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第一心得范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综合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8篇

发布时间:2023-04-18 09:20:02 查看人数:8

【导语】三进三同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8篇优秀的三进三同心得体会范文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进三同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第1篇】乡镇书记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乡镇书记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7月15日以来,我带着“农民生活怎么样,各种惠民政策落实与否,各级干部工作怎样,群众有什么期盼”这几个问题,只身深入8个村63个户,与群众面对面进行心灵沟通与交流,了解到了个方面比较真实的情况,增进了人民群众的感情,深感我们的工作还很多,我们肩上的担子不轻。

通过与63个农民零距离的接触,经归纳分析,我镇经济社会特征概括为十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增长强劲,拉动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劳务经济,因此,我镇经济是外向性劳务经济。二是镇域经济产业特色不够鲜明,对农民收入的增长拉动不明显,“三沿”特色经济有待加快培育。三是农民群众善良、纯朴、明理、仁义,不讲理不讲法,蛮干者甚少。四是农村公路通达不通畅,群众出行不够方便,成为产业发展瓶颈,少数地方群众饮水和农业灌溉困难。五是农民家庭环境卫生较差,群众的卫生知识缺乏,卫生习惯不良。六是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依法维权的能力弱。七是村民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八是村民的物质生活比较富裕,但精神生活还比较匮乏。九是党员队伍结构老化,党组织发展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好。十是劳务输出对农民增收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了较大作用,但给计划生育等社会管理带来多面效应。

以上十个方面的特征,包涵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内容。为我们确立任家未来新的奋斗目标,提出了问题,明晰了思路,确定了方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我21年的工作探索中真切的感悟到了这条真理的极端重要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在这次“三进三同三个一”党性实践锻炼活动中,我也有了我自己的三点群众观。

一、放下架子,与民为友,方能听到真话;

二、心系冷暖,快速解决,方能得到信任;

三、公道正派,廉洁从政,方能得到载舟。

我常思考一个问题,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党群干部关系不和,工作难以推动,社会管理秩序混乱,原因当然很多,但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各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群众观的具体实践程度。

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没有群众观是最可怕的事情,它不仅会滋生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还会破坏整个党风、政风和民风。在现实生活中,脱离群众有四种表现:一是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野蛮、不讲理、不讲卫生;二是不愿接触群众,认为我是干部,群众有事自然会找上门来;三是不善于听取意见,认为群众反映的问题是些不带普遍性、支离破碎的问题,甚至是不具客观性的,对工作没有指导性;四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不及时解决。有些事情,就干部看来是小事情,然而群众即认为是大事情,干部没有把群众的大问题快速解决,群众对干部就会失去信心,长期下去,干群关系就不和谐。有的由于脱离群众,讲的话是大话、空话、套话,甚至是主观主义的假话;有的由于脱离群众,官气十足,霸气冲天,严重伤害了群众感情;有的由于脱离群众,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情,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怨天尤人;有的由于脱离群众,弄虚作假,办事不公,招致群众痛骂。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干部的最起码的要求。要把干部的群众观念作为干部录用、考核、晋升的重要内容。如果不从思想深处解决这个世界观问题,一些党员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就会偏离正确政治方向,就会把自己当成主义,把群众当成仆人;把自己当成是管人的官,把群众当成是唯命听从的草民;把自己当成是上等人,把群众当成是下等人;把自己当成是吃三两米的人,把群众当成是农夫汉。这些思想基础,必然导致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助,工作难推动,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必然导致国家财政分配的不公平,用纳税人的血汗钱养一窝懒汉,养一窝蛀虫。

因此,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对党忠心,对民诚心,对己良心的思想基础,不要把当公务员当成是混饭吃的手段,守土有责,沉下身子,放下架子,与民为友,多听意见,归纳梳理,关注民生,高效解决,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打造优良政务环境,团结全镇人民群众,在富民强镇的伟大实践中,务实推动“发展、民生、稳定、党建”四位一体的工作,努力把任家镇打造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绿色边贸重镇。

乡镇书记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第2篇】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2010年11月3日,我区的大学生村官队伍也拉开了“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进三同”活动序幕。此次活动围绕“走进农家知民情,磨练意志靓青春”的主题而展开,以丰富的“四个一”活动为内涵:让我们对白市驿镇高田坎村的村民进行一次便访;为他们建立一个信息涵盖全面的民情信息库;为一个农户或者一个社、乃至一个村制定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脱贫致富计划;撰写真挚情感的心得体会。

活动伊始,我们便对高田坎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一个摸底,所有的村官2人为一个小组,对一个社进行逐户走访,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除去未在家的人户外,每家每户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绝大多数的群众对我们的活动都非常支持,尽管他们并不知道我们此行目的何在。在各社社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完成对高田坎村村民情况的摸底调查。同志们在白天辛苦走访过后,晚上还得加班把这些信息录入电脑,但没有一个同志喊苦、叫累。因为大家都觉得很值!

活动进行到一半,我们便在村里领导和社领导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集体劳动——挖红薯。尽管大多数同志对农活并不熟悉,但都学着社长老师的样子,有模有样的挖起来。由于我们在种地方面都是外行,所以可怜了社长家的红薯地,被大家挖得有点凌乱不堪。可是大家却在最朴实的劳动中,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活动到结束阶段,没有一个泄气的;在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将任务完成得有声有色。看着一份份写得满满的《民情信息表》,一个个脱贫致富计划,我们不得不感叹同志们的辛苦没有白费。

此次活动不仅更进一将科学发展带到基层,更是将“三项制度”在我们农村落地生根;不仅拉近了我们与群众的距离,更增进了群众和我们之间的感情;不仅让我们听到了基层群众的呼声,更在磨练意志的同时增强了我们的党性。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第3篇】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心得体会

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心得体会

我们按照市委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4月26日至4月30日到武隆县双河乡新春村,与全处同志一道,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以“进基层、进农村、进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主题的“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我住在新春村村长付彬家,通过走访调研的形式了解农村情况。先后调研了该村的野猪养殖场、2户林下养鸡场、双河乡乡高山蔬菜种植基地,与当地乡、社干部、6户农户进行了座谈。通过实践活动,收获很大,特别是对进一步加强个人党性修养,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锻炼实践教育,也为以后搞好农村审计工作增加了责任感和紧迫感。其主要体会如下:

一、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党员干部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双河乡新春村是边远贫困地区,人才贫乏,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并存,特别需要新观念、新信息和新技术,是施展才华的好平台;目前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的组织形式、工作方式、社会矛盾呈现出了很多新特点,是历练思想作风、增长工作才干的好机会。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应到生产一线和艰苦环境中去接受锻炼与考验。努力提高善于做群众工作、妥善处理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

二、加强党性锻炼必须要到人们群众中去实践和体验

加强干部的党性锻炼,必须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到基层一线、到人民群众的具体生活中去实践和检验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思想作风。本次“三进三同”实践活动,时间虽短,大家普遍感到,以“三同”为基本方式,以田间地头和贫困农民家庭为活动阵地,把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思想作风与农民群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联系起来,与农民群众的冷暖联系起来,与农村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联系起来,才能实现党性锻炼的真正目的。

三、密切联系群众要把解决民生的根本问题作为出发点

通过实践活动、调研体会,感受到目前该农村处于贫困落后状态,一是村域经济基础薄弱,主导产业发展没有上规模的集体经济实体。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亟待改善。全村1866人的生活饮用水,仅靠从山上引流的自然泉水到每个农户家中,每当遇到旱情,农民群众生活用水相当困难,农业用水无固定的水源,也是靠天下雨进行灌溉。三是村民素质参差不齐,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少数村民思维狭隘、思想保守,不能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部分村民缺乏农村实用技术,致富后劲不足。如何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实问题,党和政府、特别是各级干部不仅要有政策、有规划,关键是要办实事。

此次活动结合我们的审计工作更有切身体会,今后要进一步明确树立“群众观”的重要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有亲民、爱民的情怀;要有公平、正义的心境;要有灵活应对、稳妥处置的能力。切实把群众观念转化成密切联系群众、关注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的具体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共同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大业。

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心得体会

【第4篇】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今年寒假,我回到我的家乡,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大学生“三进三同”活动,这也是我大学的第一次社会实践

活动,随行的还有西华师范大学的几名同学。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也切身体会到了何为“三进三同”。

虽然这次活动的时间很短,但是却使我感悟许多。首先 ,让自己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在“三进三同”期间,住在农户家

里,和他们同住一个屋檐下,同吃一锅饭,吃着农村家庭自家种的青菜、芋头、土豆、花椒、自制的腊肉等农家菜,尽管生活条

件较为艰苦,但是使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次期间,我们还一起慰问了当地的孤寡老人,他们是需

要大家关心和帮助。但还有那些在背后默默工作的人更值得我们敬佩。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学会感恩,学会奉献。短短

七天,却可以影响我的一生。其次,我也了解到现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之迅速。在党近来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下,和一系列

惠民政策的鼓励支持下,现在的新农村与以前我们大多数印象中的农村不一样了。现在的新农村有了很大的改观,很多农民住的

是洋房,家里用的是自来水,也有必要的生活电器,村里的公路路面硬化程度也很高,各个村的公路相通,农民们的出入方便了

很多,也能享受低保、医保等惠民政策。

随行的村里干部也给我们讲述了许多,通过和他们的交谈,我认识到,“三进三同”已经成为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推进

剂”、“润滑剂”。通过深入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与群众“零距离”的交流沟通,去深刻感受群众的淳朴与善良

,深切体会到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与厚望,就能进一步推动干部群众心与心的交流和融合,唤醒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强化了

党性修养。通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在与农民群众的朝夕相处中,增强干部们与他们的感情,了解了他们的期望,体察了民

心民情,进一步增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实践证明,“三进三同”不但是历练党员干部的良好平台,更是党员干部落

实科学发展、推动农村文明进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通过与群众之间亲切攀谈,群众自然而然敞开心扉、打开话

匣把干部当成自己人,让干部们深刻感受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真谛,就是要切切实实地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

行动上深入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就是要保持与群众血脉

相通、心气相连,密切联系群众,多渠道与群众沟通,为群众想问题、办事情。只有这样,党群干群关系才能避免“油”、“水

”分离,实现“鱼”、“水”情深,党的事业和工作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长久支持和拥护。

再者,三进三同”活动是党员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的“传家宝”。通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使党员对基层村社干部有了更

加深刻的认识。在我们与村支部书记的交谈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农村工作的艰苦,亲身感受到基层干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

作作风。艰苦奋斗既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既是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也是凝聚党心、民

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只有真心贴近群众,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生活

语言,才能不断提高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只有认真倾听群众声音,保持与群众进行经常性的面对面交流,才能找准解决各种困

难和问题的方法途径,做到真正取信于民。

在“三进三同”的这一个星期的时间里,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得到了不少启发,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将让

我受用终生。“三进三同”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它留给我们的影响却没有结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一定常怀着一颗真诚

、感恩的心,努力深造自己,将来为国家服务。

村副书记“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绵绵细雨,洋洋洒洒已近数日,骤降的气温,寒流来袭。相比夏日骄阳的燥热,时至今日已凭添了些许萧条的景象。灰暗的天空,让周围的景色都黯然失色。工作和生活中的琐屑,自己杂乱无章的处理方式,让本已昏暗的季节的心绪也增添了丝丝神伤之感。

回想近两日的下村生活,真的是让自己真真切切的感受了一回,做官难的感觉。作为村支部副书记这个职务,直到近日我才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个职务的工作实质。

“走家串户”的开展工作,是群众真正需要的,坐在干净明亮的办公室里,我们只能“纸上谈兵”,唯有实践,才是我们基层工作最需要的。脱下漂亮的高跟鞋,穿上雨靴,冒着小雨,和村干部徒步进村入户,往返于村路,田间,山路,小径之间,踏踏实实的感受村干部的职责和工作方式。一路的经历,一路的听闻,让我真正了解了部分群众的生活条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此次进村工作,主要围绕低保问题开展,而我们工作中也发现,低保分配平均是很难的,太多的群众的条件几乎相当。群众中太多的人,对于此项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质疑,如“部分干部私心”、“情况调查不准确”、“漏报”等等,群众也确实需要我们听听他们的心声。一路走过,农户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了此次进村的良好效果,对于我们的进村调查工作,群众表示满意并欢迎,对于他们而言,在某些工作开展中,就需要我们这样的走访方式。从群众那里,我们了解了他们的所需,所急,所盼,这些生活总的问题,确实让我们觉得作为村干部,我们肩上的担子很沉重,我们做的确实太少了。工作一年以来,下村的经历很少,而且下村也多是因为计划生育问题,所以在一些接触过的人的眼中,我是一名计生专干。而此次我是以村支部副书记的名义走访,下村的第一天,听到群众热情的喊我为“支书”时,心里的感觉很踏实。确实感觉到了群众的那份淳朴的感情,很温暖。

而在两天的进村工作中,对于我最切实的感受有二:

1、过去比富,如今比穷。我们经常用淳朴形容辛勤耕作的农民,但由于近些年,农村现状的改变,让一些农村淳朴的风气,受到了不良的影响。以往的农村生活,群众间喜欢比勤快、比哪个家里先致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一些优抚政策出台,本意是想扶助一些发展较缓慢的地区以及生活条件落后的群众。由于私心作祟,在现今的农村中出现了一种“比穷”的态势,一些农户家中楼房宽敞明亮,家庭用品现代化,衣着光鲜,但调查问及“那家比较穷困”时,他首先就说自己,问及“比他还穷困的有没有”时,他会毫不羞涩的说:没有。听了这样的言语不得不令人汗颜!人有私心不为过,人可以自私,但怎么能这么自私!还存在一部分人,他会协助调查说出一些他了解的贫困农户,但是三句话不理本体,总要把自己放在里面,头痛、感冒、发烧,也能堂而皇之的说成自己是长期服药。这样的情况,不得不让人很无奈。

2、老党员需要关爱。对于党龄几十年的老党员,在当时他们都是很优秀的。并且大部分都担任过村里的干部,而今他们已年迈体弱,对于他们以前的贡献,是永远都不可能否定的,所以作为后来人的我们,需要给予这些老党员关爱,让他们体会到党组织没有忘记他们。走访中,村干部带我去了一位老支部书记家中,观其生活状况,简陋的木房,房内漆黑,角落里老支书孤独的坐着,而今他已是九旬老人,家中唯有老伴相伴,儿女为了家庭生计外出务工。老支书如今已双目失明,双腿高位截肢。当我们与其攀谈时,他一直在表示对党组织的感谢,并表示他对于担任几十年的村干部无怨无悔。从他微弱颤抖的声音中,我读懂了他那颗为群众服务的心。当我们表明我们此行,也因为低保问题,考虑到他的家境,经党员会决定为其家庭的两位老人解决低保,而当老支书听到时,他却极力推辞,他说他的儿女都在外面务工,家庭生活可以正常维持,他建议我们把这样的名额分配更需要的人。面对这样一个老人、老党员、老支部书记,对于我们在场的人员,听了不得不为之感动。与那些年纪尚轻,自私自利的人,老支书显得那么的高尚。对于这样的一位老党员,他不是一个特例,而是老党员精神的体现者。而他们年迈,如今已经算是一个弱势群体,所以需要我们给予一定的关爱,让他们在这样的年纪也能体会到党组织对他们的关爱。

这些就是近日进出入户中的点滴体验,走访工作暂时结束。到这里,我也可以暂时的放下手中冰冷的键盘,偷个懒,给自己的心情放个短暂的假期,不能晒一晒发霉的心情,总还可以让风吹一吹,吹去浮躁和烦乱。为自己准备一份杂志,一杯散出微微热气的水,让自己的心态像杯中的睡一样纯净,散尽心绪中的伤,牢固心中的责任。再去体会书中铿锵的词语、柔美的诗句、唯美的篇章,体会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故事情节。

“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

按照县局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 5月24日——5月30日我与所里其他同事在所长带领下,来到光明村与基层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多次深入走访、自觉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作息,深刻地了解到农民生产、生活情况,真实地感受了农民生活。给我的触动很大,有了一些肤浅的想法:

第一,勤当头,勤劳致富。

我们住在光明村村长家,在向村长了解了光明村的大致情况(包括生产、生活、全年人均收入、该村的幅源状况)后,经过一周翻山越岭的走访,感觉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已经远去,绝大多数农民都是勤劳的,在党的富民政策引领下,通过勤劳的双手,一家人日子过得还很实在。该村村民杜正龙几年前还住在邻近一个偏远的山凹里,家里十分贫寒,经常为生计而愁。如今的杜正龙举家搬迁出深山,不等不靠,来到交通和取水较为方便的光明村,办起了一个仔猪养殖场,年纯收入达到20多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户。难能可贵的是杜正龙的猪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用猪粪生产沼气,沼气池沼渣种蔬菜,蔬菜除向市场销售外,部分粗菜叶用于养猪,实行了良性的循环生产。现在杜正龙已盖起了一座小别墅,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谈到今后的发展时,杜正龙侃侃而谈:还准备向农民租更多的土地,发展大棚蔬菜;还要走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子拟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合作社、农作物运输合作社,带动周边的农户一起发展共同致富……

杜正龙为何能够在短短四五年时间内,实现由穷到富的转变,成为农村小康路上的致富带头人?最为主要的是杜正龙意志坚强,凭自己的勤劳,用好党的富民政策,不怕穷,不怕累,不怕脏,白天跑市场,转猪场,晚上自已专研养猪技术。很快从一名养猪“门外汉”成为了“行家里手”。

第二,以穷吃穷,只会更穷。

公允地讲光明村的交通相对不便,山高路险,耕地偏少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我们注意到该村多数农户房前屋后空地较多,草丛较阔,且不适宜耕种,作为发展养殖业是有较好条件的。但该村极少数村民坐地等花开的思想比较严重,近几年,相关单位为扶贫,送来部分雏鸡,为支援生产送来化肥,而部分农户不去领来喂养,即是领来喂养,也任其自由生长,导致80%左右的雏鸡死亡。对支援的化肥领了后,当场买掉,以得现钱为乐。这样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以穷吃穷,只会更穷。

第三,大实话的我们不是“扶贫专业户”。

按该村村长的说法“你们不是扶贫专业户,要致富,还要靠我们自己”,他一句朴实的语言,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的确对我们而言,对他们的落后、对他们经后的发展,我们的确爱慕能助。我们带去的一点救助金和一点点日用品,对他们的整个贫穷、落后而言,当然是杯水车薪。相信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基本改变落后、贫穷的面貌。

第四,不容忽视的贫富差距问题。

贫富差距问题依然存在,在村里我们还走访了一些农户,但总体感觉是贫富差距比较大。富裕的一些农户有的住别墅,开小车,资产可上百万。但一些贫困的农户还存在吃饭、住房、看病、上学、饮水、交通等一系列的困难。

光明村的贫富差距也许只是我们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罢了。作为一名不怎么懂农村工作的国税新进人员,确实也无力解决这个重大问题。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今后的国税工作中,我会更认真履行职责,竭诚为纳税人服务,宣传好税法,用好税收的优惠政策,同时认真搞好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为国家聚集更多的财力,使国家能有更充足的财力投入到农村养老、医疗保险、救济等民生工程保障中,为实现共同富裕、缩小社会贫富差距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个人 “三进三同”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区委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我到xxx镇乌岗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三进三同”活动,通过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村社干部、群众代表一起座谈,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同时,还结合开展了“结穷亲”活动,到“亲戚”家走访、慰问。活动中,我深入到农村一线,了解民情,使自己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使我对“三进三同”活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进了与群众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党性观念及党性修养,改进了工作作风,提升了工作能力。

一、 “三进三同”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推进剂”

“三进三同”已经成为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推进剂”、“润滑剂”。通过深入花溪街道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与群众“零距离”的交流沟通中,深刻感受到了群众的淳朴与善良,深切体会到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与厚望,进一步推动了干部群众心与心的交流和融合,唤醒了我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强化了党性修养。通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进一步增强了群众感情,了解了群众期望,体察了民心民情,进一步增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坚定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在“三进三同”中,协助乡村制定发展规划、帮助农户制定增收计划,化解农村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发展。实践证明,“三进三同”不但是历练党员干部的良好平台,更是党员干部落实科学发展、推动农村文明进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通过与群众之间亲切攀谈,群众自然而然敞开心扉、打开话匣把我们当成自己人,让我深刻感受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真谛,就是要切切实实地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就是要保持与群众血脉相通、心气相连,密切联系群众,多渠道与群众沟通,为群众想问题、办事情。只有这样,党群干群关系才能避免“油”、“水”分离,实现“鱼”、“水”情深,党的事业和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长久支持和拥护。

二、“三进三同”活动是改进工作作风的“传家宝”

“三进三同”活动是我们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的“传家宝”。通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使我对基层村社干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基层村社干部最朴实,也最辛苦,所谓“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各项工作任务重、头绪多,纷繁复杂。体力上的劳累自不待言,遇到不了解情况、态度不好的群众埋怨怪罪,心里头的辛酸只有自己默默吞咽。在与村支部书记的交谈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农村工作的艰苦,亲身感受到基层干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反躬自省,优越的物质条件不经意间反而养成我们时不时坐在车里“察”民情,会议室里“搞”调研的不实作风。感受胜于说教,农村群众和基层干部身上的优良传统和品格深深地教育了我。艰苦奋斗既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既是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也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求真务实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只有真心贴近群众,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生活语言,才能不断提高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只有认真倾听群众声音,保持与群众进行经常性的面对面交流,才能找准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方法途径,做到真正取信于民。群众是最真诚的朋友,朋友之间才能说真话、知真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党员领导干部都应改变关门坐堂式、走马观花式工作作风,每月抽出一定时间,走访1-2个院落或村(社区),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真正了解群众的冷暖疾苦,掌握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同时,通过向群众公布个人的电话号码,建立为民直通车,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三、“三进三同”活动是提升工作能力的“助推器”

作为一名信访部门的领导干部,“三进三同”活动无疑是我们提升做群众工作能力的“助推器”。现实工作中,一些干部职工总是拘限于书本和理论学习,认为理论知识比较扎实,方方面面都比群众强,没必要深入群众、没必要向群众学习。部分领导干部在制定决策、计划或决定时,习惯于凭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出主意、起办法,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去开展慎密的调查研究,没有深入地听取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没有认真去总结群众实践的经验和办法,缺乏“眼睛向下的决心”和“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信访工作是长期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工作,当前,交通出行、城市拆迁、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农村产业发展等诸多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都需要亟需解决。我们信访干部只有“扑下身子”、“放下架子”,真心与群众交流,拉家常,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困难,才能真正了解一些长期上访群众的真实诉求,才能真实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才能真正不断提高我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因此,要做一名真正为群众办事情、谋福利的信访干部,不仅要掌握指导工作的理论武器,奉献群众的满腔热情,而且要有服务群众的真实情感,具备扎实做群众工作的实际能力。我们信访干部要以“三进三同”活动为契机,并将其作为一种常态机制,才能不断提升我们与群众打交道、解决突出信访问题的能力,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第5篇】“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我来到酉阳县清泉乡清溪村6组,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三进三同”(即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活动。通过深入基层,亲身体验群众生活,感受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对于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先锋作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亲身体验基层群众的冷暖期盼

“三进三同”的时间里,亲眼看到了孤独的老人蜷缩在房子一角,无人居住的木制老屋摇摇欲坠,有荒草丛生的水田无人问津……所见所闻,使我的心灵受到强烈冲击,看到了农村荒凉的景象,急需发展的面貌。

虽然现在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个村的具体情况与我们想像中的民情、村情、社情确实还有差距。

二、重温鱼水深情锤炼作风党性

鱼和水的关系大家都知道,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就是鱼和水的关系,开展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拉近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向农民兄弟学习,学习他们克服困难顽强生活的坚定意志;向农村干部学习,学习他们甘于清贫为民办实事的精神。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这项活动拓展了党性锻炼的新渠道,架起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

三、对照自己的不足扎实整改

通过这次集中开展的三进三同活动,经过实地走访,相互交流,向群众学、向其他同志学,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决心边学边改,立查立纠。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深化学习,提高自己。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获得新知,适应新的形势。要发扬“钉子”精神,努力挤时间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本职业务,不断用新知识、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动脑筋进行理性思考,在理性思考中活化思维,提升境界。

2、创优服务,改进作风。发扬“认真负责、扎实苦干、干就干好”的优良作风,埋头实干,树好形象,为学校形象添彩。

3、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善于总结工作的得与失,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出改进工作的新办法、新思路,努力推进工作再上新台阶。

4、严于律己,拼搏奉献。“成才不自在,自在不成才”。始终把自己的职位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约束”,看作是一种责任,看作是一种奉献,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管好自己,发扬拼搏奉献精神,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实际行动,教好书育好人,为当地教育继续作贡献。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第6篇】村副书记“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绵绵细雨,洋洋洒洒已近数日,骤降的气温,寒流来袭。相比夏日骄阳的燥热,时至今日已凭添了些许萧条的景象。灰暗的天空,让周围的景色都黯然失色。工作和生活中的琐屑,自己杂乱无章的处理方式,让本已昏暗的季节的心绪也增添了丝丝神伤之感。

回想近两日的下村生活,真的是让自己真真切切的感受了一回,做官难的感觉。作为村支部副书记这个职务,直到近日我才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个职务的工作实质。

“走家串户”的开展工作,是群众真正需要的,坐在干净明亮的办公室里,我们只能“纸上谈兵”,唯有实践,才是我们基层工作最需要的。脱下漂亮的高跟鞋,穿上雨靴,冒着小雨,和村干部徒步进村入户,往返于村路,田间,山路,小径之间,踏踏实实的感受村干部的职责和工作方式。一路的经历,一路的听闻,让我真正了解了部分群众的生活条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此次进村工作,主要围绕低保问题开展,而我们工作中也发现,低保分配平均是很难的,太多的群众的条件几乎相当。群众中太多的人,对于此项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质疑,如“部分干部私心”、“情况调查不准确”、“漏报”等等,群众也确实需要我们听听他们的心声。一路走过,农户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了此次进村的良好效果,对于我们的进村调查工作,群众表示满意并欢迎,对于他们而言,在某些工作开展中,就需要我们这样的走访方式。从群众那里,我们了解了他们的所需,所急,所盼,这些生活总的问题,确实让我们觉得作为村干部,我们肩上的担子很沉重,我们做的确实太少了。工作一年以来,下村的经历很少,而且下村也多是因为计划生育问题,所以在一些接触过的人的眼中,我是一名计生专干。而此次我是以村支部副书记的名义走访,下村的第一天,听到群众热情的喊我为“支书”时,心里的感觉很踏实。确实感觉到了群众的那份淳朴的感情,很温暖。

而在两天的进村工作中,对于我最切实的感受有二:

1、过去比富,如今比穷。我们经常用淳朴形容辛勤耕作的农民,但由于近些年,农村现状的改变,让一些农村淳朴的风气,受到了不良的影响。以往的农村生活,群众间喜欢比勤快、比哪个家里先致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一些优抚政策出台,本意是想扶助一些发展较缓慢的地区以及生活条件落后的群众。由于私心作祟,在现今的农村中出现了一种“比穷”的态势,一些农户家中楼房宽敞明亮,家庭用品现代化,衣着光鲜,但调查问及“那家比较穷困”时,他首先就说自己,问及“比他还穷困的有没有”时,他会毫不羞涩的说:没有。听了这样的言语不得不令人汗颜!人有私心不为过,人可以自私,但怎么能这么自私!还存在一部分人,他会协助调查说出一些他了解的贫困农户,但是三句话不理本体,总要把自己放在里面,头痛、感冒、发烧,也能堂而皇之的说成自己是长期服药。这样的情况,不得不让人很无奈。

2、老党员需要关爱。对于党龄几十年的老党员,在当时他们都是很优秀的。并且大部分都担任过村里的干部,而今他们已年迈体弱,对于他们以前的贡献,是永远都不可能否定的,所以作为后来人的我们,需要给予这些老党员关爱,让他们体会到党组织没有忘记他们。走访中,村干部带我去了一位老支部书记家中,观其生活状况,简陋的木房,房内漆黑,角落里老支书孤独的坐着,而今他已是九旬老人,家中唯有老伴相伴,儿女为了家庭生计外出务工。老支书如今已双目失明,双腿高位截肢。当我们与其攀谈时,他一直在表示对党组织的感谢,并表示他对于担任几十年的村干部无怨无悔。从他微弱颤抖的声音中,我读懂了他那颗为群众服务的心。当我们表明我们此行,也因为低保问题,考虑到他的家境,经党员会决定为其家庭的两位老人解决低保,而当老支书听到时,他却极力推辞,他说他的儿女都在外面务工,家庭生活可以正常维持,他建议我们把这样的名额分配更需要的人。面对这样一个老人、老党员、老支部书记,对于我们在场的人员,听了不得不为之感动。与那些年纪尚轻,自私自利的人,老支书显得那么的高尚。对于这样的一位老党员,他不是一个特例,而是老党员精神的体现者。而他们年迈,如今已经算是一个弱势群体,所以需要我们给予一定的关爱,让他们在这样的年纪也能体会到党组织对他们的关爱。

这些就是近日进出入户中的点滴体验,走访工作暂时结束。到这里,我也可以暂时的放下手中冰冷的键盘,偷个懒,给自己的心情放个短暂的假期,不能晒一晒发霉的心情,总还可以让风吹一吹,吹去浮躁和烦乱。为自己准备一份杂志,一杯散出微微热气的水,让自己的心态像杯中的睡一样纯净,散尽心绪中的伤,牢固心中的责任。再去体会书中铿锵的词语、柔美的诗句、唯美的篇章,体会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故事情节。

村副书记“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第7篇】2022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市委、市政府号召党员干部“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进三同”活动开展以来,作为一名在基层生活了近两年的村官,深悉“三进三同”活动促进了农民与干部之间的交流,一方面使干部更能了解百姓疾苦,为民办事;另一方面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

21世纪什么最缺,人才,但人才从哪里来?现在的基层党政干部人才又从哪里来?学校,各高等院校,这些都是出人才的地方,然而这也并不是基层所需的真正人才。当前,党政干部队伍中的许多干部是从学校门直接进机关门,从农村、企业等基层中成长起来的较少。这就造成了其对基层工作的不熟悉,不了解,长此以往,将会造成干部队伍结构的根本性缺陷。

如何把这些人培养成人才----煅练,到基层中去煅练。基层处于改革发展稳定的最前沿,是锤炼干部的“熔炉”、培养干部的学校。把选人用人的目光更多投向基层,有利于提升基层岗位的吸引力,激发广大干部到基层去学习、历练、提高的热情,形成更多人才、更多干部主动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的生动局面,促使广大干部在基层实践中得到全面锻炼。组织部门利用选调考试、村官招录、城乡干部定期交流等机制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到基层去,把他们放到艰苦的环境中,有意识地让他们承担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在基层工作的第一线锻炼干部、在基层工作的最前沿磨练干部、在矛盾焦点的积聚处锤炼干部,使他们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熟悉基层工作,了解基层疾苦,帮助他们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矛盾和基层实践的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长才干。帮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才。

人才只有经过基层的锤炼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干部只有经过基层的洗礼才能成为人民的干部。

人才培养好了,那就要留住人才,如何留,怎么留?人才只有流动才能留住。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应把基层作为“集聚人才、造就人才、输送人才”的源头和基地。对于在基层一线努力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长期在基层默默无闻工作、群众公认的干部,善于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干部,在经济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干部纳入选拔视野。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建设,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基层工作的硬件条件和软件环境,让广大基层一线的干部安心基层工作、服务基层群众。及时帮助下派干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积极为干部下基层创造条件、提供保障,让干部看到在基层工作大有所为、大有作为,激发机关干部到基层接受锻炼的原动力,使到基层接受锻炼成为追逐的方向。

乡镇书记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7月15日以来,我带着“农民生活怎么样,各种惠民政策落实与否,各级干部工作怎样,群众有什么期盼”这几个问题,只身深入8个村63个户,与群众面对面进行心灵沟通与交流,了解到了个方面比较真实的情况,增进了人民群众的感情,深感我们的工作还很多,我们肩上的担子不轻。

通过与63个农民零距离的接触,经归纳分析,我镇经济社会特征概括为十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增长强劲,拉动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劳务经济,因此,我镇经济是外向性劳务经济。二是镇域经济产业特色不够鲜明,对农民收入的增长拉动不明显,“三沿”特色经济有待加快培育。三是农民群众善良、纯朴、明理、仁义,不讲理不讲法,蛮干者甚少。四是农村公路通达不通畅,群众出行不够方便,成为产业发展瓶颈,少数地方群众饮水和农业灌溉困难。五是农民家庭环境卫生较差,群众的卫生知识缺乏,卫生习惯不良。六是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依法维权的能力弱。七是村民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八是村民的物质生活比较富裕,但精神生活还比较匮乏。九是党员队伍结构老化,党组织发展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好。十是劳务输出对农民增收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了较大作用,但给计划生育等社会管理带来多面效应。

以上十个方面的特征,包涵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内容。为我们确立任家未来新的奋斗目标,提出了问题,明晰了思路,确定了方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我21年的工作探索中真切的感悟到了这条真理的极端重要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在这次“三进三同三个一”党性实践锻炼活动中,我也有了我自己的三点群众观。一、放下架子,与民为友,方能听到真话;二、心系冷暖,快速解决,方能得到信任;三、公道正派,廉洁从政,方能得到载舟。

我常思考一个问题,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党群干部关系不和,工作难以推动,社会管理秩序混乱,原因当然很多,但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各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群众观的具体实践程度。

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没有群众观是最可怕的事情,它不仅会滋生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还会破坏整个党风、政风和民风。在现实生活中,脱离群众有四种表现:一是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野蛮、不讲理、不讲卫生;二是不愿接触群众,认为我是干部,群众有事自然会找上门来;三是不善于听取意见,认为群众反映的问题是些不带普遍性、支离破碎的问题,甚至是不具客观性的,对工作没有指导性;四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不及时解决。有些事情,就干部看来是小事情,然而群众即认为是大事情,干部没有把群众的大问题快速解决,群众对干部就会失去信心,长期下去,干群关系就不和谐。有的由于脱离群众,讲的话是大话、空话、套话,甚至是主观主义的假话;有的由于脱离群众,官气十足,霸气冲天,严重伤害了群众感情;有的由于脱离群众,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情,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怨天尤人;有的由于脱离群众,弄虚作假,办事不公,招致群众痛骂。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干部的最起码的要求。要把干部的群众观念作为干部录用、考核、晋升的重要内容。如果不从思想深处解决这个世界观问题,一些党员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就会偏离正确政治方向,就会把自己当成主义,把群众当成仆人;把自己当成是管人的官,把群众当成是唯命听从的草民;把自己当成是上等人,把群众当成是下等人;把自己当成是吃三两米的人,把群众当成是农夫汉。这些思想基础,必然导致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助,工作难推动,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必然导致国家财政分配的不公平,用纳税人的血汗钱养一窝懒汉,养一窝蛀虫。

因此,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对党忠心,对民诚心,对己良心的思想基础,不要把当公务员当成是混饭吃的手段,守土有责,沉下身子,放下架子,与民为友,多听意见,归纳梳理,关注民生,高效解决,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打造优良政务环境,团结全镇人民群众,在富民强镇的伟大实践中,务实推动“发展、民生、稳定、党建”四位一体的工作,努力把任家镇打造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绿色边贸重镇。

“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

按照县局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 5月24日——5月30日我与所里其他同事在所长带领下,来到光明村与基层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多次深入走访、自觉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作息,深刻地了解到农民生产、生活情况,真实地感受了农民生活。给我的触动很大,有了一些肤浅的想法:

第一,勤当头,勤劳致富。

我们住在光明村村长家,在向村长了解了光明村的大致情况(包括生产、生活、全年人均收入、该村的幅源状况)后,经过一周翻山越岭的走访,感觉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已经远去,绝大多数农民都是勤劳的,在党的富民政策引领下,通过勤劳的双手,一家人日子过得还很实在。该村村民杜正龙几年前还住在邻近一个偏远的山凹里,家里十分贫寒,经常为生计而愁。如今的杜正龙举家搬迁出深山,不等不靠,来到交通和取水较为方便的光明村,办起了一个仔猪养殖场,年纯收入达到20多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户。难能可贵的是杜正龙的猪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用猪粪生产沼气,沼气池沼渣种蔬菜,蔬菜除向市场销售外,部分粗菜叶用于养猪,实行了良性的循环生产。现在杜正龙已盖起了一座小别墅,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谈到今后的发展时,杜正龙侃侃而谈:还准备向农民租更多的土地,发展大棚蔬菜;还要走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子拟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合作社、农作物运输合作社,带动周边的农户一起发展共同致富……

杜正龙为何能够在短短四五年时间内,实现由穷到富的转变,成为农村小康路上的致富带头人?最为主要的是杜正龙意志坚强,凭自己的勤劳,用好党的富民政策,不怕穷,不怕累,不怕脏,白天跑市场,转猪场,晚上自已专研养猪技术。很快从一名养猪“门外汉”成为了“行家里手”。

第二,以穷吃穷,只会更穷。

公允地讲光明村的交通相对不便,山高路险,耕地偏少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我们注意到该村多数农户房前屋后空地较多,草丛较阔,且不适宜耕种,作为发展养殖业是有较好条件的。但该村极少数村民坐地等花开的思想比较严重,近几年,相关单位为扶贫,送来部分雏鸡,为支援生产送来化肥,而部分农户不去领来喂养,即是领来喂养,也任其自由生长,导致80%左右的雏鸡死亡。对支援的化肥领了后,当场买掉,以得现钱为乐。这样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以穷吃穷,只会更穷。

第三,大实话的我们不是“扶贫专业户”。

按该村村长的说法“你们不是扶贫专业户,要致富,还要靠我们自己”,他一句朴实的语言,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的确对我们而言,对他们的落后、对他们经后的发展,我们的确爱慕能助。我们带去的一点救助金和一点点日用品,对他们的整个贫穷、落后而言,当然是杯水车薪。相信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基本改变落后、贫穷的面貌。

第四,不容忽视的贫富差距问题。

贫富差距问题依然存在,在村里我们还走访了一些农户,但总体感觉是贫富差距比较大。富裕的一些农户有的住别墅,开小车,资产可上百万。但一些贫困的农户还存在吃饭、住房、看病、上学、饮水、交通等一系列的困难。

光明村的贫富差距也许只是我们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罢了。作为一名不怎么懂农村工作的国税新进人员,确实也无力解决这个重大问题。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今后的国税工作中,我会更认真履行职责,竭诚为纳税人服务,宣传好税法,用好税收的优惠政策,同时认真搞好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为国家聚集更多的财力,使国家能有更充足的财力投入到农村养老、医疗保险、救济等民生工程保障中,为实现共同富裕、缩小社会贫富差距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个人 “三进三同”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区委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我到xxx镇乌岗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三进三同”活动,通过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村社干部、群众代表一起座谈,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同时,还结合开展了“结穷亲”活动,到“亲戚”家走访、慰问。活动中,我深入到农村一线,了解民情,使自己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使我对“三进三同”活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进了与群众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党性观念及党性修养,改进了工作作风,提升了工作能力。

一、 “三进三同”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推进剂”

“三进三同”已经成为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推进剂”、“润滑剂”。通过深入花溪街道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与群众“零距离”的交流沟通中,深刻感受到了群众的淳朴与善良,深切体会到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与厚望,进一步推动了干部群众心与心的交流和融合,唤醒了我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强化了党性修养。通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进一步增强了群众感情,了解了群众期望,体察了民心民情,进一步增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坚定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在“三进三同”中,协助乡村制定发展规划、帮助农户制定增收计划,化解农村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发展。实践证明,“三进三同”不但是历练党员干部的良好平台,更是党员干部落实科学发展、推动农村文明进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通过与群众之间亲切攀谈,群众自然而然敞开心扉、打开话匣把我们当成自己人,让我深刻感受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真谛,就是要切切实实地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就是要保持与群众血脉相通、心气相连,密切联系群众,多渠道与群众沟通,为群众想问题、办事情。只有这样,党群干群关系才能避免“油”、“水”分离,实现“鱼”、“水”情深,党的事业和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长久支持和拥护。

二、“三进三同”活动是改进工作作风的“传家宝”

“三进三同”活动是我们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的“传家宝”。通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使我对基层村社干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基层村社干部最朴实,也最辛苦,所谓“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各项工作任务重、头绪多,纷繁复杂。体力上的劳累自不待言,遇到不了解情况、态度不好的群众埋怨怪罪,心里头的辛酸只有自己默默吞咽。在与村支部书记的交谈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农村工作的艰苦,亲身感受到基层干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反躬自省,优越的物质条件不经意间反而养成我们时不时坐在车里“察”民情,会议室里“搞”调研的不实作风。感受胜于说教,农村群众和基层干部身上的优良传统和品格深深地教育了我。艰苦奋斗既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既是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也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求真务实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只有真心贴近群众,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生活语言,才能不断提高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只有认真倾听群众声音,保持与群众进行经常性的面对面交流,才能找准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方法途径,做到真正取信于民。群众是最真诚的朋友,朋友之间才能说真话、知真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党员领导干部都应改变关门坐堂式、走马观花式工作作风,每月抽出一定时间,走访1-2个院落或村(社区),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真正了解群众的冷暖疾苦,掌握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同时,通过向群众公布个人的电话号码,建立为民直通车,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三、“三进三同”活动是提升工作能力的“助推器”

作为一名信访部门的领导干部,“三进三同”活动无疑是我们提升做群众工作能力的“助推器”。现实工作中,一些干部职工总是拘限于书本和理论学习,认为理论知识比较扎实,方方面面都比群众强,没必要深入群众、没必要向群众学习。部分领导干部在制定决策、计划或决定时,习惯于凭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出主意、起办法,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去开展慎密的调查研究,没有深入地听取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没有认真去总结群众实践的经验和办法,缺乏“眼睛向下的决心”和“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信访工作是长期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工作,当前,交通出行、城市拆迁、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农村产业发展等诸多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都需要亟需解决。我们信访干部只有“扑下身子”、“放下架子”,真心与群众交流,拉家常,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困难,才能真正了解一些长期上访群众的真实诉求,才能真实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才能真正不断提高我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因此,要做一名真正为群众办事情、谋福利的信访干部,不仅要掌握指导工作的理论武器,奉献群众的满腔热情,而且要有服务群众的真实情感,具备扎实做群众工作的实际能力。我们信访干部要以“三进三同”活动为契机,并将其作为一种常态机制,才能不断提升我们与群众打交道、解决突出信访问题的能力,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2022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第8篇】2022年“三进三同”学习心得

21世纪什么最缺,人才,但人才从哪里来?现在的基层党政干部人才又从哪里来?学校,各高等院校,这些都是出人才的地方,然而这也并不是基层所需的真正人才。当前,党政干部队伍中的许多干部是从学校门直接进机关门,从农村、企业等基层中成长起来的较少。

这就造成了其对基层工作的不熟悉,不了解,长此以往,将会造成干部队伍结构的根本性缺陷。 如何把这些人培养成人才煅练,到基层中去煅练。

基层处于改革发展稳定的最前沿,是锤炼干部的“熔炉”、培养干部的学校。把选人用人的目光更多投向基层,有利于提升基层岗位的吸引力,激发广大干部到基层去学习、历练、提高的热情,形成更多人才、更多干部主动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的生动局面,促使广大干部在基层实践中得到全面锻炼。

组织部_____门利用选调考试、村官招录、城乡干部定期交流等机制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到基层去,把他们放到艰苦的环境中,有意识地让他们承担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在基层工作的第一线锻炼干部、在基层工作的最前沿磨练干部、在矛盾焦点的积聚处锤炼干部,使他们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熟悉基层工作,了解基层疾苦,帮助他们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矛盾和基层实践的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长才干。帮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才。

人才只有经过基层的锤炼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干部只有经过基层的洗礼才能成为人民的干部。 人才培养好了,那就要留住人才,如何留,怎么留?人才只有流动才能留住。

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应把基层作为“集聚人才、造就人才、输送人才”的源头和基地。对于在基层一线努力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长期在基层默默无闻工作、群众公认的干部,善于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干部,在经济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干部纳入选拔视野。

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建设,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基层工作的硬件条件和软件环境,让广大基层一线的干部安心基层工作、服务基层群众。及时帮助下派干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积极为干部下基层创造条件、提供保障,让干部看到在基层工作大有所为、大有作为,激发机关干部到基层接受锻炼的原动力,使到基层接受锻炼成为追逐的方向。

2022年“三进三同”学习心得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8篇

乡镇书记三进三同心得体会7月15日以来,我带着“农民生活怎么样,各种惠民政策落实与否,各级干部工作怎样,群众有什么期盼”这几个问题,只身深入8个村63个户,与群众面对面进行心灵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三进三同范文

  •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8篇
  •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8篇8人关注

    乡镇书记三进三同心得体会7月15日以来,我带着“农民生活怎么样,各种惠民政策落实与否,各级干部工作怎样,群众有什么期盼”这几个问题,只身深入8个村63个户,与群众面对面 ...[更多]