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 > 观后感

语文教学的观后感(7篇)

发布时间:2023-04-24 14:00:08 查看人数:62

【导语】语文教学的观后感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7篇优秀的语文教学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学的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语文教学的观后感

【第1篇】观书有感语文教学反思

观书有感语文教学反思

《观书有感》这首诗是写作者由看到的池塘的美景引发读书的感情。教学重点是理解诗中讲的读书的重要性;体会诗的意境美。诗中通过水塘的形象来作譬,将人的心智比作明镜般的.半亩方塘,又进而以清澈的池水反映广袤的天光云影来比喻心智容纳之广,鉴理之明。后两句以方塘作譬来说明心智开豁的缘起,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方塘变得如此清澈,人的睿智也是由于不断读书,不断汲取知识而得来的,诗的后两句,才是诗人读书后产生的感想。诗中无“书”,诗题却为“观书有感”,从景悟出“理”,这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为了突破一难点。我没有直接点出主题,而是两次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揣摩作者的用意。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已完全沉于课堂,置身课文的情境中,与文本、作者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学生的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所获得的感悟也也深刻,学生的认识经历了由肤浅到深刻,由不知到深知的学习过程,个性得以充分张扬,情感得到了激发与培养,对语文学习的要义也有了更为深刻的体认与领悟。

观书有感语文教学反思

【第2篇】语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有感

语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有感

十分有幸,去桐乡参加江、浙、沪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聆听了江、浙、沪五位新老名师的课。听课过程中,我们都在细细咀嚼语文的本质。

下午第一节课是五年级的语文研讨课,由来自金华的省教坛新秀王春燕老师执教,内容是7课《桂花雨》。我们就像跟随着王春燕老师一起沐浴了一场又美、又香的桂花雨,那感觉真是舒服、美妙极了。我们都被王春燕精彩的课堂教学水平所折服,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没有一点做作的成分,有的是真实的教学实况,有的是朴实的教学方式,有的是扎实的教学效果,为此,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我要学的东西,现将我感受总结如下:

一、重点、难点的把握与突破,非常巧妙

在处理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时,王老师抓住了两个点,一条线。两个点是母亲的一段话与我摇桂花快乐的一段话,一条线是我怀念童年、母亲思乡的感情线。在突破难点与重点时,王老师给予学生大量朗读的时间,并在读中进行想象,进行感受体会,在课堂上,王老师引导学生多次进行反复朗读这两段话,在体会我摇花乐的同时,王老师还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丰收乐,母亲的助人乐,同时在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在朗读中溶入自己的感情,领会文章的意旨。可以说在指导朗读上王老师花了较多的时间,可谓下了一番工夫,在朗读的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为此,学生对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把握都很好,回答得也非常精彩。

二、真实、恰到好处的点评,激励学生乐于展示自己

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总能看到许多高高举起的小手,充满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折射出智慧的光芒,我倍受感动。为什么呢?听完她的课我总结出那是老师亲近学生,尊重学生的结果。

三、课堂就是生活

一直以来有这样的说法:把课堂引向生活,把课堂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等等,诸如此类。那是不是说课堂与生活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课堂就是那个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有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教具、学具辅助,总之,在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气氛之下的产物。这如许多的`特殊让许多上课者与听课者对课堂似乎有了一些过高的期待,把它看成是一个束之高阁的东西,而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课堂往往让上课者难堪,听课者无奈甚至反感。一种很奇怪的思想让我们以同样奇怪的心态进入课堂,那种心态和你在大街上与他人闲聊的心态不同,与在家看电视的心情不同,只要走出课堂许多人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让自己和孩子的心灵在课堂上得到解放,获得自由。简言之,课堂就是生活,而老师,就是陪着孩子生活成长的那个人。

不要让课堂有太多的刻意,应该让它和你生活中其他朴素的追求一样去实现,可存有一丝期待,但不要强求。记得有教育学者说过期待是一种宽容期待是一种美,就让我们像期待每天的太阳一样,期待自己今天能与孩子们在课堂中发生怎样的心灵碰撞,能有得怎样的收获,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度过每一节课,度过每一个生命中的日子。

语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有感

【第3篇】《观书有感》语文教学实录

《观书有感》语文教学实录

[课堂教学设计理念] 破古诗死记硬背呆板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

[课堂教学设计特色] 图文结合,体味古诗内容;文题勾联,感悟诗人情感。

[课堂教学流程实录及设计意图]

检查预习导入

生背诵《观书有感》

(古诗琅琅上口的节奏,简练的文体易于学生背诵,学生上课前大多已会背诵。)

师:光会背还不行,能默写吗?

生:能!

师: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吗?

生:翻开课本,看字词。

师:谈一谈有没有要注意的字词?

师生重点交流鉴、徘徊、渠等字词。以渠字为例:师:这是上下结构的字,如何在书写上突出上下结构呢?生:将木的一横写长些。

(字的教学应引导学生把握关键部位,既利于识记字型,又利于正确布局书写。)

生默写并自查

师出示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重点指导一鉴开)

师:半亩方塘好理解,一鉴开怎么理解呀?谁来帮帮我?要是一剑开我肯定知道是指诗人一剑把半亩方塘里的水给劈开了。可这儿用了这个鉴字,哎!(师作焦虑状)

生:老师鉴是镜子的意思。

师:噢,有这个意思?你怎么知道的,说出理由来听听?

生:我知道的。

师:你真行!会用工具书帮助学习了。据老师了解鉴在2000年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里有5种意思,你怎么一眼就选中了镜子?生不语

(引导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犹为重要,这将有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并获取知识的能力。)

师:再读一下这句。生读后师:读出什么来了吗?

生1:我觉得鉴在这句话中应理解为镜子。师:你的这句话说得好,你会联系句子理解字词了。)

生续说:我看了文中的插图水面比较平静,半亩方塘水平如镜所以鉴在这儿应该理解为镜子的意思。

师:你不仅能联系句子还能图文结合思考,谢谢你帮我解决了第一个拦路虎。可开字你们理解吗?

生:当打开讲

师:这个老师知道,我是向那位同学学来的(手指先前的同学)

老师课前查过资料了,古代的铜镜有镜袱盖着,用时打开。现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生试说

指一生说:半亩方方的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

(查阅工具书,主动收集资料是高年级学生应养成的一种学习习惯。)

师出示:天光云影共徘徊

师:我们经常用镜子照美丽的小脸蛋,诗人说池塘像一面镜子,那此时谁在照呢?

生:天光和云影

师:他们一边照还一边徘徊呢!什么叫徘徊?(强调双人旁)

生:来回移动

师:能否说成晃动?

生:不行,用晃动说明方塘里的风太大了。

师:你怎么知道当时风不大呀?

生:上句说池塘像镜子吗?

师:噢!这就叫联系上文呀!

(古诗教学应培养学生学会图文结合,联系上下句理解感悟,这是一种阅读能力。)

师:天光哥和云影妹在半亩方塘里手拉手散步,心情怎样?

生:好高兴呀!

师:你怎么知道?出示:问渠哪得清如许?

生:这句中说池塘水很清

师:渠不是渠道吗?你怎么说是池塘呢?

生:上句写诗人看到半亩方塘水清,所以在问的呀,显然渠指的就是方塘

师:诗人问什么呀?

生:诗人在问池塘里的水怎么会如此清澈呢?

师:问得好,看来诗人挺会动脑筋的`,既然是问话,别忘了问号呦?那么诗人有没有得到答案呢?

(大多古诗都是逗号句号,此处问号有必要作一强调。)

出示: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齐读

师:你知道为什么池塘里的水如此清澈吗?

生: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来的。

师:如果没有活水呢?

生1:水面就不会那么清澈了。

生2: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

生3:水还会被污染。

生4:天光云影也徘徊不起来。

生5:诗人更不会喜欢这半亩方塘了。

(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

师:是呀!诗人看到这半亩方塘虽然小了些,但因为有活水不断流进,水如此清澈,怎能不喜欢呢?老师曾看到过一个小池塘,里面漂满了污物,夏天还有浓浓的臭味,要是诗人看到这样一个池塘,又会写出什么诗来呢?

生思考后急切地动起笔来。

师选择一生习作,投影出示

观塘有感

陈桥

半亩方塘不见开,

一片污物在徘徊。

问渠哪得脏如许?

为有世人乱扔来。

指小作者朗读,该生一脸愤怒状

师:你好生气呀!我知道你是要世人保护好水源是吗?

(联系生活情景,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并适时让学生学诗练笔。)

出示《观塘有感》于前面依次呈现的四句诗前。

众生:不对!不对!是《观书有感》!

师:细看课本,作迷惑状,知道老师想什么吗?

生:老师肯定想:诗的内容明明写的是诗人观塘的感受,怎么又以《观书有感》为题呢?

师:你跟老师想到一起了,难怪这么肯定。可老师想不通呀?你们再帮帮我,好吗?

引导学生观看插图

生:诗人手中抓着书,身旁还有一些厚厚的书,我想诗人肯定很爱学习。

师:是啊!出示关于诗人的资料。着重强调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含蓄,具有哲理性。

师:读了关于诗人的介绍,能帮我回答问题了吗?

生举手欲答,师:再想想好吗?

情景辅助理解:师手拿书本,黑板上出示半亩方塘的简笔画,眼光从书本移向方塘并吟诵《观书有感》,忽然师似有所悟。眼光从池塘回到书本,并出示:

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呀!我要想变得英明有远见,看来要。

生思考填空

生1:要源源不断读书,获取新知识才行。

生2:不能满足现有的知识,所谓少壮工夫老始成,要活到老学到老。

生3:不断学习,永不满足,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师:你们终于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感受。这种感受还是对池塘吗?

众生:不是,不是!诗人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用半亩方塘来比喻自己读书的感受。

师:诗人和我们都明白了读书的道理。

出示:半亩方塘就像。

源源不断的活水就像。

生一一作答

师:你们读懂了诗的内容,有没有读懂诗人呢?手指关于诗人的介绍材料,想对他说什么吗?

生1:谢谢您,朱大师,您让我明白了人应该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更聪明。

生2:朱熹啊!您真是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呀!

生3:朱熹啊!您不愧是一个大理学家,一个池塘也能让您想到读书的道理。

生4:您的题目真含蓄呀,让我们想了好半天才明白呢!

生5:我一定要向您学习,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入情入境入理,明理悟道导行,跨越时空的交流,使学生真正走进诗人。)

《观书有感》语文教学实录

【第4篇】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有感范文

绿叶婆娑,骄阳似火。5月26日,xx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xx省xx市xx隆重举行。来自七大地区的名师新秀聚焦阅读、彰显教艺,给与会教师、专家提供一场鲜活的课堂盛宴。整整两天活动时间,分享14节课及专家点评。本次活动特色,正如全国小语会理事、xx省小语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xx省教科院教研员吴福雷总结大会时感慨,本次活动内容呈现“代表多样、课文多样、风格多样、教者多样、精彩多样”的丰富性,活动追求“主体更凸显、语用更充分、过程更美妙、成长更迅速”的实效性。徜徉一节节赏心悦目的课堂,聆听大师高瞻远瞩、旁征博引的诠释,一股股绵甜醇厚的佳酿不断丰盈心灵的酒杯,启迪心智,开启密码:还原生活场景,焕发语言生命。

做课教师扎实、高超、个性的教学基本功素养以及显赫的个人教育经历令人折服、艳羡。她们形象优美、衣着大方、表情丰富,解读文本意蕴深厚,驾驭课堂行云流水。在充分研读学段目标、依据班级学情的基础上展开课堂互动,演绎“基于表达的语文实践”的精彩。

一、引生活,创文境。

匠心独运的导课活动,利用地域资源铺陈烘托,亲近人物、步入文境。来自xx的林艺鸿老师执教《慈母情深》的开场白“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哪些会唱小时候妈妈教过的童谣?”学生个唱后,教师用闽南方言演唱。这一另类的闽南语立刻激起全场极大地兴趣!是啊“妈妈”一词的发音几乎全世界都是相同的。多么亲切的字眼,多么温暖的亲情,师生重温童年的纯真美好,怀着浓情蜜意走进文本,走向母亲。再如来自江西南昌的熊忠雄老师执教的《北京的春节》,师生聊开“过年”的话题,一句“你们xx人是怎么过年的”?将学生置身于春节的情景,点数了当地的习俗。教师紧接着出示福建的《“围炉”图》,叙说当地这一习俗;又出示自己家乡的《“福”羹图》简述;自然过渡到《北京的春节》,教师板题、揭题的技艺犹如是小桥流水、水到渠成,为课堂奠定了“热闹、喜庆、祥和”的年味。

二、品语言,习章法。

从写作的角度解读阅读是做课教师凸显的课堂思路。大家循着“走进去,出得来”的语文规律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曼妙,习得表达的方法。

1、人物的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xx徐xx老师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老师从“凤辣子”的外貌描写入手,一读她的珠光宝气,二读她的美中藏威。三读人物语言,扣准关键词“只管……只管……”以及一连串三个问号,读出她的话中话、弦外音,此刻一个傲慢无礼、野心勃勃、能说会道、八面玲珑的“凤辣子”跃入眼帘。四回读人物语言,在《枉凝眉》乐曲伴奏的映衬中,学生将自己的体验糅合字里行间,品味到深刻的“辣”字。再如江西赣州钟永刚老师执教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一读对话,初感吝啬;再读对话,品味人物病重、着急、绝望的心理;三品写法,在对比、夸张中感叹吝啬“这一茎灯草比命重要”!篇章短小,仅仅三百余字,没有吝啬、小气、抠门这些词语,作者运用夸张、对比、讽刺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刻画得入目三分,一个可笑可悲的吝啬鬼活脱脱立在眼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xx的林xx老师执教《慈母情深》一文,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关注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更着重研读环境、旁边女人、“我”的侧面烘托这一写作特点,更加丰富和提升了主题,值得赏析与借鉴。

2、故事情节的梳理与拓展。依据文本特点,使用阅读支架,这也是长文短教的优化策略。在xx吴xx老师执教的《“故事一组”群文阅读》共,这一批量的阅读课堂,令人耳目一新。由第《一件运动衫》,跳读相关描写,师生交流故事四种情节,“注意——想买——穿上——退还——收到”出示三种情节梯,让学生对照选择符合故事内容的一项。学生在揣摩提炼中感悟故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接着教师出示故事二《一块钱》,要求学生根据“我”的态度变化画情节梯,学生很快根据一系列心理活动词语准确画出了。采用这种关注文本“变”与“不变”的量,能捕捉有效信息理解文章大意,课堂上更便于师生交流重点、难点。如此教学通过群文篇章感受一类故事的基本特点,把握阅读感受;通过比较阅读体会故事反复的细节描写方法;通过支架策略引领了解故事情节发展与写法上的内在联系。这一阅读模式是浙江省小语会“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课题研究之“桥梁阅读”课例成功展示,能在高效课堂实践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实现“教阅读对于小学阶段更重要”的阅读理念。读得深、读得广,定会厚积薄发、迁移运用,形成语文素养质的飞跃。

总之,分享如此优质大餐犹如穿行智慧的丛林觅得宝藏。在名师的课堂邂逅自己,在传承与创新中攀升专业化成长之路。且行且思,如何在阅读中优化学习策略、汲取语言素养,一路践行学生阅读素养的生长、表达的生长、精神的生长,从而影响他们终身的文化素养?抵达于漪老师“学习的课堂决定学生生命的课堂”美丽彼岸。

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第5篇】语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有感:沐浴《桂花雨》

语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有感:沐浴《桂花雨》

十分有幸,去桐乡参加“江、浙、沪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聆听了江、浙、沪五位新老名师的课。听课过程中,我们都在细细咀嚼语文的本质。

下午第一节课是五年级的语文研讨课,由来自金华的省教坛新秀王春燕老师执教,内容是7课《桂花雨》。我们就像跟随着王春燕老师一起沐浴了一场又美、又香的“桂花雨”,那感觉真是舒服、美妙极了。我们都被王春燕精彩的课堂教学水平所折服,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没有一点做作的成分,有的是真实的教学实况,有的是朴实的教学方式,有的是扎实的教学效果,为此,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我要学的东西,现将我感受总结如下:

一、重点、难点的把握与突破,非常巧妙

在处理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时,王老师抓住了两个点,一条线。两个点是“母亲”的一段话与“我”“摇桂花”快乐的'一段话,一条线是“我怀念童年、母亲思乡”的感情线。在突破难点与重点时,王老师给予学生大量朗读的时间,并在读中进行想象,进行感受体会,在课堂上,王老师引导学生多次进行反复朗读这两段话,在体会“我”“摇花乐”的同时,王老师还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丰收乐”,“母亲”的“助人乐”,同时在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在朗读中溶入自己的感情,领会文章的意旨。可以说在指导朗读上王老师花了较多的时间,可谓下了一番工夫,在朗读的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为此,学生对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把握都很好,回答得也非常精彩。

二、真实、恰到好处的点评,激励学生乐于展示自己

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总能看到许多高高举起的小手,充满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折射出智慧的光芒,我倍受感动。为什么呢?听完她的课我总结出那是老师亲近学生,尊重学生的结果。

三、课堂就是生活

一直以来有这样的说法:把课堂引向生活,把课堂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等等,诸如此类。那是不是说课堂与生活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课堂就是那个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有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教具、学具辅助,总之,在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气氛之下的产物。这如许多的“特殊”让许多上课者与听课者对课堂似乎有了一些过高的期待,把它看成是一个束之高阁的东西,而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课堂往往让上课者难堪,听课者无奈甚至反感。一种很奇怪的思想让我们以同样奇怪的心态进入课堂,那种心态和你在大街上与他人闲聊的心态不同,与在家看电视的心情不同,只要走出课堂许多人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让自己和孩子的心灵在课堂上得到解放,获得自由。简言之,课堂就是生活,而老师,就是陪着孩子生活成长的那个人。

不要让课堂有太多的刻意,应该让它和你生活中其他朴素的追求一样去实现,可存有一丝期待,但不要强求。记得有教育学者说过“期待是一种宽容……期待是一种美”,就让我们像期待每天的太阳一样,期待自己今天能与孩子们在课堂中发生怎样的心灵碰撞,能有得怎样的收获,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度过每一节课,度过每一个生命中的日子。

语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有感:沐浴《桂花雨》

【第6篇】参加第七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参加第七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怀着一颗激动无比的心,揣着对名师、大家的仰慕,以及企盼汲取营养的憧憬之情到华南师大手球馆参加“第七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我有幸聆听了十三位老师的课或报告,受益匪浅。特别是被窦桂梅、孙双金、陈金才和王崧舟老师的教学魅力、教学方法所震撼和折服。

孙双金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的《老人和海鸥》,这节课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是本色课堂。孙老师的语言感染力很强,语言功底深厚。课的伊始,就教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接着,详细讲了长文章的学习方法:文路、文题、文眼、文采,使学生在阅读体悟中习得读书的方法,感知“老人和海鸥”的深情厚谊,并在其中畅游;体会“人、鸥”心灵的交融和碰撞,与“人鸥”、文本、作者进行交流。朴实中显阅读教学的真谛——教会学生读长文章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新课标阅读目标中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

窦桂梅老师本次执教的是六年级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慢慢地读,细细地品”是窦老师教学的法宝,巧“授渔”——“批注”:把自己的感受慢慢的读,细细的品,并记下来,这就是批注。讲解批注的方法:可用“△”标出重点词,“~”画出感受深的句子,并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去理解。讲解批注的内容:①批注——重点的字词,感受深刻的句子。②批注——还可以是对比的句子。③批注——标点也是着眼点。④批注——还要整体地梳理。⑤批注——可以是追问。⑥批注——关注“对应的句子”。总之,本节课窦老师不但教学生读文字背后的信息的方法,又教学生像串珍珠一样把“小女孩”的“悲痛”与“幸福”串起来,还教学生从“小女孩”身上学到对幸福的不懈追求。并且教给了听课的老师们教语文的方法——多读书。真正践行了窦老师的“我是教语文的,是教人语文的,用语文教人的”这句格言。

陈金才老师的课也很朴实,问题设计精心是突出的特点之一。整节课围绕“为什么要轻轻打小女孩的小手?”“祖父是怎样管的?”以及“这是谁的园子,为什么要写这些动植物?”三个问题来研读文本,挖掘情感,习得写作的方法——衬托。重点词句的找出、朗读、体会又是突出的特点之一。如,找出小女孩的淘气:踢飞菜种,摘黄瓜,铲地,捉蜻蜓,浇地等。又如,圈出祖父有几个“笑”?分析比较其不同的情境下祖父不同的反应和祖父是一个慈爱的祖父。说话、练笔又是突出的特点之一。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就进行了:“假如你是祖父园子里的一棵树、一朵花,你会怎样?”读文后交流,“我”怎么快乐,怎么自由。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和创意,以达到领悟“寓情于景”的效果。又如,想象写话:假如你有这样一个园子,你想有什么就有什么,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快速地写园子里的景物和你的自由与快乐。入境入情地读又是突出的特点之一。如,用你的声音读出“小女孩”的淘气,假如你是园子里的黄瓜你会怎样,用你的读表现出自由与快乐等。并让学生进行比较、想象,结合自己生活谈等。总之,陈老师的课使人感觉轻松愉快,学生乐学。

王崧舟老师平易近人,《枫桥夜泊》这节课十分精彩。他深刻挖掘文本的深刻涵义,紧扣“对”字,对出诗人的苦闷和忧愁,对出千古绝唱。把“钟声”定为“诗眼”,这“钟声”沉淀出我们悠悠华夏五千年的文化,折射出中国古典文化迷人的风采,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首《枫桥夜泊》是“经典”,千古流传,让人赞叹;王老师的这节课也是“经典”,让人拍手叫绝,让我觉得深已至而意犹远,充分体现了诗意语文的独到魅力,展示了大语文的深刻内涵。

几天的教学观摩研讨会,使我受益匪浅。从吴永军教授的`报告中,我懂得了什么是“精读”——仔仔细细地研读,完全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和见解,咬文嚼字、结合联想、想象,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的判断与评价。知道了对于文本,要抓“大”放“小”,即抓重点难点,帮助学生体验领悟。还知道了精读教学的策略:

1、设计一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领悟、理解全篇内容。

2、要让学生以读为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读”来判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信息(说了什么,有什么含义或综述大意)。

3、训练学生的“思路意识”,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思路梳理清楚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的“所以然”的价值、作用。

4、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及运用之妙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5、修辞的生动。从孙双金老师的《老人与海鸥》的课中,知道了什么是文眼——情义,知道了阅读教学的真谛——教会学生读文章。从王崧舟老师《枫桥夜泊》课中,我明白了什么是老师的教学魅力,什么是语文素养。从陈金才老师《祖父的园子》一课中,我深刻领会了,语文是母语教学,终极目的是学会阅读、学会表达。从窦桂梅老师《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课上,我明白了什么叫深挖教材,什么叫研读文本,什么叫感情升华。从苏兰老师的课中,我明白了什么叫关注全体学生……从薛瑞萍老师的报告中,明白了要多读书,多好书,好读书。

以后,我要多读书,不断地积累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精心地备好每一节课,深挖教材,潜心研读文本,探究文字背后的信息;每节课都要精心的设计一、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感悟中升华情感;课堂上要重视字词句的品析,教给学生读书、表达的方法;同时还要加强说话、写话的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传扬祖国悠久的文化。特别要牢记窦桂梅老师的格言:“我是教语文的,是教人语文的,用语文教人的。”

参加第七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第7篇】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观后感作文

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观后感作文

大学毕业已经两年多了,每每说到大学,总觉得是虚度了四年光阴,如果要问我还记得大学里的哪些老师,好像真的不多.细数来,就那么两位:风度翩翩,气宇轩昂的贺健国老师和温文儒雅,与世无争的卞新国老师.他们年纪相仿,给人的感觉却大不相同.要说他们对我的最大影响,可能就是他们对经典文化的崇敬之心,尤其是卞老师,我有幸听过卞老师在儒学社讲的经典文化解读课,不听则已,一听就受益匪浅,以至于在我后来的教学中很注重经典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很开心也很感激学校给我这样的机会去参加此次观摩会,可惜的是我去的时候活动已经接近尾声,只听到了林莘老师的一节写作课,可尽管如此,我也感到不虚此行.林莘提出的“学习共同体”让我眼前一亮,她在课堂上不断强调同桌之间的互帮互助,在我平常的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很多时候都是一种形式,真正的效率并不高,对学生的成长学习没有太大的益处.她的课堂还注重“静”,在她看来“静”能够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在亲密的耳语间感受来自同班的帮助,也避免了打扰别人的思维.这是我向往的课堂氛围,我讨厌嘈杂的.环境,我害怕自己的声音不够洪亮,害怕自己震慑不住他们,经常在梦里被孩子的喧闹惊醒.其实细细想来,师生之间的关系又怎么可以用“震慑”这个词语呢!好的老师是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吸引学生,这是我梦想的境界,可是却苦于没有方法.听她一席话,如醍醐灌顶,瞬间明朗了许多.我要向他学习,引导学生“静心”学习,心静自然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当然,我现在只是有一个初步的想法,至于如何操作还有待未来的实践,也许成功,也许失败,但无论如何,我都要迈出这一步!

在我看来,每一次外出学习都是一种成长的机会,每一次我都会感慨: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原来还有这么多新奇的理念我不知道!所以我很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不仅对我,对我们班的学生也是有益处的,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的理念必须与时俱进,闭门造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潮流!

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观后感作文

语文教学的观后感(7篇)

语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有感:沐浴《桂花雨》十分有幸,去桐乡参加“江、浙、沪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聆听了江、浙、沪五位新老名师的课。听课过程中,我们都在细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语文教学范文

  • 语文教学的观后感(7篇)
  • 语文教学的观后感(7篇)62人关注

    语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有感:沐浴《桂花雨》十分有幸,去桐乡参加“江、浙、沪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聆听了江、浙、沪五位新老名师的课。听课过程中,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