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老师好观后感初一作文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8篇优秀的老师好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师好观后感初一作文,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2022影院热播电影老师好观后感|影评|心得体会写作素材汇总
《老师好》这部电影由于谦、汤梦佳等主演,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电影,其观后感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电影《老师·好》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电影《老师·好》观后感
前几天观看了电影《老师·好》,这部由张栾执导,于谦、汤梦佳、王广源等主演一部关于教育的电影。有史以来,在教育的道路上有很多的不一样的看法、声音,但对每个老师来说,自己的学生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能有个正确的选择,那才是最重要的。
电影《老师·好》以苗宛秋老师(于谦饰)为核心人物,聚焦苗老师与学生们的“斗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现八十年代的师生百态及纯真情感。预告片的配乐时髦动感,办公室跳disco、背着军挎包边走边喝北冰洋等画面,还原了八十年代的真实生活。开麦版主题海报中:“凭什么,就罚我一个”、“有我在,看谁敢捣乱”、“好想念,有你的时光”等金句透露出这些富有个性的学生们与霸道威严的苗老师之间的情感走向。
影片《老师·好》体现了三代老师的故事,苗宛秋在他老师的点拨下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多年后他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觉影响着调皮学生王海。年代不同,但其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内核却没有改变。
这部电影真的是笑点与泪点同在,真的是一种值得,我不知道什么技术,什么情节,我只知道自己仿佛已经参与进去,不枉我前来看一场。演员虽然都是新的,但是演技都挺在线的,不俗的青春片,感受到了爱。
老师的望其成才,学生的稚嫩抵抗,老师的求而不得,学生的为其努力,付出,感动,回报,并非刻意去想要得到回报,但是回报却随之而来。你可以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也可以说,这才是人本来的样子。
观看电影《老师好》有感
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一个军绿色的书包,一个贴着“奖”字的搪瓷杯,一根根背在背上卖的老冰棍儿,一台昂贵的录音机,一墙工整的黑板报,一件花格子衬衫,一条大喇叭裤,一副蛤蟆镜,橘子味的汽水,无花果丝,这些八十年代的背景,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回忆。
于谦主演的《老师好》这部电影,体现了三代老师的故事,苗宛秋在他老师的点拨下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多年后他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觉影响着调皮学生王海。年代不同,但其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内核却没有改变。
片中苗老师一出场就展示了一个严师的形象。痛斥化妆、烫发的学生,与问题学生正面刚,一言不合就没收……这怕是每个学生都似曾相识的场景。影片以这样一个说一不二的形象为矛盾的起点,讲述了一个毕业班的学生三年来与这位班主任间发生的往事。
影片的进行中,我很少笑,更多的却是哭。这不是我的故事,但这却是每一个学生都曾经历过的故事。为困难的同学捐款、在繁重的学业之余参加艺术节、争分夺秒的读书、偷偷摸摸的参加补习……每一个点都能戳出一堆泪流满面的往事。原来,无论哪个时代的学生都有着同样被幸福包裹着的回忆。
这个故事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能让所有的观者于岁月的不同时点产生共情,于别人的故事中完整自己的过往。正如故事的最后回忆了苗老师身为学生时的场景,师生情是一代传于一代的,时代会变、故事会变,但那份无以为报的情分却生生世世不曾有变。
霹雳舞曲《吉米吉米阿加阿加》,《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冬天里的一把火》,那个年代独有的画风,这一个个潸然泪下的场景,诉说着每个人青春的美好。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每日回荡在我们每一堂课上的“老师好”,那些稚嫩而响亮的声音,便是人世间最美的天籁。
教师观看《老师好》有感
这是一部以1985年为故事背景,以苗宛秋老师为核心人物,以苗老师与学生们的“斗智斗勇”的校园日常为线索,再现八十年代的师生百态的怀旧校园的电影。
电影讲述了苗宛球老师与三班学生高中三年内发生的事情。学生高一刚接触苗老师时对他是怕,后来受不了他的专制管理,开启了八十年代特有的师生大战,大战以苗老师的自行车为线索展开,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大笑,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加深,学生开始的渐渐理解了老师。知道他是当年的高考状元,却因家庭的原因与北大失之交臂。在自己语文老师的鼓励下,他报考师范大学,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并被分配到县城去教书。这些经历,也成了学生们努力的动力,三班的班长安静就发誓非北大不考。但命运常常不如人愿,安静为了帮因给学生补课被停职的苗老师说情,归途中出车祸,没法参加当年的高考,之后连续两年去考,也没考好。
身为老师,影片中的许多镜头在我的育人历程中也真实出现过,我与学生间也发生过“自行车”故事,我也有过如苗霸天般的强势、专制,也凭借一己之力努力为贫困生拉资助,也与学生上演过聚聚散散的故事。
《老师·好》观后感1000字
电影讲述了苗老师(学生送外号苗霸天)与三班孩子从高一到高三,三年间普通、平凡的故事。学生高一刚接触苗老师时对他是怕,后来受不了他的专制管理,开启了八十年代特有的师生大战,大战以苗老师的自行车为线索展开,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加深,学生渐渐理解了老师。知道他是当年的高考状元,却因时代原因与北大失之交臂。在自己语文老师的鼓励下,他报考师范,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并被分配到县城任教。这些经历,也成了学生们努力的动力,三班的班长安静就发誓非北大不考。但命运常常不如人愿,安静为了帮因给学生补课被停职的苗老师说情,归途中出车祸,没法参加当年的高考,之后连续两年去考,也没考好。
如果用一两个关键词概括观影人的表现,大概是笑和泪比较合适。整部影片充满了喜剧色彩,苗老师的严厉、与学生间斗智斗勇,学生捉弄、报复老师等情节都是以诙谐、幽默、搞笑的方式呈现的。因此,观影现场爆发出阵阵笑声。笑声结束,时不时又会传来抽泣声。是的,是影片中的师生情、同学情深深感动着我们。同时,虽严厉但心中有爱,为学生着想,正直优秀的苗老师受到不公正的处罚,也引人深思,他在学生毕业之际选择离开叫人不解。
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得益于导演艺术上亦庄亦谐、庄谐并用的处理。这是一个相对严肃的主题,但是编剧、导演并没有将其处理得特别高大上,也没有弄得如《全城高考》般沉重,更没有《青春派》那样搞笑。
这部影片选材校园生活,关注师生关系,思考什么样的老师是优秀老师。高三毕业之际,苗老师悄然离开,应该是当下对那个年代教师的一种反思。他究竟算不算是个优秀教师?算吗,似乎不对,他将当年自己没实现的梦想强加到学生头上,逼着学生去实现。可这难道又错了吗?他爱学生,为班里长脑瘤的学生捐了一个月工资,到处找回混混队伍中的男一号。他悲伤着学生的悲伤,快乐着学生的快乐,时时督促学生争分夺秒的学习。这样的老师难道不优秀吗?可他没有私心吗?当然有,学生的好成绩能给他好声誉。但他不收补课费,免费给学生补课,又说明了什么?
这些只能说明,这部影片中的苗老师是立体的、多元的、复杂的。现实中的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影片结尾,三十年后,白发苍苍、颤巍巍的苗老师拄着拐杖去看截肢的安静,也许是发现了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那是不合理的。他当年的离开是反思,三十年后的看望是愧疚,是忏悔!
身为老师,影片中的许多镜头在我的育人历程中也真实出现过,我与学生间也发生过“自行车”故事,我也有过如苗霸天般的强势、专制,也凭借一己之力努力为贫困生拉资助,也与学生上演过聚聚散散的故事。这些,不是一两个词,就可以平面化概括的。
影片是首尾呼应的。以“每个人的人生都因相聚而幸福,当然也有离别的痛苦...”(大意如此,记不准了)开头、结尾。
最让我感动之处,是片尾将所有参演人员名字都打出了,包括没有一句台词的演员。这应该是对每一个劳动者的尊重。
电影《老师好》观后感
《老师好》这部电影由于谦、汤梦佳等主演,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电影,在教育的道路上,有很多不一样的声音,但是对于每个老师来说,自己的学生在能今后的道路上能选择正确的方向就足够了。
首先,先感谢一下“教师”这个群体。在刘慈欣笔下的小说中,外星人不理解居然人类会有一大批放弃劳动生产,专业从事“知识的代际传递”的群体。(《乡村教师》)然而,在我们这个弱小的种群发明新的知识学习方法之前,这样的“牺牲”仍无法避免。于谦在本片中饰演一名八十年代面对“问题班级”的模范高中教师,希望孩子们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
聊聊这部片子吧。总的来说,作为青春片,在剧情上算是基本合格。脸谱化的学生形象,刺头、学霸、班花……八十年代的兄弟情和闺蜜情都有较好的展现。“自行车”作为全片的线索,“癌症”、“早恋”、“车祸”等桥段虽俗套,但讲述完整可信。本片结尾,没有对“高考”和众人结局描写,仅突出苗老师的“不告而别”(难道人民教师就不该对妻儿负起责任吗?)觉得有些突兀。没有惊喜,7.5分可。
于谦老师“相声皇后”在影视剧上的演技还是远胜郭老师的。俊男美女的新生代演员演技在线,期待他们今后的发展。吴京、艾伦、张国立、乔杉、孙越等一大批“德云一家人”的友情客串给本剧平添不少喜剧成分,冲这些,本片还是值得进影院一看的。
艺术基于生活,又超脱于生活。我觉得不必斤斤计较影片中所有细节的可行性。每一个人物,我们身边都存在相似的原型,而通过“脸谱化”、“戏剧化”的加深,最终在“理想”和“真实”间拿捏尺度,这是戏剧。
老师是平凡人,他们也会追求学校分的福利房,会在意一年又一年评比的“优秀”荣誉,也会在妻儿的落魄中动课外辅导挣钱的心思。我们显然不能苛求他们,要求他们全知全能。他们在我们之前出生,拥有更加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知识储备,给青春的我们以指引,已经足够让人尊敬了。感谢在最美好的时光,有他们作伴。
愿天下所有教师身体康健,能有幸看到自己的桃李满天下。
【第2篇】《老师好》观后感,想起谁,成为谁?
想起谁,成为谁?
——《老师好》观后感
文:护理文化管理分会 刘洪艳
就像影片中苗婉秋老师的名字,他把一颗“为了学生好,怎样都行”的善良柔软(婉)且坚定的初心掩盖在秋分扫落叶一般严厉的外表下。
观影之后,回家的路上,甚至躺在床上,思绪像闸门被打开,过滤和回放着我曾经遇到的人,ta们也许不在讲台上,但指导意义和影响价值却占据着我的内心最崇高的“讲台”位置。因为年少,当时没有体会到“老师”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幼儿园时的金老师——一位热情活泼年近40岁的阿姨,“舞蹈演出跳不好,就是功夫没练到家”,让我知道“勤奋和坚毅”;小学时候的张敬先老师——一位教语文的会织毛衣的男老师,是他发现我的作文,作为班级范文,鼓励我参加征文,对每篇文章不厌其烦地挑毛病,让我改,让我从此爱上文字、敬畏文字,习惯“推敲”;初中时遇见冯丽华老师——刚刚大学毕业,邀请学生去她的寝室,床头的书和瓶里的丁香让我初次领略了生活可以简而不陋;再后来遇到尹梅老师,短短40分钟时间,素雅花边的小碟盘承载着红黄相间的鸡蛋柿子,黑白相间的木耳山药,红翠带露的水萝卜,香喷喷的绿豆饭……除了讲到要写进书里的《提拉米苏的故事》,老师还聊到一顿饭中每道菜的营养素搭配,让我如今无论是看书、做饭都比较注重“仪式感”带来的精致和品质。都说身边的人很重要,虽然有些人已经走出了视线,但依然行走在心灵深处。在此,我想对ta们深深地鞠上一躬,道一声:老师好,谢谢您!
影片中让我如鲠在喉的是“安静没有考上名校,之后连续考了两次结果都不理想,就放弃了”。之后,安静选择了开一间书屋,在书的环抱下过着看似平静的生活。何为放弃?为何放弃?许多人都为安静最终没有考上名校而感到遗憾,或者也是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创痛而慨叹或抱憾吧!有些事情并非是努力过就可以得到,从电影的开始我们看到的由田雨所扮演的老师——王海,此前作为学生谈到梦想时他说想要当一位老师,当时教室里一片哄笑,但最后他的梦想成真了。生活的结果往往要看我们是否坚定着自己的选择!
最让我深思的是电影的最后,那只悬挂在枝头的“蝴蝶”。最初是安静对老师的感激编织进这只“蝴蝶”钥匙扣里,之后这只蝴蝶侵染在安静的血泊中,让老师终于放下房子、奖杯(荣誉和认可),甚至毕业合影,登上去往山村学校教书的道路,这只蝴蝶带着遗憾,更成为一种精神支柱,激励、陪伴老师三十载,直到最后,老师将蝴蝶悬挂枝头,沐浴在阳光下,这只蝴蝶充满了祝福和期待……
感怀生命中遇到的好老师,致一声“老师,好”!同时,我会将这份感恩之心传承下去,成为一名正直有爱的人,在内心无愧无悔地回应一声“好,老师”……
【第3篇】观《老师·好》有感,老师好观后感
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开心的,
但不一定是正确的,
做自己想做的且可以为人为己创造价值的事,
虽有时候不一定是正确的,
但那一定是人生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六月辰轼
春夏秋冬
张国荣 - 陪你倒数
印象中,自作家九把刀把一部青春的作品放上荧幕,用意气风发而又有点叛逆的时光碎片,一一剪影成《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于是一部携带着一股清新浪潮的影片,越过一弯浅浅的海峡,来到内地,顿时戳伤了许多人的泪腺,眼眶渐湿。
至此,青春题材的影片如雨后春笋,一一破壳而出。《全城高考》、《致青春》、《小时代》和《谁的青春不迷茫》等,其中有一些影片我观看过,确实是不错的影片。
但近年来,随着青春题材的影片越来越多,我渐渐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影片一律过于注重描写'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线,似乎影片里若没有为爱情而哭得死去活来的情节,就对不起自己的青春年少一样?
青春确实伴随着眼泪,但眼泪不一定伴随着爱情。
有一些人的青春,爱情往往是双方互相依存互相激励,幸福而美好;有一些人青春,爱情往往是单方面的暗恋明恋,独自偷笑或各自惋惜;
而另一些人的青春,追求的往往是一本本存放知识的书籍、一种令人爱不惜手的兴趣,每每忆起,总感动了岁月,又激励了前行的脚步。
《老师·好》这部影片,让我开始明白了一个普通得使人容易忽略的一个细节,那就是讲台上那位严厉的老师曾经年少张扬的青春。
或许,在年少轻狂时,若听到老师讲述他的青春,我大概就是一笑而过,过几天就忘记了吧。 而在青春的刻刀在脸上留下岁月痕迹的当下,听到苗老师讲述他的年少,给我的内心带来很多的触动,感慨连连。
我开始意识到,有时候,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开心的,但不一定是正确的;做自己想做的且可以为人为己创造价值的事,虽不一定是正确的,但那一定是人生中很有价值和意义的一件事。
影片中,关婷婷因嫉妒生恨,故意说谎,不仅伤害了安静的心,而且还破坏了小乙的入团一事。一时赌气,一味顾着做自己想做的事,从不考虑事情的正确与否,纵使自己获得了快乐,但却是短暂的,也为后来自己那段看似情深的友情为此断裂而埋下伏笔。
电影是美好的,它给了你一个试错的机会,又给了你一个补错的机会。当关婷婷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在班上作自我检讨时,苗老师感到欣慰,看着同学之间的包容与团结,我也不禁为此动容。
只是,电影会给演员机会,但人生呢?机会会有,但不是一直都有。
说回影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是苗老师讲述他的青春年少时的那个片段。
悦耳动听的旋律,从苗老师手里的口琴轻轻传出,打碎了那个年代里的沉闷,再绕过泛黄的课桌,声声入耳;一张未曾褪色的录取通知书,却抵挡不住那个年代的硝烟,化作书柜里的藏品,藏在无声岁月中。当影片响起属于那个年代里的歌声,我渐迷醉其中,不能自拔。
在有信仰的年代里,做事总有一股满腔热血。但在一个信仰多元的年代里,总是伴随着很多诱惑,一不小心就会很容易偏离航向,到不了梦想彼岸的危险。内心如何做到坚定梦想的信念,有所信仰,就显得如此重要。
幸运会格外照顾努力、认真的人。关婷婷、安静以及小乙等人凭借着努力与汗水获得了冠军,一行在苗老师家中欢乐聚餐时,小小的屋子,白炽灯光虽然微弱,但却清晰了每一个人的笑声与追求。
揉了揉眼角的手,像是发出来某种信号,内心开始独白。他们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且可以为人为己创造价值的事,虽然有时候不一定是正确的,但那一定是人生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我渐渐明了,再次望向荧幕。只见安静的目光,始终注视着手里拿着的'藏品',我似乎看到她眼里的抉择,开始理解片头所言,'苗老师所看到的希望'.
是的,安静的抉择,正是苗老师所看到的希望。
然而,青春的选择,有时候是任性的。安静骑着苗老师那辆自行车转方向的时候,我知道,她在做自己想做的且可以为人为己创造价值的事,虽然有时候不一定是正确的选择。
当安静安安静静倒在血泊中,苗老师看着手里,一只曾在课桌下偷偷编织,如今却被青春的热血染红的蝴蝶时,一时难以言表,时间亦是无言。染血的蝴蝶,慢慢张开翅膀,翩翩起舞,它偷偷告诉了时光,自己见证了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三十年后的某个日子,蝴蝶挂在枝头,如同夏日阳光,沐浴着渐渐远去的身影,也照耀着安静微笑的脸颊。
当青春把最后一个身影拉进毕业相片中,影片为此落幕,但人生依然继续。
《老师·好》确实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在注重学生个性描画的同时,也花费了很多笔墨去描绘老师,让我从一个老师的角度去看待青春,也给自己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同时,我也发现一个青春题材的通病,那就是绿皮火车了。为什么总有那么一个人,喜欢乘绿皮火车去远方追求?
或许,我们总觉得自己距离美好的事物很远很远,很难触碰的缘故吧,一方的成就往往需要另一方的牺牲。
起初看到小乙的斧头,被扔在课桌里,又扔在关婷婷家里的餐桌上,我以为那会是一场怎样的腥风或血雨。然而,轰轰烈烈抵不过老师的细雨轻风,一切的一切,被春风感化,归于平凡而伟大的学习中,或许,这正是一些人的青春吧,年少竟如此安好,安好。
后记:在此,特别感谢我的朋友c君,亲自挑选了这一部影片,让我有机会观看了这么好的一部电影。不然,要是让我挑选的话,估计就是在某部科幻片里假装热血青年。因此,谢谢c君!同时,这也让我坚定了以后多与朋友面对面交流的决心,朋友往往会带给人一些惊喜,以独特的眼光发现的美,分享后,让我有所思考有所收获,谢谢你们!
此外,有时候,一部电影,就像一首歌,好听与否,在于它是否唱进了心里,拨动你此刻的心弦。青春,或是许多人心里的必有的一根琴弦。也许,当你步入影院,走进《老师·好》,安静坐下时,琴弦早已动了心。
【第4篇】教师电影《老师好》观后感
4月11日晩上七点,学校工会组织全体老师到安江新城观看电影《老师好》。电影所讲述的是八十年代中叶高中时期的学校生活,观看后我深有感触。
有人说,老师是一种情怀,是一种热爱,是青涩年华里最美的引路人;
有人说,老师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坚持,是用粉笔书写明媚四季的工匠;
还有人说,老师就是一份责任,无论鲜花还是荆棘,平坦还是泥泞,都会永远带着爱在路上前行。
《老师好》这部电影犹如岁月凝成的珍珠偶尔放在地上是冰冷的,拿在手里却炙热烫手,那份温度里有你,有我,有他,有记忆串联的每一个故事。
《老师好》是校园青春片中少有的以“老师”为视角展开的故事,讲述了由于谦饰演的老师苗宛秋与学生们的“斗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现了八十年代的师生百态及纯真情感。整部电影对刻意的戏剧冲突进行了消解,平淡真实地再现了一个个真实存在的人,从而赋予了电影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有力量。
《老师好》中于谦饰演的老师苗宛秋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身着朴素的白衬衫,手腕上带着手表,一身复古装扮完整还原了八十年代老师们的形象。在性格上,苗宛秋在课堂上正言厉色,私下却展现了慈祥、和蔼的一面。
《老师好》的整体叙事并没有禁锢在爱情层面,而是在剧情上紧紧围绕着师生们日常发生的琐事而展开,影片呈现出的人物也都几乎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典型”,桀骜不驯的洛小乙、人如其名的安静、新潮前卫的关婷婷、大智若愚的脑袋、舞痴兄弟文明建设、爱八卦的海燕、奸商耗子……真实的人物刻画让观影现场的不少观众连连赞叹:“我们那时就是这样”。你有过老师吗?我说是真正的老师,前不久,“学术圈的师生关系”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频频被人讨论,什么样的老师才算是好老师?好老师不仅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应该 “育人”,而好老师的教育应随风入夜,潜移默化地留在每个学生的心里。面对如今逐渐淡薄的师生关系,《老师好》逐渐唤起了人们对80年代师生情谊的回忆与渴望。
影片中,苗宛秋爱护学生,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他走遍大街小巷,就是想让洛小乙回来上课;为了让替同学补习的安静不耽误个人复习时间,他晚上免费替同学们补习;在安静面临保送和参加高考的抉择时,他没有代替她做决定,而是告诉她“人生有好多个十字路口,重要的就那么一两条,要选一个最适合你自己的”。苗宛秋无私奉献也终于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他的一片真情……
最后把电影中的经典台词送给大家:我坚信,青春不会消亡。它只是躲在某片绿荫下慢慢疗伤。岁月凝成一颗珍珠却无法拥有。丢在地上冰凉,握在手里滚烫。我想拥抱它却扑了一个空,它化作一片杂物散落在桌上。泛黄的日记本,气数已尽的铅笔,褪色的发卡,还有一个空空的背囊。那年,铅笔在日记本上写道。真好,我没有去打搅你的暗自芬芳。真好,你也没有戳穿我的刻意坚强。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中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光。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谱写生命乐章,
四季耕耘无微不至留名青史铸就中华辉煌。
【第5篇】《老师好》电影观后感600字
今夜和老婆一起去看了场电影《老师好》,讲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中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故事。随着电影的放映,也勾起了自己的那段高中时光,一幕一幕在脑中放映。从个人的观影感受来说,我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荧幕上放映的电影,一部是脑海里放映的电影,能够做到感同身受与身临其境,证明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这部讲青春学生时代的电影,没有所谓的谈恋爱、怀孕、堕胎、情敌、混社会等狗血的剧情。有的是学生之间的互助、贪玩、嫉妒、小摩擦、师生矛盾等平淡无奇的桥段。自己的高中时代第一要务是学习,在学校就是宿舍、食堂、教室三点循环,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月复一月的读书、钻研、习题、试卷、模考。每半个月回家一趟,带足伙食费和干粮,父母叮嘱最多的就是好好读书。那时段平淡如涓涓溪水的时光,连风也吹不起任何波澜,安静的汲取知识的养分。
往往电影里演绎的桥段,总觉自己也似曾经历,然而仔想并无此事,这也许就是电影的魅力吧!
我是一个喜欢回忆的人,往事的酸甜苦辣,经过时间的酝酿变成蜜汁,为如今的生活增添几份甘甜。一路走来如今已是中年,回忆的甘甜一直沁润着我努力向前。回忆就如一抹月光,在夜深人静时安慰你入眠。回忆让我知道从哪里来,至于我要到哪里去,等过了明天就真相大白啦!
个人觉得目前国内的电影,真正算作是好电影的少之又少,而上乘之作更是凤毛麟角。娱乐至上的电影,越来越让我对电影失去兴趣。
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师好》是一部不错的怀旧电影。
但对于不喜欢怀旧的人来说,这部电影就过于乏味,缺少太多不该缺少的流行因素,只能算作是烂片。
每个人都不同,从不想试着说服别人,只想试着说服自己。让自己开心些、舒心些、敞亮些,迎接明天从东方升起的太阳!
【第6篇】2022《老师好》观后感个人感悟作文素材
九月金秋,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到了,中国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每年这个季节,人们总是将最感激的语言、最秀丽的文字献给教师。教师,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教师们崇高的劳动。教师给我们一杆生活的尺,让我们自己天天去丈量;教师给我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我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教师们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未来;教师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中国的四面八方。
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有人把教师比作春蚕,有人则宁愿将教师比作烛炬。用“春蚕到死丝方尽,烛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来赞美教师,说教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无私奉献,即使最后化作春泥也更护春,但让人有些伤感。
我认为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确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孩子,从顽冥不化到成为可用之才,教师的功劳居功自伟,教师不仅仅教与我们知识,而且告诉我们怎样做人。我们所有的诸如诚实、善良、勤奋、爱心、奉献等良好的品性,都是教师传授的。而我们已沾染的说谎、偷懒、自私等不好的品性,老师都帮我们一一克服掉。教师的教育和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教师的教育如严父,一丝不苟,教育我们不得纵容自己;教师似慈母,春风化雨,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茁壮成长。看遍地怒放的鲜花,哪一朵上没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没有您的笑影!
教育教学和宏扬师德是中国这个社会礼貌发展的根本,教师是中国这个社会实现强国梦的脊梁。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昌盛,就要为教师大唱颂歌,宏扬师德。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假如我是诗人,我将以满腔的热情写下诗篇,把老师比作大海,赞美知识和礼貌之海的辽阔和深远。并把它献给您--我的胸怀博大,知识精深的老师。让《满江红·秋望》为普天下的教师们颂歌吧!
【第7篇】老师好教师观后感心得
中国古人讲求“在其位,谋其政”,美国作家爱默生认为“责任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价值,它具有崇高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居于的地位”,教书育人心得体会。唐朝人韩愈将“师者”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次宿求上。对于本人来讲,教书育人是太阳底下最为光荣神圣的职业,属于“快乐大本营”的范畴。韩非子讲得好: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今也贬义褒用,被诠释为爱岗敬业,失却青春岁月的同时,收获责任意识。于是,我时常把责任心的缺失
看作是为师从教的失败,此所谓“教育兴亡,匹夫有责”。
记得费孝通先生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凡是我双脚踏过的地方都散发着玫瑰的芬芳。《红楼梦》中有警句: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桃红又是一年春。屈指算来,我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已将近一年矣,如果说经历是人生的财富,那么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日日夜夜是我莫大的幸福。隔行如隔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必须对自己从事职业的重要性有独到的年感悟和认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多建一所学校,就会少建几所监狱。而作为受教育者的广大学生则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记得自我们小的时候,就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烂熟于心,于“子不教,父之过;教不学,师之惰”刻骨铭心,沉浸在“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无尽意境中,陶醉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质朴古训中。其实,这都折射了教书育人所扮演角色的举足轻重,凸显了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所承载的价值取向对于这个社会是多么不可或缺。传承文明,开拓创新,正是对教育本身及其身体力行者的解读。我自豪,因为我是人民教师这个特殊而光荣的群体中一分子。
诗人但丁说:“爱是美德的种子。”歌曲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作为一个老师,要有“杜鹃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执着坚忍,具备“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我们要善于和物欲横流、追腥逐臭的世俗潮流远距离,和三尺讲台近距离,与广大学生零距离。我们要学会用爱心和真诚在老师和同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桥梁,打造一个互动平台。爱心温暖人心,真诚消融坚冰。理解—谅解—化解—和解,展现的是师生关系间和谐良性的发展轨迹。童年,总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爱心守望,真诚同行,是我的默默追求。
三毛有诗云:平凡简单,安于平凡真不简单。选择了三尺讲台,就等于嫁给了寂寞。先人以“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来励志。不错的。都说寻芳路上花如锦,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远常在险远”。作为一个国语老师,“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是我的座右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书是我生活的一半,想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我总是莞尔一笑,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作为教书育人的载体和主体,必须胸有丘壑,正所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我见证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孤寂落寞,品尝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艰辛痛楚,也和我的学生共同领略分享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激动喜悦。为人师表,提倡师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对无数像我这样的国语老师矢志不移所欲求人格理想的诗意描摹。安贫乐道,独善其身,正是一个教书匠修身养性、超越自我的标尺杠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育人是我生命的另一部分。首先,我会让学生们逐渐通晓“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真谛,培养他们学好用好国文的兴趣,让他们珍惜大好时光,懂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哲理;其次,我会创新教学方式,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娓娓道来,融入到他们脑海中,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的理念汇入教诲孩子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日常生活中,把“和而不同”延伸到学生们接物待人的行为准则中,以“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引导同学门勤奋刻苦。第三,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注重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促进他们共同提高。这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于潜移默化中增长了孩子们才干,扩展了他们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智慧。同时,锻炼了自己的本领,出现了“双赢”局面。大家同舟共济,步调一致,齐头并进,共赴前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坚持“日省吾身”内敛务实;同时积极探索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新路径好方法。不求桃李满天下,但求问心无愧,配得上“人民教师”这个称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只要勇于攀登,不畏艰险,就一定能够达到光辉的顶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我读书育人的心得体会。
【第8篇】起立老师好观后感800字
起立老师好观后感精选800字
山东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十佳影片之一《起立,老师好》主人公赵同花是德州市临邑县临南镇育才学区小学校长,自1979年16岁的她从教以来,扎根偏远农村,舌耕笔耘,一晃就是35年,白天,她和师生们同甘共苦,播洒汗水;夜晚,独自望着空荡荡的校园,她也彷徨过,胆怯过,甚至曾想过放弃。但是,心中追梦的动力最终促使她坚持了下来。领导称赞她时评价颇高:“实在、勤恳”;同事们提起她时推崇倍至:“实干、热情”;学生们谈到她时尊敬无比:“善良、慈祥,就像妈妈一样”;周围父老乡亲说起她,直竖大拇指:“她对我们的孩子胜过对自己的子女”……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她用执着的追求播种希望,为师生撑起一片梦想的天空。
以身作则,团结互助构建和谐校园
几十年来,在工作中,她以身作则,和老师们谈心,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性开展活动,她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安全常识等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学生在跳皮筋,跳竹排舞时,边跳边唱,寓教于乐。课间,她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一块活动游戏。她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自制教具,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变抽象教学为形象教学。在教室的课桌上,都能看到她带领孩子们自制的教具。这些用烟盒、纸片、旧报纸、小木棍等东西制成的音节、拼音、数字卡片等教具,不但节省了资金,更重要的是让她的课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孩子们都喜欢上。
在她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一群活泼可爱并日益进步的小天使。下课了,在班级和同学谈心的是她;放学了,在办公室辅导学生的是她;周末和假期走访学生家庭,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的也是她……她和孩子们建立起朋友般的新型师生关系。她的付出得到了最大的收获:班风、校风文明,校园和谐有序;孩子们喜欢她,称她“校长妈妈”。
育才小学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赵同花校长的带领下,大家互帮互学,优势互补,老教师经常给年轻人传授教学经验,年轻教师也教老教师学学电脑。十几年前,王桂香老师身体不好,孩子还小,婆婆有病,赵校长看到她生活非常困难,就把自己仅有的2000元钱拿出来给她补贴家用。2006年,聂振山老师意外摔伤住了医院,她和老师们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当时情况非常危险,脑颅出血,昏迷不醒,儿子又不在身边。她和老师们立刻凑了一万五千元钱,进行治疗。聂老师住院期间,老师们轮流照顾,同病房的人以为他们就是一家人。
遇到阴雨天气,赵校长总会把老师们和家远的孩子留下来。大家一起动手做饭,几十个人围坐在一起,捧着热气腾腾的大锅蒸包,喝着简单朴素的大锅炖菜,那种场面,真是其乐融融,温暖无限。
履约践诺,爱生如子一个都不能少
作为贫瘠乡村的女儿,她深深懂得没有知识的艰难,她暗下决心,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坚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前几年,经济上的困难和重男轻女的思想使一些家长不愿让孩子读书,认为只要认识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有的孩子时时面临着辍学的危险。
那是麦收季节,赵校长发现五年级张桂芳没有来校。经了解,是桂芳的爸爸不让她上学了。中午,赵校长头顶烈日赶到5里外于庙村桂芳家里。一进门, 赵校长着急地说:“桂芳是个好苗子,你咋不让她上学了?” “闺女家念书没用。”她爸爸蹦出一句话倔死人…… 一连四天,赵校长都去张桂芳的麦场里去干活。每天都干到晚上九点多。 张桂芳的爸爸终于开口了:“我服你了,明天我就让桂芳去上学。”
冯雅琪自幼患小儿麻痹症,七岁了,还靠扶着凳子走路。父亲身患重病,一家人生活靠母亲打工维持。到了上学的年龄,没来上学。赵校长就主动上门询问。雅琪的爸爸这才说出了他的担忧,他是害怕雅琪不能跟正常孩子一样走路,到学校会受到同学的冷落,交不到朋友,还会受到同学的嘲笑。赵校长立即向雅琪的爸爸保证,只要让雅琪去上学,她会尽全力去帮助雅琪,并承诺承担雅琪小学期间的费用。
对于特殊家庭她总是给予特别的关注。君程的父母离异,和奶奶一起生活,由于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又比较困难,君程比同龄的孩子长得矮小、瘦弱,她看着心疼,于是她的餐桌上又多了一套碗筷,床上又多了一床棉被……
近几年,农村留守孩子又成了赵校长心头的牵挂。
杜欣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与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共同生活。上学一直由爷爷接送,可爷爷记性不好,忘记接孙女是常有的事。赵校长知道后,主动担起了照顾杜欣的责任。经常给她洗衣服、理发、洗澡,说起这些,杜欣的爷爷经常感激地说:“同花待孩子们简直跟亲妈一样。”遇到雨雪天,很多学生回不了家,她就买来馒头、烧好开水,晚上把学生留下来和她一起吃、住,七八个孩子挤在她的大炕上,那是常有的事。等孩子们都睡下了,她就坐在火炉旁为他们洗衣服,烤鞋袜……
周末书屋,大爱情怀创新教育载体
如今,孩子们在校的学习与生活已得到了的保障。而假期与周末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又成了赵校长时刻牵挂的问题。
一个叫杜文雪的`孩子隔三差五的来学校借书。2012年暑假的一天,杜文雪的妈妈抱着小的领着大的,又来了。回去的路上下起了大雨,把两个孩子淋得感冒了,她知道后很不安,想要是把学校里的书放进村里,孩子们阅读多方便啊!赵校长有了办书屋的想法。接下来的一件事,让她更加坚定了办书屋的决心。
8月31号,赵校长陪王慧和她的妈妈去临邑五中报到。学校要求新生入学要带两本字典。可当王慧的妈妈看到两本字典要一百多块钱时,决定先给王慧买一本。看到孩子委屈的泪水,赵校长当即把两本字典都买下来。回家后,赵校长一夜未眠。第二天,赵校长召开了家长会,对孩子在家阅读情况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发现,竟有近80%的父母从未给孩子买过课外书。她的内心猛地一颤。赵校长回想起每次自己到书店的时候,看到那些城里的孩子,捧着自己喜爱的书籍阅读,免费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快乐。赵校长下定决心:农村做不到的,她要做,家长给不了的,她要给。她要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在自己的家门口就能读上自己喜欢的书籍。
于是赵校长马上找到文雪的妈妈,请她帮忙找邻居腾出了一间房子,周末她把书送到了那里,文雪和妈妈去了,附近的孩子也去了,看到孩子们这样喜欢看书,赵校长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2012年的寒假,她就在杜家、于庙、小洼三个村办起了书屋,把学校的一部分书分放到了三个书屋里。在赵校长和老师们的努力下,孩子们渐渐爱上了书屋,更让她欣慰的是:有些家长常常陪着孩子在书屋看书、教孩子们做手工、剪纸等,周末孩子们在书屋里过得非常快乐,大家给书屋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周末书屋”。
2013年9月,赵校长获得奖金3000元。她把这笔钱买了孩子们爱看的图书,又在西吕寨村支书安文信家办了个书屋。每个月赵校长还从工资里拿出几百元钱买了书送到书屋里,现在4个书屋基本上满足了孩子们周末读书的愿望与要求。周末书屋使留守孩子有了精神家园,使得周末或假期有了好去处,孩子们在那里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的合作交流能力,也解除了远方父母的后顾之忧。
正如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所言:“名师名校长名在何处,不是教育方法技巧多么高明,你必须有一颗大爱之心。赵校长通过创办‘周末书屋’,创造性地解决了农村孩子的校外教育载体问题,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这是她的大爱之心的一个具体体现,值得我们每位教育工作尊重和学习。”
撇舍小家, 愧对亲人谁让我是教师
35年来,她对自己的家庭,只有深深地自责和愧疚。一家三口:丈夫在兖州工作,儿子在天津上学,而她却独自守着自己心爱的学校。尤其母亲的离世让她抱憾终身:那天,中午放学回家,看到母亲脸色不好,本想陪母亲去镇卫生院看看,可母亲坚决不去,下午回来看母亲时,母亲已经不行了。儿子十个月大时,就交给婆婆照顾。上小学时原本可以住在学校和妈妈在一起,因为她的床上经常睡着别人家的孩子,儿子只能回奶奶家住。儿子在作文中写道:我的妈妈是一位狠心的妈妈,不称职的妈妈。丈夫是煤矿的一名工程师,早在十几年前,矿领导曾两次在矿上为她安排好了工作,都被她婉言谢绝了。丈夫总半是嗔怪半是心疼地说:“你这个人,干脆把自己卖给学校和孩子好了。”
每当周末,看到别的老师一家三口,相依相携,其乐融融,她心里就不是滋味,甚至有反悔的念头。可当看到学生们一个个纯真的笑脸,却又坚定了她从教向学的信心。
三十载沧桑岁月,三十年春华秋实,她付出的是有限的时间,却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幸福和快乐;她付出的是有限的金钱,却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希望。每逢教师节,一个个电话,一条条短信,一张张贺卡带着孩子们的思念与祝福从四面八方涌来,回想着过去一个个场景,她的眼里噙满泪水,她我觉得 “很值”。她永远怀着一颗对教育事业的虔诚之心,用自己孱弱的身体在贫瘠的土地上播种希望,为师生撑起一片梦想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