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第三集观后感简短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8篇优秀的第三集观后感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三集观后感简短,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学党史 改造中国与世界第三集观后感范文精选
我们想驾驭自己的人生,想为中国的建设做贡献,就必须先学习党史。党史帮助我们正清人生的道路。今天的小编为您精心挑选了几篇关于改造中国与世界第三集观后感的优秀范文,感兴趣的快来和小编一起学习吧!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对你有帮助!
改造中国与世界第三集观后感一
这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1956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登记证的入党时间一栏,亲自填写了1920年。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1921年7月,为何毛泽东在1920年就已经入党了呢?
长沙市图书馆,我们来寻找一份1920年的报纸。
1920年10月中下旬,一个被称为“名人演讲会”的活动在长沙引起轰动。英国哲学家罗素连续举行了四次演讲。在《大公报》上,我们发现,这次演讲会的记录整理者就有毛泽东。
罗素来华前曾专程访问过苏俄,邀请他的蔡元培、章太炎等人都希望罗素能给中国的道路选择给出一个方案。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当时的进步知识分子都在寻找答案。
然而,对于罗素的演讲,毛泽东感到非常失望。他在给好友蔡和森的回信中说: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
新民学会成立后,毛泽东和萧子升、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但他并没有一起去。关于他不去的原因,后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录了毛泽东的考虑:“就在这个时候,我的思想还是混乱的”、“我对自己的国家还了解得不够,我把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益处。”
1920年7月上旬,赴法勤工俭学的十多位新民学会会员在法国巴黎以南蒙达尔尼小镇开会,通过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学会的方针。在如何进行改造的问题上,蔡和森与萧子升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会后,蔡和森给毛泽东写信坚持自己的主张——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而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必要之方法,党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他建议毛泽东在国内不可不早有所准备。
此时,毛泽东领导的湖南自治运动,因为军阀的阻挠而走向失败。在经历了“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失败之后,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虎口里讨碎肉,是不能够的。
转眼到了1921年新年,一个大雪天,新民学会在长沙文化书社开了三天大会。到会的18人围炉畅谈,谈话中没有个人前途、职业规划,他们关心的只有“中国”和“世界”。最终,18人中有14人赞成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宗旨,有12人赞成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方法来实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目的。
新年大会之后,毛泽东对蔡和森“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回信道:“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事实上,1920年11月毛泽东已经收到陈独秀、李达的来信,接受他们关于在长沙建立党组织的正式委托。毛泽东经过慎重物色,与何叔衡、彭璜等六人在建党文件上签了名,创建了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后来将自己的入党时间填写为1920年。
这张照片,是我们找到的唯一一张新民学会会员在长沙的合影。当年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过20岁左右,但正是这些忧国忧民、志存高远的年轻人用他们的勃勃生机和活力,预示了中国的未来。
改造中国与世界第三集观后感二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南广播电视台与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合作推出了365集建党百年微专题片《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党史里的每一页都展示了这个国家的一次次前进,都是由人民的鲜血、智慧和汗水凝聚而成的,走过近百年的中国共产党,从来不曾忘记,为民的初心,“人民至上”始终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这也是一个民族始终屹立不倒的秘诀。1月16日,在百年党史上发生过什么大事呢?时间回到2022年1月16日,全球迎来了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它的出现,为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呢?亚洲,这个寓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这是美好的期盼,也折射了亚洲的人民还有很多深处水深火热之中。国家的不发达、人民的低收入,让发展的速度减缓,让人民的生活窘迫。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多边金融机构的初衷是为了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是为了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新日子。亚投行的成立后,持续为成员提供基础设施的投资,如结束了孟加拉国帕德玛巴瑞村没有电的历史,支持印度尼西亚贫民窟改造,在菲律宾支持建设马尼拉防洪工程,以及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提供金融支撑等。这些,都极大地稳定了当地群众的生活,保障了他们的生命健康,用看得见的改变,带给更多人民幸福,也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内涵。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亚投行的不断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推动地区发展,在凝聚民心上取得的巨大作用。更是以这种构建“朋友圈”的方式,凝聚更强大的力量,去加深伙伴关系,提升合作质量,进一步发挥了人民的主体作用,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人民,在亚投行的推动中受益。正是有了为人民出发的初心,才能把每一件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让他们的幸福感越来越强。翻阅中国历史的成长足迹,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为民的初心,才能让我们能够一步一步地走向繁荣富强,让人民享受更幸福的生活。翻阅世界历史的成长足迹,那些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政党,才能始终屹立不倒。人民是一个政党保持生机的密码,人民是一个政党行稳致远的力量。每一次历史的书写,背后都有人民的巨大力量,我们要依靠人民,重视人民的力量,只有矢志不渝地为了人民,才能让中国的“红船”披荆斩棘,驶向远方。百年风华正茂,为民奋斗不止。历史的书页,总是在奋斗中铺开崭新的一页,总是在为民的历程中谱写华章。走过百年的风风雨雨,党的光辉点亮了越来越多人的希望,也让更多的人燃起了对幸福的期盼。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新征程的路上,要书写更亮眼的党史成绩,尤其需要厚植为民沃土,在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才能在为民的路上越干越好,让世界更多的人民感受到幸福。
改造中国与世界第三集观后感三
2022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从一穷二白到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xxx总书记说“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百年征程波澜壮阔,蕴藏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前进力量。重温百年初心,接续千秋伟业,面对建党百年,湖南卫视推出《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微专题片,系统梳理百年党史中镌刻的不朽记忆和家国情怀,展现中国共产党勇往直前的百年历程和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建党百年之际,《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于2022年1月1日起播出,每期3至5分钟,贯穿全年,到目前已播出90期,全网点击量已达10.2亿。该节目将虚拟演播室与历史现场相结合,充分挖掘珍贵史料,探访党史现场,还原重大历史时刻,详细讲述百年党史上当天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深刻有力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以视听语言引导当今一代传承先辈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权威史料精准还原历史、青春化讲述贴近年轻一代《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在史实上力求精确精准,节目制作过程中,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党史专家深度融入团队,不仅仔细研究每日选题,还为节目撰写底稿,在浩如烟海的党史资料中精挑细选,确保了史实资料的准确性和专业化。这部微专题片表达形式多样,语态年轻接地气,没有硬性输出而是以娓娓道来的讲述,向广大观众完整地、体系化地讲好党史故事,带领观众穿越百年党史的隧道,感知百年大党的青春风华与精神谱系。比如第一集讲新民学会的新年会议,节目并不是一开始就介绍新年会议,而是“把时针拨回到一百年前的1921年”,描述了一个场景,“长沙城内大雪纷飞,27岁的毛泽东邀集了十几位年轻人,来到潮宗街56号一处僻静的公馆”,然后设置疑问,“在这样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他为什么要把大家召集于此呢?”简单的设问与场景,搭建起青年人学习党史的荧屏课堂,使得讲述生动鲜活,引人入胜。采撷富有意义的党史时刻、传递历史背后的精神力量节目选取了许多在党的诞生和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和转折点意义的重要时刻,带领人们重温光辉岁月,隽永历史记忆。在第一集中,节目重现了一百年前1月1日发生的历史事件——新民学会新年会议,将当时提出的“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思想,自然联系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上,生动鲜明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来始终不忘的初心使命。第二集中,时间定位在2022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擘画了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宏伟蓝图。第五十二集讲述了1992年2月21日,88岁的邓小平刚刚结束历时一个多月的南方之行,返回北京。在此期间,他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开启了一个崭新春天的故事。融合传播多频共振、台网多层次联动形成强大声势在传播方面,节目以湖南卫视大屏为主,联动湖南省相关媒体平台及重点央媒,多平台、多渠道、多层面推送,实现节目传播效果最大化。节目传播采取先网后台的形式,于每天早上8:30分先在芒果云播出,随后在芒果tv、学习强国、新湖南、时刻新闻等新媒体平台推送。网端推出后,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同步制作推出音频产品,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红网等报道节目开播消息和观众反响评价,有播出有反馈,形成积极互动。新湖南、华声在线、芒果tv、芒果云、红网、时刻新闻等开设专题专栏,并在显著位置重点推送,使节目的新媒体宣传更加广泛。湖南各市州主要媒体、县级融媒体中心所属新媒体、网站重点转载,不断向基层广电媒体延伸。同时,湖南卫视还将每期节目内容精编成短视频在抖音、快手平台推送,形成网台联动,全面发力的传播态势。
改造中国与世界第三集观后感四
毛主席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对人类进步做出的巨大的贡献是永不磨灭的,对于毛主席,我一直怀着最高的崇敬与敬佩。最近,我以无比崇敬的心情读了毛主席的这篇《改造我们的学习》。
初读文章时,只是在感性上欣佩毛主席的文采,因为文章的思路非常清晰,语句非常严谨,论据也非常确凿。再读文章时,在理性上对毛主席敏锐的视角、犀利的语言更加赞赏,整篇文章旗帜鲜明的反对资本主义、主观主义,对他们的批判更是入木三分。故细读文章时,我不禁对毛主席油然生畏。
据查资料所知,这篇着作是一九四一年五月毛主席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的重要报告。它对于当时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这种非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倾向进行了分析、批评,这使我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得到极大的提高。
毛主席先是回忆了这些年来共产党人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精神和取得的成绩。毛主席谈到,我党幼年时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肤浅和贫乏的,而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我党经过艰苦的奋斗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也让我明白到,学习多方面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知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但是结合实际,实事求是更为重要。只有丰富的知识与通过调查研究得到的第一手资料相结合,才能进行理论创新和实际创新,取得更大的成绩。
接着毛主席客观地指出了党内存在的缺点,并指出必须要纠正这个缺点,否则工作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首先毛主席谈到党内缺少对国际国内现状的研究。正如毛主席所言,“不注重研究现状”、“缺乏调查研究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闭着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满足于一知半解”。 其次是研究中国历史的气氛不浓,只知道研究马列,忘记了自己的祖宗。“不论是近代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认真研究历史的空气也不是浓厚的”。 再次就是在学习国际革命经验方面,只知学马列,不能应用于实际,违背了马列关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正如毛主席所言,“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只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毛泽东指出,这三个方面“是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这种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我们队伍中确有许多同志被这种作风带坏了”。许多同志“根据‘想当然’,就在那里发号施令”。“对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我们要认真研究情况,从客观的真实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
紧接着毛主席便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即对于周围的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而这是毛主席所批判的,他认为这违反了科学,违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向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实际统一”这一基本原理的反面:“理论和实际分离”。第二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做工作,不能割断历史,要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而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毛泽东强调,要“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要“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做周密的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不“割断历史”。“不单要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要有的放矢,‘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
更让我赞赏的是毛泽东同志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他的建设性建议。首先,他向全党提出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其次,他认为,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材,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无组织的状态。最后,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这三点是毛泽东同志的就事论事的体现,是十分值得学习的。
改造中国与世界第三集观后感五
读罢《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改造我们的学习》我掩卷沉思,感觉受益匪浅。毛泽东的这些文章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写的,其中《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一文章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的,对当时革命和整顿党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原则作风的运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现在是的二十一世纪新时代了,但再来看这些文章时,你会发现里面所提到的方法和精神仍然很具有现实意义,仍然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可以以此来“改造我们的学习”。
首先,“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学习制度改造一下”,毛泽东在文章的开始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要进行改造。在这里我很欣赏毛泽东的这种开门见山的方法,由于意识到党的学习存在问题的重要性,毛泽东毫不含糊的指出党的学习方法和制度要进行改造,丝毫没有掩盖党的问题的意思,这是毛泽东正视问题的体现,这也是对待问题的一个端正态度。在抗战时期,党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提出和及时的解决,或许就没有现在的新中国了。毛泽东的这种对问题的重视态度和开门见山的方法也很适合我们现在的学习中使用。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还是其他方面,当问题出现时,我们要做的不是回避问题或者视而不见,而是正视问题的存在并将其指出,这样的话,问题往往能在出现的时候就及时被解决,从而不会影响事情的后期进展。
其次,是毛泽东先肯定优点后挑出缺点的技巧。毛泽东肯定了我们党的正确做法,“ 抗日战争以来,我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进一步了,研究中国历史也有某些开始。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 ”抗战时期。我们迫切需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而我们党当时是有这种学习现象的,所以毛泽东对这一现象是表示充分肯定的。然后 他再指出缺点:“ 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 。 这里也可以说是用了一种先扬后抑的方法,先进行褒扬,再指出缺点,这样看问题是用一种全面的视角,不是单一片面的视角,另外,先扬后抑还更能使人接受被指出的问题。在这里,毛泽东是用这一技巧来提出优点和缺点的,我相信他这样做的使党人更容易接受他所说的事实。其实,这一技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更有用,在给别人提意见时这种方法很有效的。
再次,毛泽东认为我们的学习需要进行改造是基于他对当前党内同志存在的现状的认识之上的,这里他深刻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 我说了三方面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 ”毛泽东看待问题的方法是很全面而且很符合实际情况的,他不仅仅是指出显而易见的问题就罢了,他能以当时党员的做法为出发点来思考问题,从党员同志研究中国现状、研究本国和外国经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等三方面来深入探讨问题的根源,这也是他在后面能提出具体的方法的前提。在这里,我也想到了我们现实学习中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在学习上通常会遇到问题,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没有做到去寻找问题的根源,故没能很好的解决问题。这里我想到了我自身的情况,我记得我在上中学的时候,我的数学学习总是很差的,但我只是埋怨和焦急,一股傻劲的去努力恶补,却很少去思考我一直学不好数学的真正问题出在哪里,没有去找出问题的根源,现在我才觉得这应该是我解决不了数学差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见,毛泽东的这种分析问题根源的方法也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文章中毛泽东说到了“ 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但是我们中的许多人,他们学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直接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这就是说,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 ”这是当时共产党人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违背基本原则的错误做法,就是没有把所学的理论和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会造成人们的反常心理并造出相反的原则。毛泽东在文章里还将“ 主观主义的态度 ”与“马克思列宁的态度”进行对照来说明问题所在。“ 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 ”这是针对当时抗热战争的实际情况来说的,但这也给了作为学生的我们很多启示,尤其是我们当今的大学生。在当今科技及其发达的信息科技时代,我们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如果我们只是知道这种知识,而没有将其付之于实践,那只是无用空洞的理论知识,就像日常所说的“茶壶里煮饺子——肚子有货倒不出”。例如,你通过网络或者相关书籍学习了栽培技术,但是你没有亲自去栽培,那么你永远不知道在实际栽培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你也不知道有哪些细节要注意才能很好地栽培出更好的苗子。根据实际情况和种植栽培的特点去实践了,你才会知道,要注意温度、水分、光照等各种因素。所以毛泽东在这里说到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际统一的这一原则是对当时的学习情况很有针对性的,也对现在的我们的学习很有教育意义的: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统一,我们才会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在这里还很明确地指出了解决党人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的方法,也就是他给出了清晰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建议。他有针对性地给出了以下提议:一是 向全党提出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 对 各方面的动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的工作,然后引出应有的和必要的'结论。 二是 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材,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无组织的状态。 三是 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间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 由此可见,毛泽东对中国当时的实际状况的研究是十分熟悉的,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也是很深入的,也正是因此他才能看出我党的问题所在,才能在我党整顿思想作风方面给出更中肯和切合实际的建议。
在本篇文章里,我最欣赏的是毛泽东这看待事情的方法和态度。首先是他作为党员,他能及时发现党内学习存在问题并且毫不忌讳的指出来,然后他能根据国内革命形势和国外经验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最后他针对问题和依据现实情况提出改造党内学习的具体建议。这样看来的话,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先说出我们的学习要改造,然后分析出要改造我们学习的原因,最后提出如何改造我们学习的建议,这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毛泽东在以后也保持了这种对待事情和问题的态度和作风,这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原则整顿作风的运动的开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也对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壮大做出很重要的贡献,更是对中国最终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一关键因素。
读完文章,我觉得虽然文章里内容都是针对当时的形势的,但毛泽东的对待问题的态度、方法以及一些技巧等很多地方都是很值得去借鉴和学习的,我们也应该用来改造我们现在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处理其他事情。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优秀范文,整理不易,想要了解更多的范文内容,尽请关注站,小编将为您更新更多的优秀范文哟!
【第2篇】《雄关》第三集江河同心观后感精选5篇
2020《雄关》观后感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5月11日晚自习期间,平顶山市四中组织学生观看省委宣传部和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政论片《雄关》。
此次观影活动以班会形式开展,各班主任认真组织,并与同学们一起观看学习。在观看的过程中,同学们为河南儿女齐心协力阻击病毒、构筑中原战“疫”防线的精神所感动,许多同学为影片中展现的那些抗疫英雄的感人事迹留下了眼泪。
观影结束后,班主任组织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大家畅谈自己的观后感受,认为纪录片展示了中国战“疫”的河南力量,催人泪下的同时更让人热血沸腾,通过影片更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充实自己,以实际行动为河南建设添助力,为祖国做贡献。
市四中校长杨全军介绍说,此次观影活动是“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之一。开学复课以来,该校已围绕“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加强对师生的思想引领,坚定“四个自信”。今后学校将把主题教育活动贯穿教育全过程,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2020《雄关》观后感2
郭村镇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由省委宣传部、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政论片《雄关》第一集——《河南力量》。
为难之中见真情,平凡之处显担当。《雄关》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背景,以中原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凝心聚力、群防群控构筑中原防线,众志成城打好打赢“阻击战”为主线,展现了亿万河南同胞并肩作战、一线奋战、波澜壮阔的中原抗疫画卷,为疫情防控赢得了宝贵时间和空间。
节目中,大家看着一幕幕熟悉的场景,激昂处热血沸腾,感人处催人泪下。通过观看政论片,大家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优势和显著优越性,大家纷纷表示,今后,将牢固树立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信念,把学习观看《雄关》与深入学习贯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相结合,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相结合,用实际行动践行立足本职、服务于民、一心为公的工作理念。
2020《雄关》观后感3
窗外的风,似母亲的手那般温柔,下了一日大雨,阳光终于把温暖洒向大地日光照射在 树叶上,投射出星点尘光。街上格外宁静,也对,这次病毒闹得全国都人心惶惶,口罩成了过年的抢手货,白衣天使奋战在一个个房间,甚至取消了休息时间,令人心疼。
个别民众因恐慌纷纷逃出了武汉,而钟南山先生,一位呼吸病专家,治好03年非典的英雄,他义无反顾地再次出现在人民面前,人们是走出武汉,而他,是冲向武汉,成了这场病毒风暴中的逆行者!
自18号晚接到通知,那时的钟南山先生,刚做完一台手术,不惜劳累,就赶向武汉防疫最前线。一路上,有许多人民从城口奔出,而钟南山,都来不及休息,就冲进城里。
19日, 钟南山又从武汉赶往北京,持续了长达几个小时的会议,奔波了一天,他本人对外这么称:“如果没什么特殊情况,我建议大家不要去武汉了。”可他却一次又一次地赶往疫情第一线,不禁让人感叹:医者迹行,刮目相看!
当然, 这次疫情中,更是有着许多如钟南山般的逆行医者,他们奋不顾身地赶往武汉,他们有的是有着年迈母亲的儿子,有的是子女还小的母亲,更有着还刚在医科大学学习的学生!他们,是最美的逆行医者!
人们敬重他们——钟南山及各位医者。他们有着院士的专业,有着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17年前,有领导人这样评论钟南山:'这次抗非典,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
17年后,他回来了!
他带着众多行医者回来了!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忙碌与拼搏。在人心决堤的时候,他们,是那些能堵上决堤之口、力挽狂澜的人!
曾看到有人这么评论:“实践证明,越是重要关头和关键时刻,越能锻炼一个干部,考验一个干部,也越能识别一个干部。”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什么是医者仁心?钟南山及众位医者就是医者仁心!
什么是医者无双?钟南山及众位医者就是医者无双!
什么是最美逆行者?钟南山及各位医者就是最美逆行者!
致敬!病毒漩涡中的逆行者!
加油!病毒风暴里的逆行者!
2020《雄关》观后感4
有一座城市,叫众志成城;有一批战士,叫白衣天使;有一种精神,叫逆流而上;有一种信心,叫万众一心!——题记
2020年的春节,在所有中国人的心里,注定是一个永生难忘的记忆。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让辞旧迎新的钟声更加沉重,人们脸上的那一个个口罩,让这个春节倍感冷清。
这个冬天,梅花依然宁静地开放;这个冬天,蓝天依旧明净如洗;这个冬天的武汉却非常艰难,全国人民却非常艰难。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谨遵医嘱,静静地待在家中。我们为武汉忧心忡忡,我们为治愈病例的增多而感到高兴,为武汉的人们牵肠挂肚。
与此同时,有一群人,他们正冲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防护的堡垒,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眠不休,战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最前沿。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最美逆行者,他们是新时代的最美先锋人物,他们是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
在这群人当中,有一位84岁的老院士,叫钟南山,17年前,这位老院士奋斗在抗非的最前线上,为抗击非典立下了汗马功劳。17年后的今天他临危受命,搭上前往武汉的高铁,再次前往抗击疫情的前线;86岁的董宗祁老教授,他坐在轮椅上,一上午看了30多个病人,他说:“我这辈子,就是为了救人”;73岁的李兰娟教授,知道国家有难,她毫不犹豫前往武汉,坚定地说出她的誓言:“我打算长期待在武汉,与那边的医护人员一起奋斗!”
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有因为人们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
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明白他们是为了谁。他们也许并不富裕,甚至有些贫穷;他们也许并不高大,甚至有些瘦弱;他们也许并不光鲜,甚至有点卑微,他们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样模糊,但他们的精神在我心中却是那样鲜明;不计生死,不求回报,默默坚守的他们,守护着健康,保卫着生命。
普通的我们无法到达正面战场与病毒作战,我们只能做好我们的后勤工作,不出门,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这是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祝愿他们平安早日凯旋。
彩虹为证,千古不变,我要高歌。为生命喜悦,万物都歌颂你的慈爱,大地诉说你的恩情。
致敬白衣天使!
致敬最美逆行者!
致敬抗击疫情的每一个人!
2020《雄关》观后感5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疫情就是出卷人,我们都是答卷人。为了阻止疫情蔓延,亿万中华儿女都应该行动起来,加入到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去。
在此次直播课中,我更加体会到了疫情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役,是一场狙击战,更是一场全民保卫战,这场突然袭来的疫情,给中国带来了危机,但也正是因为这场危机,激发了无数中国青年的爱国情怀,他们舍小家为大家,选择站在疫情的一线,用行动来表明自己的责任担当,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增强我们战胜疫情的决心。我也更加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在如今科技网络发达的时代,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是几十年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大学生了,而是懂得了肩负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
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更应该好好学习,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贡献。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见识到了疫情的可怕,群众的力量,国家的强大。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大部分学校都发布了延期开学的通知,在此形势下,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开展线上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适合的教学资源,与广大师生和家长共同战“疫”。
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江西省众多医务人员挺身而出,对口支援湖北省,一些有志青年也纷纷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部分学生立足当地防疫工作,通过志愿服务、募集物资等贡献自己的力量。电视及各网络平台也在播放防疫视频,普及科学防疫知识,传播疫情防控感人故事,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
为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应该按专家的建议积极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万众一心,时刻准备着,绝不退缩。我坚信在众志成城的奋战中,疫情将彻底被扫灭,沟坎总会跨过去的。
【第3篇】朗读者第三季第三集观后感
朗读者第三季第三集观后感1
在教师的强烈要求下,我迫于无奈地观看了一档节目——《朗读者》。
所为一个宁可躺着无所事事,也绝不愿意在课外手沾书籍的”厌学者“,我本实在不懂得,一档仅有朗读的节目,会有什么精彩的看点,哪些地方,会惹人眼球。而当我真正走入它的时候,好不夸张的说,我彻底被它吸引了。
周六晚8点,我打开电视,观看《朗读者》,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读者》第一次”遇见“。
就像董卿阿姨在节目开始的时候说的那样,有时候就算遇见也没有什么印象,有的”遇见“却会从此改变我们的生命。这改变生命的”遇见“,濮存晰就经历过。他小时候是一个残疾的孩子,被同学们嫌弃,体育课上跑步的时候,也没有人愿意和他一组。同学们甚至还给他取了个绰号——”濮瘸子“。
我想,那时候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幸运的是,他遇见了荣国戚荣大夫,荣大夫为他做了整形手术,那是他生命的转折点,他从此能够跟正常孩子一样了!能够跑,能够跳了!这对荣大夫来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手术,是他做的许许多度手术中的一个,也许他对此毫无印象。可是对濮存晰来说,这是他生命中最美的”遇见“,他朗诵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师》节选,资料讲的是老舍对以往将自我领进血统的刘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会对帮忙过我的人心存感激。
还有蒋励,他和他的三个同事都曾担任过”无国界医生“,在战乱和灾难中救死扶伤,平均每一天理解四十个新生婴儿,在工作中,他们随时”遇见“生死。《答案在风中飘扬》让我们明白平静的生活多么值得我们珍惜。柳传志”遇见“失败,许渊冲”遇见“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
遇见,是多么完美,愿我们一生中,都拥有无数次完美的”遇见“。
朗读者第三季第三集观后感2
在这个星期,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中央一套播出的《朗读者》节目。刚听老师说完,我很好奇,难道这个节目是一群人在朗读吗?那该多无聊呀!为什么老师会让我们看这种节目?
等看了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并不是我想的那样。嘉宾都是一些知名的人士,而他们的朗读,也不是平白无趣,而是发自内心,充满真情实意。当节目刚开始时,主持人董卿阿姨就简洁明了地告诉了我们第一期节目的主题:遇见。
在我心中,遇见这个词是相当平常的,不就是一个人碰见另一个人吗?当我看到一个人时,我才发现遇见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他就是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他曾经想当宇航员,可是没能当选。这时他'遇见'了他的父亲,是他的父亲鼓励他,使他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
他选择了新的行业,并且经过多番波折,当上了总裁。看完之后,我感慨万千:人生是多变的,但有许多人都因失败而沮丧。可他们都未曾想过,或许他们走另一条路,便可登上人生巅峰,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放弃,在一条路上跌倒不起。哪怕当不上白领,董事长什么的,只要勇于挑战,不畏失败,总有一条路适合自己。
通过这个节目,我受益匪浅,明白了许多做人道理。
朗读者第三季第三集观后感3
著名作家刘震云也参加了《朗读者》的录制,带有口音的他成为朗读者中的“另类”。董卿说她说服刘震云来参加这个节目,是因为两个真诚的人最真诚的交流,“朗读的技巧、字正腔圆并非这个节目最想展现的,换句话说技巧不是节目的核心,真情实感才是节目最打动观众的地方。”
真情实感是《朗读者》要传递的价值,文字的背后是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真实的表达。所以,也会有平凡人带着动人的故事来到这个舞台。四川成都金堂县有一个1200亩的鲜花山谷,那里一年四季花开不败。这个鲜花山谷是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承诺。为了实现她想拥有一个花园的梦想,丈夫倾尽所有用十年时间打造出了这样一个浪漫的花海。这对夫妻被邀请参加《朗读者》的录制,他们用共同走过的26年人生路,诠释着相濡以沫的浪漫情感。
董卿说,《朗读者》作为一档央视综合频道和综艺频道黄金时段联合播出的文化节目,必须拥有社会的担当,通过节目为百姓打造一个情感表达的神圣殿堂,通过朗读的形式为平凡者发声。
朗读者第三季第三集观后感4
不久前落幕的《中国诗词大会》,让观众见识了主持人董卿由内而外散发的文化气质;而即将开播的一档阅读类节目《朗读者》,则会让观众进一步看到她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朗读者’与大家的遇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更多的美好。”首次担任制作人的董卿16日在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朗读者》每期设置一个主题,由五六位嘉宾分别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并朗读能表达自己情感的文字,董卿负责串联。节目近几期主题为“遇见”“陪伴”“眼泪”“第一次”,嘉宾则包括杨利伟、刘震云、濮存昕、斯琴高娃、蒋雯丽、许渊冲、柳传志等,将于18日起每周六日在央视一套、三套晚间播出。
董卿说,《朗读者》的朗读文字包罗万象,有翻译家许渊冲的弟子们用中英法文为他朗读的文学经典,也有来自成都“鲜花山谷”的丈夫为妻子献上的自创情诗;有贾平凹《写给母亲》这类表达大众情感的作品,也有如柳传志写给儿子婚礼的个人感受。
“《朗读者》的文字和个人的情感紧密结合,朗读者的情感故事和之后的朗读内容在情感串联上将完成统一。”董卿说。
她认为,文字的作用是准确地传递信息、传递情感,文学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文学本身就是对共通情感的精准描述。“《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
据介绍,相比于文字,《朗读者》更注重“人”,节目不但要塑造立体的人,更是通过情感的纽带联系不同时空的生命。
董卿说,针对不同主题,每一位嘉宾都带着自己的故事来讲述。在来到《朗读者》之前,每一位嘉宾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而《朗读者》要呈现出他们作为“情感人”的一面。
“柳传志是著名的企业家,但《朗读者》中他的身份却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他要朗读在儿子婚礼上的讲话,那种紧张、兴奋和幸福综合的复杂情感是他最真实的内心。”董卿说,“世界环球小姐张梓琳要给女儿读的作品是刘瑜写给孩子的《愿你慢慢长大》,观众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那颗跳动的心脏。”
首次作为制作人的董卿,谈及做《朗读者》的初衷时说,几乎所有综艺节目形态她都已经尝试过,她需要改变,这是《朗读者》诞生的偶然性,但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朗读者》的诞生又成为一种必然。
从《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到《传承者》《非常传奇》,严肃的文化类节目近年来不断走红荧屏。正如主持人白岩松所说,董卿制作并主持的《朗读者》有着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意义,“《朗读者》是一个回归本源的过程,朗读虽然是一个现代的字眼,但是中国文化一直以来多是以读、说的形式进行传承的”。
朗读者第三季第三集观后感5
早听说央视新增了《朗读者》节目,很受欢迎,可时间不对,一直没看过。昨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终于有幸目睹,果真被深深吸引。节目由“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女董卿策划并主持,一流的创意和制作,饱含文学精髓之美,观后感想如下:
一、形式新颖。朗读者名人居多,来自不同岗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章诗歌,读给自己最爱的人听。其中濮承熙读了老舍的一段文字送给曾经帮他做手术的荣医生,荣医生是他生命中的恩人。朗读者自己的故事加上老舍的故事,构成一部心灵上的交响曲,让听者无不为之动情。这样的形式让读书变得生动有趣。
二、内容广泛。朗读的内容知识面广,有小说、诗歌、书信、译文,同时还面向不同人群,能引起更多人共鸣。如:有成功者读给恩人听的;有父母读给儿女听的;有情人读给情人听的;有援外医生读给有志青年听的;还有高龄老教授听学生读他的翻译作品.....。听者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收获感动,收获快乐,收获人生的启迪。
三、引导观众爱上阅读。朗读者读的诗和文都是央视精心挑选的,名人名作居多,听到好的文章就有找来一读的冲动,读书可以养身修性并提高鉴别是非能力。央视这档节目引导了观众多读书读好书。
《朗读者》集娱乐和学习为一体,是宣传正能量的好节目,希望她越办越好,我会持续关注,也希望更多的朋友都来看一看,我们一起吸取知识的营养。
朗读者观看感悟
【第4篇】大国外交第三集中流击水观后感
大国外交第三集中流击水观后感1
专题片《大国外交》开播以来,受到了社区党委高度重视,组织了党员干部认真观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的中国外交新思路、新理念。《大道之行》中通过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明确了新形势下对外工作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使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自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深化以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目标的全方位外交布局,确立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展现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和意志,创新全球治理理念和实践,引领中国外交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众行致远》,主要向我们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构建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大国外交充分体现。我国一向重视构建大国关系稳定框架,同俄罗斯在很多领域的合作都取得实质性进展,同美国领导人频繁会晤,双方关系保持稳定发展势头,同欧盟就加强战略合作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双边关系,共同守护亚洲和平安宁,深入对接发展战略,以邻为善,以邻为伴,推动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重视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双边合作,通过援助、经贸合作等多种方式,提升双方关系。专题记录片中生动鲜明的历史外交场景回放,鼓动人心的海外救助,贯穿始终的大国崛起情怀,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议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大国外交第三集中流击水观后感2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是不断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播出后,备受大家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以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为顶层设计,通过直面挑战,不断探索,深刻回答了中国怎样面临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新格局的问题,为世界继续深化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提出了中国方案。五年来,中国外交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有力践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具体体现,是继续坚定不移的坚持“四个自信”在外交领域的成功缩影。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数十年曲折探索,中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改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实践证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中国式的现代化”为解决世界发展难题提供了来自中国的新思路。近年来,伴随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引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自身发展带动沿线国家共同进步、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不断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深入合作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倡导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外交实践,无不植根于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的今天,中国对外工作的历史方位、指导思想、主要任务愈发明晰,必将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砥砺奋进,破浪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大国外交第三集中流击水观后感3
近日,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开播,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片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一系列“大国外交”行动,特色鲜明,亮点频现,彰显了低调务实、自信真诚、坚守传统而又与时俱进的中国外交气派,对于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如何经营好自己的“朋友圈”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党员干部管好自己的“朋友圈”,首要是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坚定政治立场。外交的积极开拓离不开内政的稳定发展。我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实现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为对外工作赢得了巨大优势和机遇。面对价值观日趋多元的社会环境,党员干部开拓“朋友圈”,要做到政治上清醒坚定。由于党员干部手中掌握着权力,身处各种利益圈中,周围不乏别有企图的人攀附,如果盲目结交朋友,容易被人利用,一些官员深陷腐败泥潭的原因之一就是交友不慎,被不正之风侵蚀,逐渐丢掉原则,走向堕落。只有政治立场坚定,工作中才能始终牢记宗旨意识,才能把握正确的“权力观”,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就很难找到可乘之机。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环境下,党员干部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和自省,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真正做到“严以修身”, 做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表率。
党员干部经营好“朋友圈”要学会亲民。“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外交,不恃强凌弱,不欺压良善,坚持真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与世界各国平等互利,共谋发展。党员干部拓展“朋友圈”要亲民,真心诚意和群众做朋友,放下架子,深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与群众推心置腹,坦诚相见,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接受群众批评,虚心接纳群众提出的建议意见,以群众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来考评自己的政绩。
大国外交第三集中流击水观后感4
8月28日晚正式开播了六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的第一集《大道之行》。我本着敬畏的态度观看了此片。
它应该算是全片的一个“总论”也是“概述”。这一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外交领域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展开论述,我想没有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可以做到如此,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完成28次出访,飞行里程约57万公里,累计时长193天,足迹遍及五大洲、56个国家以及主要国际和区域组织,真正做到了中国外交举要驭繁、砥砺前行,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所到的每一处都掀起一阵魅力旋风,各国也都用最高规格甚至超高规格接待我们这位中国贵宾,这些足以彰显我国在世界各国的地位。
观看完第一集我就可以深深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格局、大气魄、大手笔精心谋划、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引领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恢宏历程,充分展现我大国领导人风采和当今中国“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形象。
我想我们应该庆幸我们有这么一位坚定、亲和、睿智的中国领导人,让世界得以接近中国、读懂中国,更加深切体会到一个大国迈向复兴的梦想与执着、兼济天下的智慧与担当。新中国的成立,让中国人民站起来;改革开放近40年的巨大成就,让中国人民富起来;如火如荼的大国外交,让如今中国阔步走在强起来的大路上,也让我们不再仅仅停留在“发展中国家”的道路上。
让我们大家一起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学习,共同建设我们的“家”。
大国外交第三集中流击水观后感5
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完成28次出访,飞行里程约57万公里,累计时长193天,足迹遍及五大洲、56个国家以及主要国际和区域组织。5年来,我国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展外交工作,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深化了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目标的全方位外交布局,确立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展现了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和意志,创新了全球治理理念和实践,引领了中国外交锐意进取、不断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关键环节。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对我国丰富外交实践的提炼升华,同时也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遵循指明了重要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中国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梦的同时,在外交工作中,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主动承担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中国的担当永远不会缺席。从顶层设计到深耕细作,习近平主席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前行,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贡献智慧,提供方案。中国理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打造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秉持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原则,中国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实现合作共赢。
中国将继续做国际形势的稳定锚、世界增长的发动机、和平发展的正能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大国外交观看感悟
【第5篇】筑梦中国第三集观后感
筑梦中国第三集观后感
筑梦中国第三集观后感
观看《正道沧桑》,透过社会主义运动陆续上演的一幕幕有声有色的活剧,总感到眼前像有一支理想的火炬在熊熊燃烧,无论是黎明还是黄昏,是风狂还是雨骤,它都始终引导着人们向着崇高的目标奋然前行。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和支持自己的力量,但美好的理想还是鼓舞着他们一直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留下了令人至今感动的人生。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巴黎公社社员对资产阶级堡垒的首次攻击虽然失败了,但《国际歌》唱出的“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奈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雄壮歌声,一直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向旧世界发起一次接一次的猛烈战斗。而在列宁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等到“冬宫炮声”响起的时刻,资本主义的链条终于被炸得断裂开来,社会主义理想第一次结出了轰动世界的果实。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正如电视中那位接受采访的专家所言:“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成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是的,有梦想,更需要有动力,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在十八大后,“中国梦”已经成为13亿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追求,而“正能量”也成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动力。或者说在中国,只有“正能量”才能推动 “中国梦”圆满实现,“负能量”对实现“中国梦”没有积极作用。还记得,清末启蒙思想家龚自珍有一句名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意思是说,要掌握“大道”,必须先研究蕴含着“大道”的历史,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要实现中国梦的“大道”,就必须研究社会主义的历史,以史为鉴,寻找传播正能量,去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负能量,去伪存真,去糟粕留精华。而现在我们可以分析古今中外历史上对社会主义发展影响深远的经验教训,同时深入挖掘、认真梳理、总结升华,得到我们最需要、最精华的理论、实践经验,它们将会是我们实现“中国梦”漫漫征途中不可多得的巨大精神财富。
近代世界,无数的社会主义先驱们不顾一切地追逐立志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甚至不惜为此牺牲生命。为什么,他们是为了什么?答案很简单,他们有理想。
很多人可能会说又是这种俗气、无聊的话题。当然,曾经的我也是其中一员。说理想,谁不会,“理想是美好的,而现实是残酷的”,这是我们的感慨,也是我们的无奈。要说我们的理想,其实也很简单,因为中国梦不仅仅是我们对祖国的期许,更多的也是包含着我们对自己未来的美丽规划蓝图。就业压力、住房、婚姻等等,都是我们21世纪大学生面临的不可回避的压力,我们只是想平平淡淡的生活,或者说生存下来,而这就是我们的理想。
看到这儿,可能又有人想到了,不少历史学家、哲学家讲过理想信念产生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时代英雄。而现如今中国正需要这么一群为了“中国梦”立志高远,努力奋斗的继承者,现在的80、90以及00后,自私心太强,个人主义盛行,还不堪担当如此重任。客观的说,我个人而言很反感这种观点,要实现中国梦,确实我们任重道远,或许我们缺乏那种担当,但是丝毫没有逃避自己的责任。自私、个人主义更是无从谈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在各种前所未有的压力、竞争中,生存下来才是我们面对的首要目标,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更别提实现梦想,奉献祖国这些话题。在我们看来,实现自己的小中国梦,就是在为实现大中国梦开路搭桥。
而我们,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必须认真学习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史,只有做到以史为鉴,我们才能居安思危,盛不忘衰,也才能看清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具备的素质,更好的促进我们的学习和工作。
【第6篇】英雄儿女第三集极限战争观后感
英雄儿女第三集极限战争观后感1
走出阶梯教室,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电影《英雄儿女》里的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不断地在我脑海里播放。这部影片主要讲的是我国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抵抗美国人发起的侵略战争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其中有一个片段直到现在还让我记忆犹新。
有一个叫王成的志愿军,为了在第一时间给王政委报告前线的情况,背着又大又重的通讯机,在前线的炮火中穿梭。美国军队从山脚下登了上来,而援军却还没有赶到。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他拾起手榴弹向美国兵扔去,虽然王成叔叔仍在和美国人做着殊死搏斗,可是他一个人又怎么能抵挡得了美国人的千军万马呢?这时王成叔叔突然发现了炮灰里的一支爆破筒,他登上山峰,手持爆破筒,高呼“打倒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便抱着爆破筒和敌人同归于尽了。
看到这儿,我的双眼上多了一层白雾,我哭了,是发自内心的哭。看到王成叔叔的英雄形象,再想想我自己,我真的有点无地自容。记得一次遇到一道数学难题,我想了一会儿做不出来就放弃了,如果是王成叔叔,一定会坚持不懈一直思考下去。他连死亡都不惧怕,难道还会害怕一道数学题吗?而我却害怕思考,轻易就向困难低头,真是太不应该了!
我们现在这样好的学习条件,是革命先烈们用青春、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学习王成叔叔的革命精神,好好学习,更要像周恩来爷爷一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英雄儿女第三集极限战争观后感2
我们看了《英雄儿女》这部影片。在战场上,王成所在的连队为了拖住敌人,坚守537号高地,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延缓了敌方占领重要据点,为我军最后胜利,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在寡不敌众被敌人重重包围之中,王成毫不畏惧,用报话机向我军指挥部高喊:“快开炮!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对准我的阵地开炮!”随即拉响爆破筒,俯身冲向敌群,大义凛然地与敌人同归于尽。
看完这部电影,我心里很不平静,好个“为了祖国,向我开炮”,开炮,意味着粉身碎骨,但为了祖国这一崇高目标,王成心甘情愿。这里没有一点私心杂念,真可谓“生命诚可贵,祖国价更高。”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的鼓舞,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专家、学者如水流千里归大海,纷纷回归祖国,与祖国同甘苦共患难,为四化大业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英雄的画面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如果没有千千万万个像王成一样的英雄,就没有我们伟大的国家,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王成只是一名普通战士,但他对党无比忠诚,对人民无比热爱,对敌人无比仇恨。在最危难的时刻,宁肯与敌人同归于尽,也不让敌人得到一寸土地!
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大公无私,是因为他有一颗为祖国为人民的赤胆忠心,是因为他随时随地做好了为理想献出青春和生命的准备。我们的国家刚进入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事业正在艰难起步,我们的国家和欧美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做好,才能让祖国变的更美好。
英雄儿女第三集极限战争观后感3
假期,妈妈推荐我看了《英雄儿女》爱国电影。
当看到电影时,竟然是没有颜色的!这是我第一次看这样没有颜色的电影,妈妈跟我说这是黑白电影。电影主角——王成为了消灭敌人,在紧要关头牺牲了自己,他的勇气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们今天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是无数个像王成这样的英雄,牺牲自己而换来的。妈妈说:“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生活”。但是,对于那个战争年代,我依然无法理解,还 好最近电视上不断播放爱国公益广告,看到阅兵仪式的幕后训练,让我感觉到为保卫我们的国家所具有的强韧与担当。
英雄儿女个人感悟
【第7篇】在一起第三集催泪片段观后感
在一起第三集催泪片段观后感1
在这个春节,本应热闹的街道变得无比冷清,本应团聚的亲人却没有见面,本应上班上学的人们也把自己闷在家中。因为瘟疫肆虐,这个冬天好像更加寒冷,等待春天的时光好像无比的漫长。但这个冬天并不寒冷,因为有一颗颗热切的心在抗疫前线奋斗,因为有一群群热情的人在医院工作。这些爱,足以温暖这一整个冬天。当全民同心战疫情时,春天也一定会更加明媚的到来。
疫情阻断了交通,但阻断不了爱。都说患难见真情,这一次,我们也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与温度。
我看见,无数医务工作者,主动递交请战书,要求支援武汉。他们放弃了假期,放弃了安逸,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舍生忘死,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第一线。他们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顾个人安危,将自己的青春燃烧奉献在这无硝烟的战场上。他们为我们筑起最坚固的防线,让所有人对战胜病毒有了信心,有了底气,也让所有人都放了心。他们穿着防护服,带着护目镜,经常累得气喘吁吁,汗水湿了衣服,脸庞被口罩勒出了痕迹,但他们从不叫一声累,喊一声苦。他们是这个冬天最美,最暖的逆行者。
我看见,尽管是大过年,但为了抗疫,还在加班的劳动者。过年,本应该回家团圆,但交警叔叔还在高速路口盘查,快递小哥还在为不能出门人们配送果蔬,保洁工人还在街道上喷洒消毒水,货车司机还在为武汉送去物资,建筑工人还在建设医院。他们忙忙碌碌,看似平凡且渺小,但正是这些人,支撑起了这个疫情肆虐的中国。平凡不等于不重要,他们同那些医生一样,都在这非常时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无论这力量,这爱是大是小,但都是一样的温暖与重要。
我看见,所有的中国人,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听从指挥。尽管无聊,但我们绝不出门,这就是为阻断病毒传播贡献了力量。百姓捐钱捐物,支援武汉。这些物资,带着人们对武汉的关切和问候。无论是一只口罩,还是一套防护服,都代表着人们同心协力抗击疫情的决心。
这个寒冷又温暖的冬天,无数奉献者为我们连接起爱的桥梁。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如果所有人都献出一份力量,那么这个力量会很大,当全民同心抗击疫情时,我们就已经知道,我们一定会胜利,春天一定会到来,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在一起第三集催泪片段观后感2
本该是家人团聚,可是包括武汉在内的各地医务工作者却挡在疫情之前,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护佑人民健康的坚固长城。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逆行者”还有很多各行各业的人们:加班加点紧急生产紧缺的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的工厂工人们,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们、铁路、警察、环卫、街道、战士等等。
驰援武汉的第二天,年轻护士金珊递交了申请书。金珊的母亲是一名退役军人,2003年抗击“非典”时作为医院检验科大夫战斗在第一线,当时金珊还是一名护校学生。“母亲给我作了榜样,所以这次我毅然决然报名来到了武汉。,他们都非常棒,我决心向他们靠拢,发挥自己的专长,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甚至有的退休老员也递交了请战书:“虽然我们年纪偏大了点,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精神没退!”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刻,从不会缺席。
在疫情面前,我们看到医院和医疗卫生单位基层组织积极靠前指挥调度,组建突击队、设立先锋岗,组织广大医护人员冲锋在前、战斗在前,视病房如战场、视病人如亲人,临危不惧、恪尽职守,争当“最美逆行者”。各级街道、社区则围绕疫情防控工作,建立责任区、设置责任岗、组建防控先锋队,组织和干部带头分片包干、全覆盖登记排查、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
在一起第三集催泪片段观后感3
2019年阴历12月,武汉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几天时间就席卷了全国,许多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都奋战在前线,之后让我讲讲下面几位代表性的人物。
第一位,就是卫健委员专家组组长:钟南山。他是2003年抗击sars病毒的重要人物,是一位大功臣,如今他都80多岁了,仍然奋勇在前线,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第二位,他是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他身患渐冻症,是医学界称为“治不好的癌症”,可他还是奋战在一线,直到快坚持不住的时候才说出来,那一刻,他感动了整个中国。
那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呢,最好的方法是少出门,为什么要少出门呢?因为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病毒在外面,而你在屋里,病毒是没有机会找到你的,如果必须出门,那一定要带口罩,为什么呢?因为口罩可以把空气中的病毒给过滤在外面,这样,病毒就进入不了你的身体里了。出去回来以后,要用酒精消毒,之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就可以把病毒给洗掉。对了在家里还要多开窗户,多通风,要不然,病毒一直会在你的家中飘来飘去,如果开窗通风了,病毒就会被吹到外面,这样你的家中就没有病毒了。
最后,我们还要听国家的安排,这样就可以保护我们自己和自己的家人的安全了,我叫许岚清,我要为自己和国家负责。
在一起第三集催泪片段观后感4
2020的寒假以悲情的方式打开了……
寒假里,我本以为会有一次愉快的旅行;寒假里,我想去电影院里看几场电影;寒假里,我想和好友去山上尽情玩耍……然而,措不及防的疫情让我这些美好的愿望都变成了幻想。
新型冠状病毒的疯狂蔓延,使疫情从相隔万里的武汉入侵到了云南。确诊人数一天比一天多,疫情似乎越来越严重,好像离我越来越近。高速路和各小区都开始封路了,沿路的商场和餐厅也都关门了,老百姓都戴上了口罩。疫情覆盖了爸爸妈妈的朋友圈,每天打开手机都是各种关于疫情的新闻,每天早上爸爸妈妈讨论的话题都离不开疫情。什么“今天又新增了多少人”“哪里的疫情又变严重了”……我已经很多天没有下楼了,外面的阳光暖暖的,可是街上空荡荡的,就像个无人区。每天我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监督爷爷奶奶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新型冠状病毒就这样一点点的入侵了我的生活。
2020的打开模式可以订退吗?不可能!只有往前走!“黎明的那道光会越过黑暗,打破一切恐惧。”那道光是——“既然国家需要,那就要去。”这句话是已进入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说的,。17年前,他是非典战役中的英雄。17年后的今天,他即便是挤在餐车的一角,也要第一时间奔赴疫情的中心武汉。“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这句话来自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7位医生,在他们的联名志愿申请书里,简单的一句话,却让很多人的眼睛湿润了。“逆行者,无怨无悔。”踏上回家过年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医生吴小艳,得知医院发布医疗支援的号召后,第一时间下车返汉,成为一名“逆行者”……
一个个白色的身影,一次次的前仆后继,当我们在欢度春节时,这些白衣天使都勇敢的站在抵抗疫情的第一线,为我们挡住这可怕的病毒,用生命为我们筑起一道道的防护墙。这些白衣天使,是多少人的希望,尽管他们身上背负着巨大的重任,但他们仍含笑面对。白衣天使,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2020年像一部电影,最大的反派是人类自己。但是,请不要对2020失望,要相信,总有温暖在传递,总有英雄的光辉照耀着世界,在看到或看不到的地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要我们相信。
在一起观看感悟
【第8篇】看《雄关》政论片心得体会观后感精选5篇_看雄关第三集有感
2020《雄关》观后感
这场全面抗击新冠战争已打响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临一线,10日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当前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再接再厉、英勇斗争,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那么多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广大干部职工……他们逆行而上,为阻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扩散无私奉献,他们是最美逆行者,人民阻击战里他们是冲锋陷阵的战士,人民是他们最强大的后盾。全国上下严格按照党中央防控部署,高度自觉,群防群治,一道道抗议防疫的壁垒巍然耸立。习近平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在胶着对垒的紧要关头,一定要坚持下去,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全民动员抗击新冠,人民群众能够自我防护和正确理性看待疫情,这是一场人民阻击战,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我们才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这也是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相信只有坚持全国一盘棋,严防死守不懈怠,才能够共克时艰,取得人民胜利。
2020《雄关》观后感2
2020年初,从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到现在,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的情绪都是一样的,担忧和期盼交杂,欣慰和感动同步。从那一个个义无反顾“逆行而上”的背影,到那大雪深夜里坚守岗位的身影,到“我没钱,但我能出力”默默送菜的菜农,再到外国街头得到一个又一个温暖拥抱的中国留学生……每一条疫情防控动态都牵动着中国人的心,而也一直有一股力量将我们的中国心紧紧得连在一起。
从容坚定,最美“逆行”。元宵佳节的一早,我的朋友圈被一群姑娘的照片“霸屏”,这是万盛派出的第一批抗疫队伍。据了解,她们是15名护士,平均年龄29岁,都是业务能力比较强的佼佼者,当中有一位年轻妈妈,孩子只有7个月大,为了上战场,刚在几天前断了母乳。视频里她们掷地有声,郑重宣誓:“一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和感染患者救治工作,坚决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看着她们背着行李包踏上大巴车从容而坚定的背影,我感觉热血沸腾,但视频转瞬的一个细节却让我泪流满面。虽然短短几秒,但我还是捕捉到一个年轻女孩朝着车下同仁挥手时眼里闪烁着的泪花,她后排的那个女孩,在发现摄影机后迅速把脸埋在臂弯处失声哭了起来……她们是勇敢的战士,却何尝不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虽然把最刚强的一面展现给了所有人,但在心里仍然有着万般牵挂。
将爱接力,默默传递。大概因为这本该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姑娘们却背井离乡、踏上征途,这一条微信推送在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内就阅读上万,这座小城的人们相继转发,有的献上祝福,有的抒发感想……我也一样转到了朋友圈,配上了文案,因为以前在医院工作过,感触肯定更是颇多。一位阿姨看到后私信我说,能不能帮她打听一下这几位姑娘的情况?我起初不解,后来她说,她的孩子跟她们一样大,看到视频后她也大哭了一场,虽然不曾相识,但那种心情却是作为一位母亲无以言表的。她想在元宵佳节之际,给她们的孩子包个红包或是给她们的父母买点小礼品,总之,想献出一份力量,让姑娘们知道,在她们默默奉献的身后,有人也在默默地爱着她们,帮她们守护着家人。
春天已至,未来可期。以上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虽然万盛不是重灾区,但顽强拼搏奋勇向前的共产党员,义无反顾日夜奋战的医务人员,风里雨里坚守岗位的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以及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普通群众……一样都不少,我想这就是中国精神,正在祖国的各个角落遍地开花。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如何复工复产作出了明确指示。2月24日,万盛全区恢复正常上班,我们也陆续看到了全国各地有序开展复工复产,对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对疫情防控更是充满信心。面对疫情,中国政府有条不紊,快速采取行动,这些举措都起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相信,樱花漫天的江城、热干面香的清早,一定就在不远的春暖花开之时。
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感受到了国难当头民生至上的中国力量,我们见证了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中国精神,我们看到了大城小县众志成城的美丽身影……而这些不同寻常的种种,仿佛是在告诉所有人,不管遇到任何困难、任何考验,中国都不会被打垮,因为苦难中开花的中国,有着最可爱的中国人。
2020《雄关》观后感3
今年对我们国家来说是重要的一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对我们青年一代来说,是面临学业压力、考研形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的一年。
在新冠病毒来袭之时,我们看到青年医生前赴后继地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让我们看到“不被看好的那一代”如今已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一个拥有着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青年一代的中国,更将是无所畏惧的!
2020《雄关》观后感4
他们默默守护的,是亿万人民的幸福。——题记
武汉疫情持续蔓延,一位“过气”老人也随之重回公众视野。
2003年,非典肆虐,67岁的他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
2020年,武汉有事。84岁的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
他,就是钟南山,一个力挽狂澜的逆行者! 就在几天前,钟南山院士一路生死逆行,冲到武汉防疫第一线。一天时间内,在三个城市来回奔波。当天航班已经买不到机票钟南山和助手挤在一列五点的高铁上,临时上车的他,只能在餐车一角找个位置,刚一落座就拿出文件研究,连日劳苦的他累得仰倒在座位上闭目凝思。
那一幕,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民!
每逢险情危机,“ 逆行者”的身影总是随处可见。于公众,有人赴汤蹈火,这是给予更多人的定心丸;于那些白衣天使,执意迎难而上,是对“职业”和“专业”的诠释。人对“逆行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但需要每个人做的,还不只是致敬, “战斗状态”下,方方面面都需要以自己的努力和作为,让他们的付出不白费,汗水不白流!
一则则令人感动振奋的新闻报道,网友们纷纷为这些逆行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点赞,致敬白衣天使,感恩奋战在一线的他们,在做生命的守护神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时此刻,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迎难而上的医护工作者,就是最伟大的英雄!致敬武汉伟大逆行者,期待你们平安来!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宅在家里,少去人流多的地方。出门要记得戴口罩,不参加各种大型聚会,不为祖国添乱。
我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在逆行者们的艰苦奋斗下,更在以习近平主席为党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疫情一定能得到控制,我们的生活定会越来越美好。
2020《雄关》观后感5
新年,一个美好的词语,一个欢庆的节日。可2020年注定是中国人最暗淡的一个春节,因为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突然出现,全国上下人心惶惶。但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并没有击败我们,反而使中国2020新年成为了一个最充满热血与斗志的历史时刻。全国同胞众志成城,共抗疫情。一个个英雄不断涌现……
他们是英雄——白衣天使。一颗颗炽热的心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一个个凡人写下令人潸然泪下的请战书,医生护士们抛下家中幼小的孩子,与父母,恋人分别,他们义无反顾的奔赴疫情第一线。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口罩,因为戴的时间太久,脸上出现了勒痕,有一些护士甚至把自己漂亮的长发剃光……春节,这本是个万家团圆的日子,但他们却奋然前行。他们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他们是最需要我们致敬的英雄!
他们是英雄——工人。虽不在第一线奋斗,但却和医生们一样,他们夜以继日地在工厂工作,正赶班制造口罩或防护服,制造更多的防疫用品。面对陆续增多的发热者和日渐短缺的资源,当前急需的是床位和医疗物资的支援,而这群人,就是强大的物资后备队,他们也是最需要我们致敬的英雄!
他们是英雄——正义者。时隔十七年再一次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在危难之时仍然选择义无反顾的顶风而行。他们与我们素不相识,却愿意为我们赌上性命。他们是老当益壮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他们说真话,做真事,用语言鼓励全国人民,用行动救治亿万民众。虽然有些人散播造谣制造恐慌,隐瞒真相,但是在他们面前都昭然若揭,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和谴责。这世界,正因为有了这些正义者的守护,举国上下一片清朗。他们也是最需要我们致敬的英雄!
英雄都是勇于挺身而出的普通人。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是他们的品格;心怀苍生,护国安好是他们的风范。我相信,祖国一定能战胜所有困难,英雄们定可以平安归来,我祈愿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