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 > 观后感

家教观后感1000字(8篇)

发布时间:2022-08-28 11:18:08 查看人数:83

【导语】家教观后感1000字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8篇优秀的家教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教观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家教观后感1000字

【第1篇】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观后感想

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观后感想(一)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治其国先齐其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避风港,也是提供前进动力的加油站。家和万事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建设好自己的小家不仅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健康幸福,也有利于社会大家庭的和谐共荣。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提速,男女平分秋色,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各自努力在职场打拼,从而忽视了家庭建设,减少了家庭成员间的互动与交流。由此引发了婚姻、养老、家教、家风等诸多的家庭生活问题,给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带来了极大影响,中国家庭建设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因此,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庭建设必须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三大要务着手。

家庭“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家庭关系和谐与否是家庭生活幸福与否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家庭生活幸福的最重要指标。注重家庭,首先要奉行夫妻之道。所以说,为了在生活上互相照顾,互相关心;为了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儿女以及双方的父母,让小孩幸福、老人放心、欢喜夫妻。我们要以爱为根,做到真爱无私、觉爱无价、博爱无条件、实爱无成见,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教育是对人生影响至深的教育,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生目标的实现。注重家教,首先要让家长们认识到: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教育始于家庭,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为人父母的职责与任务不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身体好,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启蒙教育,立德树人,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增长孩子的善心、爱心、恭敬心,纠正孩子的不良言行和过失。家教靠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道德力量潜移默化的感化孩子的心灵。当然,家教需要建立家校合作的良好教育生态,通过家校互动、亲子共读、父母学校、家校合作委员会等形式强化家校共育机制。

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观后感想(二)

家规教育突出干部“少数”关键。将家规教育作为《条例》《准则》的学习计划、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党员组织生活日以及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家与国”、“规矩与纪律”之间有机统一、继承发展的关系。提炼新时期余姚机关党员遵纪守廉“三字经”,引导广大机关党员学习借鉴中国传统家规中倡导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思想道德观,切实践行“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行为准则。在机关党员中开展寻找优秀家规、祖训、族箴等活动,要求机关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给家庭成员立规矩,鼓励每个机关党员亲自写(立)一个家训,作为理家治家的准则。将家规教育作为加强机关党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挖掘身边机关党员干部清廉典型背后的好家规、好家风,深入剖析案件查处中“家族式腐败”、“身边人腐败”的教训,通过正面学习与反面警示结合的方式,引导广大机关党员重家教、立家规、传家训。

家规传承发挥家庭“主体”作用。牢牢把握“家庭”这一家规传承的主要载体,在全市行政村、社区、学校、家庭中建设“好家风示范点”,在电视台开设“家风”访谈专题,组织开展“家教20招、好家训20例、勤俭节约20例、最感人家庭故事20例”征集活动。设立“余姚好家风”专题网页,通过寻找好家训、宣传好家风、展示好家庭,全方位展示本市优秀家风、传统家训和背后的感人故事,截至目前,已经收集了一批余姚当地历史人物、革命先烈以及当代知名人士优秀家规家训3000余条。在此基础上,在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家属中开展姚江传统优秀家规家教品鉴活动,通过发放“弘扬家规、拒绝腐败、守住幸福”倡议书、品读优秀家规家训等形式,把廉政提醒式教育覆盖到党员领导干部身边人。深入开展“童蒙养正”廉洁主题教育,先后组织广大青少年开展了“开学第一课学王阳明家规”、编发“红色四明”“吾心光明”等廉洁主题教材、传统廉洁观教育讲师团进校园、青少年廉洁书画作品创作大赛等,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此带动家庭良好家风的培养。

家规弘扬注重市民“多数”普及。开展余姚传统家规家训廉洁元素整理挖掘工作,收集整理以“四先贤”为代表的余姚历史名人优秀家规家训、族规族箴、廉洁故事等,编撰成《姚江优秀传统家训选集》一书,收录《开元王氏族箴》、《四明黄氏族谱》、《泗门谢氏家训》、《姚江诸氏家训》、《临山卫阮氏家训》等43篇优秀家训,近期该书已经公开出版。在相关媒体平台开设“姚江传统家风”专栏,在电子平台上传《王阳明家规家训》、《余姚名人家规家训故事集》等视听资料,向市民推介优秀的传统家风。推进“一馆五基地”建设,“一馆”即在余姚名人馆中增设余姚名人先贤家规家训展厅,重点展示余姚先贤名人的优秀家规家训和相关故事;“五基地”即做好余姚五个市本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提升工作,融入家规家训的元素,打造廉政文化现场教学精品线路。同时,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村风民风良好的村、社区,以及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学校、企业和基层站所,作为好家风建设示范点,全面推进村规、校规、厂规建设。

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观后感想(三)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社会学家将其称为“家庭文化”,心理学家则称之为“精神风貌”,其内容是指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共有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言行表现的总和,也是家庭成员品格、文化素养、道德情操、人际关系的具体体现。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因为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好的家风和不好的家风都会影响到后代。家风好,则人心正,父母慈,儿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孙贤;家风不好,则父母恶,子不肖,孽孙生。美国的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庭,家风传至八代。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而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残或夭亡,60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个人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两个家庭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向两极发展着。所以说,家风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子女的成才与否,而且不仅是一代。

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因此,家长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家风。

首先要言教。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鲁迅先生也曾说过:“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地产生,尽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翻开历史,在我国不知有多少脍炙人口、生动感人的名人家规、家训,感召来者,滋养后人,如周公的“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朱伯庐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及周总理的10条家规等均是。

其次是身教。即自己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全、对社会有益的有用之才,这是家长最重要的责任。古人云:父母亦师;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左右着孩子一生的道德行为。著名翻译家傅雷教育孩子就不止于言教,更注重于身教。他在1962年给傅敏的信中说:“我和你妈妈给你的榜样总还是勤劳认真的,……我对青年人、对自己的要求,除了吃苦(肉体上,物质上的吃苦)以外,从不比党对党团员的要求低;这是你知道的。但愿我们大家都来提高自己,不仅是学识,而尤其是修养和品德!”

三是要构建和谐家风。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因此,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长要理智,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不当着孩子面吵架;要发扬民主,主动倾听孩子的意见、平等协商;要开朗、乐观,和孩子一起玩,让家庭充满欢乐情趣。总之,要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和谐、温暖和相亲相爱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要形成好的家风,做父母的就得事事从自我做起,不断提高为人父母的素养,努力将自己的家庭变成人才的学校。

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观后感想(四)

家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庭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在一个家庭,老人要宣扬家风,结合自己的经历,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晚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我的父母没多少文化,但他们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一直告诉我,做人要善良厚道。父亲常给我讲身边的人不孝的结局。比如附近三个盗墓贼,没一个善终。如有老人无疾而终,父亲感慨,说那是好人,修行好,所以才得善终。从中我明白,道德是天地的本分,本分是个人的规律,当违背了这一规律,人就有灾难。

马克思与女儿有这样的问答。问:你最崇敬的男人的品格是什么?答:刚强。问:你最崇敬的女人的品格是什么?答:温柔。其是,这个话题与家风有关。男儿当自强。这里的自强一则是韧性刚强,一则是有理想抱负。男人无志,家道不兴。一个男人定要有责任有担当,否则,在家庭中没地位。你啃老或吃软饭,别人能尊重你么?农村人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所谓旺夫相,实则是慈眉顺眼的贤娴之态,不是女汉子,更不是河东狮吼。用老人的话说,悍妇不仅不利,而且贱己。

家和万事兴。对一个国家而言,强盛祥和很重要,对一个家庭而言,和睦和谐更是关键。比如在家庭里,长者处事公道,晚辈心服口服。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有了困难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有好家风才有好家道,才能出好子弟。晚清具有改革思想的名臣不在少数。然而,虎父无犬子。他们的后人也往往是一时俊彦,如曾国藩之孙曾纪泽、孙曾广钧,左宗堂之子左孝同,张之洞之子张权,李鸿章之子李经方、侄李经羲,谭继询之子谭嗣同,陈宝箴之子陈三立等等。梁启超五个儿子三个院士,一个上西典军校,一个上南开大学。我以为,他们的儿子没有褪化成今天的官二代,这与他们的家风家教密切相关。《曾国藩家书》便是明证。

城市化之前的中国农村是熟人社会,那时,家风家道很重要。比如男女相亲后,双方都要要打听对方的家道,说到张家李家,有时甚至剖根问祖。一般来说宁折十座庙,不拆一家亲,大多数人在这个问题上要么不说,要么只说好。但是,有实在人说实在话。有人会这样说,说人家那家人从老到小没的说。娶媳妇看丈母娘,说丫头她妈是个好人,贤慧本分,锅灶好针线好。如果有什么问题,比如说,有人说,娃娃我不了解,但他们爷爷就是个龟贼、她奶奶作风不正等等。往往或许就是这么一句话一门亲事黄了。农村称这种人是“塞砖头”的。由此足见家风家道的重要性。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试想,如果家家都有好家风、好家道,自然就会有好社会、好世道。

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观后感想(五)

一个人的成长成材,离不开家风的潜移默化;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即是千万家庭家教家风的总和。“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的古训仍历历在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更是千年不殒,中国古人对于家风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处世之道,是祖先历经世事之后的经验之言,可以成册,可以言传,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必是对儿孙的谆谆劝诫。好的家风淳朴无华,催人向善,是引导儿孙成人成材的不二法门,也是约束儿孙行为规范的内心准则;反之,则误人误己,诱导儿孙步入歧途。往小看是修身齐家,往大看是治国平天下。优良家风需要传承,需要推广,社会正气需要弘扬。

家风对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是个人的第一课堂,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便是对于家风的一个最通俗的理解,也是一个真实的写照。父母诚朴,则儿孙向善,父母贪腐,则儿孙效仿,家风直接影响个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古来宗族大家庭,必让孩子以德高望重者为榜样,而今家庭变小了,更需要家长做好教育的第一任老师,让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为后代茵福。

良好的家风能形成廉洁的行政作风。近年来,官员子女家属腐败事件频发,影响恶劣,不免令人质疑其家风。“小来偷针,长大偷金”,不良家风追求物质、追求欲望、追求攀比,不仅自己锒铛入狱,也为儿孙后代埋下祸根。值得庆幸的是,行政廉洁公正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一生奉公执法,淳朴善良,为人民办实事,广受尊敬与爱戴。家风会蔓延到工作作风,优良的家风则是法制化建设的重要推力,而行政作风的廉洁公正则需要家风正统来保证。

家风影响社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社会是千万家庭的总和,家风汇聚起来就是社风,多数家庭家风淳朴,则社风淳朴;社风的急功近利,则说明多数家庭也是急功近利的。近年来人们对物欲的过度追求现象越来越严重,拼豪宅、拼豪车,甚至有结婚彩礼都明码标价的奇葩景象。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应该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而改变社会风气不能一蹴而就,着眼点仍需在家风。

优良家风需传承,社会正气需弘扬,这不仅是利己的“小事”,更是利民的“大事”。在全社会弘扬家风的建设,不仅能扬善于小,防恶于微,更能引导人们摒弃浮躁功利,重塑文明荣辱。而家风的建设也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榜样力量,社会的持续关注和人们的长期努力。

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观后感想(六)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每家每户都有着独自的家风家训。这种良好的品质,将会从上一辈的心里,传递到我们的心中。我们要接过这沉甸甸的担子,并把它传承下去。

“没有渊博的学识,也没有强健的体魄,你用什么服人?”这句话,母亲从小就对我说,因为家中原来经营着一家书屋,我也从小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母亲对我很严厉,自打我认识字以来,她便不再给我念童话书了。这也使得我的童年过得特别快,甚至我还没有发觉自己长大了,就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不过,这也带给我别样的收获,在同类孩子中,我总会显得格外的成熟,这让我总是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似的,母亲告诫我:“你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多认几个字就能怎么样了,外面比你争气的人多多了!”听了这话,不争气的我不争气地哭了,这泪水把我心中那嚣张的气焰灭了个灰飞烟灭,我明白母亲的意思,她不过想同其他母亲般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骄傲。

父亲总是温和的,可我却有着如此泼辣干练的性格,大概是随母亲吧。“做人轻浮,态度随便,这可不是个好孩子的表现喔!”父亲为了告诉我这个道理,做事经常慢慢的,母亲见了是要骂的,我不由得替他担心,直到有一天夜里,我下床上厕所,偶然听到母亲与父亲的对话。“你不要这么凶吗,”这是父亲的声音,“孩子还小,有些习惯要慢慢养成的。”“那也不能教他做事慢呀!”母亲的声音比平常温柔了许多,父亲回答到:“我不是在教他做事慢,你瞧他平日里,做事情老是一会走神,一会认真,这怎么行嘛。我要告诉他,做事首先要态度认真,什么事情都不重要,正在做的事情最重要。”果然,父亲不同于那些五大三粗的人,他的心思仿佛比别人更细,更密。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不能丢,如何使人既遵循规则,又能学习良好品质,还能传承传统。这便在我眼中是父母不同于其他父母的特点了。记得那时候我还小,吃年夜饭时,因为无知,而坐到了正对门的“上八位”,这是长辈的位置。母亲见了,便走过来,同我说起“上八位”是长辈坐的,问我能不能和外婆换个位置,我第一次见母亲温和的样子,便爽快的答应了,事后,母亲对我说:“儿子,你要学会尊敬长辈,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爸爸妈妈,没有我们,就没有你了,对吗?所以,我们要通过每一件事情来表现出对长辈的爱,对吧!”我点了点头,看见母亲笑得那么美,那么美。

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许多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家风家训会伴着我们每一个人成长,带给我们许多良好的品质。

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观后感想(七)

家风是什么?

家风,是一个家庭中的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是家族中长辈对后辈的默默影响,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家就是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

妈妈告诉我,做人一定要孝顺。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从小,妈妈就告诉我要学会孝敬长辈。记得两三岁那年吃团圆饭,看着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我垂涎三尺,忍不住伸出筷子去夹。这时爸爸妈妈立刻制止了我,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学会尊敬长辈,好吃的东西,一定要等爷爷奶奶他们来才能一起吃!”当时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虽然那时还不明白话中的真正含义,但我还是乖巧地安安静静地等长辈们来。从那以后,“孝”的种子深深地埋进了我的心里,渐渐生根发芽。

外婆身体不好,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只要一有空,妈妈就会带着我去看外婆。由于外婆说话不太清楚,妈妈总是贴近外婆细心聆听,猜测外婆的意思,陪她聊天,耐心地照顾她。妈妈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孝”的含义。此时,“孝”的种子已在我心里开花结果。现在我们中学生,并不能也没必要为父母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孝敬父母,应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爸爸说,为人处世要讲礼。

“礼”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小家人就教育我要讲文明懂礼貌。一次爸爸带我出去玩,要问路。于是爸爸微笑着向一位叔叔走去,“您好,请问附近的……”那位叔叔看上去比爸爸还年轻呢,爸爸仍用了尊称,最后还不忘说“谢谢”。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个微笑,一句感谢,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带给他人温暖和尊重,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以后不管在家在外我都会牢记家风,注意礼仪。

奶奶教育我,要勤俭节约,勤劳能干。

奶奶是个勤快的人,每天都会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以前我吃饭总是掉饭,“天上一半,地上一半”,奶奶就语重心长地告诉我粒粒皆辛苦,不要浪费粮食。奶奶心灵手巧,总是修复旧物。被子这里缝缝那里补补便继续盖,衣服也是打着补丁。奶奶还特别有创意,经常旧物改造,废物利用。做衣服剩下的布料可以缝一个小枕套,奶粉罐绑在一起又是一个凳子。从奶奶手中出来的东西既美观又实用。她还叮嘱我们要随手关灯关风扇关水龙头,久而久之,我们都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

家风还体现在很多方面,在家人的言传身教中,我还学会了做人要善良、宽容、诚实等等,我会铭记家风,并将家风发扬大!

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观后感想

【第2篇】家风家教心得体会观后感

家风家教心得体会观后感1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题记

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纵观前人,家风家训可谓是民之本,国之福啊。大多数人的家里都有一套家规家训,我家也不例外。客厅中间挂着许多家规。

那天,老师宣布了单元考将在三天后进行,当许多人尖叫抱怨要赶紧复习时,我却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淡定地说到:“小考而已,不必太在意,等最后一天再复习也不迟。”

几两天过去了,考试前的最后一天到了。我回到家,翻起了课本,发现有许多知识点我还很陌生,这时我便开始焦躁不安起来了。我懊悔地望着天花板,开始了临时抱佛脚。读着读着,我的眼皮开始打起架来,我揉揉眼,倍儿想跳到床上入眠,但还是克制住了。突然,爸爸走了进来,惊奇地问道:“怎么还没睡?”我支支吾吾地回答道:”复习……准备明天的考试……”爸爸眉头一邹,说到:“早干嘛去了!”于是他拿来一把椅子,开始念叨了:“做事情之前,要做足准备,未雨绸缪,不要临时抱佛脚,搞得手忙脚乱的!知道吗?”我也只是像应声虫似的应了一声。

听爸爸说,这便是我们家的家训期中一条了。就是“在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做好最充足的准备,不要等到事情将至,才知事情之重,不知所措,而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事半功倍,让成功触即而得。”听后我仍对此不屑一顾,只认为是前人的一些封建思想,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渐成为历史,不可实用。爸爸看到我不屑的眼神,又跟我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毛主席曾经说过,不打无准备的仗,若要打胜仗,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你明白事情的准备是有多么重要!倘若士兵们只在要打仗即将来临之时,才努力的训练,你认为这来得及吗?能打胜仗吗?国家又能安宁吗?”这番话让我感触颇深,原来这个小小的问题竟能关乎到国家的命运。这个先人总结出来的道理,确实让我受益无穷啊!

再次走到挂在墙上的家训旁,我轻轻地抚摸着,此时,凝聚着祖先们教育的结晶,人生的感悟。我义正词严地告诉自己:“要永远铭记这些家训,并像祖辈们一样将它们传承下去!让后辈和我一样受益终生!

家风家教心得体会观后感2

学校发起家风调查。“家风是什么呢?”在回家的电梯里,我迫不及待的问妈妈。

妈妈微微笑着说:“你注意观察呀,其实,每天,你的行为,都在体现我们的家风。”

我怎么没有印象呢?我使劲挠了挠脑袋,疑惑的看着爸爸,爸爸懒懒的笑着说:“回去问问爷爷。”

我无奈的翻了翻白眼,知道他们肯定是不会告诉我了。只好自己观察吧!

到家,爷爷已经做好了香香的饭菜,我抢先拿了筷子,准备向美食发动强势攻击,这个时候,爸爸皱了皱眉头,说:“家风旅游去了吗?爷爷还没上桌呢,怎么可以自己先吃呢?”

哦,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家风啊!我赶紧放下筷子,去厨房帮爷爷把最后一道菜端了出来,端正的坐在桌子前,等爷爷坐好了,爷爷说:“吃饭了”,我开动了筷子,大口大口的吃着饭菜。这时,老爸拍拍我的头,说:“对嘛,这才是孝顺懂礼貌的孩子嘛!”

“那我们家还有什么家风呢?”我大口嚼着饭菜,模糊不清的说。

老爸说:“食不言寝不语也是家风!不过,还有其他的家风,你练功的时候就能体会到了。”老爸说完,贼贼的阴笑了两声,我突然背脊骨发冷,掉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好可怕!

很快就到8:30了,妈妈说:“幺儿,该练功了。”这声音像天使的声音那么温柔,可我觉真得像是魔鬼在召唤我一样!

“o,no!”我痛苦的呻吟了一声,极不情愿的放下手里的书,慢慢腾腾的开始换衣服。

半个小时踢腿、下腰、劈叉之后,我迎来了终极的考验——靠墙劈腿!这个痛从心底里钻出来,跑到我的每个毛孔里,我痛的说不出话,连惨叫都发不出声音,我只想赶快结束这个魔鬼时刻!可是老妈说:“还有5分钟,坚持一下,艺术团在向你招手哦!要不要听首歌放松一下呀?”她的声音很温柔,但我真的很痛苦!为了进艺术团,我只有咬牙坚持,我忍!我开始做大口的深呼吸,调整自己的情绪,请求妈妈为我放首歌,慢慢的,我不觉得痛了,我知道已经超越了今晚的极限——我的腿麻了!

这时,老爸推门进来了,他嘻嘻的笑着说:“今天不错嘛,坚持的越来越久了!看你的样子,再坚持八十分钟也是有可能的嘛!你不是问我什么是家风吗?这就是咱们的家风,吃得苦,有毅力!”

我心里一阵春风吹,偶也,原来这也是家风,我做得很不错嘛!

我们家的家风就是这样的,你们家的呢?

家风家教心得体会观后感3

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最近,随着“家风”一词火了起来,脑海中不禁涌现出爸爸妈妈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妈妈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吵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去找你们老师。”!妈妈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妈妈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爸爸总爱和我说要我做一个能吃苦耐劳的人。你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爸爸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家风家教心得体会观后感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良好家风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应该加强教育,反复训练,注重养成,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一则要有意识的去培育养成。要明白代代相传的不仅是家财和地位,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把老一辈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风接续下来、传递下去,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责任,让良好家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二则要在家庭中营造崇尚学习的气氛。古人讲,“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要让家里多一分书香气,茶余饭后,看看书,读读报,谈天论事,让家人从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启迪。当然,家庭的学习不同于组织,不需要有计划的开展什么活动,但培养家人的读书情趣,在悠静的家庭环境里畅游书海,总能给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三则长者要做好传与带。家长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耳濡目染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你的穿戴、举止、观点、接人待物等,无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道德应当人人都明白。

四则要创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居家里外,干净、明亮、整洁、有序。去朋友家串门,有的家庭还很注意家风家教文化,悬挂着激励感人的家训格言,如“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天宽地莫若宽以待人”、“敦行致远,吃亏是福”、“家和万事兴”等等,让人置身其中,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

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谆谆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让大家都来关注家庭文明建设,给社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

家风家教心得体会观后感5

家风是什么?它是刻在老宅匾额上的“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更应是秉承先辈的德行。它就像一块上好的古董,历经时间的打磨和许多人的呵护。但它有形,家风无形,家风看不见,摸不到,却渗透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是一家和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

在中国传统的封建家长制度下,中国人十分注重家教,大致可总结为“五常八德”。其实,也就是一些教会做人的道理,主要是以“孔子倡导的”仁礼为根基,总结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古代农业社会比较重农桑,以“耕读作家”四字作为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耕田可以养家糊口,读书可以修身养性;既学做人,又学谋生,至今也可看到许多古宅匾上也有这四字,证明它是中国人一直追求的信仰。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家庭教育仍然占重要地位,从一些细微之处,便能看出一个家庭拥有怎样的教育方式。有细心网友曾在地铁上看到一幕:一个7岁的小女孩背着书包,把空座位让给母亲坐,母亲坐下来之后,才把孩子的书包拿下来,放在自己腿上。这正体现了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及风尚。这对母女都有着各自的品性,孩子有独立品格,尊重长辈,母亲对孩子在细微处体贴,但不是“保姆式关注”,众多网友评论:这个家庭肯定有一个充满爱、重德育的家风。可见,家庭教育可以反映出一个家庭的风貌,它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古人们也会有一些明智的教育方式,颇具意义,于我们受益匪浅。如写下四万多字的《颜氏家训》的思想家颜推,他谆谆教导子弟既要努力读书当学霸,也要关注农事、商业方面的知识,主张学习不做书呆子,要学习更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也有许多古人既教导子女们学习更多知识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也倡导学习礼节。比如在吃饭时,长辈不动筷,晚辈就不能动。吃饭不能剩,不能掉,不能吧唧嘴,不能露齿,不仅如此,对于礼教方面还要更加严格,一些最基本的晚辈向长辈的示出的礼节必须烂熟于心,形成一种习惯,这也体现了一个家庭教育对礼节方面的严格要求,于当代,是一种处世的大智慧。

古代生活和现代生活的教育方式都具有借鉴意义,不仅如此,时常在电影、电视剧也能见到许多新奇的具有借鉴意义的家庭教育方式。当家里的某个子女犯了错,长辈会教他背家训,用家法予以惩戒,在电影《无问西东》中,开场时母亲便让儿子跪下背家训,这不过是出自爱子本能,给他一种劝戒,接着,母亲说出了一些打动无数为人父母者的心的话,母亲只希望儿子可以追求自己喜欢的,享受生活,安静和美的过完一生。这种教育方式与一些家庭截然不同。有此家庭想让孩子遵从他们的一切,按照他们给定的目标去发展。这对孩子们来说,无非是给他们施加更沉重的压力,可能的结果会适得其反,所以,在一些电影中的家庭教育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家风无形,既说不清也道不明。但它却能影响许多人的一生。

家风家教心得体会观后感

【第3篇】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直播观后感

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直播观后感(一)

每个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有了好的家风,我们的孩子就有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来成长,从中他们就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家庭的快乐。

维持一个好的家风,需要夫妻和睦、互敬互爱,相携共进,这时双方都需要意识到的,缺一不可。我结婚16年,生育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十五岁,上初三,小儿子也有十二岁了,上小学六年级。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十六年里,我们夫妻俩相处得很好,做到彼此都多关心对方的变化,多发现对方的优点,多讲些好听的话语;少抱怨、少指责、少误会,我们在孩子面前从不吵架、从不指责,让我们两个儿子都会因为有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感到温暖。

因有我们俩的榜样,两个儿子都懂得互敬互爱。别的家长都说,孩子小的时候经常是打打闹闹的。依我的小孩来说,我很少很少他们这样,从小就懂得相互忍让。无论是哥哥还是弟弟,如果邻居阿姨给点吃的其中一个,(就弟弟来说吧,他会问“”阿姨,可不可以再多给一个车,我家里还有一个哥哥)换回哥哥,也会这样说的。现在哥哥已经读初三了,在校同学给他点好吃的,他也不舍得吃,一直留到星期五晚回来。他兄弟俩就一起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

尊老爱幼,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家虽然不时常有老人在这,可每周孩子回来,第一时间就叫他们给爷爷、奶奶打电话问好,问问他们的情况、吃饭没有、身体情况怎样,老人俩听到孙子的声音,总是乐融融的。其实,在我身边也会经常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发生,就是有时下雨,我会带着儿子一起坐公交车上学或放学,在车上看见有老人,我就会很自觉地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然后对我儿子说:“儿子,来吧!妈妈抱你”儿子就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也立刻站起来说:“不用了,妈妈你坐吧。你会晕车”我坐下后,坚决地说:“来吧,妈妈就想抱抱你。”这样,孩子就觉得妈妈特别的亲切。妈妈孝敬老人,妈妈爱护孩子,孩子心疼妈妈,这不就是尊老爱幼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只有那些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体现尊老爱幼。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践行尊老爱幼的美德。

说到勤俭节约,从小我就教育孩子,无论什么东西都要节约,也不能乱花钱。我两个儿子在石龙坑小学读了六年,说句实话,他们很少很少在校门口买零食吃。有些人会想,他口袋没钱,有钱你看他会不会买。我相信我两个孩子就算有钱在口袋也动摇不了他们的好习惯。我记得有一次,小儿子上二年级的时候,他在校门口捡到了一块钱。他紧紧地把一块钱塞到口袋里,等我去接他的时候,他悄悄地在我耳边说:“妈妈,今天你不用干活都有一块钱赚。”我问他:“为什么?”他就很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捡到了一块钱呀!”我就顺口一说:“那你为什么不去买东西吃呀?”他有点生气地对我说:“妈妈,您不是从小就教我们要节约用钱,不能乱花钱吗?”我摸摸他的头说:“孩子,你真棒。还记得妈妈说的话。”

我大儿子也不例外,他也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在校尊师重友,在家尊老爱幼。回想他初一到初三这几年里,除了每月给他300元的伙食费,几乎什么零用钱他都不要,你怎么塞给他,他都不要。这也因为平时生活中夫妻俩点点滴滴的行为下影响出来的好习惯吧。

父母不但每天都要教育孩子怎样去互敬互爱、互相帮助;怎样去勤奋、去节约,还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是他们学习的好榜样。

懂得包容、懂得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才能领悟到人生的乐趣。

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直播观后感(二)

家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庭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在一个家庭,老人要宣扬家风,结合自己的经历,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晚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我的父母没多少文化,但他们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一直告诉我,做人要善良厚道。父亲常给我讲身边的人不孝的结局。比如附近三个盗墓贼,没一个善终。如有老人无疾而终,父亲感慨,说那是好人,修行好,所以才得善终。从中我明白,道德是天地的本分,本分是个人的规律,当违背了这一规律,人就有灾难。

马克思与女儿有这样的问答。问:你最崇敬的男人的品格是什么?答:刚强。问:你最崇敬的女人的品格是什么?答:温柔。其是,这个话题与家风有关。男儿当自强。这里的自强一则是韧性刚强,一则是有理想抱负。男人无志,家道不兴。一个男人定要有责任有担当,否则,在家庭中没地位。你啃老或吃软饭,别人能尊重你么?农村人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所谓旺夫相,实则是慈眉顺眼的贤娴之态,不是女汉子,更不是河东狮吼。用老人的话说,悍妇不仅不利,而且贱己。

家和万事兴。对一个国家而言,强盛祥和很重要,对一个家庭而言,和睦和谐更是关键。比如在家庭里,长者处事公道,晚辈心服口服。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有了困难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有好家风才有好家道,才能出好子弟。晚清具有改革思想的名臣不在少数。然而,虎父无犬子。他们的后人也往往是一时俊彦,如曾国藩之孙曾纪泽、孙曾广钧,左宗堂之子左孝同,张之洞之子张权,李鸿章之子李经方、侄李经羲,谭继询之子谭嗣同,陈宝箴之子陈三立等等。梁启超五个儿子三个院士,一个上西典军校,一个上南开大学。我以为,他们的儿子没有褪化成今天的官二代,这与他们的家风家教密切相关。《曾国藩家书》便是明证。

城市化之前的中国农村是熟人社会,那时,家风家道很重要。比如男女相亲后,双方都要要打听对方的家道,说到张家李家,有时甚至剖根问祖。一般来说宁折十座庙,不拆一家亲,大多数人在这个问题上要么不说,要么只说好。但是,有实在人说实在话。有人会这样说,说人家那家人从老到小没的说。娶媳妇看丈母娘,说丫头她妈是个好人,贤慧本分,锅灶好针线好。如果有什么问题,比如说,有人说,娃娃我不了解,但他们爷爷就是个龟贼、她奶奶作风不正等等。往往或许就是这么一句话一门亲事黄了。农村称这种人是“塞砖头”的。由此足见家风家道的重要性。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试想,如果家家都有好家风、好家道,自然就会有好社会、好世道。

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直播观后感(三)

家,给人以温暖。它是人们的唯一定所,是人们的避风港湾。但是,家要有家的样子,不能乱七八糟,没有规矩。有句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一个家庭,没有规则,只有溺爱与包庇,那请问这是一个家吗?家原本是一棵参天大树,是一座巍然耸立的大山,万一。他忽然倒了,塌了。请问,这是谁造成的?是我们。爸爸没有威严,妈妈全是溺爱,我们变成一个个蛮横无理的人。家这棵参天大树一倒,大山塌了,我们后悔了,懊恼了,可惜晚了。

我记得寒假临近过年时,电视上出现了一种许久未听过的新词“家风”。这一词是新闻联播上所播出的,他们派出记者,随机提问,“家风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家风,我认为是家里人的一种行为,是好是坏。我认为我家的家风是热情,爽快和执着,因为家中的每个成员都十分热情好客,遇到困难不退缩,说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我认为是家人的素质,是深是浅。家人如果不学习,将得不到知识,学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一点。从小,父母教育我们要认真做事,知错就改。现在老师教导我们分清黑白,认真做人,踏踏实实。将来,会是社会教育我们坚持不懈,守法牢记。每一天,我们都学到东西,学到知识,学会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家训,我认为是家人的教训,是严是松。如果每个人都官官相护,隐藏事切,我认为就要使用杀手锏了。如果每个人都坦诚相待,大公无私,我认为规则没有必要了。家训,该用的时候,一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该时千万不要用,否则会铸成大错。

一个家,既要有令,也要有暖,二者不可缺。

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直播观后感(四)

“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好家风,自古以来就是千家万户的一本厚重好教材,你方传来、我来接力,在千千万万个家庭中倍受传承与守护。

日前,中央文明委授予了300户家庭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这是一面镜子,能照差距,也是一面旗子,树起了文明好榜样,目的旨在促进一种社会共同遵循,形成一种“辈辈孝、代代传、家家和”的良性循环。事实上,这需要集小家、集众人之力传承、发扬,递好接力棒,通过一系列的有效形式把这股文明家风吹送万家,恩泽万家。

网络的“天朗气清”为好家风蔚成风气营造了一个网传的良好环境。近年来,国家大力整顿网络,肃清垃圾净化污浊,网络惠风和畅,成为了“倡文明·树新风”的重要阵地。在网上,有的通过点赞来汇聚能量,有的是分享文明家庭好事迹、好家训、好美德,有的又是撰写网络评论发微博,推动优良家风的广泛传播。从11月23日起,中国文明网联合全国各省会城市文明网共同开展“好家风·网上行”传递接力活动,通过“读家训”、“展家美”、“写家书”、“树家风”、“读好书”等系列活动,让好家风风靡了整个网络,深深影响无数网民。这对于网民来说有的或是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有的或是理论到实践的直接过渡,而最终的结果定是春风化雨。于此而言,网络必然就要多些这样似的“接力活动”,在传承和远扬好家风的同时,家庭和网络文明兼得芳香。

文艺的“百花齐放”为好家风远扬航行提供了必要的载体。文艺也要坚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精神,作为好家风的传承载体,去培育和推动更多的文明家庭。文艺的作品多样多式,诸如歌曲、小品、绘画、书法、摄影等都可以为好家风的传承蓄能,以好的视听效果对受众产生目濡耳染的影响。12月15日,天津市文艺家走访文明家庭,根据文明家庭的生活故事为“梦娃”谱写新乐章,还创作了相声、书法、摄影作品,弘扬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美德。不仅如此,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12部委部署开展的2017年“三下乡”活动,也要以时代为号召,多些好家风的文艺文化演出、展示等方面的作品,深入家庭、扎根家庭,传承好家风,引领家庭文明向上。

志愿者的“庞大阵容”也为好家风入脑入心传输了强大力量。截至目前,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名注册的志愿者人数超过2825万,志愿服务组织在册登记超过24万个,这个令人震惊的数字背后却凝聚了一个个文明的志愿服务。当然好家风的传承也要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当志愿服务的老师,不仅要为同学们上好经典诵读、科技制作、非遗传习等课目,也要把崇德向善的好家风、一批文明家庭的好事迹用好的语言、好的声音教授给他们,让他们从小沐浴好家风,从小形成孝老爱亲、勤俭节约、诚实守信、恭宽仁厚的好品行。让每一个志愿者担当好传承好家风的向导师,发挥好志愿者队伍的强大力量,好家风势必能厚植于人心。

家风无限好,传承正当时。于时代的洪流中,于“中国梦”的催人奋进中,人人共传承、共遵循、共守护,家庭才会共文明,好家风才有“无限的春光”。

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直播观后感(五)

强调“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指出个人、家庭、国家的有机统一。把家风家教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道德修养和文明素养的重要内容,势在必行。“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谷文昌家风则是家风建设的风向标。

谷文昌同志离开我们已经34年了,在他留下的丰富的精神财富中,家风更是我们全面治党的传家宝。回首谷文昌的一生,他严以律己,廉洁奉公:决不允许自己的家属搞特殊:一是“特殊照顾”,如女儿结婚,要求他批木材做家具,他不批,因为这是搞“特殊”;二是“特别严格”,就是一般群众可以做的事,领导干部子女不能干。如1962年的东山高考落榜生,绝大部分都安排了工作,而谷文昌的女儿却被安排为临时工。在东山担任领导职务14年,当他告别这片为之奋斗多年的热土时,带走的却仅仅是一只装书用的旧皮箱,一个放衣服的包袋,一把修剪林木的小斧头,两坛自己腌制的咸菜……

谷文昌家风既是谷文昌对亲属的具体要求,也是严格自律的真实写照,更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谷文昌家风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事例生动,集中体现了那一代共产党员艰苦朴素、清白为官、为民奉献的优良作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从严治党,应继承和发扬好这种优良作风,让简朴本分的“谷文昌家风”引领社会风尚。

“欲治国者,先齐其家”,家风作为一个家庭的风气,是一种潜在无形的综合力量,是社会风气的涓涓细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在每个家庭中的传承。中国历史上,许多有为之士都把修身、齐家与治国联系起来,认为要治国就必须修身齐家。“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留钱财给子孙,不如留下智慧与德行。谷家“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是谷文昌言传身教的结果。今天,对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来说,如何教育好家属子女,树立良好的家风,自己必须率先垂范,做出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大力倡导家风建设的今天,我们要以谷文昌家风为标杆,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风美德,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直播观后感(六)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就是说,做人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当官为人更要遵守道德规范,做到守住底线,不踏红线,不碰高压线,做一个为民务实清廉、领导满意、百姓拥戴的好官。近日,县委组织部发文,要求党员干部撰写家规家风文章,结合本人的家庭、家风、家规,对照周恩来的“十条家规”,我想说说自己正家风、立家规的体会和感悟。

本人及其家属,一个是部门主要负责人,一个是单位副职干部,多年来,约定俗成夫妻共同遵守的家规、家风就是:清白做人,踏实干事,不谋权私,不留话柄。

我认为,正家风、立家规不是形式,不是做表面文章,重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头为家为人树立清白做人、踏实干事、不谋私利、敬畏纪律的榜样。到民政局工作五年多,局里的招投标事项,我没干预过一次,也没背地里让亲友同事参与过一次,都是由局物品采购及工程论证领导小组进行阳光操作;优抚安置、调残评残、城乡低保工作中,我没为一个不符合条件的对象打过招呼、发过话。

我认为家风家规连着党风党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立好家规,树好家风,更是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推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的根本要求。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金钱固然重要,但金钱不是万能的,品德必须高尚。周恩来一生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朴素,不以权力为自己、为家人、为属下谋取私利,其高风亮节,世界敬仰,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楷模。他时刻用“十条家规”的尺子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规范家人的行为,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我认为立家规、正家风还是一种责任担当。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权高位重,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尤其重要。为此,必须有责任担当意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然是句老话,但从这句老话中我也悟出了新的道理:一个称职的党员领导干部,面对新形势、新常态,要管理好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就必须视那个部门、那个单位为自己的家,这个“家”的好家风、好家规更为重要、更应立好。诸如大到人、财、物规范管理制度,为民服务承诺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软环境建设评优制度;小到上下班纪律、机关作风建设、年度考核等制度,都应不断建立,不断完善。因为这样的“家风”、“家规”,直接关系到这个单位、这个部门党风行风的好坏,关系到党的事业及其部门和单位工作的兴衰。

我们家好的家风、家规,将继续保持下去,它虽然没有写在纸上,也没有贴在墙上,但每时每刻都会在我们夫妻及家人的心里出现。我决心做到天天常思己过、日日警钟长鸣,争做一个家规好、家风正、受党和人民信赖的民政干部。

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直播观后感(七)

“家和万事兴,只有家里和和气气的,我们的大家,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昌盛。”3月22日,呼家楼街道联合金色朝阳培训学校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家风抵万金”的讲座,辖区百余居民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促使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什么是家风?家族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好的品德,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就成为了我们家族的风气。家风好,这个地区的民风就好,国家就好。就像诗经中的《国风》和《雅颂》在唱歌的过程中就把这个地区的纯朴善良的民风表现出来了。讲座中,金色朝阳培训学校的王虹老师首先为大家讲解了家风的含义。

随后,她讲道:家风家训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是每个家庭教育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重要教诲。家庭成就孩子的教养,品格来自家庭的传承。“传统文化是宝,我们要一起学习。”

“我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例子。我一次我去王府井,看见一个父亲领着10岁的左右的孩子玩。正巧,这个父亲接了个电话,他马上说,这事我帮不了你,我现在不在北京,在新疆呢。”听了王虹老师的分享,大家哈哈大笑。王虹老师总结说:“教育孩子从小就要让他学会诚实,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王虹老师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和对家风、家训的感悟,运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为大家讲解了《庭训格言》部分内容,列举了诚以及美国第一任华裔内阁赵小兰的家教,通俗易懂地教居民们如何培养子女、孙子、孙女,以及如何营造良好的家风、家训。有的居民拿出笔记本做着记录,有的居民用手机记录下讲课场景,现场热情火爆,响起阵阵掌声。

讲座结束后,居民李华感慨颇深,分享了听课后的感受,她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或作风,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组成要素,也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家规、家教、家风,成为社会风气、公民道德的源头。家风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是一种无声的动力、无言的激励,它的影响是深刻的,全面的。“街道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教育活动,我们非常喜欢,提醒我们这些老人不要溺爱孩子,引导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树立家风家规的意识、进一步加强社会和谐建设。”

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直播观后感

【第4篇】观看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有感

观看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有感(一)

一个家长,可以不懂教育,但是如果减少对孩子的胡乱的干涉,把很多的自由交给孩子的话,孩子多半会成长得非常好。我们现在很多是70后、80后的家长,这些家长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成长的年代,自己的.父母也没有文化,但也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人才,是不是?很多的家长恰恰契合了第三种,自己不懂教育,但我不粗暴的对待孩子,我的孩子也会成长的非常好。第一类家长是最好的,我懂教育,我的每一个管理都是合乎教育规律的,这样一般会培养出非常出色的孩子。现在我们社会上充满了第二类家长,本身对教育的理解不是很深刻,但是对孩子又管理的太多,对孩子的教育的确很着急,但方式不当或过当,导致许多社会悲剧。这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危险的,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家风、家教,更不懂其重要现实意义。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家庭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输的首要载体,家风家教是培育道德、培养人格的重要途径。父母品行正直端良,儿女上行下效;父母行为不端,儿女必受其害。家风家教可以说是联接个人、家庭、国家的纽带。家是最小国,国是万千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强调了个人、家庭、国家的有机统一,缺失任何一个环节,社会都不会安定和谐。社会发展至今,我们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族减少,小家庭增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家风淡化,家教缺位,家规失威,社会上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不良现象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乘虚而入,有的侵蚀家庭甚至危害社会,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去年春节期间,央视新闻联播一档采访节目《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播出后,从没离开但已久违的“家风”引起了社会热烈反响。在今年2月18日召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提出要将家风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刘奇葆说,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其实,许多家风家教的内涵正是我们如今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遗忘的传统文化,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相吻合,可谓是传统精华,影响深远。抓家风家教教育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达到教育和谐的途径,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家长树立良好家风、学会正确家教,注重自身修养、注意行为举止、传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这才是实实在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体、家庭身上的完美呈现。

观看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有感(二)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精神道德的沉淀,是世代传承、经久不息的文化品格。家风纯正,社会风气才能积极向上。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要把做合格党员的要求融入家庭文化建设,推动党员干部自觉立好家规、正好家风、处好家事、管好家人,涵养优良家风,促进党风政风。

重表率,做清澈家风的“领跑者”。党员干部正家风,首先就是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为家人做表率。要充分认识家风和党风、政风、民风的紧密联系,树信念、强党性,培养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只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行得正、坐得端,常怀敬畏自省之心,带头遵纪守法、勤政爱民,表里如一地践行党员干部应遵循的要求和准则,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勇于担当,以优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人格魅力赢得家人尊敬、信赖和支持,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带动家庭成员,引领清澈家风。

重规矩,做严实家风的“定立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家庭为人做事的规矩。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家风正方能作风正,建设严实家风,是党员干部的职责和使命。要在清正家风上下实在功夫,管好家里的人,立好家中的“法”,对家人严格要求,防微杜渐,做到从严治家、公私分明、公权为民。与家庭成员共同讨论制定家规家训,引导教育家人牢记党纪国法,提高认识水平,明辨是非曲直,抵制歪风邪气,在相互关怀、相互监督、相互提醒中逐步形成风清气正、从严从实的良好家风。

重传统,做敦厚家风的“继承者”。中华民族历史灿烂悠久,有着千百年重视家风的传统,孕育了许许多多至今依然影响深远的优秀品质和良好家风。从古到今,历代先贤、名人大家大都十分看重家风家训,忠义并举、勤俭治家、谦诚礼让、敬老孝亲等,这些家风家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营养,历久弥新,被代代人称颂和弘扬。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当代共产党员的先进典型,也用他们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情怀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后人留下了动人家风和磅礴的精神力量,党员干部要传承这些好家风,用家风教育和感染每一位家庭成员。

重纳新,做新型家风的“开创者”。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当前传统的家庭文化受到各种新变化的冲击,家风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弱化,然而面对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的现实,在当今“小家庭时代”,重拾家风尤为重要。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总书记谈到家风建设时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党员干部要带头开创新型家风,与时俱进,吐故纳新,剥离落后保守,倡导开放多元,将传统家风融入时代精神内涵。只有每个家庭都散发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社会才能文明进步、和谐发展。

观看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有感(三)

“校有校规,家规家规”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一问到“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这些问题,同学们就会傻眼了。

我家的家风是“孝”,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父母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的更远!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做奠定而坚定的基础,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记得在小的时候,我每次去和好朋友玩儿,都会忘记爸爸或妈妈规定的时间回家,玩儿的尽兴的时候就会很晚回去。让大人们很着急,于是妈妈就对我很认真地说:“我们是怎么规定的时间,为什么每次都不遵守规定,这么晚才回来。现在我们就规定,同样的错误不可以犯三次,同意吗?”我点了点头,并向妈妈保证下一次一定遵守规定,按时回家。

好景不长,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一次暑假的时候,我的作业完成了,就去找朋友玩儿,妈妈告诉我最晚六点半回家,不要影响别人家吃饭的时间,我同意了。我们玩儿得非常开心,她的妈妈再三邀请我在她家吃饭,我欣然的接受了。过了一会儿,妈妈打电话要我回家,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为已经超过七点半了。一回到家,就被妈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我知道自己的错误是没有准时回家,并且在别人家吃饭不光打扰了别人,也给别人带来负担。暗下决心,绝不再犯。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家风、家训、家教”是什么。“家风”是一家子的风气,这家风一旦败坏,这家的思想品德也会跟着坏,这家就再也难以培养优秀的后代了。如果没有“家训”,那么就会把后代宠坏,只有让他(她)知错就改,然后再慢慢教育(她)。我想这就是“家风、家训、家教”吧!

观看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有感(四)

一.网络化活动有利于学习型家庭的建设

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社会信息渠道通畅、信息传递量非常大,可能我们的小孩子在一年内所摄取到的信息量相当于祖辈一生的获取。所以,家长单纯地依靠自己来的家庭指导教育是远远无法满足当今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望的,他们所需要的是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寓教于乐的亲子活动。他们希望离开学校以后开展的活动里有家长的身影,有家长的帮助。而一些家长由于时间和能力的限制,不能完全满足孩子的需求。网络化学习型家庭的形成就切实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1.改变“四大一小”的家庭活动模式。

亲子沟通、其乐融融其实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随着城市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独生子女家庭的日渐增多,小太阳们总是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呵护下长大。许多孩子在放学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后开展小队活动的可能性几乎是“零”。不可以!有危险!,以至于许多孩子养成了孤僻、内向、软弱等不良的性格特征。网络化的创建等于在不同的时段充分调动起家长的“工作之余”,“家庭”的范围大了、敞开了,孩子既拥有的走出家庭交友的活动权利,家长们原来的种种不放心也不复存在。

网络化的学习型家庭以帮助孩子们了解社会、走进社会开展丰富有意义的小队实践活动为根本目的,一般有学生、家长自发组织在一起。所以,家长在这个小集体中还是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许多活动的资源由家长提供。如,我为自己家的小朋友和朋友的小孩子共建的“章鱼”网络,就根据家长的工作环境设计了一个系列的“跑深圳”活动:参观深圳城市建设规划馆——慰问地铁施工现场的叔叔们——到模型馆制作一组“我眼中的深圳”原木模型。

孩子们由在规划馆中面对巨型模型的惊叹到看到地铁建设者们后的感慨到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时的憧憬,很全面地从不同的活动角度体会了“我爱深圳,我要为深圳做贡献”的思想感情。是一次非常好的活的“乡土地理课”。家长们在活动过程中非常尽心地以己所能为孩子们充当路线设计师、司机、讲解员、导游。家长们表示,平时在家庭教育中努力使孩子们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但是收效甚微。可是在组织了这些活动以后,孩子们通过切身的感受从内心真正懂得了深圳在发展,我们在和城市一起进步,自己身上学习知识、学习做人的担子很重的道理,所以,每当孩子们参加完一次活动后,都会自发地在日记中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给自己的“大朋友”——爸爸妈妈看,也会在网上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给自己的小伙伴看。在交流中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亲情,也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友情,使一些孩子的性格由此而开朗起来。这样一个快乐的大家庭,家长们乐在其中,孩子们更是收益在其中。

2.网络化活动促进了家校同步

我们知道现代教育来自三个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而网络化的形成,对于学习型家庭而言,不但构建了家庭和家庭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间的联系,更加深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交流。我家小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就有深刻的体会。该班有一个家长共同参与建设的班级活动,在每一次的活动中,老师总是会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成为这个快乐大家庭中的一份子。虽然,老师放弃了宝贵的休息时间,但是,教师、孩子、家长之间的这份融洽之情却是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的。记得,一个邻居的小孩性格倔强调皮,在学校里是个令各科老师头痛的人物。自从他和爸爸妈妈一起加入“班级活动”后,老师和其他的同学家长了解到,原来他的父母对他的要求非常高,每天回家后不是做作业就是拉小提琴,时间排得满满的,孩子得不到正常的发泄,脾气很坏。针对这个情况,老师邀请其他学生的家长、同学们和小孩子的家长进行了一次交流会,在会上共同“诊断”,为小孩子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并一致推荐他加入学校的“读书俱乐部”,不久小孩子就因为其丰富的课外知识成为该俱乐部的小辅导员,在管理别人的同时,这个小孩子也在同学、老师、家长的共同帮助下学习了“自我管理”,犯错误了,尽量与他人多沟通交流,家长则在家庭中多给孩子一些活动的空间和时间,面对孩子的错误,他们也尽量以耐心说服为主。平时,小孩子的家长通过电子邮件与“班级活动”的其他家长、孩子多交流小孩的在家、在校表现。经过一个学期大家的共同努力,孩子的脾气变了,还被同学们一致选为中队体育委员。从这一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集体的教育力量”在网络化学习型家庭的活动中一览无疑并充分展示了不同社会角色的大人小孩在帮助别人的过程所展现出的无穷的人格魅力。

二.网络化有利于孩子们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社会交往是人的社会性当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指的是:人与人进行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运用口头语言,身体语言,情绪和认识等方面的技能。我们的孩子在学校上课,天天和老师、同学接;上街买东西或去公共场所活动,总要和社会上的某些人接触;回到家又要和亲人们接触。在这些过程中,我们的孩子往往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我们现在的“独生太阳”,有家长在一旁呵护倍至,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而在当今的社会中,“合作”与“实际”都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们在为孩子设计小队活动的过程中想了很多办法。尝试后感到:这种活动式的教育手段不是在“言传”,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身教”。

1.网络活动中的角色选择、目标设定。

?有一个活动组中的5个孩子来自不同类型的家庭。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是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霸王”。在网络化的小队活动。

中,他们渐渐地感受到,我们组织的是一个大家庭,只有互相帮助才能获得成功。今年寒假,家长们发现孩子们热衷与上网交友,带有较大的盲目性。针对这一情况,家长们凑到了一起商量解决办法,如何既让孩子爱电脑、学电脑,又让孩子有的放矢?于是,家长们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请来大学中电脑课讲师为孩子们组织了一个“电脑小报”编辑组,教孩子们如何上网查询有关资料,进行合理的排版、美化,并提出了分工合作又必须独立完成的任务,然后合成小报。起先,孩子们各有各的主意,你争我抢不知道如何配合,如何把自己选中的资料与别人的融合,吵成一团。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及家长们的鼓励、支持,第一份小报纸顺利诞生了,孩子们热烈欢呼。此时,网络队伍中的任何一个家长都感受到教育成功的激动。

2.在角色活动中学会合作、目标递进

我们的家长们曾经带领孩子去动物园开展“认养小动物的活动”。在活动时,家长们还带了自制的队旗。旗子很重,孩子们起先还很兴高采烈地扛着,可是,活动要持续一个上午,一个孩子扛行吗?但孩子们处理得很好,每个半个小时,就会有男生主动替换扛旗子的同学,一旁的家长看了感慨万分:如果只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听讲“集体的事情大家要抢着干”的道理,他们将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很难感受到在这种互相帮助的实际行动中得到的一些珍贵的体验和感受,现在,则不再需要有老师、家长向他们讲述“团队合作精神”了。

少先队的活动该怎样搞——放了学出了校门是不是就偃旗息鼓了?活动沾了“少先队”的边是否和家庭的关系就无足轻重了?这些都一直是辅导员费心的问题。从素质教育、体验型活动理论的方面去思考,快乐队建的概念应打开校门,走向社区,依靠社会、家长资源构成帮助学生衡量自我、发现自我、改变自我,尝试以建立“快乐小队社区行”为切入口,充分寻求学习型家庭的资源优化组合,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中求真、求善、求美。

快乐为先导,资源来共享。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孩子们发掘着自己的潜能,张扬着自己的个性,使学习型家庭与快乐小队的建设共同成长。

观看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有感(五)

100户“最美家庭”,100个“最美故事”。作为人类社最基本的构成因子,家庭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就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内涵:互谅互让、相濡以沫、风雨同舟、不离不弃、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甚至舍命相护,人类用真情甚至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最美家庭”的绚丽诗篇,即便,她可能是含了血和泪,但从来都阻挡不了她那耀眼的光芒!人类也正因为有了这些耀眼的光芒,才成了一个充满温馨、充满爱的温情世界,也才构成了人类文明最基础也最核心的家庭文化。

由全国妇联举办的20_全国“最美家庭”评选揭晓仪式在京举行。获得评选的100个家庭从不同侧面生动演绎了我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家庭文化,无异于是一次正能量的集中释放,对我们每个人甚至我们这个民族来说,无疑,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她的举办,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我们整个社会对传统家庭文化的一次深情呼唤: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我们,很多东西在逐渐淡化、消磨甚至慢慢流失,我们需要找回,同时也找回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个热切呼唤。

再也没有什么比一个充满爱意,充满温暖,家庭成员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肝胆相照更感人,更动人,更温馨的了!“家”是什么?家是我们遮风避雨的地方,是我们舔洗伤口的地方,是我们享受天伦之乐的地方。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都丝毫阻挡不了家的温暖的光辉,也丝毫阻挡不了我们对家的热爱和向往。而这个家里的每个成员,要为这样一个家去共同付出、共同努力、共同奋斗,也共同营造。我们没法要求其中某一个人为了这个家而无怨无悔地去付出,虽然我们应该这样去付出。但我们需要心灵的回应:回应是我们继续努力和前进的最好、最强动力。所以我们每个成员必须同时在努力、在付出甚至做出某些牺牲!也正是这些付出、努力甚至牺牲,我们每个家庭才充满了爱,充满了力,我们才能得以安宁下来,才能让心灵的殿堂不至于坍塌——心灵的殿堂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基础。

再也没有什么比一个家庭里的每个成员为了这个家而日夜奔波、日夜操劳、殚思竭虑、奋勇直前而更让人为之动容的了!100个“最美家庭”,谱写的就是100曲这样的奋斗之歌、奉献之歌、爱人之歌!也正因为这100曲荡气回肠的爱之歌、奉献之歌甚至是近乎悲壮的牺牲之歌,才凸显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生死与共的传统美德!这个美德,是我中华民族延绵数千年的重要根基,是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傲立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石,并必将是我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之梦的强大动力!所以品读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在教育我们热爱家庭,热爱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不仅是在激发我们为家庭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奋斗的潜能,更是在呼唤我们把丢失的东西找回来,把我们丢失的心灵找回来,让我们永远有一个根,更永远有一个清晰的、明确的前进方向!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过得更好、更幸福。也只有这样,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持续美好起来,持续进步起来。也只有这样,我们这个几千年的古老民族,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激发出新的动力,并最终傲立世界民族之林!

观看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有感(六)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我个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主要应做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学生活正规而有序,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懂得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什么时间不该做什么事。如教育孩子养成早起、早睡,长期做下来,孩子自己也能学会独立按一贯的生活规律来制定合适的作息时间表。一旦孩子习惯过一种有规律的生活,那么时间观念就己内化成他自己的一种宝贵素质,自我意识的控制力就得到了长足发展;家长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惰,应该有意识的从小锻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整理书包、书桌、自己的衣服自己晾晒……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目地是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办事情能力,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当孩子在生活中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孩子的独力意识与自我责任感就增强了很多。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这方面我们要求他做到:教师上课时要专心致志听老师讲课,不开小差;养成定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他做作业时我们不在旁边陪他,监督他,我要他不懂的问题自己查资料,查不到时我们才会提醒他和启发一下,只在作业难点上和孩子一起分析,慢慢养成他独立思考的自学习习惯。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

三、多与孩子进行沟通

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与孩子沟通时,也应注意时间和环境,才能起到想要的效果、以前我经常在全家吃饭时,教育孩子、寻问功课等,紧张的气氛令孩子有时吃不下饭,经常是愁眉苦脸的,我气上心头,满脸怒容,弄得好好的一桌饭菜,谁也吃不下。后来,通过跟其他家长交流,我现在就经常利用晚饭后散步和平时在一起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有效交流。询问孩子在学校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及时搏捉孩子思想上的细微变化;跟老师进行有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有效结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家长成员间要配合黙契

为教育孩子,作为家长成员之间要配合黙契,形成合力,对孩子的要求、态度、引领方向要基本一致。如果彼此之间目标一致,态度不统一,往往会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受到另一方面的干扰,孩子在多重选择面前就会茫然失措,无所适从,家长的心血必然付之东流。我和家庭成员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孩子逐步形成有坚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上是我家庭教育的一点心得休会,当然不同家庭情况,不同的孩子,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可能会有一些差异,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相互学习中进步,我们最终的目地是一样的,那就是希望自已的孩子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观看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有感(七)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孩子,父母责无旁贷。近日,聆听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高级讲师李建军教授关于家庭教育的精彩讲演,对我感触很大,受启迪,我认为家庭教育孩子应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环境上下功夫。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应耐心地给她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我们因不了解实情而错怪孩子时,我们应真诚说一句“请原谅,爸爸妈妈错怪你了。”并告诉孩们犯错误不可怕,关键是要知错就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今天的很多行为,不论是好还是坏,都直接和家长的行为有关。我们应努力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在家里要热爱劳动,多学习、孝敬老人,遵守社会公德,团结同事,不随意发脾气,不嘲笑挖苦。

二、要在习惯上下功夫。

好奇、好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作为家长应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观光,到大城市体会乡村与都市的差距,与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去共同得出结论。为使孩子养成爱学习、爱提问的习惯,家长应告诉孩子,问题都有答案,有的问题是孩子自己能弄明白的,有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家长应坦然地说:“爸爸妈妈也不知道,等会我们一起去查资料吧。”有些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远远重于答案本身。例如孩子问:“蝌蚪怎么会长出腿?”“蚕为会么会长大后不见了?”如果这类问题家长不能回答,就应买回蝌蚪和蚕,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得出结论。

三、要在赏识上下功夫。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现代家庭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很重,认为“严师”出高徒,往往只注意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批评多于表扬。这样往往会使得其反,使孩子性格孤僻、自卑、缺乏进取和自信心。作为家长,对孩子的赏识至关重要,应是用“放大镜”多角度去寻觅孩子在各方面的“闪光点”,并加大表扬肯定。在孩子取得成功时应鼓励,与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在孩子遭到挫折时,家长更应给予爱抚和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爸爸妈妈相信你做得最好。”

四、要在配合上下功夫。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很重要,密不可分。家长只有和学校老师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孩子上学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与老师一起度过,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提高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作为家长应积极和老师联系沟通,参加学校举办的“家校联动周”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及其他方面表现,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愿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共同探究家庭教育问题,为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孩子们铺设一条健康的道路。

观看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有感

【第5篇】2022《民法典的家风家教观》直播观后感

2022《民法典的家风家教观》直播观后感(一)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最近,随着“家风”一词火了起来,脑海中不禁涌现出爸爸妈妈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妈妈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吵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去找你们老师。”!妈妈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妈妈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爸爸总爱和我说要我做一个能吃苦耐劳的人。你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爸爸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2022《民法典的家风家教观》直播观后感(二)

家风是什么?它是刻在老宅匾额上的“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更应是秉承先辈的德行。它就像一块上好的古董,历经时间的打磨和许多人的呵护。但它有形,家风无形,家风看不见,摸不到,却渗透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是一家和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

在中国传统的封建家长制度下,中国人十分注重家教,大致可总结为“五常八德”。其实,也就是一些教会做人的道理,主要是以“孔子倡导的”仁礼为根基,总结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古代农业社会比较重农桑,以“耕读作家”四字作为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耕田可以养家糊口,读书可以修身养性;既学做人,又学谋生,至今也可看到许多古宅匾上也有这四字,证明它是中国人一直追求的信仰。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家庭教育仍然占重要地位,从一些细微之处,便能看出一个家庭拥有怎样的教育方式。有细心网友曾在地铁上看到一幕:一个7岁的小女孩背着书包,把空座位让给母亲坐,母亲坐下来之后,才把孩子的书包拿下来,放在自己腿上。这正体现了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及风尚。这对母女都有着各自的品性,孩子有独立品格,尊重长辈,母亲对孩子在细微处体贴,但不是“保姆式关注”,众多网友评论:这个家庭肯定有一个充满爱、重德育的家风。可见,家庭教育可以反映出一个家庭的风貌,它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古人们也会有一些明智的教育方式,颇具意义,于我们受益匪浅。如写下四万多字的《颜氏家训》的思想家颜推,他谆谆教导子弟既要努力读书当学霸,也要关注农事、商业方面的知识,主张学习不做书呆子,要学习更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也有许多古人既教导子女们学习更多知识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也倡导学习礼节。比如在吃饭时,长辈不动筷,晚辈就不能动。吃饭不能剩,不能掉,不能吧唧嘴,不能露齿,不仅如此,对于礼教方面还要更加严格,一些最基本的晚辈向长辈的示出的礼节必须烂熟于心,形成一种习惯,这也体现了一个家庭教育对礼节方面的严格要求,于当代,是一种处世的大智慧。

古代生活和现代生活的教育方式都具有借鉴意义,不仅如此,时常在电影、电视剧也能见到许多新奇的具有借鉴意义的家庭教育方式。当家里的某个子女犯了错,长辈会教他背家训,用家法予以惩戒,在电影《无问西东》中,开场时母亲便让儿子跪下背家训,这不过是出自爱子本能,给他一种劝戒,接着,母亲说出了一些打动无数为人父母者的心的话,母亲只希望儿子可以追求自己喜欢的,享受生活,安静和美的过完一生。这种教育方式与一些家庭截然不同。有此家庭想让孩子遵从他们的一切,按照他们给定的目标去发展。这对孩子们来说,无非是给他们施加更沉重的压力,可能的结果会适得其反,所以,在一些电影中的家庭教育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家风无形,既说不清也道不明。但它却能影响许多人的一生。

2022《民法典的家风家教观》直播观后感(三)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纵观前人,家风家训可谓是民之本,国之福啊。大多数人的家里都有一套家规家训,我家也不例外。客厅中间挂着许多家规。

那天,老师宣布了单元考将在三天后进行,当许多人尖叫抱怨要赶紧复习时,我却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淡定地说到:“小考而已,不必太在意,等最后一天再复习也不迟。”

几两天过去了,考试前的最后一天到了。我回到家,翻起了课本,发现有许多知识点我还很陌生,这时我便开始焦躁不安起来了。我懊悔地望着天花板,开始了临时抱佛脚。读着读着,我的眼皮开始打起架来,我揉揉眼,倍儿想跳到床上入眠,但还是克制住了。突然,爸爸走了进来,惊奇地问道:“怎么还没睡?”我支支吾吾地回答道:”复习……准备明天的考试……”爸爸眉头一邹,说到:“早干嘛去了!”于是他拿来一把椅子,开始念叨了:“做事情之前,要做足准备,未雨绸缪,不要临时抱佛脚,搞得手忙脚乱的!知道吗?”我也只是像应声虫似的应了一声。

听爸爸说,这便是我们家的家训期中一条了。就是“在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做好最充足的准备,不要等到事情将至,才知事情之重,不知所措,而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事半功倍,让成功触即而得。”听后我仍对此不屑一顾,只认为是前人的一些封建思想,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渐成为历史,不可实用。爸爸看到我不屑的眼神,又跟我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毛主席曾经说过,不打无准备的仗,若要打胜仗,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你明白事情的准备是有多么重要!倘若士兵们只在要打仗即将来临之时,才努力的训练,你认为这来得及吗?能打胜仗吗?国家又能安宁吗?”这番话让我感触颇深,原来这个小小的问题竟能关乎到国家的命运。这个先人总结出来的道理,确实让我受益无穷啊!

再次走到挂在墙上的家训旁,我轻轻地抚摸着,此时,凝聚着祖先们教育的结晶,人生的感悟。我义正词严地告诉自己:“要永远铭记这些家训,并像祖辈们一样将它们传承下去!让后辈和我一样受益终生!

2022《民法典的家风家教观》直播观后感(四)

家风,是一个家庭中的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是家族中长辈对后辈的默默影响,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家就是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

妈妈告诉我,做人一定要孝顺。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从小,妈妈就告诉我要学会孝敬长辈。记得两三岁那年吃团圆饭,看着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我垂涎三尺,忍不住伸出筷子去夹。这时爸爸妈妈立刻制止了我,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学会尊敬长辈,好吃的东西,一定要等爷爷奶奶他们来才能一起吃!”当时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虽然那时还不明白话中的真正含义,但我还是乖巧地安安静静地等长辈们来。从那以后,“孝”的种子深深地埋进了我的心里,渐渐生根发芽。

外婆身体不好,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只要一有空,妈妈就会带着我去看外婆。由于外婆说话不太清楚,妈妈总是贴近外婆细心聆听,猜测外婆的意思,陪她聊天,耐心地照顾她。妈妈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孝”的含义。此时,“孝”的种子已在我心里开花结果。现在我们中学生,并不能也没必要为父母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孝敬父母,应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爸爸说,为人处世要讲礼。

“礼”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小家人就教育我要讲文明懂礼貌。一次爸爸带我出去玩,要问路。于是爸爸微笑着向一位叔叔走去,“您好,请问附近的……”那位叔叔看上去比爸爸还年轻呢,爸爸仍用了尊称,最后还不忘说“谢谢”。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个微笑,一句感谢,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带给他人温暖和尊重,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以后不管在家在外我都会牢记家风,注意礼仪。

奶奶教育我,要勤俭节约,勤劳能干。

奶奶是个勤快的人,每天都会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以前我吃饭总是掉饭,“天上一半,地上一半”,奶奶就语重心长地告诉我粒粒皆辛苦,不要浪费粮食。奶奶心灵手巧,总是修复旧物。被子这里缝缝那里补补便继续盖,衣服也是打着补丁。奶奶还特别有创意,经常旧物改造,废物利用。做衣服剩下的布料可以缝一个小枕套,奶粉罐绑在一起又是一个凳子。从奶奶手中出来的东西既美观又实用。她还叮嘱我们要随手关灯关风扇关水龙头,久而久之,我们都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

家风还体现在很多方面,在家人的言传身教中,我还学会了做人要善良、宽容、诚实等等,我会铭记家风,并将家风发扬大!

2022《民法典的家风家教观》直播观后感(五)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每家每户都有着独自的家风家训。这种良好的品质,将会从上一辈的心里,传递到我们的心中。我们要接过这沉甸甸的担子,并把它传承下去。

“没有渊博的学识,也没有强健的体魄,你用什么服人?”这句话,母亲从小就对我说,因为家中原来经营着一家书屋,我也从小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母亲对我很严厉,自打我认识字以来,她便不再给我念童话书了。这也使得我的童年过得特别快,甚至我还没有发觉自己长大了,就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不过,这也带给我别样的收获,在同类孩子中,我总会显得格外的成熟,这让我总是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似的,母亲告诫我:“你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多认几个字就能怎么样了,外面比你争气的人多多了!”听了这话,不争气的我不争气地哭了,这泪水把我心中那嚣张的气焰灭了个灰飞烟灭,我明白母亲的意思,她不过想同其他母亲般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骄傲。

父亲总是温和的,可我却有着如此泼辣干练的性格,大概是随母亲吧。“做人轻浮,态度随便,这可不是个好孩子的表现喔!”父亲为了告诉我这个道理,做事经常慢慢的,母亲见了是要骂的,我不由得替他担心,直到有一天夜里,我下床上厕所,偶然听到母亲与父亲的对话。“你不要这么凶吗,”这是父亲的声音,“孩子还小,有些习惯要慢慢养成的。”“那也不能教他做事慢呀!”母亲的声音比平常温柔了许多,父亲回答到:“我不是在教他做事慢,你瞧他平日里,做事情老是一会走神,一会认真,这怎么行嘛。我要告诉他,做事首先要态度认真,什么事情都不重要,正在做的事情最重要。”果然,父亲不同于那些五大三粗的人,他的心思仿佛比别人更细,更密。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不能丢,如何使人既遵循规则,又能学习良好品质,还能传承传统。这便在我眼中是父母不同于其他父母的特点了。记得那时候我还小,吃年夜饭时,因为无知,而坐到了正对门的“上八位”,这是长辈的位置。母亲见了,便走过来,同我说起“上八位”是长辈坐的,问我能不能和外婆换个位置,我第一次见母亲温和的样子,便爽快的答应了,事后,母亲对我说:“儿子,你要学会尊敬长辈,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爸爸妈妈,没有我们,就没有你了,对吗?所以,我们要通过每一件事情来表现出对长辈的爱,对吧!”我点了点头,看见母亲笑得那么美,那么美。

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许多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家风家训会伴着我们每一个人成长,带给我们许多良好的品质。

2022《民法典的家风家教观》直播观后感(六)

家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庭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在一个家庭,老人要宣扬家风,结合自己的经历,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晚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我的父母没多少文化,但他们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一直告诉我,做人要善良厚道。父亲常给我讲身边的人不孝的结局。比如附近三个盗墓贼,没一个善终。如有老人无疾而终,父亲感慨,说那是好人,修行好,所以才得善终。从中我明白,道德是天地的本分,本分是个人的规律,当违背了这一规律,人就有灾难。

马克思与女儿有这样的问答。问:你最崇敬的男人的品格是什么?答:刚强。问:你最崇敬的女人的品格是什么?答:温柔。其是,这个话题与家风有关。男儿当自强。这里的自强一则是韧性刚强,一则是有理想抱负。男人无志,家道不兴。一个男人定要有责任有担当,否则,在家庭中没地位。你啃老或吃软饭,别人能尊重你么?农村人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所谓旺夫相,实则是慈眉顺眼的贤娴之态,不是女汉子,更不是河东狮吼。用老人的话说,悍妇不仅不利,而且贱己。

家和万事兴。对一个国家而言,强盛祥和很重要,对一个家庭而言,和睦和谐更是关键。比如在家庭里,长者处事公道,晚辈心服口服。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有了困难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有好家风才有好家道,才能出好子弟。晚清具有改革思想的名臣不在少数。然而,虎父无犬子。他们的后人也往往是一时俊彦,如曾国藩之孙曾纪泽、孙曾广钧,左宗堂之子左孝同,张之洞之子张权,李鸿章之子李经方、侄李经羲,谭继询之子谭嗣同,陈宝箴之子陈三立等等。梁启超五个儿子三个院士,一个上西典军校,一个上南开大学。我以为,他们的儿子没有褪化成今天的官二代,这与他们的家风家教密切相关。《曾国藩家书》便是明证。

城市化之前的中国农村是熟人社会,那时,家风家道很重要。比如男女相亲后,双方都要要打听对方的家道,说到张家李家,有时甚至剖根问祖。一般来说宁折十座庙,不拆一家亲,大多数人在这个问题上要么不说,要么只说好。但是,有实在人说实在话。有人会这样说,说人家那家人从老到小没的说。娶媳妇看丈母娘,说丫头她妈是个好人,贤慧本分,锅灶好针线好。如果有什么问题,比如说,有人说,娃娃我不了解,但他们爷爷就是个龟贼、她奶奶作风不正等等。往往或许就是这么一句话一门亲事黄了。农村称这种人是“塞砖头”的。由此足见家风家道的重要性。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试想,如果家家都有好家风、好家道,自然就会有好社会、好世道。

2022《民法典的家风家教观》直播观后感(七)

中国古代有许多名门大族都有成文的家规家训,其后人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会相对遵纪守法,这其中家风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因为这些族人从小就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风对他们有着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同时,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家规家训对他们有着强烈的道德约束力。今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家风作风建设,这些传统资源无疑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父子相传,精神相继。父母是子女言传身教最好的典范,为人父母树立道德上的典范,养成良好的家风,最受益的人恐怕就是至亲骨肉。宋代名臣范仲淹一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纪晓岚称颂为“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自身立言立德的同时,对子女教育亦非常严苛。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其子女也得以传承父辈精神,为后人所称道。

要想为子孙后代树立良好家风,首先得自己行得端正,坚守原则。自己作出典范,无论是在多么恶劣的政治环境中,始终保持清廉本色,这才能够成为后人的榜样。现在的党员干部也要先做到自身过硬,这样才能正人正己。同时,家风也需要有意识的养成,对子女亲属的不当行为要时常提点,才能及时矫正,筑牢思想防线。

如今,以“两学一座”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党员,都应该意识到正家风的重要性,在家庭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时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执政为民,执法为民,时时刻刻以人民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试金石,廉洁自律,做新时代的先锋队。牢固树立家风,将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

通过对“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的学习,我会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求真务实地把各项工作做到实处,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做到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站得出来,把领导交给我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

2022《民法典的家风家教观》直播观后感

2022《民法典的家风家教观》直播观后感

【第6篇】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观后感悟

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观后感悟(一)

什么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族对修养、气质、智慧、人品的传承,家风是由父母家族长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风尚和作风,这样一代代的传承。家风一旦形成就能不断继承和发展,使整个家族有了一种灵魂和底蕴,家风传承越久家族底蕴越深厚。

首先是修养,一个好的家风会让人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前几天在公交站台有一幕很让我感动,有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她几岁的小女儿在公交站台等车,小女孩手里吃着零食,然后随手把垃圾仍在了地上,她妈妈望着她对她说“妈妈在家里怎么教你的?乱丢垃圾是不对的,赶快捡起来丢旁边的垃圾桶里”小女孩弯下腰把垃圾捡起来丢到了垃圾桶里。年轻妈妈的教育让小女孩知道了乱丢垃圾是不对的,这是一种个人的修养,小女孩在妈妈这样的教育下必然会成为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

说到气质大家脑海里肯定出现了大家闺秀,绅士风度这样的词语,对,就是这样的,良好的家风会有一种良好的氛围,在这种有气质的家庭的家风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在小时候父母就教育不要说脏话,见了长辈要行礼打招呼,走路要目视前方腰板挺直等等。这也是培养一个人的气质的一种表现。

大家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吧,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屋前有太行、王屋 二山阻碍出入,他决心把它们铲平。智叟认为这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后有孙子,子子孙孙永无穷尽,而山不会加高,为什么会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不止。天帝受到感动,便派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有人会想我们是在谈家风,愚公的故事只是他一个人的事而已,其实不然,愚公为什么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那是因为愚公的家风,愚公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办到搬走两座大山的,但是愚公把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不退缩的大智慧留给了后人,后人一代一代传承这样的家风,相信一定会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

人品在一个家族的家风中也有很大分量,比如在做人方面诚信,正直,勇敢,真诚,坦荡,宽容。做己方面的自知之明,自制自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觉自醒等等。

社会是由家族组成的,好的家风会形成好的社会风气,一个民族的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好的家风的传承,让我们把好的家风传承起来为社会的繁荣昌盛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观后感悟(二)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从古至今,《诫子书》、《勉谕儿辈》、《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

作为一个寻常百姓家,我的家风就是“踏实做事、真诚待人。”生活中,言出必行,做好每一件事,不做有损他人的事。即:做好事,当好人。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家人,先管好小家才能影响大家。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观后感悟(三)

家风家规是代代相传的精神滋养。对人的成长而言,家风、学风、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家风主要是对人生的启蒙,学风是对人生的充电,社会风气则是对人生的淬炼。

从当前来看,家风与学风的衔接,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只有二者互为补充,个人才有强大的精神积淀去阅读社会。日前,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工会在北京四中举办了以“黼国黻家,栉风沐雨”为主题的家风大家谈活动,教育专家与学校师生一道,畅谈家庭教育心得,共论家风建设路径。现摘编几篇,与读者分享。

别失去欣赏孩子的能力。《朱子治家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否则,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无法实施。然而,许多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地失去了欣赏孩子的能力,这让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失去了依存。

父母不欣赏孩子的原因,一是现实与期望的差距,二是面子。有人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久而久之,觉得孩子一无是处。经常有家长说这样的话:你看你,都考成这样了,还天天美!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比赛的话,小学或初中阶段相当于前5公里。42公里的比赛,前5公里跑第一名或最后一名,重要吗?

作为过来人,教育者和家长其实都清楚,一个人未来的发展,与小学或中学时代的考试分数不能画等号。可是做家长的,怎么就在孩子的分数面前失去理智,让愤怒扭曲了人性,让自己失去了欣赏孩子进步与成长的能力呢?

以胸中格局行不言之教。在优秀的家长身上,能发现共同的特点:比如夫妻恩爱和谐,带给孩子阳光心态和安全感,孩子也会对他人更信赖与亲近。比如家长有长远的眼光和格局,更重视孩子心灵的成长,不是光看眼前的成绩,也不只是关心孩子的物质需求。家长自己或工作中有追求,或生活中有情趣,能行不言之教。再有,就是尊重孩子,给孩子充分的信任,支持孩子的尝试,与孩子沟通顺畅。

家庭和学校应该是携手的关系,方向是一致的: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在家庭教育层面,学校可以做一些积极的引导,帮助孩子了解家庭,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一直以来,我觉得最朴实也最动人的一句宣传语是: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我们每天都会走出去,然后又归来,起点和终点都是家。让家成为一个最好的归宿,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家对每一个成员的期许,首先就是平安,是快乐。我想和家长共勉的是:不要太早放弃自己,从丰富自己开始创造生活,为孩子树立榜样。

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观后感悟(四)

每个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有了好的家风,我们的孩子就有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来成长,从中他们就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家庭的快乐。

维持一个好的家风,需要夫妻和睦、互敬互爱,相携共进,这时双方都需要意识到的,缺一不可。我结婚16年,生育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十五岁,上初三,小儿子也有十二岁了,上小学六年级。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十六年里,我们夫妻俩相处得很好,做到彼此都多关心对方的变化,多发现对方的优点,多讲些好听的话语;少抱怨、少指责、少误会,我们在孩子面前从不吵架、从不指责,让我们两个儿子都会因为有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感到温暖。

因有我们俩的榜样,两个儿子都懂得互敬互爱。别的家长都说,孩子小的时候经常是打打闹闹的。依我的小孩来说,我很少很少他们这样,从小就懂得相互忍让。无论是哥哥还是弟弟,如果邻居阿姨给点吃的其中一个,(就弟弟来说吧,他会问“”阿姨,可不可以再多给一个车,我家里还有一个哥哥)换回哥哥,也会这样说的。现在哥哥已经读初三了,在校同学给他点好吃的,他也不舍得吃,一直留到星期五晚回来。他兄弟俩就一起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

尊老爱幼,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家虽然不时常有老人在这,可每周孩子回来,第一时间就叫他们给爷爷、奶奶打电话问好,问问他们的情况、吃饭没有、身体情况怎样,老人俩听到孙子的声音,总是乐融融的。其实,在我身边也会经常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发生,就是有时下雨,我会带着儿子一起坐公交车上学或放学,在车上看见有老人,我就会很自觉地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然后对我儿子说:“儿子,来吧!妈妈抱你”儿子就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也立刻站起来说:“不用了,妈妈你坐吧。你会晕车”我坐下后,坚决地说:“来吧,妈妈就想抱抱你。”这样,孩子就觉得妈妈特别的亲切。妈妈孝敬老人,妈妈爱护孩子,孩子心疼妈妈,这不就是尊老爱幼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只有那些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体现尊老爱幼。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践行尊老爱幼的美德。

说到勤俭节约,从小我就教育孩子,无论什么东西都要节约,也不能乱花钱。我两个儿子在石龙坑小学读了六年,说句实话,他们很少很少在校门口买零食吃。有些人会想,他口袋没钱,有钱你看他会不会买。我相信我两个孩子就算有钱在口袋也动摇不了他们的好习惯。我记得有一次,小儿子上二年级的时候,他在校门口捡到了一块钱。他紧紧地把一块钱塞到口袋里,等我去接他的时候,他悄悄地在我耳边说:“妈妈,今天你不用干活都有一块钱赚。”我问他:“为什么?”他就很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捡到了一块钱呀!”我就顺口一说:“那你为什么不去买东西吃呀?”他有点生气地对我说:“妈妈,您不是从小就教我们要节约用钱,不能乱花钱吗?”我摸摸他的头说:“孩子,你真棒。还记得妈妈说的话。”

我大儿子也不例外,他也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在校尊师重友,在家尊老爱幼。回想他初一到初三这几年里,除了每月给他300元的伙食费,几乎什么零用钱他都不要,你怎么塞给他,他都不要。这也因为平时生活中夫妻俩点点滴滴的行为下影响出来的好习惯吧。

父母不但每天都要教育孩子怎样去互敬互爱、互相帮助;怎样去勤奋、去节约,还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是他们学习的好榜样。

懂得包容、懂得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才能领悟到人生的乐趣。

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观后感悟(五)

说起家风,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生活靠自己。这感受的由来还要从父辈们的事情说起。

我爸爸兄弟三个。由于家庭贫穷,我爸老大,必须回农村老家照顾弟弟们上学,放弃了在南海舰队留员(当年全军只有一个名额)。我的叔叔们比较争气,都考学出去了,大叔在潍坊电厂,小叔在河口区政府。叔叔们参加工作后,条件都逐渐的好了起来,可是家里从来不给他们添麻烦,要求不做违背原则上的事情,家风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了。

小时候,家里种苹果园,叔叔想通过单位给帮忙处理一些苹果,爸爸每次都是拒绝了。因为他的原则是——违背原则的事不要做,挣钱要赚踏实钱。

后来,我和我哥逐渐长大,一直没有享受到'有关系'的好处。我大叔当时在潍坊电厂电校当校长,上完电校即可安排在电厂上班。能有到电厂上班的机会在那时别人都很羡慕,说我家以后孩子上班没有问题了,但是我爸不让我们去,说别人谁去不管,你们就是不能去,要好好的学习,靠自己的努力去生活。

在此后的几年里,我度过了艰难的求学之路。参加工作以后,我起初也想通过长辈的关系,能够给找个好点的工作,但是被叔叔拒绝了,自己出去闯荡吧,不然早晚就吃亏的。

当时我还非常的生气,很羡慕别人的亲戚朋友给找的'捷径',感觉比别人高人一头样子,特别是在我们村里也有个在电厂上班的同姓叔叔,给老家兄弟们又是找工作,又是帮忙做生意什么的。就在前年的时候,那个同姓的叔(正处级干部)被检察院带走了。这时才深刻的体会到,父辈们坚持不照顾、不走捷径,而是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方乃顺利走好人生之路。

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观后感悟(六)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社会学家将其称为“家庭文化”,心理学家则称之为“精神风貌”,其内容是指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共有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言行表现的总和,也是家庭成员品格、文化素养、道德情操、人际关系的具体体现。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因为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 好的家风和不好的家风都会影响到后代。家风好,则人心正,父母慈,儿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孙贤;家风不好,则父母恶,子不肖,孽孙生。美国的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庭,家风传至八代。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而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残或夭亡,60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个人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两个家庭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向两极发展着。所以说,家风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子女的成才与否,而且不仅是一代。

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因此,家长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家风。

首先要言教。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鲁迅先生也曾说过:“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地产生,尽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翻开历史,在我国不知有多少脍炙人口、生动感人的名人家规、家训,感召来者,滋养后人,如周公的“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朱伯庐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及周总理的10条家规等均是。

其次是身教。即自己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全、对社会有益的有用之才,这是家长最重要的责任。古人云:父母亦师;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左右着孩子一生的道德行为。著名翻译家傅雷教育孩子就不止于言教,更注重于身教。他在1962年给傅敏的信中说:“我和你妈妈给你的榜样总还是勤劳认真的,……我对青年人、对自己的要求,除了吃苦(肉体上,物质上的吃苦)以外,从不比党对党团员的要求低;这是你知道的。但愿我们大家都来提高自己,不仅是学识,而尤其是修养和品德!”

三是要构建和谐家风。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因此,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长要理智,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不当着孩子面吵架;要发扬民主,主动倾听孩子的`意见、平等协商;要开朗、乐观,和孩子一起玩,让家庭充满欢乐情趣。总之,要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和谐、温暖和相亲相爱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要形成好的家风,做父母的就得事事从自我做起,不断提高为人父母的素养,努力将自己的家庭变成人才的学校。

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观后感悟(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良好家风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应该加强教育,反复训练,注重养成,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一则要有意识的去培育养成。要明白代代相传的不仅是家财和地位,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把老一辈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风接续下来、传递下去,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责任,让良好家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二则要在家庭中营造崇尚学习的气氛。古人讲,“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要让家里多一分书香气,茶余饭后,看看书,读读报,谈天论事,让家人从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启迪。当然,家庭的学习不同于组织,不需要有计划的开展什么活动,但培养家人的读书情趣,在悠静的家庭环境里畅游书海,总能给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三则长者要做好传与带。家长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耳濡目染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你的穿戴、举止、观点、接人待物等,无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道德应当人人都明白。

四则要创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居家里外,干净、明亮、整洁、有序。去朋友家串门,有的家庭还很注意家风家教文化,悬挂着激励感人的家训格言,如“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天宽地莫若宽以待人”、“敦行致远,吃亏是福”、“家和万事兴”等等,让人置身其中,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

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谆谆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让大家都来关注家庭文明建设,给社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

2022民法典家风家教观观后感悟

【第7篇】2022家庭家教家风观后感

2022家庭家教家风观后感1

一户人家,一条家训;一户人家,一种家风。家风、家训,不管多么简单,它们也是不平凡的。因为它们经过多年的传承,伴随了一代代人,启迪了一代代人,也影响了一代代人。

现在国家领导人提出,要求“求真务实,说真话,办真事”。这些话我太熟悉了,因为“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家的家风。爸爸妈妈从小就这样教导我,他们不会因为我是小孩,就撒谎骗我,不跟我讲真话。由此我也知道了,在大是大非的层面上,在真理与原则面前,人人平等。爸爸经常在家给我讲大道理,首先就是“实事求是”的意思,有时我被爸爸讲得哑口无言,但后来想一想,其实爸爸是对的。就应了上面那句话“在真理与原则面前,人人平等”,因为等我到了社会,或者出门在外,没人会让违背原则、是非不分地让着自己。只有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了,才能在社会上为自己赢取一块立足之地,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走进奶奶家的大门,抬头一眼就看到“安居乐业”四个金光闪闪的铜字,悬挂在影壁墙偏上位置的正中间——这便是我们家的家训了。安居乐业,四个字看上去普通,里面却包含着大道理。安居,指的绝不是要安于现状,而是说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奋斗,将自己的家庭尽力建设好、经营好,以家为本,求得生活安定,家庭和睦。国家是一个大社会,更是一个大家庭,它是由一个一个的小家庭组成的。所以,只有每个人都明白了这个道理,每个小家庭都能安居了,社会才能安宁,国家才能安定。

论语中有一句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业”是境界了。乐业,便是爱岗敬业。我现在还只是个小学生,我的“业”就是要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好,把我的学习搞好,在我的业余时间尽可能地了解多专业、多领域的知识,以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所以现在的我,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分内工作、分内职责当成了一种使命,一种乐趣,我们赖以生活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好,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强盛!

每年的清明时节和冬至、春节,我总是会和爸爸一起到先祖先辈们的墓前去扫墓、祭奠,缅怀他们、感谢他们传承下来的朴实无华的治家格言,生活真理。先辈们的言传身教,他们用经历和智慧总结出的家风与家训,不仅利己,更是利人、利社会,使得我们这些王家的子孙都大大受益,并一代一代地不断地去继承和发扬!

2022家庭家教家风观后感2

家,给人以温暖。它是人们的唯一定所,是人们的避风港湾。但是,家要有家的样子,不能乱七八糟,没有规矩。有句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一个家庭,没有规则,只有溺爱与包庇,那请问这是一个家吗?家原本是一棵参天大树,是一座巍然耸立的大山,万一。他忽然倒了,塌了。请问,这是谁造成的?是我们。爸爸没有威严,妈妈全是溺爱,我们变成一个个蛮横无理的人。家这棵参天大树一倒,大山塌了,我们后悔了,懊恼了,可惜晚了。

我记得寒假临近过年时,电视上出现了一种许久未听过的新词“家风”。这一词是新闻联播上所播出的,他们派出记者,随机提问,“家风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家风,我认为是家里人的一种行为,是好是坏。我认为我家的家风是热情,爽快和执着,因为家中的每个成员都十分热情好客,遇到困难不退缩,说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我认为是家人的素质,是深是浅。家人如果不学习,将得不到知识,学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一点。从小,父母教育我们要认真做事,知错就改。现在老师教导我们分清黑白,认真做人,踏踏实实。将来,会是社会教育我们坚持不懈,守法牢记。每一天,我们都学到东西,学到知识,学会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家训,我认为是家人的教训,是严是松。如果每个人都官官相护,隐藏事切,我认为就要使用杀手锏了。如果每个人都坦诚相待,大公无私,我认为规则没有必要了。家训,该用的时候,一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该时千万不要用,否则会铸成大错。

一个家,既要有令,也要有暖,二者不可缺。

2022家庭家教家风观后感3

有一句俗话:三岁看大,六岁看老。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同样我们家也有自己的家风。

我小时候曾经和外公生活过一段时间,外公家别的不多,书籍非常多,家里到处都是书,床头、沙发上、书柜上、厕所里,只要眼光能看到的都是书籍。外公常常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书,有时不需要只要摸一摸,便是一种享受。”

说实话,我很多时候是不喜欢看书的,我更喜欢玩手机游戏,喜欢沉迷游戏带来的乐趣。外公和妈妈从来没有批评指责我玩游戏这件事情,他们只是规定了玩手机及游戏的时间,直到有一次,我和外公在车站等车,不知道为什么要等的车一直不来,我急的在车站不断跺脚、叹气,可是外公却从背袋里拿出一本书便津津有味的读起来,就连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外公都没有发现。我很奇怪的问外公为什么要随身带着书,外公笑着摸着我的头说:“人和人的区别就是碎片化时间你是如何使用的。”后来我发现我的妈妈也和外公一样,她从来不会背名牌包,每次就喜欢背一个大布包,包里总要装一本书,空闲时间她也会拿出来读读。

外公的生活也非常有规律,每天五点起床锻炼,吃完早饭就是他读书时间,虽然他已经有70多岁了但是他仍然坚持每天学习两个多小时,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在他的影响下,我的妈妈也是每天五点起床锻炼,妈妈常常说早起让她拥有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而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曾国藩曾经说过,人的内在气质是难以改变的,除非读书一条路。

家庭是人成长路上的第一环境,也是第一课堂,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外公用他的言行影响着妈妈,同样妈妈也用她的言行影响着我。

在我的家中,捧起一本书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好的家风如同一把紫砂壶,无论多么琐碎的小事装进去,倒出来总有一缕茶香,而我们家倒出来的是书香。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在我们家里,父母做孩子的榜样,我看到爸爸妈妈对工作对家庭对他人无私的奉献。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提倡:“修身、齐家、平天下。”无论有多大的理想,父母教会我都要从自己做起,从一个家庭做起。好的家风才会汇集成好的国风,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好。

2022家庭家教家风观后感4

每个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在每个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会因为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家风的和谐气息。

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的成长,而我就生活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在家中父母难免会因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们从不会互相指责、斥骂,更多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他们理性的一面。平时在家中妈妈也会常常唠叨在学校应该怎么尊重老师同学,更会讲一些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时间久了我脑海中也会时不时的出现这几句话,与其说她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不如说她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导师。

每次饭桌上的话题都是最多的,我总是觉得每天的这个时候都是对一天的总结,当然饭桌上的礼仪是一定要遵循,妈妈常常对我警告的有这几点:1、吃饭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2、吃饭时严禁边吃饭边大声说话。3、不能翘腿。等等……虽然还有很多条的规矩但是正是因为有这些束缚着我让我更好的成长。而我和妈妈之间也不仅仅只有这些法则。

“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玩!”母亲嘴中也总是挂着这句话。是的,该学习的时候学习:我和妈妈做了一个作息表,周一至周五毫无疑问的是学习,一直到周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加上课外的练习。该玩的时候玩:每个周日妈妈都会带我出去玩,虽然名义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会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这也算是让我“长了见识了”。

常常会听到旁边的人会被这么赞扬“这个孩子真有修养,看上去就很乖的样子。”我想之所以这个孩子会被人这么夸奖是因为她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一个人的修养是一时装不来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们何尝不是处于一个不好的社会环境中,而且他们大多数家中都不会有一个良好的家风,才会导致他们这样,相反如果他们的家人更多一点关爱他们,家中也没有什么不好的风气,他们也不会迈出小混混的这一步。

所以我们要建构和谐家风,父母在家中要学会树立好榜样同样也要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在孩子面前更要学会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学会设身处地的去理解父母,尽量做的自己,展现在父母眼前。

2022家庭家教家风观后感5

最初对灯光的记忆,来自一盏黑乎乎的煤油灯。那是我们那个年代驱除黑暗的唯一光源。一只用完墨水的瓶子,盖子上钻一小孔,孔中安插一根比筷子略细的铁皮灯芯,灯芯中贯穿一条棉花捻的捻子,一端浸于煤油里,一端微微露出。点燃了,便有一团微弱的火苗跃出。一片昏黄的灯光,便像梦一样晕染开来,梦里还能看到绽放如梅的灯花,还能听到噼啪的微响以及遥远的古言和村中的人事。这样的灯光一直伴随着我的童年和少年,也给我的童年和少年升起了一缕生命的霞光。

晚饭以后,院子里的光线渐渐暗淡了下来,待到天完全黑透了,母亲才摸索着火柴,“哧”的一声,点燃放置在窗台上的那盏煤油灯,一片橘黄色的灯光便在土屋里弥漫了开来,闪闪烁烁的,像村庄的眼睛,像亲人的港湾,更像母亲的怀抱。一家人围着灯盏,坐在炕上,沉浸在一片温温软软的光明里。这时大哥会常常借着灯光,用十指做出各种形状,映射在糊着报纸的墙上,煞是有趣。有起伏的山,有狂吠的狗,有苍茫的树木,有奔跑的兔子。这大概是我看过的最早的动画片了,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也点燃了一个少年五彩缤纷的'梦。冬夜漫漫,窗外飘着雪花,西北风吹得破旧的窗户纸泼剌剌的响,而老屋的热炕上却温暖如春。那时我们一边剥玉米、拣黄豆,一边讲古言、说农事,其乐融融。

我记得,很多时候,母亲是常常坐在最靠近灯盏地方,因为她要就着灯光,为一家人缝缝补补。母亲似乎永远有做不完的手工活,她就像一尊雕塑一样,长年累月地坐在煤油灯下,低着头,弓着身子,默默地捻线、编织、缝补,打麻绳、绞鞋样、纳鞋底、剪窗花,一双勤劳的手,从不歇息,苦苦支撑着那个艰难而贫穷的岁月。春夏秋冬,二十四个节气,母亲一直在纺呀、纳呀、编呀,把一世的光阴和辛劳都纳成了她额头上的皱纹,把一生对儿子的期盼和祝福都织成了她眼角边的鱼尾。常常夜半醒来,我还能看到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低头劳作的身影,孤单而凄凉。如今,母亲已去世多年,但她老人家纺线的姿势、纳鞋的动作以及辛劳的形象和花白的头发,却镌刻在我的心底,时时浮上心头,挥之不去,每每想起,泪光莹莹。

温馨的煤油灯,于我不但是一份深深的母爱,更是一盏求学路上的希望之灯。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激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全国上下出现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壮观场面。那时家乡还没电灯,于是煤油灯大显身手,它照亮了万千学子求学路上的梦想。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夜晚,我在那盏昏黄的煤油灯下,苦读到深夜。一个晚上下来,鼻孔里会沾上一层厚厚的炭黑。我永远难忘那段清贫而快乐的岁月,更难忘那盏摇曳的煤油灯,它指引我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让我看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童年所有记忆,似乎都与煤油灯有直接的联系。在煤油灯下,我懵懵懂懂地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也品尝到了亲情的温暖。更让我懂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人生道理,记住了耕读的家风,明白了勤俭的家教。

传承家风家教,有时,只需把心里搁置已久的那盏油灯擦一擦,点亮。心灯常亮时,心才不会害怕,人才不会迷途。

2022家庭家教家风观后感

2022家庭家教家风观后感

【第8篇】我是演说家教育的意义观后感

关于我是演说家教育的意义观后感范文

16年10月17日的下午,教育处组织了高中全体教师观看《超级演说家教育的意义》。虽然观看时间只有十几分钟,但是老师们的收获很大。作为教育者,尤其是新任教师,我们需要时刻谨记教育、读书的终极目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有的人认为教育没有什么用,或许某一天人工智能或取代人类。但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机器有情感吗?它真的能征服人类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正如董仲蠡所说的教育的'真正目的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通过获取知识,能够提高个人修为,增加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力,从而认知自己,并不断提高自己。第二层面,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果有人再问教育究竟有什么用,听了董老师的演讲,我又加深了对教育的理解。

作为一名老师,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在课堂上要做的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实用性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增加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我相信,我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过程,也是提升自身修养的过程。

附《教育的意义》原文

大家好,我叫董仲蠡(li 三声),是一名英语培训师。我培训过的学员少说也有15万,曾经教过考研全市第一的学生,每年听我的课,而通过四六级的人数,那是不计其数。同学们都很信任我、爱戴我,叫我小董老师,我自己也特别喜欢这个称谓。

然而,作为一名老师,我有的时候总有一些困惑,我讲的大多都是考试类的课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研英语等等。

有一次,我在讲四级翻译的时候,讲到林语堂先生如何翻译贾岛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讲到许渊冲先生如何翻译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讲到王佐良先生把samuel ullman的《青春》翻译成: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我不禁手舞足蹈,作为老师的那种自豪感爆棚。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底下有一个女生,直接质问我说:

'你讲这个东西又什么用啊?能提分吗?你就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

我自认也算是伶牙俐齿,但是在那一刻,我竟无言以对,是啊,她说的对,没用。不能提分,但是亲爱的同学,我并没有在浪费你的时间,因为刚刚那一刻,我不是在教你怎么考试,我是在做教育。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希望我在课堂上,所传授的不仅仅是实用的知识,因为如果单纯只是拼知识、拼记忆,我们已经输了。

1997年,由美国ibm公司所开发出来的电脑深蓝,挑战世界排名第一的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号称为人类尊严而战的卡斯帕罗夫以一胜二负三平的战绩败给深蓝,当时就有人说:

'国际象棋太简单,看我们的围棋,博大精深,变化无穷,你让计算机玩个围棋试试。'

二十年后的今天,就在今年的上半年,由谷歌所开发出来的人工智能程序,传说中的阿尔法狗,以4比1的战绩完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九段。这场人机大战再次以机胜人败的结局告终,那真是啪啪打脸。人工智能,聪明过人;网络信息,知识过人;电脑反映,敏捷过人。

我们现在已经听到了,有的家长有这样的言论,说你看:

'现在这个语文历史,网上信息都有,都能查得到,根本就不用背,数学物理,有人工智能根本也不用算,翻译软件越来越高级,外语也根本不用学,教育还有啥用?教育还有啥用?'

是啊,教育它到底还有啥用?网上前段时间流行过一个段子,说啊,我们之所以要多读书,多受教育,就是因为,当看到湖面上有一群鸟飞过的时候,我们能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在那儿吵吵:我去,全都是鸟!当我们去戈壁旅游,起着骏马奔腾之时,心中默念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是在那儿喊:哎呀妈呀,都是沙子,快回去吧!

当然,这是一种调侃,但是,不自觉间,就道出了教育的核心含义。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给人以知识,更是提高个人的修为,增强我们对于生命的感受力,从而更好的认知自己,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我认为这是教育的核心目的,也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希望的明灯。

其实,不仅仅是同学们,我们老师也是一样的。因为追逐名利,而失去了自我,也开始变得浮躁,考试前我们押题,我们预测,考试之后,我们又牵强的说,我们压中了多少个题,有多少个同学因为自己的学习之后提高了多少分,营造出了一种:老师高明,学生高超,家长高兴的其乐融融的假象。

当年,我对研究考试技巧,那也是乐此不疲。选项怎么选,同学们记好:三长一短选一短,三短一长选一长,齐头并进选2b,参差不齐选4d嘛,对不对?同学们特别的买账,奉我为什么考神、偶像、人生导师,慢慢地,他们开始问我一些跟学习不直接相关的内容。

'老师,我不太想工作。'

'那个,我看同学都去考研了,要不我也去考个研。'

'老师,我爸想让我出国,我妈有点担心,我自己也有点害怕,老师,你说我是出国还是不出国?'

'老师,我本科学的是经济,硕士学的是环境工程,你说我毕业之后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

'老师,我以后应该做什么?'

……

这种迷茫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教了十几年,学生学了十几年,我们竟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西方的先贤们早就提出过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我从哪儿来?我是谁?我要到去哪儿?我们之所以不知道我们自己要做什么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而这,是教育的巨大缺失与悲哀。

自古强大的民族,都是重视教育的民族。以色列、德国、日本,这些国家的教育是我们全世界学习的典范:以色列小学就开设宗教课,在德国,中学生哲学是必修课,我们去日本访问的时候,我们看到日本的大学生,除了要有繁重的学业之外,还要去参加茶道培训、艺术鉴赏这样的活动。我们同行的一位老师,当时就问了一个特别经典的问题:这有啥用啊?那个日本的老师非常的淡然,说:'这些活动,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修心呐,才能更好地让同学们了解自己。'

是啊,不了解自己我们怎么可能知道,我们将来要做什么?如果我们个人都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国家与民族就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怎么会有在战火中依然强大的以色列?怎么会有在二战的废墟之上崛起的德国与日本?!

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更是如此啊!我们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经千年颠沛而魂魄不散,历万种灾厄而总能重生,就是因为我们重视教育,我们尊师重道。早在我们文化的源起,就已经将孔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立为我们这个文化的精神图腾,而对于教育的执念,即便在最困苦的岁月,最艰难的日子里,总有人不抛弃,总有人把教育重新拾起,它是奉还于我们的神坛。

曾经我们说:读书无用,才学与财富不成正比,造就了这个社会浮躁的状态,然而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独教育不可以。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社会良心的底线,是人类灵魂的净土,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基。教育有啥用?教育就是帮助我们个人认知自己,帮助这个民族认知自己,我们才有可能掌握个人的命运,并且创造这个国家的未来。

我们作为教育者,作为受教育者,要始终谨记:教育、读书的终极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所以,下一次,我在讲课的时候,我还会在课程的规定时间之内,教给同学们答题的方法和技巧,但是我会多讲五分钟,我多讲五分钟的林语堂,多讲五分钟的许渊冲,多讲五分钟的王佐良,请别再问我:这有啥用?这五分钟,我不教你考试,请允许我:做一次教育!

谢谢大家!

我是演说家教育的意义观后感

家教观后感1000字(8篇)

家教不仅依旧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第一环节,更是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德行奠基,那我们知道家风家教心得体会观后感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家风家教心得体会观后感范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家教范文

  • 家教观后感1000字(8篇)
  • 家教观后感1000字(8篇)83人关注

    家教不仅依旧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第一环节,更是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德行奠基,那我们知道家风家教心得体会观后感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家风家教心得体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