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最美巾帼奋斗者观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5篇优秀的最美巾帼奋斗者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美巾帼奋斗者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观后感
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观后感1
科技战线上,巾帼力量举足轻重。她们潜心研究、刻苦攻关,以专业和实力诠释不平凡的“她”力量。
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卢宇彤践行科技强国目标,亲历了中国超算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是五代银河、两代天河超算系统研制骨干。她长期致力于国产超算技术攻关,坚持自主创新,突破高速通信系统、并行程序应用环境、大规模资源管理等超算核心技术,担任副总设计师的天河二号夺得世界超算500强六连冠。同时,她也是国际超算isc fellow和isc19大会主席,是担任此职务的首位中国学者、世界首位女性学者。
“在工作过程中挑苦活、挑累活,在科研过程中选难题、选前沿。”卢宇彤说,“希望每名女性都能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抓住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机遇,与祖国共同成长。”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海岚2008年放弃美国教职回国,专注于脑的高级功能及相关疾病的研究,在系统神经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揭示了抑郁症发生及抗抑郁药物快速作用的分子、细胞及环路机制,为研发更好、更安全的新一代抗抑郁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2021年,胡海岚获得第二十四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为中国智慧走向世界舞台作出积极贡献。
海军航空大学某实验室教授关欣投身国防事业23年,长期从事信息对抗、信息融合和指挥控制信息系统领域的一线教学科研工作,为国防教育、舰载航空兵战斗力生成和海军信息对抗装备转型作出突出贡献。关欣先后主持完成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创新实现了理论模型的工程化应用,解决了10余项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军在海上战场装上了先机制敌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未来我们将继续瞄准国家科技前沿和海军转型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注重实战能力引领带动。”关欣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护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扎根边疆,将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的守边事业。1961年,她与丈夫一起来到吉根乡,成为一名护边员,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玛边防线上,五十余年如一日巡边护边,每天至少走20公里山路,创造出无一例人畜越境事件发生的守边业绩。如今,布茹玛汗的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是护边员,一家人无怨无悔守护祖国山河。
“我们全家用脚步丈量祖国神圣领土的决心不停,巡边护边的信念不改,心系祖国的爱国之情不变。”布茹玛汗坚定地说。
“为什么红领巾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一位少先队员不经意间的提问,让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陷入沉思。
“打好红色底色,种下信仰种子,身边就有最鲜活的课堂。”吴蓉瑾在全国率先组建小学生红色讲解员社团,依托中共一大纪念馆,十余年来累计培养了近千名小学生-讲解员,坚定了他们从小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让爱党爱国的校园文化蔚然成风。
江西省妇联兼职副主席甘公荣是“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女儿。几十年来,她扶危济困、热心公益,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家风:积极参与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管理,帮助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众上百人;成立莲花县巾帼志愿者协会,发展志愿者近千人;作为“赣鄱红色娘子军”的宣讲员,线上线下为近800万学员讲述父辈艰苦奋斗的故事。
“我要继承他们心系百姓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把这种精神和作风延续下去。”甘公荣说。
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最美巾帼奋斗者”开拓进取、矢志拼搏,以勇立新功的豪情壮志投身伟大事业,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贡献磅礴力量。
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观后感2
什么东西能彰显女人的奋斗之美?有人说是豪车名表,是金玉珠宝,因为物质享受是女人奋斗后的胜利果实,最能彰显奋斗之美。然而在最美巾帼奋斗者们的身上,我得出了另一份答案:帮好身边人、做好手边事,以小我成就大我,全心全意投身伟大事业的样子,最能彰显女性的奋斗之美。
她们在乡村振兴热土上培植幸福果实,她们在科技创新浪潮中打造大国重器,她们在志愿服务一线传承红色基因。她们心怀祖国和人民,将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忱都倾注于自己的事业当中,不断开拓进取、矢志拼搏、全力以赴,这是新时代的巾帼风采,更是新时代女性的学习榜样。
当前网络上总传播着这样一种观念:女人的奋斗就是努力提升自己,嫁给最优质的男人。只要嫁给有钱人就是成功,就能拥有财富和名望,网上甚至还有“如何嫁给有钱男人”的攻略。这种观念是女性依附于男性的男权主义思想的表现,是非常过时的糟粕思想。正所谓“男女站两边,各顶半边天”,无论男女,都要有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心,谁都不是谁的附庸。对待陈旧的封建思想,最美巾帼奋斗者们的事迹就是最好的回击。
最后用张桂梅老师的一句话寄语新时代的女奋斗者们: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观后感3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了2022年“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
布茹玛汗·毛勒朵、李桓英、尹建敏、关欣、胡海岚、卢宇彤、路生梅、杨宁、甘公荣、吴蓉瑾10位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光荣入选2022年“最美巾帼奋斗者”。她们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求真务实,立足平凡岗位,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她们有的50余年如一日巡边护边守卫国家领土,有的长期奔波边远山区护佑人民健康,有的在高水平科技前沿阵地勇攀高峰,有的在乡村振兴中积极作为,有的传承优良家风赓续红色血脉,有的坚守三尺讲台潜心立德树人……她们都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成就“钻一行精一行”的精彩,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妇女在党的领导下,开拓进取、勇毅前行的昂扬风貌。
发布活动采用视频展示、人物访谈、云连线等形式,从不同侧面讲述了她们的先进事迹和工作生活感悟。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负责同志为她们颁发“最美巾帼奋斗者”证书。
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观后感4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成就“钻一行精一行”的精彩——布茹玛汗·毛勒朵等10位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光荣入选2022年“最美巾帼奋斗者”。她们的先进事迹彰显建功新时代的巾帼力量,勾勒奋斗女性的最美剪影。
热爱祖国对党忠诚
守护边疆,播撒爱国种子——
在地处我国西部边陲的新疆乌恰县吉根乡,护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用双脚丈量祖国的边境线。数十年来,她亲手在帕米尔高原刻下10多万块“中国石”。
如今,布茹玛汗的儿女们也成为护边员。“我们全家用脚步丈量祖国神圣领土的决心不停,巡边护边的信念不改,心系祖国的爱国之情不变。”布茹玛汗说。
赤诚报国,心系人民健康福祉——
“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是我的根,我绝不能忘本……”每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回国,李桓英总是这样坚定地回答。
20世纪50年代,她谢绝世界卫生组织挽留回到祖国,将国外先进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疯狂肆虐数千年的麻风病可控、可治。2016年,李桓英荣获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同年,95岁高龄的李桓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传承红色家风,赓续红色血脉——
甘公荣是“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三女儿。几十年来,她时刻谨记父辈“一心为公,恪尽职守”的嘱托,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家风。
她热衷扶贫帮困,先后成立龚全珍工作室和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募集资金帮助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众;她传承红色基因,为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授课,讲述父辈艰苦奋斗的故事……
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家长口中的“秒回校长”,同行眼中的“种子校长”……每一个亲切的称呼,都如同一枚闪亮勋章,映照出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的育人初心。
她创建全国首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以情育人促进品德养成,她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主张因材施教呵护学生成长……吴蓉瑾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被称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典范”。
“科研是长期的艰苦奋斗,不是一时的光环、激情与承诺。”对此,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胡海岚深有体会。
2008年,在国外拥有独立实验室的胡海岚回到祖国,扛起我国系统神经科学领域的大旗。
揭示个体参与社会竞争及“胜利者效应”的神经调控机制、创新单细胞活性双标记技术……胡海岚的付出,让中国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领先世界的研究成果。
她们的身影在科学征程上砥砺前行,唱出新时代中国女性的铿锵之歌。
2019年,第34届国际超级计算大会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卢宇彤担任大会主席。
五代银河、两代天河超算系统研制骨干,代表团队六次站上世界超算最高领奖台……卢宇彤的成绩单,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高精尖成果,更展示着中国女科学家的风采和担当。
“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是国家战略,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目标。”卢宇彤曾说。
大国重器、尖端科技,她们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作为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关欣投身国防事业20余年。
她的科研成果,为国防教育、舰载航空兵战斗力生成和海军信息对抗装备转型作出突出贡献,为我军在海战场装上了先机制敌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扎根基层艰苦奋斗
“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
秉持这样的信念,北京姑娘路生梅,扎根陕西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一干就是50多年。
为了让山沟沟里的老乡们及时看上病,她白天接诊、晚上点着油灯自学,迅速成长为全科医生;她多次放弃返京机会,为落后的小县城建起第一个正规儿科;她给患者开几毛几分钱的小药,巡诊走遍小镇乡村;她自愿“超期服役”,退休后拒绝高薪聘请,义务接诊患者超15万人次;面对疫情,年逾古稀的她写下请战书,递交1万元特殊党费……
路生梅说,毕生坚守只为兑现誓言,“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群众心中,感念着她们的无私奉献;脱贫路上,活跃着她们的奋斗身影。
杨宁,这个“85后”大学生村官,放弃大城市就业机会,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拔掉穷根。
作为广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她的扶贫之路充满艰辛,却从未被困难挡住脚步——悄悄卖掉婚房垫付种子肥料资金,创新“稻+鸭+鱼”共作模式种植紫黑香糯,建设扶贫加工车间,成立“苗村倌”电商服务中心……依托原生态资源优势,走产业发展道路,江门村旧貌换新颜。
“发展产业关键要‘接地气’。”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建敏,带领企业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从实施产业扶贫计划,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到成立田间学校,帮助农户变身技术能手;从带动开展规模化养殖、种植,帮助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到助力乡村振兴,打造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第六产业园”……精准对接,深耕基层,她帮助农民走上致富路。
“我们会以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尹建敏说。
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观后感5
杨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2010年,她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江门村,带领乡亲们努力拔穷根:创新“稻+鸭+鱼”共作模式种植紫黑香糯,带动村里年收入300多万元;联手大学生村官成立“苗村倌”电商服务中心,帮助村民销售特色农产品900多万元;出资建设扶贫加工车间,创建“苗阿嫂”“苗阿公”品牌,村里产业覆盖率达100%。2020年,江门村实现94户326人全部脱贫。
“未来,我要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继续贡献青春力量!”杨宁说。
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还有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建敏。2018年,尹建敏为当时的深度贫困地区东乡族自治县和漳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投放种羊2.1万只,带动8个乡镇、6个合作社开展规模化养殖。她还新建8个黑木耳种植基地,吸纳350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为建档立卡户分红865万元,支付土地流转费142万元。
乡村振兴的道路,见证了她们的不懈引领,也见证了她们的医者仁心。
37岁辗转多地回到祖国,57岁投入麻风病防治工作,95岁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李桓英长期奔波在云、贵、川等地的偏远山区,曾经4次遇险,两侧锁骨和肋骨都摔断过。她推广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救治了数以万计的麻风病患者,她提出的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麻风病“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要把学会的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如今,百岁高龄的李桓英用实际行动激励着年轻一代的医务工作者。
同样坚守在医疗卫生岗位数十年的,还有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儿科主任路生梅。
1968年,路生梅被分配到佳县人民医院工作。看到佳县落后的医疗条件,她许下了“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用心守护革命老区人民的生命健康。路生梅白天接诊患者,晚上刻苦学习,迅速从一名专业儿科医生成长为全科医生,并创办了佳县第一个正规儿科。退休后的20多年里,她依然坚持每周在县医院和中医院义务坐诊,接诊患者超15万人次。
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观后感
【第2篇】《闪亮的名字—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观后感
《闪亮的名字—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观后感1
杨宁2010年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当起大学生村官。多年来,她心系家乡、默默坚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带领苗胞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华丽嬗变。
她是脱贫攻坚的带头人。江门村地处深山、信息闭塞,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1000余元,是国家级贫困县的一个偏远村庄。2010年,杨宁大学毕业后,放弃进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当起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脱贫致富。通过原始资料收集、分析和判断,杨宁把全村脱贫目标定在发展高山生态种植业和竹子加工业,并将“土特产”通过网络等方式销往各地。随后几年,杨宁积极动员贫困村民种植高山泉水西瓜、高山水稻等,带领农村创业青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创办“苗阿嫂”品牌。2016年,杨宁联合6名大学生村官成立“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至2020年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900余万元。杨宁助推江门村销售特色农产品150余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打破江门村集体经济零收入现状。两届6年的大学生村官任期结束后,她依然选择继续留在基层一线。经过10年努力,江门村94户326人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零。
她是留守儿童的“大家长”。安陲乡大多数留守儿童往返走路到乡里读书,每天都需要大人早上送中午接、下午送晚上接。为解决村民接送孩子上学问题,杨宁将自己家建成“留守儿童之家”,每月抽出空闲时间将留守儿童集中在一起,给他们辅导学习、作心理疏导等,为留守儿童撑起一个温暖的“家”,用真心、真诚和实际行动解决村民遇到的困难,让爱心种子遍撒苗山大地、生根发芽。
杨宁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等称号,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闪亮的名字—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观后感2
布茹玛汗·毛勒朵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冬古拉玛通外山口的一名护边员。这里海拔4290米,是帕米尔高原中国通往吉尔吉斯斯坦的一处边防隘口。
她长期扎根于祖国边疆,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将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的守边事业,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玛边防线上50多年如一日巡边护边,每天最少要走20公里山路,在她守护的山口,创造出无一例人畜越境事件的守边业绩。她积极宣传爱国护边工作,在边境线的许多石头上刻下“中国”两个字,这些“中国石”成为当地护边守边、彰显爱国情怀的象征。
1961年,19岁的布茹玛汗跟随丈夫在冬古拉玛安家。她发现,这里虽有边界线,但没有界碑。那时的她,便立下手刻界碑的心愿。
布茹玛汗记得,当她第一次将“中国”两个字刻在石头上时,欣喜地将那块石头抱在怀中。50多年过去,她在边境线上的10多万块大大小小石头上刻下“中国”两个字。
布茹玛汗的父亲是孤儿,自小和5个兄妹为巴依(富户)家放牧谋生。新中国成立后,全家开始过上好日子。对于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布茹玛汗的父亲十分珍惜,弥留之际叮嘱子女:“这里是解放军吃着草根才得到解放的,你们要守好边境,像待家人一样待解放军。”
那时,很少有女性放牧巡边,但布茹玛汗每日早出晚归,将越境的牛羊赶回来,查看陌生人有无进出边境。冬古拉玛山口离布茹玛汗的家有60公里山路,她照顾不了家庭;一路上,悬崖、乱石滩、沟壑密布,她的腿脚经常被尖利的岩石划出道道血口,很多次受困于暴风雪中……护边生涯里,布茹玛汗遭遇过无数危险。
她对于边境线的守护执着得近乎“偏执”,乡邻笑她痴傻,丈夫也和她闹过矛盾。
然而,她无怨无悔。“父亲说过,边境线安稳国家才能安稳,人们才能有幸福生活,我做了应该做的事,度过了有意义的一生。”布茹玛汗说。
“他们就像我的孩子”
“拥军爱军”是布茹玛汗常年坚持的另一件事。她记不清救治过多少冻伤、摔伤、被困暴风雪的“兵娃”,给他们妈妈般的爱与呵护。
1999年,浙江籍战士罗齐辉巡逻时被困暴风雪,双腿严重冻伤。得知情况后,布茹玛汗迅速将他抬进毡房,把小战士的双脚揣在自己怀里暖着,让儿子麦尔干宰杀山羊接热血救治。经过1个多小时急救,战士的脚开始恢复知觉。
2004年,边防战士胡红利带领7名战士出发,原计划巡逻8天后到达冬古拉玛山口。天气突变,他们被困半山腰。暴雨之夜,布茹玛汗和儿子背着干粮摸着石头一点点向前挪,赶了10几个小时山路,将救命干粮送到战士们手中……
布茹玛汗有一个习惯:只要有空就织毛衣、毛裤、毛袜子,用的是自己手工捻的羊毛和骆驼毛,给“兵娃”们准备过冬衣物;战士们的鞋袜、衣服湿了,她就守在火堆边一件件烤干;衣服破了,她一件件补好……
布茹玛汗家生活并不宽裕,可是,只要边防战士巡逻经过她家,或来做客,她和丈夫、孩子都会把毡房让给战士们住,自己搬到放杂物的小毡房里。每年建军节,她都会在家里准备酥油卷饼、奶茶、宰杀牛羊,请边防战士到家里庆祝节日。
“他们就像我的孩子。”布茹玛汗满是怜爱。
“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就是最大的好”
对于布茹玛汗而言,热爱祖国是一种信仰。这已经成为家风并得以传承。
布茹玛汗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是护边员。她对子女说:“我过去吃的苦像山那么多。你们现在也要守护好祖国的边境线。”
布茹玛汗的儿子买尔干从12岁就跟着妈妈巡边护边。如今,40岁出头的他已是当地护边员小组组长。回想过去,他红了眼眶:“小时候埋怨妈妈为什么总不回家,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的妈妈一样给我们做热饭热汤,只知道她在边境线上巡边,还常常受伤。成为像她一样的护边员后,才明白了边境线的意义,开始钦佩妈妈,为她骄傲。”
如今,布茹玛汗的故事传扬在天山南北,成为新疆各族护边员的榜样。
2019年国庆前夕,布茹玛汗荣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当她蹒跚走向领奖台时,远在近万里外的国境线,布茹玛汗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喜极而泣。
“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就是最大的好。”布茹玛汗说。
2019年,柯尔克孜族牧民布茹玛汗·毛勒朵77岁。她生命中绝大部分时光,在祖国最西端的边境线上度过。50余载,只为守护国家边境。每日跋山涉水、夜宿雪岭、攀爬峭壁……路途上,唯有孤独、危险、寒冷相伴。她走过20多万公里山路,在帕米尔高原大大小小山石上亲手刻下10多万块“中国石”。极致的忠诚热爱、坚定执着,感动中国。
《闪亮的名字—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观后感3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患病者脸部、肢体畸形,加之社会对麻风病的恐惧和歧视,患者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1970年,李桓英在中国流调现场第一次见到了麻风病患者,她就暗下决心,立志要攻克令人闻风丧胆的麻风病。
李桓英1921年8月出生于北京。她先后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和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而后成为世卫组织首批官员。1957年,7年期满时,世卫组织主动提出续约5年的邀请。可此时,事业的发展和优渥的生活挡不住李桓英一颗爱国之心,钱学森等一批科学家毅然回国报效祖国的消息更激励了她。她谢绝世卫组织挽留,瞒着已经移民美国的家人,只身一人绕道欧洲,几经周折,于1958年从莫斯科回到祖国。
每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回国?李桓英总是坚定地说道:“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是我的根,我绝不能忘本。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正是急需人才之际。我要把学会的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选择麻风病防治,李桓英以科学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这种执着成为她鲜明的职业精神。1978年改革开放后,李桓英被调到北京友谊医院,在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从此将全部精力贡献给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
在那个“谈麻色变”的时期,迷信和恐惧是麻风病的大敌,就连许多从医的人也对麻风病人绕道而行。而李桓英却始终都是面对面接触,从不畏惧。每来到一个患病的村寨,都会引来村民们的一片惊奇:村里来了个女医生,不怕麻风。她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就喝,饭捧起就吃。病人试探着同他握手,她就拉着他们的手长时间不放。
“麻风病传染性有限,可防、可治,不可怕。只有深入到病人身边、进行非隔离治疗现场研究,才能解病人之疾苦、消社会之歧视。”李桓英说,“每当我想起麻风病人在承受疾病与歧视的双重折磨而过着痛苦凄凉的生活,我就非常难过,这也更加坚定了我要跟麻风病作战的决心。”
虽然氨苯砜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问世,但麻风病的防治在世界上还没有更成熟更有效的方案。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李桓英敢于创新,她将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率先开展了服药24个月的“短程联合化疗”和消灭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使我国的麻风病人从原来的11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而且年复发率仅为 0.03%,远低于国际组织年复发率小于1%的标准。
传染病无国界,但医生有国籍。李桓英教授作为中国的医学科学家,心怀大我,把人民的健康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同时更是将中国防治麻风的方案贡献给世界,为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1994年“短程联合化疗”治疗方案被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为数以万计的麻风病患者解除了疾苦。1996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运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极大促进了麻风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几十年来,李桓英不断优化治疗方案,缩短了疗程,消除歧视。她解决了该领域的重大策略和技术上的关键问题,为我国政府制定控制和消灭麻风病的整体规划,为全球实现消灭麻风病目标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1年,李桓英主持的“全国控制和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策略、防治技术和措施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6年9月,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在北京召开,李桓英荣获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当月,95岁高龄的李桓英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工作了快60年,从回国开始就从未后悔,但我深知如果不入党我一定会后悔。”李桓英说,“以前我总觉得自己还不行,还不合格,现在我觉得自己应该合格了。”
李桓英一生孑然一身,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麻防事业,在国内外麻风病防治领域取得了常人难以超越的成绩,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如今,已过期颐之年,她仍然心系麻防事业。李桓英说:“对于彻底战胜麻风病,我做的还远远不够。我愿意在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继续工作,为实现没有麻风的世界而奋斗。”
《闪亮的名字—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观后感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公布2022年度第24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名单,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教授、执行主任胡海岚因在神经科学、尤其是抑郁症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奖。公告称,她的工作促进了新一代抗抑郁药物的研发。
据介绍,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基金会于1998年设立,至今共遴选出122名获奖者,并在超过115个国家和地区资助和表彰3800余名具有潜力的青年女科学家,有“女性诺贝尔科学奖”之称。
公开资料显示,胡海岚是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员/医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1973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冷泉港实验室博士后。2008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担任研究员,2015年加入浙江大学。
据浙江大学网站介绍,胡海岚致力于研究情绪与社会行为的分子与神经环路机制,近六年来在情绪的神经编码、抑郁症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社会等级的神经基础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既有理论意义又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系统性原创成果。在《自然》、《科学》等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过多篇论文。
2018年2月15日,《自然》杂志曾同期刊发两篇来自胡海岚团队的研究长文,揭示了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机制,推进了对抑郁症发病机理的认知,并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多个崭新的分子靶点。
据世界卫生组织披露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5亿人罹患抑郁症,近10年来患者增速约18%。2019年我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表明,我国抑郁症终身患病率高达6.9%,这一数字仍然在上升中。
据介绍,胡海岚团队从快速抗抑郁药氯胺酮着手,在论文中首次揭示外侧缰核的一种特殊放电方式——簇状放电是抑郁症发生的充分条件,而氯胺酮的起效原因正是有效阻止了这一脑区的簇状放电,且发现了t-vscc是一个新的抗抑郁靶点。
在另一篇长文中,团队又揭示了另一快速抗抑郁分子靶点——存在于胶质细胞中的的钾离子通道kir4.1,这对引发神经元的簇状放电至关重要。
《闪亮的名字—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观后感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描述胡海岚取得的科研成就:“胡教授因在神经科学(尤其是抑郁症)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奖。她的工作促进了新一代抗抑郁药物的研发。”
此前,胡海岚也曾凭借杰出的科研成就斩获多个顶级奖项。如2019年7月,胡海岚获得了国际脑研究组织-凯默里(ibro-kemali)国际奖,该奖项旨在全球范围内表彰在基础与临床神经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45岁以下科学家。这也是该奖项自1998年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欧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学家。
在ibro官网的授奖依据中,评奖委员会这样描述胡海岚的贡献:此奖为表彰胡海岚教授在“情绪和情感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本机制”这一脑科学前沿领域,所取得的令人敬佩的成就。这些成就得益于她对系统神经科学中尖端前沿技术的驾驭,而她本人正是这些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今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网站发布公告称,202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结束,并公布了191人的初步候选人名单。胡海岚也时隔两年再度入围这份中科院院士增选候选名单。
在胡海岚之前,有六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获得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这一荣誉,分别为电子显微学专家李方华、神经生物学家叶玉如、无机化学家任咏华、无机化学家谢毅、动物传染病及预防兽医学专家陈化兰和古脊椎动物学家张弥曼。
尹建敏拿出了两个多亿,想搞产业扶贫。当时的她想到,甘肃的羊肉好吃,那就挖出羊肉的商业特色来,搞出品牌,提升产业含金量。
尹建敏从养殖着手,在兰州市红古区租了1500亩地来创业。她计划,先拿出500亩地养羊,存栏量要达到5万只。
养了羊,就会有羊粪之类的废弃物,尹建敏又拿出几百亩地来做设施农业,种上樱桃、葡萄、蔬菜等。这样弄下来,加上后端的商业渠道,就形成了绿色产业链闭环。依托这条产业链条,周边1万多人成功就业,尹建敏实现了最初的扶贫承诺。
在种植养殖业方面小试牛刀,尹建敏旗开得胜,对于往后如何更好地发展扶贫产业,她说:“我要去啃‘硬骨头’,我想冲锋陷阵,在人生记录中留下记录。”
话说甘肃的脱贫“硬骨头”,非东乡族自治县莫属。曾经有“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脱贫看东乡”的说法。2018年,在脱贫攻坚战最为吃紧的时候,尹建敏决定去东乡。
尹建敏戴着产业的“有色眼镜”观察东乡,她看到了稀缺性:贫瘠的大山里藏着两个长寿村;山上的居然有8000多种牧草、小灌木之类的植物,其中不乏中草药材;在清朝,东乡羊上供过皇上;东乡族祖祖辈辈牧羊吃羊,羊肉好吃,但供给量基本只满足自给,外界想买则供应不了;甘肃羊肉好,但甘肃还没有什么能叫得响的品牌;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过东乡、谈到过扶贫。
综合考评下来,尹建敏看到了曙光:“我可以把那里的羊产业搞起来。”尹建敏兴奋地说,她取了“东乡贡羊”的名字,发展扶贫产业。
尹建敏和她的团队按照“一村一策”“一地一案”,设计了“龙头企业+乡镇+行政村+基地+农户”的东乡模式。
尹建敏投资成立东乡伊东羊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改建那勒寺镇南门村肉羊繁育场,新建果园镇李坪村万只良种肉羊繁育基地,打造“东乡贡羊”民族品牌。
她按照计划给当地群众发羊,建档立卡户每户4只羊,3只母羊1只公羊,养成后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开展青储饲料收购,为当地百姓带来一笔收入;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0%的分红。截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为建档立卡户分红517万元,共带动11000多户贫困农民稳定脱贫。
【第3篇】2022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观后感最新6篇
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观后感【篇1】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患病者脸部、肢体畸形,加之社会对麻风病的恐惧和歧视,患者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1970年,李桓英在中国流调现场第一次见到了麻风病患者,她就暗下决心,立志要攻克令人闻风丧胆的麻风病。
李桓英1921年8月出生于北京。她先后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和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而后成为世卫组织首批官员。1957年,7年期满时,世卫组织主动提出续约5年的邀请。可此时,事业的发展和优渥的生活挡不住李桓英一颗爱国之心,钱学森等一批科学家毅然回国报效祖国的消息更激励了她。她谢绝世卫组织挽留,瞒着已经移民美国的家人,只身一人绕道欧洲,几经周折,于1958年从莫斯科回到祖国。
每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回国?李桓英总是坚定地说道:“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是我的根,我绝不能忘本。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正是急需人才之际。我要把学会的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选择麻风病防治,李桓英以科学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这种执着成为她鲜明的职业精神。1978年改革开放后,李桓英被调到北京友谊医院,在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从此将全部精力贡献给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
在那个“谈麻色变”的时期,迷信和恐惧是麻风病的大敌,就连许多从医的人也对麻风病人绕道而行。而李桓英却始终都是面对面接触,从不畏惧。每来到一个患病的村寨,都会引来村民们的一片惊奇:村里来了个女医生,不怕麻风。她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就喝,饭捧起就吃。病人试探着同他握手,她就拉着他们的手长时间不放。
“麻风病传染性有限,可防、可治,不可怕。只有深入到病人身边、进行非隔离治疗现场研究,才能解病人之疾苦、消社会之歧视。”李桓英说,“每当我想起麻风病人在承受疾病与歧视的双重折磨而过着痛苦凄凉的生活,我就非常难过,这也更加坚定了我要跟麻风病作战的决心。”
虽然氨苯砜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问世,但麻风病的防治在世界上还没有更成熟更有效的方案。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李桓英敢于创新,她将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率先开展了服药24个月的“短程联合化疗”和消灭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使我国的麻风病人从原来的11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而且年复发率仅为 0.03%,远低于国际组织年复发率小于1%的标准。
传染病无国界,但医生有国籍。李桓英教授作为中国的医学科学家,心怀大我,把人民的健康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同时更是将中国防治麻风的方案贡献给世界,为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1994年“短程联合化疗”治疗方案被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为数以万计的麻风病患者解除了疾苦。1996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运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极大促进了麻风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几十年来,李桓英不断优化治疗方案,缩短了疗程,消除歧视。她解决了该领域的重大策略和技术上的关键问题,为我国政府制定控制和消灭麻风病的整体规划,为全球实现消灭麻风病目标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1年,李桓英主持的“全国控制和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策略、防治技术和措施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6年9月,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在北京召开,李桓英荣获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当月,95岁高龄的李桓英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工作了快60年,从回国开始就从未后悔,但我深知如果不入党我一定会后悔。”李桓英说,“以前我总觉得自己还不行,还不合格,现在我觉得自己应该合格了。”
李桓英一生孑然一身,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麻防事业,在国内外麻风病防治领域取得了常人难以超越的成绩,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如今,已过期颐之年,她仍然心系麻防事业。李桓英说:“对于彻底战胜麻风病,我做的还远远不够。我愿意在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继续工作,为实现没有麻风的世界而奋斗。”
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观后感【篇2】
甘公荣,1958年出生,江西莲花县人,1974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工商银行系统“十佳储蓄员”、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江西省三八红旗手、萍乡市十大杰出青年等一系列称号。现担任江西省妇联兼职副主席、萍乡市莲花县龚全珍志愿者协会顾问等。
甘公荣是“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人的三女儿。作为名门之后,甘公荣继承家门的红色基因,秉持着父辈“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家训,在红色精神传承的道路上从未停歇。
1974年,16岁的甘公荣初中毕业,因父亲甘祖昌坚持要把上学的机会让给更贫苦的孩子,于是满腹委屈的甘公荣回家当起了农民。
在甘祖昌的言传身教下,她很快成了干农活的一把好手。1978年,国家落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甘公荣被分配到县电影队做电影放映员。此后3年,她跟随放映队跋山涉水、走村入户,放映电影上千场。
1981年,甘公荣调入工商银行莲花县支行,在当储蓄员的16年间,她经手的钱多达几亿元,没有出过丝毫差错,而且还揽储了上千万元,是其他储蓄员平均水平的3倍。
甘公荣说,她的工作是属于国家分配,所以她很珍惜国家给予的这次工作机会。工作岗位上的甘公荣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她始终把父亲的箴言当作自己的工作准则:“七十二行,行行都需要人做,只要认真地去做,无论干哪一行都能出人才。”直到退休,甘公荣也没有忘记父亲的话,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她用实际行动回应了父亲的期待。
工作几十年,甘公荣以自己的初心和父辈留下来的精神财富践行着承诺,以自己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认真的态度,不但赢得了同事和周围群众的好评,更无愧于所获的荣誉。她把平凡的岗位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不断地为之奋斗。
退休后的甘公荣受到井冈山干部学院的邀请,定期为学员宣讲甘祖昌将军和龚老的先进事迹,弘扬他们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课后,甘公荣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志愿服务工作上。
1999年,甘公荣得知湖上中学学生李建平因家境困难面临辍学,便主动和他结成帮扶对子,每月资助李建平,一直到他考上大学。2011年11月,莲花县琴亭镇建立了龚全珍工作室管理服务网络,下设6支便民服务队伍,甘公荣自愿加入志愿者服务队并担当队长一职。
2013年,龚全珍发起建立了“爱心救助基金会”,甘公荣负责基金的管理。她联通整合了多方社会资源,推动有关组织和社会人士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奉献爱心。现在,该基金会已为众多困难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虽已是花甲之年,甘公荣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做着帮助别人的事情。她说:“爸爸妈妈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我家的家风家教,也是传家宝,我这样做,还要把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传给我的儿子、孙子,现在他们一有空我就要带他们到乡下去走访,让他们看一看别人的生活,了解别人的困难。这样,当我老得动不了的时候,志愿服务的事业还有人能继续做下去。”
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观后感【篇3】
杨宁:初心不改 让苗山群众过上好日子
2010年,她从广西大学毕业后返乡,从大学生村官到村干部再到村党支部书记。她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先后带领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村民兴产业、拓市场,最终让村民们脱贫奔小康。她就是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宁。
杨宁所在的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地处桂北连片特困地区,山多地少,2015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95户327人,贫困发生率20%。
杨宁:“我是12岁就外出求学,20多岁就回到家乡。(那时候)家乡还是非常的贫穷,比如说他们吃碗粉需要几个人来分着吃,就深深地触动到我的内心。我觉得我可以用自己在外面所学的一些知识来改变他们贫穷落后的面貌。”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10年,杨宁从广西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返回家乡干起大学生村官,然而事情没有杨宁想象的一帆风顺。她先后在村里干起竹子买卖和辣椒种植产业,但均以失败告终,还亏了不少钱。经历了两次失败的杨宁并没有气馁:“经历过了失败,最后才摸索出一条适合我们村发展的道路。”
6年任期满时,杨宁决定留下来,继续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的高山泉水西瓜、高山生态水稻等特色农产品,2020年底,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杨宁还联合6名大学生村官成立了“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至2021年3月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900多万元。杨宁:“我们村从2010年的年人均纯收入1000多元,现在已经增长到了7000多元。产业不仅发展起来了,还走上了轨道。”
扎根基层10年来,杨宁成功带领江门村94户326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降到0,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家户户住上安全牢固的漂亮房子,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
由于工作成效显著,杨宁在全国2020年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今年,她又受邀到北京参加建党百年盛典,并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杨宁:“作为一名党员,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要继续扎根在大苗山,继续带领村民走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断走向世界舞台作出积极贡献。
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观后感【篇4】
吴蓉瑾,女,汉族,1974年8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教师。她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红色传人,依托中共一大纪念馆,十余年来累计培养了近千名小学生党史讲解员,在学生心中播撒理想信念的种子,坚定了他们从小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她扎根基础教育、潜心教书育人,矢志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创新德育方法手段,真情守护学生身心健康,有力促进了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她推动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与郊区小学合作共建,为偏远地区培训教师,以实际行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作出了突出成绩,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
因为爱生如子,吴蓉瑾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云朵妈妈”。吴蓉瑾所在的卢湾一中心小学坐落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这里毗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中共一大会址,有着独一无二的红色底蕴与丰厚的党史学习资源。
16年前,吴蓉瑾发起成立了专门志愿服务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全国第一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第一个吹响了红色文化传播弘扬的“红喇叭”。如今,这支“红喇叭”社团已培养了千余名小讲解员,志愿讲解场次超千场,已拓展出了沪语讲解、英语讲解、快板演出、连环画展示等多种形式。她带领学生们用互动学习、深度参与的方式,吸引小学生走进红色场馆,传承红色精神,树牢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
作为特级校长,她受组织派遣流动到上海市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担任校长。通过3年的努力,将这所乡村学校真正办成了家门口的好学校。
吴蓉瑾作为教育专家,多次来往于上海和中西部教育薄弱地区之间,为各地教师开展培训。她大力提倡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在全国率先提出“云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十余年里,她带领师生积极投身于“云课堂”的探索实践,她探索的智慧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室”概念,随时、随地、随需助力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了解每个学生的课堂进度、学习习惯等,用数据读懂学生的成长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提供个性化指导。
吴蓉瑾把爱与尊重灌溉在孩子们的心尖,她更用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老师们,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本质就是一个字——爱!
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观后感【篇5】
16年前,第一批小小讲解员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讲时,有一位老师一直用赞许、坚定的眼神默默鼓励他们。她,就是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
“教有真情,育无止境”,一走进卢湾一中心小学一楼大厅,人们就能看到的这句教育理念,用来概括吴蓉瑾的27年教育生涯,很是恰切。
“用孩子们自己的语言,给同龄人讲党史”
卢湾一中心小学毗邻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多年前,兼任少先队辅导员的语文老师吴蓉瑾在参观一大会址时发现孩子们听讲解不太认真,便在学校支持下展开调查研究。“建一支由少先队员组成、专门为小学生观众服务的讲解员队伍,让孩子们自己写讲解稿,用孩子们自己的语言,给同龄人讲党史!”吴蓉瑾说,想出这个新点子以后,她带领学生一同学党史、一同讨论撰写讲解稿、一同磨炼演讲技巧。“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由此成立。
这支“红喇叭”,至今已培养了千余名小讲解员,志愿讲解场次超千场,已拓展出了沪语讲解、英语讲解、快板演出、连环画展示等多种形式。每一个双休日和节假日,只要没有出差和工作,吴蓉瑾都会站在一旁,用赞许的目光和温暖的笑容,默默守护着小讲解员们。
如今,在卢湾一中心小学,“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讲解”已成为一门特色课程。“这么多年来,讲解词始终铭记在我的脑海中。吴老师的教导在我心中种下了一粒红色种子,让我牢记红色历史、永远爱党爱国。”一位已是大学生的小讲解员这样说。
“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会爱”
吴蓉瑾为当地人熟知,始于“情感教育”。20年前,关注到一些孩子出现情感淡漠、自我意识过重等问题,她积极探索,每周利用15分钟午会课时间,开展情感教育课,提高孩子的沟通交流和情感表达能力。后来,她和同事们一起,把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劳育等各个方面,构建起了包括8个板块、20个专题的情感教育体系。
“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会爱。”吴蓉瑾曾这样告诉同事贺春秋。贺春秋刚入职时,不小心摔倒受伤,吴蓉瑾指导她以此为素材,上了贺春秋的第一堂情感教育课——《爱护我自己》。贺春秋说,那节课上,她和学生们坐在一起交流各自的受伤经历,互相提醒,彼此关心,“那些温馨的情景十几年了还历历在目。”
吴蓉瑾的微信朋友圈常常“晒娃”。开学这几天,晒得最多的是一年级的孩子们,上课时专注的目光、吃饭后沾着饭粒的小脸……张张照片都满溢着她对孩子的喜爱与呵护。
每个学生毕业时,吴蓉瑾都会赠送一张附有自己联系方式的卡片。常有已毕业的学生找她交流,甚至其他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也慕名找她,吴蓉瑾也乐意提供帮助。
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观后感【篇6】
作为教育专家,吴蓉瑾多次来往于上海和中西部教育薄弱地区之间,为各地教师开展培训。“吴校长去过很多地方,却没有旅游过。”一名老师说,吴蓉瑾总是把培训课程安排在下午,当晚返回,为的是第二天一早就能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
白天,除了听课,她最常做的是在教学区走走看看,每天都有上万步。“看孩子们上课时的状态怎样、写字姿势是否正确,琢磨怎么教导他们文明规范……”吴蓉瑾说,“每天都有太多值得关注的细节。”
3年前,吴蓉瑾被派遣流动到上海市郊的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担任校长。“我们叫她‘铁人校长’”,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教师谭珂告诉记者,吴蓉瑾不仅为学校设计了适合学生学习能力、满足个性发展需要的几十门校本课程,建立“每周一研”“三三制备课”等活动机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更将爱的暖流传递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下午6点多,送走放学的学生,吴蓉瑾还要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团队开会,办公室和会议室的灯光,总要亮到晚上10点。
卢湾一中心小学是国内率先提出并启建“云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小学校之一。从2009年至今,学校的“云课堂”从1.0升级到了3.0版本。当年,吴蓉瑾曾探索将平板电脑引入课堂教学,引发各方关注;现在,学校又开发设计出“云课桌”“云展馆”等新应用场景。卢湾一中心小学成为首批上海市信息化标杆培育校,吴蓉瑾也被大家称为“云朵校长”。
【第4篇】2022年“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观后感
2022年“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观后感1
近日,中宣部、全国妇联评选出10名“最美巾帼奋斗者”。她们是中国女性的先进代表,向社会传递了爱党报国、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展现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巾帼风采,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绽放芳华,谱写了璀璨的奋斗篇章。
助力乡村振兴:“把学会的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杨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2010年,她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江门村,带领乡亲们努力拔穷根:创新“稻+鸭+鱼”共作模式种植紫黑香糯,带动村里年收入300多万元;联手大学生村官成立“苗村倌”电商服务中心,帮助村民销售特色农产品900多万元;出资建设扶贫加工车间,创建“苗阿嫂”“苗阿公”品牌,村里产业覆盖率达100%。2020年,江门村实现94户326人全部脱贫。
“未来,我要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继续贡献青春力量!”杨宁说。
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还有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建敏。2018年,尹建敏为当时的深度贫困地区东乡族自治县和漳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投放种羊2.1万只,带动8个乡镇、6个合作社开展规模化养殖。她还新建8个黑木耳种植基地,吸纳350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为建档立卡户分红865万元,支付土地流转费142万元。
乡村振兴的道路,见证了她们的不懈引领,也见证了她们的医者仁心。
37岁辗转多地回到祖国,57岁投入麻风病防治工作,95岁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李桓英长期奔波在云、贵、川等地的偏远山区,曾经4次遇险,两侧锁骨和肋骨都摔断过。她推广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救治了数以万计的麻风病患者,她提出的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麻风病“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要把学会的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如今,百岁高龄的李桓英用实际行动激励着年轻一代的医务工作者。
同样坚守在医疗卫生岗位数十年的,还有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儿科主任路生梅。
1968年,路生梅被分配到佳县人民医院工作。看到佳县落后的医疗条件,她许下了“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用心守护革命老区人民的生命健康。路生梅白天接诊患者,晚上刻苦学习,迅速从一名专业儿科医生成长为全科医生,并创办了佳县第一个正规儿科。退休后的20多年里,她依然坚持每周在县医院和中医院义务坐诊,接诊患者超15万人次。
推动科技创新:“抓住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机遇”
科技战线上,巾帼力量举足轻重。她们潜心研究、刻苦攻关,以专业和实力诠释不平凡的“她”力量。
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卢宇彤践行科技强国目标,亲历了中国超算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是五代银河、两代天河超算系统研制骨干。她长期致力于国产超算技术攻关,坚持自主创新,突破高速通信系统、并行程序应用环境、大规模资源管理等超算核心技术,担任副总设计师的天河二号夺得世界超算500强六连冠。同时,她也是国际超算isc fellow和isc19大会主席,是担任此职务的首位中国学者、世界首位女性学者。
“在工作过程中挑苦活、挑累活,在科研过程中选难题、选前沿。”卢宇彤说,“希望每名女性都能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抓住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机遇,与祖国共同成长。”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海岚2008年放弃美国教职回国,专注于脑的高级功能及相关疾病的研究,在系统神经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揭示了抑郁症发生及抗抑郁药物快速作用的分子、细胞及环路机制,为研发更好、更安全的新一代抗抑郁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2021年,胡海岚获得第二十四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为中国智慧走向世界舞台作出积极贡献。
海军航空大学某实验室教授关欣投身国防事业23年,长期从事信息对抗、信息融合和指挥控制信息系统领域的一线教学科研工作,为国防教育、舰载航空兵战斗力生成和海军信息对抗装备转型作出突出贡献。关欣先后主持完成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创新实现了理论模型的工程化应用,解决了10余项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军在海上战场装上了先机制敌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未来我们将继续瞄准国家科技前沿和海军转型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注重实战能力引领带动。”关欣说。
传承红色基因:“把这种精神和作风延续下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护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扎根边疆,将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的守边事业。1961年,她与丈夫一起来到吉根乡,成为一名护边员,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玛边防线上,五十余年如一日巡边护边,每天至少走20公里山路,创造出无一例人畜越境事件发生的守边业绩。如今,布茹玛汗的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是护边员,一家人无怨无悔守护祖国山河。
“我们全家用脚步丈量祖国神圣领土的决心不停,巡边护边的信念不改,心系祖国的爱国之情不变。”布茹玛汗坚定地说。
“为什么红领巾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一位少先队员不经意间的提问,让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陷入沉思。
“打好红色底色,种下信仰种子,身边就有最鲜活的课堂。”吴蓉瑾在全国率先组建小学生红色讲解员社团,依托中共一大纪念馆,十余年来累计培养了近千名小学生-讲解员,坚定了他们从小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让爱党爱国的校园文化蔚然成风。
江西省妇联兼职副主席甘公荣是“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女儿。几十年来,她扶危济困、热心公益,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家风:积极参与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管理,帮助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众上百人;成立莲花县巾帼志愿者协会,发展志愿者近千人;作为“赣鄱红色娘子军”的宣讲员,线上线下为近800万学员讲述父辈艰苦奋斗的故事。
“我要继承他们心系百姓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把这种精神和作风延续下去。”甘公荣说。
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最美巾帼奋斗者”开拓进取、矢志拼搏,以勇立新功的豪情壮志投身伟大事业,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贡献磅礴力量。
2022年“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观后感2
为庆祝第112个国际“三八”妇女节,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展现全市职业女性在各行各业拼搏进取、创先争优的靓丽风采,弘扬全市广大女性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新征程中的“半边天”作用。即日起,陆续讲述最美巾帼奋斗者的故事,点赞逐梦前行砥砺争先“她力量”。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高晶超 桦川县万兴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 理事长高晶超,出生于1976年,是桦川县万兴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寒地山药规模种植第一人,首创山药养生煎饼。曾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黑龙江省劳模、全省脱贫攻坚奋进奖、佳木斯市首届“三江英才”、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她从2014年开始创办桦川县万兴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一路从白手起家到现在的初具规模,成长的背后是一个共产党人巾帼不让须眉、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她在创业中始终不忘村里乡亲们,带领村里妇女和她一起种植山药实现致富,并建成山药养生煎饼生产线一条,对推动村民就业、农民增收发挥了显著作用。合作社更是成为全省“互联网+农业”有机山药种植示范基地、扶贫就业基地和省巾帼创业示范基地。
高晶超从一个平凡普通的农家女,成长为妇女姐妹创业的“领头雁”、市三八红旗手、省劳模、全国巾帼建工标兵,是因为无论命运怎样在朔风中滑行,她始终站在凛冽的风口,坚定不移地导航着生命的方向。在无忧的年华,她曾罹陷命运的黑洞刚结婚的几年,经历过2000年全国生猪价格一落千丈让她倾家荡产,也经历过2002年初冬的一场暴雪让她100亩地的水稻颗粒无收。那几年,只要是能挣到钱,再苦再累的活,她和她爱人都去做,在5年时间里,她们夫妻俩硬是凭着自己的双手还清了所有的外债。命运对她的考验还不仅仅如此,爱人的两次车祸,让刚刚恢复一点元气的小家庭再次陷入绝境。2011年儿子在家门口被一辆过往车辆撞飞,儿子的病情稳定后,望着孩子稚嫩的小脸蛋,她内心百转千回的情感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幸福的泪水。在寒地黑土上,她与山药结缘因为给车祸后的儿子调理身体,高晶超开始接触药食同源的山药。她认准了外运的山药在寒冷的北方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和市场。2011年,高晶超开始尝试种植山药,经过两年多的试种,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黑龙江省气候条件,在黑土地上规模化种植山药的方法。
她打破了黑土寒地不能种植山药的禁区,率先在高寒地带成功地种植出洁白的山药,成为远近闻名的山药姐,她自己的家庭率先脱贫。成立合作社,带动乡亲们致富她脱贫后不忘本,为了反哺乡亲,聚合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规模化地种植山药,让土地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在镇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下,2014年12月,由高晶超牵头,成立了桦川县新胜村万兴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最初由14家组成,高晶超被推选为理事长。在高晶超的带领下,仅用三年时间,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山药育苗基地,带动65名贫困人口务工增收,户均增收5600余元,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带动63名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为家乡父老乡亲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当好领头雁,排头兵。不断尝试探索,拓展脱贫新途径当合作社生产的黑土寒地山药成功地销往全国之后,高晶超又高瞻远瞩地引进一系列药食同源的经济作物,种植棚室油桃、李子、苹果、雪莲果等特种经济作物600多亩,其中棚室20多栋。目前,合作社已形成以寒地黑土山药、棚室油桃、吉盛李子等作物为主,以绿色水稻种植为辅,以牛蒡、秋葵、黑胡萝卜等经济作物为探索的种植模式,摸索出一整套种植特色农产品的经验和技术。高晶超的合作社先后带动百余个贫困户,劳动增收40余万元。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她是幸福的,有党的好政策,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引导、支持、帮助,无论未来创业路上有多难、有多苦,她将竭尽全力勇往直前,把山药事业做好,带领她的团队努力打造寒地山药第一品牌!
2022年“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观后感3
在“三八”节到来之际,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动员广大妇女走在新时代前列,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建功立业,赞美、弘扬与讴歌在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身发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赢得出彩人生的巾帼奋斗楷模。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2“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布茹玛汗·毛勒朵、李桓英、尹建敏、关欣、胡海岚、卢宇彤、路生梅、杨宁、甘公荣、吴蓉瑾10位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获得“最美巾帼奋斗者”称号。
《闪亮的名字——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cctv-10)3月7日20:19首播,央视综合频道(cctv-1)3月8日重播。首播期间学习强国、央视频、_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
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晓薇,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业礼,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海鹰为获奖者及代表颁奖。
《闪亮的名字——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集中发布了10位“最美巾帼奋斗者”名单和先进事迹,她们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立足平凡岗位,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
筑“银河”造“天河” 国际超算大会首位女主席
卢宇彤 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亲历五代银河、两代天河超算系统研制,卢宇彤践行科技强国目标,以创新突破和奋勇拼搏亲历了中国超算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她是国际超算isc fellow和isc19大会主席,是担任此职务的首位中国学者、世界首位女性学者。
挑战抑郁症世界难题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
胡海岚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她是第24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获得者。2008年胡海岚在美国学习工作十多年后回到祖国,在基础神经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新型抗抑郁药物的设计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用铁打成的“云朵”校长
吴蓉瑾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
她创建全国首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她用真情守护学生身心健康,以情育人促进品德养成,她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主张因材施教呵护学生成长。吴蓉瑾曾获时代楷模,被中宣部称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典范”。
红色家风世代传 莲花故里孕芬芳
甘公荣 江西省妇联兼职副主席,江西省巾帼志愿服务协会副会长
她是“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阿姨的三女儿。几十年来,甘公荣时刻谨记父辈“一心为公,恪尽职守”的嘱托,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家风、庚续红色血脉。先后成立龚全珍工作室和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帮助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众上百人。
陇原大地上的扶贫之花
尹建敏 甘肃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心有日月,万物有光。尹建敏秉承给予别人帮助是最大人生价值的理念,20年来,她累计为社会公益捐助资金达2400多万元,带领企业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领西部农民走上致富道路,东乡族妇女家门口就业,快乐生活。
扎根大山写青春 苗山深处“女芒篙”
杨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当起大学生村官,发誓要带领乡亲们改变穷貌。杨宁坚持带领村民主打“生态牌”发展产业,悄悄卖掉婚房垫付种子肥料资金,在她的带领下,2020年,江门村实现94户326人全部脱贫摘帽。
用一生守一诺 以“梅香”暖一城
路生梅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儿科主任
生长在北京的她,带着“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坚守贫困地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53年,用赤诚的医者仁心守护着革命老区人民的生命健康,超额兑现自己“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
95岁入党 中国“战麻”的巾帼英雄
李桓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留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李桓英,毕业后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后的首批官员。1958年她几经周折回到祖国怀抱。她率先开展的短程联合化疗,使疯狂肆虐数千年的麻风病可控、可治,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防治经验在全球推广。
绽放于无形战场的铿锵玫瑰
关欣 海军航空大学某实验室教授
不爱红装爱武装,关欣把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中国海防研究。她投身国防事业23年,长期从事信息对抗、信息融合和指挥控制信息系统领域的一线教学科研工作,为国防教育、舰载航空兵战斗力生成和海军信息对抗装备转型作出突出贡献。
刻中国石 守护边责 传爱国情
布茹玛汗·毛勒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护边员
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玛边防线上,布茹玛汗·毛勒朵老人50余年如一日巡边护边,无怨无悔、奉献青春,亲手刻下10万多块“中国石”,她也将祖国刻在心中,并培养自己的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成为护边员守边护国。
《闪亮的名字——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以多种形式展现了以十位最美巾帼奋斗者为代表的中国女性,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成就“钻一行精一行”的精彩,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妇女在党的领导下,奋进新征程、巾帼建功新时代的昂扬风貌。
2022年“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观后感4
杨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2010年,她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江门村,带领乡亲们努力拔穷根:创新“稻+鸭+鱼”共作模式种植紫黑香糯,带动村里年收入300多万元;联手大学生村官成立“苗村倌”电商服务中心,帮助村民销售特色农产品900多万元;出资建设扶贫加工车间,创建“苗阿嫂”“苗阿公”品牌,村里产业覆盖率达100%。2020年,江门村实现94户326人全部脱贫。
“未来,我要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继续贡献青春力量!”杨宁说。
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还有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建敏。2018年,尹建敏为当时的深度贫困地区东乡族自治县和漳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投放种羊2.1万只,带动8个乡镇、6个合作社开展规模化养殖。她还新建8个黑木耳种植基地,吸纳350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为建档立卡户分红865万元,支付土地流转费142万元。
乡村振兴的道路,见证了她们的不懈引领,也见证了她们的医者仁心。
37岁辗转多地回到祖国,57岁投入麻风病防治工作,95岁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李桓英长期奔波在云、贵、川等地的偏远山区,曾经4次遇险,两侧锁骨和肋骨都摔断过。她推广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救治了数以万计的麻风病患者,她提出的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麻风病“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要把学会的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如今,百岁高龄的李桓英用实际行动激励着年轻一代的医务工作者。
同样坚守在医疗卫生岗位数十年的,还有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儿科主任路生梅。
1968年,路生梅被分配到佳县人民医院工作。看到佳县落后的医疗条件,她许下了“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用心守护革命老区人民的生命健康。路生梅白天接诊患者,晚上刻苦学习,迅速从一名专业儿科医生成长为全科医生,并创办了佳县第一个正规儿科。退休后的20多年里,她依然坚持每周在县医院和中医院义务坐诊,接诊患者超15万人次。
2022年“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观后感5
“时代楷模”、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又获奖了。
这一次,属于她的荣誉是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2022年“最美巾帼奋斗者”。而和过去很多次一样,吴蓉瑾对关于她本人的采访,总是能推则推。关于校长的这点“小坚持”,卢湾一中心小学青年教师张帆再熟悉不过,“她总是把我们推到镜头前,每份稿件,她都会认真地校对我们的名字。她总是为我们搭建舞台”。
撇开所有的荣誉,在别人的眼中,“云朵校长”的美,自有答案。
“她是特别好的倾听者”
今年“三八”前夕,卢湾一中心的女教师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半天的休假单。凭着这张单子,老师们可以在安排好课务的情况下,休假半天。而这,也将成为学校尝试弹性休假制的第一次探索——老师们“朝7晚5”的工作压力,吴蓉瑾看在眼里。而在本市中小学推出课后看护服务后,老师们的任务更繁重了。休假条虽小,但却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散发着暖意。
和很多小学一样,卢湾一中心小学百余名教职员工中,女性比例超过90%。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给职场女性带来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女生天生心思细密,如何避免小情绪成为导火索?和吴蓉瑾搭档多年的好友,刚刚退休的副校长邓卫红觉得,吴蓉瑾的秘诀在于,“她是一个非常好的倾听者”。吴蓉瑾的微信“朋友圈”更新频繁,宛若她的工作日记。每晚离开学校之前,她会发一张教学楼走廊图——这是一个暗号,只要这张“爱的走廊”图没发,谁都可以去学校找她。而她,真的是说到做到。“不管对方有多少抱怨,哪怕是带着家属一起来,唠唠叨叨讲半天,她总是会耐心地听别人说完,再一点点给出自己的建议。”邓卫红说,后来大家发现,这温柔的倾听,往往有奇效——无论是家长也好,老师也好,有时候,要的不仅是份答案,更是倾听背后,“被尊重”的感觉。
而在被吴蓉瑾唤作“宝贝”的学生们心中,吴老师像姐姐,像好友,也是一个再懂自己不过的长辈。卢湾一中心小学毕业生马天道说,尽管有关课文的记忆已经模糊,但作文本上,吴校长那长长的评语却一直写到了自己心里。即便毕业多年,遇到喜悦和波折,他始终第一时间想到,告诉吴老师。“恋爱了,我第一时间把女朋友带去给她看;父亲突发车祸,我急得手足无措时,她安抚我,及时帮我联系了医院和主治医生,目前父亲正在康复中;今年,我即将迎来一个小生命,成为一名爸爸,知道这个消息,她比我还激动,发了一连串的表情……”马天道感叹,成长的道路上,他幸运地拥有了一名小学老师恒久的关爱。
“总能感受到她的鼓励”
吴蓉瑾爱“晒娃”,每天都记录着她的娃们可爱的模样,有他们抱着熊猫靠垫午睡的样子,有他们鼓着腮帮大口吃饭的样子,也有他们跑着跳着发丝飞扬的样子。孩子们也喜欢凑到“云朵妈妈”的镜头里,因为他们知道,镜头背后的眼睛,会笑。
三(5)班男孩黄业凯,是卢湾一中心小学“红喇叭”小讲解员之一。平时活泼好动的男孩,第一次站到中共一大纪念馆的观众面前时,却慌了神。“我看到站在不远处的云朵校长给了我一个鼓励的微笑,还邀请身边的游客为我加油打气。”黄业凯说,就这样,他渐渐稳住了阵脚。讲解结束,吴校长还弯下腰,摸摸他的背,帮他一起梳理讲解中遇到的问题,提醒他要注意站姿。黄业凯还记得,吴校长几乎每天都会在校门前迎接大家来上学,到了下雨天,收雨伞的时候伞尖不要朝着别人。小孩子除了要读书,还要学会关心他人。
同样被这温柔目光温暖的,还有张帆。工作不久,她就有机会站上市级教学评比的舞台。面对教学界大咖和现场几百位同行,小张老师非常紧张,没想到临开始,吴校长从一旁狭窄的校门里挤了进来,给她加油鼓劲。张帆说,那个身影,就像一粒“定心丸”。而她还发现,遇到有比赛,吴校长在帮老师们一次次润色改稿后,永远是把老师推在前面,让尽可能多的老师获得荣誉和肯定。如今,张帆迅速成长为年级组核心,她也从吴校长身上学会了宝贵的管理经验,“推功揽过,成人之美”。
“不懂技术的女汉子有点厉害”
上周,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卢湾一中心小学《基于五育并举的学生数宇画像》榜上有名。
智慧校园系统张开双眼全天候为学校安全保驾护航,“云手表”“云笔”等智能设备忠实记录学生学习经历,帮助老师读懂学生,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作为全国信息化教学标杆校,这所“云校园”,渐渐呈现出吴蓉瑾期待的样貌。
对同事对学生,吴蓉瑾是公认的温柔。但在一群it工程师们眼中,这位女校长顶真起来,特别“刚”。从2018年启动建设“云课堂”后,学校会议室的灯几乎每晚都是亮的。作为一名文科生,吴蓉瑾一边讨教专业问题,一边不断用教育教学专业知识,让对方心悦诚服。她说,想为每个孩子画一张“数字画像”,虽然工作量很大,但这能让老师看到一个完整的孩子;她提出,想建立一个教师备课系统,各科老师可以随时记录灵感火花,上传课件,实现资源共享,智慧碰撞。技术人员质疑,是否有必要如此大动干戈?做一个平台,上传一些课堂实录,供老师看看,足够了。最终,吴蓉瑾的坚持,换来了一份送给老师们的“大礼”——一个学习大数据库建立起来,教师的备课效率大大提高,老师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们。
“没想到,女校长搞it,可以这么厉害。”吴蓉瑾觉得,这是“it男”们对他的最高评价。
2022年“最美巾帼奋斗者”先进事迹观后感
【第5篇】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观后感范文
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观后感范文1
在地处我国西部边陲的新疆乌恰县吉根乡,护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用双脚丈量祖国的边境线。数十年来,她亲手在帕米尔高原刻下10多万块“中国石”。
如今,布茹玛汗的儿女们也成为护边员。“我们全家用脚步丈量祖国神圣领土的决心不停,巡边护边的信念不改,心系祖国的爱国之情不变。”布茹玛汗说。
赤诚报国,心系人民健康福祉——
“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是我的根,我绝不能忘本……”每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回国,李桓英总是这样坚定地回答。
20世纪50年代,她谢绝世界卫生组织挽留回到祖国,将国外先进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疯狂肆虐数千年的麻风病可控、可治。2016年,李桓英荣获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同年,95岁高龄的李桓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传承红色家风,赓续红色血脉——
甘公荣是“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三女儿。几十年来,她时刻谨记父辈“一心为公,恪尽职守”的嘱托,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家风。
她热衷扶贫帮困,先后成立龚全珍工作室和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募集资金帮助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众;她传承红色基因,为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授课,讲述父辈艰苦奋斗的故事……
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家长口中的“秒回校长”,同行眼中的“种子校长”……每一个亲切的称呼,都如同一枚闪亮勋章,映照出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的育人初心。
她创建全国首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以情育人促进品德养成,她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主张因材施教呵护学生成长……吴蓉瑾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被称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典范”。
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观后感范文2
时代召唤巾帼,奋斗成就梦想。
“科研是长期的艰苦奋斗,不是一时的光环、激情与承诺。”对此,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胡海岚深有体会。
2008年,在国外拥有独立实验室的胡海岚回到祖国,扛起我国系统神经科学领域的大旗。
揭示个体参与社会竞争及“胜利者效应”的神经调控机制、创新单细胞活性双标记技术……胡海岚的付出,让中国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领先世界的研究成果。
她们的身影在科学征程上砥砺前行,唱出新时代中国女性的铿锵之歌。
2019年,第34届国际超级计算大会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卢宇彤担任大会主席。
五代银河、两代天河超算系统研制骨干,代表团队六次站上世界超算最高领奖台……卢宇彤的成绩单,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高精尖成果,更展示着中国女科学家的风采和担当。
“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是国家战略,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目标。”卢宇彤曾说。
大国重器、尖端科技,她们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作为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关欣投身国防事业20余年。
她的科研成果,为国防教育、舰载航空兵战斗力生成和海军信息对抗装备转型作出突出贡献,为我军在海战场装上了先机制敌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观后感范文3
近日,中宣部、全国妇联评选出10名“最美巾帼奋斗者”。她们是中国女性的先进代表,向社会传递了爱党报国、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展现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巾帼风采,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绽放芳华,谱写了璀璨的奋斗篇章。
助力乡村振兴:“把学会的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杨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2010年,她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江门村,带领乡亲们努力拔穷根:创新“稻+鸭+鱼”共作模式种植紫黑香糯,带动村里年收入300多万元;联手大学生村官成立“苗村倌”电商服务中心,帮助村民销售特色农产品900多万元;出资建设扶贫加工车间,创建“苗阿嫂”“苗阿公”品牌,村里产业覆盖率达100%。2020年,江门村实现94户326人全部脱贫。
“未来,我要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继续贡献青春力量!”杨宁说。
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还有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建敏。2018年,尹建敏为当时的深度贫困地区东乡族自治县和漳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投放种羊2.1万只,带动8个乡镇、6个合作社开展规模化养殖。她还新建8个黑木耳种植基地,吸纳350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为建档立卡户分红865万元,支付土地流转费142万元。
乡村振兴的道路,见证了她们的不懈引领,也见证了她们的医者仁心。
37岁辗转多地回到祖国,57岁投入麻风病防治工作,95岁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李桓英长期奔波在云、贵、川等地的偏远山区,曾经4次遇险,两侧锁骨和肋骨都摔断过。她推广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救治了数以万计的麻风病患者,她提出的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麻风病“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观后感范文4
“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
秉持这样的信念,北京姑娘路生梅,扎根陕西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一干就是50多年。
为了让山沟沟里的老乡们及时看上病,她白天接诊、晚上点着油灯自学,迅速成长为全科医生;她多次放弃返京机会,为落后的小县城建起第一个正规儿科;她给患者开几毛几分钱的小药,巡诊走遍小镇乡村;她自愿“超期服役”,退休后拒绝高薪聘请,义务接诊患者超15万人次;面对疫情,年逾古稀的她写下请战书,递交1万元特殊党费……
路生梅说,毕生坚守只为兑现誓言,“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群众心中,感念着她们的无私奉献;脱贫路上,活跃着她们的奋斗身影。
杨宁,这个“85后”大学生村官,放弃大城市就业机会,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拔掉穷根。
作为广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她的扶贫之路充满艰辛,却从未被困难挡住脚步——悄悄卖掉婚房垫付种子肥料资金,创新“稻+鸭+鱼”共作模式种植紫黑香糯,建设扶贫加工车间,成立“苗村倌”电商服务中心……依托原生态资源优势,走产业发展道路,江门村旧貌换新颜。
“发展产业关键要‘接地气’。”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建敏,带领企业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从实施产业扶贫计划,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到成立田间学校,帮助农户变身技术能手;从带动开展规模化养殖、种植,帮助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到助力乡村振兴,打造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第六产业园”……精准对接,深耕基层,她帮助农民走上致富路。
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观后感范文5
今年“三八”妇女节前夕,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女教师们都收到一张半天的休假单。凭着这张休假单,女老师们可以在安排好课务的情况下休假半天。不仅如此,学校男工沙龙的男老师们还为女同胞准备了一份特别的惊喜。昨天深夜,他们悄悄地录了一首《这世界那么多人》的mv,将在“三八”妇女节的清晨通过视频号推送给女同事们。
“我们学校的女性员工超过90%,今天早晨的升旗仪式上,男老师们已经向女老师表达过祝福了,台下的孩子们看了都很激动。多年来,在这所‘爱的学校’,吴蓉瑾校长教会了我们很多。在她的亲身示范下,所有师生们都能在充满爱的氛围里,彼此相依、互助,共同成长。”卢湾一中心小学工会主席徐旭说,在他看来,刚刚获颁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的吴蓉瑾校长,名至实归。
日前,全国妇联最新公布了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红旗手(集体)。其中,时代楷模、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入选2022年“最美巾帼奋斗者”。
“为什么红领巾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十几年前一位少先队员不经意间的提问,曾让工作不久的吴蓉瑾陷入沉思。
扎根基础教育27年,吴蓉瑾依托学校紧邻中共一大会址的地理特点,组建起全国首支小学生红色讲解员社团——“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17年来培养了千余名小讲解员,用童音讲-,使爱党爱国的校园文化蔚然成风。她用好身边最鲜活的课堂,为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打好了红色底色,种下信仰的种子。
“我与吴校长共事多年,记得她刚进学校工作时,我俩在一个办公室。当时,作为中队辅导员的她,除了上课以外,很喜欢带着孩子到处跑,孩子们的小队活动,她也特别喜欢参加。”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红喇叭”社团负责人陈丽丽老师记忆犹新,有一次,她们带着孩子去一大会址参观,孩子们很开心,但吴蓉瑾却邹起了眉。原来,她发现孩子们听讲解听得不太认真,因为讲解的内容听不太懂。
“其实当时这样的情形还挺常见,相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类场馆,孩子们更喜欢去公园、去郊游。”陈丽丽说,让她没想到的是,此后吴蓉瑾特地寻求了学校大队部的帮助,对各个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一次小调查,对馆内的陈列、参观路线特别是讲解人员、讲解内容等都进行了调研,最终提出了希望建立一支由少先队员组成的小讲解员队伍。
于是,17年前的卢湾一中心小学就有了一支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提供志愿服务的全国第一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吴蓉瑾带着孩子们,和纪念馆的叔叔阿姨们一起讨论、磨稿,用儿童化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将解说词变成了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
最美巾帼奋斗者发布仪式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