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大师观后感1500字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6篇优秀的大师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师观后感1500字,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记忆大师》电影观后感
《记忆大师》正在热映中,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场阴差阳错的记忆手术,两桩离奇的案,下面是第一心得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记忆大师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记忆大师电影观后感
《记忆大师》是陈正道导演大师系列的第二部作品,演员阵容相比《催眠大师》更让我喜欢,在相对观影预期较高的情况下还能有一个相对满意的观影体验,个人觉得此片已经做的不错了!
首先影片里面架空的城市概念和故意做的比较模糊的时代感,混搭的复古和未来科技的美术风格很有意思,也契合了故事科幻的背景。许多场景和空间的搭建,以及梦境的表现都很出色,如果下文有涉及场景再细说。
《记忆大师》为何非要反转
关于反转
本片最被人诟病的就是结局的强行反转,我看的时候也对这个结局感到突兀和不满,所以我试图分析一下导演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安排:
众所周知导演的上一部作品《催眠大师》问鼎当年国产悬疑电影票房冠军,在口碑票房双丰收的情况下唯一被人吐槽的就是《催眠大师》的故事太过简单!由此可以推论,这次的《记忆大师》他想做一个升级版的大反转。
但是作为一个爱好看推理悬疑或者是烧脑剧的观众来说,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我脑内的所有复杂情节均被推翻,电影依然按照了一个最便捷的道路发展,按照这样下去,杨子姗成为杀手,不但没有反转,就连复杂程度都不如《催眠大师》。于是导演安排了段奕宏这个并不算高明的反转,当然细推回去还是有一些线索的,暂时不表。
先说他走了最便捷的一条路:所谓最便捷,就是表面设定是什么,结果就是什么,那么观众就没有更多的猜测空间,既然明确了就是黄渤的记忆和凶手的记忆交换了,那么故事的复杂性就已经堵上了。
假设此处表面设定是交换了记忆,而本质黄渤其实就是杀手本人,他以为拿错别人的记忆,其实那只是他多重人格中的其中一个或两个,那么这个故事就复杂多了,结尾反转也会更震撼!
再假设,如果杀手是小女孩,而黄渤是他幻想出来的一个人,故事同样也会更复杂并且也可以合理,因为影片涉及到的家庭暴力,在我看来家庭暴力最直接的受害者,并且会给人留下阴影的一定是个孩子,这点猜测导演也有体现,不过他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
以上所举的例子都是为了表明,要想让故事复杂更具有观看性,并且结尾有出乎意料的反转,那必须从一开始就让观众没法明确判断出故事的设定和走向,故事中的每一个人必须都值得怀疑,而不是前面顺理成章,不设置疑点,结尾突然反转,让人不适。
段奕宏
这个角色由于出场和给出的线索太少,导致最后反转让人很难接受,也会让人怀疑他的行为合理性。事实上他作为杀手的铺垫是有的,只不过不明显。
首先他一再扣留一个前来提供线索的非嫌疑人,并且在对方提出要求警方保护他妻子的情况下也不予理会的行为很怪异,有明显拖延时间和伺机从他口中打听出他知道多少作案细节的伏笔。但是这种伏笔就是知其结果而去反推才会觉得是个伏笔,因此都有牵强的成分。
此处只有一个细节是可以说他利用了自己掌握住了黄渤记忆里的弱点而给他下了一个套,就是故意让他看到的电话号码,误导他凶手是杨子姗。
另外他失手推徒弟下楼梯也是一个细节关联,他那时候的脑内对于作案的细节已经不记得了,但是下意识的动作和情绪会流露出来。
这里我要说最能看出段奕宏就是凶手的另一个细节应该就是黄渤的眼神了!当黄渤由作家转换到杀手的眼神以及快速冷酷的手段,怎么看都不像一个只为保护被家暴闺蜜而变态的女杀手,更像的一定是段奕宏,结合他结尾的手段和眼神其实是很像的!
小孩
影片由于涉及到家庭暴力,让我联想到杀手很有可能是个小孩,在一个家庭中,除了被害人,受家庭暴力最大伤害的一定是孩子,而且这种阴影极有可能伴随他一生,并且产生变态心理。显然导演也是这么想的,因此杀害一个受害者的时候,杀手还是个孩子。
关于孩子的伏笔是很多的,比如在车里吓尿;比如要拿椅子才能钩到的药瓶;比如他所处的家庭位置,在黄渤的梦境里他是在受害者家里的,而受害者的老公是在门外敲门的,如果他是个第三者身份,那么所在的环境就很奇怪。在遭遇危险的时候,受害者提出让黄渤先下车,这些都换成孩子就全部合理了。在小孩的伏笔上,是做的最到位的。
杨子姗
正如大家的感觉一样,如果杀手的设定就是杨子姗会更合理些,而小孩的身份放在杨子姗身上也是可以合理的。第一个受害者的家庭里,受害者是有个妹妹的,杨子姗可以是那个妹妹,从小看到姐姐被家暴,因此心里扭曲,她先杀了自己的姐姐,长大后又从事了相关行业,一直关注着被家暴的家庭,当她发现无法解救那些被家暴的人就选择杀死她们!
而当她每次对受害者发出好感的时候,会令受害者觉得恶心,宁愿选择和自己的丈夫待在一起,也不选择和她在一起,特别的合情合理。另外以她的职业和女性的身份去接近这些被家暴的性格比较孤僻的人群本身就更容易一些!
再就是,如果是她换取了黄渤的记忆,那么她邀请徐静蕾去听音乐会,莫名的对她有特殊的好感和暧昧就全都合理化了。最后带着她去自己老家的玻璃花房也是再自然不过了!
黄渤
毫无疑问,本片最大亮点就是看黄渤秀演技!一个不靠长相,光靠一个眼神就能让我看燃的男演员。这部片子如果说许多牵强的细节我能忍的原因就是黄渤的演技让我可以忽略那些。他的表演就是让我相信他演出来的一切。
要注意他演的这个作家是个智商非常高,记忆力惊人的人,并不是有些人以为的,他切换到杀手就变高智商了,而是他本来就高智商。他可以在梦境里通过不直接的观察记住电话号码的一部分和家庭地址,也可以在快速瞄一眼通话记录单的情况下记住完整的手机号码。他在得知自己被植入了杀手的记忆后,快速的反应到自己的妻子可能会面临的危险,这些都是快速的联想和判断力。
当然这里有个需要探讨的假设问题,不能明确的说是不是bug,在他删除了对妻子的感觉之后,那种豁出命去保护自己妻子的感情是出自于哪里?
黄渤在切换到杀手模式后的执行力和果断冷酷与之后段奕宏一枪射杀杨子姗的杀手行为模式确实有相似之处。其中两次越狱的戏份简直太帅了!
几次梦境处理的也非常棒!以旁观者身份观察自己,最后梦境里的自己和旁观者自己对视的场景,一直是我自己觉得最怕梦到的一个场景。另外特别喜欢漂浮的鱼的设置和被困在同一个场景里走不出去的设定。几个场景的构图都很有矛盾空间的感觉,也很符合对于记忆死角的刻画。
最后,黄渤和徐静蕾这两个作家的结合,贯穿整个剧情的情感始末,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的。最初设梗的疑问在最后得到了解答,影片最后的落脚点仿佛是在情感上,就如我之前假设的,记忆和情感的关联到底是怎么样的?
记忆大师电影观后感,尽在第一心得范文网。
【第2篇】催眠大师的观后感1000
催眠大师的观后感1000
趁着四月的最后一天,绵绵细雨中,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许是好久没有放松紧绷的身体,赶着电影开始的狂奔,喘着大气开始了电影。
开始前,被基友剧透了一点,说,这是由徐峥、莫文蔚领衔主演的年度悬疑烧脑制作,也是《泰囧》之后徐峥接拍的首部作品,让人很是好奇。
其实,个人想法是观看《同桌的你》,比较在意高晓松的这部剧,也许是恋爱情节或者是青春剧的情节吧,不过,基友的强烈推荐下,让我对《催眠大师》有点期待。在我印象中,徐峥的电影,绝大多是喜剧,我也一直很喜欢徐大哥的这种幽默方式,特别是《泰囧》的搞笑风格,让人很容易接受剧情的叙述。所以,没有看前期宣传的我,我对《催眠大师》的感觉,也是以为是一部幽默喜剧,这,就是我开始看时的感受。
影片中徐峥一改以往喜剧表演风格,诠释了一名高智商的心理医生。一开始,影片心理医生就展示了催眠疗法过程,成功的治疗了一位心理抑郁的母亲;接着又是一段精彩的演讲,将催眠疗法的精髓讲解给观众,也让我有了些了解。
高潮部分应该是女主角的出场,莫文蔚在片中饰演神秘病患,一直表达内心挣扎,以能看见鬼的病情叙述,那画面就像真的在放鬼片,让我们两个大男人,几乎快吓到要抱在一起了。
瑞宁(徐峥饰)在任小妍(莫文蔚饰)一顿“疯语”过后,决定采用催眠疗法进行治疗。而当任小妍成功进入催眠状态后,瑞宁想要找出任小妍的心理阴影所在,却不曾想到自己被带入了陷阱。接着缜密的剧情和高智商的推理环节,以及完美的节奏把控,在他们互相催眠中展开,让我感觉是中国版的.《盗梦空间》,又很难相信这是国产悬疑影片。
最终,很意外的结局,任小妍居然也是催眠师,是瑞宁的同班同学。一个使用清醒催眠治疗,一个则是睡觉催眠治疗。瑞宁的失误,不仅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也使任小妍的未婚夫在事故中丧生。其实,最开始实施催眠的人,是他们的老师。一开始,任小妍就被老师催眠了。所以成功克服心理压力的任小妍,也成功反催眠瑞宁成功,让双方走出了心理阴影中。
难怪事后看影评时,导演陈正道毫不吝啬称赞之词,认为徐峥将人物形象塑造的比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还要饱满立体。除此以外,莫文蔚在片中饰演神秘病患所表达出的内心挣扎,也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导演陈正道评价言简意赅:“《催眠大师》是莫文蔚喜剧以外的最好表演。”
影片时看完了,闭上眼睛回想这部电影,在脑海中想起了,不要低估对手的能力,也不要高估自己的实力;每个人都说过谎,说了谎的人内心深处一定有想要隐瞒的事情。原谅,就心理而言是对一种现实的认可。当现实在记忆中还原,人才能活在一个顺理成章的环境里。现实,是被大众所认可的现实,而活在人们心中的现实,则也许是人对潜意识的否定,记忆也许就会被篡改,意识就会发生扭曲,当类似场景再次出现时,这一瞬间,就会突然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所以,当瑞宁认识到自己的爱人和挚友再也回不来了,他真的是爱他们的,他们“会原谅”自己的时候,在寻求救赎的本能,让自己选择相信这一切。有时候,我们都无从问起,真相可能永远都不会是真相。瑞宁,最终并不是找到他们的谅解,因为已经回不去了,而是相信自己是可以被救赎的。
人之所以为人,是心理给自己保留了一丝生机,唯一可以原谅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催眠大师的观后感1000
不知道是不是我心理片、悬疑片看多了缘故,还是什么其他原因,《催眠大师》我看了一点点,倒也猜出些剧情来了。以至于电影院里其他人都在感叹结局竟然会是那样,我沾沾自喜猜测都对。不过这样趣味性也就差了许多啦。比如之前小李子的《禁闭岛》,看了大概20多分钟就基本猜出整部电影都是得了精神病的男主的瞎想,因为片子里的提示太多了……《催眠大师》亦是如此。都被猜出大概剧情了,悬疑性必然大大降低。
比如开头徐瑞宁在车上的神情、精神恍惚,就感觉有问题。他在见了任小妍后在厕所打电话,水漫得厕所到处都是时他明显很紧张,还松开衬衫扣子,这里已经很明显的不对劲了,他一定有什么和水的渊源,恐水,焦虑,而且有病。之后在催眠中被任小妍推下水池,基本就能确定是男主有病,大大的病,有人在治疗他。果不其然……后面就是证明猜想。唯一超出猜测的就是这居然不是催眠中的催眠,而是两个平行催眠。因为徐瑞宁的治疗室光线实在暗,楼梯啊墙上的螺旋图案啊钟啊都显示着不正常,所以影片一开头我就觉得这莫非跟《盗梦空间》一样其实男主进了催眠而不知。谁知最后这一切都是正常的,遗憾!
片子叙述方式就是先顺着讲故事,慢慢进入高潮,矛盾体现,再在最后一下子爆发,把所有问题都一下子解决,让观众恍然大悟。有点像《孤儿怨》。不过《催眠大师》的叙事还是有点混乱,可能是导演编剧故意让观众琢磨不透吧,虚虚实实的,别想理清,只要知道有人在治疗男主就够了。不过对我来说,理不清剧情,比如女主的催眠哪些真哪些假,实在太难受。
支撑剧情的情感线,怎么说呢,太西式,不太符合现实,我不喜欢。也完全不能理解男主为什么那么自责,他并不负主要责任啊,女主难道就没有错?从开头那中年妇女的有关“原谅”我就恶心地一身鸡皮疙瘩。像那个结局,两人站在阳台,不知道要表达什么,画蛇添足。我觉得剧情到教授解释清楚一切就够了,冲突矛盾结局都有了,你后面阳台讲话没有任何存在必要。可能是我情感淡薄,不能体察世间人情百态。想要制造催泪效果,所以用了很多煽情语句,以及背景音乐,但在我看来过犹不及。我不想讨论内涵,悬疑片本来就只是看剧情,不是讨论内涵的。编剧有点太想面面俱到了。
总而言之,这部片子还算过关,不会浪费票钱,剧情看得挺过瘾,不会想睡觉。剪辑啊画面啊一些配音啊也很给力的。如果满分10分,给7.5左右。
话说徐峥的电影都挺有意思,以后有他的片子我都会去电影院看看,爱情片小妞电影除外,哈哈。
【第3篇】《现代艺术大师》观后感
《现代艺术大师》观后感
01《现代艺术大师》观后感
它由四部分组成,分别详细介绍了20世纪的四位重要的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马蒂斯(henri matisse)、毕加索(pablo picasso)和达利(salvador dali)的工作与生活。在片中,镜头跟随主持人alastair sooke的脚步,走访了四位艺术家们生前的居所、艺廊及博物馆,甚至是他们最爱的餐厅等地,向观众展示了他们伟大的艺术贡献以及惊人的后世影响力。环顾四周,麦当娜的专辑封面、米菲兔的文具、甚至是你家的沙发和电话,也许就来源于这四位大师的创作……
开篇就点出了艺术的实用性,艺术的起源本身就是有使用的巫术而来的,现在,成为摆在艺术馆的令人敬而远之的,难以理解的高雅之物,作者对人们的这种思想观念是抱有批判态度的。艺术就是为人服务的,以此,从心理上,我们不能将它想的太神秘,太遥远。
作者意在告诉人们,要怀有一颗开放的心灵,去尝试欣赏各种艺术作品,了解他们,发现他们的美。
02《现代艺术大师》观后感
这是由英国记录的现代艺术。他介绍了四位现代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马蒂斯、毕加索,达利。
纪录片中主讲人亲自去往世界各地,采访当事人,一起探讨艺术作家的思维和创作灵感,采访后,他会做一定的分析帮助我们更快的理解他们的画。现代艺术大师虽然都已离开这个世界。但看了纪录片后,可以感觉得到,他们所画的东西仍影响着我们,从衣着,设计的方面都可以看出,我们身上仍可以找到他们的影子。他们的画都会有一些自己的影子。
艺术大师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再加一点天赋才成就自己成为画界的大鲸鱼。我们没有他们那么疯狂自然也就不会成为画界的大鲸鱼。每个人欣赏美的角度以及生病的环境都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画风都会不同。有些人坚持艺术,有些人则半途而费。当你走进艺术的大门时,就会被他的魅力而吸引,但你不努力去探索,也不会得到大的收获,艺术是无止境的,只要你肯去挖掘,就会发现。
03《现代艺术大师》观后感
《现代艺术大师》,我感觉是我看过的艺术片中的最好的一部电影,尤其是主人公:阿尔斯太尔...他走过或画过的地方,东西都特别有艺术氛围,让我连绵不绝,眼中惊叹不已,所以他是我崇拜的偶像。艺术家们生前的居所、艺廊及博物馆,甚至是他们最爱的餐厅等地,向观众,展示了他们伟大的艺术贡献以及惊人的后世影响力。环顾四周,麦当娜的专辑封面、米菲兔的文具、甚至是你家的沙发和电话,也许就来源于这四位大师的创作,让我灵感不断来源于这部电影,况且这还是一部记录篇,而且,安迪他的支持者认为不是艺术物件的原创性,(批判者认为安迪只是用现有的商品做的拼贴),而是艺术品背后思想的原创性更为重要。而安迪为了拒绝艺术的原创,开始讲自己的工作室称作“工厂”安迪打开了艺术的大门,毕加索还将除了和好友共同开创了立体主义的先河外,还成为拼贴艺术的鼻祖,从而把艺术带离单一的纸媒介;达利笔下狂野的超现实主义画作彻底改变了人们认知日常生活的视角,他还把超现实主义带离高冷的艺术世界,丢入好莱坞和迪士尼的花花世界,以及被同时代其他超现实主义大师嗤之以鼻的广告界。希望大家喜欢和支持这部纪录片,它真的很好看,谢谢
04《现代艺术大师》观后感
简洁的线条,大胆的构图,鲜艳的色彩,马蒂斯的画总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某种冲击感。晚年的'他罹患肠癌,动过手术,极度脆弱的身体根本无法下床,老人便拿起一把大剪刀,灵活地裁剪出那些简单而鲜艳的图形。蓝色的伊卡洛斯,硕壮的大腿,给人一种往下坠落的感觉。最醒目的是那颗小小的红心,不顾父亲劝阻,伊卡洛斯怀着满腔的热情奔向太阳,灼伤坠海,他殉于自己的理想,虽死,但浪漫。
最感动我的是马蒂斯为感谢修女而督建的小教堂。湛蓝玻璃之上,黄色的枝叶茁壮伸展着,全是生命,全是希望。正对映着白墙上黑线勾勒的受难基督,像是在安慰,呼唤抗争的力量。
垂暮老人,抱着病体残躯,仍坚持将内在的渴望与激情化作明媚简洁的图案,赞美着造物的伟大与谦卑,多么不屈慈爱的灵魂!你爱着世界,便尽力装点她,用美抚去痛苦,告慰悲伤。
可爱的米菲就是在马蒂斯的启发下创作出的卡通人物。愿我们都能像米菲一样天真简单地活着,大约就是马蒂斯艺术的真谛与祈愿吧!
【第4篇】《催眠大师》观后感阅读
《催眠大师》观后感范文阅读
催眠大师观后感
趁着四月的最后一天,绵绵细雨中,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许是好久没有放松紧绷的身体,赶着电影开始的狂奔,喘着大气开始了电影。
开始前,被基友剧透了一点,说,这是由徐峥、莫文蔚领衔主演的年度悬疑烧脑制作,也是《泰囧》之后徐峥接拍的首部作品,让人很是好奇。
其实,个人想法是观看《同桌的你》,比较在意高晓松的这部剧,也许是恋爱情节或者是青春剧的情节吧,不过,基友的强烈推荐下,让我对《催眠大师》有点期待。在我印象中,徐峥的电影,绝大多是喜剧,我也一直很喜欢徐大哥的这种幽默方式,特别是《泰囧》的搞笑风格,让人很容易接受剧情的叙述。所以,没有看前期宣传的我,我对《催眠大师》的感觉,也是以为是一部幽默喜剧,这,就是我开始看时的感受。
影片中徐峥一改以往喜剧表演风格,诠释了一名高智商的心理医生。一开始,影片心理医生就展示了催眠疗法过程,成功的治疗了一位心理抑郁的母亲;接着又是一段精彩的演讲,将催眠疗法的精髓讲解给观众,也让我有了些了解。
高潮部分应该是女主角的出场,莫文蔚在片中饰演神秘病患,一直表达内心挣扎,以能看见鬼的病情叙述,那画面就像真的在放鬼片,让我们两个大男人,几乎快吓到要抱在一起了。
瑞宁(徐峥饰)在任小妍(莫文蔚饰)一顿“疯语”过后,决定采用催眠疗法进行治疗。而当任小妍成功进入催眠状态后,瑞宁想要找出任小妍的心理阴影所在,却不曾想到自己被带入了陷阱。接着缜密的剧情和高智商的推理环节,以及完美的节奏把控,在他们互相催眠中展开,让我感觉是中国版的《盗梦空间》,又很难相信这是国产悬疑影片。
最终,很意外的结局,任小妍居然也是催眠师,是瑞宁的同班同学。一个使用清醒催眠治疗,一个则是睡觉催眠治疗。瑞宁的失误,不仅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也使任小妍的未婚夫在事故中丧生。其实,最开始实施催眠的人,是他们的老师。一开始,任小妍就被老师催眠了。所以成功克服心理压力的任小妍,也成功反催眠瑞宁成功,让双方走出了心理阴影中。
难怪事后看影评时,导演陈正道毫不吝啬称赞之词,认为徐峥将人物形象塑造的比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还要饱满立体。除此以外,莫文蔚在片中饰演神秘病患所表达出的内心挣扎,也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导演陈正道评价言简意赅:“《催眠大师》是莫文蔚喜剧以外的最好表演。”
影片时看完了,闭上眼睛回想这部电影,在脑海中想起了,不要低估对手的能力,也不要高估自己的`实力;每个人都说过谎,说了谎的人内心深处一定有想要隐瞒的事情。原谅,就心理而言是对一种现实的认可。当现实在记忆中还原,人才能活在一个顺理成章的环境里。
现实,是被大众所认可的现实,而活在人们心中的现实,则也许是人对潜意识的否定,记忆也许就会被篡改,意识就会发生扭曲,当类似场景再次出现时,这一瞬间,就会突然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所以,当瑞宁认识到自己的爱人和挚友再也回不来了,他真的是爱他们的,
他们“会原谅”自己的时候,在寻求救赎的本能,让自己选择相信这一切。有时候,我们都无从问起,真相可能永远都不会是真相。瑞宁,最终并不是找到他们的谅解,因为已经回不去了,而是相信自己是可以被救赎的。
人之所以为人,是心理给自己保留了一丝生机,唯一可以原谅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第5篇】催眠大师大学生观后感5篇
催眠大师大学生观后感范文(1)
《催眠大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国内近年来少有的悬疑佳作。无论在情节设置,还是节奏编排,连带出色流畅、包括极富压抑感的的运镜和感性敏锐的配乐,都可以说动用了上乘配置。在一个大房间里所完成的催眠对弈,既惊悚又敏感,用一个静止的场景,通过周旋灵敏的运镜和灯光设置,以及一系列细节爆发点的精心操纵,完成了主人公心理对抗的疲惫和濒临崩溃的整个过程,逐渐把一场看似平常的心理催眠引向生死迷境和情节层叠的高潮。
有室内剧风格的精彩演绎,这对于国内电影来说无疑是一次大胆而自信的拍摄尝试,令人耳目一新,惊呼过瘾。更为可贵的是制作者对于心理催眠,这一观众普遍陌生的领域的尊重和探索,在电影里所使用的心理解救方式方法都比较符合心理学逻辑和推敲,这一切使得这个故事在前三分之二的完成度很高,非常饱实,让人惊艳;而在后三分之一接近结尾和真相大白时,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平庸的结局几乎无法阻止这个故事滑向一个虚弱而苍白的'空洞。
这部影片节奏感紧凑,让人置身在紧张的氛围中,快慢结合、突出重点。徐大夫这次的心理催眠非常艰难,他从一个自信明确的人,到一个风雨欲来的傍晚,变回疲倦和孤独的人。人在精疲力尽的状态下,是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和催眠操纵的。这是镜头缓慢推进,时间缓慢推动营造出紧张压抑的氛围。为之后的催眠做足了铺垫,使整个环境都紧张了起来。
任小妍进入梦境后时间虽慢但空中的木棉花是快速飘落的体现出人物内心的焦躁不安,瞬间切换的场景更表现出被催眠后催眠师极力寻求任小妍的记忆。让我们聚焦结尾,徐大夫反被催眠,徐大夫撞车掉进河中,本应是极快的镜头导演把它巧妙的放慢,直至入水那一刻惊起水花节奏突然变快,徐大夫在水中发现自己还活着在自救的同时想要救他的未婚妻,节奏逐渐加快代表着徐大夫心情的同时又代表徐大夫救人成功率的降低,让我们所惋惜。
整部电影流畅、精彩。若是结尾能更引人入胜,不虎头蛇尾,我相信这是近些年来悬疑类作品中最出色的瑰宝。
催眠大师大学生观后感范文(2)
“聪明的谎言比真相更有用。”这是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但这话出自主角催眠大师徐瑞宁之口,其同时被这句话给治愈了。聪明人与聪明人之间的较量,没有烽烟四起,只有暗涌的斗智斗勇。催眠疗法其实似乎一直是比较前沿的医治病患心理疾病的方法,尽管该种疗法诞生于1775年奥地利的麦斯麦,但现今并没有被广泛推广。因为其极具神秘性,故而拍摄成影片,更能够打开观众的好奇心。《催眠大师》的成功之处在于其选择了对的题材,加上影片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被观众认为是国产片中近几年不可多得的精品。
颠覆性的叙事手法
《催眠大师》的叙事手法较为独特,不是顺叙也不是倒叙,融合着多种叙事手法。蒙太奇的手法是被大肆运用,让影片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影片开始的表现让你以为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徐瑞宁似乎就是催眠大师,而任小妍就是被治疗者,其实好戏还在后面,当故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一切都被颠覆了,身份和角色互换,让人真正的深感意外。先是肯定再被否定最后肯定,让观众萌发烧脑的趣味,如此玩法让整个故事架构不是那么平庸和烂熟,而是激活观众强烈的代入感,不自觉的进行故事真伪的分辩。原来徐瑞宁才是真正的患者,而催眠大师不是徐瑞宁,而是其老师方教授。学生顾洁(曾用名任小妍)、沈立和方教授,她们都是为了帮助徐瑞宁彻底的从自责中解救出来。如此的手艺表现令人惊艳,重要的是故事所有的前后细节上的链接不矛盾和违和,很显然该片在编剧上是圆满的,而在叙事上是大胆和创新的。
影片开始就埋下伏笔,让人窃以为是惊悚恐怖悬疑片,但到了中间部分才逆转叙事手法,这只是催眠疗法的互换,清醒催眠法颠覆徐瑞宁的恍惚催眠法。而徐瑞宁催眠反被治疗,这是影片让人称道的绝佳之处。大胆反常规的叙事首先让观众陷入一种被激活的新奇感,加上影片细腻过硬的剪辑让该片没有被轻易吐槽的缺陷。当然后半部分解疑的过程稍显直白,目的可能是为观众的理解考虑,故显得没有一直保持那种神秘玄乎的感觉。
至情至理的剧情
作为电影灵魂的价值观,影片没有一点迷信思想,而是充满理性的思辨。该片表现的并不是毁三观的故事,而是涉及多方面的情感纠结。徐瑞宁风光的背后很难让人发现其实他有着深层次的心理疾病,由于自己的醉驾不小心将最心爱的女朋友和最好的哥们给送了小命。所以徐瑞宁一直走不出自我的纠结和自责,长期酿成严重的心理疾病。
该片显然似乎在讲一个能够看见“鬼”的被父母遗弃女病人任小妍的故事,充满着惊悚和悬疑的紧张压抑氛围。其实则不然,催眠师徐瑞宁醉驾车祸酿成惨案,其中打击之大可想而知,徐瑞宁自责到自残的地步,家人和教授的关心促成了一套全新的催眠治疗方法诞生,那就是清醒催眠术,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终于让徐瑞宁打开心扉,释放自我的郁闷心结。这其实是最给力的治愈,其中亲情友情师徒之情弥漫着整部影片。
大部分戏都是徐瑞宁和任小妍在玩智斗,其中徐瑞宁有着被催眠的唐突桥段,但到了影片后半部分也自然疑窦被解。所以说这部戏其实非常考验徐峥和莫文蔚的演技,徐峥近几年才情爆发,先是一部导演兼主演的爆笑喜剧片《人再囧途之泰囧》近13亿元的高票房打破国产影片的历史纪录,继之后来又主演了同样令人非常争议黑色风格的《无人区》,其演技的可塑性让人刮目相看,如今以监制和主演的身份又参与到《催眠大师》中,角色的内心世界更是呈现多面复杂性,其实徐瑞宁这个角色很难掌控,但经过徐峥的诠释,让人一目了然,并没有感受到“演”的痕迹,让人窃以为一切似乎都是真实的发生。对任小妍的怀疑到自我心扉的打开都有较为贴切吻合的不错表现。当然莫文蔚也是华语圈多栖女艺人,其生动自然的演技让人印象深刻。这个角色同样很复杂,作为失去最爱男友的任小妍(其实真名叫顾洁)她同样对徐瑞宁怀有不可原谅的憎恨情绪,但她为了拯救病入膏肓的徐瑞宁,甘愿治疗徐瑞宁,其实在内心已经原谅了徐瑞宁,所以矛盾复杂的情感同样被调度得游刃有余,看来是导演和监制的努力成果。
影片的现实意义
回眸近几年的华语圈几乎很难有如此上佳之作的出现,虽然《白日焰火》在剧情上同样可圈可点,但其似乎更多文艺范,少了这种依靠精湛的叙事方法深深打动观众的剧情片。而同样有催眠情节的韩国影片《老男孩》,其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及伦理道德上的暴虐噱头让人难以忘怀,而《催眠大师》虽然不是很文艺范,但在惊悚气氛的烘托以及自我救赎上的人文关怀赋予更多内涵,让人感受到一个一手错失最爱的女朋友和好友的那种不肯原谅自己的内心自责和纠结,让人深感现代人心理疾病的严重性。我们也想到《异度空间》这部张国荣主演压抑沉闷的电影,影片在处理疾病根源上并没有《催眠大师》清晰的脉络,而更多在情绪上让观众感受到诡异的氛围。当然该片主打的噱头依然是催眠术,但影片并没有敷衍了事,而是深挖催眠治疗术的不同类别,借以催生观众的烧脑冒险心理,从而达到对影片深深的迷恋。看过此片,催眠疗法想必会在一定程度上被追捧。
留有念想的争议
其实影片留有个颇具争议的话题,那就是徐瑞宁是醉驾造成两条人命的丧失,按照我国现行法律,徐瑞宁至少应该像高晓松一样蹲上半年牢,但影片并没有触及到这类事件,而是从心理去剖析酿成祸端人的苦闷和自残。可以理解该片从人文精神去触碰这类事故,并没有写实的去理性判断谁的功与过。当然作为徐瑞宁这个角色来说即使坐几年牢对于他来说不是解脱的目的,阴影会一直折磨他,毕竟是自己错失了最珍贵的人,所以他的阴郁和不安是无法轻易排遣掉的。影片没有介入司法的影响,更能彰显影片的纯艺术品位。还有一点就是影片的年代不详,这与最近几年的醉驾入刑法律的规定并没有冲突。
影片最后出现徐瑞宁和任小妍的交谈,说没有人要原谅他,而不能原谅的是自己。包袱背得太沉,唯有放下,才能前行。心理疾病是个痼疾,影片大费周折在催眠疗法中波光剑影,目的就是呈现不一样的电影视觉效果,关于催眠疗法表现得很专业,看来无论编剧还是导演都是行家里手。
催眠大师大学生观后感范文(3)
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影片的《催眠大师》,由80后极客陈正道导演、徐峥监制并携手莫文蔚主演。影片借助催眠这一心理疗法,讲述了徐铮饰演的徐瑞宁医治莫文蔚饰演的任小妍过程中发生的一场催眠与反催眠的故事。影片融合了融惊悚、悬疑、心理、情感元素,是一个全新类型化电影的尝试与探索。
《催眠大师》以催眠为话题,虽说开创了国产电影的先河,但这类型并不是首创。比如 瑞典 莱 塞·霍尔斯道 姆 执导的《催眠师》,日本 落合正幸 导演的《催眠》,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催眠大师》中的催眠更似《盗梦空间》的梦,而催眠与反催眠则是一个个“梦”被重构与解构之后的斗争。融入了情感戏份的《催眠大师》,早已不是借催眠而催眠,表现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惊悚与悬念,以此来为这一新“概念”造势,而是透过催眠之术,展现人物的内心真实情感。
《催眠大师》》以缜密的逻辑设计和新颖的催眠题材,让人感受到一次医学生的催眠疗法,也让人尽情感受一次情感的直面“袭击”。影片中的纯手工搭建的布景,没有了科技渲染出来的虚假,仿若被导演魔术化一般,真实自然。而场景与场景的衔接,在镜头与剪辑的完美配合下,可谓天衣无缝。导演细节化的处理,明显符合了心理学上催眠治疗。房中一张桌子,一块布,有纹理的地板,挂在墙上的油画,以及房中下雨等等设置,已然经过了精心的配置,这样的心理治疗空间,不仅给人真实之感,也让人感到了一丝丝的“恐怖”,抑或说悬疑。
《催眠大师》似乎借鉴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机能主义 心理学家 先驱詹姆斯的“意识流”,以意识来虚幻一个个空间,又以空间来治疗病人,这样与现实“二元对立”的虚拟空间,其实就是一次“潜意识”的活动与精神分析。病人莫文蔚在徐铮催眠之下,来推动她某些信息、 情感 、欲望以连续运动的方式进、出意识,以此来得到心灵的救赎。影片中,徐铮对莫文蔚的一句话,可谓点中她的内心最深的情感。“就算你真的能看到鬼,也不能让你的未婚夫活过来,死了就是死了”,这样的劝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将情感深藏在心底深处的痴情女子形象。
这部采用了杜比全景声技术混音的《催眠大师》,仿若一个留声机,声声绽放出惊喜。这样将“动态对象和播放声道的崭新混音和声音定向方式”,极力地还原现实催眠治疗的艺术效果,并全新地打造出视觉、听觉震撼。而演员的精彩演绎,则使得影片在心理医生与病人之间来回“折腾”,有了强大了叙事逻辑支撑。徐铮似乎又一次突破,已然没有了《太囧》中老板的“高人一等”,没有了《无人区》中律师的严肃,而是具有了一名带有点疯狂的心理医师。而莫文蔚也明显地摆脱了之前的花瓶角色,更是加入歌手的本真角色,让其演唱《you must love me》。影片就是在一间办公室,两个人之间尽情演绎,仿佛清晨泡制的一杯香茗,需要慢慢品尝。
影片中的悬疑和惊悚,早已脱离了国产片惊悚的路子,而是借用“潜意识”之后的智慧交锋。而这一切的“梦”,都只是一个外壳,里面包裹的却是真真切切地情。或许正如片中莫文蔚所唱:“有些事我深藏心底/想说却一直没出口/唯恐坦露我的心思/你受惊会不辞而别/你得仍将我宠爱……”
催眠大师大学生观后感范文(4)
别误会,本人深爱悬疑片,并且深爱祖国。正是因为这种热爱,才陷入恨铁不成钢的泥潭。
言归正传,《催眠大师》上映前略略看过下宣传,因为莫文蔚婚后淡出演艺圈,徐峥虽然演出过喜爱的片子,也有不少口水片作品,所以并没有太关注此片(主要是因为对国产悬疑片没有信心的主观意想作祟)。在朋友圈见到一些平时较中肯的小伙伴看过此片评价不错,终于买票入场。
其实翻转剧情的形式在影片开始后十几分钟我们已经猜出是任小妍(莫文蔚)反催眠了徐医生(徐峥),但这并不影响我将其定义为是一部好片。一开场就用一个略显惊悚的案例抓住了我们的情绪,场景转换到徐峥的演讲,影院一阵哄笑,想这正是徐峥泰囧后的形象遗产,演讲这段戏可以说开题点睛,将徐医生专业、犀利、自信的专业形象描述给观众。
而更打动我的是居中镜头的切换,不生硬、又给人想象空间。更难能可贵的'是特级效果也故弄技巧,不像正红国产古装连续剧续集那样令人发笑,用得恰到好处。
看片的时候不难将此片和《盗梦空间》,《禁闭岛》,《狙击电话亭》联想在一起。故事的发生地其实只在一个小小的诊疗室,说到诊疗室不得不提场景的设计和色彩也很出彩,很容易令人入戏,暗黄色为主的色调,既显得诊疗室想给病人安心的感觉,随着剧情发展也给人心理压抑的感觉。
徐峥所使用的杯器具也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开始的不锈钢咖啡杯,到后来他给莫文蔚和自己斟水用的不锈钢水壶和杯子,他给莫文蔚单独斟水时用的玻璃水壶和杯子,也正表现了两人的心理状况。徐峥作为一个有心理创伤的治疗师,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他自己用的杯具都是不锈钢的,给人一种坚不可摧的感觉,而莫文蔚作为病人来到,他用玻璃杯给她斟水,也显示出他作为心理治疗师的专业素质和自信,他希望病人在他面前或者治疗之后都像玻璃杯一样透明。这里的安排另我觉得导演很懂悬疑片精髓啊!对细小的微屋把握得非常到位。
两位演员的演技自然毋庸置疑。莫文蔚虽然已嫁为人妻年龄好几张,但剧中所表现出来的感觉,甚至大学时期的样子,都毫无违合感。从病人到医生角色的转换也非常娴熟。
片中有很多伏笔,在剧终都一一得到了解答!这是最令人感动的。最怕有些悬疑片或惊悚片,一开始撂了一大堆包袱,结尾匆匆了事,感觉像进行了1个小时前戏后秒射,观众智商严重受到侮辱啊!!话说,莫文蔚被催眠时,对一开始反催眠剧情的预设有了一些动摇,因为太真实,而且感觉她的确需要治疗.....甚至到了治疗完成后她对老师说,我的确是治疗徐峥的最佳人选时,仍然有些不解。知道最后,剧终徐峥回忆车祸时一直没露面的好朋友出现时,一切都浮出水面,原来莫文蔚的确是最佳人选,因为她在治疗徐峥的同时,也在治疗自己,走出创伤后遗症。
最后,片尾曲本人也觉得很契合。听的时候就觉得很熟悉是声音,看完子母后确认,果然是刘思涵。在看梦之声的时候就对她的声音印象很深刻,很打动人,这首《半醒》和整个影片旋律契合的非常好。
催眠大师大学生观后感范文(5)
人类文明的进步,起缘于相互协作、互相信任,然而在这个高度文明的今天,我们反而越来越不相信别人,想了解对方甚至要从星座、八字中找答案。特别是有心理障碍、处于精神亚健康的群体,更是比比皆是,如何走出心魔,释放自己成为太多人需要面临的问题。至此,出现了心理医生这个职业,还衍生出了催眠疗法,这种疗法可以使病人处于毫无防备的意识状态中,让医生帮助他走出心灵的桎梏,实现治愈效果。影片《催眠大师》便将焦点放在了这一题材上,教影迷如何面对和释然那段藏在自己内心最深刻的阴暗记忆。
这部由陈正道执导,徐峥、莫文蔚主演的影片讲述了一位心理治疗师徐瑞宁与女病人任小妍之间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徐峥、莫文蔚如何哄对方睡觉,通过睡觉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某种目的。这种单线叙事、两人对话的影片模式并不多见,如果没有一个严谨的故事逻辑作为背景依托,没有演员纯熟演技的驾驭,很难让观众在银幕前耐心观影近两个小时。不过从孙鹏的观影感触来讲,这部影片绝对会让你静下来,思考发现。
同时,在影片中也可以看到导演陈正道对细节处理上的用心。包括,对徐医生工作室内的结构布置、地板纹理的设置、墙上油画的心理暗示以及灯光的精心布局,都可以看出影片对于心理上的研究。当然,这些环境设置都是服务于一个主题,那就是“催眠”,要知道想实现催眠,场景非常重要,比如需要选择一个空气流通、安静并且感觉安全的场地。在室内的话,如果坐在椅子上,那么便需要一个有靠背的椅子。显然,影片中将这些细节发挥到极致,即使真正的专业催眠师看这部影片,想来也会有极大共鸣。
演员方面,徐瑞宁这个角色绝对可以称得上徐峥又一经典。如果说在《无人区》中,首度以严肃律师角色形象示人的他还令人偶感突兀,那这次在《催眠大师》中,他则完成了一次真正由喜剧演员向实力演员的转型。因为徐瑞宁这个角色极为挑战演技,尤其在与病人任小妍的相互试探、彼此揣摩中,他需要有高层次,多变化的心理过程。从高度自信,到略感疲惫,再到濒临崩溃,徐峥的演绎丝毫让人笑不出来,让人看到了这位实力演员的另一面。如果说徐瑞宁这个角色的成败关乎着影片的成败,那么无疑,徐峥扛起了这部影片。
抛开催眠的这种治疗模式,其实影片还阐述的另一个主题,就是恐惧。恐惧这个词,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自己不敢直面拷问阴暗。当撕破自己所有的恐惧,坦然接近那些不美好的事物,也许你会看见很多在“阳光”下看不见的风景……此外,影片的结尾也堪称精彩,姑且叫它“黄金结尾”吧。 此类的“黄金结尾”在电影中并不多见,和这部影片相近的例子要属《第六感》了,但《催眠大师》的结局又比《第六感》更加的完美,前面的铺垫无声无息,在最后一刻,所有人物迎来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归宿。当然,结局究竟如何,还要等影片上映后才能揭晓了。
【第6篇】《大师兄》电影观后感
《大师兄》电影观后感1
昨天看了甄子丹主演的电影《大师兄》。其实刚上映时就想给丹哥捧场,结果一忙就错过了。虽然这部片子里有不少超现实的遐想,但是整体来说是不错的,至少它引起了我的思考——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刚看到这个片子时,我马上就想到了另一部日本当年特别火的同类电视剧《gto麻辣教师》。
《gto》是日本漫画家于1996年-22年连载于《周刊少年マガジン》杂志上的漫画作品。主要描写曾是暴走族的鬼冢英吉选择了老师这一职业。面对一班对老师毫不信任的问题学生,鬼冢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开始了对他们的教育和感化。后来大火的原因是,由日本著名男星反町隆史饰演了鬼冢英吉这一角色,从而成为了经典。实在是帅的一批。
而《大师兄》也是类似的剧情,甄子丹饰演的陈侠是香港德智中学的毕业生,当年在学校属于无恶不作,后来去了美国,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后决定回到香港,想为自己的母校做一些事,于是成了德智中学的一名老师。从此开始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其实我所理解的独特,就是给予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真正的让学生感受到被关心和尊重,同时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告诉他们人生的标准答案。
教育从来都是被各种社会问题裹挟着的,同时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如果是,那法律就没有必要存在了。但是教育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没有教育,我们或许还在饮毛茹血。陈侠的教育方式其实只是回归到了孔子他老人家提倡的方式——因材施教。老师面前的一个一个问题学生,其实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又一个的社会问题,只是集中折射到了学生的身上罢了。如果不能看透背后隐藏的问题,只靠说教和讲大道理,那就变成了‘大日如来真经真是好!真是妙!真是呱呱叫!’真正的问题是无法根本解决的。
比如电影中性格孤僻、好勇斗狠的‘伟聪’,他是个孤儿,从小缺失父母的关爱,并且自尊心极强,不允许别人说他的身世;天天男人模样打扮的女生‘得男’为父亲重男轻女而厌恶自己女生的身份;以及只沉迷于打游戏的‘启贤’,因为他的父亲离异后成了自暴自弃的酒鬼,父子缺少沟通……这些学生把自己的世界封闭了起来,拒绝与任何人沟通,只能彼此依靠,久而久之变成了问题圈子,问题班,仿佛一块顽疾久久无法治愈。陈侠正是找到了这些关键问题所在,一环一环的将之解开,最终化解了这些隐藏的家庭问题。父女冰释前嫌,父子理解释然,孩子们找回了自信、找回了自尊,最终变得阳光开朗,重新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同时,陈侠也做到了合理的引导,比如酷爱赛车的‘得男’,陈侠将她对车的兴趣引导到了机械工程方向,她最终也决定了要考大学,去学习机械工程专业;喜欢玩电竞游戏的‘启贤’,在陈侠的引导下选择了计算机专业;而喜爱音乐的‘祖发’,陈侠则鼓励他做歌手。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只是人偶尔会迷失,或者忘了坚持罢了。上大学是人生唯一的路么我印象中只有封建社会才高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们是新中国了。上大学固
然是很好的选择,但成功的道路并不止一条。今年雅加达亚运会电竞表演赛英雄联盟的比赛备受关注,中国团队成功击败韩国夺得冠军,拿下了电竞表演项目的第二块金牌。这些孩子哪一个曾经不是家长老师口中的‘沉迷游戏’分子,但是谁说他们就不可以成功不可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学习好的学生是学生,学习不好的学生也是学生,我们能不能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改变人生’。当电影里喊出这句主题时,我有些诧异。我以为香港早就摆脱应试教育了,没想到电影里说教育局要按学校考试成绩的排名来决定下一年的拨款经费,甚至决定学校能否办下去。看来香港的教育大环境也颇为头疼。这也是校长为什么要违心的处理打架事件、维护学习好的学生,他也是无奈的,没有这些好学生考出高分,学校的排名就会下降,于是只能放弃那些问题学生和差学生了。好在陈侠没有放弃这些学生,而是积极的争取让他们多一次上学的机会。还有不良地产商勾结黑社会想霸占学校,被陈侠花式吊打,保护了学生的安全。但是这只是电影,在现实中并没有这种‘孔子+武松’式的老师存在,也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有当过海军陆战队队员的经历,陈侠式的老师是体制外的异类,他可以无视体制的约束,而现实中体制内的老师早就被磨光了棱角,有几个人有勇气和胆量因为学生的事去和校长据理力争或者在校园里来个花式自由搏击除非你不想干了。
遥记当年《麻辣教师》播出的时候,我正好上高中。高中班主任老翟对我的影响颇大,也很有点‘麻辣’的味道。第一眼看上去,这是一个三十出头的糙汉子,后来一问,人家才二十多……南阳人,四方脸,略黑,抽烟有时候一个手夹三根,一起抽。对待我们这些非重点班的‘残次’学生,特别习惯于以暴制暴。但是奇了怪了,我还真挺喜欢他。要说我刚上高中的时候是在重点班的,其实是赌气考上的,因为初中老师说了一句‘你考高中——悬’。就为了堵这一口气,我初三最后一学期‘头悬梁锥刺股’,把我爸妈都吓蒙了,他们本来都准备给我报职业技术学校了。考上高中重点班后,真心厌学了,沉迷漫画不可自拔,然后几次考试总是倒数,被‘流放’到了普通班。结果到了普通班我反而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在重点班天天排名,人与人之间都不会正常交流了,都成了做题机器,老师天天板着脸,仿佛我们欠了学校不少钱。我也不含糊,没求情也不啰嗦,拿起书包就去普通班了。“拜拜了!您内!”
老翟是个暴君,一言不合就掰断你手中的笔,或者把你的桌子扔出教室,又或者把剪刀、棋子扔进熊熊火炉中,灰飞烟灭。老翟打过学生,亲眼所见,自习课上靠在窗户边的一哥们正洋洋得意的大说特说,忽然窗户被拉开,一道人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挥手就是一脑瓜崩,只听这哥们大叫一声,教室瞬间安静,然后老翟如一尊金刚立在窗边怒目相视。这哥们屁也不敢放,只能任由头顶鼓起一个包来。相当酸爽。老翟打过校门口的小混混,为了学生。虽不是亲眼所见,但是百分百是真事。
为什么喜欢老翟,因为他对学生是真的好。他也愿意和我们这些个‘非优秀’学生交流、聊天,甚至带我们上他家里吃饭。其他老师能做到么做不到。在我当时的感觉,其他老师眼里大多只有考试分数和‘大日如来真经’这等大道理,而他,更真实、更接地气。他教学不一定是学校最好的,但一定是最负责任的。为
了让班里的成绩有所提升,他会在晚自习陪着我们背书,然后一个一个的提问过关,过了关才让走。虽然当时把我们恨得咬牙切齿。他的糙,糙在面上,心里却是个通情达理的人。遗憾的是,老翟已经离我们而去,幸运的是,我目送他走过了最后一程。
如今我也是一名老师,当年的我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要去当老师,真正当了老师才明白老师的不容易。教育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也不是通过一部电影就能诠释明白,永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即使不能改变什么也不妨碍我们去思考,就像陈侠说的读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改变人生。做更好的自己。
《大师兄》电影观后感2
近日看完阚家伟导演的《大师兄》,讲述的是陈侠班主任因为自己过往的种种经历,而意识到自己最该做的事是什么 ,然后毅然回国,回到母校用自己的方式来教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一个学生关启程为了想要考上名校,但是个人成绩却不理想,因受不了这巨大的心理压力就选择跳楼自杀,而作为他的班主任陈侠,就被大家议论,学校也受到了很多家长的投诉,校长和教育局就此事公开对他进行聆讯 。他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花时间在我是否能继续当老师,而是这个问题出在哪里?学生哪里? 或者是家长和老师?还是我们的教育制度?我们是不是更该花时间来讨论今后如何避免此事再发生?”虽然影片结尾仍然没能改变应试教育的制度,但是这部影片却向我们大众抛出了一个让人值得深思的问题,当前的教育制度是否有弊端?是不是因为应试教育,要求高分数进名校而让学生有着各种心理负担?
确实,应试教育有好也有坏,只是弊端日益明显,每每到考试期间,很多学生的心里都有很多心理负担,紧张的睡不好,吃不好,整个人都不在状态等。现在我们都是以高分数来看一个人的优秀度,无疑这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是真正对孩子本身而言,家长,老师和学校都是密不可分。
家长是孩子成才里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生教师。所以我觉得家长也要多点关心孩子的成长,等孩子有了独立的判断能力才让他们独当一面,以辅助的角色站在他们身边。而不是一开始就按照高要求来安排他们未来的路,要求他们必须什么都要拿第一,或者给他们报各种辅导班和兴趣班等,让他们从小就失去了童年该做的事,也不利于他们人格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我觉得父母应该多花点心思在孩子本身身上,让他们在合适的年龄做他们自己该做的事,也不要拿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攀比,而是更多的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同样,教师是学生的向导,是传播知识的桥梁。但是我觉得教师不应该仅仅是扮演一个传道受业的人,更应该是做孩子里面的心灵导师,先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才教会他们怎么去学习。这样以后社会就不会存在那么多“高分低能”,或者像“田佳良事件”的那些人出现。其实这些都很引发我们重视,但是现在的教育制度逼得一些老师无法不这样做,一味的要求学生做各种复习试题,考不好的学生就留堂,罚抄,甚至辱骂。教师的这样行为属于愚教,学生就是愚学。违背了教师真正的职业操守,也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
当代的教育制度反应出来的问题,应该让我们重视和稍作改变,让孩子回归该有的教育方式,让他们在被爱的环境下学习,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都是被受重视的,这样不管他们学到了多少知识,会对社会未来有多大贡献,但是这个人是善良的,是充满着对世界的爱而成长的,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人,这样他们就已经发挥了很大作用了。因为我们不能因为分数来决定一个人的才能,所以我们要学会去挖掘他们自身有的才能,而不是他们掩盖他们的潜在的优点。这样才真正的是我们教育制度所需要的,“人人可教,皆可成才”。
像西方现在的很多教育就是让孩子返璞归真,让他们在靠近大自然,用自己的本能去学习,让他们在被爱的包围下成长,真正的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所以我们也要学会将我们优秀的传统教育方式和现在西方的教育方式结汇起来,让他们从小就在被爱的环境下,怀着感恩的心,快乐的走上求学之路。
《大师兄》电影观后感3
四个小时前,我去影院看了《大师兄》。
说真的,这片子我根本不想再回忆一遍。每一个除打戏外的细节都尴尬的另人浑身发抖,每一个除主角之外的人物行事都仿若精分,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都是为了衬托主角是多么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我承认我是来看打架的,我承认他打的还算漂亮,但这绝不是他灌我七八锅过期鸡汤还恶心我俩小时的理由,fuck!
几个月前,毕导精心炮制的逐梦演艺圈横空出世,在观影界引起了好大一阵风波,不少人纷纷表示这辈子也看不到比这更烂的电影了。对于持有此观点的同仁,我只能建议你们来看看这部大师兄,感受一下另一种与众不同的,推陈出新的,原汁原味的烂。
毕导对不起,人的下限是不断刷新的,我不应该如此草率的评价您的电影。
我该从哪说起呢?
真tm叫人难以下口。
剧情差不多就是低配...不,粗糙....不....反正就差不多是《死亡诗社》的劣质模仿版本,当然我不能说抄袭,毕竟好老师教育坏学生这破事儿翻来覆去也就那点东西,你非要拎出来跟什么逃学威龙比一下我也没办法。说实话我不喜欢死亡诗社,但那个梦想家身披紫荆棘从高楼一跃而下的时候,至少带出了一种反抗的悲壮之美。有人选择接受现实的一切,有人选择以生命对抗所谓的不公,而船长则试图带领他们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你不能说他成功了,但他至少尽力了。
你再看看甄子丹干了点啥?
打呗。
有人追我学生?拎起40米长刀上啊!
有人关我学生?什么?我学生在人家拳击手水里下毒了?我才不管呢,揍死他们!
有人不让我学生考试?什么?我小时候毁了你的梦想?
oh,i am so sorry。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片子摆明了是个教育主题,但里面的小孩儿犯错都理直气壮的。聚众在人家篮球队休息室抽烟,人家不乐意说两句就要翻脸,exm???往高速奔跑的同学脚底下扔瓶子害人家骨折(没韧带撕裂算好的),理直气壮,连校规都不想抄一遍就回家了,人家家长不找你算帐???人家气不过拌了你一下,拎起东西就要打架?exm???在打工的地方偷东西被发现了,理直气壮,我偷东西关你什么事儿?exm???开着跑跑卡丁车上街扰乱交通还跟货车撞上了,人车主没下来扇你都算客气的,理直气壮开着车又跑了,exm???无证驾驶都不用拘留的???甄子丹你有那闲功夫教他们滤嘴上有几个孔,你能不能教教他们,人是应该为自己犯过的错误负责的?当然了,就凭你当日随随便便扰乱那个小胖子弹琴还打断他一只手的情形看来,你可能也教不了这个,毕竟就你最理直气壮。当然,为了让自己的理直气壮看起来不那么强词夺理,你可以说小孩打架是因为对方说他没有母亲,那你能不能再教教这个学校的孩子,什么叫尊重...
教育,教书育人。书我是没看你怎么教,都考不上大学了还通识呢。育人呢?育人的方式就是洗脑他们的家长?我,路人家长甲,酗了十几年的酒,跟孩子关系降至冰点。经主角教育了一下午,突然悔过,开始戒酒;我,路人家长乙,重男轻女十几年,打算赶紧把闺女嫁个好人。经主角教育了一下午,突然悔过,开始跟孩子飙车;我,反派一号男,被主角毁了一辈子。被他揍了一顿,看他插了下大腿,听了句对不起,突然就释怀了,开始追寻人生意义了。
其实您在军校学的是传销洗脑吧?当然,你在最后还质问了一下观众为啥每年这么多学生自杀,以显示自己主题的深度和广度。但恕我直言,您给出的答案实在没什么创意...啊!我们不要放弃学生!我们要了解每个学生!我们要鼓励他们寻找自己的人生!
说到反派男,是真的惨。小时候莫名其妙被主角毁了钢琴梦,沦入黑社会变成邋遢大叔。自己的打工仔偷东西,一看是同校学弟就心软了,带他混黑社会。结果让他办事儿没办成,场子被砸了不说,学弟见了警察就把自己卖个干净,然后亏自己咽了,居然还没报复这小学弟。
什么?你跟我说他这样犯法?那你确定主角眼里还有王法???
还有,那个要收购学校的大老板呢,消失了???
所有人都被笼罩在主角光环下不可自拔。主角打群架不但不会被拘留,还能上电视,还能吸引女神,所有人见了他都是星星眼。他无所不知,学生说什么他都能接一段百度百科和一锅鸡汤;他无所不能,别说打十个了,我看他能单挑一个连。脑门上刻着行了万里路的人生哲学,背景音叙述着他看尽世间百态返璞归真的沧桑通达,而他的演技...
真tm难以言表,我求你还是板着一张苦大仇深的脸拍拍打戏吧,不是每个动作演员都能转型成充满智慧的谐星的,你看看凯奇这些年都拍了点啥哦...当然了,那个路人家长乙在地上哭嚎老爸爱你的时候,我突然觉得,
卡丁车的演技真好。
真的,就那个叫王什么的妹子演的还自然一点,至少有点潇洒的气度。其他人都像是在仓皇之间看着提词板念完了台词,上气不接下气。甄子丹则是遇事习惯性的露出两排白牙笑一笑,以示一切尽在掌握。陈乔恩挂了个女主的名头,但你要是稍微打十几分钟的盹儿,你估计都看不见这个人。所有人物都像一个符号,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衬托主角的英明睿智。兼之桥段恶俗,智商下线,逻辑混乱,真的让人嘴角抽搐哭笑不得。
我真闲,我居然写了这么多。人家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主要就是为了好好学习的。你一个班主任,通篇下来就对着8分小学渣说了一句,别担心,我给你补课~其他时间都是在打架,洗脑,给自己特写以及耍帅,最后看起来大家还都考得不错?都这么天才实在是委屈大家了呢。要知道从前这个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就是:考得不好把卷子抄十遍去!是我跟不上时代了,还是香港学生真的如此水深火热?大家学的最复杂的语法就是要分清the和a,还tm是体育老师教的?一个一模考了8分的人,也没见解决注意力问题,结局就笑嘻嘻的说,我明年也能考上大学!梁静茹给你的勇气吗少年?
由于我看的时候实在是浑身难受,所以有的情节可能表述不清。如果你能找到这片子除了两段打戏之外的看点,请务必告诉我...但请注意,不是老师拉开俩学生说一句打架不对然后洗脑家长就能感动所有人的,教育不是帮人逃避错误,更不是帮人逃避现实。大部分时候你放弃学习这条捷径去选择其他的路,都会摔得很惨。连驾照都没有的孩子嚷着要开车,连张嘴都不敢的孩子嚷着要当歌手,家长真的应该无条件支持他们吗?电影里你可以把结局拍的皆大欢喜,我们最多当一个乐子看得了。然而你这片子连乐子都算不上,因为实在太尴尬了...我倒觉得那几分钟陈侠回忆录取景还不错,镜头切的也挺漂亮,干脆把其他人都删了,拍个陈侠传得了。
《大师兄》电影观后感4
一部内地化的香港校园青春动作片,看完除了甄子丹老师的打戏精彩,美女老师和同学们则是绿叶衬鲜花的观感。对比同类型的校园青春动作片,《大师兄》相比去年的《青禾男高》精彩好看也诚意许多。
故事上甄子丹化身班主任去教导末等学校差生班的学生,通过走心教育和偶像级的榜样力量带动学生们去努力学习,拯救学生的未来和学校命运。创作者在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上有过研究和观察,比如通过巧妙管理引导树立起学生中的人气,在校内给差生班的同学们创建公平的环境,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困难等实际情况,又能身体力行根据兴趣爱好把学生往正确的道路上引导。故事的设计是走心的,但在方法设计上追求精彩好看使故事进入失真的状态中,并且在拍摄当中出现穿帮的现象。
《大师兄》在故事中需要老师陈侠解决整个班级的问题,因此需要多条故事线穿插进行,问题会造成每条故事线都不能做到细致的讲述,从整个影片的角度有不便于像《我的少女时代》去抓徐太宇这样的典型人物来展开故事。在随时间轴展开的故事中就需要穿插交替讲述几名同学的故事,就显得不明不白。双胞胎兄弟为什么爱打游戏的弟弟考取好成绩,一直努力的哥哥却选择嗑药跳楼?专注力不足和嗑药有什么关系呢?巴基斯坦移民的后代祖发有音乐天赋,为何上台被嘲笑家人不支持,也不会调吉他,却能在陈老师的引导下达到发单曲的能力,缺少一段值得去描述的进步过程。就算是天才也需要联系和培养才能达到出道水准。假小子酷爱汽车,以至于要偷开家里汽车,有那么一些追风少年的影子。每一个差学生的转变经历都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可惜在多线索交替叙事的结构下难以去细致展开,每段小故事只能取起精彩,这也导致只有一条故事看到了过程的精彩,其他故事或是在讲之前的苦难,或是出结果的灿烂一瞬。
影片有三个精彩看点。第一处看点是卡丁车戏,车场内的竞速镜头拍摄不错,却意外的把父女对决闪到场外公路和市场里。卡丁车是从封闭车场飞出去的么?显然编剧对于卡丁车场馆缺少了解,好在这段飙车戏精彩度足够,看过之后才发现少了一个环节。最后硬是造出来生死离别,狭小喧闹的市场进来一辆大卡车轧烂卡丁车,这辆大卡车还是内地牌照的左舵车,生生的穿帮了。
第二处看点在踢馆拳馆。甄子丹老师打戏出色,但是学生在更衣柜里尿裤子的行为太怂,解释不通是隔着保镖人群给老师指示哪个是他被锁进去的柜子。作为精彩的打戏设计,可以是学生趁乱自己把柜子摇晃倒逃生,跟老师前后夹击坏人,这才显得名师出高徒。
第三处看点是校园对决黑帮。甄子丹和徒弟喻亢对手戏都很卖力。收拾喽啰的戏比较俗套的落在竞技击剑还是什么东西扎腿扎屁股上。教室对决的戏用房顶走电线的管子借力,难道是会轻功?电影特效相比特技的差别在于更容易忽视掉物理的存在,制造出实际不能发生的动作效果。最后的一幕鸡血,两次对战都还没认出来对方是老同学?
闪回到陈侠早年经历,天赋在身的陈侠没有足够理由去做一个非常叛逆捣蛋的孩子,就为了对抗自己母亲让自己落得无家可归无学可上,考军校当兵还要去美国?看中国武侠片,看到中国功夫高手为美国人效力留血,心中不免悲哀。校园打戏设计不错,但有什么理由去打伤同学还踹断校长头像的鼻子呢?踹断头像鼻子一是搞笑,二是设计出回归体。也是在这个时候陈侠和死党罗结下梁子,给第三场打戏埋下伏笔。
影片尾声,陈乔恩饰演的美女老师喜欢甄子丹,还要通过摇售货机和丢苹果砸穿天花板吊顶的方式示爱。真的是为了找到笑料顾不上俩成年人该如何正常示爱表白的方式。
作为一部香港风格十足的港片,粤语配音更能符合故事发生的环境而更具有韵味。《大师兄》故事上仍有不足,拍摄制作还是够诚意。最主要去看的是甄子丹的武功打戏,影片故事的力量不够强大。
《大师兄》电影观后感5
古语有云:“养不教,父之过。”当代人则曰:每个熊孩子背后都一定有一个熊家长。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古至今都毫无疑问。只是听过很多道理,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当爹妈这件事没有学校可以教。反观当下社会中很多和“孩子自杀”有关的闹剧或悲剧,很多和家庭教育有直接的关系。
以最近闹得火热的“杀鱼弟自杀”这件事为例。8年前,一个10岁的孩子因娴熟的杀鱼手法,机缘巧合成了网红。而后,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对其成长的忽视,18岁的他日前喝下了农药“百草枯”自杀。幸而,他自杀之前吃了很多东西,且将“百草枯”兑了很多水,被父亲发现后送至医院也十分及时,捡回了一条命。
然而在更多情况中,大家听到的是悲剧结尾。后悔莫及的父母最常说的三个字是“没想到”。
并不是要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父母,毕竟如果是悲剧收尾,他们是最大的受害者。但是,“没想到”三个字,直接明示出发生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缺乏沟通。
其实这个问题广泛存在于中国家庭中,“孩子自杀”只是最为极端的表现方式。父母和孩子地位的不对等,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客观原因。让孩子主动敞开心扉可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事。
但现在有一件事,对大部分“爱在心中口难开”的孩子来说,做起来再简单不过。
那就是带着父母去电影院看甄子丹主演的《大师兄》。
虽然名字听起来很江湖,但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校园教育片。
作为《大师兄》的“始作俑者”,甄子丹坦言自己《追龙》之后,不想再演那么沉重,有杀气的角色。但当他向王晶提议说自己想拍一部教育片时,王晶吓坏了。因为王晶认为,教育片没有观众。“那就拍一部既好看也有教育性的电影。”
谈到拍摄初衷时,甄子丹说:“我觉得如果我今天还有一点点号召力和影响力的话,我希望利用电影这个平台,传递一些我们现在社会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当然,我们社会有很多问题,我选了教育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未来就是从教育出发的,教育肯定是从校园开始。”
于是,甄子丹找来阚家伟做导演,自己和王晶一起做监制,结合了很多当下教育、校园的热点事件、争议话题,打造了这部《大师兄》。这部电影的特点之一,就是真实。
在这部电影里,你可以看到叛逆少女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如何找到存在的价值和奋斗方向,和父亲握手言和;
可以看到注意力存在缺陷的男生,对学业绝望后企图放弃生命,却最终拾起对生活的信心;
可以看到单亲家庭的孩子自我封闭,从自己的小世界中寻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从而走了出来;
可以看到怀揣梦想但不被家人理解的孩子,克服心中的自卑,勇敢站上名叫未来的舞台;
还可以看到在遭遇校园霸凌后,过去乖巧的他走上歪路,却最终没有向恶势力低头,重新找回善良本真。
这些故事的前半部分都或多或少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出现过,要么是当事者本人,要么是周围的朋友;但是故事的后半部分却不一定会如电影那样皆大欢喜。家庭的忽视,同学的淡漠,学校的推脱,故事的结局可能滑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而电影中的皆大欢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学生有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大师兄”——甄子丹出演的德智中学老师陈侠。
这是电影的特点之二,颠覆。
演过一代宗师,演过警察、密探,演过大英雄……这次甄子丹竟然走上讲台,当起了德智中学的一名老师。调皮的学生们和他几次过招之后,意识到这个老师显然来头不小。曾是德智中学最不听话的学生,曾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可以说是曾“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的传奇一般的存在了。可就是因为校训中的”有教无类“,老校长对他的知遇之恩,让他历经沧桑后,回到了生活开始的地方。
对于学生的叛逆,他以真诚搭起父女之间的桥梁;
对于学生的挫败,他依旧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唤起信心;
对于学生的封闭,他寻找症结所在,填平家庭成员间的沟壑;
对于学生的梦想,他以鸡血激励其奋勇向前;
对于学生深陷泥潭,他以一敌十,救其于龙潭虎穴之中,从而将其感化。
无论是哪种情况,良好的沟通都是必杀技。这恰恰是当下很多父母忽视的问题,更是他们缺乏的表达爱的技巧。
陈侠在《大师兄》里给出了这么多种正确示范,值得孩子们带着父母一起来看。
当然,甄子丹在这部电影中依然呈现了精彩绝伦的动作戏。陈侠老师不只会打鸡血,更会打架。
其中在拳击馆更衣间内,先是混战黑帮老大的一众喽啰,后又与拳王单挑,逼仄的空间内动作凌厉迅猛,在暗光环境中显出一种低调的霸气。
片尾的校内大战则充满力量感,从篮球场到停车处,再到教室,随着空间的变小,甄子丹面对的对手也越来越难对付。这是电影第三个特点,好看。
但也正如王晶强调过的,把甄子丹的功夫融入到这样一部青春片中,“合理”是很重要的基础。作为一部反校园暴力的电影,让甄子丹在校园内“暴走”,显然在情节上需要很特别的设定。到底是怎么设定的?电影要到8月24日才正式上映,现在自然不能过分剧透。
在首映礼上,王晶再次强调:“我们希望用新鲜的角度演绎一部正能量的电影。希望在暑期里,让年轻人把他们的家长带进戏院。教导孩子,老师重要,家长也很重要。我们希望家长和孩子看电影的时候会有一个沟通的空间,看完之后,有的话都不用说,大家就明白了。”
华语片中,教育题材的电影实在太少太少,这部《大师兄》在带给观众视听娱乐享受的同时,势必还会令人思考。《追龙》证明,王晶认真起来很吓人;或许《大师兄》也可以证明,甄子丹关注起社会问题来,也实在是很吓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