演完了,爸爸和妈妈津津有味地谈论上甘岭电影中的精彩情节,可是我这个平时爱闹的人,却在一旁默默地思考着……
上甘岭读后感600字4
这个故事讲了美国来攻打上甘岭,在上甘岭只有我军一个营的兵力,美军部队进行了多次冲锋,都被我军打退下来。但我军伤亡很大。总部让我军退进坑道,进去后,敌人占了上甘岭,还在我军的洞口建了些碉堡,只要我军一出去,就会被打死,很快,我军没有水和食物。但我军不怕困难,死死拖住敌军,让部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战斗,最后大部队来了,使我军夺回了上甘岭。
由于敌人的封锁,部队严重缺水,战士们的嘴唇都干裂了。上级领导派来送水小分队,队员们一个个牺牲了。为了保存实力,八连战士们得下山去抢水。但是,战士们刚装好水,就被敌人的流弹打中。后来,师长派人历尽艰辛才送上一些萝卜,并特意给连长两个苹果。虽然连长那干渴,却把两个苹果分成许多片,送到全连每个战士的手上……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战士们在那样饥渴的情况下,没有忘记自己的战友,这种阶级友爱是多么高尚。此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同学之间一定要团结友爱,像我们平时那样——今天同这个吵嘴、明天同那个打架,根本谈不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样就会没有朋友,变成“离群之雁”。
当初,我们的美好生存,都与那些为了国家和平而战役的。我们要牢记昨天珍惜今天,并对明天充溢候。
上甘岭读后感600字5
《上甘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52年秋,美军侵略者在板门店宣布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以后,妄图用战争来解决朝鲜问题,在朝鲜中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他们先后出动了三万多兵力,使用大量的炮火、飞机和坦克,企图夺取上甘岭地区只有三平方公里的我方两个山头阵地,从而进一步向北进展,占领主峰阵地五圣山。敌人在我军狭小的阵地上倾泻大量炮弹,并对我后方运输线路进行严密封锁,致使我军在战争开始时处于被动状态,两个山头前边的主峰阵地十分危急,而在主峰上坚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七连几乎伤亡殆尽。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志愿军某部八连连长张忠发奉命执行主峰阵地的坚守任务。张忠发和他的连队冲上弥漫着一片硝烟的主峰阵地以后,才发现七连连长和他的战士已大部分伤亡,只剩下被打瞎了眼睛的七连指导员趴在石崖上坚持指挥。张忠发从勇士们手中接过阵地,准备投入严酷的战斗。师部原来要求张忠发的连队在阵地上能够坚守二十四小时,以待后援。但不到一个上午,敌人向这个狭小的阵地疯狂进攻竟达二十三次;连队伤亡惨重。这时,师指挥所发现敌人又在继续增兵,只得决定放弃表面阵地,命令张忠发部队暂时撤进坑道里去。第二天,敌人在占领了这两个山头阵地以后,果然大举进攻五圣山。张忠发命令自己的连队,配合其它退入坑道的部队主动出击,打退了进攻五圣山的大股敌人。师指挥所根据这种情况,决定放弃对这两个山头表面阵地的争夺,要求前边坑道部队把敌人拖住在这两个山头上,不让敌人前进一步,使后方能够争取时间调度兵力、补充弹药。张忠发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战士每天有伤亡,能够战斗的人一天天在减少。而他们面对的不仅是头顶上的敌人,还要面对基本生存条件的艰难。坑道与后方的联系被敌人切断,坑道内严重缺水,下山抢水的战士和运送给养的部队接连遭到牺牲。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张忠发和战士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顽强地坚持着,他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偷袭和毒气弹的袭击,奇迹般地战斗了二十四天,使后方作好了大进攻的准备。大反攻开始了,张忠发率领战士们冲出了坑道,配合大部队一举歼灭了敌人,取得了战役的最后的胜利。上甘岭战役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形势,使美国侵略者不得不在板门店重新坐下来,无可奈何地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战争以美军的惨败告终。
上甘岭战役阻止了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北上鸭绿江的步伐,助长了志愿军的士气,扫灭了侵略者的威风,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朝鲜战场的全面停战奠定了基础,对中国与朝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战役中战士们不畏艰难、团结一心的优良品质也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依靠这种精神打退了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打的让美军心寒,打出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精神!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电影中有一个让我难忘的镜头:一位战士在战役中不幸中弹了。可他没有立刻倒下,而是用尽全身力气喊出了一句话:“指导员,你们不用管我,你们一定保住我们八连的荣誉!”他喊出这句话的时候,没有轰然而起的配乐,没有刻意定格的镜头,可这一切都非常真实,非常令人感动。他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还时刻想着战役的胜利,想着团队的荣誉。看到这儿,我的眼眶湿润了。
其实八连士兵最感动我的不是他们面对困境,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而是他们坚决服从命令的态度。为了配合上级的全面反攻,八连被要求撤退到坑道,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在坑道中的几十天,志愿军面临的困难有很多:敌人的猛烈攻击、枪支弹药的匮乏、医疗卫生条件的落后、敌人的毒气弹以及水资源的严重缺乏。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并没有要求上级批准他们突围,而是严格执行团部的作案方针,将敌人死死拖在了主峰,为大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样的士兵实在令人钦佩。
彭德怀元帅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说了一句极富有象征意义的话:帝国主义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上甘岭战士们一样的志愿军在为此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