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党员心得体会 > 党课心得体会

中国梦主题党课心得(精选3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07:01:52 查看人数:23

【导语】中国梦主题党课心得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3篇优秀的中国梦党课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梦主题党课心得,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中国梦主题党课心得

【第1篇】中国梦主题党课心得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梦,既体现了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内在联结,彰显了国家梦、民族梦与人民梦的高度一致,也是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与文化发展理想的集中反映。如果说,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反映了21世纪的中国人在社会发展方面的理想追求;如果说,共同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以及与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反映了21世纪的中国人在人的自身发展方面的理想追求,那么,中国精神则反映了21世纪的中国人在文化发展方面的理想追求。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深层底蕴。

一、中国梦是中国理想的通俗表达

梦想或理想,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着人们对自身前途的坚定信念。党的十八大以后,xx同志在一系列讲话中,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梦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揭示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第一,中国梦是对当今中国发展长远目标的通俗表达。目标是方向,是梦想,是任务,也是动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对求得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与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性任务。中国***在领导人民完成第二个历史性任务的过程中,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国发展的这一长远目标有过不尽相同的表述。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表述,一个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即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一个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即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顺利完成前两步战略目标之后,党的xx大在xx大的基础上最终把第三步战略目标明确细化为新的“三步走”:21世纪前XX年,国民生产总值比XX年翻一番;到2023年建党1XX年时,实现全面小康;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对中国发展长远目标的表述,其时间上的终点都是21世纪中叶,即新中国成立1XX年时。党的十八大后,在新“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即将实现之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后小康时代中国的长远发展,明确提出了21世纪的“三步走”战略:到建党1XX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XX年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再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中国梦的提出,解决的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后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目标问题,确定的是本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发展的更长远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就是对整个21世纪中国发展长远目标的简洁而通俗的表达。

第二,中国梦是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与治国理政思路的通俗表达。党的十八大后,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面对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方式亟须转变、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等新的形势,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及外部环境,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如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备受国内外关注。xx同志有关中国梦的一系列论述,就是对上述问题所作出的全面回应,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与治国理政思路的具体体现。这些执政理念与治国理政思路主要包括: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执政使命;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执政目标;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执政准则;以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执政方略;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执政信条;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以及与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为执政追求;以践行群众路线和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反对腐败为执政突破口等等。这些执政理念与治国理政思路,既体现了党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解答,又体现了中国***人执政理念与执政思路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第三,中国梦是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通俗表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从党的xx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到党的xx大提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从党的xx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到xx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些论述都充分表明,在当今中国,维系民族血脉、建设人民精神家园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如何确立社会普遍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维系和强化全体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信仰,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伴随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快速实现经济社会转型所引起的信仰缺失、精神迷茫等问题,始终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的根本任务。一个没有梦想、没有理想信念、没有精神追求和精神寄托的民族,注定是一个没有希望和前途的民族,一个没有真正幸福感和吸引力竞争力的民族,一个缺乏创新和活力的民族。中国梦的提出,不仅具有丰富的经济社会发展内涵,还有着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这意味着,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全社会共同的理想,确立我们共同的精神追求;就是要把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联结起来,把每个人的理想、信念和信仰联结起来,构建全民族、全社会共同的精神家园。

二、把握中国梦丰富内涵的三个维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其中既反映了我们在社会发展方面的雄心壮志,也反映了我们在人的发展方面的雄心壮志;既体现了我们在物质层面的理想追求,更体现了我们在精神层面的理想追求;既表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面复兴,也表明这一复兴是可持续的和不可逆转的。全面认识和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应当立足于以下三个基本维度:

第一是社会发展的维度。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之梦。具体说来,中国梦首先是中国现代化之梦。实现现代化,源于17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积贫积弱和全面落后,源于“落后就要挨打”的切肤之痛和自强不息、不甘人后的民族气节,源于中国尚未完成从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源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虽然经过100多年的努力奋斗,历经艰苦探索和艰难曲折,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越来越接近于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但毕竟这一目标还未实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实现现代化仍然是第一位和基础性的历史性任务。没有现代化,民族复兴永远是一句空话。同时,中国梦还是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梦。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并且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虽然我们已经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是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完全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先进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尚未得到充分展现和发挥。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事实上肩负着与发达资本主义进行制度性竞争的历史使命。按照邓小平的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重道远。因此,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吸引力,是当代中国人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中国现代化之梦与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梦是融为一体的。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我们所追求的社会主义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前者体现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后者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全面体现中国梦在社会发展维度上的丰富内涵。

第二是人的发展的维度。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一方面,中国梦首先是中华民族觉醒和崛起之梦,是中华民族重新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梦。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一直是世界上拥有人口最多的民族。但在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中叶的100余年时间里,曾屡遭西方列强的欺侮蹂躏。正是在中华民族面临着随时可能被开除“球籍”的危急时刻,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一次又一次地喊出了“振兴中华”“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口号,梦想着“睡狮”觉醒时刻的早日到来,梦想着民族大团圆的早日重现,梦想着中华民族早日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民族觉醒和崛起之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重新走在世界前列;我们的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梦,不是要高人一等,不是要建立霸权,而是要从自我封闭走向和融入到世界之中,成为世界各民族中的平等一员,享有应有的地位和尊严,为人类作出与我们的13亿人口与5000多年文明史相称的贡献。另一方面,中国梦还是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的发展之梦。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曾有过无数个五彩斑斓的个人发展梦想。当代每个中国人的发展梦想,如果用高、中、低三级目标来体现的话,那么,最低目标就是有尊严地生存,中等目标就是发展机会的平等,最高目标就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谓有尊严地生存,是指不仅个人的温饱等生存问题得到解决,做到衣食无忧,而且个人的基本人格、尊严得到保障,即生活得体面、有尊严。简言之,既要生存下来,又要有生存质量。所谓发展机会的平等,是指在满足个人基本生存需要的基础上,为个人价值的实现等高级需要的满足提供更多的条件和平等的机会。所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则是指根本摆脱物对人的羁绊与主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的高度统一、每个人的发展与所有人的发展的高度统一。总之,实现中国梦,不仅意味着中华民族要重新走在世界前列,而且意味着每个中国人都实现有尊严地生存,平等地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真正实现国家好、民族好、大家好。

第三是文化发展的维度。中国梦是中华文化复兴之梦。中华文化的复兴包含着两重任务:一是实现中华文化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历史性转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处在世界领先的地位,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到了近代,由于没能完成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成功转换,迅速被西方文化超越,处于全面落后的状态。近代以来,由于我们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方面有太多的摇摆,经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完成这一转换的任务依然艰巨。实现中华文化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成功转换,意味着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弘扬,更意味着中华文化呈现出时代的崭新风貌,因此传承和创新都是不可或缺的。传承与创新结合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华文化历史性转换的实现程度。二是建构中华文化的当代形态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有机结合。这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发展的目标,也是中华文化在当代发展的目标。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只有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中华文化只有与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从根本上说,中华文化的现代转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构,是中华文化复兴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三、中国梦的精髓是中国精神

同所有的人类梦想一样,中国梦固然包含着中国人期望实现且尚未实现的愿望和目标。但这些愿望和目标又不能简化为简单、具体的物化和量化指标。无论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还是从文化发展的维度看,我们所憧憬、追求的中国梦,事实上是我们所期望的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存境界,是我们为世界、为未来所提供的新的生存方式选项。任何具体的物化和量化指标,如果与相应的生存方式相脱离,对人来说就只是一堆机械的数字,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中国梦的真正魅力,在于中国发展模式的成功,在于这种发展模式所展现的独特生存方式,在于这种发展模式、生存方式所蕴含的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即中国精神。这应当成为中国梦的精髓。

何为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无疑应当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两大元素,但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应当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和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时代化和时代精神的民族化,是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灵魂。

中国精神从哪里来?来自中国奇迹和中国经验。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显著进步,人们对中国奇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关注也越来越深入。毫无疑问,中国经济连续30多年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快速跃升为世界第二,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中国奇迹已是客观事实。但人们更关注的是创造这一奇迹的奥秘何在?贯穿在中国经验中的精髓是什么?对中国奇迹的奥秘、中国经验精髓的探究,最终必然导致对中国精神的探讨。因此,中国精神是对中国奇迹奥秘的深刻揭示,是对中国经验精髓的高度概括。中国奇迹和中国经验正是中国精神的最外在表现。脱离3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奇迹与经验的梳理、总结和概括,任何对中国精神的归纳,都将是空洞和不得要领的。

中国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是中国理念与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可以包括很多、很丰富的内容,也可以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但其基本内核则是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这样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是中国奇迹和中国经验在世界观、价值观层面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核心价值在当代的集中体现,是当代13亿中国人共同理想和共同价值的集中体现。这样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既具有时代特点又具有民族特色,体现着当代中国人对当今人类面临的难题与挑战所作出的独特回应与独立思考,代表着当代中国人对人类思想与文明的新贡献。这样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价值,应当成为我们建构政治话语体系、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国际交往与秩序话语体系的出发点和依据,成为我们进行社会整合、制度设计与建设的价值支撑和理论依据。

中国精神如何弘扬?要靠中国故事和中国形象来展示、传承和传播。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波澜壮阔,是前所未有的壮举。但是我们需要一系列标志性的符号、代表性的人物和史诗性的中国故事,来记录中国奇迹、演绎中国经验、展现中国人的心路历程;我们也需要把30多年发展成就、获得的精神财富和生存智慧体现在中国形象上,转化成中国的软实力。只有用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国际通行的语言风格讲述当代中国的故事、展示当代中国的形象,才能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奇迹背后的东西,了解当代中国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精神追求,才能让当代中国的形象更有亲和力和影响力。只有善于挖掘、表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故事,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好、演绎好这些故事,才能使昨天探索的结晶成为明天奋斗的精神动力。这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才是对中国精神的最好展示,才是中国精神传承和传播的最好载体。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传统悠久的民族,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只有创造和拥有了新时代的中国精神,才称得上中华民族的完全复兴。这正是中国梦的深层底蕴。

【第2篇】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心得

面对奋斗征程中的坎坷与挫折,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面对人世遭逢的巨大自然灾难,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一代代的中国人,怀揣着梦想,追逐着梦想,挺直了脊梁,憋足了一股劲,胼手胝足,顽强奋斗,走出苦难,走向辉煌。“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发表重要讲话。***所说的话字字铿锵有力,句句饱含深情,不仅道出了我们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经历的苦难与辉煌,更是道明了中国亿万同胞满怀一颗颗赤诚的中国心,共筑最深层次、最核心的“中国梦”。

回首中华民族经历的百年沧桑巨变,将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分别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精辟表达。这三句气势磅礴而富有诗意的概括,引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

“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遭受着深重苦难的中华民族在历经艰难险阻的中华儿女的不断奋起抗争下,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他们抛洒热血,鞠躬尽瘁,探索奋斗,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中国梦”从此充满希望,光明无限。

“人间正道是沧桑”。现今的中国,是一条腾飞中的巨龙。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党紧紧联系人民、依靠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历经多少荆棘、多少曲折,多少灾难、多少奋斗,终于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梦”从此永不停歇,绝不更替。

“长风破浪会有时”。我们有辉煌的历史,更有广阔宏伟的未来。纵观国际国内大局,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改革创新、科学发展,这是中华民族强大的保证,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这个梦。励精图治的中国***,正带领着中国人民朝着这个目标“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梦”从此继往开来,终将实现。

把中国梦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需要付出长期艰巨的努力。在这个“圆梦”的征程上,我们要不断加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惧风险,不畏干扰,走好路,走对路,走正路。以坚定的信念朝着“到中国***成立1xx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xx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这个伟大梦想鼎力前进。

祖国富强是我们的梦想,人民幸福是我们的向往。让我们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用勤劳的双手托起伟大的“中国梦”。

“中国梦”凝聚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民族复兴的希望。对广大群众来说,实现宏大的“中国梦”的过程,自然是实现具体实在的“就业梦”“上学梦”“安居梦”的过程;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实现“中国梦”,必须把人民的期待转化为一项项具体措施,落实到一件件好事实事。“中国梦”是你我的梦,种种色彩丰富的梦想汇聚成梦想拼图。

“梦想是指引人类前进的灯塔”,“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少年英雄霍去病的梦想;“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是少年毛泽东的梦想。每个人都要有或大或小的梦想,这样才能使一生过得有意义,这些很小的梦想交织在一起,也就成为了一个国家的梦想。这些小小的梦想勾勒出“中国梦”的生动轮廓,融合成“中国梦”的共同底色。有梦想的人就会有希望,有梦想的国家必将强大!

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为了实现名族的伟大梦想,党领导人民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慷慨壮歌,终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复兴之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作为国家新一代的生力军,圆梦之旅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唯有把每个人的小梦想转化成现实,才能离“中国梦”更进一步,“中国号”巨轮才能扬帆远航,成功到达梦想的彼岸。

国家之梦,反应国民之梦;个人之梦,融为民族之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如果说个人的梦是小梦,那么中国梦就是个大梦,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一脉相承,无数的小梦就构成了大梦。对于曾教授这一观点,我甚是赞同,台下的同学也拍手称好。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更多的是有自己的小梦,这并不与我们的“中国梦”背道而驰。相反,只有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才可以圆小梦;圆了小梦,我们的“中国梦”亦是指日可待。曾教授也讲到,作为学生,当务之急就是努力学习,做个全面发展且适应新时代的四有新人,一步一步实现“中国梦”。

【第3篇】心系中国梦做好引路人师德主题心得体会范文

刻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袁贵仁说:“教育系统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要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为人民服务,对学校来说,谁是人民?就是我们的学生。”为学生服务,以生为本,育人为本,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教育作为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要为每一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最终实现梦想,把自己的梦和中国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因此,针对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或突出问题,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极有必要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好书、育好人”是中国梦的渴求,要求每位老师能够认真对待“教好书、育好人”的师德要求,自查、自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教育,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多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达到心灵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爱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

三、教师要学无止境,教书育人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也不能敷衍马虎,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 因此,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必须要有真才实学。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要强化“自育”意识,要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要以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

四、教师要为人师表,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先树人。”学生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家庭观等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诱导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管理班级……但是,我们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教师是“人梯”……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让我们牢记学无止境,为人师表,让我们用行动去播撒爱,让我们用爱去培育心灵,让我们站在学习落实中国梦的高度,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作用。

“中国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在前进道路上,虽然我们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如果都如“代表委员们用语言和行动给出的答案——实干、实干、再实干!”,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渊博学识与人格魅力,影响和感召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公平、正义的教育,掌握丰富的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同心同德共筑中国梦。

心系中国梦做好引路人师德主题

中国梦主题党课心得(精选3篇)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梦,既体现了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内在联结,彰显了国家梦、民族梦与人民梦的高度一致,也是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与文化发展理想的集中反映。如果说,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反映了21世纪的中国人在社会发展方面的理想追求;如果说,共同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以及与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反映了21世纪的中国人在人的自身发展方面的理想追求,那么,中国精神则反映了21世纪的中国人在文化发展方面的理想追求。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深层底蕴。一、中国梦是中国理想的通俗表达s…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中国梦范文

  • 党课学习心得体会:中国梦(精选16篇)
  • 党课学习心得体会:中国梦(精选16篇)87人关注

    通过四节党课的学习,我对于党又有了新的认识,在党的性质、纪律和原则等方面也进行了全面的学习。课后闲暇思考时,每每都是不得不感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与艰辛。确实,没 ...[更多]

  • 党课学习中国梦心得体会(精选16篇)
  • 党课学习中国梦心得体会(精选16篇)51人关注

    没有泪的眼睛是干涸的,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因为一颗心而活着,心因为有了方向而执着,而方向就是我们的梦想,梦想是一个人最大财富,它就像我们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更多]

  • 中国梦主题党课心得(精选3篇)
  • 中国梦主题党课心得(精选3篇)23人关注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梦,既体现了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内在联结,彰显了国家梦、民族梦与人民梦的高度一致,也是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与文化发展理想的 ...[更多]

  • 中国梦党课心得体会15篇
  • 中国梦党课心得体会15篇15人关注

    中国梦主题教育党课学习,谈谈心得体会。本文是中国梦党课学习的心得体会800字,欢迎阅读。中国梦党课学习心得体会800字一:“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 ...[更多]

  • 中国梦党课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 中国梦党课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12人关注

    通过中国梦主题教育党课学习,我进一步提高了对伟大中国梦的认识。xx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