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前我查阅了相关的影片信息,评论称:电影《邹碧华》是学习弘扬邹碧华精神的生动教材,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载体,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观影后我不禁赞叹:名副其实,果不其然!
再华丽的外表总须有实质的内在去打底,再完美的形式总须有生动的内容作衬托。我深切地感到,这影片的主题无疑就是“生命是短暂的,而精神却是永恒的”。为了寻求“短暂与永恒”的辩证统一,我丝分缕析寻找答案。当然,我找到了:
(一)质朴的语言蕴涵着深邃的思想。“走上这个岗位,就得承担起这个岗位的使命与责任”、“对上,该争取时要争取;对下,必须要有担当”、“怀才就象怀孕一样,时间久了总会看得出来”、“每个人在这个世上都是过客,只有做些事情才能留下永恒”……这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闪烁着哲学的光芒、折射出崇高的思想、展现了博大的胸怀。
(二)寻常的举动彰显着伟大的人格。邹碧华初到长宁区人民法院就任时,处理一群情绪激动的上访者,面对投诉的群众,不卑不亢,让他们排队安检后进入法院,他亲自接访座谈,详解民情民怨,继而深入街巷民宅现场调查,帮助百姓讨回公道;年轻女法官陈阳被人误会抓伤脸,产生职业困惑,选择休假逃避,他又是安慰又是引导,既像兄长又像老师,有针对性地帮助新人解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感;在司改办给康达过生日时,他为康达和在场的所有人诵读特蕾莎修女的诗句《无论如何》,这特殊的节目表演从众人开始的一脸茫然到最后的一阵掌声,充分展示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一个个再寻常不过的场景,让人们从平常中看到了不凡、从细小中见证了伟大。
(三)平凡的业绩体现着不朽的贡献。他根据自己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结合自己深刻的思悟,独创了《案件审判九步法》,这本书连同他的很多学术著作,为后来者提供了业务学习参考和司法实践指导;在司法改革实践中,他带领司改办全体同仁,不辞千辛万苦、天天熬夜加班,反复调研求证、力求科学合理,经历五百多个日日夜夜、一百多次的方案修改,终于为司法改革探出了新路、开出了先河……他在司法工作岗位上,坚定地塑造了“公正为民、敢于担当、忠诚敬业、崇法尚德”的职业精神,努力做出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人生如逝水,岁月太匆匆,未及回眸时,就已到了站。邹碧华——这位庭前的“独角兽”,终于在高强度工作下,积劳成疾。刚刚从华东政法大学演讲完毕,在前往徐汇区法院参加司法改革座谈会途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而与世长辞,享年47岁。用电影作为追记,以寄托人们哀思,这是一种极好的方式,正如同人们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去保存一份记忆和怀念一样。在影片的结尾滚动着习近平总书记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批示,“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人们无须记得太多,也无须说得太多,定格于人们心湖和脑海的只有八个大字:生命短暂,精神永恒!在他的精神感昭和激励下的人们,将永远奋进求索、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