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到处都是"cgtn 中国女主播刘欣与fox女主播辩论"的新闻,正好想聊聊辩论这个话题。我用手机流量看完万众期待的的"fox直播",深深感到:我们需要更好的辩论。
中美女主播这是辩论吗?
我们先看下天生好斗的哲学家daniel h. cohen在ted如何把辩论分成3 种模式。
第一种:战争式
这种模式双方把辩论看成对抗性战争,情况可想而知双方会吵闹、大叫,也会有输赢。就辩论而言,用处不大,但却是很常见、也很强硬的一种模式。
战争式辩论
看热闹的不怕事大,最开始网民们以为中美主播大碰撞会是是这种辩论方式,所以在网上炒热了这个话题——主要是国内热,国外冷,这种约架国外电视台经常会有。
第二种论证式辩论
这种更多是类似数学家的辩论,这是自己的论点,双方讨论假设可靠吗?参考数据可信吗?结论是否与假设呼应?对手不一定持反对意见的讨论,更和风细雨。
第三种模式为表演式辩论
在一群观众面前辩论,一个公众人物试着表明他的立场,要说服观众相信某件事情,甚至观众在此过程中是参与性的角色。在观众前辩论,也就是在陪审团前辩论,他们下判决、决定案情结果。这有点像法庭陪审团制度,这几年大火【奇葩说】也有点类这种意思。
我曾预想过中美主播辩论能朝这个角度来走,那么这个辩论的意义就大了了,事实上网络上的参与也多少影响了这场辩论。
网上,尤其是国内的新闻媒体把这个辩论推到热播榜,可是结果却是一场嘉宾访谈,没有出现预想中的激烈碰撞,刘欣作为受邀嘉宾参加甚至都没有提问机会,看这个直播的最大的获利者估计是fox节目前后插播的商业广告商。
而我觉得更失望的是,访谈结束后两方媒体开始各自评论点赞,在各自阵营”凯旋而归,得胜回朝”。
回过头来看辩论这种形式,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辩论?为什么我们要去说服他人去相信他们不愿相信的事物?为了驳倒反对者,证明他们是错的,最主要的是,为了赢!没错吧。
辩论和杠精是不同的。
ted演讲里有一位辩论培训师julia dhar曾经在 ted 博客分享过一个很好的辩论/协商/沟通策略,非常适宜于辩论,谈判和日常沟通场景。
1. call out disagreements. 先存异
先互陈不同之处,有分歧才来辨的,以平静而非指责的态度来承认分歧,我尊重你的意见,同时也请你看清楚我有不同之处。
2. establish a common reality.建立共识,这是求同。
说服他人的秘诀是一定找到彼此的共同点。有共识才能这这个起点上开辟出平衡之路,才能让对方更客观地思考自己的建议。
比如这次约辩的共识是什么?如果中美两国重启谈判的话,两国之间的共识必定是重启的关键。
3. focus on the issue, not the person.专注问题本身,不做额外人身攻击
辩论一定要就事论事,专注于论题本身,而非人。辩和论应该是思想上的比赛,针对个人其他问题来带流量就跑离了辩论范畴。
网络辩论也是如此,此次国内媒体带流量,看到微博上新闻媒体把"刘欣不到30秒的开场白被trish至少三次插话"推到热搜第一名,这意义多大?从卫星信号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来跑题儿实在是没意思了。
4. accept the possibility of being wrong. 接受"你可能是错的"这种可能性
没有谁是永远不错的,没有谁是一直完全正确的(除了你老妈和老婆)。
争辩本身是一场战争,其实更像是一场探索旅行,接受错误的可能性。冷静下来听取对方一面,温和交流保持开放。
5. use solid facts – but only if you have them 有力的论据/证据
我们手事实胜于雄辩,做好足够的客观的调研,非常重要。我相信此次刘欣应该是有不少强有力的数据和报告作为论据,可惜时长问题,辩论中没有纵横开阖施展出来的机会。
6. know when to exit.知道结束的时点
无论结果,双方应该知道结束的时间点。 道不同不相为谋,再讨论就是杠精,不在一个维度上,不同频道是产生不了idea 的,只是无畏的重复。
这次辩论双方结束表现尚可。
这个所谓的"辩论"最大的意义在于这是第一次跨国电视约架,我们需要更多机会直接看到这种辩论——这种不剪、公开的沟通方式可以呈现在大众面前,肯定比娱乐节目好看多了,这次因为时长关系两位主播并没有施展开来,如果可能我倒希望刘欣反约李根来自己的节目,来而不往非礼也嘛,不过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