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三农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15篇优秀的三农心得体会范文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农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
第1篇做好三换工作 破解三农难题心得体会 第2篇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解决“三农”问题的三个“最需要” 第3篇有关三农的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 第4篇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解决“三农”问题的三个“最需要” 第5篇2009年全国两会心得体会:“三农”发展是根本 第6篇做好三农工作心得感悟范文 第7篇农行三农业务工作心得 第8篇三农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心得 第9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服务“三农”而努力奋斗(科研工作者心得) 第10篇服务三农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第11篇做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 第12篇两会学习心得—解决“三农”问题还须从“三基”着手 第13篇两会学习心得—解决“三农”问题还须从“三基” 第14篇2022大学生寒假服务“三农”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第15篇202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三农服务实践
【第1篇】做好三换工作 破解三农难题心得体会
统筹城乡重点在“三农”,“三农”问题核心在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富裕农民的基础在于盘活农业生产要素和农民生活资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试行以“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农村承包地换城市社保、林地承包权换股份收益”的“三换”工作,对于实现转移农民、安置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实施“三换”工作十分紧迫
2、工业化亟待实施“三换”。围绕“工业强市”战略,全市上下正大办工业,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目前正在重点建设的县域工业园区13个,规划用地107865亩,实际开发37185亩,政府实批20385亩,缺口70680亩。工业用地指标不足致使许多好的工业项目搁置,严重影响工业发展,而农村农家大院和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存在。据国土部门提供资料,农村居民居住点共占地31.15万亩,户均达0.49亩。如果户均减少宅基地0.12亩,全市可置换出建设用地7.84万亩,可大大缓解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用地不足矛盾问题。
3、农业现代化呼唤“三换”。农业发展方向在于现代化,现代农业必需走规模经营之路。然而,目前农村实行分户、小规模的土地承包经营状况,导致产业规模小、效益低,农业发展动力日益微弱,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实行“三换”,让移居城镇的农民放弃土地和林权,把土地和林权逐步向专业大户或经营企业集中,以利于更好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三换”的基本思路和重点
“三换”以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和城乡一体为目标,以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为重点,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和以人为本理念,对愿意放弃“农村宅基地、农村承包地和林地承包权”的农户,探索以“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保障住有所居;农村承包地换社会保障,保障难有所解;集体林权换股份收益,保障换有所得”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
——用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按照“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的思路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基本原则,农民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的,由村民提出申请,村委会汇总逐级上报乡(镇)、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原宅基地经有关部门核准面积、评估作价后,由国土管理部门收储到宅基地收储中心,统一安排使用。经市、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按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既可以到城镇选择一定面积的安置房,或到商贸小区置换部分商贸用房,也可以选择货币安置到政府统一规划区自行建房。不论采取哪一种补偿方式,农民均拥有完整产权。
——用农村承包地换城镇社会保障。农民凭迁入地户口申请手续和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三换”有关证明,到迁入地公安机关进行城镇居民户口登记。已办理城镇居民户口的人员,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养老、工伤、医疗保险和社保等政策,对尚未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但已经参加新农合的人员,当年可继续享受新农合补助政策。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都要免费为其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信息、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就近安排入学,并继续享受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居民平等的受教育权。
——用林地承包权换股份。在实行林权制度改革后,对不愿意放弃林地承包权的农民,可以把潜在的资源转为现实的资本。即农民把林业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采取入股、转包、转让等多种形式,将林权流转给产业化龙头企业、乡镇企业或农民经济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林权流转收益归农民所有,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又促进林业的规模化经营。
三、推进“三换”工作主要措施
1、重点突破。一是突出重点区域。以月河川道为重点,依托安康中心城市西扩和九个县城及重点集镇,打造“三换”试验示范区。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优先选择工作基础较好,有一定经济基础和资金保障能力的镇、村和农户率先启动。二是突出重点产业。大力引导进城农民以园区经济、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发展
二、三产业。着力培育以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生物制造、生态旅游和现代物流为主的新经济产业体系,为农民进城务工创业提供优质平台。三是突出重点对象。以个体经营户、大中专毕业生和长期在外务工农民为重点,率先实施“三换”,引导其优先进入城市务工创业定居。
2、服务引导。“三换”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统筹城乡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以“三换”带动全局的重要性,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审批手续,实行“一站式”办公、保姆式服务,搞好换前、换中、换后的系列服务,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良好环境。大力推进城镇建设,优化城市创业和居住环境,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按照农民进城居住社区化、社会保障市民化、生活方式城市化的思路,集中搞好社保服务,全面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户户都有住房、人人都有社保、家家都有收益”的目标。尤其要加强农民进城安居后的后续引导、服务,为农民务工创业定居送政策、出主意、解难题,帮助其最大限度增加收入,尽快转为市民。
3、政策保障。实施“三换”要以尊重和保障农民生产、生活发展权益为根本,制定出台一系列具体实施政策,快速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及时建立“三换”利益补偿制度和新型农民转市民制度,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户籍、社保、公共财政等改革,形成统筹城乡的制度框架。加大户籍改革力度,实现城乡一体,促进城乡人口合理双向流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统筹土地管理和使用,把置换收储的承包地集中到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公共财政政策,以城镇建设为主,把“三换”安置重点作为关注民生、赢得民心的最大亮点。拓宽农村金融渠道,推行农民单户抵押、户户联保等多种形式抵押担保,进一步开拓农村信贷市场,解决农民融资难题。用足用好奖扶政策,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切实保障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第2篇】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解决“三农”问题的三个“最需要”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有这样一段话:“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报告中对“三农”问题提出的三个“最需要”,不仅指出了我国现阶段“三农”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而且也显示了“三农”问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彰显了___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让老百姓看到了建设新农村的希望。
农业、农村、农民组成了中国特有的“三农”问题,中国的农村在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的风风雨雨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可以说,“三农”工作能有今天的大好局面,也得益于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今天农业的发达,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富裕。
虽然说3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三农”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困绕“三农”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都很多,有的还十分突出。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业基础还十分薄弱,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业与工业相比,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十分有限,增长速度小,增长空间小,增长规模小。农村的整个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十分滞后,而且发展的区域也极不平衡,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农村的生产力还相当落后,虽然摆脱了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状况,但却依然是靠天吃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薄弱。在我国的农村居住了近8亿农民,虽然他们绝对多数摆脱了贫困,过上了温饱生活,但是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农民生活在贫困线下,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特别是这些年来,农民的收入停止不前,增收渠道越来越狭窄,这些问题,已经阻碍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农”问题一直牵挂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三农”不稳,国将不稳,只有将“三农”问题放在心上,拿在手上,群策群力,才能解决好目前“三农”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难题,“三农”是国家的基石,所谓皮之不存,毛将蔫乎,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才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大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大发展,没有8亿农民的小康生活,就没有整个国家的小康社会。因此,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虽然这些年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大力扶持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免除农业税,实行农村低保政策、养老保险、农村医疗合作等等,让最广大的老百姓享受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得以休生养息,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况。但就整体情况而言,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太多,基础薄弱,条件太差,再加上受到各种政策制度的制约,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还十分困难。因此,国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政策扶持,让老百姓看到了___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看到了建设新农村的希望。
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中解决“三农”问题的三个“最需要”,是远见卓识,高屋建瓴,预示着中国农业和农村工作必将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第3篇】有关三农的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
再近三农
三下乡的工作已经进入第二天了。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已经进入了如火如荼的阶段。现今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这次三下乡活动的资料。例如:国家惠农政策、新型农用机械等。通过网络,我查找到了许多的相关资料,印象特别深的是那些先进的农用机械,例如最新的履带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往往很多农村家庭根本买不起那些先进的农用机械,造成了许多劳动力投向工业生产。试想一下,如果中国没人再去从事农业,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也许有人会说粮食可以进口,但进口也是有限度的,再说荒废田地也不是上策。由此可以看出来,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三农问题方面,我有这样一些看法。国家大力扶持农业发展,每年都会有惠农政策出台,比如说国家的粮食补贴,购买农用机械的补贴等,但是政策的执行程度如何,谁也不敢打包票。政策是否能够实行才真正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利益。与此同时,农民自身素质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一味地走以前的老路,那么农业跨越式的发展是难以实现的,农民必须运用新科技,学习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才能使自己真正的富裕起来。
每一天都在继续,每一天都在改变。相信农机政策的出台会给三农翻开一页新的篇章。
通讯员:董校鹏
作者:董校鹏 程勇
【第4篇】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解决“三农”问题的三个“最需要”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有这样一段话:“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报告中对“三农”问题提出的三个“最需要”,不仅指出了我国现阶段“三农”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而且也显示了“三农”问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彰显了___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让老百姓看到了建设新农村的希望。
农业、农村、农民组成了中国特有的“三农”问题,中国的农村在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的风风雨雨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可以说,“三农”工作能有今天的大好局面,也得益于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今天农业的发达,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富裕。
虽然说3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三农”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困绕“三农”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都很多,有的还十分突出。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业基础还十分薄弱,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业与工业相比,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十分有限,增长速度小,增长空间小,增长规模小。农村的整个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十分滞后,而且发展的区域也极不平衡,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农村的生产力还相当落后,虽然摆脱了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状况,但却依然是靠天吃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薄弱。在我国的农村居住了近8亿农民,虽然他们绝对多数摆脱了贫困,过上了温饱生活,但是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农民生活在贫困线下,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特别是这些年来,农民的收入停止不前,增收渠道越来越狭窄,这些问题,已经阻碍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农”问题一直牵挂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三农”不稳,国将不稳,只有将“三农”问题放在心上,拿在手上,群策群力,才能解决好目前“三农”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难题,“三农”是国家的基石,所谓皮之不存,毛将蔫乎,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才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大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大发展,没有8亿农民的小康生活,就没有整个国家的小康社会。因此,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虽然这些年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大力扶持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免除农业税,实行农村低保政策、养老保险、农村医疗合作等等,让最广大的老百姓享受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得以休生养息,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况。但就整体情况而言,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太多,基础薄弱,条件太差,再加上受到各种政策制度的制约,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还十分困难。因此,国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政策扶持,让老百姓看到了___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看到了建设新农村的希望。
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中解决“三农”问题的三个“最需要”,是远见卓识,高屋建瓴,预示着中国农业和农村工作必将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第5篇】2009年全国两会心得体会:“三农”发展是根本
从2004年中央的第一个一号文件落定农村,自此,中国关注“三农”的话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广,越来越细。到今年,连续六年的一号文件让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再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称“再次”是因为30年前那个决定中国农村改革命运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事实上,今天全国农村的这个轰轰烈烈的“三农”发展一点也不亚于当年的那个农村改革。
六年来,“三农”成为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中央农村改革发展会议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今年的两会,国家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再次强调: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并针对“三农”工作采取了五个措施:一要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二要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三要进一步增加农业补贴。四要加快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五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农村发展缓慢是由于多方原因所致,现在国家连续六年持续不断地向“三农”加大力度投入,今年的7161亿元投入,相信农村那些需要改善的基础设施的公益性建设项目一定能加快速度得到改善。继续增加粮食直补。这个对没有太多本钱种田地的农民来说,既是物质上的实在帮助,也是国家性的一种精神上的支持。
正所谓,农业稳,则天下定。只有稳定了农村,发展好了有着九亿农民的农村地区,十三亿的中国经济才算真正发展成功,“三农”发展是根本,这个帐在我们zongli的心里应该早就有数。期待中国农村的腾飞!祝福中国发展成功!
【第6篇】做好三农工作心得感悟范文
统筹城乡重点在“三农”,“三农”问题核心在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富裕农民的基础在于盘活农业生产要素和农民生活资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试行以“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农村承包地换城市社保、林地承包权换股份收益”的“三换”工作,对于实现转移农民、安置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实施“三换”工作十分紧迫
1、工业化亟待实施“三换”。围绕“工业强市”战略,全市上下正大办工业,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目前正在重点建设的县域工业园区13个,规划用地107865亩,实际开发37185亩,政府实批20225亩,缺口70680亩。工业用地指标不足致使许多好的工业项目搁置,严重影响工业发展,而农村农家大院和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存在。据国土部门提供资料,农村居民居住点共占地31.15万亩,户均达0.49亩。如果户均减少宅基地0.12亩,全市可置换出建设用地7.84万亩,可大大缓解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用地不足矛盾问题。
2、农业现代化呼唤“三换”。农业发展方向在于现代化,现代农业必需走规模经营之路。然而,目前农村实行分户、小规模的土地承包经营状况,导致产业规模小、效益低,农业发展动力日益微弱,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实行“三换”,让移居城镇的农民放弃土地和林权,把土地和林权逐步向专业大户或经营企业集中,以利于更好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三换”的基本思路和重点
“三换”以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和城乡一体为目标,以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为重点,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和以人为本理念,对愿意放弃“农村宅基地、农村承包地和林地承包权”的农户,探索以“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保障住有所居;农村承包地换社会保障,保障难有所解;集体林权换股份收益,保障换有所得”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
——用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按照“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的思路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基本原则,农民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的,由村民提出申请,村委会汇总逐级上报乡、县人民政府批准,原宅基地经有关部门核准面积、评估作价后,由国土管理部门收储到宅基地收储中心,统一安排使用。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按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既可以到城镇选择一定面积的安置房,或到商贸小区置换部分商贸用房,也可以选择货币安置到政府统一规划区自行建房。不论采取哪一种补偿方式,农民均拥有完整产权。
——用农村承包地换城镇社会保障。农民凭迁入地户口申请手续和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三换”有关证明,到迁入地公安机关进行城镇居民户口登记。已办理城镇居民户口的人员,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养老、工伤、医疗保险和社保等政策,对尚未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但已经参加新农合的人员,当年可继续享受新农合补助政策。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都要免费为其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信息、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就近安排入学,并继续享受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居民平等的受教育权。
——用林地承包权换股份。在实行林权制度改革后,对不愿意放弃林地承包权的农民,可以把潜在的资源转为现实的资本。即农民把林业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采取入股、转包、转让等多种形式,将林权流转给产业化龙头企业、乡镇企业或农民经济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林权流转收益归农民所有,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又促进林业的规模化经营。
三、推进“三换”工作主要措施
1、重点突破。一是突出重点区域。以月河川道为重点,依托安康中心城市西扩和九个县城及重点集镇,打造“三换”试验示范区。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优先选择工作基础较好,有一定经济基础和资金保障能力的镇、村和农户率先启动。二是突出重点产业。大力引导进城农民以园区经济、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发展二、三产业。着力培育以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生物制造、生态旅游和现代物流为主的新经济产业体系,为农民进城务工创业提供优质平台。三是突出重点对象。以个体经营户、大中专毕业生和长期在外务工农民为重点,率先实施“三换”,引导其优先进入城市务工创业定居。
2、服务引导。“三换”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统筹城乡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以“三换”带动全局的重要性,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审批手续,实行“一站式”办公、保姆式服务,搞好换前、换中、换后的系列服务,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良好环境。大力推进城镇建设,优化城市创业和居住环境,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按照农民进城居住社区化、社会保障市民化、生活方式城市化的思路,集中搞好社保服务,全面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户户都有住房、人人都有社保、家家都有收益”的目标。尤其要加强农民进城安居后的后续引导、服务,为农民务工创业定居送政策、出主意、解难题,帮助其限度增加收入,尽快转为市民。
3、政策保障。实施“三换”要以尊重和保障农民生产、生活发展权益为根本,制定出台一系列具体实施政策,快速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及时建立“三换”利益补偿制度和新型农民转市民制度,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户籍、社保、公共财政等改革,形成统筹城乡的制度框架。加大户籍改革力度,实现城乡一体,促进城乡人口合理双向流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统筹土地管理和使用,把置换收储的承包地集中到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公共财政政策,以城镇建设为主,把“三换”安置重点作为关注民生、赢得民心的亮点。拓宽农村金融渠道,推行农民单户抵押、户户联保等多种形式抵押担保,进一步开拓农村信贷市场,解决农民融资难题。用足用好奖扶政策,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切实保障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第7篇】农行三农业务工作心得
随着时代脚步的发展,经济的突飞猛进,金融行业在经济领域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尤其是被称为“金融血液”的银行更是成为“中流砥柱”。
通过这几天的培训学习,不但令我学到更为专业的金融知识和服务礼仪,也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银行工作的细致严谨,而这种严谨是存在于每一种产品和每一个服务的细节。
我们就简单地以个人金融理财产品为例,虽然从产品大类上分,金融理财产品只能分为储蓄p中小企业融资p投资p金穗卡p结算和服务类产品六类,但是从其功能上我们看到虽然是区区六类产品,却涵盖了所有自然人和法人企业所需要的金融储蓄p结算p投中小企业融资等各项功能。而这仅仅是从大类上看,再细分下去每一个大类产品又分为很多具体小类业务。每样业务又各具特色,例如,在个人储蓄产品中,为了让给客户得到更多实惠的收益,把产品又具体成活期p定期p定活两便p整存整取及个人通知存款,在存期和利息收益上极大地满足了客户的需要和挑选余地,此外农行特有的“双利丰”通知存款在具备普通通知存款优势的基础上又在业务办理的速度和便捷程度方面锦上添花,手续费方面又特地为客户开办钻石卡白金卡尽量为客户减免不必要的开支,可以说农行对客户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在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宗旨上我们更加注重业务品质的精益求精和细节的到位。
农行的产品在收益便捷质量都凝结了每一位员工对客户点滴的心意!客户在接触产品时最先接触的就是前台人员,前台人员是客户和产品之间的桥梁,是客户体会农行员工全体心意的大门更是建立对农行信任感的首要途径,所以前台人员的服务不仅要体现农行人的严谨处事态度,也要体现每一笔业务的优势,更要让客户通过每位前台人员周到的服务建立对农行的信任。这也是每一个岗位的工作基础,于此同时前台柜员也应该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争取为客户提供更为详尽和高质的服务。
因此,个人理财产品与柜员服务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产品要创新高质,而服务要更加细致p礼貌,让客户真实地感受到农行全体员工的热情和心意。最后真心地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目前的工作岗位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成为搭起客户和银行之间信任和关怀的桥梁!
【第8篇】三农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心得
实践,就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我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当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一样,接触的人与事不一样,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并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一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的挑战,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我,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我,表现自我。
在西山公园里为游客拍照。我和两个朋友一齐组织,他们负责拍照,我负责跑腿——去照相馆印照片。在公园里我们设了一个点,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遮阳伞,一块照片展版,自然还有两台数码相机。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我们信心满满的开始了。不时的有人过来瞧瞧,打听照相的价格,多久才能拿到照片。我们开始忙碌了。他们去拍照,我在那看着,招揽游客。等他们拍的差不多的时候,我就跑去照相馆印照片。虽然有时会觉得很无聊,怎样没人来拍照呢,但我们还是耐心地等待,一个一个地问他们要不要拍照。一些游客本不想拍照,后被我们一问心痒了。一天下来,我们还是挺开心的,收获不少,不仅仅要满足顾客的需要,抓住顾客的心态,在照相馆里我也了解了印照片的各个程序。
在工作中曾不断告诉自我:在今后的大学生涯中必须要更加努力读-书,学好一些实实在在的本领,塑造好自我人格和修-养。我一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人生因为经历而美丽。
我觉得参加社会实践,培养与增强了与人相处,交际的本事。虽然我是一个性格较于开朗的女孩,拥有很多的同学和朋友。可是作为一个人,他必需密切与社会相联系。他所接触的不仅仅是几个同学和朋友。所以良好的本事是必须的。在学校接触同学,教师是比较狭隘的范围,仅有经过多和人交流,克服自身的弱点,才能更好发挥自我的潜力,做好每件事。在社会上接触的空间广了,接触的人多了,了解的事情也多了。这样才有利于看待各方面的事物。敢于与别人交流,说出自我的观点和意见,开诚布公,才能赢得对方的认同和信任。
经过社会实践能够激发我们更努力地学习,能够学以致用。十几年的学习,最终总是要用于社会实践中,知识的积累随着学习时间增加而增加,所谓学无止境,今日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实践。我国的政治、经济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各种知识技能的人才,此刻不抓紧学习,就无法承担这一份重任。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也将更益频繁,时代给了我们压力,也给了我们动力,学习好各门知识,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个信息社会,不提高就是退步,仅有不断地掌握知识,才能赶超别人。
锻炼了独立的个性。离开了家长、教师、同学,一切都要靠自我。因为在工作中,个人有个人的事情要忙,给予的帮忙也是有限的。做事就不能依靠别人,仅有经过自身的努力,走出属于自我的路,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办事果断,不能唯唯诺诺,才能出成效。在工作中在所难免,会有困难、挫折,在求助别人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自我勇敢地克服,采取进取的态度,培养个人独立处事的本事,必将获得最终的成功。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经历,使我学到和懂得了许多,我懂得赚钱的艰辛,我想我以后花钱肯定会很俭省的;我在工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我想这对于我未来很有帮忙。总之,这次难忘的假期社会实践经历使我获益良多,对我将来的发展具有十分进取的作用。
【第9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服务“三农”而努力奋斗(科研工作者心得)
一. 正确认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1.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党章和党性的具体体现,而不是一项政治活动。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时俱进。要求每个共产党人在思想上、行动上处处体现先进性。
2.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是党组织给我们每个党员为抵制社会不良现象和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社会形式影响而敲的一个警钟。在国际政治背景中,上个世纪末东欧巨变,苏联解体,还有日本自民党,印度国大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相继丧失了政权,出现了严重的政党领导危机。在世界经济浪潮中,科技发展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财富已向有能力的少数人手中集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由于处于社会主义制度转形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如腐败现象、城乡和地区差异、贫富悬殊,甚至部分人社会心态发生变化,正义感下降等等。这些现象给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提出了严峻考验和挑战,要求党员必须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业务能力,起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所以这次活动进行得十分及时和必要。
二.理论联系实际,勇于解剖,真正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1.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更加系统,对党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使我充分认识到我们党是一个执政党,更是桓鼍哂邢确婺7蹲饔玫恼巫橹皇且桓隼娼岷咸澹皇且桓鲎杂傻男嶙橹J刮颐魅妨斯岢埂叭龃怼敝匾枷牍丶诩岢钟胧本憬诵脑诒3值车南冉浴⒈局试诩岢种凑瘛E嘌俗约旱恼味床炝兔羧裥裕岫斯膊饕逍拍睿缘澈凸医桓墓ぷ魅挝癯渎吮厥さ男判暮图で椤?/SPAN>
2.认真学习,敢于讲真话、心理话,是党的优良品质,发扬了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这次活动中,支部每位党员都进行了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专心听党课、虚心向先进党员和典型事例学习,积极勇跃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畅所欲言,勇于解剖自己,敢于指出他人不足,大胆提出合理化建议。
3.结合本单位、本行业工作实际,认真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迎接机遇与挑战。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我们单位党支部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充分肯定了我们所的党员同志在科研成果、论文、著作及科普推广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我们单位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在团队与协作精神,激发年轻党员的积极性、开发创收、建立和谐所文化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今后在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室的工作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每个共产党人对自己及单位的工作情况和自己的科研方向有了一个更充分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
三.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献身园艺事业、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坚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党的科学认识,关注时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期性。坚持用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拥护改革开放,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与___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参加院、所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始终遵守党的纪律、积极带头、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保持一种良好健康心态,培养高尚的个人情操。在生活中,以严谨、务实、创新、奉献为指导思想,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与时俱进,默默无闻地干好自己份内各项工作。坚决反对迷信及“法轮功”邪教活动,反对“台独”,反对恐怖主义,坚决维护祖国和世界的和平与统一。
2.加强科技创新,深入科研生产第一线,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
(1)在科研课题方面,求真务实,崇尚实践,力求创新,爱刚敬业。在科研课题选题时,要有科学的理性精神,严格按照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进行选题。在科研过程中,培养和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正确运用观察法,实验方法、模拟方法来进行科学判断,决不弄虚作假。善于抓住观察和实验中的机遇。要有袁隆平同志那样的科学执着精神和创新能力,争取多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创造新种质,为我国农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2)加速成果转化和科技推广。将自己所掌握的农业科学技术、新品种和新信息,及时向农民传授,耐心讲解。积极主动参与科技科普宣传和推广工作,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第10篇】服务三农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上栗富民村镇银行作为上栗县土生土长的地方性法人银行,从2022年成立以来,根植“乡村”这片沃土,践行“支农支小”定位,大力推行普惠金融,深耕农村成效凸显。累计发放农户贷款8605户,户均贷款余额9.65万元,2022年度纳税800余万元,2022年纳税将超过1000万元。现已逐步成长为上栗县乃至萍乡地区一家灵活、高效且拥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农村金融机构。
金融服务进乡村,富民惠民“零距离”
为满足辖区广大农民的金融需求,上栗富民村镇银行行领导班子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下乡,了解当地老百姓“金融难”问题,“村里没有金融网点”“金融知识宣传不到位”“贷款难”……在得知村民们的困难后,上栗富民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中先行一步,正式启动乡村金融联络员建设,实现农村金融服务“零距离”。
上栗富民村镇银行选取辖区行政村内有一定声望的居民或者人流量大的超市等,作为其的乡村金融服务点,同时抽调银行骨干,对金融联络员集中进行了专门、系统培训,并为培训合格的金融联络员授牌。2022年,上栗富民村镇银行己在全县设立金融服务点100余个,基本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均已开展贫困户联络帮扶、贷款咨询推荐、金融知识宣传等工作,为近万名农户提供“零距离”的金融服务。
全力推进整村建档,深耕农村“小贷市场”。
上栗富民村镇银行成立初始,便始终在想如何践行好村镇银行“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如何将上栗富民村镇银行扎进上栗乡村这片沃土?经多方调研,最终决定以上栗县高山村为突破口,开展整村建档,深耕农村信贷市场,助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激发乡村经济发展。
在班子成员的带领下,上栗富民村镇银行全体客户经理坚持“5+1”“白+黑”模式,在每周一至周五至少安排两个晚上,深入乡村,挨家挨户走访,宣传金融知识,了解村民金融需求。并与该村委会成员联合组成整村建档授信评议小组,由村委会成员根据村民日常表现,对本村各农户进行授信初评,上栗富民村镇银行信贷人员根据村委会评定的授信额度,结合实地走访调查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最后的授信核定,并在第一时间组织农户建档授信仪式,逐一发放贷款证。上栗县高山村作为我行第一个开展农户建档的村,共建立信用档案350户,发放贷款证305本,授信金额1782万元,该村农户建档贷款余额时达1000余万元。目前,上栗富民村镇银行已在上栗镇、金山镇、杨岐乡、福田镇、赤山镇、桐木镇共计6个乡镇、23个行政村开展整村建档工作。现己完成16个村的建档工作,建立农户档案7736户,走访户数7676户,走访率99.22%;授信户数5201户,授信率67.23%。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惠及村民安居乐业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上栗富民村镇银行参与到上栗县“百名代表精扶百名贫困户活动”,多次走访慰问帮扶对象,鼓励、引导、扶持其脱贫;针对贫困户设置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发放免担保、纯信用、低利率贷款,利息较普通贷款客户优惠近30%,扶持金山镇山田村村民邱昌旺等一批贫困户开展、扩大家庭养殖,成功实现脱贫,盖起了新楼房……这是上栗富民村镇银行开展精准扶贫、履行社会责任的切实举措,以实际行动推动贫困户“摘帽”,被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刊物《时代主人》(2022年第10期)刊发。
围绕农民增收目标。上栗富民村镇银行以“花炮退出企业转型政府贴息贷款”“家庭创业贷”“整村建档信用贷”“低息支农贷”等产品为主打品牌,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创业、创收信贷支持。
紧盯农民安居乐业。把支持辖区内农民安居乐业作为创新信贷品种的着力点,积极探索贷款新品种,先后创新性推出“家装易贷”“年货贷”“养老贷”“助学贷款”等一系列惠民贷款产品,产品涵盖农民装修、养老、教育、年俗等各方面,深受农民喜欢。
凝心聚力有所作为,普惠金融频获点赞
经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张智富一行实地考察、调研,2022年12月19日,人民银行萍乡市中心支行正式授予上栗富民村镇银行“支农再贷款运用示范行”荣誉称号,上栗富民村镇银行成为江西省首家获此殊荣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20_年6月25日,江西电视台《晨光新视界》栏目报道了“银行‘授人以渔’,帮老人替子还贷”的新闻。新闻一经播出,引发了省、市、县多家电视台,“微上栗”、“掌上萍乡”等多家新媒体的自发宣传报道,纷纷为上栗富民村镇银行的人性化催收、精准扶贫工作点赞。
上栗富民村镇银行作为上栗县土生土长的“草根银行”,以“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想出千方万法”的“三农”服务模式,扎根上栗、立足乡镇、深耕农村,在上栗县普惠金融这一大框架中施展新作为,进一步释放“村银能量”,为上栗县普惠金融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11篇】做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积极深入基层联系点上开展活动,察民情,解民意,力所能及地为基层干部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一个多月来,通过自己亲身下基层、具体为群众服务,让我对我们的工作有了更深的感触,对如何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一、带着使命感真心下基层
干部下基层,是给村民带来麻烦?还是带来实惠?这是关系到干部下基层能否受到农民朋友欢迎和赢得良好口碑的问题,也关系到能否树立良好干部形象的问题。我带着使命、带上行李,不乘专车、不摆架子进驻居委会。我与群众一起干农活,一起在树阴下吃饭,一起在院子里纳凉,一起坐在石凳上唠嗑,与时大叔、李大婶拉拉家常、谈谈琐事:谁家娶媳妇了,谁家生孩子了,谁家小孩考上大学了,村情村事都在欢声笑语中得到了解。与群众的交谈过程中,我细细地品味着群众质朴的话语,用心记录着大家谈到的问题。村里穷、路不好,盼望新农村建设早日解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问题;这两年农药化肥价格持续上涨,粮食价格不好,盼望出台农资价格补贴政策,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村小学校舍虽然修建了,但教师力量不够,教学设备简陋,盼望暑假后增添师资力量,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问题;还有青壮年就业再就业问题,老百姓就医问题。
二、为民办实事真情惠百姓
通过开展解民情、解矛盾,解难题的活动,农村不仅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而且要用创新的办法去做,真正为农民朋友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农村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虽然累但快乐着,吃住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然而还有很多亟待解决问题。
1.农民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家的宅基地和土地问题。由于近几年来土地政策的变化以及土地挂钩、土地流转等一系列涉地政策的执行,有些村民对相关政策理解任有偏差,甚至不理解。57岁的老党员在xx年土地挂钩活动中率先搬迁,但因为各方协调出现问题,让老时的宅基地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在了解到这一情况,我立即召开老时、村组干部、相关对象户,开展面对面对话。经过努力,终于让老时拿到了久等的宅基地。
2.农村最缺的不是钱和物,而是致富富民的思路。这两年,在古城村组干部的组织和带领下,有的村民从单纯的农民变成了工人,在村子里的板材厂找了新工作,有的农民变成了农村经纪人,成了蔬菜专业种植户或水产品养殖户,村里也新建了村部,修建了小学,集体经纪也有了相当的收入,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积极探索帮扶致富的新路子,以实际行动惠及老百姓。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一方面,引导居委会村支两委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帮助蔬菜种植户改建连片蔬菜大棚。为充分调动农民朋友进行设施蔬菜,大棚蔬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我指导居委会充分发挥种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调动村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并且积极联系镇农技部门,为蔬菜种植户带来的最新的种植技术和相关病虫害防治技术。
通过这次“三解三促”活动真正让干部受到锻炼,群众得实惠,帮农民增收,促农村发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我将积极搞好服务,为联系村办实事,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我坚信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我们将抢抓机遇,奋力拼搏。
做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第12篇】两会学习心得—解决“三农”问题还须从“三基”着手
这次“两会”,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用5年时间取消农业税,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温总理讲话一出,与会代表纷纷表态,有的说不用5年,准备3年就取消,也有些地方领导说,准备明年就取消农业税。与会代表有个态度,当然是好事情,但要解决三农问题,绝非如此简单。不征农业税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是一个表层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节支的问题,关键是要让农民增收,就是要多开源。我以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除了降税减费外,还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夯实农民生存的基础。农民生存的基础是土地,对于这一点,有些地方已经淡忘了。中国的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是农民多,耕地少。但这几年的所谓发展,把农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无偿地剥夺了,农民失地就是失去生存的基础。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3.4亿亩,人均仅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占有耕地居世界第67位。全国2800多个县中,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提出的警戒线0.8亩的有666个,其中低于0.5亩的有463个。在不再减少耕地的条件下,我国土地的自然承载力为14—15亿人口,现在已经接近极限。
一方面土地供给形势相当严峻,另一方面耕地流失十分严重。近年来,在“广招天下商,共建开发区”的热潮中,城镇建设用地大扩张,各地大量圈地,加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超标准建房,大搞游乐场等原因,耕地流失十分严重。短短几年的所谓“开发”,全国减少耕地1亿多亩。你如果有机会到目前发展最快的苏南地区走一走,可以看到到处是开发区,以前的农田都变成了宽马路和大广场,有的是大片片地撂荒,肥沃的庄稼地或变成了水泥地,或杂草丛生。难怪前总理看到此等景象雷庭震怒,但怒则怒,奈之何?这几年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古人讲“江南熟,天下足”,真的只能在历史书上能看到了。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自己吃的粮食也要从外地购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繁衍生存的基础。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其生存就是大问题,遑论致富发展了。
二是还农民以劳动的基本权利。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解决“耕者有其田”,这第二个问题是要解决“农者耕其田”。现在的农民在干什么?谁在种地?现在在田地干活的人被人们称为“3860”部队。“38”说的是女同志,“60”讲的是老年人,是这些年老体弱的以及一些妇女在农田里干活。到农村去走一走,你会发现,青壮年农民无所事事。除了一部分人外出打工了,其余的呆在家里休闲。有的只在农忙时才到田头走走,余下的时间就是晒太阳,或者打牌搓麻将赌博。什么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等等,根本谈不上。而且,越是年轻人还越是想得开,拢着双手东家窜到西家,一天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在农村还听到过这样的怪论,说“大小伙子在田地干活没有面子”,因此,他们再有力气也不下田,而要靠父辈来养活他们。
以前集体经济时,人们一有空就到田头,把庄稼莳弄得好好的,每年土地的回报都是不错的。现在倒好,只要把种子撒下去就万事大吉了,坐等收获。须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付出那来的收成。农民要想改变生活状况,除了外出打打工,更要在农桑上做文章。而外出打工并不容易。现在城市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在城市,劳动力并不缺乏,农民进城后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到城里转了一圈,空着手又回来了。农民经不起来回折腾啊!因此,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种好田(是广义的种田,包括农村多种经营)是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农民的出路还是在农村!
三是要强化基层组织的作用。中国历来是一个小农经济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一盘散沙的农民被组织起来了,一个时期以来,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回过头来看,尽管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有过失误,但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只有集体经济才能真正挽救农业,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包产到户、个体经营必定是短期行为,谁来修水利?谁来搞农田基本建设?谁愿意对土地进行投资?农业科技怎么搞?如何引进先进的种类和种植技术等等?这都需要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来发挥作用。而原来的“集体经济,队为基础”早就不复存在。现如今,农村村级组织基本不发挥什么作用,一些村干部的职责恐怕就是收费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农业、壮大农村经济也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了。
因此,我认为,首先,还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现在也叫规模经营)的道路,以集体的力量来抗衡自然的和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其二,要把吃皇粮的干部数量降下来。村一级干部要恢复自食其力的传统,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不能当专吃农民税费的寄生虫。县乡一级干部要大大压缩编制,就目前而言,压缩一半人马绝对不会影响正常工作。其三,建立农民自己信得过的基层组织,可以通过选举的方式,让一些公道正派的能人来领导这个组织,由上级来指派农村基层负责人的做法当休矣。
总之,三农问题复杂而严峻,需要各级组织和领导多用心思考,而不要光空喊口号。
这次“两会”,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用5年时间取消农业税,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温总理讲话一出,与会代表纷纷表态,有的说不用5年,准备3年就取消,也有些地方领导说,准备明年就取消农业税。与会代表有个态度,当然是好事情,但要解决三农问题,绝非如此简单。不征农业税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是一个表层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节支的问题,关键是要让农民增收,就是要多开源。我以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除了降税减费外,还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夯实农民生存的基础。农民生存的基础是土地,对于这一点,有些地方已经淡忘了。中国的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是农民多,耕地少。但这几年的所谓发展,把农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无偿地剥夺了,农民失地就是失去生存的基础。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3.4亿亩,人均仅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占有耕地居世界第67位。全国2800多个县中,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提出的警戒线0.8亩的有666个,其中低于0.5亩的有463个。在不再减少耕地的条件下,我国土地的自然承载力为14—15亿人口,现在已经接近极限。
一方面土地供给形势相当严峻,另一方面耕地流失十分严重。近年来,在“广招天下商,共建开发区”的热潮中,城镇建设用地大扩张,各地大量圈地,加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超标准建房,大搞游乐场等原因,耕地流失十分严重。短短几年的所谓“开发”,全国减少耕地1亿多亩。你如果有机会到目前发展最快的苏南地区走一走,可以看到到处是开发区,以前的农田都变成了宽马路和大广场,有的是大片片地撂荒,肥沃的庄稼地或变成了水泥地,或杂草丛生。难怪前总理看到此等景象雷庭震怒,但怒则怒,奈之何?这几年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古人讲“江南熟,天下足”,真的只能在历史书上能看到了。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自己吃的粮食也要从外地购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繁衍生存的基础。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其生存就是大问题,遑论致富发展了。
二是还农民以劳动的基本权利。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解决“耕者有其田”,这第二个问题是要解决“农者耕其田”。现在的农民在干什么?谁在种地?现在在田地干活的人被人们称为“3860”部队。“38”说的是女同志,“60”讲的是老年人,是这些年老体弱的以及一些妇女在农田里干活。到农村去走一走,你会发现,青壮年农民无所事事。除了一部分人外出打工了,其余的呆在家里休闲。有的只在农忙时才到田头走走,余下的时间就是晒太阳,或者打牌搓麻将赌博。什么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等等,根本谈不上。而且,越是年轻人还越是想得开,拢着双手东家窜到西家,一天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在农村还听到过这样的怪论,说“大小伙子在田地干活没有面子”,因此,他们再有力气也不下田,而要靠父辈来养活他们。
以前集体经济时,人们一有空就到田头,把庄稼莳弄得好好的,每年土地的回报都是不错的。现在倒好,只要把种子撒下去就万事大吉了,坐等收获。须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付出那来的收成。农民要想改变生活状况,除了外出打打工,更要在农桑上做文章。而外出打工并不容易。现在城市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在城市,劳动力并不缺乏,农民进城后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到城里转了一圈,空着手又回来了。农民经不起来回折腾啊!因此,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种好田(是广义的种田,包括农村多种经营)是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农民的出路还是在农村!
三是要强化基层组织的作用。中国历来是一个小农经济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一盘散沙的农民被组织起来了,一个时期以来,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回过头来看,尽管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有过失误,但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只有集体经济才能真正挽救农业,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包产到户、个体经营必定是短期行为,谁来修水利?谁来搞农田基本建设?谁愿意对土地进行投资?农业科技怎么搞?如何引进先进的种类和种植技术等等?这都需要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来发挥作用。而原来的“集体经济,队为基础”早就不复存在。现如今,农村村级组织基本不发挥什么作用,一些村干部的职责恐怕就是收费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农业、壮大农村经济也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了。
因此,我认为,首先,还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现在也叫规模经营)的道路,以集体的力量来抗衡自然的和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其二,要把吃皇粮的干部数量降下来。村一级干部要恢复自食其力的传统,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不能当专吃农民税费的寄生虫。县乡一级干部要大大压缩编制,就目前而言,压缩一半人马绝对不会影响正常工作。其三,建立农民自己信得过的基层组织,可以通过选举的方式,让一些公道正派的能人来领导这个组织,由上级来指派农村基层负责人的做法当休矣。
总之,三农问题复杂而严峻,需要各级组织和领导多用心思考,而不要光空喊口号。
【第13篇】两会学习心得—解决“三农”问题还须从“三基”
这次“两会”,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用5年时间取消农业税,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温总理讲话一出,与会代表纷纷表态,有的说不用5年,准备3年就取消,也有些地方领导说,准备明年就取消农业税。与会代表有个态度,当然是好事情,但要解决三农问题,绝非如此简单。不征农业税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是一个表层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节支的问题,关键是要让农民增收,就是要多开源。我以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除了降税减费外,还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夯实农民生存的基础。农民生存的基础是土地,对于这一点,有些地方已经淡忘了。中国的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是农民多,耕地少。但这几年的所谓发展,把农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无偿地剥夺了,农民失地就是失去生存的基础。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3.4亿亩,人均仅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占有耕地居世界第67位。全国2800多个县中,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提出的警戒线0.8亩的有666个,其中低于0.5亩的有463个。在不再减少耕地的条件下,我国土地的自然承载力为14—15亿人口,现在已经接近极限。
一方面土地供给形势相当严峻,另一方面耕地流失十分严重。近年来,在“广招天下商,共建开发区”的热潮中,城镇建设用地大扩张,各地大量圈地,加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超标准建房,大搞游乐场等原因,耕地流失十分严重。短短几年的所谓“开发”,全国减少耕地1亿多亩。你如果有机会到目前发展最快的苏南地区走一走,可以看到到处是开发区,以前的农田都变成了宽马路和大广场,有的是大片片地撂荒,肥沃的庄稼地或变成了水泥地,或杂草丛生。难怪前总理看到此等景象雷庭震怒,但怒则怒,奈之何?这几年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古人讲“江南熟,天下足”,真的只能在历史书上能看到了。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自己吃的粮食也要从外地购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繁衍生存的基础。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其生存就是大问题,遑论致富发展了。 二是还农民以劳动的基本权利。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解决“耕者有其田”,这第二个问题是要解决“农者耕其田”。现在的农民在干什么?谁在种地?现在在田地干活的人被人们称为“3860”部队。“38”说的是女同志,“60”讲的是老年人,是这些年老体弱的以及一些妇女在农田里干活。到农村去走一走,你会发现,青壮年农民无所事事。除了一部分人外出打工了,其余的呆在家里休闲。有的只在农忙时才到田头走走,余下的时间就是晒太阳,或者打牌搓麻将赌博。什么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等等,根本谈不上。而且,越是年轻人还越是想得开,拢着双手东家窜到西家,一天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在农村还听到过这样的怪论,说“大小伙子在田地干活没有面子”,因此,他们再有力气也不下田,而要靠父辈来养活他们。
以前集体经济时,人们一有空就到田头,把庄稼莳弄得好好的,每年土地的回报都是不错的。现在倒好,只要把种子撒下去就万事大吉了,坐等收获。须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付出那来的收成。农民要想改变生活状况,除了外出打打工,更要在农桑上做文章。而外出打工并不容易。现在城市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在城市,劳动力并不缺乏,农民进城后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到城里转了一圈,空着手又回来了。农民经不起来回折腾啊!因此,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种好田(是广义的种田,包括农村多种经营)是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农民的出路还是在农村!
三是要强化基层组织的作用。中国历来是一个小农经济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一盘散沙的农民被组织起来了,一个时期以来,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回过头来看,尽管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有过失误,但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只有集体经济才能真正挽救农业,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包产到户、个体经营必定是短期行为,谁来修水利?谁来搞农田基本建设?谁愿意对土地进行投资?农业科技怎么搞?如何引进先进的种类和种植技术等等?这都需要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来发挥作用。而原来的“集体经济,队为基础”早就不复存在。现如今,农村村级组织基本不发挥什么作用,一些村干部的职责恐怕就是收费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农业、壮大农村经济也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了。 因此,我认为,首先,还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现在也叫规模经营)的道路,以集体的力量来抗衡自然的和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其二,要把吃皇粮的干部数量降下来。村一级干部要恢复自食其力的传统,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不能当专吃农民税费的寄生虫。县乡一级干部要大大压缩编制,就目前而言,压缩一半人马绝对不会影响正常工作。其三,建立农民自己信得过的基层组织,可以通过选举的方式,让一些公道正派的能人来领导这个组织,由上级来指派农村基层负责人的做法当休矣。
总之,三农问题复杂而严峻,需要各级组织和领导多用心思考,而不要光空喊口号。
这次“两会”,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用5年时间取消农业税,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温总理讲话一出,与会代表纷纷表态,有的说不用5年,准备3年就取消,也有些地方领导说,准备明年就取消农业税。与会代表有个态度,当然是好事情,但要解决三农问题,绝非如此简单。不征农业税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是一个表层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节支的问题,关键是要让农民增收,就是要多开源。我以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除了降税减费外,还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夯实农民生存的基础。农民生存的基础是土地,对于这一点,有些地方已经淡忘了。中国的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是农民多,耕地少。但这几年的所谓发展,把农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无偿地剥夺了,农民失地就是失去生存的基础。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3.4亿亩,人均仅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占有耕地居世界第67位。全国2800多个县中,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提出的警戒线0.8亩的有666个,其中低于0.5亩的有463个。在不再减少耕地的条件下,我国土地的自然承载力为14—15亿人口,现在已经接近极限。
一方面土地供给形势相当严峻,另一方面耕地流失十分严重。近年来,在“广招天下商,共建开发区”的热潮中,城镇建设用地大扩张,各地大量圈地,加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超标准建房,大搞游乐场等原因,耕地流失十分严重。短短几年的所谓“开发”,全国减少耕地1亿多亩。你如果有机会到目前发展最快的苏南地区走一走,可以看到到处是开发区,以前的农田都变成了宽马路和大广场,有的是大片片地撂荒,肥沃的庄稼地或变成了水泥地,或杂草丛生。难怪前总理看到此等景象雷庭震怒,但怒则怒,奈之何?这几年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古人讲“江南熟,天下足”,真的只能在历史书上能看到了。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自己吃的粮食也要从外地购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繁衍生存的基础。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其生存就是大问题,遑论致富发展了。 二是还农民以劳动的基本权利。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解决“耕者有其田”,这第二个问题是要解决“农者耕其田”。现在的农民在干什么?谁在种地?现在在田地干活的人被人们称为“3860”部队。“38”说的是女同志,“60”讲的是老年人,是这些年老体弱的以及一些妇女在农田里干活。到农村去走一走,你会发现,青壮年农民无所事事。除了一部分人外出打工了,其余的呆在家里休闲。有的只在农忙时才到田头走走,余下的时间就是晒太阳,或者打牌搓麻将赌博。什么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等等,根本谈不上。而且,越是年轻人还越是想得开,拢着双手东家窜到西家,一天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在农村还听到过这样的怪论,说“大小伙子在田地干活没有面子”,因此,他们再有力气也不下田,而要靠父辈来养活他们。
以前集体经济时,人们一有空就到田头,把庄稼莳弄得好好的,每年土地的回报都是不错的。现在倒好,只要把种子撒下去就万事大吉了,坐等收获。须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付出那来的收成。农民要想改变生活状况,除了外出打打工,更要在农桑上做文章。而外出打工并不容易。现在城市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在城市,劳动力并不缺乏,农民进城后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到城里转了一圈,空着手又回来了。农民经不起来回折腾啊!因此,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种好田(是广义的种田,包括农村多种经营)是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农民的出路还是在农村!
三是要强化基层组织的作用。中国历来是一个小农经济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一盘散沙的农民被组织起来了,一个时期以来,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回过头来看,尽管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有过失误,但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只有集体经济才能真正挽救农业,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包产到户、个体经营必定是短期行为,谁来修水利?谁来搞农田基本建设?谁愿意对土地进行投资?农业科技怎么搞?如何引进先进的种类和种植技术等等?这都需要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来发挥作用。而原来的“集体经济,队为基础”早就不复存在。现如今,农村村级组织基本不发挥什么作用,一些村干部的职责恐怕就是收费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农业、壮大农村经济也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了。 因此,我认为,首先,还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现在也叫规模经营)的道路,以集体的力量来抗衡自然的和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其二,要把吃皇粮的干部数量降下来。村一级干部要恢复自食其力的传统,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不能当专吃农民税费的寄生虫。县乡一级干部要大大压缩编制,就目前而言,压缩一半人马绝对不会影响正常工作。其三,建立农民自己信得过的基层组织,可以通过选举的方式,让一些公道正派的能人来领导这个组织,由上级来指派农村基层负责人的做法当休矣。
总之,三农问题复杂而严峻,需要各级组织和领导多用心思考,而不要光空喊口号。
【第14篇】2022大学生寒假服务“三农”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1.实践目的:
今年寒假,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们怀着同样的梦想参加了这次的社会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快乐,在活动中我们汲取更多的知识;在活动中我们深入民心!我们深入农村,了解民情。参加寒期“我的中国梦,奉献在基层”,我真的感到很荣幸。
响应党的号召,到基层去,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在服务“三农”的事业中,奉献青春, 建功立业,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乐于奉献,找准定位,实现高质量就业,使自己的梦想成真,青春出彩。
2.实践时间:
xx年*月15日---*月15日
3.实践内容:
炎炎酷寒,几个年轻的大学生,带着满腔热情,来到安徽省青阳县,开始我们的寒期社会实践。因为我们的专业都是师范类,在学校也参加过师范生培训的相关活动,但并没有真正从事教师工作的经验,比较适合帮助老师做些助教工作;同时根据我们专业的方向,分别跟随不同的老师开展工作,作为一名地理科学专业的大三生,故学校给我安排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地理老师。学生没有放假前主要工作在学校,放假后工作在室外,主要从事一些宣传工作。为了让我们“我的中国梦,奉献在基层”这个品牌活动更出色,这次活动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六个方面: 3.1地理老师助理
首先是体验教初中学生的地理课,课前一天用学校提供的教材,资料做好备课,为了呈现出更好的课堂效果,我还特地下载了关于地理课堂上需要用到的精美的图片。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我希望用这种方法激起孩子们对地理的兴趣;其次是帮助带我的专业地理老师批改作业;最后是监督孩子们的晚自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给与他们解答,保证他们晚上的学习效果。 3.2地理调研
利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国家制定的有关政策,深入实际的调查该地的农民对地理(农业)的认识。调研主要有三个大的课题: (一)土地的开发与保护; (二)人口现状; (三)环境保护;
3.3“教育下乡,地理宣传”
我们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发挥我们的特色,根据农村教育普及率低的情况做一些地理宣传。深入农村内部,宣传教育对于孩子成长以及发展的重要性,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现在地理已经正式被列入中考的范畴,教育孩子们要认真学习地理课,不再将其当成副科。学好地理可以辨识方向,到哪里都不会迷路,真正学好了地理的人非常博学多识,受人尊敬。我们可以通过彩页宣传,传单宣传,走访宣传等方式宣传我们的活动。 3.4支持环保,低碳宣传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意识也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淡化,加之我们实际行动的破坏,整个地球的环境问题不能忽视,热爱我们的地球,热爱我们的家,就让我们献出自己微小的一点点力量,所以我们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内容主要是,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4个节:节电、节水、节油、节气,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可以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现在大家越来越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所以人们必须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生活,这不仅是我们,更是全世界需要共同努力的大事。 3.5支农
在业余时间,我们将深入基层,帮助农民干农活,真正的走进农民,了解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同时也是实践与知识的一个结合过程,是我们的“第二课堂”。我们向他们宣传“中国梦”,让他们知道:“中国梦”不只是国家的大梦想,也是我们普通人的小梦,只有我们每个人干好自己的分内事,农民种好地,保证生活富足,为国家提供粮食;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国家现代化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每个小人物的“小梦想”叠加起来,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3.6地理题材电影宣传
通过农村题材地理电影的放映,提高农民的地理意识,增强农民的环保观念是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因素,更是农村经济建设的艰巨任务,农民的地理意识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支教、教育宣传、低碳宣传、趣味心理游戏、支农„„这过程的点点滴滴,我仍然历历在目,却无法用笔一一记录。每次,当我想起服务三农的情景,我满腔热情,当我想起学生淳朴的笑容时,我满盈开心„„成长看似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我知道,我是在经历中体会成长。这种成长,何其珍贵! 4.实践感想
初到这所普通的农村学校,面对领导还有老师,同样也是一批富有教学经验的精英。我学会要融于其中,要从他们身上得到经验,首先要真诚待人,这不是伪装,是发自内心的,也不是一时,而要持之以恒的真诚,见面时,要主动问好,给以真诚的微笑。当给你一个工作,要真诚的接受。不要推脱,更不要觉得那是负担,那是锻炼的机会,回以真诚的接受,你将有更大的收获。真诚待人,学会沟通,你可以少走弯路,他们会把自己的经验一点点教授给你。对学生也一样要真诚,要与他们沟通。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接触那些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总是队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酿造业,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在支农的工作中,深切感受到___把服务“三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必要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真的是非常英明的决策。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较差,农民文化水平总体不高,农民从事的都是技术含量很低的工作,年收入比较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比较严重,这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5.结束语
我们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实现中国梦,我们应该积极走出象牙塔,到社会中去,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寒期 “我的中国梦,奉献在基层”社会实践就是让我们认识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有效途径。这次“我的中国梦,奉献在基层”社会实践,使我认识了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肩上的使命,更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我深刻认识到,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所以,我们在教授学生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老师除了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此次寒期社会实践不但培养了我们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磨练了我们坚强的意志,也实现了社会实践过程中“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目标。记得有人曾说过:一个毕业生是不是人才,一看学历,二看社会实践经验。因为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一点社会实践能力,就无法与快速发展的社会接轨。于是有了此次的青阳行。
这一个月的青阳行,有收获,有成长,有感动。回首这段经历,我改变了很多,我想对于每个支教学生来说,实践支教都不只是一次经历,而是一种磨炼,而我得到的是成长经验和人生感悟。今后如果有机会,我将继续参加“我的中国梦,奉献在基层”社会实践活动,为实现中国梦,服务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梦是由无数小梦想组成,积少成多,为了民族未来,我们必须有担当,为祖国的富强作出贡献。
通过这次支教活动,融入党和人民的“中国梦”,实现了我自己的青春梦想之一,也更加坚定了我以后从事教师职业为人们服务的信念。如今作为一名光荣的党员,我更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只有把基层的工作的做好,才是对“中国梦”真正的实践,才是一名党员挥洒青春热血的真正意义。
【第15篇】202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三农服务实践
1.实践目的:
今年暑假,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们怀着同样的梦想参加了这次的社会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快乐,在活动中我们汲取更多的知识;在活动中我们深入民心!我们深入农村,了解民情。参加暑期“我的中国梦,奉献在基层”,我真的感到很荣幸。
响应党的号召,到基层去,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在服务“三农”的事业中,奉献青春, 建功立业,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乐于奉献,找准定位,实现高质量就业,使自己的梦想成真,青春出彩。
2.实践时间:
****年7月15日---*月15日
3.实践内容:
炎炎酷暑,几个年轻的大学生,带着满腔热情,来到安徽省青阳县,开始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因为我们的专业都是师范类,在学校也参加过师范生培训的相关活动,但并没有真正从事教师工作的经验,比较适合帮助老师做些助教工作;同时根据我们专业的方向,分别跟随不同的老师开展工作,作为一名地理科学专业的大三生,故学校给我安排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地理老师。学生没有放假前主要工作在学校,放假后工作在室外,主要从事一些宣传工作。为了让我们“我的中国梦,奉献在基层”这个品牌活动更出色,这次活动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六个方面: 3.1地理老师助理
首先是体验教初中学生的地理课,课前一天用学校提供的教材,资料做好备课,为了呈现出更好的课堂效果,我还特地下载了关于地理课堂上需要用到的精美的图片。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我希望用这种方法激起孩子们对地理的兴趣;其次是帮助带我的专业地理老师批改作业;最后是监督孩子们的晚自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给与他们解答,保证他们晚上的学习效果。 3.2地理调研
利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国家制定的有关政策,深入实际的调查该地的农民对地理(农业)的认识。调研主要有三个大的课题:
(一)土地的开发与保护;
(二)人口现状;
(三)环境保护;
3.3“教育下乡,地理宣传”
我们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发挥我们的特色,根据农村教育普及率低的情况做一些地理宣传。深入农村内部,宣传教育对于孩子成长以及发展的重要性,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现在地理已经正式被列入中考的范畴,教育孩子们要认真学习地理课,不再将其当成副科。学好地理可以辨识方向,到哪里都不会迷路,真正学好了地理的人非常博学多识,受人尊敬。我们可以通过彩页宣传,传单宣传,走访宣传等方式宣传我们的活动。
3.4支持环保,低碳宣传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意识也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淡化,加之我们实际行动的破坏,整个地球的环境问题不能忽视,热爱我们的地球,热爱我们的家,就让我们献出自己微小的一点点力量,所以我们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内容主要是,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4个节:节电、节水、节油、节气,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可以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现在大家越来越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所以人们必须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生活,这不仅是我们,更是全世界需要共同努力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