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第九区观后感100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3篇优秀的第九区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九区观后感100,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第九区》观后感400字
前天晚上,我观看了《第九区》这部电影,它讲述了外星人来到地球上,我们人类非但没有欢迎外星人,还用枪“款待”他们,人们居然还吃外星人的肉,妄想得到他们的力量。要不是外星人想和人类和平相处,以他们的科技毁灭3个地球都不是什么问题。
外星人们长得特像龙虾,人类就称外星人为龙虾人。人类可不想让这些外星人满大街跑,就出动部队把他们赶到一个没人的地区,并把那个地区叫做第九区。
第九区这个地区,除了发猫粮(忘说了,外星人的食物是猫粮!)的人或部队的人就不准再有人去第九区,可有人偏要去第九区,居然狗仗人势的侮辱外星人!不仅如此他们还把外星人的防身武器夺走就因为怕他们“造反”,将自己当成“外星人”,可孔老夫子有一句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类总会有得到“回报”的一天。有一个叫维克斯的人,欺负外星人的时候,被愤怒的外星人打了一“巴掌”(外星人的“手”像爪子),他的dna和外星人的dna融合了,并被人们认为“一身是宝”。为了让外星人回到自己的星球,研究出让他变成人类的方法。他历经千辛万苦,和人类政府作斗争,终于让两个外星人回到自己的星球。
电影看完了,那重情重义的“龙虾人”依然出现在我眼前,要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对万物要慈善才行。
●作文点评:
故事简介写得很精练,我也看过这个片子。感想很好,很对,就是少了一点。加油!
【第2篇】看《第九区》有感
看《第九区》有感
这次是接近凌晨,终于把《第九区》看完了,总而言之,这部电影还不错。这部电影的特效很多,当然这是由它是科幻片决定的。讲的是由于外星人进入地球。
他们的飞船无法起飞,只能入住地球,他们住的地方便叫第九区,但由于一系列原因,他们被迫迁移,而负责这一计划的便是威库斯,但在这个过程中,他被病毒感染,逐渐变成了外星人,这导致他被人类追杀,为的是他的.价值,用电影中的话说便是“几亿或是几十亿”。
于是威库斯被迫逃到第九区,遇见了一个外星人,貌似是控制外星人飞船的。经过一系列激烈而又残酷的战争,那个外星人驾着飞船离开了地球,带着他的儿子会自己的家,而威库斯却留在了第九区,成为真正的外星人,等三年,等那个外星人履行自己的诺言,帮威库斯治病,使他重新变成人,会自己的家。
这部电影给我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威库斯的蜕变,不仅是外表,更是内心的变化。当他知道他的朋友,亲人抛弃他,追杀他,而当他处于危险时,却是那些外星人冒着生命危险来救他,因为他们知道威库斯已经是他们的同类了。
外星人都如此,人何以堪啊!最后坏人得到了惩罚,而威库斯和他的同伴(外星人)在一起,等着那个外星人的归来。很不错啊!有机会大家亲自品鉴!!!
【第3篇】最新第九区观后感600字范文
第九区观后感600字1
这部纪录片式的电影,仿佛就像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距我们不远的时空。这是高2那年,躲在被窝里看的也许会是我认为最棒的外星人题材的科幻电影,那个晚上也是无数次梦到电影情节。
昨天,跟恰好也正在读高二的妹妹看了一遍,推荐她看我觉得最好的科幻片,看完她也是很激动地与我讨论里面的故事情节。有时候电影真的反映出深层次的东西是我们需要感悟的,我和她都幻想到我们如果是电影中的维库斯,那是有多么地绝望与难以自拔,这样想,如果你不被整个现实社会所接纳了,你身边的好友甚至是亲人都跟你划清界限,自己却要去寻找寥寥无几的希望,那是多么无助。贯穿全篇,他身边的人都在回忆中叙述与他在一起的日子里,看的出来,主人公是个正直善良,有怜悯之心的人,至少对比影片中那个险恶的队长和那群尼日利亚黑帮来说,从他身边的人的表情来看,显来的对这件事的漠不关心而感到愧疚,当然,这也在所难免的,谁处于那个角色获得的帮助都很少。人性的弱点在大虾面前无限地放大,感到很悲哀。
这些是自己的一些拙见,但对我来说是真实的个人感受。如果我生活在第九区,或许就会和大虾们一起反抗人类,不知道此片的续集会这么写么,维库斯以后的故事会是怎样呢?都那么久了,咋还没出续集呢!
第九区观后感600字2
看完《第九区》,我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胃部不适。倒不是因为电影拍得烂,恰恰是因为电影太过真实,无论是外在造型,还是内在生存逻辑,都真实到让人后脊背窜上一股凉气。为了看起来更真实,电影运用了大量手持摄影机和访谈,让我在电影的前15分钟以为误看了bbc的专题片。这是一部你从来没有看过的外星人科幻电影类型,顶多和《人类之子》有少量共同点。
电影中的外星人形象经历了几多变迁,大多被想象成拥有超强战斗能力的神秘异形(《星河战队》、《异形》),有时斯皮尔伯格会寄予温情彼得·潘的儿童幻想(《e.t.》),偶尔也被掺杂黑色幽默(《火星人玩转地球》),或者是有求必应的宝葫芦(如果《长江七号》也算科幻片的话)。
不过,这些都是百分之百用来造梦的电影,连观众都会认为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第九区》则真实得多,一群前来地球寻求庇护的外星人移民,结果却被丢在非洲的贫民窟。在这个故事框架下,导演本可以讲述一个英雄拯救或纯粹恶搞的故事。但《第九区》的野心显然不是拍一部别人已经拍过的外星人电影,而是打算从《变形记》等不朽名著中吸取营养。
《第九区》在大洋彼岸取得了高票房,这让我很惊讶,同时也很尊敬。看来美国观众并不满足于进电影院吃完一桶爆米花就拍拍屁股走人。左看右看,《第九区》也不像一部有卖相的电影。除了那张美丽的结婚照和片尾的小花,电影本身一点也不美,甚至男主角也似路人甲乙,丝毫谈不上赏心悦目。那些外星人蠕动黏液的造型,更会让观众再也不想吃虾蟹类食物。然而,这部电影还是取得了巨大成功,因为他开创了一个新类型。它真是一个另类的科幻片,片中所描绘的一切,都让我们想到身处的世界,如此荒诞,如此弱肉强食。
《第九区》和其他的外星人科幻电影不一样,相反倒和其他现实题材电影有很多共同点。如果把外星人替换成普通人,本片可以剪辑一个较短的版本,名为《探访贫民窟》,或者《贫民窟后的政治经济》这类探讨人类社会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问题纪录片。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很多优秀电影。他艰难辛酸的逃亡让人想起了《钢琴师》,他变异后的无所适从让人想起了《绿巨人》(李安版),他和体制的荒诞斗争则让人想起了《汉江怪物》。能让人同时联想起这么多部优秀的电影,而同时不会觉得有东施效颦之嫌,这就是《第九区》独特的、开创性的魅力。当然,想得最多的还是《变形记》。一个男人逐渐变成甲壳类生物后,他不但会遭遇卡夫卡所想到的一切,还有可能被作为研究对象而赚取巨额资金——这个设想很好莱坞,很现实,也是卡夫卡所没有想到的。
第九区观后感600字3
我喜欢这部片子,看的晚了。最近闲了下来,疯狂的开始看片子,这部电影脑海中隐约有印象,看完之后,彻底震惊,这种科幻,真实的好像就发生过一样。真的觉得,在约翰内斯堡存在一个第九区,里面关着外星人。
有人跟我说我写的影评过于感性,总扯一些有的没的,所以这次在扯有的没的时候,我先来分析一下影片的风格。
整体上来说,影片使用的是伪纪录片的拍摄方法,看起来像是真实的纪录片,有些摇晃的镜头,还有随时跟镜头后面的人交流都增加了真实感。不得不说,这种用纪录片的方式做出来的电影凭空增加了几分真实的感觉。战争场面拍摄的激烈但是不失紧张感,多角度快节奏的剪辑加上类似监控的画面,让战争场面看起来非常的惨烈。
很多科幻电影若是有外星人的话,就幻想外星人是来毁灭地球的,但是本片描绘的却是一群来避难的外星人,人类对于弱者标榜的是关爱,但是实际上这种关爱是建立在人类的自私和优越感上的。
主人公先开始对待外星人的态度就像大多数人类一样,傲慢而随性,谈不上坏——比他坏的还有很多,但是却也不能算作好,把他们看作是低贱的生物,直到他开始转变,他所钟爱的一切都不再接纳他的时候,外星人群体接纳了他,即使他以前并没有很友好的对待他们。看到这,真的为了自己是一个人类感到羞耻。所以在最后外星人反击的时候,身为人类,真的感到大快人心——可是收拾你们这群兔崽子了!维库斯最后变成了真正的外星人,但是他还是挂念着他的妻子,会在垃圾堆里为她做美丽的玫瑰。真的是一个有爱的结局,但是这种美好,却让人心碎。
想起了一句话:非吾族类,其心必异。一个种族对待另外一个种族,总是剑拔弩张的,不管其中一个种族多么的无害,总归不能是全心全意的友好,更何况片子中,外星人是来避难的,占着地球的资源,还破坏着地球的规矩。同一件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就会有不同的是非,在外星人看来非常有趣的事情,在地球人眼中可能就是灾难,试想想,你们家住着一个人,经常随意的用你的东西还不收拾,不管是再好的朋友,也会有不愉快的那天,更何况还是外星人!
其实说着很容易了,做起来实在太难了。你很难持续的对一个人好,但是却很容易持续的对一个人很坏,并会为这种坏找借口,能理解,因为我们都是不完美的人类,但是令人动容的是,有些人,他会在在垃圾中为爱做一朵不会凋谢的玫瑰。
第九区观后感600字4
这部传奇般的《第九区》,乍看之下,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只是一部关于奇怪外星人和人类的故事,但其背后所隐含的,却是一个个,深刻而厚重的哲学问题。
我们的主角威库斯只是个mnu(列国同盟组织)的小官僚,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平常嘻嘻哈哈,喜欢开开玩笑,直到他的高官岳父给了他一个主管搬迁外星人事务的任务,他的人生也因此而改变。面对那些大虾一般的外星人,他和普通百姓差不多,都并没有很深的好恶,但也不会把大虾们视作完全具有同等人权的人类,因为大部分的大虾愚昧,怪异,行为不拘礼法,和人类具有巨大不同,且很难互相理解和沟通。故而在搬迁过程中,他也只是例行公事一般地不择手段让大虾离开。可是,他又与一心想杀戮大虾的军方有所不同,也迥异于要给予大虾全部人权关爱的人权组织,这种中间位置也暗示了他将被选为故事背后哲学问题的承担者,必将发生某种改变。
人类的身份定位,我究竟是谁
在搬迁过程中,威库斯接触到了黑色的谜之液体,从此身体开始发生变异,他的基因被液体所含有的大虾基因改变了,他开始逐渐变成一只大虾。而他,也逐渐地被身边的人排斥,厌恶,同时由于大虾强大的外星科技武器只有大虾基因携带者才能使用,所以他又被官方视作毫无人权的实验品和巨大利益的化身,在官方的管控和误导下,甚至他最亲密的同事、朋友、家人都会开始怀疑疏远他。他感到绝望,同时依然对大虾群体抱有某种拒斥和鄙夷,可是后来他偶然间得知一只有智慧的红衣大虾只要夺回被官方夺走的液体容器便可以飞回大虾母船从而运用母船科技让他恢复原形,于是,在他和这只大虾合作奋斗的过程中,他渐渐理解了大虾的身份和喜怒哀乐以及那种普世的情感,他的身份也成为了人类和大虾的沟通者和理解者,而最后,当官方、军方、黑帮都为了利益要害他,同时又要杀害红衣大虾时,他终于彻底洞悉和背离了人性的丑恶面,站在了大虾的一面,拼死与这三方为敌,最终成功把红衣大虾父子送回了母星,而自己则彻底变成了一只被搬迁到荒漠的大虾。但是这时他还有着人类的情感,深深地爱着他的妻子,像以前一样为她制作美丽的工艺品。同时,红衣大虾临走时留下诺言,三年后一定会回来治好他。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人类永恒的哲学问题之一,而个人身份的异化和改变自现代主义兴起后就被不厌其烦地讨论,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卡夫卡的《变形记》,不得不说,《第九区》对于人类异化和周遭对于此异化的看法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变形记》,就连大虾这一形象的选择都和甲虫有着某种微妙的契合感,但该片显然对《变》有所升华,威库斯最终并没有痛苦不甘地死去,而是站在了异化的一面拼死抗争,这种进入异化,认同异化,与异化融合的心路历程正是对人类自我认知的充实和解决。威库斯最初宦海浮沉,対世事的认知肤浅圆滑,唯有经历了这一段异化才使他更为了解人类,也更了解大虾,从而达成了某种共识,甚至可说,对立的两方在他身上达成了某种统一——人类并不高尚无瑕,大虾也并不肮脏可鄙,从而,为如何与异类共存这一哲学问题做出了一个逻辑自足的解答。
除此以外,该作把故事发生地设定在约翰内斯堡同样有着深刻的含义。众所周知,南非长久以来有着严重的种族歧视现象,如此看来,大虾与人类的对峙,也就不仅仅是片中所讲述的外星种族与人类的对峙那么简单了,而剧中很多细节更是对此有所暗示。这样,群体的异化与对抗,更广义上的人类的问题也凸显出来,成为代表个体困惑的威库斯之外的群体困惑的代表。
科学技术的伦理与边界
广义上的技术,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的全部活动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方法、知识等活动方式的总和”,虽然有人认为科学与技术应该是一种价值中立的存在,但从当今现实来考量,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往往应该是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价值的,但是,c.p.斯诺所认为科学技术发展可以带给人类幸福,科学家往往有着高贵的追求,真的没错吗?难道科学发展真的可以孤立于人文学术与道德伦理存在吗?《第九区》给出了它的答案——不。当mnu的科学家残忍的解剖大虾,进行活体实验,把他们当做武器靶子,甚至要肢解还是人类的威库斯时,我们不得不发出感慨,即使剧中外星科技的发展会带给人类进步,但是科学家恐怕无权作出逾越传统伦理的行为,更何况这种技术的发展给某些人带来的利益远超给予全人类的益处。这样看来,后现代主义对于科学技术发展背后的政治经济因素的批判不无道理,更非耸人听闻,而索卡尔等人对解构主义者的口诛笔伐则是难称客观。片中mnu的科学家完全是受到官方和大财团控制的,而其中各种超出伦常的实验更主要是为了博得技术发展后的海量收益。虽然这样的故事只是出于制作方某种一贯的左派立场的虚构,但也是合逻辑的自然推演,我们如何确定这样的实验和机构在广袤的地球上从不存在呢?索卡尔等个别科学家的自我克制与道德追求又如何代表和涵盖整个世界的科学团体及其研究?
诚然,解构主义者和索卡尔们并不是使用库恩所说的同一个“范式”来对话,解构主义者对科学的基础学科数学、物理缺乏基本理解,故而其言论或有偏颇,甚至会让索卡尔们觉得可笑。然而,他们对于人类良知与道德的诉求,是无可指摘的,科学界更应该引起警觉,对伦理和边界问题给予足够重视,不要让虚构的影视作品真的再现现实。
纪录片式的镜头,虚拟与现实的界线
本片虽然是故事片,却采取了独特的纪录片式镜头来表现,还有大量的现场新闻播报和采访场景。这些都大大加强了故事背后哲学暗喻的真实性,这种模糊了虚拟和现实之间界线的艺术手法同样是一种哲学体现,到底什么是真实的,什么又是虚假的?现实中当然没有出现大虾状的外星人,但电影所反映的社会内涵和哲学思考确实真实无疑的。现实中也会出现像影片中那样的仿佛客观的新闻报道和现场采访,可是当我们看到那张实际上是拼贴产生来污蔑威库斯的照片公然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并被引作所谓证据时,我们一定会对当下的许多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产生极大地怀疑,同时思考媒体的实质与其背后到底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
总体上来说,这部《第九区》在给观者提供了充分的视听享受背后,也为观众建起了一座丰富的哲学宝库,笔者所书写的,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但毕竟不是过宝山而空手回,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一番思考,增加了对哲学的认识,这实在是令人喜悦的。但当真正面对这些问题时,又不禁感慨万分——人类发展之路,实在是充满坎坷。
第九区观后感600字5
看完《第九区》是有些失望的,的确,它具有很多被影迷奉为经典的潜质,高潮迭起的情节支撑起广大的受众面,发人深省的内涵提供了被解读的可能性,而将各种深沉的命题融于一个关于外星人的商业科幻故事,则赋予了影片十足的新鲜度和爆发力,但它的优点恰好就是这部片子最大的缺陷所在,这部集娱乐性,艺术性,创造性和话题性于一体的片子最大的问题也许并不在于它本身有多少bug,而在于它拥有太多可以令人膜拜的元素,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增大了影片被高估的可能性,元素本身代替了电影实际的水平与力度,影片被捧得过高,反而会抹杀掉它本身的价值。
本片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它予人娱乐的同时,令人深省人性的阴暗,对种族隔离的影射,对排除异己的批判,对背信弃义的讽刺,对以强凌弱的厌恶…但是,从任何一个方面,影片都没有挖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男主角通过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人性的阴暗感同身受,而这基本也是观众通过影片提供的这个全新的视角所能感受到的全部,如果实实在在地拍一部关于南非种族隔离的影片来揭露同样的东西,相信照样是一部好片,但恐怕不可能引起这么大的热潮,因此,影片的成功,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形式的胜利。
这样的说法本身是不带贬义的,作为商业片,那些毫无大脑的视效大片无疑都被《第九区》扇了一个耳光,但它的剧情和内涵本身,却未必能支撑得起影迷们疯狂的过分赞誉和解读。更过分的是,在很多过于兴奋与狂热的观众眼中,已经容不下任何沙子,容不下任何一点批评和质疑的声音。诚然,有时批评的声音确实让人觉得不舒服,例如某个路人甲突然冒出来,二话不说就直接喷一句“这片子很烂!”,谁也会忍不住给他飞上去两脚。但是,《第九区》近来的状况却远远超出了这种限度,任何一句关于《第九区》的负面评论都很可能会遭到百般的讽刺挖苦与围攻,乃至对言论者欣赏层次,观影心态,人生价值以及人格的全盘否定和鄙视。
也许有人会觉得我过分挑剔,的确,对一部电影的挚爱可以让人包容它的'一切缺点,对我而言同样如此。只是,每个人都有无条件地为一部电影倾倒的权利,却并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义务,更何况仅仅针对《第九区》一部片子的喜恶,并不足以代表任何人看片和生活的情趣和态度。因此,在你为它拜倒震撼折服得一塌糊涂的同时,请尊重别人为它挑刺的权利,尤其是那些言之有物,并非哗众取宠的挑刺。换句话说,你看完《第九区》,为那些被当作异己的外星人感到不公,为影片对排异的探讨所深深震撼,然后转身就去谩骂诋毁那些认为本片不至于那么完美的观众,你不觉得这才是对影片本身最大的侮辱吗?
我承认,挑刺本身并不难,用心去体会一部影片比挑刺困难得多,也可贵得多,但随口吼几声“震撼”“激动”“深刻”“完美”,也远比真正静下心去回味一部片子来得容易得多。为什么如今《肖申克的救赎》要面对这么多的质疑,就是因为它已经被很多人神话到了一个它本身并不具备的高度,其实,andy的隐忍和执着才是影片最打动人心的力量,也是影片在令人震撼之后最值得细细回味的地方所在,然而过高的追捧让观影失去了品读的耐性,也让这份本应是细水长流的韵味变得不复存在,抱着朝圣的心态去观看这部片子,失望也就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同样,《第九区》也是一部重在回味的片子,我在上文说它并没在任何一个方面挖掘到一个全新的深度,并不是在装逼地说这片子多么没劲多么没深度,只是这部内涵并没有浮在最表层滥深刻滥煽情,又没有藏在很深处需要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个方面深度解读才能挖掘出来的片子,最需要我们做的只是在看完片子的震撼之余,沉下心去品味它来自于每一个层面的思索。我忍不住怀疑,当影片被人无休止地捧高,当所有的不同意见都被无理地压制下去,这部片子还能剩下些什么?我们还能给新一批的观众留下些什么?
这篇文章的某些语气与措辞也许会让一部分人看着不舒服,在此我先道个歉。这篇文章并没有对影片本身进行多少分析,也没有从细节上挑任何的刺,因为我觉得该说的别人都说过了,我没有能力看出什么别人看不出的东西,而除了大家心里其实都明白的毛病以外,我也挑不出什么多余的刺来,并且也没什么必要。需要说明的是,我喜欢《第九区》,只是被捧得太高,难免会让人产生言过其实之感,同时,为一些客观地说本片的不是,却遭到遍地围攻的人感到一些不平,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与动力所在。的确,任何人都有权利无条件地赞美和膜拜这部《第九区》,但至少请发自内心地觉得它真的有那么好,那么震撼人心。浮躁的赞美就和浮躁的谩骂一样没有意义,而对各种不同意见的无条件抵制,只会让一部难得一遇的好片子变得越来越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