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降临观后感200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3篇优秀的降临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降临观后感200,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爱在午夜降临前》电影点评观后感
《爱在午夜降临前》电影点评观后感范文
前几天超越在微信上跟我说:“你一定要把before这三部给看了!”看在他很久没给我推荐老电影的份上,我昨天和今天把before sunrise, before sunset, before midnight这三部给看了。
看这三部的时候我一直都提醒自己忘掉自己是在24小时看掉这三部的,尽量想象自己真的隔了九年看的第二部,再隔九年看的第三部,我能想象第一部就在电影院看到它的人今年再看到midnight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在最合适的时候看了哈利波特,并喜欢上了它,这种和书中的人物一起成长的经历是可遇不可求的,在他对周围充满好奇的时候你也对周围充满好奇,当他喜欢上秋张的时候你也情窦初开,他开始承担更多责任的时候你也开始承担更多责任,这种感觉很奇妙,尤其是当你回过头看的时候,你会有很多东西回味,就像我重看魔法石的时候发现哈利波特居然是先遇见金妮后遇见的赫敏,金妮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good luck,冥冥之中已注定。
我也好希望自己现在刚刚碰到的是第一部,九年后等我差不多三十了看到下一部,然后快四十看到第三部,这该是多么美妙的经历。
也许把三部放到一起看这个情节会有些像one day 或者当哈利遇上莎莉,但最关键的不同是这三部里9年就是现实的9年,你能清晰地看到他们脸上的皱纹,9年,18年后的成熟与沧桑。再好的特效也抵不上真正时光的流逝。
sunrise
23岁的那天的火车上,我遇见了你
一切都如命中注定那般,我刚好被女朋友甩了,在欧洲乱逛,刚好有一对夫妻在你周围吵架,你刚好在看书觉得吵就在火车上换了座位,刚好那对吵架的夫妻从我们面前走过,让我有勇气问你他们在吵什么,而你,也刚好过美国会说英文。
最近总有种每件事情的发生其实都是之前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事堆砌的结果的感觉,没有绝对的巧合。
然后我们在火车上相谈甚欢
看完sunrise的时候我跟超越说我现在缺的就是在火车上和刚认识的女生谈笑风生的能力,我现在最急需的就是让别人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感到轻松愉快。
我能理解男主邀请女主和他一起下火车的这个举动,当你觉得你和对方有种connection的时候,这种connection就会让你有勇气做一些你自己都想不到的事。
就像女主想不到自己居然跟这个美国男人下了火车。
整部电影里两个人的相互倾诉讨论,一步步试探,不知道这段relationship是算soul mate还是lover的纠结,虽然全是对白,却让人觉得异常真实。
sunrise满足了许多人对旅行的幻想,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畅聊一个通宵,然后又各奔东西。
这部sunset是吧整个系列话痨的特点发挥到极致的一部,两个人几乎从头聊到尾,电影剧情完全是按照真实时间在走,我们就只拥有电影里的这80分钟,尤其是在公交车上那相互提问题的八分钟长镜头真的惊为天人,尤其是在我看资料说这部电影花15天就拍完了之后。
我三四年前结婚,却从三四年前开始写关于我们那晚的书。
每个人都有过“如果把我的故事写成小说,绝对是本跌宕起伏十分精彩的小说!”这种感觉。
就像我高中一直跟超越说我要是把高中发生在我身上的'乱七八糟的事写成小说,绝对畅销。直到我把那一个月的故事写成两万字,写完的时候有种重新过了那一个月的感觉,写完之后我对超越说也不过如此,可能我真把自己故事写成小说也只是万千个人的故事的一个,不会有人看的。
我当时是一个通宵写过一个月的故事,便有种重新经历那些开心与失落的感觉,所以我可以略微感受花三四年写一个晚上的故事是种什么感觉。
还是可惜找不到当初写的两万字了。
我没在维也纳等到你,可我九年之后还是不甘心,抱有一丝丝幻想自己写完关于你的这本书之后可以在巴黎的签售会上遇到你。
有的时候我们就是喜欢给自己下一些这样的小,就好像我明明给你留了方法发现我对你的另一面,可你却永远也想不到自己有过那把钥匙。明知道你不会那么做,可还是要给自己保有那一丝丝的生活不确定的可能。
然后我赌赢了,你真的出现在我的签售会上。
就像我骗你我当时没有维也纳一样,你骗我你忘记我们那晚有没有have sex。
其实我们都记得
我很在意你12月16号那天究竟为什么没来,你也很在意我现在到底有没有结婚。
我们依旧可以聊这些年换了多少男女朋友,经历了什么,依旧可以探讨彼此的精神世界。
但是当你坦白其实你这些年不断的fall in love之后又broke up让你已经不再相信爱情
当我知道我婚礼那天真的见到了你后开始坦白其实婚后生活一团糟我们彼此根本没有感情
我们终于扯掉九年生活让我们学会的对生活的伪装,回到当时真正的坦诚相待
生活其实没那么好
从我们一起坐船让司机接,到让司机送你回家,再到我坚持送你到你家楼下,再到我想上楼请你弹首歌给我听,再到我希望再听一首
其实当你弹那首waltz给我听的时候,我就知道了
midnight
我就知道我在接下来的九年会和你在一起。
我们之前总说如果我们真的在一起了肯定会把对方逼疯,还记得18年前在火车上我劝你下火车的时候,我说我不希望你20年后和老公过厌了平淡日子在回想自己接触过的每个男人时会后悔当初为什么没跟这个美国男人下火车
20年后我们在一起了
我们依旧是我们自己,但我们开始被每天琐碎的生活弄得焦头烂额。
我们开始喜欢讨论我们20年究竟有没有变
我们已经忘记了你没来的那个冬天,开始每天纠结到底是谁付出得更多
我还记得你九年前对我说你不太喜欢法国男人,觉得他们缺点horny
九年后我们其实还是那个追求真爱追求生活的我们,只是我们暂时被生活蒙蔽了双眼。
就像我当时用时空穿梭机的故事把你骗下火车一样,我最后还是用时空穿梭机的故事让我们重归于好
爱情有时候就是彼此的包容,我爱你,我爱你的一切,你阳光的一面和你急躁的一面,以及你82岁时的french ass
包容不是妥协,我们都不是会妥协的人,但我们会因为爱变得包容,不是吗?
当我后来看资料发现这个电影的创意是源自于导演个人真实的生活经历的时候,真的觉得他是个多幸福的人啊,把自己的故事拍成电影,多少人的愿望。
看到第三部的时候因为和自己没有这种经历看得没那么感同身受,有时候真的希望自己能多经历一些,这样就能理解更多的电影了。
这三部是个奇妙的经历,也能让我矫情这么多,只能说,九年后希望能再见到你们两个的絮絮叨叨
《爱在午夜降临前》电影点评观后感范文
【第2篇】科幻电影降临观后感
科幻电影降临观后感
《降临》根据华裔科幻作家姜楠的原著小说《你一生的故事》改编,讲述了12个神秘的外星飞船降临在地球上时所发生的故事。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章怎么描述吧。
科幻电影降临观后感
《降临》改编自美国当代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的短篇《你一生的故事》,是以语言学取胜的科幻小说,曾荣获1998年星云奖。科幻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先使整个设定令人信服,电影同原著一样,着重构建了第三类接触的对话体系,这套体系在小说中着笔墨太多。在电影中,它几乎也占满篇幅,然而这一切加法都是服务于做了减法的母女线,给予观众对未来部分的遐想。
影片对于外星生物和其语言系统的描述有别于以往,它的形象符合小说中的描绘“看上去就像七条交叉的肢支起的一个桶。呈中心对称状,任一条肢都可当作手臂或是腿。”;“它的肢没有明显的关节,解剖学者猜它们是由脊椎骨构成的。”;“每边都有眼睛,每个方向都可称为‘前方’”。人类将之称之为“七肢桶”,它们的形象超越了很多电影对于外星生物的想象,像站立行走的七爪章鱼,和人类不同的是,它们没有深喉系统。尽管也能发声,但在七肢桶的体系中,文字是更有效、直接、迅速的“语言”。
女主人公露易丝在与七肢桶的语言接触中,逐渐发现其语言结构与人类截然不同,它们的语言能同时表现因果。语言和文字是两套系统文字不像人类文字那样呈线性时间,而是平面上的水墨符号(小说中是这么描绘的:“弗莱普和拉斯普贝里会堆砌符号,形成一个大集合,这样来写一句句子,这样形式的书写让我想起原始的象形文字”),没有前后关系,可以任意阅读(思维方式也是没有前因后果,可以任意看到“过去”和“未来”,目的是为完成“过程”)。所以它们能随心所欲支配文字,不消用语言表达,更不受线性时间控制,而它们发表的信息量多少取决于文字的大小。因为在非线性时间中这一切都是平行的。而人类的思维和文字,是有因才有果,是由线性导致的。电影中,那些像水墨画的文字,加上讲求因果,颇具佛家禅意的轮回意境。
所以影片也是采用了这种独特的叙事结构,全片可以视作露易丝写给女儿汉娜的一封信,不过这封信是先讲果再究因,这也是该片故事结构的独到之处。编剧故意在电影伊始,就用极大的信息量和快速剪辑道出“你一生的故事”的结果,之后的正片才是起因,目的是为了完成“过程”。剧作上,故意模糊了起因与过程之间的界限,被打破的线性时间是编剧的伎俩,直到最后一刻,观众才明白首尾形成了一道环(汉娜'hannah'的名字也是一道环)。其中埋藏的包袱、因果关系都安排在精确的情节点上,不像另一部讲述宿命论的海因莱因小说改编电影《前目的地宿命》(predestination)那样笨拙生硬的拼凑。
在露易丝研究七肢桶的语言体系时,编剧也在一步步铺陈她“学习”到了超越时间的语言,将未来的母女关系碎片化地渗透在她脑中。还没有意识到非线性叙事的观众,可能不会意识到这是未来,会认为这是回忆。露易丝预见了自己的未来,也遇见到女儿短暂的一生,她没有违抗命运试图改变未来,因为命运是不可阻挡的(片中,她也说过女儿是“不可阻挡的”)。因为,她所掌握的新语言,让她有了同七肢桶一样的思维方式,能同时看到“过去”和“未来”。既然知道了结局,还会去改变未来吗?完成“过程”才是目的。要知道,七肢桶来地球的目的也是为完成“过程”,它们看得比人类更加长远。露易丝改变尚将军看法的那场戏,同样是先遇见到结果(将军的解释和感谢),再透过结果去完成过程(用中文打那个电话)。
剧作上,对于未来(结果)做了留白的减法,因为一切都不用讲太透。作为观众,也完全可以通过“过程”去延展(想象)“起因”和“结果”,真正形成了一道环。
综上所述都是内在,影片外在对于语言系统和鸟蛋飞船的描绘也是引人入胜,那鬼魅的音乐更是推波助澜,甚至像是七肢桶语言的变奏。初登飞船时的引力戏,也打破了地平线构图,甚至还极好地运用了dolly zoom的变焦拍法,来表现内部空间的纵深透视和炫目。整个美术设定和气氛烘托极为出色,完美地将小说中的非线性文字(因为看小说感觉根本无法搬上银幕)用线性的影像表现了出来。
科幻电影降临观后感
之前就在三联上看到过关于《你一生的故事》这本小说的介绍,还标记着一定要去看,然而小说还没看,电影就先看了。当初在网上选伦敦电影节要看什么片子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是小说的改编,仅仅是冲着科幻去的。然而,在观影的过程中有85%的时间我的头皮是麻的。
秉着不剧透的原则,我就随便瞎写一下我的感想。写到哪儿算哪儿。
因为我本身钟情于软硬适中的科幻(太软逻辑站不住也不行,太硬看不懂也不行,就是这么矫情),这片子简直太对我的胃口。并且由于家母是学语言学的,所以观片时有一种自然而然涌上心头的亲切感。也为女性且是文科类学者终于能在外星人降临地球时起到了这么决定性的作用感到欢欣鼓舞。并且看到女主的头衔不是教授而是博士时,很想感谢导演和编剧以及作者给我们这些青年学者了一丝希望:出书并不难,有外星人就行!
虽然没看小说,但从题目上也能看出来电影肯定把外星人的部分放大了,但总体上保留了小说中女儿主线的逻辑。影片中呈现出的时间轴的穿插所带来的震撼效果(头皮发麻)还多要归功于女主角这张岁月无痕的脸。并不是说她一直看起来很年轻,而是一直看起来不知道多少岁,说她29岁也行,41也有人信。
我喜欢这个电影的另一个重大原因是因为我觉得好的科幻作品们之间的逻辑都是通的。譬如说我在这个科幻作品里找到了星际穿越里关于人类怎样超越自身进化到五维空间的一种解释。在影片中这个呈圆形的时空里,一切皆有可能。也就是说我们就是大黑怪,大黑怪就是我们。这个想法非常的哲学终极,因为它消除了主客体对立。这个世界不存在“他者”了。这也体现在了影片里全球人民联起手来不搞分帮分派了。
并且在全球一体化这个非常理想化的桥段里,《降临》可谓是献出了美国影视里中国形象最温暖的几个镜头。一开始我还在叹息这么好的片子也逃不过扭曲化东方,然而在橙色的未来展望里中国将军满是温情的双眼中,我感受到原小说华裔作家所想表达那种东方哲学里的圆满被本片导演成功地在荧屏上表达了出来。
电影最后击中我心的时刻是女主望向未来丈夫的眼神。那是一种知道了人生真相却仍然满怀深情的眼神。这不仅是她的力量,也是人类的力量:知道自己终将死去,但仍然努力地生活。“死是生的一部分,而非生的对立”。
这震撼的情节与强大脑洞让尚处20+的我们看得津津有味,然而对于经历过相同经历的观者来说可能却又是别一番滋味。如果知道你的孩子会因先天性疾病死去你还会选择生她/他吗?明知道你爱人会离开你,你还选择义无反顾的在一起吗?女主的勇敢在人性的脆弱面前显得如此不真实。
影片结束时坐在我左边的一个男子低声啜泣,我余光瞥到他在反复删了发发了删同一条信息。本来我也是要哭的,但由于我俩坐的太近怕人误会我就是强忍着没哭。我本想递给他个纸巾问一句你没事儿吧。但找了半天只找到了wasabi家硬不啦叽的棕色回收纸。在十分尴尬的气氛中我离场了。他想起了什么呢?前妻?前夫(我并不是在搞笑...)?逝去的孩子?没有及时掏出柔软纸巾的我是没有机会知道了。
走出影院阳光灿烂,leicester square依然一片闹哄哄的。然而我却在人群中显得很迷茫。原本打算开开心心看场电影然后去中超买点冻饺子的我,此刻却只想给爸爸妈妈还有男朋友群发个信息说一声:thank you for your secular love. you make me believe i deserve it.
科幻电影降临观后感
在很多人惯性的接受史中,科幻电影是喧闹而热烈的,它至少应该充斥着大量炫酷的炮火与爆炸的音效,外星人注定邪恶又蛮横,人类大都无畏而团结,在毫无悬念的胜利之后,最终,男女主角会手牵手奔赴夕阳。
显然,和那一切熟悉又无聊的设定相比,《降临》或许会让普通观众产生重大的疑惑。它冰冷、沉郁、凝重,其实直到最终也未能对情绪进行有效地纾解。它是对于商业意义上“外星人入侵”故事类型的“反动”,却骄傲地树立起一种新科幻的标杆。那些不知来由的`外星生命驾驶着陨石般的巨大飞船,悬置于人类的地表,它们并没有发动攻击,只是不动声色。相较于以往故事中炮火连天的屠戮,这恒定与安静更加摄人魂魄,更重要的是,它本身的静谧开始氤氲出有关存在的哲学意义。
客观地讲,这部电影的成就一多半来自于那部特德-姜的原作《你一生的故事》,那个故事有着收敛的篇幅和克制的语言,却描述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宏大。就如同那部作品的名字一样,它描述的是一个孩子简短的一生,从孕育到亡故,以母亲的口吻悲悯地讲述,但最终,那个称谓你却从狭隘的个人延展成对人类的指涉,瞬间,那个故事的意义变得汪洋而铺张,成为了针对人类的寓言和谶语。 作为一个华裔科学家和作家,特德-姜从骨子里融化了东方禅意和西方理性之间的界限。他先是讲述了一种科幻故事中最坚硬的设定外星文明抵达地球,但却立即抛弃了一切俗套的后续,用东方禅意中那些不可言说的韵味接管了阵地。
在电影中,外星生物的书面语言是一个个墨圈,如同中国水墨中的闲笔,那一个个恣意又克制的圆环,看似晕染但实则规整,它代表着情感和理性难以言说的结合,瞬间得以表达一切意义和感觉,但旋即又都消散不见。再没有什么视觉形式比这更适合用来表述特德-姜想要表达的一切了。他想拆解人类已有的一切经验对于语言、沟通、理解以及时间的长久执念。无论语言还是时间,早已成为了人类普遍经验的一部分,我们使用它们,也陷入它们。我们的思想得以被语言表达,但我们也被语言绑架;我们用时间划分自己,过去、现在与未来,而我们也在时间中囚禁自己,过去的不可重现,现在的不可逾越,未来的不可妄念。而在突然降临的外星文明看来,人类的语言和时间观念都如此奇妙莫名,我们当做全部经验甚或文明积淀的内容,在他们看来更像是牢笼。它们给人类送来了武器,一种全新的观念和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方式,这或许比任何表面上具备攻击性的武器都要更有颠覆性。
更多的人理性地、物质地看待我们的世界,这是人类进入现代文明之后,自我认识的一种进步,所谓科学是文明的基础,这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普遍的共识。但人类的语言,却并不属于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属于文化,文化中的内容永恒存在微妙的配比,有些部分不可捉摸。而这个世界的运转却都要经由语言得以沟通。所以,这个故事首先不可避免地探讨了隔绝和沟通。语言学家和物理学家,代表着两种面向,文化的和科学的,他们的组合基本上代言了人类一切知识的基础。而语言学家的女性身份更象征着一个孕育者的角色。
语言学家被选中,是因为以前她帮助美国军方在中东作战时担任过翻译,军方的人说,你准确又高效地翻译了那些语言。她说,然后你们准确又高效地处决了那些人。这是一句嘲讽,却也成为了整个故事一道隐秘的入口。研究语言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和沟通,它原本应该指向和谐相处,但最终,高效而准确的沟通却指向杀戮与毁灭。那么,与外星生命的沟通,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
人类想搞清楚,外星生物从哪来,以及目的是什么。一切都从语言开始。沟通过程却成为了自说自话。而这个过程之中,在恐慌、不解、戒备的同时,却也伴随着某种曼妙的启蒙。相较于人类所有文字和语言都必须通过表意、表音、象形或者诸如此类的方式承载逻辑和内容,外星人的沟通方式更像直接侵入人们的感官、大脑和梦境。如果说人类和人类沟通,需要一个拾取语言,消化理解的过程,那么外星文明向人们表达意义时则更像某种幻化。某种程度上说,它们可以直接抵达本质。而在人类看来,这过于高效的过程,无法被有效解码。误解与戒备由此而生,由此加深。更反讽的是,对外来侵入者的戒备,反倒进一步推动了不同文明中的人类的自我孤立,相互分裂。那些全球联动机制,一点点关闭联结。当孤立与对抗到达峰值,危机也必然来临。而最终化解这一切的则是互动与沟通。从这个意义上看,特德-姜和导演像个执拗的孩子,在一片阴冷肃杀的氛围中,仍然保留了某些暖色的内核。
就像外星人颠覆性的语言系统一样,他们也改变了人类对于时间的认知。它把人类抽离出自己所处的时间节点,让我们得以俯瞰时间轴,可以回溯过去,也可以进入未来。一切是扭曲的、散碎的、可以随意组合变动的,但绝不必须是线性的。语言学家让未来的自己,依靠着一句荒腔走板的中文,拯救了人类。
相较于更加大名鼎鼎的诺兰的《星际穿越》,《降临》更加绵长深邃,它建立在坚实的科学想象之上,却又决然地向哲学领地进发。它拆散了时间,又重组了时间,无论从故事本身的叙述方式上,还是故事所呈现的内容上,都采用了这种非线性的方式。有时,线性意味着清晰;而有时,混沌却才更接近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说,特德-姜的写作野心就像那些外星人的语言方式一样,想甩脱语言文字的逻辑,直接进入本质。阅读文本会比观看改编的影像更加明晰地认识到这一点。
从这个角度上看,与其说《降临》是一个科幻故事,不如说它更像是一部充满思辨和童真的哲学讲稿。那些外星文明的巨大飞行器,莫名其妙地来临,又毫无预兆地消散。它们以表面上制造危机的形式,解决了某种人类横亘在彼此之间的沟通危机,输送给人类一种崭新的认识论,然后从此匿迹。那场庆功会上,各国国旗悬挂在一起,最后一面旗帜上印刷着那道墨圈。
它们还会再度降临吗?或者,它们是否曾经早已来过,所以,我们才会被塑造成今天的样子?
【第3篇】《哪吒之魔童降临》观后感1000字
最近新上映的电影《哪吒》大家都看了没有?它是一部动画电影,以《封神榜》改编的,全名叫《哪吒之魔童降临》,那么为什么说他是魔童降临呢?在《封神榜》里不是说是灵珠子转世吗?这就要从电影的开端开始说了。
传说出现了,一颗混元珠,是威力十分巨大,从而被元始天尊炼化,其中包含了一颗魔珠,和另一颗灵珠,魔珠性情恶劣,三年后必有天劫,而灵珠子则会转世为小哪吒,为以后辅助的姜子牙助周伐商,立下功德。可如果事情真的如此顺利,那就没有“魔童”这两个字儿啦。
天尊要太乙真人去办此事,并让并赐他为12金仙的称号,可这让他的师兄申公豹起了嫉妒,他在投胎时帮太乙制造了一点儿小麻烦,所以太乙真人才会阴差阳错地,把么魔珠注入到了小哪吒的体内,而灵珠却不知所向。
太乙本想一剑,打死小哪吒,可他的父母再三请求,太乙才软下了心决定让它存活下来。用乾坤圈克制他体内的魔气。大家都知道乾坤是天地的意思吧,就是天地的威力。 看它的威力有多大了吧?
就这样哪吒在世上活了三年,在这三年里哪吒被世人称为妖怪。她活在痛苦的人生里,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玩,但他心里是十分渴望的被理解,他曾经想证实自己。救了一个快要被夜叉吃掉的小女孩。并且在这个时候认识了龙王太子敖丙,他们成为了好朋友。可是自己却被村民误会是哪吒要伤害小女孩。要求总兵大人李靖,更加严峻的看管哪吒。天天被关在结界里。哪吒对村民,产生啦极度的恨。可在哪吒逃出去时,正巧救了嗷丙一面,他就和龙王太子做了好朋友。
终于到了他三岁生辰宴时。申公豹告诉了哪吒真相,悲愤交加他动用了乾坤圈,并令自己失去理智,毁灭陈堂关。这时灵珠子转世的龙王太子敖丙大战哪吒,他俩从地上打到天上大战了300个回合,最后太乙真人,又用咒语锁住了哪吒。可你们觉得这样就结束了么?no!no!no!大家发现了龙族, 偷了灵珠。要告上天庭。灭他龙族。就这激怒了龙王太子敖丙,他要用冰柱砸埋陈堂关,不要一个人生存。可灵珠是申公豹偷的。犯错误的也是他犯得吗?哪吒为保住陈塘关打破了冰柱,准备刺向熬丙,它迟迟下不了手,因为熬丙是他唯一的朋友,最后他对敖丙说朋友你走吧,说完此话天劫便来了。我本以为哪吒会就此丧命,可太乙真人动用了。当初承纳灵珠和魔珠的莲花精囊。并保护他们的灵魂。因此也消除了头上的三朵金云和几百年的道术。
看了这部电影。其中我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哪吒,不屈不挠的太子敖丙,但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哪吒的一句话就是:“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