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教授讲座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4篇优秀的教授心得体会范文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授讲座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第1篇】观看“金正昆教授教师礼仪讲座”心得体会
今天通过电脑视频学习了金正昆教授师德礼仪规范讲座,我感触颇深,受益颇多。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做中观看“金正昆教授教师礼仪讲座”心得体会学生时,就有对老师的基本印象。加入教师这一行业后,总是力求用一个教师的标准来规范自己。近来,学校举行教师礼仪讲座,组织教师学习金正昆教授主讲的礼仪,使我对教师礼仪有了新的认识。
在这个急功近利、物欲横流的社会,只有学校这片天空纯净。在学生的眼中,教师不同于社会的一般人,教师应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们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学生把礼仪规范、道德高尚的老师作为学习的榜样。他们常把师德高尚的老师作为自己的榜样,有的学生甚至还模仿老师的为人态度、情趣爱好、行为举止、音容笑貌等。
在教学中,我认识这样一个语文教师,上课风趣,为人正直,深得学生的喜爱。一段时间后,我们在进行学生作业展览时,发现他的学生的字体笔迹竟和这位老师相仿。这一点让我很震惊,原来老师的行为会对学生会产生这样大的影响。可以说,教师专业素质重要,道德素养更是不可忽视。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强调教师的自省自律,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要为学生做出表率。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觉得上课时用清晰条理的板书、正楷刚劲的粉笔字是必要的。所以上课时,我总是很认真的去做好这个“表面”工作,一笔一画的写,并且告诉学生,“写好方块字,培养正直品格。”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教师要从生活小节入手,从小事做起,从严要求自己,才能做到为人师表。学校本学期要求每一个学生佩戴校卡进校园,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身份——学生,是来求知的;也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防止闲杂人员进校。对于这一举措,学生并不明白,所以我上课也佩戴校卡,并告诉学生,这是应该做到的。再说这新广播体操学习,我不知道学生在体育课上是否学得认真,但当我们教师站在学生后排,跟着学生一招一势做时,学生们做得是很认真的。我想,正是在这小事中,我们教师对自己严格自律,学生也会培养良好的习惯。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也应该成为求知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今年开学初,我将所教的班级进行分组教学,并要求每个小组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同时要求班级干部给我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请班干部监督。每天早晨,当我进教室时,我就大声读学生给我的作业(学生要检查的,可不是闹着玩的);学生也大声背诵读我给他们的任务。这样,在我和学生之间,就形成了互督促互进步的学习氛围。我相信,我会用我的求知热情去带动学生进步的。
【第2篇】优秀范文:观看“金正昆教授教师礼仪讲座”心得体会
今天通过电脑视频学习了金正昆教授师德礼仪规范讲座,我感触颇深,受益颇多。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做中观看“金正昆教授教师礼仪讲座”心得体会学生时,就有对老师的基本印象。加入教师这一行业后,总是力求用一个教师的标准来规范自己。近来,学校举行教师礼仪讲座,组织教师学习金正昆教授主讲的礼仪,使我对教师礼仪有了新的认识。
在这个急功近利、物欲横流的社会,只有学校这片天空纯净。在学生的眼中,教师不同于社会的一般人,教师应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们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学生把礼仪规范、道德高尚的老师作为学习的榜样。他们常把师德高尚的老师作为自己的榜样,有的学生甚至还模仿老师的为人态度、情趣爱好、行为举止、音容笑貌等。
在教学中,我认识这样一个语文教师,上课风趣,为人正直,深得学生的喜爱。一段时间后,我们在进行学生作业展览时,发现他的学生的字体笔迹竟和这位老师相仿。这一点让我很震惊,原来老师的行为会对学生会产生这样大的影响。可以说,教师专业素质重要,道德素养更是不可忽视。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强调教师的自省自律,以身作则,范文写作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要为学生做出表率。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觉得上课时用清晰条理的板书、正楷刚劲的粉笔字是必要的。所以上课时,我总是很认真的去做好这个“表面”工作,一笔一画的写,并且告诉学生,“写好方块字,培养正直品格。”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教师要从生活小节入手,从小事做起,从严要求自己,才能做到为人师表。学校本学期要求每一个学生佩戴校卡进校园,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身份——学生,是来求知的;也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防止闲杂人员进校。对于这一举措,学生并不明白,所以我上课也佩戴校卡,并告诉学生,这是应该做到的。再说这新广播体操学习,我不知道学生在体育课上是否学得认真,但当我们教师站在学生后排,跟着学生一招一势做时,学生们做得是很认真的。我想,正是在这小事中,我们教师对自己严格自律,学生也会培养良好的习惯。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也应该成为求知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今年开学初,我将所教的班级进行分组教学,并要求每个小组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同时要求班级干部给我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请班干部监督。每天早晨,当我进教室时,我就大声读学生给我的作业(学生要检查的,可不是闹着玩的);学生也大声背诵读我给他们的任务。这样,在我和学生之间,就形成了互督促互进步的学习氛围。我相信,我会用我的求知热情去带动学生进步的。
【第3篇】听温儒敏教授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提前安排好了课,早早地等在电脑前,就怕错过了周四上午温儒敏教授《谈谈中小学语文的备课》的讲座。可以收听到现场直播的讲座,实数机会难得。一个半小时的精彩讲座让我耳目一新,听到了好多新鲜的声音,我一边做着记录,一边也思考了很多,回来将自己的思绪整理了一番。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去落实新课标的每个环节,到底该怎样去备课等等,很多地方都引起我们年轻教师思考的。
首先:温教授在讲座中指出了当代很多教师的一大通病,就是在备课前对新课标缺乏整体的认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仅仅是把自己的视野限制在自己要讲授的一课上,对于每个年级段的目标自己也只是简单的了解。那么究竟如何落实教学目标?怎样能对课程目标有个通盘的认识?怎么把课程目标真真切切地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去呢?温教授指出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对整过的小学,初中的教学目标都要有整体的把握,甚至要有量化的标准。要尽可能了解每个单元在整过教学目标中的位置,努力做到一课一得,教学目标遍地开花,面面俱到,就会导致重点不突出,目标达成度不高。我想,如果教学目标都错了,再好的教学方法都没什么意义。所以对于课标我们要反复读,仔细读,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把课标牢记在心。曾看到一位名师的做法,就是把每一个学段的课标贴到自己的教案上,这样就能随时温习课标,时刻把课标铭记于心。
温教授还提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要有梯度,有年段的针对性,并举例说明,要求我们广大的老师一起摸索或者尝试确立教学的梯度,能真正做到根据每个年段孩子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其次:温教授指出很多教师对课本不能深入探究,过分依赖教参和名师教案是一线教师的一大通病。很多教师都是在临上课前,简单地看一看要上课的教案,殊不知有些教案在自己的课堂上根本就没办法实施,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每个地区的学情有所不同。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循序落实课程目标,还要备学生。不同年段,每个班级学生的学情不同就决定了在备课中如何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落实教学内容。信息化时代是对教师敬业精神的考验,如果过分依赖现成的教案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教师工作的亵渎。语文教师首要的是要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高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都是很多老师要不断追求的。所以即使是自己再熟悉不过的课文,教师也不能轻车熟路,也要重新阅读,针对每课文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要学会知识的变通,绝不能把自己变成一味的教书匠。
第三:针对温教授提出的另一个通病,我也很赞成,就是很多老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的花架子,课堂程序太多。眼花缭乱的教学设计让课堂非常活跃,孩子积极性很高,但实际上孩子的收获很少,知识点被分离的支离破碎,潜心阅读的文字太少,孩子只停留在表面的字词句上,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
温教授的讲座实实在在提出了老师在备课中的很多问题,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真是受益匪浅!更多的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去探究和改变。
【第4篇】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
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1
提前安排好了课,早早地等在电脑前,就怕错过了周四上午温儒敏教授《谈谈中小学语文的备课》的讲座。可以收听到现场直播的讲座,实数机会难得。一个半小时的精彩讲座让我耳目一新,听到了好多新鲜的声音,我一边做着记录,一边也思考了很多,回来将自己的思绪整理了一番。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去落实新课标的每个环节,到底该怎样去备课等等,很多地方都引起我们年轻教师思考的。
首先:温教授在讲座中指出了当代很多教师的一大通病,就是在备课前对新课标缺乏整体的认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仅仅是把自己的视野限制在自己要讲授的一课上,对于每个年级段的目标自己也只是简单的了解。那么究竟如何落实教学目标?怎样能对课程目标有个通盘的认识?怎么把课程目标真真切切地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去呢?温教授指出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对整过的小学,初中的教学目标都要有整体的把握,甚至要有量化的标准。要尽可能了解每个单元在整过教学目标中的位置,努力做到一课一得,教学目标遍地开花,面面俱到,就会导致重点不突出,目标达成度不高。我想,如果教学目标都错了,再好的教学方法都没什么意义。所以对于课标我们要反复读,仔细读,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把课标牢记在心。曾看到一位名师的做法,就是把每一个学段的课标贴到自己的教案上,这样就能随时温习课标,时刻把课标铭记于心。
温教授还提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要有梯度,有年段的针对性,并举例说明,要求我们广大的老师一起摸索或者尝试确立教学的梯度,能真正做到根据每个年段孩子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其次:温教授指出很多教师对课本不能深入探究,过分依赖教参和名师教案是一线教师的一大通病。很多教师都是在临上课前,简单地看一看要上课的教案,殊不知有些教案在自己的课堂上根本就没办法实施,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每个地区的学情有所不同。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循序落实课程目标,还要备学生。不同年段,每个班级学生的学情不同就决定了在备课中如何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落实教学内容。信息化时代是对教师敬业精神的考验,如果过分依赖现成的教案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教师工作的亵渎。语文教师首要的是要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高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都是很多老师要不断追求的。所以即使是自己再熟悉不过的课文,教师也不能轻车熟路,也要重新阅读,针对每课文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要学会知识的变通,绝不能把自己变成一味的教书匠。
第三:针对温教授提出的另一个通病,我也很赞成,就是很多老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的花架子,课堂程序太多。眼花缭乱的教学设计让课堂非常活跃,孩子积极性很高,但实际上孩子的收获很少,知识点被分离的支离破碎,潜心阅读的文字太少,孩子只停留在表面的字词句上,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
温教授的讲座实实在在提出了老师在备课中的很多问题,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真是受益匪浅!更多的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去探究和改变。
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2
我非常赞同教授的观点:如果你没有真正走进一名教师,不曾深入的了解他所处的特定的教学环境,就没有资格对他的课进行点评。我没有真正饯行王教授的教学模式,只是根据这些日子以来我身边的同事所作的探索课及我们之间的交流,来谈一谈我的感受。这些感受注定是浅薄、片面、直观甚至是偏激的。也许它唯一的可贵之处就是真实吧。
我的感受主要有两种:惊喜与疑惑。
惊喜的是一直以来,不断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的不懈动力就是变革与维新,然而,新事物的出现总是无一例外的由于遭遇质疑、阻挠而举步维艰。教学改革也是如此。而王教授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自己的教学模式并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去认真学习!我真的从心底里深深地佩服并尊重他。疑惑的是许多老师在探索与实践教授模式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暂时无法解决问题,而这些问题却是这种模式所回避的,因此教授本人也不曾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惊喜的是,知识树的创意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它体现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疑惑的是,我所看到的所有的小学英语学科的知识树都是一个样子,左边单词右边句型,每一课都是信手拈来的把知识简单的划分为单词与句型,如此单调又毫无悬念的重复意义何在呢?
惊喜的是新模式是如此的重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疑惑的是对于那些学习意识淡薄,由于年龄小而毫无自制力的学生即便是一对一的进行教学都很难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自学又从何谈起呢?
惊喜的是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疑惑的是这样的座位位置无法兼顾学生的视力调整与骨骼生长,也给课上纪律带来了隐患。
惊喜的是人人清的理念关注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也是深藏在所有教育工作者心中的最高理想。疑惑的是这个理想太过高远,如果真的做到了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学困生了。英语大课堂上的每节课都完美的做到了人人清,那是台下练习了无数次后的完美表演,不是真正的教学。
惊喜的是我们要进行新的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了,疑惑的是我们身在教学一线的教师竟然没有自己的教学模式,而只能听任前人探索的模式。
我有太多的惊喜与疑惑,惊喜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怀有美好崇高的教学理想,疑惑的是只要整体的应试教育的模式不改变,我们所作的一切改革也只不过是在为提高应试技巧做准备,在高分与高能之间走钢丝。什么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看看六年级毕业考试前晚自习中忙忙碌碌的`身影就知道了。
希望我们会在解决疑惑中,创造惊喜,不断前行吧。
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3
聆听钱志亮老师关于《解读入学成熟水平》有感聆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钱志亮老师关于《解读入学成熟水平》讲座有感如下:
幼小衔接的话题不仅是现在多数家长在幼儿教育问题一大困惑,同时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实践的一项课题,更像一条摸索之路。教育改革的初衷始终是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基础,以国家的发展为根本的实践之路。幼儿升入小学低年级时许多家长都会对于幼儿入学适应困难,上课不专心,坐不住等问题过度集中关注,有时小学低年级的老师也会出现同样的困惑,但多数认为是因为幼儿还“太小”,或者家长期待性过高,幼儿园没教好等等之类。而钱志亮老师一句话点明了这些困惑的诱因:“幼儿没有达到入学成熟水平提前上学的结果!”。诚然,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其一生中最早也是最大的艰难转折之一,学习环境、人生使命、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师生关系、生活规律乃至社会要求与家庭期望的变化等等这些都以近似对立的情况放生了明显的改变。这些改变的前提基本都是以幼儿的生理年龄为界定,而幼儿与幼儿之间在学习中是存在客观差异的。不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甚至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起跑缓慢者”的情况。
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指的是从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能力、神经协调能力等心理发展水平与状态判断幼儿是否达到作为小学新生应该达到的要求。——钱志亮
关于幼儿入学成熟水平的解读,有的老师会将其作为幼小衔接的评判标准,或者作为大班幼儿进入小学前的准备方向。但同时我们从一些事例当中不难发现,在一些以家长期盼____地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扭曲现象: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教育片面化等等这些不仅伤害了幼儿的身心,更重要的是束缚了幼儿的独立个性和想象力的发展,过早的扼杀或者灌输不适合其现阶段的思想也容易为幼儿种下厌学和不良人格的种子。
作为专业化的幼儿园教育、幼儿教师,我们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开展首先应有一个与教育方针较为统一的方向:幼小衔接从幼儿踏入幼儿园接受教育时做起,而不是从大班做起,同时清晰明确幼小衔接的研究思路:幼儿园目标——小学课程要求——寻找接轨之处——实施方案。通过幼儿园目标与小学课程要求的对比、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间的探讨交流从而制定出适宜本地区的衔接策略,并且应注意一个原则:幼小衔接在于专注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迁移而不是将小学教学内容下移至幼儿园。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年轻、受教育水平高、有自己的教育主见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幼儿的教育问题上不能关起门来做教育,要走出去,面向家长、面向社会大力的走出去,只有与家长、与社会衔接起来,对于幼儿的教育转折才能更好、更快、更适宜的发展前进。
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4
在通小校本培训很荣幸能聆听到李群教授的讲座,她给人的感觉亲切自然,语言富有魅力,专业术语信手拈来,但又丝毫不做作卖弄。她真诚地与我们交流,并没有空洞地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故事与我们分享、分析,引领我们从中体悟“快乐”“乐观”。真不愧是教授级别啊!
李群教授首先为我们讲解的是“压力”,她谈到正确认识压力,压力产生的因素,压力的影响等问题,我记住的一句话是“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强调的是适当的压力也会创造佳绩的事实——我相信这句话,也相信生活中要不断的给压。
李教授谈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乐观”的,她引用马丁-赛得格曼的《学习乐观》,在“乐观型解释风格”中,李教授借曹操的乐观来说明这个问题。“赤壁之战”曹操大败,逃回的路上,曹哈哈大笑。属下不知为何,故疑惑问之:“主公,我们打了败仗,为什么你还哈哈大笑呢?”曹操笑着回答:“胜败乃兵家常事,我的失败只是暂时的。”曹操的这种气魄让人折服,我们且不论这个历史人物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形象,但他的开朗和乐观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我很喜欢李教授对教育的诠释,她说“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幸福”,“一个好老师的标准,是能从大家都认为的差生身上找到10个优点”,她还说:孔子最欣赏的,不是子路的勇敢和帅才,不是子贡的外交和商务能力,也不是冉有的可以面南为王的谋略,而是颜回的“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高尚人文精神。
李教授说,乐观是可以修炼的——在我们的心理银行,每天都要存下资本——别人对你的好,你要敏锐地感受到;别人对你的不好,你要迟钝地反应。伟大的“不可救药的乐天派”苏东坡,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但苦中作乐,不断创作,开荒种田,研制服饰,打猎引渠,无所不能;痛并快乐着,烦但不闲着,苦日子好过。
李群教授的讲座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们该怎样做人,做个什么样的人,做个什么样的老师?我们的性格特征和价值取向都会极大影响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我们不仅要反思,更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