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教学心得体会 > 幼儿园心得体会

幼儿培养心得体会10篇

发布时间:2022-08-13 14:42:02 查看人数:10

【导语】幼儿培养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10篇优秀的培养幼儿园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培养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幼儿培养心得体会

【第1篇】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教学心得体会

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教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往往会写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教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基础。那么,幼儿倾听能力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呢?

一、幼儿倾听能力的具体内容

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三种倾听技能:

1、专注性倾听:集中注意地倾听(包括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

2、辨析性倾听:分辨不同内容(如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的声音等)的倾听;

3、理解性倾听:掌握主要内容、连接上下文意思的倾听(包括回答问题情况和执行指令情况等)。

二、幼儿倾听能力较差的原因

倾听是幼儿最早掌握的语言活动。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它对于发展幼儿的语言、思维十分有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倾听能力较弱,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人不重视倾听能力的培养

许多家长认为听力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必要培养,遇到孩子插嘴或不专心倾听则训斥、责备孩子,如大人讲小孩子听等。训斥、责备的方式会使孩子失去倾听的欲望和兴趣,会变得不爱倾听或不会倾听。还有一种极端的表现就是大人以孩子为中心,认为插话等是孩子自信、能干的表现,往往过分顺着孩子的意思,以致使孩子愈加不会倾听。

2、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局限

受幼儿年龄特点的局限,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比较弱,缺乏倾听别人说话的耐心,在听的过程中难免会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等。特别是有些幼儿聪明活拨,表现欲特别强烈,在集体活动中常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打断其他幼儿的发言。所以幼儿有时候根本没听清楚或听得不完整。

3、家长的消极榜样作用

父母、老师等是孩子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起重要作用的人。父母的言行举止不可避免地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有些家长在和别人交往时、和幼儿交谈时就不会倾听,因此,孩子在无形中习得了他们的不良行为。

三、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针对幼儿倾听能力较弱的现状,家长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1、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也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培养幼儿的倾听兴趣。选择的故事等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具体、生动,富有趣味性;除了倾听的内容具有吸引力外,幼儿是通过积极的听来提高倾听能力的,大人在讲述故事时声音要抑扬顿挫,并利用手势、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来调动幼儿倾听的积极性,让幼儿共同参与。如小动物的童话或故事。

2、创设宽松的`倾听环境

家长可以利用大自然的优势,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带幼儿去大自然聆听各种美妙的声音:淅沥淅沥的小雨声、淙淙的流水声等。所有这些,都让幼儿心旷神怡,就会萌发幼儿倾听的欲望和兴趣。在带领幼儿外出时,可以让幼儿注意倾听各种声音(如风声、雨声),倾听各种动物的叫声(如蝉鸣、鸟叫声),倾听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如自行车清脆的铃声、汽笛声)。幼儿听后,家长引导幼儿模仿、表达,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另外一方面就是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容、平等的心理氛围,幼儿在这种氛围中才有安全感、自信心,才能乐于倾听、学会倾听。

3、家长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幼儿倾诉时,认真倾听,耐心引导幼儿解决问题;在向幼儿提问时,耐心等待和聆听幼儿的回答。不论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都应以目光、手势、语言来传递听到的感受,表达内心的感受,让孩子觉得家长认真听了,在关注着他。利用各种手段指导幼儿耐心倾听别人,不随便插话,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因此家长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促进幼儿倾听能力的发展,让幼儿乐于倾听、学会倾听。

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教学心得体会

【第2篇】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心得体会

献给在育儿战线上的爸爸妈妈们,共勉。

今晚是豆豆升小班后的第一个家长会,很荣幸将于爸爸妈妈们分享交流孩子动手能力培养的心得体会,其实要说育儿经验,我也还处在摸爬滚打中磕得鼻青脸肿的阶段,其他爸爸妈妈肯定都比我丰富,今晚不才,就班门弄斧下,和大家分享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耐心的陪伴。在智能手机横行,低头一族遍地的当下,很多家庭可能都会出现人手一机各自嗨,咫尺天涯互不睬的现象,甚至小朋友也深陷这个怪相,忙着打游戏,看视频,不亦乐乎。其实,我觉得,有些幼儿app固然能让孩子们学到很多东西,但爸爸妈妈的陪伴更有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昨天,和单位同事聊起课余时间孩子在家里玩什么,我说我们家基本不看电视、不看手机,有时候我们看个短信,豆豆还会及时提醒:眼睛会近视的,不要看。同事说,那不是很无聊啊,这个残酷的规矩肯定是我订的。这都用上'残酷'这个形容词了,幸好是亲妈。其实,要说我们家的节目,每天都很丰富的,就缺时间不够用。画画、拼图、做手工;运动、积木、讲故事;有时候讲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还自编自演来个情景剧,我想,我们家豆豆对'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这句话最有发言权,因为每晚半个小时的'故事时间'后,上床睡觉总是磨磨蹭蹭,依依不舍。所以,即使再忙,也多给孩子一点耐心的陪伴吧,不经意间,聪慧的孩子们会从爸爸妈妈身上学到很多很多你想不到的东西。正如成长总是不经意的。

二、安静的等待。有一个词说得好,'静待花开',我觉得等待孩子的进步就该怀着这种心情。豆豆从小就喜欢拼图,从2片的到100片,从平面的到立体的,我们家的拼图是换了一茬又一茬。由于图片数量太多,有时豆豆一时找不到她想要的,就会向我求救,当然,即使看到了,我也不会直接告诉她,最多给点提示,比如:根据连接处的图案、颜色去找吧,然后,就是等待,即使过程再长。有时候,遇到吃饭的点,为了赶时间,外婆会急着帮她找出来,一般我都会制止,因为我觉得这会阻碍孩子思维的拓展,无形中增加她对独自解决困难的惰性和畏惧。在一旁安静地等待,也是另一种对孩子的肯定。

三、温暖的鼓励。和豆豆一起玩折纸,鉴于我自己也不太理解虚线、实线之间的转换、折叠,我会坦诚地告诉豆豆,这个妈妈也不太会,但我们可以根据书上的提示图案一起学习,把小方纸变成可爱的动物。豆豆不太喜欢我帮忙,每一个折痕她都要叠,有些难度较大,涉及到空间转换,她也仍会一丝不苟地模仿我的动作自己去摸索,看着她一遍一遍捣腾,最后还是不成形,濒临放弃,我会及时告诉她,我们家豆豆自己的小作品自己做,不需要妈妈的帮忙,很棒,等爸爸回来,我一定要告诉他。得到肯定和鼓励后,豆豆又笑弯了眼睛,'妈妈,我自己会叠的'.有时候,尽管她也想把边边角角对整齐,但还是会参差不齐,虽然最后的作品没有我做得精致,但不失为憨态可掬,甚至,叠着叠着,会演变成另外一个事物,让人忍俊不禁,这时,我也会给她一个大拇指肯定她,'妈妈怎么想不到这样也能叠呢,还是豆豆的小脑袋聪明。'看着她到处展示作品可爱的嘚瑟样,心里满满的欣慰。

四、执着的坚持。我一直觉得豆豆在家的自我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学校里会自己吃饭,穿鞋,但在家里自己动手的意识就比较薄弱,依赖性较大。可能之前我们的态度给了她误导,比如,早上时间比较紧张,为了不迟到,我们会帮助她穿衣服、刷牙、洗脸、喂饭,久而久之,豆豆就形成了一种认识,只要我磨蹭着,妈妈、外婆就会帮我的,或者撒个娇,就可以偷懒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近两个星期,我们家痛下决心,开展严格的整治工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刷牙、洗脸、吃饭都要自己动手,明确告诉她哭、磨蹭、拖延时间都是没用的,开始几天,遇到来自外婆那的阻力比较大,一大早就把孩子弄哭外婆舍不得。有一次,吃晚饭,豆豆不肯自己动手吃,我批评得有点严厉,最后把她的饭碗拿走了,跟她说,'不吃饭没关系,等下除了水什么都不能吃,因为你不饿呀,今天晚上你的身体没吸收到营养,晚上就不会长大了。'后来,爸爸配合地偷了我'藏'起来的饭,陪着豆豆吃完。第二天,外婆告诉我,豆豆说梦话了,说,这是我的,不要拿走我的饭。我当时很心酸,觉得特别对不起她,没有控制好情绪,或许当时我再克制下,豆豆就被感化了,自己动手了呢。之后我跟豆豆道歉,告诉她,妈妈发脾气不对,豆豆不喜欢妈妈发脾气,妈妈也不喜欢豆豆发脾气,我们以后有事好好说,而且妈妈批评豆豆的时候声音有点大,声音大的时候妈妈牙齿都痛了。之后有几次,我嗓门大点,豆豆都会提醒我,妈妈你批评我的声音不要那么响,牙齿要痛的。哭笑不得的同时,我也是倍感温暖的,在我们全家的努力下,一个礼拜后的现在,豆豆基本不会要求我们帮忙了,都会自觉去做,今天早上起床后,豆豆第一次主动提醒我,'妈妈我要刷牙了,帮我准备准备。'付出总有收获,尽管这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会时不时打击得我们遍体鳞伤,随时滋生放弃的念头,但我相信,奇迹就躲在我们最后的一丝坚持身后。

其实,我们见证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自己再成长的过程,身为爸爸妈妈,我们都有忙碌不完的工作,操心不完的琐事,在遗憾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的时候,是否能想一下,我们曾经也是孩子,当初的我们最渴望什么,或许就能找到陪伴孩子最好的方式了。

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心得体会

【第3篇】幼儿园师德师风培养心得感想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三、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幼儿园师德师风培养心得感想

【第4篇】幼儿教学心得:价值观与人格教育培养

卡尔-罗杰斯的人格理论核心,是要做真实的自我,我认为这就是儒家的诚,儒家的诚,不是坚定不移的善良,不是服务的热忱和意愿,而是与智慧一体的,这种智慧,能够回到生命体验的实质,能够呈现中庸之道之后的事实。这种忠于内心情感原则,就是诚。儒家讲“诚则明也,明则诚也”,诚就是事实,明就是智慧,既然是事实,就不会有欺骗,既然是智慧,就不会受人愚弄。但是,要做真实的自己,要体现自己的真性情,不是那么容易的,做真实的自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终极的目标。

做真实的自己,就不会有委曲求全的感觉,自然是可以长久的。做真实的自己,对生命的态度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态度得到的体验,使个人感觉对生活的胜任感和力量感,甚至是美感。

如果老师回到真实的自己,学生自然回到真实的自己。一个人,回到真实的自己,周围的人也会回到真实的自己,“同气相求”,相互吸引的法则如此。

回到真实的自己,其中一个的问题,是要搞清楚自己的价值观。说到价值观,我就想到人生的信条,但是卡尔罗杰斯关于价值观的理论,大大丰富了价值观的内容,就人格教育来说,这是重大的突破。

今天我们面临的价值观危机不是源于我们丧失了价值观,而是我们的价值观与人生经验的矛盾和分离,事实就是事实,没有对错,我们的价值观与事实不符,不符合社会现实,不符合自己的经验,一定是我们的价值观错了,我们的价值观错了,社会的价值观就错了,我们是社会最直接的组成部分,是对社会直接产生影响的部分。价值观错了,人格出现分裂,痛苦和抱怨就产生了。

关于价值观

生物体通过行为表现出对某个客体或者目标的偏好性,这种偏好性称为操作性价值观,他不需要任何认知和概念性思维的参与,仅仅是有机体通过选择某客体、拒绝某客体的价值选择。好像把蚯蚓放在y型迷宫里时,蚯蚓就会选择往光滑的一边爬,而不会选择铺有砂纸的一边,这就是操作性价值。

比如,我的孩子生下来就喜欢吃脆性的凉菜,喜欢吃酸的东西,有的孩子抓岁,多次抓相同的东西。

操作性价值观也可以处理复杂的事情。曾经有人做过实验,把20多种食物放在婴儿面前,孩子自己会取符合自己身体健康的食物。

第二种价值叫构想价值,也就是机体对文字符号(佛法称为名相)客体的偏好。比如“真诚至上”的信念,就是一个构想价值。

通常我们的道德信条都是构想性价值观,可能不是自己真正喜欢和接受的,是虚假的,是“高要求”的,但是我们跟着它走了,久之我们自己也分不清楚,什么是真实的自我,什么是虚假的自我。

案例:一个大孩子去抢小孩子的东西,小孩子不同意,结果大孩子咬了小孩子一口,小孩子的东西被抢走,大哭。这时候,小孩子的妈妈非但不保护自己的孩子,反而对自己的孩子说:“孩子不哭,你要学习孔融让梨,把你的东西让给哥哥玩。”小孩子由于没有得到安慰,一直哭个不停,妈妈对孩子孩子说了六次要学“孔融让梨”。小让大,是妈妈的价值观,但是在小孩子的眼里看来,自己的东西被抢了人被咬了还要忍让,天理何在!

构想价值观越接近操作价值观,合理性越好。比如,按照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应该是物权主人优先原则,别人要用自己的东西,是要经过自己同意的。这种价值观是否会让孩子长大后变得自私呢?回答是否定的。一个物权得到尊重的人,他因而更有安全感,更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分享;一个从小物质不匮乏的人,他成人后,精神层面的匮乏感就弱,大方的可能性就很大;小孩子的自私得到满足,物权主体资格得到尊重,他就会逐渐变得慷慨。所以,儒家提倡先满足一定程度的自私,来塑造一个人为公的精神。真正的贪欲,来自于精神层面的贫乏,这是一种负面的力量。如果一个人从小受到“要大方”的教育,有可能从此就走上虚假的自我,这种人是“优秀”的,但是也是紧张的,这种紧张,感召来的人和事,终究会让自己陷入困境,人生的际遇大多不够理想。有天,我对我对一位常做善事且对孩子严格的朋友说:“以你的为人来说,积了德给子孙后代,你的孩子会很有作为,但是他的人生多半是不幸福的。”

关于构想价值观,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与人。”那么“己所欲”呢?要慎施于人。

最后一种叫客体价值,就是从客体可取性方面考虑,而不管是否为他人所接受。比如:失去自我的父母,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以为给孩子的关注越多越好,结果成了关爱强迫症,让孩子痛苦不看,但是却总对孩子说“我是为了你好”。

价值观的演变与回归

操作性价值观不只是婴儿有,一个人格成熟的人,总是以操作性价值观为主导,所以孟子讲,一个成熟的人,即大人,是“保其赤子之心”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从婴儿来看,婴儿有如下现象:

婴儿饥饿时不舒服,会哭,会大声而明确的表达出来(成人经常撒谎)。

食物是美好的,但是婴儿吃饱以后,不再留恋和喜欢,甚至表现出厌恶,从来不会占有食物(成人不是这样)。

婴儿喜欢被关注、拥抱等能够带来安全感的行为。(成人喜欢被拥抱的情况极少,要选择对象)。

婴儿喜欢来自于自己身体的新奇的体验,即使发现自己的脚趾头都会快乐,探索性和好奇心都很强(成人变得保守呆板)。

婴儿不喜欢苦味,疼痛和突发的巨大声响(成人有改变)。

可以看出,婴儿的操作性价值观,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价值判断过程,而不是一个不变的固定系统。正如对同一种食物,他有时喜欢,有时厌恶,他喜欢安全和轻松,但是为了满足好奇,他又可以放弃这种环境。这种价值,来自内部的天然的感觉,是一种本有的智慧。不象我们成人,被父母的意愿,宗教的经文、某个领域的权威或者广告宣传所左右。婴儿喜欢清楚地知道喜欢哪个不喜欢哪个,哪个人对他好哪个人对他不好。而成人很多时候不知好歹,不知主次,相反,成人的的价值判断很多时候都是僵化、无效和不明确的,成人是怎么从婴儿完美而有效的价值判断状态退变的呢?

婴儿需要爱,他也同样爱父母,对父母表现出无限的忠诚性,所以他为了爱改变自己。比如,一个孩子喜欢扯姐姐的头发,他觉得听到姐姐又哭又闹很开心,但是家长会给他惩戒。多次以后,他就会形成一个概念,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认为好,坚持自己的偏好,可能失去成人对自己的爱,拒绝爱的行为,是反生命的。他会把别人的价值判断内化,变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为了爱,他远离了自己先天的判断机制,放弃了自己的内部评价,以别人的价值预设引导自己的行为。

案例

一个男孩,从小梦想自己成为艺术家,但他感觉到父母更愿意他成为一个医生,于是他迁就父母,表示有意向成为一个医生,这时候,父母给他更多的爱和鼓励,他成为医生的意愿逐渐坚定起来,进入医学院以后,他很多科的成绩都不及格,咨询师发现从智力上看,孩子完全有能力取得好成绩,但是,事实相反。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他疏离了自己天然的判断机制,疏离了内心的判断过程,自己从来都没有真正想过要当一名医生。对另一个孩子来说,则有可能是自己想当医生,最后顺从了父母的意愿做了艺术家,同样是悲剧。

当今社会严重的心理问题,与自己的价值判断有直接的关系,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所以面临选择时不果断,总是受到情绪上面的困扰,一但选择,选择的或者得到的又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在美国,卡尔.罗杰斯对师范学校的学生做了调查,问:如果你们成为老师,最想教给孩子的价值观是什么,结果他们列举出了“说话用词恰当”、“不用非正式的口语”、“干净”、“遵守纪律”、“按照老师的指导做事”、“老师的指导要说一不二”等等,卡尔.罗杰斯为这些准老师感到汗颜。反观我们自己,也是把那些掩饰自己胆怯的经验,把那些禁锢我们自己的规条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们,而不是尽量保留孩子们本有的智慧。

个体为了保持得到爱、赞赏和自尊,不惜把自己的价值评判权拱手让人,个体从小就不信任自己的经验的可靠性,不相信仅仅靠自己就可以指导自己的行为;他们从别人那里学来一堆构想价值观,不管自己的这些观点多么背离了自己的真实体验!因为这些观点不是自己的,所以显得生硬、不能变通。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把环境中的与自己生命经验无关和事实矛盾的价值观,盲目地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这就是心理学上讲的,价值观的病态内化,举例如下。

性欲和性行为是罪恶的。每年有很多青少年因为缺乏对性的了解和认识,造成上百万人未婚先孕。(误区来自道德常识)

(通过实践发现,大人坦荡地告诉孩子生命的由来,孩子自然就不讲粗话,可以顺利地解决早恋问题。儒家讲“食色性也”,从来不回避性这个问题,目前中国的结婚年龄,可能是历的,所以性压抑的时间很长,由于缺乏对性问题的正确认识,有些人即使体验了性生活,偏执的性观念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又把这些错误的观念复制给后一代。我不是提倡性泛滥,而是希望早些告诉孩子关于性和生命来由的真相,可淡化孩子们跨越性禁区的成就感,通过实践发现,孩子们都表示明白这层道理后,更能妥善对待性问题,以后有机会再举相关案例。关于性于心理行为的关系,《夏山学校》的尼尔,理解很彻底,辅导方法趋近于完美,大家可以阅读相关章节。回想起自己初中时候的生理老师,讲到有关性的章节时,总是紧张兮兮的。很多老师自己对性问题都缺少承认事实的勇气。)

已经内化的社会价值观的误区

挣钱越多越好。(来自社会,已经深刻影响到家庭)

人们最需要学习的是知识,这是精英与平庸的区别。(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

浏览和娱乐性、探索性的阅读不被人认可。(来自学校)

紧跟潮流很重要。(来自于媒体和商业广告)

爱自己周围的人是美德。(来自于宗教)

竞争比合作好。(来自于商业公司)

产品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来自于商业宣传)

南怀瑾先生讲,人格独立,要“卓尔不群”,但是有多少人做得到呢?似乎没有人提倡过,人类作为个体,更应该相信自己的感觉和信念,我们都活在人云亦云之中。佛法提倡自己的本有的智慧,提倡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就是超越思维的感觉,但是知之者甚少,很多人都落入宗教的窠臼,可叹。

机遇

当我们寻求内在的独立,倾听来自内心的声音时,转机就出现了。心理辅导发现,自主意识的出现,自己准备做真实的自我时,治愈就开始了,这是所有有效心理辅导的共同特征。当我们感到自己是活生生的人,感到有趣,感到胜任,感到自豪,我们就会慢慢珍惜和欣赏自己的方方面面,慢慢地敏锐于自己每时每刻的感受和反应,这就是活在当下,活在感觉而不是活在思维里,自我的觉醒就开始了。如此,我们会对自己的体验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甚至与自己的体验融为一体,我们的价值取向将发生巨大变化,许多婴儿期的价值取向又重新出现,即来自内部感觉的的特异性的、情境性的反应能力,这比笼统的道理强过百倍。这样,我们的言语和行为可以趋近于知时知量,趋近于中庸之道。

对于外部的价值观,我们也是要考量的,但要批判性地看待,它只是参考,远不如我们的经验和直觉更有用。对待外部的价值观,就像服中药,要看它是否能够恢复或者强化机体本有的运转机制。

成熟的人格体现

理想的价值观:我们既能调动丰富的经验与认知功能,又能相信来自自己身体内部的真实的感受。

对于成熟的个体来说,价值判断的趋向于客体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满足自己主体的需要,使自己更完美,更富有,更强壮。这听起来是自私的,是否会损害到人际关系?事实上,美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个体发展的需要,有足够真实自我感的人,他自然会保持自利利他的平衡,由于他的人格的稳定性,更能够给他人安全感和信赖感,从而与人保持亲密而互助的关系。纯粹的利己和利他,都会给人压力,从而产生人际关系的疏离感,良好而轻松的人际关系,是平等而互利的。成熟的人的价值判断,果断的特质与婴儿相似,但是前者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参考。

有时候,即使人格成熟的人,价值判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判断就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只要我们保持开放的态度,正视自己的缺点,允许自己犯错误,就会更好地在错误经验里学习,使我们的判断模式不断趋近于完善,从而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如果我们信任自己,运用自己的感觉和直觉做判断,将比单纯地使用理论知识更为明智;一个完整人格的人所做的判断,要比单独的一个头脑所做的判断要敏感准确的多。

卡尔.罗杰斯根据自己研究发现,所有人格健全的人都心胸开阔,价值取向都是有利于个人、周围的人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给孩子爱和自由,得到重视,能够自由体验生活时,他来自自我的价值导向就会出现,成人也是如此。

我们不需要哲学家和统治者或者牧师从外界强加一个普适的价值观到我们身上,相反,做真实的自己,就可以从我们的经验中,浮现出普适的价值观,在把这种价值观,与《论语》诸书做个对照,发现圣人的语言,不是说教,而是可以印证我们自己真实的感受。所以我们批评社会价值观同时,更多地要从自己做起,这是现实可行的。

对自己了解多少,对社会就了解多少,自己改变多少,世界就改变多少。

幼儿教学心得:价值观与人格教育培养

【第5篇】幼儿园教育心得:幼儿园新生重在常规培养

开学了,孩子们升入大班。我们大三班是由两个班的小朋友组成,养成常规不太一样,而且男孩子多,全班36人中男生就有24个,所以最初的管理有一定难度。

这不,喊站队快2分钟了,队伍还没有站好。有几个幼儿甚至还不知自己应该站哪。我只好耐心告诉他们记住自己站在哪,前边挨着谁,后边挨着谁,三个伙伴相互提醒,而且这工作要对重点对象一个一个地做。这就给几个顽皮的小朋友可乘之机,他们开心地钻前钻后,大声喧哗起来,带动了一片。此时任凭你打手势还是大声吼都无济于事。孩子们看也不看,听也不听,沉溺于玩乐之中。这境地真让人尴尬,怎么办?情急之中,我忽然想起孩子们爱玩的游戏“我是一个木头人”,于是我圈起那些守纪律的孩子,相互拉起手,齐声哼唱我是一个木头人,伴着节奏轻轻摇摆做律动,随着“我是一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的指令,孩子们停下来。其他孩子也静下来。这时我对表现好的孩子给予了充分肯定,奖给他们一人一个小红花。于是他们做得更好了,其他的孩子眼馋地看着小红花也跟着做好了,我抓住机会又重新强调了站队的要求,并表示谁按要求做好都能得到小红花。

风波过后,静下来反思活动:为什么大声叫嚷孩子静下来却没有效果,而当用游戏方式时孩子却安静了?我想这就是方法吧。孩子们才五岁,注意力、意志力还很差,他们还看不出“眉眼高低”,要想“镇住”他们,仅凭简单的说教是不行的,教师必须有一定方法,所组织的内容形式要能吸引住孩子。就说前面的站队,我们就可以训练孩子听音乐站队;树立正面示范,给予表扬或奖励;运用竞赛形式;必要时甚至可以静静地拉出一个代表,指出他表现得不好,遏制住势头。

幼儿园教育心得:幼儿园新生重在常规培养

【第6篇】幼儿园心得:培养良好的习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有人习惯早起,有人习惯晚睡。有人习惯饭后吃水果,有人习惯饭前吃。总之每个人的习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有人说,好的习惯是促进你成功的基石,坏的习惯是你成功的绊脚石,许多的成功机会就是因为你的坏习惯而瞬间失去的。传说黑海的海滩上,有一种点金石,它是一块能将任何一种普通金属变成纯金的小小石子,和成千上万与它开起来一摸一样的小石子混在一起。但是真正的点金石摸上去很温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冷的。有一个穷人变卖了财产,在海边扎起帐篷,开始检验那些石子。当他摸到冰凉石子的时候就将它扔进大海,就这样他干了一个月,一年,两年,三年……每天都重复同样的动作,捡起一块石子,是凉的,就将它扔进大海,又去捡起另一颗,还是凉的,再把它扔进海里……直到有一天,他捡起了一块温暖的石子,随手扔进了大海。他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把他捡到的石子都扔进海里,如此习惯做扔石子的动作,以至于当他捡到真正的点金石的时候,他也是将其扔进了海里!

成功源于良好的习惯,一个人的习惯如何,常常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习惯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一旦形成很难改变。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项的成功者说:“在人生之中,我认为受益的,不是在大学,不是在高中,而是在幼儿园。是幼儿园的老师使我养成了种种最基本的好习惯,才让我取得成就,这才是我成功的关键。”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幼儿时期尤为重要,今日的习惯是明日的命运,一个人要想事业成功,好习惯是关键。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幼儿园心得:培养良好的习惯

【第7篇】幼儿教育心得:价值观与人格教育培养

卡尔-罗杰斯的人格理论核心,是要做真实的自我,我认为这就是儒家的诚,儒家的诚,不是坚定不移的善良,不是服务的热忱和意愿,而是与智慧一体的,这种智慧,能够回到生命体验的实质,能够呈现中庸之道之后的事实。这种忠于内心情感原则,就是诚。儒家讲“诚则明也,明则诚也”,诚就是事实,明就是智慧,既然是事实,就不会有欺骗,既然是智慧,就不会受人愚弄。但是,要做真实的自己,要体现自己的真性情,不是那么容易的,做真实的自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终极的目标。

做真实的自己,就不会有委曲求全的感觉,自然是可以长久的。做真实的自己,对生命的态度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态度得到的体验,使个人感觉对生活的胜任感和力量感,甚至是美感。

如果老师回到真实的自己,学生自然回到真实的自己。一个人,回到真实的自己,周围的人也会回到真实的自己,“同气相求”,相互吸引的法则如此。

回到真实的自己,其中一个的问题,是要搞清楚自己的价值观。说到价值观,我就想到人生的信条,但是卡尔罗杰斯关于价值观的理论,大大丰富了价值观的内容,就人格教育来说,这是重大的突破。

今天我们面临的价值观危机不是源于我们丧失了价值观,而是我们的价值观与人生经验的矛盾和分离,事实就是事实,没有对错,我们的价值观与事实不符,不符合社会现实,不符合自己的经验,一定是我们的价值观错了,我们的价值观错了,社会的价值观就错了,我们是社会最直接的组成部分,是对社会直接产生影响的部分。价值观错了,人格出现分裂,痛苦和抱怨就产生了。

关于价值观

生物体通过行为表现出对某个客体或者目标的偏好性,这种偏好性称为操作性价值观,他不需要任何认知和概念性思维的参与,仅仅是有机体通过选择某客体、拒绝某客体的价值选择。好像把蚯蚓放在y型迷宫里时,蚯蚓就会选择往光滑的一边爬,而不会选择铺有砂纸的一边,这就是操作性价值。

比如,我的孩子生下来就喜欢吃脆性的凉菜,喜欢吃酸的东西,有的孩子抓岁,多次抓相同的东西。

操作性价值观也可以处理复杂的事情。曾经有人做过实验,把20多种食物放在婴儿面前,孩子自己会取符合自己身体健康的食物。

第二种价值叫构想价值,也就是机体对文字符号(佛法称为名相)客体的偏好。比如“真诚至上”的信念,就是一个构想价值。

通常我们的道德信条都是构想性价值观,可能不是自己真正喜欢和接受的,是虚假的,是“高要求”的,但是我们跟着它走了,久之我们自己也分不清楚,什么是真实的自我,什么是虚假的自我。

案例:一个大孩子去抢小孩子的东西,小孩子不同意,结果大孩子咬了小孩子一口,小孩子的东西被抢走,大哭。这时候,小孩子的妈妈非但不保护自己的孩子,反而对自己的孩子说:“孩子不哭,你要学习孔融让梨,把你的东西让给哥哥玩。”小孩子由于没有得到安慰,一直哭个不停,妈妈对孩子孩子说了六次要学“孔融让梨”。小让大,是妈妈的价值观,但是在小孩子的眼里看来,自己的东西被抢了人被咬了还要忍让,天理何在!

构想价值观越接近操作价值观,合理性越好。比如,按照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应该是物权主人优先原则,别人要用自己的东西,是要经过自己同意的。这种价值观是否会让孩子长大后变得自私呢?回答是否定的。一个物权得到尊重的人,他因而更有安全感,更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分享;一个从小物质不匮乏的人,他成人后,精神层面的匮乏感就弱,大方的可能性就很大;小孩子的自私得到满足,物权主体资格得到尊重,他就会逐渐变得慷慨。所以,儒家提倡先满足一定程度的自私,来塑造一个人为公的精神。真正的贪欲,来自于精神层面的贫乏,这是一种负面的力量。如果一个人从小受到“要大方”的教育,有可能从此就走上虚假的自我,这种人是“优秀”的,但是也是紧张的,这种紧张,感召来的人和事,终究会让自己陷入困境,人生的际遇大多不够理想。有天,我对我对一位常做善事且对孩子严格的朋友说:“以你的为人来说,积了德给子孙后代,你的孩子会很有作为,但是他的人生多半是不幸福的。”

关于构想价值观,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与人。”那么“己所欲”呢?要慎施于人。

最后一种叫客体价值,就是从客体可取性方面考虑,而不管是否为他人所接受。比如:失去自我的父母,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以为给孩子的关注越多越好,结果成了关爱强迫症,让孩子痛苦不看,但是却总对孩子说“我是为了你好”。

幼儿教育心得:价值观与人格教育培养

【第8篇】幼儿家长育儿心得:培养我心中的宝贝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们都期盼着他们茁壮地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老师之外,父母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从有了孩子以后,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变得多姿多彩起来,艰辛中透着甜蜜的滋味。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家长也从中积累了不少育儿经验和知识,以下是我的一些育儿心得,值此雨实幼网站改版之际,与老师和各位家长朋友们共同交流和分享:

一、家庭氛围

给孩子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孩子智力潜能的开发。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点滴小事来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尊敬长辈,以自身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也可给孩子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从而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

二、给她面子就是给自己思考的空间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要让孩子当众出丑,这样孩子会产生自卑和逆反心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场合、方法和态度,注意口径一致,尽量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与意志力相比是很脆弱的。我们在外保住了她的面子,同时也就留给自己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从而让我们更理智,处理问题时更会理解孩子。

三、能力的培养

从小养成好习惯,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自信心能够帮助孩子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使孩子更易于获得成功,这也能让孩子受益终生。但现在的孩子大多不懂得礼让,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理上承受不起小小的挫折。长大后,终会离开父母独自走入社会,将很难在社会中立足。所以我们的教育中受挫折的能力也是不可少的,需要我们家长从小去关注,放手让孩子尝试失败。

四、教育方法的使用

善用表扬和鼓励。孩子的进步有很多时候都是夸出来的,有时越表扬积极性越高、做得就越好。家长应该擅用正面的语言去引导和鼓励孩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会使批评都变得那么美好。

五、兴趣的培养

从小陪孩子一起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妈妈们总在不断的想,做什么样的游戏才能让孩子既快乐又可以增长知识呢?我有一个小建议——陪孩子一起读书吧!作为父母我们教孩子去学会热爱和喜欢,远比教会他们怎样做更重要。

当然,教育孩子更需要整个家庭齐心协力,同时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与老师多沟通,做到家园共育,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在各个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我们共同携手努力,使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

幼儿家长育儿心得:培养我心中的宝贝

【第9篇】幼儿家长教育心得:培养我心中的宝贝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们都期盼着他们茁壮地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老师之外,父母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从有了孩子以后,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变得多姿多彩起来,艰辛中透着甜蜜的滋味。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家长也从中积累了不少育儿经验和知识,以下是我的一些育儿心得,值此雨实幼网站改版之际,与老师和各位家长朋友们共同交流和分享:

一、家庭氛围

给孩子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孩子智力潜能的开发。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点滴小事来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尊敬长辈,以自身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也可给孩子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从而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

二、给她面子就是给自己思考的空间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要让孩子当众出丑,这样孩子会产生自卑和逆反心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场合、方法和态度,注意口径一致,尽量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与意志力相比是很脆弱的。我们在外保住了她的面子,同时也就留给自己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从而让我们更理智,处理问题时更会理解孩子。

三、能力的培养

从小养成好习惯,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自信心能够帮助孩子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使孩子更易于获得成功,这也能让孩子受益终生。但现在的孩子大多不懂得礼让,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理上承受不起小小的挫折。长大后,终会离开父母独自走入社会,将很难在社会中立足。所以我们的教育中受挫折的能力也是不可少的,需要我们家长从小去关注,放手让孩子尝试失败。

四、教育方法的使用

善用表扬和鼓励。孩子的进步有很多时候都是夸出来的,有时越表扬积极性越高、做得就越好。家长应该擅用正面的语言去引导和鼓励孩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会使批评都变得那么美好。

五、兴趣的培养

从小陪孩子一起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妈妈们总在不断的想,做什么样的游戏才能让孩子既快乐又可以增长知识呢?我有一个小建议——陪孩子一起读书吧!作为父母我们教孩子去学会热爱和喜欢,远比教会他们怎样做更重要。

当然,教育孩子更需要整个家庭齐心协力,同时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与老师多沟通,做到家园共育,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在各个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我们共同携手努力,使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

幼儿家长教育心得:培养我心中的宝贝

【第10篇】幼儿园育儿经验心得:培养幼儿正确的成败观念

让幼儿去经受成功和失败的感觉刺激,要因人而异。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应以多体验成功的喜悦感为主,尤其是对那些胆小怕事、自卑感严重、自信心不足的幼儿。锻炼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先设置一些简单明了、幼儿完全有把握应付的问题,使幼儿轻松自如、毫无压力地解决。一次次的成功。促进其怀着更大的决心去尝试下一步,从而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在培养到一定阶段时,可以考虑设置更进一层的压力和困难去磨炼孩子,但程度一定要适当、否则失败刺激过多过重,可能使幼儿心灵受到挫伤,产生厌惧心理。当孩子出现失败时,家长、老师应该耐心引导,告诉孩子,任何人都不是天生的成功者,即使是天才、神通也有失败的时候。同时,要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共同寻求成功的方法,使孩子逐渐形成对待失败的正确的行为方式,增强其对失败的心理承受力。

幼儿园育儿经验心得:培养幼儿正确的成败观念

幼儿培养心得体会10篇

开学了,孩子们升入大班。我们大三班是由两个班的小朋友组成,养成常规不太一样,而且男孩子多,全班36人中男生就有24个,所以最初的管理有一定难度。这不,喊站队快2分钟了,队伍还没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培养范文

  • 幼儿园干部培养心得体会
  • 幼儿园干部培养心得体会45人关注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 ...[更多]

  • 幼儿培养心得体会10篇
  • 幼儿培养心得体会10篇10人关注

    开学了,孩子们升入大班。我们大三班是由两个班的小朋友组成,养成常规不太一样,而且男孩子多,全班36人中男生就有24个,所以最初的管理有一定难度。这不,喊站队快2分钟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