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研讨观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8篇优秀的研讨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研讨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听《全国中小学同课异构观摩研讨会》有感
听《全国中小学同课异构观摩研讨会》有感范文
本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我从以下几个反方面来说一下。
首先是学情分析。顾志能老师所讲授的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数》,顾老师以用你所指导的百分数造一个句子为导入,以学生当堂提出的问题为主线,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投入。顾老师在随后所做的报告《基于学情的创新教学》。在报告中,顾老师讲述了这节课背后的故事,为了了解学情,他对283名城镇学生做了前测,了解学生的情况。课堂上超强的课堂掌控能力背后,是做到了对学生的精准把握。同时这一点在刘婷老师讲授《认识几分之一》的'过程中,也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为了了解学情,刘婷老师在去文化街小学见学生的时候,又重新对这个学校的孩子做了了前测,连夜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做到了真正的适合学生。因此以后一定要做到了解学情,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做到真正适合学生。
其次,对于探究性作业的处理。刘善娜老师讲授的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刘老师讲这节课用的是四年级的学生,可是在她的的课堂上,可以感觉到孩子学的毫无压力,以浅显易懂的讲故事的方法,让每个孩子积极参与进来,每个孩子都有话说,说的也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整节课自然流畅,学生参与度高。在随后刘老师所做的关于探究性作业的报告中,她讲述了这节课背后的故事,对于本节课,她根据学情把学习目标进行了调整,让它适合四年级学生。同时也对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所学的分数的具体学习目标进行了讲述,以及这节课所对应的探究性作业。
【第2篇】美国课例教学研讨活动观后感
晚上参加了黑龙江小学教研在线的uc研讨活动,观看了一段美国的课例。这正是几年前在参加函授学习时一位教授播放的,过后曾想写随笔,但未成文。今天晚上再次观看,重新温习了里面的片断,些许感受,些许思考,记录如下。
1、一个老师教多门课程。在这个课例中,一位胖胖的老师独自上了语文、数学与社会科学,而在课堂中还经常出现一个成人的身影,课后介绍那是助手,负责帮忙组织课堂的准备与实施。有了助教,主教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教学工作中,而不要再花在课前准备上,这也是能同时教授多门课程的前提吧。
2、美国的班额很小。从课例中可以得知,这个班级共有22名学生。这是许多听课者质疑可学性有多大的的根本原因,应该说这也是开放性教学所必须的一个条件。
3、美国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这是一节一年级下学期的教学课例,从数学内容来看,主要解决两个算式“12+9”“14+7”的运算,而算法主要是用数数,最直观最原始的方法。据徐玉斌老师介绍,美国的教学内容的难度比我们普遍低两个年级左右。这就是用时间来换空间吧,而有了空间才有可能让学生更多的探究、合作与创新。
4、美国的教室布置充满文化,处处均是教育资源。成串的圆纸片上写着格言:“出色的行为能散发耀眼的光芒” “这些孩子们能做到”。在课例中,可以感受得到教室里面贴的字母、数字、图片,包括那支用来指黑板上方数字长长的教鞭,都让人非常羡慕他们的孩子是置身于活动的乐园中。这些布置贴近学生的年龄、贴近教学的需要,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5、美国的`老师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以前我总是说故事的作者是谁,今天的作者就是你们自己。”应该说,这句话是从第一次观看光盘就让我受到振憾。在课后的交谈中,老师说自己的设计是基于“因为我觉得在孩子刚开始上学的几年,让他们每天都喜欢来学校是很重要的事情。”从这些语言与课堂中的一些细节可以感受得到孩子的创新意识与自信勇敢的个性应该是从小要有萌发的空间。
6、美国有否统一教材?从这个课例中,语文课是让学生创作有关“雪”主题的句子,而数学是根据班级的男女生人数及吃热午餐或冷午餐的人数而编出的两道算式,没有看到老师让学生翻课本。那么,教什么?怎么教?是否都取决于主教老师?
正如春苗在播放课例时说的,主要是借鉴而不是模仿。用一个课例来概括美国的小学教育,未免有点以偏概全了。更重要的,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想想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教室布置、培养信心等,就是我们能在自己的实际中有所改变的。
【第3篇】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听后有感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听后有感
2015年11月5日至7日,我有幸参加“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2天半的观摩活动内容共展示了8节观摩课及家长们的讲座。其中包括张齐华老师执教
的《圆》。听完了张齐华老师的课,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张齐华老师高超的语言艺术以及他评价学生的智慧,正可谓是如芬芳的野花一路绽放。
一、高超的语言艺术
“听张齐华的课很舒服、很轻松、很悦耳,很自在……”这是老师们的共识,而这都与张老师丰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语言功底分不开的',细数他的数学课堂,张老师总能在课前谈话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做为观摩课,因为课前不了解学生,加上学生面对台下众多的老师不免有些紧张,所以课前与学生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刚开始他从自身的形象入手,让学生谈谈见到张老师最出乎意料的是什么,学生的回答往往是纯真的,如:没想到张老师这么帅,这么年轻等等,张老师均能以幽默、机智的语言回应学生,听后让人忍俊不禁,会心一笑,短短几分钟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
二、清新自然、精炼洒脱的评价
在张齐华老师的课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当有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张老师没有忽略前一位学生的心理感受,而是面带微笑着对他说:“有人挑战你了,高兴吗?”“高兴!”学生自信地回答。当出示了练习题时,张老师会伴着温暖的眼光问:“同学们,有困难吗?那么,谁先来说?”在展示学生作品时,张老师会用关注的目光问:“你想给这份作业提点什么?”“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吗,对于他的方法想不想说点什么?”然后转身告诉其他学生,没有必要迷信别人。当觉得没有其他答案时,张老师会提醒大家:“没有不同想法也可以大声说出来。”他的话语不由得让人感到温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人说,语言的舒展即是思想的流畅,语言的优美源于思想的精致,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智慧之花。
课堂上,常听到张老师不失时机的赞美:“非常善于联想!”“很不错!”“哎呀,真了不起!”“太棒了!”不经意的一句评价语,一句鼓励话,他娓娓道来,或幽默、或诙谐、或深情、或睿智,总能将学生的学习情绪调适到最佳状态,使之产生自主学习的积极心理倾向。他那流转自如的教学语言,亦诗亦歌亦画的教学韵味,用渲染创设美好的意境,用真情激起心灵的震撼,用启迪拨开重重的迷惑,用诱导触发深远的思考,使课堂时时弥漫着与生命萌发相通的浓郁的人文气息。
他用真情言说引发学生的真知灼见,他用自信从容催发学生的创新火花,他用诗情解读引领学生走向数学学习的美妙境界,课堂上时时有“倾听幼竹拔节声”的情景图。这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课堂评价,诠释着师生新角色,灵动演绎着课堂。分享他的课堂,我们分明感到在教育生命的跋涉中,智慧如芬芳的野花,在课堂里一路绽放,每踏出坚实的一步,便会看到山花烂漫。
【第4篇】全国名师教师研讨观摩活动有感
全国名师教师研讨观摩活动有感
今天我有幸在春意盎然的时节参加了“三晋之春”全国名师小学语文教师观摩研讨活动,不仅受益匪浅,而且深受感动,这种感动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
参加主讲的教师来自祖国各地,今天作课的有来自我们山西的教师,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崔云宏老师,这是一位年龄较大的老教师了,。这是一位貌不惊人,却能语惊四座的人,他的课自然流畅,崔老师多少年来在语文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他就像一个大朋友带着一群孩子遨游文字的殿堂,大小朋友乐在其中。
崔老师作课的是四年级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崔老师从课题入手,深入体会,进而走入文本,进入主题。
接着,崔老师让学生自学,并提出要求:读课文,读出声,让自己的耳朵听到;学习生字词。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非常关注学生,有的学生读完一遍坐好了,老师就说:“这位同学真会学习,读完之后马上就坐好了。可是还有同学没读完,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这点时间再读几遍。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于是,先读完的学生又开始读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常常被众多老师作为赛课或示范课的选择对象,之前,我先后也听过三次,前几天我们也刚讲过这篇课文,可如崔老师的如此设计思路还是鲜见的。“读”中体悟作者情感自然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崔老师自然在接地气的引领中放手给学生,在对比中朗读,朗读中升华情感,作为台下的我来说,已经到达了课的`高峰,教学目标已经圆满完成,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崔老师的教学环节却在“如果你是加利先生,你会怎么给文中的我写回信呢?”转入到了本节课的另外一个环节--应用。
崔老师站在小学阶段语文课文的高度,通览十二册教材,得出书信体格式的文章少之甚少,抓住这一契合点,他将此作为本节课教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其一是让学生了解并能正确运用书信格式,其二是引领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翻转内容的方法轻松、自然地呈现出了一封得体的回信。崔老师智慧的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牵引着我的情感也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惊叹的同时,更让我触动的是一节课在名家的手下竟然如此熠熠生辉,富有魅力!
老师不仅是他博大的文学造诣让人佩服,他谦逊,负责,善于奉献的精神让人折服,让我深受感动,和崔老师相比,我不仅在年龄上年轻的很,在文学造诣上谈得上幼稚,有什么理由不让我去努力,在教学中寻求那份执着与感动!
一天的学习也许我领悟得粗浅,但是教学路上,我不再缺少明灯,更不会有曾经的惰性与自满。最后我用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跟大家分享我的感受: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
【第5篇】观最具成长力教师观摩研讨会有感
观最具成长力教师观摩研讨会有感
20xx年16、17日,我有幸和学校领导和老师一起到林州市参加了“红旗渠杯第七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颁奖典礼暨跟名师一起在课堂上成长”观摩研讨会,被“最具成长力教师”的成长故事深深感动。我认为,教师要专业化成长,必须沉下去,再沉下去。
一、沉下去,去阅读。
所有最具成长力教师都谈到了读书,读专业类的书,读经典的书。读书,可以完善自我,修炼灵魂;读书,是独行孤独时心灵的寄托;读书,可以与大师对话,解疑释惑。爱读书、会读书的教师,才能教出爱读书的孩子。林州二实小是创建于1990年的校舍条件并不太好的县级学校,但在幽默的郭爱德校长、勤奋的候华丽老师的带领下,对课程进行整合,集中识字,单元教学,用1/3的时间学习课本知识,2/3的时间进行课外主题教学,使识字提速、阅读提前、能力提高,实现了从“教改”道“课改’的自觉。走进校园,每级台阶、每个楼道、每层走廊,唐诗宋词,布满各个角落;走进各个班里,学生围桌而坐,师生共读共背整本书。他们借助自编教材《小学生成语宝典》背成语、借助《小学生古诗词75+80首》背唐诗、借助《语文主题学习》开展主题阅读、借助《小学生小古文一百课》背诵小古文;走进课堂,学生书声朗朗,谈古论今,滔滔不绝,学生侃侃而谈的热情、积极性堪比山东杜郎口中学。
二、沉下去,去研究。
习作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安阳市第五中学的孙永芳老师研究了《情趣作文三十六计》,他展示的课《探访风雨——风雨之文化导写》为第十六计。将作文归类进行指导,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孙老师的研究精神真让人敬佩。
江苏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将作文教学研究到了极致,他出的《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教学课例》等书一经出版,就广受好评。他在观摩会上借助苏教版五年级《月光启蒙》一课诠释了“指向习作的阅读”。课上,他将习作技巧与阅读巧妙的融汇在一起。比如:写作文要详略得当,但详略的选择是有原因的。管老师通过让学生读文中的童谣、谜语、歌谣、故事,数它们各自的数量,明白略写故事的原因是《牛郎织女》等故事读的人耳熟能详,写下来又太长,所以略写;通过让学生联系作者孙友田的成就、联系上下文,明白了孙友田是一位诗人,使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的正是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因此,应该详写。再如:管老师让学生将去掉文中5处描写月光的修改过的课文和原文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月光不仅让人产生美感,更重要的是月光与母亲的爱一样是柔和的、永恒的'、照亮孩子人生的,从而明白题目为什么叫“月光启蒙”、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多次描写月光,为什么作者专门挑了两首“描写月光的童谣”,进而明白诗歌的“含蓄”,习作中的”象声”。没有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没有对课堂的反复研磨,我想是上不出这样的课的。
三、沉下去,去磨课。
教师的阵地在课堂,翻阅最具成长力教师的资料:刘江涛河南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孙永芳全国文化作文与教学优质课特等奖;孙河涛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河南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再来聆听北京一零一中学程翔老师的课“评价记叙文《我不认识她》”,没有课件,语言朴实,但每一步的指导都贴近学生实际。整堂课在学生和老师静静的思考、倾听彼此的过程中层层深入,抽丝剥茧般的将记叙文的评价新标准剥离出来,真可谓展现了“学者风范”。听程老师的报告《教有学理的语文》,我才知道程老师“语文老师必须站在文化的制高点来教课文”的理论,他努力探索学理观下的语文教学之路,追求有灵魂的教育,提出课堂不是教师展示自我才华的地方,而是学生展示聪明才智的地方。备课,首先要锁定语文功能,要备学生这节课学什么,老师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用什么方法将学生带到那里去,所有的目标围绕这些展开,活动才有意义。
四、沉下去,去总结反思。
郑州市51中李宝虹老师的报告《让生命因语文而闪光》,让我们知道尊严来自实力,实力来自努力。当生活、工作遭遇低谷,当成长遭遇“瓶颈”,要沉下来去反思。她就是通过深入反思明白了自己不能沉浸在各种教学花招的设计中,应该打造具有个人特色的、激发学生语文灵感、鼓励学生独到、个性的发言的“灵动课堂”;
管建刚老师通过反思自己弟弟管小刚这个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经历,进而反思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必将内容理解做的那么厚重,阅读的专业属性不在于它写了什么,而在于它怎样写。
五、沉下去,坚持做一件事。
行胜于言。最具成长力教师杜建伟老师一开口,就是不太普通的普通话,但英语发音非常标准。他15年来“阿甘式”的专注做一件事——找出英语的发音规律,推出直拼原理,还原音标诞生之前英国人是怎样拼读单词的。于是他从小学至高中英语教材中的5200个单词入手,翻阅13种版本英语字典和3种在线字典,历经8遍的整理与过滤,终于找到了一统单词的发音规则,编撰出第一本脱离音标的《小学生多功能英语直拼字典》。一个普通的职业,一个普通的岗位,一份可贵的执着,15年来耐得多少寂寞,终有一天创造奇迹,直拼英语,减轻了学生记忆单词的苦恼,使学生轻松学习英语,这不得不说是杜老师学生们的福气,是中国孩子学习英语的福音。
当然,教师要成长,还需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正如孙河涛老师作为一名农村高中老师,但他“让农村的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接受高等教育,一样享受同等的就业机会”的信念如大海航行中远方的灯塔一样一直激励着他做一个好老师;正如林州二实小的郭爱德校长“将山里的学校办出特色”的目标让他带领教师学习课改精神,实施师生共读共背整本书的阅读课程,从《诗经》《论语》到《孟子》《三国》……基于教材,又不止步于教材,实现了由单片到整本书阅读的跨越!
阅读、研究、磨课、总结反思、坚持,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同时作用的。作为一个从教十多年的小学教师,这些我都做过,但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坚持下去,我是惭愧的。鸡蛋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动力。以后,我将学习成长力教师的精神,沉下心去,不忘初衷,将自己认定的事坚持做到底,争取在原有基础上成长自己。
【第6篇】语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有感
语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有感
十分有幸,去桐乡参加江、浙、沪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聆听了江、浙、沪五位新老名师的课。听课过程中,我们都在细细咀嚼语文的本质。
下午第一节课是五年级的语文研讨课,由来自金华的省教坛新秀王春燕老师执教,内容是7课《桂花雨》。我们就像跟随着王春燕老师一起沐浴了一场又美、又香的桂花雨,那感觉真是舒服、美妙极了。我们都被王春燕精彩的课堂教学水平所折服,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没有一点做作的成分,有的是真实的教学实况,有的是朴实的教学方式,有的是扎实的教学效果,为此,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我要学的东西,现将我感受总结如下:
一、重点、难点的把握与突破,非常巧妙
在处理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时,王老师抓住了两个点,一条线。两个点是母亲的一段话与我摇桂花快乐的一段话,一条线是我怀念童年、母亲思乡的感情线。在突破难点与重点时,王老师给予学生大量朗读的时间,并在读中进行想象,进行感受体会,在课堂上,王老师引导学生多次进行反复朗读这两段话,在体会我摇花乐的同时,王老师还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丰收乐,母亲的助人乐,同时在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在朗读中溶入自己的感情,领会文章的意旨。可以说在指导朗读上王老师花了较多的时间,可谓下了一番工夫,在朗读的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为此,学生对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把握都很好,回答得也非常精彩。
二、真实、恰到好处的点评,激励学生乐于展示自己
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总能看到许多高高举起的小手,充满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折射出智慧的光芒,我倍受感动。为什么呢?听完她的课我总结出那是老师亲近学生,尊重学生的结果。
三、课堂就是生活
一直以来有这样的说法:把课堂引向生活,把课堂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等等,诸如此类。那是不是说课堂与生活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课堂就是那个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有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教具、学具辅助,总之,在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气氛之下的产物。这如许多的`特殊让许多上课者与听课者对课堂似乎有了一些过高的期待,把它看成是一个束之高阁的东西,而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课堂往往让上课者难堪,听课者无奈甚至反感。一种很奇怪的思想让我们以同样奇怪的心态进入课堂,那种心态和你在大街上与他人闲聊的心态不同,与在家看电视的心情不同,只要走出课堂许多人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让自己和孩子的心灵在课堂上得到解放,获得自由。简言之,课堂就是生活,而老师,就是陪着孩子生活成长的那个人。
不要让课堂有太多的刻意,应该让它和你生活中其他朴素的追求一样去实现,可存有一丝期待,但不要强求。记得有教育学者说过期待是一种宽容期待是一种美,就让我们像期待每天的太阳一样,期待自己今天能与孩子们在课堂中发生怎样的心灵碰撞,能有得怎样的收获,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度过每一节课,度过每一个生命中的日子。
【第7篇】苏州市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观后感
苏州市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观后感
译林版三年级英语下册的教学板块分为story time, fun time, cartoon time, sound time, song time/ rhyme time,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story time和cartoon time作为重点的新授内容,因为其中涉及到的语言项目较多,而忽略了其余部分的教学,甚至常常将它们一带而过,让学生粗略地学习一下即可。今天,我有幸参加了苏州市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观摩了4节研讨课,其中有3节课的上课内容都避开了story time,而选择了fun time和song time/ rhyme time,这让我觉得耳目一新,这两个板块的内容很少,fun time里面就只有几句话和几个词语,song time和rhyme time的话也只有一首简短的儿歌或小诗,如何充分利用好这2个板块的内容,作为某一单元的第2课时,既对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又对本单元所要学习的主题内容进行拓展深化呢?
来自常熟碧溪中心小学的唐文洁老师执教4b unit3《my day》的fun time和song time,主要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上一节课所学的句型when do you get up/…? i… at…来讨论一天的活动,并复习掌握一系列与日常活动有关的英语表达法,在此基础上学会本单元的儿歌,因为2部分都在谈论同一话题,所以很自然的联系在一起。在fun time部分,书上的任务是让学生在钟表上画一画自己在一天里做某些事的时刻,另外就提供了几个短语,非常简单,很多老师在教学时可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但是唐老师却能充分利用这简单的文本,设计出一系列的活动。她这节课所定的主题是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在funtime部分就设计了6个活动。step1,让学生第一次在钟表上画下自己的作息时间。step2,口语交际练习,调查同桌的作息时间和自己的有哪些不同,从而练习重点句型。step3,调查完后,再一次修改自己的作息时间,使其更加合理健康。活动到此还没有结束,step4,想一想还有哪些活动是书上没有提到的,进行头脑风暴。step5,讨论这些活动放在哪个时段比较合适,并把它们写在书上合适的`位置。step6,在老师提供的语言支架下完成小短文,写一写自己的一天。这样一来,学生在对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的基础上对本单元所要学习的主题内容进行拓展深化,而且这样的学习轻松有效。fun time部分可以很快的教完,也可以像唐老师这样扎实有效的教完,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能否看到文本以外的东西,能否在简单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及教学活动,从听,说,读,写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来自吴江天和小学的茅之怡老师执教3b unit3《is this your pencil?》的fun time和rhyme time,她的这堂课让我见识到了如何从一幅图衍生出一节课的功力。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首朗朗上口的短诗,但是茅老师没有直接从这一首短诗下手,而是充分利用了这首短诗中的一幅插图,创设了mr fuller在办公室的情境,通过讨论他的文具,自然而然的复习了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这时的复习就是生动有趣,情境化了的,而不是机械呆板的。然后过渡到儿歌的学习,在儿歌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活动设计的层次性,循序渐进性,从一句到两句,到整首儿歌,再到让学生补全儿歌,直至背诵,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的支架,让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变得轻松很多。在平时的儿歌教学中,我自认为做的不够好,教学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往往没有注重这一方面,没有花很多时间去思考如何利用好儿歌这一资源。今天茅老师的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原来儿歌教学应该这样认真对待,这一板块的文本信息量不大,所以更要充分的利用,其中的一幅小小的插图也能做大文章,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更应该勤于思考,如何充分利用仅有的文本,挖掘出它的利用价值,并结合自己的教学智慧,在此基础上开发或延伸出更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第8篇】课堂教学研讨及优质课观摩有感
课堂教学研讨及优质课观摩有感范文
11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泰安市课堂教学优质课观摩活动。此次观摩课的名师都是幼教战线上的专家,她们的教学构思、方法各有所长,教学活动有如行云流水,教师教得轻松,孩子学得轻松,对于听课的老师们来说更是一种享受。通过这次观摩学习,结合日常的教学活动,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感触较深:
感触一:教学活动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卢世轶老师在《姜饼人大逃亡》一课中,首先通过简练生动的引导语让幼儿认识“姜饼人”,然后运用图片一个个的请出故事中的主人公,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幼儿进行点数。最后教师扮演姜饼人和幼儿一起表演故事,把所学内容通过角色表演的方式加以巩固,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陈青老师在《看看排排》一课的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思想,通过发现和游戏让幼儿尝试运用材料、身体和声音进行排序,幼儿在有趣的集体活动中增强了对排序规律的认识,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但引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幼儿,通过这种引导,让幼儿学会自己去学习,去探索。
感触二:教学活动应以游戏为主要载体,让幼儿在玩中获得新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是一些农村幼儿园却往往忽略这一点。在本次听课过程中,几位教师都比较重视游戏教学法,引用陈青老师的话就是“是数学活动更是游戏活动”。卢老师在《数字宝宝做游戏》中,自始至终都以游戏为主,幼儿在欢快的游戏氛围中,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感触三:课程综合,应该突出一条主线。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实现整合教育而将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都融合在一节课中,结果一节课听下来,内容非常凌乱,反而削弱了整体效果。在这几节数学活动中,名师们在一个总的教学目标指导下,紧密围绕一个主题将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恰如其分的运用,内容丰富、清晰明朗、重点突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感触四:注重课堂设计,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有的老师经常会准备比较花哨的教具或课件,以此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形式固然重要,但课好与不好最根本归结于课堂设计和教师素质。在这几节观摩课中,授课名师只为孩子准备了简单的图片和操作材料,但课却依然上得很精彩,孩子们也乐在其中。我想不管是在日常的教学中,还是公开课的时候我们都应遵循简洁这一原则,突出课堂设计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具的功能,而不是让教具成为摆设。
感触五:尊重每一个幼儿,多用鼓励引导性的语言。教学中应当注重为幼儿创设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并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情感和品德的教育。印象最深刻的是卢老师在对孩子们讲授游戏规则时说过的几句话:“真正要好的.朋友要让他有真本领”、“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呢”、“听别人说的不稀奇,自己猜出来才是真本领”。这些富有哲理而又适合儿童心理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了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时也让我受益匪浅。
这次现场观摩的教学活动,不仅向我们展示了执教老师的教育智慧与教学水平,更是她们成熟的教育理念和正确育儿观的体现,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差距所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没有任何捷径可言,需要经过不断的学习、提高和历练。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汲取经验,提高自身素质,让我从事幼教工作永远都充实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