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教学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体会

关于庄子的读书心得范文怎么写(精选7篇)

发布时间:2025-07-06 09:36:01 查看人数:99

关于庄子的读书心得范文

【第1篇】关于庄子的读书心得范文怎么写1250字

抽空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很享受这种边阅读边思考人生的过程,同时收获颇丰。于丹的庄子心得,说的通俗些,其实也可以算作是《庄子》的读后感。我是读读后感而感。而于丹这篇读后感,与寻常的那些不同。她用心地研究《庄子》,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来将《庄子》现代化。就像是一条再肥美的鲈鱼,如果就这么活生生地摆放在你的面前,你是不会有想吃它的欲望,但在经过厨师一道道工序细心烹饪之后,展现在你面前,它就会让你垂涎欲滴。从某种程度上说,于丹就是那个出色的厨师。

其实于丹讲的这些道理,有一定阅读经历的我们是极易理解的。而她举的一些例子,我们也未必没有听说过。应该说她是根据《庄子》一书比较系统地、全面地将其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循序渐进,不失归整。她给予了我一种立体的思维空间,从庄子到人生,从人生到我的现实生活。我现取书中第二章——境界有大小的部分观点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其一,庄子在《逍遥游》里,讲到了这样一个“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尧想把天下让位给许由,许由却拒绝了:你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这么好了,那么,我还要天下干什么?我代替你,难道就图个名吗?然后又说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鹪鹩(jiāo liá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他说,一个小小的鸟在森林里面,即使有广袤的森林让它栖息,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一只小小的偃鼠在河里饮水,即使有一条泱泱大河让它畅饮,它顶多喝满了它的小肚子而已。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即使是比尔盖茨,睡觉也只需要一张床。你的人生所需要的,其实就这么些。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可是真正能够将名利看穿的人,又有几个呢?反观我们的生活,常常被各种各样的急功近利冲得支离破碎。忙忙碌碌一天之后,有否想过为什么而忙碌了一天,也许最终得到的结果早已偏离你的初衷,你却毫无察觉。在工作、生活中,与周遭的人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可一个人细细想来,其缘由无非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于是不再执着于此,释然。

其二,于丹在书中讲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我们都会骑自行车。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架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这在静态中做不到。

其实动态平衡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从理论上来说,即使没有支架,自行车也是能够达到静平衡的。但现实生活中,这种可能却几乎不存在,而动态平衡却极易达到。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太多人应对挑战的时候,感到失去了心理的平衡,那是因为世界在动,而你不动。

与时俱进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常态。无论你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或是从事何种职业,你都应该不断的学习。这种学习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你可以去读一本书或者看一份报;也可以去听一次课或者上一次网;可以是接受新的信息,也可以是习得一种新的模式。

感谢这本《于丹庄子心得》,让我静静品味人生哲理。悠然自得,妙处难与君说。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35人觉得有帮助

庄子的书确实不容易一下子读懂,尤其是那些充满寓言的故事,有时感觉像是绕着弯子说话。其实,读这类书关键是要放慢速度,别急着追求全懂。有时候我会先挑几个简单的章节看看,像《逍遥游》这样的开头部分就挺好入手的。不过,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庄子讲的东西太玄乎了,后来才慢慢明白,他其实是在提醒我们不要被现实束缚住。

说到写心得,我觉得得把自己的一些真实感受写出来。比如,第一次读到庄子讲大鹏鸟飞向南海那段,我就特别好奇,为什么它非要飞那么远?是不是想告诉我们人也要有目标?当然,这个想法可能有点偏,但至少能让我继续往下看。还有一次,看到庄子说自己宁愿做泥地里的乌龟,也不愿被人供养在庙堂之上,当时就觉得挺有意思的。后来一想,这可能是他在说自由的重要性吧。

写心得的时候,最好能把书里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像我有一次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很烦恼,突然想起庄子提到过“无为而治”,就试着让自己放松下来,结果发现事情也没想象中那么糟糕。当然,这里头也有点运气成分,但我觉得多从书里找找灵感准没错。

有时候写心得也会遇到卡壳的时候,特别是当书里的某些话实在琢磨不透。这时候可以去找找别人的解读,但千万别照搬别人的话,不然写出来的心得就像复读机一样没意思了。我自己就试过抄别人的分析,写出来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后来才意识到,心得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独特的感悟。

不过,写心得也不是非得写得很正式,有时候随性一点反而更好。比如有时候我会随手记下一些感想,写在手机备忘录里,等哪天心情好的时候再整理一下。这样既不会耽误太多时间,又能把心里的想法留下来。

要说心得该怎么写,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毕竟庄子的书不是那种可以直接套公式的东西,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去体会。所以,与其纠结怎么写得完美,不如先让自己沉浸在书里,然后再慢慢梳理出属于自己的理解。

【第2篇】中学生庄子读书心得怎么写650字

今日偶读庄子之文不禁心有所动,仅书一文。

庄子曰:“生死修短,岂能强求?予恶乎知悦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这四句话意思是说:“一个人寿命长短,是勉强不来的。我哪里知道,贪生并不是迷误?我哪里知道,人之怕死,并不是像幼年流落在外面不知回归故乡呢?我哪里知道,死了的人不会懊悔他从前求生呢?”庄子是在阐明,生未必乐,死未必苦,生死其实没甚么分别,一个人活着,不过是“做大梦”,死了,那是“醒大觉”,说不定死了之后,会觉得从前活着的时候多蠢,为甚么不早点死了?正如做了一个悲伤恐怖的恶梦之后,一觉醒来,懊恼这恶梦实在做得太长了。

忆往昔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重伤虽愈,但名医却告知其只能活到40岁,如果是我定会伤心不已,但常遇春却道:“大丈夫济世报国,若能建立功业,便三十岁亦已足够,何必四十?要是碌碌一生,纵然年过百岁,亦是徒然多耗粮食而已。”是啊,世人多数庸庸碌碌亦是徒然多耗粮食而已,人生在世无所谓之长短,但我不认为曹公的“不名垂千古就遗臭万年”是正确的,建功立业纵是人人所想,但常兄生于乱世饱受外族欺辱,为救黎民之水火,挑起义旗,驱除鞑虏,是所谓真丈夫。他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他纵然只有40春秋,但受他恩惠而活命的黎民百姓何止千万,身为华夏儿女见此一举,能不热血沸腾?

生与死只记于一线,你不能选择你的出生,但你可以选择你的死亡,真正让自己活的有意义,活的有价值,生未必乐,死未必苦,但要死的有价值,否则我们不配享受死亡。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29人觉得有帮助

写庄子读书心得对于中学生来说,其实是一种很有趣的事情。庄子的文章特别讲究想象力,他的书里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故事,比如那个著名的“庄周梦蝶”。我觉得写心得的时候,可以从这些故事入手,想想它们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我第一次读到庄子的时候,就被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吸引住了。他写的那些寓言,像鲲鹏展翅这样的,让我觉得世界真的很奇妙。不过,刚开始写心得的时候,我总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后来慢慢发现,可以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比如读了某个故事后,心里有什么想法,是觉得庄子的想法太超前了,还是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

有时候我会觉得,庄子的思想挺难理解的。特别是他的一些哲学观点,听起来就感觉很深奥。有一次我在写心得的时候,就把一些不太明白的地方也写进去了,结果发现自己越写越糊涂。后来我想明白了,写心得不是为了装懂,而是要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如果有些地方真的不明白,可以直接说出来,这样读者也会觉得你很坦诚。

写心得的时候,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保持真诚。比如读了《逍遥游》,可以写写自己对自由的看法。虽然庄子说的自由可能和我们平时理解的不一样,但他那种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确实值得学习。有时候我会想,要是庄子生活在现在,他会不会也喜欢网络上的那些虚拟世界?毕竟他在书中经常提到超越现实的东西。

写心得的时候别忘了多用点例子。比如讲到庄子的无为而治时,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事情来谈。比如说学校里的班长,如果能像庄子提倡的那样,少些干涉,多些引导,是不是效果会更好?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具体怎么做还得看实际情况。

写心得的时候,我也遇到过一些小问题。有时候写着写着就跑题了,明明是想写庄子,结果写到了别的地方去。还有一次,我发现自己的语言有点啰嗦,明明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非要绕好几个弯才表达出来。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写东西还是要简洁明了的好,不然读者看着费劲,自己写起来也不轻松。

【第3篇】庄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怎么写550字

这本书是妈妈放假前就跟我和爸爸买的里面又许多的故事,和一些我看不懂的古文。但是妈妈说看了后面的解释,我就懂得了。

比如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意思是,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这两个字应该说,大家首先面临的就是利益和纷,应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面临经济问题生存的困窘,庄子也不例外。还是听不懂……

不过,这里面又有许多的故事。有些是现代寓言还有些是古代的事情,我到是很喜欢看这些故事,不过,我觉的这些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后面的道理。我把这本书翻来覆去,翻到最后几页是,我看到了《庄子》这本书原文,我几乎全部都看不懂,就有几个我能猜出来。《庄子》这本书是谁写的呢?我想:可能是想论语一样是被学生记载起来的还是庄子自己写的?

我每天晚上都会想,人的一生太短暂了,如果人死了是什么感觉呢?肯定回答:没有知觉了。又问:没有知觉是怎么样的呢?肯定回答:就像打了永远都醒不过来的麻醉针那么,打了麻醉针是什么感觉呢?再这么问下去,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出来。书上说,庄子对于生命的态度,第一,他不怕死,第二,他绝不找死。庄子之所以能够谈笑生死是因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谛,那就是,生和死,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没什么好怕的。

弟子规里面说:非圣书 屏勿视。我想,我这应该就是再看所谓的“胜书”吧。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11人觉得有帮助

写心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像庄子这样思想深奥的书,不是随便看看就能写出点名堂来的。写之前得先把书好好啃一遍,最好能多看几遍,不然根本抓不住重点。书里那些寓言故事,乍一看挺有趣,但背后藏着的哲理可不简单。要是没搞明白,写出来的东西就只能是表面功夫了。

其实写心得这事,关键在于怎么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有些人喜欢先记笔记,把自己觉得重要的地方都记下来,然后再慢慢整理成文章。我觉得这个方法不错,毕竟脑子里想的东西总是乱七八糟的,写出来才能理清思路。不过记笔记的时候别太死板,该用自己的话概括就概括,不要照搬原文,否则写出来的文章会显得很僵硬。

写心得不能光靠笔记,还得有点自己的感悟才行。比如读庄子的时候,他讲的那个“无为而治”的理念,很多人可能理解成什么都不干就是好,但实际上这里面还有更深的意思。要是能结合一下现代社会的情况,比如说企业管理或者个人生活,说不定能写出更有价值的东西。

写心得的时候语言不用太花哨,平实一点反而更好。毕竟这不是写论文,没必要弄那么多专业术语。不过话说回来,有时候写着写着就容易跑题,写着写着就把主题给忘了。所以写的过程中得时不时停下来问问自己,这段话到底是不是围绕主题展开的。

有时候写着写着就会遇到瓶颈,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下去。这时候不妨换个角度想想,比如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或者换个时间重新审视之前的笔记。有时候灵感就是这样来的,不是一下子蹦出来的,而是慢慢积累出来的。

【第4篇】于丹庄子读书心得体会800字怎么写700字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与天地精神沟通,再没有什么能够束缚思想,所谓随心所欲了。

在于丹的《 <庄子> ;心得》中,感触较深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内方外圆,一是“一个人的境界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

庄子托孔子说,“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外化而内不化,要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而自己的内心却要一直坚持原则。这解决了一个问题,坚持原则和随外部变化是相辅相成的融合关系,而不是相对关系。只有能随外界变化而变化才能适应环境,如果不能适应环境,就会与环境冲突,而在无力瞬间改变环境的情况下,只能被环境慢慢侵蚀,被环境同化或者抛弃。而随外界变化并不是无原则的变化,而是在坚持内心原则的变化,适应环境才能更好的生活,即使要改变环境,也是体会到环境的基础上再做出的改变,而不是盲目的改变。对内坚持原则是不变的原则,否则就失去了自我。在坚持自我的基础上主动适应环境。

一个人的境界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的思想是有限的,而世界/宇宙是无限的。用有限的思想去思考无限的世界,本身就是有局限的。有了广阔的境界,才能有更广阔的思想,才能用更广阔的思想去思考这个世界。庄子中举的例子就是以常人的思想无法去想象一个巨大的葫芦会有什么作用,因为他的思想局限在小葫芦的作用,去套用思考大葫芦的作用,当然无法找到合适的作用,而认为它是无用的。而我们不也是在用自己有限的思想去武断这个无限的世界,以为自己见识广阔,其实不过是井底之蛙。不断扩大自己的境界,才能认识到更广阔的世界。例如人生、宇宙……

于丹更多的心得讲到的是做人,没有扩及到世界观,也许不能在公众面前唯心吧,不过唯心和唯物可能都不全面,或者殊途同归,以我们的认知还没有办法理解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27人觉得有帮助

写心得,说难也不难,说简单吧也得琢磨一阵子。拿庄子来说,这书读起来就有点儿像天马行空,东一句西一句的,想写好心得就得先捋顺自己的思路。

我刚开始看庄子的时候,觉得他那些话太玄乎了,什么“逍遥游”“无用之用”什么的,头都大了。后来慢慢琢磨,才发现他其实是在讲人怎么活得自在。我就试着把自己读到的东西跟生活挂钩,比如说无为而治,这不就是告诉我们别瞎折腾吗?就像工作上遇到事情,有时候急吼吼地去解决,反而越搞越糟,不如静下心来想想。

写心得不是单纯复述书里的内容。要是照搬原文,那叫背诵,不叫心得。我习惯先记笔记,随手把关键点记下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遍。比如“齐物论”,我觉得它讲的就是世界上的东西没有绝对的好坏,全看你怎么看。我就联系到平时跟同事相处,大家观点不同很正常,重要的是理解对方的想法。

不过,写心得有个小窍门,就是别太死板。有时候我会故意写得轻松点,比如用点口语化的表达。像“庄子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不就是让我们别太较真嘛”。这样的句子看着随意,但能让读者感觉亲近。

写心得最好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我有一次遇到一个特别棘手的问题,纠结了好几天。后来突然想起庄子说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当时就豁然开朗了。于是就把这个故事写进去,既真实又有说服力。

不过有时候也会遇到卡壳的时候,明明知道心里有东西却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这时候我就换个方式,先写个草稿,把想到的都写下来,然后再慢慢整理。这就像拼图一样,刚开始乱七八糟的,慢慢调整就能拼出完整的画面。

再说了,写心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有时候灵感来了,一口气能写一大段,有时候盯着屏幕发呆半天也没写出几个字。所以,写心得这事得慢慢来,别着急。

最后再说个小经验,写心得的时候可以多看看别人的解读。我以前看过一些关于庄子的现代分析,挺有意思的,里面有些观点让我眼前一亮。当然,借鉴归借鉴,最终还是要形成自己的看法。毕竟心得,就是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别人怎么看那是他们的事。

【第5篇】庄子读书心得范文怎么写850字

《庄子》这本书,历代被奉为经典,现在能看到的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读完全部内容,我似有所思,亦有所想,对我们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为我们的为人处事指点迷津。

一、淡泊名利,笑对死亡

庄子家里很贫困,有时穷得实在是揭不开锅。他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是有清醒认识的,他身边也有很多的有钱人,他也有很多的机会去享受荣华富贵,但他把这些东西看得很淡了。利束缚不了他,为利辛苦,为利奔波,却丧失了自己很多的自由、很多的快乐,“心为形役”,太不值得了。庄子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精神决不潦倒。

名利名利,破名比破利更难。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所以他不爱说什么。当楚王请他出山为相时,他却对请他的两个大夫说:“你们请便吧,让我拖着尾巴在泥地里爬吧!”

庄子临死时对学生们说:“我死了以后,要 ‘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形体归于天地,生死归于自然,这就是庄子对自己的形体和生死的看法。他追求的是“乐生”,活得好比怕死要强得多。也表达了一种态度,就是第一不怕死,第二也绝不找死。道家的态度是在流光中顺应,去把握每分每秒,去乐生,让生命获得价值。

人活在当下,在当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不惧生死。那么,我们的心灵将拥有一个多大的空间、一份多大的境界啊。

二、境界改变命运

《庄子》的《逍遥游》篇中告诉我们,世间的大和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人的一生,大小之境应用不同,会带给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庄子用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而我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束缚了自己的心智。庄子是一个大智之人,他永远不会教给我们小技巧,他教给我们的是境界和眼光。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所有的荣华富贵,是非纷争都是毫无意义的,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人生至高的境界是一种灵魂生活,这种灵魂生活是主善的。我们要以觉悟的态度反观内心,让我们释放自己,尽可能达到一个逍遥游的境界。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69人觉得有帮助

写心得,要是真想写好,得先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写。是为了应付任务?还是真的想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如果是后者,那就好办多了。

比如说庄子,他的书读起来挺费劲的,里面好多话都像是绕着弯子说话。像那句“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乍一看挺玄乎的,其实说的是有些看似没用的东西,反而是最有价值的。写心得的时候,就得琢磨透这句话的意思,不然写出来的东西就空洞了。像我第一次写的时候,就光想着把原文抄一遍,结果写了半天也没什么实质内容,后来才明白,心得,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理解。

写心得还得有点技巧。比如开头最好别太正式,直接从自己的感受入手就行。我记得有一次写心得,开头写了好几行才切入正题,结果越写越觉得不对劲。后来改成直奔主题,反而顺畅多了。还有,写的时候别老盯着一个点死磕,多想想别的角度,这样文章就不会显得单一。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就会跑偏,比如本来想写庄子的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启发,结果写成了对古文的理解,这就有点偏离主题了。

心得,写多了就能找到感觉。刚开始写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但只要静下心来,慢慢去体会书里的内容,总会有一些触动你的地方。就像我写过一次心得,当时就觉得特别迷茫,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后来随便翻了翻书,看到一段话突然来了灵感,一下子就写了不少。

心得写完后,最好能放一放再看。有时候写的时候觉得自己表达得很清晰,过几天再看,可能就会发现一些问题。像我写过一篇心得,第二天看的时候发现有几个地方逻辑不通,还用了几个不太合适的词。当时也没改,就这么交上去了,结果被老师指出来了。所以写完后多检查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心得写得好不好,跟平时积累也有很大关系。如果平时看书不多,对一些专业术语也不熟悉,写起来就会很吃力。像我写关于庄子心得的时候,就因为对他的思想了解不够深入,写出来的内容显得很浅薄。后来多看了几遍书,又查了些资料,才稍微好一点。不过有时候也会因为记错了某些细节,导致写出来的东西有点偏差,但这都是难免的。

【第6篇】庄子读书心得怎么写900字

庄子认为遇事应该沉住气,心平气和的自然处之,切莫心浮气躁,这才是有智慧的人。

一位老僧坐在路旁,双目紧闭,盘着双腿,两手握在衣襟之下,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冥思被打断。打断他的是将军嘶哑而恳求的声音:“老头!告诉我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

老僧毫无反应,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但他渐渐睁开双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将军站在旁边,迫不及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秘密?”老僧说道,“你这等粗野之人,手脚沾满污泥,头发蓬乱,胡须肮脏,剑上铁锈斑斑,一看就没有好好保管。你这等丑陋的家伙,你娘把你打扮得像个小丑,你还来问我天堂和地狱的秘密?”

将军狠狠地骂了一句。“刷”地拔出剑来,举到老僧头上。他满脸血红,脖子上青筋暴露,就要砍下老僧的人头。

利剑刚要落下,老僧忽然轻轻的说道:“这就是地狱。”

霎时间,将军惊愕不已,肃然起敬,对这个敢以生命来教导他的老僧充满怜悯和爱意。他的剑停在半空,他的眼里噙满了感激的泪水。

“这就是天堂。”老僧说道。

老僧确实能沉得住气,在自己生命遇到危险时,依然能够平静的面对,所以,他制服了那个不可一世的将军。试想一下,如果老僧沉不住气,与将军争执起来,或者对其不屑一顾,其结果会是怎样呢?

庄子说:“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因为只有看透别人的内心,才最有针对性的攻其心,而被人看透内心则比被别人抓住命根子还要可怕,还要恐怖,犹如被抓住牛鼻子一样陷入被动,只能听命于人,受制于人了。

这正如喝酒,真醉和假醉是完全不同的情况,愚者和装愚者是相异的两种人。玩“醉拳”的,是“形醉而神不醉”,“醉”是“醉”在“虚”处,是迷惑对手,而“拳”击在“实”处,招招乃致命杀手。装愚的,是“外愚而内不愚”,“愚”是“愚”在皮毛小事,不涉宏旨,无关大局,而“精”却“精”在节骨眼上,事关一生命运。

所以,绝顶聪明的人不喜欢显露自己的聪明,以免让别人窥视到自己的真实意图;相反,他们更多时候是卖杀装憨,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让别人看透内心。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还岳梦中飞”。(梁启超赠冰心语)世界上虽沧桑变化,我心事定,无论你怎么变化,我心里有数。的确如此,古今中外,凡是伟人,定有遇事不慌,沉着冷静的特点,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正确的判断局势、应变局势、取得成就。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81人觉得有帮助

写庄子读书心得其实挺有感触的,特别是对喜欢哲学的人来说。庄子的文字很特别,他常常用寓言故事来说理,所以读他的书得慢慢品,不然很容易错过那些深意。我刚开始读的时候,总觉得有些话绕来绕去的,后来才明白,这正是庄子想表达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写心得的时候,不妨先把最触动自己的句子摘抄下来,这样能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记得有一次我读到《逍遥游》,那里面提到鲲鹏展翅九万里,这个画面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把这种自由自在的状态写进心得里会怎样?结果写出来后发现,自己描述得有点模糊不清,甚至有点啰嗦。后来又重新调整了一下,才觉得顺眼多了。看来写心得这事,光靠灵感还不够,还得不断修改才行。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庄子的思想有时候很抽象,写心得时别急着下结论。就像我在写关于“无为而治”的时候,刚开始觉得这是个消极的态度,后来越琢磨越觉得这是一种智慧的选择。要是写心得时直接否定,可能就太片面了。不过写的过程里,我确实犯了个小错,把“无为而治”写成了“无为治理”,虽然不影响理解,但回头看看还是觉得不太妥当。

书写注意事项:

庄子的书里经常提到一些动物或者自然现象,这些都是很有象征意义的。写心得时可以把这些象征联系到现实生活中,这样既能让文章更有深度,也能让读者更容易接受。我曾经试着把庄子提到的大树比喻成人生中的某个阶段,写出来后感觉还挺贴切的,不过后来才发现,那个比喻其实有点勉强,可能是当时没仔细思考吧。

其实写心得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自己静下心来反思。每次写完,都会觉得自己对庄子的理解又加深了一点。当然,我也不是每次都写得很好,有时候写着写着就跑题了,或者用词不当。比如有一次写到“至人无己”时,本来想强调一种超然的心态,结果一不小心把“无己”写成了“无已”,好在朋友看出来了,我才改过来。

【第7篇】关于庄子心得读后感-庄子心得读书心得精选怎么写1100字

如今一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关于“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为人处事”之类的书籍比比皆是。这些称之为的“心灵鸡汤”的书籍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人们的口味,给予了人们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我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却总觉得空洞乏味,直到我翻阅了于丹的《庄子心得》。

这本书实际上是于丹对《庄子》一书的读后感,她用心地研究《庄子》,通过解读庄子中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结合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循序渐进的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逍遥得自在。这是一种超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于丹的《庄子心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我在享受读书这个过程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思考,着实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于丹在书中将庄子的境界和眼光呈现给我们,教我们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环境中,应该用“心智”、“感悟”、“逍遥”、“看得开”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样才能超脱与释然。但是现在的人们,也包括我自己,谁能具备这样的心态呢?我们常常被功名利益所牵绊,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迷迷茫茫,急功近利,在奔波忙碌了一天之后,即使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内心世界却依然空虚,觉不到半点快乐。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被小事所困,与周遭的人也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可细细想来,其缘由无非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质询自己的心,是否真的有必要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意、不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不和他人攀比,不效仿别人的行为,不盲目的追随流行,试着用庄子的大境界来指引自己,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于丹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架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动态平衡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世界在前进,而我们原地不动时,我们会感到失去心理的平衡,尤其是在应对各种挑战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那么这种平衡便很容易达到。我们可以多读书,多接受新的信息,让自己与时代的前进保持同一个步调,发展和提高自己,开阔自己的眼界,更好的认识自己、涵养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或许也更容易获得庄子的大境界吧。

读完于丹的《庄子心得》,心灵中仿佛注入了一股清泉,感觉收获颇丰。只要我们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不随波逐流,并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获得超越自我的成功!

精选用户撰写心得73人觉得有帮助

读《庄子》这本书,总觉得自己像是走进了一片迷雾森林,既感到新奇又有些迷茫。书里的思想就像那些飘忽不定的云彩,看着很美,却很难一下子抓住。每次翻开它,总觉得得慢慢品,不然就抓不住那股味道。我刚开始读的时候,老是觉得庄子的话特别玄乎,像谜语一样。后来才发现,其实很多地方都藏着他对生活的看法。

记得有一次,我试着用自己的话去复述《逍遥游》,结果越写越乱,明明知道大概的意思,可就是表达不出来。后来才明白,庄子的思想不是靠背诵就能理解的,而是需要用心去感受。我试着把一些难懂的地方拆开来看,比如他讲鲲鹏的故事,刚开始觉得太夸张了,后来想想,这不就是说人要有大志向吗?不过,有时候写心得的时候,会不小心把重点搞错了,比如把“鲲鹏之志”写成了“鸿鹄之志”,虽然差不多,但总觉得有点别扭。

写心得的时候,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不要急着下结论。有时候看到一句话,就想马上总结它的意义,结果反而把自己绕进去。比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我刚开始想当然地以为这是讲和谐相处,后来才意识到,这更像是庄子对生命的一种哲学思考。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会突然忘记前面写了什么,导致后面的内容有些断层,像这样:“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所以我们要珍惜自然。可是我突然想起昨天的事……”这样的情况,写的时候自己都没察觉。

写心得的时候,最好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庄子讲了很多寓言故事,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理解,就很容易流于形式。我曾经写过一篇心得,里面用了不少成语,感觉挺工整的,但回头一看,完全脱离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后来改的时候,试着把那些成语换成自己的语言,反而更有说服力。比如“庖丁解牛”的故事,我开始写得很官方,后来改成“就像厨师熟悉刀法一样,我们也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这样写起来顺手多了。

写心得也不是件轻松事。有时候灵感来了,写得特别快,但回头看却发现漏洞百出。比如有一次,我写到“无为而治”时,写成了“无为而行”,虽然意思差不多,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后来才发现,“治”强调的是治理国家,“行”则偏向个人行为,用词上确实有差别。写心得的时候,这样的小偏差最容易发生,尤其是当思路特别快的时候。

关于庄子的读书心得范文怎么写(精选7篇)

庄子的书确实不容易一下子读懂,尤其是那些充满寓言的故事,有时感觉像是绕着弯子说话。其实,读这类书关键是要放慢速度,别急着追求全懂。有时候我会先挑几个简单的章节看看,像《逍遥游》这样的开头部分就挺好入手的。不过,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庄子讲的东西太玄乎了,后来才慢慢明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庄子范文

  • 庄子读书心得范文(精选7篇)
  • 庄子读书心得范文(精选7篇)76人关注

    《庄子》这本书,历代被奉为经典,现在能看到的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读完全部内容,我似有所思,亦有所想,对我们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为我们的为 ...[更多]

  • 庄子读书心得(精选7篇)
  • 庄子读书心得(精选7篇)71人关注

    庄子认为遇事应该沉住气,心平气和的自然处之,切莫心浮气躁,这才是有智慧的人。一位老僧坐在路旁,双目紧闭,盘着双腿,两手握在衣襟之下,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冥思被打断。打 ...[更多]

  •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精选7篇)
  •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精选7篇)29人关注

    这本书是妈妈放假前就跟我和爸爸买的里面又许多的故事,和一些我看不懂的古文。但是妈妈说看了后面的解释,我就懂得了。比如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更多]

  • 关于庄子的读书心得范文(精选7篇)
  • 关于庄子的读书心得范文(精选7篇)25人关注

    抽空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很享受这种边阅读边思考人生的过程,同时收获颇丰。于丹的庄子心得,说的通俗些,其实也可以算作是《庄子》的读后感。我是读读后感而感。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