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读后感

大国重器读后感(2篇)

发布时间:2023-08-19 11:57:02 查看人数:42

【导语】大国重器读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2篇优秀的大国重器读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国重器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大国重器读后感

【第1篇】大国重器读后感600字

国重器读后感600字1

听说为纪念国务院《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颁布30周年,拍了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宣传中国装备工业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共六集。《大国重器》讲述了十八家装备工业企业的成就,以及他们的领导人、技术工人的学习先进技术并加以创新、创造的精神,鼓舞人心,他们的事迹成就值得效仿。

花了几天时间看完这部系列片,感触很多。

首先,虽然这么多企业获得的这些成就都很值得说道,但除非是与之密切相关的人员,知道这些企业的国人是非常少的。可以看到,这些企业基本上都已经上市,对这些企业的宣传,一是在全国树立一个可以学习的典型,二是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在当代的企业转型中实现自主,三是为中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指出方向。

其次,这次宣传的主要还是一些先进装备的制造,宣传的目的性很强。这些企业都很典型的在一些领域站在了世界一流水平,甚至是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这充分的说明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制造业水平上的极大提升,从一个基本没有重工业基础的制造业弱国,到现在的制造业大国,我国的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和基层的技术人员经历了很多,也有了非常多的发展,应该说是基本上完成了进入跨国企业行列的初始积累并逐步进入国际市场。

再次,这些记录篇针对企业的领导者和技术工人的篇幅很多。一方面是对他们在促进中国制造业发展中做出的贡献,更主要的是为中国众多的企业领导和广泛的技术工人树立一个先进典范,告诉他们只要'真的'想要完成一个目标,凭着中国人的能力和智慧,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完成,只是实现的时间的长短不一。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做人必须要有相当强烈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

最后,这些企业多是打破了某些领域的垄断而获得相当大的成功的。当今的大企业大多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勇气在一个有垄断的领域中创建一番事业,这部纪录片的宣传,不仅宣传了正能量,更是要让人们有一种打破垄断,开创新事业的信念。

总体来说,我看到了装备工业的几个方向的发展,一个是总体的、大型的、集成的装备制造,一个是材料的、零部件的基础装备部件的制造加工,还有一个是小型精密仪器装备的制造加工。但不论那一个,只要有成为世界一流的愿望,都要做到更高的效率、更高的精度、更低的成本,最主要的是有自主的先进的核心技术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有光明的未来。未来的制造装备业可能会竞争的极其激烈,但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火中出金,实现自身的升华。我们不仅要成为制造业大国,更要成为制造业强国,以实现中国梦,实现共产主义。

大国重器读后感600字2

《大国重器》最近刚在中央2台播完,我是通过网络电视台看完这6集的。观后感可归纳为4个字:'振奋,自豪。'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工业基础很差,经过几十年的追赶,我们国家在许多方面已经赶上发达国家,(当然,没赶上的也不少)。在这方面,50,60,70,80,90年代的中国人都付出了许多。中国许多老牌企业:上海汽轮机厂,北京第一机床厂,济南第二机床厂等等,历经风雨,掌握了世界一流技术,终于成为行业巨人。后来的振华重工,徐工,山推,正泰电器,双良等企业集团也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着名的企业集团。

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的工业国家,中国有许多工业产品已经是世界第一,中国已经由弱变大,下一步是由大变强。看看那些企业负责各个项目的中国人年轻,自信的面孔。我相信这一天应当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

作为上个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我们这一代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对旧中国历史的了解,让我们心底有着历史的阴影,忧患意识是每个50年代人都挥之不去的历史烙印。希望祖国早一天强大,人民富足的愿望是我们这代人一生奋斗的动力。今天我们这代人都已进入老年,但是看到了我们为之奋斗的国家,终于成为世界名副其实的大国。我们在前辈的基础上为祖国添砖加瓦,后来者在我们的基础上,建造起工业强国的大厦。

很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挤时间看看《大国重器》,尤其那些热衷于'追星'的年轻人。在今天的社会里,那些'娱乐至死'的年轻人,保不定也是兢兢业业的从业者。个性自由和国家责任应当是今天中国人的人生信条。以强大的国家实力维护世界和平,造福人类是中国必然的大国责任。从中国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对世界各国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那些盲目信奉欧美治国理论的人,应当从中悟出点东西。

大国重器读后感600字3

我们讲“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大国重器》,一部记录新中国工业崛起的长歌史诗;《大国重器》,一帘见证中国工业创新裂变的长廊画卷。这股从民族工业血脉中迸发出的最强音在11月的深秋,划破寂静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国民族工业的全面崛起。

作为中国首部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其惊艳恢宏的画面、先进的创新实例在新时代一线市场引起了强烈反响。6天的时间,300分钟的精彩连续,画面、配音、明星产品、技术创新、人物故事等等,都成了新时代人连日来最“热门”的话题。在一线市场、国珍健康生活馆里、团队培训演讲台上,《大国重器》让新时代人再次看到了民族工业创新的实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振兴民族产业的历史使命。

十八年前,在新时代公司成立初期,我们缺少人才、缺少资金,缺少市场经验。但是我们凭借着对松花粉项目的坚定信心,以永不言败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用仅有的500万资金,建成了第一条松花粉生产线,功克了松花粉破壁等历史性难题,在租用的狭小办公室里,开始了松花粉销售的第一步。

十八年来,新时代创业者们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智慧,不断尝试和探索,首创“店铺+销售员”的“中国新时代专营体系”,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直销道路。在上级集团、行业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新时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新时代如同浴火凤凰般涅重生,创造了国有资产增值1400多倍的奇迹。

在专营店里我们所有新时代人更是集体“抱团”观看,时而安静思考、时而欢呼雀跃。《大国重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装备工业的巨变,让我们又一次直击了民族工业的崛起,让我感觉到能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无比的自豪,更让我兴奋的是我是一名新时代人。

在《国之砝码》中,徐工王民董事长那句“在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顶峰上:我们必须要有位置,'激荡着所有新时代人的内心。话语背后,引发我们的思考,在健康产业领域,一定要有我们新时代人的位置。我相信在黄永刚总经理的英明领导下,我们有能力,更有信心超越我们的竞争对手,成为中国健康产业的no1。

放下镜头里的精彩,我们更要看到中国工业的未来。“大国重器”向“强国重器”的迈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技广度、创新高度、核心深度是中国工业留给我们中国人“万亩技术良田”。深铸强国重器,放飞强国之梦,中国制造再创新高;智领技术先机,成就国之大器。

十八岁的天空无限广阔,风华正茂的新时代前途无量!我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怀着事业追求和人生梦想的人走进新时代;希望所有的新时代人遵循市场规律、遵守法律法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创业、以德立业、和谐展业、快乐兴业,在新时代事业的大舞台上,实现“我的梦、国珍梦、中国梦”!

大国重器读后感600字4

当看到《大国重器》播出v58项目产品在连云港码头装船的镜头时,作为拍摄的亲历者,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摆个摊位,放几张图片,与世界工程机械巨头相比,简直就是不能看的产品”当听到徐工集团王民董事长评价徐工第一次参加德国宝马展时,不禁有些心酸;当听到王民董事长说“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已经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在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顶峰上,我们必须要有位置”时,作为新一代徐工人,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

从美、欧、日主导,中国的位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到成为工程机械的重要出口国,稳稳占据“一席之地”,中国工程机械的“走出去”之路可谓越走越稳、越走越宽。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走出去”、“走进去”后努力“走上去”,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铸就了敢与国际抗衡的国之砝码、创造出了属于中国的大国重器。

在《大国重器》在徐工的六次拍摄期间,徐工国际化就不断传来好消息:2012年7月,徐工集团谋划布局全球市场在欧洲设立了研发中心;今年10月11日,徐工欧洲研究中心、徐工欧洲采购中心新址在德国北威州克雷菲尔德市正式启用;与此同步,美国、巴西等海外研究中心也正在筹划建设中,一个全球协同的徐工创新体系正在逐渐形成……

“徐工是一个有着70年光荣历史积淀和深厚底蕴内涵的企业,中国工程机械的原创主要在徐工。徐工也是靠着不断变革创新,才有了今天……没有任何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给徐工,我们要成为最优秀的世界级企业,还有差距,这个差距,要通过自主创新来填补”。正如王民董事长所言,正是凭借着一代代中国装备制造人,用汗水与智慧,才成就了今日中国的装备制造规模全球第一的位置。在2012年,中国的工程机械制造行业遭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寒冬。面对全球性的市场低谷,以徐工为代表的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硬是打破了行业颓势、走出了行业低谷。今年徐工已完成13。2亿美元的出口额,连续十年位居行业出口第一。

“起重机的吊装重量取决于背后的砝码,对于一个国家,砝码的轻重取决于自身的重量。”而中国装备制造人正是中国机械身后的“砝码”,要继续用“创新”吊起中国制造在世界的一席之地。

大国重器读后感600字5

《大国重器》精选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机床、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电气装备、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船舶、关键零部件、节能装备等10余个重点领域、18家行业领军企业。以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画面,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通过人物故事和装备制造中的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在充分阐释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成就的同时,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全面展现近30年来我国装备工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目前各类媒体去工业化倾向严重,全国财经类媒体很多,但用于房地产、金融、证券、投资之类非工业类经济报道太多,而关于工业的报道不仅偏少,且负面居多(如产能过剩、亏损破产、污染严重等)。这让社会很多人无法体会工业(如装备制造业)对国家、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与工业人的艰辛奉献。正如《中国工业报》社社长陈卫在《大国重器》开播式上所说的那样,长期以来,以我国工业发展为题材,特别是展示装备制造业的影视作品少而又少,《大国重器》了却了装备制造人对工业题材影视展现的心愿,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国梦”鼓与呼。

长期以来工业被媒体忽视,作为工业人主体的工程师、技术工人群体也自然被媒体所“遗忘”。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各类娱乐明星充斥着电视与媒体,整个社会很难看到工程师、技术工人的身影与贡献,其地位也远低于公务员,于是青年学子逃离工科成风,工程师、技术工人队伍后继乏人也就不足为怪了。而纪录片《大国重器》尽管也有政府官员与企业高管的镜头,但该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不仅纪录大国重器研制、生产本身,且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与技术工人,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真实记录了几十位有名有姓的中国工程师、技术工人在挑战制造极限、攻克技术难关中所付出的艰辛与创造性贡献,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是他们让高铁飞奔、让航母远航、让神舟飞天、让蛟龙(深潜器)入海;也是他们让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他们和全国工业系统的无数工程师、技术工人才是中国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他们才是共和国真正的脊梁。这是一曲中国工程师、技术工人的颂歌。

主攻高端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这是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呈现的新突破、新亮点。在《智慧转型》专辑片中展现的“开天神推”——中国最大马力推土机sd90-5,给人印象颇深,让大家看到了厚德坚韧的山推团队精神,看到了推山填海般的巨无霸设备产品,看到了中国工程机械的希望。“开天神推”sd90-5开创了建国以来自主研发、实现国产装备自主配套的先河,是目前国内最大马力、最高效率、最智能化的推土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封锁,形成了我国大马力推土机的整机技术标准及推土机大马力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技术标准。对国家工程机械行业长远战略规划、优化民族产业结构、实现国产装备的自主配套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个产品是完全我们自主开发的,随着能源的这种大量的开采,这种使用大型设备的工矿越来越多,过去完全靠进口,我相信我们研制成功以后,能够完全替代国外的进口产品。”山推股份董事长张秀文在片中的自信让国人振奋,山推sd90-5的推出,也向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展示了中国自主创新取得的成绩和贡献。

中国工程院曾对全国5000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80%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工程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一般”或“偏低”,对个人收入的满意度仅为53.75%。而2010年7月,中国科协5年一次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更显示,由于工作压力和收入等方面的原因,有近半数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如有机会更愿从事企事业管理、公务员等其他职业。

一项问卷调查发现,小学生崇拜娱乐明星的最多,崇拜科学家的也有,但对工程师的了解却极为模糊,在“最崇拜的人”、“最理想的职业”选项中,仅有10%的选择与工程师沾边。

这些调查结果实在让有识之士为工程师的处境心寒,这也就不难理解没有多少工程师愿意子承父业,相反,公务员中愿意子承父业的比例高达近100%。高校报考中逃离工科盛行,工科专业很难招到一流的学生,这意味着我国工程师队伍面临后继乏人的危机,而城市独生子女更是无人愿当工人。

在当今中国,与工程师、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实体经济萎靡不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恶性膨胀,投机炒作成风。虚拟经济领域多如牛毛的开发商、股评师、操盘手们甚嚣尘上,成了社会和媒体的宠儿。而重要的财富创造者即全国多达上亿,奋战在(实体经济)工业生产与工程建设第一线的工程师、技术工人则快成了被社会“遗忘”的人群。

《大国重器》反映了这样一批有信念、有坚守、默默奉献的中国工业人。这些工业人中,有雄心勃勃向高端领域进军的企业家,有数控机床研发中屡败屡战的工程师,有动车制造中精益求精的女焊工师傅,更有无数个车间里那些最普通最寻常的一线工人。这样一些人,如果不是《大国重器》的播出,可能根本不会被一般公众所知晓。然而,正是有了他们的热情、理想、信念、汗水、青春和付出,这个国家的产业才有了脊梁,这个国家的梦想才有了最坚强的依托!打造大国重器需要知识和技术,同样需要信念和风骨。

作为第一部反映中国装备工业的纪录片,尽管《大国重器》仍存在着缺陷与不足,对于中国装备工业“大而不强”的警示处理得还是比较淡化的,但是它见证中国工业创新裂变的长廊画卷,“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大国重器》这股从民族工业血脉中迸发出的最强音在11月的深秋,划破寂静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国民族工业的全面崛起。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装备的工业的希望,燃起了我们做工业人士的对工作的热爱和信心,让我们为我们的工作感觉到由衷的自豪!

有的人说过,机械制造是一个国家的钢铁之躯,所有文化经济的繁荣,都建立在机械这个坚实庞大的骨架上。纵观国家的繁荣富强之路,机械装备为国家贡献如此之大。无论是青藏铁路,还是南水北调,处处都是机械人的身影。

俱往矣,风流人物如落红,化作春泥,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们。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你是否还有当年那种以济世报国为己任的担当,你是否还有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的慷慨激昂,你是还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志豪情?

大国重器读后感600字

【第2篇】大国重器的读后感

大国重器的读后感1

《大国重器》精选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机床、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电气装备、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船舶、关键零部件、节能装备等10余个重点领域、18家行业领军企业。以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画面,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通过人物故事和装备制造中的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在充分阐释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成就的同时,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全面展现近30年来我国装备工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目前各类媒体去工业化倾向严重,全国财经类媒体很多,但用于房地产、金融、证券、投资之类非工业类经济报道太多,而关于工业的报道不仅偏少,且负面居多(如产能过剩、亏损破产、污染严重等)。这让社会很多人无法体会工业(如装备制造业)对国家、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与工业人的艰辛奉献。正如《中国工业报》社社长陈卫在《大国重器》开播式上所说的那样,长期以来,以我国工业发展为题材,特别是展示装备制造业的影视作品少而又少,《大国重器》了却了装备制造人对工业题材影视展现的心愿,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国梦”鼓与呼。

长期以来工业被媒体忽视,作为工业人主体的工程师、技术工人群体也自然被媒体所“遗忘”。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各类娱乐明星充斥着电视与媒体,整个社会很难看到工程师、技术工人的身影与贡献,其地位也远低于公务员,于是青年学子逃离工科成风,工程师、技术工人队伍后继乏人也就不足为怪了。而纪录片《大国重器》尽管也有政府官员与企业高管的镜头,但该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不仅纪录大国重器研制、生产本身,且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与技术工人,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真实记录了几十位有名有姓的中国工程师、技术工人在挑战制造极限、攻克技术难关中所付出的艰辛与创造性贡献,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是他们让高铁飞奔、让航母远航、让神舟飞天、让蛟龙(深潜器)入海;也是他们让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他们和全国工业系统的无数工程师、技术工人才是中国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他们才是共和国真正的脊梁。这是一曲中国工程师、技术工人的颂歌。

主攻高端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这是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呈现的新突破、新亮点。在《智慧转型》专辑片中展现的“开天神推”——中国最大马力推土机sd90-5,给人印象颇深,让大家看到了厚德坚韧的山推团队精神,看到了推山填海般的巨无霸设备产品,看到了中国工程机械的希望。“开天神推”sd90-5开创了建国以来自主研发、实现国产装备自主配套的先河,是目前国内最大马力、最高效率、最智能化的推土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封锁,形成了我国大马力推土机的整机技术标准及推土机大马力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技术标准。对国家工程机械行业长远战略规划、优化民族产业结构、实现国产装备的自主配套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个产品是完全我们自主开发的,随着能源的这种大量的开采,这种使用大型设备的工矿越来越多,过去完全靠进口,我相信我们研制成功以后,能够完全替代国外的进口产品。”山推股份董事长张秀文在片中的自信让国人振奋,山推sd90-5的推出,也向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展示了中国自主创新取得的成绩和贡献。

中国工程院曾对全国5000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80%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工程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一般”或“偏低”,对个人收入的满意度仅为53.75%。而2010年7月,中国科协5年一次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更显示,由于工作压力和收入等方面的原因,有近半数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如有机会更愿从事企事业管理、公务员等其他职业。

一项问卷调查发现,小学生崇拜娱乐明星的最多,崇拜科学家的也有,但对工程师的了解却极为模糊,在“最崇拜的人”、“最理想的职业”选项中,仅有10%的选择与工程师沾边。

这些调查结果实在让有识之士为工程师的处境心寒,这也就不难理解没有多少工程师愿意子承父业,相反,公务员中愿意子承父业的比例高达近100%。高校报考中逃离工科盛行,工科专业很难招到一流的学生,这意味着我国工程师队伍面临后继乏人的危机,而城市独生子女更是无人愿当工人。

在当今中国,与工程师、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实体经济萎靡不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恶性膨胀,投机炒作成风。虚拟经济领域多如牛毛的开发商、股评师、操盘手们甚嚣尘上,成了社会和媒体的宠儿。而重要的财富创造者即全国多达上亿,奋战在(实体经济)工业生产与工程建设第一线的工程师、技术工人则快成了被社会“遗忘”的人群。

《大国重器》反映了这样一批有信念、有坚守、默默奉献的中国工业人。这些工业人中,有雄心勃勃向高端领域进军的企业家,有数控机床研发中屡败屡战的工程师,有动车制造中精益求精的女焊工师傅,更有无数个车间里那些最普通最寻常的一线工人。这样一些人,如果不是《大国重器》的播出,可能根本不会被一般公众所知晓。然而,正是有了他们的热情、理想、信念、汗水、青春和付出,这个国家的产业才有了脊梁,这个国家的梦想才有了最坚强的依托!打造大国重器需要知识和技术,同样需要信念和风骨。

作为第一部反映中国装备工业的纪录片,尽管《大国重器》仍存在着缺陷与不足,对于中国装备工业“大而不强”的警示处理得还是比较淡化的,但是它见证中国工业创新裂变的长廊画卷,“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大国重器》这股从民族工业血脉中迸发出的最强音在11月的深秋,划破寂静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国民族工业的全面崛起。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装备的工业的希望,燃起了我们做工业人士的对工作的热爱和信心,让我们为我们的工作感觉到由衷的自豪!

有的人说过,机械制造是一个国家的钢铁之躯,所有文化经济的繁荣,都建立在机械这个坚实庞大的骨架上。纵观国家的繁荣富强之路,机械装备为国家贡献如此之大。无论是青藏铁路,还是南水北调,处处都是机械人的身影。

俱往矣,风流人物如落红,化作春泥,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们。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你是否还有当年那种以济世报国为己任的担当,你是否还有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的慷慨激昂,你是还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志豪情?

大国重器的读后感2

当看到《大国重器》播出v58项目产品在连云港码头装船的镜头时,作为拍摄的亲历者,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摆个摊位,放几张图片,与世界工程机械巨头相比,简直就是不能看的产品”当听到徐工集团王民董事长评价徐工第一次参加德国宝马展时,不禁有些心酸;当听到王民董事长说“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已经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在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顶峰上,我们必须要有位置”时,作为新一代徐工人,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

从美、欧、日主导,中国的位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到成为工程机械的重要出口国,稳稳占据“一席之地”,中国工程机械的“走出去”之路可谓越走越稳、越走越宽。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走出去”、“走进去”后努力“走上去”,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铸就了敢与国际抗衡的国之砝码、创造出了属于中国的大国重器。

在《大国重器》在徐工的六次拍摄期间,徐工国际化就不断传来好消息:2012年7月,徐工集团谋划布局全球市场在欧洲设立了研发中心;今年10月11日,徐工欧洲研究中心、徐工欧洲采购中心新址在德国北威州克雷菲尔德市正式启用;与此同步,美国、巴西等海外研究中心也正在筹划建设中,一个全球协同的徐工创新体系正在逐渐形成……

“徐工是一个有着70年光荣历史积淀和深厚底蕴内涵的企业,中国工程机械的原创主要在徐工。徐工也是靠着不断变革创新,才有了今天……没有任何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给徐工,我们要成为最优秀的世界级企业,还有差距,这个差距,要通过自主创新来填补”。正如王民董事长所言,正是凭借着一代代中国装备制造人,用汗水与智慧,才成就了今日中国的装备制造规模全球第一的位置。在2012年,中国的工程机械制造行业遭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寒冬。面对全球性的市场低谷,以徐工为代表的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硬是打破了行业颓势、走出了行业低谷。今年徐工已完成13。2亿美元的出口额,连续十年位居行业出口第一。

“起重机的吊装重量取决于背后的砝码,对于一个国家,砝码的轻重取决于自身的重量。”而中国装备制造人正是中国机械身后的“砝码”,要继续用“创新”吊起中国制造在世界的一席之地。

大国重器的读后感3

我们讲“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大国重器》,一部记录新中国工业崛起的长歌史诗;《大国重器》,一帘见证中国工业创新裂变的长廊画卷。这股从民族工业血脉中迸发出的最强音在11月的深秋,划破寂静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国民族工业的全面崛起。

作为中国首部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其惊艳恢宏的画面、先进的创新实例在新时代一线市场引起了强烈反响。6天的时间,300分钟的精彩连续,画面、配音、明星产品、技术创新、人物故事等等,都成了新时代人连日来最“热门”的话题。在一线市场、国珍健康生活馆里、团队培训演讲台上,《大国重器》让新时代人再次看到了民族工业创新的实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振兴民族产业的历史使命。

十八年前,在新时代公司成立初期,我们缺少人才、缺少资金,缺少市场经验。但是我们凭借着对松花粉项目的坚定信心,以永不言败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用仅有的500万资金,建成了第一条松花粉生产线,功克了松花粉破壁等历史性难题,在租用的狭小办公室里,开始了松花粉销售的第一步。

十八年来,新时代创业者们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智慧,不断尝试和探索,首创“店铺+销售员”的“中国新时代专营体系”,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直销道路。在上级集团、行业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新时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新时代如同浴火凤凰般涅重生,创造了国有资产增值1400多倍的奇迹。

在专营店里我们所有新时代人更是集体“抱团”观看,时而安静思考、时而欢呼雀跃。《大国重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装备工业的巨变,让我们又一次直击了民族工业的崛起,让我感觉到能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无比的自豪,更让我兴奋的是我是一名新时代人。

在《国之砝码》中,徐工王民董事长那句“在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顶峰上:我们必须要有位置,'激荡着所有新时代人的内心。话语背后,引发我们的思考,在健康产业领域,一定要有我们新时代人的位置。我相信在黄永刚总经理的英明领导下,我们有能力,更有信心超越我们的竞争对手,成为中国健康产业的no1。

放下镜头里的精彩,我们更要看到中国工业的未来。“大国重器”向“强国重器”的迈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技广度、创新高度、核心深度是中国工业留给我们中国人“万亩技术良田”。深铸强国重器,放飞强国之梦,中国制造再创新高;智领技术先机,成就国之大器。

十八岁的天空无限广阔,风华正茂的新时代前途无量!我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怀着事业追求和人生梦想的人走进新时代;希望所有的新时代人遵循市场规律、遵守法律法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创业、以德立业、和谐展业、快乐兴业,在新时代事业的大舞台上,实现“我的梦、国珍梦、中国梦”!

大国重器的读后感4

《大国重器》最近刚在中央2台播完,我是通过网络电视台看完这6集的。观后感可归纳为4个字:'振奋,自豪。'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工业基础很差,经过几十年的追赶,我们国家在许多方面已经赶上发达国家,(当然,没赶上的也不少)。在这方面,50,60,70,80,90年代的中国人都付出了许多。中国许多老牌企业:上海汽轮机厂,北京第一机床厂,济南第二机床厂等等,历经风雨,掌握了世界一流技术,终于成为行业巨人。后来的振华重工,徐工,山推,正泰电器,双良等企业集团也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着名的企业集团。

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的工业国家,中国有许多工业产品已经是世界第一,中国已经由弱变大,下一步是由大变强。看看那些企业负责各个项目的中国人年轻,自信的面孔。我相信这一天应当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

作为上个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我们这一代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对旧中国历史的了解,让我们心底有着历史的阴影,忧患意识是每个50年代人都挥之不去的历史烙印。希望祖国早一天强大,人民富足的愿望是我们这代人一生奋斗的动力。今天我们这代人都已进入老年,但是看到了我们为之奋斗的国家,终于成为世界名副其实的大国。我们在前辈的基础上为祖国添砖加瓦,后来者在我们的基础上,建造起工业强国的大厦。

很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挤时间看看《大国重器》,尤其那些热衷于'追星'的年轻人。在今天的社会里,那些'娱乐至死'的年轻人,保不定也是兢兢业业的从业者。个性自由和国家责任应当是今天中国人的人生信条。以强大的国家实力维护世界和平,造福人类是中国必然的大国责任。从中国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对世界各国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那些盲目信奉欧美治国理论的人,应当从中悟出点东西。

大国重器的读后感5

听说为纪念国务院《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颁布30周年,拍了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宣传中国装备工业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共六集。《大国重器》讲述了十八家装备工业企业的成就,以及他们的领导人、技术工人的学习先进技术并加以创新、创造的精神,鼓舞人心,他们的事迹成就值得效仿。

花了几天时间看完这部系列片,感触很多。

首先,虽然这么多企业获得的这些成就都很值得说道,但除非是与之密切相关的人员,知道这些企业的国人是非常少的。可以看到,这些企业基本上都已经上市,对这些企业的宣传,一是在全国树立一个可以学习的典型,二是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在当代的企业转型中实现自主,三是为中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指出方向。

其次,这次宣传的主要还是一些先进装备的制造,宣传的目的性很强。这些企业都很典型的在一些领域站在了世界一流水平,甚至是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这充分的说明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制造业水平上的极大提升,从一个基本没有重工业基础的制造业弱国,到现在的制造业大国,我国的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和基层的技术人员经历了很多,也有了非常多的发展,应该说是基本上完成了进入跨国企业行列的初始积累并逐步进入国际市场。

再次,这些记录篇针对企业的领导者和技术工人的篇幅很多。一方面是对他们在促进中国制造业发展中做出的贡献,更主要的是为中国众多的企业领导和广泛的技术工人树立一个先进典范,告诉他们只要'真的'想要完成一个目标,凭着中国人的能力和智慧,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完成,只是实现的时间的长短不一。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做人必须要有相当强烈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

最后,这些企业多是打破了某些领域的垄断而获得相当大的成功的。当今的大企业大多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勇气在一个有垄断的领域中创建一番事业,这部纪录片的宣传,不仅宣传了正能量,更是要让人们有一种打破垄断,开创新事业的信念。

总体来说,我看到了装备工业的几个方向的发展,一个是总体的、大型的、集成的装备制造,一个是材料的、零部件的基础装备部件的制造加工,还有一个是小型精密仪器装备的制造加工。但不论那一个,只要有成为世界一流的愿望,都要做到更高的效率、更高的精度、更低的成本,最主要的是有自主的先进的核心技术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有光明的未来。未来的制造装备业可能会竞争的极其激烈,但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火中出金,实现自身的升华。我们不仅要成为制造业大国,更要成为制造业强国,以实现中国梦,实现共产主义。

大国重器的读后感

大国重器的读后感

大国重器读后感(2篇)

大国重器的读后感1《大国重器》精选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机床、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电气装备、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船舶、关键零部件、节能装备等10余个重点领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大国重器范文

  • 大国重器读后感(2篇)
  • 大国重器读后感(2篇)43人关注

    大国重器读后感600字1听说为纪念国务院《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颁布30周年,拍了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宣传中国装备工业30年来取得 ...[更多]

  • 大国重器读后感(2篇)
  • 大国重器读后感(2篇)42人关注

    大国重器的读后感1《大国重器》精选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机床、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电气装备、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船舶、关键零部件、节能装备等10余 ...[更多]

读后感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