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拍得真好,刚看了几分钟就觉得好,然后这种感觉一直延续。
电影的魅力来自视觉和听觉的综合。这其中的奥妙很多,高手们可以运用得出神入化,好象听说过隔七八分钟就要调动一次观众情绪。我不是专业人士,讲这个不在行,只知道凭常识有一些可以打动我的要素。比如演员的真挚,比如肢体语言的暗示,场景的辅助,色调的选择,音响的搭配,以及适当的对白,各种组合让观众动情了,就是电影艺术的成功。
《何以为家》中最成功的是真实,真实的人演真实的事件,真实的场景,真实主角和配角。男主人公在影片中刚出场就是一个好哥哥,知道11岁的妹妹萨拉来姨妈,就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她当姨妈巾。动作的熟练和话语的世故,配着稚嫩的脸庞和无邪的大眼睛,一下子就把观众的同情心高高吊起。接下来,怕妹妹被妈妈卖就试图带她走,但他没能阻止妹妹被卖的命运。接下来的故事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生活让只不过还是孩子的他背负起并不属于他的沉重,他在求生的过程中越是聪明勇敢,观众就越是掉眼泪。那种空洞麻木的眼神,那种想要极力逃离的无力,那种对“瑞士”美好生活的向往;11岁的妹妹贩卖给商贩,由于怀孕出血,却因没有身份证明医院拒收,导致妹妹死亡。这些一次次震撼着观众。
片中尤纳斯的妈妈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她被捕时挤掉奶水的镜头真的很震撼,喂奶的妈妈都知道奶水对孩子意味着什么,但她回不去了,只能挤掉奶水,她可能最担心的是宝宝会不会挨饿。片尾尤纳斯找到了,回到了妈妈怀抱,这一段相信许多妈妈会失声痛哭。
影片所有的这些镜头语言,指向的是“呼吁给予移民合法身份”,事实上影片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由于这部电影广受好评,男主角也得以改变自己的现实生活,现在他和一家人都搬到和平的国家,他也梦想成真,能够像其他同龄人上学,过着幸福安稳的生活。
但是,给予移民合法身份,这个问题并非不能讨论。80年代张明敏有首歌中的歌词,“这把泥土,这把泥土,春雷打过,野火烧过,杜鹃花从中开过;这把泥土,这把泥土,祖先耕过,敌人踏过,你我曾一同走过”。应该说,家国情怀、领土意识、种族观念在当今的认同度还是很高。武力侵略当然受挞伐,和平移民的弊端在一些地方也逐渐显露。
本文无意讨论移民,只是想讲,任何艺术都是有理念倾向的。《何以为家》这部电影可以说有鲜明的创作目的,它的所有元素和手段都是服务于这个目的。取得如此好的艺术效果,对创作者来讲,很重要的当然有技巧熟练的要求,更重要的他们有执着的信念!
所以说,《何以为家》通篇展现的镜头语言魅力,除了真实的事件、真实的场景、真实主角和配角,还要加上——创作者真实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