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 > 观后感

《耿二驴那些事儿》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06-25 10:29:55 查看人数:460

2019年6月15日,龙城艺术电影沙龙举办了《耿二驴那些事儿》观影研讨会,参加活动的有沙龙会员、媒体代表,还有应邀参加的山西省文联、山西省作协、山西省电影家协会、山西省广电局主要领导,部分主创人员也应邀参加了活动。102分钟的影片全程笑声不断,这部由山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杨志刚原创剧本拍摄的影片让影友分外开心。我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也是看得最带劲儿的一个观众,谈点自己的感悟。

人物塑造有特点。众多人物都很正能量,又不高大全,每一个甚至有些并不浓墨重彩的人物也塑造得很出彩。耿二,第一主角,肯定是个正面形象,但是也给他全正的形象加了斜乎劲儿,比如他说白字,比如他在处理大问题上使用了小伎俩等。老主任,磨着、缠着焦炭厂为村里讨要欠款,但是在选举出新主任以后,他还是不放心,不敢放权,但是最后他也被征服了,买了驴加入了村里的养驴合作社;驴肉店老板胡娇,帮耿二出谋划策要回欠款,但是她也曾不由分说买走过钱寡妇家的种驴;耿二父亲,不同意儿子垫钱赎回钱寡妇的种驴,不同意儿子竞选村长,不同意儿子带着村民办养驴合作社,但是最后他也觉悟了,支持了儿子把自家的驴全部加入了合作社;镇长,开始对喊自己的乳名、跟自己一起玩尿泥长大的小伙伴很不屑,摆上级领导的架子,执意让村里种果树,到后来承认自己死搬教条,支持村里因地制宜,等等,这些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人物塑造的多样性,都使人物艺术形象更丰满,更贴近生活,使影片的故事表现力更强。

台词设计有特点。剧中大量使用了乡间俚语,如“铁匠不管木匠的活儿”“我不相信驴圈里能寻出马蹄印儿”等,很有农村气息,很有艺术表现力,让观众深深感受到编剧踏过万千门坎,走进百姓心坎的艰辛创作过程,在观影过程中为观众带来了轻松愉快和舒畅会意的阵阵笑声,使“扶贫”这个并不叫座的农村题材,实实在在让观众叫了好。

也说三点不足。一个是驴肉店老板的投资有点突兀,从玩笑的50块,到180万,个人认为,如果180这个数字没有特别意义的话,那么“50后面再加个万”就很好,因为当时连一两万的投资也寻不到。第二个是其他地域口音过重。巩汉林饰演的焦炭厂厂长,努力想说出山西口音,但是又不由得带出了唐山味儿。耿二作为第一主角,山西黄土高坡的村长,饰演者显然是个东北籍人,口音很重,之前看相关介绍,说有两个二人转演员,当时我心里还在想是不是二人台演员。第三个是偶有小品感。“弄巧成拙”也好,“弄巧成出”也罢,都不是农民语言,那是什么呢,是我们似曾相识的小品语言。个人认为还是使用更能表现农民朴实情感的原生态语言比较好。

从剧本到影片,是一个二次创作,我想在二次创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比如可能会受时长的限制,比如可能会受投资的限制,比如可能会受导演风格的限制,比如可能会受演员地域的限制,比如可能会受票房的限制等,在这么多困难面前,影片展现给我们的依然是满满的艺术感染力,不能不让人折服。从《耿二有点二》到《耿二驴那些事儿》,我们看到了文化扶贫的成果,看到了科技扶贫的成果,这对于正在扶贫和正在脱贫中的人和事无疑是一个鼓舞,有这样关注农村、农民的文艺工作者,有这样干事创业的团队,2020年一定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最后我想说,如果忽略“山药蛋派”这个标签,如果把这部影片放在全国来讲的话,口音是完全可以忽略的,而且因为有了你熟悉的那种小品口音,你会觉得影片更有意思。你问我《耿二驴那些事儿》要不要看,我要告诉你这部影片可以看,这部影片值得看,这部影片必须看。

《耿二驴那些事儿》观后感

2019年6月15日,龙城艺术电影沙龙举办了《耿二驴那些事儿》观影研讨会,参加活动的有沙龙会员、媒体代表,还有应邀参加的山西省文联、山西省作协、山西省电影家协会、山西省广电局主要领导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