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教育的姿态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3篇优秀的的姿态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的姿态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读教育的姿态教师心得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聆听着蔡琴的一首《读你》,手捧着于漪老师的《教育的姿态》,此情此景,让我沉醉其中。
《教育的姿态》一书是于漪老师关于中国教育现状的总结与深思。作为一名教育家,于漪老师用她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崇高的使命感,让教育熠熠闪光,让我对投身教育的脚步更为执着而坚定。于漪老师期望教育要回归到“爱”和“人”上,去帮忙学生实现精神的提升和生命的发展。这不正是我不断追求和向往的境界吗?带着兴奋,我走进书中,探寻着于漪老师心中的“爱”与“人”的真谛。
教育需要怎样的“爱”?
为人师者,我们都明白要心中有爱。但教育需要怎样的“爱”呢?“在学校十多年的基础教育将奠定和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是于漪老师以人为本的出发点。漫漫60年的教学生涯中,她拒绝各种利益的诱惑,哪怕在80高龄依然活跃在教育改革第一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深爱着学生。在她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金子,要为国家培养“有魂有根”的栋梁之才是她孜孜以求的理想。“教育对象无法选取,只要是生长在这片热土上的孩子,我们都要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爱他们。”这是于漪老师毕生坚守的信念。
什么是真正的懂学生?说在嘴上,写在纸上,不是真正的懂,要身体力行,真正做到才是懂。于漪老师的儿子患了败血症,但她却忍痛割爱,放下陪伴儿子回到学生们的身边。于漪老师的师爱是超越亲子之爱的,虽然她与学生们没有血缘关系,但却寄托着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她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一个心眼爱学生,尽心尽力地培养呵护他们的成长。她认为,学生的事是天大的事,是教师心上的事,精心培育好他们,不仅仅是职责,更是她的快乐。
“班主任只有燃烧自己,才能辐射学生,教育学生”,她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向善、上进之心,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她利用各种机会给孩子们讲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找同学一个个谈心,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挨家挨户走访学生家庭,争取家长的用心配合。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于老师觉得她的生命就有了价值,生命和历史使命结伴同行。
爱,是一本永远解读不完的书,于漪老师精湛的专业水平、高深的教育思想是常人无法超越的,但她的信念、精神、品行以及时时流露的职责感和使命感,是我学习的榜样。
何为真正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从新课改开始就已经植根入每位教师的心中,但怎样做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呢?于漪老师谈起“育分不育人、求学不读书”的应试教育,总是很忧虑。在她眼里,人是最宝贵的,每个孩子的童年和青春只有一次,把时间耗费在无穷尽的练习题上,忽略了自由阅读,失去了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就是在白白浪费时间。
于漪老师的语文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原先看到命题作文就会哭鼻子的学生,在于老师的热情鼓励、循循善诱下转变成写作的“用心分子”;有一个学生在听了她的讲课后,不仅仅爱上了语文学习,还如痴如醉地写出了上万字的文艺节目剧本。甚至有一位口吃的学生,经过于漪的悉心指导,成了学校演讲队的主力……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足以让我们认识到如何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
语文的核心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国心的现代礼貌人;教师的重任在于一肩挑着学生的此刻,一肩挑着国家的未来;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的成长,而教师成长的根本在于深度的内心觉醒……这就是一个从教60年的教师一生中不断发展着的教育理念,因为她的心中时时刻刻装着学生。
于漪老师,足以称之为中国教师的形象代言人,教育改革的创造实践家。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我想,能读懂于漪老师,教育的梦想就会离现实越来越近了。
【第2篇】教育的姿态读书心得体会
一棵树有一棵树的姿态,一朵云有一朵云的姿态,教育也应该有教育的姿态!从教16个年头的我,常常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站立?近段时间,用心阅读了于漪老师的《教育的姿态》,好像看见了标杆,明确了方向,释然了许久以来的困惑。
首先,我认为教育要有水的的姿态。水,是生命之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是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但是,水却与我们息息相关,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教育也是,是我们必不可少又无处不在的所需,如果维持生命离不开水,那让生命有尊严有质量的存在,就离不开教育!古人云:“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以水的姿态做教育,要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包容万物。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宽容大气的胸襟和气度。
而且,书中于漪老师在谈及课堂教学时,经常说“课要上得一清如水”;谈到教师的知识储备,她曾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后来又把“一桶水”发展为“长流水”;在谈到教育的功能时,她非常喜欢用“滴灌”这个词,“滴灌学生的心灵”,“滴灌学生的智性和德性”,类似的话,在她的文章里也好,演讲中也好,总是经常出现的,也还离不开一个“水”字。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语文思想,假如方之于物,什么才是最合适的呢?想来想去,其实还就是这个“水”字。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于漪老师的名字里也有“水”;漪者,波纹也,风生而水起,水动而波兴,感天地之气息,动于中而形于外,遂至荡漾迭推,绵延广被。
水是至纯的,真正的教育就应该如水,纯粹洁净,远离污染,拒绝添加剂。唯其如水,方能涓涓滴滴,润泽心灵;惟其如水,方能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头变变得温润美丽。在我看来,于漪老师的教育观,其实说到底就两个字,一个就是“爱”,一个就是“人”,合在一起就是“仁者爱人”。
其次,我认为教育还应该有山的姿态。“尊重每个生命的价值,促进每个生命的良性发展,这是教育的重要使命!”这也是每个老师所应该坚守的理念。“琢玉性惟坚,孜孜以成华。”当我们以山的姿态巍然屹立,琢玉日久,相信也必能浸染玉的温润平和,成熟而不轻浮,沉静而睿智。有内涵的教育也应该是一座山,每个教育者都应以丰厚的山间营养,润泽美玉,用如山的爱,如山的步伐,实践着任重如山的教育事业,并以思考者的姿态屹立,信道守诚!
再者,我认为教育更应该有根的姿态。在“寻找教师之根”一节中于老指出“回顾教育历史,常有这样的图景浮现眼前:一群身无分文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悲天悯人,为苍生造福,令人感动。这是由于他们身上有那么一股志气、意气与豪气。历史启示今天,肩负重任的现代教师,理应从传统中汲取精华,锻造自己的精、气、神。”我认为,凝聚彰显在教师身上的这股志气、意气与豪气,汲取传承于传统文化中锻造出的精、气、神就是教育的根!当我们的教育以及我们每个从事教育的为师者都以如根的姿态和执着深深向生命纵深处伸展,那么教育之树茁壮繁茂自是必然。
德国哲学家、德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曾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那么,就让我们怀着对树的崇敬与对云的向往叩问自己:我们是在这样的境界中从事教育工作吗?怎样才能使我们也能诗意地栖居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的心灵也具有树的扎实深厚与云的轻盈灵动吗?我们的生命也像那棵树一样生长在厚实深沉的教育沃土之中吗?我们的灵魂也像那朵云一样生长在澄澈明净而高远的碧空中吗?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站立?
感谢《教育的姿态》一书带给我的启迪和意义!
【第3篇】教育的姿态读书心得感悟
一棵树有一棵树的姿态,一朵云有一朵云的姿态,教育也应该有教育的姿态!从教16个年头的我,常常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站立?近段时间,用心阅读了于漪老师的《教育的姿态》,好像看见了标杆,明确了方向,释然了许久以来的困惑。
首先,我认为教育要有水的的姿态。水,是生命之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是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但是,水却与我们息息相关,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教育也是,是我们必不可少又无处不在的所需,如果维持生命离不开水,那让生命有尊严有质量的存在,就离不开教育!古人云:“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以水的姿态做教育,要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包容万物。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宽容大气的胸襟和气度。
而且,书中于漪老师在谈及课堂教学时,经常说“课要上得一清如水”;谈到教师的知识储备,她曾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后来又把“一桶水”发展为“长流水”;在谈到教育的功能时,她非常喜欢用“滴灌”这个词,“滴灌学生的心灵”,“滴灌学生的智性和德性”,类似的话,在她的文章里也好,演讲中也好,总是经常出现的,也还离不开一个“水”字。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语文思想,假如方之于物,什么才是最合适的呢?想来想去,其实还就是这个“水”字。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于漪老师的名字里也有“水”;漪者,波纹也,风生而水起,水动而波兴,感天地之气息,动于中而形于外,遂至荡漾迭推,绵延广被。
水是至纯的,真正的教育就应该如水,纯粹洁净,远离污染,拒绝添加剂。唯其如水,方能涓涓滴滴,润泽心灵;惟其如水,方能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头变变得温润美丽。在我看来,于漪老师的教育观,其实说到底就两个字,一个就是“爱”,一个就是“人”,合在一起就是“仁者爱人”。
其次,我认为教育还应该有山的姿态。“尊重每个生命的价值,促进每个生命的良性发展,这是教育的重要使命!”这也是每个老师所应该坚守的理念。“琢玉性惟坚,孜孜以成华。”当我们以山的姿态巍然屹立,琢玉日久,相信也必能浸染玉的温润平和,成熟而不轻浮,沉静而睿智。有内涵的教育也应该是一座山,每个教育者都应以丰厚的山间营养,润泽美玉,用如山的爱,如山的步伐,实践着任重如山的教育事业,并以思考者的姿态屹立,信道守诚!
再者,我认为教育更应该有根的姿态。在“寻找教师之根”一节中于老指出“回顾教育历史,常有这样的图景浮现眼前:一群身无分文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悲天悯人,为苍生造福,令人感动。这是由于他们身上有那么一股志气、意气与豪气。历史启示今天,肩负重任的现代教师,理应从传统中汲取精华,锻造自己的精、气、神。”我认为,凝聚彰显在教师身上的这股志气、意气与豪气,汲取传承于传统文化中锻造出的精、气、神就是教育的根!当我们的教育以及我们每个从事教育的为师者都以如根的姿态和执着深深向生命纵深处伸展,那么教育之树茁壮繁茂自是必然。
德国哲学家、德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曾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那么,就让我们怀着对树的崇敬与对云的向往叩问自己:我们是在这样的境界中从事教育工作吗?怎样才能使我们也能诗意地栖居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的心灵也具有树的扎实深厚与云的轻盈灵动吗?我们的生命也像那棵树一样生长在厚实深沉的教育沃土之中吗?我们的灵魂也像那朵云一样生长在澄澈明净而高远的碧空中吗?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站立?
感谢《教育的姿态》一书带给我的启迪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