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照片观后感300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2篇优秀的照片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照片观后感300,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
第1篇参观长安老照片展览有感 第2篇看会战年代老照片有感
【第1篇】参观长安老照片展览有感
参观长安老照片展览有感550字
星期四下午,我们全校师生乘车来到了长安华夏图书馆,参观“长安老照片”展览。
走进展览大厅,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些色彩暗淡的照片,它们让我震撼,它们让我感慨万千。生活在繁荣昌盛的今天,我始终无法把照片中的场景与可爱的家乡联系起来。
看看这里吧!这是在80年代拍的一张照片,照片里既没有宽阔的公路,也没有漂亮的`高楼大厦,有的只是人们的辛勤劳作。改革开放之前,家乡还是一个农业镇,是珠三角洲地区富庶的“鱼米之乡”。
面对这些照片,我迷惑了:这是我们的家乡吗?就是这个“鱼米之乡”,到处是一片黄土,就连一间看得上眼的房子也没有,全都是用瓦片搭成的烂屋子,祖辈们是如何生活过来的呀!
如今的长安呢?岁月如流水,往来成古今。就在改革开放的短短的二十几年里,我的家乡焕然一新了:绿树成阴的长青街,机器声隆隆的工业区,美丽的长安公园……没有一处不在展示着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片热土上,一次次地演绎着改革开放的的奇迹。如今的长安太美了,它是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它美得让人赞不绝口,美得让人见了就生爱慕之心……
看完照片,走出了图书馆,我心潮起伏。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明白,家乡能有今天的美丽,离不开父辈们的辛勤劳动。长安今天的成就,是我们长安人的骄傲。作为新一代的长安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用我们的双手,把长安的明天建设得更加辉煌。
参观长安老照片展览有感550字
【第2篇】看会战年代老照片有感
看会战年代老照片有感
大庆,是我的家乡,也是“油城”、“油化之都”。我因为自己是个大庆人而自豪,因为这里,曾有过一个铁人,名叫王进喜。
在品德课上我知道会战年代条件艰苦,王进喜和工友们吃尽了苦头。我在网上搜集了几张黑白老照片,照片中的人们坐在地上挤在一起吃饭,他们的衣服、帽子、鞋子都沾着泥浆和污雪,尤其是鞋子,已经“面目全非”,被冰雪包裹住了。可以想象他们有多冷啊!
再看一看他们的食物,都是些什么呀!每人面前一碗稀得和水一样的粥,一碟白菜或萝卜,手中拿着两个窝窝头,好像舍不得吃似的捧着左看右看。有时条件实在不行,工人们就自己去买一瓶酱油回来,兑上水当汤填填肚子。当时没有蔬菜,只好挖野菜、打草籽当饭菜吃。更别说是吃肉了,当时有一个队因为缺少营养,有4595人得了浮肿病。这些对于我们这些生来就丰衣足食的年轻人来说真是无法想象,他们忍受着何等的'困苦啊!
不仅吃不饱、穿不暖,他们住的地方比咱们现在差得多了。那时没法造砖房,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材料。怎么办?工人们只好住牛棚、睡马厩,有的搭个帐篷,夏天要遭受蚊虫叮咬。冬天如何御寒呢?工人们挤一挤,就这样挺过一个个严寒的冬天。有时盖个土房子,用油渣泥把房顶缝子堵上。这的确不漏雨了,可大太阳一晒,就往屋里屋外淌油,一不小心就把衣服弄脏了。冬天太冷了,水倒在地上瞬间就冻成冰。晚上冻得睡不着,就出去跑步,跑热乎了再回去睡。
王进喜在1961年当了大队长,可他却仍和工人们一样住土房。上级给他送了猪肝和苹果,他呢,却一点儿不吃,全发给了生病的工人。领导送他新劳保鞋,他说什么也不收,自己做草鞋穿。工人们叫他“王铁人”。
打油井需要水。没有水,王进喜带工人们去打冰化水,硬弄来几十吨水开了钻。工人们日夜奋斗在油田上,饿了啃口窝窝头,困了在钻杆上睡一觉,王进喜率领的1205钻井队被称为“硬骨头钻井队”。夏天,他们在没膝深的雨水中工作;冬天,他们在冰天雪地中顶着寒风工作。为什么?不为工钱,不为名誉,他们只为国家!一次钻井,钻到700多米时突然发生井喷。王进喜不顾腿伤,奋力跳进泥浆池中,用身体搅拌泥浆。多么艰苦!现在我们搅泥浆只需动动手指头敲敲键盘就完事了,没人能体会到那时的艰辛。1205队的钻机送来了,没吊车、没汽车、没拖拉机,王进喜也和工人们用撬杆撬、大绳拉、滚杠滚,“人拉肩扛”把钻机卸下来,仅用4天,40米高的井架就竖立在了茫茫荒原上。
王进喜多次受到表彰,但他没骄傲,没有得意忘形,仍然像以前那样谦虚。
王进喜整天领着工人在大油田工作,为祖国奉献,饭好了,也不回去吃。房东大娘看了,连连夸赞道:“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呀!”
铁人王进喜是所有人的榜样,他很坚强,在烈日下,在寒风中,打出了一口口油井,为祖国甩掉了缺油的帽子,为祖国未来,大庆未来,他吃了多少苦呀!石油工人们创造了美丽大庆,富裕大庆,幸福大庆。面对泛黄的老照片,我们在感喟过去岁月的艰辛时,也不禁慨叹:无论什么年代,若大庆石油会战时期的“铁人精神”和“大庆精神”,又有什么事情做不到,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我们是鲜花,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好好学习,建造更美丽的祖国、更幸福的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