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至爱的观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4篇优秀的至爱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至爱的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外国影片至爱梵高观后感范例
外国影片至爱梵高观后感范例1
抱着挺高的期待去的,此前被导演的众筹和画家的手绘风震撼,自己是个曾经拿过画笔的人,了解这种一秒十二帧,也就是一秒钟看十二幅画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感。 片子开头用挺长一段时间去展现电影制作团队的姓名和资料,这些一般都是片尾才会出现的,可见对这个电影对这个制作团队的尊重。介绍之后画面突然转变为梵高的《星空》,镜头抬高,从黑色的火焰般的柏树上掠过,所有的云都灵动了起来,当时给我的震撼还是蛮大的。“星空”在我心中一直是活着的,但是想象和真实看到还是不一样的,是一种不同的心灵的契合感。
但是后面很长一段时间的叙事风格就不喜欢了。片子从邮差父子的对话开始,在邮差父子的沉默中结束,叙事线索围绕着邮差儿子送信展开,从不同的人物去铺垫起梵高的一生。前面叙事大有《罗生门》的感觉,流于大段的人物对话语言和逻辑的矛盾中,加上探险式的镜头和悬疑式的音乐,某些瞬间有种悬疑片的感觉,可是又偏偏没有悬疑片的高潮,那只是导演设置的一种碎片化叙事的方式。
所以如果你不能足够地了解梵高,可能一不留神就去关注大段的人物对话和悬疑般的叙事,而这些又恰巧不是梵高电影中表达的最重要的东西。以lust for life来谈,这部电影使我理解梵高生命力的顽强和对艺术的执着,也使我更好地体会到梵高艺术风格中那种色彩的浓烈和隐隐的不甘心从何而来。这些才是梵高之于我们价值。这些是侧面烘托的叙事无法企及的。尽管如此,我仍然推荐大家去看,内心的画在你面前灵动起来的画面真的好美。
外国影片至爱梵高观后感范例2
首先得承认,对于文森特.梵高,这位隐秘而伟大的艺术家和他的作品,我是一个门外汉和伪画迷。《星空》和《向日葵》,是对他的全部了解。所以,要感谢休·韦尔什曼和多洛塔·科别拉,用一部伟大的作品,让文森特.梵高的故事以一种全新而壮观的方式呈现在荧幕上,让观众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梵高和他背后的故事。
7年,15个国家,125位画师,手工绘制65000帧油画。真人演员与绘画作品相结合。在cg技术已相当成熟的今天,用这样一种出乎意料的表现方式来演绎一部电影作品,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也是一个空前的成功。
美轮美奂,精彩绝伦。
每一帧,每一幅画面,都是一件艺术品。影片从一开始就用一种不一样的色调和叙事方式,让人迅速地融入电影当中,随着剧情的发展而起伏。看似平淡无奇,却也引人入胜。油画的渐变色同速写的黑白交相呼应,剧情的发展也因为这色彩的变化而变得清晰和富有层次感。梵高的一生和他生命中最后的几个星期,被浓缩在这短短的一个半小时时间里,用一种无法形容的变幻呈现在大家面前。
当片尾《vincent》适时响起,积攒了一整部影片的复杂情绪,在这熟悉的旋律间,好似得到了释放和解脱。
当黑色的留白逐渐被色彩所取代,文森特.梵高在荧幕上缓缓回眸。那个背影,那个眼神,有太多的情绪,太多的故事,或许,这是一个结束,也是另一次的开始。
“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将不再眷恋人间。”
每个孤独的人,内心都有一片星空。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用一种伟大致敬另一个伟大。
外国影片至爱梵高观后感范例3
看完这部电影,和其他观众不约而同的在影院里伴随着非常动听的结尾曲《starry starry night》坐到了终章。 这是一部手绘油画电影,画面起于星空也终于星空。
进入画作《星空》的内部探究梵高自杀原因之谜的感觉实在是太奇妙了,而伴随着剧情推进的一幅幅油画总有我曾经看过的梵高的油画作品,这是细心才会发现的彩蛋么?
如果你耐心坐到结尾会发现其实有更大的惊喜! 从剧情角度来说,这部电影本质上是我喜欢的推理悬疑类的剧情。梵高自杀原因至今莫衷一是,电影里主角追随梵高自杀之路的调查和主角对梵高死前所真实接触过的人的盘问,有着鲜明的《罗生门》的特点,最终答案如何我也不剧透,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电影主角也有自己的答案。在我心中,梵高自杀原因就是为了艺术献身。 以上都是电影打动我的地方,如果硬要找缺点的话,那么最大的优点-油画电影手绘制作-也造成了电影画幅屏占比不全留有黑边的缺点,但相比于电影主题这不算什么重要的缺点。
另外,这并不是全篇彩色油画,二刷电影前待确认电影里人物在涉及剧情回忆时,黑白油画场景是手绘还是cg制作的,如果真的也是手绘那我只有叹服了! 这是一部油画电影/推理悬疑有《罗生门》味道的电影/梵高的星空名作3d场景呈现的电影/梵高生平简介传记式电影,如果以上特点有任何一个吸引到你们,推荐你们买票去看,应该不会后悔。
ps:对于油画电影,放映亮度高的电影才有好的观影效果 看完这部电影我对梵高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了,满分10分,第一次看我打9分
外国影片至爱梵高观后感范例4
今天刚看过loving vincent,感受有三:
1、画风很美非常美,每一个场景都是一部独立的艺术作品;
2、配乐很赞,clint mansell的音乐非常dramatic;
3、情节颇感诡异。看着看着一股推理风卷起,男主变身私家侦探,我要调查文森特的死因是什么?是自杀还是他杀?如果是自杀,那么动机是什么?如果是他杀,凶手又是谁?
其实不管影片采用叙述的方法如何,但是还是能够理解其传达的思想。艺术家原本就是孤独的,还有什么比饱经父母的轻视,事业上的失败,朋友和情人的离去,以及遭遇疾病和经济困难的重重折磨更让人绝望的?唯一的经济来源和精神倚靠只有自己的弟弟,然而弟弟也在遭受梅毒的摧残,终于在文森特去世半年后也相继而去。
梵高的死因不重要,我们只需知道他只是一个正常人,每个人都有过人之处,每个人也会因为打击和折磨的叠加而情绪失控,他不是有些人眼中的疯子,他只是太过孤独,用他自己的方式来结束这一切痛苦。
梵高的死的确是艺术界的一个巨大的损失。但他当时又怎么能知道他的众多作品流芳百世了呢?
外国影片至爱梵高观后感范例5
vincent这首歌第二句歌词是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ey,基本概括了我对梵高式色彩的认知,直到我亲眼看见《鸢尾花》,才发现梵高也可以用明亮的色彩表现生命的澎湃。《至爱梵高》从头到尾的色调大部分也是“blue and grey”,偶尔闪现的金黄麦田就尤为震撼,总让人觉得,他并不绝望,他对生命有着太多希冀。影片故事讲述得不急不缓,结构工整,配乐克制而轻盈,与梵高的色彩形成了很有趣的对比。
故事情节我是烂熟于心的,起码还是源于现实,只是把梵高塑造的太过诗意——一个狂热孤独且纯粹的艺术家。基于那本九百多页的《梵高传》,其实梵高并不像他那些抒情的信件所表现出的那样纯粹,对于普通人,他并不招人喜爱,对于家庭,他也丝毫不负责任,然而影片进行到后半段,我经常想起,梵高是幼稚的,容不得虚与委蛇,也容不得虚假与妥协,起码他与医生那场争吵,我觉得不仅有艺术上的真实,更是梵高在现实中的写照。
影片采用的手段令人第一次体验到梵高画作中的流动感——他的画总能让人的意识体验到存在并不仅仅是存在,这种流动性成就了美学上近似永恒的美感,需要敏感的体验,与之相比,影片这种流动形式也就是形式而已了。这种动画电影并不算技术上的革新,但绝对是艺术片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只是我不确定绘画究竟遮掩了多少演员表演时的灵气。梵高的一生为什么让人着迷呢?
我想,他画《星空》时的状态,可能是我们所有人都希望经历的状态,那种在生命中的某一刻看到了世界的意义,并记录下来的满足。而他自己,其实就是我们的象征——无人理解,无人倾听,寄希望于与世界和解,但perhaps, they never will...
【第2篇】《至爱梵高》观后感600字
【星空永存】
坐在电影院里看《至爱梵高》这部电影时,我再一次看到了我挚爱的那幅画———《星空》……
我第一次看到梵·高的《星空》是在二年级,我觉得《星空》颜色绚丽,画面好看,并不能理解为什么它能够成为世界名画。
第二次与它见面是在一本书上,我细细地端详起来:那幅画不大,整个画面的主色调是蓝绿色,细长的曲线与破碎的短线交叠运用,制造出令人眩晕的视觉体验,有种要被卷进去的感觉。画面中,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天空中,火红的星云如一团团正在燃烧的烈火,云被风吹成了一团一团浓浓的似白烟状的气体,萦绕着整个天空。我似乎感觉到自己就在这幅画里,乘着云,绕着星星不停地游荡。
弯曲抽象的松树高耸入云,轻微上斜的山坡前有一个小村落,一排排房子如一家人似的紧紧挨在一起,格外温馨、安宁。
还记得第三次看到它是在美术课上,老师让我们模仿星空。我呆呆地望着这幅画,慢慢地,我感觉到天空在不停地流动,星星忽明忽暗,流进我的眼睛,映在我的心中。自然的,手中的笔也慢慢勾勒出这幅画轮廓。
这部关于梵·高的电影,使我对梵·高又有了新的认识,对《星空》有了新的见解。有人说,《星空》完全是梵·高的想象,可在我眼里星空就是如此。梵·高的一生痛苦、绝望。我想,他在仰望天空时,眼里是盈着泪水的。他用粗线表示自己对解脱忧愁的渴望,不安的云,不安的星星体现了梵·高急躁不安的心。但是淡淡的蓝绿色又表现出一颗向往光明、渴望自由的心。那一个小小的画框里,包含了梵·高的一生。
我深深地沉迷于这幅画,梵·高那极强的表现力不仅画出了自己心中的星空,也画出了我心中的星空。在夜深人静时,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幅画,在我眼前呈现的天空也是如此梦幻,仿佛置身在画里。
天色暗了下来,星星要露脸了,但风把云吹得到处飘,只能从空隙中透出一点点的亮光。村落、山坡、柏树,都成了巨大天空中的剪影,映在每个人的眼里,永远定格在这一瞬间。
《星空》这幅画是我成长中的挚友,我永远不会忘记它的模样,它在我心中永存。它时刻提醒着我向往光明、渴望自由。
【第3篇】最新《至爱梵高》电影观后感
《至爱梵高》的观后感1
文森特·梵高——荷兰后印象派代表性画家,这位绘画天才,在年仅37岁时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后人通过《至爱梵高》这个影片,从梵高逝世一年后开始,青年阿尔芒带着一封梵高给提奥的信,询问梵高画过的人们,试图揭开梵高的“自杀”之谜的故事重新向世人展示了梵高的一生。
至爱,梵高!以油画展现文森特梵高的一生。我想,这是最好的方式了吧。梵高用黄,如火焰一般的亮黄;梵高用蓝,大海一般的深蓝。创作着绚丽又沉静的油画,如他的一生。
致爱,梵高。当他看到自己的画受到这么高的赞誉,一定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吧......终于证明了自己时,他会多激动呢?但我们和他终究是没有等到这一刻了......他走了,也再也没有回来过。影片中最让我心痛的是,当一位母亲从教女孩画鸡的梵高怀中抱出孩子时,梵高无助的说了两遍“sheis no trouble,she is no trouble.”也许他不知道众人认为他是疯子吧,又或许他只是不想一个人面对喧嚣的酒吧。他是有多么孤独啊!荒凉的一生中,只有弟弟还支持他。就连这种唯一的温情,也几乎被愧疚埋没。对弟弟的内疚,父母双亡,身在异乡又被欺凌的梵高内心的痛苦令人无法想象。所以当梵高临死前,他说“也许这对所有人都好......”他究竟对生活有多绝望,对自己有多失望,才会说这样的话?他真的不知道,他的画今后激励了多少人,感动了多少人。
至爱,梵高!有人说影片讲的是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不赞同,他的画与感情流传千古,但我也不想评价,我不想断定一个悲剧画家的逝去值不值得。无论他是自杀还是他杀,他的昙花一现极为凄凉但也是必然的。为什么?因为他的苦难和内疚,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人所能承受的。而我们怎么能残忍到在荧幕前祈求,他带着痛苦艰难地活下去,只为我们再画出一幅幅画呢?我们不应该叹息他不爱护自己的生命,而是应该仔细的想想,我们真的要等到下一个天才被冷落被埋没后,再一次叹息吗?他仰望星空,他轻触画板。世人不明白,他眼中的光芒不是癫狂。那是最美丽的星光。他望向日葵,他拂画笔杆。世人不理解,他对黄色的爱不是偏执。那是璀璨绽放的阳光。他的蓝黄,他的微笑。世人不知道,他的生命不是无为的祸害。那是永不终结的奇迹。
《至爱梵高》的观后感2
坐在电影院里看《至爱梵高》这部电影时,我再一次看到了我挚爱的那幅画———《星空》……
我第一次看到梵·高的《星空》是在二年级,我觉得《星空》颜色绚丽,画面好看,并不能理解为什么它能够成为世界名画。
第二次与它见面是在一本书上,我细细地端详起来:那幅画不大,整个画面的主色调是蓝绿色,细长的曲线与破碎的短线交叠运用,制造出令人眩晕的视觉体验,有种要被卷进去的感觉。画面中,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天空中,火红的星云如一团团正在燃烧的烈火,云被风吹成了一团一团浓浓的似白烟状的气体,萦绕着整个天空。我似乎感觉到自己就在这幅画里,乘着云,绕着星星不停地游荡。
弯曲抽象的松树高耸入云,轻微上斜的山坡前有一个小村落,一排排房子如一家人似的紧紧挨在一起,格外温馨、安宁。
还记得第三次看到它是在美术课上,老师让我们模仿星空。我呆呆地望着这幅画,慢慢地,我感觉到天空在不停地流动,星星忽明忽暗,流进我的眼睛,映在我的心中。自然的,手中的笔也慢慢勾勒出这幅画轮廓。
这部关于梵·高的电影,使我对梵·高又有了新的认识,对《星空》有了新的见解。有人说,《星空》完全是梵·高的想象,可在我眼里星空就是如此。梵·高的一生痛苦、绝望。我想,他在仰望天空时,眼里是盈着泪水的。他用粗线表示自己对解脱忧愁的渴望,不安的云,不安的星星体现了梵·高急躁不安的心。但是淡淡的蓝绿色又表现出一颗向往光明、渴望自由的心。那一个小小的画框里,包含了梵·高的一生。
我深深地沉迷于这幅画,梵·高那极强的表现力不仅画出了自己心中的星空,也画出了我心中的星空。在夜深人静时,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幅画,在我眼前呈现的天空也是如此梦幻,仿佛置身在画里。
天色暗了下来,星星要露脸了,但风把云吹得到处飘,只能从空隙中透出一点点的亮光。村落、山坡、柏树,都成了巨大天空中的剪影,映在每个人的眼里,永远定格在这一瞬间。
《星空》这幅画是我成长中的挚友,我永远不会忘记它的模样,它在我心中永存。它时刻提醒着我向往光明、渴望自由。
《至爱梵高》的观后感3
走进电影院观看了这部被称之为世界首部油画的电影《loving vincent》,整部影片是由125位世界顶级艺术家,历时7年,手绘6.5万幅油画,以每秒12幅的频次来进行播放的,这部电影采用了既费时又费力的手绘油画方式,以梵高120多幅原作和800多封信件为基础,尽可能真实的向观众们还原了这位荷兰后印象派大师梵高的一生。
影片开头以邮差的儿子阿尔芒为将梵高生前的一封书信送到收信人手中,而引发出对梵高精神世界及对其最终死亡原因的探寻。梵高是绘画上的天才,但遗憾的是他的创作生命是如此短暂,短暂到他超前的绘画意识在死后才被尊崇,这与他生前的窘迫成了鲜明的对比,梵高一生创作了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这位年轻高产却又早逝的画家生前没有得到应有的赞美而被周围的人认为是个不正常的疯子,但讽刺的是,后世备受推崇的画作恰恰创作于他当时修养的精神病院。梵高生前所有的经济来源都来自于他一生的知己及坚定的崇拜者——他的弟弟提奥。死前的几天,他与加歇医生发生了争吵,怒不择言的加歇医生所说的话使得梵高知道弟弟的近况,敏感的梵高认为自己是弟弟的负累,在几天后开枪自杀,在死前他说如果他也能够融入他们该有多好。梵高大师的心里一直是孤独的,他渴望着能够融入这个世间,希望被人认同,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但遗憾的是在那个时代虽然世界之大但他终究没有找到……其实从梵高幼年的经历不难看出他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然而一次次努力失败后,父母失望无奈的眼神,使得他变得越来越敏感内向,慢慢的也不再期待,在他27岁“高龄”开始学习绘画时,他找到了与自己沟通的方式,他将心中所有的向往与期待都倾尽在画作之中。
梵高大师的生活在遇见了绘画后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所有的心情及想法全部都融入了绘画之中,他是一个自学成才者,在那个年代,从世俗的角度讲,他是一个生活上的失败者;但在后世的评价中普遍认为他对艺术的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梵高的死亡一直是个谜,可以说至今无人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样死亡的?有说自杀的,也有说是他杀的。他的艺术生命在将要大放异彩之时戛然而止确实是艺术史上的遗憾,无人知道死前的梵高大师究竟在想些什么……
很多人喜欢梵高大师的绘画,总是莫名的想要一看再看,究其原因,正如大师在某封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所述:
当我画一个太阳,
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
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
当我画一片麦田,
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
当我画一棵苹果树,
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
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
当我画一个男人,
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
《至爱梵高》的观后感4
前几天《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在中国上映,我便去看了这部关于伟大画家文森特梵高的动画电影。今年6月它在安西动画电影节展映,获观众票选奖,之后在动画界最高荣誉安妮奖拿到最佳独立动画长片、最佳编剧、最佳配乐三项提名,十二月八号它终于在国内上映。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是一部传记类动画影片,讲述了梵高去世后,邮差的儿子阿尔芒为了梵高生前的一封信送到收信人手中,而踏上了寻找画家生活轨迹的旅程,最终揭开梵高死亡之谜的故事。它是第一部真人油画电影,这部动画的每一帧,都是画。其中90%都取自梵高生前的120幅画作,即使对梵高没有很多了解的人,也可以认出来这些他的经典画作,比如星空,他的自画像,乌鸦飞过的麦田。整部电影都是以第三人称的讲述,倒叙回顾梵高死前几天的生活轨迹。有时电影是通过梵高的画作以及给弟弟写的信来讲述梵高对艺术的信仰和独到见解,他对感情的态度以及他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有时它是通过旁观的人的描述,来回忆梵高生前的言行。我印象很深的一面,是梵高抱着旅馆的一个小女孩坐在腿上给她画画,小女孩被她妈妈抱走说会打扰梵高,梵高很不舍想留下她,一直一直说着“she is no trouble”。但小女孩的妈妈却并没有搭理他,仍把小女孩抱走了,那一幕梵高手中握着画笔搭在桌上,尽显了这个伟大画家的孤单凄凉。还有在湖边画画时,一只乌鸦飞到他的身边,啄食着他的面包,他丝毫不在意午饭被吃了,只是笑了。连只乌鸦靠近都使他感到开心,从船夫的口中,到我们看到的画面,不得不说《至爱梵高》将梵高的孤独体现的淋漓尽致。
梵高很爱写信,信是他试图与世界保持联系的渠道。而我们都知道,梵高写信最多的人是他的弟弟,他唯一的亲人。在梵高写给他弟弟提奥的信中,有一封信为人所熟知,梵高写道:“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但总有一个人,能看到这团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但这位伟大的画家在生前,不被人了解,也不被人认同,没人能陪他一起看到他心中的那团火。在一部科幻剧《神秘博士》中,有一集,是将梵高带到了2010年的奥赛博物馆。神秘博士询问正在讲解的教授,在一百字内能讲述一下梵高在艺术史上是什么样的地位吗?教授回答,在他的心中,梵高是最伟大的画家,梵高将他饱受折磨的人生痛苦转化为醉人的美丽,他不仅是最伟大的画家也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之一。剧中的梵高激动落泪,剧外的我也很想穿越时空去拥抱这个终身未能得到认同的伟大画家。
“至爱梵高”,就是“loving vincent”,是梵高写的信中最常用的结尾。电影的结尾放了很多封信的片段,最后一段最让我动容:
在大多数人眼中我是谁?一个无名氏,一个不招人待见的人,一个从来也没有,也不会有社会地位的人,简而言之就是比卑微更卑微的人。好吧。即便真的是这样,总有一天我会用我的作品告诉所有人这个籍籍无名的人心中燃烧的追求。
《至爱梵高》的观后感5
上周日,我去看了电影——《至爱梵高》。说到梵高,我看过很多关于他的油画作品和他生平的故事,所以我十分期待这部电影。
电影讲述了一封无法投递的信件串联梵高在去世前最后六周里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之间的秘密,这三个人分别是:卖颜料的商人,加歇医生(梵高的精神病医生,也他唯一的朋友)和梵高曾经居住过的酒店老板娘(梵高曾经一次自杀后居住的地方,因为这一次的自杀梵高只能卧床)。
这部电影十分让我惊奇,它是利用了梵高的油画作品并增加动态效果完成的。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越来越敬佩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因为在他三十几岁时,一直被身边的人嘲笑和讽刺,没有家人,没有朋友,他的作品不被人欣赏和认可,梵高也开始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他还割下了自己的右耳,梵高后来进了精神病医院,但他没有因为这些而放弃画画,著名的《星空》和《夜晚露天咖啡座》都是他在精神病院里完成的。
回到家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浮现的是梵高的那副自画像,我兴奋地拿起素描本和笔,画了起来!
《至爱梵高》的观后感6
动画电影《至爱梵高》是对梵高一生、尤其是他那充满争议的死亡的一次探索,通过重构可能导致他死亡的那些事件,谜底慢慢揭晓。不过,这部电影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影片导演dorota kobiela出于对梵高的热爱,力邀曾获奥斯卡奖的breakthru films团队,以一个惊人的计划为梵高献上热切也纯粹的“告白”———让梵高笔下在阿尔勒的卧室、罗纳河上的星夜、麦田里的乌鸦统统动起来,让影片中的每一个镜头都像梵高亲自画下的。
整个电影时长仅95分钟,制作周期却长达7年,制作团队在全世界找了15个国家的125位画家,深入调查了梵高生前的800封书信,一共画了65000张油画,然后以12幅/秒的速度叠加成这部油画电影作品。因为故事本身就是围绕着调查‘梵高之死’真相展开,情节也主要靠人物的访谈言论推动。所以熟悉、热爱梵高作品的人会更好地被感动。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不止是一封写给艺术家的情书,它也让每一位爱电影的观众,记起自己是为何爱上电影。
困在画框上的蝴蝶。
两位导演,在阿姆斯特丹动画电影节上,透露了一个关于影片的幕后细节。
如果你看的足够仔细,会发现有一帧画面中,画框上困住了一只蝴蝶。
这是多么美丽而哀愁的巧合,因为这只困在画框上的蝴蝶,恰恰像极了梵高本人。
“蝶”像是造化对执着的人开的一个痛苦的玩笑。不管爱什么爱得太深,便容易分辨不清自己是蝶是人。就像曾经有一位爱戏爱到疯狂的“戏痴”,他叫程蝶衣,他的执着无人能懂。
梵高这只名叫“画痴”的蝴蝶,用一生绘就了极致绚烂与斑斓的色彩。遗憾的是,在他生前,所有人都当他是疯子。
梵高真的疯了吗?或许吧,不然谁会动辄割掉自己的耳朵来表达爱意。又或许他没有疯,天知道那些关于他怎么“发疯”的故事,不会是某个嫉妒他的人杜撰的呢?
就像《至爱梵高·星空之谜》这部影片,它没有告诉我们答案。只是说,很多事都有很多种可能性。于是我们看到,那些被梵高定格在画布上的人,一一走到你面前,向你讲述他们认识的梵高。
在旅馆的少女眼中,他是迷人的艺术家,拥有与生俱来的属于艺术家的脆弱;旁人都以为医生的女儿与他两情相悦,但她自己却说,他们只是惺惺相惜的孤独灵魂;医生的管家不喜欢他的到来,认为这个不速之客,是个会带来厄运的不祥之人;甚至连只和他有过一面之缘的船夫,谈起他的故事也会滔滔不绝,说他是被别人杀死的。
为什么所有人,都那么热衷于喋喋不休的议论他人?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坐下来听一听梵高想说什么?这世界太容易把一个天才打磨成庸人了。
当你害怕孤单,想要和别人抱团取暖,就不得不学着他们的.样子,夸夸其谈,再频频点头附和。当你变得热衷寻找标准答案,而非相信世界的一万种可能性,你就开始变成一个无聊的大人了。
梵高呢,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永远把整颗心都掏给这个世界。他的画在说,星空会跳舞,向日葵会着火,阿尔勒的夜晚,连空气都会唱歌。
是他疯了吗?我不知道,但你们这些缺乏想象力的人,只相信自己看到的,不相信梵高看到的。他是那么不善言辞的一个人啊,在生命最后留下的那封家书里,都在极力地说着:
我爱这个世界。可你不愿意相信。也没有人愿意相信。大家都愿意相信故事中血腥、暴力、一切一切可以夺人眼球的猎奇细节。说他是个心思干净,空有孩子般赤诚的穷画家。
《至爱梵高》电影观后感
【第4篇】观看至爱梵高电影观后感范文
观看至爱梵高电影观后感1
文森特·梵高——荷兰后印象派代表性画家,这位绘画天才,在年仅37岁时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后人通过《至爱梵高》这个影片,从梵高逝世一年后开始,青年阿尔芒带着一封梵高给提奥的信,询问梵高画过的人们,试图揭开梵高的“自杀”之谜的故事重新向世人展示了梵高的一生。
至爱,梵高!以油画展现文森特梵高的一生。我想,这是最好的方式了吧。梵高用黄,如火焰一般的亮黄;梵高用蓝,大海一般的深蓝。创作着绚丽又沉静的油画,如他的一生。
致爱,梵高。当他看到自己的画受到这么高的赞誉,一定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吧......终于证明了自己时,他会多激动呢?但我们和他终究是没有等到这一刻了......他走了,也再也没有回来过。影片中最让我心痛的是,当一位母亲从教女孩画鸡的梵高怀中抱出孩子时,梵高无助的说了两遍“sheis no trouble,she is no trouble.”也许他不知道众人认为他是疯子吧,又或许他只是不想一个人面对喧嚣的酒吧。他是有多么孤独啊!荒凉的一生中,只有弟弟还支持他。就连这种唯一的温情,也几乎被愧疚埋没。对弟弟的内疚,父母双亡,身在异乡又被欺凌的梵高内心的痛苦令人无法想象。所以当梵高临死前,他说“也许这对所有人都好......”他究竟对生活有多绝望,对自己有多失望,才会说这样的话?他真的不知道,他的画今后激励了多少人,感动了多少人。
至爱,梵高!有人说影片讲的是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不赞同,他的画与感情流传千古,但我也不想评价,我不想断定一个悲剧画家的逝去值不值得。无论他是自杀还是他杀,他的昙花一现极为凄凉但也是必然的。为什么?因为他的苦难和内疚,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人所能承受的。而我们怎么能残忍到在荧幕前祈求,他带着痛苦艰难地活下去,只为我们再画出一幅幅画呢?我们不应该叹息他不爱护自己的生命,而是应该仔细的想想,我们真的要等到下一个天才被冷落被埋没后,再一次叹息吗?他仰望星空,他轻触画板。世人不明白,他眼中的光芒不是癫狂。那是最美丽的星光。他望向日葵,他拂画笔杆。世人不理解,他对黄色的爱不是偏执。那是璀璨绽放的阳光。他的蓝黄,他的微笑。世人不知道,他的生命不是无为的祸害。那是永不终结的奇迹。
观看至爱梵高电影观后感2
坐在电影院里看《至爱梵高》这部电影时,我再一次看到了我挚爱的那幅画———《星空》……
我第一次看到梵·高的《星空》是在二年级,我觉得《星空》颜色绚丽,画面好看,并不能理解为什么它能够成为世界名画。
第二次与它见面是在一本书上,我细细地端详起来:那幅画不大,整个画面的主色调是蓝绿色,细长的曲线与破碎的短线交叠运用,制造出令人眩晕的视觉体验,有种要被卷进去的感觉。画面中,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天空中,火红的星云如一团团正在燃烧的烈火,云被风吹成了一团一团浓浓的似白烟状的气体,萦绕着整个天空。我似乎感觉到自己就在这幅画里,乘着云,绕着星星不停地游荡。
弯曲抽象的松树高耸入云,轻微上斜的山坡前有一个小村落,一排排房子如一家人似的紧紧挨在一起,格外温馨、安宁。
还记得第三次看到它是在美术课上,老师让我们模仿星空。我呆呆地望着这幅画,慢慢地,我感觉到天空在不停地流动,星星忽明忽暗,流进我的眼睛,映在我的心中。自然的,手中的笔也慢慢勾勒出这幅画轮廓。
这部关于梵·高的电影,使我对梵·高又有了新的认识,对《星空》有了新的见解。有人说,《星空》完全是梵·高的想象,可在我眼里星空就是如此。梵·高的一生痛苦、绝望。我想,他在仰望天空时,眼里是盈着泪水的。他用粗线表示自己对解脱忧愁的渴望,不安的云,不安的星星体现了梵·高急躁不安的心。但是淡淡的蓝绿色又表现出一颗向往光明、渴望自由的心。那一个小小的画框里,包含了梵·高的一生。
我深深地沉迷于这幅画,梵·高那极强的表现力不仅画出了自己心中的星空,也画出了我心中的星空。在夜深人静时,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幅画,在我眼前呈现的天空也是如此梦幻,仿佛置身在画里。
天色暗了下来,星星要露脸了,但风把云吹得到处飘,只能从空隙中透出一点点的亮光。村落、山坡、柏树,都成了巨大天空中的剪影,映在每个人的眼里,永远定格在这一瞬间。
《星空》这幅画是我成长中的挚友,我永远不会忘记它的模样,它在我心中永存。它时刻提醒着我向往光明、渴望自由。
观看至爱梵高电影观后感3
走进电影院观看了这部被称之为世界首部油画的电影《loving vincent》,整部影片是由125位世界顶级艺术家,历时7年,手绘6.5万幅油画,以每秒12幅的频次来进行播放的,这部电影采用了既费时又费力的手绘油画方式,以梵高120多幅原作和800多封信件为基础,尽可能真实的向观众们还原了这位荷兰后印象派大师梵高的一生。
影片开头以邮差的儿子阿尔芒为将梵高生前的一封书信送到收信人手中,而引发出对梵高精神世界及对其最终死亡原因的探寻。梵高是绘画上的天才,但遗憾的是他的创作生命是如此短暂,短暂到他超前的绘画意识在死后才被尊崇,这与他生前的窘迫成了鲜明的对比,梵高一生创作了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这位年轻高产却又早逝的画家生前没有得到应有的赞美而被周围的人认为是个不正常的疯子,但讽刺的是,后世备受推崇的画作恰恰创作于他当时修养的精神病院。梵高生前所有的经济来源都来自于他一生的知己及坚定的崇拜者——他的弟弟提奥。死前的几天,他与加歇医生发生了争吵,怒不择言的加歇医生所说的话使得梵高知道弟弟的近况,敏感的梵高认为自己是弟弟的负累,在几天后开枪自杀,在死前他说如果他也能够融入他们该有多好。梵高大师的心里一直是孤独的,他渴望着能够融入这个世间,希望被人认同,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但遗憾的是在那个时代虽然世界之大但他终究没有找到……其实从梵高幼年的经历不难看出他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然而一次次努力失败后,父母失望无奈的眼神,使得他变得越来越敏感内向,慢慢的也不再期待,在他27岁“高龄”开始学习绘画时,他找到了与自己沟通的方式,他将心中所有的向往与期待都倾尽在画作之中。
梵高大师的生活在遇见了绘画后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所有的心情及想法全部都融入了绘画之中,他是一个自学成才者,在那个年代,从世俗的角度讲,他是一个生活上的失败者;但在后世的评价中普遍认为他对艺术的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梵高的死亡一直是个谜,可以说至今无人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样死亡的?有说自杀的,也有说是他杀的。他的艺术生命在将要大放异彩之时戛然而止确实是艺术史上的遗憾,无人知道死前的梵高大师究竟在想些什么……
很多人喜欢梵高大师的绘画,总是莫名的想要一看再看,究其原因,正如大师在某封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所述:
当我画一个太阳,
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
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
当我画一片麦田,
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
当我画一棵苹果树,
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
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
当我画一个男人,
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
观看至爱梵高电影观后感4
前几天《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在中国上映,我便去看了这部关于伟大画家文森特梵高的动画电影。今年6月它在安西动画电影节展映,获观众票选奖,之后在动画界最高荣誉安妮奖拿到最佳独立动画长片、最佳编剧、最佳配乐三项提名,十二月八号它终于在国内上映。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是一部传记类动画影片,讲述了梵高去世后,邮差的儿子阿尔芒为了梵高生前的一封信送到收信人手中,而踏上了寻找画家生活轨迹的旅程,最终揭开梵高死亡之谜的故事。它是第一部真人油画电影,这部动画的每一帧,都是画。其中90%都取自梵高生前的120幅画作,即使对梵高没有很多了解的人,也可以认出来这些他的经典画作,比如星空,他的自画像,乌鸦飞过的麦田。整部电影都是以第三人称的讲述,倒叙回顾梵高死前几天的生活轨迹。有时电影是通过梵高的画作以及给弟弟写的信来讲述梵高对艺术的信仰和独到见解,他对感情的态度以及他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有时它是通过旁观的人的描述,来回忆梵高生前的言行。我印象很深的一面,是梵高抱着旅馆的一个小女孩坐在腿上给她画画,小女孩被她妈妈抱走说会打扰梵高,梵高很不舍想留下她,一直一直说着“she is no trouble”。但小女孩的妈妈却并没有搭理他,仍把小女孩抱走了,那一幕梵高手中握着画笔搭在桌上,尽显了这个伟大画家的孤单凄凉。还有在湖边画画时,一只乌鸦飞到他的身边,啄食着他的面包,他丝毫不在意午饭被吃了,只是笑了。连只乌鸦靠近都使他感到开心,从船夫的口中,到我们看到的画面,不得不说《至爱梵高》将梵高的孤独体现的淋漓尽致。
梵高很爱写信,信是他试图与世界保持联系的渠道。而我们都知道,梵高写信最多的人是他的弟弟,他唯一的亲人。在梵高写给他弟弟提奥的信中,有一封信为人所熟知,梵高写道:“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但总有一个人,能看到这团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但这位伟大的画家在生前,不被人了解,也不被人认同,没人能陪他一起看到他心中的那团火。在一部科幻剧《神秘博士》中,有一集,是将梵高带到了2010年的奥赛博物馆。神秘博士询问正在讲解的教授,在一百字内能讲述一下梵高在艺术史上是什么样的地位吗?教授回答,在他的心中,梵高是最伟大的画家,梵高将他饱受折磨的人生痛苦转化为醉人的美丽,他不仅是最伟大的画家也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之一。剧中的梵高激动落泪,剧外的我也很想穿越时空去拥抱这个终身未能得到认同的伟大画家。
“至爱梵高”,就是“loving vincent”,是梵高写的信中最常用的结尾。电影的结尾放了很多封信的片段,最后一段最让我动容:
在大多数人眼中我是谁?一个无名氏,一个不招人待见的人,一个从来也没有,也不会有社会地位的人,简而言之就是比卑微更卑微的人。好吧。即便真的是这样,总有一天我会用我的作品告诉所有人这个籍籍无名的人心中燃烧的追求。
观看至爱梵高电影观后感5
动画电影《至爱梵高》是对梵高一生、尤其是他那充满争议的死亡的一次探索,通过重构可能导致他死亡的那些事件,谜底慢慢揭晓。不过,这部电影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影片导演dorota kobiela出于对梵高的热爱,力邀曾获奥斯卡奖的breakthru films团队,以一个惊人的计划为梵高献上热切也纯粹的“告白”———让梵高笔下在阿尔勒的卧室、罗纳河上的星夜、麦田里的乌鸦统统动起来,让影片中的每一个镜头都像梵高亲自画下的。
整个电影时长仅95分钟,制作周期却长达7年,制作团队在全世界找了15个国家的125位画家,深入调查了梵高生前的800封书信,一共画了65000张油画,然后以12幅/秒的速度叠加成这部油画电影作品。因为故事本身就是围绕着调查‘梵高之死’真相展开,情节也主要靠人物的访谈言论推动。所以熟悉、热爱梵高作品的人会更好地被感动。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不止是一封写给艺术家的情书,它也让每一位爱电影的观众,记起自己是为何爱上电影。
困在画框上的蝴蝶。
两位导演,在阿姆斯特丹动画电影节上,透露了一个关于影片的幕后细节。
如果你看的足够仔细,会发现有一帧画面中,画框上困住了一只蝴蝶。
这是多么美丽而哀愁的巧合,因为这只困在画框上的蝴蝶,恰恰像极了梵高本人。
“蝶”像是造化对执着的人开的一个痛苦的玩笑。不管爱什么爱得太深,便容易分辨不清自己是蝶是人。就像曾经有一位爱戏爱到疯狂的“戏痴”,他叫程蝶衣,他的执着无人能懂。
梵高这只名叫“画痴”的蝴蝶,用一生绘就了极致绚烂与斑斓的色彩。遗憾的是,在他生前,所有人都当他是疯子。
梵高真的疯了吗?或许吧,不然谁会动辄割掉自己的耳朵来表达爱意。又或许他没有疯,天知道那些关于他怎么“发疯”的故事,不会是某个嫉妒他的人杜撰的呢?
就像《至爱梵高·星空之谜》这部影片,它没有告诉我们答案。只是说,很多事都有很多种可能性。于是我们看到,那些被梵高定格在画布上的人,一一走到你面前,向你讲述他们认识的梵高。
在旅馆的少女眼中,他是迷人的艺术家,拥有与生俱来的属于艺术家的脆弱;旁人都以为医生的女儿与他两情相悦,但她自己却说,他们只是惺惺相惜的孤独灵魂;医生的管家不喜欢他的到来,认为这个不速之客,是个会带来厄运的不祥之人;甚至连只和他有过一面之缘的船夫,谈起他的故事也会滔滔不绝,说他是被别人杀死的。
为什么所有人,都那么热衷于喋喋不休的议论他人?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坐下来听一听梵高想说什么?这世界太容易把一个天才打磨成庸人了。
当你害怕孤单,想要和别人抱团取暖,就不得不学着他们的.样子,夸夸其谈,再频频点头附和。当你变得热衷寻找标准答案,而非相信世界的一万种可能性,你就开始变成一个无聊的大人了。
梵高呢,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永远把整颗心都掏给这个世界。他的画在说,星空会跳舞,向日葵会着火,阿尔勒的夜晚,连空气都会唱歌。
是他疯了吗?我不知道,但你们这些缺乏想象力的人,只相信自己看到的,不相信梵高看到的。他是那么不善言辞的一个人啊,在生命最后留下的那封家书里,都在极力地说着:
我爱这个世界。可你不愿意相信。也没有人愿意相信。大家都愿意相信故事中血腥、暴力、一切一切可以夺人眼球的猎奇细节。说他是个心思干净,空有孩子般赤诚的穷画家,切,多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