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渴望的观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2篇优秀的渴望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渴望的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
第1篇《都挺好》观后感,每一个生命都渴望被看见 第2篇渴望生活观后感
【第1篇】《都挺好》观后感,每一个生命都渴望被看见
每一个生命都渴望被看见(《都挺好》观后感)
最近在看《都挺好》,苏明玉被打以后,苏家大部分人都一个接一个的去找明玉给二哥求情,让明玉原谅二哥。原谅,有那么容易吗?他们的嘴一开一合,她就要选择原谅了?他们以为自己是谁呀?他们说的话就那么有分量?他们好“自信”哦,他们的“自信”源自于他们对人性的不了解。他们以为不就这么点事嘛,劝几句就好了。劝,通常都是没用的,不但没用,很有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被打的第一时间,大嫂“看见”了明玉,她心疼明玉,关心明玉,她和明玉是站在一起的(她是站在明玉这一边的,不是跟明玉对立的角度),她也支持明玉。
石天冬的注意力是在明玉身上的,她也能看见明玉这个人,他也是和明玉站在一起的,他关心明玉,陪伴明玉,做饭给她吃。而苏家其他人,都站在二哥那一边,拿着鲜花和水果去医院看明玉,他们是带着目的去的,目的都是想让明玉放过二哥。他们看似站在老二这一边,其实他们每一个都只是站在自己这一边而已。
而此时的明玉,她的需求是什么?是关心,是关爱,是被看见,是理解,是爱,是关注,是注意力,是有人关注到她这个人,关注到她的感受和需要。可大哥,苏父,二嫂都给不到她。大哥出面,是为了尽快摆平苏家这一堆烂摊子,他就可以安心工作了,他在在电话里轻描淡写的一句,“你俩从小打到大,被揍一顿无所谓的嘛,巴拉巴拉。”他,没有看见明玉,他,没有关注到明玉这个人,他,理解不了明玉心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苦。
夜深人静的时候,明玉一个人躺在被窝里回忆着那些来替二哥求情的人,嘴里说出的话,这些语言狠狠地扎着她的心,她一个人在被窝里默默流泪。
这时候,苏家人越是来替老二求情,明玉就会越恨老二。为什么?因为来替老二求情的这些人,他们的眼睛里是看不见明玉的,他们的注意力没有放在明玉身上,他们看不见明玉的感受和需求,他们也不知道此时此刻的明玉她需要的是什么?他们看似是在担心与关心老二,其实他们的注意力都在他们自己身上,他们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关心的都是他们自己而已。这些人里,没有一个人有能力去看见明玉。
苏父去求情,他可以说是被俩儿媳架去的,他是迫不得已才去的,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是要逃避,他无力去面对这一切。朱丽去求情,她是担心自己的老公坐牢,担心她的婚姻受到影响。朱丽妈妈豁出自己的面子,陪女儿去求情,她是担心她女儿的婚姻和生活受到影响,担心女婿坐牢以后一生都受影响,担心自己的女儿以后过得不幸福,所以她才跟女儿一起去求情。而明玉从小就没有被爱过,明玉的需求可能是被看见,关注,而这时候所有人都劝明玉原谅老二,没有人能看见她的伤痛和需求,没有人能看到她这个人。他们越是劝明玉放过老二,明玉就会感觉他们都是在关心老二,在担心老二,她就会越恨老二。谁来站在明玉这一边呢?她的心,应该很痛吧。
可是,被看见,关爱,关心,关注,却是明玉内心深处的需求,是明玉儿时就未被满足的需要,她渴望有人能够看见她,能够看见她这个人,她渴望家人能够带给她一点点温暖,然而,她的家人带给她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与漠视。
柳青这个哥们也关心她,只是柳青也没有看见明玉的需求,柳青劝明玉放过二哥,是因为柳青担心舆论的压力对明玉不利,担心明玉遭受道德绑架,担心对明玉有什么不利的影响。他,确实也是为了明玉好,他,确实也是想要关心明玉。只是他这种关心的方式,并不是当时那个明玉所需要的,所以在电话里明玉说“你再废话我就。。。。(我忘记台词了)”。柳青,他不知道此时此刻的明玉作为一个人,人性的需求是什么。人人都需要爱,人人都需要被看见,理解,支持,关注,关心,这就是人性,这就是人性共通的需求。
爱对了,明玉就能接收到。比如石天冬的爱,话不多,只一句“谁干的,我要他一条腿。”再一句“我支持你”。让明玉感动落泪。此刻的他,注意力是在明玉的身上,他是站在明玉这一边的,他理解并支持明玉走法律程序。明玉说:“所有人都劝我,家以和为贵,只有你支持我。”石天冬说:“他这是故意伤害。”在那个当下的石天冬,他的注意力在明玉身上,他关心明玉,买菜买鱼给明玉养身体。
苏家老二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他内心的不成熟导致他遇事情绪化,他没有能力正视与面对自己的情绪,一个成年人被情绪驱使,就去打人,这是小孩子才会干的事情。打完人,苏家那一堆人又全力以赴的想办法帮他擦屁股。(他打了明玉,全家去替他求情,害怕他坐牢。他打了自己的老婆,又是家人去替他求情,害怕他离婚。我猜可能从小到大,只要苏家老二犯了错误,就会有人替他去善后,帮他擦屁股,所以他没有学会,一个人是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可他作为一个成年人,打人是违法的他难道不知道吗?违法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他难道不知道吗?他情绪上来的时候,他失去理智,他就这样被情绪驱使着去打人,反正打完人承担责任的又不是他。苏家人一味地这样去替他善后,替他擦屁股,苏明成何时才能长大成为一个成年人,知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呢?
又往后看了几集,看到石天冬和苏明玉吵架那一段。石天冬管了苏家的事,导致苏家内部又起了冲突,把苏大强生病的责任都怪罪到明玉身上(苏家老大和老二,一出事,就是赶紧撇清责任,先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他俩也基本上不具备自我反省的能力,所以只要一出事,就是推卸责任加指责别人。然后,基本上战争就可以爆发了,所以他们家总吵架。)我个人的感觉是,在苏家,责任是个锅,得赶紧找个人背上它,反正自己不能背。
这剧,还没追完,让我看清了一个现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做到时时刻刻都能满足我的需求,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时时刻刻都把注意力给到我。然而,注意力与爱,确实也是我内心深处的渴望与需求。
记得林世儒老师说“注意力就是爱。”
以前我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现在我有点开始懂了,当你把注意力放在一个人的身上,不带评判的去看见ta,去看见ta这个人,去看见ta作为一个人的存在,去看见ta的感受和需求,你关注着ta,这一刻,就是爱。爱,是深深地理解和接纳,爱,是我看见了你,我看见你的存在,我愿意去看见你的感受和需求。爱,是每个人都需要的,爱,是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的。
假若这一刻,我看着你,我为你各种担心,我担心你上学迟到,我担心你吃坏了生病,我担心你玩游戏眼睛坏掉了,我担心你肚子饿,我担心你冷了,我担心你热了,我担心你摔跤,我担心你被车撞了,我担心你。。。当我担心的时候,我活在我自己的恐惧当中,我的注意力在我自己这里,我的注意力在我的恐惧上,这一刻,我没有爱,因为我活在恐惧里。这一刻,我没有爱我自己,我也没有爱到别人。
以上是我眼中所看见的《都挺好》。
【第2篇】渴望生活观后感
渴望生活观后感
还记得在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里读到的保罗.高更,就是一个很著名的画家,最近看的这本《渴望生活》,写的竟正是和他最为要好的朋友,同样也是画家的梵高,当然,梵高要比高更在世界上有名得多。梵高的名字可能是童叟皆知,但在正式读过他的传记前,我道听途说来的信息一直是传闻他是一个疯子一样的人物,只要一有人提到梵高,可能马上就会有人开口蹦出一句:'梵高就是那个割掉自己耳朵的艺术家疯子'!对这样的人我深不以为然,无奈自己对梵高了解也很有限,不能为他澄清些什么,只能沉默。但我一直觉得,这么伟大的一个画家,绝不仅仅只是普通人嘴里的一个疯子,他一定有很多不为普通人所知的伟大之处,于是乎在书店偶尔看到《梵高传》这三个字的时候,我知道这是一本不能错过的书,它必须随我回家,带我去了解一个为世人传颂却依旧神秘的真实的梵高。他为什么如此伟大?又为什么会被人说成是一个疯子?这一切,只有走进这本书里才知道。
如果说保罗.高更寻找月亮的精神让人感动,那梵高的精神简直让人震撼。“一个因善良受苦的天使,一个用色彩享乐的天才”,这是周国平对他的评价。可是我觉得与其说他是天使,倒不如把他说成是为善良受苦的上帝本身,也不为过。在梵高的青年时期,离开优越的家族行业,自愿到比利时的矿井里和矿工们一起受苦,明明可以袖手旁观,却选择和矿工们坚守,过着与死神同在的日子,这样的人除了梵高,找不到第二个。读到这里时,我犀利的眼神就告诉我,梵高的伟大无可阻挡,那时候他还没有开始作画呢。
其实,一个人的伟大,绝不仅仅因为他是干什么的,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精神决定了他终将伟大。我们在和人交往的时候,也不要为表像所迷惑,不要以为衣冠楚楚就是人中龙凤,有时候穷困潦倒后面才真正藏着鲲鹏蛟龙,就像梵高,虽然一生窘迫,至死都需要弟弟提奥养活,但他却为这个世界留下了无比珍贵的财富,并被世人永远追忆和怀念。他的.名字也将和他留下的那些价值连城的世界名画一起,永垂不朽。
说梵高就一定要说到画。生命力跃然纸上的《向日葵》,用树枝去触摸天空的《星夜》,还有他临死之前完成的预示自己命运的《麦田里的乌鸦》等等这些世界名画,将梵高的名字送上了无人能及的艺术殿堂,虽然梵高从来没有想到过有这么一天,他也从来没有享用过这么一天。他只是疯狂地作画,追随自己内心的那个声音义无反顾的画下去,明知待在阿尔会因为那里极强的日晒而患上日射病,然后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疯子,他也毫不犹豫地选择呆在那里画下去。为艺术献身这个词说出来很大,但用在梵高身上还嫌太小,他对绘画的专注与投入令人唏嘘,换作大部分人绝对不会选择这样的命运,所以大部分人做不了梵高,我们只能仰望。濮存昕说,“梵高在生活中像个低能的残者,在艺术上却是创造精神的圣人。我们做不了梵高,但应该读这本书,我们崇敬梵高,更要读这本书”。是的,了解一个真实的梵高,是对他最好的致敬,而不是提到梵高,开口就只有一句话:“他是个疯......”
看完这本书,我只在扉页上留下了三个词“线条,色彩,色调”,那是梵高告诉我们这些外行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我以为我只记下了这三个词,后来才发现,我在读这本书的时间里,差不多忘记了自己......
梵高曾经是那样渴望美好的生活,可生活却抛弃了他,即便如此,梵高也只让自己带走残缺,把美和完美留给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